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的一生》教案

2024-09-21

《被子植物的一生》教案(精选11篇)

1.《被子植物的一生》教案 篇一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

2、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调查、讨论,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2、难点:在分析吃植物的某一部分时,对植物各部分的名称有所认识。

三、教学准备。

一些植物或图片、课前收集植物对人类的贡献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植物对人类的多方面贡献。

1、讲述: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生命的物体,包括哪些?

2、提问:在动物和植物中,你认为谁和我们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3、学生回答。

4、讲述:大部分同学认为植物同我们人类关系最密切,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说一说吗?

5、小组讨论。(可以结合书上插图或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

(二)认识植物的局部。

1、讲述:在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都谈到了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植物,你能说说平常都吃哪些植物吗?

2、根据学生发言,把植物的名称写在黑板上或贴出相应图片。

3、以橘子为例,提问:橘子是大家爱吃的水果,我们是不是把整个橘子都吃下去呢?那吃橘子的哪一部分?

(三)认识植物各部分及其名称。

1、讲述:

刚才在交流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有可能被我们食用,它们含有不同的营养,而这六个部分正是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请看p17,这是一株番茄的`植物图,在它的生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实,其他植物一般也有这些部分。你能说出一些吗?

2、请你在活动记录上画一株你熟悉的完整的植物图,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外调查

调查家中的物品,看看哪些于植物,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提供的。

2.《被子植物的一生》教案 篇二

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近代气候变化对植被、植物资源的影响已经成为植物地理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但目前中国高校采用的教材中普遍缺失对这部分内容。为使学生了解研究前沿、拓展知识面, 有必要在植物地理教学中补充这部分内容。全面阐释全球气候变化与植物分区变化的关系, 内容应包含三部分: (1) 气候、气候变化的概念, 气候变化的分类及特征; (2) 地质时期尺度上的气候演变与植物分布区的关系; (3) 近代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下植物分布区变化预测的研究进展。在本教案设计中以第二、第三部分为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主要参考武吉华主编的《植物地理学》第二章第二节中“环境演变与植物分布区的变化”;第三部分为作者综合、总结文献而成。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

2.了解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3.理解地质时期尺度上的气候演变与现代植物种分布区的重要影响。

4.理解近代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 及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区影响。

5.联系实际, 人类应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的重点及难点

1.重点:不同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的特征及其对植物种分布的影响。

2.难点:近代全球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植物分布区的影响。

四、设计思路

1.先概述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 再分述不同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对植物中分布的影响, 最后联系实际, 分析人类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设计问题程序环环相扣, 教给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理清知识线索的学习方法。

2.注重联系实际, 让学生搜集资料并分析近代气候变化的特征及其对植物分布的可能影响。引导他们思索人类应该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

本文重点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的特征及其对植物种分布的影响”这一重点知识来体现设计思路, 流程如下:

(一) 概述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分类

讲述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首先学生需要明白什么是气候变化。考虑到本课程是对自然地理专业的学生开设, 这个专业的课程安排中另有一门《气象学与气候学》中会详细讲述气候学的基础知识, 所以这部分内容只需简单明了地带领学生温习一下相关知识点。

(问题设计) 以问题引入。师:“昆明号称‘春城’, 天气宜人, 四季温差不大”和“今天气候不好, 出去别忘记带伞”这两句话有什么问题?什么是气候?和天气是一回事吗?以此引导学生对比天气和气候的不同, 从而理解气候的概念, 并突出气候“多年常见”和“某地区特有”这两个特征。在此基础上气候变化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 非常容易理解了。

(课件展示)

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1. 概念:

天气:短时间的大气过程和现象。当代气候:按照世界气象组织 (WMO) 的规定, 以30年为整编气候资料时段长度的最短年限, 每过10年更新一次。气候:指某地区多年间常见的和特有的大气过程和现象的综合。气候变化: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 的气候变动。

2. 气候变化的分类及特征。

(1) 从跨越的历史时期来看, 气候变化可以分为:a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 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b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c近代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 (2) 气候变化的特征:a全球气候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变化是常态。b时间越长, 气候变化幅度越大, 如以105年为单位的亚冰期和亚间冰期温度变幅可达10~15℃;而以101~102年为单位的近代气候变化温度变幅<1℃。

(二) 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气候演变与植物分布区的关系

地质时期尺度的气候变化对植物种分布区的影响。 (探究活动)

