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技能培训心得体会(共20篇)
1.小学教师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内容摘要: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业是这次举办培训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充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人才缺乏,教育大业,人才为本;科教兴国,关键在人,振兴中华繁荣发张在于教育,而振兴教育辉煌的发张却在于教师,所以,教师是人类的灵魂的工程,这是一份神圣的使命,肩负着教育大业的重组;当前国内为教育发张形式非常严峻,为此迫使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甚至一所学校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于人才。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人才队伍的重要使命,我们应不负众望,加快步伐,自我提高自认的素质和教学技水平。这一次培训的不仅是我们本身的教学技能水平,另外还培养我们优良的师德师风,道德品质,培养我们成为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教育学创新精神,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努力学习,共同创新
教育局组织的这次培训活动,为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了解,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的学习的平台。与其一个人独自学习,不如利用这恶搞机会跟所有老师好好地交流,探讨在教育学中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此次教育局刘局长举办培训的目的所在,当今社会趋势所迫,知识是作为教师的重要源泉,业是教育教学的唯一手段,我们不能固执,己见,应该敞开心胸面向所有的老师,向他们虚心请教、学习、这样才能学到更多、更好、更丰富的教育教学文化知识、不断地给自己补充能量,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吸取、去交流和创新、才能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源泉;也为此才会有更强的教学能力与别人进行强烈的竞争,才不会被社会淘汰,业不会被同行看扁了。现今的教育教学形势非常严峻,我们只有不断地较强学习,即使地补充能量,培养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努力达到、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目标。
二、学习技能固然重要,事师德师风更是不可缺少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业是这次举办培训的一项重要措施。大家都心知肚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作为教师的重要任务和职责,可没有优良的师德师风,谈何教育,从何教育?古往今来,“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果老师们“缺德”了,那还怎么教育?那不是误人子弟吗?总而言之,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优良的师德师风;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资格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出有素质,有修养、有文化的新一代接班人。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听取了刘局长在开学典礼上发自肺腑之言的报告和培训后,我感触良多,受益匪浅,自己感觉就像和所有的老师融合在一起,翱翔在知识海洋中,陶醉不已,流连忘返。不仅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提高了,师德师风也得了升华。为此,我代表所有的教师衷心地感谢刘局长等领导给我们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也希望以后能搞这样共同学习,交流的机会将延续下去,每年都举办一次,虽然很辛苦,但苦并快乐着。更希望我们**市的教育大业在刘局长的指引下,日新月异,与时俱进,大放光彩。
【范文网】
2.小学教师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小学生,篮球教学,有效培训
近几年各个层次的教育培训很多, 其中小学生篮球培训已经深入到部分有规模的小学, 江苏省江阴实验小学就是一例。今年已经是第四年了, 每年都有春季、暑期、秋季三季培训阶段, 由原来的每期100多名学员扩展到现在的200多名, 学生和家长的参与率每年都提高。笔者就培训, 发表自己的一些感想。
一、促进学生生理、心理、适应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小学生正好处在生长发育时期, 需要进行一些必须的体育锻炼。篮球运动作为一项综合性运动, 需要运用跑、跳、投等多种手段来完成。在运动的过程中, 人的灵敏度、速度、力量、弹跳等身体素质以及内脏器官和感受器官的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能力等, 都会得到提高。在日常的篮球运动中既放松心情, 又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学生的心理素质缺少锻炼, 在回答问题或考试时很容易紧张, 要克服这一性格缺陷, 就应多参加像篮球这种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因为赛场上形势多变, 紧张激烈, 只有冷静沉着地应付, 才能取得优势。如果这样的学生能经常参加激烈的篮球运动, 遇事就不会过于紧张, 更不会心慌失措, 从而为自己的学习带来好处。
二、教学内容按学生年龄和已有技能设计
篮球教学内容基本分配是:基础课程、提高课程、实战训练。
首先基础课程主要针对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的初学者, 教学任务也是比较简单的, 例如:原地滚球、原地高低运球、各种抛接球、熟悉球性练习、行进间运球和绕障碍运球、行进间滚抛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初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篮球还是比较的陌生, 所以要把球性练习贯穿到每一节训练课上。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先原地的熟悉球性练习或者运球练习后再进行基本部分的练习。
其次提高课程是针对有一定的篮球基础或已经培训过的学员, 主要集中在四、五、六年级, 这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和体能, 设计的内容是:篮下原地单手肩上投篮、30秒篮下自投自抢、行进间绕障碍运球、各种变向运球练习、行进间运球急停急起、各种防守步伐、行进间传接球,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等。这个阶段对学生学习技术和掌握技能是至关重要的阶段。
三、教学设计和游戏相结合, 乐教乐学
1. 训练形式多样, 时刻激发兴趣
篮球技术种类较多, 基本技术和组合技术。小学生主要学得是基本技术, 包括进攻移动、传接球、投篮、运球、持球突破、防守移动、抢打断球等。正是由于篮球技术的多样性, 教学手段也要多样。所以我们在训练单个技术动作往往要演变为多种训练形式, 并且小学生活泼好动, 敏感性较强, 喜欢新颖的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 这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训练中要不断地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和手段, 以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例如, 在熟悉球性练习中, 除采用多样性运球手法。如用篮球来当保龄球做跑滚球练习, 来提高手指手腕的压腕拨指动作;用布将眼睛蒙起来原地运球或者用双手同时运两个球 (两手动作相同或不同) 练习, 来提高手感;每人一球抢打或者追逐;几何图形运球追逐跑;限定范围内运球拍打其他人的球等。还可根据队员掌握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外, 还可以增加一些难度。如待学生这些练习基本熟悉后要求队员在往返折返跑运球返回时用左手等。这些方法不仅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 而且提高了积极性, 提高了训练质量。同一个技术动作有多种训练手段, 每一种手段的作用都不尽相同。因此, 必须认真总结各种训练手段的优缺, 根据训练内容和对象的实际情况, 多法结合, 灵活运用, 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 教学游戏比赛穿插进行
小学生对练习一种技术反反复复, 就算对篮球有一定兴趣, 也会失去兴趣。通过游戏和比赛, 使学生体会到快乐的同时, 逐渐发现自身基本技术的不足, 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篮球学习和练习的兴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在练习各种脚步和运球练习时, 为防止学生感到枯躁, 兴奋性下降, 影响练习效果, 都可以采用游戏或比赛方法, 来调整练习中产生的抑制心理。
3. 篮球教学比赛的运用
根据各个层次阶段的学生, 组织的篮球比赛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如低年级及一些没什么基础的学生, 最好不要经常进行比赛。因为在比赛中小学生会出现很多不规范动作, 如果经常比赛, 会把他们所学的正确技术扭曲。在这个层次作为提高兴趣的手段的学生难得进行一次。只有在实战训练阶段的学生才能以比赛来提高技术, 这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 个人技术有了较高的水准, 比赛对他们来说是必须的, 通过比赛才能提高他们的技战术水平。
综上所述是我通过在本校培训小学生篮球的一些心得, 自从小学生篮球培训班开展以来, 学生和家长积极性都很高, 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培训。在培训班中还挑选出了一些篮球苗子, 组成了本校的篮球队。之前学校一直没有篮球队参加过比赛, 2009年参加了本市的篮球比赛, 并一举拿下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之后的几年分别拿下了第一和第二的好成绩, 2010年还参加了无锡市级比赛, 取得了第一名, 成绩非常显著。我相信小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会更高, 篮球技术会更全面, 校篮球队也会更强, 成绩也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戴小青.培养初中女生学习篮球的兴趣[J].新课程 (上) .2011 (06)
3.谈小学生篮球培训心得 篇三
【关键词】小学生;篮球教学;有效培训
近几年各个层次的教育培训很多,其中小学生篮球培训已经深入到部分有规模的小学,江苏省江阴实验小学就是一例。今年已经是第四年了,每年都有春季、暑期、秋季三季培训阶段,由原来的每期100多名学员扩展到现在的200多名,学生和家长的参与率每年都提高。笔者就培训,发表自己的一些感想。
一、促进学生生理、心理、适应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小学生正好处在生长发育时期,需要进行一些必须的体育锻炼。篮球运动作为一项综合性运动,需要运用跑、跳、投等多种手段来完成。在运动的过程中,人的灵敏度、速度、力量、弹跳等身体素质以及内脏器官和感受器官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能力等,都会得到提高。在日常的篮球运动中既放松心情,又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学生的心理素质缺少锻炼,在回答问题或考试时很容易紧张,要克服这一性格缺陷,就应多参加像篮球这种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因为赛场上形势多变,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地应付,才能取得优势。如果这样的学生能经常参加激烈的篮球运动,遇事就不会过于紧张,更不会心慌失措,从而为自己的学习带来好处。
二、教学内容按学生年龄和已有技能设计
篮球教学内容基本分配是:基础课程、 提高课程、实战训练。
首先基础课程主要针对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的初学者,教学任务也是比较简单的,例如:原地滚球、原地高低运球、各种抛接球、熟悉球性练习、行进间运球和绕障碍运球、行进间滚抛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初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篮球还是比较的陌生,所以要把球性练习贯穿到每一节训练课上。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先原地的熟悉球性练习或者运球练习后再进行基本部分的练习。
其次提高课程是针对有一定的篮球基础或已经培训过的学员,主要集中在四、五、六年级,这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和体能,设计的内容是:篮下原地单手肩上投篮、30秒篮下自投自抢、行进间绕障碍运球、各种变向运球练习、行进间运球急停急起、各种防守步伐、行进间传接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等。这个阶段对学生学习技术和掌握技能是至关重要的阶段。
三、教学设计和游戏相结合,乐教乐学
1.训练形式多样,时刻激发兴趣
篮球技术种类较多,基本技术和组合技术。小学生主要学得是基本技术,包括进攻移动、传接球、投篮、运球、持球突破、防守移动、抢打断球等。正是由于篮球技术的多样性,教学手段也要多样。所以我们在训练单个技术动作往往要演变为多种训练形式,并且小学生活泼好动,敏感性较强,喜欢新颖的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这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训练中要不断地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以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例如,在熟悉球性练习中,除采用多样性运球手法。如用篮球来当保龄球做跑滚球练习,来提高手指手腕的压腕拨指动作;用布将眼睛蒙起来原地运球或者用双手同时运两个球(两手动作相同或不同)练习,来提高手感;每人一球抢打或者追逐;几何图形运球追逐跑;限定范围内运球拍打其他人的球等。还可根据队员掌握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外,还可以增加一些难度。如待学生这些练习基本熟悉后要求队员在往返折返跑运球返回时用左手等。这些方法不仅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而且提高了积极性,提高了训练质量。同一个技术动作有多种训练手段,每一种手段的作用都不尽相同。因此,必须认真总结各种训练手段的优缺,根据训练内容和对象的实际情况,多法结合,灵活运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教学游戏比赛穿插进行
小学生对练习一种技术反反复复,就算对篮球有一定兴趣,也会失去兴趣。通过游戏和比赛,使学生体会到快乐的同时,逐渐发现自身基本技术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篮球学习和练习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练习各种脚步和运球练习时,为防止学生感到枯躁,兴奋性下降,影响练习效果,都可以采用游戏或比赛方法,来调整练习中产生的抑制心理。
3.篮球教学比赛的运用
根据各个层次阶段的学生,组织的篮球比赛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如低年级及一些没什么基础的学生,最好不要经常进行比赛。因为在比赛中小学生会出现很多不规范动作,如果经常比赛,会把他们所学的正确技术扭曲。在这个层次作为提高兴趣的手段的学生难得进行一次。只有在实战训练阶段的学生才能以比赛来提高技术,这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个人技术有了较高的水准,比赛对他们来说是必须的,通过比赛才能提高他们的技战术水平。
