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

2024-10-25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15篇)

1.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 篇一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之我见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可是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在教学中,我发现,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的权利,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考试成绩不理想。于是,有的教师常态课上“不自主”,公开课、优质课“充分自主”。通过本次学习和平时教学实践,我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

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 篇二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语文学习局面,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着眼点不是教师的“教”, 而是学生的“学”。教学时, 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学习、探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自主写作, 变“要我读、要我写”为“我要读、我要写”。就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乐学”的态度, 掌握“会学”的技巧, 形成“自学”的能力。

在一线的语文教学中, 不少教师都有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 也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但由于学生长期受“填鸭式”教育的影响, 特别是在新的高考方案下学生语文学习时间受到严重挤压, 学生“被动式”学习语文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课堂上, 很少有人主动答问或质疑;课后练习多依赖由教师或教辅提供的“标准答案”, 不肯自己动脑筋进行语文的思维训练, 概括归纳能力低下;平常学习沉溺于数理化“题海”之中, 功利性地关注理科的增分空间, 忽视甚至无视见效甚慢的语文科的学习;学生的阅读空间严重不足, 不能撑起语文的广阔天空;作文训练仍然依赖教师指导、批改、讲评, 学生中能自主进行练笔的人数非常少。总而言之, 对于语文, 学生被动学习, 不会学习, 不愿学习。

如何让学生能自主学习语文?如何让学生主动走出“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写, 学生抄;教师考, 学生背”的困境?这些都成为纠结在每一个语文老师心头的问题。

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在所教的两个班进行了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二.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所采取的计划与行动

1、制度保障, 成功激励, 让自主学习变得可持续发展

A、要求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

B、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 准备资料积累本、反思本。

C、每学期每人准备3~5个课前演讲题目。

D、教师与学生分别制定推荐阅读书目表, 讨论综合后确定书目。每周由科代表统计阅读情况, 评比阅读之星。

E、鼓励投稿, 投稿加分, 纳入学期综合评定。

F、课堂赏析优秀读书笔记, 推荐优秀读书笔记与练笔于各级报刊发表。

G、预先浏览发下来的语文课本, 挑出自己最喜欢的篇目, 组织合作小组, 准备开展语文活动。

H、同学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每组轮流出版语文园地, 接受同学们评议。

I.每次考试后, 要求对照答案自我反思, 写出答题规律总结和错题反思意见。

2、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1) 、改变课堂师生关系。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教师必须做到淡化自己, 突出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变课堂为学堂, 让学生自己真正动起来, 变被动为主动。减少课堂讲授时间, 做到精讲, 针对性地讲, 而不能面面俱到。我们之所以坚决反对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 并不是要彻底否定教师的讲授法教学, 否定学生的接受性学习, 而是基于以下三点认识:一是目前我们绝大多数教师讲得过了头, 包办代替太多。二是学生的能力往往是教师教不会的。三是绝大多数学生习惯于听老师讲课, 而不愿意自己学课。

因此, 我钻研教材, 精心备课, 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针对性地设计有效的讨论问题。按照我们学校的教学要求, 规定每节课至少有10分钟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 在坚决贯彻这一要求时, 我经常会留出15甚至20分钟时间给学生结合老师的问题自主学习, 分析问题, 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进而提出新的问题。

这一方法的运用在讲授比较长、费时费力的文章时特别管用。如我在上“短篇小说欣赏”《封锁》一课时, 我主要是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遭遇到封锁时发生了短暂的爱情故事, 是一个什么故事? (复述)

问题二、宗桢与翠远为什么会在电车里发生情感的纠葛?

问题三、为什么封锁中的一对男女的爱情不能延续下去? (主旨探究)

问题四、探究有人说, 标题“封锁”难以理解, 改成“一个好男人和一个好女人的故事”更好。你同意吗?为什么?”

该文将近一万字, 按照传统的上课法费时又不讨好。在参加顺德和佛山市选修课教学技能赛时我采用了这种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激活学生自主思考探讨的教学法, 一节课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获得了佛山市、顺德区教学比赛一等奖。

后来在上学校教坛新秀比赛课时, 我又选了一篇更长的文章——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 也是采用此法, 效果很好。

我在设计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时注意到了点面结合, 情节与主题探究有机结合, 设问有深度, 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火花, 从而使课堂气氛热烈活跃, 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2) 、增加读后写作环节, 贯彻“课本作文”的理念, 促使学生对课文整合再思考, 深化延伸课堂教学。

读是为了写, 现在的很多学生上完一篇课文后, 自己并没有后续思考, 没有后续深化训练, 课堂效果其实打了很大折扣。我在两年的教学中, 一直贯彻“读”是为了“写”的原则, 将作文的思维与语言训练融入到“课本作文”训练体系中来。

如:《城南旧事》“童眼看世界” (切合了2010年江西作文题“找回童年”)

《报任安书》“苦难的价值”“真正的勇者”

《鸿门宴》“我眼中的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伯”

《游褒禅山记》“志、物、力与成功的关系”

《陈情表》“说孝”

《雷雨》“我眼中的繁漪/周萍/周冲/侍萍/周朴园”

《热爱生命》“热爱生命” (联系社会时事谈对生命的态度, 由“富士康”事件谈起)

《封锁》“人生处处皆封锁”“围城心态”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古代女子的爱情悲剧”

《传记选读》“我与伟人/名人有个约会”

《苏武传》“坚守的意义”“我看苏武”

……

坚持课后写作训练, 不求字数多少, 但求有所思考。两年坚持下来, 学生养成了自主思考写作的好习惯, 老师也省去了许多重复讲课的时间。因为在学生的深度思考里, 对于文本的深入挖掘的内容, 基本囊括了老师本来要讲的内容。同时, 出现了很多好文章, 为投稿发表储备了资源, 形成了学生写得越多越勤越好, 发表得越多越快, 更促进写作的积极性。

(3) 、充分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征求学生意见, 定下精讲篇目。

在一本教材结束前一周就开始下一本教材的必讲篇目意见征集。如我在高二学年一共上了《必修五》《唐诗宋词选读》《唐宋散文选读》《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短篇小说欣赏》《论述文选读》《论语选读》七本教材。如果不进行取舍, 是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的。

学生的眼光是准确的, 经过全体学生投票初选出来的文章, 大都在老师拟定认为要讲的篇目之内, 然后老师再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补充调整。于是学生的学习就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学习的心态发生变化, 自然学习的兴趣就增强了。

如《传记选读》中学生选出的篇目有《我读一本小书的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遨游建筑天地间》《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幸福从细小处诞生》《扼住命运的咽喉》《远行希腊》《电脑神童盖茨》《项羽本纪》《苏武传》等大都在我预定要讲的篇目之内。

