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00(精选4篇)
1.全球疫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00 篇一
全球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董瑞青
航空产业是大国崛起和综合国力的标志,也是现代国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高速发展的通用航空产业,在整个航空产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谓通用航空(General Aviation),是指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商业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用于此类活动的飞机统称为通用飞机(见图1)。通用航空产业以公务机、轻型飞机、直升机、运动飞机等飞机制造为核心,以航空租赁和航空运输为主干,集研发、制造、销售和运营服务为一体,涉及庞大的周边和地面产品集群,产业链长,经济拉动效应高,对一、二、三产业都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有效途径。目前,通用航空器飞行高度一般在2000米左右,属低空空域范围。低空空域通常是指不影响运输航空航线的空域,美国法令规定3000米以下为低空,该标准并同时被世界多国所认同。目前,许多国家将低空交通与地面交通同等看待。以美国为例,空域按照50米间隔分层,3000米以下完全开放。
图1 通用航空产业涵盖领域
资料来源:《飞机的发展历程》。
一、通用航空产业的特点
一是产业链条长。通用航空广泛应用于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试验、遥感测绘、教育训练、文化体育、旅游观光等领域,产业链涉及冶金化工、先进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金融服务等各个领域。从通用航空产业链构成来看,通用飞机制造是核心,上游是配件制造、下游是销售,前段是设计、后端是试飞;接下来是通用航空运营配套产业链,包括直接运营、人员培训和机场服务;最后一个环节是MRO(维修、修理和大修),保证飞行安全和保持飞机性能(见图2)。
图2-2 通用航空产业链
资料来源:申银万国。
二是带动性强。通用航空产业投资效益巨大,投入产出比例高达1:10,就业带动比1:12,远高于汽车等传统装备制造业。随着通用航空向各个领域的渗透,通航产业正逐步成为带动科技、旅游、农业等传统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
二、全球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
(一)全球通用航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美国通用航空制造商协会(GAMA)发布的《2011年通用航空统计手册及产业展望》(General Aviation Statistical Databook & Industry Outlook 2011)数据显示,2011年全世界约有通用飞机32万架,占所有民用飞机的90%。其中,美国拥有通用飞机22.3万架,占世界总量的69.7%。2011年,全球通用飞机交付量为1865架,是1994年的1.7倍;销售收入为191.0亿美元,同比增长0.4%,是1994年的5.1倍。其中,活塞发动机飞机、涡轮螺旋桨飞机及商务喷射机的交付量分别为860架、324架和681架;销售收入分别为4.1亿美元、10.9亿美元和175.9亿美元,分别是1994年的3.7倍、1.5倍和6.0倍。
——从区域交付量看,2011年北美洲、欧洲、亚太地区、拉丁美洲及中东和非洲地区,活塞发动机飞机交付量占全球的比重分别为58.5%、12.6%、15.9%、8.5%和4.6%,涡轮螺旋桨飞机交付量占全球的比重分别为58.4%、12.3%、14.5%、11.9%和3.0%,商务喷射机交付量占全球的比重分别为50.3%、19.5%、13.5%、9.7%和7.1%。
——从商务喷射机制造商看,美国赛斯纳(Cessna)、加拿大庞巴迪、美国Gulfstream(湾流)、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法国达索猎鹰公务机等位居前五位,2011年交付量分别为183架、182架、107架、99架和63架。
——从涡轮螺旋桨飞机制造商看,美国赛斯纳(Cessna)、瑞士皮拉图斯(Pilatus)、美国Hawker Beechcraft(豪客比奇)、法国Socata(法国宇航集团Daher子公司)、美国派珀飞机(Piper Aircraft)等位居前列,2011年交付量分别为93架、69架、55架、38架、32架。
——从活塞发动机飞机制造商看,美国西锐设计公司(Cirrus Design Corporation)、美国赛斯纳(Cessna)、奥地利钻石(Diamond)飞机公司、美国派珀飞机(Piper Aircraft)、美国Champion飞机公司等位居前列,2011年交付量分别为255架、245架、182架、104架和29架。
(二)发达国家继续主导全球通用航空产业
