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小学生的挫折教育

2024-07-15

小议小学生的挫折教育(精选11篇)

1.小议小学生的挫折教育 篇一

挫折教育:学生成长的必修课

什么是挫折

心理学告诉我们,挫折就是人在实现目标的活动中,在环境中遇到了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的需要或动机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和情感刺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使人失望、痛苦、消极、颓废,从此一蹶不振或引起粗暴的消极对抗行为,还可能使某些意志薄弱者因此失去对生活的信心,造成严重的人身事故。另一方面,挫折给人以教益,使犯错误者认识错误,接受教训;同时它能磨炼人的意志,使其更加成熟、坚强,并激励人发奋努力,从逆境中奋起。可见一个人所能承受的挫折感是有限度的,不能没有,也不能太多。挫折教育教什么

如果家长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向学生展示世事艰辛复杂困难的一面或者认为挫折教育就是“逆境锻炼”、“苦难教育”,告诉学生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经过逆境、苦难和坎坷的洗礼才能成为成功的人,那就错了。

我们都知道要培养学生的IQ(智商,IntelligenceQuotient)和EQ(情商,EmotionalQuotient),但很少有人知道学生在生活中也需要AQ。AQ是AdversityQuotient的英文简称,在我国一般被翻译为挫折商、逆境商或逆境商数等。它是由美国心理学者保罗-史托兹(PaulG.Stoltz)在1997年首次正式提出的,用来指人们在逆境中或面对挫折产生的反应和处理能力。简单说来它就是承受和战胜挫折的能力。现在,AQ越来越被引起重视,一个人的成功必须具备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这三个因素,在智商和情商差不多的情况下,挫折商对一个人的人格完善和人生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挫折教育教给学生的不是挫折,而是要教给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和积极的态度,承受挫折的能力,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伤害以及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方法。

正如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尔》中所说的那样:“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学生,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自己,教他怎样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你劳心费力地想使他不致死去,那是枉然,他终究是要死的„„所以问题不在于防他死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 如何进行挫折教育

首先,应转变教育观念。现在不少家长都认为,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要尽可能使他们少遇到困难,最好是不遇到困难。一旦出现困难就包办代替,这使得学生独自面对困难时就手足无措,无法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要把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放手让学生去独自面对一些问题,教育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困难,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其次,设置障碍情境,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现在的学生遇到挫折的机会很少,许多学生形成了“输不起”的性格,他们由于怕困难、怕失败而不愿去尝试。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人为地为他们设置一些障碍,以增强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增强其坚持性。比如,班里有个女孩既聪明又懂事,伴随她的一直是赞扬与鼓励。在一次跳圈比赛中,她输给了同伴,立刻大哭起来,并表示以后再也不跳圈了。对此,我根据她的能力,特意安排了一些较难的活动,并教育她:这次完不成没关系,只要坚持下去总会完成的,但如果怕困难而不去做,那就永远也完不成了。慢慢地,她能正确地面对失败,敢于尝试,坚持性也大大提高了。

再次,要鼓励学生敢闯敢干。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地包办代替,而要帮助他们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无论成功或失败,都要及时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和教训,帮助他们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坚持性。

当然,在对学生的挫折教育中,我们也应该注意给学生更多的爱与宽容,让他知道“失败并不可怕,家长和老师还是一样会爱我,我还可以重新站起来”。

事实上,挫折教育也是国外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很多学校开设专门的课程,家长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考验来培养学生坦然“接受失败”。批评慎重表扬更慎重

美国学校的老师对表扬学生很“慎重”,很少突出表扬某个学生,在公开场合也多用鼓励性语言。老师们认为突出表扬有两方面不宜:一是重点表扬某个学生,会暗示别人比他差,使受表扬的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傲气十足,增加学生间的不平等感;二是因太过重视“名”,只顾“取悦”老师,而没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对学生的成长是一种误导,当得不到表扬时就会有失落感和受伤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姑息,美国老师通常会对他们特别“关照”的。别看美国老师对如何表扬学生不怎么下功夫,但对批评学生却颇费心机。

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能毕业。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里多么富有,学生一般12岁以后就得给家里做家务,如剪草、送报等,当然,家长也要相应付给自家的学生“劳务报酬”,体现按劳取酬。美国的父母们常说,只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谋生的能力,让他们吃再多的苦也值得。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在俄罗斯的街头和广场,无论是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还是在海参崴,都难得见到大人抱学生或背学生。在大街上,在台阶下,经常见到一些两三岁的小娃娃走不稳摔倒了,甚至跌得眼泪汪汪。而他们的父母亲,却连拉都不拉一把,只是停下脚步,鼓励他们自己爬起来,继续往前走。小学生在一起玩,你追我赶、打打闹闹中跌破了皮、流出了血,疼得流眼泪。父母亲看见了,常常也只是察看一下伤痕,轻轻擦几下,然后就让他们站起来继续玩,仿佛摔跤破皮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于学生要做的,父母亲一般不加干涉,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让学生们摆脱完美主义的思想

英国家长们常把“给学生失败的机会”这句话挂在嘴边。学生做某件事失败了,家长会再提供一次机会,让他学会避免失败的方法。同时,学校教育也十分重视“接受失败”的学习。如出一些极富挑战性的试题,借此希望学生们能够摆脱完美主义的束缚,了解失败是可以接受的。或推出“失败周”,邀请成功人士来分享自身失败的经历,以及如何在失败教训中获得成功。失败是学会解决问题的开端

日本重视从小培育学生们吃苦忍耐的脾性,大多数学生从上学第一天起就自己上学,不管家离学校有多远,如果遇到困难需要他们自己去求助或想办法解决。一些小朋友玩着玩着打起架来,只要没有太大的危险,在一旁的妈妈们并不会去劝阻他们。因为他们认为,和别人发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要让学生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打败了也是好事,失败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在日本,人们还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在没有成人带领的情况下,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安营扎寨,寻觅野果,捡拾柴草,寻找水源,克服重重困难,进行自救活动。

日本家长把这些看作是一个经受挫折的训练,是让学生接受挫折的经历,而这一件件小事实际上都是在潜移默化地打磨学生的意志力和抗压能力。教育不回避社会阴暗面

德国家长从不包办代替学生的事情。法律还规定,学生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义务感。

20世纪90年代,德国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使教材内容适应社会发展。现在的多种课本中,不仅有“阳光”的内容,还有涉及社会“阴暗面”如种族歧视、违法犯法等课题,其宗旨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

有人说教育学生应该尽可能地展示一个真善美的世界,然而,德国的家长与老师们却另辟蹊径,让学生们直面人生和社会的阴暗面。

德国柏林的一所小学竟邀请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来课堂上讲述人死时会发生的事情。讲完后,学生们轮流扮演角色,模拟诸如父母因车祸身亡时如何应对。该校老师称,通过这样的课程学生们体验了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这有助于他们体验遭遇不幸时的复杂心情,以及怎样控制情绪。像这样的挫折模拟情景和角色扮演在德国的学校中十分常见。

人格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共同产物,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自身的言行等所表现出来的为人的品位和格调,是人的个性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的总和。一个没有责任感、价值感的学生,因为找不到自己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重要性,他会感到迷茫,而失去创造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常说品茶如品人生,而人生的道理可以简单的在一杯茶的体验中得到结果。让学生在人格塑造的过程中有一个实践的空间和载体,通过自我体验、老师引导、朋友协作,达到很好的效果。这种体验的过程是我们给学生的很好的礼物。

