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2024-08-12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精选12篇)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篇一

第四单元复习与总结

一、重点词语

沉寂

盘问

口哨

埋伏

凝神

烧毁

维护

壮烈

牺牲

谢意

沉浸

深情

凯旋

征衣 凝固

阿姨

精通

经济

贡献

圣坛

罪恶

呼吁

健康

不慌不忙

杂草丛生

聚精会神 模模糊糊

以防万一

断断续续

永驻人间

飘飘悠悠

歪歪斜斜

不速之客

二、字音

xiâ

miâ

yīn 木屑

轻蔑

游弋

绿茵茵

三、多音字

xiāo(削皮)

sài(要塞)

zā(包扎)

guān(鸡冠)削

塞sāi(塞入)

扎 zhā(扎根)冠

xuē(削弱)sâ(阻塞)zhá(挣扎)guàn(冠军)

四、近义词

赶紧—立刻

快活—快乐

轻蔑—轻视

爱护—保护

温和—温柔

赞扬—称赞

觉察—发觉 公正—公平

谢意—感谢

悲痛—悲伤

宝贵—珍贵

巡弋—巡逻

梦幻—梦想

安宁—安静 频频—偶然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五、反义词

结束—开始

空旷—拥挤

沉寂—喧闹

阴沉—灿烂

弯曲—笔直

散开—集中

光荣—无耻 柔软—坚硬

扩大—缩小

集合—散开

和平—战争

公正—偏袒

巨大—渺小

勤奋—懒惰 凝固—融化

光荣—可耻

欢乐—悲伤

洁白—乌黑

骄傲—谦虚

遥远—附近

空旷—狭窄 喧闹—寂静

柔软—坚硬

光荣—可耻

和平—战争

集合—分散

究竟—到底

歪歪斜斜—端端正正

不慌不忙—急急忙忙

六、形近字组词

削(削皮)

甩(甩掉)

防(防止)

惯(习惯)

济(救济)

驻(驻扎)

健(健康)峭(陡峭)

用(作用)

仿(模仿)

贯(贯穿)

挤(拥挤)

住(住处)

键(关键)

八、词语解释

1、沉寂:非常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

2、凝视:精神高度集中。

3、轻蔑:看不起,不放在眼里。

4、宛转:声音抑扬动听。

5、凝神:精神高度集中。

6、兴致勃勃:兴致非常浓厚的样子。

7、劫难:灾难。

8、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要摔倒的样子。

9、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10、凯旋:胜利归来。

11、弥漫:充满,布满。

12、不速之客:速,邀请,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意想不到的客人。

13、频频:屡次,连续几次

14、祈盼:祈祷,盼望。

15、巡弋:指战舰在海上巡逻。

十三、日积月累

知已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围魏救赵,声东击西。四面楚歌,腹背受敌。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兵贵神速,突然袭击。神出鬼没,所向无敌。

十四、课文内容

1、《夜莺的歌声》本文记叙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小夜莺”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叫,为游击队员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员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赞颂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全文以歌声为线索进行,采用了首尾呼应的结构方式。

2、《小英雄雨来》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少年英雄雨来,游泳本领高,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赞扬了雨来机智勇敢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思想品质。

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本文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深切地表达了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4、《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本文以孩子的视角,描述了战争给自然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揭示了战争的罪恶,发出了对和平的强烈呼唤。采用了对比方法进行描述。诗文结构方式相似

5、我的发现。

像条小泥鳅,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

用小泥鳅 小鸭子来比喻雨来,表达了作者对雨来这个人物的喜爱。小动物也是可爱的。像鹰的爪子,恶狼般的眼睛。

用“鹰”和“恶狼”来形容敌人,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痛恨和厌恶之情。

2.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篇二

一.梳理课文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

本单元课文都是著名作家的作品, 内容都是表现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和学生一起梳理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些文章内容所留下的印象, 结果多数同学说出来的是“吃”字。针对这个词, 我问同学们:咱们监利有哪些好吃的?这些食品背后有什么文化内涵?接着, 我出示了本次活动的课题及学习目标:关注监利特色, 介绍地方文化。

二.寻找监利特色, 了解地方文化

说到好吃的, 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 各种食品纷纷“上桌”:干鱼腊肉香肠, 水饺米酒汤圆……我打断了他们:请关注监利特色。大家立即哑口。是啊, 这些东西似乎别的地方也有啊!哪些是监利所特有的呢?还是一些在外地待过一段时间的同学阅历丰富些, 大家一致认为有一样东西不仅北京上海广州没有, 就连监利周边如荆州、岳阳、武汉也极少见到, 而在监利却是天天见面、人人爱吃的大众化食品, 绝对算监利特产, 那就是团子。

接着了解地方文化:监利的团子有什么文化?大家面面相觑, 团子还有文化?我提醒他们:团子是什么做的?体现了监利的什么特色?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并不只有监利, 以鱼或米为原料的各种小吃和菜肴却有无数种, 何以团子成了监利特产?同学们纷纷思考, 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 从团子的形状、寓意、做法、吃法等方面说开去, 从监利的地理气候、监利人的性格特点等方面说开去, 这样, 自然就形成了关于监利团子的“地方文化”。当然, 每一样监利特色食品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文化。

三.描述关注对象, 提升语文能力

随便说不行, 还得上升到语文学习的层面上。接下来我提出了几个问题, 要求在小组内分工完成:1描述团子, 做到色香味形俱全, 要让人垂涎欲滴;2说明团子的做法, 要让人一听就会;3讲述你吃团子的经历, 要让人羡慕不已;4设计团子的吆喝语或广告词, 要让人听了就 想买。面 对“要让 人……”的要求, 学生兴趣盎然, 纷纷思考。交流展示阶段, 果然是人人有话说, 特别是吆喝语, 不仅有文采, 更是有特色, 再加上当场吆喝, 想不笑都难。

四.重温大师作品, 抒写个性文章

接下来布置作文题目: 的。半命题作文, 要求关注监利特色, 介绍地方文化。但总不能都写“监利的团子”吧!监利的“特色”还在哪里?于是, 我带领同学们重温本单元作品, 开启智慧:云南有歌会, 监利有庙会 (农历二月二敬土地菩萨) ;汪曾祺的高邮有鸭蛋, 我们的监利有粽子;过去的北京有吆喝声, 现在的监利有叫卖声;琦君的家乡请喝春酒, 我们的家乡请喝喜酒……粽子非监利独有, 但鸭蛋也非高邮专利, 汪曾祺的笔下有了高邮端午的习俗, 有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那鸭蛋也就似乎只是高邮的了;喝春酒也不仅是琦君家乡的特色, 但因为有了琦君对家乡特别是对母亲的思念, 才让人甚为感慨。可见, 融入对家乡对亲人的感情, 写出家乡的特色, 就可以做到“关注监利特色, 介绍地方文化”了。

学生思路豁然开朗, 各种符合要求的文题纷纷出笼:“端午的粽子”“奶奶的团子”“外婆的鲊胡椒”“监利的吆喝”“家乡的二月二”……我并没有急于要求学生下笔, 仍是带领他们分析本单元的文章特色, 从内容到结构, 从主题到情感, 从语言到手法, 力求有效借鉴。同时, 要求他们利用周末放假回家时间, 去调查了解所写对象的相关知识, 力求让文章写出对象的特点, 抒发自己的情感, 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果然, 有了充分的调查了解, 学生们都有内容可写, 又有现成的范文, 知道如何去写, 交上来的文章大多达到了要求。后来, 有几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还发表在各类刊物上。

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篇三

一.梳理课文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本单元课文都是著名作家的作品,内容都是表现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和学生一起梳理课文内容,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些文章内容所留下的印象,结果多数同学说出来的是“吃”字。针对这个词,我问同学们:咱们监利有哪些好吃的?这些食品背后有什么文化内涵?接着,我出示了本次活动的课题及学习目标: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

二.寻找监利特色,了解地方文化

说到好吃的,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各种食品纷纷“上桌”:干鱼腊肉香肠,水饺米酒汤圆……我打断了他们:请关注监利特色。大家立即哑口。是啊,这些东西似乎别的地方也有啊!哪些是监利所特有的呢?还是一些在外地待过一段时间的同学阅历丰富些,大家一致认为有一样东西不仅北京上海广州没有,就连监利周边如荆州、岳阳、武汉也极少见到,而在监利却是天天见面、人人爱吃的大众化食品,绝对算监利特产,那就是团子。

接着了解地方文化:监利的团子有什么文化?大家面面相觑,团子还有文化?我提醒他们:团子是什么做的?体现了监利的什么特色?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并不只有监利,以鱼或米为原料的各种小吃和菜肴却有无数种,何以团子成了监利特产?同学们纷纷思考,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从团子的形状、寓意、做法、吃法等方面说开去,从监利的地理气候、监利人的性格特点等方面说开去,这样,自然就形成了关于监利团子的“地方文化”。当然,每一样监利特色食品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文化。

三.描述关注对象,提升语文能力

随便说不行,还得上升到语文学习的层面上。接下来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要求在小组内分工完成:①描述团子,做到色香味形俱全,要让人垂涎欲滴;②说明团子的做法,要让人一听就会;③讲述你吃团子的经历,要让人羡慕不已;④设计团子的吆喝语或广告词,要让人听了就想买。面对“要让人……”的要求,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思考。交流展示阶段,果然是人人有话说,特别是吆喝语,不仅有文采,更是有特色,再加上当场吆喝,想不笑都难。

四.重温大师作品,抒写个性文章

接下来布置作文题目: 的 。半命题作文,要求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但总不能都写“监利的团子”吧!监利的“特色”还在哪里?于是,我带领同学们重温本单元作品,开启智慧:云南有歌会,监利有庙会(农历二月二敬土地菩萨);汪曾祺的高邮有鸭蛋,我们的监利有粽子;过去的北京有吆喝声,现在的监利有叫卖声;琦君的家乡请喝春酒,我们的家乡请喝喜酒……粽子非监利独有,但鸭蛋也非高邮专利,汪曾祺的笔下有了高邮端午的习俗,有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那鸭蛋也就似乎只是高邮的了;喝春酒也不仅是琦君家乡的特色,但因为有了琦君对家乡特别是对母亲的思念,才让人甚为感慨。可见,融入对家乡对亲人的感情,写出家乡的特色,就可以做到“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了。

学生思路豁然开朗,各种符合要求的文题纷纷出笼:“端午的粽子”“奶奶的团子”“外婆的鲊胡椒”“监利的吆喝”“家乡的二月二”……我并没有急于要求学生下笔,仍是带领他们分析本单元的文章特色,从内容到结构,从主题到情感,从语言到手法,力求有效借鉴。同时,要求他们利用周末放假回家时间,去调查了解所写对象的相关知识,力求让文章写出对象的特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果然,有了充分的调查了解,学生们都有内容可写,又有现成的范文,知道如何去写,交上来的文章大多达到了要求。后来,有几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还发表在各类刊物上。

综观整个活动,结合了地方文化与课本知识,依托课本知识,借鉴地方资源,彰显文化特色,撒播情感种子,培养语文能力,这应该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向吧。

4.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篇四

──忘不了的历史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熊建峰

一、明白习作要求

下面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子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命运如何?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二、指点习作方法

战争是多么的残酷──它会使有的人失去生命,使有的人流离失所,使文明惨遭浩劫,而战争中的儿童更为不幸,我们眼前的这张照片就是有关战争,有关战争中的儿童的。小朋友你知道战争中的儿童是怎样的遭遇吗?请你仔细观察这张关于战争的照片,围绕“控诉侵略战争,热爱和平”这一主题,用心写好这次看图作文吧!

