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2篇)
1.企业读书心得体会 篇一
《企业文化》读书心得
该书通过若干的实例,讲述了从企业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阅读完后让我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管理理论,企业要真正步入市场,超出一条发展快、效益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路子,就必须普及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是指导企业制定员工和顾客政策的宗旨,是企业中寻求生存的“原则”,是新员工要为企业所录用必须掌握的“内在规则”,是企业内通过物体布局所传达的感觉与气氛,以及企业成员与顾客或其他外界成员交往的方式。企业文化就是传统氛围构成的公司文化,它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构成了企业员工的活力、意见或行为的规范。管理人员身体力行,把这些规范灌输给员工并代代传承。
文化即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为企业多数员工认可的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促进企业经营思想的提升,推动企业更好的向前发展。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一个公司傲立于商海的必备武器,是在内外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行为、制度规范及外部形象的总和。通过学习本人深刻的认识到:执行力和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执行力是否到位既反映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反映出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企业要培养执行力的人,应把重点放在管理者身上。管理者的执行力能弥补策略的不足,而一个再完美的策略也会死在没有执行力的管理者手中。在这个意义上,执行力是企业成败的关键。?而企业文化更是做强做大企业的战略问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企业传延与发展的精神支柱。企业的人与事是在不断地变化中嬗变的,但只有已形成的企业精神与文化不断地传承,才能使企业有序传延与发展,这就是企业文化弥久不衰的魅力。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尊重人、开发人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 增强企业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我们当前必须要解决好的主要问题。发展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要为广大员工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断满足广大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企业文化建设,只有紧紧围绕广大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真正把他们凝聚到先进文化建设上来。? 总之,企业的经营,最终经营的是人的思想,最终的落脚点是武装人,塑造人,鼓舞人,通过承认人的才能,实现人的价值来体现企业的价值,实现企业和谐、简洁、高效。
2.企业读书心得体会 篇二
(1) 攻击不同于己方的言论 (学说、观点) , 那么它的危害也就会消失 (停止) 。
(2) 攻击不同于己方的言论 (学说、观点) , (这种行为) 是有很大危害的呀。
(3) 致力于别种学说 (这里应该是指有别于儒家的学说) 的研究, (对其进行适当地磨合改造) 那么它有危害的那些弊端就会消失了。
(4) 对别种学说进行研究, 是有害的呀。
杨伯峻先生采取是第一种观点的, 他翻译的原文是“批判那些不正确的议论, 祸害就可以消灭了”。其用以佐证的理由是:“《论语》共用四次‘攻’字, 像《先进篇》的‘小子鸣鼓而攻之’, 《颜渊篇》的‘攻其恶, 毋攻人之恶’的三个‘攻’字都当‘攻击’解, 这里也不应例外。”乃是“以本经用语例决之” (程树德《论语集释》) 的方法, 是比较可信的考证方法, 但是杨伯峻先生只将这种方法用了一半, 没用彻底, 在他的这种翻译中将“已”字解做“停止、消灭”的意思。我们来看看《论语》中“也已”二字的情况。全书共出现了六次, 分别是:
《学而》———可谓好学也已 (1.14第九页) ;《为政》———攻乎异端, 斯害也已 (2.16第十八页) ;《雍也》———可谓仁之方也已 (6.3.第六十五页) ;《泰伯》———其余不足观也已 (8.11第八十二页) ;《子罕》———虽欲从之, 未由也已 (9.11第九十页) ;《子罕》———斯亦不足畏也已 (9.23第九十四页) 。
除了第二条之外, 杨伯峻先生自己也全将其余五条看做语气词, 没有译出具体意思。那么“以本经用语例决之”的话, 《论语》里共用六次“也已”, 其他的五个都是语气词, 一般无意, 这里也不应例外。用“以本经用语例决之”的方法再进一步的话, 就可以得出我们上面列出的第二种解释了, “攻”解为“攻击”, “也已”解为语气词, 即“攻击他种学说, 这是很有害处的 (行为) ”。
程树德先生即采取这种观点, 也是笔者偏向接受的。其原话是:“《论语》中凡用‘攻’字均作‘攻伐’解, 如‘小子鸣鼓而攻之’, ‘攻其恶, 毋攻人之恶’, 不应此处独训为治, 则何晏、朱子之说非也。‘已’者语词, 不训为‘止’, 如‘末之也已’, ‘可谓人之方也已’, 其例均同, 则孙奕、钱大昕、焦循诸家之说非也。” (《论语集释》108页)
他这句话中提到了几位解释论语比较出名的人物, 程先生就是用这种以本书中的例子来证明本书中的例子的方法将他们一一都驳斥了, 算得上是最有信服力的方法。
何晏说:“攻, 治也。善道有统, 殊途而同归, 异端不同归也。”就是说研究和学习异端的学问有害, 即上面所列的第四种观点。受他影响,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说:“范氏曰:‘攻, 专治也。”
至于第三种观点———研究“异端”的学说, 将其与自己所主张的学说相互磨合求中, 从而消除其中的害处弊端。其支持者以焦循、刘宝楠为代表。刘宝楠《论语正义》引用焦循的说法道:“焦氏循补疏《韩诗外传》云:别殊类, 使不相害, 序异端, 使不相悖。盖异端者各为一端, 彼此互异, 惟执持不能通则悖。悖则害矣。有以攻治之, 即所谓序异端也。斯害也已。所谓使不相悖也。”即是说, 攻治异端, 使相异之两端摩之而不异, 从而到达“斯害也已”的目的, 即“所谓使不相悖也”。他这是想利用儒家中庸的观点将孔子的形象善化, 是明显的尊孔抬孔行为。
笔者偏向于程树德先生所持的观点, 这可以从《论语》中所反映出来的孔子的言行形象得到论证, 且举出以下例子说明:
“子曰:多闻阙疑, 慎言其余。” (2.18第十九页)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 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9.8第八十九页) 慎言之人, 讷言之人, 四毋之人, 善扣两端之人, 岂轻易会去攻击异端之人?
参考文献
3.不读书不算企业家 篇三
在旧中国,没有“企业家”这个概念;即便是现在,连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也查不到。在国人的思想深处,企业家不过是只关心买进卖出的“商人”。如今,有些所谓的企业家非常热衷“读书”,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因为我发现一个只有小学文凭的人,到大学上过几天课,居然也是MBA,工商管理硕士。
一次,我碰到一位“企业家”。他一连读了四个不同大学的MBA、EMBA和总裁班等等,他谈到他读书的价值,原来他的事业正是这样读书读出来,而且一次更比一次强。现在的流行语,不是说谁是谁的朋友,而是说谁是谁的同学。如今,他让他高中都没有考上的儿子也报了名,读的还是一所国内名牌大学的MBA。他有经验充分证明:不看你的学识如何,就看你与谁同桌。遗憾的是,在他偌大的办公室,除了几本管理教科书外,我几乎没有发现他有任何其他的书籍。即便如此,那书架上的本本还都像没有拆封过的崭新样书。
近日,有幸和日本归来的博友松田先生聊天,从下午一直聊到晚上,整整5个小时,让我受益匪浅。他说日本人酷爱读书,尤其是企业家。在地铁上、在新干线上、在飞机上,听不到大声喧哗,只看到不少人抱着一大摞报纸杂志在读。即便是酒足饭饱,茶余饭后,大家依然谈论的是读书。如果有幸来到日本企业家的办公室,恐怕看到更多的是图书杂志。日本是全世界企业家平均读书最多的国家之一。
日本资生堂总裁福原义春就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他不仅读书,而且经常在日本的各大报纸、杂志的书评栏目中发表文章,阅读领域广泛,甚至对法国历史、美术、哲学等都颇有见地。他告诉记者:“我从家里到单位的路上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城铁,这是我专心读书的时间。”也就是说,利用在途的一个多小时,福原每天都在阅读中行走。试想,这样的企业家怎么可能没有敏思的头脑,谁还会怀疑他不能带领自己的团队走在行业的前沿?