2.小议小学生的挫折教育 篇二

一、挫折教育的作用

1. 挫折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

人的某种潜能只有在一些非常的情况下才能被激发。对于“90后”学生而言, 当其遭受挫折时, 便容易激发学生的潜能, 越不容易找到答案, 就越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探究精神, 从而进行研究性学习, 切实掌握知识。

2. 挫折教育能打击学生的骄傲情绪。

一些“90后”学生由于成长条件优越, 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如粗心大意、骄傲自满等[3]。在这种情况下, 人为地设置一些挫折以打击其骄傲情绪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 这种挫折应当有一定的限度, 应当在事后向学生说明, 打击不是目的, 而是希望通过这种人为设置的挫折, 让学生受到教育, 使其明确挫折对自己的作用, 并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排除自己的骄傲情绪, 戒骄戒躁, 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3. 挫折教育能够使学生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应用从师长或书本里学到的知识或者经验解决问题固然令人感到欣喜, 但毕竟直接来自于他人, 没有趣味性与探究性, 学生的获取是枯燥无味的、被动的。而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探究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才是更有意义的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攻克一个难题, 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也将大大增强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应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4. 挫折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中, 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如果“90后”学生在学校中没有遭受挫折的洗礼, 没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 如同温室里的“花朵”, 将不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而只有学生在学校中就遭受许多挫折 (无论这种挫折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 掌握了应付挫折的方法, 今后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挫折教育的方法

1. 首先要让“90后”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挫折, 但挫折是正常的, 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要培养学生的挫折意识,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使学生懂得在人生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教育学生认识挫折的两面性, 挫折既是成长的不利条件, 又能砺人意志。面对挫折, 学生应抱有自信和乐观的情绪。同时, 学生在顺利经历挫折后的行为和情绪的反应又能积极地影响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和发展[4]。

2. 教育“90后”学生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 即培养学生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学生健全的心理和其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是成正比的。应教育学生要有清晰的自我意识, 能随境遇的变化改变自己;情绪稳定, 善于与人友好相处;意志坚强, 勇于在竞争中磨炼、提高自己;乐于学习, 有明确的进取目标;遵纪守法, 与现实环境能保持良好的接触;沉着冷静, 对各种问题都能以切实的方法加以处理和安排。

3. 培养“90后”学生经受挫折的意志力。

要创造一定限度内的挫折情境让学生感受挫折, 感受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复杂;指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理智而现实地走出挫折, 从而培养锻炼他们抵御挫折的能力, 使学生在校期间有培养锻炼坚强意志力的机会, 使学生不仅能够安于胜利和成功, 对待挫折和失败也能够泰然处之。

4. 注重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积极鼓励。

根据学生个性实施挫折教育, 这和心理教育中“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性原则”是一致的, 即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方式开展工作。教师应通过语言、文字甚至行为等多种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疏导和帮助, 使学生得到启发和教育, 从而缓解学生因挫折而造成的心理紧张和彷徨, 提高学生对挫折的适应能力, 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5. 教育“90后”学生善于调整目标, 降低不合实际的期望值。

挫折与失败的出现, 很可能是因为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 目标偏高, 而为现实条件所无法企及[5]。“90后”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生活条件优越, 经历简单、顺利, 在制订目标和追求成功上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甚至好高鹜远, 企求不切实际的目标, 往往自我制造挫折, 结果可想而知。所以, 我们要教育学生“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要把自己的奋斗目标与当前实际结合起来, 降低不合实际的期望值, 脚踏实地, 韬光养晦, 百折不挠, 厚积薄发, 用每一天的汗水和努力去赢得精彩的未来。

挫折教育, 是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学校和家庭应通过不同形式对“90后”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高等学校作为“90后”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重要环境, 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应当视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基地。实践证明, 在学校教育中, 不失时机地将挫折教育机制引入教育过程中,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摘要:文章探讨了高等学校对于青年学生尤其是“90后”学生开展挫折教育的必然性。“挫折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的流行语, 由于缺少挫折教育, 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的青年学生面对困难的畏惧情绪严重。数据显示:如今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高达20.23%, 且呈现日趋增高的趋势。高等学校对于大学生尤其是“90后”学生的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等学校,“90后”,挫折教育

参考文献

[1]新网新周刊新浪网

[2]张淑君.加强学生挫折教育的几点建议.

3.试谈对小学生的挫折教育 篇三

为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使现在的孩子养成健全人格和良好习惯,将来成为二十一世纪德才兼备的建设者,由今天开始,我们必须重视小学生的耐受挫折教育。

一、小学生承受挫折力弱的原因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当今的小学生是跨世纪人才,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也就是说,他们是未来祖国建设中的“豪杰之士”,对他们来说任务是艰巨的,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自然而然要求他们具有超人的本领和承受困难及挫折的能力。如果承受挫折力弱,遇到挫折就萎靡不振、裹足不前,那么这个重任他们就难以肩负。究竟造成小学生挫折承受力弱的原因有哪些呢?

1.社会环境。现阶段,我国处于和平建设时期,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如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火车,海里游的轮船,网上可购物,快递送上门,人们的吃穿住行都极其方便。所以,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养尊处优,物质和精神上的要求都能比较容易地得到满足,幸福的生活赛蜜糖,从来不知道饥饿为何物,寒冷为何事,对挫折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2.家庭环境。现时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庭中的小“皇帝”。娇生惯养,备受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长辈没有大声呵斥过,所以感情非常脆弱、娇嫩,稍稍遇到一点不如己意的事就难以承受。

3.阅历简单。小学生年纪小、经验少、接触的环境单纯,生活阅历简单,生活的道路大多平坦,很少有失败苦闷的生活体验。因此遇到挫折时就会惊慌失措、束手无策,很容易被挫折击垮。

4.学校教育环境。传统“应试教育”使学校、教师一味侧重分数,传授知识,在增长知识、智育方面得到发展。然而却疏于对学生情感世界的培养,忽视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从而轻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造成学生心理素质差,承受挫折能力更差。

由此可见,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有意识的挫折教育,小学生才能勇敢地面对挫折、克服挫折,把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取得新的成功。

二、挫折教育的途径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用名人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事迹教育学生,使学生懂得“小小挫折等于激励”。挫折当然不是件好事,但未尝不是件坏事,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失败乃成功之母”、“挫折孕育着成功”。从古到今,几乎每一个出类拔萃、卓有建树的人都是从大大小小的挫折与逆境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邓小平的“三起三落”而三落三起,张海迪“人残志坚、自强不息”,这些都是教育学生的良好素材,通过这些人物的事迹,学生日渐明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小小苦楚等于激励”的深刻道理,真正懂得只有经得起挫折的磨炼,才会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战胜逆境取得成功。如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润物细无声的绵绵细雨随着和煦的春风潜入学生心灵。让那些心灵受挫的学生重新点燃希望的火花,勇敢面对挫折的挑战,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对行为起长久作用的是理想,当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人生理想时,就会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困难和挫折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被挫折压倒。有的学生上进心强,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秀,工作积极主动,这种学生总是受到老师的表扬,在班级、在学校总能得到众星捧月般的关注。但是,皎皎者易污,峣峣者易折。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心智不够健全,这种学生往往会日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人生不是一个熟透的哈密瓜,一口一个甜,而是打翻了的五味瓶,酸咸苦辣应有尽有。这样的学生长期生长在成功与表扬之中,一旦遭受挫折和失败,哪怕只有一点点,心里便不是滋味,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学习、工作劲头下降,甚至一发不可收拾。作为一个教育者,一旦发现这样的问题,就要及时找学生谈话,肯定他们的优点,同时指出他们的缺点,教育他们不要目光短浅,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应树立远大理想,认识并改正自己的缺点,恢复以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成为更优秀的好学生。

