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

2024-06-29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精选11篇)

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 篇一

检测系统: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显示器、数据处理装置、执行机构。传感器:感受被测量(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的大小,并输出相对应的可用输出信号的期间或装置。传感器静态特征:灵敏度、迟滞、线性度、重复性、精度、漂移。金属与半导体电阻应变有何区别:灵敏度系数K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应变片受力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即1+2u;另一个是应变片受力后材料电阻率发生的变化,即(dp/p)/E.金属材料,电阻丝灵敏度系数表达式中1+2u的值要比(dp/p)/E大得多,而半导体材料的(dp/p)/E项的值1+2u大得多。大量实验证明,在电阻丝拉伸极限内,电阻的相对变化与应变成正比,即K为常数。直流电桥平衡:其相应两臂电阻的比值相等或相对两臂电阻的乘积应相等。R1R4=R2R3或R2/R1=R4/R3

交流电容电桥:相对两臂电阻的乘积应相等及对应电阻电容乘积相等R1C1=R2C2及R1R4=R2R3

零点残余电压:理想情况下,当衔铁位于中心位置时,两个次级组感应电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差动输出电压为0,但实际情况是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往往不等于0。差动变压器在零点位移时的输出电压。它的存在使传感器在输出特性不经过零点,造成实际特性与理论特性不完全一致。N=60f/z

正压向效应:当沿着一定方向收到外力作用时,不仅几何尺寸会发生变化,而且晶体内部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晶体的某两个表面上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又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

霍尔效应:金属或半导体薄片在磁场中,当有电流流过时,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动势,称为霍尔效应,该电电动势为霍尔电势。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外光电效应(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敏晶体管)

热敏电阻:当电极正常运行时温度较低,晶体管VT截止,继电器J不动作;当电动机过负荷或断相或一相接地时,电动机温度急剧升高,使热敏电阻阻值急剧减小,到一定值后,VT接通,继电器J吸合,使电动机工作回路断开,实现保护作用。根据电动机各种绝缘等级的允许升温值来调节偏流电阻R2值,从而确定晶体管VT的动作点。

热电效应:当两个分态点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将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叫热电效应。冷端零摄氏度恒温法补偿导线法补偿电析法和冷端温度修正法。三线制接线:可以消除接线电阻的影响。

不等位电势U。和等位电阻r.。U.不为零的原因 1存在电极的安装位置不对称。

2半导体材料电阻率不均衡或几何尺寸不均匀。3激励电极接触不良造成激励电流不均匀分布等。路灯自动控制器

当天黑无光时,控制电路中VT1,VT2均处于截止状态。当白天有光时,控制电路中VT1,VT2均处于导通状态。

当黑天无光照射时,控制电路中VT1,VT2均处于截至状态,线电器K的线圈断电,其常闭触电接通电路中交流接触器KM线圈,从而使接触器的常开主触点闭合,路灯亮。当天亮时,硅电池收到光的照射产生0.2-0.5的电动势,使三极管VT1VT2导通,最终导致接触器点断开,路灯熄灭。

莫尔条纹:两块光栅叠合时,出现光明相间的条纹。特性:1消除光栅刻线的不均匀误差2位移的放大特性3移动特性4光强与位置关系。愿意:电磁场的变化,零件的摩擦,间隙,热起伏,空气扰动气压及温度的变化,测量人员的错误感觉。消除:当测量次数足够时,就整体而言,服从一定的规律,通过数据的统计可以计算出误差出现。原因:测量方法不完全,零点未调整,采用今世的计算公式测量者的经验不足。消除:首先要查找误差根源,并设法减少和消除,对于无法消除的恒指系统误差,可以在测量结果中加以修正。

检测系统: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显示器、数据处理装置、执行机构。传感器:感受被测量(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的大小,并输出相对应的可用输出信号的期间或装置。传感器静态特征:灵敏度、迟滞、线性度、重复性、精度、漂移。金属与半导体电阻应变有何区别:灵敏度系数K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应变片受力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即1+2u;另一个是应变片受力后材料电阻率发生的变化,即(dp/p)/E.金属材料,电阻丝灵敏度系数表达式中1+2u的值要比(dp/p)/E大得多,而半导体材料的(dp/p)/E项的值1+2u大得多。大量实验证明,在电阻丝拉伸极限内,电阻的相对变化与应变成正比,即K为常数。直流电桥平衡:其相应两臂电阻的比值相等或相对两臂电阻的乘积应相等。R1R4=R2R3或R2/R1=R4/R3

交流电容电桥:相对两臂电阻的乘积应相等及对应电阻电容乘积相等R1C1=R2C2及R1R4=R2R3

零点残余电压:理想情况下,当衔铁位于中心位置时,两个次级组感应电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差动输出电压为0,但实际情况是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往往不等于0。差动变压器在零点位移时的输出电压。它的存在使传感器在输出特性不经过零点,造成实际特性与理论特性不完全一致。N=60f/z

正压向效应:当沿着一定方向收到外力作用时,不仅几何尺寸会发生变化,而且晶体内部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晶体的某两个表面上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又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

霍尔效应:金属或半导体薄片在磁场中,当有电流流过时,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动势,称为霍尔效应,该电电动势为霍尔电势。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外光电效应(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敏晶体管)

热敏电阻:当电极正常运行时温度较低,晶体管VT截止,继电器J不动作;当电动机过负荷或断相或一相接地时,电动机温度急剧升高,使热敏电阻阻值急剧减小,到一定值后,VT接通,继电器J吸合,使电动机工作回路断开,实现保护作用。根据电动机各种绝缘等级的允许升温值来调节偏流电阻R2值,从而确定晶体管VT的动作点。

热电效应:当两个分态点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将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叫热电效应。冷端零摄氏度恒温法补偿导线法补偿电析法和冷端温度修正法。三线制接线:可以消除接线电阻的影响。

不等位电势U。和等位电阻r.。U.不为零的原因 1存在电极的安装位置不对称。

2半导体材料电阻率不均衡或几何尺寸不均匀。3激励电极接触不良造成激励电流不均匀分布等。路灯自动控制器

当天黑无光时,控制电路中VT1,VT2均处于截止状态。当白天有光时,控制电路中VT1,VT2均处于导通状态。

当黑天无光照射时,控制电路中VT1,VT2均处于截至状态,线电器K的线圈断电,其常闭触电接通电路中交流接触器KM线圈,从而使接触器的常开主触点闭合,路灯亮。当天亮时,硅电池收到光的照射产生0.2-0.5的电动势,使三极管VT1VT2导通,最终导致接触器点断开,路灯熄灭。

莫尔条纹:两块光栅叠合时,出现光明相间的条纹。特性:1消除光栅刻线的不均匀误差2位移的放大特性3移动特性4光强与位置关系。愿意:电磁场的变化,零件的摩擦,间隙,热起伏,空气扰动气压及温度的变化,测量人员的错误感觉。消除:当测量次数足够时,就整体而言,服从一定的规律,通过数据的统计可以计算出误差出现。原因:测量方法不完全,零点未调整,采用今世的计算公式测量者的经验不足。消除:首先要查找误差根源,并设法减少和消除,对于无法消除的恒指系统误差,可以在测

量结果中加以修正。

特性:1消除光栅刻线的不均匀误差2位移的放大特性3移动特性4光强与位置关系。愿意:电磁场的变化,零件的摩擦,间隙,热起伏,空气扰动气压及温度的变化,测量人员的错误感觉。消除:当测量次数足够时,就整体而言,服从一定的规律,通过数据的统计可以计算出误差出现。

