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含答案)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

2024-09-14

2018(含答案)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共7篇)(共7篇)

1.2018(含答案)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 篇一

2018-2019(含答案)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16)………………………………………………………………………………………………………………2018.10.1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意的.)

1.暑假是外出旅游的也日子.假如你要去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那么你能告诉我,目前所知,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是()A.马坝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蓝田人

2.“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3.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聚落 ④半坡聚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下列原始人类生活的顺序是()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人 ④半坡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①④②③

5.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有无语言 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使用火 D.能否直立行走

6.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盘庚迁都 D.平王东迁

7.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秦朝 B.商朝 C.夏朝 D.西周

8.恩格斯说:“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体现在()

①铁器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②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

③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9.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A.战略地位重要

B.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C.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D.环境优美

10.“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A.水稻和小麦 B.水稻和粟 C.小麦和粟 D.水稻和玉米

11.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

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2.成语“退避三舍”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13.从晋国分裂出来的三个诸侯国不包括()A.韩国 B.宋国 C.赵国 D.魏国

14.战国时期,发生在秦赵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

15.历史上有一个“立木为信”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A.伊尹 B.姜尚 C.管仲 D.商鞅

16.在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中,地理位置处于最东面的是()A.楚 B.魏 C.齐 D.燕

17.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主持修筑的()A.商鞅 B.李悝 C.李冰 D.诸葛亮

18.“战国七雄”的局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奴隶制逐渐瓦解

B.诸侯格局混战更加扩大 C.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严重 D.历史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19.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

20.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青铜神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阅读材料和“西周等级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材料三:

请回答:

材料一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标志着什么制度代替了什么制度?

西周某制度示意图说明西周实行了一种什么制度?为什么实行这种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行,在西周初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秦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允土地自由买卖。——-《汉书》

材料三: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中国历史》材料四:秦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李斯《谏逐客令》

材料一中 “孝公”是哪国国君?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对这个国家的影响。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你受到什么启发?

23.材料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材料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材料三: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材料四: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一、二、是谁所言?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创立了什么学派?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发,谈谈你的想法。

材料三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思想?

材料四是什么学派的哪位代表人物所说的话?他提出怎样的治国方略? 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元谋人.

【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 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 .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北京人.

【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但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迄今为止,考古学家们已经发掘出代表 0多个尸体的头盖骨、下颌骨、牙齿等化石和丰富的石器、骨器、角器与用火遗迹.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故选 . 3.【答案】D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字眼是“农耕”,由此可知考查的知识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 【解答】根据教材内容可知:①北京人靠采集、狩猎为生;②山顶洞人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③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④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故答案选 .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原始人类生活的顺序.

【解答】发现于云南省的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 0万年前,是我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故选 .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起源的知识点.

【解答】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故选 .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盘庚迁都.

【解答】因为水患和政治**,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故选 .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夏朝.重点掌握夏朝的建立.

【解答】约公元前20 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 故选 . 8.【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体现.

【解答】①铁器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②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和③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体现. 故选 .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

【解答】依据所学,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已进入农耕时代,大河流域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故他们的遗址都在大河流域. 故选 .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点.

【解答】生活于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种植水稻,生活于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故选 .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商朝的甲骨文.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说法均正确,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商朝.从发现的甲骨文看都是殷商时期的.西周有一种被称为金文的文字,就是刻在青铜器等金属上面的文字,并不是甲骨文.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说法不正确. 故选 .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城濮之战的相关知识.

【解答】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 2),晋、楚两国在城濮(今山东菏泽市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军一开始就采用“退避三舍”之计,先避开楚军的锋芒,使其骄纵轻敌;后抓住彼竭我盈的机会,选择有利的战场,赢得主动权.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故选 .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三家分晋.

【解答】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不包括宋国. 故选 .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战争,长平之战对秦的统一有重要意义.

【解答】根据课本所述战国时期,发生在秦赵之间规模最大的是长平之战,选择 项,是秦末战争,是三国时期的战争,是商周之际的战争.故答案为 .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立木为信.

【解答】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立木建信”成为商鞅变法的突破点,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确保了新法的顺利实施,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故选 .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七雄.

【解答】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巧记其具体方位的口诀为东南西北到中央,最东面的是齐. 故选 .

17.【答案】C 【解析】本题以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其修筑者.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 .

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战国七雄,知道“战国七雄”的局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解答】在战国时期,通过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我国由分裂逐渐走向了统一.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趋势是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国家的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故选 .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解答】韩非是战国后期的一位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君主要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韩非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故选 .

20.【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青铜器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故选 . 21.【答案】 1 原始社会末期即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2 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解析】 1 本题以禅让制为依托,考查的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状况的知识.;2 本题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夏朝建立的知识.;本题以西周等级制度示意图为依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知识.;本题以西周分封制为依托,考查的是分封制影响的知识.

【解答】 1 由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即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禅让制的历史.;2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读《西周某制度示意图》可知材料三中的西周某制度指的是西周的等级制度,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读材料三《西周某制度示意图》可知:西周的某制度指的是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2.【答案】 1 秦国.;2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改革是强国之路,要勇于创新,但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种种阻力,甚至流血牺牲,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

【解析】本题以四则文字材料切入考查商商鞅变法的人物与措施及影响和启发,题目难度不大.;;;【解答】 1 材料一中 “孝公”是秦国国君,秦孝公.;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根据材料四“秦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对这个国家的影响是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是强国之路,要勇于创新,但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种种阻力,甚至流血牺牲,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言之有理即可)

23.【答案】 1 孔子,春秋晚期,儒家学派.;2 好好学习,乐于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时常思考总结学习过的知识等.;老子;辩证法思想.;儒家学派,孟子,提出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的治国方略.

