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校园讲话稿

2024-10-07

健康校园讲话稿(共11篇)

1.健康校园讲话稿 篇一

在莒县卫生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2012年10月 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举行卫生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也是“健康山东”活动和卫生“五进”活动的本质要求和题中之义。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几部门的协同配合下,在广大师生和社会的积极参与下,卫生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一定会顺利开展,取得良好效果。

卫生部门作为活动的参与部门之一,对活动的深入开展有着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深入开展健康知识教育活动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和谐卫生”、“惠民卫生”的重点工作之一。校园是人群相对集中,食品安全、传染病等问题易发场所,扎实开展卫生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大力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卫生健康知识知晓率,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快乐成长,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卫生部门搭建载体、创新举措,认真履行校园健康教育工作职责,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深入宣传发动。在托幼机构、小学发放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预防知识手册1.2万份、在初、高中校园发放健康知识明白纸2.6万份,张贴宣传海报1000余份,— 1 —

在学校食堂、宿舍等重点区域都张贴了卫生标语。二是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出动200余人次对学校食堂饭菜、餐具、工作人员健康状况、饮用水等情况进行了系统性检查,对高考、中考期间食堂卫生实行全天候监管,对发现问题实行限期办结制,杜绝了食物中毒等问题的发生。三是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利用周末、暑期,针对学生发放远离烟草、毒品,拒绝网瘾等宣传材料,倡导文明、乐观、向上的生活方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四是开展“十百千万健康直通车”工程,将“在农村中小学讲一堂健康教育课”作为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认真加以落实,并将课程扩展到所有学校,目前累计讲课300余次,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浇灌祖国的花朵,确保他们茁壮成长。下步工作中,卫生部门将一如既往,做实宣传、监管、教育各环节工作,不断创新校园卫生健康教育载体,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建立卫生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长效机制,进一步丰富学生预防疾病的知识,有效减少各类疾病对青少年的危害,保持学生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人格。

最后,再次预祝卫生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 —

2.健康校园讲话稿 篇二

也许你认为:我精神正常, 没有胡言乱语, 没有得什么神经病或精神病, 这就是心理健康了吧!

我们都知道, 如果仅仅没有头疼脑热, 没有器官受伤, 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身体已经非常健康了。一个身体完全健康的人应该有适当的体重、清洁的牙齿、良好的睡眠, 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别的传染病。心理健康也是这样, 它不仅仅意味着没有心理上的障碍。

1.心理健康意味着一种更为积极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中, 我们能应付生活中的压力, 能发挥自己的能力, 能够有成效地工作, 能够与社会和谐共处。

2.心理健康是一个过程。正如没有人能随时保持健康的身体, 也没有人能够永远处于健康的心理状态中。只有我们关注并呵护自己的心灵, 它才能长期保持健康的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能够认识和接纳自己, 拥有乐观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能力。

(一) 悦纳自我。

真正悦纳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比较平凡的人, 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当你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会积极地看待自己, 那么你的心理健康就有了基础。因为只有当你积极评价自我的时候, 才能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带来幸福感;只有当你积极评价自我的时候, 才不容易受到伤害, 也才会更积极地评价他人, 进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发现, 一个人越是能积极地评价和接纳自己, 他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越低, 生活的幸福感越高。

(二) 和谐的人际关系。

作为人, 我们总是生活在与其他人的关系当中。这些人是我们的父母、师长、同学、朋友, 或者是陌生人。任何一个人, 都不能离开其他人而独自生存。但有了与别人的交往, 并不一定带给你幸福。与父母冲突频频, 被同学排斥, 没有好朋友等等, 不良的人际关系往往带给我们苦恼, 甚至阻碍人的健康成长。人际关系是有好坏之分的。真正带给我们快乐和支持, 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的, 才是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 乐观积极的情绪。

健康的心理状态不是说没有一点消极情绪, 而是指大多数时候, 我们都表现出乐观积极的情绪反应。当我们面对困难或压力, 感到伤心、失望、焦虑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是我们如果一直沉溺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 就会影响到心理健康了。因此乐观积极的情绪, 意味着我们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意味着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能乐观豁达, 不灰心、不放弃。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你肯定也碰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 积极乐观、顽强拼搏, 再坚持一步, 往往就能获得成功。

(四) 积极进取, 充实生活。

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们可以不工作不学习, 想吃就吃, 想玩就玩, 那该多幸福呀!果真如此吗?

我们每天都要工作、学习。为了工作、学习, 我们必须放弃和朋友聚会, 放弃看电视、玩游戏, 似乎并不“幸福”。但我们的工作、学习所给我们带来的成就感, 会比吃喝玩乐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 如果我们可以在社会角色中发挥能力, 为社会创造价值, 那么我们就会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这就是幸福。一名工人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一名教师可以向学生传递知识, 一位妈妈能培养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 这些都是人生的乐趣, 也都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三、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下面我们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谈几点建议:

(一) 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 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 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实践证明, 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注意积累、重视交流, 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 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 同时会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

(三) 注重实践, 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我们倡导注重实践, 给学生机会, 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 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 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 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 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 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

(四) 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 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 篇三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内涵 发展

一 、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尤其是学生这个社会群体日渐呈现出更多的问题,如对学习环境的适应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适应发展的社会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我们不得不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学校心理学的一部分,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成果,是心理学的应用和服务于教育行业的体现。由于学校心理学萌芽于1896年的美国,并且它的各个发展阶段的中心均位于美国。就此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起源于美国。而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的更广泛的发展。本文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发展概况进行归纳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发展。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使用越来越频繁的概念,泛指学校机构向学生提供的所有旨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知识和服务。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念而言,不同的学者强调的重点也有不同。

刘华山在1998年出版的《学校心理辅导》一书中采用了心理辅导的提法。根据其心理辅导概念的内涵,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相结合,重点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助人方面的特征。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中,陈会昌认为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是应该运用心理病理学和儿童精神病学的。因此陈会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侧重点在于治疗方面。何少颖在《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因此何少颖侧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方面。

不同学者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有不同的看法体现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广泛而丰富的内涵。因此我们应该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它的内涵。综合上述,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它,与时俱进。在不同的时期赋予他不同的内涵。就笔者个人而言,较为倾向于刘华山关于学校心理健康的观点。助人性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根本的内容。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主要分为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两个部分。

(一)国外学校心理健康的发展

作为学校心理学最主要内容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萌芽于1896年的美国——学校心理学之父韦特默创立临床和学校心理学。因此从1896年至1920年归为萌芽期。产生期为1920年至1940年。而1940年至1969年是其发展期。繁荣期是1970年至现在。在整个发展脉络中主要受到心理卫生运动的推动、心理测量运动的影响和职业辅导运动的贡献。

(二)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是发展的第一阶段,调查呼吁阶段。在一些对国内中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使国内学者开始对中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发重视,从而开展了更多的相关研究。为以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初步思想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发展的第二阶段,尝试起步阶段,这一时期,国内学者发起了心理咨询活动,使得心理咨询走进学校。

第三阶段是发展推进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实践之后,开始有了更大的发展。

四、学校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在校学生。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总是难以避免出现一些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最大的成果在于,使得国家、政府、学校都开始逐步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在逐渐向各个学校推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也日益丰富。使得学校心理学的理论内容和实践也更加充实。

