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爱国主义主题班会

2024-07-26

高中爱国主义主题班会(精选11篇)

1.高中爱国主义主题班会 篇一

一、活动目标:

1、为了让学生们感觉到我们国家的沧桑巨变,感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感受一个又一个奇迹。

2、讴歌祖国的伟大的业绩,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育学生牢记祖国的历史,努力培养学生朴素而深沉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明确自己作为炎黄子孙的光荣与作为中国人的责任,激发学生树立自强、自立、勤奋学习、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二、活动准备

1、组织全班同学搜集相关的祖国的光辉历程的材料、了解祖国的沧桑岁月。

2、班委会和老师共同讨论形成本次主题班会的具体实施方案。

3、全班同学共搜集歌颂祖国的诗歌、歌曲、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说之最:

1、播放歌曲《中国心》(让学生们通过歌曲感觉中国的伟大与民族情怀。)

主持人: 人们对祖国是一种深厚的感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对养育了本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祖国,谁不抱有最深的热爱眷恋之情呢!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是我们中华儿女最亲爱的祖国。千百年来,多少支美好的歌曲,多少首赞美的诗,多少个动人的故事,

多少所名胜古迹,多少让世人羡慕的大好河山。

2、下面请同学们向大家介绍我国的世界之最。

(1):我国的面积很大,有1045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960万平方公里,在世界上排第二位。

( 2):我国的长城东起河北的山海关,西到甘肃的嘉峪关,全长有一万二千七百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

(3):我国是最早发明火箭的国家。介绍四大发明。

(4):我国随朝时建造的赵州桥,已经有了一千三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了,是世界上最早建成的石拱桥。

(5):世界上第一架地动仪, 是我国东汉时代的科学家张衡为于公元132年制成的。

(二)赞祖国

1、请学生介绍祖国的丰功伟绩。

(1),南方特大洪水,淹没了许多楼房,淹没了许多人民,却淹不灭中华儿女的爱心;

(2)底,当春节来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阻碍了人们回家的道路,却阻碍不了中华儿女救灾的决心;

(3)2019年5月,里氏高达8.0级的汶川大地震一度牵动了世界各地的心,地震震倒了一座座楼房,震碎了一颗颗逝世者家人的心,却震不倒中华儿女突破重重困难的热情。我相信,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会变成小小的烦恼,再小的帮助乘以13亿,会变成大大的扶持。

炎黄子孙会手挽手,心连心,克服一切困难!

(4)2019年,中国的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飞上太空,到月球上去拜访嫦娥和玉兔;同样是2019年,神舟七号升空,翟志刚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中国的科技技术蒸蒸日上,为发展中的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5)2019.6成功发射的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的完美对接等,中国航天史可谓是一路辉煌,更加奠定了中国航天强国的国际地位!

(6)中国建设新农村的脚步越走越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上了中学、大学,成为了建设祖国新一代的智囊团;农村人的经济能力越来越好,纷纷过上了小康生活。手机、彩电、冰箱……这些曾经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一样样成为了现实。以前,农村给人的印象是又脏又乱。一下雨,小路便成为了“水泥路”,山上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现在,一提到农村,人们想到的是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青山绿水……改革开放,让农村展现出了勃勃的生机,让人们的生活过得更加幸福。

教师:今天的中国,在洗刷了百年的耻辱之后,正朝着复兴中华民族的宏伟大业阔步前进,要实现巨龙的腾飞,需要我们从现在起就学好本领,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投身到建设祖国的行列中去。

(三)播放歌曲:《东方巨龙》

用我们的歌声、乐声、心声去歌唱我们伟大祖国的灿烂辉煌。

全班齐唱: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叫长江,古老的东

方有一条河,他的名字叫黄河-------

四、班会总结:真正的爱国不是一堂主题班会所能完全体现的,这要我们实际行动报答祖国,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刻苦学习,长大建设美好的祖国。让我们了解祖国的过去,把握今天,把爱国之情融入到学习中来,发奋学习。让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硕果累累,我坚信,中国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2.高中爱国主义主题班会 篇二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深刻转型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冲突和矛盾叠加,冲击着传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高职院校并非与世隔绝的 “象牙塔”。相反,文化综合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深造的渠道不畅通,在毕业即需就业的压力下,更加关注经济社会活动。

在高职院校的学习时期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尤其是冲击优良传统道德和正常社会秩序的负面舆情,不能以正确的观念看待问题,难以找到自身价值的实现路径,价值观集中体现在: 自我价值观方面,价值取向偏向自我本位主义,崇尚自我,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整体协作观念差,责任心不强; 道德价值观方面,讲付出的时候更讲回报,主张义利统一,少数人见利忘义,甚至为了金钱宁愿失去人的尊严,诚信意识淡薄; 信仰和精神追求方面,信仰多元化、复杂化,对人类全面发展的崇高信仰缺失,对现实利益的追逐取而代之,精神空虚,生活浮躁,乐于感官享受,缺乏对人文素养的自我修炼,思想境界较低。

高职院校学生以上价值观的特点,内在表现为思想不独立、对环境的不信任和对现实的畏惧感,外在表现为对身边事物冷漠、做事功利主义、回避和对抗矛盾。

2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加强思想阵地建设和管理,引进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更加注重党史国史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作出了积极努力。但教育始终滞后于发展,面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领域发展新形势,还没有形成顺应形势政策发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新常态,集中体现在: 第一,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专业学习轻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 第二,高职院校二级单位没有深刻认识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大意义,对宣传思想工作重视不够,缺乏担当精神,存在不愿抓、不敢抓、不会抓的现象; 第三,个别高职院校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缺失,甚至有违纪违法现象; 第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理念、方法、手段仍然比较落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较差; 第五,宣传思想工作和教学科研管理结合不够; 第六,教师思想理论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亟待增强理论,提高专业化水平。

3主题班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网络传播信息更加迅速,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更加便捷,但对信息的筛选过滤和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容易被舆论左右,非但不能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反而助长了消极厌世的悲观情绪和思维。 让思考回归课堂,引导学生养成客观分析问题的习惯,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理论成果作为分析问题的指导思想,有助于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巩固思想道德基础,提高面对挫折能力,增长为人处世技能,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有利于加强院校思想阵地建设,鞭策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有利于建设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培育弘扬大学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有利于抵制敌对势力和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传播,培育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营造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4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5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要求,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和实践,提升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社会团结一致的共同思想基础,对建设高职院校核心价值发挥引领、导向和激励作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符合国家要求的、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专业型技术人才的客观要求; 是顺应形势发展,让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理论,凝聚发展共识的时代要求; 是让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自觉抵制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庸俗、腐朽、消极思潮,培育时代精神的现实要求; 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认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面对困难挫折的能力,找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健康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5通过主题班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建议

5.1重视班会设计

明确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当前社会热点,做好学生价值观调查,发现价值取向和兴趣点, 以此作为突破口设置主题班会讨论议题,提高学生参与度,获取学生对主题班会的价值认同。

