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主动学习“五大法宝”

2024-08-15

让孩子主动学习“五大法宝”(精选5篇)

1.让孩子主动学习“五大法宝” 篇一

学会让孩子主动学习

一、孩子主动学习的层次

前苏联的一个教育家说:“家长和教师通常都犯的错误是,他们不了解学习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所特有的规律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的状态。”

要想让你的孩子学习达到理想的状态,你必须把他激发到他自己想去学习,而不是你逼迫他去学习。德国的大哲学家尼采,他把人的精神状态用动物来比喻。用他的话来说有90%的人就像沙漠里的骆驼,骆驼在那么严酷的条件下,它自己并不想向前走,它被驼人打着,拽着向前走,它的心理状态是被动的。用语言表诉是:“你应该。”中国现在的孩子有90%以上就像沙漠里的骆驼一样,是被动地,艰难地在学习。那么他是绝对学不好,不符合脑力劳动的规律。另一种状态叫“草原上的狮子”,狮子在追捕猎物时是处于主动状态,用语言表诉是“我能够”。这是孩子在学习时的正确状态。

如果把主动学习比喻成一座五层楼,那么一楼就是要用孩子的好奇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意愿,二楼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三楼就是要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四楼是培养他的学习能力,五楼才是知识和技能。我们有一些家长有懂得学习的规律,如果你的孩子有足够的学习能力他就像一根钢钉一样,用锤子一敲就进去了。反之,像一个牙签一样,你一敲,他就碎了。要知道这个顺序不能违背。

只有先激发他的学习意愿,他才能有自信心。只有有了自信心,才

能培养出他的学习兴趣。只有培养出他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出他的学习能力。只有有了学习能力,才能学到知识和技能。这个时候,就像高尔基说的一句话:“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二、使孩子明确学习目的通过观察、谈心、沟通、了解、调查„„得出一个结论:中等以下的孩子之所以会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不知道为什么读书?看看他们的回答吧:(1)爸爸妈妈要我读(2)同伴们都读,我也就读吧。(3)老师说要认真读书呀。(4)„„不知道(5)„„而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孩子则会学得主动、认真。即使反应比其他同学慢一点的,也能学得较好。这些孩子在调查中是这样回答的:“我长大想当老师,当老师就要学得好。”“我想当经理。”“我想当科学家,探索星球的奥秘。”“我想当宇航员。”“我想当医生,如果学得不好,医术不高,就不能医好病人,做手术出现错误。”„„

大家都知道,一般人的智力差异并不大,但为什么在同一个班里,同样的老师教,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学得很好,而有的学习的效果却相差那么远呢?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习目标是否明确,有没有长远的理想和目标。学习目的不明确,不够刻苦,懒懒散散混混沌沌地过日子,不用功学,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当然提不上去。久而久还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造成恶性循环。所以,想孩子学得好,首先要使孩子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三、多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好朋友

21世纪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没有同年的伙伴,其实很孤独,家长和老师要特别注意多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好朋友,引导孩子正确地交友。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作好正确的引导。特别要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教给孩子解决困难的方法,建立其信心。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孩子乐于亲近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形成“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的良好气氛,从而优化教学的质量。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

四、多给孩子信心

常言道:充满信心做事能事半功倍。可见信心的作用是多么大。要给孩子信心就必须不断给学生以正确的评价、肯定与鼓励,以正面教育为主要手段,多表扬、鼓励孩子,使他们有成功感,愉悦感,看到自己的发光点,特别是中下生,更要激励他们沿着自己的亮点前进,发展自己的长处。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层次上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提高。达到全面提高,整体进步的目的。这就是因材施教,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了。

五、培养竞争意识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已成为了社会的现实。挑战与机遇并存,竞争与成功同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其思维,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竞争才有进步。”只有力争上游,不断地修正自己,不断地学习、探索,不懂就问,才能学得更多,更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六、教育孩子,家长要有自信

一项对某市近600名7—12岁的孩子及家长的调查,统计结果不能

不让人们“刮目相看”。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影响力远没有对孩子要求那么“理直气壮”,缺少一份应有的自信。有59%的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近仅排在第三位,落后于老师、同学或者卡通片。同时家长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条家庭教育的明言,在家长身上却远没有这份自信和豪迈,也许这也难怪家长。现在的孩子是喝着牛奶、伴着网络成长起来的,优越的物质条件和便利的信息渠道,已使他们更愿意接近新事物。有许多在家长看来是时新的东西,在他们那儿已玩得十分谙熟,如计算机、MP3,等等。另外,即使是一些有相当文化和能耐的家长,却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表现出一脸无奈。一位在中外合资企业担任部门主管的家长道:“我在单位是‘人上人’,而在我儿子那儿是‘人下人’,我对他一点儿也没办法。”

