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毕业论文

2024-07-21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毕业论文(精选16篇)

1.关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毕业论文 篇一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我多年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来。反思过去,有许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依然 “新瓶装旧酒”,高呼“>素质教育”、“新课改”,骨子里实践中仍奉行“应试教育”,“轰轰烈烈喊素质、扎扎实实搞应试”是当前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真实写照。通过学案式教学>培训,我认识到,应该紧跟形势,加快实施素质教育,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需要广大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入实践、不断反思、提高素质,钻研教学,成功扮演好自己作为先进理论的实践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改科研的开拓者,学生学习的领导者的四种角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一、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要倒给学生一怀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会多写一点,如果觉得这节课有兴奋点也记下。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记得有一次,社会实践时,要求学生走路,我一直与学生在一起。学校要求师生说普通话,我一直坚持说,有学生当第一次听我说地方话时都觉得别扭。当我有错别字时,学生能立即帮助我改正。当我说普通话发音不准时,学生能及时指出。这些都是我这几年的>收获。我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提建议,凡是学生提意见的我评作业时,写一句“谢谢你给我提出这么好的建议。”学生有什么意见才会直接说。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范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一次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知道是谁,但我说了一句,犯错误没关系,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说完,有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高兴,不用我去一个个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尴尬。

4、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有一次上九年级的课时,因现在中考只作为等级,学生不太在乎,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觉得听这课没兴趣,便抄写英语笔记,当时我特生气,将她的笔记本当着同学的面撕成两半,顿时,教室很安静,因为我一般情况是不会生气的。继续将内容上完,课后与学生谈话了解她的想法,我给她道歉,“我不应该撕笔记本,毕竟你花了那么多心血”。学生也承认了她的错,后来我上课时,当着全班的面给学生道歉,有学生不理解,我解释教师也有犯错误时。就这样我迎得了学生的信任,于是学生有什么心理话都与我说。请我为她们出主意。我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课的学生,还是没上课的学生对我都很亲近。我在学校哪怕在累,只要与学生相处,烦恼就没有了,学生只要看我脸色不好,都会说,教师别太累着了,多休息,保重身体。

5、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次上课时,两位学生在座位上因一点小事吵起来。当时我也很生气,脸沉下来,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学生都说,老师请别生气,生气会老的。我一听,立即调节好情绪继续上课,课后单独找学生谈话。事后我还对学生说谢谢。就这样我与学生的关系相处融洽。也是我不断反思的结果。

二、先入为主,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举打响,一炮走红。为此,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涵义要求,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课本中黑体字、图画、>故事、补白、问题的用意,融会贯通;三是应当认真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优化,发挥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预设教学实践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四是应当旁征博引,广泛查阅有关教材资料,积极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把课备精、备细、备透、备实、备深;五是应当综合运用故事、笑话、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合乎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结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导入新课的方式居多,让学生听故事想结局、听故事想题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效果较好。

六、合作探究,拓展升华所谓“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进行明确的分工,并在过程中相互帮助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的,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合作学习的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它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合作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和全校交流。对于合作学习,国外学者做过很多深入的研究,例如美国的弗彻斯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小组成员的构成结构和小组规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什么影响。弗彻斯等人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可简要概括如下:第一,合作学习情形都明显优于独立作业情形。在对复杂作务的完成方面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互动质量。第二,在异质二人小组中,复杂任务的学习可明显地促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三,在参与水平上,二人组成的小组明显高于四人组成的小组,差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第四,不论哪种背景情况,差生的参与度都明显低于其他成员,这意味着调动差生参与积极性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方面。所谓“探究学习”是相对“接受学习”而言的一种学习方式,即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它具有以下特点:①学习目标的方向性更强。②具有较强的生活实践性。③研究手段的多样性。④更加重视学习过程的操作。概括起来讲,在新课改倡导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要让学生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适度的探究。我们之所以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其理论依据是: 1、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思考。20 世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倡导一种“非指导教学”、“自由学习”、“自我指导的学习”等教学观点。之后,美国心理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法、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理论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源于“以学生为本”,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和尊重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2、学会学习的思考。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一部影响巨大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在这个报告中,提出了“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这是向全世界教育机构发出的警告。随后,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5 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里,把“学会求知”作为未来社会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对教学实践而言,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合作的学习方式,这里应注意合作的必要性,有无必要合作;合作的有效性,能否解决问题;合作的组织性,几个人为好,分工如何;合作的科学性,如何通过有效合作解决复杂、疑难问题。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小论文的形式出现,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吸引学生研究学习、生活中的有价值的问题,阐述意义价值,寻找形成原因,探究解决办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政治教学要求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都是通过教学实践展现出来的。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从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认真审视、研究课堂教学,剖析我们的某些教学行为,反思 如下:

一、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往往我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忽略了知识目标,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确,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论性知识,而侧重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内容,但每框题都包涵着很重要的养成教育知识点。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小品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我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甚至有些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程改革浪潮中,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记得听过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新颖的,一改过去课堂教学中的枯燥,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但是,当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与老师们谈到这一问题时,老师们很无奈,一方面,他们清楚在混乱的课堂里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因为管理而压制学生的热情。毫无疑问,没有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更应该拥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例如,有这样一节课,老师在课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把问题布置给学生,课前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本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由于各小组准备充分,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也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受年龄、阅历及知识水平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也有失偏颇,老师在小组总结时应该予以补充和纠正。可是在一节课里老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把权利从一个小组传递到另一个小组,就像一个置身于世外的旁观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这个时候的教师就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对于我们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篇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我从事了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一般会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助,并能收到实效。同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有感情也就是教师的爱。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同时更害怕受到来自老师的伤害。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是全体学生。

我相信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加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这一定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反思,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长并走向成熟。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 经验+ 反思。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 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 次重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着眼于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通过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来达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能。在从教的这些年中,本人就一直在进行教学反思,以求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有人说:“ 课堂教学是—— 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 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 ” 就是这个道理。平时在教案书写中,除了符合学校要求外,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份教过的教案,我都会认真的回顾并进行诊断,开出教与学的“ 病历”,并且对这些“ 病理” 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发现并提出解决这些教学“ 病理” 的对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时我还非常珍惜并利用外出交流学习等渠道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争取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分析他们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同时与自己的课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名家名师的教学艺术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启动问题多,学生启动问题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等。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每一节课做起,要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 另辟蹊径”、“ 独出心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我认为,反思就是创新的开始,就是对教育认识的进步与升华。

