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管理学精髓(精选16篇)
1.德鲁克管理学精髓 篇一
德鲁克《管理的实践》读后感
10文秘2班 姓名学号《管理的实践》是一本关于管理性质、原则和企业管理理论的框架性著作。是“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广泛涉猎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哲学和文学, 对企业运行中的实际现象进行剖析, 从而为管理学提供方法论的一本著作。他从时代、社会和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来透视管理, 强调管理的人性和实践性, 即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从而使得该书呈现出强大的实用性和人文化的关怀。
一般的书籍如果论及管理都是比较笼统的起个名字“管理学”或者“某某论管理”,但大师却把自己智慧的结晶叫做《管理的实践》,多了实践两个字,意义便全然不同。第一,本书不是空洞的讲述管理那些无法落地生根的理论,第二,本书的概况和总结是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是经得起管理实践检验的,该书自1954年首版以来,风靡全球,成为管理学的奠基和经典之作。德鲁克也因其在这本书中所表现的的真知灼见和高瞻远瞩, 使他成为一个世纪以来全世界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和导师, 被管理学界尊称为“现代管理之父”。
《管理的实践》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研究管理原则、责任和实践,来探索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的方法。德鲁克在书中指出, 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 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 创造顾客。那么企业的基本功能只能有两项: 创新和市场营销。企业是为了企业以外的那些需要它的产品和服务的社会上的人群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 并不是为了照顾投资人和在企业中工作的人们的愿望或利益而存在的。德鲁克认为: “组织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的。组织的目标, 是对个人和社会做某种贡献。德鲁克最富洞见的看法是: 公司是一个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 将人们联合起来的社会结构。
在书中贯穿全书的三条主线是: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企业以组织的形式存在,管理企业需要由管理者来执行,企业的生命线是创造顾客,创造顾客要由工作来体现,而工作又是员工完成的。因此三条主线不但勾勒了该书的清晰框架,也点明了管理是系统的工作,更加指明管理的范围。
《管理的实践》这本书突出了“人”,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的光辉。企业是什么?是盈利能力?还是利润最大化?盈利不是企业和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而是企业的一种约束因素。利润是对企业活动的检验。企业的主要职能一是营销,创造顾客;二是创新。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寻找,只能从外部,从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找,从客户那里寻找。要满足客户的要求,简单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是不能创造价值的,只有依靠企业的创新。如何实现创新,只有依靠管理者的管理和员工主动性的发挥。管理不是一件由许多体力劳动者从事的工作,而是一件需要由具有想象力和受过教育的人员进行理性分析和概念思考的工作。我们习惯上将管理者和员工看成根据指示行事、没有责任、不作出决策的人,这只能消除企业的精神和创新。如何检验管理和创新的成果?不是知识,而只能是业绩和成就。那种试图向管理人员颁发许可证,没有专门学历的人员不能从事管理工作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
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科学和专业。任何热衷于将管理科学化或专业化的尝试,试图消除所有的波动、风险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创新和成长。管理本质上是依据目标、业绩和责任进行的管理。管理者和员工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有责任上的差别。员工的权利不是来自于管理者授权,而是来自所承担的责任。区分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的唯一纬度在于时间。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将员工的目标引向组织目标。管理者需要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平衡。因为管理能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因而越是高层管理者越是应该集中与组织长远目标。管理者必须在多种目标、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平衡。管理是什么?管理是一个有着多重目的机制,即管理企业、有管理人员,同时也管理工人和目的。在《管理的实践》的结语中,德鲁克说:“公司不能自称(绝对不可自称)是员工的家、归宿、信仰、生命或命运。公司也不可以干预员工个人的私生活或者员工的公民权。将员工与公司联在一起的,只是一份自愿的、随时可以被取消的聘用合同,那可并不是一条神秘的、不可撤销的纽带。”正确地定位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可以为组织和个人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烦恼。那么,个人与组织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组织需要个人为其做出所需的贡献;个人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德鲁克用清晰和简单的语言帮助我们理清了个人和组织的关系。
我们在学习大师思想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和学习大师的品德和思想境界、处世态度,特别是他们观察世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我们要记得德鲁克先生的深邃智慧、学术勇气和正直人格,他是我们的榜样,号召着我们像他那样思考。不仅学习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同时还应该学着做社会生态学家去关注社会健康,学会如何利用伦理领导力、有效管理和社会责任感得力量让世界成为一个更美好、更宜人、更能持续发展的地方,让世界拥有更多的公正、美丽和机会。这就是我们学习管理学的重要原因,因为管理学,我们学会了自我管理和经济管理,因为德鲁克,我们知道了管理学的艺术魅力和社会精髓。
2.德鲁克管理学精髓 篇二
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 一个基本假设是:每一个企业的基本目标都是追求最大利润。经济学家习惯上据此以利润动机说明企业家的行为或作为商业活动的指引。因而, 当问到一个企业是什么时, 一个普通商人或一个经济学家的答案通常是:“一个创造利润的组织。”然而, 早在1954年, 彼得·德鲁克就在其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就明确指出:“这个答案不仅错误, 而且答非所问。”在德鲁克看来:“利润不是企业和企业活动的目的, 而是企业经营的限制性因素。利润并不能解释所有的企业活动与决策的原因, 而是检验企业效能的指标……利润动机以及衍生而来的‘利润最大化’理论, 和企业的功能、目的以及企业管理的内容都毫无关系。”
德鲁克对企业利润观的阐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更注重人的因素而非利润。德鲁克以西尔斯公司的成长为例, 分析西尔斯公司如何成为一个企业的过程, 并从中得出第一个结论:“企业是由人创造和管理的, 而不是由经济力量创造和管理的。”经济力量创造了新机会, 然而企业必须仰仗某个人 (或几个人) 的决策能力, 来决定企业的兴衰存亡。
第二, 否定企业利润最大化动机。德鲁克的第二个结论是:不能单单从利润的角度来定义或解释企业。德鲁克指出:“一味强调利润, 会严重误导消费者, 甚至可能危害到企业的生存, 以至于为了今天的获利而破坏了企业的未来……换句话说, 一味强调利润率的做法会引导管理者采取最糟糕的经营方式。”在德鲁克看来, 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目的和动机的观念会带来危害, “导致社会误解利润的本质, 并对利润怀有根深蒂固的敌意, 使之为工业社会最危险的疾病”。
德鲁克的逻辑思想是:想知道企业是什么, 必须先了解企业的宗旨。事实上, 由于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 企业的宗旨必须超越企业本身, 存在于社会之中。因而, 关于企业的宗旨, 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德鲁克反对传统的企业单一目标论, 他富有影响力地归纳出企业应该设定绩效和成果目标的八个领域, 并深刻地指出“由于企业的本质使然, 必须建立多重目标”。“任何一个其绩效和结果对企业的生存和兴旺有着直接和举足轻重影响的领域, 都需要有目标。”
第三, 关于企业利润与社会责任的认识。关于企业应该设定怎样的利润目标问题, 在经济学界曾经有过长期的争论。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古典经济观”认为提供“社会产品”破坏了以利润最大化为基础的市场机制, 因而否定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以德鲁克为代表的“社会经济观”则强调企业是社会的器官, 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 认为企业在履行经济责任的同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事实上, 德鲁克一开始就把社会责任列为其提出的企业设定绩效和成果目标的八个领域之一, 强调尽到社会责任不但是企业的使命, 而且企业还得将社会责任予以事业化才行。也就是说, 以承担社会责任为使命的思想应该属于一个健康的、能够永续经营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第四, 利润是结果不是原因。德鲁克推论, 由于企业的宗旨是创造顾客, 任何企业都与而且只有两个基本功能:营销和创新。营销是企业独特的功能。由于企业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器官, 企业必须创新, 也就是提供更好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为了达到创造顾客的目的, 企业重要的管理功能之一, 就是要有效地利用一切创造财富的资源 (包括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 , 提高生产力。按照德鲁克的逻辑, 到此, 我们才有充分的准备, 可以开始讨论利润和盈利能力。“因为利润不是原因, 利润是结果——是企业在营销、创新和生产力方面的绩效结果。”