《短篇小说》《论述文选读》亦如此。学生在选课文的过程中已经达到了自主学习, 充分预习的效果。

(4) 、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选课上课。

教师制定评课标准, 学生上课前将教案征求老师意见, 多次反复修改, 试讲后才能上台。每组推出一个评委评分, 最后评出最佳小组, 多角度来评, 有“最具创意奖”“课堂生动奖”“最具深度奖”等等。小组成员在一起为了解决共同的问题各抒己见, 产生观念上的碰撞, 思维上的交锋, 在冲突和合作中完成对文本深度挖掘。

2、在写作训练中培养自主写作能力

(1) 开展全班征题活动

在每学期开学即组织学生开展出题活动, 经过同学投票, 被选中的题目的作者获得语文考核加分奖励, 并将题目整理公布在学习栏, 选择其中部分题目作为大作文训练题目。此项活动也常与校文学社征题征文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附优秀征题:

《有一种成功叫撤退, 有一种失败叫占领》《锁》《真》《简单》《五指》《如何看待非主流》《关于你和我的色彩》《月已西沉夜未半》《短发》《信我》《墙里墙外》《彼岸花开》《可惜不是你》《瓶颈》《茧》《门缝里的世界》《快镜头》《写给未来的孩子》《重来》《纪念》《摆渡时光》《这么近、那么远》《人生的米字路口》

(2) 作文互评互改, 小组总结, 自主讲评, 老师点评

A.教师提出互批互改要求。

B.小组给出小组成员作文意见。

C.每次轮流由一个小组总结讲评全班作文。

D.教师升华、点评。

(3) 推行自主加强作文基本功的做法

A.引导重视对语言进行品味鉴赏

学生反复对课文及报刊时文中的经典段落进行吟诵, 揣摩其神髓韵味。学生的精美句段摘抄本作为早读材料进行自主品读。能够品出语言三味的学生会得到师生共同的赞赏。

B.增加课外阅读, 充实语言库存。

一是每个学生献出一两本好书, 设立班级互助式的图书角。学生自主订阅语文报刊, 交流阅读, 老师引导阅读赏析。

二是学生在早读时吟咏感悟教师选编的优美文章, 可以是钱钟书、老舍等语言大师名篇名作, 也可以是报纸杂志精美时文。

三是开展课前美文推荐活动, 由学生轮流上台给大家读或背自己看到的好文章, 并由下一次要登台的同学做出简短评论, 学生每人一个摘抄本, 用来速记其他同学的发言要点。

四是充分利用阅读课, 语文科代表预先联系图书馆进行新书杂志书目简介。

C.多写多交流, 增强成就感。

布置学生每周至少抄三段文质兼美的文章或片段, 进行定期交流评比。每周撰写一篇读书笔记或随笔, 每周一检查, 选出精彩文段定期结集出版班刊。

D.要求常备随笔本, 随时记下灵感闪现时的优美词句。

3. 高中语文口语自主训练的行动实践

(1) 课前演讲

流程:

A.征题:全班在开学即进行演讲征题活动。

B.自主选题演讲与抽题演讲结合。

C.演讲同学接受同学质询、评价。

D.教师点评, 给出口语等级, 纳入语文总评成绩。

(2) 课堂即席口头作文

学生自主结合课文中重点、难点、疑点发表自己的见解。

(3) 开展生活中“秀名言”活动

读名言警句, 要求在平时说话和课前演讲、作文中自觉运用, 对于运用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4) 辩论赛

自主选择辩题已经完成, 但由于时间关系, 此项活动没有得到落实, 拟在高三结合议论文专项复习时开展此项活动继续进行思维训练与表达能力训练。

三.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经验与反思

1、取得的成绩

A.教学成绩:经过快两个学年的自主学习训练, 本人所教的两个班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空前高涨, 肯学语文, 热爱语文, 语文素养提升快, 成绩提高迅速。

B.学生对老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在学年末的学生对老师评分考核中, 本人所教两个班学生给我的评价分数为99.5和99.1分, 分别居于两个班科任老师的第2名和第3名 (每班有12个任课老师) 。可见自主学习方式得到了同学的认可, 也让老师的教学行为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C.学生发表获奖的作文:

两个班有周海垚、陈绍敏等14位学生参加顺德区级以上作文竞赛并获奖。范路易、林浩诚等十多位同学文章发表在《语文学习报》《腾龙》校报上。

2、经验总结

A.自主学习的前提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创造力与理解力, 不要患得患失, 以为自己放手让学生去学会影响教学质量。

B.自主学习的质量保障在于教师对教材和学情有充分的研究和问题准备。自主学习并不代表“放羊”, 不是放任自流, 而是在教师的厘定的框架中进行, 教师提出研究的问题, 并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切中肯綮的评价, 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导地位”。

C.自主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在一定的规范之内进行并得到相应的肯定激励, 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从而也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体会到自主学习所习得的能力具有可迁移性。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研究如何制定保证自主学习的规章制度与奖励措施。

D.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是简单的在课堂里“所见即所得”, 可能需要学生在课前甚至在开学初就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整体性准备与策划。这就需要老师备课的全盘化与学生的全面、深入研究。这个过程中教师全面细致地跟进、调整、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E.推行自主学习方式, 培养了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时间增加了, 兴趣增强了, 自觉性提高了。教师很大程度上不需要挖空心思去琢磨如何与其他科目抢时间, 一定程度上从心理上解放了语文老师。

F.语文自主学习指导包括学习内容的指导和学习过程的指导。教师的课堂行为包括这两部分, 同时也要完成这两方面的任务。学生“学而得法”源于教师“导之有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动情, 这是语文自主学习最基本的要求。

3、问题反思

A.在一系列的制度与措施保障下, 自主学习的时间虽然有了增加, 但由于受到其他学科的挤压, 学生投入的时间有时还是打了折扣, 比如原计划要进行的辩论赛就由于时间关系没办法进行。对于学习能力稍弱的同学而言, 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要继续培养。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读书;思考;讨论;练习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教会学生善于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独立性。所谓的语文自主学习的独立性,就是指学生善于自学,独立思考,具有认识的独立性,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减少對教师的依赖,最终达到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把大量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阅读实践中领悟知识。诚然,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尽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在我们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自读、自学、圈点批画、交流讨论、拓展探究等等,让学生把精力完全投入到读书实践中。我认为,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为好。

一、读书

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安排较多的时间来让学生读书。要求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可以在读书时圈、点、划、批,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鼓励学生读书后提出问题,检查读书的效果。我们要抓好学好文本这个重要一环,因为这是根本。

二、思考

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读书时,要带着问题,边读边想,对文章的词、句、段、篇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自己思维,理解语言的过程,达到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三、讨论

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也就是议论交流,互相启发,再读书,从而积极主动获取知识。

四、练习

我们在课堂上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做,能够巩固和扩大读书效果。设计练习时,一是注意形式生动多样;二是要富有启发性;三是尽量包含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性质;四是改革评价方式。探讨解题步骤,汇报解题成果,评价解题方法,变注重评价为注重学习过程的探讨。

总之,我们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很多,我只是在这里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抛我这块砖,引出大家的更多好办法来!