还有一位东芝全球总裁西田厚聪也是特别专注于读书的人。他读书的习惯更怪,不论多晚回到家,西田都会埋头读上几个小时的书,而且是几本书、几个方面的书同时读。即便出差也不例外,而旅途则成了他读书的最佳时间。
其实,近年来国内爱读书的企业家也不少,读书让他们获益良多。王石就认为:“我看的那些书使得我不喜欢暴发户的形象。”宁高宁也说过:“读书其实是一种深度的安静,人在安静的地方待长了,心也会得到调养。”这话暗合了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小窗幽记》中的读书联:“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4.企业读书心得体会 篇四
体会
《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员工》这部书对我启发很大。企业需要一种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而“感恩”就是这种氛围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当前,中国正在建设和谐社会,“感恩”的文化氛围正是这个政治导向的实践。
感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道德。对工作也应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岗位为你展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作为你提供了实战才华的平台,工作保证你丰衣足食,你对工作为你所带来的一切,都要讨心存感激,并立图通过努力工作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当你以一种感恩图报的心情工作时,我们才能认真屡责、尽职尽责。才会工作的更出色,真正达到“工作快乐,快乐工作”的状态。
感恩既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又是一种奉献精神,当你以一种感恩图报的心情工作时,你会工作的更愉快、更出色。在我们工作中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多一点感恩,少一点抱怨,为工作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这样我们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我特别欣赏这一段话:“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如果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 受平凡中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要习惯每天清晨起来后对着镜子默默地说:感谢生活给予了我如此多的美好!然后是一个幸福的微笑。”
一个企业如果形成了这样的文化氛围,这个企业一定会有活力,有生机,有凝聚力,有旺盛的生命力。
一个员工,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萌生感恩业主的意识。企业为你提供了工作、学习、生存的环境,我们就要学会感恩,为企业奉献我们毕生的力量。
不可否认,人都有趋利避害,拈轻怕重的本能,但我们是在工作,不是在玩乐。既然你选择了这个职业、这个岗位,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坦然接受工作的一切,除了益处和快乐,还有艰辛和忍耐。
让我们带着一种从容、坦然、喜悦的感恩的心去工作吧,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员工,那么就会获取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收获和成就感!
----------
听说这本书是在很早以前,很多企业将这本书当做为对员工的思想品质的提升的重要途径,的确,细细翻阅品味这本书,感触很深,感恩亦很深。人生没有平铺直叙,总有沟回曲直,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我们会得到他人给予的亲情、友情、爱情,这些都不是理所当然,更不是欠我们的。感恩,正是我们应有的做人良知。而一个企业的员工,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感恩心都没有,那么如果去珍惜生活,团结集体,热爱工作。
一个人的成功,如果没有给他环境。没有他周围人的认可和帮助,是很难高高的站立在人生的最高点的。所以当我们成功时,不要忘记身边给予我们帮助的人,包括我们的企业,领导,同事。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才有我们今天的辉煌成就。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精神,跟是一种心态。怀有感恩心态的人,懂得换位思考,从相反的方向去看待人生的失意与逆境,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用感恩的心去拥抱成功。企业的员工们如果形成了这样的文化氛围,这个企业一定会有活力,有生机,有凝聚力,有旺盛的生命力。
我感谢我的父母,是你们赐予我生命,并把我养大成人。培养我,鼓励我,帮助我,因为你们才有我的今天。谢谢,感谢天下所有的父母们。
我感谢我的朋友,是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才让我在迷茫中,看清了方向,在泥泞中懂得爬起来继续往前走,和你们一起分享现在的快乐,我很开心。
我感谢我们的电信,作为一名电信员工,这份工作不仅给了我生存的物质,还为我提供了展现人生价值的舞台,用力品尝失败背后的辛苦,懂得生活的艰辛,用力为成功而欢 呼,相信努力付出后一定会有回报。我还要感谢我的所有同事们,同事亦是我的朋友。感谢你们的帮助,你们的理解。让我们紧密的团结起来,产生更大的创造力量。
5.读书日读者读书心得体会 篇五
图书馆归来,手捧着它,如同让我进入了另一个人的人生。一个陌生的人生,一个苦难的人生,一个挣扎的人生,一个追求理想的人生,一个不得不抗争的人生。
作者署名“沙漠舟”,因他从小残疾——驼背,被人喊个外号叫“骆驼”,后因此给自己取了这个笔名。文中他向我们展示他穷困灾厄萦绕的生命历程。他的经历中,苦难从未远离,就算是其中一项,也可以让人终生铭记。比如:幼年残疾、丧母;坐过牢;关爱他的大哥遭雷击早逝,父亲病故;常常处在饥饿的边缘,在外漂泊甚至“无床可睡”,等等。此等苦难加于他的一生,实在是残酷的很。不过,文中的他常以诗文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情感,诗句中感情澎湃,让人不忍卒读,但是整篇自传读来却也觉得不那么的沉重,因他的天性追求理想,不以苦为苦,向人倾倒苦水,而是通过自己的苦难经历,向读者传达他的理想追求,并以他的短暂堕落沉沦告诫读者,虽有盲目之时,也要有醒来之日。
在这样的苦难人生中,沙漠舟完成了长篇自传《亲爱的苦难》,和诗集《我的吉檀迦利》,出版了《卓越者词典》,开展了“理想与人生”全国巡回演讲100多场,听众10万多人次。在广大的听众中引起了深深的共鸣。
沙漠舟在如此困顿的条件下,竟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实在令人刮目相看。贯穿始终的是他坚强的信念——他要活下去。苦难给予了他灵魂上的洗练,另他能深思;而安逸时却让他沉沦。这种经历与多少人竟有相似之处,才能引起那么多听众的共鸣。可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别解也。
静心看完了《亲爱的苦难》,不禁为沙漠舟的经历而感慨,“上天是公平的,又是不公平的”,确实如此。百度了他的简历,发现他竟已在20xx年去世,享年方43岁。
6.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心得体会 篇六
开卷有益,这是我对自己通过读书获得的最深、最明了的体会。书,是良师,更是益友。
好读书,是上学时候养成的习惯,但是不得不承认,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量和生活压力的增多,年少时候那种单纯的安心的读书的心境难以追回,每天可以有一段长的读书时间就显的弥足珍贵,所以,我因工作特点使我在读书上不得不养成自己的习惯,那就是读书必然是直接或间接为了我们工作、生活服务的,这就是读书的目的性。
读书是要用的。读书不能像是在沙漠中下注水,浇灌了很多,但是长不出娇艳的玫瑰。读书可以死读,但千万不能读死,所以读书应该是要结合自己有选择的读,有目的的读。让书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中前进的阶梯。大家都在读书,但是,每个人读书的方法、感受和收获是不一样的。通过开展此活动,我的心得总结起来,应该是“三开”。
开心养气。我在读书之中,收获的开心,快乐分四个层次。一是最为简单直接的快乐,一段快意恩仇的故事,一个精采绝伦的比喻,一个构思精妙,哑然失笑的结尾„„这些都会让我怡然自乐,欣然发笑。二是读书让心灵安宁,抛开烦恼的快乐。这时候读书已经深入其中,忘记身边的种种事情,溶入到书的世界里。这时候读书,因为书的世界不同,会有激情如火,也会有沉静似水,也会有百般无奈,感慨叹气。这种在书的世界中畅游,与书的内容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就是读书的第二层快乐。三是独立思考,对话交流的快乐。这时候读书不是读了,而是和好友知己聚在一起,或茶香四溢,或青梅煮酒,或踏雪寻梅„„总之是在契合两欢的氛围下的对话、交流、碰撞、引申。四是读书有用。这种快乐就不在读书之中了,而是在读书之后的一种反馈。这是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书到用时不恨少”,能够信手拈来,娓娓道来,能够自信大方,举止得体。这样,快乐自然而来了。修身养性,怡悦身心,几乎是众多读书人对读书作用的一致性评价。许多人把读书弄墨说成是附庸风雅,这句含有贬义的话却道出了一个事实,读书对一个人的修养,气质有很大的塑造力,这种塑造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但又是实实在在、明显改观的。
开阔视野。书籍是向上的台阶和平台,是望远镜也是显微镜。因为书籍我们能够摆脱地域的限制,视野的狭隘,从而站的更高看的更广、看的更远、看的更深。有句说:视野决定事业。我们要走出大山,跳出峡谷,目的就是为了开阔视野,学习外面先进的科技,成功的经验和高效的方法。而我认为,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读书无疑是最为便捷,最为经济,最为高效的方法。可是,机遇和希望也同样的实实在在,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用力加速向前跑,必须“率先”冲在前,不是大吃小,而是快赢慢。
7.读书活动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篇七
当前有关企业文化的表述,最有代表性的说法是:企业文化是全体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看起来,这个总和的说法几乎涵盖了企业范围内的所有方面,涉及了企业战略、人才、制度、规范、生产、营销、产品、品牌、公关宣传、形象设计等等。这个体系认为企业文化是分为精神层、行为层和物质层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通过不断的积累、沉淀、建设,最终达到内化于心、物化于质、外化于行的终极目标。这个过程是一个相对漫长,不断修正的过程,需要企业开展各种活动来搭建起平台、形成载体,其中,读书活动就是这个平台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项目。天华公司10余年持续不断的开展读书活动,通过共同学习、共同碰撞、共同辨析,形成基本的思维方式、基本的理念观念、基本的行为规则,让企业文化扎根于员工心中,转化为自觉行为,进而实现企业价值,让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这条道路上找到一个可资借鉴的好方法。
内化于心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石,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推崇的信念和奉行的目标,是企业绝大多数成员共有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级判断。只有当企业绝大多数员工的个人价值观趋同时,整个企业的价值观才可能形成。也只有当大数员工凝聚在价值观周围,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如何让员工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统一起来呢?一是领导者注入价值观;二是价值观共鸣引起下属的动机与情感;三是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四是对共同价值观的强化。这四方面要同步进行,缺一不可。过程中,领导的示范作用不可缺少,更重要的是宣传教育。如何宣传?主动的说服教育容易让员工反感,潜移默化才能润物无声。天华公司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选择了读书活动这个好方式,让员工学习《你在为谁工作》、《提升自己的价值》、《基业长青》等书籍,用书中的事例感化员工,之后班组、车间再组织讨论,进而组织全公司的演讲比赛,同时将员工撰写的优秀读后感编辑成集——《一脉心香》、《垒土》,让受到的启发通过这些形式引发员工共鸣的同时,带给员工自豪感和成就感,让员工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就认同、归属了企业共同的价值观。
