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总结及计划

2024-07-05

人才工作总结及计划(共13篇)

1.人才工作总结及计划 篇一

2009年xx市人才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思路

一、2009年人才工作总结

2009年,我市人才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加强指导,加大人才引进、盘活、培养和使用的力度,着力开发人才资源,提升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全面促进各级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努力创造人才智力“柔性”流动体制,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一)加强领导,切实做好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

1、抓组织领导,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提供组织保证。加大协调力度,充分发挥市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按照党管人才以及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不断完善政策,创新机制,改进方法,整合资源,真正做到牵头不单干、抓总不包揽,积极调动各单位、各部门的主观

能动性,切实提高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工作水平。加强与人才工作相关部门及各类人才的联系。全面畅通人才工作网络,努力形成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抓好全县人才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制定下发《xx市2009年人才工作要点》,将2009年人才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了主要任务,切实抓好人才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打下基础。

2、抓政策落实,为构建和谐人才环境营造良好氛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人才工作政策。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积极营造“创造机会,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搭建平台,让能干事的人有平台;提高地位,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良好环境。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人才工作重大政策及会议精神,将中央、省委、市委的相关规划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加强人才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党政人才和部分专业技术人才的信息档案。加大人才工作的资金投入。积极向财政部门争取60万元资金,探索建立人才工作专项基金,以用于高层次人才培养、紧缺人才引进、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困难企业高层次人才的救助及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等方面,建立和完善了激励企业人才创新创业的奖励

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施重奖,促进了各类人才的竞相发展。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定期编制人才工作简报、举办人才工作座谈会、企业家论坛,在xx电视台开设了“人才之声”专栏,在xxx上开辟了“创业标兵” 专栏,树立了何谧、胡文华等20为行业创业先锋。积极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才工作,为人才成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3、抓机制完善,确保了人才工作协调发展。按照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新要求,结合实际,继续完善人才工作各项制度,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一是继续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与成员单位沟通信息,交流工作情况,协调落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有关工作,研究分析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总结经验,推进工作。二是完善人才工作报告制度。规定各单位要按要求及时向市委组织部报送人才工作情况和做好相关人才信息库的建设。人才工作的重要会议、重要活动和重要事项向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三是完善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各单位明确专门职能科室和人才工作联络员,根据单位分工和部门职责,确保有专人负责做好本部门本系统的人才工作。

(二)突出重点,切实加强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和激

励。

1、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深入推进“三大人才工程”。

一是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以理论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切实抓好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年来,全市累计培训党政人才xxx余人次。其中,举办2009全市领导干部培训班x期,共xx余人,完成上级调训xx期,xx人次;培训专业技术人才xx余人次,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xx余人次。在市委党校举办一期回乡创业人员培训班,xx余人参加培训。实施“三个一批”锻炼机制,选派xx名干部到上级部门、信访部门、社区组织挂职,加强锻炼。

二是实施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引进工程。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逐步建立和完善机制,为吸引和补充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打好基础。积极构建完善企业人才市场服务网络体系上。依托市人事局现有人才市场资源,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办好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重新建立和完善了各类人才和企业人才需求档案,充实完善好人才市场信息网,为社会积极提供人才咨询、就业导航、信息交流等各种市场服务。开展“项目引才”、“项目聚

才”活动,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共引进和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xx多人。

三是尖端人才激励工程。在初年的全市三级干部会上对4名xx市学术带头人进行了通报表彰,召开了xx市企业家协会年会,对优秀企业家进行了奖励。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对工业企业经营者实施特殊津贴的意见》,对实缴税收过xx万以上的xx位企业家人才实行了特殊津贴。年底在全市开展评选活动,评选出xx名企业领军人才、xx名优秀党政人才、xx名企业创新技术人才、xx名宣教卫专业人才、xx名农村实用人才。通过探索人才机制、管好专项资金、造足舆论声势、用活政策激励,使各类人才尽情施展抱负、展示才干,全身心地创新创业。

2、以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强化“三类人才”开发。

一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加强宣传力度,在xx电视台播发了招生公告,召开会议专门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布置,到各镇处进行了督办,各镇处还向各村组发了宣传单。出台了《xx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学管理办法》,xx电大全年招收“一村一名大学生”89人,并在农业、畜牧、水产、经管等涉农部门

聘请了x名兼职教师,聘期x年。组织各镇处组织委员、市直成员单位相关人员赴xx等地进行了为期5天的人才工作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管理工作考察学习。配合上级组织部门,选聘10名大学生到村任职。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摸清底子,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基础性工作。出台了《xx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积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多次召开基地建设成员单位协调会,基地省级预算已全部到位,市级配套资金已列入2010年预算,土建、装修等主体工程已完成,我们将着力把xx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成为xx一流的示范基地。2009年全市以各种培训机构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为主要载体,培训农民xx余人次。

二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突出优势,积极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了xx市人才队伍建设调研,形成了详实的调研报告。加强企业人才信息整理,对xx余条人才信息进行了更新,利用xx政府网建立xx人才信息专栏,通过电视、会议、网络等媒体加强人才信息宣传,xx家企业找到了所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xx人找到了合适自己的工作。切实

加强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印发了《xx市企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基地锻炼、培训班学习、项目带动等方式,培训企业人才xx余人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我市xx集团与xx大学开展了人才项目洽谈,签订了人才培养计划协议。

三是应用开发型人才队伍建设。举办了首届技能状元大赛,全市 xx人参加比赛,最后xx人赴xx参加决赛,并取得较好成绩,在社会引起较好反响。大力组织行业劳动者和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前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共组织各类培训班xx期,培训xx余人,转移劳动力xx余人。加强宣传教育系统人才建设,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开展培训,宣传教育系统人才队伍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2009年人才工作思路(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有效整合各职能部门的资源,加大经费投入,积极抓好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积极探索人才激励有效

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力抓好人才队伍的建设,为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工作打算

1.营造“四个环境”,实施人才服务。一是政策环境,在各类制度、规定的允许范围内,积极探索出台人才政策,发挥政策对人才的导向作用,以达到广罗人才,人尽其才的目的。二是社会风尚环境,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加大人才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社会风气。三是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xx市人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其服务功能,通过周到服务、规范运作,科学指导,有力监督,完善市人才市场体系。四是工作环境,加强人才创业载体建设,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2.探索“五项机制”,推动人才工作。一是建立完善高层次、急需人才的引进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三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四是完善激励机制。五是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在市农业局试点实行首席专家制。

3.找准重点,细化目标,继续实施“三大人才工程”。一是全面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以不断提高各类党政人才的思想素质和领导水平为目标,加强理论培训,强化

实践锻炼;以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目标,加强企业管理人员适应性培训和实践锻炼;以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二是积极实施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引进工程。不断完善人才市场软硬件建设,做好大中专毕业生、流动人才招聘工作和“招商引智”工作,进一步吸引和补充我市经济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三是尖端人才激励工程。探索出台激励机制,继续开展技能比赛、评选等活动,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热情。