自信的父母常常这样对孩子说:“你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不是为了要奖励。只是因为你必须听大人的话。”有些父母或许会以为这样会使孩子觉得压抑,甚至给他们带来某些潜在的伤害。但事实上,自信的父母不会堵住孩子的嘴巴,导致他们无法发表意见,而是随时准备接受孩子的挑战。他们清楚许多决定肯定会遭到孩子的反对,但他们愿意和孩子一起讨论,而不是争论这些规矩和期望。一旦所有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父母做的决定,定的规矩,孩子毫无条件地遵守。

如果父母无法树立这样的自信心,教育孩子时肯定会碰到问题。在某一段时间、一个玩具、一包糖、一顿训斥可能会使孩子暂时放弃他的不良习惯,但是聪明的孩子迟早会发现这一切都没什么诱惑力,也没什么可怕,家长也会有黔驴技穷的时候。如果你充满自信,只须要在特别的场合偶尔地使用一些方法,但大多数的时候,一两个简单的单词,甚至是一个眼神,就足够解决问题,让孩子乖乖地照你的话去做。家庭的亲情是教育孩子的最大资源。家长对孩子影响力的自信缺失,这是一种“战略性”的“败退”,是万万不能原谅的。即使对再调皮的孩子,家长也要拿出自信威风来,不因为什么,就因为你是“第一责任人”。当然,这种威风是有多种底蕴的自信,也是要锻炼、培养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应该持之以恒,在一开始时就立下规矩,并严格按照规矩行事,软硬兼施,奖惩结合,慢慢地就会使孩子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后,不需要家长催就会主动去做了。

2.让孩子主动学习数学 篇二

【关键词】主动 学习 数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中能够发挥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良好的学习情趣,轻松地掌握知识与技能,使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是数学课堂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但是,真正做到这点并非容易。这正是由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中,过多地考虑怎样教,而忽略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提问的一问一答,即使问题设计富于启发性,亦容易造成少数人回答问题,多数人等待结论。长此以往,部分学生习惯了把数学的学习过程变成记结论做习题的过程。数学的短期目标达到了,但数学能力却受到削弱。为了探索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我在实践中采用活动、操作等形式,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谈谈个人的几点做法。

一、通过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

感知动作同人的心理活动是密切联系的,动作记忆保留的时间更长久。也就是说亲自动手或参与的事比较难忘。小学生在其数学思维活动中,视觉映像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通过活动强化问题解决前的感知动作思维,有利于使记忆以动作效果来储存。如六年级学生认识圆的特征,首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已经学过的图形,再出示圆。通过比较,学生很快认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圆形。在要求学生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观察折痕,学生从中发现:从圆心到圆上的距离都相等(即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经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都相等(即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接着,让学生观察半径和直径的长短,学生可得出:同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老师在此基础上讲清半径、直径的概念和半径、直径的关系,这样对特征的认识,在学生而言,不是仅由老师用语言描述来传达的,而是有具体表象作支柱,这一数学事实已深深印在了脑子里。

二、通过操作,体会知识发生过程

长期以来,由于教科书上多是记载各种数学结论,而把揭示结论的过程留给老师,从而导致教学中师生都容易偏向重结论轻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把老师要提问的数学问题,设计成一个个可操作的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操作,并从中体会知识的发生过程。

例如 “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设计如下一系列的操作活动:

(1)用重合法比较两个长方体的大小。学生把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重合中发现长、宽、高完全相等,说明体积一样大;有些长、宽相等,高不相等,也能比较容易看出体积的大小;还有些长、宽、高都不相等,难以比较体积的大小。

(2)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比较两个长方体的大小。给每小组发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将这些正方体摆成长方体,显然各组有不同的摆法。再让学生数一数每排有几个小正方体,有几排,有几层,共多少个小正方体,从而推算出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体积。用这样通过操作的方法来学习知识,可以使学生不但知道问题的结论,还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推导过程。

三、注重情感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学得愉快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数学教师的情绪状态,或者说是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教育实践证明,当教师的思想感情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激起了学生的情感时,学生就能更好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教师宽广的知识面、旺盛的热情、浓厚的求知欲,尤其是发自内心的积极的教学情感,就犹如让学生服用了强烈的兴奋剂,使他们自始至终兴致盎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满腔热情地去热爱学生,必须全力以赴地投入教学,必须要饶有兴趣地和学生度过每一分每一秒的教学时光。唯有这样,数学教学才能成为充满情感活动富有吸引力的生機盎然的课堂学习活动。

四、注重及时的过程评价,给学生以积极的学习导向

真正的快乐莫过于希望的实现和努力的成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体验学习过程中艰辛劳苦的同时,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满足,从而激发更持久的学习动力。即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各种表现,进行及时而又适宜的评价,强化他们的成功意识、优势意识以及良好的品行意识。比如学生学习中与众不同的创新思维和做法,即使作业或是回答,没有全对,没有得高分,也应该大力肯定。这既是对他的肯定,也给了全班同学以导向。对于一般的孩子而言,这样的表扬强化了他的品行优点,可能更容易迁移到对数学的积极学习态度上来。当然平时的评价,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区分对象,不同个性、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评价的形式、程度、场合要有所区别。