【解析】本题以四则材料切入考查了孔子、老子和孟子的思想主张与影响及看法的相关史实.;;;【解答】 1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材料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孔子的名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创立了儒家学派.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学习的启发,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好好学习,乐于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时常思考总结学习过的知识等.;材料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老子的言论;表达的是一种辩证法思想.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材料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儒家学派的孟子所说的话;他提出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的治国方略.

2.2018(含答案)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 篇二

云南省永善县一中2018届高三12月份考试

高三文综 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以下对下图清朝《诰示》的解读,正确的是()

A. 八股取士扼杀人才的有力证明 B. 君主专制统治全面强化的表现 C. 导致“学而优则仕”社会风尚盛行 D. 研究清朝科举制度的真实史料

2.战国时期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建议;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却善于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这种修辞差异()A. 由地理环境决定B. 与两者不同的政治制度有关 C. 由经济形态决定D. 与两者文明程度的高低有关

3.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写道:“这一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此语评论的是()A. 北伐战争B. 红军长征C. 辽沈战役D. 渡江战役

4.公元前449年,罗马公布《十二铜表法》。关于该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是平民对贵族斗争的结果 ②标志古代罗马成文法出现 ③协调了罗马公民间的利益 ④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5.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图(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A. 英国、西班牙B. 荷兰、葡萄牙 C. 英国、荷兰D. 荷兰、英国

6.周恩来说:“„„团结就是在共同点上把矛盾的各方统一起来。善于团结的人,就是善于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的人。”下列外交政策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求同存异B. 独立自主C. 和平共处D. 不结盟

7.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阐述道:“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种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中,最为确切的认识是()A. “私法”之外自由民平等 B. 废除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 C. 野蛮的习惯法荡然无存 D. 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

8.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A. 人是万物的尺度B. 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C. 美德即知识D. 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9.下图为某学者所描绘的1700年以来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曲线图。其中与西欧相符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10.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每项法律需经国王和两院同意,财政法案和国家预算应首先提交下院(大资产阶级和容克所控制),国家预算上院(国王控制)可以全部通过或者全部否决。”这一规定()A. 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B. 使两院权力超过国王 C. 国王仍具有否决权 D. 使资产阶级和容克独立掌权

1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按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1978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定,由此可见当时()

A. 1978年宪法迭经修改已臻完善 B. 宪法至高地位得到真正确立 C. 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 D.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12.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8分).中国历史上的官员籍贯回避制度,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武帝规定除京畿外,其余地方上至郡国守相,下迄县令、长、丞、尉,均不用本郡国人,这是明确规定籍贯回避的最早记载。唐代规定官吏不得在本籍及其邻近州县任职。宋代规定地方官不得在原籍任职,与本人或本家族有密切利害关系的地区,如本人或其父辈曾经生活过或曾任职、置有财产等地区,都在回避范围之内。清代进一步规定,即使待任命的官员,其籍贯与即将担任官职的地方,虽然不属于同一省、府、县,但二者相隔距离只要在五百里之内也必须回避。

——摘自吕建中《中国古代的人事回避制度及其意义》

(1)结合史实说明西周时期为什么没有实行官员籍贯回避制度?(2)结合材料,分析官员籍贯回避制度的发展趋势和作用。

(3)古希腊的克里斯提尼曾推行地域部落取代氏族部落的政策,与中国古代官员籍贯回避制度相比,本质上有哪些异同点?

14(19分).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经济目的。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请回答: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6.阅读下列材料:

1916年9月,美国人卖给盟国价值2.3亿美元的子弹,6.7亿美元的火药,10.16亿美元的其他爆炸物,1.19亿美元的枪炮,5.25亿美元的炮弹和榴霰弹„„美国资本家不忙于结束战争,毫不奇怪。

1916年11月中旬: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病势日益加剧,发展日益加速。欧洲正像一个狂暴的疯子,头向下,一直栽落到深渊。在德国,已宣布所有16~60岁、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公民全体动员。„„德国报界赞同这个方案,声称“往后再也不能容忍无赖和寄生虫”。其他国家无疑也将仿效这个榜样。这样,一切大小国家将成为大杀戮的参加者,任何人即使自己未犯过一次罪,也不能逃脱罪行。——罗曼·罗兰日记《世界通史资料选集》近代部分 请回答:(1)为什么美国资本家“不忙于结束战争”?

(2)举出“两年以来”,“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的史实。

(3)德国“男女公民全体动员”说明了什么?对德国及世界大战有何重大影响?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的。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喇嘛,护送六世**进藏,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引自新华网

材料二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代指蒙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清圣祖实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康熙在位时面临哪几方面的矛盾?