4.突出特色,整合力量,继续推进“三类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以培养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为着力点,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做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落实实际配套资金,加大培训力度。继续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配合上级组织部门做好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二是加强应用开发型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抓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三是积极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通过基地锻炼、培训班学习、项目带动等方式,积极加强企业人才的培养。

5.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对全市人才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坚持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人才工作成员单位的联系沟通,实现人才工作动态和信息及时掌握和信息共享。探索建立人才工作季度督查制度和考核制度。

6.加大人才工作经费投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制定各类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扩大培训对象范围,与财政部门协调,相应地加大人才工作经费投入;各镇处、各成员单位相应的制定培养计划,将全年的人才工作经费列入预算,加大投入,保证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三、2010年重点实施人才项目

1、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

2、企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Xx市委组织部 2009年xx月x日

2.人才工作总结及计划 篇二

关键词: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法学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 即指在教育系统中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1]董必武先生曾指出, “办学校要有四个条件:教书的人;教材;学生;钱。钱占第一位, 主要是人的问题。”[2]2011年12月23日, 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提出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指出总体目标是, 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 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才培养体制, 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法律人才。根据这一总体目标, 在主要任务里又提出了加强法学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法学师资队伍。《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恰好为切实转变新形势下法学教师的角色定位, 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一、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下法学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意义

(一) 法学教师角色转变是建设专兼结合的法学师资队伍的必然要求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法学师资队伍是教育部提出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整个计划得以实施的核心环节。要达到这一目标, 必须转变法学教师的角色, 才能完成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学人才的目标, 否则上述计划很难得以实施。因为法学教师在整个法学教育中始终具有主导的地位, 法学教师能力与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法学人才培养质量。因而法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了, 才有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法律人才。

(二) 法学教师教师角色转变是法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

根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我国要建设80个左右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建设20个左右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建设20个左右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这为法学教师的角色转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上述目标, 全国高等学校法学院校要及时对其法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调整, 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是着重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而实施新的培养方案的关键还在于法学教师。

(三) 法学教师角色转变是进一步推动其科学研究的重要要求

科学研究是高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科学研究是提高法学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正如前苏联一位科学家指出:“在大学里, 教学不应该脱离科研, 科研没有教学照样发光、燃烧, 但是教学没有科研, 尽管它的外表多么诱人, 仅仅闪烁而已。”[3]毋庸置疑法学教师是法学科学研究的主力军, 而从目前法学教师的科学研究情况来看, 法学教师侧重于对法学纯理论的研究, 科学研究项目往往来源其法学理论研究, 缺少来自于法律实践中的课题。因而, 转变法学教师角色以后, 法学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参加法律实践, 从法律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科研课题, 从而达到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密切结合, 使法学理论真正为实践提供指导。

二、传统体制下法学教师的定位及缺陷

(一) 法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缺陷

从目前全国法学院校对所招聘的法学教师的基本条件来看, 绝大多是法学院校都要求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而取得博士学位的这些人员往往是来源于从高校到高校的, 所谓的高层次人才或者是高学历人员, 招聘时所进行的笔试和面试的内容, 往往也是法学理论方面, 很少涉及实践层面的问题。由于这些人员很少从事过法律事务工作, 因而引进之初, 其知识结构就有很大的缺陷, 法学教师只要熟悉教材就可以很容易应付课堂教学。再加上引进以后法学院校又忽视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而现有的法学教师队伍难以有效地胜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任务, 这直接导致了“法科学生的知识储备、法律思维和实践能力等应用型素质存在严重缺陷。”[4]

(二) 法学教师的队伍结构存在缺陷

如前所述, 目前全国法学院校法学教师的入口途径, 主要是根据法学院校学科发展的需要, 公开招聘博士毕业生, 因而法学教师队伍往往都是清一色的高学历人才。而法学院校很少从法律事务部门招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法律职业人员, 作为其正式的员工。因而, 整个法学教师队伍存在着理论型教师充足而实践型教师不足的结构性缺陷。一些法学院校虽然也聘请了一些法律实务部门的法律职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有时也会通过做讲座等形式参与法学人才培养, 但兼职教师参与法学人才培养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制度和机制, 兼职教师的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 实际上兼职教师有名无实。

(三) 对法学教师的培养与评价体系存在缺陷

从各个高校的情况来看, 学校对教师包括法学教师的培养与评价体系中过于重视对教师的科学研究, 忽视教育教学研究, 绩效工资的高低往往取决于科研成果级别的高低。也就是说, 教学再优秀, 如果科研成果的级别不够, 仍不能获得学校划分的职称级别, 相应的也不能拿到高级别的绩效工资。由于科研压力, 而且科研好坏直接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 法学院校一般也没有提高法学教师实践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法学教师提高其实践能力的主观能动性, 不利于提高法学教师进行法律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下法学教师定位及其素质结构

(一)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下法学教师定位

对于新形势下法学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探讨。如彭金治教授认为, 法学教师的角色应当是“教书育人和实习律师、模拟法官、检察官”[5]。有些学者认为法学教师的角色应当是法学家、法律家、教育家。以上观点都在强调法学教师角色中的社会属性。埃尔曼将法律职业分为五类, 其中第四类是法律学者[6], 法学教师应属于第四类, 而且在法律职业群体中居于核心地位, 因为其他法律职业群体大体上都是经过法学教师的培养而建构的, 即我国培养法学人才的主要途径还是高等院校的法学教育。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根据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计划的要求, 应进一步转变法学教师的法学教育理念, 法学教师应承担“为学生传递法学知识、实践技能、法律价值”的角色。

(二)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下法学教师的素质结构

1. 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

法学教师具备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是其进行法学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首先, 作为法学教师来讲首先应系统掌握法学学科的专业知识, 其中应重点加强对自己所授课程知识的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其次, 应掌握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如法学与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因而应适当地掌握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 这有利于使法学教师掌握这些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法律思维, 拓宽学生的视野。再次, 应掌握适当的实践教学知识。法学教师掌握适当的实践教师知识, 使他们进一步加深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从而在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 应掌握一些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法学专业的教师不同于师范专业的教师, 师范专业的教师一般都经历了教学方面的专门训练, 上岗之前都掌握了教育学、教育方法论以及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因而引导学生学习方面更具有前瞻性和目的性。而法学教师在上岗之前, 仅仅经过较短时间的岗前培训, 缺乏系统的训练, 更没有掌握与教育学相关的知识与教育学生方面的客观规律, 因而难以探究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法学知识。

2. 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

法学教师应具有将法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法学学习方法和形成法律思维, 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

在理论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法学知识以及法学名著的阅读, 使他们进一步热爱法学专业, 逐步树立公平、公正的法律思维。理论教学中应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法律逻辑思维能力、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 寓教于乐, 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特别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而法学教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是其提高法律理论素养以外的必修课。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教学方法, 使学生尝试模拟法官、模拟检察官以及其他法律职业的角色,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使法学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能够尽快融入法律实务工作。