原因:测量方法不完全,零点未调整,采用今世的计算公式测量者的经验不足。消除:首先要查找误差根源,并设法减少和消除,对于无法消除的恒指系统误差,可以在测量结果中加以修正。

检测系统: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显示器、数据处理装置、执行机构。传感器:感受被测量(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的大小,并输出相对应的可用输出信号的期间或装置。传感器静态特征:灵敏度、迟滞、线性度、重复性、精度、漂移。金属与半导体电阻应变有何区别:灵敏度系数K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应变片受力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即1+2u;另一个是应变片受力后材料电阻率发生的变化,即(dp/p)/E.金属材料,电阻丝灵敏度系数表达式中1+2u的值要比(dp/p)/E大得多,而半导体材料的(dp/p)/E项的值1+2u大得多。大量实验证明,在电阻丝拉伸极限内,电阻的相对变化与应变成正比,即K为常数。直流电桥平衡:其相应两臂电阻的比值相等或相对两臂电阻的乘积应相等。R1R4=R2R3或R2/R1=R4/R3

交流电容电桥:相对两臂电阻的乘积应相等及对应电阻电容乘积相等R1C1=R2C2及R1R4=R2R3

零点残余电压:理想情况下,当衔铁位于中心位置时,两个次级组感应电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差动输出电压为0,但实际情况是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往往不等于0。差动变压器在零点位移时的输出电压。它的存在使传感器在输出特性不经过零点,造成实际特性与理论特性不完全一致。N=60f/z

正压向效应:当沿着一定方向收到外力作用时,不仅几何尺寸会发生变化,而且晶体内部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晶体的某两个表面上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又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

霍尔效应:金属或半导体薄片在磁场中,当有电流流过时,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动势,称为霍尔效应,该电电动势为霍尔电势。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外光电效应(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敏晶体管)

热敏电阻:当电极正常运行时温度较低,晶体管VT截止,继电器J不动作;当电动机过负荷或断相或一相接地时,电动机温度急剧升高,使热敏电阻阻值急剧减小,到一定值后,VT接通,继电器J吸合,使电动机工作回路断开,实现保护作用。根据电动机各种绝缘等级的允许升温值来调节偏流电阻R2值,从而确定晶体管VT的动作点。

热电效应:当两个分态点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将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叫热电效应。冷端零摄氏度恒温法补偿导线法补偿电析法和冷端温度修正法。三线制接线:可以消除接线电阻的影响。

不等位电势U。和等位电阻r.。U.不为零的原因 1存在电极的安装位置不对称。

2半导体材料电阻率不均衡或几何尺寸不均匀。3激励电极接触不良造成激励电流不均匀分布等。路灯自动控制器

当天黑无光时,控制电路中VT1,VT2均处于截止状态。当白天有光时,控制电路中VT1,VT2均处于导通状态。

当黑天无光照射时,控制电路中VT1,VT2均处于截至状态,线电器K的线圈断电,其常闭触电接通电路中交流接触器KM线圈,从而使接触器的常开主触点闭合,路灯亮。当天亮时,硅电池收到光的照射产生0.2-0.5的电动势,使三极管VT1VT2导通,最终导致接触器点断开,路灯熄灭。

莫尔条纹:两块光栅叠合时,出现光明相间的条纹。特性:1消除光栅刻线的不均匀误差2位移的放大特性3移动特性4光强与位置关系。愿意:电磁场的变化,零件的摩擦,间隙,热起伏,空气扰动气压及温度的变化,测量人员的错误感觉。消除:当测量次数足够时,就整体而言,服从一定的规律,通过数据的统计可以计算出误差出现。原因:测量方法不完全,零点未调整,采用今世的计算公式测量者的经验不足。消除:首先要查找误差根源,并设法减少和消除,对于无法消除的恒指系统误差,可以在测量结果中加以修正。

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 篇二

传感器是自动控制系统的首要环节。通过检测技术,可以将非电参量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控制。目前,传感器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商业、交通、环境监测、医疗诊断、军事科研、航空航天、现代办公设备、智能建筑和家用电器等领域,是构建现代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自控学科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多年来一直担任“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主讲教师,深感随着传感器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面向本科生的课程讲授,急需改革。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感器工作原理涉及电学、磁学、光学、化学等学科,其应用又与测量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等相关学科紧密联系。从每一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来说,内容相对独立,节与节的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就学习方法来说,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因此,在教学中要区别于其他课程,不能忽视它自身的特点。

目前,国内有关传感器的大中专教材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多,书本也越来越厚。这些教材在内容编写方面几乎大同小异,主要有两种风格:一是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的角度出发,讲解检测的基础知识、各种类型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最后介绍智能型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等新知识;另一种是从以各种类型的传感器的选择和应用为主,很少进行理论研究。往往采用第一种类型的课本作为主讲教材,第二种类型作为教学的辅助教材。

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定性地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熟悉其基本特性,而且更要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多年的实践教学使笔者体会到:不需要对教科书中的每一种传感器都从工作原理着手,逐一进行介绍,要着重讲述几种有代表性的传感器,包括其工作原理、测量转换电路。要将这几种基本传感器的知识讲全讲透,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什么是传感器、如何选择和使用传感器。对课本中的部分内容可采取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的方式。

对于一些新型传感器,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传感器发展的最新动态。例如:在讲光电传感器中的光电池一节,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了解目前新技术“光伏发电”的发展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伊始,给学生布置写一篇有关传感器的市场调查报告[1],学期末交作业。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当地较大的电子市场进行调研,从而把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传感器元器件相结合。学生在学校实验室中接触到的传感器类型非常有限,许多传感器学生直到毕业走上工作岗位,都没有见过。通过这个实践环节,可以弥补在这方面教学上的不足。

3 加强实验环节教学

实验环节教学分为两大部分: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主要使学生掌握常用传感器的使用和标定方法,以及相应传感器的测量转换电路的设计。通过实验,使学生对传感器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感性的认识,能独立进行实验的数据读取和实验结果分析,并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1]。

在完成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开设设计性实验。因为考虑到传感器是自动控制系统的首要环节,考虑将检测与转换技术实验室与单片机实验室相结合,设计几个典型的自动控制系统实验。例如,恒温控制系统等。让学生能在实验室环境下,将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与单片机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两种实验室的有效结合,还为自动控制专业的学生做毕业设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实验平台。

4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针对课程特点,本课程在教授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等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各种传统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公式推导,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要有一定的板书,边写边讲。对于传感器的结构、外形及相应的电路原理图,以及新技术、新知识多采用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演示,尤其是对各种类型及型号的实际传感器的介绍,弥补了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传感器实例的不足。如对电容式、电感式传感器的各种结构形式采用动画方式演示,而对于热电偶传感器的基本定律利用板书形式讲授[2]。这两种教学手段的结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也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板书。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组合,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5 引入虚拟仪器技术辅助教学

虚拟仪器技术是测试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两门学科最新技术的结晶,融合了测试理论、仪器原理和技术、计算机接口技术、高速总线技术以及图形软件编程技术于一体。虚拟仪器技术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结合高效灵活的软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灵活高效的软件能帮助使用者创建完全自定义的用户界面,模块化的硬件能方便地提供全方位的系统集成,标准的软硬件平台能满足对同步和定时应用的需求。同时拥有高效的软件、模块化I/O硬件和用于集成的软硬件平台这三大组成部分,就能充分发挥虚拟仪器技术性能高、扩展性强、开发时间少,以及出色的集成这四大优势。