4.团队复制学习之我见 篇四

心得报告大纲:

第一部份:自述团队与团伙区别

第二部份:简述课程章节内容

第三部份:总结学习及实现PK终级目标过程失败原因及问题点

第四部份:学习收获及未来提升

团伙为利益目标而战

团队为一个信仰共存

团伙在得失中较劲

团队在失败中总结

团队在困难中找机会

团伙在机会中找困难

只要远期价值在,团队人散心不散

只要短期利益亡,团伙人在心已散

团队合作是企业成功的保证,不重视团队合作的企业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比尔〃盖茨

真正有头脑的人懂得,要成功地做好每一件事,就要与其他个体合作,就需具有团队精神。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个人再完美,也只是一滴水,而一个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就是大海。同样,一个人也只有融入团队,才能更快地提高与成长。

一个真正的团队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努力奋斗。其成员之间的行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抑长避短,并且能很好合作,追求集体的成功。是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习惯改变以适应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

此次培训讲授内容不是很多,更多的是让人融入氛围,参于各式各样的引导性活动或话题认知课程重点。课程主要分为几大模块:

1、团队体验:

打造团队其实就是在打造道场,道场形成就有了气场,才更有凝聚力。然而形成凝聚力的五要素就显得至

关重要了:放下,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放开,肢体放松放开;放松,内心的释放;放手,授权、放手;放心,做到以上几个放,自然宁静致远,柔然而生!

2、团队文化:

文化的传承靠形式,形式可以使人养成习惯,习惯沉淀后自然形成文化。然而,形式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时背后所沉淀的文化。

形式文化中关键问题之所在——执行力。

分析企业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原因,总结在于,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充分、未达到人人参与、制度本身威摄性

不足、很多时候不能达到人人平等、未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人的行为有两大极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两者对比,痛苦的动力大于快乐。所以,想要执行力到位更多在于制造痛苦。

而聚成,值得我们借鉴的就是“公众承诺”。当下定决心时,世界会为你让步……

3、会议运作:

原以为开会就是把要安排的、该汇报的工作说完。通过这两天学习认识到,会议是让各个团队更好的发展

有效的沟通,传达政令和资讯,协调矛盾,取得共识,达成协议,解决问题,资源共享,开发创意,激励士气,教育训练和培养人才,会议开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公司的发展和一个团队的业绩。

课堂互动:通过肢体语言传达信息,证明信息传达过程中,传递人不自然的将信息注入自我元素,进而使

信息扭曲。从而认知到,会议指令传达覆盖面易广,指令要直接。

4、招聘培训:

以往提起招聘工作,更多的时候是头痛,招聘工作不到位,责任也是老往头上堆。其实,招聘工作是全员

参于的事情,而HR只起到了组织推动作用。

人,是被吸引起来了。于是,我们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招聘难,更难的在于留人。如何留人成为最关键的问题之所在。留人,快乐的工作氛围、学习成长的机会、发展空间平台、良好的企业文化、合理的薪酬等等……

5、绩效管控:

战略决定命运,系统决定规模;执行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利润。利润=产值-成本。而最大的成本浪费莫过

于内耗。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绩效的重要性。

然而从人性的行事过程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利益相关,效率根本无法体现。老师现场举例:鼓掌的过程—

—期望/要求/检查/奖罚/喜欢。所以,绩效管理实际就是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方式。

确认战略发展的整体目标,实现绩效利益分配所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舍才有得。

目标确认,分配指标。然而,指标是必须达成的,目标则是用来超越的。

6、情景沟通:

不通则痛,痛则不通。确确实实,人类没有了沟通将会毁灭,人与人的隔阂并不是什么深仇大恨,往往是

一张纸加一张纸加一张纸再加一张纸……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堵墙。如果当初把第一张纸捅破了就什么都解开了,因此,沟通至关重要。老师现场设定,要求以特定的流程进行现场误会消除。于是,各组间沟通开始……

在这中间,开始恩考:首先团队内部要进行有效的平等的沟通,沟通中要让各种观点相互碰撞,在交流中

化解各种误会,使团队成员在沟通中意见一致,行动一致最终价值观一致。

由于,人性本质的两大极端其中之一就是追求快乐。而此次课程,形式丰富多彩,所以记忆里就是对团队活动过程、同参于、共“放”的印象。但,更多的是对体验的项目的实际感悟,将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共享,也便于自己经常回顾。

两天时间内,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单位的学友们临时组成的一个个团队相互比赛。为了给自己的团队多争得成绩和荣誉,大家仿佛是认识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无论是思想还是行动,都出乎意料地统一,一呼即应,短短2天时间,除去紧张的上课时间,我们利用午餐和晚餐后的一点点空闲,迅速地统一了服装,排练了队列和才艺,并在舞台上进行了各自团队的士气展示和才艺展示。

最终的结局虽然是失败的,但我并不失望,因为我坚信:行动不一定带来成功,但没有行动一定不会成功。我们的团队也许不是第一,但我们一直相信他是唯一!

虽然,我们认为只要参与了我们就是快乐的,并如此的坚定我们的立场。但客观的分析我们的失败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我组本次士气展示总结失败的原因:

1、相信别人就是相信自己:

由于中国人的劣根性驱使,我们的团队并不团结。对于领导人物,时常抱有怀疑态度。于是,更多的时候,虽然口头上说我们服从你的决定,但内心深处必竟是有些不服气的,于是,由心支配行动自然就有所不足。

所以:制胜的根本在于对团队领导的尊重和信任,不要有任何怀疑和不满,团队里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

声音使团队成员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才能最大范围的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对领导的能力和指挥的怀疑会导致团队停滞不前。

即使领导果然有错,也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沟通模式来消除误会,使团队能够步调统一,共同向前。

2、明确目标,恪守己责:

在确定目标明确之后,我们的队员更多的时候是指责队友这里做的不好,那里做的不对。应该是如何如何,各述已见……

然而,作为团队的成员最需要的是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去挑剔和指责别人。每个人停下来

挑剔和指责别人的时候,就忘记了自己的工作职责。

3、放:

团队配合中每个成员必须要能提得起、放得下,该提起的时候提不起,工作没有好的开始;该放得下时候

放不下那么工作的关键就得不到落实。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明白团队精神就是要互相配合,相互关爱,永不放弃,其实每个人都是很坚强的,每个人在平时学习、工作、生活中都有潜在的能力未曾发挥出来,只要有信心、有勇气去面对,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本次培训的收获也是不小的:

1、责任:

在这个活动中首先让我认识到什么是责任。作为领导者,给团队指引方向、分配任务、提升技能和提升

士气是最基本的责任。作为领导者,就要担当团队的成果,失败是第一责任人,成功时要与团队成员共享劳动果实。作为团队的成员,就是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工作效率,维持工作成果,不折不扣地执行。

2、士气:

团队的士气决定了团队的战斗力,决定了团队能不能走向胜利。我们可以输给对手,但不能输给我们自

己。我们很多时候输了,不是因为我们真的技不如人,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斗志,没有重视或者不严谨,自己把胜利拱手让人。

然而如何提高团队士气,这就值得我们思考。

我认为,一个优先的管理者带领团队所必备的条件之一在于:他必须积极向上的心态,以教练式的引导、指正、教育来正面的激励员工朝着目标迈进。课堂中,老师举例毛主席的红军长征让我感触彼深:其实长征从本质来讲,就是打了败仗,要逃跑。但主席必竟不是一般人,将这次的失败美其名曰“战略转移”。

结合实际工作中,我们的管理者在管理团体过程中,当发生公司组织变革,目标转变的过程里是否有对

员工起到正确的、正面的激劢作用呢?如果,每位管理者都能够认识到这点,那么,士气高昂又有何愁?

3、感恩与爱

我们以前的教育,缺少了一课,那就是“感恩与爱”。我们很多时候不会爱自己,不会爱父母,不会爱

朋友,不会爱领导,不会爱同事,经常在做着让“亲者痛”的事情。我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爱,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我会把这份感恩的心投入的工作去,带着爱和尊重去工作,去影响一个团队,去影响更多的人。

4、学会欣赏

如果不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事物和人,那么看到的世界是残缺的世界。这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

现美的眼睛。所以要建立卓越的团队,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懂得去看到每个成员的优点,这样取长补短才能发挥团队的优势。

然而,在参于了体验式培训活动,学习了课程内容并且对得失做了总结后的我们,如何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如何激发团队的合作精神,这就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事情了。

团队复制,我们可复制的也只是各式系统而已,然而更重要的是团队精神如何建立!

阿里巴巴的马云曾说过:任何企业和个人可以复制阿里巴巴的操作模式,但无法复制的是阿里人所经历过的苦难。

所以,要想激发团队的合作精神,要先组织一个好的团队。好的团队决不是随随便便凑合在一起的乌合之众,而是为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按照必备的条件,经过严格的挑选而组织起来的精干的团队。所以,确定团队成员的特征,组织一个好的团队,乃是激发团队合作精神的关键和起点。

团队成员的特征主要应考虑忠诚、能力、积极地态度、多做一点点的精神、信心等方面。

组织一个好的团队后,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信任团队的所有其他成员,彼此之间要开诚布公,互相交心,做到心心相印,毫无保留。每个人都要与团队的成员紧密合作,直到整个团体都能紧密合作为止。

2、分析每一个成员完成工作的动机,研究他们的迫切需要,针对他们的动机和需要,付给他们应得的利益,在不

影响团队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让他们多得一点。

3、制订出明确的集会时间和地点,讨论计划,执行计划,否则就注定会失败。

4、做好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使整个团队像一台机器一样,有条不紊地的运转。

共同的价值观是团队行动的灵魂

团队精神是组织成功的要诀之一,它体现着组织的凝聚力,这种精神对于组织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我们必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真正在工作中发挥团队精神,为组织的团队建设出力。好的团队源于勤奋。敬业塑造团队精神。忠诚是团队持续前进的动力。

5.小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篇五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优点,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针对同一任务的不同方面或不同的任务进行探究,担当不同角色,协作交流,最终共同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标。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新理念的环境下,针对小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实施策略我进行了如下的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传统教育形成的学习方式依然存在学生心中,突然间要让学生在课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定感疑惑。可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必要的。

1.建立长期合作小组。

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授课环境等因素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进行研究设计,根据学期教学内容确定小组人数。常见的分组有:(1)固定分组,根据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座位较为固定的特点,相邻座的几个学生组成一组,这种分组有一定的稳定性,优点是随机进行,操作方便。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安排座位时应考虑小组成员的特点。充分发挥优等生良好的带动作用,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2)自由分组。即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合作学习,小组组员之间相互熟知,充分发挥小组内每名学生的优点。

2.开展小组竞赛。

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评优,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二、教师的巧妙引导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做起:(1)培养小组成员良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成员都要服从小组的领导。(2)引导学生学会修正意见,使其善于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并产生新的见解。(3)要尽可能多地鼓励、表扬学生,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4)引导每个小组进行反思。如这一次合作,我们找到了多少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是否都赞同这个观点;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是否都理解了这个问题,还提出了哪些有创意的问题,通过总结反思,引导学生进一步交流和合作。

三、抓住时机,有效合作。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学生的合作热情似乎并没有我们预想的那么高,为什么呢?我认为,原因在于教师在设计合作的问题并不适合学生合作。因此,不是什么问题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又如在教学《制作电子小报》一课时,独立完成一幅作品,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很有难度的。此时将任务进行分解,布置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的学生构思、有的学生查找图片、有的同学找资料,学生通过小组相互合作,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有效地激发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责任感和阶段成就感的驱使下,最终达成对总目标的实现。因此,只有学习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学生才愿意合作学习,才有合作的激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对于学生“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对于学生“力所不及”的问题,则要引导学生解决。

四、对小组及成员进行有效的监控

小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需要教师的监控。因为,他们的自我监控水平和合作水平还较低,如果没有教师适当的监控,其合作学习有时很可能会放任自流,流于形式,成为无效劳动。教师要让每一个成员都积极投入到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去,首先必须进行明确的分工,根据个人的性格和特长建立个人责任分工表,以便在以后能及时进行跟踪和指导监督。其次,在监控、跟踪过程中还要注意做好共同奖励与督促、组织学生进行资源共享,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教师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对小组成员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关心、适时的认可,使学生一直保持学习的兴趣,并不断从中发现新的知识。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的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心理和技能,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一定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五、评价交流,取长补短

学生作品的评价交流可以采用组内自评、组内互评、全班交流。小组向教师及其他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成果,并且可以针对学习情形及活动结果,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心得体会,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同时这个环节也是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作出点评,并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给予小组成就的表扬更能激发小组成员的荣誉感。为了给每个同学表达自己想法、观点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展示交流和自评互评的活动,能够发现他人的优点,找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修改完善。懂得欣赏自己和别人的长处,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扬长避短,共同进步。

6.农村中学生数学学习之我见 篇六

农村中学生数学学习之我见

作者:崔荣德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理论》2013年第03期

【摘要】帮助学生消除心里障碍,找回自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学习;多渠道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数学学习;兴趣

