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教案设计(精选12篇)
1.《草》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反思:认识“黄、蝶”等12个生字,会写“梅、杏、肥”等7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爪字头”;了解“采”字的演变过程,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教学反思:认识了生字,多数学生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反思: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借助图片内容,概括图片大意。
2、练习用流利的语言把图中的内容表达清楚。
3、培养观察、概括能力,并喜欢用语言交流。
教学重点
1、学会观察图片的方法。
2、根据图意,概括大意。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概括大意。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同学们,大家喜欢照相吗?相信大家都有许多有意思的照片。今天我们要举办一个图片展览。首先,我们要给带来的相片起个名字。老师这里有几幅很有趣的照片给大家看一看。同学们,起“名字”看似小,可是藏着大学问。大家愿不愿意试着为自己喜欢的东西起名字呢?好,我们今天试着给照片起个名。
二、情境渲染,初读图画
放音乐,出示课本中的图片。
三、选定图画,看图析义
1、认真地观察这幅图画的哪里最吸引你?
2、看到这幅画,有没有让你想到什么?也许是一个词语,也许是一条成语,也许是一句歌词……
3、让我们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4、把学生写出的内容放在大屏幕下展示,引导学生们评价每一项,从其表达得是否贴切、是否巧妙、是否让人产生相应的联想等,评比。
5、其他三幅画请小组内自由选择一幅大家最喜欢的,由小组长组织一起讨论,商定其名字。把小组讨论的名字一一展示,评价,请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记下来。
四、作业
给自己带来的照片起名字,小组商讨后把照片展出。
2.《草》教案设计 篇二
沉水植物整个植株生长于水面以下, 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从而净化水质和调节水体的酸碱度, 还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并直接释放于水体中, 增加水体溶氧量, 提高水质[1]。菹草是沉水性多年生草本植物, 花期3~7月份, 果期4~9月份, 为种子、根状茎及芽苞繁殖。根茎在正常情况下, 繁殖迅速;芽苞系由侧枝形成的短枝, 叶片密集, 通常叶片基部肥厚宽大, 边缘常有锐齿, 芽苞脱落后沉于水底[2]。沈佳等[3]的研究表明, 在10℃较低温度条件下, 菹草对Cu2+和Zn2+的生物吸附在20min内达到平衡, 并且解吸程度微弱, 在离子的浓度很低的情况下, 菹草对它们的吸附效果依然很好。菹草对砷的净化能力也很强, 它的自然含砷量在6mg/kg左右, 但在含砷酸氢二钾、硫酸锌、氯化汞、重铬酸钾各2mg/L混合废水栽培下, 菹草体内的含砷量可超过原来含砷量的16倍[4]。张饮江[5]等的研究表明, 菹草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可以达到92.5%~96.5%。因此, 菹草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调节和重金属的去除有一定的作用。
近年来,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菹草开始过量增殖, 对环境和水生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襄阳、西安等地的护城河中, 菹草春末夏初泛滥已经严重影响城市形象, 对其进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因此, 本文提出了采用固定床培养菹草以及通过生态位模型构建生态群落对菹草生长加以控制的设想。
2 菹草的固定床培养模式
固定床是指固定在某处的框架结构。菹草的固定床培养模式即是采用不锈钢作为框架, 中间为小孔径的多孔的PVC材料, 在框架上有小的轨道, 供可移动的收割链条在四周移动以收割菹草。收割后的菹草用于猪和牛的饲料, 或用于生物质能源的再生[6]。在菹草的种植时采用掺有草木灰的粘土包裹菹草石芽和沙粒一起用高压水枪播撒到不锈钢框架的范围内。这种方法能使菹草石芽在期望的水体区域固定, 萌发和繁殖, 并且成本低廉。草木灰能提供菹草生长初期的营养盐等物质, 有利于其生长。图1至图4是固定床的结构示意图。
在收割菹草时, 在不锈钢框架对应的水面上设漂浮的网片, 防止割断的菹草在水面上的扩散和漂浮, 最后通过收拉绳索将网片的距离缩小, 将收割的菹草清收上岸。图5是固定床捕捞菹草的流程示意图。
3 生态位理论及群落构建
朱耿平等[7]指出, 生态位主要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其被广泛应用于指导物种多样性和群落构建。该理论指出维持物种共存的充分条件便是生态位分化, 胡荣桂[8]在环境生态学教材中指出, 根据竞争排斥原理, 位于同一生态位的物种必然会由于竞争而导致一种物种灭绝。
基于生态位的群落构建原理, 可以构建如图6所示群落, 包括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根据竞争排斥原理, 同一生态位的植物只选取一个物种。同时在水体中投放草鱼苗, 以增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对水生植物加以适量取食。阳光在经过水体表面时, 会经过表面浮水植物的遮挡, 到达水下的光量会减少, 同时由于生物的多样性, 会减少单一物种对水体中的营养盐过量吸收而引起物种泛滥。由于光量和营养盐的减少以及草鱼的取食, 水体中的菹草的量会保持在一个适宜的范围。
物种的选择对构建群落非常重要。关于群落构建机理的研究, 牛克昌等[9]提到, Diamond在1975年正式提出了群落构建规则, 认为群落构建的过程是大区域中多个物种经过多层环境过滤和生物作用选入小局域。Keddy (1992) 认为群落构建是物种的筛选过程, 而筛选因子是环境条件和生物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筛选因子的过滤, 特定区域物种库中只有那些具有特定性状的特定物种才能进入小局域群落。图7表示了这种群落构建的筛选过程。
仿自 (Keddy, 1992) (摘自文献[10])
但是群落构建中物种的筛选过程历时较长, 在短时间内难以找到需要的物种, 借助于生态位模型, 能够快速预测物种潜在的地理分布, 朱耿平等[7]认为其原理是通过物种分布点相关联的环境参数, 进行算法运算来构建模型, 然后把得到的模型运用到另一地理空间, 判断该物种在该空间中未知的实际分布地和潜在分布地 (Araujo&Peterson, 2012) , 在实际中, 生态位模型所基于的物种分布点与其他物种的分布有一定的关联并受到其影响, 因此可以说生态位模型所模拟的是现实生态位。
蔡静芸等[10]指出, 常用的几种生态位模型有基于遗传算法的规则组合模型 (GARP) 、最大熵模型 (MaxEnt) 、CLIMEX模型等。GARP主要原理是物种的分布数据情况分成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 反复运算找出一个规则, 可以根据研究地区的环境变量, 来判别该环境中某物种是“存在”还是“不存在”;MaxEnt模型是依据物种的分布地理特点和分布地区的环境变量由最大熵原理建立预测模型, 然后把目标地区的环境变量代入模型, 得出预测物种在目标地区的“适宜生境”和“非适宜生境”, 从而进一步研究。CLIMEX模型是机理模型中使用广泛的一种动态模拟模型。它首先利用物种在某局域的地理分布和相对丰度, 估计出该物种的生存的气候条件, 并通过其分布区域的各个气候参数和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模型, 从而能预测物种的潜在地理分布, 主要适用于大尺度范围内对物种分布的预测。通过生态位模型, 预测出构建的群落———菹草与浮水植物、动物协调生存, 群落构建完成。
4 结语
本文主要从机械控制和生态理论方面, 通过物理方法和增加物种的多样性稳定菹草的生长空间, 从而解决菹草泛滥成灾问题。传统的机械割除可以在菹草泛滥时加以短时间控制, 而本文的设计通过对菹草的生长环境加以控制, 无疑会从根本上防止菹草的物种爆发。
参考文献
[1]苏胜齐.环境对菹草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及菹草对富营养化水净化能力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环境工程系, 2001 (5) .