材料1:播放多媒体材料“森林之歌——银杉”。师:大家看到的这种美丽植物叫做银杉, 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植物学家陈焕镛教授和匡可任教授在广西花坪发现的松科植物的新属、新种。由于银杉产自中国, 叶的背面具有两条银光闪闪的气孔带, 所以两位教授就把银杉的属名定为Cathaya (“华夏”之意) , 把种名定为argyrophylla (“银色的叶”之意) 。银杉被植物学界公认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植物之一, 享有“植物中的熊猫”的美誉。目前只有我国一些低纬度的群山高耸、地形复杂的局部地区, 如广西龙胜、四川南川金佛山以及贵州道真县一带有分布。但植物学家们曾分别在北纬62°的原苏联西伯利亚地区和法国西南部的第三纪地层中发现过银杉的球果化石和花粉化石。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银杉的分布区域曾经向北深入到欧亚大陆。师:使银杉“退缩”的原因是什么?答:各种植物有自己适宜的气候条件, 银杉曾经广泛分布于气候温暖适宜的欧亚大陆。第四纪冰期的降临, 冰期时高纬度地区和中纬高山首先变冷, 原有植物一代一代向南方和低处迁移, 因此银杉的分布区域向低纬度温度较高处退缩。银杉这个例子说明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并由此例导出地理残遗分布的概念。这种第三纪时分布很广的植物在冰期时分布范围急剧缩小, 至今仍仅保存狭小的分布区, 这类情况称为“地理残遗分布”, 这种物种叫“地理残遗种”。

材料2:落叶松属在欧亚大陆的分布 (示地理替代种类) 图 (《植物地理学》第39页) [1]。

师:请同学看图, 分析为什么落叶松属植物的分布不连续, 而是呈现间断分布呢?答:在第四纪冰期来临之际, 古气候变化导致落叶松向南扩展;当第四纪冰期结束后, 气候回暖又使落叶松转向后方退缩, 返回原地时因两地植物已混杂, 便形成分布区间断。 (课件展示) 总结上述材料, 可以得出知识点:地质时期尺度的气候变化对植物种分布影响严重, 通常可以造成某些物种在山地的间断分布, 或者形成新的特有分布的规律。

(三) 近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植物分布影响的预测研究进展

(过渡设计) 20世纪后期以来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所面临的许多全球性问题, 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匮乏等。以“气候变暖”为突出标志的全球环境变化已经引起了科学家、各国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虽然从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 短时间尺度内的气候波动仅会造成植物分布区呈现摆动趋势, 而造不成严重影响。但如果近代气候变化趋势持续下去, 未来植物分布所受的影响仍不容忽视。这部分内容利于学生了解研究前沿和热点,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发现式教学法。 (探究活动设计) 课前安排学生分组, 搜集近代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献资料, 由各组在课堂上分别总结近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及可能原因。在讨论中学生对近代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温度升高、大气CO2浓度升高达成共识,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预测气候变化在未来对植物个体及分布影响的方法, 并根据已经学过的植物与生存环境间的关系分析近代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的可能影响。师:如何准确评估陆地生态系统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 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全球变化的不良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者面临的严峻挑战。目前最常用的预测当代和未来的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的方法是情景驱动影响法。

需要了解的知识点[2] (课件展示) :

1. 预测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影响的方法:目前最常用的预测当代和未来的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的方法是情景驱动影响法。这种方法常常用50~100年的气候变化情景去驱动生物物理环境变化模型。

2. 预测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影响方法的步骤为: (1) 采用情景假设的方法模拟未来气候变化。 (2) 在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再根据植物或植被分布与环境因子定量关系来模拟气候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3. 在分析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影响方面, 主要进行两个层次分析, 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一植物物种分布变化, 另一层次考虑植物群落或植被分布变化。 (课后活动)

(1) 通过查找资料, 分析气候变化的概念形成及影响等 (拓展课堂问题) ; (2) 分组调查近代气候变化对家乡植被或农作物的影响, 思考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探究生活实际问题) 。

参考文献

[1]武吉华, 张绅.植物地理学 (第四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被子植物的一生》教案 篇三

大孙中学

李维

【课程标准】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一、教与学目标

1、树立积极交往的意识,正确对待交往。

2、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3、认识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与他人交往,理解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与学重点:认识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知道人生离不开交往。

三、教与学难点:认识交往对自身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教法与学法设计: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板书)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

(二)整体感知信息搜索

1、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说出本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标划。

2、阅读速度较快的同学完成综合能力训练P29“网络填空”部分。

(三)自主探究 交流共享 学习任务一:人生离不开交往

首先,让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一层次:(板书)人生离不开交往 师提出问题:人生为什么离不开交往?让我们一起来找找答案

师引导教学:孤雁难行,那么我们每个人如同大雁一样,离开了社会群体就会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甚至无法生存。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马超的事例: 某铁路工人马超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生怕自己的孩子受他人欺负,一直把三个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出门。时间到了1989年,人们发现了这一情况,这时大女儿已经19岁,二女儿15岁,小儿子11岁,可他们的智力却分别只相当于5岁、3岁、1岁儿童的水平。可见剥夺一个人与他人的交往的机会是多么残酷!议一议:一个人如果离开社会的交往,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