虚拟仪器是由计算机硬件资源和用于数字分析与处理、过程通讯以及图形界面的软件组成的测控系统,它把仪器生产厂家定义仪器功能的方式转变为由用户自己定义仪器功能,在一定的硬件基础上,用户可根据测试的需求,编写软件定义自己的仪器功能。例如“虚拟经纱张力测试仪系统”的设计[3]。虚拟经纱张力测试仪的测试系统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卡、接口总线、硬件驱动程序和开发的测试软件构成,数据采集卡采用6024E,LabWindows/CVI平台开发测试软件,在Windows98操作系统下运行。

虚拟仪器是今后仪器仪表、测试控制研究与发展的方向,它强调“软件就是仪器”,用软件代替硬件,易开发、易调试,可有效节约资金。利用虚拟仪器技术,能够设计出与实际仪器功能相同的全软件的虚拟仪器。通过这些虚拟仪器的使用,学生能较快地掌握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配合一定的调理电路,完成实际测试过程,达到与实际仪器操作相同功效的目的。虚拟传感器实验,通过在计算机上即装即用,可以方便地形象地完成、了解、掌握传感器的实验内容,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场地限制,进行多次反复实验[4]。

6 结论

只要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改革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根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革。

参考文献

[1]王艳芳.传感器教学改革[M].2008.

[2]王卫东.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工会论坛,2008.

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 篇三

关键词:传感器;检测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67-02

一、概述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自动化专业一门核心课。是一门涉及到电工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精密机械设计技术等众多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现代检测系统通常集光、机、电于一体,软硬件相结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掌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熟练掌握各类典型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适用场合,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作性能,能合理选用常用电子仪器、测量电路等,能根据测量要求设计各类测量系统,能对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等,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突出能力的培养。目前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重点讲解各类传感器的原理、工作特性、测量电路和应用举例。而在传感器的应用上多是简单地举若干例子。在实验环节,也是大量的验证性实验。这样做的结果,不能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传感器在实际现场条件下如何应用,达不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重要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作者在本文中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以下改革思路。

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改革思路

1.采用实物教学法。传统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堂教学主要讲授传感器工作原理、工作特性、测量电路等。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传感器种类异常繁多,如果学生见不到传感器的实物,仅仅靠课件上的内容,就会觉得学的东西没有什么意义,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觉得这门课程没意思。因此,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授课过程中,将各种传感器带到课堂上、展示给同学们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我们会把主要的各类传感器都带到课堂上,结合实物进行讲解。比如:电阻应变片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热电偶、热电阻等,这样使得学生们对传感器留下深刻影,同时,在讲解传感器的时候,一定要结合现实生活实际,尽量介绍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见到或者用到过的传感器。例如,电饭煲、空调、冰箱中的各种温度传感器;全自动洗衣机中的重量、液位、水温等传感器。这样能使学生认识到传感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启发和互动的教学方法。启发和互动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注重“学思结合”是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与精髓。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之一就是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倡导学思结合的目的,就是要改变长期存在的注重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充分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改变注重记忆、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课堂教学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作者认为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光电传感器为例,在讲完该类传感器工作原理、工作特性、测量电路后,启发学生们思考实际生活中是否见到光电传感器,让他们联想哪些场合可能会用光电传感器,在印刷机印刷过程中,某些参量的检测可否用光电传感器完成,通过这样的启发和互动,使同学们开阔了思路,加深了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认识。

3.重视实践环节。《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但长期以来,该课程的实践环节地位太弱,基本上处于从属于理论环节的状况,在考核时,实践环节(主要是实验)成绩仅占课程总成绩的一小部分,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忽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同时,该课程验证性实验过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学校教学经费的资助下,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大力改革,开发出介于课程设计和实验之间的设计性实验,每个实验6个学时,实验主要侧重对基本知识的综合应用,使学生们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类实验要求先做好实验前准备,完成前期设计,然后在实验室设计实验,最后要求书写实验报告。比如:应变式电子称设计实验,要求设计出的电子称,不但完成理论设计,同时要求能够实际应用。

4.考核方式改革。考核、评价学生成绩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大众化教育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考核方式进行了大力改革。总的说来,我校该门课程的学生总成绩由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平时作业和出勤情况等几个环节构成。为了体现该门课程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实验成绩占30%、平时作业和出勤情况占20%、考试成绩占50%。实验成绩采用现场实际操作和口头答辩结合的方式给出。考试成绩由期中开卷考试成绩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构成。这样可以较充分、全面地衡量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情况,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采用现代化网络教学手段。网络化教育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运用网络化教学手段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网络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网络化的教学注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网络教学课程资源分为七大组成部分,具体介绍如下。课程概况: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团队、考核方式、课程公告。课程内容:包括以知识点∕章节为单位的课程教案、主要教材与参考书、学以致用的典型案例、教材电子稿。教学课件:包括以知识点∕章节为单位的电子教案(课件)、帮助学生学习的助学型课件、模拟或仿真实践教学课件等。练习作业:包括以章节为单位的习题、练习题、讨论题、思考题、测试题等。实践教学:包括阐明本课程所有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步骤和教学实践总结报告撰写要求的实践教学指导。参考资料:包括学生学习本课程相应学习指导,比如:学习方法、可利用的学习资料∕资源、网络资料。课程互动:包括常见问题答疑、在线交流、课程论坛。以上网络教学课程资源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基本转换电路,掌握特殊类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选择自动控制系统中传感器的能力;具有组建一般测试系统的能力;对一般测试系统中的技术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这门课程的特点是传感器种类繁多,而且理论性和工程性都很强,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课程的教学要求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金伟.现代检测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

[2]李科杰.现代传感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 篇四

课程设计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 Sensor and Monitoring Technology Course Design 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课;非独立设课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第5学期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20;课程总学分1;

大纲主笔:

课程设计指导书:耿欣主编.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项目教学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一、实验课程的任务与要求(1)任务: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之后,综合利用所学传感器知识完成一个传感器应用系统设计并在实验室实现。该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

1.是通过解决

一、两个实际问题,巩固和加深对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原理、特性的认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实际电路方案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元件选择,安装调试等环节,初步掌握简单传感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4.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简单传感器控制电路的实验调试和整机指标测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题任务。

5.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电子线路以及元器件工程规范,能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能正确反映设计和实验成果,能正确绘制电路图等。

6.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通过课程设计实践,逐步建立正确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获得初步的应用经验,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实验设备及要求

(1)深圳讯方物联网传感器实验箱。

(2)示波器、稳压电源、万用表、导线若干。

三、实验考核

(1)设计报告要求:

要求设计报告按以下条目顺序编写: 封面 摘要

正文(主要内容有)

设计任务书及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选定方案论证及整机电路的工作原理。单元电路的设计计算、元器件选择、电路图。

实际电路性能指标测试结果,其中包括实测记录的整理和分析,注意要用必要的曲线、图表加以说明,还应主明测试方法和仪器型号等;对调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应作出分析,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讲清故障原因及改进措施和效果;并按国家有关标准画出整机电路图,列出元件、器件明细表。

对设计成果作出评价,说明本设计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改进设计意见。还可以谈谈通过课程设计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2)考核方式:

理论设计方案,演示所设计的系统,总成绩40%; 设计报告,占总成绩20%;

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占总成绩30%; 考勤情况,占总成绩10%;

考核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

四、课程教材及参考书

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3版),徐科军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五、课程设计项目与内容提要

(一)温度监控装置

某些车间和实验室里,对温度有一定要求,尤其是夏天温度太高,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和仪器设备都有一定影响,为此需要对温度进行控制,当温度高于某一值时,就必须驱动冷风机进行降温,同时进行报警。