(2)从材料一康熙皇帝维护统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的认识?(3)结合材料二说明康熙为什么不再修补长城?(6分)(4)从纵横联系的角度评价康熙皇帝在历史上的地位。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诰示》的内容是“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反映的是科举制下功名等级,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科举考试内容,不能体现八股取士,故A项错误;清代君主专制统治全面强化的表现是军机处设立,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科举制对社会的影响,故C项错误。2.【答案】B 【解析】地理环境会对思想发展有影响,但不会导致“中国的纵横家„„使国君采纳建议;古希腊的智者学派„„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现象出现,故A项错误;从“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建议”可知是中国实行等级制度君主掌握政权的体现,“智者学派却善于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可知体现的是古希腊实行民主制度,民众参与政权,故B项正确;经济形态对思想文化有影响,但材料内容“由经济形态决定”的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的中国和古希腊都是奴隶社会,不存在文明程度的高低比较,故D项错误。3.【答案】B 【解析】北伐战争虽然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失败,故A项与材料“激动人心”不符,故A项错误;红军长征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总行程达2.5万里以上,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取得了胜利,其形成的长征精神至今为人们钦佩,故B项正确;辽沈战役、渡江战役与题中的“远征”不符,故C、D项错误。4.【答案】D 【解析】组合型试题,采用排除法。①②③④分别是《十二铜表法》的背景意义,说法正确,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5.【答案】D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选择,根据材料信息,甲商船运载能力在16世纪、17世纪居领先地位,乙商船运载能力在16世纪、17世纪、18世纪逐步增强,并且在18世纪后期居领先地位,荷兰在17世纪时,商船总数超过欧洲国家总和,被誉为“海上马车夫”,此时的英国实力还比不上荷兰,所以甲是荷兰,故A、C项错误;18世纪时,西班牙、葡萄牙实力走向衰落,故B项错误;18世纪中期,随着殖民扩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成为日不落帝国,其商船运载能力也在增强,故D项正确。6.【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团结就是在共同点上把矛盾的各方统一起来”可知是求同存异,故A项正确;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在建国初提出的外交方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处理中印外交中提出的,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是在1964年开始,亚非拉地区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为了捍卫自己的独立主权而掀起的,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7.【答案】D 【解析】西塞罗是自然法之父。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从材料信息“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可知成立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正义和私有财产,这体现了奴隶制民主,故D项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并不能使自由民平等,故排除A;《十二铜表法》颁布后,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排除B;《十二铜表法》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排除C。8.【答案】C 【解析】理解题干诗歌的主要含义,从“德行„„求知,智慧,向善„„人性之巅”等可以判断其强调人的品德、智慧、善的灵魂,这与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相符,故选C。9.【答案】A 【解析】欧洲在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经济迅猛发展,一战前达到鼎盛,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受到沉重打击,二战后逐渐恢复,至今依然是重要的经济力量,结合曲线图,与①相似,故A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后发展迅速,一战时期已经是世界经济最发达国家,二战后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当今经济总量依然领先,结合曲线图,与②相似,故B项错误;中国在鸦片战争前经济总量世界领先,鸦片战争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一路下滑,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腾飞,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结合曲线图,与③相似,故C项错误;印度是文明古国,近代以来成为西方殖民地,经济发展缓慢,现代成为金砖国家之一,但是无法与美、中、欧相比,结合曲线图,与④相似,故D项错误。10.【答案】C 【解析】1850年普鲁士宪法保留国王,没有确立民主共和制,故A项错误;国王控制的上院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国家预算,可见国王权力超过两院,故B项错误;由此可见国王仍具有否决权,故C项正确;国王控制的上院凌驾于大资产阶级和容克所控制的下院,资产阶级和容克没有独立掌权,故D项错误。11.【答案】D 【解析】1978年宪法迭经修改已臻完善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宪法至高地位得到真正确立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是在199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由“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按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1978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定,”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故D项正确。12.【答案】D 【解析】“有权就有一切”秦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主宰国家意志,体现的是皇权制;“家长制”作为家庭的长者掌握大权,在家庭中,居支配地位,其他成员都要服从,体现的是宗法制;“官僚政治”取代先秦的贵族政治,体现的是秦代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蒙昧主义”,天命观是一种道德教化方式,让百姓重视礼仪,明知孝悌,体现的是儒家思想,选择D项符合题意。

13.【答案】(1)原因:西周的政治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和世卿世禄制度的实行,使各级贵族世袭享有其封地和职务。

(2)趋势:制度规定越来越细致,回避的范围越来越大。

作用:避免官员结党营私,对整顿吏治、防止地方势力坐大、强化中央集权起了一定的作用。(3)同:都削弱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势力。

异:前者是为推动民主政治的建立,后者是服务于君主专制统治。【解析】(1)问结合西周时期政治制度及其特点进行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回避制度的规定内容和回避范围两个角度进行总结;第二小问,可以联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防止官员营私、整顿吏治、强化中央集权等方面回答。

(3)该问属于比较型的题目,注意从相同和不同两个角度分析其本质。相同点结合材料信息和问题提示可以直接得出结论;不同点应联系各自对应的制度的本质进行回答。

14.【答案】(1)特征: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共同生产,共同享有财产;家庭关系和睦。

(2)目的:稳定小农经济和税收。

【解析】第(1)问考查对材料的概括,材料的三个家庭都是“六世同居”,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大家庭以血缘为基础,“饮食一道,财产共有”“男耕女织,不分彼此”说明大家庭财产共有,共同生产这类大家庭,“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体现了家庭和睦;第(2)问考查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经济目的,主要是稳定其统治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和确保其财政收入。

15.【答案】(1)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2)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3)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和影响的考查。其中第(1)题从民族矛盾这一个角度考查学生对背景的理解,针对该问题孝文帝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解决,答题时要有针对性,不能面面俱到。第(2)题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理解太子恂在当时代表的是反对改革的那部分人的利益,并且要特别注意孝文帝与太子恂是父子关系。第(3)题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答,重在考查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对后世唐朝的影响。

16.【答案】(1)因为美国忙于向交战双方销售军火和战略物资,大发战争财。(2)欧洲主要大国竭尽全力进行拼杀,使人们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破坏,给欧洲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交战双方都已到了精疲力竭的程度。

(3)说明德国已经精疲力竭,正在做垂死挣扎。德国的这种做法一方面加深了德国人民的灾难,并激化了国内矛盾;另一方面使世界大战的破坏和带来的灾难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并延缓了大战的结束。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认真读懂材料,把读出的信息与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解题:第(1)题的“为什么”是答原因;第(2)题要求答史实;第(3)题一答“说明”,二答“影响”。按此分步作答,注意答出简明、规范的答案。

17.【答案】(1)中央政府和地方分裂势力的矛盾;中国与沙俄殖民者的矛盾。(2)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人心所向。(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康熙认为修德安民是守国之本;随着军事武器的变化,长城原有的防御作用降低。