从全球看,通用航空产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拥有成熟的通用航空市场,通用航空产业链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企业之间相互推动、相互制约,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是世界通用航空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目前通用航空业已成为美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2011年美国拥有通用飞机22.3万架,占世界总量的69.7%,拥有近2万个通用航空机场,飞行时间超过2500万小时(2/3以上的时间是商业用途飞行),年载客量高达1.66亿人次,通用航空产业给美国带来直接的经济产值超过500亿美元,间接的经济产值超过150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1%以上,并提供了126.5 万个就业岗位。2011年,美国通用飞机交付量为1215架,销售额为84亿美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17.1%。其中,活塞发动机飞机、涡轮螺旋桨飞机及商务喷射机的交付量分别为668架、193架和354架,销售收入分别为3.4亿美元、5.6亿美元和75.1亿美。2011年,美国通用飞机出口量为486架,出口额为43亿美元。
(三)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未来通用航空发展的重要市场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全球新兴工业化国家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热情。2011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GDP同比增速分别达到5%、4.2%、9%和10%,平均经济增速远高于同期的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是名符其实的世界经济发动机。巴西和南非是通用航空市场开发最早的新兴市场国家,通航飞机保有量均超过1万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等金砖五国国土面积总和占全球的30%,总人口29.65亿,占全球的42%,目前总共拥有通用飞机约4.5万架,占全球的比重不足15%,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大。当前,延续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包括通用航空制造业在内的高端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比重逐年增加。印度被众多直升机制造商视为未来几年最有潜力的市场;欧洲几个著名通用飞机制造商纷纷到印度和中国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旨在打造多种型号直升机和公务机的支持和生产中心,满足新兴国家和全球市场的需求。
当前,世界经济动荡对通航制造商以及相关供应商造成了重大冲击。虽然目前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好转,但未来仍有许多不确定性。“十二五”时期,全球通用航空市场会逐渐好转,特别是中国、巴西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市场会出现较大增长。据预测,2011-2020年,全球将总共会制造56000架通用飞机,年均增长9%。
三、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概况
经过6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通用航空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中国民航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1年,我国通用航空产业产值约为90亿元,同比增长85.5%[1]。截至2011年底,我国持有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共有123家,通用航空飞机1124架(同比增长85.5%),通用航空从业人员为10861人,通用航空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共有286个。2011年,全国通用航空共完成作业飞行小时50.27万小时,同比增长28.5%。其中,工业航空作业达5.67万小时,同比减少13.4%;农林业航空作业达3.32万小时,同比增长11.9%;训练飞行达37.22万小时,同比增长40.8%;其他通用航空作业达4.07万小时,同比增长29%。
([1] 2010年,我国通用航空产业产值约为48亿元。由于没有2011年我国通用航空产业产值数据,故我们利用通用航空飞机数量的增长率(2011年有1124架,2010年有606架,2011年同比增长85.5%)来估算2011年我国通用航空产业产值数据。)
(二)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在自主研发生产多种型号军用飞机和大型民用运输机的基础上,我国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制和批量生产通用飞机的能力,涌现出了诸如中航工业通用飞机、江西洪都航空工业、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山东滨澳(生产奥地利钻石系列飞机)、中航工业直升机、中航工业沈阳飞机(与美国塞斯纳合作生产塞斯纳162轻型飞机)、中俄直升机技术(青岛)有限公司、青岛海利直升机等一批龙头企业,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我国通用飞机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立了完整的研发、试验、生产和服务体系,具备了自主研制和批量生产部分型号通用飞机的能力。固定翼飞机方面,除已自行设计完成的Z9、Z11、N5A、H425等型号外,目前在制和在研的主要型号有运-5B、运-