[2]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有害生物信息系统:菹草[EB/OL].http://pests.agridata.cn/show1.asp?id=39.
[3]沈佳, 纪桂琴, 许文, 等.沉水植物菹草在低温条件下对重金属Cu、Pb、Zn的吸附和富集[J].植物研究, 2009, 29 (5) :585~591.
[4]张敏, 尹传宝, 张翠英, 等.沉水植物菹草的生态功能及其应用现状[J].中国水土保持, 2015 (3) :50~53.
[5]张饮江, 刘晓陪, 金晶, 等.沉水植物对水体净化的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 2012, 30 (27) :72~79.
[6]王海滨, 张声华.菹草的营养价值、饲料开发及功能特性研究进展[J].粮食与饲料工业, 2005 (7) :33~35.
[7]朱耿平, 刘国卿, 卜文俊, 等.生态位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J].生物多样性, 2013 (1) :90~98.
[8]胡荣桂.环境生态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9]牛克昌, 刘怿宁, 沈泽昊, 等.群落构建的中性理论和生态位理论[J].生物多样性, 2009 (6) :579~593.
3.《草》教案设计 篇三
课前透视
《草》是描写春天的绝句,诗句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丽,情景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教学中要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积淀。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这两首古诗也不太陌生,教师要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优势,引导自读自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
学习《草》。
对话平台
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
,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练习
1、填空。
离离
,一岁一
。野火
,春风
。
篱落疏疏一径深,
。
,飞入
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书写
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我注重了三个方面:
1.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从对词义的理解到对诗句整个意思的领会,从启发体会到组织表演,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低年级学生喜玩好动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表演练背古诗的情境,寓知识教学于富有情趣的活动之中。
4.《草》教案 篇四
从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作家王愿坚连续写了十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其中七篇写红军过草地)。“这些作品,是用短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来塑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一个尝试。”(王愿坚《写出感受的和相信的(代序)》)《草》就是这十篇系列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写于1977年5月31日,发表在《人民文学》同年第8期上时略有改动。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2.理清本文的线索,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3.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二、学习要点
(一)基础知识
1.字词
焦灼(zhuó):非常着急。
踉(liàng)踉跄(qiàng)跄:走路不稳。
愠(yùn)怒:愤怒,生气。
蔫(niān)巴:枯萎。
2.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1991),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次年1月参加八路军,先后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政治部任文化团分队长、报社编辑、新华社支社记者、编辑室主任等职。1954年6月写出了处女作《党费》,得到广大群众的赞赏。后来陆续写出了《粮食的故事》《支队政委》《七根火柴》《三人行》《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1974年根据李心田的同名小说与陆柱国合写了《闪闪的红星》电影文学剧本。已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党费》《粮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小说选》。他还同别人合作创作了《四渡赤水》的电影文学剧本。
3.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二)课文赏析
1.结构内容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全文共44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是故事的开端。红军过草地的第四天,二班战士因误食有毒野菜而中毒,二班长杨光摸黑寻找部队向上级报告。
第1段运用倒叙,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和现状,引起下文。
第2、3两段叙述二班战士食野菜而中毒的经过。
第4、5两段描述杨光的处境,显示情况之紧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第二部分(第6—16段),是故事的发展。扬光找到一支红军小队伍,恳求医生前往救人,而医生也有紧急任务在身,于是杨光拦住路口不让医生走,一时陷入僵局。
这一部分五次提到小队伍中的“担架”,把人们的注意力逐渐引到这副担架上躺着的一个人身上,“一床灰色的旧棉毯严严地盖在上面”,可见这个人病得不轻,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制造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三部分(第17—36段),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潮。扬光的举动惊醒了昏迷之中的周副主席,周副主席询问战士中毒原因,仔细观察并亲口咀嚼有毒野菜,提出处理意见。
第18.段,当得知那人就是病重而昏迷的周副主席时,对杨光一些心理活动的描写,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周副主席仔细观察有毒野菜时的神态:“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详细询问有毒野菜长在哪里和它的味道,这些都为后面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情节加大了蓄势的力度。
