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校园风景的小学作文

2024-07-25

描写校园风景的小学作文(精选14篇)

1.描写校园风景的小学作文 篇一

早晨,进入校园,太阳虽然被乌云遮住,在我们的眼前,校园还是一片明艳。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右边长方形的花坛,里面铺满地毯式的四叶草,四叶草呈扇形分布,簇拥着一樽汉白玉塑像。塑像有三米多高,上面塑有两位少年,其中男的系着红领巾,左手高举火箭,右手紧握足球;女的在男生前面,右手攥着书,左手指向远方,他们同时目视前方,仿佛告诉我们,要想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飞速发展,只有通过知识这把金钥匙,才能打开科技宝库的大门,未来的希望寄托在我们青少年身上。

丁字形中心路左边是操场,护栏外围有一排翠绿的垂柳,远看那垂柳的枝条就像是美女的长发,风一吹,她们婆娑起舞,婀娜多姿;近看,那丝条上串满了嫩绿的新芽,仿佛在告诉人们,她们是春的使者,会给我们整个校园带来勃勃生机。

鲜艳的五星红旗矗立在操场和小广场中间。每到周一,全校师生在国旗下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在国歌声中,看到国旗冉冉升起,让我们又一次感到祖国的强大,我们生活在这个富强的国度是多么幸福和自豪!

小广场右边是崭新的拐尺形教学楼,三楼栏板墙上赫然挂着“求真、求善、求美、求实,学做真人,做好中国人”十七个红色大字,这是我们的校训,指明了学校发展的方向。一楼是一二三年级教室,四五六年级教室在二楼,我们四年级教室在东头。

来到我们的教室,前后有两块黑板,前面一块老师在上面为我们播种知识的种子,收获未来的希望。后边一块同学们在上面展示各种才艺。前黑板的上方是一台超大屏教学一体机,老师通过它为我们打开了解各科文化知识的窗口,教室后墙角还有一个图书角,有文艺类、科技类、科幻类、童话类等等。图书陶冶我们的情操,美化我们的心灵,是我们通向知识殿堂的钥匙。

校园美,人更美,教师干劲大,学生热情高,学习氛围浓,学校前景好;在这所学校学习,我们就像花圃里的棵棵幼苗,一定会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作者:牛星语

公众号:明日之星网络文学社

2.描写校园风景的小学作文 篇二

一、悉心观察,让人物“神韵”丰满起来

人物“神韵”要丰满,离不开表情刻画。而表情的刻画来源于对生活的悉心观察,将一个个表情贮存于记忆里,以备写作时调用。当然,这些表情在适当的时机,借助适当的写作技巧,在作文中展现出来,会使人物丰满起来。

一是在悉心观察中积累人物表情。观察不仅仅是观看与记忆,还需要透过表情去揣摩背后的情感,使记忆更加深刻。比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外婆时常露出满脸笑容,但有一次外婆扭伤了腰,在疼痛中仍然绽放出了笑脸。当学生描述这个情节时,教师则启发学生去挖掘外婆笑容背后的情感世界,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外婆身上坚强的精神。在写作中,学生便借用了教师的分析,以坚强的品质作为描写外婆的切入点,并以微笑作为外婆的象征性表情,使人物表情丰满,富有神韵。

二是在环境渲染中刻画人物表情。同样是描写笑容,还可以运用环境渲染,与人物表情形成强烈的对比来刻画人物,更加深入人心。以《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例,文中描写李时珍师徒二人翻山越岭,历尽艰辛寻访药材,却要夜宿破庙,饮凉水,啃干粮充饥,在这种环境的渲染下,作者描写了李时珍的笑,使人物身上增添了坦然与乐观,不禁令人肃然起敬,使人物形象深刻。学生可借鉴这一方法,在上面的案例中,渲染外婆腰痛的人物经历,在环境对比中描写外婆的笑,人物神韵则更加丰满。

二、揣摩心理,让人物“语韵”鲜活起来

语言是心灵的窗子。所谓“言为心声”,刻画人物即要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出其情感变化,才能使人物读来成为有血有肉的人,而不只是作文中的一个形象。人物语言的刻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就更加紧密直接了。

一方面,语言要符合人物特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日常生活中这是常见的情况。如学生在描写一位成年人时,语言不能过于幼稚;而描写一位同龄的小学生时,语言又不能过于成熟,要突出儿童的童真,尽量减少成人化的语言出现。如上面的习作案例中,学生在描写外婆称赞食物好吃时,写道“这东西味儿不错”,基本上符合成年人的语言习惯;若写成“这个东西太好吃了,下次我还要吃”,就过于儿童化了,不符合外婆的年龄特征。

另一方面,语言要留出遐想空间。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是语言描写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说人物语言描写需适当、适度,给读者一定的遐想空间,反而比全部交代出来收效明显。如上面提及的课文中,作者描写了庞宪见要在破庙夜宿时失望地没有再说话,此处缺省的语言描写,反而比语言描写中的“失望”给人印象更加深刻;与李时珍从容淡定的语言相比,更加突出了一代医圣的胸襟。又如上面所提到的习作案例,学生在写外婆扭伤腰时,如不刻意用语言来体现疼痛,而是用微笑和沉默来表现外婆的坚强,反而达到了衬托人物形象的效果,这里“无声”比“有声”更具有表现力。

三、空间想象,让人物“体韵”灵动起来

肢体动作是使人物立体、灵动的重要表现力。动作描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特点、年龄层次,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写作前教师启发学生酝酿情感,想象人物的肢体动作,可以从生活中寻找人物原型,通过迁移等写作技巧,使之作用于人物身上。