5.2丰富课堂形式

改变教师单方面授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说教方式,创造一个让学生全程主动参与主题班会的新型教育模式,激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第一,热点案例分析。教师通过播放当前热点视频案例,引入欲传达主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进行观看, 看完进行讨论总结,再进行交流发言,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并顺势引导学生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方向发展。

第二,电影工作坊。教师精心选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经典电影,集中学生进行观看,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形成对影片的视角和观点,进行分享,最后由教师对其进行总结和升华。也可同时让学生书写观后感,形成文字。

第三,主题辩论赛。教师可提前将班会主题告知学生,让其自由组合形成正反方两组,通过主题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不仅更加深入思考问题,也更加主动参与。

第四,专题演讲比赛。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演讲比赛,评选出不同奖项,既可以让学生在准备演讲比赛时主动了解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演讲能力。

第五,游戏体验法。教师可根据班会主题,设计学生参与互动的游戏体验环节,既可以让学生有切身感受的体会,又可以增加班会的趣味性。

5.3充实课堂内容

班会的内容应将学生生活学习遇到的困难、对社会热点的看法、人生选择的迷茫等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做到以人为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避免单一就思想政治教育而教育的枯燥。适时分析总结学生的发言和表现,对其进行引导和升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渗透其中,学生用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来面对现实、思考问题、寻找对策。

5.4严格过程控制

充分预判主题班会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情景预案,拟定解决方案,掌控课堂秩序,既要鼓励思想碰撞,又要避免讨论者之间因极端思想产生的人身攻击; 既要达到全员主动思考的目的,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服各种消极思想,从而循循善诱、深入人心。

5.5健全完善机制

高职院校将主题班会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制定指导性意见和课堂考核标准,引导教师在把握目的、明确意义、坚持总体原则的前提下推进主要任务,自主创新教学方式,完成教学内容。教师要注重总结提炼和推广运用课堂教学经验,提高针对性和时效性。

5.6提升教师素质

在主题班会中,教师不仅要与学生固有的错误价值观进行斗争,还要与来自外界名目繁多的错误价值观进行斗争。这就要求教师坚定立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思考如何生动、有效地阐释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并以此引领多样的价值取向。同时,教师应加强对时事政治的学习理解,密切关注中央主流媒体对社会热点的分析和评论,养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负面舆情的思维方式,通过撰写网络评论文章、开展学习交流讨论等方式提升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高中爱国主义主题班会 篇三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对主题班会的改革呼声渐起,国内一些德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些有效开展主题班会课的措施,个别实践者开始吸取心育的理念和技术,并尝试运用于主题班会课的开展。于晓梅、玛瑙(2006)[4]较早明确提出要将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运用到学校的主题班会课上,并提出了一些理论性的指导和建设性的建议。而中小学一线德育工作者也开始在主题班会上有意无意地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但还处在相当朴素的阶段,缺乏理论上的提升和总结。

心育是心理素质培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是指教育者以优化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为目的,通过心理素质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活动,对受助者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实践。作为一门引入性的应用学科,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被我国心理学理论工作者所吸纳,并逐步在学校教育领域展开了实践和探索。心育和德育在学校育人工作中互为补充,共同为塑造完美人格和优良品行而努力。但心育又有许多可资借鉴的专业理念与技术手段,拓宽了学校德育的视野,为学校德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首先,心育以人本需要为出发点,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及社会适应性问题,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不适或心理困扰等问题;其次,心育以健康成长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心理建设,关注学生真实的心态、情感及价值判断,其基线是没有心理障碍,最高目标是自我实现;其三,心育以自我建构为主要方式,有别于德育说理、启发、实践、奖惩、榜样等常用方式;心育的特有方法如倾听、同感、无条件关注、具体化、行为矫正与行为训练、认知调整、精神分析、游戏辅导、暗示与催眠等,更加侧重由内而外的体验、感悟和个性的张扬,较由外而内的理论灌输更为有效。

中学时代被心理学家称为“第二次断乳期”,这一时期生理上趋向成熟,而心理上还处于半成熟期。生理、心理上的剧烈变化使得青少年的内心冲突加剧,容易导致各种心理和行为的问题,是人生发展中的“高度危机期”;同时,他们又面临着一个改革开放、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复杂的社会环境,承载着繁重的学习压力。因此,当前中小学生中许多行为问题,如厌学、出走、沉湎网吧、男女交往失当、自杀、暴力倾向等,不仅有思想、品质及法制观念等方面的原因,而且还伴有心理方面的原因。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的理念和技术手段开展学校德育活动,比通常单一的德育方法更有效。

将心育理念融入中学生主题班会是面对新问题寻求新对策,是寻找德育与心育的结合点,形成整合效应,是德育的自我突破与完善,也是更好地提升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尝试。在我们的行动研究中,确定了以下融入型主题班会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

广东教育学院李季教授提出,德育的本义是约束人、规范人还是关怀人、发展人?这是传统德育与现代德育的分界线,也是现代德育的价值取向和德育伦理价值的体现。人文关怀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是关注人的情感、需要、权利、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思想。降低德育重心,把关怀作为德育的内在要求,让德育贴近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融入型主题班会的设计初衷。因此,融入型主题班会与传统班会相较要实现三大转变。

1.目标定位上由高到低,从崇高走向平凡

融入型主题班会要实现德育目标的转变,要实现从关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政治方向和道德规范的高度到更多地关注学生个性和感情世界,关心学生内心的体验和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成功。以学生的人本需求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为主要目标。

2.主题设计上由大到小,从空泛走向具体

(1)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具体到班会主题的设计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①健康生活。面对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中次生的种种健康话题,着力于让学生了解身心健康相关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养成学生的健康习惯。②健全人格。罗杰斯认为,自我意识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要使学生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就要着重从自我认知评价及自我调控完善等角度展开。③意志品质。张春兴认为:在个体20岁以前的五个发展阶段的发展危机,无一不与认知学习时成功或失败所带来的快乐或痛苦经验有关。高中生所面临的升学竞争压力,常常会带来多种多样的心理、情绪和行为问题,在连续三年对近500名重点中学高一学生的心理量表测评中,发现几乎所有参加测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学习焦虑,其中约1%的学生属于重度焦虑,约30%属于中度焦虑。让人忧心的现状要求一线德育工作者除了心理疏导外,还需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④人际交往。独生子女所养成的特立独行、不懂换位思考等个性,造成了较为普遍的高中生人际关系障碍,所以,同伴交往、师生交往、亲子交往、陌生人交往也成为重要内容。⑤学会适应。现今对孩子较为普遍的“过度保护”现象,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环境适应和成长适应问题,因此,青春期适应、环境适应、升学就业等也是主题的选择范畴。

(2)由大到小、由远及近。传统主题活动往往注重“高、大、全”的人物、事件、观念、道德等等,融入型主题班会强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求从学生身边“小、近、实”的人物、事件、心态、理念及价值判断出发来选择和确定主题,特别强调根据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心理特点选择主题,重视针对性和实效性。