基本知识点归纳(回归课本,归纳出答案)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必须与他人交往。只有在与父母、老师、同伴或他人的交往中,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也才能体验到人生的快乐、悲伤、烦恼、爱与恨。只有在健康、广泛的人际交往中,我们才能满足心理上的需要,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交往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是必要的。学会交往,广交朋友。对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学习任务二: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出示材料:课本34页插图

说一说:文中两幅图中你喜欢哪边的情景?图中人物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 得出结论:

通过交往,我们能够实现心灵的沟通,找到感情的寄托,更可以摆脱孤寂,保持心情愉快。

出示材料:《雁南的故事》,学生阅读。各小组发言。然后归纳,得出结论:

我们通过交往可以认识许多新朋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而在交往中不断完善自我。

得出结论: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困难,遭受挫折。这时候我们的朋友或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或在精神上给予鼓励,激励我们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所以,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该热情的伸出援助之手,我们会感到很幸福的。

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么做?

同桌生病落下了功课,我会:—————

有同学向自己请教学习上的疑难问题,我会:—————— 马路上遇到迷路的陌生人问路,我会:—————————— 公交车上看到老人上车,我会:——————————

师总结:

刚才我与大家共同探讨了:交往在我们成长中的作用。(回归课本,归纳出答案)

1、通过交往,能够实现心灵沟通,保持心情愉快;

2、通过交往,可以结交新友,不断完善自己;

3、交往中朋友会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

(四)走进生活 学以致用

材料一:研究表明:每个儿童都表现出不同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较强的人通常比较喜欢参与团体性质的运动及游戏,当他们遭遇问题时,他们比较愿意找别人帮忙,喜欢教别人如何做好某件事。

材料二:广东社科院以问卷方式调查9所大学1600名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结果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学生占67.71﹪,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困扰的学生占26.10﹪,人际交往能力有较大困扰的学生占6.19﹪,专家担心这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职业选择和工作能力发挥。

材料三: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30﹪靠个人才能,70﹪靠人际关系。(1)上述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观点?(2)你是怎样认识材料说明的观点的?

(1)答题思路:“说明了什么”旨在考查材料所体现的道理。

参考答案:上述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交往对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答题思路:人生离不开交往(必要性)----交往的重要性----我们要积极交往 参考答案:

(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必须与他人交往。只有在与父母、老师、同伴或他人的交往中,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也才能体验到人生的快乐、悲伤、烦恼、爱与恨。只有在健康、广泛的人际交往中,我们才能满足心理上的需要,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2)交往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是必要的。学会交往,广交朋友。对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3)通过交往,能够实现心灵沟通,保持心情愉快;通过交往,可以结交新友,不断完善自己;交往中朋友会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4)我们要学会交往,积极交往。

(五)达标训练,巩固双基

(六)总结升华 指导践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我相信大家的感触一定很深。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的收获:

4.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王选抉择的主客观条件及思考过程。

3.学习王选进行人生抉择的智慧及勤奋工作、爱岗敬业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大方正吗?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1986年投资创办。三十多年来,坚持持续不断地技术创新,在中国IT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们知道北大方正与王选有什么关系吗?王选又有哪些重要的人生抉择要告诉我们呢?从今天的学习中你会找出答案。(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加点字的注音。

崭新(zhǎn) 堕落(duò) 剥削(xuē)

(2)理解词义。

扶植:扶持培养;扶助培植。

干预:指干涉或过问与他毫无关系的事情。

狡辩:诡辩,把无理的事说得似乎很有理。

阳奉阴违: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招摇撞骗:寻机骗人,假借名义,进行蒙骗欺诈。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风口浪尖: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兆。

论资排辈:据资历深浅、辈分的大小决定级别、待遇的高低。

强词夺理: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不修边幅: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2.作者简介。

王选(1937-20xx),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业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被誉为“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中国现代汉字印刷革命的奠基人”“中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先驱”。20xx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背景链接。

本文是1910月王选在北京大学的一篇演讲稿。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可能面临很多抉择,王选的一生中有过八次重要抉择,每次都把他的人生推向一个新的台阶。课文节选了第六个抉择的部分,讲的既是专业,所谈的问题又带有普遍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自信、执着,流露出他的自强奋进、开拓进取,以及他甘做人梯、扶植新秀的崇高品质。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文中所说的重要抉择是什么?

交流点拨王选先生的第六个抉择,即在1992年,开始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让年轻一代出来逐步取代“我”的作用。

2.作者为什么要花大的力量去扶植年轻人?

交流点拨王选认为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

3.作者认为世界上“可悲可笑”的事是指什么?

