农村抗洪情况与水利设施建设(共11篇)(共11篇)
1.农村抗洪情况与水利设施建设 篇一
关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
告
为进一步推进我乡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县水务局的具体指导下,我乡于6月上旬对全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县水务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全乡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乡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狠抓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农田灌溉沟渠建设的工作,全乡共建有农村人畜饮水工程41条,总长218600米,共有取水池40个、用水池866个,有6800多人、47065多头大中小牲畜解决了饮水困难的问题。建有农田灌溉沟渠14条,总长63100米,有效解决了2100多亩的农田灌溉。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我乡的水利基础设施大多数建设年代已久,建设标准较低。许多水利设施运行年久、老化失修,安全隐患严重;灌溉渠系配套差,年久失修,排灌粗放,渗漏严重,农业用水利用率低。目前,全乡共有14 处人畜饮水工程和14条农田灌溉沟渠急需维修。二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周 期长,虽然上级财政每年对水利都有一定的投入,上级也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但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差距较大。目前,我乡还有近5100人还没有摆脱饮水极度困难的问题,急需新建5处、维修14处人畜饮水工程。三是在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中,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建后管理的手段比较落后,水质安全监测、人饮工程突发事件预防等工作还不够到位,无法保证用水安全;四是尽管全乡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总体上还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村与村、组与组之间仍有差距,有的工程入户率不高,效益不够理想。全乡还有19个自然村没有解决饮水困难;五是因水利管理部门人员在编不在岗,造成了管理及技术力量严重不足。我乡急需配备2至3名专业技术人员。
2.农村抗洪情况与水利设施建设 篇二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利建设;问题;对策
当前,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无节约意识的浪费现象,导致水资源严重不足。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想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必须加强农村地区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在人口增多、农田减少、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形势下,国家发布重要文件,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对农田水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搞好水利设施建设工作。本文就我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简要分析。
1.当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河流堤坝设施年久失修,老化程度严重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大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已经运行四五十年,虽然在洪涝或者干旱灾害频发期,各村都会组织劳力,进行清淤、修补、加固等措施补救,但其功能普遍弱化,甚至有的已经丧失功能,水利工程发挥的作用降低,排涝能力大大减弱,比如发生洪涝灾害时农田积水无法及时排出,导致干旱的地方不能及时灌溉,宝贵的水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需要,从而难以保证粮食产量。
1.2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无人问津
我国现在农村地区保留的农田水利设施,比如小型水坝、池塘、水渠、泵站等大都修建于计划经济时期,随着家庭承包制的发展,也开挖新建了一些新的沟渠排灌设施。但市场经济的到来,取消了农业税,农村的“两工”也随之取消,田间的水利设施被“置之不理”。一些水、沟渠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已是杂草丛生、淤泥堵塞,有的甚至成了垃圾堆放地。有的被填平占为己用,变为耕地。而且农村地区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缺乏统一的管理监督制度和规划,农民随意乱挖沟渠的现象十分普遍,不仅严重浪费了逐渐匮乏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而且还破坏了生态环境,田间水利设施逐渐变成了“无用之具”。
1.3 城乡二元发展战略导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进一步强化,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仍然是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对农业基础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严重不足,没有认识到农田水利设施的根基作用,这种失衡导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作物得不到很好的灌溉和栽培,直接影响优良品种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及农产品的品质,使粮食产量大大减产,农民收入受到影响,也大大消弱了农民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2.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水利设施投资结构不合理、不科学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对水利工程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抓大放小,重视对大江、湖泊、主干河流和大中型水库的防灾加固,忽视了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常年累积,从根本上忽略了根基的重要性,没有找到治理问题的关键。
2.2 农村领导干部的不敢为、不作为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属于政府性工程,具有公共产品的公益性质。现阶段,农民素质普遍提高,农村领导干部要想带领好群众,团结好群众,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素质和品德修养,一定程度上给广大基层干部思想和行动上带来一定的畏难情绪。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两工”政策被停止,农民的责任意识大大降低,积极性也日渐削弱。因此,在新时期的形势下,农村基层干部组织群众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造成了很多干部的不敢为,又不作为。
2.3 农民投资意识不强,投资欲望和能力缺乏
现在有些地方土地承包5年或10年后再作调整,且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又不确定,有的一年下来扣除自家消费的各项正常开支后,几乎没有余额,农民对改善耕作范围内的水利设施极大地缺乏积极性。而由于农户收入的不稳定性,信用社为了避免资金风险也不太情愿把钱贷给农户,即使给予贷款也要求农户提供有价值的抵押品。将农民困在一个消极的环境里,这样农民也无意识无能力投资,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缺乏就具有必然性。
2.4 管理不完善和产权不明
随着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具有公共性质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归属不明确,保修加固的责任无从落实,长期搁置或只用不修,长此下去农村水利设施保证不了农田需要,粮食减产,导致农民积极性降低,循环往复农民的分散经营和农田水利的集体受益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3.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对策分析
3.1 增加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创新投资方式,加大财政投入。国家应在保证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外,拨专款投入到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来。而且各级领导应专款专用,从实际出发,有重点、分步骤地将资金落实到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上,尤其加强对农村河塘、堤坝、沟渠的整修改进。
3.2 改革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鼓励农户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
要组织群众学习先进的思想,提高群众的意识,这样可以较好的开展工作,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同时,鼓励农户对小型水利设施的投入。积极推进农田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的改革,不断开放小型水利设施的产权范围。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投入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而且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3.3 强化监管制度,确保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加快其监督管理制度的改革,全面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农民群众参与水利设施建设监督管理模式和长远机制,鼓励群众参与监督。
3.4 改变城乡二元发展战略,树立农田水利设施先行的意识
要尽快意识到以农育公的时代已经结束,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就要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发展的战略,尽快转变到以工补农、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上来。各级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必须转变观念,充分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到农业的硬件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先行资本,树立农田水利设施先行的意识,以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农业的发展,加强现代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总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和阻力,但要充分重视和加强其建设力度。采取“一河一议”、“一塘一议”的办法,严格操作程序,通过集体讨论和民主表决来决定是否筹资筹劳,推行民主议事,用民主的办法来推动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为此,各级地方基层组织或部门应密切协作,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创农田水利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瞿振元,李小云,王秀清.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王晓东,黄 河,姜 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建立农村水利投入新机制[J].水利发展研究,2006,(3):11-15.