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一直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使企业内部人人克尽职守,人人具有主人翁意识,从而形成企业内的和谐风气和团队精神,一直是众多企业想要破解的难题。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人”,特别是中国人,在传统文化影响下,国人有着勤劳朴实的优良传统,但也存在着小富既安、知足长乐等消极因素。对于国人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等,我们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文化来感化人、鼓舞人、提升人,简单的讲就是“以文化人”。天华公司在“以文化人”的过程中,选择让员工读《没有任何借口》、《做一名有责任感、使命感的员工》等,然后组织讨论。实际上,我们平时也经常提起,人与人之间差异不在能力,而在态度。这样的内容,既突出了读书的重点,也形成了一根读书管道,读书人的思想、思维在同一个问题中交流讨论,就更容易产生共振共鸣,也容易收到“四书解我”的效果。除此之外,还从读书活动中引申出以“培养和形成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使命是干部的任务还是员工的任务”为题的辩论赛,让大家在辩论中明道理、聚正能量,对待工作的态度从“要我做好”到“我要做好”转变,在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震撼中提升责任心和使命感,自内而外地发挥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实现管理目标。
在通过学习别人成功案例和经验来提升、教化人的同时,天华公司还组织广大员工编写公司20年来的《发展史》,让大家在一编、一读、一学的过程中,重温前辈们艰苦奋斗、敢于拼搏的精神,让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例激励大家将“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团结协作、坚韧拼搏”的企业精神传承下去。
物化于质
大部分人认为企业文化仅仅停留在思想、精神、意识等虚化的层面,很少将它与实实在在的物质联系起来。其实,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哲学中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它们之间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在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过程中,无不渗透着企业文化的属性,也烙上了企业文化的特征。在将企业文化物化的过程中,执行者是人,是企业的员工,将员工心之所及,转化为力之所达的过程,就是将企业团队层面的意识培育转化为物质层面的生产力资源,并有效地进行聚集、发散和利用的程过。为了更有效地完成好转化过程,天华公司组织员工学习《现场5S管理》、《做最好的员工》、《做最好的中层》等书籍,促使员工增强质量、安全、环保意识,使公司成立20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大的质量、安全、环保事故,公司产品也多年蝉联省名牌产品称号。不管是公司管理还是产品都折射出“对社会负责、对员工负责”的宗旨,亦体现出“诚信天华、效率天华、品质天华、和谐天华”的企业追求目标。
外化于行
企业文化是否落地生根,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员工是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是看得见的,而理念是看不见的,我们正是通过员工的习惯,来判断员工的理念。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高度重视员工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每个企业都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做好每一件能够做好的事,从基础教育做起,从小事做,从基本的文明做起,从点滴做起,将培养教育定格在坚持上,不懈地努力,直到让做好小事成为良好的习惯,久而久之就能有收获,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也能在员工良好的行为习惯上体现。从2004年天华公司倡导学习《细节决定成败》一书起,员工们散漫的工作习惯在学习和之后的讨论、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慢慢得以纠正、改变,原来逛一圈的现场巡检,变成了每位员工到现场用眼看、用鼻闻、用耳听、用手摸的一个细致观察、检查的过程,一个小小的习惯改变,让事故发生率大大下降,绝大多数隐患被消灭在了萌芽状态;2006年天华组织学习《现场5S管理》后,大家逐渐养成了工完料尽场地清的好习惯,企业面貌大为改观,企业也获得了“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园林式单位”等荣誉;后来组织学习的《办法总比问题多》、《执行力》等等,让员工们逐渐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高效快速的行为习惯,团队竞争力大大加强,使企业在与美国杜邦公司合作时得到高度赞赏,并被其称作为全球合作样板企业进行推广。企业也在员工日益凸显的好行为、好习惯中提炼出了员工行为理念“勇气催人奋进、智慧成就辉煌、细节决定成败”,为创新、丰富企业文化增添了内涵。
企业文化也蕴含管理属性。管理要讲制度,但不能讲制约,在制度不合理的地方,需要人性化来弥补,在人性不可控的时候,需要制度化来约束。制度不是一开始设定就一层不变的,它是一个持续改进、逐步完善的过程,是随着企业发展和新情况的发生而不断健全和完善的过程,制度的健全也是基于员工不断改变、提升的工作作风、行为习惯这个前提,向着更高的目标,更高的追求进发而调整、修订的,这考量着管理团队的战略眼光、前瞻性和敏锐性。管理团队的高素质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和创新,针对这一群体,天华公司也专门购回《做最好的中层》、《领导力》等书籍让管理人员学习,以提升团队整体素质,从而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从天华公司十余载开展读书活动的实践中,不难看出读书活动对企业文化“内化心于,物化于质,外化于形”的积极影响。但天华公司和目前国内多数企业一样,在读书活动中学习、引进的思想、理念都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形成的,反而忽视了学习、借鉴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精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中庸与和谐。重视人与自然统一,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主张义利共生的价值取向。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它的中心理念和价值观,投射到现代管理功能、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的架构上,能够显现出发挥人性、挖掘潜力的管理特色,弥补西方管理的弱点和不足。正因如此,中国企业应该有天然的文化上的优势,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为贵”、“义以建利”“民生在勤”等思想都与现代管理思想不谋而合,这些思想深深植根于普通中国人的头脑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到企业文建设上,将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所以,在以后的读书活动中,企业应增加国学内容,在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这样才能“水土相符”,让企业文化具中国特色,发挥出更大作用。
天华公司深入持久开展读书活动的实践证明,读书活动不仅能提升员工思想素质、行为素质,还能在打造团队精神,提升企业形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大牵引和有力支撑。只有持续不断的将读书活动深入开展下去,才能使企业文建设事半功倍取得高效,从而发挥出企业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此为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增速”,为实现员工梦、企业梦、中国梦“添力”。
8.企业读书心得体会 篇八
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
读了《鹿与海》有感_250字
我读了一个故事,它非常的有教育意义,使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故事是说:有一头鹿,在和同伴的搏斗中被刺瞎了一只眼睛。从此它只能看见一侧的情况,而对另一侧的情况却不得知。于是,这头鹿脑子一转,想了一个办法,自己到海边吃草,把好的眼睛对着草地,把坏的眼睛对着大海,就不会有危险了。起初,这只鹿是很幸运的吃到了草,它觉得自己的主意太棒啦!终于有一天,有人乘船从海边驶过,发现了这头鹿,然而鹿却没有发现人,对于人的逼近,一点儿反应都没有,结果船上的人射死了鹿。
可怜的鹿到死也不会明白,原本以为危险会来自陆地,总在防范中,而把大海作为依靠,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多变的,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三思而后行,一意孤行,总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读书心得体会范文2:400字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了书籍,就像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列宁也曾说过:“书籍是巨大的力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不管怎么说,这些名人名言都充分表现了书对人类的重要性。的确,书对人类真是太重要了。沉沦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热爱生活,心里充满仇恨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无比关心他人,心胸狭窄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心胸无比宽广。作为我们小学生,更应多读些有益的书籍,这样不但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写作能力,而且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高尔基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对,书籍是知识的源头,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书籍,是嘹望世界的窗口,改造灵魂的工具,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读书,能使人愉快,使人聪明,鼓舞人的思想感情去爱人类,爱和平。
书是有价的,但又是无价的。世上的书那么多,价钱从几元到几千元,各不相同,可它们内存的知识是无价的天价难及的。书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自然不言而喻了。
为了历史的前进,社会的发展,人们渴求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只有知识才能构成巨大的财富源泉,既使土地获得丰收,又使文化繁荣昌盛。
努力读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好读书的人们,让我们一起读好书吧!