12、运15-2000、小鹰500等轻型多用途飞机;天骄200、天骄100喷气式公务机,领航100和领航150涡桨增压公务机;海鸥300和蛟龙600水陆两栖飞机;SR22私人飞机等,预计“十二五”末产能可达到1500架。民用直升机方面,目前,我国已经突破了以直升机总体设计和旋翼体系为代表的核心技术,具备了第三代直升机的研发能力。除直
5、直
8、直
9、直
11、H410、H425等已投入了批量生产外,新近自主研制的AC系列通用直升机整机性能已达到了国际第三代直升机水平。
(三)产业基地不断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西安、沈阳、哈尔滨、安顺、成都、上海、天津、珠海等8个国家或省部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此外,山东滨州、江西南昌、河北石家庄等地也都在积极发展以制造为基础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见图3)。
图2-3 全国通用航空产业集聚区分布图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四)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2009年,国家空管委、民航局先后发布《关于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印发加快通用航空发展有关措施的通知》,提出设立通用航空专项资金,对农林航空、紧急医疗救护、应急救援等公益性通用航空项目依据作业飞行量按进行补贴,提升通用航空作业服务能力。从2010年开始民航局每年安排的补贴资金额度不低于1.5亿元,并纳入民航预算管理范畴。2010年11 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提出用5-10年时间有管制的逐步开放真高1000米以下和高度4000米(含)以下的低空空域,首次明确了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主要任务。预计到2015年,将实现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低空空域改革,并在北京、兰州、济南、南京、成都飞行管制区分类划设低空空域,初步形成全国一体的低空空域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2011年4月,民航局发布《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服务领域和规模,加快通用航空事业发展。当前,我国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为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使得困扰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根本难题得以缓解。
虽然,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已取得较快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当前,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整体规模不大,通用飞机制造企业数量少、型号少,发展水平较低,通用航空产业价值链很不完善,这与我国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实力极不相称。2011年,我国通用飞机数量为1124架,其中我国拥有的通用飞机大部分为进口飞机,国产飞机所占比例不足40%,而同期美国通用飞机数量却高达22.3万架,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通用飞机的数量也达到3.1万架、1.1万架和1.0万架;我国通用航空飞机占民用飞机的比例只有35.2%,而世界民航发达国家的比例则为80%以上;我国通用航空机场仅有70个(不包括临时起降点),而同期美国通用航空机场数量却达到1.95万个;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关键岗位人才缺乏,目前持证飞行的驾驶员仅有1700多名,而美国却有近60万名;我国目前通用航空市场主要集中在政府、企业支付为主的航空作业,公务飞行占比约为6%,远低于全球50%的占比。此外,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还存在低空开放晚且区域少,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不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制约因素。