3.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第47条关于教师取得教师职务前提条件的规定, 教师应具备相应职务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目前各个高校在聘任新的教师时非常注重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知识的培训。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逐步提高, 法学教师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有利于更有效地指导其教学,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法学教师是我国法学科学研究的主力军。科学研究能力主要是紧密结合法学教师各自的研究方向, 结合法学教学和法律实务逐步提高。法学教师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 也有利于促进其教学, 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法律人才。

4. 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法学教师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一员, “为整个法律职业共同体提供价值体系和精神理念。”[7]要完成这一任务, 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首先应热爱法学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要从推进我国依法治国进程, 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法律人才的高度, 立志献身于法学教育事业, 爱岗敬业, 刻苦专研, 积极为学生服务。其次、应具备公平、公正、正义等职业道德素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及人格魅力去教育和感染学生, 向学生传递法律的理念和价值, 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依法治国、公平正义等法治理念的理解, 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法律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在今后的工作中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力求实现社会的正义和公平。

参考文献

[1]钟守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师角色定位[J].教书育人, 2005 (10) :44.

[2]董必武.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M].北京:法律出版社, 375.

[3]王伟廉, 邬大光.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1993:65.

[4]郭峰.法科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训练和法律实践[J].法学杂志, 2007 (6) :24.

[5]彭金治.高校法学教师的角色定位及其教学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 2009 (7) :32-33.

[6][美]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 (中译本)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0:105-106.

3.人才工作总结及计划 篇三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方式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与法律人才、医务人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被并列为三大热门人才。而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社工专业学生与社会的要求存在差异。毕业生与社工实务部门(用人单位)反映最强烈的是工作能力不足。究其原因,是高校社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因此,基础性的人才工程是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是撬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阿基米德支点。培养优秀的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涉及培养目标和实现方式。培养目标是导向,实现方式是手段,培养目标决定了实现方式。所以,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必须同时考虑,缺一不可。

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理论知识储备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要打好知识基础,其第一要务是掌握专业知识。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可以分成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所谓内部的知识,就是由若干专业课程所承载的知识;所谓外部的知识,主要是指与社会工作相关联的其他领域的知识,如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和法学等方面的知识。现行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共同模式,是侧重于传授专业内部的知识,强调专业的理论知识,要求本科生主要学习社会工作课程,这当然是必须的。然而,一个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仅仅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的内部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专业的内部知识虽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但社会工作专业体系对应的社会现象却不是独立的、更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社会现象密不可分的,毫无疑问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毛泽东同志曾说:“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也是这样,以专业学习为主,兼学其他学科。即不但要学社会工作,也要学文学、史学、法学、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还要了解自然科学。因此,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要培养优秀的本科生,除了提供足够的专业内部知识,还应当提供足够的专业外部知识。目前要特别强调的是,只有加大专业外部知识的供给力度,才能更好地造就在专业知识上内外兼备的本科生。

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学习实践统一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绝大多数都将从事社会工作实务,必须强调知行合一:既具备与社会工作专业有关的理论知识,也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中国文化传统一贯强调知行合一,认为仅仅是知道某个道理而不能付诸行动,并不是真正的知,“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最好的诠释。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也指出,不仅要“解释世界”,而且还要“改造世界”。所以,一个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既要掌握各种理论知识,更要拥有实践能力。当然,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改造世界”的行动能力主要是与社会工作实务相关的能力,如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特别是把事情办好、办妥、办成的能力。

当前,一些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虽然初步掌握了一些概念、特征、构成要素,但实践能力不够。不能周到地谋划,不能事先预计事态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这就叫“知而不行”,出现跛足现象。因此,应当明确社工实务部门(民政部门、社工专业机构等)在社工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社工专业人才培养共同体,实现实务部门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全领域覆盖、全过程参与和全方位的提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社工专业人才。

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德智关系协调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应当德智兼备。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的智,是指具备社会工作专业方面的才智、才华、智慧、智识;德是指具备正义感、责任感和道德感、伦理观念、担当精神等。

“德”可以解释为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的人格素养,“智”可以解释为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素养。一个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从事其工作时,他的才智和专业知识应当不低于服务对象,否则,怎么能够让人信服他的工作?因此,在实务中,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要能够表现出不低于普通人的知识、智慧和修养。另一方面,如果仅仅具备“智”,而没有正义感、责任感、道德感和伦理修养,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同理,如果仅仅具备“德”,而智慧不够,也不大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既要给本科学生以智识的指引,更要给他们的心灵灌注正义感、担当精神。也就是说,要从专业素养与伦理修养两个相互依赖的维度,造就德智齐备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务实独立相济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社会工作是面向现实和解决现实问题的,交流合作是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在很多情况下,仅仅依靠个人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必须强调相互合作。要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创造奇迹。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立场。虽然事有常理,但对其的解读需要个体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独立思考与判断,所以,社会工作专业一方面教育要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关注现实、服务于解决现实问题的立场,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批判性思维。独立和批判才能带来思考和研究,才能不断创新开拓。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实现方式,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只有根据现有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环境, 坚持内外兼备、知行合一、德智双修、合独并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滕飞. 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J]. 高教研究,2014(5),219.

[2] 高云飞. 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特有属性解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4),33-35.

4.人才工作总结及计划 篇四

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及院士工作站建设专项

项目申报指南

一、总体安排

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实施科技英才“双百双千”工程,按照《2017年全省科技工作要点》安排部署,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突出“高精尖缺”,大力引进支持一批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带资金的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团队,支持一批院士工作站建设,加快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集聚和使用,围绕突破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选择,为我省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提供人才智力支撑。2018,专项重点支持大智移云、先进装备制造、大健康和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性能新材料、现代农业、钢铁和化工产业技术升级等领域的人才团队。

二、支持重点

优先主题一:产业创新创业团队

产业创新团队(指南代码 5000701)重点支持由企业引进,以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为核心,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以企业重大创新需求为目标,对我省产业发展有较大推动作用的产业创新团队。

申报条件:

1.团队由1名负责人和3名以上核心成员组成。团队成员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关联性和互补性。

2.团队负责人应是企业近5年内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前一般应在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任职并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在企业、机构担任技术骨干,在相关研究领域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掌握我省产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成果。

3.团队有稳定的主攻方向,根据企业的需求,在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有明确的目标任务。

4.团队负责人本人应承诺团队入选后在企业的服务年限不少于3年,每年在企业的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

5.引进团队的企业应在河北行政区划范围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营运行状况良好,具有良好的成长性,能为团队完成研发、转化等目标任务提供资金、设备、人力等各类要素保障。

引进团队负责人的类型及需要提供的材料详见申报材料说明。

产业创业团队(指南代码 5000702)重点支持带技术、成果、项目、资金落户河北创办企业的优秀团队,创办企业符合我省产业发展方向,能引领推动我省产业创新发展。

申报条件:

1.团队掌握国内领先以上水平的核心技术成果,产权归属明晰,目标产品明确,符合我省产业发展方向,并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等方面有新突破,能够解决所属行业领域重大技术瓶颈,提升相关产业发展水平。引进的院士重大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推广,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3.交流活动类应突出:围绕产业创新、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了决策咨询、考察交流、高端论坛等院士行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4.引进院士团队在推动我省创新平台建设、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优先主题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指南代码 5000704)“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人选由经认定的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荐,原则上应具备下列条件:

1.应是企业在技术攻关、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所需的关键创新人才,掌握相关核心技术或创新成果,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对企业急需、特需人才,可在学历、职称上适当放宽。

3.应是近5年内从省(境)内外引进,承诺入选后在企业的服务年限不少于3年,每年在企业的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

4.应有今后3年在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目标任务。

引进创新英才的类型及需要提供的材料与产业创新团队负责人相同。

凡申报2018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小巨人企-4

利、荷兰、西班牙、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以色列、印度、乌克兰、新加坡的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即成员member或高级成员fellow,见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网站http://)。

3.国际著名学术组织主要包括: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英国)、国际电工委员会、美国物理学会、美国医药生物工程学会、美国计算机协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美国航天航空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国际儿科肿瘤协会、世界儿科感染学会、世界眼科学会联盟、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世界心胸外科医师学会。

4.世界知名大学以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排名前200名的境外大学为参考,限申报最新排名。

六、申报材料

(一)项目申请书及附件材料请用A4纸双面打印或复印,附件材料请附目录,装订成册,报送一式3份。

(二)引进产业创新团队负责人的类型及需要提供的材料: 1.人事关系转入申报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首次劳动合同应在申报截止日前5年以内签署,提供劳动合同。

2.人事关系保持不变,与申报企业合作,且本人与申报企业签订工作或合作协议的,首次协议应在申报截止日前5年以内签署,提供与企业签订的工作或合作协议。

5.人才工作计划 篇五

今年人才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为重点,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发展目标,切实加强“四支人才队伍”建设,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加快推进XXX建设步伐。

一、目标任务

在加强人才“四支队伍”建设方面:

一是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以强化理论武装、强化地方经济发展特色教育、强化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为重点,不断提升党员干部能力;二是认真抓好在职干部的培训;三是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四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运行机制。组织好教师的全员岗位培训和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教育。同时,协助有关单位要搞好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

三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操作实践能力的核心。一是进行订单培训;二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三是开展再就业工程,积极联系县上有关部门,搞好再就业工作。四是做好人才资源自我消化和向外输出工作;五是指导岗位培训。

四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技术素质和致富能力为核心。通过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等渠道,切实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

在狠抓人才“产销衔接”工作方面:

一是做好农民工技能培训与就业衔接。一是进行转变观念的引导性培训,在此基础上,摸清待转移劳动力的培训意愿,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继续深入开展家政、电动缝纫、电工、焊工、创业等技能培训。二是多渠道收集用工信息,争取让农民一培训完就能顺利择岗就业,实现转移。

二是做好满足我镇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工作。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结合发展战略,加强与高等院校的人才交流机制,以旅游开发、土地流转、土地整理等专业为重点短期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才。联合镇劳保所、农业办等相关科室,加强沟通协调,指导岗位培训,认真组织镇内劳动力交流会,加强与县人才市场的交流合作,做好人才资源的自我消化、引进和向外输出工作。

三是扎实开展人才小高地建设。大力宣传人才强镇战略,以图片展等有效形式集中宣传在推进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各类人才典型事例,促进人才相互交流合作,积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具体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围绕全镇人才工作重点,要利用宣传媒体大力宣传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各类优秀人才先进事迹,在全镇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二是为人才办实事好事。要加强对各类人才的联系,特别是为各类优秀人才服务的工作力度,积极主动地与优秀人才联系沟通,同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在工作或经营中想法和思路,协调解决他们在干事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真正使他们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督查

镇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党政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到党委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郑建华任组长,镇党委委员潘春霞副组长的棠阴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并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附件:

棠阴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络员名单

XXX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络员名单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XXX

其中XXX同志为镇人才工作联络员。

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县委有关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部署;

2、负责镇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管理、协调、检查和指导;

3、及时掌握镇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好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相关工作;

4、承担人才信息库建设和维护、人才工作信息宣传、人才工作调研等日常工作;

5、做好对各类人才的管理服务工作;

6、及时完成县委人才办指派的其他工作。

事业单位、行政村联络员名单:

XXX中学:XXX

XX卫生院:XXX

XXX村:XXXX

XXX村:XXX

XXX村:XXX

XXX村:XXX

XXX村:XXX

镇企事业单位、行政村人才工作联络员工作职责:

1、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学xxx省、市、县有关党管人才工作的政策和文件;

2、了解全镇人才工作动态,掌握本企业、辖区、村各类人才的动态数据,并制作成表格备案,积极参与县、乡镇有关人才工作的重点调研课题;

3、及时报送本企业、辖区、村人才工作信息,包括人才工作动态、典型经验,以及对全镇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

6.医院人才工作计划 篇六

为努力提升医院职工干部的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造就一批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人员,经医院班子决定将加大力度培养人才,并制订了2012年的人才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实现我院人才建设的目标,就必须进一步更新人才建设观念,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树立人才培养的投入是最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资本投入的观念。切实加强组织与领导,认真作好人才建设的计划,把人才建设作为医院发展的大事。

(二)加强培训,立足发展内涵。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各类人员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医德教育,使每个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2、加大在职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有计划地送专业骨干和青年后备人才,到上级单位进修,同时,广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养一支适应我院发展的人才队伍,计划在职专业人员平均每年出去进修1次;

3、聘请专家、学者来我院有针对性地举办讲座,介绍知识创新情况,开展技术培训与技术咨询,进行科研项目合作,促进我院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4、进一步抓好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对管理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培养一批高学历、懂经济、懂法律、善管理的人才为后备管理干部,卫生院要选拔一批懂管理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管理人才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决策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和

服务能力,着重提高管理人员的处事、协调能力和办事效率。

(三)加大引进力度,广泛吸引人才。

1、认真做好人才需求的预测和规划,制定和完善人才引进政策,要多渠道地搜集人才信息,实施公开招聘的办法,重点招聘各类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才,同时引进本地的毕业生;

2、加强对引进人才的服务和管理。对引进的人才要在进修、培训等方面实施政策倾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他们安心工作,以用好人才来实现留住人才,要给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要让优秀人才看到自己发展的前景,要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更要靠事业的发展留人。

(四)合理配置和使用人才资源。以人才使用为落脚点,充分挖掘人才潜力,克服人才浪费,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用。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进一步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充分考虑人才的性格、特长与岗位是否匹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促使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

