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减法教学设计

2024-07-18

亲情减法教学设计(共17篇)

1.亲情减法教学设计 篇一

一年级汇报课

教学设计

《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中卫九小 张艳明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27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能正确读写减法算式,进一步渗透符号化的数学思想。

2.能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能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多种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学准备】

4面小红旗,圆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4面小红旗)今天老师要把其中的1面小红旗奖给昨天写作业最认真的小红同学。

请小红上台领取小红旗。

师:根据刚才的情境,同学们能提个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老师手上还剩几面小红旗? 二.探究新知 1.减法的认识。

老师课件演示“4个气球飞走1个”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先看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两句?

生答:老师手上原来有4个气球,飞走了1个。问:“飞走”还可以怎样说? 生:“飞走”还可以说“去掉”。一年级汇报课

教学设计

问:你们知道还剩多少个气球吗?怎么知道的? 全班汇报交流。

生:从4个气球里去掉1个,还剩3个。

师:从4个气球里去掉1个,求还剩多少个也就是从4里面去掉1。当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时候,(教师用手势配合“去掉”)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减法”计算,板书:减法。

减法也有它的运算符号(教师介绍减号),那么这道算式怎样写呢?请学生试着说一说。结合学生的算式教师边板书边说明:一共有4个气球,“4”写在减号的前面,去掉1个,“1”写在减号的后面,还剩3个,3写在等号的后面;即4-1=3。

问:这个算式怎么读?谁能试一试? 读作:4减1等于3。

问:根据之前的演示说一说算式中的4、1、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能用4-1=3表示呢?

2.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课件显示:有5只小松鼠在一块儿玩耍,后来跑了3只。老师引导:你能根据课件显示的过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问:要求还有几只?用什么计算?为什么?怎么列式? 生说师板书:5-3 想一想:5减3等于几呢?你是怎么算的?

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老师参与小组活动,倾听学生不同算法。然后集体交流,说说各自不同的想法。

三.巩固应用】

1.教材第26页“做一做”。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摆学具,并让学生看着算式,边摆边说过程。2.教材第27页“做一做”。

第1题:看图计算题。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并提出问题,再算出得数。一年级汇报课

教学设计

第2题:是借助操作进行计算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照着例子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画线的。

第3题: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订正。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大家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4-1=3读作:4减1等于3 5-3=2 减号

减法

(5可以分成3和2)3

2.亲情减法教学设计 篇二

苏教版国标本10册第80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 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让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 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 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 体验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问题中的价值, 逐步学会数学思考。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 红、蓝两种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 出示情境图 (图略) 。

提问:同学们, 这幅图片是扬州的哪个景点? (瘦西湖中的五亭桥)

谈话:扬州瘦西湖是中国首批4A级旅游风景区, 每年的“4·18”前后都会迎来全世界数以千万的游客。再过几天, 又到4月18日了, 我们班的班长想带仪征革命老区的几位小朋友游玩瘦西湖。据他了解:从他家到瘦西湖的走法有两种: (课件出示) 乘公共汽车要小时, 骑自行车要小时。到了瘦西湖游览的方法也有两种: (课件出示) 坐游船要小时, 坐人力三轮车要小时。

提问: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从他家出发到瘦西湖游览结束的总时间吗?

(课件出示学生回答的算式以及每个算式表示的含义。)

提问:上面的这些算式哪些可以直接相加? (生说师板书:

提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计算方法是什么?

让学生说一说。

追问:另外三个算式, 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 (因为它们的分母不同)

2. 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评析:创设学生熟悉的五亭桥情境图, 渗透生活数学意识, 激发起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二、合作探究, 自主建构

1. 小组合作, 研究例1。

提问:下面以为例 (板书:) , 四人一组, 利用身边的工具或应用我们学过的知识, 研究一下这个算式的结果。

学生的反馈可能有以下几种:

预设一:把和先分别化成小数, 再相加算出得数为0.75。 (板书:=0.5+0.25=0.75)

预设二:先通分, 把转化成, 再与相加, 算出结果是。 (板书:

预设三:把一张长方形纸看作单位“1”, 先平均分成2份, 涂其中的一份, 并写上再将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 也涂其中的一份, 并写上 (提醒学生注意涂色部分不能重叠) , 这时所有的涂色部分就是这张长方形纸的。

2. 比较反思:

刚才, 我们通过把分数化成小数、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折纸并涂一涂这三种方法, 知道了。对于这三种方法你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说一说。

3. 独立尝试, 逐步优化。

提问: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后反馈, 师板书:

提问:你为什么不选用另外两种方法做这两道题呢?

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追问:以后遇到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时, 我们可以怎样很快地算出结果呢?

(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

继续追问:为什么要先通分呢?

(因为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

评析: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不仅探究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还明白了算理。

4. 教学异分母分数减法。

提问:这四道分数加法的计算结果对吗?

让学生说一说, 同时板书用减法检验的算式。

预设一:, 你是怎么算的?

预设二:, 为什么结果是不是?

预设三:, 你怎么算的?要注意什么?

预设四:, 异分母分数减法与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方法一样吗?

评析:教学异分母分数减法, 教师并没有直接教给学生计算法则, 而是通过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仅仅是对一些知识适当点拨, 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放给学生,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5. 小结。

提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 要先通分, 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自觉进行验算。

三、巩固练习, 加深理解

1. 填空。

采取学生口答形式, 追问: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问题?

2. 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先在算式下面的图形中涂一涂, 再写出得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评讲。

要求学生结合图形解释:为什么等于?等于?

明确: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可以直接相加;而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 由于不能直接相加, 所以先要把它们转化成相同分数单位的分数, 也就是要先通分, 再相加。

评析:通过数形结合, 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异分母分数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

3. 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

地球的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太平洋大约占地球表面的, 大西洋大约占地球表面的。这两个洋的面积一共约占地球表面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解答后, 指名一位同学说说思考和计算的过程。

4. 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异分母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评讲。

评析:练习的安排紧扣教材, 注意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开放题的设计, 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化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还能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增长智慧。

四、课堂小结 (略)

总评:

1. 本节课把复习铺垫与情境创设有机融合, 相辅相成。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使课刚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 复习旧知, 利于迁移。

2. 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时, 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交流、去反思,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 进行转化思想的渗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是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的。通过转化使学生感觉到计算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而是他们智慧成长的载体。

3.“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复习题)

1.看图列算式。

8+( )=15 15-8=( )

2.填一填。

8+( )=13 8+( )=16

8+( )=14 ( )+8=11

设计意图:设计两组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目的是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为知识的迁移奠定基础。

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师:这是游园会上的大熊猫在卖风车,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共有12个风车,小朋友要买8个。还剩几个?

三、自主探究,内化算法

1.列出算式,大胆猜测。

师:要求“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2-8= 比较算式,引入课题并板书。

教师(追问):你觉得会剩下几个风车呢?