(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获得了不少的成果。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缺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缺乏主要体现在教育设施环境、教学课程资料以及师资力量三个方面。环境问题,相当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设施问题。在全国众多学校中,有及大部分学校没有合格的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教学课程的资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只有仅仅的几十年,时间较短。因此在此方面的相关书籍较少。在很多学校内,对于此课程的教学用书十分缺乏。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以来,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始终被很多研究者所提到,国内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比较,我国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师资十分薄弱,有很大的差距,一是在数量上人才匮乏,二是在质量上,我国很多心理健康教师都很不专业,甚至没有得到资格认证。在这方面,很多研究者都有提到,其中,丁园园对中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比较:“在师资力量上,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在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比例是1:1500,而目前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总数才约4000人,相比之下,量的悬殊过于显著。在师资水平上,与美国学校心理学服务人员非硕即博的资格要求相比,我国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方面质的差距也是十分明显的。195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提出学校心理学家的最低条件是:教学资格至少有五年的教学经验,且具有大学水平的心理学专业资格。据调查,我国当前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有团队干部、班主任、校医、政治课教师等,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质量难以很快提高,极个别教师甚至误导了这项工作的发展方向。

2政策和实施的不匹配

虽然政府一直倡导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也要求各级学校应该配备适当的心理健康教师,但在实际上,由于没有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监管,纵使发生了各个地区发生了许多悲剧,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地位依旧低下,仍然没有受到领导、其他老师、学生以及社会的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学校里也被当成副课,甚至没有开设。在这方面,叶一舵指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有政策导向与落实措施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这就导致各地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明确、具体有效的落实方案,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衔接存在问题。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的认识不清

无论是社会、学校甚至是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都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个别学生,而非全体学生。这是存在误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为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设定的。而是对全校的学生而开展的。正由于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种主动引导学生的服务,而成为了一种要求学生主动寻求帮助的学校设置。这样的错误认知,导致学校心理健康的开展没有进展,甚至很难帮助到各个学生,与其的助人性相矛盾。另一方面,由于认识不清,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存在缺陷,使得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错误的认识。

五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

1增加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叶一舵提到“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评估,起到反馈、指导和促进作用,也使心理健康教育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从而得到重视。

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看,问题解决的基础一定是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政府,应该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实施有效地监管力度,而不是走过场走形式。并且须增加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使得学校有能力建设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拥有充足的课程资料,以及足够比例的教师资源。学校应该转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从之前的校园悲剧中,得出经验,将国家投入的资金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态度,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仅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传授给学生,更要讲实践与理论结合,促进学生在健康中成长。

2加强学校心理健康师资力量的建设

很多研究者都提出要抓紧培养专业师资,并加强对现有师资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这包括对现有专业教师的培训,也要对学校的其他任课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同时还可以对他们进行基本的技能训练,使整个学校的教师队伍都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指导他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3增加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和普及

仅有国家和学校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是不够的。而是应该针对全民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使得学生、家长等都深刻的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推广手段主要有媒体的传播、学校的课程、老师的教授等。

结束语

以往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很多,涉及其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发展历史、发展现状研究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究。在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看法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园园.中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3).

(2)叶一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3,(7).

(3)余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

(4)梁次红。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

4.健康校园自查报告. 篇四

——渝北区回兴小学创建“健康校园”自查报告

创建健康校园的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以建设健康渝北的理念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学校的健康教育,努力创建有益于健康的环境条件,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师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为师生提供有效的卫生服务,建立文明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员工的健康。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1.学校领导重视是我校创建工作长期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学校有一个以校长为核心的健全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代德惠任组长,教导处主抓此项工作,卫生保健教师及各班主任积极参与创建工作看成是学校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自觉地将这一工作纳入学校议事日程,不但在思想上重视,而且时间上给与保证,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持。学校早在2005年10月,就代表重庆市迎接了国家教育部屈中福司长对我校大课间活动的检查。

2.健康学校领导小组成员定期研究“创建”工作,落实创建工作内容,开展各项创建活动,提高学校健康教学水平和师生身心素质,促进校园和谐发展。学校大课间活动是我校的一大特色,我校体育组的教师对大课间活动精心组织也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先后四次对大课间活动精心编排。学校的合唱队、科技组也多次参加市区比赛并获得一二等奖。

3.为了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领导小组成员多次向全体师生宣传创建目标,实施内容,是师生员工树立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思想,在每学期制定工作计划时,都把创建“健康学校”纳入学校总体计划中,积极实施“健康第一”的战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持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提高师生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知晓率。在我校塑胶运动场建设好以后,我校教师能自觉参加篮球、乒乓等多种体育锻炼;大课间活动时,也常常能看见成群的教师在参加跑步、跳绳、踢

键子等活动。学校工会每年都要组织教职工以年级组进行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迎面接力等体育比赛。学校的男子篮球队也常常在放学后进行篮球比赛。

二、健全各项制度,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1.开足开齐体育、健康教育课

我校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每天安排大课间活动35分钟,每周开设4课时体育课和1课时的体育锻炼(地方课二或综合实践课为体育锻炼,每学期开设不少于7课时的健康教育课,并严格要求任课教师充分利用雨天、高温天上好健康教育课,每期开学要及时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教学设计要翔实,有可操作性,学期结束要有总结。为了落实阳光体育锻炼工作,学校深入落实大课间活动,每天课间锻炼时间为35分钟,保证了学生体育锻炼时间。

认真落实学生预防疾病综合防治方案,做好“六病”(贫血、龋齿、沙眼、肠蠕虫、肥胖、近视的预防工作,注重做好预防疾病及病毒的传播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宣传为主,以预防为主,利

用升旗仪式讲话,校晨会、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全体师生进行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我们还配合防疫站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指引学生进行流脑等的免疫接种,在流行性感冒易发阶段,还安排在公共场所和各班教室进行药物消毒和紫外线消毒,预防病毒的传播,学校卫生保健室常备各种必需的药品。并请家长协助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保证学生健康成长。这些措施的落实,使得我校新增的近视率、肥胖率等都控制在5%以内。

2.健全卫生检查制度,学校坚持每天进行晨检、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眼保健操评比工作,值周领导和视导教师每天进行卫生的检查监督,每周汇总一次,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班级评比。评价的结果也与教师考核挂钩。

3.学校成立了控烟制度、控烟规定,利用黑板报、信息窗、广播等广泛宣传吸烟的危害,力争建设无烟学校的荣誉称号。

4.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每年由区教委组织防疫站为学生进行体检,打预防针,建立卫生档案,卫生员及时参加区教委和疾控中心的各类培训班,掌握好卫生保健常识一边更好地为全体师生服务。对国家规定的各种免疫接种,能够组织学生全员参加,接种达到100%。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和幼儿园学生,学校利用招生宣传广告提前要求学生家长作好预防接种工作,并在报名时提供孩子的接种证。

5.学校制定了各类管理制度,如《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预案》、《传染性疾病处理应急预案》、《食品卫生安全制度》、《控烟制度》、《危险物品的管理制度》……这些措施的落实,使得我校的安全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加强。

6.定期做好教师的体检工作,学校于今年1月初起,陆续组织全校教师到西南医院进行体检,并聘请西南医院和重庆市卫生保健专家到学校为全体教职工作健康知识讲座。同时,为了体现对女教师的关怀,我校还在三八节前夕,组织女教师进行体检。