第五, 利润是对企业经营绩效唯一可能的检验方式。以上论述绝非意味着德鲁克认为利润对于企业无足轻重。事实上在《管理的实践》一书的第六页, 作者即开宗明义:“企业的本质, 即决定企业性质的重要原则, 是经济绩效。”“尽管企业管理层必须考虑企业决策对于社会所创造的影响, (但是在制定任何决策, 采取任何行动时) 同时也需要把经济绩效放在首位”。“管理层的每一个行动、每一项决策和每一个考虑, 都必须以经济作为首要尺度”。鉴于经济绩效对企业的重要性, 德鲁克把它作为管理层的首要职能, 而把利润看作是对企业经营绩效唯一可能的检验方式。
第六, 设定和评估“必要的最低利润”标准。德鲁克认为由于运营中要承担不可避免的风险, 企业必须赚取足够的利润, 以求生存。为了经营, 管理者必须设定相当于“必要的最低利润”的经营目标, 建立明确的标准, 来评估利润表现是否达到目标。
二、德鲁克管理思想的脉络
德鲁克管理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解读大师的利润观, 首先需要深入理解其管理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整体脉络。
美籍奥地利管理学家彼得·F·德鲁克是公认的当代最伟大的管理宗师, 《商业周刊》称其为“当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师”, 《经济学人周刊》更称其为“大师中的大师”。其非凡的成就得益于他特殊的家庭背景、传奇式的经历、渊博的学识及睿智的才思以及其从事的职业的多样性等诸多方面。他1909年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个贵族家庭, 1931年在法兰克福大学获博士学位。1937年移居美国。早年曾在德国汉堡的一家出口公司任职。担任过重要报刊的记者、金融专栏撰稿人和高级编辑、保险公司的证券分析师、哲学政治学教授。1946年, 出版了第一本管理书——《公司的概念》。此后50多年来, 他成为美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管理咨询专家。《管理的实践》、《成果管理》、《有效的管理者》、《管理:任务、责任与实践》、《创新与创业精神》、《非营利机构的管理》等管理巨著相继问世。德鲁克的颠峰之作是他的两部同等杰出的巨著:《管理的实践》 (1954年) 和《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 (1973年) 。
那国毅在《德鲁克论企业》一文中归纳了德鲁克企业管理思想的分析路径 (如图1所示) 。德鲁克首先从企业外部出发, 即从社会的角度界定企业使命。什么是使命?使命就是存在的原因, 即组织为什么要存在于社会之中?这是高层管理必须回答的问题。然后从使命出发进入企业的战略决策系统, 即制定适当的战略实现特定的使命。接着以结构跟随战略的思想分析组织结构。最后不同的结构会导出不同的结果, 即企业形成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 靠什么在社会中立足和竞争。
根据那国毅《德鲁克论企业》一文整理
然而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并不局限于对企业的管理, 1999年德鲁克在自我评价, 写到:“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⑴早在60年前, 我就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 (2) 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 而且是所有现代社会机构的管理器官, 尽管管理一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企业; (3) 我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 (4) 我围绕着人与权力、价值观、结构和方式来研究这一学科;尤其是围绕着责任。管理科学是把管理当作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他还曾在在1993年出版的自选论文集《社会生态学的观点——对美国情况的思考》中自称是一个“社会生态学家”, 是由于对连续性与变化的矛盾的关注从而形成了自己以后的一系列研究方向。事实上, 德鲁克习惯于把企业置于社会的背景下, 进行系统的思考。在他的视野中, 个人、组织与社会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任何不和谐都是低效的。德鲁克毕生都在致力于通过个人和组织的积极协作来促进人类自身价值的实现, 和通过使企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的事业。
1985年德鲁克在为自己1954年出版以来一直被奉为管理学奠基之作的《管理的实践》一书再版所作的自序中写道:在我看来, 管理者的工作之所以如此有趣, 完全是因为管理是涵盖了三个方面的整体。我很快就明白:谈管理时必须将三个方面都纳入考虑:第一是成果和绩效, 因为这是企业存在的目的;第二必须考虑在企业内部共同工作的人所形成的组织;最后要考虑外在的社会——也就是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正是这种极富人文主义、实践主义精神, 以系统思考为特征的管理哲学思想构成了德鲁克独特利润思想的源泉。
三、解读德鲁克利润观
从管理哲学的视角解读德鲁克利润观, 有助于我们体察大师管理思想中的深刻的人本主义追求、辩证主义思想以及系统思考的精神。
1.德鲁克利润观是其人本主义信念和思想的一种体现
从上个世纪20年代起, 伴随着工人运动的不断兴起, 泰罗科学管理思想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 人在管理中重要作用的逐渐觉醒, 西方管理思想中逐渐形成一股可以与科学主义相匹敌的人本主义思潮。作为当代最杰出、最有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大师, 人本主义是贯穿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的一个基本追求。通过对人类社会中管理作用的重新理解, 德鲁克在吸收和综合了早期人本管理思想的基础上, 使人们认识到管理对于人本身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价值和意义, 从而将管理提升到崇高层次。在这种境界中, 他超越了纯技术知识分割形成的限制, 对管理的本质和真谛有更深刻的领悟。
德鲁克人本主义追求从三个层面展开:管理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在于它对人的意义;组织与个人的和谐关系是达到人本目标的实践基础和条件;自我管理是人自我实现的根本途径。德鲁克首先确立了以人为管理核心和归宿的原则, 随后提出建立积极的个人与组织的和谐关系, 并将管理的责任最终归结为个体的自我管理, 从而形成了由外到内, 从组织到个人的有机而一致的思想体系。尤其是德鲁克对自我管理的理解和重视使其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实现了质的升华。
在德鲁克的管理哲学中, 人为第一, 经济第二, 经济必须体现为社区和社会服务这一人本要求是一种基本信念, 其利润观正是这种人本主义信念和思想的一种体现。他相信这种理想主义, 即建立一个尊重人类尊严的社会是有可能的, 因而强调企业及管理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强调判定企业的好坏不能只根据利润, 还要“根据其对社会的好坏来判定”;认为创造经济业绩固然是企业的首要责任, 但不是惟一的责任。企业并不只是利润越高越好, 没有哪一个机构只是为了自己而存在, 只以自身为全部目的。它必须妥善处理企业对社会的影响, 并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管理者有责任促使符合公共利益的事物成为企业自身的利益。社会责任对于作为社会机构的企业组织不但永远不会消失, 反而会不断加强。
2.德鲁克利润观是其辩证主义思维的具体体现
首先, 从管理哲学的角度来说, 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是对立统一关系, 管理职能正是在主客体双方的协调中实现的。在德鲁克的管理哲学思想中, 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他把人当作企业最大的资源, 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德鲁克认为, 企业通过富有活力的人力资源完成它的任务, 职工通过完成工作来取得成就。德鲁克说:“根据需要和机会的变化, 确保企业和每个成员的不断成长与提高, 也是管理的重要工作”。所以, 德鲁克提出把以工作为中心与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结合起来, 就是要说明, 管理活动的有效性, 不是体现在管理主体或管理客体单方面的活动中, 而是体现在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中。
其次, 在管理哲学中, 利益与责任也是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范畴。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从本质上说, 是利益和责任的矛盾在管理中的反映。德鲁克抓住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切合点——顾客来谈利益与责任的辩证关系问题。德鲁克首先承认:“企业的本质, 即决定企业性质的最重要原则, 是经济绩效。经济绩效是管理者的首要职能”。“管理层的每一个行动、每一项决策和每一个考虑, 都必须以经济作为首要的尺度”, “如果未能创造经济成果, 就是管理的失败”。然而德鲁克同时认为:正是为了顾客的需要, 社会才把财富交付给企业使用。因此, 顾客是企业的基础, 使企业得以存在。企业的目的不在于获取利润, 而在于创造顾客。也就是说, 企业在取得经济利益的同时, 要考虑到对顾客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3.德鲁克利润观是其从系统方法出发的得出的必然结论
由于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系统, 它是一个多职能、多因素、多层次的统一体, 因此研究管理问题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德鲁克对系统方法的运用有其独到之处:他采用了一种从外部到内部的研究思路。他首先从外部来考察管理即管理的任务, 并研究管理任务和范围及其各方面的必要条件。进而以研究管理任务为主线, 深人研究管理的成就与结果。德鲁克独特的利润观正是由于他从系统方法出发, 综合考虑管理这一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作用与关系以及管理系统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而得出的必然结论。
在德鲁克的管理哲学中,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叫管理的时间维, 即考虑短期经济决策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长期影响, 其系统思考的方法论同样深刻地体现在他对时间维的把握上。德鲁克认为, 管理必须兼顾现在和未来, 短期和长期。“一方面, 必须使企业现在能够正常运转, 否则未来时间里就没有可以正常运转的企业。另一方面, 又必须使企业在未来能够正常运转、实现成长河进行变革, 否则它就破坏了资本——即资源为未来创造财富的能力”。从这一思想出发, 德鲁克独特的利润观可以得到另外一种阐释:企业可以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商机, 即把企业对社会的影响看作是企业的责任, 如果企业能对社会问题进行一种“社会创新”, 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加强企业的利益。