(3)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主题的安排上,可将学生最为直接和常见的问题为切入点,然后层层递进,如吃出来的病和玩出来的问题——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的人生观;妒忌是病——自信的魅力——完善的人格;班集体中的我——我们的班集体——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这一过程也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过程。当然有些主题的设计还必须将计划性与适时性相结合。

3.班会模式上由定到动,从刻板走向灵活

在一个固定的班集体中,存在着多个层次的学生,学生的问题和问题学生是可以分类的,所以可以尝试从固定的班集体到分类别进行;尝试从固定的地点到有机选择创设场景;尝试从一节课一个主题到一个主题开展多次活动。

二、以团体辅导为行为指南

团体辅导是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较成熟的心理辅导模式。团体辅导是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或方法,通过团体动力,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进适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个体潜能的助人过程。

1.活动导入

对应于团体辅导中的暖身活动,设计这种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暖身,促使学生进入状态;二是导入,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出班会课的主题,从而不至于主题的产生过于突兀。

2.认知激发

在这一环节中,最主要的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根据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相冲突的认知是一种原动力,会强迫心灵去寻求或发明新的思想或信仰,或是去修改已在心里存在的信仰,从而使认知间相冲突的程度减到最低。

3.催化分享

团体辅导注重团体动力,而融入型主题班会也可以利用班级团体动力,催化学生互动与分享。因此,教师在班会设计与实施时,要充分运用集体资源,让学生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中,形成改变的良性机制。

3.经验整合

学生的参与以及彼此间的分享与回馈,使学生能把别人的以及在活动中获取的新经验与自身的经验加以整合,从而深化班会效果。

三、以自我教育为旨归

学生的道德养成是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不断建构的过程。无数的德育实践证明,没有学生的参与、感悟、自我教育,德育是不可能取得实效的。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高中生的年龄阶段处于艾里克森的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阶段,他们急切需要了解自己,完善自己,却也常常因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往哪里去”这样的同一性问题而焦虑。这种现象其实正好印证了他们自我完善的潜能,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将会收到很好的成效。

1.重引导,不重教导

道德修养目标的最终实现,靠的是学生主体的内因起作用,是受教育者内省的功夫。所以,在主题班会的进程中,教师要放下严肃的德育标准,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要对学生作强制的灌输和武断的训诫,必需的暗示、忠告、说服等“指示性”手段也只能最低限度地使用,力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借用罗杰斯提出的指导者必须具备的三种基本态度,那就是共情、真诚和无条件关注,教师在班会中的角色态度的定位是:倾听→同感→判断→商量[8],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安全、信任,才能真正愿意敞开心扉。

2.重氛围,不重完美

高中生相对其他年龄段的个体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因此,教师要努力营建一种平等、尊重、理解、宽松的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心态、情绪智能及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问题;重真话,不重有无错话,让每个学生可以不必防卫和隐藏自己,使班会成为一种人人参与的互动的人际交往过程,这远比完美的理性探讨重要得多。唯此,班会实效才能得到起码的保证。

3.重应变,不重设计

传统的班会课非常重视教案设计的操作程序,甚至为了达成效果,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进行排演;而融入型主题班会课,面对着充满动感的学生个体和交互影响的班级群体,面对着团体心态的千变万化,教师必须灵活把握课堂的发展走向,不可刻板依照原定设计行事。只有在这样动态的环境下,学生的潜能会随时随地被激发出来,各种奇思妙想、各种生动的生活经历,会在瞬间奔涌而出,整个现场会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挑战、充满童稚与青春的生命活力。

4.重自省,不重总结

品德形成是道德认知主体在教育者有效指导下品德的自我建构过程,所以,融入型主题班会借用团体辅导的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的领悟能力,相信学生的集体智慧。强调让个体的自我升华及团体动力打通认知上的偏差,让团体动力促进个人经验的互享。

心育是一门沟通心灵的学问,是一种爱的艺术,把心育的理念与技术融入主题班会,将心育与德育有机整合,创设一种基于情感共鸣与体验的主题班会模式,实施一种能走进学生心灵、引导心灵和培育心灵的有效的育人策略和方式,“将学生带入到能使他们真正获得生命感动的活动中去”。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关怀、自我选择、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是学校德育新的生长点,也是破解德育低效的难题与困境的一种尝试。

参考文献

[1] 于晓梅、玛瑙.心理辅导理念与技术在高校主题班会中的运用.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4)

4.爱国主义主题班会总结 篇四

为进一步加深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学校在各班进行了爱国主义主题班会,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通过观看观看电影,短片、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充分展示了当代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了解到了革命的不容易,幸福生活更是来之不易。今天的生活是多少人用鲜血换来的。革命充满了辛酸,但是更触动同学们的是他们那种不拍牺牲,敢于尝试的精神。辛亥革命是一种改革与创新的态度,孩子们深深认识到爱国主义是我们祖国优良的传统美德。如果忘记了过去,等于了背叛历史。班会唤起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地追求,奋进。此次班会获得很大的成效。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就像有人说:“我们做的太远了,以至于忘记了是为什么而出发的。”这次的主题班会对每位同学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总体来说班会组织的很好,会继续组织像这样有意义的班会。

尉犁县第二中学德育处

5.爱国主义主题班会教育 篇五

东台市城南中学 杨旭海

一、班会目的

1、结合国庆60周年到来之际,针对90后中学生新特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体验祖国灿烂、辉煌的历史,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了解新中国6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激发学生珍惜青春年华,勤奋读书,报效祖国的决心。

二、程序

1、播放视频:建国60周年献礼歌曲《国家》

2、请同学谈观看感受

3、播放图片:选取最能代表中国灿烂历史文化和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的图片

4、学生发言讨论“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5、播放图片:新中国成立6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图片

6、学生讨论“如何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7、班主任总结。

8、全班合唱《歌唱祖国》

9、班会结束

三、过程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国庆60周年的日子,60年一甲子,新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落后国家发展成为一个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的现代化国家,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前途一片光明。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要为能生长在这样一个可爱的国家而感到光荣,为国家建设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而感到自豪。在今年建国60周年的献礼歌曲中,有这么一首叫做《国家》的歌,唱出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歌曲《国家》。

下面请同学们谈谈听了这首歌后的对“国”和“家”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

教师总结:同学们,刚才大家总结的很好。正如歌词中所唱的那样,“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只有国家强大,我们自己的小家才能过幸福的生活。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饱受外国列强侵略,签订了各种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主权丧失,中国在国际上毫无尊严而言,中国人走到哪里都被人瞧不起。

由于国家的败落,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民不聊生,家破人亡。这一点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深有感触的,同学们可以回家后向你们的爷爷奶奶了解一下旧中国的苦难生活。而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建设伟大祖国,中国再次崛起,国家地位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大家现在的生活就可以感受到,所以说家的命运和国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只有爱国,努力建设祖国,我们自己的小家才会富裕。同学们,人们常把祖国比作自己的母亲。那么你了解我们的母亲吗?她有哪些秀丽的山川?富饶的物产?灿烂的文化?他在世界上居何等地位?只有对这一切了解透彻,才能以赤子之心去热爱她,才能为生长在这样一个可爱的国家而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介绍我们祖国壮丽河山和灿烂历史的图片