7.深入开展“我运动、我健康”的活动,学校工会经常组织教师参加体育活动,每年都要进行教工运动会。今年4月30日,我校就组织全体教师到观音崖进行爬山比赛,5月还组织全体教师到环山进行爬山锻炼;去年10月,我校还组织了全体教职工的乒乓、篮球、趣味运动比赛。

三、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校努力创造优美、卫生、安全的育人环境。

1.抓住学校维修改造的机遇,围绕学校润文化建设对学校所有的校舍场室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了学校的育人环境,如今学校的润文化建设已初见成效,这也有力的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了全校师生的精、气、神。

2.改造了学校运动场地,建造了塑胶跑道和乒乓球场,为师生提供了更好的体育活动场所。

3.为了保护环境,设立了垃圾箱及废电池收集箱,既保持校园

清洁,美化了校园,又增加了学生的环保知识。

4.教学楼综合楼所有的走道墙壁或楼道都挂着安全通道,文明礼貌,热爱科学或激励进步等内容的名言和警句,每层教学楼的走廊设立了开放式书架,鲜明的文化环境实施启迪着提醒着学生要努力学习,积极向上。

5.开设雨露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安排了业务能力强的业务骨干担任心理辅导员,并将每天中午午休时间作为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学生可以通过电话预约、预约卡预约等多种方式与心理咨询员交心谈心。

实践证明,健康校园创建活动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培养全校师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继续探索,继续努力,我们将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沿着健康促进之路,积极实施,强化管理,增强健康校园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渝北区回兴小学创建健康校园领导小组

5.健康校园自查总结 篇五

北张固小学创建“健康校园”自查自纠

情 况 总 结

广平镇中心校北张固小学成立于1939年3月,坐落在广平县城东。学校环境优雅,占地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生322人,在职教职工18人。运动场地面积3500平方米,校园绿化覆盖面积1100平方米。普通教室18间,总面积达360平方米:实验室 1 个,总面积达60平方米;教师办公室1个,面积达到60平方米,;卫生室面积20平方米,图书阅览室面积60平方米,基础建设条件较好。在此基础上,学校一年来在课外文体活动方面的投资达6万元,先后装备了乒乓球台、篮球场、排球场、音乐教室,添置体育器材、实验器材,配备了大量的服装、道具、乐器。

在邯郸市健康校园创建活动中,我校全员上下一齐努力,各项相关工作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了更好地迎接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评审,我校先对本项工作进行了自查自检,结果如下:

一、组织管理(自评96分)

我校建立健全了由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学校健康校园工作小组,制定了创建健康校园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程序,将学校卫生管理制度上墙,将岗位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并落实。重新审定了传染病、中毒、意外事故、自杀、他杀等的预防矫治和应急方案。我校一直按各级要求实施工作,同时明确责任报告人和报告时限。我校积极制定学生营养、控烟工作计划,并健全学校卫生档案(按统一下发的档案册填写并存档)。这些措施成为创建健康校园有力的保障。

二、基础条件(自评185分)

学校田径运动场、篮球场地、排球场地、乒乓球场地达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学校体育器材配备达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并维护良好,充分发挥作用。学校设立卫生室,卫生保健器材配备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规定。学校课桌椅配备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无大班额情况。无食堂,学校为学生提供充足、安全卫生的饮水以及相关设施,并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几十年来学校内未发生发生水源性中毒事件,今年具有评比健康校园资格。

三、体育教育(自评195分)

我校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每周3课时。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体育教学,有备课制度,教学严谨、规范,教学方法合理,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学校每天安排1小时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和其他集体体育活动。坚持开展冬季长跑活动。每天长跑距离基数:小学生(五、六年级)1000米,在法定工作日每天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完成跑步里程并做好记录。学校每年均召开春、秋运动会;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及班级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

四、健康教育(自评90分)

我校每学期开设7节健康教育课,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选择教材,开展健康教育教学;有备课制度,教学严谨、规范;教学方法合理、手段多样、有针对性;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养成率达标达到80%以上。我校坚决纠正各种错误的办学行为,抵制妨碍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不良影响,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严格执行《山东省中小学基本管理规范》中关于学生作息时间、晚间、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上课以及作业量的规定。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健康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建立较完善的卫生工作制度,学校卫生状况良好;注重学生科学用眼及保健,学校认真开展眼保健教育,多数学生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坚持每天上、下午眼保健操制度。

五、队伍建设(自评得分95分)

我校属于农村小学,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配备1名专职体育教师。体育教师配备率达到100%;教师学历、年龄、专业、职称结构合理。有教师业务学习和进修计划,体育教师每学年接受继续教育不少于48个学时,并取得培训证书。体育教师岗位设置、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业务进修同其他学科一视同仁。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定期接受专业培训率达100%。

六、健康服务(自评得分95分)

我校每年组织在校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学生体检率为100%。定期开展疾病预防工作宣传;针对近视、营养等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建立了完善的校园意外应急管理机制和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购买了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坚持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坚持晨检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制度。

七、健康状况(自评得分90分)新生入学时,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记入学生健康初始档案。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定期对在校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并予以公告;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0%以上。学校每学年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四次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详细记录,统计分析,分类指导。当年测试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不高于40%,新发病率控制在5%以内。

八、健康文化(自评得分45分)

我校结合实际,提出鲜明的健康理念,学校呈现出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珍视健康的浓厚文化氛围。

九、健康环境(自评得分45分)

校园内建筑布局、绿化、卫生等状况良好,具有良好的健康育人环境。校园周边没有对学生健康成长构成潜在威胁的不良因素,如网吧、游摊、录象厅等。

根据学校自查的情况,学校在九项考核中总得分为:936分,且A1-A9各项实际得分不低于满分值的90%,符合验收市级“健康校园”的条件。

我们已经做好准备迎接各级领导、各位专家的审查,若有不足之初请批评指正,我们感激之极并马上补足,力争让我校的健康校园工作通过这次创建活动,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广平镇中心校北张固小学

6.健康校园工作总结 篇六

组织建设:

根据重庆市政府;重庆市教委对“健康校园”工作的指导文件,学院成立了以主管领导负责的院“健康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健康校园”建设办公室,制订了学院“健康校园”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活动开展:

学院体育教研室在院“健康校园”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以“阳光体育”活动为中心开展活动。坚持早操、课间操制度,设立了“阳光体育”活动宣传栏,以图片、健康知识、活动通报等积极宣传“健康校园”建设内容。规划了“健康校园”系部、学院、市级三级竞赛制度。设立并开展了田径、广播操、篮球、拔河、乒乓球、跳绳等院级竞赛项目。委派了体育教师到各系部专门指导活动的开展,强调各系部特色。如工商系就依据职业要求与特点制定了健美操、体育舞蹈等活动。各系部以班为单位,寝食为单元积极开展小型、多样的活动,落实了班、班有活动;月、月有比赛的院“健康校园”建设精神。在参加重庆市第一届“健康校园杯”大、中、小学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获得了大学组广播操一等奖、男子排球大专组冠军、女子篮球大专组亚军以及田径比赛多个单项第一名。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档案,认真、细致地实施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专门组织了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不达标的人员的锻炼辅导工作。