[3]许伦泉.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J].四川省情,2002,(6):9 -11.
[4]曹鹏宇.农村改革新时期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09,(9).
3.朱王堡镇水利设施建设情况报告 篇三
为充分了解掌握我镇水利设施建设情况,更好地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助推我镇水利发展和改革步伐,促进全镇水利事业健康发展。近期,组织人力对全镇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朱王堡镇位于金川区、凉州区、民勤县、永昌县四县(区)交界处,地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全镇辖13个村,137个社,总人口30267人,镇域总面积407.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4万亩。境域内地势平坦,平均海拔1471米,属于温带大陆型干旱气候,年降水量121--1320毫米,加之降雨时空差异大和年际变化大,又无天然湖泊调节,为典型的干旱地区。原有乌牛坝水库、小少坝、梅杞坝、泉水河流、蔡家沟、梅下清小水坝等六条水系,20世纪80年代以先后已干涸,原河灌面积均变为井灌区。到2010年底,全镇配备机井498眼,灌溉区修建渠道工程523条433.6公里,管灌工程89条74.4公里。特别是进入“十二五”以来,全镇水利建设快速发展,呈现出“投入加大、步伐加快、管理加强、服务提升”的良好态势。2011年,我镇结合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投资663万元,在全镇13个村落实渠灌工程141.52公里,目前已建成22.6公里,夏收后继续完成建设任务,为我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
障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高度重视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坚持定期召开会议,对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安排部署,及时调整充实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按照县政府下发的新农村建实施方案,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对确定的重点工程,明确行政领导、施工管理、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四大责任人”,推行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包户“三包”责任制,形成了领导挂帅、一包到底、责任到人的组织领导体系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民参与、合力兴水的工作机制。
(二)科学统筹谋划,严格建设程序。围绕全县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我们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规范建设”的原则,认真开展摸底调查,先后编制完成了《朱王堡镇“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朱王堡镇“十二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朱王堡镇农村水利综合规划》等总体规划和农村饮水安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等规划。对县上确定的水利重点建设工程,由项目业主委托设计单位详实编制工程建设方案,报县水利部门审查批准后,严格按方案组织实施。
(三)强化建设管理,规范项目实施。一是出台管理办法。我镇先后制定印发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推行项目计划、材料供应、工程施工三项招标规范建设管理;严把规划设计、施工质量、检查验收三个环节确保工程质量;采取财政扶持、群众自筹、社会引资三方筹资保障资金投入;落实经营担保、计量水价、营运管
护三项制度严格建后管理的“四个三”的建管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二是严格工程“五制”管理。即严格执行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廉政责任制,规范建设程序,切实保证工程质量。三是严格质量标准。对实施的重点水利工程,我们分项目详实制定施工技术规程和型材、施工质量标准,建立以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法人单位检查、主管部门监督为核心的四级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对主要由农民自行施工的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由乡镇水利技术人员负责搞好规划设计,做好施工指导,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四是严格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坚持资金随着项目走,按工程进度拔款,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主管部门定期不定期的对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工程竣工后,业主单位及时出具工程结算报告,并委托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了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
(四)建立激励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针对税费改革后农村水利投入不足的实际,我们大力运用“政府引导扶持、政策激励推动”的民办公助机制,进一步激活、调动了基层和农民群众投资投劳大干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积极研究农村水利以奖代补管理办法,提出资金投向、建设内容、补助标准、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资金的扶持、引导和带动作用。按照“财政补助、镇村配套;以奖代补、先干后补;农民投工、受益分担”的原则,对重点农村水利建设工程,分别按不同标准给予了资金和物资补助。二是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通过采
取“一事一议、民主协商”的办法,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投资,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以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引导经营者加大投入。
(五)加大舆论宣传,强化检查督办。以各类新闻媒体、舆论工具为载体,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送政务下乡活动为平台,广泛宣传水利产业和扶持政策,使各项农村水利政策深入人心。通过“政策调动、机制促动、科技驱动、典型带动、利益连动”的办法,动员、引导、激励农民群众重视、支持、参与水利建设,营造大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浓厚氛围。同时采取领导督办、专班督办、舆论督办等方式,开展检查督办。对工程建设管理采取抓试点、建样板、树典型、召开现场会的形式,组织干部群众现场学习交流,通过样板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全县农村水利建设的平衡发展。
(六)突出重点项目,加强工程建设。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的机遇,建设了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同时,认真组织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高度重视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全镇先后累计建成集中供水站2处,高位水塔2座,分散供水站50处,简易水塔50座,共解决人口吃水28761人,牲畜吃水53542头,解困率82%以上。
三、存在问题
(一)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水资源短缺问题是制约我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真正把水利作为发展现代
农业、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基础条件。大部分干支渠道配套不全、渗漏严重,供水效率差,不能发挥应有的灌溉效益。
(二)“重建轻管”问题比较普遍,综合效益发挥不充分。管理体制不顺,管理经费无保障,管理不规范,不能按要求进行巡视检查,降雨和渗流等观测资料不健全甚至没有,管理简单粗放,很多工程得不到正常维修养护。