摘要: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利润不是企业和企业活动的目的, 而是检验企业效能的指标”, “企业的目的在于创造顾客”, “尽到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使命, 企业应该将社会责任予以事业化才行”, “可以将社会问题转化为商机”。本文试图探讨大师利润思想中的人文主义追求、辩证主义思想以及系统思考的精神, 即从管理哲学视角分析和解读大师利润观。
关键词:彼得·德鲁克,利润观,人本主义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彼得.德鲁克, 管理的实践,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3]李涛, 张宗建.德鲁克管理思想中的人本主义追求.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4 (5) .
[4]周菲.德鲁克管理哲学思想述评.辽宁大学学报, 1997, (4) .
[5]那国毅.德鲁克论企业.IT经理世界, 2001, (S1) .
[6]张隆高.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南开管理评论, 1999, (03) .
3.管理大师德鲁克名言 篇三
德鲁克认为:所有组织的管理者,都要面对决策,要做人事决策,而人的问题几乎是一样的。所有组织的管理者都面对沟通问题,管理者要花大量的时间与上司和下属进行沟通。在所有组织中,90%左右的问题是共同的,不同的只有10%。只有这10%需要适应这个组织特定的使命、特定的文化和特定语言。换言之,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同样能领导好一家非营利机构,反之亦然。
德鲁克的观点发人深省,影响企业界至今,留下的名言有许多,下面仅是摘录:
1、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
2、当今企业间的竞争不是产品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3、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被其经营者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所限制!
4、……除非一个企业产生的利润大于其资本成本,否则这个企业是亏损经营的……到挣足它的资金成本以前,企业没有创建价值,是在摧毁价值。
5、首先要说的是,CEO要承担责任,而不是“权力”。你不能用工作所具有的权力来界定工作,而只能用你对这项工作所产生的结果来界定。CEO要对组织的使命和行动以及价值观和结果负责。
6、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7、在时间之中,在社会领域里,没有人随着时间的开始而展开生命、随着时间的终结而结束生命;每一个人都从前面的人接受历代留下的遗产,持有短暂片刻,再把它交给后来的人。
8、一个企业不是由它的名字、章程和公司条例来定义,而是由它的任务来定义的。企业只有具备了明确的任务和目的,才可能制定明确和现实的企业目标。
9、使企业遭受挫折的惟一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人们很少充分地思考企业的任务是什么。
10、战略管理不是一个魔术盒,也不只是一套技术。战略管理是分析式思维,是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计划不只是一堆数字。战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根本不能被数量化的。
11、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做所有的事。即便有足够的钱,它也永远不会有足够的人才。它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最糟糕的是什么都做,但都只做一点点。这必将一事无成。不是最佳选择总比没有选择要好。
12、明天总会到来,又总会与今天不同,如果不着眼于未来,最强有力的公司也会遇到麻烦。对所发生的事感到吃惊是危险的。哪怕是最大的和最富有的公司,也难以承受这种危险,即使是最小的企业也应警惕这种危险。
13、没有人能够左右变化,惟有走在变化之前。
14、目标不是命令,而是一种责任或承诺。目标并不决定未来,只是一种调动企业的资源和能量以创造未来的手段。
15、经营目标可以被比做是轮船航行用的罗盘。罗盘是准确的,但在实际航行中,轮船却可以偏离航线很远。然而如果没有罗盘,航船既找不到它的港口,也不可能估算到达港口所需要的时间。
16、没有“尽善尽美”的战略决策。人们总要付出代价。对相互矛盾的目标、相互矛盾的观点及相互矛盾的重点,人们总要进行平衡。最佳的战略决策只能是近似合理的,而且总是带有风险的。
17、除非战略评价被认真地和系统地实施,也除非战略制定者决意致力于取得好的经营成果,否则一切精力将被用于为昨日辩护,没有人会有时间和精力开拓今天,更不用说去创造明天。
18、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19、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
20、组织内部只有成本,结果存在于组织的外部。
21、组织的重点必须放在机会上,而不是放在问题上。如果组织把精力放在出成果的地方——即放在机会上,那么就会有兴奋感、冲动感。
22、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没有机构(如工商企业),就不会有管理。但是,如果没有管理,那也就只会有一群乌合之众,而不会有一个机构。而机构本身又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它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给社会、经济和个人提供所需的成果。可是,器官从来都不是由它们做些什么,更不用说由它们怎么做来确定的。它们是由其贡献来确定的。
23、把才华应用于实践之中——才能本身毫无用处。许多有才华的人一生碌碌无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把才华本身看作是一种结果。
24、管理被人们称之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
25、领导者的唯一定义就是其后面有追随者。一些人是思想家,一些人是预言家,这些人都很重要,而且也很急需,但是,没有追随者,就不会有领导者。
26、管理者,就是把事情做得正确的人。企业家,就是做正确的事情的人。
27、卓越的公司,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你支付报酬的多少,而是你将报酬支付给何人。如果你有适合的雇员,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们会为创造一个伟大的公司而努力。他们会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不会因为报酬少而折腰,这就好比他们的呼吸不受控制一样。
28、决定经济向前发展的并不是财富500强,他们只决定媒体、报纸、电视的头条,真正在GDP中占百分比最大的还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创新的中小企业;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也不是少数几个明星式的CEO,而是更多默默工作着的人,这些人也同样是名不见经传的,甚至文化程度教育背景都不高,在这些人中,有经理人、企业家,还有创业者。
4.德鲁克谈自我管理 篇四
①了解自身的长处。发现自身长处的唯一途径是反馈分析(Feedback Analysis)。每当你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或者采取一项重大行动时,写下你预期将发生什么。9至12个月后,将实际结果与你的预期进行比较。只要持之以恒,这种简单的方法能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或许两三年)向你显示你的长处和短处。反馈分析给你行动上的启示是:首先,专注于你的长处;其次,不断改善你的长处,获得新技能;第三,发现你知识上的愚昧无知,并加以克服,而不是自欺欺人。纠正你的缺乏礼貌和妨碍你的效能和业绩的坏习惯。
②懂得自己该如何表现。应该了解的第一个要点是,你是一个照本宣科者,还是一个善于倾听者。第二个要点是,了解自己应该如何进行学习。学习的方式很多,以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学习。另外,了解自己是一个与人共事者还是独来独往者。试图改变自己是不大可能获得成功的。应该努力改善自己的表现方式。
③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念。这不是一个道德准则问题,而是一个“镜像检验”问题,即每天早晨你在镜子中希望看到什么类型的人,
你的价值观念与一个组织的价值观念相冲突,那么,你在这个组织中工作要么遭受挫折,要么碌碌无为。有时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与其长处之间存在冲突,但价值观念是最终的检验。
④了解自己的归属。成功的事业不是靠计划实现的。一旦人们对机会有所准备,成功的事业就开始发展,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长处、自己的工作方法和自己的价值观念。知道一个人的归属是什么,这能使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成绩出众的人。
⑤了解自己应该贡献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处理好三个不同的要素,即形势需要什么?鉴于自己的长处,表现方式和价值观念,怎样才能对需要做的事作出最大贡献?最后,为了发挥影响,必须实现什么结果?由此得出的行动方针将是:做什么,在何处以及如何开始做,确立什么目标和最后期限。
⑥对关系负责。为了取得成效,你必须了解同事的长处,表现方式和价值观念,因为每个人都以他自己的方式进行工作。然后你必须对沟通负责,与同事进行充分的沟通。今天的组织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⑦管理自己的下半生。当你已工作或25年的时候,你可能正感到厌烦,面临中年危机。其实你仍可能面对另外20至25年的工作。这是你开创第二事业的好时机。发展第二种主要兴趣不仅是一种爱好,而且能为你提供成为领导者、受人尊敬和获得成功的机会。自我管理的需要正在人类事务中掀起一场革命。
5.彼得德鲁克的经典管理语录 篇五
1、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2、“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肯,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3、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4、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5、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6、谁必须利用我的产出,以使我的产出卓有成效?