坚持不懈的教学反思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真的很重要;我想,只有坚持不懈坐下来写反思的老师,才是真正在教育教学中有所收获的人。

2.关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毕业论文 篇二

其实, 教学要反思是众所周知的, 但在实际的教学反思中如何务实而不务虚, 做到真反思、深反思, 是值得每一位老师认真思索的。思想品德课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更好地达到育人效果。本文拟从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人类的学习可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道德的学习三种类型。思想品德课以德育功能为主, 它的课程目标不仅仅是传授人类生活和生产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品德、积极的人格倾向和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通过这种学习所影响的不仅仅是今天的生活, 而且是他们的未来, 甚至他们的一生。因此,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 我深感责任重大, 并在实际工作中, 不断向学生传送正能量, 希望他们能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是否真正达到了德育目标呢?影响因素又有哪些?那就需要思想品德教师作出及时并且深刻的反思。如果思想品德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不作任何反思, 仅仅是照本宣科, 当个教书匠, 只是就事论事地将书中的基本知识传输给学生, 而不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内心感悟和实际行动, 会使学生形成“学”和“用”两张皮的情形。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 既要反思有效的教学形式, 也要反思学生的思想状况。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德育目标。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的内容

如何做到有效的反思, 而不是“假反思”、“浅反思”, 本人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1. 反思自己的知识储备

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师应具备的一般能力, 如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等, 还应具备如道德教育能力、心理教育能力、法律教育能力等特殊能力。尽管教师在上大学的时候获得了一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但是大量必需的知识仍然来自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需要教师不断地审视自己的知识储备, 结合教学内容, 不断地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宽, 信息来源广, 为了更好地与学生交流知识, 需要教师拥有广泛的知识。例如学习公民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 教师不能仅仅只研读教材, 还需要学习宪法和继承法的相关内容。因为学生会根据疑惑不断地发问, 只有教师在了解了继承法的相关法律常识, 才能真正地去传道、授业、解惑。一次听课, 教师在讲解公民的经济权利有哪些时, 他仅仅一带而过, 说主要包括财产权、继承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等, 当时有学生提问什么是物质帮助权?那位老师列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物资捐款, 没有做名词解释。其实, 物质帮助权指公民在年老、疾病、残疾等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 有权利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从而维持基本生活。自然灾害应该不属于此范围, 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知识储备, 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2. 反思教学三维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目标分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和技能三个维度, 这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 与其他科目的三维目标顺序正好相反, 符合思想品德学科特点。这也就要求思想品德课不仅要传授知识, 而且要针对学生的不良情绪, 内心的矛盾以及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进行疏导和教育。新课程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过程、方法的强调, 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层次革命, 也是教育本质的真正回归。这也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反思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合理, 特别是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是否达成。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其实, 除了教师个人的反思之外, 还可以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评课等多种途径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

3. 反思教学策略

反思教学策略既可以是成功之处, 也可以是失误不足之处。成功的教学应该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 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 让学困生“吃得到”、“不掉队”。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现在, 教师经常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选用经典案例视频、图片、音乐等形式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 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这样的教学更需要教师从素材的选取、学生的学习方式、效果等多角度做出深刻的反思。

3.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反思 篇三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造意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的起点是他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从以上的实例可以发现,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发挥无穷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创设情境,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去探索。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着手,加强对素材的积累,通过利用一些寓言小故事以及奇闻趣事,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引出新知识,做到水到渠成。

二、巧妙设疑,培养创造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提出问题,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就承担着授业、解惑的责任了。先为学生呈现出问题,使学生感到疑惑,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各抒己见,激烈讨论,碰撞思想的火花,进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

因此,在政治课堂教材中,教师要立足学科教学的特点,设置一定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去质疑,发现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做到积极主动。在对问题的主动提问和积极思考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并增强了学习的效果。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的认识情况,通过质疑来让学生思考问题,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恰恰是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理解方法和学习需求,解决好这些问题正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教育点。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还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而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拓展课堂空间,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

外延性是思想品德课的一大特点,与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教师要把握这一学科特点,灵活地调节好学科教材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例如可以其农村的社区、各类工程企业以及行政部门等社会大课堂,去探求知识的同时,去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高对生活的感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社会大背景下,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所学知识去感受生活,同时又将对生活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的认识,使德育教育成为个人与社会相融的完整的德育,使教学课堂具有丰富的空间生命力和吸引力。

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手段啊哟呈现多样化和灵活性,因此教师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用于指导思想品德课教学。因此,在政治教学中,要利用多种教育形式,如开展谈心得体会、演讲报告、小品表演、讲述身边的故事等活动,利用轻松欢快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四、关注热点,重视实践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形成了错误的认识,认为学科学习没有实际作用,之所以学习政治是为了应付考试。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这一错误认识进行纠正,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使学生认清形势,向学生阐述与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有关的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引进党的方针政策,引进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材料、新观点,新问题,引进社会生活中的轶闻趣事,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用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正像教育家赞可夫所说的,要把沸腾的生活“请进”课堂来,让“大社会”走进“小课堂”。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无定法,但要改变目前的现状,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只有深刻地认识到其中的利弊,在课后进行认真的反思,分析课堂上的所得所失,才能为我们今后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

4.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四

教师应自觉地、有根据地、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至少参照以下几个依据:

1、课堂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内容

3、教材的难度

4、班级的学业水平,在教育会诊的基础上做出班级鉴定

5、各种教学法的性能及优缺点的对比

6、教师本人的个性特点、长处

据此选择出的教学方法,既可以防止教师把一些个别教学方法绝对化,也可防止无根据地拒绝选用新的、主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材通俗易懂,学生可以独立钻研,那么这种情况下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形式去学习是最合适的;那些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题目,经过学生个人思考后再进行充分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理论题材,特别是教材较复杂或份量较大时宜采用全班教学的形式。

5.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篇五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理论水平,不断改进教法,勇于创新,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更新知识 勇于创新 培养学生能力

思想政治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品德课的积极性,反思以往浅谈点滴体会。

一.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 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会多写一点,如果觉得这节课有兴奋点也记下。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作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4.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我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课的学生,还是没上课的学生对我都很亲近。我在学校哪怕在累,只要与学生相处,烦恼就没有了,学生只要看我脸色不好,都会说,教师别太累着了,多休息,保重身体。

5.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操。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就可以充实自己,使自己不断感到满足,感到快乐。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乡下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做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辩论赛、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 素质教育效果。