首先,细化人物动作,突出人物特征。如《李时珍夜宿古寺》中,作者描写李时珍品尝草药时,没有直接写“品尝”的动作,而是将整个过程细化。先用“端详”一词,进而用“嚼嚼”,深化了对待科学研究严谨认真的人物形象,也表现出其为事业的奉献精神,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灵动起来。

其次,多维度描写动作,突出人物的生活化。人物描写要生活化,除了语言外,肢体动作也要具备常态化,过于书面的肢体动作,会使人物动作显得僵硬,缺乏灵性。如上面提及的习作中,学生在描写外婆走路的肢体动作时,写道“外婆腰痛,总是捂着腰”,未免有些生硬,人物动作设计欠缺想象力。若改用“弓着身子”或“弯着腰走路”,则突出了外婆腰痛的症状,动作设计则生活化许多,一下子使人物“活”了起来。

3.描写风景的小学作文 篇三

人的一生有许多亮丽的风景,但有一处最为珍贵。它没有城市的喧闹,没有乡村的宁静,但是它拥有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在它的世界里,你会发现,世上最美丽的不是南极的冰洞,也不是热带的雨林,而是书的天地。 又是一个宁静的午后,我捧起《狼王梦》,端起小板凳坐在阳台上。家里的吊兰丛上,翡翠色的鹦鹉一如既往的高声歌唱。我翻开书本,立即被故事的情节吸引了。母狼紫岚深深的爱着公狼黑桑,可他却死在了一场战争中。紫岚想延续黑桑的狼王梦,可当黑仔、蓝魂儿、双毛三只小狼一一死去后,紫岚失望了。可她看到女儿的孩子后,改变了主意,不想放弃黑桑的梦。于是,紫岚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孙儿的安全,弥留之际,她希望那窝未睁眼的狼崽能当上狼王,实现黑桑的梦。 我仿佛幻身成一匹狼,奔驰在草原上,游离狼群,欣赏着最美丽的风景。广西北海海城区地角中学初一:6777888

4.小学描写大海风景的作文 篇四

当来到大海时,我仰望着天空:一碧如洗,小鸟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快乐极了。之后我又抬头向大海眺望,只见大海一望无际,恐怕在多看上几眼,也看不到大海的边缘。蓝蓝的海面上,飞溅着许许多多的银花,十分漂亮。

欣赏了这些美丽的海景,我和梁梁实在忍不住了,连忙脱下了花花绿绿的裙子,换上了轻松自在的泳衣。我们俩抱着游泳圈,跑进了大海的怀抱里尽情地享受着大海带给我们的乐趣。

游泳圈拖着我们俩,就像嫩绿的叶子正拖着美丽的花苞在游泳呢!玩够了,我们跑上了沙滩,躺在软绵绵的沙滩上,仿佛正躺在柔软的床垫上入睡,舒服极了。

大海,你一望无际的身体带给了我金色童年无穷的乐趣,我爱你!

5.描写美丽的校园的小学作文 篇五

走进校园的大门,首先咉入眼帘的是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红旗两旁有许多高大挺拔的大树,有银杏树、枣树、核桃树、梧桐树……最引人注目的是山楂树,它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地抱在一起。阳光穿过叶缝,照射在山楂上,就像是翠绿的翡翠上镶嵌着一颗颗红宝石;风一吹,又像是一群红色的精灵,在微风中舞动。

向南走去,就到了我们的画廊,人字形的廓顶连接着红柱绿栏,真是美不胜收。仰头望去,横梁上雕刻着一幅幅的画,几十幅没有哪一幅是相同的。有的画着红嫩嫩的桃子,让人一看就直流口水;有的画着一条鲸鱼,喷出了一根水柱,让人顿生嬉戏之意……

再往里走,就到了我们的操场,操场上,大家都在跳绳、踢毽子、打篮球、踢足球、老鹰捉小鸡……同学们都在一起玩耍,那和谐的场面,是我们学校最美的风景!

我们的校园里处处都是美景,翠绿欲滴的树叶、美轮美奂的画廊、热情欢闹的操场,构成了我们美丽的校园。我爱你!美丽的校园!愿你的明天更加美好!

6.描写校园风景的小学作文 篇六

一、音乐课程应体现快乐至上的教学理念

教师也是从学生阶段过来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小学生作为正处于这一时期的群体, 内心渴望得到快乐, 而音乐课程恰好顺应了这一趋势, 与小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爱好实现了无缝对接。

现代教育更多讲究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因此, 要求教师必须结合被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着力点。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 广大小学生迫切希望表现自己, 喜欢群体活动, 喜欢开放性的环境, 他们的这些需要恰好可以在音乐课程的教学环境中得以实现。与此同时,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主体内容是一些儿歌、快乐的民歌, 以及一些音乐欣赏课程, 这里面有着丰富的快乐因子, 可以让学生们在业余时间传唱, 增加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快乐指数。

作为音乐课程的教师, 应当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意识和观念, 拿出跟学生交朋友的姿态来创新音乐课堂的形式。结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思想, 基本可以归纳为: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这样的创新性课堂绝不可能是一言堂, 而是让学生在高度开放和自主交流的环境中, 去收获快乐, 在寓教于乐的氛围内, 在探讨和交流的过程中,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收获知识, 掌握技能, 同时, 培养和形成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音乐课程应以知识应用为核心, 帮助学生融入校园文化生活

纵观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难等现象, 究其因在于所习得知识与我国当前对人才的主流需求不太一致有关, 这样就造成了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 使得很多大学毕业的高精尖人才无法得到学以致用的机会。