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
《我要做个好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这个寒假里,我和妈妈一起读了《我要做个好孩子》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主人公金铃和她的爸爸、妈妈、同学、老师之间以及中考的故事。
读完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许多好孩子身上的优点,我从金铃身上知道了各种好行为。比如:助人为乐、爱护动物、关心同学……,这些金铃都做到了。比如:《最后一个儿童节》里金铃关心同学、《我可以养蚕了》里金铃爱护动物、《获奖专业户》里为妈妈争光、《老师病了》里关心老师……。我觉得金铃太值得我们学习了,与她比起来,我觉得我做的还不够。不过,我有信心做的和她一样好。好事先从一点一滴开始做,比如:1。洗完手及时关闭水龙头2。定期给楼下小树小草浇浇水3。同学有困难积极帮忙4看到有人摔倒,帮忙扶起……,只要我持之以恒,肯定能赶上金铃。
读完这本书,更让我知道了做人要充满爱心,懂得每时每刻都为他人着想。比如:1。你高兴时别人正在伤心,你要去安慰她。2。被人不小心弄坏了你的东西,你要去理解他。这些金铃都做的非常好,我决心也要做的和她一样棒。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爱里面的主人公,是她让我知道好孩子是多么重要。最后,我祝金铃考个好成绩。
开卷有益,读书有爱_“重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心得”_500字
我爱书,妈妈给我起了个名字叫“书虫”。虽然不雅,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在读书时能够忘掉一切的神态。
尽管我只是个小学生,但我业余读书的书龄已有8年之多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阅读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了.我读过四大名着;我读过雨果的《悲惨世界》、《海上劳工》;我读过老舍的《骆驼祥子》。至于《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之类的故事早已被当作少儿读物了。然而在最近一次整理书籍时,我随手抽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本书。虽然是曾经读过的书,但当我再一次读起时,又重新被吸引了。
我陪着小女孩在凛冽的寒风中一路走来。当一切无助时,我又陪同小女孩一起点两了一根又一根的火柴。当微弱的火焰升起时,我又陪同小女孩憧憬着美好的未来。陪同小女孩寻找给予小女孩保护的、慈祥的奶奶。我终于看到小女孩脸上露出了微笑,但这是一种凄惨的小,死亡来临时的笑。我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泪流如雨。她的悲惨遭遇是当时的社会制度造成的,注定了她悲惨命运的结局。
当我合上这本书,眼前忽然浮现出贫困山区孩子在求学路上蹒跚求学的身影。我们每天都能在宽阔、明亮的教学楼里收获园丁撒下的果实,并且享受着阳光的沐浴。而贫困山区的孩子却只能在没有窗户、没有阳光的草房里学习。
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比,和那些贫困学生比,我们可以说是享尽了人间的爱和幸福。但愿从此人世间消除贫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灿烂的阳光。这是我重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感受,也是我最真切的体会。
读书心得体会范文4
亲子共读就是以阅读为纽带,引导孩子学习知识,同时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亲子共读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双向沟通,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在阅读中得到乐趣,在乐趣中增长知识。
在亲子共读活动中让我让感触最深的是要持之以恒,坚持每天都要读。作为家长平时工作都比较忙,加上各种家务及孩子作业,平时读书、学习机会本身就少。加上家长本身存在惰性,平时很少读书。即使平时有点时间也只是在心情好时才看一点书,可以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给孩子没有做出一个好榜样。这次学校组织亲子共读活动,作为家长为了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进行,我不得不每天抽出固定时间陪孩子读书。我的孩子本身就爱阅读,每次买到新书总是在很短时间内读完。这次亲子共读活动中,家长陪伴孩子阅读,让孩子的阅读积极性更高了。每次我们读完一篇文章,孩子总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家长只有自己读明白了书中内容,才能更好的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明白书中的道理。对书中好的词、句向孩子做出详细的讲解,让孩子在阅读中一点一点的积累新知识,做到积少成多,滴水成河。
通过亲子共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不得认识了更多的字,明白了更多的道理,并且通过亲子共读让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更加亲近。现在雪瑶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更主要的是通过亲子共读,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明白孩子心理需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今后正确的教育方向奠定了基础。作为家长能有这些感触和体会,感谢学校和老师提供的这次学习、交流机会,你们不但给予了孩子们更多关爱,而且为家长搭建了与孩子学习、交流的平台,增进了家长对孩子的了解。
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
书,陶冶了我的性情;书,丰富了我的知识;书,开阔了我的视野;书,给予了我人生的启迪。以书相伴,人生就会有大不同。生活可以清贫,但不可以无书。博览全书的人,往往知识丰富,能集众家之所长于其身,因此能使人喜欢读书,将使他终身受益。
虽然我们都知道要多读书,读好书。可仍然有一些人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究其原因,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对读书产生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读书不仅可以让孩子获取广泛的知识,陶冶情操,还能使孩子得到放松休闲,缓解焦虑,调节情绪,与孩子一起读书,既能留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共处,又能要求自己也养成读书的习惯,一举两得。
经常读书的人会思考,知道怎么才能想出办法。他们智商比较高,能够把无序而纷乱的世界理出头绪,抓住根本和要害,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常读书的人不会乱说话,言必有据,每一个结论会通过合理的推导得出,而不会人云亦云、信口雌黄。
读书的最终目的当然是为了提高对人性的认识,锻炼心胸,逐步训练感受幸福的能力,培养自信心,形成实践能力。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养成阅读习惯将受用终生。阅读习惯是在心灵深处装了一部发动机,一个人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一辈子不寂寞。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一辈子不知所措。
读书心得体会范文6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了书籍,就像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列宁也曾说过:“书籍是巨大的力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不管怎么说,这些名人名言都充分表现了书对人类的重要性。的确,书对人类真是太重要了。沉沦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热爱生活,心里充满仇恨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无比关心他人,心胸狭窄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心胸无比宽广。作为我们小学生,更应多读些有益的书籍,这样不但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写作能力,而且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高尔基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对,书籍是知识的源头,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书籍,是嘹望世界的窗口,改造灵魂的工具,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读书,能使人愉快,使人聪明,鼓舞人的思想感情去爱人类,爱和平。
书是有价的,但又是无价的。世上的书那么多,价钱从几元到几千元,各不相同,可它们内存的知识是无价的天价难及的。书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自然不言而喻了。