(1)、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设计一个控制系统,主要指标如下: 温度测量范围:15~30C,分辨加0.05C。

温度控制范围 :20+5C,夏天使用,由本装置驱动冷风机降温。交流接触器线圈的工作电流为100uA 报警指示,当温度大于25C,用红灯报警。

(2)、要求完成任务,设计电路,安装调试使之达到设计要求。

(二)、光电越限报警器

在有珍贵文物及危险物品存放的场所,如有人超越规定界线,造成危险或毁坏公物。在这此场所若

安装光电越限报警器,当有人超越规定的界限时,立即发出报警,就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有利于保护文物或减少事故。实用的光电报警器,需要有适合的光学系统,本课题仅要求设计电路系统,至于光学器件仅做模拟实验即可。

1、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

设计一个光电报警器,具有一下两种功能之一:

有光照时,在一个1/4W,8欧姆的喇叭上发出音频(1000HZ左右)报警信号,无光照时不发出信号;

无光照时发出音频警信号,有光照时不发出信号。

2、要求完成的任务 设计电路,并进行安装调试

(三)、产品计数器

利用光敏器件制成的产品计数器,具有非接触、安全可靠的特点,可广泛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产品计数,如机械零件加工、输送线产品、汽水、瓶装酒类,还可用米来统计出入口人员的流动情况

1、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

设计一个光电产品计数器,主要指标如下:(1)产品输送的带度大于等于10厘米;(2)产品计数为工作十进制数。两位

2、要求完成的任务 设计电路,并进行安装调试

(四)、自动供水装置

自动供水装置了实现凭票定量自动供应开水,具有节约用水而又卫生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单位水房安装使用。当用水者打水时,需将铁制的取水牌从投口投入,取水牌沿非磁性物质制作的滑槽向下滑行,当滑行到磁传感部位,传感器输出信号经控制电路驱动电磁阀打开,水从水龙头流出,经延时一定时间后,控制电路使电磁阀关闭,又恢复到停止供应水的 状态。

1、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

设计一个自动供水装置,主要指标为:

(1)电磁阀的开关仅用发光二极管来模拟;(2)电磁阀开3分钟后关闭。

2、要求完成的任务

设计电路,并进行安装调试

(五)、布料厚度测量装置

边缝机的自动控制中,需要测量布料的厚度,以控制进针的位置,本课题要求使用变方电容传感器测量厚度,以电压形式输出。

1、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

设计一布料厚度测量装置,主要指标如下:

(1)厚度测量范围:0~2.0mm;

(2)分辨力高于0.05mm;

(3)输出电压范围:0~5V

2、要求完成的任务

完成装置,测量电了的安装调试使它达到设计要求。

(六)、路灯控制器 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

1、设计一个路灯控制器具有以下功能:

(1)天黑时灯亮,利用光敏二极管的阻值变化,控制可控硅的导通。(2)天亮时,利用光敏二极管的阻值变小,控制可控硅的断路,使灯熄灭。(3)或用继电器控制灯的开、关。

2、要求完成的任务 设计电路并进行安装调试。

(七)、光敏电阻制作的日光灯启辉器

日光灯启辉器是一种无触点启辉器。其特点是采用光控方式控制启辉器的工作,可以在160~250伏范围内,快速点燃日光灯。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

(1)光敏电阻RG选用硫化镉电阻,暗电阻大于4M,亮阻小于2K。

(2)VD选用IN4007整流二极管,DW选用击穿电压为10~15伏稳压二极管。(3)VS选用MCR100—6可控硅。

2、要求完成的任务 设计电路并进行安装调试。

(八)、感应式传感器制作的感应式讯响器

1、本设计可用做触木式报警器,如门把手、箱、包、柜等的防盗报警,也可作玩具等用。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

(1)用手摸、捏感应器时,扬声器发出响亮的音频叫声。(2)手离开感应器时,延时1(S)左右,扬声器停止叫声。

2、要求完成的任务 设计电路并进行安装调试。

(九)、热敏电阻制作的冰箱电子温控器 温控器由电源电路、温控电路和启动电路组成。

电源电路。由于低压直流电供电,电流只用15~20MA,因此采用电阻降压、半波整流和稳压管稳压。输出电压10伏。

启动电路。一般压缩机额定电流约为0.7~1.4A。采用10A双向可控硅通断压缩机足够用。温控电路。利用热敏电阻传感器检测冷藏室温度来控制一个滞后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电平,再控制可控硅的压缩机的工作。

2、要求完成的任务 设计电路并进行安装调试。

(十)、转速控制电路的设计

1、本电路利用光电测速传感器测出直流电机转速信号,用直流电机的转动控制光电二极管的光照频率。

5.智能电子与传感器技术个人简历 篇五

户口所在: 揭阳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诚信徽章: 未申请 身 高: 177 cm

人才测评: 未测评 体 重: 58 kg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销售助理, 团购经理/主管/业务员, 商务/电子商务-经理/主管/专员/助理

工作年限: 3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实习可到职日期: 三个月

月薪要求: 1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深圳,江门

工作经历

中山市才通天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07 ~ 2012-09

公司性质: 外商独资 所属行业:服务业

担任职位: 拓展推广专员

工作描述: 对公司所组织两场大型招聘进行宣传、每月组织进行社区和工业区的`活动推广;在期间让我与人沟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离职原因: 完成学业

中国银行 起止年月:-10 ~ 2010-10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银行

担任职位: 整理客户资料

工作描述: 把已收集的客户资料进行整理登记

离职原因: 工作周期性

毕业院校: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6.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0分,共 40 小题,每小题 2.5 分)