作为小学音乐课程, 虽然不可能向学生灌输过多的实质性知识内容, 但是也应当以知识应用为核心, 让学生能够自觉自愿地应用知识, 有机会应用知识, 借助周而复始的知识应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让他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在开心快乐中度过小学的校园生活。对于身心都处在成长和发育黄金时期的小学生来说, 小学校园定期有着很多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这些都给小学生应用音乐课堂所习得的知识带来了契机。如小学阶段都要有的各类运动会、节日文艺演出、各类集体活动等, 都是小学生利用音乐课堂习得知识展示自我, 体现知识应用水平的良机。例如, 学生可以客串主持人, 表演舞蹈、歌曲, 展示自己的艺术天赋, 为未来自身发展铺就另一条道路。同时, 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和组织过程, 小学生可以锻炼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和树立自身的自信心, 完全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借助音乐课程培养出来大量引领校园文化生活的学生, 也是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提升, 可以说是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与育人目标的和谐统一。

7.小学风景的描写作文600字 篇七

一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我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顿时心旷神怡,刚才学习的疲劳一扫而空。

我睁开了眼睛,一座教学楼便映入我的眼帘,雪白的墙壁又略带一些蓝色,高雅中又不失安详,有些同学正坐在地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书;有些同学在踢毽子,看他们玩得多么开心啊;还有的同学三两一群,似乎正在讨论一些学习的困难以及不足之处呢!

突然,一颗高高耸立着的松树吸引了我的眼球,他的树干壁纸,直插蓝天。他的树枝长得很密,全都向上。而叶子苍翠欲滴。它显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大雪纷飞的严冬,他总是昂首挺胸,就像一位坚韧不拔的战士,日日夜夜守卫着我们的家园。

一只鸟儿掠过窗前,俯冲下去,好似一只离弦的`剑,无人能敌,我顺着它的踪影望去,发现他正停在树上,站在枝头上唱歌,那歌声真动听,不仅令人迷醉。再看看它的四周,植物们都长得郁郁苍苍,有一棵树上正怒放着红色的花,美丽极了!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宽阔的操场了。跳绳的同学,动作是那样灵巧,绳子在脚下一次又一次地闪过,就像那美丽的彩虹。跳橡皮筋的同学跳得多欢,腿那么灵活,她那长辫子上的蝴蝶结多像两只蝴蝶在飞舞。再看看投沙包的同学,两人在两边轮流将沙包投向中间的同学,中间那个同学左躲右闪,灵活得像只小猴子……同学们欢乐的笑声一直荡漾在天边。

放眼望去,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翠绿无比;细细一看,十分美丽。它用绿树红花做衣裙,用绿绿白云做头巾,用鲜红的太阳做脂粉,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高山下的楼房像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8.描写风景的小学生作文 篇八

再走一段路,你就会看见公园中央有一个很大的人工湖。这个人工湖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又清澈又明亮。有的时候,一阵微风吹来,湖面泛起微波,一个接着一个,像一群淘气的娃娃在追逐。

朝着湖的左边走去,就会看到一座纪念碑――邓培烈士。他一只手扶着石碑,另一只手插在口袋里,眼睛有神地望着前方。脸上显现出中国人民不懈地追求嵩高的革命理想的坚强意志。

西南公园还有一个很美的地方,就是荷花池。现在是荷花开放的季节,睡莲也不甘示弱,向人们展示它优雅的风姿。微风吹来,睡莲和荷花随风飘动,翩翩起舞。

9.农村小学民俗文化进校园的研究 篇九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地大物博, 有着许多璀璨迷人的民族文化和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农村小学民俗文化进校园的实践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文化传承的需要

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俗文化正受着冲击。学生们对西方的圣诞节的兴趣远远大于中秋节、重阳节等我国传统节日;高年级学生对NBA球队所在的城市如数家珍, 却不知道自己家乡舞龙、跳狮子等民俗活动;低年级小朋友知道“奥特曼”、“蜡笔小新”, 却不知道家乡的历史和名人故事。西方物质和文化的影响, 令教育工作者感到迷惘;教育的偏差和缺失, 有可能让孩子们迷失方向。给孩子们补上国情乡情这一课, 引导学生爱祖国、爱家乡, 进行形势教育的意义非同寻常。所以, 爱国, 从了解做起, 了解, 从家乡的民俗文化开始。

2. 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阳光体育工程, 大课间活动, “以艺启慧, 以体健身”, 这一系列活动说明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 以及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和友爱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民间技艺在这方面的作用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体育活动中, 从民俗特色入手, 让学生了解、学习、练习民间技艺, 让民俗之花在校园里绽放。

3. 新课标理念的召唤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 应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 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 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民俗文化是一定区域内群众共同创造的, 并供群体共同享用的文化财富, 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于是, 民俗文化就走进了我们学校的视野。

二、农村小学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策略

1. 以校本为依托, 探索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途径的实践研究

开展本土化研究。我们河头镇有着大石流水调等传统民俗戏曲、大石车灯等传统民俗表演和大石馒头等传统民俗手工类, 近来盛产茶叶的羊岩山又逐渐受着人们的关注, 我们从这些有利的条件出发, 进行农村小学民俗文化进校园的本土化研究。

校园环境的建构。现代教育也愈加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在学生人文精神养育中的作用。我们河头镇中心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知名人士的大力帮助下, 先后改造了校园, 被评为“省绿色学校”。我们的校园里到处是春意盎然, 鸟语花香, 美丽的环境更易于感染学生的情绪。我们充分发挥环境的隐形教育作用, 争取“让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土地都育人”。