交流点拨作者年轻时处于最前沿,处于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得到承认,被说成在玩弄骗人的数学游戏,而当创造高峰过去了,却被看成权威。

4.作者在对待扶植年轻人这件事上的态度主要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作者首先说,对于扶植年轻人的态度是真心诚意的,接着表明老师不要剥夺学生的成果,要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平台,充分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年轻人快速成长。

(二)深层探究。

5.文章中多处提到“卖狗皮膏药”一事,你认为“卖狗皮膏药”究竟指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卖狗皮膏药”指有一些搞科学研究的人士,平时不专心搞研究,而是靠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做讲座,搞宣传,而实际对科学研究却没有什么贡献,说得很动听,其实却是没有用的,不切实际,甚至是骗人的。而作者说自己是“卖狗皮膏药”,这里是作者自谦的说法。

6.从这则演讲稿中,你觉得王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交流点拨作者的第六个重要抉择是扶植年轻人,可知他把自己的人生抉择及事业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他扶植年轻人是真心诚意的,倡导不剥夺年轻人的劳动成果,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普通人等事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专注于科学研究、无私奉献的人。

7.这篇演讲词富有幽默色彩,请结合相关句子简要分析其语言特色。

交流点拨阅读本演讲词我们可以看出,文中有很多用括号标示出来的“笑声”,这些都是王选幽默语言的代表,特别是倒数第二段中调侃性的语言很多,如:“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这些语言既有人生哲理,又有情感的震撼力,语言幽默风趣,体现着一代科学家的独特风采。

8.朗读课文,进行模拟演讲。

交流点拨把握演讲词的特点,注意演讲的对象及场合。体会演讲者致力科学研究,努力扶植年轻人的真诚而谦虚的态度,同时,模拟演讲时要注意体会演讲者幽默风趣的语言。

(三)写法分析。

这篇文章节选自《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主要选的是第六个抉择的部分,虽是节选内容,但结构仍然相对完整,主题鲜明逻辑严密。课文始终围绕“扶植年轻人”这一抉择来写,写为什么要“扶植年轻人”,因为扶植年轻人是历史的规律,避免说教,注重用实例和事实说话,深入浅出。演讲以精辟的见解和诙谐的表述,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精彩绝伦的语言魅力。不但有科学原理,而且有人生哲理;不但有学术的穿透力,而且有情感的震撼力;不但有理论的清晰度,而且有语言的幽默感:这一切构成了王选演讲的独特风采。

四、板书设计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王选

扶植年轻人

(专注科研 无私奉献)

五、拓展延伸

作者第六个重要抉择是“真心诚意地扶植年轻人”,你从这件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5.《被子植物的一生》教案 篇五

【课题】 人的一生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出自己的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指导学生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自己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2.学生喜欢大胆想象;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珍爱生命;乐于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青少年深身体发育的特点;在学习活动中,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并能够关注个人保健。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人的一生生长的四个过程。

2.教学难点: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并能够关注个人保健的学习活动。【教具、学具】

1.教具: 婴儿、儿童、青年、中年和老年人不同年龄阶段人的身体特征的资料图片、学生的体检表、青春期健康卫生保健资料、课件。

2.学具:准备自己不同时期阶段的照片,收集婴儿、儿童、青年、中年和老年人不同年龄阶段人的身体特征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1、生活切入,导新课

师:前两节课我们一起从细胞是生物体的组成单位,学到了我们从哪里来,这节课我们再看远一点,看看人的一生。

师讲述一则神话故事,出示谜语,请同学猜一猜。

(斯芬克斯是常见于埃及和希腊的艺术作品和神话的狮身人面怪物,据说,它用缪斯所传授的谜语难人,谁猜不中就要被吃掉。“哪一种动物开始用四条腿走路,后来用两条腿走路,最后用三条腿走路?”)

生回答:人。

师小结:是人,因为人在婴儿时期匍匐爬行,长大时两脚步行,年迈时拄杖行走。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板书:《人的一生》

二、师生互动学新课

(一)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人的一生身体发生的变化(出示课件)。

师:看看这几张照片,谁给它们排个顺序? 生积极发言。

师:这些照片组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一生。你能给这些照片取个名字吗? 生讨论。

师小结:人的一生可以大致分成六个阶段: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人的一生从小到大发生的变化,教师参与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活动,提供学生上学期间的体检表,引导学生从身体、心理、语言、行为等行为的变化,展示课前对年龄比自己大的人们身体发生的变化资料。

鼓励学生充分进行表达和交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细心分析并认真思考。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活动中的发现,指导学生学会交流、整理分析自己的研究成果,并用自己所擅长的方式予以记录描述。

师:同学们发现了很多人的身体的变化得特点。那么你认为人从小到老身体变化最明显的阶段有哪些?