综上所述是我通过在本校培训小学生篮球的一些心得,自从小学生篮球培训班开展以来,学生和家长积极性都很高,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培训。在培训班中还挑选出了一些篮球苗子,组成了本校的篮球队。之前学校一直没有篮球队参加过比赛,2009年参加了本市的篮球比赛,并一举拿下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之后的几年分别拿下了第一和第二的好成绩,2010年还参加了无锡市级比赛,取得了第一名,成绩非常显著。我相信小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会更高,篮球技术会更全面,校篮球队也会更强,成绩也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戴小青.培养初中女生学习篮球的兴趣[J]. 新课程(上). 2011(06)
[2]龙伟.浅谈中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J]. 中国体卫艺教育. 2011(09)
4.小学教师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白家硷乡九年制学校 乔亚宁
经过几天紧张的培训学习,我受益非浅。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锤炼良好的师德师风。
一个教师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并有良好的发展,就必须有良好的个人素质。教师做为雕塑孩子心灵的工程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教师自身心理素质不齐全,人格有偏移,可想而知,将会给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从教师的职业道法素质来看,像那些轻则对学生责骂,重则体罚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教师是教育的中坚,教育的目的是育人,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要推行素质教育也只能以首先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作为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才能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好。教师的素质教育培养包括好几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教育。包括丰富的科学文化和人文知识与修养,发展智能和创造性思维,注重个性特长的教育。二是道德素质。包括确定做人的方向信念,培养做人的行为习惯。强化责任感、协作感。三是审美素质包括知美爱美,认识和把握自然、社会、科学、艺术之美,激发爱美之情、审美之感,用美的标准评价、塑造自身;四是身心素质。包括进行健康教育,增强体质体能,培养良好的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形成健全人格,五是劳动素质,生活劳动结合,认识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学会通过科研实践促进教学和自身能力的提高。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师每个人都是学校的主人,个个都是发展的重要一环,树立了发展意识,明了了开放需求,确立了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理念,明确了学校在新时期的发展目标,战略定住位与办学特色,以育人统揽全局,统一思想,与时俱进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办学理念,掌握了以往学习中学不到的知识点,对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加深了对学校的认识,更加明确了努力方向,明白了作为教师的职责和任务。教育教学方法要创新,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灵魂和不竭的动力。始终意气风发地为振兴中华而教学,并传承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教师们,特别是我们小学的全体教师们,应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创新出更多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小学生所接受,所欢迎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工作中能够准确地回答和科学指导学生的学习问题,才无愧于这个时代光荣的称号。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认真刻苦地去学习,我很清楚此次来的是学习!是在学习上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升华自我!这短暂的几天的学习是紧张而忙碌的,每天从8点开始,一天的课程表也给安排得满满当当的,短短几天的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语文的教学真谛:他们重视营造课堂教学环境,重视课堂的趣味性。在此同时我也深深的懂得了在平时教学中要变注入式教学法为启发式教学;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与技能并重,教师施教之一,贵在引路,妙在使学生开窍。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表述的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
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把讲堂变为学堂,把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情境,变为生活的大课堂。”让学生参与进来,像演员一样体验人生的种种际遇,在‘过程’中感悟语言的魅力,领会语言的真谛。
在今后学习过程中,我会针对自身理论知识缺乏,经验不足的弱点,平时要多看书籍,接受理论知识,树立新教学理念,并且在自己教学过程不断总结,反思,对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做到深入的研究和探究,同时将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使教学的每一步既有实践的基础,又具备理论的支撑。
5.教师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1、网络教学的优势所在、
(1)能满足多主题、分层次的教学任务;
(2)可以预设和提供学习支持功能;
(3)或以支持全员成果展示或全参与式的互评;
(4)具有动态信息发布功能,使教师搜集过程性评价信息成为可能。还有就是网站的持续存在性和交互支持功能可以延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2、以课程为本位的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定位,即“三促进”、
(1)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促进学科/领域的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2)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技术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和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3、通过讨论练习进一步明确了“授导型教学设计”、“探究性教学设计”的特征。
4、认清了“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等概念。教育技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教学设计、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5、整合的技术选择原则,应该是“量课程之体,裁技术之衣”。不应该是课程顺应信息技术,而应该是课程同化信息技术,应该是“课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在整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三方面的要求、
(1)课程内容的适用性,必须适合利用信息技术教和学的内容;
(2)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多样化需求;
(3)学科/领域的不同特点,不同学科培养目标与认知规律的不同应该是技术选择的一个重要方面。
6、“老师引导———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的学习形式,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而且是一个以符合教学、学生和学生学习发展需求的教学方式。还有以下知识点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有三个基本属性、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应用系统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人类学习问题的过程,其宗旨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
(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分为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两大类,有形技术指利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的成果,把物化形态的技术应用于教育,借以提高教学效率的技术,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到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等一切可用于教育的器材、设施、设备等及相应的软件;无形技术主要指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系统科学、传播学等方面的成果以优化教育过程的技术。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越来越突出。
教育技术属于交叉学科,是连接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桥梁。作为交叉学科,首先体现在它需要技术的支持,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在未来的发展中,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技术应该关注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技术以及如何利用技术来促进学习。
其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作为交叉学科,体现在它融合了多种思想和理论。从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学、系统理论等。时至今日,随着人本思
潮的兴起,各种学习理论虽然各执一端,但在教育技术领域内走向了融合,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而各尽其力。人们不仅关注个体的学习心理,还对学生之间如何协同与合作、如何基于问题进行综合性学习等进行着系统的研究。
再次教育技术交叉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其研究和实践主体的多元化,协作将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特色。包括教育、心理、教学设计、计算机技术、媒体理论等不同背景的专家和学者共同研究和实践,开放式的讨论与合作研究已成为教育技术学科重要特色。
重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作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交叉学科,需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研究。目前,教育技术研究最前沿的两个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网络教育,所有这些乃至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都强调对学习者学习的支持,即围绕如何促进学习展开所有工作。正因如此,人们将会越来越重视教育技术的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学习支持: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在研究与实践中对于学生学习的支持给予了密切的关注,这种支持包括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广大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能够深切感受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只有他们才能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教育技术工作者应该为广大教师提供各种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力地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
实质与内容:
1、它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
2、它强调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它认为学生只要能和学习资源发生联系,就能以合适的方式进行学习。
3、它是用系统方法对各种教学方式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的优化。
4、它可以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不同层次,当前的应用方式主要有、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广播、电视远距离教学方式,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个别化交互学习方式,基于网络的远程通信教学方式。
指导思想: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是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关注的中心是学习者的需求,课堂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学生活动和创造的过程。
6.小学教师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我原对计算机技术先进的理念了解的不是很多,很担心自己学不会。聆听了培训老师认真的讲解,老师的讲课和我们练习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老师那口若悬河的语句和熟练的计算机知识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此刻体会到一切都是那么诱人,那么新鲜……
我告诉自已,我必须更加的努力……
正所谓一分辛劳一分收获,经过紧张而有节奏的2天培训,使我学会了很多信息技术方面先进的理念,我还知道了什么是云、什么是微课、如何制作微课、什么3D打印机……
有一句诗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
在这次培训之前,对云的认识,什么是微课?怎样制作微课?让我觉得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经过老师的讲解,才恍然大悟,澳,原来如此,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而生,觉得这次的培训是一件很有价值的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我感到了学习的快乐,也尝到了成长的快乐,这就是学习并快乐着吧!我深深的被老师们精彩的讲课吸引住,在培训的时间里,我坚持出席,不请假,不迟到、不旷课,上课认真做笔记,并把重要的内容,精彩的部分录下来,永久保存。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让我懂得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应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要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而且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教师是
自豪的!