请同学们讨论“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爱国主义是在长时间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作为一种意识和精神,它是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动各民族向前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成为几千年来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源动力。在历史上,我们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同时不屈不饶的中国人民为获得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与一切反动力量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在今天,我们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继承爱国主义这一传统美德,我们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国内,一部分人在改革开放中滋长了崇洋媚外的思想,缺乏民族自尊、自信心和自立、自强精神。四川有一位县长,竟在欢迎日本商人来县投资的宴会上说:“为了扩大开放,振兴本县经济,欢迎把本县作为殖民地,欢迎外商来我县剥削。”听了这话连日本人都感到不解。我们要鄙视这种给中国人丢脸人的行为,如果遇到了就要同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反应新中国成立6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图片。

请同学们思考“如何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爱国”一词的真正含义是:爱国,它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比热爱的一种深厚感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事情很多,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岗位,有着自己的职责,工作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强国方可民富。而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我们目前的工作就是好好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珍惜历史机遇,把爱国的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四、班主任总结

6.爱国主义主题班会教案 篇六

愛國主義主題班會

教學目の:

1、通過學習愛國人士の先進事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讓學生懂得正處在和平年代の中學生是否需要愛國,應該怎樣愛國。

3、激發學生の愛國熱情,並能將這種感情帶到學習及日常の生活中。教學重點:讓學生懂得正處在和平年代の中學生是否需要愛國,應該怎樣愛國?

教學難點:認識愛國の重要性;並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體現愛國。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教學過程:

一、學習愛國人士の先進事蹟

1、投影三張照片(鄧小平、聶海勝、費俊龍)

2、(1)什麼是愛?什麼是愛國?

愛就是給予,就是奉獻,而不是索取,也不是交換。愛國,就是為國家為人民奉獻出自己の一切,包括作出各種各樣の犧牲

(2)圖中の主人公他們愛國嗎?他們是怎樣愛國の?

3、介紹圖中愛國人士の事蹟(講故事の形式)(1)劉胡蘭(1932—1947),10歲參加兒童團,不到14歲便入黨,當上了區の婦女幹事。在一次革命工作中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為了祖國の解放事業,她不貪財、不懼死,最後面對敵人の利誘,只回答說:“給我一個金人也不自白。”在刑場上,她又大呼:“怕死不當共產黨。”毅然躺在敵人の鍘刀下。

(2)鄧小平(1904~1997)偉大の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の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の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の創立者。他曾三次被打倒,卻又三次站起來,一如既往地為國家忘我工作,終於達到了他人生の最高峰。是什麼力量使他如此堅強,成為“打不倒の小個子”?是他對祖國對人民深情の愛。

(3)為了神州飛船の成功發射,航太英雄接受艱苦の訓練,把自身の生命安全置之度外,乘載神州飛船沖向茫茫の太空,並圓滿の完成了祖國和人民交給任務。

4、我們應該學習他們の什麼精神?(讓學生暢所欲言,只要合理の都給予肯定)

5、愛國格言知多少?比一比,看誰說の多。(學生分組比賽)教師舉例,出示投影片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

§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鞏固與發展起來の對自己の祖國の一種最深厚の感情 列寧

§為什麼我の眼裏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艾青

§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些什麼 尼迪

§我是中國人民の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の祖國和人民 鄧小平

Fpg

Fpg

二、說說你們知道の愛國英雄の事蹟。

(1)學生分組討論。

(2)個別學生上臺發言(略)

三、和平年代の中學生還需要愛國嗎? 愛國在不同の時代有不同の內容。本世紀初の青年愛國,是投身於反帝反封建の愛國浪潮中;

三、四十年代の青年愛國,是進行抗日救國の鬥爭;五十年代の青年愛國,是參加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二十一世紀の中學生,正處在和平年代,祖國又正在日益強盛起來,我們還需要愛國嗎?(學生討論、發言)

四、他們有愛國之心嗎?(播放影片,以下是影片大概內容)

在校園教室の地板上有紙團、飲料盒,不知是誰扔の,也沒有人撿起來;教室裏沒人時燈還亮著;校園裏看到同學們洗手時水龍頭打開嘩嘩地沖,沖完了沒關嚴就走了,水還在滴滴地流也沒有人管。班主任:

看到這些現象與行為,我真の懷疑某些同學の愛國心。也許有同學會說,老師是不是太絕對了,地上の廢紙與愛國有關系嗎?讀書是為國家服務,眼前の事你都不做,還能為未來服務嗎?眼前の責你都不負,能為未來負責嗎?水、電都是國家の寶貴資源,現在對浪費國家水電の行為不聞不問,將來能為國家節省資源與財富嗎?

五、我們應該怎樣愛國?

1.培養良好の道德素質與行為

請同學們對我們班近段時間の情況作一個客觀の評價,看哪些方面做得不夠。

學生答:(略)

這些都是誰の責任?老師の?班幹部の?值日生の?對?是我們每個人の責任。因此,班級搞不好,是我們每個人の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應為此而深深自責。

國家不強盛,是誰の責任?也是我們每個人の責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匹夫有責”の正確理解應該是“我有責任”,是“我の責任”,這樣我們の國家才有希望。

2.培養強烈の責任感

同學們可能還有一絲不服氣,國家不強盛,怎麼是我の責任?我還是個中學生有什麼責任呢?是の,就算你們對過去、對現在沒有責任,那麼你們對國家の未來有沒有責任?國家如果在二十年以後仍然不強盛,你有沒有責任?因為要承擔起對未來の重任,現在就要學好本領,因此,讀書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國家而求學問,你現在讀好書,就是對未來負責。而有の同學學習憑興趣,喜歡這門課,就多花點時間看看,不喜歡那門課,就放棄;喜歡這個老師講課,就有興趣學好這門課,不喜歡那個老師講課,就不聽他講課。讀書是責任,不是興趣,要在責任中找到興趣,而不能以興趣代替責任。

一個人做事,要先做自己應該要做の事,再做自己喜歡做の事,這就是責任。對Fpg

Fpg 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集體負責,對國家民族負責,這才是真正の愛國

六、談談你在今後の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如何愛國?