3.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篇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火的使用是人类利用自然力的一个重大进步。迄今为止的考古证明,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类是 ( )

A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2.“春钟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最早种植粟的我国古代先民是 ( )

A山顶洞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3.为纪念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诗句。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纪念此人,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 )

A黄帝 B炎帝 C 秦始皇 D 大禹

4.你认为“公天下”到“家天下”是 ( )

A历史的倒退 B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C是历史的进步 D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符合

5.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的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期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是 (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东周

6.周灭商的战争中,最关键的一场战争是 ( )

A.涿鹿之战 B.鸣条之战 C.牧野之战 D.殷 之战

7.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大变革时期 ,秦国进行了以“以法治国”为主要特征的商鞅变法,下面哪一项最能体现“以法治国”思想 ( )

A建立县制 B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法之不行,自下犯之” D “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8.夏商二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

A.统治者没有治国经验 B.后期的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酷

C.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诸侯内乱所致

9.战国时期,在岷 江流域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可谓之“天府”也。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 )

A大运河 B都江堰 C 灵渠 D郑国渠

10.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 )

① 顺应了封建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 ②得到了所有贵族的拥护

③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④敢于同旧势力进行斗争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1.假如你生活在公元前350年的关中地区,在你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

A.你在战争中立功,得到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由于你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了,政府免除了你的徭役

C.后来,你用卖粮的钱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为小地主

D.数年后,你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官府的奖励

12.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 A.齐国 B.秦国 C.楚国 D.晋国

13.秦始皇时期设立了三个主要官职来管理朝政,其中御史大夫 ( )A.负责监察百官 B.负责政事 C.负责起草诏书 D. 负责军事

14.秦始皇与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他们在处理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

A.国家统一问题 B.儒家思想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D.外族入侵问题

15.相传黄帝死后,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 )

A.尧舜禹 B.舜尧禹 C. 禹舜尧 D.禹尧舜.

16. 汉 光武帝在位时期 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形成了安定繁荣的局面,史称 “ ” (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布衣将相”之局 D.贞观之治

17.电视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他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他的治国思想来源于 (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18.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对当时的国家有什么积极影响 ( )

①巩固国家政权 ②促进民族融合 ③发展社会经济 ④促进学习教育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 率 领起义军攻占咸阳,推翻秦朝的统治的人是 ( )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20.西汉时期在位皇帝的先后顺序是 ( )

①汉武帝 ②汉景帝 ③汉高祖 ④汉文帝

A.③④②① B.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 D.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共两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据《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 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 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材料三 (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

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在哪国的哪一时期?当时的国君是谁?(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这个历史事件的哪两项措施?(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这个历史事件有何影响。(3分)

22.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才”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请问:

(1)请分别写出“汉武”、“秦皇”名称;(2分)

(2)请分别说出“秦皇”和“汉武”统治时期的货币的名称。(2分)

(3)请分别写出“汉武”、“秦皇” 在思想统治方面采取的措施;(2分)

(4)请分别简要概括“秦皇”和“汉武”的历史功绩。(5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C B C C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A B A B C D C A

21.

(1)商鞅变法;(1分)战国时期(1分);秦国(1分);秦孝公(1分)。

(2)①建立县制(1分);②奖励耕织或鼓励农民开肯荒地,(课本原话也可)(1分)。

(3)变法使秦国的军队战斗力大大加强,成为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使秦国的国势日益强盛,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3分)

22.

(1)、汉武帝刘彻或汉武帝 (1分),秦始皇嬴政或秦始皇(1分)

秦始皇是半两钱或秦圆钱(1分) 汉武帝是五铢钱(1分)

(2)、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焚书坑儒(1分) ;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独尊儒术(1分)

(3)、秦始皇他的功绩是:① 统一六国(1分) ②建立中央集权(1分)③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 (1分)。

4.2018(含答案)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 篇四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卷

七年级历史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测试范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0课。

选择题(共25题,5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假如时光倒流,你回到170万年前的中华大地,最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元谋人正在采集食物

B.北京人正在用火烧烤捕获的野兽 C.半坡人正在制作彩陶

D.河姆渡人正在捕鱼

2.历史小组排演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下列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A.种植水稻 B.饲养家畜

C.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 D.使用骨耜耕地 3.我国境内原始人类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北京人、元谋人、河姆渡人、半坡人 B.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 C.北京人、元谋人、半坡人、河姆渡人 D.元谋人、北京人、半坡人、河姆渡人 4.图片所示是坐落于郑州黄河南岸,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二人巨型雕像,此二人应是

A.盘古、后羿 B.炎帝、黄帝 C.尧、舜 D.禹、启

5.大禹治水,为民造福,其刻苦耐劳的精神永远为后人怀念。十一假期,小明来到绍兴市东南的大禹陵观瞻,并写了一篇观后感,其中关于大禹的描述错误的是 A.他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 B.他在治水过程中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C.他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D.他在约公元前1070年建立夏朝

6.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是在____迁都之后。A.启 B.伯益 C.盘庚 D.汤

7.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8.《中国青铜器辞典》全面展现了中国青铜器的现存状况和研究成果,是目前收录最为完备的一部大型青铜器的工具书,填补了中国青铜器辞典领域的空白。下列文物最有可能入选该书的是

A.甲骨文 B.司母戊鼎

C.商朝的玉虎和玉象 D.人面鱼纹彩陶盆

9.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下列哪一现象与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不相符 A.周平王直接管辖地区仅有洛邑一带 B.分封制逐步瓦解