6.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篇六

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反思尤为重要。为此浅谈教学反思点滴体会。

1、坚持学习。

作为思品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2.勇于反思。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这就需要老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学校要求师生说普通话,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当我有错别字时,学生能立即帮助我改正。

7.关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毕业论文 篇七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教学效果令人怀疑

新课程标准强调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从而激活了学生思维, 培养了创新精神, 活跃了课堂气氛。于是, 个别教师片面地认为课改就是将每节思想品德课都设计成活动课、讨论课, 教师一进教室就是搞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异常活跃, 热闹非凡, 他们只关注自己发言的机会, 不管是否学会了相应的知识。教师关心的只是课堂的热闹, 没有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殊不知,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 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如果合作流于形式, 这样的课堂怎能不让人怀疑它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具体表现如下。

1. 分组不分工

有些教师的做法是将学生分成几组, 每组4人, 让他们“合作”学习, 但是, 组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层次要求。如此这般“合作”, 分组就形同虚设, 讨论了半天, 表面上热热闹闹, 结果收效甚微。讨论结束, 教师就叫一两个尖子生作象征性的“汇报”了事。一两个尖子只代表了个人的意见, 没有“合作”的影子, 这样的“合作”只流于形式, 多数学生并没有全身心投入合作, 能谈上“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吗?这是一种“泡沫课堂”或“包装教学”, 必然会产生课堂教学的“空壳”现象。

2. 时间不充分

我们知道, 时间是质量的保证, 在合作讨论时, 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必然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在组里, 还没来得及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就宣布讨论停止。显然, “合作”学习成了一种虚假的样式。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 实质上, 其中肯定有不少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存在。这种象征性的讨论致使学生收获不多。

3. 自主变自流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积极“响应”, 一上课就让学生讨论, 表面上, 课堂自主权还给了学生。但是, 由于部分教师没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 学生在读书讨论时, 没有全身心投入, 没有内在动力, 只是“小和尚念经, 有口无心”。在组内交流时, 教师置身事外, 袖手旁观, 没在参与学生的交流评价。由此可见, 教师将“自主”变成“自流”, 课堂表面看来,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际上, 学生已成为“无头的苍蝇”, 小组合作教学在这里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辅助手段, 成了作秀的表演,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二、无原则地强调赏识教育, 导致批评指正的功效弱化甚至缺失

尊重、赏识学生, 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但决不是完全抛弃对学生错误认识的批评纠正。有些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评价的内涵和作用, 认为实施新课程就不能批评学生, 对学生只是一味地表扬。于是, 课堂上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对学生取得的一点成绩就过分表扬:“真聪明”“真棒”等等, 对学生的回答每次都给予热烈的掌声, 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在不少教师看来, 激励与批评是对立的, 强调激励就不能批评。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认识。其实, 过分表扬亦能造成伤害, 还有可能误导学生。新课程并没有拒绝“适当的批评”, 我们明白, 适当的批评指正不仅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还让学生感到一种被关心的温暖。学生固然喜欢被表扬, 但是真诚的、实事求是的批评, 能让他们去思考自己的失误, 寻找缘由, 使个体在心理上有一种强化, 对错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这更能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

鉴于此, 我们如何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呢?

1. 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为避免小组合作讨论教学走过场、装门面、“假大空”的情况出现, 让它不流于形式, 在组建合作小组时, 最好是4~6人为一组, 小组成员既要考虑组织能力、学习成绩的搭配, 又要考虑他们的性格、性别、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组成。同时还应积极地对学习小组进行合理的优化组合, 而不局限于固定不变的分组模式, 这样有利于生生之间的优势互补, 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2. 恰当设置问题, 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教学是通过教师设计教学问题来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激发学生自己探究, 形成自己的观点。问题是开展小组讨论的中心, 合作讨论要始终围绕着问题进行, 这就要求教师要恰当设置探究问题, 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设置的问题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 且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使学生通过努力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激发学生深层次求知欲望, 使学生体会探索的意义与价值, 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课《责任与角色同在》时, 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讨论题:社会是一个大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角, 那么, 你知道自己扮演着哪些角色吗?这些角色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呢?这样的话题是与学生的生活阅历息息相关的, 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 又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率, 提高课堂讨论的效果。

3. 联系实际, 重视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原则, 要把沸腾的生活“请进”课堂来, 让“大社会”走进“小课堂”。例如讲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 笔者在课前搜集了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亩产突破900公斤、“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成功等近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 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进而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在讲《保护环境》时, 笔者组织学生针对民勤县的环境问题做社会调查, 了解民勤县所面临的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 大大加深了对温家宝总理之所以多次批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理解, 从而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在讲《走近法律》时, 笔者组织学生搞“模拟法庭”, 学生们唇枪舌剑, 争锋相对, 将课本知识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既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知识, 又增强了遵纪守法的意识。

8.关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毕业论文 篇八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体会

一、导课要新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艺术性的导入能把学生引入魅力无比的知识世界。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敢于创新,力求运用教材内容与教学艺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与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促成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1.漫画导入法。三笔两笔勾画一幅简笔画,极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很快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如,在学习初一下册“人的性格各不相同”一课时,我画了两幅猪八戒和孙悟空两个人物的头像,学生看了之后,都在小声议论:“老师要干什么啊!”紧接着,我提出概括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2.故事导入。讲故事,听故事,同样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就某一方面,自己搜集故事,自己讲故事,自己分析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也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方法。此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运用情境导入法、时事导入法、设疑导入法等。虽然导入的时间只有短暂的几分钟,却有其独特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导入方法。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教师要克服无效的劳动,以实效性原则为基本前提,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1.让音乐激发学习气氛,让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课堂增添一些音乐的色彩,就会有如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吸引住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如,在学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课时,教室里响起了激情的《爱我中华》的旋律,学生也动情地吟唱起来。

2.让小品教育感动人心。情感具有感染性,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去感染别人,使人发生同样或相似的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有意识地编排适当的小品,让学生自己去演、去听、去看、去感受、去明白道理,化境为情,融情入境,在具體的情境中受到教育,学到知识,得到提高。

3.让事例增加课堂的说服力和活力。思想品德教学应当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周围寻找教学的切合点进行教育,这样会事半功倍,而且学生更加乐意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心地去观察和思考,去搜集和整理,去调查和分析,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或干脆就是学生的亲身经历,千万不可死教教材,尤其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个别现象,如,“金钱至上”“见死不救”“贪赃枉法”等现象,教师切不可一言以蔽之,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能以偏概全、以点带面来认识社会,要看社会的主流。学生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对此类问题的认识需要有正确的引导,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向学生传递社会的正能量。