当前,我国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瓶颈是目前的空域管理体制,空域不开放,生产的通用飞机无法起飞。目前,国内除民航航路和机场上空的空域是由民航总局管辖外,其他空域全部是实行军事管制。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低空领域是完全开放的。以美国为例,其3000米以下空域完全开放,这就使得其通用航空产业快速发展。这种产业归口于民航、空域归口于军方的体制,是我国通用航空远远落后于公共航空运输的原因之一。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通用航空将进入快速发展通道。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全国有13个省市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初步测算,未来十年,全国将需要各类通用航空飞机1-1.2万架,年均复合增长率20%左右,我国通用航空产业面临爆发式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1.美国通用航空制造商协会(GAMA)《General Aviation Statistical Databook & Industry Outlook 2011》。
2.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调研报告》。
2.全球疫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00 篇二
一、全球矿产资源跨国开发现状分析
1. 开发主体现状
跨国矿业公司主导全球矿业投融资, 进一步控制全球资源市场。随着跨国矿业公司的联合和规模的扩大, 跨国公司控制力增强, 目前全球铁矿石出口市场主要由淡水河谷、力拓及必和必拓三大公司操纵, 淡水河谷公司控制着欧洲市场, 后两个主宰着亚洲市场, 3家企业控制了世界铁矿石产量的36%。从矿业公司对金属控制的集中程度看, 最大的矿业公司控制了全球18.5%的铁矿石产量、19.2%的锰矿石产量、11.3%的铜矿产量、8.5%的金产量和8.7%的铅产量。10家公司控制了全球49%的铁矿石产量、64%的锰矿产量、53%的铜矿产量、47.5%的金产量和43%的锌产量。
2. 开发方式现状
从国际上看, 西方大国和跨国矿业公司实施全球矿产战略、开展矿业全球化。经营、勘察开发和利用国外矿产资源, 主要采取以下3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矿业权市场运营, 勘察开发和利用国外矿产资源。矿业权市场是矿产勘察开发领域最高级的市场组织形式, 通过矿业权市场运作是跨国矿业公司勘察开发和利用国外矿产资源的主要表现形式, “风险勘察”和“购置”是跨国矿业公司在资源国取得矿业权的两种基本方式。第二种是通过矿业资本市场运营, 勘察开发和利用国外矿产资源。以矿业权为纽带的矿业资本市场运营, 成为跨国矿业公司取得对资源国矿产资源控制权的一种主要方式, 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通过公司并购, 实现控制资源国矿产资源的目标;二是通过参股或购买股权的方式。第三种是通过矿产品市场运营, 利用国外矿产资源。这是利用国外矿产资源的最传统方式, 即通过贸易进口的方式取得资源国的资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签订长期、稳定的供货合同, 另一种是现货贸易。
3. 开发对象现状分析
矿产勘察投资集中于拉美、加拿大、非洲。对于大型矿业公司而言, 勘察投资的主要地区是拉美、加拿大和非洲。一般占其勘察投资的50%以上, 甚至达90%以上。拉美仍然是勘察投资最受欢迎的目的地, 2006年, 增长最快的是俄罗斯、蒙古和中国;其次是拉美地区, 主要是秘鲁和墨西哥投资的增长;第三是加拿大, 十大勘察投资目标国家的投资经费合计为48.84亿美元, 占世界总经费的68.5%。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是传统的三大投资目标国, 稳居世界前三位。中国显示出巨大吸引力, 首次跻身10大目标国行列。油气勘察投入稳步上升, 固体矿产勘察仍以金、铜为主, 金刚石勘察活动不断加强。金一直是最具吸引力的勘察矿种, 长期保持在勘察投资一半左右。值得注意的是铁矿石开发投资, 在多年下降后呈迅猛增长势头, 在需求和价格增长的驱动下, 成为最热的投资目标之一, 从2004年以来增长迅速。2005年总投资比2004年增长31.7%, 2006年又比2005年增长36%。
二、全球矿产资源跨国开发趋势分析
1. 经济全球化促进矿业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流。经济全球化促进矿业的全球化, 矿业全球化的实质是以跨国矿业公司为主体,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矿产勘察、开发、加工和矿产品营销活动, 按照市场机制下的比较利益原则, 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较低价格较低成本的矿物原料。矿业全球化包括矿产品贸易全球化、矿业投资全球化、矿业服务全球化, 主要通过矿产资源跨国勘探、开发, 矿产品跨国加工和销售, 矿业公司跨国并购和上市, 矿业资金跨国流动, 大型矿产勘察和开发项目多国公司联合投资以及矿业信息国际共享等方式实现矿产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再分配。
2. 世界矿业集中度提高