1、學生分組討論

2、學生發言

七、小結

我們是21世紀の中學生,是祖國の希望。祖國の發展、民族の強大,需要我們大家の努力。所以,我們現在の愛國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の未來負責。同學們從今天開始做起,從身邊の小事做起,體現我們の愛國熱情吧。我們以《歌唱祖國》來祝福偉大の祖國母親(放音樂,全班合唱。結束班會)

7.怎样开好主题班会 篇七

一、主题班会的作用

1. 主题班会是增强班级凝聚力, 形成良好班风的有效手段

主题班会通过创设亲切、平等、宽松的课堂或户外活动氛围, 围绕与学生学习、生活及学生感兴趣的各种热门话题而展开的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通过开展“我心目中的班集体”、“同学心中的我”、“我向同学、老师进一言”、“团结就是力量”、“班级管理我当家”等主题班会, 能够促进班委与班委、班委与同学、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 使班级每一个成员都能更好地认识到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成功的主题班会往往能够使班级中每一个成员获得更多的自信和心灵的感触, 从而真正使自己融入班级, 增强班级凝聚力。

2. 主题班会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形式

主题班会是围绕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而展开的, 是在班主任指导下, 学生自己主持、自主发言、全体参与的活动, 是学生民主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在主题班会的准备、实施过程中, 学生将围绕主题, 联系自身、同学、班级的实际, 联系社会历史、现实和未来进行思考, 并形成文字和口头表达,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这种教育是在有着基本相同的知识、生理、心理背景的同龄人中进行的, 较之教师单向的教育, 来得更自然、亲切、实在,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容易获得良好的效应。

3. 主题班会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

主题班会虽然以全体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组织为鲜明特点, 但成功的主题班会是离不开班主任的指导、参与和总结、评论和监督的。主题班会是师生间双方参与和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彼此的交流可以实现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互换, 思想碰撞和情感交融。在形式活泼多样的主题班会中, 教师可以“不为师”, 学生可以“不为生”, 这种双向的、多向的和混合式的平等教育沟通模式, 既是班主任展现个人才华、形象和魅力的重要舞台, 也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最佳桥梁。

4. 主题班会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主题班会中, 学生围绕主题联系实际, 积极准备, 多方思考, 形成文字, 继而述说表达, 这一系列过程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勇气和胆量, 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人相处能力, 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开好主题班会的几个重要环节

1. 准备阶段

(1) 确定主题。主题是班会的主要核心内容, 精心设计确定一个好主题是组织好班会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 确定好主题要考虑时代性、思想性、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等。主题班会教育的内容可分四类: (1) 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及最新时事动态, 抓住一些热点问题 (如台湾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创业问题、高房价问题、医疗改革问题等) , 设计符合本班学生年龄特点的主题,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 培养学生形成事事关心的好习惯。 (2) 结合一些重大的节假日、纪念日等展开传统文化教育。如“我看春节”、“学雷锋, 从我做起”、“3、15消费日”、“感恩父母”、“国庆, 我骄傲”。利用传统节假日及时开展主题班会, 激发学生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的爱国情操。 (3) 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班级事务, 选择具有争议性、代表性的问题。如“怎样看待大学生谈恋爱”、“怎样建设好班集体”、“怎样看待网络”、“学习方法大家谈”、“我心目中的优秀男生 (女生) ”、“我的梦想”等话题。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讨论、辩论, 发表自己的见解。 (4) 思想教育方面。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根据学生的实际、兴趣和需要, 围绕不同的主题展开思想教育。如“安全教育你我他”、“细节决定成败”、“我自信, 我成功”、“文明学生, 从我做起”、“我爱我校”、“沟通, 从心开始”、“要做有责任感的人”等寓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主题班会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主题的选择要鲜明突出, 针对性强, 有吸引力, 切忌过大、过空, 过于抽象。主题的确定可以由班主任确定, 也可以由班集体成员共同集思广益来确定, 也可以由主持人在综合学生建议基础上来确定。

(2) 选择形式。内容是主题班会的灵魂, 形式是其灵魂的再现。精彩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的有机融合, 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可采用知识竞赛、案例分析、知识讲座、参观访问、走进看守所、现身说法、辩论等方式进行;“知党、爱党”主题班会可采用歌舞、朗诵、演讲、实际行动做好事、小品等形式进行;在“学习交流”主题班会可介绍高年级优秀学生、可请优秀毕业生来学校讲立志成才的经历, 谈社会要求、工作体会和大学生活感言。总之, 主题班会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漫谈、座谈、讨论、对话、辩论、竞赛等, 适合于大家共同探讨某个问题;演讲、演唱、故事会、朗读精美短文及摘抄、诗歌、朗诵等, 适合歌颂赞美某人某事某精神;参观、调查、访问、瞻仰等, 适合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报告会的形式适合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野外活动形式如野炊、春游、秋游、晚会, 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

(3) 精心准备。确保班会的质量, 班主任必须抓住开好主题班会的关键一步, 即精心准备。准备的越充分、越周密、效果就越理想。班主任或主持人可提前几天向全班学生宣布班会主题、目的、内容及形式, 并提出主题班会的具体要求, 以引起学生对主题班会活动的兴趣, 调动班干部和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都自觉地投入到与主题班会有关的各项准备中去。各项准备工作的具体任务要落实到班干部及各个学生, 并且要定时、定人, 负责监督检查, 务必做到准备充分。物质准备指与主题班会有关的课件、黑板上的大字、鲜花、录音机、图片、音乐、乐器等相关物品的准备。技术准备包括确定班会议程, 挑选主持人, 确定发言或表演的主要人选, 指导主持人台词写作。如“注意交通安全, 远离事故”的主题班会, 老师可组织学生收集有关交通安全规则、学生身边发生的交通事故案例及媒体所报道的重大交通事故的图片等。学生通过参与准备, 获得了相关知识, 接受了教育, 提高了综合素质能力。

2. 组织实施阶段

主题班会主要是让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实施阶段, 班主任既不能指手划脚、也不能包办代替, 更不能若无其事、袖手旁观, 而应当好“导演”, 发挥主导作用。如发生争执或出现冷场时, 班主任要因势利导, 使活动顺利进行。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把活动的过程及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在体验中提高。班会结束时, 班主任一定要做好简短的总结发言, 肯定班干部和同学的努力协作, 表扬在班会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以此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进而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和学习, 增长才干。对班会中发言观点的分歧和过于偏激的观点, 班主任要利用总结来启发、诱导和点拨, 使同学们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认识到召开班会的目的, 认识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班主任的总结是对主题班会的全面概括, 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紧扣主题, 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 效果深化落实阶段

一次成功的主题班会, 往往会使学生受到启迪, 有所收获。班主任应十分重视主题班会效果的巩固和深化, 抓住契机, 把学生的思想、学习和行为表现推上一个新台阶。对在班会中出现的意外思想问题、极端思想认识, 禁忌训斥、责备, 要因势利导, 在主题班会后, 及时做好思想教育。可以通过让学生写文章、日记、写感想体会、办墙报、个别谈心、制定新目标、付诸行动和实践等各种形式, 指导学生从思想上总结自己的收获,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觉悟程度, 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8.优秀主题班会“三要” 篇八

一、要选择适合本班孩子特点的主题

在班会中,我常常把班级近期出现的问题拿出来与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开展自我表扬和批评,孩子与孩子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