C.诸侯定期向周天子进献贡物 D.诸侯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

10.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

A.秦国 B.魏国 C.齐国 D.楚国

11.“诸子百家论社会变革,百家争鸣现思想博弈。”此种情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 B.各国竞相改革,社会处于变革之中 C.士人四处游说、讲学,开阔了视野 D.统治者提倡儒家学说,引发争论潮流

12.秦王嬴政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为巩固统一,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哪项措施成为维系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修筑公路,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B.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C.北筑长城,抗击匈奴

D.废六国文字,推广统一文字小篆

13.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以下人物中,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是

A.项羽 B.刘备 C.李斯 D.陈胜

14.电视剧《汉武大帝》向观众全景式地展示了汉武帝刘彻纵横跌宕的一生和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以下场景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是 A.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C.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D.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半两钱

15.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几次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比较繁荣的局面,其中出现在东汉的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6.东汉后期交替专权是 A.外戚和将军 B.外戚和宦官 C.将军和宦官 D.将军和豪强

17.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就是怀着友好交往的朴素愿望,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古丝绸之路”开通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时期

18.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的标志是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D.丝绸之路开辟

19.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继商周之后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的文化灿若群星、百花齐放。下列有关秦汉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佛教在秦朝末年传入我国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 ③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民间 ④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 A.①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20.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统帅 兵力对比 结果

周瑜VS曹操

5万 VS 20万(号称80万)

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1.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的是

22.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直接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八王之乱” B.祖逖北伐 C.“七国之乱” D.五族内迁

23.古诗有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请问南朝时相继出现的四个王朝是 ①梁 ②陈 ③宋 ④齐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

24.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黜官职”。这段材料反映的孝文帝改革内容有 ①改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语 ④迁都洛阳 ⑤提倡与汉族通婚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25.以下是某历史小组同学为云冈石窟设计的解说词,其中正确的是 A.开凿于秦朝,宣传的是佛教 B.开凿于两汉,宣传的是道教 C.开凿于南北朝,宣传的是佛教 D.开凿于战国时期,宣传的是道教

非选择题(共4小题,50分)26.(12分)读图,回答问题。

(1)请你按生活年代排列出这四位部落首领的先后顺序。(4分)

(2)这些首领中,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相关的人物有哪些?(2分)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分)

(3)以上都是传说时代的人物,请你谈谈传说和史实的区别和联系。(4分)

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后人评价他: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齐桓公曾经问管仲:“寡人好声色犬马,会不会不利于霸业?”管仲说:“那些都是小事,于霸业无损。为霸者担心四件事,一是不知贤,二是知贤不用,三是用贤不任,四是用贤并用小人。”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材料二 电视剧《大秦帝国》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商鞅变法时波澜壮阔的场景。历史上对商鞅的评价不乏“刻薄寡恩”之说,但观众们却说他“纵然无情也动人”。商鞅的功绩,并非只对秦朝而言,而是影响了后来的整个中国。

(1)概括材料一管仲谏言的要点。(2分)除了齐桓公,请你再说出两位春秋霸主。(2分)

(2)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为什么观众会说商鞅“纵然无情也动人”?(2分)

(3)有人说商鞅变法失败了,也有人说商鞅变法成功了。你怎样看?(4分)

2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丝绸之路开辟后,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菠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也融入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铜镜和其他豪华制品。

材料三 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一中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B两处填写完整。

(2分)为丝绸之路开辟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2分)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请列举由中国传入西域的物品两例。(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2分)

(4)今天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2分)

29.(14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但其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材料一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写出序号即可,1分)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2分)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2分)

5.2018(含答案)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 篇五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 1.集合,集合,则()A. B. C. D. 2.已知则下列正确的是()A. B. C. D. 3.复数满足:(为虚数单位),为复数的共轭复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 4.函数f(x)=x3﹣2x﹣3一定存在零点的区间是()A.(2,+∞)B.(1,2)C.(0,1)D.(﹣1,0)5.已知三条边分别是,,且,若当时,记满足条件的所有三角形的个数为,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B. C. D. 6.数列1,,…,的前n项和为 A. B. C. D. 7.下列四个命题:①任意两条直线都可以确定一个平面②在空间中,若角与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则③若直线上有一点在平面内,则在平面内④同时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3 B.2 C.1 D.0 8.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表达式为 A. B. C. D. 9.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正视图 俯视图 侧视图 A. B. C. D. 10.函数的图象大致是()A. B. C. D. 11.已知曲线,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把曲线向右平移个长度单位得到曲线 B.把曲线向左平移个长度单位得到曲线 C.把曲线向左平移个长度单位得到曲线 D.把曲线向右平移个长度单位得到曲线 12.对实数和,定义运算“”:设函数若函数的图象与轴恰有两个公共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 13.已知向量,则在方向上的投影是________.14.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不为零,若是与的等比中项,则_____.15.已知正四棱锥的顶点均在球上,且该正四棱锥的各个棱长均为,则球的表面积为____.16.函数为定义在上的奇函数,且,对于任意,都有成立.则的解集为_________.三、解答题 17.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满足(2a-c)cosB=bcosC.(1)求角B的大小;

(2)设,且的最大值是5,求k的值.18.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数列满足,.(1)求和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19.如图1,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垂直于底面,已知四棱锥的正视图,如图2所示.(I)若M是的中点,证明:平面;

(II)求棱锥的体积.20.已知函数.(1)若函数的图象在处的切线方程为,求的值;

(2)若函数在上是增函数,求实数的最大值.21.如图,在直三棱柱中,点是的中点.(1)求证:;

(2)求证:平面.22.已知.(1)试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2)若使得都有恒成立,且,求满足条件的实数的取值集合.历届文科数学12月份联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D B B B B D D C A D B 二、填空题 13. 14.4 15.8π 16. 三、解答题 17.(1)(2)18.(1);