三、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趣味”神经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尤其是我们学校现在安装了电子白板,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俱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官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趣味”教学。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一课时,可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赵本山的小品《卖拐》。“趣味”小品马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投入到本课焦点话题“诚信”的讨论中来。

经过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让我受益匪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们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化技能。

参考文献:

陆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

9.关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毕业论文 篇九

十八连山镇雨汪中学

刘 跃

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不仅是一场各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展示赛,更是对我们年轻教师技能的考评,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2014年富源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技能大赛在老厂中学拉开序幕。我很荣幸成为这次大赛观摩教师。此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为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坚实、广阔的平台,进一步引导我们青年教师相互学习、努力拼搏、勇于创新、勤于锻炼的良好习惯。比赛已经过去了,但它留给我的不仅仅是最后那个结果,更多的是比赛过程赋予我的种种思考。现将几点感想与大家分享:

一、需要不断的提升个人素质

这次教学技能大赛各位老师表现出来的扎实的基本功,让我真正领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的真谛,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个人素养,学习借鉴和积累经验,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摸索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促进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有位老师跟我说过这样的话,当今的教育教学不是用老师的威严来震慑学生,真正令学生折服的是这位老师的才学,所以,一名教师往讲台上一站,举手投足之间,言语之间就能折射出这位老师的水平。有句话说的好,要教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而且我认为还必须是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我时常问自己,究竟有没有做到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自己除了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之外,究竟还有多少自己的东西还可以教给学生?究竟有没有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授之以鱼,并且授之以渔?显然很多时候,答案是否定的。

其实,很多时候,年轻的我们更需要一些真实的评价,比如此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一句简单的“讲的还可以”、“讲的挺好的”等等这样的评价。我时常请教一些有经验的老师有关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经验,由此我认识到,我缺乏的不仅仅是作为教师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认识事情和思考事情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有些事情,我们容易想得过于简单,而真正忽略了其中的细节,譬如这次教学技能大赛,从最基本的课前安排、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意外的概率以及时间问题等等,归根结底,几位老师还是败于自己的经验不足和不注重细节。作为教师,我的教师生涯才开始,教育这条路没有捷径,一切都需要自己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实实在在的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学工作,必须脚踏实地地学习研究,才能在自己的专业素养上成长起来。

二、以情激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品德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品德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老厂中学李蕊苹老师在上《与诱惑作斗争》这一框题时,一大亮点就是把自己当作一位学生,和他们一起探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效果明显。因此在今后品德课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关爱,在授课中抒发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我深信品德教师只要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就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三、巧妙设计新课的导入

品德课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课程,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的,教学内容是活的,教学方法也是活的。因此,我想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精心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特别是新课引入一定要设计好。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新课前,我尽可能采用漫画、小品、故事等不同的形式来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讲《交往心里话》时,潘超老师引用一幅漫画《交往中的微笑》,徐斌老师在讲《我的老师很特别》时播放歌曲《每当老师走进窗前》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采用漫画、小品、故事等不同的形式导入新课,扩展了学生思维空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利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启发式教学原则备受欢迎,它强调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教材中既有名人名言,小知识等参考资料,又有“想一想”“说一说”等小栏目,真可谓是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指导性。在教学中恰当地利用这些小栏目,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便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言的组织能力、观察能力、辨别是非能力。这次的教学技能大赛中多数教师都成功应用启发式教学,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的目标任务。

五、生动 幽默的语言感染学生

10.初中思想品德有效课堂的反思 篇十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教研室包双连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我旗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扎实展开新课程有效教学实验研究。广大中小学教师,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取得了很多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实验研究、经验与成果。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研员,在有效教学实践中,我与广大基层教师一起成长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感受颇深。

一、关于教师的培训学习和教研活动的体会

‚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得是‘有效老师’‛。也就是说教师要拥有有效教学的思维、理念,要掌握许多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这就需要有一个不断学习和教学实践的过程。‚有效教师‛是发展、成长起来的,而不是短时间能‚造‛出来的。因此,用更多的时间自己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多与同行交流,多借鉴优秀、成功的教学经验,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丰富有效教学,勇于承担教改的责任,力争当一名‚有效教师‛。

二、关于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进一步思考和认识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具有很大的德育功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能发挥它的首要地位作用(德育功能),能否实现‚三维‛目标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

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实现课程目标,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是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如何。‛思想品德课程综合性相当大,决定了其课程目标内容丰富、导向多样,但其主任务是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最终目标是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好公民奠定基础。在分类目标知识的学习、传播,能力的培养、锻炼,情感的体会、发展及价值观的引领、生成,三者是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互相作用和转化。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最重要的,是三维目标中的主导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个主导目标呢?‚在课堂上,教师传达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达到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观点及其相对应的基本材料、事实的基础上,重点对课文中的活动探究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这方面的真实情境(如重大时事政治、热点问题等)展开对话讨论、分析应用、反馈评价等,来完成三维目标的实现。同时我们知道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内课外相接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见,思想品德有效课堂要延伸、拓展到课外,回归生活,‚知行合一‛,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才‚有效‛,三维目标才最终实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和社会实践。内容上可以按主题模块方式进行;组织形成式可按全班、自愿、分组、分点等方式行动;方法有:劳动、宣传、搜集、访谈、调查、建议、倡议等等。

三、关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初中思想品德是以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的课程。其内容、性质、特点和功能,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与学习内容相融合的真实学习情境,还知识的本来面目,是抽象的只是具体化、感性化,让学生身临其境中学会知识、获得能力,学会在感受、体验中认识世界,丰富人生经历‛。要面向丰富多彩、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恰当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联系生活实际。这样做会有以下几点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和更新知识内容;提高理解、分析和辨别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逐渐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联系生活实际,首先要联系学生个体实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个性差异(心里、性格、身体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智差‛、‚能差‛、‚势差‛的学生给予关爱和帮助,创造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使之有信心地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其次,要联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学校的历史文化淀积、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文明户等等,一定要恰当地、经常地运用到教学中来,才能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使课堂更加有效。再次,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这一点尤其重要。由于不同版本的思想品德教科书相对稳定,造成教材中的资料、数据、事实、人物事例等相对陈旧,‚过时‛。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取得进步;同时,我们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历史时期,信息化、价值观多元化、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出现,某些方面改革阻力依然很大等等。这对于思想品德教学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11.关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毕业论文 篇十一