1.查找资料,了解历史背景。

同学们大都是出生于这场战争后半个多世纪的孩子,对这场战争是缺乏了解认识的。因此,这次习作让,我们重温历史,搜集有关这场战争,有关日本侵略者罪行的资料、图片,阅读有关书籍,观看抗日战争题材的影片,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对这场战争的感性认识,为更好地完成这次习作创造条件。

2.围绕主体,有序观察照片。

观看这张战争照片,应抓住照片的主体──照片中哭泣的小孩,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全面、仔细观察。怎么观察呢?

首先,抓住照片的主体部分,关注照片传递的主要信息。这张照片映入眼帘的是照片中央坐地而哭的男孩:他悲伤的啼哭,他的孤立无助让人揪心。

然后,围绕这一中心人物,采用由主体到环境、由近及远的顺序,一一观看照片的各部分内容,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

瞧,男孩蜷曲双腿坐于被炸坏的铁轨中间,四周是被炸成废墟的火车站,月台建筑倒塌,钢架摇摇欲坠,远处破壁残墙,一片悲凉„„由近及远,由人及物,让我们对60多年前拍下的这张照片,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这幅拍摄战争创伤的照片,沉痛而有力地揭示了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犯下的血腥罪行!

3.展开想象,探究前因后果。

这张照片只是历史瞬间的一个具体场景,但它不是这段历史的全部,不能看出侵略者如何狂轰滥炸,屠杀无辜的全貌。因此,同学们必须敞开心扉,大胆想象,探究前因后果。根据照片所拍摄的人和景,想象与照片相关的故事:照片中的孩子怎么到了这个地方?他为什么哭?他的家呢?他的父母呢?这个地方怎么没有人?人呢?照片中的房子、天桥、铁路原来是什么样子?这个小孩能活下来吗?他未来的命运怎么样?先想了来,再说出来,然后写下来。

4.具体描述,表达真情实感。

同学们在写作时要以孩子为重点,可从孩子的视角来写,也可以用我们的视角写,要用凄凉的景物烘托孩子悲惨的处境和命运。习作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可以先写人,再写景;也可以先写照片上的内容,再想象以前可能发生的事;最后想象孩子未来的命运。

内容要具体生动,要真实再现当年战争的凄惨情景,可以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字里行间要流露出对侵略者的憎恨,对孩子的同情,对和平的热爱与向往。

三、点拨习作思路

思路1──习作开头描述照片,中间主体引出丰富合理的想象,结尾点明中心(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思路2──习作开头点明时代背景(时间和历史事件),中间主体再现当年的具体情景,结尾对战争的发动者提出忠告!

思路3──习作倒叙开头,写“我”现在的生活情况;其次,回忆“我”悲惨的童年生活;然后,叙述一个的老人收留了“我”;最后,描述解放后的幸福生活和“我”对和平的呼唤。

四、品读优秀例文

例文1

一张照片

魏晓

当我手持这一张照片时,我感慨万分。小时候,我就不断听妈妈重复这样一句话:“日本人太坏了,坏得丧失了人性!”(点明时间和历史事件。)

我看到这张照片,眼中浮现了当时的情景,这是一张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一个可怜的孩子,坐在一堆废墟中,伤心地用脏兮兮的手捂着脸大哭起来,他身旁的繁华在一刹那间变成了废墟,他伤心极了──因为他失去属于自己的家园,他失去了自己最最熟悉的亲人,他在心里默默的叫喊着:“爸爸„„妈妈„„你们„„在„„在哪呀!”他望了望周围,又用迷茫的眼睛望着砖头,用稚嫩的小手一点点的搬开砖头:“妈„„妈别扔下我!”他眼里已经没有希望,如果他懂事了,他一定会想:为什么会这样,我的家,我的亲人们都到哪儿去了!是呀!这个小男孩的亲人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在日本飞机轰炸时,妈妈用全身护住了自己的孩子,不幸被炸死,孩子艰难地活了下来。后来他被一位拍照的记者看到,送进了孤儿院里。(动作和心理描写恰当好处。)

这时,我想起了妈妈对我说的一句说:“日本人太坏,坏得失去了人性!”没错,我总是认为,日本人难道没有孩子、亲人吗?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失去亲人的危机感和恐惧感吗?难道他们就只会拿刀枪去杀些无辜的人吗?我痛恨日本侵略者,在他们的身上充满着血腥和野心!在他们不像其他国家那样:热爱和平,拥抱和平。(发表看法,反问有力。)

直到现在,以日本首相为首的日本人还不肯承认历史,承认自己给其他邻国造成的伤害,他们这样只会玩火自焚。

日本人呀,请珍爱他人的生命,为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吧。(结尾提出忠告。)

阿里巴巴鉴宝:

本文围绕照片上的孩子进行了细致的动作、心理描写并放飞了想象的翅膀,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催人泪下,阵述了战争的罪恶,盼望和平。开头清楚点明时代背景,结尾对战争的发动者提出了忠告;文中的反问、感叹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例文2

幸运的战争孤儿

王明达

“杰森,你看过这张报纸上的这张照片吗?”维廉先生问黑头发黑眼睛的儿子。儿子摇着头,迷惘地看着父亲。

“你仔细看看,这孩子像谁?”

青年杰森大惑不解的看着手中已经发黄的满是汉字的报纸。“这个坐在废墟中铁轨中央,满身血污,哇哇大哭的孩子是谁呢?爸爸这样问,他一定是一个我认识的人。可是我没有一个这样的朋友啊。说不定是妈妈的亲戚,爸爸曾告诉我妈妈是中国人,她早已经去世了,没有听爸爸说起过我在中国还有亲戚啊。”

“爸爸,这是谁啊?我不认识。是妈妈的家人吗?”杰森问。

“孩子,你长大了,我也该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你了。”维廉先生显出很痛苦的样子,显然,他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才作出了这样的决定。

“爸爸,你要告诉我什么?”杰森非常惊讶地问。

“孩子,报纸照片上的孩子就是你。”

杰森一听脸色煞白,浑身颤抖,“不!不可能!”

“他就是你!请听我说!”维廉先生神色镇定了下来。

“你是个中国孩子,你的爸爸妈妈都是中国人。他们在1937年8月28日日本轰炸上海时遇难。你是那次轰炸的幸存者。我的妻子和孩子要乘车离开炮火中的上海去南京,他们不幸也在那次轰炸中去世了。我当时也在上海,因为有事要处理没有陪他们去车站,才躲过了那场灾难。后来,我看到了报纸上登出的照片,好不容易和报社取得了联系,从报社领养了你。你的名字叫王振华,当时三岁,我无法查找你的出生日期,就把8月28日作了你的生日„„”维廉先生的脸色变得很沉重,说到这里,突然停了下来。

这时,杰森的双眼已经被泪水模糊了。

“我好不容易才带着你离开上海,来到了香港„„杰森,现在你长大了,大学也毕业了,是该知道事情真相的时候了。”

“爸爸,谢谢你告诉我真相!有一天,我一定要回到中国,回到上海。我要为中国人不受别人欺负出份力。”杰森非常坚定地说。

阿里巴巴鉴宝:战争中的孤儿,能受到救助,远离战火,并且顺利地长大成人。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这样的想象,既大胆,又合乎情理,而且饱含了作者对战争中苦难同胞的深切同情。作者采用了人物对话的方式来讲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叙述清楚,用语准确,非常生动。

例文3

来自天堂的一封信

秦小天

亲爱的小朋友们:

你们好!

我叫福来,已经在1937年8月29日告别了这个世界,现在正在天堂。我就是照片上那个哭喊着的小男孩。(交代写信者的身份)

整整七十年了过去了,我却永远难忘那一幕。1937年8月初,有人传说日本人要占领上海了。8月28日,我们一家四口人准备乘火车到乡下的外祖家避难。不想刚走到火车站,日本人的飞机来了。只听见“轰──轰──轰”的几声巨响,我的眼前白光一闪,耳朵一嗡,好像有什么用力把我推了一下,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事件起因与经过。)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睁开了眼,一看:好端端的火车站不见了,铁路变得像麻花一样,房子倒了,天桥倒了,父母不见了,哥哥不见了„„砖头瓦屑底下压着好多人,有的没了胳膊,有的没了腿,有身上流着血,有的人呻吟着„„我吓死了,直哭喊着:“爸爸──妈妈──哥哥──”可是没有人答应。我想:他们一定是被炸死了,而且被埋在废墟下。我伤心透了,就那么一直哭着、喊着„„(再现凄惨的战争场面。)

后来,有人把我抱进了一间房子里,房子里来往往的都是穿白衣服的人,床上躺着血内模糊的人。我又拍又饿又孤单,身上烧得滚烫,头昏沉沉的像有千斤重一样。就这样,我昏迷了一天一夜后,再也没醒来,在人们的呼喊声中死去。(多么恐怖的战争,幼小的生命被夺走了!)