体育教学

根据学院的布置,现阶段体育课时为64,每两周定期开展体育教学教研活动,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认真组织全体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的角落和讨论,根据学生与教材的特点,组织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运动兴趣,多次组织了教师参加重庆市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并获奖,促进了教师义务能力的提高。

不足与建议

1.责任的分解与落实;各部门的协调存在不足

2.教务部门未安排专门的课外活动时间,对活动的开展有障碍 3.对体育教师的培训与继续教育不到位 4.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不足

5.对体育教师待遇不到位,体育课时打折,课外活动、运动训练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需要体育教师大量的付出却未计报酬,体育课是全校唯一不用教材的课程。

6.个别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责任心有待进一步提高。7.建议:教务部门应根据市教委的文件安排专门的课外活动时间;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与继续教育;加大投入;对课外活动、运动训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制定合理的计酬制度。

7.健康校园讲话稿 篇七

音乐艺术教育对人内在素质的滋养与挖掘是任何教育所难以比拟的, 更是无可替代的。学校音乐教育是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潜移默化地提高其道德水平、陶冶情操, 促进智力潜能开发和身心健康发展。

1. 合理运用教材, 培养学生民族意识。

优秀的音乐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理、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伟大睿智与哲思。以其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感染人、蕴含情意的音乐主题育人、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能够产生巨大的作用, 激发人展开联想的翅膀, 在人的心海荡起涟漪, 潜移默化地将道德、情操、精神品质熏陶渗透, 从而使人们达到崇高的理想境界。所以在课堂上, 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曲调优美动听和积极向上的优秀音乐曲目, 从开始就吸引学生喜爱自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 抓住教学中的主线与内容的关系, 创设促使学生参与活动的环节与手段, 引发学生的表现动力。我们可以组织选用具有本地方特色的教材, 让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音乐文化精品, 而且还能熟悉身边的乡土音乐, 从而,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意识。我们提出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问题, 首先应当把中西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位置摆正。按以我为主, 外来为辅的原则,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 应把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放在首位, 在学生的心灵中树立起中华本土音乐是主体的地位。当然, 我们应适当吸收西方的优秀音乐”洋为中用“, 增强自己肌体的能量和活力。

2. 把握音乐课堂, 奠定音乐知识基础。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 是学生学习音乐最好的途径, 在课堂中学生可以系统地、全面地学习到最基础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 现在有好多音乐课流于形式的花哨, 气氛的热闹, 丢弃了音乐本质的东西, 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弱化。所以, 我们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把握好音乐课堂, 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让学生能尽可能的多学些音乐知识, 多欣赏音乐作品, 要激发学生欣赏高雅音乐的兴趣;教给学生欣赏高雅音乐的方法;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 感受音乐美, 用优秀的音乐作品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精神风貌, 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内在的音乐素质。

二、积极组织音乐活动, 坚持良好的文化导向

音乐来源于社会, 音乐只能在社会实践中, 才能体现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内在主体的精神品格。在这个前提下, 开发挖掘学生的各种艺术潜能, 发现自己、发展自己, 以达到音乐学习与个性培养, 并和谐发展的同时, 使自己认识生存的意义, 在音乐中生活、在生活中寻找音乐, 营造宽松自主,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气氛。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 音乐生存于相关文化和社会生活及姐妹艺术中, 汲取着人类历史文化的营养。近几年来, 我们音乐业余活动及音乐考级活动开展积极, 学生的音乐生活也日益丰富起来, 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生特别多, 这些孩子中, 虽然, 不乏有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将来的音乐家, 但这毕竟是少数, 而多数的家长是为了让孩子多学一门技艺, 增加孩子的多元智能, 从音乐中获得美的熏陶。而且大多学音乐的孩子其学习成绩也是不错的, 并且多为学校的文艺骨干。那么, 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 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因势利导地组织活动, 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让更多的孩子真正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

1. 合唱表演, 突显学校音乐的群众性。

义务教育阶段, 音乐教育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 而是应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 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我们应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置于重要位置。而合唱则是最好的体现。因为合唱参与面广, 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可以参加, 合作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体现团队精神, 这是一种合作、一种交流、一种欣赏。每年的校园艺术节我们都会举行全校性的合唱比赛 (一至九年级) , 从活动过程直到比赛结束, 每个学生都参与了, 无论是低年级的天真、活泼、稚嫩的表演唱;还是高年级沉稳、深情、专业性的两声部的大合唱, 都会让你为之感动。真的, 你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舞台上没有一个学困生”。

2. 校园媒体宣传,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及计算机网站, 是学校音乐课程的重要资源, 也是建设校园精神文明的窗口之一。我们应该利用这些宣传媒体, 配合音乐课堂教学, 经常播放一些健康向上的音乐, 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防止庸俗的、低级的、纯娱乐性不适合学生的音乐侵入校园。我们音乐教师还应积极主动联系学校, 共同搞好学校宣传媒体上的音乐节目。如:每周一歌、校园明星、点歌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让有特长的学生有可展示的舞台, 并让这些特长生参与到音乐节目的编制中去, 充分发挥音乐积极分子、音乐骨干的作用, 使音乐活动能进一步得到施展。我校的“校园明星”栏目, 通过广播和电台把他们优美的琴声、歌声传递给校园的每一位学生;让健康积极的音乐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总而言之, 好的音乐可以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力量。这种教育的优势在于它不是声吞活剥地灌输, 也不是强迫人接受, 而是以独具的魅力“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使人收益于不知不觉中。正确的引导能使音乐发挥出无尽的力量, 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导向的失误或疏忽也可能使“病菌”随着不健康的音乐浸入学生的健康肌体。“四面楚歌”的历史故事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我们应该最充分发挥音乐在校园中的积极作用,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健康成长。

摘要:如果生活中没有音乐, 就象天空中没有太阳一样。“音乐用理想的纽带把人类结合在一起”, 世界上不能没有音乐。学生是最富有诗情画意, 最喜欢幻想, 他们对于音乐更为敏感, 可以说没有一个同学不喜欢歌唱。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 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 它就会拿美来浸入心灵, 是它因而美化, 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 心灵也就因而丑化。”随着素质教育得到全方面的实施, 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 逐步地提高了自身的情操和身心健康。为了使音乐教育在校园中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我们应当更新观念, 寻求新的途径, 加强校园音乐教育活动。

8.加强校风建设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 篇八

一、彰显校园文化,发挥育人功效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也是学校创新发展的生命所在。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于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开发智力,增进身心健康,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狠抓了校园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文化环境建设,通过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了师生的心灵,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

(1)创设校园文化环境,让环境感染人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校坚持以“以人为本,突出特色”为原则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努力营造绿化、美化,净化、艺术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无处不体现出文化色彩和教育功能,更好地熏陶、感染和鞭策每一位学生。

创设各种文化设施。校门前,设计了以格调高雅,深厚文化涵义的雕塑等人文景观,既体现了设计者的创造力、想象力,激发着学生的创造欲;在主体楼上悬挂了校徽、校训;培养了学生不断进取的责任感;在文化墙上,开辟了阅报栏、宣传栏,还张贴了名人名言挂图,警句格言,展出了学生书画,摄影等艺术作品,建造了一些代表学校特色并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建筑小品,让校园文化反映出了师生的价值追求,创造活力,从而闪烁着人性的光芒;为了让校园里的一切都具有教育功能,教学区、活动区的设计各有特色。在教学区横挂教育的名言警句,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体现了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在活动区,建造以体育为主题的雕像,写了催人奋进标语等;在梯道上、花坛里,都有温馨的提示语。这些实实在在的教育载体,时刻陶治师生的情操。