课件出示12个风车图:

2.动手操作,验证结果。

学生之间互动,同桌(小组)交流,教师观察巡视,把握情况。

3.过程演示,内化算理。

教师预设可能会出现的几种方法,出示课件:

摆一摆:“破十法”。把12分成2和10;10去掉8个,剩下2个与2合起来是4个。“平十法连减”。从12(圆片)根小棒中先去掉2根,再去掉6根,还剩4根,根据学生操作过程,教师列出算式,把8分成2和6,12-2-6=4。

想一想:想加算减法。要计算12-8=□,可以这样想,我知道“8+□=12,根据进位加法,8+4=12,那么4就是12-8的差,所以还剩4个”。

数一数:数出来的方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用小棒(圆片)摆出12根,拿走8根,还剩4根。

把思考过程课件一步一步演示,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对旧知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回忆和复习题2的练习,对结果进行猜测,再通过学具操作演示、过程归纳、算式演示,逐一将思考过程表现出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直观演示,重点理解“想加算减法”和熟练掌握“破十法”。

(1)借助操作,分析“想加算减法”思考过程。

因为8+4=12,所以12-8=4,如图:

(2)演示“破十法”思考过程。

①摆出12个风车,分成左边10个,右边2个。

课件出示:

②把左边10个风车中圈出8个,还剩2个,如上左图。

③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④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师板书,如上右图。

设计意图:借助操作,诱发学生思考,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述、符号体现、直观演示,来领会“破十法”的算理过程,体现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运用新知,巩固算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1.圈一圈,算一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

2.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自主练习,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3题。)

10-8= 13-8= 16-8=

11-8= 14-8= 17-8=

12-8= 15-8= 18-8=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小结:引导学生从算法上比较:如果用“破十法”计算,都是先算10-8=2,十几减8,就再算2加几;如果用“想加算减法”计算,被减数增加几(或减少几),减数不变,差也随着增加几(或减少几)。

结合算式中具体的数字来说明这样变化规律,纯数字概念对一年级学生较抽象难以理解。

4.口算减法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页例2和“做一做”。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两位数加减法的算理基本相同,因此这里可以提供更加开放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探索,对于不同的方法,教师要给予鼓励,退位减法的口算是难点,需要进行针对性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通过自主探究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配套资源:《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名师教学课件、《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课时作业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口算,并说出口算的方法。

32-30= 21-5= 28-3= 90-40= 13-7= 45-9= 72-9= 85-50=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减法的部分口算,通过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回忆、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今天三年级的一个班要去参观世博会,他们会坐什么车去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

问题1:仔细观察,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预设1:普通客车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 预设2:普通客车的票价比动车便宜多少钱?

预设3: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车便宜多少钱? 预设4:动车的票价比世博专线贵多少钱? 学生回答的同时老师把这些问题记录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提出合适的减法问题。】

2.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①选择学生提出的“普通客车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65-54=。

问题2:这个算式如何用口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独立思考。汇报交流,学生汇报的同时老师进行板书。

预设1:把54分成50和4,先用65-50=15,再用15-4=11。预设2:把54分成4和50,先用65-4=61,再用61-50=11。问题3:这两种方法都能很快的口算出结果,对比这两种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预设:都是把减数拆成了50和4.追问: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不把它拆成40和14?

活动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口算65-54的方法,说完之后选择喜欢的写在练习本上。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还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迁移类推学习新知的能力,为学习口算退位减法也做了很好的铺垫。】

②选择学生提出的“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车便宜多少钱?”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65-48=。

问题4:这个算式如何用口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先想一想再自己动手写一写。

汇报交流,学生汇报的同时老师进行板书。预设1:把48分成40和8,先用65-40=25,再用25-8=17。预设2:把48分成8和40,先用65-8=57,再用57-40=17。问题5:对比口算65-54和65-48时,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预设:相同点都是对减数进行了分解;不同是一个是不退位减法,一个是退位减法。

3.小结:口算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时,都是将减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去减。

【设计意图:利用不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的方法,迁移出退位口算的方法,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对减数进行合理的分解才是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本质所在。】

三、巩固练习1.口算。

25-18= 36=29= 42-18= 50-36= 63-45= 79-56= 87-25= 91-79= 2.四人小组开小火车。(一人一空)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在巩固口算算法的同时,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3.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课本“做一做”(用打保龄球的比赛游戏完成)

【设计意图: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在巩固口算算法的同时,既提升练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

4.解决问题。

(1)练习二第7题。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指名回答。(2)小汽车 布娃娃 玩具飞机 机器人 28元 18元 26元 32元 ①一个玩具飞机比一个机器人便宜多少元钱? ②欢欢拿了50元,买了一个玩具车后还剩多少元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利用口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口算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本节课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运用之前学习的口算方法迁移类推出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的方法,也就是在口算时把减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用被减数连续去减。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新知,整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牢固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

(一)直接写得数。

54+38= 58-36= 90-72= 45+39= 74-16= 56-37= 37+53= 45-19=

(二)解决问题。

1.三年级同学植树,一班植了47棵,二班比一班少植19棵。(1)二班植了多少棵?(2)两个班一共植了多少棵?

2.安全知识竞赛,智慧队与梦想队上半场结束后比分是37比29,全场比赛结束后比分是71比74。

(1)上半场智慧队领先多少分?(2)梦想队下半场得了多少分?

3.一件上衣53元,比一条裤子贵18元,这套衣服共多少元?

5.《小鹿的减法》教学设计 篇五

内容简析

这是语文出版社S版第四册第18课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鹿想到河对岸去,需要花一年的时间来造桥;獐子想到山脚下,也需要花一年的时间来铺路。小鹿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可獐子却在困难面前退却了,所以它永远不会成功。通过这个故事,培养儿童在困难面前不退却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小鹿的减法。

3.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小鹿的减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引入新课

1.“生字搭桥”游戏。

老师这有一些石头词语卡片,大家能准备地认出来,就可以帮我搭起一座词语桥了。

退却、浑身、汗淋淋、坚持、成功、方便、流逝

2.引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并学习第一段。

1.生默读课文。想想,小鹿为什么要造桥呢?

2.生自由说。指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完整。师画简笔画。

3.小鹿每天走这么远的路,多麻烦呀!所以它就想造桥。课文中还有小鹿的一个朋友,它是谁呢?獐子也遇到一件麻烦事,是什么呢?师画简笔画。

可是完成这些工作得花整整一年的时间,“这些工作”指的是?

板书:造桥

铺路

5.理解“退却”

他们去做这些工作了吧?从哪个词看出来的?(退却)

原来他们遇到困难就不敢做了,就说他们——(退却了)。

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在生活有有没有像小鹿和獐子这样“退却”的时候呢?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最后一句话。

练习造句:小蜗牛想爬到山顶上去看日出,但一想到要花几年的时间,就()了。

军军第一次学游泳,就呛了几口水,但他并没有()。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面对困难,总是退却,能解决问题吗?有一天,小鹿终于不再退却了,它下定决心,开始造桥了。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小鹿造桥?