(2)【解析】(1)∵,∴当时,.当时,.∵时,满足上式,∴.又∵,∴,解得:.故,.(2)∵,∴① ② 由①-②得:

∴,.考点:1.数列通项公式求解;

2.错位相减法求和 【点睛】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主要利用,分情况求解后,验证的值是否满足关系式,解决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问题,主要有两种思路:其一,转化的思想,即将一般数列设法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这一思想方法往往通过通项分解(即分组求和)或错位相减来完成,其二,不能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往往通过裂项相消法,倒序相加法来求和,本题中,根据特点采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19.(I)证明见解析;

(II).【解析】(Ⅰ)由正视图可知,∵PD⊥平面ABCD,∴ PD⊥BC 又∵ABCD是正方形,∴BC⊥CD.∵,∴BC⊥平面PCD ∵平面PCD,∴DM⊥BC.又是等腰三角形,E是斜边PC的中点,所以∴DM⊥PC 又∵,∴DM⊥平面PBC.(Ⅱ)在平面PCD内过M作MN//PD交CD于N,所以且平面ABCD,所以棱锥M-ABD的体积为 又∵棱锥A-BDM的体积等于棱锥M-ABD的体积,∴棱锥A-BDM的体积等于.【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棱锥的体积、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属于中档题.解答空间几何体中垂直关系时,一般要根据已知条件把空间中的线线、线面、面面之间垂直关系进行转化,转化时要正确运用有关的定理,找出足够的条件进行推理;

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1)利用判定定理;

(2)利用判定定理的推论;

(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

(4)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当两个平面垂直时,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20.(1);

(2).【解析】(1)由题意,函数.故,则,由题意,知,即.又,则.,即..(2)由题意,可知,即恒成立,恒成立…………………………………………………………………..7分 设,则.令,解得.令,解得.令,解得x.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在处取得极小值..所以 故的最大值为.………………………………………………………………………….12分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某点处的一阶导数分析得出参数的值,参变量分离方法的应用,不等式的计算能力.本题属中档题. 21.(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解析】证明:(1)∵,∴,又在直三棱柱中,有,∴平面.因为BC1平面,∴BC.………………………………….6分(2)设与交于点,连,易知是的中点,又是中点,∴AC1∥DP,∵平面,平面,∴AC1∥平面.…………………………………………………………….12分 【点睛】证明线与平面平行,一般可用判定定理,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一般可通过构造平行四边形,或是三角形中位线证明线线平行,或是证明面面平行,则线面平行,在解决线面、面面平行的判定时,一般遵循从“低维”到“高维”的转化,即从“线线平行”到“线面平行”,再到“面面平行”;

而在应用性质定理时,其顺序恰好相反,但也要注意,转化的方向总是由题目的具体条件而定,决不可过于“模式化”. 22.(1)分类讨论,详见解析;

(2).【解析】(1)由,得…………………………..2分 ①当时,在上恒成立,在上单调递增;

..................................................................................................4分 ②当时,由得,由,得,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综上:①当时,在上单调递增,无递减区间;

②当时,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6分(2)由题意函数存在最小值且,①当时,由(1)上单调递增且,当x时,不符合条件;

6.2018(含答案)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 篇六

云南省泸西一中2018届高三11月份考试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这是某年英国《泰晤士报》刊登的来自香港记者的报道。这份报道()A. 评论的是新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B. 证明英国没有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C. 反映出英国对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无奈 D. 有助于研究新中国成立时西方国家的态度

2.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 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 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 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 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3.考古工作者在河北宣化县一座辽代墓中,发现了中国传统天文学与古巴比伦天文学东西合璧的彩绘星图,其中12宫中的人物、衣饰等与巴比伦的12宫不完全一样,已经或多或少中国化了。这说明()

A. 中国绘画艺术达到顶峰B. 古巴比伦文明已经衰落 C. 中外文化相互交流融合D. 墓主人是杰出天文学家

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历史是公平的,当世界跨入文明时代门槛的时候,它给了东西方两个伟大民族以同等的机会,让它们各自创造了一种国家制度,并分别成为后世的楷模。邦国和城邦,它们一个是帝制的渊薮,一个是民主制的源头,但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邦国”指的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5.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A. 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 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C. 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D. 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6.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A.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轻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专制统治腐朽 D. 儒家地位逐步提髙,思想禁锢加深

7.列宁认为“既然退却是正确的,那么,退却之后就可以同农民群众结合起来,和他们一道前进,虽然比以前慢一百倍,但却能以坚定的步伐勇往直前,使他们永远看到我们毕竟是在前进。那时,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退却”是指()A. 二月革命后苏维埃领导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C. 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 D. 俄共(布)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 8.以下是某一学派对法律本质的论述:“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这一学派是()A. 智者学派B. 苏格拉底学派 C. 启蒙思想家D. 自然哲学家

9.“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 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 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 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D. 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10.阿姆斯特丹大学运用情感分析软件分析名画《蒙娜丽莎》,得出的结论是蒙娜丽莎的表情中有83%是快乐的表情,9%是厌恶的表情,6%是害怕的表情,2%是愤怒的表情。《蒙娜丽莎》主要反映了()A. 世俗社会的生活状况 B. 中世纪欧洲的蒙昧主义 C. 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 D. 资产阶级的奢侈生活

11.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 对权力的监控B. 对君主的制约 C. 强调主权在民D. 突出法治

12.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而《太阳报》的标题则会是《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体现了英国首相()A. 社会地位较低 B. 权力受内阁制约 C. 受多方面监督 D. 不掌握国家实权

分卷II

13(18分).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 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

14(19分).音乐不仅是生命中流动的旋律,它还是游走在心海的精灵,音乐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独特,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更是一部鲜活的史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贝多芬,德意志著名音乐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很是同情,在作品《爱格蒙特》、《菲岱里奥》及《第九交响曲》中都有表现,就这方面而言,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并且他创作的唯一歌剧《菲岱里奥》被公认为是爱情与自由的象征。《英雄交响曲》创作前发生许多重大事件发生:1789年标志着封建制堡垒的巴士底监狱陷落; 1799年,拿破仑执政,五年后称帝。这部作品热情讴歌了在“自由、平等、博爱”旗帜下实现的法国革命,标志者欧洲音乐历史中具有重要社会政治意义的题材第一次进入交响乐这个音乐体裁的领域。

材料二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创作于1939年3月。其第七部分是“保卫黄河”:(朗诵词)“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多声部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作品表现了在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其重要的贡献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说明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英雄交响曲》和《黄河大合唱》各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这两部优秀交响乐的共同点是什么?