农村中学生生活空间比较狭窄,学习基础差,部分学生导致厌学情绪,尤其是数学 有的连小学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都不会,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初中数学老师就应当利用他们身边的数学信息,激发数学兴趣,提升数学素养,让学生学好数学。

1.帮助学生消除心里障碍,找回自信 很多学生数学成绩不好,数学思维能力明显滞后,导致他们产生不想学,学不好的思想,对这些学生要帮助他们消除心里障碍,在学习方法上加以引导,我在具体数学教学中是这样做的,首先找一些简单的数学题,让学生先做或讨论,然后找出学生亮点,加以肯定表扬,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身上的亮点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认为自己行,并不比别人差,从而找到了学习自信心。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学习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相互相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与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是师生情感关系的主导者,只有具备亲和力,和完美的人格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一旦与数学老师建立了和谐的关系,学生就会喜欢这个老师,从而喜欢这个老师所上的数学课,当老师的情感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了,学习成绩就自然提高。

3.多渠道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内容较枯燥抽象,它不像语文那样有深动的语言和复杂的故事情节,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从身边熟悉的数学入手,引导学生大胆探索时间,总结规律,比如我在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然后把这个三角形剪下来,再把剪下来的这些三角形拼在一起,看看是不是180°,通过这样在实际中学习数学,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数学课堂中要从语言的表达下功夫,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如模型直观、实物直观、图像直观、语言直观、多媒体直观等教学手段,从学生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借助于教师的生动语言,动作表情,进行形象化表达,吸引学生注意力,创造一个有生有色的课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7.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 篇七

一、明确目标, 创境质疑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 要让学生自己动手, 主动利用工具书对一篇文章中的字音、词义、文学常识等有个初步认识, 并习惯性地标注在书上;其次, 对于课文内容自己要能概括, 要有自己的感知领悟;第三, 在阅读教学中, 要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 把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的见解和看法标注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学生没有自主学习中的认知感悟和想法, 在合作学习中就不会提出自己的问题, 也不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更谈不上与他人的讨论交流, 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只会流于形式。学生的自主学习中, 如果没有教师的适时引导, 自主学习就会缺少方向性、目的性, 甚至偏离学习主题。因此, 语文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 目标展示

语文教师每节课必须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 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 是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认知、合作探讨的准绳, 否则学生的自主学习会随心所欲。毕竟学生的理解有所不同, 感悟有深有浅, 教师不确立学习目标, 学生可能会抓不住重点, 这样课堂教学就落不到实处, 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因此, 每节课语文教师要设定好教学目标, 在目标的引领下, 让每一个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这节课的教学才会有所得。

2. 创设情境

每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后, 还需要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 为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思考创设情境。设疑是创设情境的主要形式, “疑”可以激发学生去思考, “疑”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 “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疑”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 语文教师要善于围绕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一些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真正地让学生去自主合作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给学生学习创设一定的情境, 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快车道。

3. 阅读质疑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自主阅读和理解课文, 才能产生问题, 从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读书越认真、越深入, 才会有更多的思考, 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有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究解决, 就更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从而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教材的理解就更深刻。

二、合作交流, 共同提高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一些问题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自行解决, 还有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启发才能解决。不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许多问题, 不可能不分主次地一一解决, 语文教师就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 把有一定意义和价值的问题找出来, “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去探讨、去研究, 通过合作交流寻求对问题的解决。

当然, 合作不仅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 还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理解, 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方向。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可以达到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边引导、帮助学生归纳、整理书本知识, 一边随时接纳学生的新知识, 还可以积累教学经验, 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在归纳总结阶段, 教师要敢于放手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总结。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巧妙点拨, 做到引而不发, 开而弗达, 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总结、分析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这时的合作交流是师生探求新知的过程, 也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能力的过程。

三、以写促读, 提高认识

读是认知体验, 理解是认知感悟, 写作是认知深化。读和写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作文教学中, 我也大胆地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自主写作、自主修改, 小组相互欣赏、相互批阅、相互点评。就课文的内容、结构、语言、写作特色等方面写感受体会、写句段理解、写文章赏析、写评价, 还可以由课文联想改写、缩写、扩写等, 形式灵活, 不拘一格;让学生以课文为例, 结合生活实际, 在感知、体验、领悟的前提下, 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通过读后的写作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领悟借鉴, 不仅学习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感悟了人生, 而且还提高了写作水平, 加深了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8.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 篇八

一、培养兴趣,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开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直接动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主动探求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通过设置各种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如,在教学“长度单位”这一课时,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抛出了一个疑问:有四位小朋友为自己的身高争论不休,小强1米27厘米,小玲12分米5厘米,小刚126厘米5毫米,小芳1256毫米,他们都说自己最高,那到底谁高?你能作出公正的判断,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难题吗?学生顿时兴趣盎然,进行热烈的讨论,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营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

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才能积极思维,呈现乐观向上的心态和愉快的求知状态,因此,教学中,我们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不居高临下,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努力创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相互依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尊重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有着自主意识的主动活动的人;要欣赏学生,对学生抱有期望的态度,相信学生一定能行;要信任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足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允许其他学生对他的发言进行评判与适当的补充,发言的学生亦可对其他同学的不同看法进行辩解。学生在这样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畅所欲言,参与学习的热情大增,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创造条件,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欲望、热情,还需要有参与学习的机会。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等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参与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如,在教学《容积单位》一课时,我事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带500毫升刻度的烧杯、能装1立方分米水的玻璃槽、1升的啤酒杯、一个盛清水的脸盆,然后提出“人人动手通过实验探究升、毫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的要求。实验开始后,每个学生都积极想办法,紧张地“动”了起来,交流反馈时他们都争着汇报自己的发现:我们将1升满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玻璃槽中,得到1升=1立方分米的结论;我们组把500毫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玻璃槽中,倒两次正好装满,得到了1000毫升=1立方分米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充满着自豪与快乐,他们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享受着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四、开拓思维,让学生在发展中自主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发现问题,勇于探果索因,追根问底,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我们在教学时应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留下空间,满腔热情地促使学生发问,尊重学生的任何发现,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时,要及时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

9.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之我见 篇九

关键词: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培养;指导

经过大量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笔者认为自主学习有如下好处:

一、自主学习能让学生主动地实现自我发展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地强调教师教,学生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自主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学、探索、发现来获得科学知识的新型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在自觉状态下主动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自主学习能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对事物的好奇心。”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经常会无意识地扼杀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的扼杀,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师应对学生的稀奇古怪的问题给予重视,要表扬和培养学生的勤学好问,保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行悬念式的提问、新奇的故事、有趣的图片或视频等,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之中,激发学生去探索,形成“我要学”的氛围,发挥自主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及时地对好的方面予以肯定和表扬,对出错者进行耐心指导和鼓励,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更大了。