(五)深化改革,完善竞争激励机制。

1、建立定期考核体系,加强对工作绩效的考评。严格执行奖惩、降职、辞退等制度,实行优胜劣汰。

2、进一步完善科研及科技奖励政策,鼓励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科研、学术交流等活动。对被省级以上专业杂志录用的学术论文成果要给予奖励,制定人才建设奖励制度,推动人才全面发展。

蚬岗卫生院

7.人才工作总结及计划 篇七

一、环卫人才资源存在的两大问题

就平江县而言, 环卫人才资源状况如何呢?据2007年统计, 全县环卫部门从业人员100多人, 主要从事环卫清扫、垃圾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环卫管理, 人才队伍状况与当前环卫工作发展很不适应, 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人员素质低, 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环卫部门职工中, 专业技术人员只占11%, 其中无一人有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也只有15人, 按学历结构分:本科只占3.6%;大专只占15.8%;中专及以下占80.5%。不难看出, 职工文化素质偏低, 年龄老化。技术人员不但比重偏小, 而且头重脚轻, 分布不合理。县环卫所人才不多, 有的人才专业无法对口, 在现有岗位上不能发挥其专长。而县环卫所的人才配置更难以适应现代县城环卫管理的需要, 显著缺乏有技术、懂管理的人才。

二是分配体制不合理, 人才流失严重。笔者从对全县环卫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待遇问题调查中发现: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 环卫部门经济效益不好, 造成人员工资也难有保障。工资津贴只能按工龄、职称、职务发放, 收入差距不大, 干多干少一个样。这种统死的工资政策, 显得毫无激励机制。不少技术人员由于每月工资低, 因而不能交纳“五金”。这样, 技术人员积极性受到压抑, 甚至不安心工作。相当多的技术人员专业不对口, 学非所用, 也就谈不上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些有一技之长的业务骨干、科技带头人纷纷离开环卫部门, 外出打工。

不难看出, 我县环卫部门人才队伍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必须制定和采取适用的对策和有力的措施, 才能更好地为环卫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做好环卫人才工作的建议及途径

我认为, 为了加强我县环卫人才工作, 要实施三个“创新”:

一是观念创新, 切实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在对人才价值的认识上, 应改变只见物不见人的陈旧观念, 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人才资源在环卫工作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注重人才投入, 努力培训人才, 积极引进人才, 切实用好人才, 充分发挥人才在环卫工作和县城建设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环卫主管部门和领导干部要把以人为本思想作为思考和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真正做到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理解人才、关心人才。在人才评价上应放弃论资排辈、唯文凭、唯职称等不当做法。坚持以绩论能的原则, 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在人才引进上应树立大人才观念, 实行用好本地人才与吸引外地人才并举, 人才引进与智力引进并重。倡导“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所得”和“用人不养人”的观念, 强化投入产出意识, 在人才使用上坚持重在适用。强调“需要造就人才”。人才工作的重点, 要放在为人才创造良好工作、生活、创业条件上, 放在为他们创建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上。

二是机制创新, 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机制好, 人才活。要实现人才强所, 就必须有能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机制和体制。人才工作的活力生机, 主要应当表现在人才资源配置的合理、协调上。为此, 我们要建立柔性管理机制。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 改变人才能进不能出, 职务能上不能下, 待遇能高不能低的状况。立足平江环卫部门自身的特点, 特别是针对条件艰苦、收入水平低的实际, 建立和完善“人才柔性流动”工作机制。本着“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的原则, 引进人才, 开展咨询、教学、兼职、技术、配合研究开发等多种用人形式;要建立和完善环卫人才评价体系。以行业的技术职称、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主要内涵, 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原则, 客观公正地发现人才、评价人才, 要把德、能、勤、绩作为衡量标准, 使人才评价体系科学化;要建立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坚持公开、公正、平等原则, 在聘任、晋升、奖励、重点培养和带薪学习、休假、挂职锻练等方面, 在综合考虑贡献和能力的基础上, 通过提供均等竞争的机会, 激励人才充分发挥潜力。结合事业单位改革, 逐步建立起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单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形成不同岗位之间、各类人员之间合理的工资收入分配关系, 使分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艰苦岗位倾斜。

8.人才工作总结及计划 篇八

一、整合资源,严格选拔,组建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

(一)立足高等学校实际,明确团队组建条件。首先,创新团队的载体建设单位要以自治区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或者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能够产生重大经济、社会、科技和人才集聚效益的重點项目,或者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其次,创新团队的建设目标要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相吻合,人才所从事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能够解决重点优势特色产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或人才需求问题。第三,创新团队带头人应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品行端正,治学严谨,具有较强科研攻关组织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第四,学校领导对创新团队建设高度重视、认识到位、大力支持,积极创设良好工作、生活、研究环境。

(二)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公开招聘领军人才。我们为每个团队设置了一个“八桂学者”岗位,由申报“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的高校,面向区内外公开招聘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能带领本学科跟踪科学前沿并赶超国内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三)严格选拔程序,切实把好评选关口。组织相关专家评审小组,严格选拔工作程序,对申报创新团队的候选对象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差额遴选提出重点创新团队建议名单,经公示、审核批准并授予“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牌匾。

二、优先扶持,配套投入,构筑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的比较优势

(一)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科研条件。我们制定了《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建设创新团队资助计划实施办法》,分批资助建设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每批次10个,每个团队资助期限3年。

(二)出台配套措施,营造良好环境。我们注重从政策和制度上加以引导,强化服务保障,对创新团队成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担任各类指导专家、外出学习进修等给予重点支持和倾斜。

(三)科研立项倾斜,搭建创新舞台。我们积极支持创新团队争取和承担国家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省部、国际合作等重大科研项目。优先支持创新团队申报自治区立项课题。

三、动态考核,严格评估,促进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完成核心任务

(一)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把创新团队建设期内引才引智成果、创新团队人才培养成果、科研创新成果、学术研究及学科建设、社会经济效益情况等内容作为考核评估的主要指标。

(二)完善考核评价方法。聘期结束后,根据聘任合同和工作任务书进行综合评估。自治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考核小组,对创新团队的标志性成果进行复核评估,不仅听取创新团队述职报告,还实地考察创新团队的科研流程,全面评估计划实施成效。

(三)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达到管理目标,成绩突出的创新团队,优先列入下一轮创新团队建设载体;对措施不力、效果不佳、问题突出,达不到管理目标的,终止资助,责令整改,直至取消创新团队资格。

四、强化保障,注重激励,增强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的活力

(一)健全培训机制,提高人才创新能力。通过选派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培训、开展学术交流等方式,使每位成员都有参与培训提高的机会。

(二)完善分配机制,以丰厚报酬回馈优秀人才。明确“八桂学者”在3年聘任期内,从所在创新团队的60万元资助经费中划拨出10万元,作为完成任务的学术带头人的奖金。

9.卫生人才工作计划 篇九

一、增强人才工作的责任感

按照我镇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和目标任务,给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人才工作中肩负的历史责任。结合我镇当前对人才的需要,进一步发挥职能优势,完善政策措施,加大人才开发力度,为新形势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服务。