倘徉在校园心旷神怡,校园文化设置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逐年形成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教育性为一体校园环境,真正让学校每面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了会“说话”的老师,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人文素质。吴志平老师创作的格言,警句荣获市级一等级。黄丽娟老师创作的美术图案荣获市级一等奖,有57名学生的书画、科技制作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

(2)开发校园文化隐形课程,激活校园文化

开发校园隐形课题,是对师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载体。学校经常性地运用校内外、课堂内外的一切教学和实践活动,搞活了校园的动态文化。一是在校门口创设“教育课堂”,“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该怎样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少收获,”让每一位学生都与古代圣杰交流,与当代英模对话,在交流与对话中受到影响。二是用先进的文化覆盖整个校园,由语文组牵头,开展读书活动,作文竞赛、演讲比赛、故事会;由艺术组牵头,开展“三独”比赛,艺术小人才擂台赛以及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活动;由科学教研组牵头,开展学生科技实践活动。隐形课程的开发,为铸塑具有鲜明时代感和学校个性特点的校园精神,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3)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完善校园文化管理

“管理也是生产力”。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直观反映,更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树立了以情感管理为基础,以制度管理促规范,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以过程管理为关键的管理理念,建立和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层层筛选,最后由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唱响了发展序曲。

一是实施目标管理。学校工作有序开展必须依靠管理。我校追求“师资高素质、教学高质量,管理高效率,文化高品位”的办校目标,从而形成自主创新发展的局面。学校制定了三年发展的整体目标和学年工作计划,每位教师也制定了个人发展规划,形成目标体系。为了引入竞争机制,在管理格局上,我校贯彻“总体规划,分块实施、相互合作,全面提高”的16字原则,党支部着主抓好对规划目标实现的“监督与服务”;校长着重抓好规化实施过程的“领导与反思”;教研组着重抓对规化目标的“创造性实施”;后勤组从全局着想,着重抓好实现规划目标的“主动服务”。在管理运行上,以公平竞争制、考核评价运行为基础,从而完善我校的制约机制。

二是实行民主管理。我们坚持民主性的管理原则,充分发挥教化会,工会、共青团的参政议政作用,发动群众参与管理,集思广益,使职工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我们将教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归类整理,专门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发动群众修改、完善了一系规章制度,增强了大家的主人翁责任感,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维护集体荣誉,遵守规章制度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三是注重人性化的管理。管理的核心是做好人的管理。我们坚持有效性的管理原则,注重以人为本,在强调规章、制度等硬性管理的同时,实施弹性管理,注重情感管理,使全体教职工的主体意识得以充分的发挥。

学校领导关心群众生活,做到红白喜事必到、患病住院必看,有难事必帮。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使职工感到大家庭的温暖。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建优良的教风

教师是良好校风建设的关键因素。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的精神是办好学校的根本。只有抓师德师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教风,才能带出好的学风,从而形成优良的校风。

1、思想武装。一是学校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教师,每周开展一次以集中学习为主、小组和个人学习为辅的政治理论学习,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师德先进经验文集》等,用先进典型事例教育和感染每一位教师,让他们感受教师这一职业的光荣和崇高。二是举办师德讲座,进一步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思想境界。

2、制度规范。将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细化成50条,制定并贯彻《蔡甸四小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要求教师通过学习,对照制度认真反思,在反思中寻找差距,自悟内化,促进教师完成从机械执行到自觉履行,从外显德性到内化为完美人格的转化,从而达到修己正身、正身育人、升华人格的目标。

3、活动砥砺。一是营造宽松、和谐、向上的氛围,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调动了教职工的聪明才智。如开展师德论坛,学习教育专著,创建学科育人先进组,启动四小教师形象工程,建立《走向成功》档案记录教师成长过程,浓厚学习教研风气。引导党员岗位立功,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良好态势。鼓励青年教师钻研业务,创新工作,不断提高老师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塑造了教师健康人格,完美的师表。队伍凝聚力不断提高,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2006年10月仅用18天的准备,高质量通过市二类城市语言文字的验收,在我校召开区语言文字示范校现场推动会,为我区赢得了荣誉。二是在教师中大力开展“关爱学生、珍爱岗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学生满意的教师”、“学习孟二冬,无私奉献”等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营造了一个“为人师表作楷模、甘当人梯育后贤”的良好氛围。学校教师教能保持积极、健康、稳定、向上的良好心态,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之中,表现出一种崇高的敬业、乐业、专业的教师精神境界,学校涌现出了一批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师德先进个人,先后有4名教师分别受到国家、省、市级的表彰。

4、树立典型。我校大树了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爱生乐教,无私奉献的典型。把每年的九月定为“师德活动月”,开展“家长评校”和“学生评教”活动,对涌现出来的“师德标兵”、“爱生模范”大力表彰。学校利用广播及时宣传,利用厨窗向社会展示教师风采,使广大教师摸得着、看得见、可学可比可参照,努力创建了高尚的师德风尚。

三、狠抓行为规范,培养文明习惯

行为规范是校风建设的一个层面,它反映学生的精神状态,会影响学生的终生。学校以养成教育为基点,严格要求,强化训练,从细、小、严、实抓起,从细微之处见成效。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1)知规范,明道理。我们首先将《守则》发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熟读入口,然后通过老师讲解,互相讨论,做到明理入心,最后通过实践达到内化入脑。4月20日,我校制定了《好习惯我最多》的知识竞赛卷,并发放到三至六年级每个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利用“五一”长假,与家长一起完成竞赛卷,让家长一起受到教育。

(2)勤熟练,见行动。我们从学生每日的行为抓起,从细节处抓起,从薄弱环节抓起,进行专项教育整治,比如,清洁卫生,我们要求各班以每日三扫到每日一扫为目标,狠抓学生随地乱扔乱吐的不良习惯。对任何地方的垃圾时时要求学生主动捡起来。每月一次大扫除,要求细到每个角落(墙壁、瓷砖、门窗、电灯电扇……)不留死角,随时保证校园每个角落的干净整洁。对课间活动的安全与文明,除了要求班主任每天关注外,由值日老师和学生时时巡查,及时制止不文明和不安全的行为。每天放学路队要求由路队长举好路队牌在走廊上站好队,在操场上再整一次队,按值日老师的调度,有序地出校门后,再将路队牌放到门口的牌架上。我们还突出抓了低年级学生的行规训练,要求低年级把九月份作为行规训练月,从进校门、讲卫生、不乱扔乱画、行走文明、坐立姿势端正、爱护公物等基本规矩开始训练。

(3)常提示,重实施。政教处坚持每天对各班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巡视,发现情况,及时解决。在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时,我们不光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而是注意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学生自律的角度出发,实施规范教育。如:“请你弯弯腰,捡起地上纸”“慢步轻声最文雅”“行为规范向他学”“请你改正”……这些充满的人性化的言语,都体现了学校教育学生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的导向,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强制性。学校开辟了班级一日常规评分量化公示栏,随时公布行为规范的典型情况,对共性问题利用广播进行教育,使行为规范时时管、天天说、月月评,做到了经常化、持久化。