小朋友们,七十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在天堂注视着我们的祖国。如今,我们的祖国强大,没有谁再敢侵略我们的祖国了。你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小朋友们,请记住我这个被侵略者剥夺了幼小生命的孩子,记住我们祖国那段被侵略的屈辱历史,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盛!(落后要挨打,发出真城地呼唤。)

祝小朋友们

学习进步!

福来

4月20日

阿里巴巴鉴宝:

小作者运用书信的形式,显得新颖别致。全文紧扣画面展开想象,想象丰富,合乎情理,写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写出了日本侵略给中国人造成了巨大伤害。小作者最后的呼吁发人深省。

五、材料小背篓

万众瞩目 深深打动 一波三折 扣人心弦 浮现眼前 号啕大哭 生灵涂炭

伤亡惨重 惨无人道 英勇无畏 备尝心酸 同仇敌忾 震撼人心 义不容辞

殊死搏斗 物资匮乏 重重封锁 跋山涉水 记忆犹新 浴火新生 家喻户晓

举国欢腾 不远千里 风尘仆仆 享誉中外 永远铭记 永载史册 血雨腥风

战火硝烟 不屈不挠 气壮山河 万众一心 救死扶伤 共赴国难 前仆后继

浴血奋战 勇往直前 义无反顾 气吞山河 猖獗一时

△从1931年“九·一八”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犯下了难以胜数的惨无人道的战争罪行,给中国造成了3500万的伤亡和1000多亿美元的直接损失、5000多亿美元的间接损失。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仅在山西霍县,日军就向根据地扫荡1025次,烧毁房屋8456间,杀害1204人。由于日军频繁大规模的扫荡、蚕食和残酷的“三光”政策,1941年,根据地人口由1亿降到5000万以下。

△1937年8月26日,数架日军飞机盘旋在上海火车南站上空,炸弹如雨点般从天而泻,巨大的爆炸声震耳欲聋,烟尘和火焰随着爆炸声腾空而起„„

5.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篇五

1937年8月28日,日本给中国来了个“下马威”,那是一件难以忘记的事情。上海火车站站着许多人。“皮卡”正坐在车台上玩耍。突然,几架轰炸机像蝗虫似的飞了过来。炸弹随之而落,几片蘑菇云映在天空,地面上一片狼藉。地被炸裂了,房屋被炸得只剩下一片废墟。上面的天桥也已经被炸得不成样子,瓦片满地都是。

只见“皮卡”一个人坐在地上,哇哇的大哭。现在的“皮卡”狼狈不堪,爸爸妈妈都被埋在房屋里。“皮卡”的头被烧得只剩下几根头发,脸已经被烧得黑乎乎的,满脸都是血。他的身体到处都被划伤了,血流不止。红色的鲜血染红了大地,“皮卡”的哭声响彻云霄。

战争给人带来多么痛苦,是罪恶的,而和平是多么美好,希望永恒的。

战争的孩子

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八日,日本人轰炸了上海火车南站后,房屋倒塌了,人都被日本人炸死或被压死了。

就在房屋倒塌的地方坐着一个小男孩在哇哇地大哭。原来,就在这一天,小男孩和他母亲兴高采烈地来到火车站迎接多日不见的父亲,就在此时,日本人从飞机上扔下一颗罪恶的炸弹,把他的母亲给活活地炸死了。接着,又有一颗炸弹把男孩的父亲从火车车厢里炸到地上……男孩看着这一幕,想救父亲、母亲,但又无能力救,只能在原地哇哇地大哭。日本鬼子是多么残忍啊!

这个失去双亲的孤独孩子的命运,可想而知,不是活活饿死、哭死,就是被日本人扔下的炸弹给炸死。多么残酷的战争啊!

战争给我们带来的一切,不是死亡,就是家破人亡、子离妻散。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伤亡人数达3000多万;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达7000多万。现代战争给人类造成的破坏更加巨大。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3年报告,自1990年至2003年,因为战争,世界有200万儿童死亡,600万儿童受伤或残疾。这就是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让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珍惜生命,和我们一起来为战争敲响丧钟。让和平永留人间!

战争中的孩子

1937年3月8日,日本侵略者把上海火车南站炸毁了,不一会儿,一些较轻的物像离弦的箭一样从天而降,空气中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看着这幅情景,人们感觉很痛心,只有日本侵略者的脸上才露出一丝笑意。透过硝烟,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个小孩。他的衣服上沾满了血迹,眼泪一滴一滴地落在了地面上,不停地哭泣着,狠心的日本人并没有救那个小孩,还把他的父母给捉了回去,他看见父母一步一步地离开自己,哭得更厉害了,但侵略者丝毫没有同情,头也不回的就走了,表现的十分傲慢。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用同情的眼神望着小孩,又用仇恨的眼光望着日本人,却一点儿忙也帮不上,只能叹着气,望着日本人离去,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憎恨。在这满是烟雾的地方,那位孤独的孩子一个人坐在地面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座座建筑物倒下来。

世界上所有的人类都是同胞,我们要共同享受这美丽的地球,不应该发性战争,战争只会让人们多一些恐惧和悲伤,只有让和平永远逗留在人间才能多一些欢笑。

战争中的孩子

1937年,日本人轰炸上海火车南站后,有人拍下了这幅惨不忍睹的照片。

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硝烟过后的废墟:建筑物全部塌了,桥也倒了,钢筋架也塌了。弥漫着烟尘的废墟中有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坐在地上哇哇大哭,我想,也许他(她)被眼前的景象吓哭了,也许什么地方被弄伤了,也许找不到爸爸妈妈了;或许父母逃了,连孩子也没带走。他(她)该怎么办呢?谁来管他呢?后果不堪设想……

有的人可能已经被埋在废墟底下了,有些人或许已经逃亡了,有的人被炸死了,而这个小孩子虽然没有死,但他随时可能被上面掉下来的重物压死,肯定,在别的地方还有这样的小孩也在无助地哭泣,或是突然又来一个炸弹把他炸死。总之等待着他们的是无尽的厄运……

战争是多么残酷啊!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就不行地落在这个战争之中,连亲人也找不到了,多可怜啊!我庆幸没有在战争中生活,而是在和平年代中生活,要是我遇到像那个小孩子一样的战争年代,说不定我连跑的力量都没了呢!早就死在敌人的炮弹之中了……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多少苦难啊!让我们停止战争,呼吁和平吧!

战争中的孩子

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无数伤害,尤其是对儿童。以下这幅照片上的儿童的不幸,是所有受难儿童的缩影。

1937年8月28日,日本对中国的那次残酷的轰炸,在中国历史上划了一笔重重的血道,让中华民族没齿难忘。

在我的面前摆放着一张照片,我久久地凝视着……在上海火车南站里,本来到处洋溢着欢笑。有些家庭带着孩子出行、有些家庭也正打算带着老人去探亲、还有些无家可归的难民忙着去逃难……可谁也不知道,死神正一步步地向他们逼近……

在空中,日本轰炸机已经在虎视眈眈地看着他们,在上空盘旋、吼叫。“轰”……一枚炸弹在地面爆炸了,人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无情的日本轰炸机对上海火车南站进行了接连不断的狂轰乱炸。在那一瞬间,上海火车南站面目全非,变成了一座废墟,空中弥漫着炸弹的烟雾,倒在地上的人发出一股血腥味。呻吟声、哭喊声、爆炸声连成一片……

这难道不是恶魔的狂笑声吗?日本军不是魔鬼是什么?上海火车南站顿时血流成河,残肢头颅比比皆是,让人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然而更加惨不忍睹的是在枕木上坐着一个伤痕累累的小男孩,他被眼前的一幕吓坏了,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妈妈!妈妈!带我回家!妈妈!”他的妈妈也许听见了,她想跑过来,但在途中被一个倒塌的巨石压住了,她嘴角流着血却竭力大喊着:“孩子别怕,妈妈来救你!妈妈来……救……你……”便沉沉地昏死过去了。永远也没有再醒来!孩子嚎啕哭喊:“我要妈妈!我要妈妈!”但妈妈再没有回答,回答他的却是炸弹不断的爆炸声。当时在场的人,除了那个小孩外,无一幸免,全部遇难。那个小孩的结果如何呢?是经历了风风雨雨,千难万险,被一个好心人收留了?还是不久之后也倒在了血泊之中?还是后来有幸存活下来参加了抗日儿童团,英姿勃勃地扛上了红缨枪,为父母去报仇?

战争中的孩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样一张令人揪心的旧照片。这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断裂的天桥,坍塌的房屋,碎砖碎瓦散落了一地。扭曲的铁轨上,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正在嚎啕大哭。这场空前大劫难,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伤痛。

那一天,上海火车南站和往常一样,人山人海、川流不息。谁会料到,死神就这样悄悄降临了。突然,一声刺耳的警报声响彻云霄。人们还没有醒悟过来是怎么回事,突如其来的敌机已在上空盘旋。一枚枚无情的炸弹从天而降“轰—轰—”硝烟四起。尖叫声、哭喊声、奔跑声连成一片。房屋被炸毁了,惊慌失措的人们一个接着一个倒在血泊中。瞬间,整个火车站变成了废墟。尸横遍地、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妈妈,你怎么了?爸爸,我害怕……”就在这死寂中,突然传来一个小男孩的哭喊声。他坐在废墟上,瞪着惊恐的大眼睛,脸上沾满了灰尘,嘴里不停地喊着爸爸妈妈。忽然从废墟深处传来了一丝微弱的声音:“过来,孩子。”小男孩听见了,急忙爬到妈妈身边。只见妈妈轻轻摸了摸小男孩的头说:“孩子,你要坚强地活下去呀……”话还没说完,便闭上眼睛长眠了。小男孩使劲推着妈妈,可也无济于事。他张开嘴撕心裂肺地哭起来。这哭声是多么凄惨,多么无助,听着让人心碎……

后来,这个小男孩被一位好心人收留,将他抚养成人。长大后,小男孩成了一名军人,保家卫国,为祖国效力!