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在整个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可否认,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就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几点解决措施,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现状

相较传统的注重理论知识讲解的教育,新课改更加注重实践性,强调学生的能力及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尊重学生,本着自由开放的原则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各个知识点,发散学生思维。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教师自身能力和综合素养、学生接受能力和心理特征等,在现如今的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学活动仍然是以教师为主的,没有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也没有真正地融入情感,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思维较为活跃,好奇心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特点。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性及实用性。例如,在教学社会活动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相关场景,让学生扮演相关人员,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该情境较为贴近生活,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不仅思想品德课里有知识,生活中到处都有知识,并利用生活知识丰富理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2开阔教学思路。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包括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等。教学过程并非一定要像传统的教学一样,教师主动,学生被动,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给予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之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个性及魅力。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营造出轻松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不断发散思维,深入思考,积极主动地进行各项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大胆提出疑问,并通过讨论进行解答,从而使思想品德课在轻松灵活的形式中完成,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3结合时事教学。

在现如今的信息时代,媒体对于信息的传播已经改变了人们原有的信息接收方式,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时,也要与时俱进地将课本知识与当下的时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书本知识,还能够结合时事利用思想品德知识进行分析。

4开展有效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就会更加明确。在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如果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方向有偏差,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提醒或者引导。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正确对待挫折”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是否受到过挫折?你是怎么看待这个挫折的?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学生的思维逻辑更严密。

12.关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毕业论文 篇十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堂应该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而“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究知识。一堂成功的课可以不拘形式,可以各有特色,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要闪现出“亮点”,这个 “亮点”应该是师生智慧的结晶,令师生惊讶,让学生兴奋, 使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我在教学设计中,为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思考,经常有意识地设疑布阵,引导学生思考,甚至有意提出带有冲突性的问题,诱导或激起学生进行思辨,在辩论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学习动力,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一种愉快同时又具有竞争和挑战的氛围中, 挖掘自身潜能,使探究更加深入,从而让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讲人格尊严权时,我就设置了一个“冲突”: “上一节课我们讲生命健康权是公民首要的人格权,现在又提倡“士可杀不可辱”“廉者不受嗟来之食”,那么到底生命重要还是尊严重要呢?”这一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有争论的,有窃窃私语的,欢快愉悦的课堂气氛,争论的激烈程度是以前从未出现过的。有学生说:“生命当然比尊严重要,人首先需要活着,才能享受到其他的一切权利,如果没有了生命,谈何尊严?历史上如果没有“忍辱偷生”甘愿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哪儿会有后来备受尊崇的大将韩信?”话音未落,另一位学生就立即反驳:“尊严要比生命更重要,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了人格尊严,那他活着还有何意义呢?这无异于行尸走肉,苟且偷生,与动物又有何区别呢?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尊严,有价值。”另一个学生也举手发言:“生命和人格尊严都重要,丧失了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成为真正的人。丧失生命, 人会死;丧失人格尊严,人生不如死!”其他学生也发表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最后,大家一起进行了总结归纳:生命和尊严都是每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只是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有人舍弃生命捍卫尊严,有人为赢得更高的尊严而忍辱负重,对他们我们都只有敬重。可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学会全面、辩证、发展地看待问题。

13.关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毕业论文 篇十三

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一、精挑细选(在下面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本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______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_____五年规划的建议》(C)A.十八届四中全会 第十二个 B.十八届五中全会 第十二个 C.十八届五中全会 第十三个 D.十八届四中全会 第十三个

2.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我国药学家______获奖,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这是中国中医药成果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D)A.曹文轩

B.莫言

C.袁隆平

D.屠呦呦

3.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第三条提出要“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如图漫画中的现象。某校八年级(3)班同学就此展开讨论,你认为正确的有(B)

①主动干家务,我能为父母分忧 ②劳动获报酬,我拿钱理所应当 ③父母工作忙,我能自己洗衣做饭 ④我年龄还小,不做家务心安理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随着环湖赛知名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来到了我们青海。要展现青海人的素质,我们应该(A)①举止文明,仪表端庄 ②态度亲和,尊重对方 ③语言文明,说话和气 ④盛气凌人,不屑一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近一段时间,校园暴力成为网络热议话题,群殴、羞辱等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远离校园暴力,作为中学生,我们要(D)①提高道德素质,关爱生命 ②自觉学法守法,珍爱他人生命健康 ③学会控制情绪,与人为善 ④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国务院关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指出:“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维护公平的重要性在于(B)①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②教育发展需要绝对公平③公平体现着人们对权利的尊重 ④公平能为个人发展提供保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没有责任感,不负责任”是有些人贴在“00后”身上的标签。作为“00后”的中学生,要想改变这种看法,我们应该(A)①强化责任意识,自觉承担责任 ②信守承诺,勇担过错 ③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④追求个性,我行我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中国的空调产量占到了全球产量的80%,冰箱占到了54%,洗衣机是52%,全球有一半的电视机也产自中国。下列观点错误的是(B)A.当今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B.中国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C.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大 D.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日益提高

9.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隆重举行了纪念大会、阅兵式、文艺晚会等各种纪念活动,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核心是(C)A.勤劳勇敢 B.爱好和平C.爱国主义 D.团结统一

10.化妆品、奶粉、电饭煲、马桶盖„„近年来,随着出国游和网购的火爆,越来越多的国外产品被“海淘”回国。我国百姓的海外购买力不仅屡屡震惊世界,也深深刺痛了中国的制造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国应该(D)①提升产品品质,以质取胜 ②只生产高价高端产品 ③企业生产精益求精,加强产品创新 ④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简要回答(共11分)11.观察如图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中商家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违背了经济活动中的什么原则?(4分)

答: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违背了经济活动中依法经营和诚信经营的原则。

(2)面对消费纠纷,消费者该如何维权?(3分)答: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有关部门帮助解决(有关部门包括消费者协会、有关行政部门、工商部门、仲裁机构等);③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等。

12.材料一 互联网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只要有网络,家用电器、数码产品、日用品等都能在网上购买;点开手机就可以及时获取各种最新信息;QQ视频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实现“面对面”聊天。但一些低俗、暴力等不良信息也伺机利用互联网传播。

材料二 “互联网+”大潮正席卷各行各业。淘宝、支付宝、微信、微商等都是“互联网+”的杰作。“互联网+”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创造了新的发展业态。