7、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8、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着眼于机会,而非着眼于问题。
9、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10、有效的管理者会顺应自己的习性,不会勉强自己
11、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
12、管理者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要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
13、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项新的业务,一定先删除一项原有的业务
14、决定优先要点的原则
重将来而不重过去
重机会而不只看到困难
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跟随别人
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15、“专心”是一种勇气,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
16、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决策。他们所做的,都是重大的决策。
17、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决策的冲击,而不是决策的技巧;要的是好的决策,而不是巧的决策。
18、有效的决策人,首先要辨明问题的性质:这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
19、要看“正当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么。
20、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21、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
22、决策的反面,是不做任何决策。
23、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
24、有效的的管理者会问:“我是不是真需要一项决策?”
25、决策需要熬受痛苦
26、有效管理者的自我发展,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
27、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所能达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6.学习德鲁克管理心得体会 篇六
管理,在我眼里,一直都是权力的象征,荣耀的象征。我只知道,管理的职位能带给我无穷的快乐和满足感,让我有一种高人一筹的感觉。直到我读了德鲁克管理思想以后,我对管理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看看我们身边大大小小的企业里,有多少管理者,因为对管理的误解,而造成组织信誉低下,臭名远扬,导致人员流失,工人工作没有激情,对公司没有信心。
我们都知道,人性,都是不喜欢被管的。只要有人管,就会不舒服,有一种被束缚的感觉。那么我们作为管理者,如果看到下属犯错,又不得不去纠正,因为这是管理者的职责。所以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既能维护公司的形象,又能保证工作效率和人际关系。
比如,从前我一直执着于纠正下属的言行及工作方式。成天去挑他们的毛病,试图使他们变得更加优秀,虽然我的目的是好的,可是难于让人接受,并不益于公司的发展。这样只会使他们和我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下,越来越不罢了。
自从读了德鲁克以后,我意识到我的管理方式大错特错。我需要给他们的是空间,给他们树立目标,让他们自主、自觉的去改善自己,在工作中去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再站出来,问他们是否需要我的帮助,而不是一味的去强求。
7.精细化是视觉管理的精髓 篇七
无疑,现阶段各工种“散点式”管理、各自为政的传统电视节目制作流程与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技术对节目制作质量与高速响应的要求。要实现对电视荧屏视觉形象整体效果的提升,必须精确分析直接影响视觉效果的摄像、灯光、造型、舞美、视频调像等各界面工种的前置关系和影响要素,打破工作边界壁垒,将散点式运作的各相关工种实现集成。
国际上的大型传媒机构已对荧屏视觉效果中的关键要素进行了多个角度的研究。如在英国的电视台针对摄像的比色和精度要求制定了白皮书,对电视摄像中背景色彩的设定进行限定,其中包括了色域、空间精度等多种要求;日本的电视研发工作室设计了多机位标准镜头协同的视觉管理模式,将标准镜头参数输入计算机,然后监视来自所有摄像机的输出,通过计算机生成的图像视频处理器进行颜色设置;澳大利亚的电视台制定了一系列电视灯光操作指导手册,指导了各类晚间运动项目、室内电视等电视播出时的基础灯光阈值,涉及照度、光比以及显色性的各种需求等。
可以预见,一个以视觉为主线、各相关工种高效集成,整体化、系统化、专业化的电视节目制作管理长效机制,将成为今后电视传媒产业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来说,必须具有整体、系统的视野;从微观来说,要能够极致精细化、精确化地分析各个工种间的前置关系和影响要素,谋求最佳的契合点。其核心是从管理学角度去解决一个边缘分散的复杂问题,使得各工种形成合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8.德鲁克管理思想的DNA 篇八
生命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起始于DNA的复制。DNA,又称脱氧核糖核酸,由单体脱氧核糖核酸串联在一起形成的聚合物——双螺旋结构的DNA链,可组成遗传指令,以引导生物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
DNA,谱写着生命的旋律。然而,DNA不仅存在于生命个体当中,而且存在于管理思想之中。
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双链结构”
早在60年前,德鲁克就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按此说法,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就是管理的“分子”,一如传承生命的DNA。
德鲁克曾说:“管理既要眼睛向外,关心它的使命及组织成果;又要眼睛朝内,注视那些能使个人取得成就的结构、价值观及人际关系。”眼睛朝内,我们的管理要有理念,需要知识;眼睛向外,我们的管理要有成效,需要实践。这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两个观点就构成了德鲁克管理思想的DNA双链结构。这恰好符合他对管理所做的解释:“管理被人们称之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
我们发现,通用电气、宝洁、金佰利、丰田等公司的CEO在进行交谈的时候,总是会说我们的模式就是德鲁克的模式。说得明白些,这些公司之所以能够做大做强,主要是得益于德鲁克的战略和实践。事实表明,这些世界知名企业,他们已经将德鲁克管理思想的DNA转化为企业的DNA,保证组织的快速运作和企业的不断发展。
《金融时报》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近1000位的首席执行官当中,相当一部分认为德鲁克对他们的影响最大,是最具影响力的现代管理学思想大师。
不可置疑,一些管理学作者或管理学院教师的管理思想都很睿智,但是,他们却不是管理思想的主要源泉,因为他们大部分是重学术而轻实用。相对而言,德鲁克比较注重实践和实用。因为他明白“管理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广博的知识,不应陷入学术游戏中。
大师所以成为大师,更重要的在于——大师不仅有睿智的思想,还善于指引他人将思想转化为行动。比方说,对于“将决策转化为行动”的问题,德鲁克提醒管理者思考:决策必须让谁知道?必须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贯彻落实?应当由谁来采取行动?这一行动包括哪些内容?是否与决策者和执行者的能力适应?又比方说,就提升绩效的问题,德鲁克提出如下两点:一是把重心放在解决人力问题,关注人力资源比物力资源更重要;二是放在态度上,人力资源利用中,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一个大师,谈的并不是虚无的理论,而是非常浅显的、可操作的方法,让你明白到无须再次消化,实用到你照做就行。如他的管理理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在于成果。”
是什么原因让德鲁克如此与众不同呢?德鲁克之所以为德鲁克,用两句诗来说:一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二是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何解释呢?梅花香自苦寒来,追求完美;为有源头活水来,善于学习。
那么,德鲁克管理基因的活水源头在哪里呢?