两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使我的受益不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7.小学教师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篇七
近几年, 随着办学规模迅速扩大, 我校教师队伍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制约我校发展的“瓶颈”。为此, 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就“如何迅速提高年轻教师素质”进行了专题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借鉴我国中小学教师开展校本培训的经验, 我校大胆把校本培训移植到中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来, 于2006年初, 确立了“教师培训, 走向校本”的思路, 对中职学校教师校本培训开始了有益的尝试。
按需确定校本培训内容
根据校本培训的理念, 我校围绕中职学校对教师素质要求, 从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 以迅速提高年轻教师的素质为重点, 确定了如下培训内容。
把师德建设作为校本培训的首要内容
教师素质, 师德为本。在教师校本培训的诸多内容中, 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是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 也就是师德。我校始终把师德建设特别是对年轻教师的师德教育作为校本培训的首要内容。选编的培训材料有: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礼仪、教师誓词, 我校有关人事、工资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及我校师德建设先进个人事迹等。通过校本培训, 一方面让教师充分认识加强中职学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明确学校加强师德建设的要求、任务和主要措施, 把握中职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涵。另一方面, 通过教师礼仪培训, 让教师学礼、知礼、守礼、讲礼, 使教师职业道德在日常工作中恰到好处地得以体现。在师德建设中, 我校特别强调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意识, 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平等相处, 提出“欣赏每一个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 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口号, 使教师对师德的思考提高了一个层次。通过“爱生师表”、“爱岗师表”和“尽责师表”先进个人表彰与奖励活动, 带动了我校教师整体师德水平的提高;“爱自己的学校, 爱自己的岗位, 精自己的专长, 树自己的形象”的主题教育深入人心, 为校本培训工作, 为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
我校每年新聘用的应往届大学毕业生, 共性的缺点是“三字一画”等教学基本功较差, 从这个实际出发, 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 以教师教学基本功为切入点, 我校在校本培训中采取了强化技能的策略。我校把教师基本功概括为“1510”并制定了相应的校内达标标准, 即掌握一项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 做到“五个一” (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写一手流畅规范的硬笔行书字、写好每一册教案包括实验实训计划或方案、上好每一节课、撰写好一篇教学工作总结或论文) , 掌握10项教学技能 (教学语言技能、板书技能、讲解技能、教学演示技能、指导学生实验实训技能、教态变化技能、导入技能、反馈矫正强化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和结束总结技能) 。在组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 我们把常用的教学软件, 教学文件表册格式要求, 课件制作的有关要求纳入培训内容, 做到“活学活用”。在培训方式和步骤上, 对新教师先组织集中授课, 再组织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 教研组集体备课、课堂观摩与研讨等活动, 让年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上述校本培训加上“教学新秀”评选、教学技能竞赛、优秀教案 (课件) 展示等活动, 带动了我校年轻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职业教育理论培训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这种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在课程、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都有别于普通教育, 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规律。因此, 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掌握和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 而且还要掌握和应用职业教育理论和方法。为此, 我校全面开展了职业教育理论校本培训。在培训教材方面, 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刘春生等主编的《职业教育学》为基本教材, 将校领导和理论水平较高的资深高级讲师结合我校教学改革工作的实际编写的讲义作为辅导教材。在培训中, 针对各级教师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 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对于年轻教师和初中级教师采取授课辅导与自主自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培训结束后, 由学校统一命题进行闭卷考试, 并要求讲师应用所学的职教理论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全面总结, 年轻教师和助理讲师要写2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按笔试成绩、读书笔记或总结综合评定培训成绩。对于高级讲师, 采取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培训, 可以从学校拟定的课题中选择课题, 也可以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自行确定课题, 培训结束后, 向学校提交课题报告, 据此评定培训成绩。教科室要对中高级教师提交的经验总结和课题报告进行全面细致的审阅, 从中筛选出切合学校实际的、符合职业教育特征的教学经验, 整理概括后在全校推广。课题报告中如有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有价值的意见则建议学校采纳。
组织专业教师开展专业操作技能培训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中职学校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 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的特征便是“双素质”或称“双师型”, 即教师型和技师 (工程师) 型。我校每年聘用的应往届大学毕业生, 由于缺乏与所学专业相应的实际工作锻炼, 专业操作技能较差,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 与职业学校教师“双素质”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 我校每年都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操作技能校本培训。新教师到校工作两年以后安排此项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坚持立足校内和校企联合两种培训方式并重。凡软硬件条件具备的专业, 在校内组织培训, 以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 节约培训经费开支, 如计算机及其应用等专业。校内培训完成后, 组织这些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要求取得中高级工证书。而软硬件条件不是很完善的专业, 则采取校企联合培训的方式, 如化工工艺、机械加工、硅酸盐工艺及工业控制等专业。
校本培训方式
在校本培训中, 我校根据不同的对象, 针对不同的目的, 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新聘教师职前集中培训
我校每学期对新聘教师要进行为期7天的职前全封闭、高强度集中培训, 白天上培训课, 晚上分组讨论。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职业教育概论、班主任工作概论、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等。由学校领导、相关处室负责人授课并主持讨论。培训结束后, 各位参训教师要写出学习心得, 学校要进行总结与表彰。
授课辅导与教师自主自修相结合
对刚进校工作的年轻教师, 大部分培训项目和内容采用这种方式进行, 如教师基本功、教师礼仪、职业教育理论等。授课辅导一般安排在双休日, 由学校领导、有专长的中高级教师授课, 各位参训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主自修。培训结束后, 一般要进行开卷或闭卷考试, 技能型培训项目要进行校内测试, 学校要进行总结与表彰。
新老教师“传、帮、带”新老教师“传、帮、带”是一种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 它具有校本化、个性化、可操作性强等优点, 我校一直把它作为快速提高年轻教师素质的一种重要培训方式。为使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收到实效, 学校制定了专门文件, 规定举行专门的师徒结对仪式。新老教师结对期为两个学期, 要求指导教师全方位地对年轻教师进行指导, 并根据所指导的教师的具体情况作出个性化的指导计划。特别要求指导教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 在职业道德方面对年轻教师加以指导、施加影响, 不断提高其职业道德修养。要求年轻教师经过指导, 最终要做到前述的“五个一”、掌握“十项教学技能”。结对期结束后, 由学校考评小组进行达标验收, 并进行评比表彰。
校企联合培训
我校开设的加工制造类专业, 其专业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培训大多采用这种方式。学校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学生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 与相关企业就专业教师培训签定专门的协议, 利用假期和学生实习的机会, 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这些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实践锻炼结束后由企业方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进行鉴定并反馈给学校。
课题研究方式
这是我校对中高级教师采取的主要校本培训方式。校本培训, 如果说对于年轻教师是一个以学习为主, 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的过程, 对于中高级教师就是一个以校本教研为主, 边研究边学习边创新的过程。中高级教师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但要进一步提高并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就需要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加以系统总结, 进行理论升华, 撰写成论文, 以实现教学经验共享。同时, 他们也应不断学习、实践职业教育新理论、新观点,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以推动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另外, 在教师培训实践中, 我们认识到, 中高级教师的校本培训“个性化”倾向较强, 用大会小会组织学习的方式, 教师兴趣不大, 效果不好。出于以上认识, 我校把课题研究方式作为中高级教师校本培训的主要方式。课题研究为“教师成功”提供了平台, 加之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结题后按年度组织评选奖励, 对中高级教师的激励作用非常明显。
建立校本培训机制
为开展好校本培训,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必须建立校本培训体系, 从机制制度上保障校本培训工作有效开展。我校构建的校本培训机制如下。
成立校本培训管理机构
为切实抓好校本培训工作, 我校成立了校本培训管理机构:一是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校本培训工作总体计划和目标、要求, 审定校本培训项目计划或方案, 审定校本培训的经费开支和奖励事项等。二是成立教师培训办公室, 负责校本培训的日常工作, 包括拟定校本培训项目计划及经费预算, 组织校本培训课程开发、撰写校本培训工作总结、提出奖励建议等工作。三是教研组参与校本培训计划的设计, 督促本组教师参与具体的培训活动, 收集教师对校本培训的反映。
制定有关校本培训的规章制度
在校本培训中, 我校实现了教师管理指导思想上的转变, 由过去的“制度+控制”转变为“学习+激励”。以教师的发展为价值取向, 促使“教师成功”, 不但使教师更加勤奋工作, 而且使教师“更聪明地工作”, 从而挖掘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内驱力。据此, 学校先后制定了《关于开展校本培训若干暂行规定》、《关于校本培训先进个人评选办法》、《课题研究经费补助及成果奖励办法》、《关于组织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实施方案》等校本培训的规章制度。通过上述规章制度, 把校本培训纳入教师评价考核体系, 纳入教师奖励与表彰体系。正是这些“学习+激励”型的规章制度激发了广大年轻教师学习提高的热情, 激发了中高级教师教学科研的热情, 使校本培训工作得以有效开展。
提供资源保
障我校把校本培训经费列入学校经费预算中, 优先投资构建学习型校园。如为每个教研组订了《职业教育研究》、《职教通讯》等专业期刊;为每个教师配备了一台电脑, 免费把互联网接入教师家中或宿舍中等。我校起用那些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中高级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基本师资力量, 利用假期选送他们外出学习、考察, 为他们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提高水平创造必要的条件。
加强培训过程的管理