三、选考题部分(共3小题,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二: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它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分析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战利品的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大他们侵略领土的欲望。——百度百科《中日甲午战争》

材料二 同样是法西斯国家,同样是二战中的战败国,德国的政府首脑勇于向二战中遭受过德国侵略的国家和杀戳的人民下跪谢罪。但是,在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日本的右翼势力始终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日本政府也-直没有真正向饱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谢罪。并且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再度抬头,经常有日本内阁成员发表粉饰侵略历史的言论,包括政府要员在内的政治人物每年都去供奉有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祭拜。同时日本右翼势力还一次又一次地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对亚洲人民的侵略罪行,称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日中战争是中国“挑起”的。……2013年7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首次正式表态称,将推动修宪:把自卫队改名为军队。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罔顾邻国人民的感情,悍然参拜靖国神社。——大纲版教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新闻网站(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2)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极右势力开始沉渣泛起,军国主义思想重新抬头。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原因。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私人企业和私人的主动性应该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然而,鉴于这个大民族和大国的整个需要,并且考虑到私人资本不能做很多事情,因此经济应该由国家控制。——凯末尔《土耳其国家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凯末尔认为,尽管考虑到私人企业和活动仍然是我们的基本主张,但我们的主要政策之一是国家积极关心涉及民族普遍性问题和重大利益问题,特别是国有经济问题。——摘编自《现代土耳其》

材料二 到30年代末,土耳其全国铁制品生产的100%,钢制品生产的80%,水泥制品生产的55%,均被国有苏美尔银行所控制。而国有埃蒂银行则控制了土耳其全部的煤炭和铜矿生产。——摘编自《危机中的土耳其:从国家主义到 新殖民主义》

(土耳其由)1927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仅占0.14%的比例,逐渐上升到了1939年的0.23%,成为在当时除了苏联和日本以外,工业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最快的国家。——《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1)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对私人企业的认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凯末尔的“国家主义”。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亚洲划时代的历史时刻”“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可以看出报道强调的是一个新政府出现的历史性影响,故D项正确;报道材料没有体现新中国的外交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英国政府对中国的态度,故B项错误;中国收回香港是1997年,与材料中“近5亿人民”的信息不符合,故C项错误。2.【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实行养老金保障制度,解决民生问题,以缓和社会矛盾,这与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具有一致性,故B项正确。A、D两项属于《工业复兴法》的内容,排除;提高农副产品补贴是调整农业的措施,排除C项。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解决能力。从材料“合璧的彩绘星图”、“12宫中的人物、衣饰等与巴比伦的12宫不完全一样,已经或多或少中国化了”,说明中外文化相互交流融合。4.【答案】A 【解析】“邦国……是帝制的渊薮”说明 “邦国”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城邦……是民主制的源头”说明“城邦”是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故A项正确;宗法制、郡县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与材料无关,故B、C、D项错误。5.【答案】D 【解析】郑和航海的15世纪前期,西方受教会长期统治影响,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处于落后状态,资本主义萌芽在当时处于初始状态,还没有发展起来,中国就综合国力来说是强于西方的,故A项错误;明朝时中国社会没有实现转型,而且材料重点不是论述西方对中国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中说到“被动”,并没有表达完全停滞的意思,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材料指出自郑和航海之后中国日益保守,而同时代的西方日益进取,这种保守和进取的差别体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交往等各个方面,其最终带来的是中国与西方后续发展方向的大相径庭,故D项正确。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形成原因的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发展体现了文学形式多种多样,文学作品逐渐通俗化的趋势。其余选项不符合史实。7.【答案】D 【解析】注意“既然退却是正确的,那么,退却之后就可以同农民群众结合起来,和他们一道前进,”,列宁曾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前进,但是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和工人的利益,使工农联盟也濒于瓦解。因此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道路。1921年,俄共(布)转而实施新经济政策,其中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故D项正确;A、B、C项都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B、C项错误。8.【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其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即“人是万物的尺度”属于智者学派。9.【答案】B 【解析】20世纪50至80年代,苏联处于斯大林体制下,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故B项正确。此时,苏联的制度并未发生变革,故A项错误。冷战格局下,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相互对峙,科技交流受到很大影响,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与科研方向无关,故D项错误。10.【答案】C 【解析】《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代表作,它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11.【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内阁制是内阁首相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君主立宪制是国王统而不治,只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两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执政的制度;这三项制度的核心是对权力的制衡,故选A。12.【答案】C 【解析】英国首相是政府首脑,社会地位很高,并拥有实权,故A、D项错误;从题干中首相需要公布收入,接受下院质询,寻求民意支持,并受到舆论的监督等信息可知C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

13.【答案】(1)相似:政府垄断立法;立法形式多样化;保护私有财产。(2)不同:保护对象:中国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保护公民。

立法理念:中国注重等级观念(礼仪或以儒入法);罗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经济主张:中国重农抑商;罗马保护商业。