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作者运用一系列描写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动作和神态的词,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接下来写周副主席“非常明确”“十分具体”的命令,以及对年轻卫生员惊叫的回答和示意,进一步表现了周副主席的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第四部分(第37段至结尾),是故事的结局。杨光和其他战士聆听周副主席评说吃草的意义,从中获得巨大力量,立即执行命令。
由于卫生员的抽噎和光火。引出了周副主席对“吃草”的一番议论。这些话语重心长,充满睿智和哲理。
第38段议“吃草”,引导红军战士要根据革命斗争需要,承认困难,正视困难,进而战胜困难。
第39段议“吃草”,两个“感谢”句表明周副主席对中毒红军战士的关怀,对全军战士生命和健康的关注,“也要记住这些草”并不是“感谢”毒草,而是为了“把草吃得好一些”,两个“就会”句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第40段总写周副主席这些话带给杨光和其他战士的巨大力量。
第41段写杨光的感受和执行命令的迅捷。“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因为他协助毛主席统率全军、组织万里长征,因为他和全体红军战士肩并肩、心贴心;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惟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第42、43段写医生、警卫员和卫生员从周副主席议论中获得的力量。
结尾一段对周副主席的神态描写,倾注了红军战士和作者本人对周副主席健康的关切和祝愿之情。
2.总结本文的中心意思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3.课文有哪些写作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1).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课文综合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方法,特别是周副主席亲口尝毒草的细节描写,动作性强,富有感染力,成功地刻画了以杨光为代表的红军战士的形象和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表现了广大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敬仰之情以及他们从周副主席身上感受到的巨大力量,突出表现了周副主席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高屋建瓴的领袖风范。
(2).紧扣线索安排情节。全文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篇首以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而中毒打开帷幕,接着以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把情节逐步推向高潮,最后以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结束全文。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分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中心意思。
(3).语言生动、准确而富有表现力。例如,“他摸黑冲进了烂草地;开始是跑,然后是走,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爬。爬着,爬着,不知什么时候昏过去了。”其中的“冲进”“跑”“走”“爬”“昏过去”等动词,准确地表现了二班长杨光救人心切、一往无前的优秀品质和顽强意志。类似的语句文中很多,这些都值得我们细心学习。
中 考 解 析
1.选出红色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
A.诚恳
呈现
承受
层次
B.纪律
忧虑
利率
氯气
C.湖畔
裁判
伙伴
绊脚
D.讴歌
欧洲
枢纽
海鸥
【考点】:形近字的读音;
【分析】:答案为B项。B项中的四个字都读lǜ;A项前三个字都读chéng,“层”读céng;C项“判”读pàn,其他三个字都读bàn;D项“枢”读shū,其他三个字都读ōu。
2.下列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缄默
雄健
陶醉
诩诩如生
B.点缀
悠扬
抖擞
满地狼籍
C.偎依
渴望
愉悦
惟妙惟肖
D.僧恶
短暂
蕴含
出类拔萃
【考点】:字形
【分析】:答案为C项。辨识错别字,要将字形与字义结合起来。A项“诩诩如生”应该写为“栩栩如生”,“栩栩”是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B项“满地狼籍”应该写为“满地狼藉”,“狼藉”是形容乱七八糟,杂乱不堪。D项“僧恶”应该写为“憎恶”。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①至于猩猩,根据西方学者拿黑猩猩做________的结果,它们能学会极其有限的一点符号语言,可是学不会把它变成有声语言。
②因此,谁如果要________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③雨村忙具衣冠接迎。有顿饭________方回来,问这门子,„„
A实验
鉴赏
工夫
B实验
欣赏
功夫
C试验
鉴赏
工夫
D试验
欣赏
功夫
【考点】:近义词辨析
【分析】:答案为C项。“试验”的意思在于试探观察,“实验”则意在实地验证。“欣赏”是指怀着喜爱的心情领略美好事物中的意趣,如“欣赏山野风光”;“鉴赏”强调的是鉴定和欣赏,如“鉴赏书画”“诗词鉴赏”。“功夫”指本领、能耐,如“他的书法颇见功夫”;“工夫”指时间,如“四年工夫读完了大学”。
4.选出下列句子的语法说明有误的一项()
A.人类征服沙漠的远大理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会更快地成为现实。(主干是:理想会成为现实)
B.拉车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主动句。采用这种句式,表明着眼点在“拉车的”。)
C.难道不能制造出一种神奇的机器,去模仿人的动作摘下树上的果实吗?(反问句。用肯定的反问句式,加强了否定的语气。)
D.实行改革以后,这个厂的产品种类和质量迅速提高。(病句。主谓搭配不当,“种类”不能与“提高”搭配。)
【考点】:句子分析
【分析】:答案为C项。C句是运用了反问的句式,但句中是“难道不能”,是否定的反问句式,加强了肯定的语气。
5.从句式的角度看,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老师非常严厉地对他说:“这样糟蹋,太不像话了,_________________ ”
②他急匆匆地跑来告诉我:“太可惜了,由于最后一个球没有踢好,_________________ ”
A.①难道你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吗?
②我们的球队被他们打败了。
B.①难道你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吗?
②他们打败了我们的球队。
C.①你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②我们的球队被他们打败了。
D.①你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②他们打败了我们的球队。
【考点】:句式的选择
【分析】:答案为A项。此题灵活的考查了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宜用排除法,从题干中可以判断,①句宜用反问句,②句宜用被动句
【课外拓展】
《党费》梗概及简析
1、作品梗概
1934年,我们闽粤赣边区斗争最艰苦的岁月开始了。在主力红军北上后,我们留下来坚持敌后斗争的一支小部队,就遭到白匪疯狂的“围剿”。为了保存力量,坚持斗争,我们被逼上了山。敌人为了整垮我们,竟使出了“移民并村”的毒招,切断了我们和群众的联系。这时,支队政委魏杰同志要我当“交通”,下山和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