跨国矿业企业并购浪潮此起彼伏, 矿业产业集中度提高, 矿业勘探投资比较集中。1997—2006年, 交易额在2500万美元以上的全球贱金属并购案合计达146件, 交易额共计1207.83亿美元;金的并购案达203个, 交易额共计755.23亿美元, 全球矿业企业的大规模联合和兼并, 使得全球矿业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跨国矿业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新一轮的并购潮中, 扩大了规模, 增强了实力, 对市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根据总部设在斯德哥尔摩的原料集团公司 (R M G) 2000年统计, 目前参与世界矿业经营活动的公司有8000家左右, 但矿山产量大部分仅由少数几家公司控制。在全球50强大矿业公司排行榜上, 最大的25家公司中, 美、加、澳、英和南非等发达国家的矿业公司占19家, 其控制产量占25家公司总产量的78%。据统计, 规模排名全球前十位的矿业公司控制了西方国家70%的铁矿石、80%的锡矿、75%的铜矿、58%的金和57%的锌产量, 矿业市场形成了寡头垄断格局。西方矿业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勘察投资总数占全球商业性金属勘察费用的90%左右。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的矿业公司就占世界非燃料矿产勘察投资预算的40%以上, 2004年甚至达到59.3%。2006年, 固体矿产勘察投资最多的10个公司投资额就约占全球的1/4。
3. 发达国家鼓励本国公司到海外勘探开发矿产资源
长期以来, 美国、加拿大、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 一直鼓励本国公司到海外勘探开发矿产资源, 同时也制定了很多鼓励政策和措施作为后援支持。第一, 建立专门机构支持对外矿业投资。大力推行“技术援助、经济援助及合作计划”, 为矿业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全方位支持。第二, 通过财政、金融、税收、保险等多种手段, 全方位鼓励矿业企业的跨国经营。从政治、外交等不同角度支持和促进在海外建立矿产资源供应基地, 实行部分矿种探矿补助金制度。第三, 对国外勘探实行投资保险制度。由于矿产资源生产国政治形势和经济政策有可能发生变化, 使企业开发国外矿产资源具有一定的风险;加上矿山建设周期长, 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前景的不易估计, 这都会影响民间企业对开发国外矿山的积极性。为此, 一些国家政府采取了投资保险制度。第四, 矿业融资。通过融资取得矿业勘探、开发资金, 是国外矿业公司的普遍做法。在草根勘探阶段, 可进行私募。依靠个人或基金会的自有资金募集少量资金进行踏勘, 各方按事先约定分享权利;当找矿有一定前景时, 可进行证券融资;以有一定找矿前景的矿权为基础, 经咨询公司认定其找矿价值, 按风险资本上市的要求, 通过证券市场融资;还可以通过出让部分矿权, 换取勘探开发资金。
4. 发展中国家成为勘察投资的主要地区
由于发展中国家实行积极的矿业对外开放政策, 其在国际矿业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从1997年开始, 全球固体矿产勘察开发的重心逐渐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在非燃料固体矿产勘察投资方面, 2006年, 拉美、非洲和亚太地区 (不包括澳大利亚) 占全球投资的比例为42.1%, 其中亚太地区为3.7%, 非洲为15.6%, 而拉美仍继续保持其优势地位, 居全球第一位, 占22.8%。在非燃料固体矿产开发投资方面, 2006年2080亿美元 (不包括延期项目) 的矿山开发投资预算中, 拉美、非洲和亚洲共占58%, 3个地区占总投资的比例依次为28%、16%和14%, 拉美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居第三位, 亚洲居第五位。在矿山生产, 特别是原矿生产方面, 发展中国家占有较大的比重, 在固体矿产生产中所占比例为:矿山产量占一半左右, 精炼产量占1/3左右, 分别比20世纪80年代初各增长约15个百分点。目前, 70%以上的黄金产于秘鲁、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在石油生产中, 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超过60%, 比20世纪80年代初增长了约10个百分点。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资源供应安全问题正逐渐受到各国的重视, 矿产资源跨国经营几乎成为各国确保资源可得性的必备手段, 本文通过对矿产资源跨国开发历史演进的回顾, 从开发主体、开发方式、开发对象三方面深入分析了矿产资源跨国开发的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全球矿产资源,跨国开发,现状分析,趋势分析
参考文献
3.全球数字对讲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篇三
1.国际数字对讲机售价过高。目前,国外公司的大多数数字对讲机解决方案都是基于通用芯片平台,还没有成熟的数字对讲机专用芯片平台,所以形成的解决方案成本太高,使得数字对讲机售价过高。其中,美国主流对讲机公司的数字对讲机销售价格为人民币7500元左右,日本公司的数字对讲机的销售价为人民币3500元左右,而中、低端模拟对讲机的价格仅为人民币300元。
2.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跨国公司的经营效益大幅度下滑,对数字对讲机产业的后续发展、后续投入、发展方向等都会产生负面影响,犹豫、观望、等待等情绪严重阻碍了国外数字对讲机产业的发展。