(1)“互联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说明了什么?(2分)答:“互联网+”行动计划意在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利用互联网进行生活学习、交流沟通;利用互联网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利用互联网拓展国际市场;利用互联网改变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发展;等等。

(2)在互联网时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2分)答:①要遵守道德和法律,遵守网络文明公约;②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③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④发现网络谣言,要及时举报;⑤与制造传播网络虚假信息的行为作斗争;⑥参与网络等现代媒体上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⑦利用微博、博客等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为国家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等等。(任答两点即可)

三、学以致用(共13分)13.随着社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加快发展,人们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公民个人的隐私权愈加受到重视和保护。但在未成年人隐私权的问题上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小明的爸爸认为:小明年龄小,生活简单,没有隐私可言。因此常常做出一些让小明很尴尬的事情,甚至有时候会侵害小明的隐私权。

(1)我们身边有哪些侵害隐私权的行为?(3分)答:①偷看别人的日记;②探听别人的隐私并宣扬;③窃取别人的信息;④将他人户口本、身份证等信息发到网上;等等。

(2)如果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到侵害,可以向谁求助?(4分)答:①公安机关;②人民法院;③当地村委会、居委会等自治机构;④其他政府部门;等等。

14.总书记强调,青海要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搞好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使青海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拥有三江源,是青海人民的骄傲和自豪,保护和建设好三江源更是青海人民的历史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1)简述我国资源方面的国情。(2分)答:①资源总量大,种类多;②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破坏严重。

(2)你认为保护生态环境有哪些重要意义?(4分)答:①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②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③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④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造福后代;⑤有利于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等等。

四、材料分析(共16分)15.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在2016年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人梳理出了一些高频词,其中“改革”一词出现了76次。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体制,发展根本上要靠改革开放。

材料二 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该法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3分)答:①最高立法权;②重大事项决定权;③人事任免权;④监督权。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改革开放的重要性。(3分)答: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③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等等。

16.材料一 按照《2011-202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要求,脱贫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即“两不愁、三保障”。近年来,我国调整扶贫方案,从原来大水“浸灌式”的全面扶贫向“滴灌式”的精准扶贫转变。

材料二 青海省在教育脱贫计划中实施基础教育提升计划、教育资助惠民计划等六项政策,精准发力拔穷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实现教育脱贫,我省必须贯彻落实什么战略?(2分)答:①科教兴国战略;②人才强国战略。

(2)打赢脱贫攻坚战,体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什么?(2分)答:共同富裕。

14.关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毕业论文 篇十四

思想品德第1卷(闭卷部分)

(考试时间:30分钟)

友情提示:本试卷为思想品德第1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答

题时请按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要求认真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中各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要求。请在答题卡上的规定位置上填涂所选答案的字母。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2年7月6日至7日,我国首次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国家行列。(B)

A.科技型B.创新型c.工业化D.现代化

2.2012年7月l lEI,我国启动保险全覆盖工程,这将覆盖到每一个中国老百姓。(A)A.养老B.社会.C.失业D.医疗 3.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对实施所谓“国有化”。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C)

A.黄岩岛B.钓鱼岛 C.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D.太平岛

4.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正式交付海军,标志着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它被命名为“”。(D)

A.武汉舰B.中山舰C.昆仑舰D.辽宁舰 5.2012年10月,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奖项名称是(C)

A.物理学奖B.化学奖C.文学奖D.和平奖 6.2012年11月14 El,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决议把坚定不移推进写入党章。(D)

A.工业化B.城镇化C.信息化D.改革开放

7.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明确了2013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A)

A.稳中求进B.稳中求快C.平稳过渡D.稳定发展 8.2013年1月4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正式改名为(B)

A.巴勒斯坦共和国B.巴勒斯坦国C.巴勒斯坦王国D.巴勒斯坦联合国 9.“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对这句俗语理解正确的是(B)A.个人利益的实现会促进集体的发展

B.优秀的集体需要全体成员团结一致、凝聚一心 C.优秀的团队需要个性在集体中张扬 D.个人只要依靠集体,就能实现人生目标

10.我国著名的网球选手李娜在参加比赛和训练的过程中,每当手风不顺时,她就会大喊大叫。李娜应对挫折的方法是(C)

A.冷静对待B.精神升华C.自我疏导D.心理换位

11.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错不断,终酿大错”,下列选项与这两句话的主旨相符合的是

(C)

A.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D.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3.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下列属于附加刑的是(B)

①没收财产②罚金③拘役④剥夺政治权利⑤管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14.勇敢的人勇于战胜不良诱惑,聪明的人总能想出抗拒不良诱惑的好办法。如果你在考试中

遇到不会做的题目,而这时有同学将该题的答案递给你,你的正确做法是(D)A. 感到很高兴,认为这位同学很讲哥们义气

B.很犹豫,面对同学的“雪中送炭”不知如何是好C.接过答案,当作废纸丢进垃圾袋中D.拒不接受这位同学的“帮助”

15.下列历史典故和责任有关的是(B)

①一诺千金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④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 16.右图志愿者的行为说明(A)

①他们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②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③奉献越多,得到的物质回报就越多 ④造福社会不分能力大小,贡献大小

A. 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 17.下列行为能体现平等待人的有(D)

A.尊重师长,团结同学,但对贫困者、体力劳动者却显示另一幅面孔 B.视城里人为聪明、有见识的一类,视乡下人为愚昧无知的一类 C.在与人打交道时会不自觉地以貌取人,以地位取人

D.无论对方的天赋、出身、贫富、职位如何,都能本着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相

18.“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各国习俗大相径庭。如伸小指,在我国表示微不足道、拙劣;在印度、缅甸表示想去厕所;在美国表示打赌;在泰国表示友好。这说明(D)A.世界各国没有相同的文化习俗

B.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不良习俗,吸收世界各国的良好习俗 C.文化习俗的不同体现了世界各国文化有优劣之分

D.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展现出来的19.思想品德课上,八年(5)班的同学围绕“怎样自觉履行义务”问题展开了讨论。下列观点正

确的是(C)

①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②法律提倡的一定去做 ③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④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对右边漫画“瓶子很大,效果很小”理解正确的是A

①商家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安全保障 权、自主选择权

②商家故弄玄虚,过分夸大保健品的疗效

③商家违背了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

④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消费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瓶子”很大,效果很小

21.九年级学生王林在复习过程中把所学的国情知识编成以下顺口溜。正确的有(A)