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变化大,从小学到初中变化大,人老了容易生病,身体变化也大。

生:人退休以后,头发变白了,走路也慢了……

生:小时候牙掉了还长牙,可是老爷爷老奶奶的牙齿掉了就不长了。

教师结合课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一生的过程: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发育期(出生到20周岁)、成熟期(20至40周岁)、渐衰期(40至60周岁)、衰老期(60周岁以后)。

(二)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检表,表述自己身体发生的变化。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并参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思考并采取多种形式方法去描述自己身体外部、内部发生的变化(身高、体重、肺活量等)。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对自己身体变化的认识,巩固学生对人的一生发生的变化认识。

生:我出生时才3.5千克,身长50厘米。我现在52千克,身高1.55米。我的体重增加了,身体也长高了。

生:我通过比较体检表发现:我比上四年级时长高了,体重增加了3千克。师:除了身高和体重有变化之外,你们还发现了其他方面的变化吗? 生:我的脸上长出了小疙瘩,这叫“美丽青春痘” 生:我妈妈说我说话的声音变粗了。师: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让我们来继续学习。

(三)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了解青春期的特征及卫生保健相关知识。

1.同学们已经查阅了自己的体检表,很多方面都说明同学们上学已来身体发生了变化。如果利用这些数据制成表格或图形,研究起来就会更明显。想试试吗?你想用怎样的方式研究呢?

生:我们用统计表研究身高 生:我们用条形码统计图研究身高 生:我们用折线图研究体重

请同学们先绘制图表,然后再观察图表,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在绘制图表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互相帮助。

学生绘制并展示图表

生: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我已经进入了青春期。

师小结:是的,你们中间的一些同学已经进入了青春期,有些同学将要进入青春期。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等都增长的很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而且还有人会长出青春痘,男同学长喉结、长胡子等特征。

2.师引导学生从锻炼、饮食、睡眠、心理等方面,结合自身交流讨论,从而掌握青春期卫生保健常识。

师:青春期是人的身体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关系到以后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了给江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础,我们在青春期应该注意什么?

生:应该加强体育锻炼、生:应当学习更多的知识。

生:要注意营养,保证足够的睡眠。

生:不能光吃营养价值高的食物,食物应该多样化,并且不挑食。师:还要应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多和他人交流,多表现自己。生:不吸毒、不参加赌博。生:不和坏人交朋友。

师:对,要注意学习法律知识,遵纪守法。

三、进行自由探究活动

同学们,想知道你为来的身体是什么样子吗?师指导学生以“推测未来的我”为主题,激发学生学兴趣,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如画图、模仿行为等方式描述未来的自己,有资料的同学也可以交流一下资料上的内容。

学生进行自由活动

四、拓展活动

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收集资料,了解不同国家和不同种族的人的外形特征。

板书设计

人的一生

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的一生必然经历的过程。

发育期(出生到20周岁),其中,青春期10—20岁

成熟期(20至40周岁)

渐衰期(40至60周岁)

衰老期(60周岁以后)

【使用说明】:

本课的学习重在让学生了解了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了解了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了解了青春期的主要身心反展特点,注重个人保健。

1.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去观察、分析、发现人我们身体的变化,提高了全体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度,使更多的学生都能获得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在交流中中获得一种学习的自信,求知欲必然会得到充分的激发。

2.把学习交流的权力交给学生自己,这一做法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在对照等级表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了自己的身高

6.《被子植物的一生》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讨论交流自己喂养蚕宝宝的经历及对其生长、活动过程的认识。

2、能够借助观察记录,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蚕宝宝的记录。

2、教学挂图:《蚕的一生》。

活动过程:

1、出示蚕宝宝产的卵,引发幼儿讨论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从哪里来的?

2、出示教学挂图,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蚕宝宝的生长变化。

教师:蚕宝宝刚孵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后来蚕宝宝是怎么长大的?它吃什么?是怎样吃的?蚕宝宝是怎样移动的?它有多少条腿?蚕宝宝长大时有什么变化?

教师:蚕宝宝长大后会怎样?蚕宝宝从孵出来到吐丝一共生长了多少天?它是怎么样吐丝的?结的茧子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茧子里一共生活了多少天?最后他变成了什么?你还发现蚕宝宝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喂养经历,体验收获的快乐。

教师:蚕宝宝到我们班和我们做培养后,你为它做了什么?“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你是怎么样做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师:当你为它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当你看到蚕宝宝蚕卵时,你又是怎么想的?