各级课题的牵动。我们不但申报了省级规范体、卫、艺专项课题《农村小学民俗文化进校园的时间与研究》, 还由此开发了几项市级科研课题, 更深化了农村小学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教育意义。

2. 以活动为载体, 促进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发展

创建兴趣小组。可以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立各种兴趣小组, 以发展学生的特长。

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如在每周的固定时间里举行民俗专题队会。在队会中由队员自设、自创民俗小游戏活动或讲民俗小故事、小风俗的介绍, 力图使少先队员对于民俗知识的了解面再扩大些。如在艺术节中设立民俗故事比赛、传统民俗活动的表演;在体育节中举行各种民间游戏的比赛。这样在活动中无不充实了民俗的氛围。

组建红领巾社团活动, 开展假日小队活动。利用节假日或者休息日, 组建各种社团活动。每学期举办创新社团活动方案集的评选, 把优秀的社团活动及时向广大少先队员进行推荐。

观赏节日中的民俗情景。每年的各个民俗节日都进行庆祝活动, 我们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观赏民俗技艺的表演、比赛等, 由简单的活动升华至爱国教育。

民俗风情手编报。由老师辅导学生进行民俗风情报的编辑, 旨在向学生宣传民俗活动的情况, 同时也对民俗知识进行宣传。

3. 以学生发展为目标, 进行活动的多元评价。

我们对活动进行多元评价。我们在校园里对学生进行各种活动的考核, 搭建舞台让有这方面特长的同学进行表演, 还定期进行民俗技艺竞赛活动, 以竞赛促活动, 以活动促发展。

三、农村小学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内容

1. 普及民俗技艺教育, 夯实学生人文底蕴

为了落实民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 我们学校可以将民俗文化的各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归类分析与处理, 将各类内容有计划地列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之中, 在各种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普及教育, 以此行使学生人文底蕴。

传统戏曲, 音韵流长。河头镇有着“大石流水调”、“大石越剧”和“临海词调”等传统的戏曲, 这些传统戏曲内容积极向上, 或者表现人民劳动的场景, 或者歌颂美好的情怀, 或者赞人世间的真善美。我们可以把身边的这些民俗戏曲带入校园里, 同学们在校园里可以边玩边唱。实际上, 学生也有一定的基础, 因为我们浙江是越剧之发源地, 对于一些名家名段, 部分学生受周围人们的影响张口就会唱。我们可以利用综合实践课午间活动等时间, 让学生学习和表演。这样, 在活动中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既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更是对学生精神道德的教育。

传统表演, 热烈奔放。在我们河头镇, 有着“大石车灯”、“赵家四角跳马”、“大石狮子”等传统民俗表演。我们可以把这些传统民俗表演的关键动作先做分解, 让学生自由选学。在体育课或者活动课中, 进行练习、表演。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领会这些表演带来的喜庆气氛, 能够领悟在表演过程中人们的团结、合作, 既达到了锻炼的目的, 增强体质, 愉悦心身, 更是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的教育。

手工制作, 心灵手巧。河头镇的传统食品的制作远近闻名:三姑垂面, 大石馒头, 大石豆面。我们组织学生观看、了解并学习传统民俗的手工制作, 品尝家乡的精美食品, 懂得这些也是家乡民俗文化的一方面, 知道家乡人民的勤劳聪敏。

我们可以淡化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教学教材的安排、以及课堂策略的设计, 也可以并不十分注重学生技艺的掌握, 但是我们注重的是对学生精神的陶冶与升华, 从而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让学生自身文化底蕴和谐丰实, 成为中华民族艺术的传承者、创新者。

2. 创设民俗特色环境,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优秀民俗文化艺术教育的推进, 最重要的是要在学校中形成浓郁的民族文化艺术的氛围, 赋予艺术以生命与思想, 使学生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培养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校园的墙壁会说话。我们学校在校园的整体布置上处处体现个性化的具有乡土气息的文化。校门口的宣传橱窗内, 用上了具有本地象征意义的羊岩山的照片。校园的走廊和楼道内张贴着民俗氛围浓郁的图片。这些强化了学生对于本校的文化认同, 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民俗文化中的精神力量。

班级的布置会唱歌。每个班级可以根据近期活动的内容, 布置相应的民俗环境。黑板报、对角、橱窗等地方都可以利用起来。学生在布置中会对民俗文化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布置后, 会醉身于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民俗艺术文化氛围中。

在校园文化里把民俗文化情景化, 凸现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人文氛围。

3. 弘扬民族传统精神,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民俗技艺教育作为一种人文教育, 它的民族性也必然是鲜明的。我们推行民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的最终目的, 就是重视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力求每一种技艺的学习都能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一份浓厚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气息。

挖掘民间掌故, 热爱自己的家乡。河头镇历史源远流长, 一些历史旧事俯拾皆是。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调查、走访、上网等形收集资料, 了解大石车灯的历史、柑橘种植的方法、河道的变迁等。使学生在挖掘中了解家乡, 在了解中热爱这块热土。

探寻历史渊源, 热爱家乡人民。河头镇是革命老区, 革命年代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了解英雄事迹, 搜寻烈士业绩, 感受家乡红色的革命印记;徒步登上羊岩山, 了解茶厂的发展历史, 感受羊岩艰苦创业的精神。使学生在探寻中了解家乡, 在了解中热爱家乡的人民。

在民俗文化进校园的各种活动中, 我们有选择地吸纳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技艺作为承接传统美德的教育载体和形式, 将其引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 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并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 树立炎黄子孙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民族精神。