(三)投资渠道单一,投入严重不足。缺乏适应水利发展需求的投入机制,投资渠道单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整体推进,建设工期延长,建设成本增加,工程不能及时发挥效益。
(四)专业人才紧缺,自身建设有待加强。现有的人员数量、人员结构和专业知识很难适应水利事业工作的需要。基层水管单位水利专业技术设备老化,办公条件差,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四、意见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一要把水利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要充分认识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增强忧患意识,切实把解决好水的问题作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抢抓机遇,迅速兴起水利建设新高潮。二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发展责任。要把水利建设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党政领导任期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领导责任和部门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工
作措施到位、资金投入到位、协调配合到位、监督检查到位。三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要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尤其是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研究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参与治水的政策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水利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坚持规划先行,抓实前期工作。科学规划是水利建设的基础。要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加快水利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机遇,进一步深化对镇情、水情的认识,深入研究,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一要努力提高水利发展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行性。水利规划要适度超前,不仅要着眼“十二五”发展的现实要求,也要为“十三五”乃至“十四五”规划打好基础。要把水利发展规划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通盘考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正确处理好远期和近期,流域与区域,山区与坝区,重点与一般,全局与局部,需要与可能等关系。要注重做好与上级部门水利发展规划的衔接。二要切实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前期工作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要切实加大前期工作经费的投入,保证前期工作的质量、深度和进度。
(三)坚持建管并重,发挥综合效益。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管护责任体系。把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衔接、有效统一起来,做到工程管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建立完善的工程良性运行与管护机制。二要认真总结经验,加快推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调动农民群众建管热情。三要坚持依法管水,加大水利综合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案件,维护良好水事秩序。
(四)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建设活力。要积极稳妥,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务管理体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及水价改革,以改革为动力,激发活力。实行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对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供水,实施水资源有偿服务。要建立有利于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保障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水价形成机制。要进一步理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完善水利工程良好运行机制,增强水管单位自我发展能力。要在保证水利工程防洪抗旱灌溉职能不变的情况下,积极稳步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五)注重开源节流,做好节水文章。解决日益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一方面要下大力气建设水源工程,不断提高供水能力,另一方面要努力做好节水文章,不断提高使用效益。要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综合运用科技、经济、行政等手段,多管齐下,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加强节水宣传,培育节水文化,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强化节水措施。
(六)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要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意识,完善“业主负责、施工保证、监理控制、政府监督”的质量控制体系,做到精心设计、科学施工、严格管理。相关部门要定期对在建重点工程进行跟踪监督,及时帮助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保证重点工程建设的
进度和质量。
4.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现状及问题探讨 篇四
——××镇水利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镇地处××县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部群山环绕,北部丘陵平畈连绵,是一个典型的中南部小镇。
2011年春天,湖北发生了罕见的干旱,××镇水资源丰富,但是在干旱面前显得毫无招架之力,部分地区的早稻无法播种,有的村庄甚至连吃水都成困难。紧接着在6月份,本市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镇又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陆水河沿岸一片汪洋,有的村子由于山体滑坡等原因,内外不能联络。这些灾害以前均有发生,而且还不止一两次,但是每次灾害过后,造成的损失都是难以估量。为什么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会经常发生旱灾,一个有着洪涝灾害经历的地区又会多次发生洪涝灾害呢?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对××镇的水利设施建设现状做了一些调查,以期能找到问题的所在。
一、××镇水利现状
1、水资源分布状况
(1)大型水库矗立本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在××镇南部山区建成了××镇第一座大型水库——××水库,蓄水量达4亿立方米。至此之后,××镇乃至××县便形成了以××水库为依托的大型蓄水供水系统。该水库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县城的吃水和××镇及周边乡镇的农田灌溉。
(2)两大河流贯穿全境。发源于××水库的××河和从上游××县发出的××河呈T字形贯穿××镇,两条河流常年水量充沛,保证了沿河居
1民和农田的用水。
(3)其他水资源丰富。据统计,全镇现有小型水库8座,塘坝一千余口,这些水资源是对××水库及河流供水的补充,为部分农田的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2、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水渠