为了历史的前进,社会的发展,人们渴求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只有知识才能构成巨大的财富源泉,既使土地获得丰收,又使文化繁荣昌盛。
9.企业读书心得体会 篇九
大败局读书心得篇1
吴晓波先生的《大败局》系列以案例的形式,揭示了中国改革三十年来一些经典企业的失败规律,给人诸多启示。近日读《大败局》第二部,笔记如下:
案例一:健力宝李经纬的失败,原因有二,一是自恃自己是企业的创始人,从而认为企业应该转让给自己;二是对于那个时代,政府官员在国企股权转让和改制中的潜规则,或不了解,或不屈从。他的失败缘于他的个性太强。
试想,如果那时的李经纬肯放下身段,对相关官员进行利益输送,对当地政府今后的税收有承诺。估计,企业早就转让给他了。张海之所以顺利拿到健力宝的股权,不仅是他忽悠有术,更大的可能是张海对相关官员给予了一定的承诺。这就是潜规则,身在这个环境中,诸多事情往往身不由己意。
案例二:科龙潘宁的出局和李经纬相似,都是中国特色的企业红帽子问题。而顾雏军的失败,一是政治介入,二是扩展过度,而这中间确有违规行为。令我疑惑的是,科龙作为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公司,如此众多的违规操作,投资者和监管当局又是如何维护投资者利益的。
案例三:德隆唐万新的失败原因,一是资本运作中赌性太重,二是战略失误,盲目多元化推进不仅没能实现优势互补,反而导致资金链断裂。这个案例是本书中写的最精彩的案例,基本上概括了民营企业失败的根源——过分追求规模扩张,管理能力跟不上企业规模扩张的速度,实体产业效益跟不上规模扩张的资金需求。
案例四:中科创业吕梁的失败原因,是资本市场上久赌必输的经典案例。另外,老鼠仓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远超主谋者的控制能力。这个案例应该算不上企业经营的失败案例,而是典型的资本市场坐庄失败案例。
案例五:华晨仰融的失败原因主要是政治因素,及企业的红帽子问题,这都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产物。仰融其人有商业天赋,虽不乏投机色彩,但是其商业运营能力和后天学习能力是超群的。他的失败让人可叹可惜。
案例六:顺驰孙宏斌的失败原因,一是盲目扩张,后遭遇宏观调控,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二是破坏行业竞争规则,几乎得罪了所有的同行。他的失败主要缘于他的性格。
案例七:铁本戴国芳的主要失败原因是未能正确认识社会,也未能正确认识自己,做了超出自己控制能力的事情。他的失败主要缘于他的视野。
案例八:三九赵新先的失败原因,一是盲目扩张,非相关多元化的兼并收购耗费了资源,却不能产生互补效应;二是企业规模的扩张超出了赵新先的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三是一人决策的弊端,没能形成成熟的管理团队。
案例九:托普宋如华的失败,主要原因是宋如华的能力不足以驾驭偌大的商业帝国。宋如华的个人经验和能力仅止于一家小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后来托普的规模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企业运营和管理能力。再加之,宋如华赌性过重,且集团管理团队中无人能够对其赌性进行制衡。因此,失败是必然的。
总结以上失败企业的教训,可以归结为三条,一是没有处理好中国特色下的政商关系,二是资本运营和企业经营中违背了基本的商业规律,三是盲目追求规模,企业规模的扩张超出了经营者的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超出了企业的资金实力,即做了大量超出能力圈的事情。
其中一些案例的主人翁不乏有当时大环境下的历史宿命,“但归根结底,商业是一场有节制的游戏。所有的天意或宿命,其实都是企业家性格的投射”(摘自书中德隆案例)。
看看诸多知名企业的失败史,会对资本市场上的各种故事和概念保持警惕。从企业发展规律来说,各种神话和神奇终将灰飞烟灭。
大败局读书心得篇2
我终于读完了吴晓波的《大败局II》,感受颇深。书中介绍了很多商界悲剧,看到了很多明星企业的陨落。在这本书中,吴晓波分别用健力宝、科龙、华晨、迅驰、三九等9个企业的经典败局,讲述2000年到2007年发生在中国商界的很多兴衰往事。吴晓波将其9个败局案例称为“中国式失败“,让人感叹不已。
吴晓波认为,中国企业存在于一个独特的中国式商业环境。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一直处在一个转型的时代,法律制度在建设和完善之中,许多企业往往需要穿越现行的某些法规才能成功,这造成很多企业不时要处在灰色的中间地带,企业家不可避免地遭遇商业之外的众多挑战。如同作者本人在书的最后强调的一点:本书所描述的失败都发生在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试验之中。在此前提下,这些失败的企业具备三大失败共性因素:“政商博弈的败局”、“创业原罪的困扰”和“职业精神的缺失”。
按照作者的总结,该书至少给当今企业家如下警示:
首先,企业应更策略性地应对宏观政策。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定的政治环境下,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下,在中国这样一个政府主导的改革开放、政府引导的带有计划又带有市场经济性质的经济环境下,政府是裁判,政策是规则。要想赢球,首先得尊重裁判,遵守规则。企业要结合自身实践,顺应政策潮流,小心谨慎、妥善应对。谁逆宏观经济政策而行,谁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其次,规避创业原罪,创新营运发展模式。“原罪”是一个变革时代的必然现象。但是,随着政策漏洞的弥合,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反商业贿赂的常规化,进行规范化的经营,构建良性的基于企业原点的经营环境“生态平衡”,将直接关系创业企业和创业者的安全和效率是创业企业不得不察之事。
第三,补足和重振职业精神。从败局中可知,必须规避两大“中国式企业家性格”缺陷:其一,不要违背了商业的基本逻辑,失去了对管理本质的把握,不要无比凶险的大跃进;其二是遏制企业家内心欲望的膨胀,任何超出能力极限的欲望,一味求大求快,都将引发可怕的后果。
由此可见,从人治到法治,形成决策科学化、流程标准化、考核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将是创业企业生存发展、长治久安的必修课。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存的企业是幸运的,《大败局II》中的失败企业和企业家,让后来者获得许多有益的借鉴。
大败局读书心得篇3
玫瑰园的教训,重大投资之前,千万别只低头看项目,更要抬头看一眼风向,千万别跟趋势为敌。九几年做房地产的每个人都是举步维艰,艰难活下来的,在2000年之后才迎来了大发展,但坚持不下来的就只能变成先烈。
但真的找到了风口却完全不知道正确的起飞姿势,结果充当了反面教材,后面的人看到他们被吹死的惨状后,才总结什么是不能做的,把不能做的反过来做也就成了应该做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瀛海威是悲催的,他在互联网的历史上就承担了这么一个提供负面典型的功能。当然瀛海威也不是个案,实际上在互联网的江湖里,抢跑的往往成了先烈,比如ICQ没做成,OICQ到做成了,ebay没在中国干下去,但阿里巴巴却成为了巨头,杨致远的雅虎虽然开启了互联网的时代,但却屡屡被后面的小兄弟碾压,败走中国市场,最后连美国也玩不下去了。论做机顶盒,陈天桥是鼻祖,但却被无情的干掉。从那以后,盛大诸事不顺。网易比腾讯早了好几年先搞出了微信,但却被三大运营商联合封杀,就连雷军的米聊也比微信要早个把月,但却在增长期残酷的被打败。所以跟随是一门技术,别老说人家抄袭,能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这也是本事。
仰融千算万算都是防止别人从他手里把华晨和金杯抢走,但他却从来没算过,有人可能宁可砸坏他的金杯,也不让这棵摇钱树长到别人的院子里面去。他们的盘算是,长到别人院子里面,我就半毛钱拿不到,如果把它砸个稀烂,至少还能分点卖废品的钱。这个事情在中国的商业史上不止一次的出现,当年健力宝和三水县的股权之争,其实就是这个心态。他们不会把国家的利益以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更别说什么民族工业了。在他们眼里所有的利益,只有一个归属那就必须是自己。
大败局读书心得篇4
今天我读完了吴晓波老师的大败局。这本书写了10失败的案例,多数都是在保健品行业的。
这里面有个例子对我印象很深刻,白酒行业的,因为是用了四川的代工,还有就是勾兑酒(其实这是正常的,业界对于低端的酒是通过这种方法酿制的)。出现了这种错误,公司的老板,没用好好的处理。被竞争对手利用。我的想法就是,出现错误,根本不用害怕,有些错误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怎去处理这个错误,如何去应对他。吴晓波老师给了一些建议,包括宣传,公关,解释。而不是等待自己完全被打败!反观自己的为人处世,我也会犯一些错误,比如,已经让SH 老板觉得我在与客户工厂沟通上面有问题;有时候老板不愿意给我一些帮助(他只是简单的给我一些解释,不会与我去探讨问题);我在公共场合的表现或是电话会议上面,表现不是很完美。这些错误你都不要害怕,已经犯了的错误,让别人低估了你的能力!这个已经是既成事实。我们做的就是 如何改变他们对我的看法,做一些漂亮的case。比如:让客户和工厂的同事认可我!自己内心去尊重他们!比较简单的问题就不用去问老板,你问就问一些比较好的问题;在电话会议或是公开场合,你要自信;我觉得;逻辑不可怕;一种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就可以。有些问题我不能找到完美无缺的解释,甚至有很多疑点值得推敲,不过观众不会考虑和细究太多(有些问题),这种情况,如果你嫩自圆其说,就能解释这种问题,别人就会认可你!