4、请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蚕宝宝的生长、活动过程。

教师: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蚕宝宝长大的过程,看哪组小朋友合作的好,表演的逼真。

请幼儿先商量,在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

教学反思:

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在课程审议时将这一活动安排在了还没有蚕宝宝饲养的季节。由于这次的活动安排的时间还不是蚕宝宝饲养的季节。所以没有蚕宝宝可以让小朋友饲养,因此对蚕宝宝的生长、活动等习性不熟悉。

农村本是家家户户都饲养蚕的,但是现在饲养蚕宝宝的家庭越来越少。所以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没有接触过蚕宝宝,对于蚕的生长过程一点都不了解。在出示蚕的生长过程图后,我先让孩子们猜蚕宝宝最初的样子,小朋友都猜错了。但是由于请小朋友自己自由的猜蚕的生长过程,小朋友对这个活动非常的感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回答问题。还会因为自己猜对蚕宝宝生长的一个环节而欢呼雀跃。孩子们对于蚕宝宝在生长过程中会蜕皮充满了好奇。这些都只能留待到养蚕的季节时再让孩子们进行观察。

主要采用了图片和教师讲解为主。如何让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主动、积极参与呢?我就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猜想先讨论、讲述。我再进行纠正、补充,这样不仅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还能让对所学知识映像更深刻。

在以后课程审议的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注意到季节性活动的时间安排。

7.《被子植物的一生》教案 篇七

一、豆科的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1、木本或草本;具根瘤;

2、羽状复叶或3出复叶,稀单叶,互生,小叶全缘;

3、花两性,5基数,两侧对称或辐射对称;雄蕊10,二体,少为多数;雌蕊1心皮,1室,子房上位;、荚果;种子无胚乳。

分类:17800种。以荚果联系在一起的自然类群。

分为3亚科:含羞草亚科、云实亚科、蝶形花亚科。(现独立为三个科)地理分布:世界广布。

用 途:用材,观赏,水土保持,防风固沙,药用,绿肥,工业原料。

二、豆科的主要亚科

1.云实亚科:花左右对称。花冠不为蝶形,在上方的1枚花瓣位于最内方 2.蝶形花亚科:花左右对称。花冠蝶形,在上方的1枚花瓣位于最外方 3.含羞草亚科:花辐射对称。

三、豆科的主要属、种

合欢属 Albizzia 紫荆属 Cercis 羊蹄甲属 Bauhinia 皂荚属 Gleditsia 云实属 Caesalpinia 决明属 Cassia 黄檀属 Dalbergia 葛藤属 Pueraria 木蓝属 Indigofera 紫穗槐属*Amorpha 紫藤属 Wisteria 刺槐属* Robinia 锦鸡儿属 Caragana 骆驼刺属 Alhagi

胡枝子属 Lespedeza 杭子梢属 Campylotropis 红豆树属 Ormosia 香槐属 Cladrastis 槐属 Sophora 岩黄蓍属 Hedysarum 黄花木属 Piptanthus 沙冬青属 Ammopiptanthus

1、紫荆属 Cercis L.• 落叶乔木或灌木。芽叠生。单叶,全缘,掌状脉。花萼5齿裂,红色;花冠假蝶形,上部1瓣较小,下部2瓣较大;雄蕊10,花丝分离。荚果扁带形,种子扁形。• 约9种;我国6种。

2、羊蹄甲属 Bauhinia L.• 乔木、灌木或藤本。单叶互生,顶端常2深裂或裂为2小叶。花单生或排 为伞房、总状、圆锥花序;萼全缘,呈佛焰苞状或2~5齿裂;花瓣5,近等 大;雄蕊10或退化为5或3,稀1,花丝分离。• 本属约250种,产于热带;中国栽培约6种。•

羊蹄甲(洋紫荆、红花羊蹄甲):叶似羊蹄甲

3、决明属 Cassia L.•

乔木,灌木或草本。1回偶数羽状复叶,叶轴上在2小叶之间或叶柄上常有腺体。圆锥花序顶生,总状花序腋生,花黄色;萼片5,萼筒短;花瓣3~5,后方1花瓣位于最内方;雄蕊10,常有3~ 5个退化,药顶孔开裂。荚果常在种子间有隔膜;种子有胚乳。•

约4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中国产13种。

4、刺桐属 Erythrina L.•

8.香香的被子教案 篇八

1、认识几何图形,感受装饰画的美。

2、能运用多种材料,通过色块、图案,装饰几何图形画面。能发现色彩的变化之美;能运用对折、挖空的方法剪出美丽窗花;并熟悉团圆,压扁,粘合等玩泥技能。

3、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体验装饰画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香香的被子

2、被子实物。

3、制作好的橡皮泥被子、树叶被子、棉袜被子。

4、幼儿活动材料:各种几何图形纸、橡皮泥、胶水、剪刀、彩纸、毛笔、水粉颜料。

5、小动物的家(作业区)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生活中的`被子,丰富幼儿的直观经验。观察后提问:

1、被子上有些什么颜色?

小结:被子上可以有许多花花绿绿的颜色。

2、你喜欢那床被子?被子上有些什么图案?