××水库建成后,与之相匹配的水渠从该水库发端延伸至周边的农田和县城,输水渠道由东干渠和西干渠组成,如果说××水库是心脏,那么这两条水渠便是命脉,保证了××镇及其周边地区这个躯体的正常水利供应。主干渠沿线,建成的二支渠、三支渠星罗密布。近年来小农水的开展,一部分村建成了直达农田的水渠设施,保证了水田的正常供水。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一些水渠垮塌失修,有的涵洞堵塞,造成的水的浪费和灌溉的不畅。
(2)塘坝
××镇现有塘坝一千余口,基本上每个村庄都有,多的甚至多达一百余口。这些塘坝大部分都是在青山水库建成后由广大人民群众挖掘修筑而成,塘坝在蓄水保水,调节农田用水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泵站
××镇总共有大大小小的泵站五十余座,每座泵站都担负着几十亩的灌溉任务.但是对于××镇农田的需水量来说,这个数量远远不够,在一些需要建泵站的地方并没有建立泵站。而且一些泵站还处于荒废状态。
(4)堤防
××镇有两条河流贯穿而过,但是堤防工程却少之又少,很多的堤防都是几十年前修筑而成的,加上常年失修,而今已经面目全非,更别说起到防洪功效。
(5)自来水
××镇自来水的分布不是很广,全镇有自来水的村子还没有超过一半,有的村即使有了自来水,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供应到,在干旱的季节更是不能保证自来水的正常供应。
二、××镇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保护不到位,有的水库、塘坝,年久失修,很多的水白白流走,得不到有效利用。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没有节水意识,浪费现象严峻。生产生活污水得不到很好的处理,直接被排放到河流,造成一定的污染。
2、水利设施保护不力。沿河的泵站,在需要提水的年代修建,但是经过几年不需要提水的时间后,有的机器被偷盗或损坏,有的机房倒塌。一到干旱年份,这些设备不能够使用,不能起到灌溉的作用。
3、群众用水协调性不好。如水渠一般都是途经好几个村,而这些村子一般都只在乎本村的用水情况,当上游放水时,便尽量满足本村的农田供水,不管下游的村子是否能供应到水。在水渠的维修上也是如此,一些村子在本村能够供应到水的情况下不对水渠进行必要的护理和维修,即使是维修也只是负责本土的水渠,对上游的水渠也是放任不管,更别说是下游的水渠了。在水渠的维修上不能和其他村子产生共识,致使水渠垮塌、漏水。
4、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差,在一些经常发生水灾或旱灾的地方,应对灾
害时也是手忙脚乱,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在沿河两岸,堤防很少,在一些水容易漫过的地方也是没有相应的防御工事,在水涝发生时最终会造成大的灾害。对旱情的防御也是没有做相应的准备,一些容易发生旱情的地方也没有准备足够的流动泵站之类的抗旱设备。
三、对存在问题的分析
针对以上存在的几点问题,经过分析,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
1、管理不完善。在用水方面,造成了需水的不管水,管水的不惜水,水的利用没有得到合理的安排;在水利设施管理方面,没有落实好人员,造成设施无人管,即使安排有工作人员,也是人员在职不在岗,再加上资金的缺乏,造成了水利设施被损坏、被偷盗等现象的发生。
2、规划不合理。在全镇水利的管理上没有做到统筹兼顾,集中谋划。致使水利设施零零散散,在镇水利管理部门没有明确的台账。政府不能掌握具体全面的水利信息,也不能做出科学的规划,在应对自然灾害时只能临阵磨枪。
3、工程质量低。全镇的水利工程,有的是农民群众自发的投工投劳修建而成,有的是向上级申请项目,然后由专门的人员指导修建而成。由群众自己修筑的水利工程,受技术、资金的限制,配套工程不完善,工程完好率低,使用效率达不到设计要求。而依托专项项目,由专业人员设计建造的水利工程,由于建造过程中的偷工减料,很多的质量指标达不到要求,使用寿命也是非常的短暂。很多设施年久失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保险加固工程任务艰巨。
4、群众意识差。由于水资源丰富,这里的人民群众习惯于自流灌溉,平时没有应对灾害的意识,在水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他们便显得束手无策。在自来水方面,群众有偿用水意识淡薄,很多的群众还是习惯于使用人力井、机电井等免费水源,造成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也增加了不安全用水的隐患。
四、建议
是否抓好农村水利建设关系到重要的民生问题,直接影响到群众的衣食住行及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做好水利建设工作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根据实地调查和专家指导,本人对如何做好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做好宣传工作。水资源的短缺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引起了恐慌,但是在像青山镇这样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人民群众的水短缺忧患意识还是非常的淡薄,总觉得节约用水是其他地区的问题,自己的这个地方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但是近几年来旱灾和洪灾连发,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了。在干旱时我们能够计划用水,度过水荒;在洪涝时我能够有效排水,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所以对水资源的保护,对水利设施的保护是关系到我们切身利益的事情,广大人民群众必须有这种思想。
2、做好水利建设整体规划。各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立足长远,从根本上解决水问题的立场出发,综合考虑生产、生活、生态、防汛、抗旱诸多因素,编制好以后一段时间的水利建设规划,并且上报乡镇水利部门。乡镇水利管理部门根据这些情况和灾害分布情况,统筹全镇的水利建设发展方向,科学地做好规划。在以后的水利建设过程中,各单位必须以
该规划为依托,合理安排建设项目,并且做好台账,做到水利工程的统一管理。
3、积极探索水利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试点摸索出小水利工程产权改革经验。借鉴外地经验,通过明晰产权,改变单一的产权制度,采用承包、特许经营、租赁、拍卖等方式,盘活工程存量资产,以工程经营权、所有权等置换资金,用于反哺水利工程的再建设与管理,走出一条以对外招商、卖旧建新、良性运作、良性滚动的水利发展之路。
5.农村抗洪情况与水利设施建设 篇五
(2006.11.06)
隆回县地处湘中稍偏西南,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湘西地区开发重点项目县。全县26个乡镇、1005个村(居委会、社区),总人口112万人,农业人口98万。总面积2866平方公里,耕地77.6万亩,其中水田58.1万亩。现有各类水利设施5.8万余处,其中水库246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44座,小二型水库199座),山塘2.7万口,河坝4800座,电灌713处,渠道4300条7100公里,蓄引提总水量4.07亿立方米,境内有长5公里以上、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1条。去年全县实现GDP 41亿元,县级财政收入1.7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78元。
三、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机制如何?农民筹资筹劳的情况如何?
答:从取消农村水利集集资和劳动积累工以来,现在我县的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主要靠上级和国家投入,县级投入主要是防洪保安资金和小农水资金。防洪保安资金用于水利建设的每年在120万元左右,小农水资金19万元。乡镇财政已基本上没有钱用于水利建设。农民筹资筹劳主要是人畜饮水工程,每年投入也只有100万元左右,至于防洪保安工
1程和农田灌溉工程,现在无法做到组织农民筹资筹劳。民营水利主要是小水电开发,近年来掀起了热潮,每年增加装机达0.5万千瓦左右,投入在1500万元左右。至于“一事一议”几近一句空话,很难操作,尤其是群众的抵触情绪大,普遍认为现在国家认为现在国家连皇粮国税都取消了,并且还发种粮补助,搞水利更加要上面投资,哪里还要集资投劳。加至农民确实不富裕,在家的青壮劳力极少,都在外面打工,在家的都是三八六九部队,都是些小孩、妇女、老人。年轻的妇女都少。所以现在的水利设施老化加快,病患严重。
六、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的职能是什么?农民该做哪些事?
答: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证跨村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对村内、小组内的小微型的水利投入,要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补助器材费。另外,制定民营水利的优惠政策,保证民营水利的健康发展。农民对村内、组内的小微型水利应该通过“一事一议”适当筹点资和筹点劳,对人畜饮水工程,农民可以筹资筹劳。
八、水利建设取得哪些成绩,存在哪些问题?对搞好当前农村水利建设有何意见和建议?