从熊彼特到德鲁克的DNA
德鲁克深受经济学鼻祖——熊彼特的影响,他不仅具有和熊彼特相同的管理基因,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越了熊彼特,成为享誉全球的现代管理学之父。
1950年1月3日,41岁的德鲁克跟随父亲去拜访誉满全球的经济学家,66岁的熊彼特,当时他仍在哈佛大学教书,同时在美国经济学会会长的职位上表现活跃。当时,德鲁克问到熊彼特:“你现在还会提到,希望后人怎样记得你?”熊彼特听了放声大笑,因为年轻时,熊彼特希望有人记起他时曾是欧洲最伟大的情圣、最伟大的骑师、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熊彼特回应:“以我现在的年龄,已经能体会到,光让别人记得你的著作或理论还不够,除非你能让其他人的生命因你而有所不同,才算真的有所作为。”
这次会面后5天,熊彼特辞世而去。
“让别人的生命因你而有所不同”。
熊彼特对德鲁克做到了这一点,德鲁克对更多的人敞到了这一点,而且超过了他敬爱的老师。
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首相丘吉尔将德鲁史的《经济人的终结》作为军官学院预备生的必读之作。当今世界顶级企业默克、宝洁、GE和摩托罗拉公司等将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付诸实践,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等人都深受其思想的影响。
2002年,《商务2.0》采访德鲁克时,问道:你希望将来被后人记起的是什么?德鲁克回答说:那就是我曾经帮助过一些人实现了他们的目标。他做到了!
从德鲁克到柯林斯的DNA
1994年12月,一位36岁的年轻人拜访德鲁克,在吃饭的时候说:“我怎样回报你呢?”德鲁克说:“你已经回报我了,今天和你的谈话中,我已经学到了很多。”
“刹那间,我顿悟了为什么德鲁克先生是与众不同的,因为他不把自己当作一位大师,而是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学生。对于许许多多管理学的专家而言,他们必须要说什么,而德鲁克先生则觉得自己必须要学什么”。
这位年轻人就是吉姆·柯林斯。
后来,吉姆·柯林斯成了大师,而且是美国最炙手可热的管理大师,一般演讲标价每小时6万美元,每月工作半天,一年不少于300万美元的收入。在回忆中,他说道:“他让我受益巨大,我永远也无以为报。我惟一能做的就是再把这些传达给他人。德鲁克曾经说过:‘走出去,寻找你的用武之地!’这就是你报答彼得·德鲁克的方式:把彼得·德鲁克为你所做的,再做给别人。”
什么让吉姆·柯林斯受益巨大呢?换句话说,吉姆·柯林斯传承了德鲁克的哪些基因呢?
其一,学习以赤子之心。德鲁克,一个践行“活到老,学到老”的大师。“如果能活到80岁,就要写到80岁。”他曾立下誓言,并终身践行。
“过去60年来,他每隔三四年都会挑选一个新的知识领域下苦功学习,以满足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或选择16世纪的金融运作为研究题材;或是人类科技史、人类劳动史;或是美国政治人物史、英国统治印度的历史。他建议世人应全方位地学习各种新知识,从而进行自我更新。”
是的,大师与众不同,驱动他的,不是别的,正是学习。吉姆·柯林斯受益最大的就是学习。
其二,教人以父母之心。有两种东西改变这个世界,一种是笔(思想)来改变世界,另一种是用剑(武力)来改变这个世界。德鲁克选择了用笔来改变世界,而且重新改造了很多手握宝剑者的思想。吉姆·柯林斯同样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这种理想。
9.德鲁克管理协会宣讲会2 篇九
主办方:德鲁克管理协会
一. 宣讲时间:
2012年九月下旬
二. 宣讲地点:
待定
三. 宣讲对象:
全校大一新生
四. 参会人员:
崔老师,学院主要老师,德鲁克大三及大二全体人员
五. 宣讲主要负责部门:
企划部(其他各部门协助负责)
六. 宣讲概况:
以讲座宣传的形式,构建一个培养兴趣,互相学习的环境,让大家充分了解德鲁克管理协会,促进德鲁克管理思想的传播和推广,推动大家进行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帮助大家融入集体,提高自我,自我发展。
七. 宣讲前期准备:
(1)准备道具:二百到三百张空白A4纸,五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五本笔记本。
(2)德鲁克管理社团宣传视频,德鲁克先生生平视频,德鲁克2012夏令营视频,八.宣讲会预计时间:
两个小时
九.宣讲流程:
(1)观众进场前循环播放德鲁克管理社团宣传视频
(2)主持人介绍到场老师并大致说明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的 <十分钟>
(3)团队游戏:团队节奏。把大家按照座位的位置不同,分为ABC三组。然后让每个组员用不同的方式发出声音。A组鼓掌,B组跺脚,C组哈哈。主持人随机说出字母ABC,说到哪个字母,就由哪组发出声音。奏出了团队的交响乐。最后由主持人交代游戏的目的,如团队协作,个人与团队,分工协作,领导力等。<十五分钟>
(4)播放关于德鲁克先生的视频。<五分钟>
(5)破冰游戏:纸飞机。每位同学将面前的空白纸张上写上自己的姓名,班级,QQ号,手机号,并折叠成飞机的形状。由主持人宣布开始,教室左边的同学将手中的纸飞机射向教室右边,右边则相同。规定每位同学以最短的时间找到新拿到的纸飞机上的同学。<十五分钟>
(6)小游戏:找东西:主持人先请五位同学上讲台参与游戏,再由这五位同学请上他们刚才在纸飞机游戏中找到的伙伴一起参加。台上共计两队十人,每队五人。两队队员分别从教室左右两边的观众席中
找出物品。物品要求是以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开头。在规定时间内,找出物品多的队伍获胜,并且奖励《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其他人员奖励笔记本。考验队员的分工协作能力。<十五分钟>
(7)会长上台讲话<十分钟>
(8)播放夏利营视频<十分钟>
10.德鲁克管理学精髓 篇十
——做对的事比把事做对更重要
初次接触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就被其高深的理论深深吸引。被尊为“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广泛涉猎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哲学和文学,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对许多问题都提出自己的精辟见解,他强调人的理想性,价值观及判断力为组织绩效精神的关键资源。德鲁克对管理的定义为:“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纵观德鲁克的经典管理箴言,对我影响颇深的莫过于“做对的事比把事做对更重要”这一至理名言。用德鲁克的管理语言来说:做对的事即是效能之意,把事情作对则是效之意。做对的事就是道,把事做对则是理。因此,综合“做对的事与把事做对”就是所谓的“道理”。”这一观点,被称为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做对的事情”就是要把握方向,清楚利弊,在做事之前一定要仔细考虑,进行分析判别,着眼于长远,讲求实际效果,理清来龙去脉,找出关键点。而“把事情做对”则将关注重点从方向引向了过程,强调做事情“正确”,是强调做事情的方法要正确,要符合原则和要求。所以,正确的思维应该是:先“做对的事情”,然后再“把事情做对”。如果方向错了,那么不管过程怎么完美,都会事倍功半,甚至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结果。不论是做对的事还是把事做对,不管是效能还是效率,道还是理,都如鸟的双翼,少可任何一边,便再也飞不起来。
那么怎样才能做对的事呢?德鲁克提出了边界条件这一定义,边界条件即是要解决问题的范围是什么。同时,德鲁克告诉我们:“边界条件需要自问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分别是:
1、决策的目的是什么?