我校开展的每一项或每一次校本培训, 事前都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或方案, 根据培训计划中规定的培训内容和目标要求, 做好包括开发或准备培训材料、配备培训师资等准备工作, 培训计划实施过程中加强检查指导, 培训结束后进行培训效果评估、总结分析和表彰奖励。总结我校这几年所开展的校本培训工作, 可以这样概括:以迅速提高年轻教师的素质为主, 围绕中职学校教师素质要求按需确定培训内容;根据不同的对象, 针对不同的目的, 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构建包括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导向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校本培训机制。通过近三年的努力, 一大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2006年及以前进校工作的教师太多已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2007和2008年进校工作的教师在校本培训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培养和锻炼, 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中高级教师以校本培训为平台, 各展所长, 各显身手, 不仅为学校培养年轻教师做出了贡献, 而且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由于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 我校将校本培训移植到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来也只有两三年的实践, 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还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 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摘要: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来, 我校以提高年轻教师素质为重点, 围绕中职学校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对中职学校教师校本培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校本培训,教师队伍,素质
参考文献
[1]邹尚智.校本教研指导[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刘春生, 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8.小学教师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 教学迁移 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228-01
2015年5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如何上好一堂课及教学示范”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薛克宗。薛教授是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理工组评委,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全届理工组评委与指导教师。薛教授虽已76岁高龄,但他对前沿知识有敏锐的洞察力,紧跟时代步伐;对知识与能力及教与学等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听了薛教授培训,对他的思想有深刻的认同感,特将本次培训的收获和体会写下来,以与各位同行共同学习探讨。
一、知识与能力的问题
现代职业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有些课程在课程改革中已把理论知识最小化,将学生能力培养最大化,而忽略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薛教授把知识比喻为杀猪刀,把能力比喻为杀猪,“猪”为要解决的一类问题。那么,学生在学校的时候是要杀一两头“猪”的,猪的种类变化多样,杀猪刀只有一把。也就是说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做到这点还是要以知识作为支撑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讲话说话:知识越丰富,技能越娴熟,劳动的创造能力就越强。可见,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知识传授的途径以讲授为主,很多人觉得讲授枯燥无味,学生不爱听,学不到东西。其实非也,讲授不等于灌输,只要教师能够合理安排知识结构,运用个性化教学、学习迁移等手段方法,同样可以使传统课堂生动有趣。这就要求教师时刻关注时代前沿,关注学生的爱好兴趣,并将其整理归纳运用到教学中来。
二、授课内容选取
为什么有些教师上课,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呢?其源于教师对知识的理解的深度、广度及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构架掌握不够。
在教学内容选取上,教师应该开放视野,跳出课看课,跳出(知识)点看点。即总结归纳相关知识的知识链,将“前”、“本”、“后”的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前”是本的背景,“后”是本的发展,不能孤立的讲“本”,这样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链,以及本在链条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学生认识孤立隔裂,从而不能很好的接受本。这正如钱学森先生所说:“没有广度,就没有深度。”
三、教学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相关学习的影响,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是从学生掌握的知识或技能至正在学习的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难点在于前后两者存在认识高度差。教学就是帮助学生跨上“认知台阶”,完成知识的迁移。
迁移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的,要有共同因素。因此,要求教师寻找并选取共同因素,并把共同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目前,很多教师的举例只停留在“骑自行车和开摩托车”非师范院校出身的教室对有效理论或毫不知晓,或不明意义,或无以适从。相互严重脱节。
四、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即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和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
翻转课堂翻转的是课上和课下的学生行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家会认真看视频,因为已不能再指望老师课上还会重讲,必须多看懂一些知识,才能参加课上的研讨与交流。翻转课堂视频材料一般制作得都很精美且具特色,吸引学生眼球,加强了对知识的视觉理解和记忆。而传统课堂学生一般带着空脑袋上课,必须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一处被拉下,后面听不懂,从而更不想去听,恶性循环。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得多,开展师生互动少,更没有争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差,更要求学生有很好的自律能力。但可通过课外复习和作业来弥补。
翻转课堂是传统教学模式随时代发展的产物,不管是哪种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广度、深度”知识面作为支撑。这正如俞敏洪教授所说:“技术能搭一个架子,但是架子上放什么东西,是需要你来做的。不管架子多么漂亮,上面没有东西也是不行的”。“个性化教学”和“学习迁移理论”,不论是对传统还是反转课堂,都是不同“货架子”上相同的“货”。
不能过度的迷恋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模式,要深刻的认识到翻转课堂里面的有些东西在传统课堂里也能使用;有些知识内容是不适合采用翻转课堂、MOOC等模式的,仍需通过传统课堂来教学。
五、小结
9.小学美术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篇九
——湖滨镇见桥完小 白俊飞
7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中小学美术暑期培训。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如果缺乏教学实践经验,这次培训可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在这几天的培训过程中,县二中的杨山勇老师和湖滨镇柳桥小学的王永红老师,清华美院的孙萌老师分别从国画,版画,色彩的方面做了极具现实意义的讲解和示范。通过这几堂课,我不仅对专业知识的不足找到了差距,还汲取了老师们的一些前沿思想和讯息,自身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对杨老师所讲的中国画这一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投身于花鸟画的创作与研究中,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对中国花鸟画的意境阐述清楚明白。在当天的授课过程中,他强调了一些绘画的基本技法及意境。通过他的讲述,我对花鸟画的绘画有了更直接与新鲜的认识,有别于教科书的乏陈,更具一种人文情怀。除此之外,他也向我们说明了一种观念,中国画讲求的是精神气韵,即引导受众向上的精神,如果仅仅停留在技法层面是不够的,只有文化层面达到一定高度,技法才有其存在的价值,才会被带动。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是自然的流露,是一种和谐的美,笔墨的形式在变,但其精神与内涵是不变的。
之后杨老师示范绘画,让我们直观的感受到了杨老师的笔墨风采,笔和纸在杨老师的手中充满了灵性,画作《牡丹》《大吉大利》更是酣畅淋漓,韵味十足。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对国画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也是我自身思想意识的一个质的飞跃。
最受感动的是湖滨柳桥小学的王永红老师,她的版画教学,从准备材料,刻版,印版,到作品形成的准备,我看到了王老师的付出,从仔细讲解,到耐心指导,到不厌其烦。从王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一节版画课知识,而是做人做事的态度。她的成功源于她的执着。源于她对事对人的态度。这些将使我终生受益。
通过参加这次的美术专业技能培训,我深深地感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真的不容易,因为要学的东西太多。美术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有时教师的身教胜于言传。所以技能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今年的暑期教研员闫老师组织我们参加这样培训,这让我有机会与优秀的美术教师切磋技艺,共同进步,让我开了眼界,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尤其是色彩的培训,是我的薄弱项目,这也是阻滞我教学的一块绊脚石,常常因为不能作出好的适合的范作而影响课堂教学。终于有这样学习的机会,我自然不会错过,在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这将助我教学上一臂之力,让我受益匪浅。
10.暑期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
2018年7月16号,由长葛市师训股举办的为期五天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技能培训拉开了帷幕,即便骄阳似火,但老师们热情不减,报告厅座无虚席。此次培训为我们请来了全国各地的优秀的语文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报告。各位专家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还为我们带来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让我们学有所用,不仅在语文教学方面有所提升,也能够正确的释放工作压力。经过五天的学习,我收获满满,对教学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第一天培训,我们就迎来了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的刘飞耀老师,刘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的儒雅,健谈,他给我们带来了《不忘初心,遇见美好的自己》。他从现代教育复杂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入手,让我们再次意识到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作为教师,不仅要“益人”,也要“益己”;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要促进自身的发展;不但要为学生的健康的身心,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美好的社会生活服务,也应该为教师的幸福服务,成为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他还建议老师们要成为思想者和阅读者,成为最好的自己。最后,刘老师着重讲述了汉语形象与阅读教学实例,对于汉语形象我还是第一次接触,有点摸不着北。刘老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教材解读理论,那生动、丰富、多彩的语言背后展现的是一个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材的熟悉和研读程度,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学习和借鉴。通过刘老师的讲述,我们初步认识了什么是汉语形象,为什么要关注汉语形象,怎么关注汉语形象提升语文教学品质。刘老师的分享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也尽情展现了语文的魅力。