还有飞龙公司的案例。这个姜伟很会做总结,很会认清自己的错误!然并卵!成长过程中公司还是个人,都会出现错误。他在发现自己公司存在很大问题,比如财务上面的挪用!自己公司整体的运营问题。公司大了后管理上面的不到位。于是就停顿整理,(时机不对,但是发展趋势在旺,保健品的黄金时机,好比过年了,是礼品礼盒的销售旺季,你一个生产礼盒食品的公司需要在这个时候停业整顿),导致自己错过了黄金时机!机遇问题。还有,公布了自己什么的20大错误,妄自菲薄!还公布与众,这点让外人觉得你是一个没有实力的公司!领导的话语权丧失。没有地位。反观个人,自己也不要妄自菲薄,低估自己。很多时候,在无同事交流或是与老板。总是不敢去表现自己,内心不够自信。想想你也是在前一家公司的2000多人的舞台上面演员小品的啊!对于自己不够自信。做事有时候爱找老板double check,很简单的问题也不太相信自己(这个老板不会与我探讨什么行业的或是技术的问题)!(我尊重你,但是我觉得我比你优秀。我在30岁就SH 买房有娃了,知识能力一定会赶上你的,就是要用这种不服输的霸气)
原始的积累都是带血的。哇哈哈,三煮口服液,风龙集团。开始都是会通过什么广告营销,盲目扩张,欺骗等行为。资本开始的积累都是这样的。不会太干净,包括什么房地产行业。宣传的造假;恶性的竞争。但是当自己的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要 建立企业文化,管理体制的建立;道德观念的树立。这样企业才会做大做强,企业大了不好管理,如果,大家还是对这个企业不认可,那么出现困难大家都不会与企业共患难。反观自己。自己事业起步,不要有太多的顾忌,这个过程得罪人是在所难免的,或是有些事做的事擦边球。比如:有些case 客户我会推卸,(哥要时间提高);比如同事间的竞争。比如,不是很积极配合team 的事情。但是如果自己做了老板,需要管理团队。这个时候你就要提升管理能力,如何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怎么在组织中配合别人。
大败局读书心得篇5
周日到今天为止,连续四天利用空闲时间,才读完这本书《大败局》,《大败局》一书,作者吴晓波,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记者出身。读上一本《激荡三十年》书,也是他写的,这本书又被评为“影响中国商界”二十本书之一。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在浙大读研的好友刘志通,说吴晓波给他们上课,是本书的作者,感觉何时有幸也能现场听一听本书作者的授课,本书的主要目的便是探寻著名企业“中国式失败”的基因。详细分析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失败的著名企业的原因以及给后来者的警示分析了瀛海威、秦池、爱多、巨人、玫瑰园、飞龙、三株、太阳神、南德、亚细亚、健力宝、科隆、德隆、中科创业、华晨、顺驰、铁本、三九、托普中国新兴企业盛极而衰的失败基因。
当我准备写读后感的时候,感觉又是不知道如何写,有一些压力,虽然知道自己也写不出什么精彩的亮点,但我觉得每次写一点东西的时候,养成自己思考的行为习惯,也许后面很多情况下,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顾及阅读,这样就会让自己越来越缺少读书的思维,缺少思考问题的行为,也担心到时候自己不会写东西,现在经常也面对很多话题,迷茫的不知道如何下手讨论说起。所以只想让语言这种文字一直伴随我们的生活与生命!希望身边更多的朋友们,不论多忙碌的时候,在自己空闲的时候去写一点读书与生活的感想,让自己的文字能力在生活中伴随,这样也能去思考更多生活中的一些东西。
对每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语权,虽然很多的时候我们评论并不是那么完美,并不是那么让人信服,因为我们年轻,还有很多不完整的世界观,但我还是要说的,因为如果你没有说,那么以后有可能自责会一直伴着你,一次一次没有说,那么我不知道自己以后还会不会“说”。所以我决定写点什么,不管每次写的好与不好,尽成一家之言,难等大雅之堂,姑妄言之,大家也就姑妄听之,没看过这本书的可以看看,看过的大家一起说观点。简单有时候想,做企业和做一起人又有什么分别呢?其实很多的问题,探究其本质,原理都是一样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概就是八零后出生的时候,中国的社会正在进行着深层次的改革,这是怎样的一场变革呢?我们没有机会赶上,我想用一个“狂风骤雨”来形容。在经历了动荡的十年之后,中国太需要改革了,太需要进步了,太需要的能站在风口浪尖领导这场该改革的人物了,只能说我们太需要了,很大程度上我认为他们这一群人更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而谁又能说我们不是呢?)他们更是那个时代的引领者,就像作者说的“我们应该给失败者掌声”也是因为太需要了,所以那个时代的人们又忽略了什么,就如同我们如果太喜欢一个东西的话,总会不自觉地忽略它的某些缺点,这本是人之常情,但到了企业里忽略了某些却能造成永久的遗憾。那是一个疯狂追求财富的年代,他们总是把企业的利益放到了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刚刚兴起的广告行业成了造就他们神话的利器,我想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广告似乎对于刚刚从灾难中出来的人们有着异乎寻常的魔力,人们太容易受广告的影响了。当我们回过头再看的时候,发现那时的广告甚至比我们现在的许多广告更加的疯狂,夸大,处处体现了一种浮躁,一种自欺欺人的欺骗。凭借这样的利器虽然能获得成功,却并不能让成功留住,正所谓“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我想也许那个年代的人们注定是很难“知难”的,因为他们忽略了,他们的激情,热情,疯狂,那种为挽救中华民族企业的豪情,让他们不得不忽略某些东西,而这也注定了他们的悲剧命运。
有时候“做企业和做人的分别”。这里面的深层次的本质问题其实是一样的。我们容易浮躁,容易疯狂,容易受成功的影响,也许失败了对我们是好的,而成功却给了我们更深层的危害,一些小的,暂时的成功让我们相信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似乎我们就是那华山之巅的英雄,正在“比武论剑,笑傲江湖”。浮躁的上升猛烈,一旦衰落,也是迅速的,甚至让人来不及思量就轰然崩到了。我们做人是不是该思考一些让自己更加沉静的东西呢?但同时我还是非常钦佩他们的那股豪情壮志,激情满怀的,我想在我们沉稳理性的背后更应该有激情的理性,我们是自豪的一代,我们有他们没有的东西的但同时我们也缺少他们那个年代的人们所拥有的东西----激情。
总结《大败局》中企业失败的原因基本如下:
1、企业战略,跨界延伸
巨人、爱多在VCD领域成功后,疯狂向地产领域扩张,造成主业精力不够,造成了企业资源分散,而且不断用主业利润去弥补跨界延伸的行业。无论巨人、还是爱多,最终都是由于资金链断裂,而让企业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对于多元化跨界战略,必须有几个前提,首先不影响主业,其次资金占用,可以自力更生,最后善于退出,而不是一味前进。比我们的董事长俞敏洪老师,虽然他也投资很多,今年也创立投资公司,互联网公司,但是他始终定位到他的核心战略-教育培训的核心主打产品。
2、产品战略伤害品牌战略,每一个品牌都有一个特定形象,而产品则是形象载体,如果不分高、中、低全面扩张的话,短期看,销量是提升不少,但是对品牌是巨大的伤害。大败局最为典型案例就是孔府家,一句叫人想家的广告语,唤起了国人无限的思乡之情,但在成功后,孔府家从10元—300元产品,全线扩充,最后极大影响了其良好品牌形象,最终造成消费者的购买力底下。
3、以次充好,忽略产品质量
市场庞大需求,极大刺激了企业欲望,为了快速满足市场需求,这些往往是以次充好,严重忽略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最终在山东演绎了一场场假白酒、勾兑酒、喝死人等一系列**。再强大品牌,如果没有卓越产品支撑,那该品牌职能是空中楼阁,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4、自大,忽略了媒体力量
曾经的三株帝国,因为媒体误导而损落,当时在湖南市场,一场三株喝死人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一时间,全国媒体对三株是口诛笔伐,而三株也没有重视,造成倒三株现象越来越严重。从最终判决来看,三株根本没有喝死人,但该判决显然来的太迟,此时三株已经倒闭,判决只能还企业一个公道,但不能挽回三株的命运。
5、忽略了政府力量
企业小了是自己的,做大了确实国家的,看来健力宝李经纬忽略了中国市场特征。健力宝在自己最辉煌时刻,确因政府的介入而走下坡路,最后三水市政府宁愿低价卖给新加坡企业,也不愿高价卖个李经纬团队,最终李经纬也锒铛入狱直至今天。如果当时李经纬团队能有柳氏智慧,健力宝可能是另一番景象,柳传志为了能将联想私营化,拐过了三次政策大弯,最终梦想成真。
6、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这里并不是指经营者本身的个人品质,而是指他们的市场行为。他们对民众智商极度地蔑视,在营销和推广上无不夸大其词,随心所欲(特别是在保健品行业)。同时,他们对市场游戏规则十分漠然,对待竞争对手冷酷无情,兵行诡异,例如当年VCD行业老二的爱多不惜重金,大打行业价格战,使中国的VCD行业从暴利的天堂进入微利时期,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在家电行业频频上演。
7、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
这些失败的案例中,他们有相当一部分人以“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为标榜,于是他们天马行空,百无禁忌,他们所获取的超额利润,其实是以伤害大多数按牌理出牌的人的利益为前提的,是通过以破坏市场秩序为策略而乱中取胜的。可是这样的后果就是,就在很多企业家兵败落难之际,往往冷眼旁观者、落井下石者、冷嘲热讽者多,挺身救险、雪中送炭者少。