3.产业规模不能形成。由于目前数字对讲机的平均价格远远高于中、低端模拟对讲机的价格,所以现在数字对讲机只能被少数高端的专业用户所接受,因此,即便数字对讲机有许多技术优势,但因价格的原因,数字对讲机虽然已在高端专用对讲机市场形成部分产业回报,但在对价格较为敏感的中、低端市场还没有形成数字对讲机的产业规模。而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冲击使得产业规模更加难以形成突破。
4.数字对讲机产业在国外发达国家尚处于起步阶段
IMS咨询公司预测,从2010年开始,DMR作为专业对讲机的标准将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主要应用于交通运输和公共事业部门。DPMR的主要目标客户是工业部门,包括商场、仓库、建筑公司、酒店、娱乐场所、物流和制造业等,由于国际上目前面世的数字对讲机价格过高,而这些领域内的客户大多是价格敏感的,很少关注于产品的数字特性,在短期内,说服这些客户放弃低成本的模拟系统而选择DPMR是非常困难的。IMS咨询公司指出,直到2013年,世界范围内才会普及低成本的数字对讲机。因此,现在数字对讲机产业在国外发达国家还处于起步阶段。突破数字对讲机产业规模的关键在于能否降低数字对讲机的销售价格。
公司:乐语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62号海龙电子城A座25楼电话:***
4.全球化学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四
自2002年以来,全球化工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呈现出投资进一步向中东和含中国在内的东南亚地区集中、企业通过购并等措施近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新兴市场国家化学品需求高速增长、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等特征。自2008年下半年起,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全球化学工业也走入低谷,到2010年全球化学工业才逐步走出低谷,重新步入发展的轨道。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0%[1]。世界银行预测,到2011年之后,世界经济将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的上升阶段。作为主要新兴经济体,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4个金砖国家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1 目前全球化学工业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1.1 化工产业集中度高,垄断性强
全球化学工业通过持续不断的并购、联合等战略措施调整产品结构,强化核心业务,逐步形成了一批专业性强,市场化程度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的大型跨国公司。如埃克森美孚、中石油、中石化、英国石油、道达尔、利安德巴塞尔、阿克苏·诺贝尔、帝国化学、杜邦、巴斯夫、西格玛、拜耳、罗地亚等,他们无论是对资源的占有还是技术、市场的垄断,都在全球占主导地位。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化学工业“生产跨国化、贸易自由化、区域集团化”的特征进一步加强[3]。目前,全球化联合生产已经成为大型跨国化学公司发展的主流方向。
随着化学工业不断走向成熟,世界大型化工公司通过兼并和收购活动,形成了新的企业格局,据美国CMAI公司统计,2005年,前20家通用化学品生产商占全球生产能力已达46%[4],而1990年时只占37%。目前跨国化工公司仍在不断进行着以结构调整为特色的业务整合和优化,更多的公司向专业化发展,放弃非核心业务,加强核心产业,使其在某一领域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强,并开始逐步退出低附加值、污染严重的传统化工领域。
1.2 投资布局重新调整
由于世界发达国家化工产品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加之环保压力、运输和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因此其初级化工产品、大宗石化产品及传统化工产品的生产正在向拥有广阔市场、丰富原料和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亚洲地区化学工业投资增长迅速,形成了美、欧、亚三足鼎立的格局。欧洲化学委员会总裁分析说,由于亚洲的快速增长,欧洲化学工业将从现在占世界总量的1/3降到2015年的25%,并将继续下降到占世界生产量的16%[6]。此外,拉丁美洲、东/中欧、俄罗斯和土耳其的一些发展中的市场也将引起跨国化工公司越来越大的关注。
从投资的产业方向来看,未来美国将更多地关注可再生能源、生物质产业;西欧和日本将重点放在精细与专用化学品、新材料的生产和研发上;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将在大宗有机原料和化学品上增加投资的同时,向高技术含量的特种化学品和新材料过渡;中东则依靠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重点发展大型基础有机原料。