10.小学的描写校园作文700字 篇十

蓝色的梦:畅游知识的海洋

“叮铃铃——”上课了,原本喧闹的校园顿时安静下来。只听见几声高跟鞋的声音,老师便出现在门口,准备上课。一次,我们上数学课,老师问我们问题,可没人回答,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如果说错了,同学们就会笑话,这是多么令人难堪的事呀!老师没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对我们说:“你们都会,为什么不说?如果你怕同学们笑话,不更应该说了么?这样不就成了挑战性的问题了么?”听了这番话,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问题,以后的课堂上就像是一场战斗一样。不光数学课,其他课堂也都洋溢着我们对知识的渴望,音乐课上,老师弹出美妙的琴声,我们的思绪在五线谱上畅游;语文课堂,读书声在耳边久久回荡。啊,我们的课堂,是蓝色的海洋,那蓝色的知识是我们的梦幻。

绿色的梦:欢乐的操场活动

一排排柳树在操场四周随风起舞,五彩缤纷的花儿在在花池里争芳夺艳,小草也随风微微摇动,显出了一片生机。美丽的操场是我心灵中了暖色的梦。上课了,大家都奔向操场,因为这节课是体育课,我们要上室外活动。老师让我们自由活动,大家有的玩体育器械,有的玩挖虫子,还有的玩拔河。下课的时候,操场上更是活跃,穿着艳丽服装的我们,就像一群群的彩蝶在飞舞,笑声,歌声,吵闹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

粉色的梦:我和朋友玩游戏

朋友的友谊是粉色的,像玫瑰花一样迷人。和朋友在一起玩游,心情更快乐。正像歌里所唱的,找呀找呀好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我们都是哦好朋友。一次,我和好朋友在操场上玩游戏,我们想了好几个项目,终于想玩偷瓜,又找了一个同学,好朋友当小偷,另一个当农夫,我当瓜。我们高兴地玩了起来,晚霞映着我们的笑脸,黄昏已经来临都不想回家。

11.描写校园风景的小学作文 篇十一

教育日志———记录“行走”中的精彩瞬间

教育日志也称教学日志、教师日志或研究日志、工作日志, 是教师对自己日常的教育生活事件的定期记录, 是教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自由写作。教师在把真实的生活场景转化为文字加以记载的时候, 也就是在梳理着自身的行为, 有意识地表达自己的理念, 教师的认知与情感的洞察力等也会不断增强。所以, 可以说教育日志既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式, 也是一种新的成果表现形式。

教师和学生之间特定的关系决定了师生间会有太多的情感故事, 有太多的心灵接触, 有太多的难忘瞬间……只要教师愿意拿起手中的笔, 真实地记录教育教学实践中属于自己的“此时此地”的情境 (包括背景材料和有价值的细节、片段、事件) , 都是一份珍贵的研究资料, 也能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可参考的依据。袁振国就认为, 对中小学教师来说, 最有效的科研方法就是记教育日记 (也可以是周记、月记) , 但主要是要有记录, 把想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这就是科研的正式起点。

很多教育家的成功之路正是从记教育日志起步的。苏霍姆林斯基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写教育日记, 一记就是32年。正是这几十年的教育日记, 使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被后人称为“活的教育学”、“教育的百科全书”。

由此可见, 坚持写教育日志不仅是教师教育教学财富的积累, 它更能让教师学会思考, 萌发自己的教育见解、教育观念, 进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实现从“教书型”向“研究型”的转变。

教育叙事———讲述“行走”中的真实故事

教育叙事就是叙述教育故事, 展现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 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行为。对于教师本人而言, 它是彰显教师知识, 分享教师智慧,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教育研究而言, 它是一种真正的原创成果, 一种写作和研究主体的张扬。

应该说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具有叙事的能力。许多教师擅长叙述故事, 善于绘声绘色地描述课堂中所发生的事情。在平时工作中, 教师互相之间也常常以讲述事情的方式进行交流。可以说, 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教学故事, 写出自己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与困惑, 这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做也都会做的事。但对于教育叙事的写作, 须放弃大段理论观点的硬性阐述, 代之以真情实感的真实流露。教师要从自身解惑的需要着眼, 拥有自我改变、自我超越与自我实现的内驱力;要从对个体的关怀入手, 通过事实反思与思想提升, 追寻乐而忘返、陶然自得的“体验”, 使自身的焦虑得到缓解, 职业倦怠得以克服, 自信心得到提高。一部好的教育叙事, 不仅是教师自身心路历程的真实反映, 同时也是其他教师借以反思自身的基础和对照学习的镜子。

由于教育叙事直接指向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 因此, 教师在进行叙事研究时就会把自己摆进去, 聚焦自己特定教学情境的经历和体验, 描述自己教学生活中的实际遭遇和困惑以及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自己的感悟, 这是对自身生存和发展意义的不断叩问与探索。在教书育人中体现出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从而获得一种内在的尊严与欢乐的满足。因此, 教育叙事不仅能够让教师的教育生活富有意义, 更有助于教师走上幸福的生活道路。

教育案例———共享“行走”中的个体智慧

教育案例, 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把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典型事件记录下来, 加入自己的反思和感悟。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 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的问题, 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是融记叙、说明、议论于一体的新型文体。

每一个教师在其教育教学生涯中, 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件, 你可能会面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 也可能会面对一些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你的学生中, 有些人某门或某些课程成绩较好, 而其他学科却显得薄弱;有的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不均衡。你也会在课内外教学组织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 在与同事交往中有时会应对自如, 有时也难免会束手无策。诸如此类的事件, 实际上都可以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 以案例的形式体现出来, 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对象。可以说, 教育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 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来写作。