2.小黑板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这段有几句话?(两句)是的,仔细在心里读读第一句,你认为哪个词语很重要?(终于)是的,你很会读书。(师画着重号)请你来读读这句话。

师:再看看第二句,我觉得小鹿在造桥时非常地(累)那么从哪些词语你可以体会到小鹿的累呢?

生:一直。(师画着重号,并造句)

生:浑身汗淋淋的。(师画着重号)

师:如果是你来写,你会写小鹿累得怎么样呢?出示:累得______

师:找出了重点词,大家的朗读更有感情了。我想来和你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哇,这么多勇敢的孩子啊,我都没信心了。(指名读)

他读得确实不错,我还真不敢接受你的挑战了呢。这样吧,我另外请一个人来帮我比赛,谁愿意帮老师的忙啊?(指名读)

四、学习第三到七自然段

1.当小鹿辛辛苦苦地造桥时,獐子看见了会怎么说?小鹿又是怎么回答的?请自由读课文3到7自然段。大家用“___”画出獐子的话,用“﹏﹏”画出小鹿的话。(师板画符号)

2.师:獐子见了,对小鹿说了些什么呀?(指名读)

师:哦,这是在劝他呢。因为造桥要花多少时间啊?整整一年是多久?

365天,每天都要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该多累啊!谁再来劝劝小鹿?(又指名读)

师:嗯,非常真诚地在劝小鹿。能再加点动作会更好些,谁来试试?

师:我觉得大家在读人物说话时,抓住了语气词来理解,所以读得越来越好了。老师教给你的,是一种方法,不管谁说话,你都要想想该用什么语气来读。相信接下来大家会读得更精彩。

小鹿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师:为什么小鹿说只剩下364天了呢?

师:小鹿说这句话时做了一个什么动作?(抹抹汗)我们也边做动作边读小鹿的话吧!(生齐读)

师:獐子听懂小鹿的这句话了吗?从哪里看得出?大家一起读读獐子的问句。嗯,读得挺好,獐子觉得364天和365天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小鹿认为呢?

3.小黑板出示重点句子

师:请大家齐声朗读小鹿的话,在读之前,我提醒大家想想该用什么语气来说。(找词语“坚定”)

师:好,就坚定地读一读吧。生齐读。

师:看看这两个标点符号是什么?(感叹号)感叹号的语气是强还是弱?

师:再想想,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很重要?(大、坚持、成功、靠近一步)为什么呢?(生自由答)

师:这就是小鹿的减法,这就是小鹿的决心啊!

师:理解了这些,相信你们更能理解小鹿,谁再来坚定地回答。(指名读)

这只小鹿的决心很坚定,还有谁来坚定地回答?(再指名读)

师:獐子听了却摇摇头走了。它心里会想什么呢?

(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呀!)

师:同学们真聪明,又会抓重点词,又会抓语气词,那现在就用这两个好方法来分角色读课文3到7自然段。请男孩子读獐子的话,女孩子读小鹿的话,老师呢,读作者的话。看谁读得又流利,又有感情。

生分角色读课文。

4.感悟升华

师:第一天过去了,但这仅仅是工作的开始,整整一年哪,让我们一起来想想,小鹿肯定会遇到更多的困难。第二天,小鹿的手都已经磨出泡了,但他又坚持早早地起床,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因为他相信(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又过去了十天,小鹿的脚也磨破了,但他依然很早就起床了,他从(),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小鹿还是相信()

半年过去了,桥也造好了一半,小鹿更加有信心了,他每天早早起床,来到河边造桥,他从(),他永远相信()

五、学习最后两段

1.师: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鹿的减法做完了。一年365天都减完了,结果是0,他的造桥工作也就圆满成功了,多么有恒心,有毅力的小鹿啊!(板书:成功)

师:它的门前有了一座怎样的桥?(结实)那过河就可以很方便了。(板书:方便)

此时此刻,小鹿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小鹿说些什么?

2.獐子呢,随着岁月的流逝,为什么下山越来越费力了?

可它为什么还不铺路呢?你想对獐子说些什么?

3.小结:看来啊,遇到困难,我们要选择的不是退却,而是勇敢地、坚强地去面对它,像小鹿一样用一道简单的减法题,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去获取成功。

其实呢,今天同学们这堂课的学习也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取得这么大的进步。谢谢大家。下课!

板书设计

小鹿的减法

小鹿

獐子

(小河和山的简笔画)

造桥

(想)铺路

方便

6.三位数减法教学设计 篇六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笔算减法中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过程。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探索并掌握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理解隔位退位减的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例7中的画面,让学生阅读人物对话。

提问: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三、交流共享

1、谈话:求“一年级同学画了多少幅儿童画?”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04—108=?

列出竖式,让学生观察竖式,并思考:按我们已经学过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现在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学生回答)

2、谈话:“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十位上是0,怎么办?”这是一个新的问题,我们这节课就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能用拨算珠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1)学生拨算珠计算。

可以自己算,也可以与同学交流。

在班内交流拨珠计算方法。交流过程中提问:

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十位上又是0,你是怎么办的?

百位上拨去一颗算珠,接下去应该怎么办?十位上现在有十颗算珠了,再接下去该怎么办?

(2)联系拨珠的过程进行竖式计算。

先在小组内研究计算方法,自己在教材上算出得数,再在班内交流。交流时指名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

3、谈话:像这样难算的题目,要想知道我们算得对不对,应该怎么办?

让学生一起验算。

小结。提问:这节课的减法计算与以往的有什么不同?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在学生回答时板书课题。

四、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做题。指定两人板演,每人做一组题。

全班订正交流,比较每组两题的不同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帮助啄木鸟指出题中的错误在哪里。

交流:在减法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独立订正。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计算。

验算时,对已发现的错误要查找原因。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观察题中插图,你了解哪些信息?自由发言,全班学生列式计算。

对学生进行保护牙齿的教育。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读题,口答,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五、反思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

(1)这节课学习了两步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

7.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新论 篇七

一、创设趣味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接触数学, 对抽象的加减运算知识较陌生,他们正好处于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年龄段,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 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将基本的运算知识和一定的有趣情境结合起来,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小学生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这样一种形式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在过家家。比如,老师可以创设这样一种情境,教室是一个大商店,学生可以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有买家和卖家,一年级的数学只要求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所以教师就将同学们的文具作为商品明码标价出售,学生可以自己制作卡片来统一标明每种卡片所代表的人民币的面值,然后就可以进行买卖了。在具体的买卖中,假如一块橡皮的价钱是1元,那么一名学生拿五元购买应该找多少钱?然后一堂课快结束的时候,扮演买家的小组就可以计算一天收入多少? 这些简单的加减运算通过预设的情境展现出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通过过家家游戏可以灵活地进行加减法计算。

二、联系现实生活,活学活用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整体要求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要求教师要通过实际的生活案例教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创设有趣、现实的生活情境,更应该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也可以将现实生活中涉及数学加减运算的事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验证加深对加减运算知识的领悟,使抽象、逻辑性强的知识变得直观生动, 从而很好地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