小结:被子上可以有自己喜欢的图案。

3、我们看见的被子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引导

幼儿闻被子的味道,让幼儿明白晒过被子的益处。

二、欣赏不同形状,不同材料制作的被子。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给幼儿探索自己兴趣的空间。

教师分别出示:小脚的棉袜被子,毛毛虫的树叶被子,蜗牛的泥巴被子。让幼儿观察这些被子的形状,制作材料,并判断谁需要这样的被子。

三、欣赏课件:香香的被子,感受几何图形装饰画的美。

逐一出示课件中小动物的被子幼儿欣赏并判断,出示的被子提问:

1、小猪来干什么?它的被子是什么形状的?

2、小猫来干什么?它的被子是什么形状的?

3、小羊来干什么?它的被子是什么形状的?如果让你做被子,你想做什么形状的。(小结:原来被子还可以是这么多不同形状的)

2、这些被子漂亮吗?被子上有些什么颜色?有些什么东西?

3、小猪的被子上有什么/小猫的被子上有什么/小羊的被子上有什么?(小结:原来被子上还可以有自己喜欢的东西,睡上去肯定很舒服)小朋友你希望你的被子上有什么呢?

四、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小动物被子的制作方法:

1、回忆课件中小动物被子的形状、图案特征。

2、观察制作小动物被子选用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3、个别幼儿尝试颜料、彩纸橡皮泥等材料的用法。

五、幼儿按自己意愿分组帮小动物制作被子。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1颜色如何变。2彩纸怎样折、怎样挖空。3怎样使用橡皮泥的工具

六、幼儿晾被子,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评价作品。

9.植物的生长教案 篇九

1.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描述根生长的原因。

教学重点

1.识别植物根系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描述根生长的原因。

教学难点

1.描述根尖各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实验。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观察教科书中的图5—3。

(2)课前培养:利用培养皿培养小麦(大麦)种子,使其长出数条幼根。上课前一天,将幼根朝上放置,盖上培养皿盖(培养皿内保持较适宜温度),使根毛大量长出。

(3)查询书籍、录像、网站,搜集一些有关绿色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水土保持方面的资料。

2.教师准备

(1)根据课本,准备观察《根尖的结构》的材料用具。不同之处:一是准备小麦(大麦)种子萌发后的根尖,以备用肉眼或者放大镜观察。二是用压片法制作临时装片(一种用苏木精染色,可观察到具有环纹、螺纹等花纹的导管;一种用紫药水染色可观察到根尖各部分细胞的特点)。

(2)准备课本第6l页探究《根的生长部位》的实验的材料用具(如长出2cm幼根的红豆的幼苗)。

(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和水土保持方面的资料。

(4)制作有关伸长区细胞生长,根毛细胞形成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资料:

1.有人曾对一年生苹果树苗的根系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其分支总数达50000条之多,而树干分支不过10条,也就是说根的分支能力是地上部分的数千倍。

2.一株黑麦平均每天长出1l 490万条根毛,每天伸长80km多,从萌发到抽穗,约有150亿条根毛。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产生疑问并自己提出问题,根的生长速度为什么这么快?根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根毛这么多?等等,以此引发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提出问题,并作出最贴近问题答案的假设,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科学探究的方法,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过程

(一)根尖的结构

方案一:

1.用肉眼、放大镜观察根尖,直观感受根尖各部分的外观形态。 2.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临时装片,再观察根尖的永久装片,再对比《根尖模式》图,总结出根尖的基本结构。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时,要求学生从尖端向上依次观察,教师巡回指导,指出观察的方法和观察的角度等。组织学生讨论,通过问题讨论,总结出根尖的结构,随观察的次序提出问题: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的细胞的体积大小,排列和形态是怎样的?你还观察到哪些结构?

方案二:

1.观察《根尖模式》图掌握根尖的基本结构。

2.练习找根尖部位,尝试用压片法制作根尖的临时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并与永久玻片标本作对比,找出异同,并讨论为什么产生差异?思考《根尖模式》图与实际观察的物像的差异,讨论产生原因,教师巡视并参加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主根、侧根、不定根是不是都有根尖?根尖是坚韧还是柔嫩?根尖各部分外观是怎样的?在你观察中有没有找到课本内容没有提到的结构?想一想为什么?

(二)根的生长

方案一:

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

1.用放大镜观察根尖(长出2cm的红豆根),说出伸长区的外形特点。

2.提出探究问题,根尖什么部位生长最快?观察前一天切去根尖的根是否生长?想一想为什么?

取一株根长约2cm的红豆苗,给幼根的各部分做标记,测量长度,认真培养,待生长24h后再作对比。

教师巡回指导,随时提示根尖所作标记的部位、长度和距离,应注意的事项等。组织学生讨论:标记做几条合适?如果画不上标记,应怎样处理?做标记时应注意哪些方面?这个实验证实了什么?什么部位能迅速伸长而使根的长度不断增长进而总结出根生长的主要原因。

方案二:

1.使显微镜观察根尖的分生区和伸长区,讨论这两部分细胞形态的差异,说出原因。

2.观看课件《伸长区细胞的伸长》,说出根生长最快的是什么部位?