教育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过分偏重教育原理 (原则、观念) , 难免空泛;过分依赖教学经验 (技能、技巧) , 易致盲目。以案例为基础的探讨恰好可以弥补这两者的不足。教育案例分析的是真实教学情境下, 面对不确定的、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 教师所作的决策判断或两难困惑分析, 从而增进教师实践的反思和教育的智慧。阅读教育案例时, 教师能够得到更多的来源于同事的帮助。正如一位教师所说:“教育案例, 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充满智慧, 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教育反思———激活“行走”中的成长动力

教育反思指的是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思考。它不同于日志、叙事的一般记录和白描, 也不像案例, 有明确的问题发现、分析、解决线索, 而是在记录教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批判。教育反思不仅仅被视为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 还进一步强调教育反思的文本化。也就是说, 教育反思可视为一种写作的文体, 它把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和评判活动记录下来, 成为教师成长发展的忠实记录和反映, 也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一种科研模式。

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 教育反思虽然始于某一现象或问题, 但并不意味着只是就事论事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教师以研究主体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 不能一味地认同他人的观点和认识, 要彻底摆脱指令性课程模式下作为课程依附者和消极执行者的被动角色。同时, 作为研究的教育反思, 它具有持续性、不间断性、批判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它让教师在实践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 使教师将批判和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反思, 教师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提升自己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术型”、“创造型”角色的转换。

12.小学生描写校园的景色作文 篇十二

作文一:校园的景色

今天,我像往常一样去上学,进了学校的大门,不知为什么,本应该向教室走去的我,却呆呆地站在大门口上,一动也不动,也许我想好好看看校园的景色。

我站着看那校园,首先看到的是宽阔的操场,操场的同学在玩耍,除了同学,操场上就是那几棵饱经沧桑的梧桐树了,梧桐树伴着学校走过了40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巍然屹立。操场右面是《中华美德长廊》。操场前面是舞台和旧教学楼,看着舞台,仿佛想起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看着教学楼,仿佛想像着20世纪60年代修学校的情景。操场左边是新教学楼,它是那样洁白无暇,干净漂亮。

该往教室走去了,可我的脚偏偏不听使唤,硬拉着我往操场右边的《中华美德长廊》走去,远看,长廊犹如一辆绿色的火车在奔驰,又好像一座画舫。长廊由红、黄、白、肉色砖组成,长廊呈长方形,房顶似桥梁形,长廊由几十根柱子支撑,每根柱子上都有成语故事和谚语故事,看着成语,仿佛置身在知识的世界里,无意间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长廊右侧有青滕和竹竿,青滕顺着竹竿爬上去,爬上房顶。有的因为太长了,所以从房顶上掉下来了,就像猴子捞月一样。

我爱美丽的校园!

作文二:校园的景色

学校一个多么神圣的地方,它培育了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它照顾我们,它多么像我们的另一个母亲啊!

走进我的母校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像。雕像上是一个教师抱着一个六年级毕业生,教师的手里托着一个“希望之星”。

过了雕像,看到的是四个大花园。这四个大花园左边种着一排排的芒果树,右边是一排排挺直的南海葡萄……而花园的中间是一年四季都开这美丽的圣地。

春天,花园里百花齐放,绿草如茵,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的。

夏天,花园里的芒果树开花了引来了不可计数的蝴蝶、蜜蜂来采花蜜微风吹过远远就能闻到一阵阵的花香。

秋天,花园里的菊花开了各种各样、形态各异有红的、有黄的、有粉的……红的似火、黄地似金、粉的似霞……花园里的芒果树上挂满了一个个金黄金黄的芒果好像在说:“今年大丰收啦!今年大丰收啦!”

冬天,花园里的梅花开了。远远看去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那梅花有一阵阵花香。看到这种情景你一定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梅花》这首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走过这四个大花园就是学校的教学楼。教学楼上镶着“教学楼”这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教学楼共分为三层:第一层是三年级、四年级的教室。第二层是教导处和会议室。第三层是实验室、电脑室和财务室……

校园的右边是我们的运动场。运动场内有两个篮球场和一个升旗台……

作文三:校园的景色

我的学校在城关三小,园内的景色十分优美,是我们大家的乐园。

今天,我就来为你们介绍一下我们的校园吧。站在校园大门口,你就可以看到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城关三小”,进入校园,你就可以看见一棵挺拔健壮的龙爪愧,龙爪愧的树枝就像龙爪子一样。龙爪愧是春天开的,龙爪愧的花是嫩黄色的,非常漂亮!还有许多的蜜蜂在上面采蜜呢!龙爪愧对面还有一个大花坛,花坛里有许多色彩绚丽的花,上面有许多五颜六色的蝴蝶在飞舞。我们的操场可以分成两个操场,一个大操场,一个小操场,大操场的.有部分有停车场,左部分有洗手池,操场的正中央还有两个篮球架和乒乓球台。小操场里面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杨树,听老师讲这棵杨树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这棵树正好在大一班的正前方。我们常常在树下乘凉,玩游戏,看书,真是其乐融融啊。这棵树真的真的带给大家太多乐趣了,杨树对面还有一棵漂漂亮亮的紫薇树,上面开着许多黄色的花,特别漂亮,就像一只只的黄蝴蝶站在枝头上,栩栩如生,这是天空有一群群的小鸟叽叽喳喳的叫着,好像在赞美我们校园美丽。对了,忘记给你们介绍我们的教学楼了,我们的教学楼都是三层的,我们一共有四栋高高矗立的教学楼。舞台后面的那栋教学楼第二层第三个班级就是我们的教室六三班。我们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老师在电脑上为我们找到有关学习的学习资料让我们学习,我们的每一个班级都有两个空调,空调一开,让我们感觉十分凉爽,学习也有劲头了。我们的教室旁边就是校长的办公室,校长和上级领导时时刻刻从我们教室门前经过,看我们班的记律,楼上是教师们的办公室,老师们就在办公室里备课,批改作业。这里就是我们的学校,这里不仅环境优美,人心更美,同学们互相帮助,老师素质也很高。听我讲了这么多,你想来我们学校参观吗??那就来吧,我们城关三小的大门随时为大家敞开哦。这就是我们校园的景色,怎么样?美吧?