例如当年一夜之间声名鹊起的标王秦池,那个要实现年营业额15亿的秦池,就因为一则关于“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兑”的新闻报道,引来了全国上下,各大媒体、行业同仁的一致严厉声讨,不到两年时间,就一蹶不振,从传媒视野中消逝。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看到其他企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思考我们本身,努力找到一个适合我们企业长期发展的道路,一步一步从内部打好坚实的基础.更要注意的是,我们还必须学着警惕及防范纯思维之外的种种风险.这种环境分析能力及所需要的应对智慧,不是西方管理学或欧美大牌商学院教授所能传授的.企业家冯仑甚至认为:“面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始终坚持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代替、附属而不超越的立场,才能进退自如,持续发展.”虽然未必全面,但有其参考价值.失败是后来者的养料。企业的发展是复杂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特别是在多元化的今天。书中介绍的那些草创的企业家们,用一个个鲜活的失败案例,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了后来者一个道理: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仅仅靠一个创意或一则神话取得长久的成功,我们应该吸取教训,谨慎发展布局。
8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首先说说《大败局1》,有两个基本印象:白手起家、广告宣传(甚至是虚假广告宣传)。当看到史玉柱怀揣4000元准备进行一场豪赌的时候,就像那时候视他为偶像的上万年轻人一样,我也很佩服他的勇气。可是后来他把企业领域由电脑扩宽到保健品和药品不由觉得他急功近利。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是那时候的企业家的共同手段,但是夸大功效的虚假广告,让他把社会责任抛诸脑后,最终丧失人心。在这点上,同样是以保健品壮大的“三株”有着相似的经历,最终这个“帝国”在创下80亿的销售记录后轰然倒塌。吴晓波曾在书中这么形容:“一家年销售额曾经高达80亿元——迄今中国尚无一家食品饮料或保健品企业超过这一记录——累计上缴利税18亿元、拥有15万员工的庞大“帝国”就这样轰然倒塌,淡出舞台,竟听不到一声惋惜和同情。”
以前大学时候记得老师曾在课堂上留下“泰诺危机”的案列。同样是药品出问题,强生集团用于承担社会责任,及时的补救,最终换来了更多的消费者的信任。三株与强生的不同做法告诉我们,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只有诚信经营才能获得最大利益。
9、管理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管理,是企业经营必不可缺的一个名词。吴晓波在写郑州亚细亚这一商界航母时说:“王遂舟在商场形象塑造及商业活动策划方面堪称高手,可是对于管理他却始终提不起兴趣。在华丽高贵的外衣下面,亚细亚的经营管理却显然颇无章法,缺乏监督约束机制。”然而,在我个人看来爱多VCD更是有许多荒谬之举,第一批随胡志标出征的业务员可谓千奇百怪,其中有卖咸鱼的,有卖雪糕的,有卖假肢的,有卖水泥的,还有刚刚卖完三株口服液的,惟独没有卖过家电的。
或许,爱多危机的导火索是那份“律师声明”,可是爱多不遵循管理学的基本规律早已为爱多的衰败埋下了种子。
10、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健力宝这一案例,是最令我恼火的一个案例,尤其是为李经纬不平。怎么也不能理解一个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就在三水政府的无理干预下日渐衰落。健力宝成为人尽皆知的品牌,最大的功臣是李经纬,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健力宝日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三水政府的大力扶植,但最后健力宝最后被兼并却也同样是因为三水政府的“搞鬼”,最终,健力宝这一“东方魔水”成了宏观调控的牺牲品。同样,秦池,这一代“标王”的悲剧也有相似之处。秦池的兴起是以最高价标下了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但也是因此,秦池成为众人焦点,被查出用川酒代替最终灭亡。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句话形容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走向相反的方向,没有永恒的完美,同时告诉我们做人不要太骄傲,否则就会吃亏。孙宏斌本可能成为联想的接班人,却因过于自满想建立属于自己王国而被最器重自己的人送入监狱。当看到柳传志对孙宏斌说:“我从来没对人说过谁是我的朋友,现在,你可以对别人说,柳传志是你的朋友”的时候,不禁为柳传志的惜才而感动。但是,在离开联想后,孙宏斌依然傲慢,大势购入土地,和万科作对,最终导致他的惨败。原本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孙宏斌,最终败在了自己的性格下。
迈克尔·舒马赫是地球上开汽车最快的人。这位“速度的宠儿”在F1 比赛中获得过7 次总冠军,举世无人可及。有人问舒马赫:“赛车最关键的技术是什么?” 他说:“刹车。”同时,史玉柱、吴炳新等也因为不懂得“刹车”,最终坠入悬崖。
11、只有遵循规律才能运用规律。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一句话,运用规律的前提是认识规律遵循规律。企业的管理也存在一些基本的定律,也就是管理学的科学性,只要是违反了这些基本定律中的一条,企业就会失败,企业的失败往往都是因为违背了这些基本定律中的一条或几条。但是,即使遵循了所有这些基本定律,企业也未必一定能成功,因为企业成功只有必要条件,没有充分条件。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无论应用什么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都必须首先遵循而不是违背这些基本定律,以它们为战略起点,只有这样,企业才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性。张海,一个28岁的小伙子,居然忽悠了三水,控制了红极一时的健力宝,玩的是资本。托普的宋如华更无意做实业,在全国各地建高科技园,炒作高科技概念,利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盲目心理,在全国建了12000亩的科技园,风光一时。但所有玩弄别人的人也必将被别人所抛弃,骑虎难下,不是每个人贩了鸦片能金盆洗手的。
10.企业读书心得体会 篇十
通过阅读,我的话数量丰富,让我知道很多新词,我通常说话和写一个伟大的帮助。通常我妈妈和我的谈话,总是出现好话,我妈妈称赞:超过阅读是好的!
通过阅读,让我了解许多人的真相:让人们友好,团结,一个人谈论诚信。愚蠢的狼故事在树的梦中让我印象深刻。愚蠢的狼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团结到面,永不放弃,他们无处不在为了彼此的缘故,所以我很感动。
通过阅读,我也知道很多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我将使用提示来解决问题。我也知道世界是什么。你有没有听说过有一个小岛可以使人们的高度增长?你知道有一个人们生活在绿色的地方吗?这些都在书中看到 的
通过阅读,让我充满想象力。有很多小发明创造,是第一想象最后成为现实。当我阅读“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冒险之旅时,我阅读了许多精彩的片段,并经常想到我会做什么?
11.读书笔记,读书心得 篇十一
摘一节冰心的序——一本奇书(冰心):
我认识霍达,是从读她写的《国殇》和《民以食为天》开始的。我喜爱这位年轻的女作家,因为从这些文字里,我看出了她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人。但我还不知道她是位多产的作家,她写的电影剧本、戏剧本等等,我都没有看过。直到她送给了我一本《穆斯林的葬礼》,我才知道她是回族,而且写作的才能是惊人的!关于回族,我知道的很少,因为我的亲戚朋友里,没有一个回族人。我只知道回族人都爱干净,不吃猪肉,男人们戴着一顶医务工作者那样的白帽;北京有一条牛街,里面住的都是回教人,还有教堂(清真寺),如此而已。看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书里每一个细节,我都很“陌生”,只有书中小主人公新月在北京大学生活的那一段,因为北京大学的校园就是燕京大学的故址,我对燕大校园的湖光塔影,还是熟悉而且有极其浓厚的感情的。回来再讲这本小说,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它以独特的情节和风格,引起了“轰动的效应”,这“效应”之广之深,大家知道得比我还多,我就不必细说了!现在,我知道这本书正在译成许多外国文字,在海外出版,虽然里面有些删节,我对此还是十分欢喜。我愿意全世界的读者都知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之中,有十个民族是穆斯林,而且在中国十亿人民之中,就有一位年轻的回族女作家,她用汉文写出了一本极富中国性格的、回族人民的生活故事。关于这本小说,在中国的言论和评价,真是多得不得了,好得不得了。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谚,说“百闻不如一见”,亦愿海外的朋友们,都来读一读这本中国回族女作家写的奇书!