①依法治国方略好,民主监督要记牢 ②科教兴国需创新,科学发展人为本

③经济基础是公(公有制经济),经济发展靠私(非公有制经济)④强国走改革开放,中心是经济建设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C)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实现社会和谐

C.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D.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23.右边漫画“新童话”启示我们(B)

A.过去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高,现在人们的思想 道德素质低下

B.应加强救死扶伤、乐于助人等传统美德的教育

C.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小孩无关

D.应像妈妈学习,把救死扶伤、乐于助人等传统美德编成童话,代代相传

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B)

A.我国最高的国家行政机关 B.我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 C.我国最高的国家审判机关 D.我国最高的国家检察机关

25.“神九”和“天宫”太空相会、“蛟龙”潜入深海、“天河一号”引领世界速度、隐形飞机横

空出世„„这些成就表明(C)

A.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己获得圆满成功 B.我国己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C.近年来,我国科技在很多领域获得长足发展

D.现代科学技术己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013年莆田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试卷

思想品德第Ⅱ卷(开卷部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友情提示:本试卷为思想品德·历史第Ⅱ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答题时请

按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要求认真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二、非选择题(请向学们审清题意,抓住要点。按照“答题卡”中的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共50分)

26.明理践行·健康成长(7分)观察右图,回答问题:(1)【我思我想】图中亲子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我们正处在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我们的视野逐渐开阔,能力逐渐增强,独立性逐渐显现,对父母惯常的关切、要求、管教可能越来越不以为然,有时还会产生抵

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被称为“代沟”的分歧出现了,“爱的冲突”发生了。

(2)【心理诊所】假如你是图中的孩子,应如何调控好自己的情绪?(3分)

答:输人自我调控的意识;转换角度看问题;用行动调控自己的情绪。

27.发扬美德·传承文明(7分)

材料一:近年来,社会上不断涌现着“最美”的群体:临终安全踩下刹车的“最美 司机”吴斌;徒手接住坠楼女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为救学生自己双腿截肢的“最 美教师”张丽莉„„他们用行动驱走人际间的冷漠和麻木,印证了人和人之间的爱心和 真情。

材料二: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 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回归教材】“最美”群体用行动诠释了人生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探 索人生的意义?(3分)

答: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充分利用有限的今天。

(2)【学以致用】谈谈你将如何学会“恕”?(4分)

答:培养宽容精神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理解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对不同意见保持谦虚的态度;(2分)培养宽容精神需要不断求知;(1分)培养宽容精神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做到换位思考。

28.学法知法·与法同行(10分)

2013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一些开发商、广告商和不知名的第三方利用安卓软件盗取个人信息,包括手机用户手机号码、手机串号设备号、手机上的通讯录和地址等信息,这引起了许多手机用户的愤慨和担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透析】盗取个人信息的行为侵犯了手机用户的什么权利?(2分)写出两种侵犯公民这项权利的其他行为。(4分)

答:①隐私权。(2分)②偷看他人日记或信件;私自发布和传播他人的隐私。(4 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知识再现】我国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这项权利?(4分)

答: 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 个人隐私权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

29.生态文明·绿色生活(12分)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把生态吏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材料二:近年来,全国多地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雾霾天气,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材料三:为推介福建省良好的旅游资源和生态优势,我省推出了“空气游、生态游”的活动;另据有关部门统计,2011—2012年,莆田市空气质量连续两年在福建省九地市中名列第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教材链接】我国需要选择怎样的科学发展道路,才能走出雾霾天气?(2分)

答:需要走出一条投入少、产出多、科技含量高、资本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

(2)【理论研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应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8分)

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2分)①落实“全面”,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2分)②落实“协调”,必须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最大限度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2分)③落实“可持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要求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觉担负起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付的责任。(2分)

(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的三个要点展开,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一展身手】请就莆田市“空气游、生态游”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2分)

答:健康出行,绿色旅游;节能减排,远离雾霾(2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0.热点追踪·畅想未来(14分)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畅谈了对“中国梦”的看法,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总书记的讲话在网络上引起广大网民的强烈共鸣,“中国梦”成为网络最火的话题。许多网友在网络上畅谈了各自对“中国梦”的看法。网友A:“中国梦”的实现有赖于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网友B:实现“中国梦”,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依法严惩腐败。网友C: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实现“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神圣职责。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时事链接】结合时事,谈谈中国梦具有哪些重要时代特征?(4分)

答:中国梦有四个重要时代特征: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4分)

(2)【观点剖析】为什么实现“中国梦”需要艰苦奋斗?(4分)

答:(1)艰苦奋斗是人类社会一切文化成果的基础和源泉。(2)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3)艰苦奋斗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根本途径和保证。(4)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也要艰苦奋斗。(4分)

(3)【知识回放】网友B的看法体现了教材中的什么观点?(2分)

答:网友B的观点体现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或政府依法行政,才能切实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或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首要目标)。(2分,其他来自教材、言之有理的观点也可)

(4)【情感升华】谈谈你对网友c观点的理解。(4分)

15.关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毕业论文 篇十五

一、运用多媒体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探究活动的意义

1.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探究性教学中, 学生与教师一样也可以通过网络、各种媒体的途径方便地获取资料。学生在有意义在情境中, 通过自己的活动能察觉到事物的联系, 教师也不是袖手旁观, 而是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在这种共同参与的活动中, 教师是一个学习者, 也是一位指导者。总的看来, 无论教师或学生, 愈少意识到自己在哪里施教或受教就愈好。这样一来, 教师虽然失去了外在的指挥者和独裁者的地位, 可是负起了集体活动的领导者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已不再是学习活动的主宰, 而是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与学生自然是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2.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培养其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它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 而且能指引人们去获得新知识或以前未曾有过的对问题的新解释, 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实践证明,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组合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的问题情境。在教师的引导、启发和激励下, 学生能够运用多媒体自主能动的搜集整理、思考探究并获得信息。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 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 这种交互性可以让学生直接动手参与。正是由于这种交互性,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 从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正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3.有助于学生亲身体验, 增强教育的说服力

学生道德品质的构成因素中, “道德认识是前导, 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是要件, 道德是核心, 道德行为是结果, 它们统一于社会生活的道德实践之中。”而引入多媒体技术后, 我们可以把一些新闻报道、纪录片以及反映实际的图片、数据、视频片断与思想品德课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这样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 实现超时空的信息再现, 让师生共同进入探究活动, 使教学“活”起来;另外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使其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思想品德课运用多媒体进行探究教学活动中, 经常出现以下现象:如凡是问题都拿来让学生探究, 包括一些众所周知的真理或者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致使探究“泛滥”;课堂教学设置不严密, 率性而为, 随意而动;材料分析题进行包装后, 美其名