四、自主学习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本,在教师上课之前已经对即将要学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针对自己自学中产生的疑惑,学生们上课时会更有目的性,教师不必强调过于简单基础的知识而将重点放在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上。学生们也会带着浓厚的学习热情去解决心中的难题。这样便极大地节约了宝贵的上课时间,从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五、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力

现代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会产生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思考,教师不断地检查坚持者的自学情况,并在课中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对正确的给予肯定与表扬,错误地给予指正与鼓励,学生的求知欲会被激发,进而进发出创造力,而他们坚持不懈解决难题的决心也会随之增强。

六、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掌握整个学习过程,自发、自觉地投身学习,自己对自己负责,学习的主动性会大大增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也会使学生走出课本,求真务实,勇于进取,乐于改革,欢迎新事物,接受新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尊重别人的劳动,有利于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既然自主学习有如此多的好处,那么初中生应该如何自主学习英语呢?我认为,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们的英语成绩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四至六人(小组数可以根据实际多于或少于六组,小组内的人数不宜多于六人,以免意见过多,不易统一)。初中生自主学习英语可分为四个步骤:

教师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英语老师在上课的前一天把导学助教案发给学生。导学案上必须包括学生下堂课必须掌握的单词或短语。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A部分第一课时:can的用法,want,jiom,swimming club,be good at,speak/tell,talk,say.另外,导学案上应附有含这些单词短语的练习。

学生自主学习文本,整体感知。带着老师列出的单词和词组,学生在家认真按下面的顺序预习:读对话。(若是要学的新课为短文,则读短文)在读的过程中,遇上生单词,则根据语境,猜单词的意思。

看生词表。仔细读生词表中之前遇过的生词,看看它的意思与自己所猜的意思是否一致。将单词多读几遍,注意单词的发音并且记住单词意思。

回到之前的对话或短文,大声把它重读出来。要理解句意,自己总结出句子中重要单词的用法。

做导学案。巩固自己总结的知识点,有不明白或不会做的题标上记号。

学生汇报学习心得,教师点拨完善。上课后,学生组内讨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相互学习。然后由讨论最热烈的组派出组员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点,其他组依次补充。一个正确观点加1分,最多加3分。错误观点不加分也不扣分。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握课堂节奏,保证课堂纪律,调动课堂氛围。要有意识地使用英语日常用语对学生的正确观点予以肯定表扬,对错误观点耐心指导与鼓励。

学生提交疑难问题。由之前得分最低组提出问题,一个问题加1分。最多加3分。其他组的组员举手竞相作答,答对一题加1分。问题可以是导学案上的也可以是自己自学中产生的困惑。如果其他组回答错误,教师应指出,并问问是否有另外的组能夠提供帮助。若全班同学都不会,教师可以说出正确观点。

10.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我见 篇十

一、设好开讲引参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始,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游戏、竞赛、模拟情景等吸引学生,使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和疑问参与新知的学习.

每节课的开讲,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的做法是:以疑激欲、以趣激欲、以境激欲. 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采用以疑激欲开讲:大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数比赛. 狮子当裁判,小猴、小鹿、小狗、小兔依次围在狮子的身旁. 裁判宣布比赛规则:从小猴开始,小猴、小鹿、小狗、小兔分别数1、2、3、4. 每一个数字都会对应到一只小动物身上. 比赛时,我报出一个数,这个数数到谁,谁必须马上回答“ 是我 ”. 比赛正式开始了 , 只听裁判 刚报 “19”, 小狗马上 接口:“是我. ”“25”,小猴又及时地接上“是我”. “34”则是小鹿在喊“是我”. 每一次回答都是那么干脆、敏捷,得到裁判的充分肯定. 它们怎样很快作出判断呢? 孩子们迫切想知道答案.这时教师适时告诉学生: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不到2分钟的开讲, 将孩子们的求知欲完全调动起来,参与新知的学习成了孩子们内心的需要.

又如:教学“小数的性质”,采用以趣激欲开讲:出示“3、30、300”三个数 ,问 :“谁能用适当的单位名称并用等号将这三个数连起来? ”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通过认真思考,有的说“3元 = 30角 = 300分”,有的说“3米 = 30分米 = 300厘米”.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此时, 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谁能加上同一单位名称将上面三个数用等号连起来? ”学生听后,思维更加积极,提出了“3元 = 3.0元 = 3.00元”“3米 = 3.0米 = 3.00米”. 最后, 我接着问:“像3,3.0,3.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呢? 为什么?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个问题———小数的性质. ”这简单的三个数,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参与探求新知识的学习过程.

再如:教学“相遇问题”采用以境激欲,一上课,为学生创设这样一种环境,出示“相遇、相距、同时、相向”这四个词,师:“同学们, 你们能用动作和语言来表演这四个词的意思吗? ”一下子,孩子们就活跃起来了. 这种情景的设计,就是让孩子们在实践当中自己去理解概念,展开新课.

二、加强操作乐参与

马芯兰老师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 ”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听科学. 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 如教学 “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先让学生找出情境图中的三角形并利用课件标出三角形的轮廓后,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准备好的材料想办法做一个三角形,要求边做边思考:“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三角形有哪些特点? ”交流时有的学生说:我用3根小棒摆了一个三角形;有的学生说:我在钉子板上围了一个三角形;还有的学生说:我沿三角尺的边画了一个三角形……教师逐一展示学生的几种做法,引导学生观察做的三角形思考:“大家做的三角形材料不同、形状各异、大小也不同,有相同的地 方吗? 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 ”再用自己的话对三角形的概念进行描述,最后请学生闭眼想一想,在本子上画一个三角形.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教师的问题 “大家做的三角形材料不同、形状各异、大小也不同,有相同的地方吗? 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 ”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三角形的本质属性的关注, 再通过学生动手画三角形后的辨别与修正活动,很快突破概念理解的难点,实现对三角形意义的建构.

动手操作起到了化静为动、以动促思的效果,符合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乐趣. 在教学中,凡是能够操作的,教师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对学具的摆、剪、拼、移进行操作,调动多种器官参与感知.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法A:通过观察几组数,引导学生得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法B:让学生动手摆火柴棒, 依次用3根、6根、9根,2根、5根、8根……火柴棒摆在数位表上(如下图),一边摆一边讨论:用3根、6根、9根火柴棒摆出的数能不能被3整除 ? 用3根 、6根 、9根火柴棒能不能摆一个不能被3整除的数? 用2根、5根、8根火柴棒摆出的数能不能被3整除? 学生兴致勃勃地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他们发现了规律,正确地概括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法A显然没有教法B能引起学生的参与乐趣, 达不到后者的效果,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让学生动手操作.