看着这张旧照片,我心中充满了愤恨。日本侵略者践踏的仅仅是一个火车站吗?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留下了多少罪证,是它们让一个个幸福的家庭毁掉,让一个个无辜的孩子成了没有父母疼爱的孤儿……

战争是残酷的,是无情的,是可怕的。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坏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我们一定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战争中的孩子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火车站瞬间倒塌了。火车站里成千上万的人惊惶失措,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哭的哭,叫的叫,乱成一片。顿然间,硝烟滚滚,血肉横飞。

这时,从废墟里传来了一阵哭声,抬头望去,是一个二三岁左右的小男孩,他孤独地坐在那里,他被炸弹炸伤了,他怎么一个人在这儿?他的爸爸妈妈呢?也许,在那一瞬间,他的爸爸妈妈为了保护他,自己却被埋在了废墟里。他“哇——哇——”地哭着,显然,他已经被刚在发生的一切吓坏了。这个可怜的孩子是在用他那拼命的哭声寻找他的爸爸妈妈,但是没有人理他,因为他们已经被日本侵略者的炸弹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在世界上还有多少个像这样的孩子,他们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但他们一定都会有这样一个愿望:要和平,不要战争!世界和平是所有儿童的愿望,更是所有人的愿望!一起行动起来吧!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所有生活在战争中的孩子有一个安宁地学习环境,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战争中的孩子

今天我们在书上看到一张老照片,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的照片。1937年的上海是十分繁华的地方,那里有高楼大厦,在火车站那更是繁华。那里全是逃难的人,火车人数有限,没有买着票的只有等下一班车,火车站被围的水泄不通,到处都是人群。突然从天上传来“嗡嗡”的声音,紧接着候车室倒塌了。这时人们才清醒过来,人们大声喊叫“;小鬼子来了,快跑。”紧接着又是几声巨响,顿时硝烟滚滚,血肉横飞,血流成河。过了一会,飞机飞走了,飞机飞走后不久火车道传来了哭声,闻声过去只见一个衣衫不整,面黄肌瘦的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他满身是血,他的周围躺着几具尸体,被炸得缺胳膊少腿的,那个小男孩显然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场景,被吓得一脸惊慌,眼睛瞪得大大的。突然他看到自己的母亲,他爬了过去,可他发现她的妈妈已经死去。这个可怜的孩子就这样失去了亲人。这个孩子被当时的记者救了,他长大后,记者告诉他是个孤儿,父母被日本人给杀死了,他为了报仇,参加了八路军,结果在一次打仗中被炸死。为了不让他人失去亲人,请停止战争。

战争中的孩子

1937年8月28日,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有一个小男孩跟着他的爸爸妈妈去上海火车南站乘火车回老家,可他们没有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火车来了,他们站在站台前,忽然听见“嗡嗡”的叫声,抬头一看,若干架日本轰炸机在头顶盘旋,突然轰炸机扔下几颗炸弹。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本来还热热闹闹的上海火车南站,顿时一片血肉横飞,变成了废墟。人们哭着、喊着、叫着、四处逃散。突然又有颗炸弹朝孩子飞下来,他的父母把孩子压在自己的身子下,炸弹却炸死了他的双亲、、、、、、过了一会儿,男孩醒来时,再也无法从周围面目全非的尸体中找到自己的父母了。孩子可能已经意识到他没了亲人,便号啕大哭。

是谁让他失去亲人?是战争!是罪恶的子弹!我的心头像潮水般涌出了对战争的憎恨,对战争发起者的厌恶。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和平之花开满全世界!

战争中的孩子

在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炸毁了上海火车南站。桥梁上的铁片不住地往下掉,还留在上面的烧了一半的铁片,摇摇欲坠的,好像随时都会掉下来。铁轨上还在行驶的火车,遭遇日本侵略者丢下炸弹地袭击,有几节火车被烧了个精光,还有的几节火车被桥梁上掉下来的铁片压在了废墟下面,车上的所有人都遇难了。此时,日本侵略者的飞机仍在上空,仍在丢下一颗颗炸弹,把这里夷为平地。战争还没结束。

火车站的旁边,坐着一个幼儿,他才不到两岁。他头上的头发被烧了,只留下一丁点儿。他伤痕累累,眼里却充满着呆滞、害怕的眼神,仿佛前面有着令他目瞪口呆的情形。他还在那儿哭,嘴里不住地呐喊“哇哇”。可惜他不会说话,不能述说自己的悲哀与痛苦。当你走近一点看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他身边缺少了什么?原来是他的爸爸妈妈,亲爱的爸爸妈妈!如果他是我们,早就依偎在妈妈的怀抱中,可他呢?他爸爸妈妈可能压在火车下,奄奄一息。他们努力地伸出手拨开前面的铁片,然而无济于事。他们只能叫着“孩子”。啊!那个幼儿听到了!他伸出小手向前爬动,终于爬到爸爸妈妈身边了。他用小手抹着爸爸妈妈脸上的血。没过一会儿,爸爸妈妈离开了人世间。人世间迷漫的不仅仅是战争的硝烟,还有不和平的象征!幼儿看着遍地的尸体,看着站台上没有别人,只有自己,他更害怕了。

从此,他更努力地学习,发奋学习。他想未来后当一名学者,用自己的学问报效祖国,制止战争。战争,意味着死亡。它,夺走了无数条无辜的生命。如果在战争中的孩子,有一张温暖而又舒适的床,如果世界只有和平,没有战争,那该多好啊!

战争中的孩

1937年8月28日,这张已经泛黄的黑白相片就是那时拍的。一个美好的午后,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轰—隆”的响声让上海火车南站变成了一片废墟。顿时,高处的天桥倒塌了,美丽的房子破碎了,火车也爆炸了,地上到处是受伤的人和残缺的尸体,鲜血流成了河,只剩下一个孤独无助的一两岁婴儿坐在铺满碎片的火车轨道上嚎啕大哭,嘴里不停地叫着:“爸爸!妈妈!”喉咙都快叫哑了,可地上躺着的人还是醒不过来。因为这次,他失去了家人的关爱,失去了家人的照顾,失去了美满的家庭,他是多么害怕、无助啊!想到这里,我感到无限的伤心与愤怒。

6.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篇六

《飞驰的鹰》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飞驰的鹰》,感受乐曲宏大的气势。

2、通过乐曲欣赏,对古印第安文明有一定了解。

3、通过乐曲欣赏,对乐器排箫有初步了解。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飞驰的鹰》,使学生对排箫有初步了解和认识。

2、感受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了解的兴趣。教学时长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学生欣赏印尼相关知识,简单介绍印第安人和秘鲁文明。

二、欣赏乐曲

1、熟悉乐曲主题A。

师:乐曲《飞驰的鹰》是由两个主题组成的。我们先看主题A。

2、教师简单介绍排箫。(排箫图片。)

3、熟悉主题B。

师:刚才我们唱、听了主题A,现在我们再看主题B的曲谱。

(1)教师播放录音,聆听主题B。

(2)分辨主题A与主题B在情绪上有何不同?

4、再次完整聆听乐曲。(《飞驰的鹰》全曲音频。)

7.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篇七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2.以4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描写动物的一般方法和规律。3.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5.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

6.培养学生描写动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喜爱的动物。7.学会比较分析,提高学生发现语言特点的能力。8.通过阅读4篇课文,理解课文所描述动物形象的特点。9.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三、教学措施

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 体会到,同样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 言积累。

四、课时安排: 13.白鹅 2课时 14.白公鹅 1课时 15.猫 2课时 16.母鸡 1课时

语文园地四 4课时 白鹅

学习目标

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实物投影仪。

课前准备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38)

教学目标:

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激趣导入,营造学习氛围,引入课文学习

2.板书课题,说写“鹅”字。

3.齐读课题,提出阅读思考。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3.检查读书情况。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识字,学词,读句,并渗透学法指导,以达到读通课文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披文入情。

1.学生默读课文,师生交流读书体会。

2.引出“高傲”并板书。

3.明确“高傲”表现在那些方面。读书交流。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中感悟。

四、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五、简介作者,课外延伸。

第二课时(39)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2、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2.简述课文从几个方面写白鹅的高傲。

3.过渡,体会鹅吃相“高傲”的部分。

二、品读“吃相”,体会“高傲”、“有趣”。

1.指名读课文五至七自然段,初步感受鹅的吃饭方式。

2.理解“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体会鹅吃饭方式的刻板、不会变通,引人发笑。

3.指导感情读书,读出情趣。

三、品读“侍候”,再悟“高傲”、“有趣”。

1.理解“侍候”,引出“白鹅吃饭为什么要人侍候?”

2.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内容。

3.指导读书,体会白鹅的“高傲”、“有趣”。

4.指导情感朗读,读出情趣。

四、发现作者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1.作者写鹅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小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4.这只白鹅的确高傲,作者为什么还不厌其烦地侍候它?

5.指导说话,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积累语言,背诵喜爱的内容。

1.自由摘录喜欢的词、句。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多读读,鼓励背诵。

六、迁移运用,布置作业。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它们有趣的特征,可以仿照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课外观察一种小动物,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白鹅

高傲

有趣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白鹅》过程中,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在学生读出来自己的感悟时,我及时把握时机,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朗读。并且我也进行了示范朗读,给予学生恰当的朗读指导。正因为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阅读体验,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

14*白公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与文字幻灯。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文插图(或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40)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可见)

2.观察、说话: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3.导入新课: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同桌或4人小组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确。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要求读准,读通顺。

三、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1.设计表格(或课件),引导对比阅读。

A、先出示(点击)旧课内容,再读新课,划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白鹅 白公鹅

①姿态 ②叫声 ③步态 ④吃相 ⑤玩相

B、从表中你发现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2.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同:傲慢、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3.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A、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B、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C、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四、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读一读。

2.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

五、作业

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板书设计: 14.白公鹅

抓特点

写具体

步态 慢条斯理(落步 走泥泞路 狗追赶)活动 自由自在(拍翅 河面 岸边)

主宰一切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难以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课文的难度高;二是学生预习不充分;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学语言、表情不够丰富,并且我太着急了,在一两个学生的回答达不到要求时,我会自己说出答案,这也可能与学生发言不积极,我问不下去有关。课后评课老师们提出建议,对于某些不难的问题,可以对学生多引导;对于某些较难的问题老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但仍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15、猫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谈话:同学们知道著名的作家老舍吗?他是人民的艺术家。他的作品用词准确,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散文。

2.揭题:猫(读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

思考:①老舍先生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②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

① 课文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板书)

② 分段:第一段:1、2、3节,第二段:第4节

三、落实训练目标

(一)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第一段段意。

1.分节朗读,划出表示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第一句)

师述:这句话在第一段中是总起句。

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句。

出示比较:

猫的性格古怪。

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什么意思?