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家庭都有收入和支出,学生在回家之后,可以为父母计算一个星期或者一天的收入和支出,收入包括父母的工资收入或者额外的收入, 支出包括一个家庭中日常所需要的水电费、交通费等。教师可以在一个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对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掌握的加减运算知识进行汇总,通过小组谈论的方式进行交流和评价,让学生之间进行取长补短,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这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可以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了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之间的互相交流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学习效率势必会得到提高。

三、在实际加减运算中的教学方法

(一 )10以内加减法的实物运用

教学大纲中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要求是最基础的,所以十以内的运算也是需要掌握的。小学生一般计算十以内的加减法都会采用掰手指的方法, 这种方法形象直观,是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用除了手指以外的物件进行数数,比如小学生喜欢的五子棋、玻璃弹珠等,教师可以选十个棋子对学生进行考核, 这样逻辑性不强的小学生也能熟悉十以内加减法的运算。

(二 )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10以内的加减法针对的是个位数的加减运算 , 在掌握了基本的运算规则后, 教师就要教授学生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了,两位数的加减法先要让学生清楚一个数字中“十位”和“个位”数所代表的意思,不能让学生感到迷惑。比如在计算2+9=11的过程中 ,“11”就是一个两位数 ,但是两个1却有着不同的意义,教师就要交给学生怎样区分“十位”和“个位”,从一个数字的后往前数,第一个数字就是个位数,依次往左是十位数,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知识后, 就可以进行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法了。

在较为复杂的加减运算中,就考虑到综合的运算手法,教师一般会教学生使用“竖式”和“横式”的运算方式,这样列出来就能使运算直观准确,比如25+43=68,在计算中,25和43就应该竖式排列,个位5和3对齐,十位2和4对齐,然后进行10以内的加法,然后所得的数字横式顺序就是所得的结果。同样的道理,例如54-24=30的计算中,竖式相减,横式得结果,这种简单直观的方法让学生清晰地认识计算规律。

(三 )混合运算

在一年级后期的学习中,加减计算的灵活性增强,不再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两位数单独的加减运算 , 而是加减法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遇到的实际计算,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加减混合运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之前的掌握情况采用一些新的具有技巧性的方法来讲解, 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大大增强。

比如56+22-12=66这个混合运算中, 一般学生都会先将56+22=78计算出来 ,然后再计算出78-12=66,但是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计算的时间,有时还会因为混乱出现不必要的错误,所以新的简单的方法就出现了,22和12个位数相同,相减之后必然得0,这样就降低了混合运算的难度,直接口算出56+10=66这个结果。

四、结语

8.亲情减法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78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深化练习,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主题

师:你们喜欢喜羊羊吗?今天我们就和喜羊羊到数学王国去玩,但必须通过这道智慧门才能进入,你们能打开它吗? (口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用算式卡片开火车)11-9;16-8;12-5;11-6;18-9;14-6;13-9;12-8。

师:谁能说一说“11-9=2”是怎么想的。

生1:把11分成10和1,10-9=1,1+1=2,所以11-9=2。

师:你用的是破十法,说得真好!(板书:破十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我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因为9+2=11,所以11-9=2。(板书:想加算减)

师:刚才算的都是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就在数学王国里进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练习)”。(板书课题)

二、练习巩固,发现规律

1.动脑筋、填一填(答对的摘取2颗智慧星)

师:同学们真厉害,很快就打开智慧门了,小精灵送你们一颗智慧星,接下来还会有很多的智慧星等着大家去摘取,看最后谁拿的智慧星最多!喜羊羊打开大门以后,看到两组有趣的算式,你能填一填吗?(1)4+8;12-4;12-8;(2)8+( )=17;( )-8=9;17-( )=8。

在学生做完第(1)组后,问是怎么想“12-4=8”的,巩固想加算减的方法。学生做完第(2)组后,问:你发现什么了吗?

出示“6+7=13”的算式卡片,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2.计算、找规律(说得好的可摘取3颗智慧星)

师:今天正好是喜羊羊的生日,数学王国特意为它准备了生日会。听,喜羊羊正在说:“小动物们,谢谢你们来参加我的生日会,不过如果你们能够排着整齐的队伍进来那就更好了。”你们会帮他们排队吗?先把小动物下面的算式计算出来,再给他们排排队!小兔子:12-7;小狗:11-7;小猫:13-7。

师(在学生解答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减数不变时(都是7),被减数增加1,差也要增加1。

师:你能不能用这个规律接着编题目?

3.计算,自己发现规律(可摘取4颗智慧星)

师:朋友们都来齐了,准备点蜡烛啦!大家来帮喜羊羊点生日蜡烛(算对了蜡烛才亮),注意观察算式的规律。13-9;13-8;13-7;13-6;13-5;13-4。

师(在学生回答“13-6”时,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观察前3个算式的规律,引出发现的规律: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1,差反而增加1。

出示“13-5,13-4”,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并说理由。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小灰兔吃了9个萝卜,篮子里还剩下5个萝卜,原来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呢?

2.小灰兔想拿萝卜吃,原来有14个萝卜,吃了一些,还剩5个,那吃了多少个?(可摘取2颗智慧星)

师:要知道拿走了几个,得先知道什么?

生:要先知道总共的萝卜,还有剩下的那一部分。

师:总数知道了吗?是多少?(生:14个。课件演示线段图——14个)剩下的一部分是多少?(生:还剩6个。课件演示线段图的其中一部分——6个)要求拿走的这一部分一共有几个,有什么方法呢?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

3.喜羊羊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准备回家了。看,小兔子和小松鼠来送它了。课件出示6只兔子和7只松鼠的画面。(可摘取2颗智慧星)

问: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些你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请组长负责记录),我们比比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

4.17个小朋友排成一队,亮亮的前面有8个人,你知道亮亮的后面有多少个人吗?

五、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你一共摘取了几颗智慧星?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思考题

看不见的数字:小明把得数相等的算式卡片放在一起,可是有的数被遮住了,你知道被遮住的数是几吗?

9.《减法塔》教学反思 篇九

学生对于自己利用所给出的数字造一个三位数,并且能造出其中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掌握得很快,学习兴趣也很浓。

求最大差和最小差是培养学生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求最大差,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掌握。在求最小差这一环节上,由于求最小差的规律没有像求最大差的规律来得明显,许多学生显得十分困难。尽管教学中让他们先自由去设想,然后通过交流确定正确答案,再归纳出规律,许多学生在反馈时仍然无法独立求出最小差。

10.亲情减法教学设计 篇十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教材第42页的例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80–3 = 100–10 = 9000-60 = 1000-200= 8000-1000= 800-50 = 410-40 = 700-70=

2、计算 6 5 4 1 31 5 8 学生独立练习后,全班讲评,并让学生说一说笔算万以内加减法应注意些什么?

二、新课导入

413-158= 练习后改为 403-158= 导入新课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403-158=,生自主探索并设疑:被减数中间有0该怎样计算?你有什么疑惑?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本节课的自学提示:(1)学生尝试列竖式笔算403-158=。(2)个位3-8不够减时怎么办?