答:现在我县的农村水利规模应该说已经基本满足灌溉需要,主要是水库除险加固和完善配套的问题。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一是投入不足;二是投入分散。当前农村的水利基
6.农村抗洪情况与水利设施建设 篇六
农村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摸清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更好地推动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市政协成立专项调研组,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及相关的专家学者,通过收集资料、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考察等形式,对我县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情
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成就:
我县现辖9个乡镇,共59个行政村。其中:北郊两乡一镇共18个行政村,南郊五乡一镇41个行政村。近年来,国家、自治区和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并得到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我县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7.46亿元,同比增长10.8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4元,同比增长8.62。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设计库容为760万立方米的照壁山水库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农牧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投入上亿元,对全县26所中小学危房进行彻底改造;投入265万元,使59个行政村“村两委”和9个乡镇的办公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修建人畜饮水管道720公里,建成水源地24座,村村基本用上了自来水,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农牧民的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提高,投入592万元完成了8所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投入228.1万元重点解决了中心卫生院设备短缺问题,使我县乡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跃居全疆前列;在全疆率先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使广大农牧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城乡道路建设成效十分显著,全县9个乡镇全部通了公路,59个行政村80铺设了沥青路,形成了以国、省道为主干道,县乡镇公路为次干道、乡村公路为辐射的道路网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力发展,全县有永久性引水渠首3座,临时性引水渠首6座,控制灌溉农田约20万亩,有各级渠道1588公里,配套各级渠系物建筑物2400多座,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农牧民增收奠定了基础,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为贯彻中央五中全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市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指出:力争到2010年,把我县、玛纳斯县、芳草湖建成全疆新农村的示范县(农场),建成10至20个示范乡和一批对全疆有引领作用的示范村。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及市委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县委十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力争五年内基本完成全县59个行政村农牧民相对集中的中心村的农牧民居住生活区的改造建设。2006年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水西沟镇、板房沟乡为重点实施农牧民生活居住区及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力争完成首批10个试点村生活居住区及基础设施改造建设。
目前已编制完成了《我县“十一五”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制定了《我县“十一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细则》和若干新农村建设的专项实施方案,落实改造建设资金5200万元,各项工程正在有序进行。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制约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因素依然存在,突出表现在:
(一)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由于国家和自治区、市级财政每年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有限,县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致使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引水渠首工程每年春夏季受洪水威胁,渠道上下游已建成的拦洪坝、导流堤、铁丝笼子坝都被冲毁,对引水渠首的保护作用较弱,急需加固防洪设施;农田渠道配套及设施还不完善,渠道防渗率较低,其中支斗农三级渠道还有45没有防渗;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灌溉和人畜饮水设施,因缺少资金维修和更新设备,已严重老化,无法满足用水需求。特别是南郊的部分乡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缺乏。
7.农村抗洪情况与水利设施建设 篇七
一、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农村公路得到较大改观。现有县道154公里、乡镇道169公里、村道763公里、社道1200公里。1997年至2003年,硬化改造乡镇主干道80余公里、新修水泥公路220公里,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水泥路和“半小时”交通。农村村村通公路率100%,社社通公路率94.1%。
水利农机事业取得较好成绩。全县累计建成各类水利工程3170处,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
(一)型水库16座、小
(二)型水库69座、石河堰229道、引用地下水74处、山平塘2402口、机井15处、机电提灌站363处,此外还有微型水利9525口,总蓄水引水能力10597万立方米,有效水量为7616万立方米。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建成盐井河水库1座,整治病险水库21座,治理河道、建设护城河堤15公里,改扩建水厂12座,改造电灌站20余处,推广农机新具2800多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3.9平方公里。
农村供电问题得到较好解决。2002年底,全县已完成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目前,已建成35KV变电站6座,110KV变电站2座,220KV变电站1座,主变总容量为35.9万KVA,形成了以220KV田家变电站为中心、相对独立的璧山电网。输电线路312千米,配电变压器1246台,全县用电量达4.99亿KWH,同比增长39.3%。
农村通讯事业发展迅速。我县电话普及率居重庆县(市)前茅,是重庆市第一个村村通电话的县。截止去年底,全县农村固定电话达60000多部(除璧城、青杠外)。农村电信事业的发展,为扩大农村信息交流、发展农村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农村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现有中心卫生院4所,镇乡卫生院27所,村卫生室363个,共有农村卫生人员1262人,其中乡村医生518人。每1000人口有农村卫生技术人员2.8人。2003年,完成了全县乡镇卫生院体制上划工作,拟定了《璧山县区域卫生规划》,为整合卫生资源,推进农村卫生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在七塘、大路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此外,积极实施农村改水改厕工程,改水受益人口达55.21万人,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40.28%。
各类学校建设步伐加快。截止去年底,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61所,其中高中5所,初级中学30所,职业中学2所,小学140所,教师进修校、特殊教育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各1所,幼儿园81所,在校学生93565人,各类教师4441人,学校占地总面积139.6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53.7万平方米。全县共有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483个,其中村办456个,乡镇办27个。全县已通过国家“两基普实”验收,农村成人教育得到加强。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公路方面