当我们还沉浸在刘飞耀老师的精彩演讲时,武汉的胡明道老师也带来了不一样的分享《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教学策略》,正所谓精彩纷呈。从胡老师的言谈举止不难发现,胡老师是一个学识渊博,谦逊的老师。她抓住当今语文教学的热点核心素养展开,既有理论分享,又有实践展现。她首先提出了为了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落实中央立德树人的根本需要,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必须提出核心素养。接下来就何为核心素养展开。最后,胡老师着重讲述了提升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正确解读文本,抓富含素养;认真研究学情,确定切入方向;预设问题情景,做幽默的引趣人;拟订探究问题,做智慧导航员;链接深度拓展,做温馨建议者;整合有效资源,做灵巧梳理师。胡老师理论结合实践,解读了她的研究成果,深入浅出,让老师们收获颇丰。我印象最深的是《纸船》,同样的一篇现代诗,两个老师呈现的却是不同的教育效果。可见,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更印证了一个老师的功底。受胡老师的启发,我有一些自己的感慨,要想教好一篇文章,就要结合学生特点,文本特点,社会发展需要合理解读文本,真正的发挥文本的作用,这也就要求老师要善于思考,要勤于读书,这与刘飞耀老师建议老师们成为思想者和阅读者的主张不谋而合。作为年轻老师,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紧接着,鹤壁市兰苑中学的吕娟老师为我们带来了《语文教师的“读”门功夫》。讲台上,吕老师热情高涨,坚持站着讲了三个小时;讲台下,各位老师聚精会神,生怕错过了精彩的瞬间。通过吕老师的分享,我看到了吕老师的扎实的教研态度,她能从小处着手,从读入手来解读文本。首先吕老师介绍因为新课标和教材的要求和需要,我们必须重视语文教学中读的重要性。吕老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贴切的实例,又让我们进一步区分了朗读、朗诵、吟诵、和诵读的区别,我们也领略了吕老师强大的读的功力,感受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接下来,吕老师又介绍了关于读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太多语文课堂以讲为主,朗读不足;目的不明,形式不当,为读而读,喜欢齐读;指导无方,效果不佳。归其原因,无非以下几点:教师对朗读指导教学的价值认识不清,为考试而教,教师的朗读指导教学的知识储备不够,朗读指导能力不足;教师朗读指导教学的教学设计简陋,没有把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独门武器,朗读成了摆设。听了吕老师的分享,我也反思自己的课堂,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基与此,吕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我们应该从学情出发,明确朗读目的;从文本出发,明确朗读重点。要运用分块朗读,对比朗读等方法。要按照课标要求评价,多角度评价,评价中肯,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我们要以此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真正的深入文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吕老师让人折服的不仅仅是渊博的学识,还有深厚的朗读功底,好一个听觉盛宴,学习归学习,我还需要多多思考,践行吕老师的教学理念。
美好的时刻总是那么的短暂,转眼间培训时间已经过半,令人欣慰的是精彩的分享还在继续。7月18日,我们请来了湖南岳阳的兰军老师,他为我们带来了《语文教师的自我修炼,我们追求什么样的语文》,兰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一些教育流派,像魏书生,像王君,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带给我们,也为我们追求什么样的语文提供了范例。另外兰老师还重点提出了语文老师要修炼教材处理的能力,无论追求什么样的语文,处理好教材才是关键和根本,我们要以此为借鉴,好好的加强自我修炼。下午,我们迎来了郑州的张春旺老师,张老师带来了《说说教学那点事,教师如何提升核心素养》。张老师年轻有为,幽默风趣,亲切自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娓娓道来。张老师从一个乡村教师成为郑州九十六中的副校长,想必是付出了极大的艰辛的,但是不难发现,张老师心态极好,她强烈建议我们不要和学生发生冲突,要勤于写作,善于思考。张老师日常事务那么繁忙,但是所教班级依然名列前茅,这就体现了她的教学个性。她对教材有自己得思考和处理,善于取舍,她教阅读,不贪多,但是务必求质,她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这都是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培训的最后一天,湖北家庭教育专家耿喜玲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她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让在座的老师再一次认识了自我,通过耿老师的分享,我们也学到了很多自我调适的心理学知识,相信各位老师也会将这些知识运用日常教学工作中,真正的找到作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陕西伊川中学的蒋永升校长也为我们分享了《做一名更好的教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蒋老师所说的:“良好的心态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激励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对于这两点我是深有体会,良好的心态能让我们正确处理日常教学工作,不因为情绪因素出现偏颇;而激励教育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它会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各位老师的分享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借鉴,我会将各位老师的思想积极运用到教学中去。
11.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一
作为一名农业战线的基层教师,我虽然有了一些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既不够系统也不够丰富。通过各位专家教授深入浅出的讲授,让我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受益颇丰。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教育处处长纪绍勤、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德海、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农村教育处处长刘杰、六合神州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朱安妮、“任我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一等几位专家的授课,让我们站在了更高的台阶上重新地认识、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也让我们站在更高的层次上重新看待我们的工作,看待我们的缺点和不足。
总的来说,这次培训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现场教学以及所见所闻,各位专家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授课解惑,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书本知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锻炼机会。感谢农业部干部管理学院给了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今后,我将尽自己所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去,力争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
12.小学教师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二
一、专家解读, 理解“翻转课堂”的内涵
近几年, “翻转课堂”在各大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真正的翻转课堂是什么样子?它到底要翻转到哪里?”我们只闻其声, 未见其人, 于是我带着对“翻转课堂”的好奇与向往开始了这几天的学习之旅。
本次培训, 山东省昌乐一中的老师为我们传经送宝, 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翻转课堂的研究历程与成功经验。开班仪式后, 昌乐一中第一批翻转课堂的推进者刘生主任给我们做了专题讲座———《在研究中翻转, 在翻转中发展》, 刘主任从“为什么要实施翻转课堂、什么是翻转课堂、怎样实施翻转课堂、怎样持续地开展研究”四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昌乐一中翻转课堂的开发、实施和应用情况。从刘主任的讲座中, 我终于明白:所谓“翻转课堂”, 是指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 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传统教学结构翻转过来, 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 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作为先驱者, 昌乐一中从2013年9月开始实施翻转课堂, 历时三年的时间, 总结出一条“继承集体备课、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构建由数字化学习平台、校园镜像服务器、千兆校园网和学生个人平板电脑组成的在线教学系统”的新路子, 通过建构数字化学习平台、编写配套学案, 打造出了“二段四步十环节”的课程模式。“翻转课堂”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 而且撼动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的根基, 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7月15日下午,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蒋鸣和教授给我们做了《课堂变革:从深度融合到融合创新》专题讲座。蒋教授首先给我们阐述了从深度融合到融合创新的重要性, 接着从“如何推进融合创新、课堂的融合创新要探索的问题、技术支持下发展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剖析, 并列举了大量生动的一线教学实例, 便于我们理解。就翻转课堂, 蒋教授提出“实施翻转课堂难点不在于课前的微课学习和进阶练习, 而是课中如何发展科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翻转课堂”是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新的尝试和探索, 我们应更好地融合信息技术并实现创新。蒋教授的讲座从理论到实践, 一气呵成, 简约生动, 让我们倍受震撼, 仿佛瞬间我们的心灵受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智慧洗礼。
二、案例呈现, 体验课堂翻转的魅力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模式, 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为了让参训学员更直观地了解翻转课堂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模式, 本次昌乐一中的名师团队还给我们奉献了四节公开课, 分别是徐文健老师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葛亮老师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张在兴老师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以及张永亮老师的《水污染及其防治》。四节课文理兼顾, 涵盖数学、历史、物理、地理四门学科, 带给大家全新的视觉盛宴。老师们结合具体的课例, 从“自学质疑”、“训练展示”到“总结反思”, 向我们展示了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步骤, 使全体学员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快乐的高品位课堂。
课堂上, 老师们还与我们分享了昌乐一中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录制的微课、自主学习任务单、进阶练习等, 并根据A型课和B型课的特点, 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 详细讲解了自学质疑学案和训练展示学案的制作。由于没有学生, 老师们借助微课和课堂教学实录视频片段, 一边讲解、一边演示。最让人感动的是葛亮老师在上历史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时, 为了让这节课更接近真实的课堂, 葛老师没有用多媒体教室的麦克风, 而是自带了微型扩音器, 走到台下和学员互动交流。葛老师的课幽默风趣, 让我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 近距离地体验了课堂翻转的魅力, 对翻转课堂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三、实操训练, 提升信息化应用技能
课堂翻转的前提是学生借助视频、根据“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进行自主学习。因此, 微课视频对学生自主学习来说, 是一个能够被灵活利用的有效资源, 它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和言简意赅的讲解为学生带来丰富的视听享受。因此, 本次培训的重点也放在了微课的培训与实操训练上。
为了让录制的微课更“动”听, 本次培训团队给我们安排了《微课程的课程设计、录制实践与反思》《CS录屏软件基础操作培训》《使用微课程制作系统软件录制所有常见形式微课》《PPT晋级优化》《Axe Slide演示》《科学发声与魅力嗓音塑造》等具体的实操性培训课, 并上机实践操作, 制作微课。其中最令我耳目一新的就是姚磊老师给我们奉献的《让你的微课更“动”听:Axe Slide演示更精彩》。上课时, 姚老师首先给我们播放了一个他自己制作的微课视频, 只见简简单单的一个窗口, 仿佛是如来佛祖的百宝囊, 可以打开一层又一层, 一层比一层精彩, 看起来处处很普通, 却又处处都隐藏着玄机, 把我们的眼球深深地吸引在屏幕上, 真正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后来, 姚老师娓娓道来, 为我们详细介绍了Axe Slide软件的属性、功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为我们拨云见日, 让我们豁然开朗。原来, 这是一款新型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完全颠覆PPT式的线性演示思维。所有内容都在一张大画布上, 让你可以在一张画布上尽情地挥洒你的想象, 内容组织方式很像思维导图, 完全可以根据你的需要展开演示。利用平移、旋转和缩放, 达到镜头推进和拉出的演示效果, 让你的演示更简单、生动、有趣。