(3)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4)总结被减数中间有0 的退位减法怎样计算? 学生围绕自学提示进行尝试计算。

2、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a.自主探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b.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针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3、分组交流,归纳算理

a、小组交流被减数中间是0,怎样退位?

b、教师用课件演示探究过程:个位3-8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当10,再与本位的3相加,用13-8=5;从百位上退“1”后,十位是10,又退给个位一个“1”,十位是9-5=4;百位是4退“1”后,剩3,3-1=2。所以在百位写2,结果是245。

4、总结算法,强调验算

11.“加减法的估算”教学片段与评析 篇十一

【片段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星期天,妈妈带小明去购物。他们在“好又多”超市挑选了一些生活用品)

师:小明想和小朋友一起做个猜价格的游戏。猜一猜每件物品大约需要多少钱?(教师依次出示实物图,学生逐一猜测价格)

热水瓶(28元) 烧水壶(43元) 水杯(24元)

【评析】由猜商品的价格引入新课,找到了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估数,采用“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让学生在好奇、神秘、紧张的猜单价活动中十分自然地从“估数”进入“估算”。

【片段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估算在超市购物的钱数。

师:妈妈只带了100元钱,各买一件,够吗?小明买这3件商品,每件大约要多少钱呢?你们能帮小明估算一下吗?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交流后反馈估算的结果)

师:100元钱够吗?哪组小朋友愿意把你们的估算方法告诉大家?

组 1:我们是这样想的,3件加起来是95元,比100元小,所以100元够了。

组 2:我们把热水瓶的价格先看作是30元,水壶的价格先当作是40元,茶杯的价格先当作是20元,这3件加起来大约是90元,所以100元买这3件物品够了。

组 3:用100元先买热水瓶后大约剩70元,买壶后大约还剩30元,还能买茶杯。

【评析】学生在这里采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谓灵活多样:先估后加、先加后估、先估后减……尽量把所有的策略都展现出来,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是合理的,均应予以肯定。

2.估算买文具的钱数。

师:小明还想买一些文具送给灾区的小朋友,所以又来到文具柜台。小明带了50元钱买下面3种文具,他带的钱够吗?

文具盒(14元)书包(27元) 钢笔(18元)

师:小明带的钱够吗?如果不够,又怎么办呢?

生 1:回家再拿些钱来。

生 2:让售货员阿姨打点折。

生 3:到柜台上去换一种便宜点的文具。

当学生说出第三种答案时,教师点击课件,出示:

圓珠笔(10元)笔记本(8元) 圆规(12元)

师:应该把书包换成柜台上的哪一种文具,钱才够呢?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买东西,还有很多地方要用到估算。

【评析】教师设计的这个题能很好地体现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估算3种文具的总价与现有金额的比较,学生发现现金不够,买文具的方案需作调整。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估算的实际意义。(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邓园生

12.亲情减法教学设计 篇十二

一、趣味化概念教学

“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计算的入门, 也是数学计算中最为基础的部分,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刚刚接触到加减法运算的小学生而言, 在展开教学时, 首先需要引导学生们对于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有一定层面的认知。只有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 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展开计算方法的教学, 才能够在后续的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教师应当采用学生们能够理解与接受的教学语言, 直观地向他们解释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这样不仅更易于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 也能够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展开概念教学时, 我会给学生们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我拿出一张卡通图, 图上画了一条清澈的小溪。这时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鸭的贴图, 将三只小鸭贴在小溪边。我让学生们看着这幅图画, 然后对他们说道:“大家注意看这条小溪, 小溪边有三只小鸭在玩耍。”学生们看得都很认真。这时, 我又拿出两只小鸭贴在小溪边并且继续对大家说道:“这时又游来了两只小鸭, 大家数数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很多同学都认真数了起来, 不少同学都得到是五只。有了这个基础后, 我会随之引出加法的概念:“大家刚才进行的就是加法的运算, 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 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就像刚才有三只小鸭, 加上两只后我们得到了五只小鸭。”在生动直观的情境教学下, 学生们对于加法的概念理解得更透彻, 很多学生都能够领会到加法的含义。接着我又以类似的方式向学生们引进了减法的概念, 趣味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能够让相关的概念教学更为高效。

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待学生们对于加法与减法在概念有了良好的认知, 并且已经基本掌握了相关的运算技巧后, 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相关习题来展开对于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也能够在实际的练习题中反映出学生在知识掌握上存在的漏洞, 这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架构、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

“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形式多样, 教师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题目在课堂上让学生练习。

1.请完成下列计算:

2.比大小:

这两组题目都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加法及减法的基本运算能力, 作为100以内的计算是加法与减法中较为简单的, 然而, 这部分练习题却能够很好的地训练学生的计算基础。对于小学计算的教学而言必须循序渐进地展开, 只有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才能够促进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取得高效, 这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过程。

三、引导学生及时总结

当学生对于“加法和减法”的学习较为深入后, 学生们接触到的运算题也会越来越多, 当然, 学生们出现的运算错误也会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教师可以将学生产生的错误作为一个经验总结的契机, 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习惯等, 都可以借助具体的错误来进行总结。经常对错误进行总结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还能够让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掌握更多的运算经验及运算技巧。

以下述计算题为例:计算378-154-146。学生产生的错误集中表现为:378-154-146=378- (154-146) =378-8=370。减法的性质是小学数学简便运算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 学生的本意是利用减法的性质使计算简便, 但由于对减法性质的理解不透彻, 导致计算出错。出现这样的问题后, 我会让学生和我一起进行总结, 这道题考查到的知识点有哪些, 减法的性质又是什么, 在实际运算中有哪些运用, 借助这道题目, 我引导学生对于相关知识进行了一次回顾。这是一个很好的知识梳理过程, 在回顾学过的知识时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 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过往在知识点的理解上存在的偏差, 在上题的计算中, 学生的本意是想借助减法的性质让计算更简单, 但性质用得不对反而造成了计算错误。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后, 能够更正学生头脑里的不正确概念, 让他们的运算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借助具体的运算错误来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不仅能够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也是高效课堂的直接体现。

13.《5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 篇十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减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于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可用减法计算,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感受与同伴交流想法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兴趣。

4.结合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可采取以下形式。1.对口令。师:我说1。

生:我说2,1和2组成3。

[课一开始,就采用三种对口令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形式灵活有效,学生复习效果好。]

2.拍手对口令。3.举牌对口令。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老师投影显示美丽的小湖,并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在波光粼粼,美丽的小湖里有3只美丽的鹤在快乐地歌唱,过了一会儿,1只鹤展开翅膀飞走了,(教师出示3只纸鹤,再慢慢移走1只纸鹤)。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2.学生跟随教师拿出自己折好的3只纸鹤,动手操作演示,3只鹤飞走1只鹤,就是从3只里面去掉1只,要用减法计算,用“-”号表示去掉,去掉后剩下是几就用数字几表示,也就是得数是几。教师边说明边板书等式:3-1=2。(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也可用摆图片操作,并表述含义。)

3.学生试读算式。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其他能用3-1=2表示的事例。学生举例说说其他能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在投影与教师语言描述的优美情境中,用纸鹤实物演示,学生感觉更直观亲切,并能亲自参与演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认识。]

三、例题

1.课件演示,创设问题情景:草地上雨后长出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让学生叙述情景,并试着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的问题。学生提问题时教师应多给与鼓励。接着问: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5-2=?