一是我县村社公路仅仅是毛坯路,技术等级低、路面状况差,等外级公路所占比重达64.23%,中低级路面和无路面公路所占比重达80%以上,全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率仅为12%,难以发挥农村公路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二是村社道路管护难度大,改造资金严重不足。三是农民“一事一议”筹资、投劳难。四是机构改革后,镇乡交管站职能并入村建站,存在从事村社道路管理专职人员少、责任不明确等问题,给道路的建设与维护带来困难。五是目前农村公路的改造占地仍以农业税进行调剂,随着今后农业税的取消,公路占地问题将难以解决。
(二)水利设施方面
一是水资源短缺,城镇生产、生活用水与农业用水矛盾突出。我县地表水资源总量33781万立方米,人均拥有地表水资源量567立方米,仅为全市人均的1/
3、全国人均的1/4,水利工程总拦蓄能力为10579万立方米,占地表水资源的1/3,有效水量7616万立方米。农业有效控制灌溉面积为27.42万亩,只占耕地面积的60%,有效水量除城镇生产生活用水外,仅够有效灌面需水量的50%。二是水利设施老化,普遍带病运行。全县87座中有30座为病险水库,山平塘、石河堰淤积垮塌严重;配套不完善,渠系年久失修,渗漏严重,多数不能通水;农业水费收取困难,水利工程正常维护费用缺乏,从而进一步加速了水利工程的老化。三是水利工程维护管理滞后,老化损毁速度加快。乡镇村社管理的工程,由于各种原因,普遍投入少,管理不善。山平塘、石河堰、机电提灌站以及部分小
8.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 篇八
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工程建设问题和运行管理问题。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施工要求标准不高、建设模式不匹配.老化严重:运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各个利益方面责任不确切,没有健全的管护督查体系,并由此导致工程资金投入失调、管护费用短缺等不良后果。
1.工程管护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1管护意识淡薄
首先是部分干部存在临时观念,把项目工程当成自己的政绩工程,只顾争取项目、资金,重建设、轻管理,工程建起来后,只要任期内不出大问题,工程好坏留给下任去管,还有的干脆推给村里或者农户,自己当“甩手掌柜”。其次是灌区群众主体意识不强,没有把项目工程看成利人利己的共有财产而自觉维护、主动看管,只顾自己好用,不管工程好坏。大部分群众对工程建后管护的责任意识不强,认为工程由国家投资建设,应由国家负责管理、维护,工程毁损与己无关,因而漠不关心,置之不理。
1.2产权归属不明晰
工程项目建成后虽要办理一定的移交手续,但实际上只是管护责任、产权和义务在形式上的移交,并未把三者真正落到实处。产权归属不明晰是导致管护责任和义务不落实的重要原因,工程产权界定困难,产权归属不确定,工程建后管护存在群众不愿管、村里无钱管、乡镇表面上管而实际上不管的现象,导致一些资产尤其是早期建成的固定资产,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和流失。
1.3管护经费不落实
农田水利工程往往处于各部门都在管、而实际上各部门又都不管、最终没有部门管的状态,管护资金筹措困难。农田水利工程分布范围广,受人为因素或自然灾害影响易发生损坏(毁)的工程数量较多,人工管护成本高,加之,积累下来的项目工程损坏等实际问题,造成管护经费缺口大,同时,项目工程的早期规划、工程建设质量、政策措施的配套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工程建后管护资金的落实。国家各级政府预算资金中,缺乏农田水利管护专项经费支付,水利部门收取的水费保证不了单位人员工资,甚至有部分地区取消水费,更不用说用于田间工程管护了。乡镇政府经费主要用于行政开支,基本不会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管护,部分受益农户连一亩田几十元的水费也不愿意缴纳,更不用说自己出钱维护工程设施。以上原因无形之中加大了工程管护经费的筹措难度。
1.4管护责任不明确
项目工程建成移交后,本应形成地方政府、基层组织、受益农户共同管护的局面,但在实际工作中,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与现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管护各方均不愿投入新的资金和精力,导致出现地方政府要求基层管、基层组织无力管、受益农户不愿管的窘境。工程管护体制上难衔接。农村承包责任制实行后,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模式占主导地位,随着农民思想集体观念的弱化,农村统一管理的功能有所削弱,事业管理比较困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将松散的农户与统一的工程衔接好,难度较大。
2.坚持建管并重构建工程管护长效机制
2.1明晰产权关系、落实管护主体
明晰产权,确定主体。产权归属问题直接关系到项目工程建后管护的责任,关系到项目区群众的管护积极性,解决产权归属问题是确保管护工作到位的关键。项目建后将管护作为重要内容,坚持经常抓、抓具体、抓出成效,明确部门职责,领导责任,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制定并完善切实可行的农发项目建后管护制度、办法和细则,及时解决管护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层层落实管理、资金、督查、考核等各环节任务和责任,健全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管护运行机制,做到项目工程建好一处,管好一处,用好一处。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后,应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通过签订管护合同、协议,明确产权归属和管护的责任主体,确保责、权、利的对等和统一。同时,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采取拍卖、承包、租赁等万式,努力实现使用权、经营权与所有权的有机结合,使项目工程建后管护逐步由行政管理型向社会服务管理型、市场带动管理型、经济自立管理型转变,达到以工程养工程、以项目养项的目的。
2.2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管护意识
营造全社会对农田水利设施的保护意识,减少人为破坏和侵占;加强社会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干部群众关注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支持和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加强对乡、村领导和村干部的宣传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忽视项目工程管护就是对国家利益不负责、对农业发展不作为、对群众疾苦不关心,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为民服务理念;加强对农民思想、道德观念、科技与文化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使其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自觉参与到管护活动中来。
9.西峰乡农田水利设施情况说明 篇九
一、基本情况
我乡地处酒泉城郊,全乡地势西南高,东北底,南临南石滩及南郊工业园区,西接嘉峪关市文殊镇,北沿至北大河,东接酒泉城区及玉门石油管理局生活基地,呈东北至西南狭长线型分布。全乡现辖9个行政村,主要的农林场种植品种以小麦、玉米和各类蔬菜为主,是全区重要的粮食、蔬菜和畜禽产品生产基地。54个村民小组,2800户,10777人,灌溉总面积20119亩,井河水混灌区,其中河灌面积17464.2亩,井灌面积2654.8亩。河灌水源为讨赖河河冰川融水,由讨赖河南干渠水管所和讨南水管所负责调配。
二、全乡水利设施的基本情况
我乡干支渠主要修建于1978年-1984年,初建时大都主要为干砌渠,后来又对原渠进行了浇筑,在主要分水调口配套建设了提闭设施。全乡现有干支渠99.968公里,其中有支渠五条(四支渠、五支渠、六支渠、七支渠、八支渠),总长15.718公里,主要承担以南干渠到水,解决本乡农业灌溉及西峰林场、北大河防风林的用水,有直斗2条,2.7公里,斗渠81.55公里。
三、全乡水利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建设发展,目前,全乡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干支渠系,为确保全乡农业生产的持续健
康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自农村大包干,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由于取消了农民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加之部分村组温室生产的浇水和各村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不足,积累了较为严重的的历史欠账,原有渠道年久失修,破损严重,部分渠段躯体坍塌、鼓涨严重,渠底破烂,形成淤积,过水量减少。5条骨干支渠自建成通水以来,均没有进行过彻底的维修加固,浇水面积最大的五、六、七三条支渠破损情况尤为严重,进行维修改造。
四、对策及建议