作文四:校园的景色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操场的花特别美我们去操场看花。

我们随着楼梯慢慢地走下去,进入后花园。我们一边仔细看,老师一边给我们讲解。老师讲得可详细了,一会讲这朵花的特点,一会讲那朵花的特点,后花园有水晶蒲萄、茶花还有李树等。我们一边看一边沿着小路来到了小路上,那儿有蔷微、石榴等。随后我们就到了操场,操场有小叶榕、迎春花和桃树。

操场的迎春花和桃花风景如画,美丽动人,小叶榕一棵棵的真是高大壮阔。

迎春花现在已经开了一朵朵美丽动人的花,花是黄色的,花蕾是黄青色的,整朵花都很美!在墙上粘着的那些细细的土色的绳,多么像柳树的柳条呀!

这些花一看就美极了,迎春花真是风景如画的美,让我们怎么看也看不够,越看越像走进了人间天堂一样。随后我们跟着边沿上了梯子就到了操场边的主席台旁,一看,我就被这美丽的桃花吸引住了,让人忍不住想摘几朵这美丽的桃花。桃花它是粉红色的,它的一片花瓣那么柔软像是一只柔软的手在抚摸我的手一样。

小叶榕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很大,像字典一样大,下面带有黄色,其它地方是深绿色的,几乎每片叶子都那样精神。小叶榕的树干高长粗壮像一位巨人。

这就是我们校园的花,有着绚丽的色彩。我真想把这几种花带入我们教室和同学一起分享这美丽的花。

13.小学风景的描写作文400字 篇十三

春天的西湖最美的要属柳浪闻莺了。春雨过后大地上冒出新芽,柳树抽出嫩绿的芽儿,金丝桃开出一朵朵艳丽的.花,在纤纤柳条的掩盖下,显得格外动人。正如诗人所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仅春天的西湖美,夏天的西湖也毫不逊色。夏天荷花开了,铺满了整个湖面,挨挨挤挤。微风一吹,她们像一个个披着俏丽彩衣的少女在风中摇曳。她们有的是一个小小的花骨朵,有的只开了几片花瓣,有的已经完全开了,为游客们绽开了笑脸。 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

乘着船来到西湖中央,西湖水波荡漾泛起一道道水纹,放眼望去,西湖的景色会更令你神往。顽皮的鱼儿有时也会蹦出水面,和你打打招呼。

“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每到冬天,整个西湖笼罩在一片洁白之中,断桥也盖上了皑皑白雪。当阳光来临,朝阳一面的雪被融化了,令一面的雪则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站在宝石山上眺望,断桥好像断了一般。断桥因此而得名。

桂花开的时候正值金秋时节,整个杭州被浓郁的香气弥漫,有很多中外游客特地来西湖观赏桂花,享受那沁人心脾的香味。那香味常常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14.描写校园风景的小学作文 篇十四

校园足球是各级各类学校中的足球工作及足球活动,包括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院校(系)、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校园足球”工作,在目标追求方面因学校性质有所差异,本文所思考的是在普通中小学校中,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加强“校园足球”的相关问题。

一、“普通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基本定位

“普通中小学校园足球”,即普通中小学校园里的足球工作及足球活动。足球工作包括足球管理、足球发展计划、场地器材师资配置与调配、课程设置、足球考评激励方案等;足球活动包括足球教学、足球俱乐部(足球兴趣小组)活动、足球课余训练、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足球活动、课外体育锻炼中的足球活动等。

“普通中小学校园足球”主要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校园足球”,其定位也可以在两个方面。一是按学校体育常规安排的常态化学校体育(足球课时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常规安排);二是在遵循体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足球课时、在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体育锻炼中增加足球活动内容的学校体育安排,这类学校可以称之为“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条件下的足球特色学校”。第二个层面是学校的足球俱乐部、足球课余训练。这是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基础上根据学生兴趣、足球能力组建的少部分学生参加的足球教学训练活动。本文主要关注的是第一个层面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校园足球”。

足球是体育运动的一个项目,即“校园足球”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不论足球工作、足球活动都是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活动的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活动全局谋划的一个部分。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活动也是学校教育工作、教育活动全局谋划的一个部分。

因此,“校园足球”是学校教育、学校体育视野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教学活动,脱离、游离于学校教育、学校体育之外的“校园足球”都不是“校园足球”的本义。

基于上述,“校园足球”理应遵循教育方针、教育原则、教育规律,服从、服务于“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学生主体”等教育目标和教育思想;理应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教育教学原则、规律,服从、服务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学校体育目标和学校体育指导思想。

二、“普通中小学校园足球”的价值取向

足球运动与我国学校体育中的许多课程内容一样,能够有效发展学生体能及其身体素质、掌握运动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意识及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中小学教育系基础性教育,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发展奠定正确的、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品行、思维、知识、能力、心理、身体等宽泛而厚实的基础。