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让人觉得诧异,感到生疏罕见。本课指猫的性格特别、难捉摸。

读出句子语气。

3.第一段抓住描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猫的古怪呢?自读第一段。

完成书上题1/(2)

交流出示板书:

老实 贪玩 尽职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猫胆小

勇猛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4.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1)复习四年级学过的摘句法归纳段意的方法。

(2)说说段意: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完成填空1/3)

5.朗读第一段。

(二)强化训练目标

1.自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第二段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总分总)

2.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改板书)

3.齐读第二段。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1、哪些段落可用“摘句法”归纳段意?如何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有总起句、中心句、总结句的段落,先摘句,后整理句子归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家默词语。

第二课时(42)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并且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了课文每段的段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同时出示第一节课的板书。

二、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品词品句细细体会猫的古怪性格(第一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自学第一节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猫的性格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你能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古怪性格呢?

自由朗读第一节,并用“——”划出有关语句。

2.朗读交流。

注意读出词语和句子语气:

①的确成天无忧无虑多么闭息凝视非„„不可

(用“词素合成法”理解“闭息凝视”)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比较

任凭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3.引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老实在——

它贪玩在——

它尽职在——

4.小节:“老实,贪玩,尽职”集于猫的一身,的确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

5.齐读第一节,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2]小组学第二节

1.过渡: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出的第二点是它——(师指板书)

生齐读: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2.小组学习第二节,提要求:

①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用朗读表示出来。

②哪些语句表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在朗读中用语气表示出来。

3.交流朗读。

①猫的温柔可亲:

a.用身子蹭你的腿,要求抓痒。

b.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c.丰富多腔地叫唤

d.给自己解闷。

②喜爱之情:

出示: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

理解“蹭”:

①“蹭”是什么意思?(磨、擦)

②请大家读句子,说说你从这个“蹭”字中读出什么味来了。生读文。

③刚才大家都读得很认真,这个句子的意思大家都读懂了吗?下面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老师来演大作家老舍先生,谁来演猫呢?生表演。

④你们觉得刚才那位同学演得怎样?谁愿意再来演一次。

⑤你们看,这只“猫”的动作是多么的温柔可亲啊,分明像一个孩子在向大人——(生:撒娇)

⑥师小结:是啊,当猫的身体接触到作者的腿时,作者所感觉到的不是猫碰了他,而是猫像一个温柔可亲的小孩在亲昵地蹭着他。由此可见,作者对猫是多么喜 爱啊!谁能把作者的这份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⑦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句子。

出示: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把猫脏的脚印比喻成“小梅花”。让淘气的猫在写作的干净的稿纸上任意踩踏,非但不冒火,反而赞赏它是“踩印了几朵小梅花”,表达出老舍的爱猫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小结这-节:

作者抓住了猫的性格中又一对矛盾高兴与不高兴的表现来写,写得细致、逼真,说明作者和猫的关系亲近,作者非常喜欢猫。

5.齐读第二节,把老舍爱猫的语气读出来。

[3]集体学第三节

1.师:老舍不仅喜爱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而且喜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现,还喜爱猫既胆小又勇敢的性格。

2.朗读第三节,读出老舍对猫既疼爱又赞赏的感情。

(二)品词品句体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第二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你认为这段文章哪些词句体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反复自由地朗读。

2.交流:

①词语:

更——特别得喜爱,“更”在这里有递进作用。(读好词句)

淘气——顽皮。把小猫当作了孩子。(读好词句)

绝不会——嬉闹的猫把家里搞得枝折花落,老舍并不生气,反倒觉得它们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读好词句)

②句子:一根鸡毛„„枝折花落。

板书:屋里——耍个没完没了——摔、跌、撞

院子里——花草遭殃

请你用词素合成法理解“枝折花落”。

3.根据板书,背诵第二段,深入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

1.老舍笔下的猫你喜爱吗?为什么?

老舍笔下的猫不像猫,倒像——(小孩子)。老舍把猫当作小孩子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它的淘气、可爱,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2.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出来。

3.造句。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课外寻找有关老舍的资料,如老舍原名什么?为什么取名叫“老舍”?写过哪些作品。阅读有关老舍的作品。

板书:

老实 贪玩 尽职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猫胆小

勇猛

屋里——耍个没完没了→摔、跌、撞

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院子里——花草遭殃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注意了让学生有效的大面积参与,学生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发掘,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但是有些学生读还只能停留通顺上面,对文章的悟及积累还有所不够。教学本课感觉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的。

16*母鸡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43)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全班交流。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板书设计:

没结没完

一向讨厌

如怨如诉

发了狂 母鸡

负责

母亲

不敢再讨厌

慈爱

(伟大)

勇敢 辛苦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还抓住重点句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讨厌到不敢讨厌,再切入课文抓住重点句学习,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解决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

当然,在教学中还发现了很多不足,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是自己因为觉得这也好,那也好,而舍不得丢掉一些,反而使课堂容量过大,课最后来不及上。还有自己上课节奏比较慢,学生反馈有重复的比较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要善于发表不同意见,相同意见就不必多讲了。

语文园地四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观察、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或收集照片,描画动物。

3.查找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44)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分组交流 :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出示要求:

a)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表达真情实感;

c)认真听,进行评议。

分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汇报提示: 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

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五、拓展延伸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材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第二、三课时(45/46)

作文

教学目标

1.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2.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展示各组完成的手抄报,激发兴趣。

1.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2、精彩回放

回忆自己和动物相处中发生的事。注意哪些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3、与同桌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幕。

二、习作与评议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出示学生习作片段,引导评议,进行修改。四人小组轮流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及时点拨。

每组推选一个精彩片断,交流赏析。

三、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l、展示优秀习作

2、优秀习作贴在“学习园地”展示,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第四课时(47)

l 我的发现 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

小林说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指的是什么?

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1)自主发现;

(2)组内交流。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

联系自己的习作,有运用这种方法吗?

l 日积月累 自读成语,要求读的正确。

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故事或意思。

游戏:成语接龙 竞赛。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看看谁是胜者。

九()一毛

对()弹琴

如()得水

()死狐悲

杯弓()影

()毛蒜皮

()立鸡群

指()为马

为()作伥

车水()龙

万()更新

门可罗()

()()点水

顺手牵()

哀()遍野

抱头()窜

课外延伸

8.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篇八

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住宿(sù)

稀疏(shū)

屋檐(yán)

老翁(wēng)

无赖(lài)

朴素(sù)

率(shuài)领

倘(tǎng)若

蹲(dūn)下

例(lì)如

高耸(sǒng)

慰藉(jiè)

瞥(piē)见

锐(ruì)利

河滩(tān)

帐(zhàng)子

蝙(biān)蝠

绮(qǐ)丽

应和(hè)

徐(xú)公店

剥(bō)莲蓬

鸡冠(guān)花

二、易写错的字

茅:最后一笔是撇,不要忘写。

蜓:右边是“廷”,不是“延”。

凤:里面是“又”,不要写成“风”。

率:中间是“幺”,不要忘记写点。

藉:偏旁是“艹”,不是“⺮”。

三、重点词语

住宿

篱落

稀疏

蛱蝶

杂乱

复杂

蜻蜓

茅屋

房檐

老翁

锄草

赖皮

构成装饰

蹲着

凤仙

顺序

照例

率领

觅食

耸着

踏步

倘若

绘画

和谐

寄住

华丽

独特

甜蜜

梦乡

慰藉

占卜

锐利

河滩

帐子

蝙蝠

扫荡

威力

奇幻

徐公店

剥莲蓬

催眠曲

猫头鹰

闪闪烁烁

霸气十足

四、多音字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倘若—如果

辛苦—辛劳

朴素—朴实

装饰—装扮

独特—独到

率领—带领

慰藉—安慰

神奇—奇特

猛厉—猛烈

奇幻—玄幻

暖和—温暖

真切—分明

复杂—杂乱

活泼—活跃

明洁—明净

映照—照耀

绮丽—绚丽

回旋—盘旋

纤细—纤弱

抖落—震落

沉醉—陶醉

七、反义词

稀—稠

肥—瘦

低—高

朴素—华丽

独特—平常

常常—偶尔

辛苦—轻松

暖和—寒冷

猛厉—柔和

活泼—沉静

神奇—普通

复杂—简单

明洁—暗淡

绮丽—朴素

纤细—粗壮

沉醉—觉醒

八、词语搭配

1.名词搭配

(碧绿)的藤和叶

(别有风趣)的装饰

(独特)的农家风光

(浓浓)的绿荫

(鲜嫩)的笋

(月明人静)的夜里

(独特、迷人)的风景

(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暖和)的晴天

(北风呼呼叫)的冬天

(带子似的)闪电

(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奇幻)的云彩

(灰色)的蝙蝠

(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明洁)的丝绸

(绮丽)的朝霞

(纤细)的低语

2.动词搭配

(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甜甜蜜蜜)

地进入梦乡

(猛厉)地扫荡

3.量词搭配

一(串)小铃铛

一(匹)丝绸

一千(朵)桃花

一(群)姑娘

一(朵朵)红莲

一(片片)花瓣

九、词语归类

1.“天×

地×”式词语:天高地阔 天长地久 天崩地裂

天寒地冻 天翻地覆 天罗地网

2.AAB

式词语:呼呼叫

团团转

碎碎念

咚咚响

3.AABB

式词语:闪闪烁烁

朦朦胧胧

隐隐约约

十、句子积累

1.比喻句:(1)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2)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3)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

2.拟人句:(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3)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

3.对比: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4.方位变换顺序: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你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你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5.排比句:(1)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9.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2.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自学的基础上填空,理解字、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教具准备