3.教育学生要有不畏挫折的气概。就人的愿望来说,自己付出的努力当然希望没有白费,有好的结果。可是,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是事与愿违的。在学生的学习中尤其是知识基础差和智力较差的学生,往往付出的多,回报的少。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不畏挫折的可贵心理素质,鞭策他们“笨鸟先飞”,鼓励他们“勤能补拙”。深深地知道,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支持和鼓励,于是我们一定要给予他们更多鼓励,使他们逐步具备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

4.学会冷静地对待挫折。“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辜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学生一旦受到挫折和失败,最好的方法是先让他们坐下来,冷静地对待挫折,不把这次挫折看做一种打击,而要把它看成一次考验,一个磨炼的机会。等他们完全冷静下来,与他们一起分析这次挫折的原因,让他们重新修订计划,改变方法,改善环境,从失败和挫折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利今后之战,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5.教会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

(1)自我疏导。学生遇到挫折往往会自责:“我为什么会这么蠢呀?我还有什么脸面见父母、老师、同学呢?”这种情绪对战胜挫折是很不利的。所以要教育学生遇到挫折时善于自我排解,保持良好的心态,打打球,外出和同学玩玩等,这样一来,挫折之后的心境便会得到转移和调节。

(2)请求帮助。遇到挫折时请求帮助,在有些人看来似乎是很丢脸的事,所以不愿意请人帮助。所以要教育学生遇到挫折时“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亲人、好友、老师、同学的分析往往能对症下药,抓住要害,使人醒悟,因此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多请求别人的帮助。给自己增强信心,走出困境,跨入成功的大门。

(3)积累经验。“吃一堑,长一智”,这是摆脱困境,战胜挫折,变失败为成功和避免重蹈覆辙不可缺少的。所以要教育学生学会总结挫折的教训,积累战胜挫折的经验,增长自己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智慧,不为失败找理由,而为成功找方法。从而让压力变动力,让失败变成功。

4.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篇四

所谓挫折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某种情景,提出某些难题,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和顽强进取的坚强意志。人在一生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将会经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因此,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行,是适应当今及未来社会的竞争基础。那么,从小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受到一些磨练就显得更必要了。但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通力合作,依据孩子年龄特点,日常生活,循循善诱、持之以恒,来达到对学生 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

我们经常碰到这种情况:个别学生突然固执起来,顶撞老师,拒绝接受教育,不执行老师的要求。这是学生承受心理挫折的一种消极表现。分析其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缺乏性挫折——由于外部条件不充分,致使目的无法实现、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所形成的挫折。比如:长时间在家庭和学校得不到父母、教师的喜欢及关心,一些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被遗忘的人”;学习成绩不好,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一些学生自尊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二是损失性挫折——原来可以满足的需要,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现在不能得到满足而引起的挫折。比如:一个农村来的优等生到了城市的学校以后,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可能成为一个中等生或学困生,从而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自尊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引起烦恼、紧张的消极心理。学生一旦遭受挫折,往往摆脱不了苦恼,甚至会变得敏感多虑,不能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人和事,严重者还会出现精神失常、自杀等难以预料的后果。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受挫折学生摆脱困境,恢复正常心态。

因此,对今天的儿童少年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练,使他们 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实施挫折教育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符合科学规律

要制订科学的实施计划,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步实施。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低,表现千奇百怪,情况千差万别,对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一定要摸准病情把准脉,区别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其行为的特征,破译其内心的密码,根据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比如,有些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出色,或者在某些方面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长处,经常受到表扬,成长比较顺利的青少年,往往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低。他们自身显露出的“光芒”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别人也容易只看到“光芒”而忽视他们的不足。一旦有人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的打击。因而,对于显示出这样那样“光芒”的学生,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挫折,故意不表扬,不肯定某些优点,使其在受挫中得到磨练,以弥补他们心理锻炼上的缺陷。又如,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往往比较多地表现出怯懦和自信心不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往往表现为无所适从。要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必须多一些鼓励和肯定,从而使他们建立起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

同时实施挫折教育还需要目标适度,目标过高,孩子一时难以达到,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目标过低,孩子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容易让他们滋生成功不难的思想,结果一遇挫折,还是无法应付。“跳一跳,摘果子”这对那些自信心不强的孩子比较适宜。过多过量过难的抗挫折教育不但难以实施,还会产生负作用,甚至使学生在抗挫折过程中失去信心,自暴自弃,走向反面。

二、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采用讲明道理、直观引导、设置障碍、模拟训练等方法,启发学生懂得每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必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挫折面前不气馁,敢于夺取胜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在实施抗挫折教育中,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是必要的,它对矫正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正确施教,培养学生的优秀心理品质是不可缺少的。

三、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挫折教育

1、利用活动课程和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进行挫折教育 小学生都喜欢参加课外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抗挫折教育内容和抗挫折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定辅导内容,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磨练意志。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利用板报、墙报、广播的形式渗透抗挫折教育。重视环境氛围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抗挫折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氛围。如在橱窗里设立抗挫折教育专栏,展示学生战胜困难的事迹图片;在班级墙壁上挂上名人战胜挫折的警句等,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接受教育。

2、充分利用各种挫折进行耐挫折教育

在我们的身边,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在报刊杂志上刊载的挫折事件是屡见不鲜的,这些具体的直观的事实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触发联想,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它们,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举出地震、洪灾、火灾,面对父母下岗、父母离异、考试失利、选干部未选上等事实,让学生讨论、评说假如自己遇到上述情况怎么办。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教师运用丰富具体的事例,给予必要的分析与指导,并讲述处理这些突发事件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应付突发事件和抗挫折的能力。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做到宠辱不惊,将失败和成功都作为前进的起点和动力。

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创造磨炼意志品质的情境机会,对增强挫折承受力有很大帮助。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营地军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磨炼学生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增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的勇气。此外,还可开展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创造磨炼意志品质的情境机会,对增强挫折承受力有很大帮助。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营地军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磨炼学生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增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的勇气。此外,还可开展各种活动来创设挫折情境,包括远足、野营、登山等。

3、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斗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如能适时向学生提供可模仿的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挫折的认识,使他们体会到挫折能磨砺人、造就人,激起他们的内在的上进心,进而转化为战胜挫折的信心、勇气和动力。教师可在班会上、各学科教学中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如我们在科学教学中列举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他在研究用于灯泡材料的过程中,经历了上万次的失败,终于找出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钨”。教学上还可列举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如1997年初轰动全世界的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英国胚胎学家伊恩·维尔穆特及其合作者历经两年的时间经过数百次的失败,终于成功地培育出来的,开了成年哺乳动物无性繁殖技术的先河,这些都会在同学们心中激起很大的反响。

四、要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教育立体网络

5.中学生心理挫折及教育 篇五

学生的心理挫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挫折感的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疏导,往往意志消沉,情绪低落,甚至一蹶不振,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可能影响本人的一生,在学生的管理活动中,对其应给予充分的重视,防患于未然,对不可避免的挫折应及时把握事态的发展,做好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的转化。

所谓心理挫折就是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由于主观或客观方面的原因,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目的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情感情绪状态。造成学生心理挫折的原因较复杂,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的环境不适应

由小学到初中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次飞跃.首先初中阶段与小学相比学科增多,内容加深,每门学科有不同的教师;其次进入中学以后,人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同班同学来自不同的小学或不同的地区,再次由于小学阶段课程少,在教师教育和家长要求下,绝大多数的学生成绩优秀,表现也较好,经常得到老师的和家长的表扬和夸奖,进初一后仍沉浸在小学阶段的光荣感中,不能及时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当发现自己落后了,就会怪这怪那,从而放纵自己,不思学习,不求进取,造成心理挫折。