2.教师提问:5减2得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分组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不同想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的过程。不论是点数法还是用数的组成计算,教师都给与鼓励。接着提问:如果不看图,不数指头,你会算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例题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喜欢的小白兔采蘑菇的形象,学生很高兴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主动探究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多种算法都给与鼓励,保护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然后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用数的组成计算减法较简单。]

四、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2.出示课件2,学生说图意: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然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5只纸鹤,你能用这5只纸鹤,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吗?摆摆试试,看谁摆的多。4.乘车游戏:5个同学做检票员,拿着车号,其他同学每人一张票,车票上数目的得数就是的要乘的车号。游戏开始,请同学们赶快上车,检票员检票后,上错车的同学给大家表演节目。

[巩固练习中的第1、2题,采用课件演示,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第3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让学生尝试用5只纸鹤摆不同的算式,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减法的认识。乘车游戏,学生最感兴趣,参与积极性也最高,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活动效果好。]

五、总结评价

1.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小结,说说自己本课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2.教师结合学生表现对本课作小结。

六、布置作业

1.学生准备纸鹤,学具,数字卡片;

2.回家想一想,看一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整节课我都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的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14.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十四

(保定市徐水区东釜山乡釜山小学 倪红艳)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71—72页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

2、能正确地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釜山超市薯片3元5角,汉堡2元8角。(1)买一袋薯片和一个汉堡共需多少钱?(2)一袋薯片比一个汉堡贵多少钱?

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如果用小数来列算式该如何计算呢?我们这节课一起去探究。

二、自学小数加减法 1.自学数学书72页 例1 通过自学,你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2.完成同步练59页探究交流 小组交流

3.总结: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小数点要(),也就是()对齐。(2)从()位算起。

(3)得数的小数点要和上面的小数点()。(4)注意得数末尾有0,一般要把末尾的0()

4、我能行

完成72页做一做1题,每组成员任选加、减各一道,做完互查。

三、总结反思

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计算中需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检测: 1.直接写得数(6分)

0.7+0.9= 4.7—0.5= 7.8+1.6= 4.8—3= 0.39+0.15= 2.2—0.4= 2.列竖式计算,并选择其中一道进行验算.(12分)10.52+3.48= 15.22—3.83=

1.46-0.27=

3、小明买笔记本用1.25元,买白纸用2.16元,一共用了多少元?(2分)

15.亲情减法教学设计 篇十五

师出示:20以内加减法练习。

师:小朋友, 你们看到几个圆?

生1:8个。

生2:9个。

师:到底是8个, 还是9个?

生 (齐说) :9个。

师:外面一圈有几个圆? (8个) 里面有几个? (1个) 一共有几个? (9个)

师:8个圆里藏着8个数宝宝, 仔细看一看, 这8个数之间有什么秘密?

生1:有1、2、3、4、9、8、7、6。

师:相对两个数之间有什么秘密?

生2:1和9、2和8, 合起来都是10。

师:3+7=10, 4+6=10, 相对两个数加起来都是几?

生 (齐说) :10。

师:我们再来看一幅图, 你能列一个加法算式吗?

师:7+5=12, 还能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吗?

生 (齐说) :5+7=12。

师:谁能写出与它有关的两道减法?

【赏析】这是一节以训练学生运用已学数学知识、技能、数学基本学习方法以及数学活动经验, 提高解决数学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练习课。简短的开门见山导入, 既让教师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情, 又快速地唤醒学生对20以内加减法的回忆。教师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大胆呈现他们的真实思维, 包容学生的错误, 又毫无痕迹地把学生拉回到知识的“正轨道”中。如, 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 有意先隐去“10”, 只呈现10以内的8个数, 虽然此时给部分学生的强信号是1、2、3、4、6、7、8、9这8个数, 但在不断深入探究中学生主动发现了1+9=10、2+8=10、3+7=10、4+6=10。接着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对图进行形式上的迁移, 这时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中间的圆是12, 也就顺理成章地写出了大量20以内的加减法, 无形中通过数的观察和计算提高了学生数的运算能力。

片段二: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

1.训练错题, 渗透函数思想。

师:练习时我们不但要会算, 还要会观察。我们来读一读11-2、12-3、13-4、14-5。 (生齐读算式和结果)

师:下面四个算式有规律地写, 行吗? (行) 同桌交流, 寻找有什么规律。

(师巡视)

生: (把算式和结果读出来) 15-6=9, 16-7=9, 17-8=9, 18-9=9。

师:那么多减法算式, 你发现规律了吗?

生: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多, 差不变。

师:同时增多, 被减数每次增加几?减数每次增加几?差怎样?把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生 (齐说) :被减数每次增加1, 减数每次增加1, 差不变。

2.训练口算, 渗透分类思想。

师:我们不但会做, 还要找到规律。谁能快速说出有几道?

生:20道。

师:能用算式表示20道吗?

师:一共20道题目, 留下8道, 去掉几题?

生:20-8=12 (道) 。

师:你有8道题, 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生独立笔答)

师:我们来玩个比赛, 男生读一道, 女生读一道, 听懂了吗?看谁的声音响亮且结果对。 (交替读20道口算)

师: (出示8道口算) 如果分成两类, 怎么分?和同桌交流。

【赏析】新课标明确强调一年级要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并且对计算技能的基本要求是8~10题/分。同时教育部规定一年级不能布置书面作业, 那么口算只能在课堂上加强训练。本节课中教师以“20以内加减法计算练习”为有效载体, 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20以内退位减法中的易错题, 开展了省时高效的读口算练习, 培养学生“口脑手”齐发动、“眼耳心”全触到的和谐,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课不仅仅是口算技能的熟练, 还要适当地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师生通过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中数的变化来培养学生概括简单的函数关系的能力, 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有序性和灵活性;通过8道口算题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经历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

片段三:增强学力, 提升思维

师:我们班的同学很认真, 也有水平, 有没有信心继续挑战呢? (有)

挑战一:在圆圈里填上合适的数, 使横行、竖行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5。

师:同桌交流先填哪几个圆, 哪几个圆不能先填?商量好了再填表。

师:这个可以先填吗?……为什么这两个不可以先填?

生:只有这两行有两个数, 只差一个数就可以填。

师:掌声鼓励她, 讲得很好。这个填几, 怎么做?

生:前面两个数7+3=10, 只有10+5=15。

师:……每人打上两个★, 表示鼓励。

挑战二:如果△+△+△=☆+☆, △+7=13, 那么△= () , ☆= () 。

师:挑战二你看也看不懂。注意, △的数一样, ☆的数一样, 考虑一下可能是几?