两个大小不一样的铁球。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老师手中有两个大小不一样的铁球。如果同时从同一高度松开手,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同时着地。)历史上谁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伽利略。)2.请简单介绍你对伽利略的了解。

1564年,伽利略出生于意大利比萨市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1581年他考入比萨大学,遵从父命学医。在大学里,他深深地爱上了数学,发明了‚液体静力天平‛,引起学术界的注意。1589年夏天,他受聘为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年仅25岁。他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33倍的天文望远镜。在望远镜的帮助下,他发现了新宇宙,维护哥白尼的‚日心说‛,却遭到反对哥白尼‚日心说‛的教会的迫害,以致被送上法庭。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科学,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看看伽利略是怎样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的。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不懂的问题,要记下来。

三、汇报交流

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1)字音。

违背(wéi,不读wěi)的确(dí)更改(gēng)(2)字形。

注意:‚释‛左半部由‚丿‛和‚米‛组成,不要写成‚采‛。

(3)词义。

信奉:信仰敬奉。文中是指当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奉若神明,对他的话深信不疑,表现出人们对权威的盲目迷信。

胆大妄为:形容一个人胆量大,胡作非为。文中指人们认为一个年轻的数学教授竟敢反对他们深信不疑的亚里士多德,简直是胡作非为,胆子太大了。

磅:英制质量单位,1磅合0.4536千克。2.课文主要内容。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追求真理,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们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

四、默读课文

1.思考:伽利略是经过哪几个过程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的? [引发疑问(第3自然段)——反复试验(第4自然段)——公开试

验(第5、6自然段)] 2.读第1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伽利略是个什么样的人。伽利略是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念书时,就善于提出不寻常的问题,可见他是个善于思考的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2.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

重点句子的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伽利略——一个年轻的数学教授,他是怎样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从而使人们改变了盲目崇拜权威的观念的呢?(引发疑问,反复试验,公开试验。)

二、自主学习(第26自然段)1.伽利略的疑问是怎样产生的?结合当时的背景加以体会。2.伽利略是怎样反复试验的?结合上下文想象。

3.伽利略为什么在斜塔上进行公开试验?

三、小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1.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了疑问,那亚里士多德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古希腊的哲学家、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马克思、恩格斯称他为古希腊哲学界‚最博学的人‛。他将科学分为理论的科学、实践的科学、创造的科学。他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17世纪的意大利人十分信奉他,把他的话当成不容更改的真理。伽利略

就是对这样一位人们眼中的权威人物产生了怀疑。

(1)怀疑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有根据的。因为两个铁球拴一起重量是10+1,而速度应是慢的拖住快的,也就是要小于10,即10+1<10;如果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的话,10+1=11,其落下的速度就应比10磅重的铁球快,即10+1>10。这样两个相反的结论显然说不通。

(2)体会:伽利略通过自己的思考,有理有据地提出疑问,即使是人们极为信奉的哲学家,他也决不随声附和,可见他有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3)补充资料。当时科学界对权威绝对崇拜与盲从,有的科学家为坚持真理甚至丧失了生命。16世纪的布鲁诺因坚持真理‚日心说‛,触怒教廷,到处流亡,多次被捕,但他仍宣传自己的宇宙观,最后被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上。可见伽利略敢于向权威质疑,不仅要面对

人们的嘲笑,还要面对精神与生命的双重压力与威胁。

2.伽利略是怎样反复试验的,文中为什么没有具体写?(因为下文公开试验时会详写。)他会怎样反复试验,想象一下。

(1)他把一个10磅重和一个1磅重的球拴在一起,和一个10磅重的球从同一高处同时降落,结果11磅重的球既没比10磅的先落,也没晚落,而是同时落地。

(2)他把一个10磅重和一个1磅重的球拴在一起,和一个1磅重的球从同一高处同时降落,结果同时着地。

(3)他又拿其他重量不同的两个球试验……

3.读一段话,出示幻灯片,读出亚里士多德的确错了的意味。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4.伽利略为什么要在斜塔上做公开的试验?(1)因为‚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可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背景中,人们对亚里士多德十分崇拜,把他的话奉为不容臵疑的真理。(读出人们深信的态度。)(2)因为人们不相信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想看他的笑话。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读出人们对伽利略的轻视与嘲笑。)(3)当看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塔下的人们态度有什么变化,会

说什么,做什么? ①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惊叹:‚啊……‛

②人们会拍手叫好,把帽子抛向空中,相互拥抱……

③人们会说:‚我们错怪了这个数学教授!‛‚这个年轻人真勇敢,能向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质疑,真了不起!‛‚我们错了,看来亚里士多德也有说错的时候啊!‛……

五、总结提升

1.了解了伽利略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的过程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要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怀疑要讲科学、讲证据;许多科学创新和发明都是在对权威的批判中诞生的。)伽利略也正是由于这个试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当时他才26岁。

2.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对我们有什么启迪?(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把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描写得十分传神。)

六、板书设计

怀疑(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不迷信

伽利略(分析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善于思考

实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科学态度

课堂作业 1.给多音字组词。着 的 更

2.给下面的句子填上关联词。

(1)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谁(要是)怀疑亚士里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

(2)(因为)大家看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所以)都忍不住呼喊起来。

(3)(如果)从一个事实中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就)说明这个事实有问题。

3.将下列句子换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保持不变。

(1)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无法解释。(2)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怎能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呢? 4.把下列的字重新组合成为四个不同的句子。了

大(1)下大雪了。(2)雪下大了。(3)大雪下了。(4)下了大雪。

26全神贯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认识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等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重点难点

1.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2.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制成的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伽利略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执著、求实的精神。下面这篇课文讲的是雕塑家罗丹的故事。你对

罗丹有哪些了解呢?(学生简介罗丹生平。)今天我们学习的《全神贯注》这篇课文又表现了罗丹怎样的精神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

1.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里最能表现罗丹的全神贯注?把有关语句画出来。

3.读有关的句子,说说体会和感受。

三、小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1.字音。

不禁(读jīn)痴痴地(读chī)2.新词。

(1)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文中指罗丹在修改女像的过程中如痴如醉、浑然忘我的工作状态和执著精神。

(2)端详:仔细地看。文中指在茨威格拍手叫好,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对自己的作品仔细地观察,找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3)仪态端庄:一个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端正庄重。文中用来形容罗丹塑的女像。

3.主要内容。

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来

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在的事。

4.文中表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句子。(出示幻灯片。)

(1)罗丹自己端详一阵……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茨威格已经拍手叫好的作品,可罗丹仍不满意,他仔细端详着,还自言自语地找毛病,并马上修改。可见他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2)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手不停地挥动…… 罗丹的工作太投入了,你看他上前、后退、叽哩咕噜、眼睛闪光、踩得地板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可见他已经达到忘我的地步,把全部情感融入其中。想想他可能还会说什么,做什么,还会有什么神态。(这样更好点儿,这儿还不行,不错,摇摇头,满意地微笑……)(3)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罗丹这么长时间专注地投入工作,最后终于满意,表现了他的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

(4)罗丹径直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因为罗丹太投入地工作,竟把自己的客人忘记了,体现了罗丹工作时的全神贯注。

(5)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就应该全神贯注。在学校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可在罗丹这里他学到了做好工作的一种精神,那就是持之以恒、不懈追求、忘我投入。

5.罗丹认真执著、忘我投入的工作热情令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部分,再来体会体会。

五、总结拓展

1.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

2.课文是怎样把罗丹全神贯注的品质表现出来的?(1)抓住罗丹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人物。(2)运用比喻、联想,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3)词语运用得准确、恰当。3.请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听。

六、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体会加点词的作用。叽哩咕噜地说

吱吱地响 丁零当啷地响

哇哇地叫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仪态端庄)的塑像

(激烈)地争吵(完美)的杰作

(仔细)地端详(独特)的眼光

(痴痴)地微笑

3.茨威格为什么说那天下午,在罗丹工作室学到的,比他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 因为在学校多年学到的只是固有的知识,而在这里茨威格明白了,要想把工作做好,就要投入全部的热情,要专注、执著、不懈地去追求完美,也就是要全神贯注。

4.请你想象罗丹修改塑像时的动作、语言及神态,写一段话,突出罗丹的全神贯注。

27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文意与文路;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理解鱼怎样游到心里;感受用词的准确与丰富;抓重点词朗读体会年轻人的画技高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年轻人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重点难点

1.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教学准备;准备画有鱼的幻灯片。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具准备

准备画有鱼的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鱼会在哪里游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鱼游到了纸上‛,(板书)鱼怎么会游到纸上了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带着疑问去自读课文。2.提出自读要求:(1)读准生字,读通句子。(2)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

三、小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1.检查生字读音。

花港(ɡǎnɡ)清澈(chè)鱼缸(ɡānɡ)厂徽(huī)聋(lónɡ)哑(yǎ)一丝不苟(ɡǒu)2.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并指导读好长句。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一个聋哑青年,在玉泉忘我地看鱼画鱼的事。)4.说说你对‚鱼游到纸上‛的初步理解。(出现了三次,赞赏这位青年鱼画得好、逼真,像在纸上游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3.学习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

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的投影片,课文插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研读课文,体会品质

1.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聋哑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画出这些句子,把体会简要记下来。

2.同桌交流,读读你画出来的句子,把体会说给同桌听。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重点句子如下。(出示投影。)(1)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从‚老是、呆呆地、静静地‛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年轻人看鱼的忘我、入迷。

(2)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描绘了当时青年人的忘我状态。对人们的围观、赞叹、议论,他没有任何反应,除了他是个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画,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笔下所画的都是鱼,好像和金鱼融为一体了。

(3)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青年看鱼画画,持之以恒,非常勤奋执着,才将鱼画得如此生动。(4)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说明青年长期观察,对金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才能使鱼游到纸上,画出的鱼像活的一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老师指导:聋哑青年在看鱼画鱼时,那种勤奋、专注的神情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的执着精神令我们佩服。请朗读你喜欢的部分,读出你的敬佩之情。