二、心理品质的不成熟

正处在少年期向青春期转变过程中的中学生,心理发育大大落后于生理的发育,他们外表虽然逐渐具有了成人的体态,但心理上仍带有孩子的烙印。一般地他们都不客观地评价自己,再加上这个时期剧烈发展着自尊、自立、友谊、交往、公正、自我实现等社会性需要,使他们不容易理性地对待危机和处理矛盾。往往会因身材的高矮,体态的胖瘦,长相的缺撼,学习成绩的落伍以及意外的刺激而导致怯懦、自卑、孤僻、离群、意志消沉等不良倾向,他们中有的人会因此放弃追求的目标,逃避现实,从而造成心理挫折。

三、家庭教育的不适当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我国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文化传统,反映在当前独生子女家庭的便是不可忽视的“温室”教育。父母对子女过份照顾、溺爱和娇惯,使学生缺乏足够的责任感和忍耐力,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有的学生某些方面有困难请同学帮忙,同学动作稍慢或“指挥”不动其它同学时便闷闷不乐,好象失了面子,误认为自己无能;有的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便认为教师看不起自己,是和自己过不去;有的缺少自知之明,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失败便自暴自弃,听之任之,遇难而退束手无策,从而造成心理挫折。

四、教师的评价不全面

当前仍有部分教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仍然热衷于“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仍然是单一的,全面教育已沦为智育,而智育又以分数至上,将学生按分数的高低进行优劣排队,“三好”变“一好”,“一好”就全好,这不仅‟造就了一批牺牲其它发展为代价而换取„智育低效增长‟的„优等生”,也“造就了往往以勇敢、热爱劳动以及具有其它特长的所谓„差生‟。由于教师评价的偏差,促使我们不知不觉都有可能给“优等生”或“差生”造成心理挫折。

心理挫折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就对学生本人来讲,会造成意志消沉,学习消极,1

逃避现实。对学校来讲,会表现为怨天尤人,嫉妒冷酷,会给学校在今后的教育上带来一定的麻烦。目前,中学仍有一部分学生厌学情绪较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心理挫折造成的,笔者认为,对具有心理挫折感的学生,应加强这几个方面的教育。

1.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自信。(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教师传授知识能力的同时,要给予学生刚关怀、尊重和理解,使学生感到你是良师益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把微笑带进教室,要用和蔼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尤其是具有心理挫折感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予支持、鼓励、关心和同情,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愉悦轻松的教育教学氛围。(2)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成功和失败,同时还要创造给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的体验对动机的激励作用大于失败的体验,尤其是对有心理挫折感的学生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会导致对学习丧失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而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则能成为学习的强大动力,初中生,对成功的事情易感兴趣,易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并愉悦其整个身心。这时我们更要注意积极引导,促使他们在得意中不断追求成功,而对暂时失败的学生我们千万不能讽刺、挖苦,应更好地耐心地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对他们改正后取得的成功,同样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对他们在乎时的一切活动中;表现出哪怕是很少的闪光点,我们都要倍加呵护,对每个人来说,其成功与失败并存,信心越大成功的希望也就越大,成功了也越有信心,则能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则形成恶性循环,将会影响人的一生。

2.交流情感,引导学生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大家知道,情感是通过交流触发人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人们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促使人们在互相信赖,彼此尊重的心理基础上,将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行为的教育方法,情感交流是人们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目的性一般是由交流双方的内在需要所决定的,并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例如:当人们处在悲痛的情绪状态时,往往希望通过情感交流唤起别人的同情,使自己痛苦的心灵得到慰藉;当人们处在喜悦的情绪状态时往往通过情感交流与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愉快和快乐;当人们处在忧愤的情绪状态时,又往往希望通过情感交流,使别人对自己表示同情,理解和支持。作为教育方法的情感交流当然不排斥上述多样的目的。因为如果忽略了人们在一般情感交流那些直接的具体的目的,其教育也就无法普遍进行,通过给青少年以积极、健康的情感信息,促使他们在情感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并由此引导他们产生正确的行为。多年的教师工作使我们懂得,我们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交流是给人鼓舞,催人奋起,促人进步的情交流,能使人在挫折中看到希望,在失败中获得成功.

3.根据个体差异,引导其发挥特长。造成学生的心理挫折与个体的差异也紧密相关,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并且促进其独特的发展,不能用同样的尺度来要求一切并要求于所有的学生,事实上有些造成心理挫折的学生,正是因为其独特风格不被教师认同而不受欢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药未被点燃,面要使一切的天赋和才能都能最充分的发挥出来”。教师应在班上引导其它学生客观、实事求是地看待生活,学习上的失败的学生,应给他们

创造条件并形成一种关心,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让他们充分显露出自己的才能,增强信心,重树勇气。如;有位“电脑迷”的学生,原在班上各方面的表现、学习都较好,自从迷上了电脑,认为自己比别人强,不服从教师管理,同学问的关系也开始紧张,经常迟到,成绩下降,影响班级荣誉,心理开始发生偏差,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找他谈话交心,采取正面诱导,其次想法发挥他的特长;一是安排他做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员,二是让他准备一篇演讲稿——(我熟悉的电脑》,并在班会上为大家演讲,正当同学们喷喷称羡这位同学懂得如此多的电脑知识时,我又因势利导,组织大家讨论“过度玩电脑‟好不好?一番“论战”以后,即使大家重新认识这位同学,又使这位同学认识了玩电脑的利和弊,从而自觉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在期终考评中,得到同学们的好评。

4.通力协作,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挫折.班主任与各课任教师必须形成合力,同时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调动和借助各方面的力量,共同矫治学生中出现的心理挫折。

6.小议小学生的挫折教育 篇六

李学昌(菏泽学院资源与环境系,274015)

摘要:随着我国大学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来自校内外的压力,如情感、就业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考验,对在校大学生实施挫折教育显得异常的重要。本文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挫折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探讨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途径和方法,提高90后大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的能力,使其形成健全的心理品格。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麦灵格尔说过:“心理健康的人应该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对健康的定义是:“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健康不仅在生理上要健康,而且在心理上必须是健全的。

一、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自我定位模糊。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就意味着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对于上大学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自己的人生之路该如何往前走等问题的思考使他们一度迷茫,充满疑惑。

2、爱情挫折承受力弱。大学生恋爱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如单恋、失恋、爱情波折等种种挫折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其中失恋是最严重的一种挫折。如果个体的承受能力较强,就能比较好地给予应付,如果所受到的挫折超过承受能力而得不到合理的情绪疏导,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少数大学生因一时冲动,或早恋早婚而荒废学业,或未婚先孕而痛苦不堪,或触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留下终生遗憾。莫里哀曾说过:“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歌德因为得不到其初恋情人绿蒂的感情回报,而一度陷入了感情的危机,但他后来因此而写下了《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书,用文学的创作来表达其受挫的情感,使自己的情绪得以升华。

3、就业压力大。就业是大学生人生的重大转折,面对目前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给90后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心理压力,也使部分大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作为心理品质“高危人群”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是有普遍性的,这既不利于就业,也严重威胁到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大学生挫折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联系

1、挫折教育是大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需要。90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逐渐形成需要进行抗挫折能力培养,当前,90后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不容乐观,部分学生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他们不是努力思考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方式方法,而是采取消极回避或者过于激进的行为,此时往往消极的情绪占据主导地位,这些不当处理会严重挫伤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要全面提高90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就必须重视学生受挫能力的培养。我国的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讲授轻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综合能力不高,受挫能力不强,导致毕业后走上社会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这也是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造 1