3.怎么才能让孩子主动爱上学习 篇三

被催促说明不被信任。如果我们刚进办公室,领导就说:“xx,今天的任务要完成哦。”我们可能会想:这不是肯定的吗?当我们正在打开电脑,领导又说:“xx,抓紧时间,别磨蹭。”此时,我们会是什么感受?当我们起身准备去倒杯水,领导再次说:“怎么?还没开始工作?”相信我们这一天都很难有好心情,更不会积极主动、热情投入地去工作。

因为,我们的情绪在领导的催促声中发生了变化,他越重视的事情,我们反而越排斥。虽然排斥,但又不能不去做,于是开始应付工作。久而久之,我们就成了领导眼中“工作没有积极性”的员工。

同理,孩子也是一样的,我们的催促引发了他的反感情绪,我们越催他做什么,他就越不愿意做什么。所以,想让孩子主动学习,就不要没完没了地催他了。

增强孩子的学习责任感

我们可能会担心:孩子本来就不主动学习,再不催,那他还学习吗?在我们不催促的情况下不会学习的孩子,要么是不知道不完成作业会被老师批评,要么是已经习惯了被老师批评。如果是前者,我们就要告诉他不完成作业的后果,让他自己选择,只要有一点自尊心的孩子,都会赶快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孩子属于后者,我们再怎么催,恐怕也没有用了。

所以,我们与其催他学习,不如帮助他增强学习的责任感,让他对学习有所重视。我们可以告诉他:“学习是你的任务,也是你的责任,就和爸爸妈妈有工作任务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要承担,别人代替不了你。每天的学习任务早晚都要完成,抓紧时间早早完成,余下的时间就可以休息和玩耍。如果爸爸妈妈平时完不成工作任务,周末就要加班,就会很累,也没有办法陪你。所以,我们都要学会为自己负责。”

当孩子听了这段话之后,就知道他该怎么去做了,这比“催”的作用大很多。

允许孩子自己安排学习时间

3年级的李朵每天回家不主动写作业,不等到妈妈催,她就不动弹。似乎妈妈的催促声成了她开始写作业的号令。

但是,有一天,妈妈一改常态,对她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从今天起你自己安排学习时间,保证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10:00之前睡觉,最迟不能超过10:30。”

李朵一听,兴奋地说:“妈妈,真的吗?”

“当然。”妈妈肯定地回答。

于是,李朵回到自己的房间,找出一张纸就开始制作学习时刻表。之后的每一天,她都会按自己规定的时间学习,当然有时也会偷懒,但学习的主动性在稳步提高。

4.让孩子主动学习“五大法宝” 篇四

1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学前教育不均衡,刚入学的孩子学习的起点参差不齐。帮助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2及时复习的习惯。据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课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3主动识字的习惯。对大多数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困难是识字,而大量、机械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多采用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能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记忆的效果越好。

4经常阅读的习惯。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可以是幼儿园已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中国的《三字经》等。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

5口语交际的习惯。家长或老师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教育“的觉悟和意识,引导孩子用普通话交谈,说规范的语言,培养孩子准确把握语言的能力。

6善于提问的习惯。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着急。

7规范书写的习惯。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在帮助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问题上,家长要有书写意识,一方面强调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另一方面渗透一些必要的书写知识,如字的基本构成、间架结构、占格问题等。因为儿童容易受暗示的影响,所以书桌整理得越干净,越能静下心写好字,减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

让孩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1、孩子每天上学前,告诉他放学回家后要将一天所学的内容讲出来;

2、每天让孩子在书桌前坐10分钟;

3、将孩子学习每科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4、在孩子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开始前的半小时或1小时定为孩子的学习时间;

5、给孩子制定的学习目标放在“量”而不是“时间”上;

6、让孩子彻底放松地玩;

7、当孩子的注意力不在学习上时,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学习;8、开始学习前,让孩子整理一下书桌;

9、饭前和饭后一小时不要让孩子学习;

5.怎样让孩子主动爱上写作文 篇五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就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自然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才会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习作才能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反省我们的传统习作教学,一开始,教师便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明确哪些材料可用,哪些是最合适的,如何开头,又如何结尾。孰不知讲得越透彻越细致,学生受到的束缚就越多。相反只有让学生情感积极参与,进入了激活状态,情感的大海才能有壮丽的浪涛。所写之作才会有血有肉,才会展示出小学生那天真的心灵和纯洁而绚丽的儿童生活世界。

其习作仅是提纲陈述式而己,更不用说具有个性了。那样学生内部语言的生成,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反而会与习作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便会索然无味,逐渐产生厌作情绪,甚至形成害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因此,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生活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拄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

上一篇:文科高效背诵法有哪些下一篇:最新教师上岗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