3.观看课件《根毛的形成》说出根毛在吸收水和无机盐中所起的作用,讨论根有什么特征?这样的特性对根的生长和吸收有什么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移栽植物时一般要带土?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什么部位?联系实际,举例说出根的经济价值。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理清思路:根尖的结构——根的生长。

作业

请学生课后查找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现状,谈一谈植物对黄土高原的保护作用,怎样才能重现黄土高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

课后反思

本案例力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对所探究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中心和主体,以达到新的《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目的。

通过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因渴望了解而产生探究的心理意识,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使学生在探究中感悟,促使他们成就感和自豪感的产生,并转化成为探究的动力。但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偏小,独立完成探究性实验较困难,本案例设计了一些直观探究性实验和课件,使学生较容易地达到从感性到理性的突破。例如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尖,观察《伸长区细胞的伸长》和《根毛的形成》这两个课件。又强化了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10.《1 植物的身体》教案 篇十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植物的身体(限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交流活动,让学生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教学难点

学生正确的分析、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

教学准备

课件、凤仙花(俗称指甲花)的挂图、凤仙花的分解图片(自制)、可供学生阅读有关植物的图书。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出示小茶壶:这是一个小茶壶,看一看,小茶壶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壶盖、壶身、壶嘴、壶把)

2、出示小蚂蚁:这只小蚂蚁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头、胸、腹三部分,头上一对触角,胸部六条腿。

那么,你认为一棵完整的植物要由几部分组成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下面的研究活动。

二、学习新课

1、研究植物的组成

(1)讲述:请注意观察下面几种植物的身体构造:(向日葵、凤仙花、苹果树)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2)请看凤仙花的身体构造: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再看花生的身体构造:叶、花、茎、根、果实、种子

(3)通过以上的观察探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像向日葵、凤仙花、苹果树这样的植物,它们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4)植物身体的各部分有哪些功用呢?

(5)问: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由这六部分组成的?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下面的探究。苔藓、蕨类、藻类

①植物有四个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②种子植物又可分为两种: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讲述:由此可见,在植物世界中,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的。有的植物没有根、茎,或者不开花、不结果(如藻类植物:海带、紫菜、海白菜、裙带菜等),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要学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

三、再次感受,谈体会

1、请欣赏下面的图片,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2、让学生谈谈看后的体会,认识到植物世界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3、教师出示资料:地球上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多样,现在已经知道的就有30多万种。

4、讨论: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5、小结: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植物为人类提供呼吸的氧气;植物可以美化环境。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让我们共同爱护植物,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四、总结评论,展延伸

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11.《被子植物的一生》教案 篇十一

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及变化特征。

2、感知丝制品的特征,了解丝绸是中国的发明。活动准备:

1、在班级自然角饲养蚕,记录蚕的生长过程。

2、《蚕生长发育》课件及视频。

3、一起收集丝绸、棉麻制品。活动过程:

一、问题情景

一团团丝绵遇见一团团棉花,高兴地大声招呼起来:“兄弟姐妹们,你们好!我们大家一定总算见面了,哈哈。”棉花说:“我们和你们可不是一家子啊!”丝绵说:“这怎么可能呢?”

1、比较棉花和丝绵外形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2、思考:它们是一家子吗?丝绵是从哪里来的?

小结:棉花是生长在泥土里的,喝的是水,吃的是肥料,长出根、茎、叶后才会结出棉花。丝绵是由蚕吐出的丝组成的。

二、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及特征

1、边看课件边讨论:蚕是怎么一天一天长大的?我们饲养的蚕宝宝到哪里去了?(蚕宝宝变成白粉蝶飞了。)

2、观看蚕的生长变化视频。

小结:原来蚕爸爸妈妈生下的卵长大变成蛹,再长大变化蚕,然后吐丝结茧,最后破茧而出变成蝶,蚕宝宝的一生变了5次模样。

三、听故事《丝绸》

在中国古代,人们都是用棉花纺纱织布走衣服。有一次,一个喜欢养蚕的中国皇后,一不小心把蚕茧掉进开心里,结果她发现这个蚕茧可以抽出很长的丝来。她就请人将蚕丝织布,纺丝成的布又轻有滑,就给它起个名字叫丝绸。丝绸是我们中国最早发明的,古代的中国人真聪明。

四、丝绸制品展览会

1、寻找丝制品,找找哪些是丝做的?

2、比较棉布与丝绸的区别。

3、归纳:丝绸特别轻、特别滑,颜色图案特别好看,所以穿在身上就特别舒服、漂亮。活动延伸:

上一篇:我的青春无悔作文750字下一篇:九三班家长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