成的结果。因此,加强和提高9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能力,是形成健康心理,求得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抗挫能力,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育工作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以及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响,帮助他们化解心理矛盾、减少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使受教育者的心态得以正常发展,保持良好的状态,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品质,促进人格的完善及人的全面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心理学技巧充分发掘自身心理潜能,有意识的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性情,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保持自信、乐观、真诚、豁达和坚忍不拔的心理品格。培养大学生抗挫能力要坚持点面结合的原则,不只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多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教育的结合和他人帮助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

三、透过挫折教育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积极开展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地消除其心理挫折所带来的焦虑和痛苦,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培养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首先,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所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显得就尤为重要,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大学生还应保持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遭遇挫折,比如考试失利、恋爱受挫、人际冲突、就业压力大等,这些问题均会引发焦虑、愤怒、忧郁等不良情绪,这时他们必须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要学着自我调节,适度地宣泄或者控制情绪。

3、引导90后大学生合理利用心理防卫机制。为了减轻甚至摆脱受挫而引起的紧张不安、焦虑和痛苦,恢复心理平衡,避免行为失常,应当引导90后大学生合理利用心理防卫机制。一是有意识地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有的大学生因失恋极度悲伤,甚至萌发轻生念头,经疏导后,专心于学习,成为佼佼者,也可视为升华作用。我们平时说的“化悲痛为力量”,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升华。如一个不擅长吹拉弹唱无法在晚会上一展风采的学生,可以刻苦攻读,成为品学兼优者来赢得同学们的敬重,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东方不亮西方亮。二是当遇到挫折,感到强烈痛苦,焦虑不安时,不妨采用合理化机制,类似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是最典型的两种合理化机制。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宣泄不良情绪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受挫的90后大学生的消极情绪反应往往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因此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建议受挫学生通过心理热线、个别谈话、意见征求会等方式,给其提供宣泄受挫情绪的场所和机会,把受挫的经过和目前的心境讲述出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7.当代大学生眼中的挫折教育 篇七

采访一

时间:2016年8月28日

地点: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采访对象:大二贺同学

问:同学你好!我想了解一些关于贵校挫折教育课程的问题。首先,请问贵校有开设这方面课程吗?

答:似乎没有,但是有心理健康教育,大概是这类课程吧。

问:那你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趣吗?同学们喜欢吗?

答:当然不喜欢,占据每周一整晚,老师只会说一些空话,什么“要直面挫折”之类的,这些话从小听到大,估计没人能听进去吧。

问:我们学校也有这样的课程,的确不是很有趣。但你觉得这门课程一点效果也没有吗?

答:当然没有!举个例子吧,前段时间和舍友闹了点别扭。课上老师说,要和宿舍人相互谦让,彼此体谅,但是这道理知道和做到是两码事啊,这也算是小挫折吧。

问:那你认为怎样的挫折教育是你喜欢、你接受的呢?

答:我认为实践比空谈强得多,比如我们学校暑假开展的“莳英计划”就不错。

问:请你介绍一下这个活动好吗?

答:好的。这是我们校团委主办的生存挑战活动,参加者23人,每人仅仅怀揣25块钱,要在北京生存15天。

问:听起来好“惊心动魄”啊!想来是一个很好的挫折教育活动,用25元如何在京城生活15天呀?

答:我们同学也觉得这是个巨大的考验,每天都在关注他们的动态。有位刘同学,他头三天在五道口地铁站附近找了个遍,最终在中关村南三街一家饭馆找到了工作。他在餐厅工作了8天,挣了480元。

问:真的很了不起。有过这样的经历,的确比课堂上灌输理论来的实际。那你为什么当初没有报名呢?

答:其实还是对自己的能力有些担忧,害怕自己难以在那种条件下生存。不过我准备明年有机会挑战一下自己。

问:加油,希望明年能听到你的好消息!谢谢你接受采访。

采访二

时间:2016年8月26日

采访对象:浙江工商大学刘同学

问:同学你好!请问贵校有开展挫折教育课程吗?

答:好像没有。不过选修课有可以选的。

问:那你有选这方面的选修课吗?

答:没有。

问:为什么不选呢?

答:因为老师给分太低了。

问:原来是这样。那你觉得我们现在的大学生需要接受挫折教育吗?

答:当然需要了,但我觉得像上课教育的方式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

问:哦,那你希望是什么形式的呢?

答:其实上了大学很普遍的一个现象是,同学们总觉得实践和理论相差太远,所以学习的时候并不能将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很多人真正经历挫折的时候也不会去想想老师讲过什么,或者书上是怎么写的。

问:事实确是如此。一味地灌输道理起不到什么作用。

答:是的。我们学校有一个心理梦工厂,我觉得做的挺好的。可以说是一个我们学生发泄情绪的地方,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去那里做些事情,那里也有心理老师,愿意的话可以和老师聊一下,我觉得不错。

问:听起来很好啊。那你去过心理梦工厂吗?你觉得心理梦工厂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提升有什么帮助呢?

答:我觉得所谓的挫折教育,其实就是提升我们面对挫折时的乐观积极的心态,教会我们一些应对挫折的方法。我去过一次,觉得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问:你觉得我们现在的挫折教育有什么普遍存在的问题吗?

答:在我看来,我们目前的挫折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我认为,挫折教育的目的,更多的是在学生处于挫折的时候能给予正确的导向,真正的走出挫折,内化挫折还是要靠自己。从这个角度看来,挫折教育不能仅仅靠学校开设课程,还需要家庭的参与。我们需要有经验的家长帮助和支持我们度过难关啊!

问:我的确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采访一直局限在学校教育,这是我的失误。谢谢你,为我的采访打开了新的思路。那么,你在遇到挫折时,家人给过你怎样的帮助呢?

答:帮助多于学校。平时在学校遇到问题,比如学习状态不好,和舍友有矛盾之类的小问题,我更倾向于和妈妈谈心,而不是去找心理老师。我觉得妈妈是最了解我的人,和亲近的人聊天更能放得开,而且她也是从我们这个年龄段走过来的,她的经验和建议对我很有参考价值。

问:你的回答很有深度啊,值得我细细思考。谢谢你接受采访!

针对两位同学的采访,引发了我对大学生挫折教育深入的思考。

一、当前大学生挫折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挫折教育相关课程,绝大多数是以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方法是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参与度与认可度都比较低,尤其是当书本知识难以为现实生活服务时,课堂上的挫折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类似于贺同学提到的“莳英计划”,也有很多高校意识到了课堂书本教学的不足之处,在课余时间开展各式各样的生存拓展活动,让大学生走进社会去亲身体验生活的磨炼,独立探索解决方法。尽管这种挫折教育的方式在国外早已成为一种教育模式,但在国内尚未得到推广。

二、当前大学生挫折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教条化

当前的大学生挫折教育大多局限于书本和课堂中,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灌输的行为准则,而在真正面对问题时却手足无措。正如两位同学在采访中均提到的,课堂上的知识和实际问题脱节,即使我们清楚全部的道理,也很难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恰到好处的运用。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或者需要有人能够起到引导作用,或者需要自己去亲自探索;另外,大多数学生对传统的讲授道理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导致当前学校内的挫折教育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针对这一状况,结合学生意见,学校不妨多开展一些实践探索活动,比如美国学校会举办实践磨炼,鼓励孩子假期到社会中去,独自闯荡,体验生活的艰辛。往往“实践出真知”,我们对抗挫折的能力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这样得到的是一种陪伴我们终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存留在脑海中的知识。其实,目前许多高校已经举办了这样的素质拓展活动,就如贺同学提到的“莳英计划”,让学生用极少的钱在繁华的大都市生活下来,靠省着用肯定是行不通的,学生们必须尽自己所能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自己体味挣钱的艰辛。当然,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少不了要与人沟通,推荐自己,无形之中锻炼了与人相处、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的能力。如此一来,一举多得。