(4)搞活动,抓巩固。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我校一贯注重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熏陶。如“艺术节”、“科技周”(每学年)、书法、朗育比赛、广播操、眼保操比赛、篮球、乒乓球比赛、运动会等。本学期我们还以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为契机开展了“弘扬长征精神,继承革命传统”的主题演讲和故事会,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5)结对子,帮后进。学校有少数特殊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较顽劣(比如单亲家庭、隔代扶养),针对这些学生,我们进行结对帮教活动。由学校6名中层以上干部每人联系一名全校有名的顽劣学生,与班主任一起进行行规和思想教育工作,促其进步。

(6)评先进,树正气。我们综合每天常规评分情况、日常记载、评选出每月“行规示范班”和“行规示范学生”。还结合《守则》中的八个方面制作出八种颜色的奖章,分阶段、分类型评比出各个方面的“示范学生”和“示范班级”,授牌以示奖励,进行表彰。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使行为规范,落到了实处。

大量的规范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的行规训练并非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只有通过长期锲而不舍的教育、训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目前,校园内的打架骂人的现象不见了,不讲文明、不讲礼貌的事情少了。文明学生多了,涌出了汪哲等一批市、区优秀“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养成教育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赞誉。

9.创建“健康校园”活动方案 篇九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教育厅对体卫工作进行专项督导为载体,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法律、法规和政策,扎实做好全校体育卫生工作,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努力营造更加和谐、更加健康的校园环境,推进我校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通过创建“健康校园”活动,推动我校体育卫生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卫生行为,降低学校常见病和流行病的发病率,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营造健康环境

根据要求配备学校软硬件,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提供健康饮食

开展放心食品工程。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要求,确保食品、饮用水安全。

(三)培养健康生活

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与宣传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社团等课外教育活动。

(四)普及健康锻炼

根据上级要求,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推进“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积极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

(五)培育健康心理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建立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队伍,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

(六)落实健康措施

加强对校园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积极开展健康体检和计划免疫接种。

(七)培训健康技能

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置。

(八)完善健康保障

加强校医队伍及医务室建设,建立完善的学生健康保险制

度。学校必须参加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

五、重点活动

(一)人人动手清洁校园行动

广泛发动师生参与整治校园环境卫生,引导师生主动关心学校卫生状况和环境状况,自觉维护校园环境,提高师生的公共环境卫生意识,不断改善校园整体环境水平。

(二)人人知晓健康知识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帮助学生掌握保健常识和一定的健康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人人参加健身运动

完善学校体育设施、项目,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大力宣传科学健身方式,落实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组织学生每年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测试,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日常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

(四)人人掌握救护技能

大力普及应对各类危险的知识和技能,组织开展各类应急自救基本技能的培训、测试和演练,不断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意识和能力。

(五)人人参加健康体检

新生入学建立健康档案,在校生每年进行一次常规体检,建立健康检查结果反馈与档案管理制度,对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及

时进行有效干预。

(六)人人养成健康行为

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宣传、咨询、辅导等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建立健康均衡的生活方式;保证睡眠时间;提高学生心理调节能力,遏制学生心理问题上升的趋势。

(七)人人参加健康保险

学生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85%以上;学校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参保率达到100%。

(八)人人劝阻校园吸烟行动

全面倡导校园控烟。通过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树立学生禁烟意识;开展喜闻乐见的控烟活动,培养教师控烟习惯。在校园标注禁烟标识,大力营造全面控烟的校园氛围。

(九)校校规范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制度

10.健康校园行活动总结 篇十

在“庆校庆25周年系列活动中”,我们青年志愿者服务部开展了名为“健康校园行”志愿服务活动,在2011年11月16和17两天完成了我们的志愿者活动,活动总体效果比较好,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了,下面将活动进行总结。

11月16日星期三下午四点钟,我们在A209举办一场健康知识讲座,参与的人员是大一大二各个班级的宣传委员和生活委员,以及我们的部门干事,由于大一有四个班级有课,所以没有到场,其他的班级都准时到达。这次讲座的人员是校医室的马医生,马医生总结日常在校医室接触同学的经验,对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指导。马医生简单介绍了秋冬季节的传染病的防治,以及在生活中遇到的烫伤,扭伤的简单处理方法,另外介绍了医保卡的用法。整个四十分钟左右的讲座中,马医生讲解清楚,同学们听得也都很认真,在最后还有一个简短的互动,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1月17日中午,我们在一食堂门口进行活动的第二个内容,参加人员为我们志愿者服务部的干事。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分发我们的知识传单,包括秋冬季节的传染病预防和学校周边的一些医院的地址和公交路线,以及就医流程和医保卡的用法。很多同学都对医保卡产生了很浓的兴趣,我们的干事认真的讲解,宣传效果很好。同时我们向校医室借来体重秤,帮助同学们测量身高体重,我们准备了标准体重表,便于同学们比对。整个活动持续了

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很多同学排队测量,充满了兴趣,在测量之后,他们还在我们的条幅上签名留念。

这次的活动整体看来效果比预期的要好,尤其是在一食堂门口,同学们的热情很高,甚至形成了围观的趋势,这说明我们的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的不足。首先,我们的活动教室选择过大,到场的人数并不多,而且坐的不大几种,这样子就显得比较空旷,不利于整体效果。其次,我们选择时间之前不知道有班级那天下午有课,所以这也是一方面的不足。最后,我们对干事的培训不够,应该在活动前更系统的说明一下,而不仅仅是飞信说明,虽然干事都能很快的融入其中,但我想如果能提前的进行简短的培训,效果一定会更好!

这次的活动也算圆满完成,我们会总结经验,在下次的活动中做到更好!

11.直面校园欺凌 保护儿童健康成长 篇十一

一、校园欺凌现象面面观

记者:您作为长期从事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问题研究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士,怎么看校园欺凌?

童小军:校园欺凌的确是一个与教育密切相关的问题,但它更是发生在中小学基础教育环境中的儿童保护问题。

从社工专业的角度来讲,国家采取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的行动是一种对儿童的保护,也是儿童应该享受的福利。按照儿童社会工作的理念,所有孩子都应该获得引导和教育,他们应该有这个福利。如果没有,那么他们出现校园欺凌这样的问题就不是他们的错,是相关教育者的错。我们国家目前校园欺凌现象之所以比以前严重了,原因就是我们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和干预都不足,没有采取适当的、正确的干预方法。校园欺凌是可以得到有效防治和改善的,但需要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干预方法。

校园欺凌强调的是以强凌弱,即较强的一方对较弱的一方实施的肢体和语言或者精神上的一种伤害和攻击行为。这个“强”一般体现在体格以及人数的优势,还有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强”,比如家境较好、在学校朋友较多的学生欺负家庭比较贫困、在学校里没有什么朋友的学生。欺凌形式主要是肢体和情感两类,其中情感的欺凌包括语言伤害和孤立两种形式;也有将它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两类。

记者:为什么说所有卷入欺凌事件的人都是受害者?