为了确保全乡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议区政府将我乡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列入全区水利建设“十二五”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分进行建设。我乡也要加强与上级税务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项目资金,分重点,有计划的逐年组织实施。同时各村也要加大对农户的宣传教育,组织受益农户投工投劳积极参加农田水利建设,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全乡水利设施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
10.前郭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情况汇报 篇十
前郭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松嫩平原,幅员面积6980平方公里。是一个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年九旱是其主要的气候特征。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我们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有关情况做以简要汇报。
一、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灌区情况
前郭县现有前郭灌区、塔虎城灌区和高家灌区等三个大中型灌区。其中前郭灌区是全国大型灌区之一,是以第二松花江为灌溉水源的大型电力提水灌区,至今已有60多年的发展史。灌区幅员面积192.08万亩,设计灌溉面积56.80万亩,现有实灌面积45万亩,年用水量5亿多立方米。现建有哈达山抽水站、锡伯屯抽水站、七门吐排灌站三座大型渠首工程,并建有龙坑电灌站、门土坑排灌站、引松补水站、二马泡强排站等4座补(排)水工程,共安装机电设备35台(套),总装机容量11377KW。
塔虎城灌区位于前郭县北部八郎镇境内嫩江右岸,设计灌溉水田面积3.13万亩,现灌溉面积1.2万亩。渠首工程为机电排灌站1座,现有引干2条,泄干2条,受益单位为八郎镇的七个村和八郎农场部分村屯。
高家灌区位于前郭县蒙古艾里乡境内引松工程左岸,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现灌溉面积0.9万亩。渠首工程为电灌站1座,现有总干渠1条,长11.9公里。
(二)涝区情况
前郭县有大中型涝区4处,即望海涝区、深重涝区、乌龙安唱涝区、董家涝区。易涝耕地面积31.5万亩,易涝草原面积49.35万亩。主要分布在我县西部和西北部,涉及15个乡镇场。目前已治理易涝耕地面积24万亩,草原面积30万亩。四个涝区现有排水干沟8条,长度142.85公里,排水支沟11条,长度67.9公里。滞(畜)洪区3处,桥12座,排涝站1座。
(三)小型水库
前郭县有小(Ⅱ)型水库3座,分别是张化围子水库、北围子水库和肖沟子水库。其中,张化围子水库位于额如乡境内,始建于1955年。水源主要来自泉水和地表径流。水库流域面积150平方公里,总库容15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为61.2万立方米,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长350米,坝顶宽5米,坝高5.72米。水库的主要用途为灌溉水田;北围子水库始建于1957年,是拦蓄张化围子水库泄水的串库,库容35万立方米,水库为均质土坝,坝长500米,坝高5米,顶宽4米,设计标准为二十年一遇,水库的主要用途为灌溉水田;肖沟子水库位于王府镇哈玛村西南1.5公里处,始建于1968年,水库三面环山,是由天然泉水及三面山水聚集而成,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长200米,坝高4米,顶宽20米,总库容19万立方米。水库主要用途为养鱼。
(四)旱田节水井灌工程
“十一五”期间,全县新打农田机电大井1114眼,小井8584眼,农田机电大井总数达到4344眼,小眼总数达到20144眼。新增灌溉面积10万亩,使灌溉面积由来原来的56.56万亩增加到66.56万亩,占原来占全县旱田总耕地面积面积的20.95%增加到现在的24.65%以上,为我县抗旱夺丰收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累计完成投资3261.4万元。同时在巩固了苇芦等九个节水灌溉项目区的同时,增加了乌兰图嘎万宝山现代农业膜下滴灌项目发展滴灌面积5400亩,王府站镇旱田高效节水项目发展滴灌面积22500亩,乌兰图嘎和海勃日戈项目发展玉米膜下滴灌面积20000亩。全县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6.35万亩,其中,喷灌面积18.96万亩,管灌面积32.6万亩,滴灌面积4.79万亩。
(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累计完成总投资675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625万元,省级配套3479万元,县及群众自筹646万元。完成农村饮水工程136处,解决了12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六)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
“十一五”期间共完成9条小流域的治理,完成治理面积8289公顷,其中主要治理内容有:改垄2720公顷,地埂植物带1904公顷,水土保持林1066公顷,种草251公顷,封禁治理1684公顷,排水沟16380米,谷坊150座,函管桥16座,沟头防护68处,总投资2609万元。流域经过治理后,流域内各种植被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生态逐渐趋于平衡,昔日土地沙化、耕地流失等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二、存在的问题
1、松嫩两江防洪治理依然有欠帐,还有险工险段需要治理。我县松嫩两江护坡护岸还没有完全达标,堤防还有土方欠帐。我县第二松花江堤防亟待治理的险工险段就有5处,例如,引松首闸在今年防汛期间就出现了严重的险情。由于近年来国家很重视对江河干流的治理,对所属支流完全交由地方管理,国家项目投入资金很少,完全由地方负责治理,所以到目前我县二松的一级支流还没有得到治理,突出的就是我县哈拉毛都区域的8条回水堤,长约27.8公里。这些年来回水堤都由受益乡场自行完成,基本上未达到设计标准,特别是迎水坡坡比偏小,一遇山洪暴发,极易出现溃堤决口。这也是我县防汛工作的最大安全隐患。
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一是抗旱工程数量少。目前我县的机电井数量为4344眼,无法满足全县抗旱需要,水井布局不均衡。北部和南部机电井数量较多,平均每眼井控制耕地面积47公顷,而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机电井数量较少,平均每眼井控制耕地面积108公顷,无法满足农业发展和抵御严重旱灾的需要。二是病险水利工程多。我县现有灌区大多是20世纪40—70年代修建的,很多灌区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引松工程淤积的问题也十分突出。特别是灌区末级渠系工程配套不完善,损毁严重,灌溉面积萎缩,抗灾能力差,严重浪费水资源。另外,我县3座小型水库,全部“带病”运行,建筑物工程不配套,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三是节水灌溉相对滞后。目前,我县完成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仅占旱田总面积的18%。因地方财力有限,发展速度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四是工程建后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要做到建后有人管,有专项管理经费,保证工程正常运行。
3、四大涝区治理迫在眉捷。我县四个涝区较大的工程都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修建的,经过四十多年的运行,涝区干沟堤坝剥蚀严重,有部分段落,已经没有形状,排涝标准降低的十分严重,开口多处,每到汛期洪水四散漫延,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已到了非修不可的地方。四个涝区现在修建排水干沟8条,长度142.85公里,排水支沟11条,长度67.9公里,维修工程量十分巨大。批复建筑物72座,现有建筑物20座,配套率为26%。排水支沟不配套。按设计批复涝区需布置排水支沟45条,已配套支沟11条,配套率仅为24.4%。
三、今后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科学谋划“十二五”工作,对于积极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新变化、妥善应对发展阶段新挑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新要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深化水利改革、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紧紧围绕“保安全、惠民生、促增产、高效益”的目标,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开展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体系建设,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积极推进水利的发展和改革,全面提高水利服务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为保障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水资源可持利用,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出如下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坚持把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确定民生水利的服务范围、服务功能和保障水平,研究民生水利的投入渠道、投资结构、投资重点,加强管理体制、价格机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建立和完善民生水利发展机制。