(2)学生评议。

三、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1.读了课文,聋哑青年勤奋专注地看鱼、画鱼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观察和描写才使这个人物的形象如此生动的呢?(认真看,仔细听,并与青年笔谈;描写时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和语言。)2.小结:希望我们也像作者一样,做个有心人,仔细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用我们的笔细致地描写出来。只有这样,我们的认识水平、写作能力才会相应提高。

四、拓展延伸,练习写作

1.(出示插图)围观的人赞叹着、议论着。那么,人们是怎样赞叹和议论的呢?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qīng chè(清澈)yú gāng(鱼缸)xiù huā(绣花)yì sī bù gǒu(一丝不苟)huī bǐ(挥笔)chǎng huī(厂徽)lóng yǎ(聋哑)shǎng xīn yuè mù(赏心悦目)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明亮的)眼睛(静静地)画画 画得(专心)(清澈的)池水

(自由自在地)游动 笑得(甜美)

(鲜艳的)衣裳(惊奇地)叫喊

(特别的)举止 3.用‚一丝不苟‛造句。

一丝不苟:夜深了,老师仍然在办公室里一丝不苟地批改作业。4.说话用词很有学问,请你将下面的内容用线恰当地连接起来。

5.说说你对‚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理解,两者是什么关系。

‚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啦‛是称赞青年画的鱼生动逼真,像在纸上游。‚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说青年坚持不懈地看鱼,了解了金鱼的特点,在头脑中形成了生动的形象,才画出了逼真的鱼。二者是因果关系,因为金鱼先游到了青年的心里,所以才能游到青年的纸上。父亲的菜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感受并学习父亲的执着和勤劳。2.认识本课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体会父亲坚韧的优良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重点难点

理解‚父亲的菜园‛的来之不易和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教具准备

1.自学提示的幻灯片。2.受感动的语段。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一位普通的父亲,为家人开出了一片菜园,但子女收获的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且是一生的启迪。是什么启迪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

二、自学讨论 1.出示自学提示:(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

2.小组交流自学提示中的(2)(3)。

三、全体交流

1.交流最受感动的语句,指导朗读,体会父亲的执着和勤劳。

(1)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

写父亲这样一天天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三四分黄土地,可见父亲的辛苦与勤劳。

(2)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父亲为了护田,不顾暴雨淋湿,冲出家门。这种执着精神令人佩服。

(3)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脚板也磨起了泡。

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为了填土,父亲累得双肩红肿,双脚起泡,靠这种顽强的精神开辟了一块菜园。

(4)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育肥时父亲的一段话,表明父亲不仅了解这块土地,而且十分热爱它,所以他不顾眼前利益,把豆苗翻进土里育肥土地。

2.从父亲的言行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执着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勤劳的品质。)

四、积累语言

选择你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翠绿)的菜园(平缓)的坡地 荒凉的(山坡)(新鲜)的蔬菜(红肿)的双肩 诱人的(香味)(疑惑)的神情(碧绿)的翡翠 2.看拼音,写词语。

kě bù(可怖)pín jí(贫瘠)qì něi(气馁)hóng zhǒng(红肿)zhēng níng(狰狞)3.文中父亲的哪些做法体现了他的坚毅? 下面这些做法体现了父亲的坚毅:每天天没亮,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傍晚才担柴回家,一星期起早贪黑才开出三四分地;下暴雨时,他放下饭碗,冲进雨水中,雨后在坡地砌了一道矮墙,从山脚把土挑上去,双肩红肿,脚板磨起泡。

4.从父亲把豌豆苗翻在泥土里,让‚我们‛拾粪,并让‚我‛把尿撒在菜地里等做法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我感悟到父亲懂得种田的常识,不仅了解土地,而且热爱土地,想方设法育肥土地。

5.‚春有菠菜、莴笋,夏有黄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萝卜、白菜。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诱人的翠绿。‛请你想象一下,面对这诱人的翠绿,全家人会是怎样一幅情景? 面对着一年四季各种各样的蔬菜,全家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回报,自然是一幅喜气洋洋的情景。

语文园地七

教学要求

1.发现身边具有执著精神的人,并向他学习。

2.交流并写一写自己敬佩的人。学习引号的不同用法。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阅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3.提高写作、表达能力。提高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提高阅读短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及写作指导。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2.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表达和评议。教具准备

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和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些具有闪光精神的人,他们有17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有如醉如痴、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有勤奋专注看鱼画鱼的聋哑青年,有坚忍不拔、勤劳朴实的父亲。他们都让我们钦佩。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身边这些值得敬佩和学习的人。

二、个人准备

1.先选出你身边最令你敬佩的人。

2.选择一件或两件突出的事情,把它说清楚说具体。3.表达出你对人物的敬佩之情。

三、小组交流

1.小组轮流说说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2.相互评议,哪儿说得生动具体,哪儿还有问题。3.选出所说人物中最值得敬佩和学习的人。

四、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分别发言。

2.评价内容是否清楚具体,是否表达出了敬佩之情。3.评价是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有真情实感。

五、延伸拓展

小组共办一份小报,拟出响亮的名字,将敬佩人物的事迹和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将自己在口语交际中谈到的最敬佩的一个人的事迹写成作文。2.提高写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用自己的慧眼寻找到身边许多值得敬佩和学习的人,他们的闪光精神好像就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好吗?

二、明确习作要求

读习作提示,看作文要求是什么。

1.通过人物的形象和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三、回顾疏理

1.你最敬佩的人是谁,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2.典型的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突出人物品质。3.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使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重点指导

1.请一个学生把自己发现的人物事迹说一遍。2.指导学生如何将语言、动作写具体。

语言:语言不在多,但要符合人物身份,突出人物品质。

动作: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动作要分解写。如‚扫地‛可以分解成多个动作:他拿起笤帚,弯下腰,一手扶着桌子,一手一下一下地扫起来。

五、学生习作

1.学生自己写草稿,老师巡视,个别指导。2.发现共性问题给予及时提示。

六、评议修改

1.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写得好的段落作上标记。2.同桌互换习作评议,写得好的地方写上评语。

3.找出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作上标记,并与对方交换意见。4.自己再次修改,组内欣赏。

5.老师选择一两篇优秀的片段或全文,班上交流。

七、抄写作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这三部分。2.提高阅读能力,积累词语。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四个句子,想想这四句话的意思。

2.思考:四句话中引号各有什么作用?(第一句表示特殊含义;第二句表示特殊含义;第三句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第四句表示特殊含义。)3.再找找有关的句子。

4.说说你在作文中用过引号的哪种用法或以后如何使用引号。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读正确。2.说说你理解的成语的意思。

3.观察成语有什么特点。(描写精神意志的。)4.练习背诵,展开竞赛。

三、成语故事

10.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篇十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成语。

2、读一读,注意观察每一横排有什么规律

3、会背诵理解并会默写成语。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能理解成语意思。

2、难点 会背诵并默写词语。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本次“日积月累”安排了一组与战争有关的成语,有的成语还包含着一个故事。可先让学生查找这些成语故事,再召开一次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会,让学生在讲故事中理解和记住这些成语。

2、教学“日积月累”

(1).指名读成语。全班齐读。(2).四人小组交流词语意思。

(3).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老师再详细讲解。(4).读读记记成语。

(5).读一读,注意观察每一横排有什么规律。(6).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总结:

流传千古的词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能让我们多日积月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3、家庭作业

读读记记,会默写成语

教学反思

在让同学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的时候,要让同学们注意读准字音。

1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篇十一

我们学习了本组课文,还搜集了有关的资料,对生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把这段时间的学习收获和大家交流,可以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也可以说说身边那些热爱生命的故事,还可以说说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要写出真实的感受。习作的题目由自己定,写完后认真修改。

生命之爱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杏林子曾说过:“岁月可以赢去我们的生命,却赢不去我们一路留下的欢声笑语,我们的祝福,无尽的爱意。”她还说“除了爱,我一无所有”。我想,生命就在于奉献爱,感受爱吧。

关于爱,我感受得最多的,是来自母亲的爱。她不仅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更时时关注着我的学习和思想,时时鼓励我前进。她给我买了那么多好吃的东西,自己却很少吃上一口。她给我买了那么多漂亮的名牌衣服,却舍不得多花钱买高档衣服给自己„„她每天陪我读书,帮我复习功课;时常组织一些公益活动,让我亲身经历,用心感受„„总之,无时无刻不是尽全力用心呵护着有关我的一切。

我的妈妈如此,别人的妈妈也如此,就连动物世界的妈妈都是如此。我曾看过一篇文章,名字叫“妈妈的爱”。其中有几个故事深深印刻地在我的脑海里。

其中一个故事名字叫“母爱的雕像”。说的是一个公园失火,大火扑灭后,人们发现一只被烧焦的鸟,翅膀张开着像一尊雕塑,从下面爬出几只小鸟。原来,鸟妈妈知道火势是往上着的,它放弃了自己逃生的希望,把小鸟们带到树下,用生命保护了自己的孩子。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在青海省一个特别缺水的沙漠地区。每人每天只能分到由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3斤水。有一天,一头老牛拦住了送水车,任凭自己被鞭打得浑身流血,却依然一动不动。当运水的战士哭着倒了盆水放在老牛面前后,没想到,老牛并没有喝以死抗争得到的水,而是仰天长叫,唤来了自己的孩子。受伤的老牛以慈爱的目光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感激地舔了舔母亲的眼睛。

陆地上的动物如此,水中的鱼儿也一样。你听说过三文鱼洄游的经历吗?三文鱼出生在淡水湖,生长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咸水中,生活数年后长大成熟。然后,它们要游回出生地去产卵。在洄游过程中,它们逆流而上,还要跳跃无数障碍。有的没跳过去就累死在途中,有的不小心跳到岸上就只能在那里产卵死去。就这样,每隔四年,它们从遥远的海洋千里迢迢而来,一个多月不曾进食,回到故里。产下卵之后,全部死去。尸体腐烂后化作小鱼的营养,助小鱼有足够的体能顺流入海。

你瞧,所有的妈妈都会为了孩子付出一切。所以我认为生命就在于感受爱,回馈爱,奉献爱。

孩子的话: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触摸春天》、《生命 生命》等,都是有关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老师又给我们看了有关“妈妈的爱”的故事。我很喜欢那些故事,所以把它们写进我的作文,并感悟到生命就的意义在于爱。家长的话: 的确,在我们看来,生命的意义就是爱的传递。孩子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主要问题就是如何简练地再现那些美好的故事。帮助孩子有效地甄别选取、引导她运用过渡句连接各个部分,使得文章成为一个较为流畅的整体,正是这篇文章的引导重点。老师的话:

本文开门见山,首先借用杏林子的话引出自己的观点──“生命就在于奉献爱,感受爱”。然后,通过谈论自己妈妈的爱,依次转述天上、地下、水里(“母爱的雕像”、老牛为孩子要水、三文鱼洄游)动物之间母爱的故事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文章结尾“所以我认为生命就在于感受爱,回馈爱,奉献爱。”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也再次强调了作者的观点。全文语言流畅、层次清楚、过度自然。

抒写孩子对生命的思考,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自己有所悟。如何能让不谙世事的孩子去感悟生命呢?筹备大量图文并茂的资料,配以声情并茂的讲解,确实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孩子感受爱,就让爱的温情久久激荡于他们的内心;让孩子感受奋斗,就让不屈于抗争去震撼他们的内心……

生命?生命!