童小军:在欺凌事件中,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者在这个过程中所接受的信息都是有害的,谁都没有得到好处。其中,被欺凌者受伤害最重。可能是在身体上受伤,严重的可能致残(最严重的是丧失生命),但更多的是心理的、人格方面的伤害。这种伤害一旦产生就很难康复,就算惩罚了欺凌者也不能挽回。

而欺凌者,即施害人受到的损失,在于被强化了错误的解决问题方式以及对暴力行为的错误认识,会导致暴力行为的养成,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将来可能发展成违法犯罪。尤其是当欺凌行为带来了严重后果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清晰的是非观念,他们会为自己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感到羞愧,会有沉重的负罪感。这些都是当初欺凌别人的时候为自己成年生活埋下的心理隐患。

旁观者也是一样,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对是非的概念以及对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有吸收,有些旁观者的言语和行为还会让欺凌者得到鼓励,加重欺凌行为。可见,被卷入欺凌事件中的三方在这个过程中吸取的都不是积极的信息,养成的也是错误的行为,培养的不是正面的价值观,因此都是受害者。这种伤害还可能延续到下一代,不是通过基因的传递,而是通过外在行为和情绪的影响。因为他们自己受到了伤害,在经营家庭氛围和育儿的时候,会制造缺陷型的环境,影响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记者: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欺凌的“隐秘性”?

童小军:欺凌的“隐秘性”,主要是由于成人对这个问题的忽视和不正确的认识,以及缺乏应对机制所导致的。其实,我们的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有问题,找老师或者找家长”,但是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孩子们学会的是沉默。有调查显示,孩子被欺负后会告诉家长或老师的人数比例超过了70%,但是多数家长或老师的回应都不对。第一,缺少对受欺负者的疏导,没有教会他们如何面对这种情况。第二,批评教育欺凌者的方法无效。通常学校教育者会直接找欺负人的学生教育一下,告诉他不要那样做。而很少会去了解事件的过程、为什么会这样做,很少会告诉学生这种事情应该怎样处理。这样教育一下的后果是不但没有制止,还可能激化了矛盾,往往让欺凌者对被欺凌者的伤害行为更加剧烈。很多家长的处理方式也不恰当。例如,有的家长会对孩子说“他打你,你也打他!”还有一种是直接找到这个欺负人的学生家长去理论,指责他们为何不把自己孩子管好。对方可能有两种反应,一种就是护孩子——我们家孩子就是混蛋、不讲理了,你能怎样?另一种,懂道理的家长可能会批评孩子,说不定也打一顿,以示惩罚。然而这些都只会激化欺凌行为,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一般就不会跟老师或者家长讲自己被欺凌的事了。欺凌的“隐秘性”还可能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被欺负的孩子会有屈辱感,觉得没面子,所以也不会对别人说。

其实,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老师和家长的意识不够。孩子被欺负了,在家里、在学校里一定会有所表现,在行为、情绪、外表、衣着等各方面,都会有迹象。例如,孩子会说不愿意上学,或者一到该上学的时候,他就“生病”了,或者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不去学校,等等。家长有时候把事情想得太简单,没有这个意识,缺乏敏感度。很多老师也比较粗线条,只把欺凌当做一种偶尔出现的偏差行为,批评教育一下了事,不会深究,不会意识到这个事情对学生有多大的伤害,从欺凌事件的特点、类型,到对学生的伤害,都意识不足。

记者:同学之间因故起了冲突或不再跟对方一起玩了。这种情况属于“欺凌”吗?

童小军:这种情况不是“欺凌”,这只是交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或不和谐。因为我不跟你玩了,还有其他人跟你玩,不是我组织了一个班里十几个人让大家都不要理你,并持续很长时间。如果发展到这种程度,才属于欺凌。同学之间偶尔的小矛盾,都是正常的。“偶尔有矛盾”就意味着时间持续很短,双方都有伙伴,能够互相对峙,不是被孤立的。可能过一段时间两个人又和好了。这种情况需要家长、教师对孩子进行友好教育,进行关于怎样看待和对待你不喜欢的人、怎样与他们交流方面的教育。要让孩子知道,就算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也有和平相处的方式。如果不教会孩子正确的相处方式,小矛盾也可能发展成欺凌。

二、校园欺凌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现象,

但是可以预防和解决

记者:中小学里的校园欺凌是否已经“很严重”?是否能够避免?

童小军:应该是“比较普遍”,“严重”是指有某些现象或者在某些地方可能比较严重。校园欺凌在中小学是一个普遍现象,是不能避免的现象,如果没有很好的措施,是一个很难说“没有了”的现象。我们能做的,一是减少发生的数量,二是降低伤害的程度。

校园欺凌一般不会出现在小学低年级,通常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到初中最严重,高中会逐渐减少了。它的高发期正是学生进入青春期的这个阶段,这就是它“不可避免”的原因。

一是因为青春期大脑发育还不成熟,青春期的孩子各项生理机能都在迅猛发展,但脑神经的髓鞘化还没有完成,大脑皮层的抑制机能还不足以控制行为的盲目性和冲动性;二是因为青春期时,人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或者不稳定,但是在心理上要追求一种自我认同,这个阶段,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教育和规范行为,孩子们就像进入了“动物世界”,他们更倾向于以原始的状态或原始的行为来获得自我认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在这个阶段,他们就有这个需求。我们必须认识到:第一,这是成长的必经阶段,孩子在这个阶段一定是要犯错误的,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让他少犯这样的错误;第二,如果犯了这样的错误,我们要知道怎样去引导他,教育他,扶持他,帮助他,让他不会再犯。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没有足够的干预或者干预方法不对,后果就会比较严重。

记者: 我们应当如何对校园欺凌事件进行正确的、有效的干预?

童小军:对欺凌事件有了正确的认识后,就要对学生进行多方干预,也就是对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要进行干预,而且干预的视角一定是从保护儿童出发,一定是保护性的教育,保护性的引导,甚至是保护性的惩罚。总之就是要保护儿童的利益。欺凌事件里面的所有孩子都应该获得引导,都应该获得教育,否则他们再出现这个问题就不是他们的错,是我们的错。

我们国家现在对儿童保护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综合,但是大家还都是各自独立工作,没有形成联动的概念,也没有形成预防的概念。学校可能认为校园欺凌这样的事,是极少发生的个别事件,所以没有把它当做一个社会问题来对待,也就不会用对待社会问题的方式来处理,只是个别处理,个别教育。所以,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转变意识,对校园欺凌现象有系统的、深入的认识;要把校园欺凌放在一个更大的儿童伤害的概念下来看。儿童伤害有虐待、忽视、剥削和暴力,校园欺凌只是暴力的一种特殊形式,暴力还包括环境暴力和文化暴力,从预防校园欺凌的角度来讲,环境、文化暴力都是需要治理的。

三、对全体学生加强生活技能教育和安全教育

记者:家长和学校担心反校园欺凌教育会对本来只是少数的欺凌行为起到宣传助长作用。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童小军:家长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这就要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适当。反校园欺凌教育不是只跟孩子们讲什么是校园欺凌,而是需要策略地进行正面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引进新的课程概念和丰富现有课程概念的做法,开展反校园欺凌的工作。