2、至少要完成什么目标?
3、要满足什么条件?这个观点使我受益匪浅,我认识到高质量的思考是做对事的有力保障,更是做对的事能力的自我提升。二十一世纪的知识型员工,靠的不只是专业能力的生产力,更是做对的事能力的生产力。不然再高深的知识,再强大的专业技术,再优越的工作经验,若不能做对的事,而只是想把一堆事情做对,最终得不到应有的结果也是枉然。
“做对的事的能力”,一言以蔽之,就是找到正确的人,摆在正确的位置,并协助他做正确的事,才会取得较有效的成果。做对的事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用己之长,用人之长,用企业之长,用环境之长,使自己的企业具有世界级的核心能力,去满足客户,创造顾客,以客户为依归,以顾客为诉求,让对的人做对的事,让对的客户得到对的需求满足。在企业经营的实战中,只有具备“做对的事情”的观念,才能把自己造就成稳操胜券的“常胜将军”。能否成为“常胜将军”,取决于一个指挥者的前瞻能力和决策能力,以及二者的完美结合。这要求他对市场不仅要看得见、看得起、看得懂,而且要看得透,看得出市场发展规律,看得出所经营企业的发展“运程”。这样的话,他总是“做对的事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11.德鲁克管理学精髓 篇十一
2002年,德鲁克荣获美国总统布什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
高效经理人遵循了以下八个习惯做法:
他们会问:“什么事情是必须做的?”
他们会问:“什么事情是符合企业利益的?”
他们制定行动计划。
他们承担起决策的责任。
他们承担起沟通的责任。
他们更专注于机会而不是问题。
他们召开富有成效的会议。
他们在思考和说话时习惯用“我们”而非“我”。
前两个做法赋予他们所需的知识,接下来的四个做法帮助他们把知识转化成有效的行动,最后两个做法确保了整个组织的责任感。
自问:“什么事情是必须做的?”第一个做法是探究什么事情是必须做的。注意,这个问题问的可不是“我想要做什么?”而是问有哪些事情我们不得不去做。认真地思考和对待这个问题,是在管理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哪怕是最能干的经理人,如果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可能徒劳无功。
自问:“什么事情是符合企业利益的?”高效经理人的第二个做法是问“这是否符合企业的利益?”它与第一个做法同样重要。他们不会问,这是否对股东、股票价格、员工或者经理人有利?当然,他们清楚,要想让某个决策生效,股东、员工和经理人都是重要的力量,必须要得到他们的支持(至少是默许),他们自然也知道,股票价格不仅对于股东重要,对于企业也同样重要,因为市盈率决定了公司的资本成本。但是,他们更知道,凡不符合企业利益的决策,最终将损害所有利害关系人(stakeholder)的利益。
制定行动计划 经理人是实干者,他们的任务就是执行。知识在转化为行动之前,对于经理人来说是毫无用处的。但是,在付诸行动之前,经理人必须规划好自己的路线。他需要考虑许多方面,比如想要得到的结果、可能受到的约束、未来要做出的修改、当中需设置的检查点以及应该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
行动计划必须成为经理人时间管理的基础。时间是经理人最稀缺和最宝贵的资源。无论组织属于何种类型,是政府机构、企业,还是非营利性组织,它们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时间的消耗者。除非行动计划能确定经理人如何使用自己的时间,否则这个计划就不会有任何用处。
承担决策责任 在下述内容没有确定之前,决策就不算达成:谁对决策的执行负责;最后期限;哪些人会受到决策的影响;这些人必须知道、理解和赞成(至少不会强烈反对)这个决策;必须把决策通报给哪些人,即使决策对他们并无直接影响。
承担沟通责任 高效经理人会确保自己的行动计划和信息需求能够得到其他人的理解。具体来说,这意味着他们会与同事——包括上级、下级和同级——分享自己的计划,并且征询这些人的意见。同时,他们会让每一个人都知道,为了完成任务,自己会需要哪些信息。从下级到上级的信息流通常是最受重视的,但是,经理人也必须对同级和上级的信息需求给予同等的重视。
专注于机会 对高效经理人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把变化视为机会而非威胁。要从公司内外系统地审察这些变化,然后思考:“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些变化作为企业发展的契机?”具体地说,经理人可从下面七种情境中搜寻机会:本企业、竞争对手或者行业内某次意外的成功或者失败;市场、流程、产品或者服务的现状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流程、产品或者服务的创新,不管它们是发生在企业内部、企业外部,还是行业内部或外部;行业结构或者市场结构的变化;人口统计学动向;思维模式、价值观、感知、情绪或者意义的变化;新知识或者新技术。
提高会议成效 对经理人工作日的所有研究都表明,哪怕是级别较低的经理人和专业人员,每个工作日都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和其他人在一起,也就是说在参加某种形式的“会议”——惟一例外的是少数高级研究人员。即使谈话对象只有一个人,也算是开会。所以,要取得高效能,经理人就必须让会议富有建设性,确保会议谈的都是工作,而不是与工作无关的闲话。
12.德鲁克管理学精髓 篇十二
——对管理的思考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因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这是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对德鲁克的评价。“在所有的管理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的影响最深。”这是比尔.盖茨对德鲁克的评价。安迪.格鲁夫这样评价德鲁克:“德鲁克是我心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狂热追求时髦思想的人群中独树一帜。”美国管理协会也给了他很高的赞誉:“如果说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管理的话,那么彼得.德鲁克无疑是最伟大的发明家。”一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用他的智慧和思想为世界的管理学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初次接触德鲁克的书,就被他书中阐述的管理思想所吸引。德鲁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强调人的理想性、价值观及判断力,成了组织绩效表现的关键资源。他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能动、动态的器官。最欣赏他的一句话: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他的管理思想深深的影响了我整个管理学的思想基础,可以说他的思想已经扎根在我的思想中。他在管理的各个方面阐述了他独特的观点,形成了一整套的思想体系,从而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
〈〈管理的实践〉〉是我看的第一本德鲁克著作,是德鲁克经典的一部著作,是第一本将管理视为一个整体的管理书籍。我的管理思维
也从他的这本书开始,也许会影响我这一生。〈〈管理的实践〉〉提供了观念、原则和工具,是一套极具系统化的管理知识。以管理的本质切入,就管理者的角色、职务、功能的认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有着精辟独到的见解,掀开了管理的奥秘与务实。在本书中德鲁克提出了三个经典的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还率先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德鲁克认为:如果企业不尽社会责任,政府一定要强制企业去履行这个责任。他反复的强调,认真负责的员工确实会对管理者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真正能胜任工作,要求他们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任务和成绩负起责任来。责任是一个严厉的主人。如果只对别人提出要求而并不对自己提出要求,那时没有用的,而且也是不负责任。如果员工不能肯定自己的公司是认真的、负责的、有能力的,他们就不会为自己的工作、团队和所在单位的事务承担起责任。进入德鲁克管理世界的捷径就是认识管理者的责任、员工的责任和企业的责任开始。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责任,责任是维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阐述了管理的本质,以一些成功的企业为例指出管理者怎样去管理一个企业,以及管理者如何去自我管理。他在书中分析了企业应该建立怎样的管理结构去发展,介绍了管理者对员工和工作的管理方法。从德鲁克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出,管理是一种观念而非技术,自由而非控制。管理是实务而非理论,绩效而非潜能。管理是责任而非权利,贡献而非升迁。管理是机会而非问题,简单而非复杂。