我要接头的人名叫黄新,是个二十五六岁的媳妇,丈夫跟着毛主席长征了,眼下家里就剩下她跟一个五岁的小妞儿。魏政委怕我找错人,交待任务时特别嘱咐“她耳朵边上有个黑痣”。八角坳离山有三十里路,下半夜才赶到。我悄悄摸进村子,按着政委告诉的记号走到窝棚门口。里面还点着灯,屋里有人轻轻哼着过去“扩红”时最流行的《送郎当红军》。我轻轻敲门,歌声停了,一个老妈妈开了门。小窝棚里坐着三个人,我一眼看见一位大嫂耳朵上的黑痣,就用暗号和她联系上。她很机灵,像招呼老熟人似的,一把扔给我个木凳让我坐,一面让另外几个人回家去。她关上门,把小油灯遮严,告诉我刚才那几个是自己人,还很老练地教我以后再来,先从墙角上一个破洞瞅瞅,别出什么岔子。这位大嫂看上去和善、安祥又机警。她没有向我谈困难,而是口口声声谈怎么坚持斗争。在我传达县委对地下党活动的指示时,她一边听一边点头,把困难的任务都包下来了。我要趁早晨雾大赶回去。出门时,她叫住了我,从用纸包着的党证里拿出两块银洋,说自从“并村”后好几个月没交党费了。我觉得很为难,一来上级对这问题没有指示,二来一个女人拖着孩子在这样环境里坚持工作,也得准备点用场。她见我不肯带,想了想又说:“也对,目下这个情况,还是实用的东西好些。”
过了半个多月,我又带着新的指示来到八角坳,一到黄新同志门口,我按她说的顺着墙缝朝里瞅瞅,只见屋里地上摆着好几堆腌好的咸菜,她把各种各样的菜理好了,放进一个箩筐里。妞儿不如大人经折磨,不听妈妈的哄劝,把干瘦的小手伸进坛子里,用指头沾点盐水,填到口里吮着,最后忍不住抓了根腌豆角,就要往嘴里填。她妈一扭头看见了,忙把那根菜拿过来。孩子哇地一声哭了。我看到这情景鼻子一酸,就敲门进去。她看我来了,告诉我这是几个党员凑合着腌的咸菜,想交给党算作党费。忽然门外有位妇女气喘吁吁跑来,说有人走漏了消息。我一听有情况就要走。她一把拉住我,让我到阁楼上躲起来。这时街上乱成了一团。她很快地向我交待了一些情况后说:“你可要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我们交的党费。”话刚完,白鬼子已经赶到,他们在屋里翻了一阵,忽然发现那筐咸菜,逼着要她交出人来。她猛地一挣跑到门口,直着嗓子喊:“程同志,往西跑啊!”两个白匪跑出去,剩下的两个扭住她就往外走。
当天晚上,村里平静了以后,我忙收拾好咸菜,找到了那本党证和银洋,然后把孩子也放在一个箩筐里,一头是菜,一头是孩子,挑着上山了。
2、作品简析
《党费》作者王愿坚,1929年生,山东省诸城县人。1944年参加革命。1954年以处女作《党费》蜚声文坛。后陆续出版《党费》、《后代》、《普通劳动者》、《亲人》、《王愿坚小说选》等小说集。王愿坚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人民的斗争和红军长征途中的生活怀有深情,对老一辈革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精神风貌也颇关注。他的作品总是充满革命激情地表现一个总主题:先烈们不但用鲜血和智慧创建了不朽的革命业绩,为我们奠定了胜利的基础,而且留下的精神财富也值得后来者继承和发扬。作者善于从广阔的斗争生活和重大事件中截取片断,构成富有表现力的、曲折动人的典型情节,以此刻画人物性格。作品从不回避斗争的艰巨和残酷,因而显示出深沉悲壮、高亢激越的风格。
典型地体现王愿坚创作风格的,是他的成名作《党费》。小说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北上抗日为背景,描写了处于白色恐怖下的闽粤赣边区女共产党员黄新为筹集党费和掩护联络员而壮烈牺牲的动人故事,形象地表现了在革命危难时刻苏区人民对党的热爱和忠诚,热情歌颂了共产党员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回忆讲述式写法,紧紧围绕交纳党费这一典型事件,截取生活和人物性格发展的一个横断面,着重描写“我”和黄新的两次会面。首次会面对窝棚、磨损的党证、摘菜妇女等环境、人物的描写,为后一次会面时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安下伏笔。黄新哼小调和哄孩子的话前后呼应,啃咸萝卜和一筐咸菜等细节首尾映衬。全篇结构严谨,没有冗笔,情节发展曲折变化,人物和事件有着严密的内在联系。
5.草教案 篇五
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草》。
2.通过平仄押韵朗读,品析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通过学习,体会诗人的感情,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吟诵诗文,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面,你猜猜谜底是什么?(小草)
小草,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你对它有什么了解?(生交流)(预设:春天的小草刚刚钻出泥土,夏天会长得茂盛,秋天会枯萎,冬天会枯死。)
一种平凡的植物,一株不起眼的小草,没有树高,没有花香,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却用一首古诗来赞美它,这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草》。
(板书:草)
二、读古诗
1.正确读,读得流畅。
(1)仔细看拼音,把这首诗读准确、读流利。
(2)读诗要字正腔圆,你做到了么?谁来试试?(抽读)大家来当小老师,一定要仔细听他的读音是否正确。
(3)齐读
2.节奏读,读出韵味。
我们把诗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得有节奏。(1)根据节奏示意自由读诗。
(2)开火车读(3)师生合作读 3.平仄读,读出韵味
同学们,读诗要读的字正腔圆,读出诗的节奏,还要读出诗的韵味来。怎样才能读出诗的韵味呢?也就是要读出诗的平仄规律来。
4.读懂诗意
(1)展示读第一行,师相机指导 A看着老师的手势读。B你能读得再长点吗? C他读得更长了
D你听了他们的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预设:(1、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2: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生3:草原上的草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
同学们,哪儿的草?从哪个字知道的?(原)你会给“原”字找个朋友吗?嗬!小朋友知道的还真不少!小朋友想一想,“离离原上草”的“原”是指的是哪一个朋友?生:草原,原野,也就是广阔的野外。E请你再来试试
F相信您一定能比他读得更好。
小朋友,不仅能把诗读得平长仄短,还能读出画面,真棒!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行。
(2)展示读第二行,师相机指导 A看着老师的手势读。B你能读得再长点吗?
C采访:你为什么把“枯”读这么长?
D因为野草每年到了秋天就会慢慢地变黄,逐渐枯萎。师:你说的真好!特别是“慢慢”这个词用得好,小草变黄不是一下子的事,是需要过程的。把掌声送给他!
E请你再来试试?你为什么把“荣”读的也很长?
F每年春天来了,春风一吹,天气暖和了,小草们就醒来了,开始发芽,从地里探出了小脑袋,一天天慢慢长高,长得很茂盛。你的语言真美!您一定也想来试试吧
大家把一二行读得真好,我们连起来读读。
(3)品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男生——女生展示 A引导:孩子们,你见过被大火烧过的草地吗?那老师今天带大家去看看,(示烧草图)你看到了什么?脑袋里产生了什么疑问?(为什么还有一棵草烧不尽?)(板书:烧不尽?)烧不尽换种说法就是“烧不?”什么烧不完?)谁来帮他解决?
预测:因为有烧不到的地方;因为只烧掉了小草的茎、叶子;也有个别小草生命力旺盛,还没有干枯;预设师:是什么没烧完?因为小草的根深深的扎在了泥土里。你来读出你的理解。
B师:是的,等来年春天,春风轻轻地一吹,小草又会怎样?钻出地面,齐刷刷的生长出来。(板书:吹又生)(示课件)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小草?