1.气敏元件表面吸附被测气体时,它的()将发生变化。

A.电阻

B.电导率

C.电压

D.电感

2.调频是利用信号电压的幅值控制一个振荡器,使输出为等幅波,该等幅波的()取决于信号电压。

A.幅值

B.频率

C.相位

D.频谱

3.概率密度函数提供了随机信号()信息。

A.沿频率轴分布

B.沿幅值域分布

C.沿时域分布

D.沿强度分布

4.在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和测温范围较小时,金属热电阻中普遍使用()。

A.铜电阻

B.镍电阻

C.铂电阻

D.锰电阻

5.功率谱密度函数提供了随即信号在()轴上的分布信息。

A.时间

B.幅值

C.频率

D.峰值

6.测试工作的任务是从复杂的信号中提取()。

A.正弦信号

B.频域信号

C.有用信息

D.干扰噪声信号

7.串联两个热电偶的输出电动势是()。

A.各热电动势的平均值

B.各热电动势的代数和

C.各热电动势的最大值

D.各热电动势的最小值

8.如果仅仅检测是否与对象物体接触,可使用()等。

A.ON-OFF微型开关

B.感压橡胶

C.含碳海绵

D.硅橡胶

9.对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希望其固有频率()。

A.尽量低些

B.在120Hz左右

C.在400Hz左右

D.尽量高些

10.无源RC低通滤波器从()两端引出输出电压。

A.R

B.L

C.RC

11.在测量位移的传感器中,符合非接触测量,而且不受油污等介质影响的是

()传感器。

A.压电式

B.电阻式

C.电涡流式

D.电容式

12.电桥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按()可分为平衡电桥和不平衡电桥。

A.被测电阻的接入方式

B.工作方式

C.不同的电桥电源

D.不同种类的桥臂阻抗

13.在尘埃、油污、温度变化较大,伴有振动等干扰的恶劣环境下测量时,传感器的选用必须首先考虑()因素。

A.响应特性

B.灵敏度

C.稳定性

D.精确度

14.对于低频磁感应,应采用()做屏蔽罩。

A.有色金属

B.铁磁性材料

C.金属

D.绝缘材料

15.()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压阻效应

A.丝式电阻应变片

B.箔式电阻应变片

C.半导体应变片

D.直角形栅应变片

16.将温度差转换为电动势输出的是()温度传感器。

A.热电偶

B.热敏电阻

C.金属热电阻

D.辐射温度传感器

17.变磁通感应式转速传感器,在测量轴的转速时,其齿盘应该用()材料制成。

A.金属

B.导磁

C.塑料

D.导电

18.设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为脉冲函数,则自功率谱密度函数必为()。

A.脉冲函数

B.有延时的脉冲函数

C.零

D.常数

19.电桥调零通常采用串联调零和并联调零两种方法。其中并联调零多用在桥臂参数R值较()的场合。

A.大

B.》R

C.小

D.《 R

20.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电压是()。

A.调频波

B.脉冲波

C.调幅波

D.调相波

21.()的原理是使绝大部分磁通量经屏蔽体通过,所以要选用导磁性能好的材料做屏蔽罩

A.静电屏蔽

B.低频磁感应屏蔽

C.高频磁感应屏蔽

22.数字滤波方法中,()是将各采样值取不同的比例,然后相加,以提高滤波效果

A.限定最大偏差法

B.算术平均值法

C.加权平均滤波法

23.输出电动势是每个热电动势之和的热电偶是()

A.普通热电偶

B.并联热电偶

C.串联热电偶

D.薄膜热电偶

24.以下主要用于测量固体表面小面积瞬时变化的温度的热电偶是()

A.普通热电偶

B.并联热电偶

C.串联热电偶

D.薄膜热电偶

25.压电传感器是高内阻传感器,因此,要求前置放大器的输入阻抗()。

A.很低

B.很高

C.较低

D.较高

26.将电网的零线与各种电气设备的外壳连接在一起,并直接与大地连接,保

证机壳与大地等电位,从而确保人身及设备的安全,这种地称为()

A.安全地

B.信号源地

C.数字信号地

D.模拟信号地

27.用电桥进行测量时,可采用零测法和偏差测量法,其中零测法具有()的特点。

A.测量精度较高

B.测量速度较快

C.测量速度较慢

D.适于测量动态值

28.()的电阻值将随环境相对湿度的改变而变化,从而实现对湿度的电测量。

A.氯化锂湿敏元件

B.半导体陶瓷湿敏元件

C.热敏电阻湿敏元件

D.高分子膜湿敏元件

29.适用于压力测量、流量测量等的数字滤波方法是()

A.限定最大偏差法

B.算术平均值法

C.加权平均滤波法

30.当使用高灵敏度直流检测仪器时,静止电荷又在仪器上感应出异性静电荷而可能使指针发生偏转,影响测量精度,甚至使测量无法进行。消除这种静电场干扰的主要方法是采用()

A.静电屏蔽

B.低频磁感应屏蔽

C.高频磁感应屏蔽

31.测量空间温度的热电偶是()

A.铠装热电偶

B.普通热电偶

C.并联热电偶

D.串联热电偶

32.测量小空间动态温度,最好采用()温度传感器。

A.热电偶

B.热敏电阻

C.金属热电阻

D.磁热敏传感器

33.位移阻抗又称为()。

A.动刚度

B.动柔度

C.导纳

D.视在质量

34.主要用于变化比较缓慢的参数的滤波方法是()

A.限定最大偏差法

B.算术平均值法

C.加权平均滤波法

35.下面仅检测指部与操作物体在切向的相对位移,而不检测接触表面法向的接触或压力的传感器是()

A.滑动觉传感器

B.触觉传感器

C.压觉传感器

D.光电传感器

36.将受扭转轴上的电信号与固定测量电路装置相联的专用部件是()。

A.集流环

B.整流器

C.滤波器

D.放大器

37.当信号电路在两端接地时,很容易形成环路电流,引起噪声干扰,这时常采用()的方法。

A.单点接地

B.屏蔽

C.隔离

D.滤波

38.以下可用于测量平均温度的热电偶是()

A.普通热电偶

B.并联热电偶

C.串联热电偶

D.薄膜热电偶

39.以下传感器测试温度接近于实际值的是()

A.全辐射温度传感器

B.亮度式温度传感器

C.比色温度传感器

40.使用()制成的绝对湿度传感器的湿度调节器,可制造出精密的恒湿槽。

A.氯化锂湿敏元件

B.半导体陶瓷湿敏元件

C.热敏电阻湿敏元件

D.高分子膜湿敏元件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00分,共 40 题,每小题 2.5 分)

1.B 2.B 3.B 4.A 5.C 6.C 7.B 8.A 9.D 10.B 11.C 12.B 13.C

14.B 15.C 16.A 17.B 18.D 19.C 20.C 21.B 22.C 23.C 24.D 25.B 26.A 27.A 28.A 29.B 30.A 31.A 32.B 33.A 34.A 35.A 36.A

7.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 篇七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要求学生具有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和电路原理等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主要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各种应用条件下传感器的选用原则和测量电路在工程检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传感器的特性实验、标定实验的技能,独立分析、解决传感器方面问题的能力,利用网络、数据手册、厂商名录等获取和查阅传感器技术资料的能力,检测各类信息及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跟踪传感器新技术的能力,为深入提高学科专业水平和工程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改革

我们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与探讨并进行了适当的改革,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1 教学理念的转变

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灌输模式越来越不适用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并且帮助学生解决通过努力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理论教学的改革

由于在实际教学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分为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两大类,考虑到该课程内容信息量大,涉及信息的获取、变换、处理、显示等知识[1],而且要考虑到专业类型与需要,因此要求教师收集跟专业有关的传感器实物,让学生看清内部结构,接着组装起来,最后从理论分析其工作原理[2],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 在讲解图1时, 我先拿出自己做的一个实物图,给学生详细认真地演示这个装置的功能,然后介绍这个电路的原理,一方面趣味性增强了,另一方面学生理解了原理,并激发了创新思维。

另外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传感器的转换原理、基本特性与应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对于传感器的外形、结构及应用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进行展示讲解。

2.3 实践教学的改革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将实践教学由实验调整到实验和课程设计两部分组成。实验由2名学生一组,包括金属应变片的单臂、半桥、全桥性能实验;电感式、电容式、霍尔式传感器测位移;霍尔式、磁电式、光电式传感器测转速;K热电偶测温四个实验。通过实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验证,分析和理解。

课程设计包括应变式称重系统、铂电阻测温传感器、环形输送线综合应用三个设计内容。对于应变式称重系统,要求掌握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掌握单臂、半桥和全桥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制作并调试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线路板;通过CSY-V9.1虚拟仪器采集测量电路的输出电压至电脑中,并分析数据。对于铂电阻测温传感器,要求掌握铂电阻的温度特性和测温原理;制作并调试测温线路板;在DRVI快速可重组虚拟仪器平台上,利用DRVI建立虚拟仪器实验环境,完成测温电路输出电压的采集、显示和分析。对于环形输送线综合应用,要求掌握自动生产线上常用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和应用方法;利用DRVI建立虚拟仪器实验环境,完成金属或非金属物体检测、输送线运行速度测量、物体表面颜色识别和工件定位等。

下面是我们在具体课程设计训练内容与周数的分配安排,如表1所示。

通过课程训练,培养学生对传感器的选用和测试测控系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信号的采集、转换、分析的训练,掌握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具有的基本的操作技能与动手能力,为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由笔试(面试)、实物验收、报告三部分组成;成绩评定:笔试(面试)、实物验收、报告的比例为3∶4∶3。

理论课考试的考核方式变为:开卷考试。成绩评定:实验成绩、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为1∶2∶7。

3. 结语

通过最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学生具备了传感器的特性实验、标定实验的技能,独立分析、解决传感器方面问题的能力,利用网络、数据手册、厂商名录等获取和查阅传感器技术资料的能力,检测各类信息及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跟踪传感器新技术的能力,为深入提高学科专业水平和工程实际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立忠, 黄涛等.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10, (4) :116-123.