培训的后两天, 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上机实践操作, 利用CS录屏软件和微课程制作系统软件录制了微课。在7月18日下午的结业仪式上, 我录制的微课《“把”字句变“被”字句》还有幸被老师选中, 作为优秀微课作品之一进行了展示。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我知道我录制的微课相当粗糙, 技术含量也不高, 但是通过这几天的学习, 我仿佛获得了提高自己微课制作水平的金钥匙, 我会以此为起点, 不断钻研, 内化老师传授的知识, 提升自己的信息应用技能。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满满的五天, 我们相聚在翻转课堂, 尽情地享受着这一席信息化教学的盛宴, 教育理念上得到了升华, 仿佛带领我们登上了泰山之巅, 让我们站得更高, 看得更远, 一下子拓宽了视野, 打开了眼界。在“互联网+”时代, 各种创新如雨后春笋, 推动着社会变革, 推动着时代进步。“翻转课堂”是一种新事物, 它实现了跨空间、跨时间的学习, 引领孩子们启动一种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模式, 是接轨未来最理想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们要将本次培训的成果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更好地消化吸收, 同时不断地开拓创新, 转化成自己的技能, 并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 让我们的课堂也翻转过来, 灵动起来, 精彩起来……
摘要:本文是作者2016年暑假期间参加“桐城市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技能培训”心得体会。在“互联网+”时代, 各种创新如雨后春笋, 推动着社会变革, 推动着时代进步。“翻转课堂”是一种新事物, 它实现了跨空间、跨时间的学习, 引领孩子们启动一种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模式, 是接轨未来最理想的课堂教学方式。个体的视角, 独特的体验。
13.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培训心得 篇十三
今年暑假是一个有意义的暑假,也是一个让我感触良多的暑假,因为在这个暑假我有幸参加了8月1日——8月9日在加积中学海桂学校开展的琼海市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培训。在开班仪式上刘局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分析了当前的教育形势,以及师德师风建设和这次培训的目的,对我有个全新的认识。在这紧张、充实而又快乐的9天里,有机会和琼海市各中心校来参加培训的老师们进行教学交流,辅导的老师们也教给了我们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让我受益匪浅。听取别人的经验、积累自己的经验。人类的学习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多一份学习,多一份进步。
通过这次培训,和其他教师的交流,以及结合自身的教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要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一、不断充实自己,扫除自己在英语知识方面的盲区,尤其要扎实课堂用语。教师除了要熟悉书本上的词汇、短语、句子外,还应结合生活实际,熟悉一些生活常用语,常用句子、短语,尤其是在课堂中要使用的句子,教师要达到熟练使用。比如说教室里的每个物件用英语怎么说,学生打报告应怎么说,教师应怎样回答等。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只有教师达到在课堂上能无所顾忌地使用英语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去谈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培训中,指导老师们提出了许多非常好的做法,有很多是经验之谈,但经过我在实际中的实践反思,我发现有些方法不一定就实用于我所教学的班级,因而,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摸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借鉴并变通使用别人成功的做法,要常反思,常调整,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就此一点,我建议教育局在组织培训中,重点为教师们搭建好一个交流平台,让有经验的老师都来说话,将他们的成功经验进行传递,交流不要仅限于口头,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上网在论坛里。这样,成功经验多了,总有适合自己借鉴的经验。在不断的交流中,能够达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合理使用直观教具,充分发挥教具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提到直观教具,我们首先想到的将会是多媒体设备,但通过参加培训以及和老师们的交流,我觉得,多媒体设备的确有其先进的一面,但如何用好它,在什么时候用,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一个课题。老师们在培训中告诉我们,他们使用图片、简笔画、实物进行教学,同样取得了成功,由此可以说明,不管是什么教具只要用得合理,就会有它的效果,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地研究如何去用好各种直观教具。
14.小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四
青龙二小甘霞
我有幸在2011年9月24日-25日参加了省教科所送教下乡的培训,本次学习有五位名师为我们讲了两天的课程,在这短短的两天里,授课老师们以鲜活的实例、丰盛的知识以及精湛的理论论述,给了我强烈的沾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更进一步了解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教师应该具备的师德修养。并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现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一、加强师德修养
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人格。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作为教师的重要任务和职责。可没有优良的师德师风,谈何教育,从何教育?如果老师们“缺德”了,那还怎么教育?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资格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出有素质,有修养、有文化的新一代接班人。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的职业道德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确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务必不断学习,不断进取,锻炼自己的道德修养,爱岗敬业,做一个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二、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人才队伍的使命,我们应不负众望,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这次培训目的是为了给我们偏远的教师一个向名师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弥补自身不足的机会。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吸取、才能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源泉,也为此才会有更强的教学能力与别人进行强烈的竞争,才不会被社会淘汰。这次培训授课老师倾泻了很多心血,他们根据要求精心筹备,毫无保留地把他们的所知传授给我们。这次培训,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在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有效的教学”、“教学,如何有效”等等。培训内容虽然很多,但结合培训内容重新审视自己,我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一路走下来,填补了我平时教学中的很多“漏洞”。
培训时间虽然短暂,可是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我知道在激烈的职业竞争和沉重的工作压力下,我必须以良好的心态看待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用一个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时期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建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为此,我还应增强长期学习,爱我的职业,爱我的学生,争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15.小学教师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五
“中国好教师”如春风滋润我的心田, 可它也像狂风暴雨一般, 在我心里狂奔不止, 我不知道它对我的影响会那么大, 使我停滞不前时又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以下是对我冲击最大的几点感叹。
[感叹一]
北京的老师时刻不忘自己的专业成长, 学生在学习, 他们更是在学习。我以前认为,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 而不是生活的全部。于是乎, 我从不把工作带回家。在学校安安心心地上班, 尽心尽力地做好我本分的工作, 上课、改作业、备课。安静、惬意, 我眼中的工作状态似乎就是如此, 直到北京的老师来了以后, 向我们讲述他们的工作生活, 我才恍然大悟。就数学而言, 他们要通读1~6 年级所有的教参, 分领域梳理知识点, 明确本学段、本学期要达到的目标, 不要因为自己对教材的不研读、不通读影响后面的教学。在研读教材、通读教材上要瞻前顾后, 不要只顾眼前。为了后面学生的发展要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 只为学生以后走得更好、更快。如低年级教师要知道了解、掌握这个知识点在高段要达成怎样的目标, 高段的老师要听初中老师是如何上课的, 哪些方法和我们小学的方法是有冲突的, 哪些方法是接轨的。如果和以后的教学有冲突, 我们应该怎样和他们更好地衔接, 对于一个领域的知识目标, 他们能够做到对这个领域低段、高段, 甚至初中的一个整体的明确与把握, 而这种对教材的深度研读能使他们更好地为后面的教学铺路搭桥, 同时也为学生终身能力的发展作铺垫。
[感叹二]
研读学生有深度, 秉着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 重在尊重学生的想法, 让学生主动参与。最大的感慨是他们注重单位时间里教给了孩子多少受益终身的东西, 而不是单位时间里教给了孩子多少知识, 解决了多少道题。在上课时如果孩子不听课, 他们马上会在自己的教学上找原因, 反思自己的教学, 是不是自己的教学设计出了问题, 设计时没有把学生考虑在内, 会去分析学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然后及时研读教材和学生,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的学生思维更加灵活, 更爱钻研, 更爱动手, 对学习更有一种锲而不舍、一究到底的劲头, 他们对问题更想自己去动手探究, 于是他们学了圆的认识后就有了《车轮引发的数学问题》的研究报告, 《光盘的研究》等等。他们对问题的产生、分析、解决、反思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不单是一群学生, 而是一个个研究家、发明家;他们培养的孩子不是学习型的, 而是研究型的。在基础知识作支撑的基础上, 他们更看重孩子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实践证明, 他们的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得很好。再反思我们自己的教学, 在班额大的教室里学生整齐地坐着, 他们很多是些听话的孩子, 可更多的是我们给孩子制订了一些规矩, 一些学生上课应该遵守的规矩, 偶尔有一两个学生不听课, 我们就会批评这个孩子上课习惯不好, 在孩子身上找原因, 而不会去反思自己的教学, 是不是这样上课吸引不了孩子, 是不是我的设计出了问题。我们更多地是用纪律来约束学生, 而他们更多地是用教学艺术来影响孩子, 在他们的教学下, 学生更乐于和同伴、老师分享自己的想法。
[感叹三]
他们培养的孩子是研究型的, 他们自己更是研究型的。对于自己平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地抓住并且进入探讨, 甚至研讨阶段。如学生出现除法竖式他们会倾听孩子的想法, “+、-、×”的竖式都是这样的, 所以孩子认为“÷”也可以是这样的。孩子利用知识的迁移有何不可呢?那我们老师应该怎么办呢?对这种现象是直接硬生生地否定, 因为书上没有这样写, 还是根据学生的这种想法展开讨论?明显他们是采取后者的做法, 甚至由这题引发全校教研讨论:为什么不可以这样书写?理由是什么?很佩服他们的这种教研能力。而如果是我们可能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直接否定学生的这种做法, 也不会去倾听学生的想法, 更不会去深入地思考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写。
他们对待孩子是这样, 对待自己的教学也是。如教学中, 知识点相同的可以整合在一起, 不论这个知识是不是编排在一块。如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通过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和底×斜边时, 接下来验证, 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底×高 (通过图形的转化) , 马上接着推导三角形、梯形、圆等图形的面积, 这几个图形的相通点都是利用图形的转化, 方法是一模一样的, 而不是像我们平常上课一样验证推导出面积公式以后马上就进入练习阶段。而这样通过相通知识点的整合, 不但节省了时间, 也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更加明确方法的重要性, 更重视方法的学习。我羡慕他们对学习的永无止境, 对教学的深度研讨, 不但自己获益良多, 还更好地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作好了铺垫。
为时短短几天的学习培训结束了, 可他们带给我们这种教学理念上的冲击却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离去而消失。我谨记:我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 我应该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我应该多想想, 我能为国家培养、输送什么样的人才;我应该多多钻研教材, 不只是钻研本册、本学年、本学段, 甚至于以后的每一册都要了然于心。带着这份反思, 我重新踏上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6.小学教师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六