预测生:顽强的小草;坚强的小草;
C师:是啊,我们经常会看到,在田野里,在小溪边长着绿油油的小草,他们算是幸运草。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在陡峭的悬崖上、在石缝间、在瓦砾堆里都有着生命力旺盛的小草的身影。我不由的对这平凡的小草肃然起敬,敬佩它顽强的精神。(板书:!)你愿意再来读一读这句诗吗?抽生读。
(4)孩子们,平凡的小草,不平凡的精神,难怪大诗人白居易会喜欢它,会赞美它,让我们一起读《草》。
同学们,听了你们的读,我也跃跃欲试。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听,你可以闭上眼睛,也可以看着老师,认真听,大胆想。听了老师读,你想对小草说什么?(板书:顽强不息)同学们说得真好!小草虽小,但她顽强,不怕困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习中,都不能向困难低头。困难像弹簧„„
三、吟古诗
同学们,古诗不仅能读,大家把古诗也像童谣一样吟出来,好吗?(1)自己先练习(2)展示(3)师吟 四.唱古诗
师:同学们,古诗可以读,可以吟,还可以唱呢!我们来当小小作曲家,把这首小诗给唱出来。
(1)自己创编(2)展示
(3)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谷建芬老师也给这首小诗配上了音乐,今天我们所学的《草》,原名《赋得古原草送别》,原诗有8句,节选了其中的4句。下面我们一起欣赏。
五、舞古诗
同学们,这么美的音乐,要加上优美的动作,该多好呀!我们一起来扮演小草。
第一行:小草是什么样的?我们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第二行:一年里又有枯萎的时候,又有茂盛的时候,怎么表现合适?谁有好主意?
小草是什么样的?我们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同学们的理解非常到位,我给你们竖起大拇指!
随音乐表演。
六.孩子们,我们愉快地度过了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草》,还知道了小草虽然不起眼,可它那顽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是值得我们点赞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板书设计:
草
烧不尽 ?!吹又生
6.《草》教案设计 篇六
化肥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的加大, 为农业增产增效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但农田长期以来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焚烧、废弃秸秆, 造成土壤板结, 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农田有机质含量世界平均水平为2.4%, 我国农田有机质水平在0.3%~1.3%, 已到了危险的边缘。遏制农田地力日趋下降趋势, 提高土壤有机质成分是当务之急, 实行秸秆还田, 将农作物收获后的残余物堆积沤制成有机肥, 可以减少化肥用量, 增加有机肥, 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 改善土壤结构, 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节本增效, 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 在使用的各类国产或进口收割机时, 秸秆通常是截断、粉碎后直接下落, 形成一层厚度约为100 mm以上, 宽为500 mm左右的秸秆层, 这一层秸秆将会影响:一是在“稻套麦”作业后, 使得麦苗被覆盖, 当遇到霜冻时, 这些被覆盖的麦苗容易被冻死;二是在旋耕时, 普通的旋耕机无法旋耕这层秸秆下的土壤, 通常需要进行两次作业, 即先由人工用钉耙进行分草, 或者用圆盘耙进行分草。针对上述的问题, 江苏中大农机有限公司和淮阴工学院合作共同设计了一种可以安装在收割机上的分草装置, 该装置可以将收割机收割后截断、粉碎的秸秆均匀分散在田间, 避免了上述问题, 从而提高麦苗的存活率, 减少二次作业, 增加了经济效益。
1 分草装置设计
分草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分草装置用两块支撑板分别安装在收割机机架上的两端, 在支撑板上安装有万向轴承, 用于支撑分草螺旋杆, 分草螺旋杆由心轴、端盖、左旋叶片、套筒、隔板、刮板以及右旋叶片组合而成。心轴穿过套筒, 通过端盖与套筒进行连接。左旋叶片安装在套筒左侧, 右旋叶片安装在套筒右侧。这样, 截断后的秸秆下落至分草螺旋杆上, 分草螺旋杆的左、右旋叶片将秸秆向左、右方分散、抛撒开来;中间部分的秸秆由焊接在中间隔板两侧, 分布在180°方向上的两块刮板旋转下落;这样, 在地面上形成厚度较薄、均匀分散的秸秆层。万向轴承可以沿着支撑板上下移动, 调节分草螺旋杆的位置以满足秸秆抛撒的均匀程度。分草螺旋杆的转动动力由装在心轴一端的V带轮提供, 分草螺旋杆上的V带轮与收割机的截断器转轴上的V带轮通过V带相连接以获得动力, 其动力的大小只需带动分草螺旋杆旋转即可, 秸秆自由下落到分草螺旋杆上的质量非常小, 可以忽略不计。
1.V带轮2.心轴3.万向轴承4.支撑板5.端盖6.左旋叶片7.套筒8.隔板9.刮板10.右旋叶片
2 分草装置的安装应用
分草装置安装在收割机秸秆截断器的下方, 其动力由收割机提供, 不需额外增加动力装置。收割机秸秆截断器转轴上的V带轮通过V带传递动力至分草装置的V轮1上, 旋转速度大小可以通过选择V带轮直径来确定。V带轮1旋转带动心轴2旋转, 当截断后的秸秆下落时, 分草螺旋杆的左旋叶片6将秸秆向左方分散、抛撒开来;分草螺旋杆的右旋叶片10将秸秆向右方分散、抛撒开来;中间部分的秸秆由焊接在中间隔板8两侧, 分布在180°方向上的两块刮板9旋转下落, 在地面上形成厚度较薄、分散均匀的秸秆层。左右两侧的万向轴承3可以在支撑板4上沿着槽进行上下移动, 从而来调节分草螺旋杆心轴2的向左或向右的倾斜程度, 使得秸秆能够均匀的分散、抛撒。
分草装置中的分草螺旋杆是装置中的核心部件, 制造过程是首先裁剪出厚度为2 mm左右的钢板, 通过挤压制成左旋和右旋的叶片, 然后将其分别焊接在空心钢管的左右两侧, 在左旋和右旋的叶片中间焊接一块隔板, 同时在隔板的两侧对称的焊接2块刮板, 用于承托下落的秸秆, 便于叶片向两侧分散、抛撒。
目前该装置已获得了国家专利 (专利号:ZL 200920153348.9) , 已在江苏淮安及周边地区的收割机上安装了上百套, 由于装置在收割机上的安装方便, 成效明显, 同时成本只需数百元, 因此受到了农机部门和许多用户的欢迎。
摘要:本文介绍一种与收割机连接的分草装置, 其结构简单, 能耗低, 切割后的秸秆抛撒均匀, 可以满足秸秆还田, 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 并改善土壤结构。
关键词:秸秆,抛撒,分草装置
参考文献
7.《草》教案 篇七
1.会读会写5个生字,认读6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指导理解诗句意思是难点。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或CAI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打开挂图、激发兴趣
(打开挂图)春天到了,田野里到处都有野草。春天、夏天,它长得多么茂盛!秋天,它就枯萎了。年年如此,生生不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草》,就写了草的这种现象。
这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
听准读音和速度。想一想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停顿和重音。
三、学生自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数数有几行几句(四行两句),找出生字,看拼音,认生字,同桌互查。