8.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 篇八

关键词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传感器与检测技课程是我校电子科学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三个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集成了机械、电子、电路、控制、光学、电磁学等知识,涉及知识面广,且与生产、科研联系紧密。①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极地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开展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下面从三个方面阐述教学改革过程中积累的心得。

1 理论教学

1.1 以应用为导向的倒叙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理论教学,首先接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大量的数理推导,内容抽象,学生普遍兴趣不高。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传统教学思路做了相应的调整,由应用入手,围绕实例展开原理分析。

比如对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讲解,对于初次听到这个名词的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人知道什么是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更没有人清楚它的应用场合。这时教师就会举出超市打印电子称的应用实例,对于这种和生活联系密切的应用实例,进一步再给出电子称的传感器内部结构图片,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自制的Flash教学动画,用苹果充当重物,随着苹果的纷纷落下,电子称的显示器示数随之改变,形象生动地模拟了电子称的工作过程,通过这样的动画演示,同学都对传感器的工作理论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由应用实例引出问题,进而讲述其工作原理,这种倒叙式的教学方法,必然能带动学生的求知欲,对基本原理的探究更加积极主动,使理论教学过程不再枯燥抽象。

1.2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 从2004级开始,尝试应用PowerPoint和Flash等多媒体软件制作电子教案,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形成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比如对“光栅传感器”的教学,对莫尔条纹的形成机理、光栅尺沿不同方向移动时莫尔条纹的方向性问题,特别是莫尔条纹对位移的放大作用等知识,采用板书教学缺乏形象性,学生根本无法想象其中的规律性。而通过Flash软件制作的演示动画,当两光栅产生相对位移时,学生能清晰地观察到莫尔条纹及其移动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增强学习兴趣。

本课程的传感器原理部分:包括应变效应、热电效应、压电效应、光电效应、涡流效应等,几乎任何一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都可以Flash 动画动态演示。

2 实验教学

2.1 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

验证型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传感器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但由于现有的的实验电路多采用模块化设计,只需连接几根导线,用万用表和示波器记录实验结果,学生很快就能完成实验,定量的结果也很粗糙,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②

在实验学时有限的前提下,教师积极地进行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针对验证性实验内容,可通过教师(下转第169页)(上接第150页)自制的Flash动画和实验录像等手段在课堂演示实验,学生通过动画能够熟悉实验操作过程,通过录像等资料也能看到实验现象,节省了实验学时,丰富了实验教学手段。

2.2 加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在改造验证性实验教学手段的同时,开设研究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实验研究能力。

为了活跃学生的思路,提供实验室的数十种传感器,能进行温度、湿度、位移、应力、转速和振动的设计性实验。学生根据实验任务和具体给出的器件,自主确定设计题目,独立设计电路图,自行在实验电路板上调试,老师只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虽然由于硬件设施制约,学生的设计并非尽善尽美,但通过对传感器检测系统的设计,转换电路的搭建,以及整个系统的调试,让学生自主自发地在设计中引出相关理论知识点,在设计实现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③

2.3 开发基于虚拟仪器的传感器实验平台

开发和利用虚拟仪器系统是高校进行实验室建设,改革实验教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所谓虚拟仪器就是在通用计算机平台上,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义和设计仪器的测量功能。利用现有的CSY传感器实验仪及其电路模块、NI公司的数据采集卡、PC 机等硬件组建的虚拟传感器实验系统平台的硬件框图如图1所示。

首先学生利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将非电量转换为电信号,经过必要的放大和滤波等调理电路后,通过安插在电脑中数据采集卡,将调理后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的虚拟仪器中,利用虚拟仪器编程完成对被测对象信息的实时采集、显示、存储和处理。该实验平台可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数据检测和分析手段,运用虚拟仪器技术建立的虚拟电子实验室,在一定程度代替了实验室的硬件传统仪器设备和元器件,真正体现了虚拟仪器技术“软件即仪器”的优势。

3 实践环节

3.1 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电子竞赛

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也是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电子信息工程系创立了电子创新设计开发基地,承担着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黑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赛前培训教学任务。近5年学生参加的大赛有:全国大学生电子設计竞赛、黑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校电子设计竞赛,校“挑战杯”等,均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动手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3.2 校企共建实习基地

近年来,在校电子创新设计开发基地的基础上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现已建立了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仪表工程研发中心。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让学生走入企业,参与工程实践。校内生产实习与校外工程实习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使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逐步提升。

4 结束语

在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地开发综合性和实验性实验和设计基于虚拟仪器的传感器实验平台,建立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结果表明,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高教综合改革试点专项项目(2012);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2);东北石油大学重点建设课程项目(2012)

注释

① 王建军.《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07(4):105-106.

② 葛君山.传感器实验教学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8(33):97-99.

9.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 篇九

科学有效的碳排放与碳汇监测将提升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并为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城市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时空异质性和尺度复杂性,大范围、长期、持续、同步监测城市和森林生态关键指标存在困难。作为沟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无线传感网在碳排放和碳汇监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开展大规模传感网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构建相应的典型应用系统,可以为碳排放与碳汇监测向多站点联合、多系统组合、多尺度拟合、多目标融合的方向发展创造条件。在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持续支持下,我国已经具备了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队伍和研究条件。本重大项目围绕“大规模资源受限型无线网的组网、定位和诊断”和“海量进化型感知数据的认知和管理”两大科学问题,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构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开放共性实验平台,促进无线传感网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规模化应用的有机结合,为建立与完善我国物联网理论和应用技术体系框架奠定基础。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项目从大规模无线传感网的基础科学理论、综合实验平台、典型应用示范三个层次开展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力争在大规模无线传感网面临的“大规模资源受限型无线网的组网、定位和诊断”和“海量进化型感知数据的认知和管理”两大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解决无线传感网传感失谐、诊判失据、模型失用和评测失调等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难题,为物联网应用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无线传感网在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工业控制、智能交通、远程医疗等领域,国内外已有诸多相关研究和系统部署,但无线传感网技术仍面临规模化应用壁垒:当前典型无线传感网系统的总规模不超过数百个节点,通常仅覆盖一个或几个较小的试验性区域,仅支持几跳甚至单跳数据收集;受制于能量效率、系统管理和网络维护技术,传感网可持续运转时间也无法满足对城市和森林进行长期持续监测的需求。本重大项目争取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的基础上,结合生态定位观测站构建一个覆盖城市和森林的大规模多维碳排放与碳汇监测无线传感网实验平台,为碳排放与碳汇评测标准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力争在综合实验平台和典型应用示范中实现传感网系统总规模达到上万个节点、网络覆盖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以无线多跳自组技术实现10跳以上数据收集,单基站传感子网最大控制节点数超过1000个节点。