(二)片面化

正如我在采访中犯的错误———将大学生挫折教育片面的归结为学校教育,当前大学生挫折教育的一大问题也是如此———片面化。一方面,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也相对较少。

首先,大学生中绝大部分到外地求学,会面对很多的不适应。可是由于距离问题,大学生很难与家人保持像以前一样的紧密联系,独自身处异地的孤独感可能会使学生在面对挫折时更加沮丧和失落;而学校往往只是面向全部的学生,很难顾及到每一个个体。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加强和学生家庭的联系,构建一个交流平台,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动态,不因家校距离而疏远。归根结底,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家长的经验和建议能让学生在面对挫折时更加坦然,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

其次,当前学校能提供给大学生的实习机会较少,实习时间也较短。作为毕业后就要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所能得到的工作经验是严重不足的,难以和社会接轨,导致初入社会时,在心理上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和社会的联系,争取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让学生提前接触和初步体验社会的真实性和残酷性,独立摸索战胜挫折、提升自我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为将来的美好生活铺路。

参考文献

[1]方鸿志,李辰媚.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14(6)

[2]张骞.大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及对策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10)

8.谈小学生挫折教育 篇八

关键词:小学生;挫折教育

一、小学生情绪偏激的成因及表现形式

多年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我天天和小学生在一起,对他们有极其深入细致的了解。我以为,天性自娇自爱是小学生情绪偏激、产生挫折感的主要成因。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幼时就养成了自私、虚荣、唯我独尊的习性,自然也就把这种不良习性带进校园,他们受不得半点委屈,同学不能说,教师不能批评,不能接受任何挫折。

美国一位知名儿童心理专家认为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诚如斯言,小学生是多梦的年龄,他们每天都充满幻想,但生活中与幻想毕竟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他们一旦遇到了困难和障碍,或者周围环境不利自我,幻想与现实相悖,就会情绪低沉,产生挫折感,随之派生出许多的偏激行为,除来自家庭溺爱的主要原因,物质生活的相互攀比以及学校忽视心理疏导,则成为另外的诱因。

小学生情绪偏激大抵发生在学习成绩下滑、教师批评、班级选举、同学不睦、家长离异等等区间内。表现形式往往为消沉、痛苦、沮丧、烦躁,课堂嗜睡、手撕纸片、敲打课桌、无端吵嘴等等形式,进而出现深居浅出、离家出走、自残自杀现象,触目惊心,发人深省。

二、对小学生挫折教育的方法及途径

1.因人施教,把准脉搏。小学生情绪偏激,他们表现形式千奇百怪,千差万别。因此,我们在对小学生挫折教育中,要根据他们的个体情况和心理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人施教,分步实施,一定要摸准病情把准脉搏,对症下药。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其行为的特征,破译其内心的密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比如,每个班级都有学习较差的学生,他们每次考试都不理想,往往表现出怯懦和自信心不强,甚至是“考试恐惧综合症”。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往往表现为无所适从。对这样的施教就不可以继续给他们施压,而是要不失时机地提高其自信心,多一些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树立起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

2.主题班会,现身说法。课堂是小学生挫折教育的主战场,主题班会是小学生挫折教育的最佳形式。我们学校每周都有心理咨询训练课,而我每一个月在我的班级进行一次挫折教育的主题班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挫折教育的主题班会上,设置障碍、模拟训练,学生自拟主题,共同参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每个学生都可以现身说法,别人可以论辩,可以争论,道理越辩越明,教育自己教育别人,最后综合大家的一些看法,教师做一个总结发言。

通过这样的主题班会,学生之间广泛交流,互相影响,彼此感染,坦然挫折,进一步认清了挫折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挫折面前不气馁,跌倒站起从头来,潜移默化中逐渐增强自身的抗挫折、抗击打能力。

3.双管齐下,家校结合。不仅教育工作者在学校里通过不同的形式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这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要动员小学生的家长在家庭里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作为班主任要经常和家长沟通,家长要经常向班主任汇报,经常联系,互通情报,双方把小学生的挫折教育都当成一件大事。

这里,我重点说说家长对小学生的挫折教育。家长是小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抗挫折抗击打能力如何,直接标志着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在生活中,不要听之任之,不要唯他(她)独尊,不要让他们随意花钱,不要随意满足他们的欲望。同时,要适当地给他们一点小挫折,比如,4—5年级的小学生,在教育他们注意交通安全的前提下,有私家车的不要再去接送,责令自己步行,从小培养学生学会吃苦、学会坚强、不怕挫折的能力,让他们欲飞的、稚嫩的翅膀强健起来。

三、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说,一个有着坚强心理素质的民族才是真正坚强的民族,小学生直面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素质,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1.由于一些家长对小学生的过分溺爱,造成他们依赖性强,自觉性和独立性差,另外,一些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小学生的应付挫折能力的培养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所有这些都是造成小学生应付挫折能力普遍较差这一现状的原因。我们应该重提鲁迅先生那句呐喊:救救孩子!

2.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挫折无时不在,挫折伴随着成长的每一步,也伴随着人的一生。因此,有意识地让小学生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尝试一点点生活的磨难,使他们明白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挫折,而挫折是可以克服的。挫折教育是全面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生存的需要。

3.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要求具备一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是传授有限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培养能力,尤其是抗挫折抗击打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胜任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正是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在亚马逊平原上,翱翔着飞行之王——雕鹰,飞行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而谁能想到残忍的母爱的故事:幼鹰出生后,母鹰要把它无数次上百次的摔下山崖,鲜血淋淋,悲壮哀鸣,这是母亲让孩子接受着挫折,为了强健孩子稚嫩的翅膀,为孩子创造一个生存的空间……

从雕鹰的故事里,我们是否也应该受到一点启迪呢?

9.中学生挫折教育活动主题班会方案 篇九

?1.使学生懂得人生免不了要经历挫折,人们的受挫能力不同,挫折所造成的后果也不同。挫折能磨练人,挫折孕育着成功。

?2.使学生能勇敢地面对挫折的考验,培养学生具有积极进取、不畏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活动准备:

?1.搜集有关名人奋斗的故事资料和有关战胜挫折的人生格言。

?2.回忆自己所经历的最难忘的一次挫折所造成的后果,从中总结几条经验或教训。

?3.准备服装、音响、道具,排练挫折教育小品。

?活动过程:

?主持甲:前几天,我们学完了《能够承受挫折》一课。为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受挫折能力,今天我们组织了这节“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活动课。

?主持乙: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希望我俩的主持能得到大家的喜欢。

?主持甲:你听说过贵州某市一对孪生姐妹杀死自己亲生父母的事吗? ?主持乙:没有呀,快说说是怎么回事。

?主持甲:这是一幕不该发生的悲剧。XX 年秋天,贵州某市一对孪生姐妹初中毕业后,没有考进重点中学,多次受到父母的斥责。面对挫折,姐妹俩的心理崩溃了,她俩承受不了来自父母的压力。于是,在一个可怕的夜晚,她俩悄悄地拧开了家中的煤气罐,将熟睡的父母毒死,然后双双出逃!