1.3 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大幅提高
化学工业不仅是能源消耗大、废弃物量大的产业,也是技术创新快、发展潜力大的产业。全球化学工业的科技创新在两个方面表现突出:一是对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正逐渐从“末端处理”转变为“生产全过程控制”;二是在油气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开发多种能源资源,包括煤炭的化工利用、生物质能源和化学品的开发等。
国际领先的化工公司在科技开发上的投入都十分巨大,通常占其销售额的4%~5%,如巴斯夫、陶氏化学、杜邦、拜耳的科技开发投入分别占到总销售额的4.5%,4.5%,6%和7.8%,每年平均在20亿美元以上。
发达国家普通化工产品市场已经饱和,增长空间有限,开发和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工新产品是其主要竞争手段[7]。技术含量高、资产回报率好、具有前瞻性和产品往往是科技开发的重点,比如巴斯夫未来业务公司和巴斯夫风险资金公司,近些年重点关注新材料市场的潜力和发展要求,为新材料的创新性研发提供了大量有利于规避风险的投资、融资服务和支持。
1.4 化工产业转移
由于世界发达国家化工产品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加之环保压力、运输和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因此为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其初级化工产品、大宗石化产品及传统化工产品的生产正在向拥有广阔市场、丰富原料和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亚洲地区是化工生产及消费增长最迅速的地区,环保要求相对低,资源和劳动力相对廉价。因此,亚洲地区已成为国外大公司生产转移的首选地区。预计到2015年,亚洲在世界化工市场需求所占的比重将由目前的24%提高到45%左右,高于北美的22%和西欧的25%。中国、印度等亚太地区国家已成为大型跨国化学公司生产力转移的热点和投资的重点。有报告显示2020年印度化工业产值将增长至2000忆美元以上[8]。
2 目前全球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
2.1 产品精细化
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9]。精细化工率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化学工业发达程度和化工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其突出特点是技术含量高,产品品种多,附加值高,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将发展重点转向精细化工,把精细化工和高新材料作为核心产业加以发展。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将化学工业发展的重点转向精细化工[10]。2010年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精细化工率已超过60%。
2.2 清洁化和高效化
化工不仅是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量大的产业,也是技术创新快、发展潜力大的产业。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化工的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化工的内涵和发展模式正在发生变革,既注重当前竞争能力的提高,更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当前全球化学工业发展的目标之一是清洁化和高效化,努力实现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终端消费全过程洁净化。环境友好产品,如清洁燃料、可降解和可回收再利用的化工产品产能不断扩大,节能、降耗、节水技术开发投入快速增加,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绿色化工”是当今国际化工科研的前沿。从源头上消除污染,高效循环利用资源能源,降低生产成本,低碳绿色发展,是化学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3 原料多元化
【全球疫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00】推荐阅读:
全球农业产业发展现状06-27
全球雕刻行业发展现状08-01
全球卫星通信发展现状07-03
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经济全球化形成及发展01-18
流动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01-03
全球结核病现状09-26
2010全球LED照明市场现状及策略总结01-11
全球烟草产业发展规律09-15
全球宏观经济分析09-03
经济全球化发展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