(3)阐释:法律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随着平民反对贵族斗争、领土扩张、工商业经济发展,罗马法逐渐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的内容分析其相似点为政府垄断立法;根据材料一中“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的内容分析其相似点为立法形式多样化;根据材料一中“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的内容分析其相似点为保护私有财产。

(2)根据材料二中“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的内容可分析出中国法律的保护对象是地主阶级;根据材料三中“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可分析出罗马法律的保护对象是公民;根据材料二中“‘刑不上大夫’”“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的内容可分析中国法律注重等级观念;根据材料三中“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的内容可分析出罗马法律注重平等理念;根据材料二中“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的内容可分析出中国法律重农抑商;根据材料三中“罗马法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的内容可分析出罗马法保护商业。(3)首先根据题意对黑格尔观点进行阐述,然后结合罗马法演变的史实进行简单解释。14.【答案】(1)原因:贝多芬追求进步和自由,其作品具有强烈的反封建与追求民主革命的精神,能站在“自我”的角度,对自由和奋斗大加赞美,因此他被称为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

贡献:对交响曲的发展和创新,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将古典音乐发展到顶峰,又开浪漫音乐的先河。

(2)背景:中国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合作共同进行全民族的抗战。

影响: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精诚合作团结御侮的信心;重塑了中华民族顽强斗争的英雄形象和中华儿女不畏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抗战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3)《英雄交响曲》:反对封建专制、赞颂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黄河大合唱》:反抗日本侵略、赞颂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伟大精神。

共同点: 旋律优美、气势磅礴;成功赋予器乐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使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代表性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对时代的影响。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贝多芬的主要贡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贝多芬的作品促进了德意志的反封建,宣传了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第(2)问,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9年)及“抗日英雄真不少!”等,可知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是中华民族的抗战,围绕此中心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历史背景和影响。第(3)问,结合两部作品的历史背景来分析时代主题,分别围绕“反封建、追求自由民主”“抗日”来回答。两部作品的共同点要结合题前说明来回答,体现在对民族气质、人类精神方面的影响上。

15.【答案】(1)反映的情况:普通民众连戊戌政变都不知道,更不要说整个戊戌变法运动了。由此可见,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2)“皇帝的方向”是:救亡图存,变法图强。原因:维新派缺乏经验,计划草率,急于求成,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结果适得其反。【解析】

16.【答案】(1)影响:获得巨额赔款和大量战利品,增强了实力;攫取台湾、朝鲜战略要地,有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刺激了扩张野心。

(2)原因:①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②“二战”后,虽然美国强制日本推行民主改革,但军国主义思想观念却没有彻底根除。③战后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虑,操纵东京审判,免于起诉并释放部分战犯,保留了作为军国主义象征的天皇制,使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没有得到彻底清算。

【解析】(1)“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舰艇等战利品的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说明赔款和战利品,增强了实力;从“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可以概括出攫取台湾和朝鲜战略要地;从“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大他们侵略领土的欲望”可以归结出刺激日本扩张野心。

(2)从村来二中“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再度抬头”“ 政府要员在内的政治人物每年都去供奉有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祭拜”等信息可以概括出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根深蒂固;结合所学从日本明治维新保留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以及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独占保留天皇制等角度分析作答。

17.【答案】(1)私人企业应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国家应控制私人企业的发展;私人企业只是国有经济的补充。

(2)评价:凯末尔的“国家主义”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国家主义,实现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对国民经济重要部门的控制);使民族工业迅猛发展,巩固了民族独立(新生政权),较顺利地渡过了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7.2018(含答案)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 篇七

期中考试答案

一、积累运用 1D、2B、3D、4D

5、A落花时节又逢君;B杨花落尽子规啼;C不知何处吹芦管;D温故而知新;E(略)

6、鲁迅、旧事重提,保姆,她帮我买回了朝思暮想的《山海经》

7、参考:(1)例:从自己的角度看,要能够听得进朋友的意见,并真诚地改正,才能够获得进步。从朋友的角度看,对待朋友的不缺点和不足,要勇于直言,真诚地帮助朋友。(2)例:肝胆相照、情同手足、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同甘共苦、生死之交、莫逆之交、义结金兰„„(3)例:办一期手抄报、组织一次故事会

二、阅读领悟

【一】

8、昏鸦

9、B 【二】

10、A 11.①友人感到十分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但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进了大门。②作为国家的臣子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12.C 13.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共同之处: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三】 14.C

15.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蟋蟀和油蛉人格化,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动物发出的悦耳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四】

16、五岁时:认为奶奶不疼爱自己,想要换掉奶奶

九岁时:在奶奶被欺负时,挺身而出护着奶奶(共4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17.(2分)D 18.(4分)①这句话表面上写天气,其实是写家庭的困境让“我”无助、压抑,内心像冬天一样寒冷。②女儿陪奶奶玩钓蝴蝶游戏的目的不在于钓到蝴蝶,而在于和奶奶一起享受游戏的快乐。(意思对即可)

19.(3分)作为儿媳,“我”心地善良,孝敬老人,包容体谅患病的婆婆;作为母亲,“我”关爱孩子,教子有方,用心引导呵护女儿成长。(意思对即可)

【五】

20.①纸质媒体信息量有限,不能动态查询;②使用液晶显示屏等阅读器阅读时不舒适。21.第④段侧重说明电子纸所具有的与传统纸张相近相同的一些特征;第⑤段侧重说明与传统纸张相比电子纸所具有的优点。

22.“目前”是指当前、现在,在语句中起限制作用,表明“电子纸还不完善”的结论反映的是作者写本文时的事实,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3.举例子作比较。具体说明电子纸会给人们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具体说明电子纸可以带来许多有益的社会影响。

上一篇:遂宁市船山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方案下一篇:什么是企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