二、研究内容

1.非绑定自组织网络的弱状态路由与后IP寻址

突破传统IP方式相对固定架构(绑定物理位置、绑定物理连接)的限制,研究动态环境下大规模无线传感网的非绑定路由模型与网络架构。

2.持续进化型海量感知数据的量质融合管理

面向碳排放和碳汇长期监测、测量的需求,针对传感网数据持续变化和质量低的特点,研究持续进化型海量感知数据的量质融合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

3.规模型泛在系统非基于领域知识的自演化与自导向诊断

针对野外监测环境复杂多变、节点和数据传输不可靠的特点,研究网络智能再生机制,非基于领域知识、具有鲁棒性的系统自演化技术,及自导向的节点自我诊断方法。

4.规模型无线网络可定位性理论与非测距定位方法

针对环境监测应用的特点,突破传统基于精确测距的定位方法带来的局限,探索复杂环境下无线网络的自组织定位方法。

5.规模化自组织传感网在碳排放和碳汇监测中的典型应用

突破传感网技术规模化应用壁垒,针对城市和森林的碳排放与碳汇监测开展典型应用,为碳交易、节能减排效果以及碳汇能力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三、资助期限 5年(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

四、资助经费 2000万元

五、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书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项目”,亚类说明选择“项目申请书”或“课题申请书”,附注说明选择“面向碳排放与碳汇监测的大规模无线传感网理论与关键技术”(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2.“项目申请书”中的“主要参与者”只填写各课题“申请人”相关信息;“签字和盖章页”中“依托单位公章”盖“项目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合作研究单位公章”盖“课题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

3.“课题申请书”中的“主要参与者”包括课题所有主要成员相关信息;“签字和盖章页”中“依托单位公章”盖“课题申请人”所属依托单位公章,“合作研究单位公章”盖合作研究单位的法人单位公章。

4.“项目申请书”和“课题申请书”应当通过各自的依托单位提交。

5.重大项目只接受整体申请,要分别撰写项目申请书和课题申请书,不接受仅针对项目指南中某一部分研究内容或一个课题的申请。项目整体申请课题设置不超过5个。每一个课题一般由1个单位承担,最多不超过2个,项目承担单位数合计不超过5个。项目主持人必须是其中1个课题的负责人。

10.遥感传感器的总结 篇十

1.传感器名称:AVHRR(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地球观测卫星名称:美国NOAA极轨气象卫星系列 国内或国际的合作:美国 发射日期:NOAA-11卫星的发射时间为1988年9月24号;NOAA-12卫星的发射时间为1991年5月14日;NOAA-14卫星的发射时间为1994年12月30号;NOAA-15卫星的发射时间为1998年5月13号;NOAA-16卫星的发射时间为2000年9月12号;NOAA-17卫星的发射时间为2002年6月24号;NOAA-18卫星的发射时间为2005年5月11号;NOAA-19卫星的发射时间为2009年2月6号。

光谱范围:AVHRR共5个波段(0.58—12.5μm):

CH1,可见光红波段,0.58—0.68μm; CH2近红外波段,0.725—1.1μm; CH3中红外波段,3.55—3.93μm;

两个热红外波段CH4为10.5一11.3μm和 CH5为11.5—12.5μm 光谱分辨率:是一种五光谱通道的扫描辐射仪 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AVHRR的扫描角± 55.4º,扫描带宽2800km;星下点分辨率为1.1km,远离星下点处约为4km。

常规轨道特征:近极地太阳同步近圆形轨道,双星系统,轨道高度870km和833km,周期101.4min。

应用:①大尺度区域(包括国家、洲乃至全球)调查;②中小尺度区域的调查;③进行农作物估产;④判识水陆边界,河口泥沙海冰;⑤测量地面温度。

2.传感器名称:VHRSR(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仪)

地球观测卫星名称:“风云”气象卫星系列:“风云1号”,“风云2号”,“风云3号” 国内或国际的合作:中国

发射日期:Fy—lA、1B分别于1988年9月和1990年9月发射升空。Fy—lC于1998年5月发射,(Fy—lD于2002年5月15日发射);1997年6月10日FY-2A发射,2000年 6月25日FY-2B发射。

光谱范围:0.48—0.53μm;0.53-0.58μm;0.58-0.68μm;0.725-1.1μm;10.5-12.5μm 光谱分辨率:有五个通道的多光谱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仪

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瞬时视场角IFOV为1.2mrad,总扫描宽度约3000km,星下点分辨率为1.1km。

常规轨道特征:“风云一号”和“风云3号”是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又称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二号”是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轨道高度约35800km,定位于东经l05º的赤道上空。应用:①自然灾害监测及预报 ;②环境监测;③探测植物和土壤中的含水量;④海洋科学研究 ;④天气预报及气象学、气候学研究。

3.传感器名称:RBV(反束光导管电视摄像机)

地球观测卫星名称:Landsat1、Landsat2、Landsat3 国内或国际的合作:美国

发射日期:LandSat1的发射时间为1972.7.23;LandSat2的发射时间为1975.1.22;LandSat3的发射时间为1978.3.5。光谱范围:0.5—0.75 μm 光谱分辨率:有三个波段

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185 km 扫描宽度,40m分辨率

常规轨道特征:轨道高度为915km;轨道倾角为99.125°;运行周期为103.267min ;重复周期为18天;长半轴为7285.438km。南北纬70度之间,陆地卫星由北往南运行中,地方时大约在上午9时多至11时多。

应用:应用于侦察系统,光学和电学贮存及扫描变换,但由于RBV成像率低,工作欠稳定,仅获得很少资料。

4.传感器名称:MSS(多光谱扫描仪)

地球观测卫星名称:Landsat1、Landsat2、Landsat3、Landsat4、Landsat5 国内或国际的合作:美国

发射日期:LandSat1的发射时间为1972.7.23;LandSat2的发射时间为1975.1.22;LandSat3的发射时间为1978.3.5;LandSat4的发射时间为1982.7.16;LandSat5的发射时间为1984.3.1。光谱范围:0.5—12.6 µ m(只有Landsat 3有热红外)光谱分辨率:Landsat-3有五个波段,其余有四个波段。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185 km 扫描宽度,约80m分辨率。

常规轨道特征:landsat—1—3的轨道高度为915km;轨道倾角为99.125°;运行周期为103.267min ;重复周期为18天;长半轴为7285.438km。Landsat—4/5的轨道高度为705km;轨道倾角为98.22°;运行周期为98.9min ;重复周期为16天;长半轴为7083.465km。南北纬70度之间,陆地卫星由北往南运行中,地方时大约在上午9时多至11时多。

应用:多光谱扫描仪广泛用于航空遥感,主要应用于陆地的资源探测,环境监测,如区分健康与病虫害植被;划出大型地质体的边界,区分规模较大的构造形迹或岩体;监测地物热辐射与水体的热污染,并可用于热制图。

5.传感器名称:TM(专题制图仪)

地球观测卫星名称:Landsat4、Landsat5 国内或国际的合作:美国

发射日期:LandSat4的发射时间为1982.7.16;LandSat5的发射时间为1984.3.1。光谱范围:0.45—12.5 µ m 光谱分辨率:有七个波段

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像幅185×185公里,单波段像元数为38023666;可见光/红外分辨率 30m,热红外 120 m。常规轨道特征: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以确保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获得中等太阳高度角(25°一30°)的上午成像,轨道高度为705km;轨道倾角为98.22°;运行周期为98.9min ;重复周期为16天;长半轴为7083.465km。

应用:①用于判别水深,研究浅海水下地形、水体浑浊度等;②识别植物类别和评价植物生产力;③用于区分植物类型、覆盖度、判断植物生长状况等,此外该波段对裸露地表、植被、岩性、地层、构造、地貌、水文等特征均可提供丰富的植物信息;④勾绘水体边界,识别与水有关的地质构造、地貌等。