例如,我刚刚接手了一个新班,发现学生有一些不太文明的习惯,有的孩子爱说脏话,有的爱乱丢垃圾,有的爱打人,我便在班级开展了“啄木鸟在行动”这个主题班会,我让学生通过了解,到校园或身边去寻找一些不好的、不文明的习惯,我把班级分成了八个小组,每个小组去校园寻找“害虫”,在主题班会开始的时候我让学生提出自己小组发现的问题,全班一起来讨论,我们现在就是啄木鸟,消灭这些“害虫”。学生讨论每个小组找出怎么可以消灭这些“害虫”,学生在班队会上畅所欲言,都表示要帮助其他同学消灭身边的“害虫”,最后我在班级也贴上了啄木鸟排行榜,让孩子们比赛看谁消灭的“害虫”多。

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来上主题班会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小皇帝”和“小公主”,在家父母都特别溺爱孩子,班级很多的家长都抱怨,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越来越不能体贴父母,还总是嫌父母啰嗦,在一堂课的开始,我问学生有谁记住父母的生日,学生绝大多数回答不出来,还有小部分同学不能确定哪天。我便准备开展一堂“拥抱父母”的主题班会,让班级的班干部准备这堂主题班队会,并想了很多的节目,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这堂主题班会中,每个人都是这堂课的主人,最后的节目有小品、相声、歌曲,还有诗朗诵,最后以《感恩的心》这首歌结束了这堂课。

三、要把握课后的每次教育契机

开主题班会,还有一点是很重要的,那就是要让学生把班会上的学习成果带到日常的言语行为中去。所以,会后的跟踪反馈就很重要了。就比如上述中提到的“拥抱父母”的主题班会后,我提出:每个人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拥抱父母一次。之后,我收到很多家长的短信和电话,很多家长被孩子的表现吓了一跳,更多的是感动,后来我和学生交流的时候便说,家长对我们那么好,我们从来不知道感恩,而我们只是帮父母做小小的事情,父母便感动得不行,还打电话表扬你们,每个孩子听了都很高兴。

在每次的班队活动后,我都会及时地和一些同学简单的交流,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加以引导,促其升华,希望在每个孩子的心中留下一些美好的东西,一位哲学家面对长满杂草的旷野,问他的四个学生:“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四个学生的答案分别是,用铲子铲、用火烧、撒石灰和斩草除根。哲学家不置可否,相约一年后再来相聚。一年后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

事实上,除掉旷野杂草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地,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在他的心灵里种上美好的种子。

(作者单位: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

9.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篇九

——爱我中华

六年级二班

活动目的: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白爱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活动方式:班主任主持、全体学生参与。活动过程:

一、全班同学演唱《歌唱祖国》营造气氛 ;

二、主持人:一曲《歌唱祖国》唱的激动人心,荡气回肠。1949年的十月,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曾彻夜难眠!

2012年的今天,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壮怀激烈。中华雄鹰在展翅。中国巨龙在腾飞。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意气风发。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欢乐安详。身为华夏儿女。同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拥有这样的祖国而自豪。我宣布《爱我中华》主题班会活动现在开始。

主持人:秋分硕果累累,十月的歌声荡漾在美丽的校园,祖**亲正在迅速发展。听,这熟悉的歌声,让我们深情地体会到作为新中国的少年儿童,是多么的幸福和自豪。请听歌曲《红旗飘飘》

三、风雨历程

主持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下午3时,首都30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在群众的欢呼声中,毛泽东主席用他那带着湖南口音的洪亮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广场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28年的光辉历程。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共和国精彩时刻,请欣赏沙画视频《开国大典》。

四、勿忘国耻

主持人:鲜花绚丽多彩;阳光和煦温暖。美好的日子里,我们不会忘却烽火硝烟的抗战岁月;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国家的过去。1、1840年 鸦片战争 2、1931年 九.一八事变 3、1937年 南京大屠杀 4、1937年-1945年 八年抗日战争

五、立志报国

1、主持人:共和国的昨天,有我们的悲壮;共和国的今天,生机勃勃;祖国繁荣富强的明天,则要靠我们去创造。明天,我们是国家的主人,是祖国的栋梁。请欣赏歌曲《精忠报国》。

2、欣赏完歌曲后,请听我国伟大领袖周恩来的故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六、感谢祖国

主持人:我的祖国,亿万支笔,描不完你的美丽。

我的母亲,亿万首歌,唱不尽你的奇迹。

我的祖国,是雄伟的泰山长城,是浩瀚的黄河长江。我的祖国,是优雅的唐诗宋词,是迷人的楷书狂草。

中国,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歌颂的对象.让我们用一曲诗歌来感谢你,请听《祖国,感谢您》。集体朗诵诗歌《祖国,感谢您》 祖国,感谢您!

感谢您赐予我金色的生命!

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让我的身体里流着炎黄子孙的热血!

祖国,感谢您!

感谢您给予我优美的环境!

游黄山,登长城,过三峡,让我在这青山绿水中自由地徜徉,祖国,感谢您

感谢您传授我渊博的知识!

学天文,习地理,明历史,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

祖国,感谢您

感谢您所给予我的一切!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

——感谢您,我的祖**亲!

七、倡议

班长提出《爱我中华从我做起倡议书》 同学们,经过这次爱国主义教育,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爱国要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这里我向全班同学郑重发出倡议: 一:伟大的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让我们一起学习文明礼仪知识,从我做起,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让沙湾五小成为文明之花遍地盛开的花园,让懂礼仪、讲文明、守法规在校园里蔚然成风,让我们的校园成为环境优雅的学习乐土。努力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以此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国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魂”我倡议在每周一升旗仪式和学校举行盛大活动时能够全体高声齐唱国歌,以此作为重要的精神载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让我们从关心同学、爱护班级的一桌一凳、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做起。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一个有爱心守纪律的好学生。

四:平时多看爱国主义书籍和影片,主动了解爱国人物的事迹。从而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同学们爱我中华要从每个人做起,从今天做起,让我们在这份:《爱我中华从我做起倡议书》上留下我们浓墨重彩的一笔吧!

八、班主任做总结发言结束班会。

今天班会开得有声有色。看到伟大祖国这个东方巨人正在慢慢崛起,你想大声地说句什么?(我爱你,祖国!)真正的爱国不是一堂主题班会所能完全体现的,真正爱国更应该体现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没有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对班级、对学校的爱,是不能谈及对祖国的爱。同学们,请你们记住,无论到何处,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无论到何时,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行动起来,共同描绘祖国美好的明天吧!播放国歌。

10.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篇十

一、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理解认识“五观”;

二、教学内容;“四个认同”(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一.强化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二.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三.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四.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五观、四个认同)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理解认识“五观”、“四个认同”,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学会感恩祖国。

二、教学内容

“四个认同”(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四个认同”,是马列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体现。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四个认同”的内涵和精神实质。一.强化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

二.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

三.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民族,各民族都为创造河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四.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

“五观”内容规范表述为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四个认同”教育是“五观”教育的升华和具体化,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保持新疆社会政治稳定的治本之策,是我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又一创举。实践证明,“五观”教育和“四个认同”教育极大地增强了新疆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推动新疆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

三、总结

通过本节班会课,我们学到了祖国的一些文化知识,初步理解了“五观”和“四个认同”,以及更进一步了解了伟大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将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和平的幸福生活,我们将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感恩祖国。体会一:

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1.对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 对祖国的认同 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 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 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 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走向繁荣和发展。

2.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我国 56 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每一个民 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和这个大家庭血肉相连,休戚与共。我国各族人民从长期 的历史经验中深刻懂得“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只有 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国家兴旺发达,各族的权利,各族的发 展才能得到保证。

3.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文化,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正是古老而灿 烂的中华文化,陶冶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培育了中华民 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4.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是中国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只有 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必然共识。

学习四个认同心得体会二:

一、“四个认同”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体现,是民族团结教育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二、“四个认同”具体指的是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1)维护祖国统一必须反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英勇地反对沙俄入侵;各族人民反对阿古柏入侵的斗争;各族人民积极支援抗日战争。

(2)维护祖国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三股势力”。

③要同“三股势力”作坚决的斗争。我们与“三股势力”的斗争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

④维护祖国统一,必须坚持国际利益高于一切。

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走向繁荣和发展。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和这个大家庭血肉相连,休戚与共。我国各族人民从长期的历史经验中深刻懂得“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只有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国家兴旺发达,各族的权利,各族的发展才能得到保证。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文化,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正是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化,陶冶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必然共识。

“四个认同”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体现,是民族团结教育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一.强化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

二.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

三.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民族,各民族都为创造河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四.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五.观 党组织负责组织、机关成员的政治思想、单位重大事件的抉择。对单位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严格的说它在单位中是统帅、是灵魂。新时期学校建设中党建工作尤为重要,它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组织的抉择稍有不慎,将会影响学校的全盘发展,更有甚者会影响一代或几代人的前途命运。面对知识经济到来的新形势,学校党组织务必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强化“发展性教育”的探索和实施,引导全校师生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为社会的发展积极做好人才储备。为此,学校党建工作必须把好“五观”。体会四:

一、“四个认同”内涵是什么?

(一)对伟大祖国(中国)认同的内涵,什么是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伟大祖国认知心理趋同与价值追求而形成的共识。

1、正确认识四个关系。

一是正确认识祖国与国家的关系。祖国与国家,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二是正确认识国家与民族的关系。民族与国家,是既有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社会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民族和国家都是从部落发展起来的。民族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建立在共同文化基础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国家作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主要是以领土、国民、政府、主权为构成要素的政治单位。民族是国家形成的要素,任何国家的国民或公民都是由某些民族的成员构成的,没有民族及其成员构成的国家是不存在的。国家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政治载体,任何民族及其成员都必须依附于一个国家,没有国家的民族及其成员也是不存在的。民族成员既属于本民族的个体,也属于本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个体。当作为国民或公民个体时,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三是正确认识国家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四是正确认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公民一词第一次出现在我国的法律上是在1953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中。我国1954 年《宪法》用了公民一词,但直到1982年《宪法》才确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并规定了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内容,第一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涵义。《辞海》中对“公民”是这样定义的:“公民通常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可见“以天下为天下,一个公字,将民的视野打开,权利定位他有权过问天下事、国家事,有权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他的天地是国家、是社会。一个公字也包含了公平、公正、正义。” 公民是公民社会所专有的,他是与专制社会的臣民相对的。

所以,公#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http:// end#民是以社会和国家公民成员的身份而存在,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义务的社会人和政治人。在我国“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涉及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2、牢固树立五个意识或观念。一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国家利益意识实质是国家核心利益意识。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团结稳定是国家核心利益。二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观念。新疆自汉代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观念。

三是民族依附意识。

四是国家法律高于一切的观念。国家先法法律高于宗教教法的观念。

五是公民意识。由于公民是个人进入国家政治生活状态下的一种身份,围绕着公民意识的核心内涵,公民意识的具体内涵就相应地体现为公民作为政治权利义务的主体而应具有的意识,在我国就应该体现为公民作为政治权利义务的主体而应具有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意识。

(二)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内涵。什么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对中华民族认知心理趋同与价值追求而形成的共识。

1、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包括历史上曾经出现而今已经消失了的诸民族的总称,现在则是指生活在中国境内的56 个兄弟民族,以及散居海外中华儿女的总称。

1840 年以后,中华民族从一个古代自在(指处在自发斗争阶段)的民族实体变成为一个近代自觉(指处在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的斗争阶段)的民族实体。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民族识别工作,确定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6 个民族都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从此,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团结奋斗。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整体又由许多相互不能分离的民族组成;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2、牢固树立三个意识或观念。

中华民族意识,指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各个“元”(成员)在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接触中逐渐熔铸和孕育形成的对中华民族的总体认同。中华民族意识,包括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以及对中华民族存在、发展、安危、利益等的认同和关切,它是中华民族存在的反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心理特质,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一是“大一统”观念。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高度认同,主要奠基在于“大一统”的观念。

1902 年,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中华民族”这个名词,并得到民国创始人孙中山的大力倡导。孙中山在1912 年1 月1 日发布的《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称,要“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里提出的汉、满、蒙、回、藏“五族”,并非特指五个民族,而是中国境内的各个民族的泛称。在今天的中国,“五族”一词已被“中华56 个民族”或“中国人”的提法所替代。事实上,在“中华民族”名词提出之前的古代中国,尤其是秦汉之后的古代中国,无论是汉族,还是曾经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满族),以及聚居边疆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就自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是中国的一部分,主张“大一统”。这种“大一统”观念虽然是随着中央政府对边疆治理的实践不断加深的,但从它产生之后就较为普遍了。

二是民族平等意识。民族平等,是中华民族政策的基石。

实行民族平等是中国的宪法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根据这一原则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对民族平等进行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在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

二是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 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四是利益一致意识。

(三)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内涵。

1、什么是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指对中华文化认知心理趋同和价值追求而形成的共识。

什么是文化?大多数人对文化的理解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文化广义的解释。认为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文化”。另一类是对文化狭义的解释。认为文化是指关系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即“观念形态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成果,它在为经济社会提供支撑的同时,也不断开辟着自身发展的新领域。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现代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由思想家提炼出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并转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结构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国民品性、伦理观念、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中华现代文化,是现代中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社会主义文化,又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或观念。

一是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观念。

李宗桂:《中国文化导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第14 页。中华各民族文化是相互交融的;中华文化从来就是各民族相互联系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吸纳了汉族文化;汉族文化吸纳了少数民族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也是相互吸纳的;中华文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多元一体性。

二是中华文化是中国国家软实力的观念。中华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意识。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其中包括合理引导民族意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自觉意识。大力繁荣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有益价;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善于从时代伟大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着力推进文化创新,着力推进文化观念创新和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进文化内容创新和文化形式创新;着力推进文化业态创新;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立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形成新疆新的文化产业格局,推动新疆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内涵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知心理趋同和价值追求而形成的共识。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了完整概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在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理解这条道路的内涵,可以归结为:“一条基本路线”,这是走这条道路的总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一个总体布局”,这是走这条道路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展开;“一个发展目标”,这是走这条道路的宏伟蓝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2、牢固树立三个意识或观念。一是高举旗帜的观念。

学习四个认同心得5篇心得体会,学习心得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根本——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或者说这面旗帜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二是根本保证的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了新疆各民族团结和谐、文明进步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疆各民族共同繁荣富裕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新疆与祖国内地紧紧连在一起。

三是坚定不移的意识。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昭示;时代赋予的使命。

二、为什么要增强“四个认同”?