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把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针对我县水资源状况,强化节约用水,结合江流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用水定额管理和水功能区管理,研究划定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用水效率红线,完善相关制度措施,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是坚持协调发展,把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坚持重大项目谋划的同时,针对全县旱灾问题突出和防洪、供水、灌溉等水利保障能力不高的问题,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提升管理水平,把构建法制完备、体制健全、机制合理的水管理体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五是坚持现代化方向,推进科技进步。从规划思想,技术装备,基础工作,能力建设,人员素质以及高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体现科学治水,真正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水利发展。
(三)谋划目标和主要任务
1、规划目标
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立健全洪水管理、抗旱调度、应急管理等制度,完善防汛抗旱指挥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出时间能力;水旱灾害对经济社会影响进一步降低。
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人人共享水利发展和改革成果。
在全县范围内有效改善水资源配置格局,水资源调配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与城镇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供水(应急)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初步建设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进展,建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体系,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重点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逐步完善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特别是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体系,逐步构建及地下水生态保护体系,扭转对水土资源过度开发的行为。
提升水利法制化水平,提高水利行业自身能力建设,深化水利改革,提高水利社会管理能力。
2、水利建设主要任务
结合我县水利发展实际需要和水利投入的可能,在考虑继续深入开展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缓解水利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突破水利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基础上,超前谋划,提出一批符合国家投资方向和政策的项目。初步考虑,“十二五”时期,全县水利建设主要任务分为防洪减灾、民生水利、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行业能力建设等6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建设任务。
一是防洪减灾方面。全面推进我县主要江河和区域防洪减灾体系完善,重点开展第二松花江、嫩江防洪工程配套。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加强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全面完成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完善防洪减灾法规制度,健全全县主要江河防洪预案,提高防汛调度指挥能力和防洪减灾管理水平。
二是民生水利方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重点开展以下几类项目。继续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解决4.1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革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主要包括前郭灌区、塔虎城灌区。完成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重点完成额如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开展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主要以引松首闸为代表。进一步推进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在“十二五”期间发展以玉米膜下滴灌面积为主要建设内容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5万亩。调优化渔业结构,努力开发优势渔业资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渔业发展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主要以查干湖为代表。
三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进一步提高城市及重要地区供水保障能力,建设一批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水源工程。
四是水资源节约保护方面。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具有代表性的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五是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方面。坚持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继续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建设。
11.农村抗洪情况与水利设施建设 篇十一
1.平时有将垃圾倒入放置的垃圾桶里的习惯吗?
经常
偶尔
从不
2.怎样看待村里统一放置垃圾桶的?
集中垃圾,可以避免污染环境
没人处理,垃圾堆积越来越多
垃圾桶没人管理,有些已经不见了
3.对村里医务室建设有什么看法?
医务室药费太贵,还不如自己到药房买
医务室设施简陋,不能满足应急需求
医务室基本能满足村民需求
4.怎样看待村里面饮水问题?
河水已受污染,大家应该少用
私人打井取水不能保证水质的安全,应该建设统一供水设施水源充足,基本能满足
5.认为村里公路建设怎样?
公路建设不完善,有些路段仍需建成水泥路
村内公路建设有点窄,不是很方便
还可以,基本能满足需求
6.怎样看待村内的沟渠建设?
还不错,该建的渠道都建了
沟渠分布不合理,离河远的田地很难灌溉倒水
沟渠很陈旧,需要重新修整
7.村里的泵站管理如何?
泵站设备陈旧,需要更换新设备
泵站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谁抽水谁负责
泵站基本能满足村民需求
8.怎样看待村内的村民活动中心?
能丰富村民的休闲活动,比较期待
村民已经习惯以前的休闲活动,没有必要
9.认为村内的广播系统如何?
广播分布数量比较少,好多地方听不到
广播播出的信息不及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广播系统建设基本能满足村民需求
10.怎样看待村民的民主生活?
民主生活较丰富
一般
不丰富
11.怎样看待村里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较好的接待群众上访,服务村内的民主生活
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民主生活有待丰富
【农村抗洪情况与水利设施建设】推荐阅读:
对我县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12-05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点09-06
驻村工作队谈**村新农村建设情况与构想07-16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PPP项目合同10-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调研报告07-03
关于新农村建设情况06-12
大川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08-05
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08-25
镇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10-10
抗洪抢险常识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