二、健全人才工作的新机制

(一)强化“三种意识”,开发人才资源。一是“人才标准多样化”意识,即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做到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人才;二是“人才至上”意识,即要以促进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为标准,切实做好使用、培养、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达到既用人之长也容人之短;三是“人才大开发”意识,采取“使用性开发”、“政策性开发”“储备性开发”等多种方式,如:进行合理性岗位调整,建立乡士人才库,建立科技示范户,强化机关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等,以各种方式来推动辖区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大开发。

(二)营造“四个环境”,实施人才服务。一是营造政策环境。在各类制度、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出台人才政策,发挥政策对人才成导向作用,以达到广罗人才,人尽其才的目的;二是营造社会风尚环境。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加大人才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社会风气;三是营造市场环境。创建本辖区的人才市场,发挥劳动保障事务所作用,通过周到服务、规范运作,科学指导,有力监督,来完善本辖区人才市场体系;四是营造工作环境。加强人才创业载体建设,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三)创新机制,推动人才工作。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纠正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二是建立淘汰机制,打破人才管理的终身制,建立起人员绩效考核档案,以动态管理解决有进无出的问题;三是在全镇广泛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进一步加强镇村干部人格修养,继续深化“四力”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四)突出抓好人才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丰富培训形式。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加强对年青干部的培养,充实工作队伍。

三、积极探索,开创人才工作的新镇面

(一)、要加强调查研究。我镇领导干部要结合基层基础工作的开展,深入农村,深入实际,广泛听取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善于发现人才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要不断深化对人才工作的理论研究,把理论研究和当前各项重要工作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着重研究带全镇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和广大人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新情况,把握新特点,理出新思路,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

(二)、要总结推广经验。重视组织开展人才工作的工作交流,要认真总结和积极推广我镇在开展人才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办法。营造识才、爱才、用才的良好舆论氛围,大力宣传推进人才开发的政策措施、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10.2012年人才工作计划 篇十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我镇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起步之年,为实现人才强镇、科技强镇目标,加快构筑新世纪人才工程,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县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加快我镇发展的需要,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着力抓好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留住”四个环节,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全力培养一支数量多、结构好、素质高的专业人才队伍,为加速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目标任务

1、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用精神鼓励感召人才,用事业发展激励人才,大力表彰和宣传工作业绩突出的人才,为青年干部树立榜样。同时要加大对人才培养力度,使其愿意为发展xx奉献才干。对在各项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年轻干部要摒除论资排辈用人陋习,破格提拔、大胆任用,以此激励年轻干部充分发挥潜力。

2、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客观公正、突出重点、注重实绩”的原则,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平时与

1年度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制定单位和个人目标、绩效考核办法。正确评价机关干部、事业单位人员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促进其依法办事、履职尽责、勤政廉洁,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效率、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3、成立高端的企业人才队伍。目前,我镇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远远不能满足我镇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的专业人员还需进一步充实。要协助企业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青年大学生、高等专业人才,要继续帮助企业提升现有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鼓励企业加强专业人才的业务水平培训。

三、主要举措

1.增强人才工作的责任感。组织全体干部、相关工作人员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贯彻落实各级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和目标任务,扎实抓好人才工作。要站在战略的高度,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人才工作中肩负的历史责任。结合我镇当前对人才的需要,进一步发挥职能优势,完善政策措施,将人才工作列入镇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人才开发力度,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服务。

2.加强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台帐资料的建设。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总负责,分管党务的领导具体负责,各相关单位通力合作系统做好人才工作。要深入调研,建立和完善各类人才信息库,各单位要明确联系人,并及时将人才信息上报镇人才办。

3.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实施党政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同时,进一步规范初任、强化知识更新培训,突出任职培训,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4.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广泛吸纳优秀人才。突破人才引进的体制性障碍,逐步做到“敞开大门、放低门槛、广纳贤才、鼓励创业”。要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设区域性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大力引进信息、外贸、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等各类适应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鼓励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建立研发机构,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企事业单位设立专业工作室、科研开发基地。鼓励企事业单位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内设立技术开发中心,实行双向合作制度。

5.创新机制,推动人才工作。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纠正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建立淘汰机制,打破人才管理的终身制,建立起人员绩效考核档案,以动态管理解决有进无出的问题。在全镇广泛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进一步加强镇村干部人格修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6.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业热情。积极为人才创新创业、施展才华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定实施《优秀人才奖励办法》;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力度。制定实施《有突出贡献人才医疗保障办法》,为有突出贡献人才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制定实施《人才开发使用保障办法》,建立健全各类人才的失业、养老、工伤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镇财政要设立人才专项基金,为各类人才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设备、资金、信息保证。

7.突出抓好人才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丰富培训形式。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加强对年青干部的培养,充实工作队伍。

11.人才工作总结及计划 篇十一

“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声音在大学毕业生中越来越响,这种方式作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其关键点在哪里?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进行校企联合开展大学生创业中心和创业大赛的有益尝试,那么这种校企联合模式将如何突破以往,真正实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无缝对接?日前,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支持,在北京举办的“易梦想易成就”2010年中国高校创业计划启动仪式暨北京理工大学-易才大学生创业中心成立一周年的工作会议上,这些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得到了专家学者的深入解读。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中科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易才集团总裁李浩,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有关单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以及多家企业与投资机构代表出席了大赛启动仪式。

据了解,此次大赛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大学生创业大赛之一。与之前举行的一些创业大赛不同,本次中国高校创业计划的主题突出以“人”为中心。大赛评审委员会将在对大学生创业计划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从创业人和创业团队管理的角度,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实质性的创业支持,如创业企业人力资源支持体系、创业小额贷款等支持,避免了过去创业大赛中“重创意,轻实践”的弊端,真正帮助大学生将创业从“创意”变成“现实”。

同时,对于参赛中表现突出,但短时间内很难创业的选手,大赛主办方将负责帮助他们提供参观、见习、培训、甚至直接推荐工作的机会,给他们提供一个实践平台,带动他们更好地就业,为将来积累创业经验,实现以“创业”大赛带动“就业”的目的。有关专家认为,随着国内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希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队伍中。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推进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张浩明副司长表示,创业是一种特殊的就业,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促进毕业生及时、顺利就业的重要途径。他认为,“以创业促就业”的关键在于加大创业教育,并高度肯定了校企联合模式对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2009年,北京理工大学和易才集团合作建立的大学生创业中心,就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在创业中心成立的一年多时间里,易才集团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和管理优势,通过校企合办的方式,将创业辅导长期驻扎进校园,通过系统化的创业培训和讲座,针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人力资源支持和创业辅导,并进行创业项目的后期跟踪与帮扶,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创业环境和选择机会。”张浩明副司长表示,“易梦想易成就”中国高校创业计划大赛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他希望全国各高校都能积极参与,也希望吸引更多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参加。