2.学生书空练习生字,并组词。说说记生字的方法。教师重点指导:
原:yuán,半包围结构,“厂”字里面是“白”、“小”上下构成。岁:suì,上下结构,由“山”、“夕”上下构成。读平舌音。火:huǒ,独体结构。注意写好笔顺。吹:chuī,读翘舌音,左右结构。又:yu,独体结构,两笔写成。笔顺: 又
四、熟读课文
巩固生字读音,熟读课文。先齐读一二遍;再指名读;最后自由读两遍。
五、课堂练习
1.练写生字三遍,注意笔顺间架,写正确、写工整。
2.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释义组词。
2.试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
二、导读全诗,逐行理解
第一行:教师讲解“离离”、“原”的意思。指名读,说说这行诗讲什么。还可以怎么讲?(茂盛的野草长满了整个原野。或:多茂盛啊!原野上的野草!或:原野上的野草长得多么茂盛啊!)学生练说。
第二行:“岁”是什么意思?“一岁”呢?(一年)“一枯荣”的意思:一次枯萎,一次茂盛。谁能把这行诗的意思讲出来?讨论,叙述:野草每年的秋冬都枯萎一次,春夏季节又一次茂盛地生长起来。
同桌互讲第一句的诗意,再齐读两遍。
第三行:“尽”是完的意思。野火指荒山野地燃烧的火。“烧不尽”呢?(烧不完)讨论后叙述:野火是不能把野草完全烧掉的。
第四行: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呢?(春风吹又生)第四行讲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春风一吹,野草又会生长起来。)
同桌把第二句串起来说一说,再读两遍。
三、齐读全诗,整体理解
齐读,指名把全诗的意思串说一遍。
这首诗第一句讲野草的什么?(讲野草生长的特点――一年生的植物,春夏生长茂盛,秋冬枯萎。)
诗的第二句赞扬野草的什么?(赞扬野草的生命力很强――野火烧不尽。)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1.教师放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节奏、重音和韵脚。
离离 / 原上 / 草,一岁 / 一 / 枯荣。
野火 / 烧 / 不尽,春风 / 吹 / 又生。
(“一岁一枯荣”中的两个“一”,读时声调不同,前面的读第二声,后面的读第四声。)
自由轻声读三遍。齐读三遍,练习背诵,检查效果。
五、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填空:
离离( ),( )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
2.朗读、背诵课文。
板书参考
探究活动
1.课后收集有关白居易的材料。
8.托班教案古诗草 篇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并会写“枯、荣”
3、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4、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插图
一、课前准备
齐读白居易的一首古诗《江南好》,跟学生介绍白居易是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尤其是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极为有名,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学到他的这些优秀诗文。
二、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昨天的课文中学到的小草是什么样子吗?
在你的眼里草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要去看看听听在诗人白居易眼里的草是什么样的?,齐读《草》
三、诗歌加插图,学习诗歌
1.出示诗歌;
看来这首诗对同学们而言是耳熟能详呢?那么你能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吗?能产生问题的人才是会思考的人!
(预测学生会提出不能理解的诗歌中的词语或者是句子)
看来大家对整首诗的理解还是感觉到有点困难的!没关系,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慢慢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的。大家别着急!
2.请看第一句诗“离离原上草”中的“原”字。谁能用“原”这个字组个词语?预测生:原因、原来、高原、草原、原子弹、原始人、校原(可能与“园”的组词相混,相机解释:“原”是指广阔的没有遮挡的;“园”则是人工围建的)
嗬!小朋友知道的还真不少!请大家想一想,“离离原上草”的“原”是指刚才那么多词语中的哪个?
――草原!
师:大家同意吗?是的。这里的“原”就是指的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插图回答。
预测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生:草原上的草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
师: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离离”是什么意思了。谁说说?
生:“离离”就是茂盛的意思。
生:“离离”就是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师:说得完全正确!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离离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谁能看着图,说得再具体一点?(强调把话说完整,说具体。)
3.师:很好!再看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谁能用“岁”说一句话?
预测生:我今年8岁了。
大家今年8岁了,也就是说,你们从生下来到现在几年了?
生:(齐声)8年了!
师:8岁是8年,1岁呢?
生:(齐声)1岁就是一年!
师:1岁就是一年,那么,一年有几个季节呀?
生: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师:一年四季草有哪些变化呢?(贴春季图。)
师:这是春天的小草。春天的小草怎么样?谁能看图说一说?
生: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
生: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小脑袋。
师:说得太漂亮了!夏天呢?(贴夏季图。)
生:夏天到了,小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怎么样了呢?(贴秋季图。)
生: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慢慢变黄了。
师:冬天呢(贴冬季图。)
生:冬天,小草都冻死了,叶子变黄了。
师:(指着黑板上的四季的草)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谁看出来了?
生:一年当中,草绿一次,黄一次。
师:多聪明!那大家一定知道枯和荣是什么意思了。(学生纷纷举手)不过,我不想让你们说。现在,我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前边来,看看“枯”该贴在哪一幅图的下面,“荣”该贴在哪幅图的下面,贴对了,说说明他懂了。)
(把“荣”写在夏天草的下面,把“枯”写在冬天草的下面。)
师:请你说说“枯、荣”的意思,你能给他们组几个词吗。
生:“荣”就是茂盛的意思,“枯”就是黄了,干了的意思。
师:“一岁一枯荣”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4.师:再看“野火烧不尽”这一句。“烧不尽”就是烧不——
生:(齐声)就是烧不完!