关键词:化学技能证;中职化学;实训教学
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考试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由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主办,其中化学课程考试由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两部分组成,考生两项考试成绩均达到条件即可得到相应等级的化学技能证书,该证书可作为高职类院校招生考试的报考资格。操作技能考试采用考生按考纲规定的十五道实验样题中随机抽取(详见表1),并在考官监考下于规定时间完成实验操作,考官根据考生的操作情况按评分点分值评定成绩,每题满分为100分。
我校作为省教育考试院指定的化学科目操作技能考试考场,于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进行两次技能考试,并根据考试报名情况和时间安排,组织专业实训教师为考生提供十六个课时的考前操作技能培训。由于培训内容较多且难度不一、培训时间和地点安排非常紧张、考生数量较大且水平参差不齐,与平时上实训课有一定区别,培训难度可想而知,本文分享了三年来为考生培训得出的一些心得与拙见,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确立目标,有的放矢
首先要明确的是,参加考前培训的考生,应该在实验实训课程和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基本的化学操作,了解一些常用的操作规范,具备一定的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而不是对化学实验规范和常用的玻璃仪器一无所知、毫无头绪。另外很多考生会问多少分及格,这里就要向他们强调无论是操作技能考试还是理论考试,分数越高最终评定的等级就越高,应该以高分为目标。因此考前培训的目的是对考生的操作技能进行有效的强化,对考生平时做实验时不注意的操作细节进行必要的强调,对考生的一些错误的操作习惯进行纠正,提高其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二、突出要点,把握细节
要实现上述的培训的目标,首先要了解每个实验样题对哪些的操作步骤和细节进行考查和评分,并做好教学计划。同时,每个考核要点有相应的若干评分点,在评分表中一目了然,有的评分点针对考生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遗漏某些步骤,有的评分点针对考生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规范,因此老师在培训前有必要对试卷和评分表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哪些操作细节是学生容易忽略的,哪些要点是学生在平时已经掌握得熟练的,哪些要进行重点强调和解释的,哪些操作失误或不规范的操作是比较普遍的,在培训的过程中给每道题分配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完整的操作示范,同时有针对性讲解重点、难點,这样既能突出要点避免泛泛而谈,又全面涵盖每道题的操作过程。
三、明辨差异,破解疑惑
要注意提醒考生类似的题目之间的差异在哪里,到底是考核要点不一样,还是某些评分点不一样,比如前面提到的滴定管的题目,第十题和第十一题是需要滴加指示剂并对滴定终点颜色进行判断的,如果滴过量会被扣分,而与之类似的第七题和第八题虽然也是重点考查滴定的操作,但是区别在于没有滴加指示剂,即不要求考生对滴定终点进行判断。
四、纠正错误,正面激励
这一系列的教学计划,都是为了在课堂上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练习,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指出每个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出现操作错误,要求考生对不熟练的、难度较高的题目要反复练习,尤其是一些基础比较差的考生,要多留意他们的练习情况,多辅导,多交流,不要留下误区和疑惑。另一方面要不断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树立信心。
结语
开展化学操作技能考试考前培训之目的,是为了让考生能更好地掌握考评内容,提高其操作技能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要清晰掌握每道题对哪些的操作步骤和细节进行考查和评分,授课时既要讲得精,又要讲得全,举一反三,破解疑惑,合理分配讲解的时间,留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加强辅导,使学生不仅能通过考试,更能拿到高分。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考试大纲及样题:化学课程[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陈艳.无机化学基础[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3]龚拥政.浅议如何提高实训课的教学效果[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6).
17.小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七
就我个人理解,师德师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在孩子们眼中所展示的一切能给他们带来积极转变和美好感受的一切。它形成于课堂内外,是工作线上线下长久自律形成的行为习惯,是融进我骨里由内而外散发的为师者的气质,体现我的人格。
教师是一个庞大的队伍,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各有不同,而我是一名教师,一名幼儿教师,一名情绪劳动者。我认为我的教学是以人际互动为基础的,而我教育的,同时也是我交往互动的对象就是孩子。
18.教师新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八
荔波县板吉小学 覃念祝
在教师技能培训中,我获得了一笔精神财富!我认识到了本次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特别是聆听了林景教研员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专题讲座和各位优秀教师对于新课程及新的教学理念的品评,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可谓收益颇丰。下面我就来谈谈几点体会。
一、善于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
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展新视野,势必丧失竞争优势。形势迫切需要我们教师更新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有句话说得好,要想给人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而且这一桶水还要在不断地增加。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充电,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我们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还要敞开心胸,虚心向他人学习、借鉴教学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要以这次学习为新的起点,不断探索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把教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进一步锤炼师德师风,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将是一生的,我们要以身边的优秀教师为榜样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达到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
三、合作学习,共同成长。
在培训学习期间,全体学员合作学习,共同成长,成为一个亲密和谐的学习大家庭。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次培训学习都是在这样轻松、积极、合作、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这样的良好氛围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培训结束后,就是我们新的合作开始,我们将相互学习、切磋、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成长。
19.参加护理技能比赛心得 篇十九
1 领导的重视是保障
为参加这次护理技能比赛, 学校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参赛领导小组, 负责本次比赛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成立由教务处、护理学科部、临床学科部及基础护理教师组成的参赛训练组, 负责参赛小组的领导和对学生参赛前的技能辅导及选手筛选工作。同时学校制订了赛后奖励方案, 做到奖罚分明, 责任到人, 并指定专业教师一对一地负责学生技能辅导。这为比赛提供了组织保障和人、财、物的保障。
2 选手的选拨是基础
我校选手从参加校级比赛开始, 就采用淘汰制。由校长亲自主考, 各班先由班主任推荐10~20名学生进行面试。参赛小组领导建立评分标准:从身高、外在气质、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及学习成绩几方面权衡。最初确定30名学生参加训练, 每隔一周进行一次考核, 连续三次淘汰, 最后剩下5名选手进行差额训练, 直到最后一周决定参赛者名单。通过层层筛选, 选出我校最优秀的学生参赛, 为比赛奠定了良好基础。
3 精心准备、严格训练是核心
3.1 深刻领会评分标准, 设计剧本
辅导教师认真阅读, 深刻领会评分标准后, 为学生创设临床问题的真实情境, 以病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护士与病人的角色扮演, 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 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1]。设计不同案例, 写出剧本, 即详细的操作流程, 流程包括每个细微动作、每个表情及与病人的沟通语言等, 然后再让学生按流程练习。训练并非死搬硬套, 但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以病人为中心, 体现人文关怀;二是坚持三查七对, 做好健康教育;三是要强化无菌观念, 防止交叉感染。
3.2 力争省时、省力, 动作美观
南丁格尔说“护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护理技能的操作过程本身就有艺术美。这样的美能使病人产生信任, 因此, 在每项操作中, 护士的形体变化及言行举止都在训练步骤中强化, 选手在集训时要求每天进行一小时的形体训练、语言训练, 分别由形体教师和语文教师指导。
3.3 制造不同场景, 训练心理素质
有专家说, 这种比赛到最后比的就是心理素质, 因此,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成功起决定性作用。尽管选手训练有素, 动作娴熟, 但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比赛时的心态就会影响操作。为消除选手心理障碍, 选手和教师都将每次训练视为比赛, 计时开始, 练习完成后再点评。请校领导、非专业教师、学生观摩操作, 经常改变练习和比赛环境。聘请省领导、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护理专家监考, 每次评分都要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指出优点和不足。逐步淘汰多余选手, 既要让选手有紧迫感, 又要使她们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 使她们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能操作自如。
3.4 加强语言表达及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为使学生语言表达更富有亲和力, 更能贴近病人, 使人感到温暖, 每天安排语文教师指导其语言训练, 把实验室当病房, 把模型当病人, 并多次去医院在病房与病人面对面交流。根据不同病例, 让选手自己思考, 用最恰当的语言, 取得病人的信任与合作。通过病人的评价, 师生互动, 我们也从中悟出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经过训练, 选手语言表达能力有明显提高, 普通话测试达到二级甲等水平。
4 正确认识护理技能比赛的重要性是关键
护士以增进人类健康为己任, 以解除病人痛苦为目的, 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2]。而护士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这就要求在护理教学的培养方向上应当更好的与临床需求相结合。正如教育部葛道明同志在比赛开幕式上所说:“今天的比赛就是明天的城市建设, 是提高全民幸福指数的体现”。护理操作技能比赛是训练和提高护理人员基本技能的重要形式, 护理基本功训练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先决条件。比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同时也是提高护理教育质量, 不断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
5 体会
反复训练虽然枯燥无味, 但苦中有乐。领导的重视、集体的荣誉感给了我们动力, 积极努力地去思考、琢磨每个动作, 每个问题。能想到的问题要尽力去面对, 并设法解决。虽然比赛结果不尽如人意, 但收获颇多, 也为以后比赛设定了更高目标。我们积累的不少经验, 将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通过参加这次比赛, 我们不仅收获了荣誉, 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人生的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技能比赛训练模式, 总结经验, 为以后比赛设定更高目标。方法 领导支持为后盾, 通过对选手层层筛选, 严格训练, 并指定专业教师一对一指导, 从培养行为规范、言行举止着手, 要求省时、省力, 动作美观, 注重心理素质培养等。结果 我校两名选手代表省队参加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中职组) 护理技能比赛均获二等奖。结论 护理技能比赛是职业院校间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也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护理技能,比赛,训练
参考文献
[1]尼春萍.护理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与思考[J].护理研究, 2009, 23 (2) :455.