生:△可能是4, ☆是6。

师:4+4+4=6+6, 同意吗? (同意)

师:我想的和他有点不一样, 你还想到什么?

生:△可能是2, 是3。

师:左边2+2+2等于? (6) 右边3+3等于? (6)

师: (出示△+7=13) △到底是几, 怎么做?

生:6+7=13。

师:还可以怎么讲?

师:13-7=6, 想加做减可以吗?……再打两个★。

挑战三:

(1) 它在长方形里, 比15小7, 它是 () 。

(2) 它在三角形里, 又在圆里, 它加上8的和是12, 它是 () 。

(3) 它在圆里, 又在长方形里, 不在三角形里, 它比9大, 它是 () 。

师:挑战三你吃不消了。你看到了什么?同桌先交流再告诉我。

生:三角形、圆、长方形。

师:还看到什么?

生:数字。

师:有几个数? (13) 最大是几? (18) 最小? (2)

师: (出示:它在长方形里) 长方形里有几个数?8个数依次读出来……

师:你们班学数学很有序, 先从左往右再从上到下。 (出示:比15小7, 它是?) 生 (齐说) :8。

师:再打一个★, 下一题做对3个★。 (出示:它在三角形里面, 又在圆里面) 同桌交流。

师:找到哪几个数?

生:11、4和17。

师: (出示:它加上8的和是12, 它是?) 4, 做对的加3个★。

师: (出示:它在圆里, 又在长方形里, 不在三角形里) 最后一个问题一起读……再读一遍, 数学也要读的。

师:难找了, 这道做对5个★。找到15、8、9的先只打2个★。

师: (出示:它比9大, 它是?) 一起说。

生 (齐说) :15。

师:为什么不是9?9和9怎样?

生:刚刚好。

师:可以说9和9同样多。

师:为什么不是8呢?

生 (齐说) :8比9小。

师:你的话不是很好听了啊?那么15比9大几?

生:大6。

师:你几岁?

生:8岁。

师:假如老师15岁, 他8岁, 我大还是他大?老师比他大几岁?他比我小几岁?我和他相差几岁?

师:上数学课有趣吧? (有趣)

16.减法美学在室内设计中运用探究 篇十六

关键词:简约风格;减法美学;室内设计

中图分类号:J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8-0110-03

一、室内设计中简约风格的减法美学概述

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提升,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基础之上,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提升。但是在追求精神生活的过程中,对于简约直白的生活更加注重,不论是衣食住行均受到此思想的影响,减法美学正适应了该思想发展状态,逐渐融入到了艺术设计和生活之中。

(一)减法美学概述

辞者,不得己而用之也,多一份辞,便掩一分意。在室内设计之中,设计的目的在于为居住者创造出具备实用性、个性化、科学性的居住空间,提升居住者的心理感受等。由此,要求设计师在室内设计过程中,不仅要突出设计的个性化而且要注重实用性,在实用性设计中融合美学思维,在美学设计中提升实用性,达到了两者的合二为一,在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同时彰显设计师的理念。为此,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如何运用减法美学要求设计师应充分了解减法美学与简约主义的内涵以及手法,通过“减法”的运用讨求美观与合适相互切割的交叉点[1]。进入20世纪初期,西方设计思想发生了变化,由古典主义向现代主义转移,逐渐发展成了完整的现代主义设计理论,促进当代设计理念的发展。包豪斯学派是现代主义的起源,主张借助产品结构的本身特性运用并辅助材料构建出空间结构,创造出简洁的风格并确保使用功能不受影响。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主义设计理论逐渐完善与细分,形成了多个独立的设计体系。

从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1929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上设计制作了巴塞罗那德国馆开始,一种有别于以往任何期间的建筑风格被创作出来了。同时,它也掀开了建筑设计甚至设计史上新篇章。1982年密斯在以上基础之上进一步丰富了其研究理论,提出了“少即是多”的观点,指出设计过程中减少使用设计元素,通过简单元素的运用达到了设计的目的。随着简约风格的盛行,使之在室内设计中日益受到大众的青睐,尤其是在繁杂喧闹的都市生活中,难以寻找一份宁静与宁谧以缓解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不仅要应对职场压力而且要面对生活压力,每个人都处于压力的包围之中,创造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符合每个人的生活需求。减法美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即符合了大众的内心需求,给予了其繁杂之中寻求宁静自然的生活环境的可能。由此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逐渐放弃了奢华装饰材料的运用,转而追求简约的设计风格。

(二)主要减法美学设计概述

1、日本设计生活的禅意减法

日本生活中较为重视美学的运用,而且在美学的运用过程中夹杂着佛学禅意,讲究的是留白与克制的中庸之道。由于日本国情的影响,自然资源有限而且国民注重节约以及杜绝浪费,以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提升环境质量。不论是在建筑设计之中还日常小物件的设计环节,均透露了禅意思想,为此日本产品的设计标签就是“简单实用”而且追究“本原”,给予用户从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感知使用材料的自然品质。看似简单的产品设计,却折射出了对自然的和谐追求[2]。尽管造型传达简约之风,但其在细节处理上毫不敷衍,通过整理、归一,将细节隐于极简统一的表象之下。日本匠心精神也在影响着世界设计文化,无论家居产品还是服装产品,材料品质及每一针线工艺都独具匠心,细节蕴含权思。

2、北欧设计生活的现代减法

相较于日本,北欧设计更为直自冷峻。它是基于现代主义风格下的一种艺术生活。“现代主义风格”兴起于20世纪初,是以德国包豪斯为代表的建筑设计为标志的设计风格,其特点是强调结构形式的功能性,尊重材料性能与合理的构成工艺,反对多余装饰。但是经过工业革命之后,此类设计风格遇冷而且逐渐被倾向于工业机械化方法发展,注重产品设计简洁性,通过空间的简洁设计以清晰展现出空间结构,整体设计风格融合了理想主义与冷漠意识。现代简洁设计主义在产品的设计中注重的是产品的实用性与合理性的运用,在当时北欧的产品设计中均包含着该类思想而且更加注重新型材料的运用,成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主流意识。

3、减法美学设计的方法

其一,结构上的减法。室内空间是有限的,尤其在家具等物件的加入之后更增加了空间的紧凑度,为在有限空间中营造出“空旷”之感,降低有限空间的局促感,设计师在结构的设计层面上应减少华而不实的构件设计,通过简单的分割与组合等,创造出舒适的居住环境;其二,图形上的减法。图形是室内设计中常用的元素,核心要素在于运用适宜的图形创造出符合居住者的需求与体现出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同时避免不相关因素的影响。图形的运用同理坚持简约实行而非大而全;其三,色彩上的减法。室内设计与色彩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色彩的价值与魅力非语音所能完全表达的,合理的色彩运用亦非图片或文字以及结构设计所能替代的。但是,因室内居住空间的特殊性,色彩的运用不宜多元化与过度夸张,除非有特殊的用图,否则繁杂的色彩可能造成居住者心情的不适,适得其反。