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四(1)郑 扬 指导教师 易华凤

在我亲身体验了一件事后,我真正明白了生命的含义。

那是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太阳似乎想把人烤焦,我养的仓鼠也热得受不了了,其中一只趁我给他们喂食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我手边溜走。我找了大半天也没找到,心想:反正它饿了也会回家,何必多费工夫找呢?于是,我若无其事地干起了其它事。可三天过去了,仓鼠仍不见踪影,我开始着急了。以前也没出走这么长时间啊?是不是——我不敢再往下想,只好绞尽脑汁,把能想到的一切办法一股脑儿的全用上了,可仍不见成效。就在我束手无策时,墙角的购物袋里有了动静。什么东西?莫非是——我满怀希望地走到袋前,不出我所料,仓鼠果然在里面。“小东西,我可找到你了!”正当我伸手抓他时,一个“邪恶”的念头在我脑子里一闪而过:为何不饿饿它,让它得到一些教训呢?我站在一旁,静静地看他怎么逃生。接下来的景象让我惊呆了:他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用它那锋利的爪子勾住袋子,可又掉了下去,但它并不气馁,继续向上,饥饿的它努力地一步一步往上,可又掉了下来,他在下面休息了一会儿,仿佛在说:“我能行,我是最棒的!”然后,他又继续向上,又掉下来,这样屡爬屡掉,屡掉屡爬,在经过了几十次的努力下,终于爬出了那个袋子。是什么让它有如此大的力量,足够让它爬出那个比他高十几倍的袋子呢?是求生的欲望!

生命就是这样,就是在逆境中不断奋斗,不断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是„„在这个炎热的星期二,顽强的仓鼠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热爱生命

有一次,在花坛边,我看见一只蚂蚱,我饶有兴致地把它带回家放进水盆里。可是这只蚂蚁一点也不消停,砰砰作响,闹得我不能安睡,翻身下床看它:它拼命扑着翅膀,挣扎着,忽然间,良心斥责我,一个小生命要被我毁了,我忍不住放了它。

我家有盆君子兰,拾掇房间,不小心把花盆打碎了,堆在墙角、不在理会。可是几天后,我竟发现新的枝桠长出来。在没有阳光没有水的情况下,君子兰竟顽强生长,啊!这就是伟大的生命力。

从小就听过海迪姐姐的事迹:她身患重病高位截瘫,不能上学,她就以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获得了吉林大学授予的哲学硕士学位。她学针灸,医好了许多患者的病;他翻译着书,一部部作品展现给人们„„她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创造,以不完整的身躯,奏响一曲完美的生命乐章。

生命予昆虫予植物予人只有一次,因为一次更显珍贵,我们应该珍惜生命,让它变得有意义,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听朋友讲起他看到的一件很悲惨的事。

一条有黑缎般光亮皮毛的雄性狗,离开刚下狗娃的花狗准备到街对面的一家肉食小店去拾一些骨头。大概是被爱情及爱情的结晶冲昏了头,它从北向南穿够十字路口时被一辆微型客车撞个正着。车子几乎连速度都没减一下就跑开了。车子刚刚离开狗就在车子喷出的废烟中一个鹞子翻身跳起来,撒腿向肉食店跑去。在它被撞倒的地方有滩血慢慢流动和凝固,想一个心的形状。血中漂着几根黑亮的毛。

黑狗迅速的跑到小店,用嘴衔起一根粗大的带肉的骨头,转身又飞一样奔回它的花狗和狗娃们的身旁,并将衔来的食物喂给它们。着一系列动作还在布道十分钟内完成,而且当它把骨头转给花狗时它就无力的垂死的倒在花狗的身边。谁也不会想到,从路上站起来跑掉时身手敏捷的黑狗怎么会一瞬间死去。

友人说,黑狗将骨头转给花狗时,他听清了它们互相间那种类似安慰的低语。与它们的声音不同,它们的眼睛都充满了那么深深的哀痛,悲伤和无助。尤其黑狗的眼睛似乎含着泪光,充满对生命的留恋,他那么固执的看者自己的爱侣和孩子,连眼睛都不眨一下。那种目光连铁石心肠的人看了都会心颤。

曾看见报上的一幅图画,一口烧热的油锅中公着一条鳝鱼,图画的配文大意是说,下油锅的鳝鱼极力公起身体,厨师不解,拿出鳝鱼用刀划之,才知其腹内怀有一条小鳝鱼,它是为了保护肚子里的小生命,才努力的公起了腹部。

12.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篇十二

1.学会本课生字10个,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学会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深入地体会老牛表现出的伟大的母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读书方法,能抓住重点语句,揣摩语言,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难点:

感悟老牛伟大的母爱;根据课文特点,揣摩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达深深母爱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文朗读磁带、挂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爱,不仅仅只存在我们人类之间。动物间的爱同样让人震撼。这堂课我们要读的是一则感人至深的故事——《母爱》。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已经自读过课文,哪位同学来概括说说这则故事叙述了怎样一件事?简要概述课文内容。

2.听录音,圈画出文中最能感动自己的语句。

师:动物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演绎出这一幕悲剧,作者将怎样一种爱呈现给了大家?让我们再度走进课文,一边认真倾听,一边把你认为描写得很感人的语句圈画出来。

三、话题讨论。

我们先在小组里回味一下课文。把你圈画的语句带着你的理解读给你的伙伴听听,再谈谈你的感受。

结合自己的圈画,以“最感动我的”为话题,读一读,议一议。

1.小组讨论,朗读各自圈画的语句,并谈感受。

2.班级交流,感受老牛的母爱。

我们用自己的心演绎了文中的情,请你把刚才小组讨论中的精彩拿来回放,让我们共享你的感受。

四、质疑探究,交流感受。

1.提出自己尚存在的疑问,交流在学习过程中新的感受。

通过初步朗读与交流,我们感受着老牛圣洁的母爱。如果你觉得还有一些值得大家讨论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提出来,或者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了一些新的感受,乃至有一些超越这则故事的感悟可交流一下。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你在学文过程中已经认识哪些生字?

2.学生独立思考识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洗漱、包括、缰绳、刹车、驱赶、挪动、凄厉、违反、舔、吆喝

4.指导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赖”注意左边“束”的最后一笔。

“挪”写时注意靠紧,不要写得太宽。

“舔”注意右边下部是“?”,不要写成“小”。六、作业设计。

1.收集母亲常说的饱含母爱的话语。

2.每个人设计一张卡片,内容:最想对母亲说的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情感导入。

纪伯伦说: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请你讲一讲你熟悉的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你和母亲的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交流)

二、整体把握。

1.通过这个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

读了《母爱》,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

请学生自由发言,可以是:温顺、倔犟、慈爱……

2.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赞美)

三、研读语言。

哪些话语、哪些细节让你动情?请在书上圈点批注。并把自己对作品的感悟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四、品析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理解“极度缺水”和“驻军”。

2.学习2—4自然段。

师:“倔强”表现在哪里?为何温顺的老牛会突然变得倔强?表现出了什么?

(1)“牛被打得哀哀叫唤……显得分外悲壮。”

A?想象凄厉的叫声里包含了老牛怎样的话语?

B?假设你是一位画家,请你想象当时的画面。

画面:恼怒的主人、瘦骨嶙峋的老牛、凄厉的叫声、漫天的黄沙、阴冷的风、爆裂的土地、干裂的嘴唇……

C?一边读文一边想象。

D?指导朗读。

(教师在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方面要给学生作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渗透在文字中的情感。)

师:画面的凄凉,老牛的悲壮,触击了人的心灵深处,战士们哭了。取出半盆水,放在老牛面前。可出人意料的是,那头任凭司机怎么呵斥驱赶,都不肯挪动半步的老牛;那头被打得哀哀叫唤,还是一动不动的老牛,却没有喝一滴水。它渴吗?它痛吗?

(2)你听它在呼唤,它在呼唤什么?你们想想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呼唤?

师: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位母亲的话,你会用上什么词语?

(无私的母亲伟大的母亲……)

师:你现在感受到老牛的倔强中饱含了什么?

(3)此刻时间仿佛停止了,没有了哭声,没有了阴冷的风声,没有了一切嘈杂声,人们静默着,我们的心灵也都静默着,人们在思考什么?在感叹什么?

五、当堂练笔。

师: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要说,对母亲说,请大家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A?听着凄厉的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我想对这位母亲说……

B?看着母子眼中的泪水,我想对这位母亲说……

C?回想着生活中母亲对我点滴的爱,我想对我的妈妈说……

六、与学生一起设计作业。

小结:所有的母爱,其实表现出来都是这样简单,它没有做作,没有张扬,有的只是极其普通却又撼人心魄的细节!在收获爱的同时,你们还要学会付出你的爱。

1.搜集关于爱的文章(把爱扩大到植物、动物、世界上的每个角落)。

2.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封信。

3.利用查到的资料开一个《母爱》的主题队会或办一期手抄报。

4.课外阅读推荐:《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

上一篇:小满节气经典祝福寄语下一篇:标准门禁管理系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