笔记二:
《葬礼》中有两处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描写,父亲韩子奇在临终时是半信半疑地念着“清真言”去世的;而女儿新月在临终时则义无返顾地呼唤着她所爱的老师“楚燕潮”的名字去世。这两幕不起眼的伏笔其实是在暗示作者要表达的意图:穆斯林的上一代还在受着伊斯兰——这道宗教枷锁的控制,虽说半信半疑,但是无法完全摆脱。而穆斯林的新一代则已经大胆地冲破这道束缚美好爱情的枷锁——伊斯兰,将其彻底抛弃。两幕临终的描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要表达的正是被她称为穆斯林的回回民族,在前进中的巨大的变革,回回民族要想发展,要想享受现代文明如爱情等等,在作者看来必须抛弃伊斯兰的枷锁。新月死了,可是在作者的笔下,新月是为了改变回回民族陈腐的现状而死的,她是回回民族变革发展的最前卫的烈士——用生命换取美好的爱情。作者在暗示回回民族要改变现状,像其他民族一样文明先进,不受宗教的束缚,必须要经过牺牲,像火凤凰一样的死去,然后获得新的生命。这是作者的理想,她爱自己的这个民族,但她的爱法与回族的穆斯林不同。她不认为回族的发展壮大在于恢复回族人对于伊斯兰的信仰,相反,她认为回族不像汉族等人那样享受美好的爱情与所谓文明的生活,障碍正是伊斯兰。因此这个民族要想获得发展,必须抛弃伊斯兰的枷锁。笔记三:
韩子奇(代表回族的第一代革命者),没有完全的抛弃伊斯兰传统,但是他的伊斯兰传统已经有了动摇。韩新月(代表着回族的新一代革命者),已经完全
地抛弃了伊斯兰传统,义无返顾地走向她的理想。这正是作者的希望——新一代的回族正在抛弃伊斯兰教的束缚。虔诚的穆斯林都带着阴黝的面孔,背离信仰的生活却标上解放的徽标;韩子奇临终的一声呐喊,仿拂人性被压抑许久,此刻才得以回归!楚彦潮的坟坑悲歌,不会是哈姆雷特与奥菲丽娅的东方版那麽简单吧?俗语云:听话听音。这种葬伊斯兰的“礼”,却还打着穆斯林的旗号,和“打着红旗反红旗”的丑类有什麽区别?试想,一个从未接触过伊斯兰教的教外人,如果很不幸的读到了霍女士的“葬礼”,对伊斯兰教该是怎样的恐惧和不安!“围城理论”又有了用武之地:信仰了的大唱孔雀东南飞;没信教的唯恐避之不急。其用心,可谓毒也。作品中没有几处真实的伊斯兰精神和值得吸取的教诲,最后韩子奇与其女二人的结局来看其信仰恐怕难以让人相信是穆斯林,父女二人结局说明作者的信仰或许也属此类。
笔记四:
故事发生在北京的一座四合院。在磨砖对缝的灰色砖墙簇拥着悬山式的门楼里,演绎着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却纠缠交错的爱情悲剧。
小说在相当广阔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热烈的情感,冷峻的文笔,透过梁家的悲欢离合,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探索了其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和特点。穆斯林文化与华夏文化的撞击和融合,回、汉两个民族在复杂曲折的历史进程中的矛盾、痛苦而又难以割裂的丰富情感,在小说里都得到了生动充分的展示。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梁新月、楚雁潮等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透过他们不同的生活道路,热情地讴歌了回族人民勤劳、善良、宽厚、仁爱的优秀品格,颂扬了她们对伊斯兰教的精神追求和干预向命运挑战奋发进取的斗志。同时,小说还深刻的鞭挞了种种反人道的陈规陋习和价值观念。强烈的民族历史意识,独特的哲学伦理观念和富于个性的文化心理,是小说具有很强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品位,因而获得茅盾文学奖。
小说结构恢弘,开阖有致,故事完整,情节紧凑,笔触细腻,流畅灵秀,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留下深沉的思索
笔记五:
伊斯兰教和他的信徒穆斯林对大多数的读者来说是一个神秘的事物,所以这也成为吸引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文中看到了一个个描写细致的宗教场面,了解了有关穆斯林的许多风俗。作者本人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信徒,但在书中她并没有故意神化宗教,而是用一种清新流畅的笔触缓缓的记叙描绘,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十分纯净的感觉。同时书中的另一个背景是故事发生在一个和玉器有关的家族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玉是风雅高洁的象征,古人多以玉来形容比喻自己的品德、气节。例如有“君子比德于玉”。所以全文中隐隐流露出一种雅致宁静,与世无争的气息,但是玉同时也是一种财富,君子爱其品质,当然也会有人因为其价值而做出令人不齿的事情。文中作者分别用“月”“玉”为线索,分别描写了民国初期到解放前和文革前到文革结束社会复苏的两个时期跨越六十年的历史。在这段复杂纷乱的历史中,不管是对两类人物冲突的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流露出作者本人鲜明的爱憎之感,同时这种情绪也深深地影响着
12.假期读书月 读书心得 篇十二
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殷切期待,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1月8日在北京隆重开幕,为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提升我校学生党员整体素质,切实发挥学生党员在青年学生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我校举办假期图书月活动。我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积极的相应了学校这一活动,利用假期,我通过网络,认真的学习了《雷锋日记》,并观看了电影《雷锋》。
在小学的课本上,我学习了雷锋同志的两篇日记,已深受感动。这次,通过学习,我从新了解了雷锋。雷锋——平凡而又朴素,伟大而又崇高。当有人在花天酒地时,他——在艰辛地工作,当有人在欺压人民时,他——在为人民得自由而奋斗,当有人正在享受家庭的温馨时,他——在为逝去父母而哭泣。
雷锋同志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7岁就失去父母,成了一个孤儿。解放后,他参了军,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在部队里,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曾多次立功受奖。因公牺牲那年,他只有22岁。
雷锋的故事千千万,雷锋的事迹说不完。一天,雷锋乘火车出差,在车上,他看到许多旅客没有座位,就主动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主动帮他们打扫车厢,拖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板;他还给旅客倒水,帮妇女抱孩子,帮老人找座位,帮下车的旅客拿行李。一些旅客看到他这样忙碌,就急忙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满头大汗,快过来歇歇吧!”“我不累!”是啊!雷锋叔叔为了帮助别人,他只知道助人为乐,是永远也不知道累的。
雷锋同志非常节俭,一双袜子补了又补,穿了又穿,可雷锋却用自己每月仅有的6元钱津贴,为全班战友购买了许多学习书籍。雷锋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而且还经常帮助战友,共同提高。1960年,辽宁省遭受特大水灾。雷锋悄悄的给受灾的战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钱。后来,他又把100元钱,以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名义捐给了灾区人民。阶级立场是雷锋精神的精髓。雷锋一心向着党,他把党比作母亲,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属于党和人民的,无论遇到怎样艰难复杂的情况,都“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为了党,愿洒尽鲜血,永不变心”。“对敌人要狠,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对党、对人民要忠诚坦白,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这是雷锋给我们留下的名言。
有多少次,雷锋叔叔路过工地,就情不自禁地参加起那里的义务劳动;雷雨来临之际,雷锋又用自己的被子去盖水泥。
“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这是雷锋日记里的句子,这使我想起了我喜欢的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的一句话:“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有意义”是啊,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果用一些恶劣的、损人利己的方式去做些满足一己私欲,只为自己的,那么,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才有力量。”这也是雷锋日记里的。“团结就是力量”这话说的一点没错,就比如学习,如果只靠自己“埋头苦干”,效果是不会太好的,要把自己融入集体,和大家多交流,彼此交换学习心得,这样互帮互助,才能高效的进行学习。生活也一样,班级是一个集体,我们中的任何一员都应有强烈的集体意识,一起互帮互助,才能增强班级凝聚力。
“ 一块木板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因为它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发扬这种“钉子”精神。”
“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青春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雷锋同志交给了我们太多。
雷锋这个名字,曾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标杆,他所代表的助人为乐、专门为人毫不利己的精神,曾经鼓舞了一代中国人自强进步。雷锋精神的存在,不仅能够起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矫正社会不良风气的作用,对于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雷锋精神仍是时代的需要,甚至是中华民族永恒的需要。
然而时过境迁,在今天这个功利化、物欲化的时代,人们已经不再把“雷锋精神”、“学习雷锋”挂在嘴边。还有报道说,大部分低年纪小学生已经不认识雷锋,只知周杰伦、刘德华等明星。
每年的3月5日是学习雷锋纪念日。然而,学雷锋活动在今天已经越来越走向形式化、表面化,走向了雷锋精神的反面。老百姓说:“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就是群众以发牢骚的方式表达的对形式主义学雷锋、走过场的不满。要让雷锋精神真正成为时代的精神追求,首先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形式主义的“学雷锋”。
现在经济在发展,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雷锋精神的内涵也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需要创新“学雷锋”的形式,把雷锋精神贯彻到公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使之成为人们的精神修养和自觉的道德追求。我们欣喜地看到,在2008年初中国南方遭遇罕见的冰雪灾害中,许多城市的市民自觉行动起来,为受困人员送水、送食品、送医送药,让出行不便的陌生人免费搭车等等,不正是雷锋精神仍在发挥作用的体现吗?还有鲜血车旁的义务献血者,社区里的志愿者和义工,西部山区的支教青年„„他们不都是新时代的雷锋吗?
雷锋的一生,都在为这国家、为人民所工作着,他应当我们去学习,去记住,去怀念。雷锋,这个熟悉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将在我们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断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因此,不必担心雷锋精神已经远去,事实上,它一直就存在于我们心中,并且将继续、永远地薪火相传下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需要的时候,你,我,他,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雷锋。
让我们伸出双手,捡起地上的垃圾纸屑,擦干净每一扇门窗,主动关掉教室里、走廊上的“长明灯”,积极回收废品,变废为宝,认真地修理教室里损坏的公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怀着一颗真善美的心,关爱他人,同学互帮互助,有困难时,伸出援助之„„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雷锋精神才能经久不衰。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雷锋精神不求知恩图报,但是我们需要感恩的心,社会需要有感恩的氛围。感恩实际上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人必备的素质。只有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尊重他人为你付出的劳动,感激他人对你的奉献,并且牢记在心,加倍地回报,社会才会充满真情,人间才会充满真爱,雷锋精神才能永续。
【企业读书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企业的性质读书报告06-19
《企业再造》的读书笔记06-27
《忆读书》读书心得07-30
你在为谁读书读书心得体会300字09-17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书心得个人书评06-28
我读书我快乐读书心得学生演讲稿11-13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06-23
初中读书心得体会08-14
野草读书心得体会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