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凤有:大学生创业需社会各界伸援手

张凤有主任认为,创新、创业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兴潮流,关系到国家发展和振兴中华的伟大进程,大学生群体理应成为创新、创业的时代先锋。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和指导服务工作,是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工作。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已经开展和即将开展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活动。他认为,大学生创业成功,需要一大批像易才集团一样,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和个人的支持和指导。张凤有主任表示,希望全社会各界关心大学生就业的单位和朋友加强合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做点实事、善事,鼓励年轻人敢于创业、学习创业,不辜负时代的期望。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赵显利: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赵显利副校长着重介绍了校企联合模式的一些优势。“我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这样的一个竞赛,为大学生的创业搭建一个平台,落实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样一个战略目标。正是由于这个目的,我们这个竞赛和其他竞赛是有不同之处的。校企联合模式是要为学生创业的计划提供适当的指导,特别是结合企业的一些实际来做这些事情。”

赵显利表示,这种模式是要面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创业难题来进行的。据了解,学生在实施创业计划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不同的难题。也许有创业冲动,但不知道如何去逐步实现,包括完善创业计划、团队建设、经费筹措等等。北京理工大学和易才集团合作建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是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在内的四方合作机制的创业模式,由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让创业大学生获得专家指导,同时发挥企业的市场优势,广泛地组织与开展项目推介、方案设计、项目评估、开业指导、跟踪服务等一条龙的创业服务。赵显利表示,这次也是想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共同扶持与培养创新型、创业型人才,落实国家人才战略规划,既为大学生创业搭建一个实践平台,又为高校落实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目标,来搭建这样一个教学平台,从而更好地带动高校大学生的创业风气,进一步激发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的热情,让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创业的队伍中来,引导青年人通过创业实现梦想、成就自我。

易才集团总裁李浩:创业的核心是人的问题

李浩对高校与企业联合搭建新型创业教学平台,打造全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入阐述。他表示,去年适逢遭遇改革开放30年来最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就业成为一个非常凸显的社会矛盾,易才集团与北京理工大学创造性地提出了包含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在内的四方合作机制的创业模式,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校企合办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在成立之初就明确并承担建设创新型人才这一职责,以资源和资金的投入,尤其是以更加务实、专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让更多的年轻人不断地进行社会实践,进行一些创新课程的培养、学习。并对于条件成熟的,给予相应的创业辅导。创业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校企在共同推动大学生创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是校企联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大学生打造了一种新型的创业模式和创业平台。

在谈到创业的成功经验的时候,李浩告诉记者,其实他在校期间的多次创业都失败过。原因有很多,有业务模式选错的,也有市场还不成熟的,更有团队选择上出现问题的。李浩总结出成功创业的三点关键问题。“一个业务要想成功,无外乎这三样东西,一是人才团队;二就是战略,所谓业务模式;三是资本。”他表示,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大学生创业大赛之一,易才会贡献出在人力资源多年的实践经验,发掘更多的创新型团队和人才,为优秀的参赛选手搭建一个全方位的培养平台,为更多创业的青年提供配套的、相关的创业团队的管理、支持,提供配套的资金,以及相关的业务模式的管理支持,真正实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无缝对接。并且易才集团作为“全球外包服务100强企业”在创业型和管理型人才的发掘上,有一套独特的管理和测评方法。在创业团队和管理的发展和培养上,也有更多的培养体系和实战的经验。李浩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大赛,切实为大学生在创业之初提供人力资源和企业管理方面的支持。比赛结束后,易才集团将作为准备创业参赛者的人力资源免费赞助商,为其提供创业企业人力资源支持体系与解决方案支持。

12.人才工作总结及计划 篇十二

现在很多医院在进行人才招聘时使用的还是以往的人才招聘方式,也就是和工作人员进行合同的签订,若是工作人员不满意自己的工作或者是存在一些其他问题, 那么便可以根据相关的合同要求离开医院。 这样不会给医院或者工作人员造成严重的损失,并且还能够推动医院人员流动更好地进行。 但是医院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也影响了医院招聘工作更好的开展,这便要求必须根据需要解决问题。

1医院招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招聘标准不一致

医院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往往采用面试的方式进行,而面试考核人员也有自己的偏好和情绪, 其喜好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个人才能不能被医院聘用。 而招聘考核人员不同,招聘的人员素质也各不相同,这也很容易导致问题的出现。

1.2 招聘不全面

现在很多医院在进行招聘时, 医院人力资源部门和用人部门都没有共同参与进去, 有些医院是由用人部门直接进行人员的招聘,有些则是人力资源部门决定人员聘用与否。 若是由人力资源部门来进行人员招聘,那么往往是简单地进行一些审核,无法全面地了解应聘人员的实际水平和综合素质。

1.3 招聘标准不统一

以往进行面试时, 面试官在进行问题提出时往往会根据自身的主观意识进行,考核人员不同,那么考核的内容也无法得到统一。 具体而言,这便是人员应聘没有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这种方式对于不同应聘者而言,不够公平。

2医院做好人才招聘工作的策略

2.1 帮助医院树立良好的形象

医院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竞争也愈加激烈,若是医院形象良好,那么能够提高医院的吸引力,帮助其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医院形象是由下面几点组成的:医疗设备、医院环境、高水平医生团队等等。 医院形象的良好,不但能够直观地表现在外,还能够在医院的人文底蕴中体现出来, 外界也能够看到医院管理的成功、制度的完善以及发展前景出色。

2.2 重视招聘计划的完善

医院想要做好人才招聘工作便必须完善人才招聘计划。 医院应该根据需要对自身的实际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分析, 并制定合理的招聘计划, 招聘计划制定后, 还应该将其下发到各个部门,对不同部门的人才需求进行明确。

2.3 完善招聘活动的流程

医院必须明确定位自己的需求,从而提高招聘的效率,完善招聘制度。 现在信息传播途径比较多,医院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招聘方式。 比如内部招聘、校园招聘以及网络招聘等,并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人才招聘制度,选拔更多的人才。

3重视人才招聘工作环节的完善

3.1 制订合理的计划

计划制订属于招聘前期准备的环节, 招聘部门必须全面了解医院各个部门对人才的需求,并对其进行分析,在合理分析的基础上制订规划。 全面考虑到医院的招聘条件、综合需要和空缺岗位,这样才能够保证招聘计划的合理性,在上报招聘计划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同意后,才能够进行人才招聘信息的发布。

3.2 审查应聘人员的材料

在医院人才招聘中这个环节属于初始环节, 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完善,就业机会比较少,很多应聘者为了获得岗位会在材料中夸大自身的优点,对于缺点会故意隐瞒,甚至有些人会故意捏造自己的实践经历,希望能够获得职位。

3.3 进行考试和考核

通过考试和考核能够全面了解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从而科学地确定应聘者本身的水平,医院工作的本质是给患者提供服务,不但需要医生本身的医术水平比较高,还要求医生的道德素质比较高。 考试和考核时可以选择面试、笔试等一些方式,应聘者考试的成绩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了解应聘者的思维、思想以及人格等。