对我来说,德鲁克的思想理论清晰而富有内涵,他提出的观点总让我去深刻的思考和了解,然后被我所接受。在书中他经常用一些经典的成功的管理案例说明他的观点,而且举的例子都很贴切,这也是他的书容易读懂的原因之一。总觉得德鲁克的思想给我有一种源远流长的感觉,在我脑海中不时的呈现出来。真的有些无法言语他的管理思想对我的影响。在读书的过程中或者是在实践中遇到一些管理问题,我总是无意识的采用了他的管理思想去分析问题,他的思想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从德鲁克的管理著作中,自己得到了很多收获,他的思想建立了我的管理思想基础,深深的影响了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领悟和发展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实际运用到自己的工作或者是事业中去。
13.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篇十三
脑力劳动、知识工作者组成的团队的管理如何做到卓有成效?领导者能力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回答是卓有成效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关键在掌握方法、总结提高。
管理者要靠别人(下属)的工作取得成绩、获得成功,必须能决策、用人和自我管理。管理者要管好自己,才能管理好别人,一群普通的人,如果有一个好的领导者管理者,也可能是一个优秀的团队。
一个团队、项目的领导者、管理者要从整体出发,必须在“善用时间、关注结果、善用人长、要事第一、有效决策”五个方面下功夫,读后感《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此五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无不关系到个人的认知、领悟、沟通,总体掌控能力。
“善用时间”,从角色、使命、目标出发,按重要性安排个人的时间。时间对所有的人来说,是一个常数,要提高时间利用率,必须记录、分析、诊断、提高个人时间安排,并进一步提高团队时间使用效率。
“关注结果”,关注个人和他人做事的结果(而非过程和态度),做任何事情要以终为始,精确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善用人长”,每个人都有长处、短处。为人处事,包括领导与被领导,要多关注个人的长处、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要事第一”,如果无法分辨哪些是重要的事情,我们会陷入无穷的烦劳无穷的琐事,因为总会有各种问题存在。追求完美的人会累死、追求个人表现和享受但不顾及别人的人,也会陷入困境。从项目管理角度来看,重要的事情,就是你为了得到结果而必须完成的关键任务。
“有效决策”,有效决策是困难的,因为我们的认知、眼界、魄力。修炼有效的决策能力,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规则、文化。个人决策必须顾及周围的影响,团队决策必须考虑合作者、关系者。
14.紫光安德鲁国际酒店管理学校 篇十四
紫光安德鲁具备来自全球的真正国际化的师资力量,包括在世界顶级酒店工作过的专业人员及各类学术专家,如全职教授、商业领袖和知名作家等。紫光安德鲁的教师充当的角色不仅仅是教师,他们还向学生提供建议、咨询和指导,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两方面取得成功。学生将在清华科技园内以及清华大学校内的教室上课。
紫光安德鲁的独特之处在于为学生在酒店管理领域拓展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的必修课包括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将让学生掌握必备的酒店管理基本技能,以帮助他们在这个日益增长的,涵盖了酒店、餐饮、航空、水疗按摩和邮轮行业的全球性的酒店管理业中获得成功。公共教育课程将由清华大学教授亲自授课,专业课程则由来自世界各地的酒店行业的顶级专家进行教学。
紫光安德鲁注重国际化的实习培训,而这正是她与其他酒店管理学校的最大不同。紫光安德鲁要求所有在校学生必须到学校遍布全球的合作伙伴酒店实习。所有学生均必须在其学习期间完成至少一项实习培训。紫光安德鲁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近120个行业合作伙伴,这些合作伙伴向学生提供范围广泛的实习与求职机会。
完成一年的学习和实习培训后,学生将获得清华大学颁发的酒店管理结业证书,两年的学习和实习后,学生将获得紫光安德鲁颁发的酒店管理证书。本项目的毕业生还将获得紫光安德鲁职业发展与就业拓展部的全力支持,确保他们能够获得令人羡慕的,非常有竞争力的工作岗位。有志于攻读国际学士学位的学生可以在第三年继续进行预备课程的学习,并且在完成后,选择进入紫光安德鲁的合作伙伴校继续深造,攻读国际学士学位。
紫光安德鲁向具备国际酒店业发展潜质的男女青年提供证书课程和学士学位课程学习机会。
获得紫光安德鲁酒店管理证书
两年学制:第一年清华大学酒店管理结业证书
第二年紫光安德鲁酒店管理证书
获得阿兰杜卡斯+安德鲁烹饪艺术专业国际酒店管理文学士学位
第一、二年:清华大学酒店管理结业证书、
紫光安德鲁酒店管理证书
第三、四年:阿兰杜卡斯(Alain Ducass)
安德鲁烹饪艺术专业国际酒店管理文学士学位
获得美国学位
第一、二年:清华大学酒店管理结业证书
紫光安德鲁酒店管理证书
第三年:紫光安德鲁/肯代尔学院学习
第四年:肯代尔学院(Kendall College)酒店管理学士学位
第五年:学员在美国芝加哥大型酒店工作一年,年薪约24000美元
获得菲律宾学位
第一、二年:清华大学酒店管理结业证书
紫光安德鲁酒店管理证书
第三年:紫光安德鲁/安德鲁学院学习
第四年:安德鲁学院酒店管理学士学位
课程设置:
公共课
计算机基础经济学基础卫生学商业数学普通心理学
商业核心课基础会计学管理原理管理信息系统
市场营销学原理组织行为学金融学基础
旅游核心课
烹饪艺术与科学国际旅游与酒店业原理旅行和旅游运营
专业课
食物和饮料服务程序饮料管理前厅工作程序客房部工作程序
宴会,典礼及餐饮服务程序
实习
(注:实际课程名称以课前通知为准)
开学日期:2008年9月1日
学习费用:紫光安德鲁学费(人民币):28,500/年
(不包含食宿费,制服费,书本费,入学押金)
美国肯代尔学院(美元):10,170/年
(不包含签证费,食宿费,制服费,书本费,交通费)
菲律宾安德鲁学院(美元):8,000/年
15.德鲁克管理学精髓 篇十五
收购在6个月之后完成,面包厂主管在纽约总部拜见了公司总裁。总裁说道:“约翰,你知道的,我们每一个部门每年都要有10%的增长,并且投资至少要获得 15%的税前收益。但是,你们部门的增长率一年只有1%或2%,并且只有7%的税前回报率,这跟银行储蓄账户的利率差不多。我们全体职员准备和你一起努力改变这种局面,使你的部门能够达到我们的增长和利润目标。”
面包厂的主管回答道: “恐怕这会浪费他们和我们的时间。面包厂本身就不是一个成长型行业,人们并不会吃更多的面包和蛋糕;相反,收入越是增长,人们吃得越少。面包厂应该有内在的保护措施,以防止生意衰退;事实上,在真正严重的萧条时期,我们可能会做得很好,
但是,我们的增长是不会快于人口增长的。至于利润,因为我们的工作有效率,所以我们实现了盈利。当然,我知道,我们需要更加有效地获取利润,这就需要大量地投资于新型自动面包烘房。至于市盈率,我们从来就不认为它能为我们带来所需的资金。即使我们实现了自动化,我们的税前收益率最多也不会超过12%。”
总裁厉声说道:“这是我无法接受的!”面包厂主管答道:“我们所有的钱都在这个面包厂中,我们必须把自己家的钱抽出来,投到更有吸引力的行业中去。我承认,这正是我们乐于被你们收购的原因,也是我们所有的人立刻抛售你们公司股票的原因,还是我很愿意你们全部接替我的用工合同的原因。如果您想将一个面包厂运作成一个成长型公司,您最好把我炒了 我可不知道该怎么做。”
问题
16.《德鲁克管理理论》读后感 篇十六
看完了这本书,我若有所思,心有所悟。中国不缺少好企业,而缺少真正有效的管理者。谁是管理者?如何做好一名管理者?管理者对组织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都是许多人亟待了解的问题。那么,管理者是要管人么?不,这本书告诉我,管理者首先要管好自己。我觉得:很多管理者就是因为没有彻底的理解管理的真正内涵,结果忙忙碌碌导致了没有带动企业的真正发展。