一是在校园里引进“生活技能教育”的概念。所谓生活技能教育是指培养一个人能有效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成长需要的挑战的能力;培养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积极的适应性行为能力。这种教育从幼儿园甚至从孩子出生就可以开始了,但一定要有科学的方式,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认知水平以及行为习惯,培养他们面对风险或者伤害时的自我防护意识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求家长和教师首先要有这个能力(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的培训获得这个能力)。只要我们的基础教育系统有了这个意识,再组织力量来做,就能做得到。课本、辅导教材都没有问题,首先是概念、意识要到位。

二是补充和丰富“校园安全教育”概念的内涵。校园安全是大家已经认可的概念,要把安全这个概念做得更科学、更综合。除了大家公认的校园安全,比如硬件的、软件的防火、防电、防灾、防外出时意外伤害等,一定要把“防人为伤害”这一部分加进去,也就是要把校园暴力可能涉及的各种各样的伤害,以及如何防止、如何应对等都加进去,这是一个更大的、综合的校园安全概念,除了孩子们的人身安全之外,还需要孩子们在校园里拥有心理的安全和情感的安全。

以上两个概念,任取其一都可以做起来,它们都包含了但不单一指向校园欺凌,可以避免负面强化。在这样综合的大概念里面,很多保护儿童免受伤害的内容,包括反校园欺凌的相关教育就可以进校园了,这就是应对措施。

记者:目前中小学校可能还是不够重视非学科教育。这种情况要怎么转变呢?

童小军:可以采用尽量不影响学科教育的方式来解决。这个方式就是有组织地在基础教育系统引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力量,参与到学校的非学科教育工作中,包括现有的校园安全教育、德育、法制教育,等等。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训练让他们在校园里关心的都是学科教育之外的事情,是学生的社会能力、主流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对一些特殊情形的应对,比如校园欺凌。这些事件其实在学校这个环境中发生的数量和比例不会很高,可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就会影响学生整个人生。将社会工作者引入校园,他们就能够通过特有的专业理念、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处理自己生活中面临的矛盾和难题的能力,避免他们采用“欺凌”这样的行为来对待同伴。

当然,引入社会工作者就涉及岗位设置,需要国家的投入。美国做过一个研究,对这些方面的投入与回报率最低的是1∶7,最高的是1∶17,投入的回报非常高。所以重要的是先改变观念。要认识到这是为了让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让他们将来不管做公民,还是做朋友,还是做父亲、母亲,都能做得更好。对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恐怕这些角色才是更重要的。我们不否认知识的重要性,但是社会教育非常重要,不是要舍弃哪一个,而是兼顾,二者是相互促进的。

四、要从学校的制度建设入手

完善儿童保护的各项措施

记者:在学校里应该怎样建立和完善儿童保护的制度和岗位?

童小军:我的建议是,要建立保护学生安全健康成长的制度,不只是针对校园欺凌的,还要包括所有教师对学生的暴力,学生对教师的暴力,以及学生之间的暴力,不只为校园欺凌一件事设置岗位、建立制度,一定要把校园里面可能造成暴力环境的因素进行整体反映,如果不在这个背景下讲制度建设,人们会以为这是小题大作,以为只是为极少数的人和事建立制度。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建立了制度以后,必须要有专门、专业的人来负责,这个人要做的不仅是在全校范围内有差别地进行儿童(学生)保护的教育和宣传,同时要建立一个应对儿童(学生)保护事件的机制。那么一旦出现恶性案件,就可以有人负责了,出了问题也有人可以问责,能倒查,否则这种事永远制止不了。这个体系最托底的作用就是出了问题有人负责任,最重要的作用是能保护师生,有效预防暴力事件。

在校长和教师的学习或培训中,要有儿童保护和儿童福利的概念和内容。对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培训一定要加入这些内容。在大学相关的本科教育或者研究生教育的课程里,以及毕业后的继续教育中,都要加进去。所有的校长和教师都要学习这些内容,但并非所有教师都来直接处理这样的事情,他们只能预防,以及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正确的意识和反应。一旦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就要依靠制度和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处理。

那么对相关责任岗位的人有什么要求呢?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学校引进社工(社会工作者)。很多国家如美国、日本都是这样做的。美国的法律虽然各州不一样,但“一校一社工”是基本统一的。另外,由于社工人才短缺,所以规定学校首选社工,其次是心理学或医务工作者来从事社工的工作。但只要在这个岗位上,就一定要接受社会工作培训,掌握社工的特定技能。

记者:学校应该如何具体实施校园欺凌的治理呢?

童小军:从社会工作来看,预防校园欺凌的最好方法就是给孩子们正面的引导。 国外的研究显示,大多数的校园欺凌事件都发生在同班同学或者同校同学之间,因此有效的做法就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贯穿初中和高中,基础教育系统应该有目的、有规划地开展班级同伴友爱主题活动,聚焦同辈关系、同伴友情和友好解决同伴冲突技能培养;同时加入法治教育。其次,需要建立报告制度,要有一个专门负责的人对上报的问题进行判断。要对卷入欺凌事件的人进行调查,找出原因,并评估这些原因与学生、家庭或者学校的相关程度,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这是一般的程序。其中一定要做的是生命危险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手段。例如,首先要向提供消息的教师进行调查,询问教师何时开始关注,是什么引起了教师的关注(如情绪、行为、伤痕等);是经常的,还是突发的,突变越严重,进行干预的紧迫性就越高。在处理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隐私,避免二次伤害等。

记者:在中小学校,怎样去区分心理老师、社工的定位和职责呢?

童小军:社工,既是指社会工作(social work),也是指社会工作者(social worker)。社会工作是依托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专业和职业,主要为社会问题涉及的弱势群体开展服务,聚焦的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社工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会采用社会生态系统视角,常规性地把学生当成一个独立系统的同时,将其朋友圈、师生互动状态和家庭亲子关系等都纳入问题分析和干预范围,还会运用相关政策,整合各种资源来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心理老师往往只是聚焦学生个体,常常是通过改善学生的认知来改善学生的情绪和行为,一般不会考虑政策的问题。学校如果有条件,同时配备社工和心理老师是最好的。当一个学生出现了非学业性的问题,就一定是需要综合治理或综合服务的问题。如果是与儿童保护或校园暴力相关的,社工专业的培训更适合,因为这些问题既涉及学生们的认知,还涉及家庭教育和工作机制的建设。如果没有专业社工,可以由心理老师接受社工培训之后来做。无论是谁在这个岗位上,都需要为他们提供社工培训。

这里强调的是要用社工的思路来开展工作,用体验式或参与式或其他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正确的行为,例如体验“如果你是那个人,在那种时候会怎样做?”社工还要针对教师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宣传和倡导,强化教师的意识,内容包括:明确不能有什么样的行为;怎样对学生的异常情况保持警惕或敏感性;出现问题时要做哪些初步处理;觉察问题和报告问题的能力等。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以请社工来提供帮助。学校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服务,可以避免因工作方法不当给学生造成伤害。

记者:这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您认为会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童小军:看到《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我感到很兴奋。通知中的第一部分提出“各校要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这就是强调制度建设和岗位职责的重要性,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我们一直都在呼吁儿童保护要建立和完善制度,现在要抓住这个机会把学校社会工作体系建起来,在校园里推动儿童保护和儿童福利。所以,这个专项治理的通知、专项治理的活动特别有意义。

上一篇:减免申请书文档下一篇:变电站停送电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