3.4 进行心理测试

医学工作者本身的工作比较复杂, 要求医务工作者的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较强,所以,在医院招聘时必须认识到心理测试的重要性。

3.5 面试考核

在招聘中,面试考核是非常关键的,通过面试能够通过其语言来确定应聘者的实际水平和素质。 在面试考核时,应该进行轻松氛围的营造,这能够给应聘者自由发挥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方便考官的观察,确定应聘者的实际素质。

4结语

各个医院的情况都各不相同, 对人才的需求也存在一定差别,在进行人才招聘时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医院应该根据自身需要来进行招聘制度的完善,做好招聘管理,通过多个环节来对应聘者进行全面的考察,了解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够帮助医院切实做好人才招聘工作, 满足医院对人才的需求。

摘要:医院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提高人才的质量。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增加,医院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必须提高对人才的需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医院人才招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医院做好人才招聘工作,提高医院的人才质量。

13.年度人才的工作计划 篇十三

一、主要目标任务

201X年,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总体思路是:自我施压、高标准、严要求,抓住六个重点,实现三项突破,打造一个亮点。

六个重点:一是高校毕业生工作,二是引导办工作,三是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四是流动党支部工作,五是事业单位人员招考,六是合同鉴证、人事代理等各项常规工作。

三项突破:一是高校毕业生工作要有新突破(一方面是加大高校毕业生培训力度。以应届高校毕业生报到登记为契机,确保在有培训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参与培训率达100%的基础上,动员更多的毕业生参与培训学习,以提高就业技能,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就业创业。另一方面是“三个加强”(加强与就业局联系、加强与企业联系、加强与园区办、招商局等单位的联系)抓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同时,安排专人开展0就业和贫困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项服务活动,力求在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二是引导办工作要有新突破(一方面是基层服务选聘生管理机制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就业观念得到转变;另一方面是多渠道开展就业推荐等服务“村官”等基层服务项目选聘生届满就业率在55%以上)。三是档案管理要有新突破(一方面是按照xx市总体要求规范管理流动人员档案。同时,进一步加强力度,采取主动上门或电话联系等方式,联系各高校将201X届清镇籍高校毕业生档案转至中心管理。另一方面是在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要强化资料收集、做好三龄认定、杜绝一票否决、提高档案质量)。

一个亮点:继续打造流动支部工作亮点(一是不断完善网上活动阵地,加强流动支部远程管理,二是“三个结合”强化教育,三是“三个活动”强化服务)。

二、具体措施及做法

1、围绕服务窗口、市场招聘、见习基地、网络信息服务、就业创业培训五个渠道全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工作。

一是做好201X年人才需求信息统计工作,编制人才需求目录,服务各企事业单位发布需求信息,完成人才推荐50人以上。二是围绕“宣传引导和管理协调”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吸纳10—2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三是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台账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台账数据。四是“两个加强”(加强与就业局联系、加强与企业联系)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确保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不低于25%实现就业。五是联系就业局培训科组织40名以上有培训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

2、围绕选聘、管理、培训、服务就业四个方面抓好引导办各项工作。

一是协同上级引导办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各项工作。二是8至11月份组织在岗的“村官”、“ 一村一大”、“ 一社一大”参加创业就业培训,确保参与培训率达100%。二是进一步完善“一村一大”、“村官”、“一社一大”管理制度,协同各乡镇进一步做好“一村一大”、“村官”、“一社一大”管理服务,建立完善管理工作台账。三是定期召开“一村一大”、“村官”、“一社一大”座谈会,确保本年度召开座谈会不少于两次,通过座谈增进了解沟通,以便开展针对性的服务。四是多途径加强招考信息通报、模拟面试及就业推荐等服务,确保201X届服务期满的“一村一大”、“村官”、“一社一大”就业率不低于65%。

3、围绕材料收集、装订管理、信息认定、全面审核和提供利用五个方面抓好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工作。

一是完成2011、201X年新产生的年度考核、工资调整、任免调动、评先选优等干部人事档案资料收集入档工作。二是继续做好干部人事档案所缺材料催收入档工作,确保材料齐全、装订规范。三是进一步做好各单位在职干部职工“三龄一历”认定工作。四是做好所管理的在职干部档案全面审核工作,杜绝一票否决。五是根据有关规定做好干部人事档案查阅、传递利用服务工作。六是向市财政申请经费,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整理装订工作。

4、围绕“三个方面”做好事业单位招考工作。

一是多渠道公开招聘信息,尽量扩大事业单位招考知晓率和参与面,让用人单位广纳贤才。二是严格程序。结合实际,严格按照公布招聘公告、报名、笔试、资格复核与面试、专业测试、体检、考核、公示、聘用等步骤进行。三是接受监督。结合实际,让事业单位招考各个环节在市纪委及媒体的监督下进行。同时,向社会公布事业单位公开招考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招考公开、公平、公正进行。

5、以竭诚服务为出发点,做好中心人事代理、档案托管、合同鉴证等各项工作。

一是加大人事代理宣传力度,不断扩大人事代理的知晓率,拓展人事代理业务。二是对已托管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好托管联系,催收托管费用,规范托管业务。三是完成合同鉴证200人以上,并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做好鉴证资料收集装档工作。

6、继续打造流动支部工作亮点。

一是不断完善流动党员网上活动阵地,做好远程教育管理。不断充实“支部基本情况、新闻动态、党建动态、制度建设、学习园地、网上会议室”等栏目内容。让各支部流动党员可直接通过网络阵地,学习各类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了解当前国际国内时政要闻、进行政策咨询、查看招聘信息,进行互动交流等。同时,强化上下联系,力求实现流动党员总支部与各驻外支部组织流动党员参加网上会议,议定支部事项,进行选举投票等。二是“三个结合” 创新学习教育模式(即:走访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就业推荐与教育培训相结合、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于11月份对驻外流动支部进行一次直访。三是“三个活动”强化服务(即:“五服务五做到”活动、“三帮三带三提升”活动、“七个一七个送”活动),根据流动党员需求提供维权、就业创业等服务。

三、工作要求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紧紧围绕市项目建设等工作需要及局党委的安排部署,认真抓好落实。

2、做好人员分工,责任到人,分块拟定工作计划,每季度初要进行科室人员目标检查、督促落实。

3、抓好作风整顿,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使用机关文明用语,继续开展文明服务;二是适时向服务对象发放评议表,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接受群众监督。

4、抓好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一是制定流动党员总支部暨人才中心学习计划,拟定学习内容,采取一月一个主题,一月一人主讲(中心人员轮流主讲)的形式,坚持每月集中对政治理论,业务知识进行学习。二是要求每人做好学习笔记;三是年终每人拟定学习心得体会1篇;

上一篇:人大视察水务局汇报解读下一篇: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3 做个“开心果”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