6.传感器名称:ETM+(增强型传感器)地球观测卫星名称:Landsat7 国内或国际的合作:美国

发射日期:LandSat7的发射时间为1999.4.15 光谱范围:0.45 ~12.5 µ m 光谱分辨率:有八个波段

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每一景覆盖面积:185km*170km,重叠率:赤道上相邻两景图像旁向重叠率7.3%,轨道方向重叠率为5%;单色15m,可见光/红外分辨率 30m,热红外 60 m。常规轨道特征: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以确保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获得中等太阳高度角(25°一30°)的上午成像。

应用:①用于水体穿透,分辨土壤植被;②用于观测道路/裸露土壤/植被种类效果很好;③用于估算生物数量;④用于分辨道路/裸露土壤/水;⑤感应发出热辐射的目标;⑥对于岩石/矿物的分辨很有用。

7.传感器名称:OLI(陆地成像仪)地球观测卫星名称:Landsat8 国内或国际的合作:美国

发射时间:LandSat8 的发射时间为2013.2.11 光谱范围:0.433–1.390µ m 光谱分辨率:有九个波段

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成像宽幅为185x185km,空间分辨率为30米,其中包括一个15米的全色波段。常规轨道特征: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以确保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获得中等太阳高度角(25°一30°)的上午成像。

应用:①用于海岸带观测,包括水汽强吸收特征可用于云检测;②在全色图像上更好区分植被和无植被特征。

8.传感器名称:HRS(高分辨率立体成象装置)地球观测卫星名称:SPOT 5 国内或国际的合作:SPOT地球观察卫星系统由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设计制造,瑞典、比利时、欧盟、意大利等参加。发射时间:2002.05.03 光谱范围:0.433–1.390µ m 光谱分辨率:有六个波段

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90秒内实时获取120km宽、600km长的立体像对,图像为全色模式,沿轨道前进方向分辨率为10m,垂直于轨道方向分辨率为5m,生成的DEM高程精度优于10m。常规轨道特征:采用与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轨道高度约832km,轨道回归周期为26天,通过赤道的地方时为10点30分±15分。

应用:①模拟飞行的数据库;②移动电话网络的设计;③在同一时刻以同一辐射条件获取立体像对,获取大视场、高分辨率的影像;④三维模拟仿真数据的制作。

9.传感器名称: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成像装置)地球观测卫星名称:SPOT

1、SPOT

2、SPOT 3 国内或国际的合作:SPOT地球观察卫星系统由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设计制造,瑞典、比利时、欧盟、意大利等参加。

发射时间:SPOT 1的发射时间为1986.02.21;SPOT 2的发射时间为1990.01.21;SPOT3的发射时间为1993.09.25 光谱范围:0.5–0.73µ m 光谱分辨率:有四个波段

空间覆盖率和分辨率:地面扫描宽度为60km,当进行侧向(可达27°)扫描时,每一影像覆盖面积为80×80公里;地面分辨率全色波段为10米,多波段为20米。

常规轨道特征:采用与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轨道高度约832km,轨道倾角约为98.7°,轨道回归周期为26天,通过赤道的地方时为10点30分±15分。

应用:①用于调查城市土地利用现状;②区分城市主要干道;③识别大型建筑物;④监测自然资源分布;⑤区分植物类型和评估作物长势。

10.传感器名称:CCD相机

地球观测卫星名称:CBERS—1 国内或国际的合作:中国与巴西 发射时间:1999年10月14日 光谱范围:0.45—0.73μm 光谱分辨率:有五个波段

1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 篇十一

【摘 要】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很多教师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传感器知识只是生硬地灌输给学生,使课程变得枯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围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及实践教学法几个方面对“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仅供参考。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实践教学

随着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机器人、自动控制以及单片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传感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就成为了电子技术类、自动控制技术、测量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传感器技术与应用”不仅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前修课程有特别高的要求,还涉及光学、力学、声学、化学及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因此对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的教学要求就特别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尤为重要的,而很多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只是生硬地将所要传授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本着应用型、创新型、设计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对“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进行了以下一些思考。

1.传感器的案例教学

传感器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学以致用,将书本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仅有益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更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传感器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案例教學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它必须在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刻地领会案例,达到客观分析、准确判断的效果。教师在进行了一定的知识传授之后,再引用一些较为经典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解释传感器工作的原理,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的吸收传感器的知识,将传感器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好坏还取决于案例的选用,因此就要求教师要在透彻地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以往教学经验,选取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能够很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的恰当案例。例如,在进行图像传感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在讲解了图像传感器的原理之后,对生活中常见的平板电脑、手机及数码相机等进行深入剖析,根据本章的知识向学生阐述这些数码产品的工作原理,为什么拍出来的相片有色差,为什么不同的数码产品拍出的相片清晰度不同,以及在数码产品的选购当中应该考虑的参数,性价比等等。当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多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课堂气氛。

2.传感器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

传感器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设计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传感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高的精确度,更好的线性度,更宽的测量范围等都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就更高。所以,在对学生的传感器教学当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能够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也要激励学生设计更新型的传感器。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例如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与学生一起对案例进行分析,还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举一反三,将知识活学活用。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传感器相关案例,可使学生们的不同思维得到碰撞,从而收获更多的知识。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书本中关于传感器的内容还是有限,作为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要以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以温度传感器为例,书本上介绍了热电偶、金属热电阻、热敏电阻、集成温度传感器等,在讲解这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之余,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具有特定量程、精度及灵敏度等的温度传感器,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纳入最终的成绩考评当中。

3.传感器实践教学的改革

可以将“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放在实验室进行授课,在实验室配备多媒体授课系统,在授课当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将一些元器件的封装图、参考电路图,应用实例等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增加理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在实验室中配备与教学内容相符的传感器实物,将实物对应多媒体课件中的各种应用实例,结合一些简单的实验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接受。

此外,可以在本门课程中加入课程设计环节,结合课程内容,由老师给学生下发课程设计题目,或者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题目。在理论教学中,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课设去学习,遇到不懂得可以跟老师和同学探讨,也可以自己查阅资料或到实验室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焊接电路板并调试,做出自己的作品。这样,使实践充分地融入到理论当中,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践能力。

4.传感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要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一味地注重理论教学,也不能一味地注重实践教学,应该把理论和实践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互相配合,合理分配达到相辅相成的良好教学效果。

4.2 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

术业有专攻,对那些基础较好,思维能力较强的及对传感器比较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引导,鼓励他们在学习之余自己设计制作一些简单的传感器;而对于基础较弱,在传感器学科上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可以适当放宽要求,将教学重点放在学习兴趣的培养上。

4.3 应根据传感器课程的特殊性建立创新型考评体系

在以往的考评体系中,通常将卷面成绩作为最终考评的一个重点依据,作为检验学生该门课程学习好坏的标准,这使得学生树立起一个错误的学习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解题甚至背知识点上,而忽略了实践与应用的重要性,因此,今后在对传感器课程的考评中,教师可以将考评重点向实践与应用创新方面适当倾斜,将实验成绩、课程设计,自主创新等纳入考评范畴,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从主观上改善教学效果。

5.结束语

总之,“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还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之中,随着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的不断总结和创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学以致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愿望终会达成。

参考文献:

[1]张向文.《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教资讯,2007(27):150-151.

[2]姜利英,张法全,梁威.“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02-103.

上一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四边形的认识下一篇: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