三、因材施教皆参与

《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指出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目标的制定不仅要根据课标、教材的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 要做到让全体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 唯有做到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拟定编题计划, 确定检查本节课知识的题型和数量,再配置供好、中、差学生练习的有区分度的题,这类题包括课内的反馈练习、课堂作业及课外的家庭作业,如反馈练习设计有必做题和选做题,要求学困生做必做题,中等生做必做题和较简单的选做题,优等生两种题都要做;对于一题多解的题,要求学困生用一种方法解答,中等生用两种方法解答,优等生则用两种以上,并且要列出最佳解法. 对于超要求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 这样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 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成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四、引导自学会参与

邱学华老师说:“引导学生自学,是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形式. ”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学,授予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围绕这几个方面自学: 1自学的内容是什么? 包括几个部分? 2新知的学习与哪些旧知识有关? 3应该特别注意什么? 4记下不懂的地方;5举例说明学到的新知识等.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自学 ,说自学心得. 生1:本节课的重点是要求我们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生2:学新知要用的旧知识是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生3:为了学好新知要先复习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通分;生4:为什么要先通分? 有了这样的自学水平,学生的参与就更有广度和深度了.

总之,教师要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为学生创设各种参与数学学习的条件, 让每名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是以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来决定的.参与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是认知发展的需要,也是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创新意识的需要.教学中可以通过设好开讲引参与、加强操作乐参与、因材施教皆参与、引导自学会参与.

11.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篇十一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在教学实践中, 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重形式、缺实效的现象, 导致一些课堂上的讨论, 要么流于形式, 要么哗众取宠, 合作学习假而浮, 并没有真正达到应有的课堂效果。那么, 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有效地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合理分组

有的班级分组随意或不固定, 导致小组内部合作不默契, 小组间无法通过考核而形成竞争机制, 最后导致小组形同虚设, 合作效率差。要改变这种现状, 必须科学分组。

就近组合:将座位邻近的学生分成4—8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这种组合形式, 无需调整座次, 分出层次, 操作起来比较简单。

异质分组:根据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的原则, 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这就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 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种组合实施一段时间后, 为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 可以重新分组。每一组内培训一个善于协调并有责任心的小组长, 负责分配组员的任务和责任, 协调组员间的关系, 使得大家能很好地交流, 检查和评价本组成员合作学习情况, 以保证小组活动卓有成效, 同时向教师反馈本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关心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同学, 争取大家共同进步。

二.教师主导

小组讨论时, 如果教师站在讲台上无所事事, 对学生的讨论放任自流, 对学生的情况一无所知, 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下去, 浪费了时间, 又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 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 解决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

首先, 教师必须明白什么是合作学习, 必须相信合作学习是最有效的。因为多年来的改革实践证明合作学习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也能使学生间的关系更加良好, 使学生们的心理更加健康。其次, 教师必须意识到简单地把学生置于讨论小组中是不会奇迹般地产生效果的, 不仅要明白构成合作学习的要素, 同时要知道课堂中存在着许多运用合作学习小组的不同方法。最后, 教师必须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走下讲台, 参与到小组中去, 及时了解学情, 对某些小组进行管理、指导, 甚至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三.针对性强

有的教师给出的问题针对性不强, 大而空, 学生无从下手;或是问题过于简单, 毫无价值, 无需讨论, 从而导致课堂冷场。

所以教学设计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 要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 还要考虑学生语言输出过程会出现哪些问题及活动估计所需的时间。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需要讨论时才讨论, 不需讨论时就不要硬加一个讨论环节, 否则反而画蛇添足。合作学习的内容还要有一定的难度, 有一定探究和讨论的价值, 无价值、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小组合作, 学生毫无兴趣, 甚至有时会趁机聊天。因此, 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 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 灵活使用小组合作模式。

四.自主先导

有的教师一给出问题, 马上就布置学生讨论;或者不顾各组具体情况, 在学生讨论才几十秒, 有的学生刚投入, 有的学生还没来得及阐明自己的观点的时候, 教师就拍手叫停;或者少数优生完成了自学就展开讨论;而安排时还用“现在开始讨论”之类的语言安排全班同时讨论。这样的讨论脱离学生实际学情, 既忽略了小组间的差异又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严重违背了实事求是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且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 对问题了解不深, 有的虽在讨论, 但却浮于表面;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想法, 沉默不语;有的则脱离主要内容探讨, 天马行空。没有自主学习的环节, 学生打的是无准备之仗, 讨论无法深入, 场面虽然热闹, 内容空无一物。

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把握好讨论的时机。合作学习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 从多角度去探讨问题, 从而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 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 达到预期效果。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 大部分人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这样做就避免了只有好学生动口、动手, 困难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的现象。合作学习要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思考、进步的机会。什么时候讨论, 应由各小组组长控制。原则是, 本组80%的人完成独立自学后再由组长组织讨论。

五.关注弱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我们常看到一些小组讨论时, 优等生发言积极, 掌控全场话语权, 而后进生则成了旁观者。为了让本组有最充分的表现, 全班交流时各组又都派出优等生发言, 于是我们就只能看到优等生活跃的身影, 听到他们的见解, 优等生的发言代替了全组成员的意见。而后进生总是静静地坐在一旁, 没有发言的机会, 成了配角, 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 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 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能力。学生在团队里所学习和形成的能力在自己以后的独立工作中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合作学习要使学生养成高度的责任感。全组的成功要依靠于每个组员的学习情况。责任感的关键在于组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确保每个人都能独立地通过学习评价。在合作学习中, 鼓励每个组员参与活动至关重要。为了做到这一点, 需要让每个人感到他个人对小组的成功负有责任, 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不但要对自己所接受的任务尽心尽力, 还要负起帮助、鼓励、支持队友的责任, 要知道在整个活动中自己并不是一个免费乘客。

因此, 老师在合作学习之前要作一个说明、安排, 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分工清楚了, 责任明确了, 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才不至于有的没事可干, 无话可说。小组讨论交流时可采用轮流发言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轮流发言 (可让后进生先发言) , 一人也不落下。班级交流时, 也可采用轮流代表小组发言的种方式, 使每个成员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 提高了弱势群体主动参与意识, 变被动为主动, 在合作交流中有所收获, 有所提高, 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六.科学评价

合理评价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 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也可能让学生灰心丧气, 走入误区。

小组合作学习, 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 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 也接受他人的评价, 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要把握好对小组讨论的评价标准, 在不忽视对个人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基础上, 更应侧重于集体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只要发言精彩, 小组纪律好, 就能得“好”的评价, 汇报交流有亮点, 成员团结又合作, 就能得“很好”。对于小组合作不佳的情况, 要通过小组评价来调控, 当学生得到小组集体评价的分数时, 就会意识到他们是一个小组, 一个整体, 必须合作才能取得成功。这样, 可使学生认识到小组是学习的共同体, 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在合作学习中, 只有取得小组的成功, 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功。即个人目标的真正达成取决于小组集体目标的实现。