二、室内设计中简约风格的减法美学应用现状

因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所承受的各方面的压力也接踵而至。简约风格的减法主义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受年轻人的喜爱,工作中的繁杂与忙碌,早己经让人们对这种花天酒地的生活感到厌烦急躁,为此更加希望在工作之余寻找一份宁静,以消除繁忙工作中的疲惫之感与紧张之感,真正享受生活[3]。简约设计看似简单但却充满着挑战,设计师如何运用简单的色彩、简单的材料、简约的结构等以突出简约设计风格以及提升设计的实用性,达到设计师与居住者的共性需求,也即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创造都市与闹市中的宁静家园。

nlc202309090142

(一)简约风格中减法美学在室内材料中的应用

材料上我们所说的“减法”,即是追崇减法美学的设计师们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用最初始、淳朴的材料,并且注重居住人们的自身感受,为设计本身的功能服务。经过减法美学设计出来的产品具备了科学性、实用性、合理性,避免了以往设计中过度追求“高大上”的设计理念。在设计材料的使用上,注重环保与节能材料的使用,同时更重视材料的再次使用,既达到了环保的作用又降低了设计成本,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也催生了环保材料的开发与材料回收业的发展,反之进一步推动了简约设计的发展。

(二)简约风格中减法美学在室内色彩中的应用

颜色上我们所说的“减法”即是色彩上的减法,单一形式的色彩也是简约主义中减法美学的特点之一。在室内设计中,复杂的设计通常会给人们的内心造成杂乱和疲劳的视觉效果。这个时候室内的设计感将会大大降低表现力。室内设计中色彩的丰富运用并非是单纯的各种彩色的综合运用,其达到的效果亦非是简单的文字、图形、图文混合所能比拟的。当今烦躁的社会中,简约与简单反而成为了大众追求的重心,将之运用到室内设计中,营造出简约与轻松的氛围,缓解心情[4]。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居住者的年龄层次,选择适宜其年龄段的色彩并据此确定色彩运用的种类,真正从用户需求出发,做到科学设计。

(三)简约风格中减法美学在室内功能中的应用

功能上我们所说的“减法”,即是室内设计中最终是要提供给用户居住的,所以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究到这一重点,就会把设计的功能性发挥到极致。在开始实施的过程中应恰当的摒弃讨求“大而全”的功能设计,重点针对内涵这一功能进行全方面的发掘,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内涵功能的价值,给予居住者在使用过程中体会到产品的使用价值。就灯光装饰设计而言,既要注重产品造型设计又要重视产品的实用性功能开发,使之在发挥使用性功能的基础之上提升产品的附件性功能,进而向使用者传递产品的美学。

(四)简约风格中减法美学在室内形式中的应用

形式上我们所说的“减法”,即是简约风格中的减法美学室内作品关健在于看到所设计对象的本质通过不断的归纳、简化、提炼等方式给予概括和总结。减法美学的运用实际上就是一个自我否决的过程,在不断的设计与审核以及否定过程中设计出最佳的效果,使简约风格的内涵与效果最大化。对于设计师而言,既要确保简约风格在设计之中得以运用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又要体现出设计师的思想,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设计师在坚定个人设计原则的基础之上全方面了解简约风格的内涵,达到产品元素运用与格调形式上的统一,以提升产品的设计价值。例如,日本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设计的“光之教堂”,不仅为居住者创造了温馨舒适的使用环境,即使路人亦可以从中体会到舒适与宁静之感。

三、室内设计中简约风格的减法美学应用发展前景

进入21世纪,室内设计理念丰富、设计材料丰富、设计色彩丰富化等为室内设计提供了更多选择与便利,简约主义的运用在提升室内环境的作用日益明显,越发受到大众的欢迎[5]。简约风格的兴起始于西方国家,符合西方人的价值观,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文化交融的日益扩大,简约设计与减法美学在我国市场逐渐兴起,受到了大众的青睐,尤其是大都市房地产的设计过程中,为繁忙工作的职场人士提供了休闲、宁静、舒适的居家环境。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极大丰富而且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利,简约主义虽来源于西方而且减法美学艺术在西方发展较为充分,但是我国设计师即可运用各类途径学习与借鉴西方美学的设计理念与研究成果,将之引入到我国室内设计之中并融合我国传统元素以设计出符合我国大众审美观念的产品。

參考文献:

[1]王斌.简约主义风格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刍议.《作家》, 2014(8X):225-226

[2]刘毅哲.浅谈室内设计中的现代简约风格.《设计》, 2014(9):73-74

[3]王紫轩.浅谈室内设计中的现代简约风格.《科技与企业》, 2015(23):170-170

[4]赵莹.论现代简约风格在室内家居设计中应用.《现代装饰:理论》, 2016(3)

[5] 苏专,王电章,刘亚军. 解读现代简约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体现[J]. 住宅产业. 2016(09)

17.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篇十七

金沙江小学

邹晓兰

教学内容:

西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7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探索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 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被减数减小数需要补0的计算方法,应用小数的性质可将计算结果简化(去0)。教具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出示情景图)

(1)提出加法问题。复习整数加法的要求: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数位上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2)提出减法问题。复习整数减法的要求: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数位上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作“10”。2.揭示新内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新内容讲授

1.认识小数(正确的读小数)。

2.认识小数各数位名称和计数单位。3.课堂探索

(1)教学例1,出示情景图。

a.读已知条件,它提了什么问题?

b.写出算式,想想怎样列竖式计算?(先学生说,再课件展示):相同数位要对齐,小数点也就对齐了。从最低位算起,数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十分位前一位是个位)c.带单位写答语。

(2)教学例2,出示情景图。

a.读已知条件,它提了什么问题?

b.写出算式,想想怎样列竖式计算?(先学生说,再课件展示):相同数位要对齐,小数点也就对齐了。从最低位算起,数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作“10”。数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进行计算。c.带单位写答语。

(3)师生小结: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和整数的加减法计算非常的相似: a.小数点要对齐,也是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b.数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后再进行计算。

c.从最低位算起,数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或数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作“10”。(4)试一试 a.做试一试两道题:5.23+0.7=

12-0.34= b.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c.展示学生做的,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讲怎么做的。d.老师订正,课件展示。

(5)议一议: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和整数的加减法计算非常的相似:

小数点要对齐,也是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数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后再进行计算。从最低位算起,数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或数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作“10”。

4.课堂练习(找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算)(1)学生独自计算。(2)师生共同订正。5.完成数学医院判断题

6.游戏:准备:同桌两个人,每人在自己本子上写一个比10小的一位小数或者两位小数。规则:(1)写大数的同学算两数的差,写小数的人算两数的和。并各自把得数记在练习本上。

(2)玩2次后,再将自己的2次得数相加,总数大的一方获胜。

三、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上一篇:初中数学微课对学困生的积极影响论文下一篇:玩游戏作文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