优化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骆振耀

关键词:过程写作教学法高中英语写作优化写作策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 (教

育部, 2003) 写作技能教学建议指出,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目的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并对一至九级的写作标准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教师写作教学的成功与否, 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过程。但是, 从近几年高考书面表达题测试的抽样结果来看。学生的整体情况离预期的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不少的词汇也学习了不少的语法规则, 却还是难以完成一篇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表达准确、衔接连贯的短文。主题不明、语法不通、条理紊乱、词汇匮乏、运用不够得体、汉语式思维明显等现象比比皆是。因此, 重视英语写作教学,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已是迫在眉睫了。

一、写作教学的理论依据情感和写作策略, 降低写作焦虑等。在课堂教学中, 笔者重视在写前准备工作既引导学生独立构思, 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对作文题目进行头脑风暴等, 使学生感到写作任务并不难, 并非无话可写, 从而培养他们对写作的积极情感。通过发展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能力, 从而发挥评价的反馈作用, 同时, 结合正面反馈, 用热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二、过程写作教学法的实施

(一) 写前活动安排

写好文章的关键是做好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写作的前期准备活动可以按以下组织形式进行:

1.独立构思

笔者给学生大约3~5分钟的时间对写作材料进行思考。在这几分钟内, 新鲜的想法头表述出来, 或用纸、笔记录下来。

3.教师整合

笔者以短语或词组的形式把全班学生想到的所有与主题相关的词汇, 不管用不用都写在黑板上。因为写下的词汇越多, 选择的余地越大, 然后, 引导、启发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及主题对所列词汇进行评价、比较, 在此基础上再将这些词汇重组或归类, 并把内容要点以表格、图表、网络图或文字等形式归纳在黑板上, 为将来的连词成句做好语言准备。如果可能, 应尽量使用动词短语形式。

(二) 写前语言的准备

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写作素材的准备

(1) 精心选择题材

一节写作课的成功与否, 与学生的积

摘要:本文结合现代外语教学写作理论以及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有关写作的教学理念, 采用过程写作教学法, 从写前的准备、语言表达的推敲、恰当的评价及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等方面, 积极探讨了优化英语写作策略的途径, 希望对促进高中英语写作有效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曰探究, 实则内容陈旧, 流于形式化。

二、在思想政治课探究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的方法

1. 设置要保持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

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探究活动, 就是指运用多媒体进行探究教学的设置应以更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而设置。为了内容的存在生硬的配置一种形式, 或者为了要存在探究活动而设置运用多媒体进行探究活动, 这样就失去了探究教学固有的目的和意义, 就是哗众取宠、华而不实。一节课的精彩与否不在于是否热闹, 不在于有无新颖、华丽的外衣, 而在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教师可以根据所在学校和学生的特点, 或者根据课标的要求灵活掌握, 进行选择。

2. 过程要具有鲜明的目的性

柯尔伯格指出, 道德品质是随着智慧阶段的发展而逐渐地向高一级水平发展的。他认为, 为了使学生的道德得到良好的发展, 首先必须了解处在某个阶段的个体的作用。教师一旦能在学生个体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唤起他们的道德冲突和不确定性, 并驱使他们去寻找新的、不同的解决方法, 就能推动其道德发展。我们应当注意一点, 这就是现代媒体虽然具有信息量大, 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等优势, 但是课堂上不应一味追求使用现代媒体。如果我们不把它的作用目的化, 而仅仅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 就将失去其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3. 实施要注重合作的共享性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活动, 教师过于强调基本理论的灌输, 新课程理念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乐于和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还明确指出, 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 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 学会合作。

16.关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反思——毕业论文 篇十六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模式 教学现状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由于其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意义的特殊性,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则可以说是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塑造系统教学的开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而如何才能让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推陈出新,如何才能让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爱,如何才能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塑造完整的人格品质以及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这些问题都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作为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课堂教学,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需要从多方面出发,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程课堂教学才可谓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效果。因此,本文就思想品德课程课堂教学这一问题从老师教学方式、课程安排、学生兴趣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展开分析和论述。

一、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现状

思想品德教育是中学生教育的一门非常重要课程,其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乃至人生道路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毋庸置疑,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设计和实施中仍然存在着许多误区和缺陷,这将严重影响并制约着教学效果,让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首先,现阶段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是过多的注重应试教育,而忽略了课程本身的本质性内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的关注了所谓的“考点”,而对于非考试内容则一概而过。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是一种舍本求末的行为,让原本欢乐的课堂变得缺乏生气,更让学生变得更加功利性而与思想品德课程的课程目标相悖,从而起到相反的效果。

其次,在课堂互动中,教师往往过多的注重了问答的形式而忽视了师生对话交流的效果。虽然相对于传统的“满堂灌”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现阶段的师生交流模式仍然停留在“一问到底”的阶段,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依然没有课堂的主动权,其在课堂中仍然被教师的思维所引导,而缺乏主观能动性。

最后,有些思想品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过度的发展和鼓励学生的主观思维而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殊不知,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阶段,其在看待问题时难免会出现一定的偏颇甚至出现错误的观点,此时,教师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而仍然一味地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会使学生树立错误的世界观,从而让学生走入个人主义而忽视其他人的感受,这将对学生的未来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基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不难得出,对思想品德课程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教学模式改革,特别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探索势在必行。因此,在下文的论述中就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课堂教学新模式进行探讨。

二、新型教学模式探索

在新形势下,针对上述问题,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应当与时俱进,从而适应新环境下的要求。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并认识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诉求,从而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而增添思想品德课堂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课程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或者有趣的故事来引导学生走进课堂,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其次,在课堂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和思考所教授的内容,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引导学生的主管思考,并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目标。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将教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互结合,让学生在开发创新性思维的同时还应当为其树立道德观的约束;此外,还需要采取综合型和针对性的相互统一,这样不仅能避免课程给学生带来枯燥的感觉,更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展望总结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形势下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也有着新的要求。作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并通过多样化高效的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欢快。思想品德课程作为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指导性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从而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开秀.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李娇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高磊.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4]刘刚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运用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上一篇: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特点及控制下一篇:宣传校园安全的口号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