师:“尽”就是完的意思。这可奇怪了!到了冬天草叶子都冻死了,枯黄了,大火一烧(贴红红的火苗图),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
相机引导:大火有烧不到的地方。是什么没烧完?联系下一句想一想。
师:草根没烧着,所以说没烧尽!
师:学到这儿,我想,小朋友一定明白了第四句的意思了。谁能到前边来,把第四句的意思在老师画的画上画出来?(指导画出草根和风吹小草芽斜的图来)
5.师:同学们,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小草怎么样?
生:小草不怕烧,很勇敢。
生:小草很坚强。
师:(把“强”写在黑板上)“强”字前边的“坚”字换一个什么字更合适?确切地说,是什么“强”?
生:是顽强!
师:对!是顽强!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么了不起呀!
6.面对小草的遭遇,你觉得大火是怎样的?带着你的感觉来读第三句话。
而小草的顽强又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呢?请你也来读读第四句。
7.正是因为小草的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才使白居易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它。学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写字“枯荣”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草》,了解了诗中的意思,初步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顽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
六、板书设计:
草 ―――――――― 顽强
白居易 草的图
离离原上草,春 夏 秋 冬
一岁一枯荣。荣 枯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反思:
这首古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诗。
本诗读时琅琅上口,思时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因为学生基本会背这首诗,在此基础上,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指导。采取教师范读,画出节奏,指名领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虽说新课改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通过反复朗读去思考、领会、感受、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表达出来,做到作者、文本、读者有机地融合起来。但是,就“离离原上草”这句中的“离离”我想任哪个学生也不会想到是“茂盛”的意思,而“一岁一枯荣”中的“枯荣”似乎稍易理解一些,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想到它的意思。
所以,我此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小草的茂盛,点拨即“离离”的意思,通过茂盛的小草和枯黄的小草两幅图片的对比,理解“枯荣”的意思,学生明白了大致的意思, 更容易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再
9.中班《草》的优秀教案 篇九
1、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在春天的田野上放歌的欢快情绪,学习用明亮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进行对比,细腻地表现歌曲的感情。
2、通过电脑课件的展示让学生有视觉上的享受,从而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感情。
3、通过听音填空练习,训练学生听辨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轻巧、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去演唱这首歌。
教学过程
一、练声
1、用跳跃、轻快的声音去演唱。
2/412345│54321│
yiyayiya
2、用舒展、优美的声音去唱。
2/41234│5--│5432│1-│
yiyayiya
二、听音练习
我们来做个练习《给音符找个家》,电脑课件出示四组音:
3/4512││543││
571││217││
老师按顺序弹,请你告诉我括号里是什么音,帮这些音符找到他们的家。(学生根据听到的音移动鼠标将他们拖到括号里)
三、听歌导入
1、同学们的耳朵很灵敏,我还想考考你们,课件出示三首歌曲片段,学生听辨并说出歌名。(《嘀哩,嘀哩》《春来了》《小鸟,小鸟》)
2、这三首歌曲我们都很熟悉,他们都是赞美的哪个季节?(春天)
3、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与春天有关的歌曲《吹草哨儿》。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欣赏这首歌曲。(课件出示)
四、学唱歌曲
(一)电脑出示歌曲的前两个乐句。
533│533│55.6│543│422│422│5542│3-│
533│533│55.6│543│422│422│5542│1-│
1、请同学们看,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乐句相比有什么不同?
2、出示第一个乐句,跟老师唱一唱。
533│533│55.6│543│422│422│5542│3-│
3、用充满弹性的声音唱这一句。
(二)出示第二个乐句
533│533│55.6│543│422│422│5542│1-│
1、师弹琴,学生分辨这一句和第一句的不同。
2、学生跟琴齐唱第二个乐句。(用有弹性的声音唱)
(三)出示第三个乐句。
2/416│6-│5565#4│5-│42│2.6│5432│3-│
1、电脑课件出示升记号。
2、单独练习有升记号的一句歌谱。
3学用舒展的声音再唱这一乐句。
(四)学歌词
1、同学们歌谱学的真快,相信歌词也难不倒你们,轻轻地跟琴把第一段歌词填进去。
2、微笑着放开声音再唱。
3、用跳跃、有弹性的声音和舒展的声音把第一段再唱一唱。
五、吹草哨儿
同学们唱的真好,仿佛把我们带进了美丽的大自然,我们唱啊,跳啊,来到了花园里,来到草地上,来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快乐地嬉戏着,不禁摘下一片树叶放在嘴里吹着草哨,享受着春天带给我们的快乐。
1、学生吹草哨,电脑课件播放春天的美景,使课堂气氛进入高潮。
2、指名吹响的学生谈此时的感受。
3、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轻声地跟音乐唱第一段。
4、用跳跃、舒展的声音再唱。
六、才艺展示
10.小学奥数牛吃草问题教案(二) 篇十
典型的牛吃草问题的条件是假设草的生长速度固定不变,不同头数的牛吃光同一片草地所需的天数各不相同,求若干头牛吃这片草地可以吃多少天。由于吃的天数不同,草又是天天在生长,所以草的存量随牛吃的天数不断地变化。解决牛吃草问题常用的四个基本公式,分别是:
设定一头牛一天吃草量为“1”
1草的生长速度=(对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多的天数-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的天数)÷(吃的较多的天数-吃得较少的天数)
2原有草量=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的天数 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4牛头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