?主持乙:真是太可怕了,难怪说“挫折对弱者来说是万丈深渊,对强者来说是成功的阶梯”。一个人经受不起挫折,危害还真大,幸亏着这样的事很少发生。

?主持甲:不错,这样的事确实很少发生,但类似的事却时有发生,就连我们身边也存在这样的隐患。不信请看小品《离家出走》。

?画外音:湖北省某县某校两名优等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训斥、同学们的嘲笑,两人承受不了这些压力,于是结伴离家出走,登上了从宜昌开往武昌的火车。车厢内旅客们正在议论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学生甲、乙及前排同学扮作旅客)

?旅客甲:康熙不愧为一代英雄,他在位的 60 年里,建立了不朽的功业,如除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剿噶尔丹。正因为这些政绩,才有可能带来后来的康乾盛世呀!

?旅客乙:是呀,有道是:生于忧患,死于安逸。康熙可谓是少年不幸,他 8 岁丧父,9 岁丧母,从小经历了痛苦的磨难,才造就康熙大帝这样的旷世英雄。

?旅客丙:所以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汉代的司马迁假如当年不是因为受“腐刑”,也许还写不出《史记》这部史学巨着。(旅客丙讲司马迁的故事)

?旅客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一个人,他在失去了双手和双腿的情况下,用嘴含笔写出了一本 33万字的辉煌着作《极限人生》,他的名字叫朱彦夫。(旅客丁讲朱彦夫的故事)

?画外音:列车在荆楚大地奔驰,旅客们的议论引起了离家出走的两位学生的注意。此时武汉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则新闻报道更是深深地打动了他俩的心。

?画外音:武汉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报道新闻:备受社会关注的残疾青年丁亚伟今日被武汉理工大学正式录取,丁亚伟终于走进了他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丁亚伟是一位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残疾青年,凭着顽强的毅力,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中师范大学,就在他即将踏进大学校门时,却收到了华中师范大学的退学令。他的事迹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武汉理工大学终于对他敞开了校门。今天是丁亚伟上学的第一天,让我们向他表示热烈祝贺。(全体同学热烈鼓掌)

?学生甲:看来,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一定都铺满鲜花,也经常会是遍地荆棘。但是,不经历狂风暴雨,哪有美丽的彩虹?

?学生乙:时世造就英雄,挫折带来财富,人生经历一点磨难是一件好事。相比之下,我们俩经历的这点困难,简直叫小菜一碟。

?画外音:列车在某个小站停留,夜幕中传来一个小姑娘的叫卖声——(一名女生扮演的又小又瘦又黑的小姑娘提一筐上)

?小姑娘:卖茶蛋哟,谁买茶蛋? ?学生甲:小妹妹,天这么晚了,你一个人出来卖茶蛋不怕吗? ?小姑娘:爸爸外出打工去了,妈妈又生病不能出来,我怕又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乙:那你明天上学怎么办呀? ?小姑娘:家里没有钱,我已经不上学了,我要卖茶蛋赚钱给妈妈治病。

?学生甲:你不想上学吗? ?小姑娘:(从衣服里抽出课本)怎么不想,没有车来的时候,我就在站台上的灯下读书,等我卖茶蛋赚了好多好多的钱,给妈妈治好了病,我还要上学去读书。(歌曲《爱的奉献》轻轻传来,在音乐中,旅客争着买茶蛋……)

?画外音:两位离家出走的学生到武汉后,找到了其中一位在华中师范大学读书的表哥。在表哥的导引下,参观了武昌起义纪念馆,瞻仰了“八七会议”会址,拜谒了东湖屈原塑像,登上了黄鹤楼。最后,他们来到武汉市新世纪中学。

?表哥:这里是湖北省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学校,我就在这所学校实习,担任初一(1)班班主任。今天,我们班要召开一个“战胜挫折,迎接挑战”主题班会 ?,我带你俩一起参加好吗? ?学生甲、乙:太好了!(表演室内剧《主题班会》,由后排同学扮演)

?主持:同学们,大家都看过电视剧《长征》吧?长征是红军在遭受重大军事挫折之后的一次战略性大转移。面对失败,红军没有被压倒,他们在毛主席的率领下,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到达陕北根据地。下面让我们以崇敬的心情来欣赏毛泽东的诗词《七律·长征》。(播放电视剧《长征》主题歌)

?主持人:有人说,人生像条河,既有绿水清波,也有惊涛骇浪,每个人在前进的路上都会遇到坎坷。下面请同学们回忆自己所经历的最难忘的一次挫折所造成的后果,并从中总结出经验或教训。(每个小组选一人讲自己经历的挫折)

?主持人:同学们的故事都很感人,同学们的小品也很精彩。我们大家要时时牢记“挫折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是前进的阶梯”的道理。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时刻准备战胜挫折,迎接挑战。下面请大家分别展示自己抄写的有关承受挫折的格言,并互相赠送。

?主持人:同学们,今天参加我们主题班会的还有两位远道

而来的客人,下面掌声欢迎两位客人为大家讲话!(学生甲、乙上台)

?学生甲:同学们好,我叫×××,来自湖北省西部,我俩是受了一点小挫折后负气跑出来的。在武汉的几天里,我们参观了武昌起义纪念馆,看到了辛亥革命取得胜利所经历的千辛万苦;瞻仰了“八七会议”纪念馆,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在成长中所经历的血雨腥风;拜谒了东湖公园屈原塑像,领略到了做人的酸甜苦辣;登上了黄鹤楼,感受到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博大胸怀。武汉之行,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人生难免有挫折,新世纪的青少年一定要战胜挫折,迎接挑战!谢谢大家。(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学生乙:同学们好,我叫×××,也来自湖北西部。我们很幸运参加了你们的班会活动,是你们的热心帮助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随时都可能遇到挫折,必须要有心理准备。要以乐观的态度、顽强的毅力,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千万不要像我俩一样,遇到一点困难和打击就悲观失望、心胸狭隘。从今天起,我一定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向命运屈服!谢谢大家!(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主持人:看了同学们互赠的礼品,听了两位客人的讲话,我心情很激动。我想起这样一个人。他名字叫丹丹,来自湖北。由于病魔的摧残,小丹丹成了一个弱智者。面对命运的挑战,小丹丹毫不屈服,他刻苦学习音乐指挥。终于成为全世界惟一的不识乐谱的指挥家,并多次随中国残疾人艺术代表团出国访问,为祖国赢得了崇高的荣誉。最后,让我们欣赏由小丹丹指挥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音乐声中主题班会结束)

?主持甲: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这使我想起了孪生姐妹的悲剧,假若她俩能够明白这个道理,那么,这幕悲剧还会发生吗? ?主持乙:歌德说:“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我想起了《长征》的故事,中国红军如果不是因为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我们能取得今天的胜利吗? ?主持甲:“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但我们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主持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饥其体肤,空乏其身。”让我们懂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主持甲、乙:请全体起立,高唱《长征》主题歌——《红军不怕长征难》!

?主持甲、乙:“梅花香自苦寒来”活动课到此结束,祝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扬鞭催马、战胜困难,一马当先,跨越人生!