为什么要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有两个因素处于支配地位,一个是“四个认同”认知对象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性因素,一个是对认知对象的非认同、反认同因素。这里主要谈一谈对认知对象的非认同、反认同因素。

这里的认知对象就是指伟大祖国——中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里非认同、反认同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上三个重要因素

(二)“三股势力”的加剧渗透

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从一直在解决而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或彻底解决的问题看,新疆意识形态

11.怎样开展主题班会 篇十一

[关键词]主题班会 目标 过程 标准 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9-079

班级作为学校德育的基本单位,其管理及运作状况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主题班会是班级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要渠道。

一、开展主题班会的意义

德育渗透在每一门学科之中,但却通过主题班会明确而集中地反映出来。主题班会是整个社会的大德育课题下的子课题,也是德育的末端触角,它所产生的教育效能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①它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主题班会有时通过不同形式来完成,但育人是它的综合特征和唯一指向。②它能够挖掘多方资源,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教育功能。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是被教育者,也是身边教育资源的开发者。③它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知、情、意、行达成统一。④它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方式和学校德育的主要载体之一。

二、班会主题的确定及目标定位

1.怎样选择主题

德育工作是有详细计划和明确目标的工作,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在实施过程中可分为“系列主题”和“随机主题”两大类。

①根据学校工作选择主题。学校德育一般是主题化或系列化的,因而,在开学之初就要根据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制定好相应的班级系列计划,做到班级德育与学校德育并行不悖。

②根据班级情况选择主题。每个学生都是别具个性的生命主体,他们在言行举止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是单一而不可复制的,但在某一时间段内,多数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当班级中发生违背学生德育发展目标的“事件”时,可随机选择教育主题开展教育活动。

③根据时间段选择主题。由时间段的不同来组织主题班会,也是根据班级实际需要来定的。例如,开学初的学习态度教育,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后的针对性激励教育,都是形成良好班风的最佳契机。

④根据身边事选择主题。新时代的学生绝对不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班主任老师应当具备经常引导学生了解身边事、国家事的意识。当有人沉迷网络、荒废学业时,当他人因不守规则出现意外时,当自然灾害袭击我们的同胞时,当藏独、新疆独危害国家安全时……都是主题班会正当时。

⑤根据特定时期选择主题。“根据特定时期选择主题”只适合于特定时间内的特定对象。小学高年级孩子正值青春期、中学生情窦初开、大学生恋爱同居……在这些期间内,在班级管理上,除了运用生理或物理手段,还是要重视并组织有效的班会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2.怎样定位目标

德育活动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培养道德行为,即可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逐层设计、推进。在制定目标时,这四个方面并非完全割裂开的。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相互作用,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由此,主题班会的目标确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①认知目标:要求学生认识并掌握具体的道德规范,并形成正确的判断标准和辨别能力。②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调节道德认知水平,激励道德行为,正确分辨善恶美丑,形成道德价值观。③解决的问题:针对实际问题开展的主题班会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④行动目标:在主题班会的教育过程中所培养的学生的道德目标和自觉的道德行为。

三、主题班会的组织过程

对年龄稍大一点的学生来说,主题班会一般由班主任或班干部负责策划,由学生自主完成活动。操作过程简述如下:

第一,确定主题。根据不同教育需要确定活动主题。

第二,确定参加对象。根据教育目标的需要选择参加对象。如特定时期的主题班会就要对参加对象进行选择,另外还包括对嘉宾的邀请。

第三,选择形式。主题班会的形式是多样的,有活动型、文艺型、访谈型、演讲型、竞赛型等,应根据主题内容和参加对象的特征进行选择。在一个时间段内,形式尽可能丰富多彩。

第四,充分准备。活动前的准备关系到活动过程的实际效果。一般需精心做好以下准备:①撰写活动方案。②配备主持人。③资料的搜集和资源的开发(包括调查访问,数据积累)。④布置环境和准备道具。⑤邀请嘉宾。⑥复杂的主题班会应事先彩排。

第五,贯彻意图。通过活动,贯彻落实教育目标。意图贯彻得是否到位,与事前的准备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撰写活动方案时就要有活动预设及解决生成性问题的针对性方法。

第六,班主任总结。班主任总结是对活动主题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具有评价和导向功能。在总结中,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本次活动的意义的进一步阐述。②对活动准备阶段各项工作的肯定及对先进事迹的赞扬。③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指导、激励,对偏颇的道德观进行纠正。④归纳活动的主要思想,延伸拓展至班会课以外,启迪心灵,引领道德行为。

第七,活动反馈。主题班会的教育意义具有延展性,活动结束以后应注重活动效果的调查和反馈,总结得失,作为下一次教育活动的依据。这样,主题班会的教育功能才能不断延伸,主题班会才能真正成为德育活动的主要载体。

四、主题班会的设计要求和原则

纯粹为了活动而活动的班会不能称作主题班会。主题班会的设计应当有具体明确的要求,可从“目标”“主题”“内容”“形式”“过程”“总结”等方面来分类统筹:①目标明确具体,目标设定符合学生实际。②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切合班级实际及学生思想实际。③内容围绕主题,结合学生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丰富充实、重点突出、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体现育人功能。④形式新颖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新意;面向全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并有一定的示范性。⑤过程设计科学,运作完整,节奏紧凑,能做到主次分明、衔接自然、连环有序,时间恰当。在环境布置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上应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和良好的渲染作用。⑥班主任总结语言流畅、主题突出、简明扼要、层次清楚,并起到寓意升华的效果。

五、主题班会的开展原则

主题班会,自上世纪50年代初被我国教育界引进、学习、借鉴,经过近60多年的实践、发展,已成为班级管理和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在主题班会的开展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教育原则:①教育性。主题班会的主旨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非单纯的娱乐活动。因此,不管何种形式的主题班会都要明确体现教育性的原则。②自主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挖掘身边教育资源,搜集活动素材,组织活动过程。③过程性。强调过程体验。在组织过程中,应关注预设与结果的差距,及时做好反馈和总结。主题班会的意义不仅在一节课之内收获了多少,更重要的是活动结果对学生的引导价值有多高。④趣味性。寓教于乐,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活动,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主题班会的教育效率。⑤创造性。把握学生实际和时代气息,力求形式创新,内容新颖,主题先进,过程巧妙。一成不变的思路只能逐渐脱离学生实际,这种远离正是与教育的背道而驰。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的教育认识水平和教育管理艺术的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不断观察、思索,不断创新、追求,才能真正把主题班会的教育功能充分展现出来,推动德育工作的深入和提高。

上一篇:小保底商场租赁合同下一篇: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自荐信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