由于牛在吃草的过程中,草是不断生长的,所以解决消长问题的重点是要想办法从变化中找到不变量。牧场上原有的草是不变的,新长的草虽然在变化,但由于是匀速生长,所以每天 新长出的草量应该是不变的。正由于这个不变量,才能导出上面的四个基本公式。牛吃草的问题经常给出不同头数的牛吃同一片草地,这地既有原有的草,又有每天新长出的草。由于吃草的牛头数不同,求若干头牛吃的这片地的草可以吃多少天。
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楚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求出每日新长草的数量,再求出草地里原有的草量,进而解答问题。
这类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1(牛头数×吃的较多的天数-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的天数)÷(吃的较多的天数-吃得较少的天数)=草地每天新长出的草
2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的天数=原有草量 解决多块草地的方法
巩固练习1.一块牧场长满了草,每天均匀生长。这块牧场的草可供10头牛吃40天,供15头牛吃20天。可供25头牛吃__天。()
A.10 B.5 C.20 A 假设1头牛1天吃草的量为1份。每天新生的草量为:(10×40-15×20)÷(40-20)=5(份)。那么愿草量为:10×40-40×5=200(份),安排5头牛专门吃每天新长出来的草,这块牧场可供25头牛吃:200÷(25-5)=10(天)。
2.一块草地上的草以均匀的速度生长,如果20只羊5天可以将草地上的草和新长出的草全部吃光,而14只羊则要10天吃光。那么想用4天的时间,把这块草地的草吃光,需要__只羊。()
A.22 B.23 C.24 B假设1只羊1天吃草的量为1份。每天新生草量是:(14×10-20×5)÷(10-5)=8(份)原草量是:20×5-8×5=60(份)安排8只羊专门吃每天新长出来的草,4天时间吃光这块草地共需羊:60÷4+8=23(只)
4.经测算,地球上的资源可供100亿人生活100年,或 可供80亿人生活300年。假设地球新生成的资源增长速度是一样的。那么,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发展的要求,地球最多只能养活()亿人。
设1亿人1年所消耗的资源为1份
那么地球上每年新生成的资源量为:(80×300-100×100)÷(300-100)=70(份)
只有当地球每年新生资源不少于消耗点的资源时,地球上的资源才不至于逐渐减少,才能满足人类不断发展的需要。所以地球最多只能养活:70÷1=70(亿人)
5.快、中、慢三车同时从A地出发,追赶一辆正在行驶的自行车。三车的速度分别是每小时24千米、20千米、19千米。快车追上自行车用了6小时,中车追上自行车用了10小时,慢车追上自行车用()小时。自行车的速度是:(20×10-24×6)÷(10-6)=14(千米/小时)三车出发时自行车距A地:(24-14)×6==60(千米)慢车追上自行车所用的时间为:60÷(19-14)=12(小时)
6.一水池中原有一些水,装有一根进水管,若干根抽水管。进水管不断进水,若用24根抽水管抽水,6小时可以把池中的水抽干,那么用16根抽水管,()小时可将可将水池中的水抽干。设1根抽水管每小时抽水量为1份。
(1)进水管每小时卸货量是:(21×8-24×6)÷(8-6)=12(份)(2)水池中原有的水量为:21×8-12×8=72(份)
(3)16根抽水管,要将水池中的水全部抽干需:72÷(16-12)=18(小时)
8.有一片草地,每天都在匀速生长,这片草可供16头牛吃20天,可供80只羊吃12天。如果一头牛的吃草量等于4只羊的吃草量,那么10头牛与60只羊一起吃可以吃多少天?
8天
(1)按牛的吃草量来计算,80只羊相当于80÷4=20(头)牛。(2)设1头牛1天的吃草量为1份。
(3)先求出这片草地每天新生长的草量:(16×20-20×12)÷(20-12)=10(份)(4)再求出草地上原有的草量:16×20-10×20=120(份)
(5)最后求出10头牛与60只羊一起吃的天数:120÷(10+60÷4-10)=8(天)
9.某水库建有10个泄洪闸,现在水库的水位已经超过安全警戒线,上游的河水还在按一不变的速度增加。为了防洪,需开闸泄洪。假设每个闸门泄洪的速度相同,经测算,若打开一个泄洪闸,30小时水位降到安全线,若打开两个泄洪闸,10小时水位降到安全线。现在抗洪指挥部要求在5.5小时内使水位降到安全线,问:至少要同时打开几个闸门?
4个 设1个泄洪闸1小时的泄水量为1份。
(1)水库中每小时增加的上游河水量:(1×30-2×10)÷(30-10)=0.5(份)(2)水库中原有的超过安全线的水量为:1×30-0.5×30=15(份)(3)在5.5小时内共要泄出的水量是:15+0.5×5.5=17.75(份)(4)至少要开的闸门个数为:17.75÷5.5≈4(个)(采用“进1”法取值)
11.幼儿园中班户外活动草辫龙教案 篇十一
1.用三股稻草编成辫子。
2.将两条辫子各围成一个圆叠在一起,再用麻绳扎紧边口,做成龙头。
3.两人合作,以同样的方法编出龙身,长短视需要而定。
4.用麻绳扎紧龙头与龙身。
5.用一束稻草做龙尾,将龙身与龙尾之间用麻绳连接并扎紧。
6.等距离将与幼儿人数相同的竹棒插入龙身,然后用麻绳缠绕固定。
三、玩法
1.舞龙: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舞龙活动。
2.跳格子:将草龙放在地上,幼儿按竹棒或龙身的间隔摆放前后、左右跳。可以双跳,也可以单脚跳。
12.《草》 教案 篇十二
1、认识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
2、学习神农的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在古代传说中,有一位太阳神炎帝,他发现了稻、稷、豆、黍、麦等五谷,还制作了农具,教人们耕种和收割,人们尊他为神农。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神农的故事。
板书课题:神农尝百草。
一、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要求能较流利地读课文。
二、根据课文内容,说说神农对人类有些什么贡献。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
(他发现了治疗疾病的各类草药,他还发现了五谷,制作了农具,还教人们耕种和收割等)
三、出示生字卡片,练习读词,识字。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指导学生书写。
3、学生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
指名听写上节课学的生字。
二、学习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认生字。
2、学生相互交流认读方法。
3、开火车认读。
4、老师指导、纠错。
三、学习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思考:
(1)人们为什么又把太阳神炎帝叫做“神农”呢?
(因为他发现了五谷,制作了农具,还教人们耕种收割)
(2)神农对人类还有一个什么重要贡献?
(他发现了治病的各种草药)
3、师生一起探讨:神农是怎样发现这些草药的?
4、神农有一次一天里中毒70次,幸亏他及时吃下了解药,才得以活下来。从这里你觉得神农是个怎么样的人?
让学生充分讨论,踊跃发言。
5、神农是怎么死的?
6、读读最后一句话,你想对神农说什么?
第三课时
一、用下列的字组词。
治()病()()
尝()()健()()
二、用“因为……所以……”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起来。
【《草》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四叶草网上商城”系统设计规划07-01
小学草语文教案06-16
教案设计到课程设计08-17
《书愤》教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08-22
《繁星》教案(七年级教案设计)09-06
服装设计_系列设计 教案09-27
海燕教案设计06-11
《猫》教案设计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