普通中小学体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生身体发展、体育知识技能掌握、体育精神养成奠定宽泛而厚实的基础阶段。在普通中小学开展“校园足球”理应遵循其基础性特点。

基于上述,“普通中小学校园足球”其核心价值目标是“足球育人”,通过足球运动的开展“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通过足球运动与其他体育课程内容(包括田径、体操、篮球、排球、武术等)的共同学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奠定宽泛而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让学生了解、体验、初步掌握一些足球运动的基础知识、技能,为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深造和今后能够观赏足球比赛奠定基础,也为提升我国足球运动水平奠定广泛的青少年人才基础。

三、“普通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实施策略

自2000年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来,足球、体操等教材内容没有硬性规定为中小学体育课程必修内容进行督导考核评估,出于学校场地限制及校园安全方面的考虑,足球、器械体操等教学内容在普通中小学被严重弱化甚至几乎被取消。

加强“普通中小学校园足球”,一是将足球规定为中小学体育课程必修内容并开展督导考核评估,这是基础的、基本的路径;二是有条件的学校在执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依据“三级课程管理办法”通过“校本课程”途径增加足球教学课时,并建立校内班级足球比赛机制、课余足球训练机制等,在执行国家、省级教学计划的基础上,通过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学校社团活动时间、学校课余活动时间、学校运动会、体育节安排实施。

1.应面向全体学生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足球应面向学校全体学生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教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体育锻炼、学校运动会等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渠道,校园足球应通过这些渠道组织实施,体育教师的主要精力、学校足球经费、学校足球场地器材应主要投入、配置给这些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渠道。要避免校园足球“精英化”、“少数人玩,多数人看”的现象。体育教师、经费都围绕少数人转,场地少数人占用,以球队比赛成绩评价校园足球、学校体育等,都与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原则相悖;校园足球应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全面追求学生的体能发展、身体健康、体魄强健、知识掌握、技能习得、人格完善、体育意识与精神养成等,而不能片面追求足球技能提升、球队比赛成绩。

2.应实施课程化管理

校园足球应纳入学校课程化管理。在课程设置方面,足球是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应在完成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课时;在课程实施方面,应强化“足球课”即“体育课”意识,应由具有体育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执教,应遵循体育教育教学原则,应紧扣体育教育教学目标,应具有科学的单元(模块)教学计划及课时计划等;在课程评价方面,足球教学应纳入体育课程总体评价,教师的足球教学业绩应纳入体育教学业绩综合评价,学生足球学习情况应与其他体育内容学习情况综合评价。

3.应淡化“竞技”强化“教学”

教育系统组织的各级各类学生运动竞赛(学生运动会,包括足球竞赛)主要目的在于检查学校体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重视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促进中小学生热爱体育、参与体育、提升体育素质。如果教育系统组织的各级各类学生运动竞赛主要目的是检查学校课余运动训练水平,就会导致学校引入、争抢“学生运动员”、造“假学生运动员”、“成人化、专业化训练学生运动员”等“唯金牌”现象,就会引导体育教师把主要精力、学校把体育经费的主要财力用于课余体育训练,就会严重影响广大学生的体育利益,把学校体育引入“竞技化、专业化”歧途。因此,校园足球应淡化“竞技”强化“教学”,考察一所学校的校园足球工作,关键是足球是否进入课堂、课堂质量如何、广大学生学习得怎么样、发展得怎么样,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而不是足球竞赛奖牌。

四、加强“普通中小学校园足球”应规避的倾向

笔者在最近的教学调研工作中发现,部分学校、体育教师对“校园足球”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在足球教学课上出现了偏重“专业化”的倾斜,如在小学三年级的足球教学课中安排3节课的“脚内侧踢球”学习,第一节课主要解决“支撑腿与球的位置关系”,第二节课主要解决“摆动腿与球的位置关系”等;教师在教学中对“支撑腿与球的位置关系”作了下述讲解与示范:支撑腿的脚在球的左正侧,脚尖正对前方,脚弓正对球,脚离球15公分,(此时出示挂图,挂图上有动作要领,学生观察挂图并齐颂动作要领),教师比划15公分约三个拳头距离,之后学生开始比划……课堂进行到20分钟时学生都没有接触到球。学生喜欢足球,但这样的足球课学生不会喜欢。学生在这样的课上对“支撑腿与球的位置关系”可能有较深刻的理解,但严重偏离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目标。

1.应规避教学“训练化”、教师“教练化”倾向

面向全体学生的“校园足球”是“教学”而不是“训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采用科学的“教与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学习,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踢球过程中掌握足球知识技能,在踢球过程中获得身心全面发展。教学目标是多元的,教学活动是生动的、能动的、探究的、合作的,教学是师生、生生多元的信息传递;训练目标是单一的,训练活动是艰苦的、枯燥的、重复的、机械的,训练中的信息传递是教练一维的单向信息传递。因此,“校园足球”应强化足球教学,规避教学“训练化”、教师“教练化”倾向。

2.应规避课余训练“非常态化”倾向

袁贵仁部长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科学开展课余训练,为喜欢足球和有足球特长的学生提供训练机会,妥善处理好训练与学习的关系。认真领会袁贵仁部长的讲话精神,笔者有两个方面的认识。

一是学校应该形成足球课余训练机制,主要针对喜欢足球的学生和有足球特长的学生开展足球课余训练。开展足球课余训练对学生在参与足球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带动校园足球更加广泛地开展,营造校园足球文化,对开展校际间的足球交流具有积极的意义。

上一篇:临时劳务用工合同书(2014高铁项目实用文本)下一篇:端午节常用送好友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