我认为:一个企业生存的第一要务是管理,如何让管理卓有成效是每个管理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身为一名管理者,他只有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转化为企业的成绩,才算是一位成功的管理者。管理必须有效,这样才有价值。管理者不仅要让人才充分发挥特长还应该要学会善用专精于某一领域的人,更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作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要具有良好的时间观念,做事应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以保证及时完成最先需要做的事,还应养成“对外界作出贡献”的思维习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别人的优点,而不是消耗时间去改造缺点,做自己做不了的事。
身为管理者有些时候要做出一些重大的决策,这时他们就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例如,费尔先生,他就是一个伟大的决策者。费尔先生于20世纪初担任美国贝尔电话公司总裁,为该企业服务将近20年。在他任职期间,贝尔公司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跨国企业之一。他从“照顾社会大众的利益”这一角度出发,提出“为社会服务是公司的根本目标”的口号。他做出的每一项决策都带动了公司的发展。我想,每一位管理者都应该向他学习。
从这本书中,我懂得了一些道理。我们每一个人做事都应该要有重点,只有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才能把它完成得更加出色,更加完美。还有就是在我们工作的时候要有贡献性。从这本书中,我总结出了几个观点:每一位知识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管理的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要善用有效的时间;管理者要学会做决策并保证决策有效;管理者必须对公司作出贡献;管理者要懂得先做重要的事;管理者要学会发挥他人的长处等等。
总之,看完这本书,我获益匪浅,希望以后能多看一些德鲁克写的书。
德鲁克管理理论读后感2虽然这位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已经离我们远行了,但他的理念、他的思想、他的精神将永远伴随着我们。
德鲁克认为:“在现代组织中,每个知识工作者都可以成为一名管理者,他可能会被推上负责的岗位,凭借着自己的地位或知识,为真正改善组织的运作能力并获得成果做出自己的贡献。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与目标管理紧密相关的是绩效考核,在某种程度上,绩效考核完全可以视为目标管理的一部分。如果光有目标而没有每阶段的绩效考核,那么这个目标可能永远不会有实现的一天。要真正实施目标管理,就必须以绩效考核为后盾。”
通过阅读这本书之后,我对管理,也有了清晰的概念和认知。尤其是在管理的目的和责任方面。我觉得,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激发人们的动力,使他们有工作激情,让他们在工作中找到自信,找到自我,让他们爱上自己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为组织作出贡献,这就是管理者对大的目的和责任,我认为管理者不仅要为自己、为组织负责,更要为我们所处的社会以及我们身边的社会人负责。管理者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身边的人,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到外圆内方。通过我对德鲁克有关资料的查询,深刻的了解到德鲁克对世界管理学的贡献。很多资料对德鲁克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通过德鲁克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描述,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还要培养一种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养成不急不躁的心理,这样才能考虑长远利益;其次,要有一颗包容心,这样才能不至于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全局利益,有一颗包容心,才能让他人充分发挥他人的长处,容他人之短处;坚持才是卓越之道。其实,这本书留给我们待以挖掘的东西还有太多,以上所讲的这些不过冰山一角。认真去读、去身体力行,必定会有收获。
德鲁克管理理论读后感3书的开始介绍了德鲁克的生活习惯:每天九点半睡觉,早上五点起床,长年如此;每天晚上花两个小时阅读大量资讯,掌握全球政治、经济、金融动态;把所有收入的90%捐出去,只留下其中的10%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我的解读是生活自律性太强,对时间的管理非常苛刻,且思想上没有杂念,对目标追求执着。能够常年坚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坚持广泛、深入地学习,坚持对物质、贪欲的抵制,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仅此就应该获得无比的敬仰。
谈到自我认知、发挥长处,我产生的共鸣。认知,就是要确定一项工作是该做还是不该做,如果做了,到底做得有效还是无效。自我认知,就是要通过探索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避免长期忙于现状,却没有任何成效。我在上高中时就明确了一个思想,人人都有长处与不足,伟人也是一样,没有过人之处不能做伟人,有了过人之处,并将它发挥得淋漓尽致,就成了伟人。
我受应试教育影响过于深厚,小学中学都是在勤勤恳恳、不折不扣地完成老师的安排,即便我明白了寻找长处的重要性,也苦于文山题海里遨游而没有功夫静下心来好好梳理人生。上大学后,尤其研究生阶段,我觉得这个事情到了非解决不可的阶段了,于是好好地回顾了一下之前的人生,从生活、学习、课外活动等多方面精辟地把自己剖析了一遍,我的思维是不适合进行深入的理工学研究的,因此尽管我获得了工学硕士学位,也毅然选择了市场工作。
谈到价值观,德鲁克认为价值观是确定人生方向的基础,价值观就是面对不同选择时,你的价值取向,是重视这个,还是重视那个。德鲁克很成功,因为他不到20岁时就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观,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一辈子只追求这个。我相信太多的人都知道需要树立正确、合适的价值观,但是就是树立不起来,一会想这样,一会想那样。很小的时候,我写作文说长大了要像妈妈一样当个镇长;长大了点,受到课本、小人书里很多大人物的影响,就想成为科学家或者统治者;上大学了,经济市场化程度显著提升,物质欲望渐强,媒体对商业的宣传成为重点,我又想成为企业家;现在,已近而立之年,成家也一年有余,阅历更为丰富,思想也趋于稳重与成熟,本应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了,但深知生活的辛苦、社会的残酷,反而不知道怎样的价值观才是合适的,一直是在修正的过程中。
谈到时间管理,德鲁克认为,时间不是用来管理的,而是要认识自己的时间到底花在哪里,浪费在哪里,有生产力产生在哪里,要做到“把时间用在哪里,哪里就会有效果”。德鲁克告诉我们,在这个课题上有三件事情是一定要做的。第一件事,记录自己的时间,有多少时间是在做这件事,多少时间在做那件事;第二件事,是管理时间,根据时间的记录,发现在哪些方面花费的时间是产生了生产力的,在哪些方面花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在哪些方面浪费了时间;第三,集中时间,就是分析之后,把时间集中起来做该做的事,做能产生效果事。
德鲁克建议我们多做贡献,这一点我想太多的人都很难做到。他认为,当一个人一直想着自己如何才能成功时,他往往是不择手段的,但是他会忽略周边的存在,甚至伤害到别人,有点一将功成万古枯的味道。德鲁克是一个很有胸怀的人,不需要客意地索取回报,只要不断贡献,周围的人都会知道回报你的,做大事的人往往都对他人做出了重大贡献。常人很难达到德鲁克这样的思想高度。
他强调重视知识工作者的思想,不能强制性要求他们进行各类工作,而是要充分地激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的效果更好。他总能从宏观角度发现问题的根源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少提及或责备某个人,这叫做“观察基本制度”,他看到的是组织设计中的根源问题,这些问题存在于结构、流程、规范以及惯例中,某个人犯了错误,可能是组织的非合理制度或流程导致的,企业高管的责任是牢记企业的最终目标,去挑战这种组织设计。
【德鲁克管理学精髓】推荐阅读:
《德鲁克的管理精髓》读后感07-30
德鲁克管理名言07-17
德鲁克管理学读后感11-30
德鲁克的激励名言07-31
彼得德鲁克:技术是可变的07-26
电影《德鲁大叔》观后感精彩10-29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概况07-23
圣安德鲁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