20.论中职教师的“双技能”培训 篇二十
摘要: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的目的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即培训教师的“双技能”,必须树立“行为的改变”培训理念,改变纯理论教学模式,让培训教师参与到整个培训过程中来,采用企业、中职学校实践的形式,以培训者本人的即时效果和持续效果,以及培训者影响他人的扩散效果作为评价标准,构建职教师资的“双技能”培训模式。
关键词:“行为改变”;“双技能”教师培训
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厅〔2007〕4号)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为中等职业学校造就一大批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和一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应该说,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工作面临的机遇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如何进行中职教师培训,以有效打造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必须从培训理念、培训思路、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模式等方面不断探索、尝试、创新、总结。
一、中职教师培训的目的
德里克·朗特里在其《教育词典》中对培训的解释是:“有系统地发展一个人为胜任某种工作或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积极的态度与技能,这种工作或任务的各项要求在培训前要求能认清,而且无论是谁去做都须有符合标准成绩的能力。”他在《哈佛管理全集》中又说道:“培训的完整内容应该是通过各种教导或经验的方式在知识、技能、态度等诸方面改进职工的行为方式,以达到期望的标准。”
曾任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培训高级顾问的詹姆斯·普耐德认为,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受训者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衡量培训效果的标尺,不是检查学了多少,而是要看用了多少。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培训的焦点是行为活动的技能,培训不是为了知道得更多,而是为了行为的改变。”由此可以看出,培训更强调的是其目标的针对性、动作的现实性和效果的实用性,它比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活动更重视其效果。与教育是对社会发展的一种长远投资的功能相比,培训活动有较明显的时效性和功利性。因此,现代培训已不是若干个学员在教室里正襟危坐接受教员的“教诲”:教员单纯讲授、学员一味听和记。要树立“行为的改变”的培训理念,使培训更加适用、有效。
中职教师既具有教师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其特殊性。他们应具备双重的实践技能特征:一是作为职业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技能,它存在于教学过程的具体组织与实施中;二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生产实践技能,它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因此,对中职学校教师培训的任务也包括两个方面:首先,经过培训,使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具备在企业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这个技能包括专业理论基础、专业实践技能和专业操作技能;其次,经过培训,教师还应该掌握教学相关技能,除了能够亲自动手操作,给学生示范外,还应该将这些技能顺利地传授给学生,这是职业教育所特有的,也是职业学校教师的“双技能”培训追求的目标。
二、中职师资的“双技能”培训形式
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反映技术工人职业劳动过程技能,反映生产活动内容的程序,而不仅是学科体系知识,所以,必须强调教师对“生产过程”的完整认识、完整渗透与体现。让培训学员去企业,利用企业资源丰富他们的企业实践阅历,增强市场和企业现场意识,为他们提供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实际操练、岗位调研或挂职、对接等机会,注重学习企业、公司员工的敬业精神,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文化,感受企业员工的敬业精神,提升他们对社会、市场、企业、单位的深层认识,使培训真正达到“行为改变”的目的。通过“实践(企业实践)——理论(教育理论)——实践(教学实践)”的培训过程,使中职教师始终保持与企业最新职业情境的紧密接触,始终保持对职教理论最新发展的跟踪学习,始终保持对教学实践最新改革的不断反思。
职教师资的“双技能”培训形式并不排斥理论讲授。如“专家讲座”就侧重于理论辅导,适用于对教师传播新知识、新观念、新信息等,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认识水平,是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更新的有效保证。但在培训中要注意适当,不能过多和过杂,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从一线教师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教师觉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在专家讲座时,不要单纯讲理论,而要分析案例,即“案例剖析,牵出问题”,在案例分析中让学员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论。理论教学要多运用讨论法,结合实践讲理论,专家与学员在课堂上互动,将抽象的理论通过课堂直观地表现出来,会使培训效果更好。
培训过程是一个知识、技能、态度、情感重构的过程,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内容的学习有决定性的影响。只有将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与已有经验建立起实质的联系,内化到自己的认知模式之中,才能使培训达到预期目的。
三、中职师资“双技能”培训的评价
根据培训目的和过程的要求,培训效果评价标准也要改变,即衡量培训效果的标尺不是检查学员们学了多少,而是看学员们在教学实践中用了多少。培训效果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培训者本人的即时效果和持续效果,前者指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态度、技能等方面的现场性变化,后者指教师回到工作实践中所表现的符合培训期望的行为变化;二是培训者影响他人的扩散效果,主要指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学校同事或他人所产生的影响。但有很多研究发现,大多数培训效果都无法迁移到工作情景中去,实际培训效果往往停留在即时效果层面,主要原因在于职业教育具有地方性和行业性。
职业教育投入成本高、教学设备更新快、办学过程需要地方和行业的支持,需要切实依靠地方、行业和企业的深度参与。地方和行业、企业了解自身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生产工艺技术特点,了解实际生产、管理和服务岗位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能及时指导学校调整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和人才要求;地方和行业能够提供学生获得技术技能所必须的真实现场和良好条件。
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也需要地方企业和行业的支持,如接纳培训学员到企业参观、考察、学习,企业技术骨干介绍生产流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企业对招聘员工的素质要求等。在现实中,由于企业经济利益的原因,学校很难同企业建立真正的教师培训体系,让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学习。企业也没有相关的明确义务和法律责任来承担培训职业学校教师的任务,对教师进入企业学习、培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是造成职业教育教师教育与现实需要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此外,培训所传递的能量,要通过受训人员的消化吸收反映到教学工作中才能起作用,这不仅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还离不开学员所在学校整体的各种环境。在不少学校管理人员心目中,“过程”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很多教师对培训作用的期望值太高,在他们的意识中,似乎自己教学中所有的问题都能够通过培训来解决,甚至认为一两次培训就应该使自己脱胎换骨,实现新生。这样在期望目标上对培训功能与作用的夸大,必然导致对培训“失望”的结果,进而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我们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高素质的劳动者,一定要改变重学术、重系统知识而轻技能、轻实际能力的老观念”,“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着力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四、结束语
中等职业学校要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高水平不仅是指高职称、高学历,更主要的是应具有现代先进职教观念和进行职业教育的教学能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也就没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而在职业教育改革中,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改革持久、深入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观念变了,行为就会变;行为变了,教学效果才会变。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培养目标、不同生源情况的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不能再以专业知识体系为课程目标进行教学,教学的重点应不只是力求把知识表达得最清楚、最完整,而应该着重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只有明确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贯彻能力本位思想,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1]李盛华.现代培训设计与管理实务全集·哈佛商学院培训管理书系[M].中国知识出版社, 2005.
[2]吴全全.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3]黄勇荣.基于问题的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J].继续教育,2008,(12).
[4]榴红.校企对话 共谋发展[J].中国职业教育,2009,(1).
【小学教师技能培训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6-17
小学音乐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12-06
小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202106-18
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优秀心得体会08-30
小学品德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0-10
2023年小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06-19
小学教师教学业务培训学习心得体会07-12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07-18
中小学教师培训心得08-15
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