10.小议小学生的挫折教育 篇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持久兴趣,使学生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中,使他们想学、乐学、会学。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新课程标准的任务呢?我想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是教师一个人课堂,而将学生排除在教学之外,学生在课堂上所能做的就是听教师的讲解,记知识点,其教学活动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忙得不可开交。一堂课下来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教学效果收效甚微。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不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教学,而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而不是课堂的听众与看客,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仰视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平视者,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与选择,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与思维空间。当然我们提倡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忽略教师的地位,教师的重点在“导”上,要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指导学生的学习有序进行,从而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形成更多的能力,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尊重并赏识孩子,重视学生的自我表现

在课堂上,教师评价学生要以表扬为主,不要随意批评学生,要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话。即使学生说错了,也要再给他一次机会,或鼓励他下次说好。表扬在英语学习中是一剂神丹妙药,它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越来越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处在积极的状态中学习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精力充沛,情绪饱满.讲课时面带微笑,“good.Yes .ok .well.thank you .You are great.wonderful.”等词语可以经常用来鼓励学生。当学生说错时,教师可以说:“try again.Don’t worry.”当学生觉得很难表达而想放弃时,教师就要及时鼓励学生说:“Try your best.”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没有心理负担了,课堂上就会积极踊跃的发言。

喜欢自我表现是小学生的共同心理特征。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声乐好的学生教唱英语歌曲;让口语好的学生在班上领读英语;让成绩差一点的学生表演简单的动作,在他们的表演中捕捉他们的长处,不断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游戏、歌曲的恰当运用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就要想办法使这种兴趣能持久地巩固下去,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较长时间集中,为了稳定学习兴趣,可以适当的做些游戏、唱歌、说绕口令、背小诗等。例如,在练习26个字母时,可预先将写有26个字母的卡片分别放在26个同学的手里,让其收藏起来,当老师说:Where is M?拿M卡片的同学将卡片高举过头,大声地读:M!M!学习数词时,可设计“find your neighbour”的游戏来练习。教师把一些数字卡片如“36、37、38、40、42”等发给一些学生,让他们自由组合,拿着“36、37、38”卡片的学生就会挨在一起,高举卡片分别说“thirty-six,thirty-seven,thirty-eight”,接着一起说:We are neighbours.通过唱唱玩玩,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积极鼓励学生,使学生感到有“功”

戴尔•卡耐基说过,“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教师适时的激励性评价会给学生很大的信心,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相反,孩子一旦受到过多的批评,他就会觉得自己在这方面不行,对这门学科产生恐惧感,也就不会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鼓励能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从而认为学习英语是一件快乐的事,学习英语的过程是享受快乐的过程。

用音乐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音乐是一种艺术,艺术有着陶冶情操的强烈的感染力和心灵的震撼力。在每个人的身体内都潜在着音乐细胞,这也是小学生所最喜爱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音乐大胆地引入课堂,将英语知识的讲解与生动悦耳的音乐相结合,以音乐欢快的节奏、动听的旋律来打动学生,使学生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对英语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意识与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上第一节英语课时,我不是直接讲解英语有多重要,也不是直接进入英语的学习,而是给学生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如此美妙的歌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了美的享受,在美的刺激与诱惑下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自然会以高涨的学习热情与高昂的学习情绪投入今后的英语学习中来。在学习字母时我们可以教学生唱字母歌,边唱边做字母操:金字塔AAA,汉堡包BBB,小耳朵CCC……每次学习三四个,并加以及时巩固。先由教师带着学生做,然后再让学生轮流上台来领着做。

11.小议小学生的挫折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抗挫折教育;人格塑造;必要性;影响

我国一直都在寻找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法。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形成学习习惯和人格习惯的重要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改变,其物质生活的满足与家人之间的溺爱很可能会使小学生养成不好的三观。而社会环境的变化促使人际交往变得越来越复杂,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将会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一旦小学生养成了不谙世事的性格,其在日后遭遇了挫折,将无法自我排除负面情绪。

一、小学生抗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生的思维与中学生不同,其年龄小的特性促使其具有与极强的可塑性。小学生的日常经历能够使其快速地学习到生活的技能,并了解各种文化知识。科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时期是人的性格启蒙时期,也是心理素质的初级阶段。在该时期以教育的形式增加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对小学生的日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西方的很多教育学家都已经确定了抗挫折教育对小学生的具体作用,并培养小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近年来,我国的家长在教育小学生的理念上出现了偏差。孩子数量的减少使家长越来越宠溺孩子,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加甜蜜的生活,对孩子的要求无不答应。但在学校当中,教师对孩子的称呼与家长不同,孩子也将被称为学生。学生需要遵循学校的纪律,不能像在家里一样随性。小学生需要融入学校这个集体之中,受到学校制度的约束,并接受学校方面的考察和评估。在这种环境下,小学生需要面对学校方面的挫折和压力。而小学生需要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需要自我处理人际交往问题。而现今状态下的小学生早已经是温室里的花朵,无法面对学校的压力以及人际交往中的挫折,从而造成其心理的脆弱甚至崩溃。抗挫折教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家长和学校完成对小学生的教育任务的。完善的抗挫折教育能够根据小学生已经养成的心理习惯进行纠正,经过逐渐磨合和转换,小学生将培养成更为坚强的心理特性。

二、抗挫折教育对小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

1.积极应对生活压力

一些家长在对小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的过程中走入了误区,认为所谓的抗挫折教育就是让小学生吃苦。一些学校为此还专门组织了可以让小学生进行吃苦锻炼的夏令营。尽管吃苦的方式可以让小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但小学生认为夏令营只是一种形式,在短时间内自己可能吃苦,但在未来的生活里,自己未必会面临这些困难。该种方式已经无法达到培养小学生积极面对挫折的效果。学校需要选择正确的方式来对小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让小学生在不经意间面对生活的挫折,并由教师引导小学生处理已经遭遇的挫折,培养其积极的性格来面对人生的遭遇。

2.乐观处理人际关系

一个人的性格能够决定其做事情的态度以及能否获得成功。如果一个人拥有的都是负面情绪,在面临挫折时就会采取悲观的态度来应对挫折,进而被挫折打败。家长与学校都不希望小学生在日后变成一个悲观的人。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抗挫折教育,以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真实面临的挫折来教育小学生,磨炼其意志。从其经历过的痛苦和挫折为其讲解其中的道理,引导学生走出挫折,不对生活中的压力产生逃避心理。教师根据每个小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一一引导,家长也配合着教师的抗挫折教育,不会因为教师的一些教育方式来心疼小学生,进而阻止教师的教育行为。小学生在抗挫折的教育中逐渐学会独自处理人际关系,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从而将挫折看做普遍性的东西,成功塑造健康的人格。

3.塑造健康、自信的性格

在学校中有很多的教学理念都符合抗挫折教育的要求。很多学科中的知识都具有说教意义,在教导小学生面对挫折时以学科知识来引导小学生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事实上,学校方面对于小学生的抗挫折教育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学校利用学科中的一些积极向上的小故事来引导学生去学习故事中的主人公;另一方面,学校需要采取实践行动,为小学生营造一些具有压力的環境,使小学生亲身的面对挫折,进而教师再对其一一引导。而抗挫折教育下,小学生已经逐渐习惯了挫折,也习惯了在学习中将会面临的各种压力。在其未来的学习中将挫折当成一种习惯,采用比较积极的心理去应对挫折。笑对生活中的磨难,形成更为自信的性格。在抗挫折的教育下,小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地应对生活中的磨难,甚至会在逆境中爆发自身的潜能,赢得与挫折抗争中的胜利。小学生能够拥有自信的理念来面对社会中的各种事情,其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将获得更多的成功。

综上所述,学校以及家长都需要认识到抗挫折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抗挫折教育需要从学生的小学时代开始。学校方面需要挖掘抗挫折教育的相关资源,在课堂上为小学生传授正面能量,督促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家长也需要给小学生营造抗挫折的教育环境,使小学生了解到自身的责任。家长与学生从多层次的角度来展开配合,从而培养出小学生高素质的人格,促使其在生活中坦然面对挫折,积极应对困难,笑着迎接生活的压力。

参考文献:

[1]胥丽.用音乐点亮学生的心灵世界:浅谈音乐教育对小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44.

[2]王旭丽.未成年人健全人格塑造的核心内涵及基本途径[J].中州学刊,2010(6):125-129.

上一篇:学生入党思想汇报新版下一篇:社区面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