小组内部也可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对每个组员合作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互相帮助及与组员和谐相处等方面进行评比, 从而带动每个组员的学习积极性。

12.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之我见 篇十二

(一)计算机教学障碍形成的因素分析

1.学生素质整体下降 。近年来,招生制度发生改革,随着招生的扩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且学习目标定位不高,态度不端正,主动性不够,只求混张文凭的人不在少数,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学生素质明显下降。由于中职学生中很大比例学生来自偏远的农村,有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基础较差,容易在刚开始的学习中遇到障碍,从而丧失学习热情。而学习又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一环的脱节必然导致后面学习进度受到影响。

2.计算机的教学内容抽象。初中阶段的教学尽管也涉及相当多的基本概念,但教师大多以形象、生动、可感知的语言方式表述,并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来强化理解,这是为了适应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而进入中职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的学习思路要有更高一级的调整,计算机教学中基本上是全新的概念名词,如二进制、中央处理器等陌生概念,没有形象可表达,学生必须有一段适应过程。

3.学生的学习形式转换出现不适应。新生第一学期,对中职学校分专业的教学普遍不适应。首先,知识结构变了,教学课程不仅包括文化课,更增加了生疏的专业基础课;其次,辅助练习、复习巩固的课时大大减少;再次,授课时间由“单节”转为“双节”,而计算机这种新接触的内容,本来就使学生有措手不及的感觉,大量新知识的输入缺少吸收消化的时间。

4.计算机教学要求的思维能力较高。初中阶段,老师将练习题分门别类,建立统一的解题套路,学生思维惯性化,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机械模仿、想问题教条、僵化的习惯。而计算机学习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勇于发现、敢于探索,让“心”、“脑”插上想象的翅膀,做一个思考者、实践者,这让很多同学感到无所适从。更要求与实践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知识灵活运用,没有完全固定的解决方式,学生由于对知识的不熟悉而不敢、不会、不能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5.网吧的兴起。游戏世界的虚幻飘渺迷住了部分学生的眼睛,有部分基础的学生以为计算机课就是上网聊天、玩游戏,甚至认为自己已经相当会使用计算机了,不了解系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当接触到系统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有抵触情绪,且缺乏兴趣。而毫无基础的学生一旦接触到网络游戏等新奇事物,缺乏正确的引导时,更容易受到游戏的引诱,这对计算机教学来说是一大挑战。

综上所述,中职一年级学生计算机学习有困难是有因可循的。既然有原因,就能够有的放矢,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对策

1.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好计算机课程的前提。为此,首先应该重视“务虚”,即先端正学习态度。要通过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克服“混”的错误做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从自然成长到自觉成长”的转变,做一个积极的主动学习者。其次,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认识到系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要“手脑”并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动机,使学生自己能够提出问题,设计假设,进行推断,解决问题,让学生把动脑、动口和动手结合起来、发展他们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由于入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按照统一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因为已经学懂而丧失兴趣,而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进度等现象。因此,必须因材施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基础差的学生要从最基本的内容开始,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则可以从较深入的知识开始。以未知为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有主动的学习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将考试改成上机考试与笔试相结合。平时,教师可以加强学生的操作训练,并提供自测题,以供学生自我测试。到期末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上机实验课成绩、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和期末计算机理论笔试三方面的表现综合核定成绩,三方面的成绩各占一定的比例。这样,不但更能检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也有利于鼓励学生多上机,并将上机时间主动运用在学习上而不是游戏、聊天上。

13.觉悟是学习之父,重复是学习之母 篇十三

觉悟就是发现的.过程。重复就是强化的过程。

释迦摩尼为了悟道,追求生命的真理和解脱,在野外里6年苦行,最后在菩提树下终于“觉悟”了。

江南春苦苦思索了两年,最后终于在电梯前面觉悟了:“往电梯口挂块液晶电视,然后收广告费”。于是有了分众传媒。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提升效率最快的方式是以成果为导向

学习最好的方法是教

14.小学英语学习之我见 篇十四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小学生来说, 学习英语的兴趣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可以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首先, 就是好奇心。看了《开讲啦》陈果演讲的《你好, 好奇心》之后, 让我更加了解好奇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只有保持好奇心, 对新鲜的事物都希望去了解, 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对于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英语完全是陌生的东西、新鲜的东西, 如果学生有兴趣去了解, 很快就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而好奇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 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从而让他们觉得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所以教师除了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外, 还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成就感和愉悦感。学校是学生接触英语最多的地方, 学校内可以创设有趣的语言环境, 刺激他们的各种感官, 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学语言光听不说, 光读不写, 是学不好的

语言的学习都是从“听”开始的, “听”是“说”的前提, 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听得清, 才能模仿得准, 才能说得对。所以在起始阶段教学时, 一定要让学生多听, 仔细听, 并注意观察老师的口型。听说结合起来才能学得更好。学生在许多情况下看到单词是认识的, 但是听到的时候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就是学习的时候并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所以学习的时候并不要把记住单词数量多为目的, 而是要以正确认识这个单词为目的。

学英语要大胆开口, 不要担心发音不好, 而不敢开口, 只有自己说出来才能找到和正确发音之间的区别, 才能改正, 然后不断提高。学语言都是有技巧的, 所谓“熟能生巧”, 读得多了, 自然就会掌握英语的发音技巧。

英语文章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是很重要的。英语阅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整体性, 然后逐步深入, 不要去纠缠某一些细节, 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从文章中获取需要的信息或找到需要的细节, 对无关紧要的东西可以一带而过。对于有不同意思的短语, 用在什么地方具有什么意思, 要参考上下文仔细琢磨。对于个别难理解的句子, 要放在文章里去理解, 分析其结构, 仔细阅读上下文, 把握它的确切含义。

读得多了, 积累得多了, 自然有东西写。小学生应该从小养成写作的习惯, 教师要重视小学生平时的写作练习。在小学阶段, 初步培养学生写英语的能力, 对学生终身学习英语是有益的。

三、从汉语学习看英语学习方法

其实英语学习跟我们学习汉语是同样的道理, 从开始学习发音到慢慢地学习词语, 然后可以蹩脚地说出些句子, 这些都是慢慢积累的过程。想想我们学习汉语都是学了十几年才能很流利地运用, 所以英语学习也是慢慢积累的过程。

许多人包括好多成年人在刚接触英语时, 习惯在单词下面标注中文来记住发音, 比如说book (书) , 然后在下面写个“不渴”。这个方法是不可取的, 因为当你忘记发音并按照汉语读法来发音的时候, 读音就错了, 所以必须要从音标开始, 就像当时汉语的拼音一样重要。自己会拼读单词发音, 通过以音领意, 可以自学单词, 而且学会音标里的拼读规则 (如oo在一起发u, ea在一起发i) , 可以更高效地背单词。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想要在英语方面有所提高的话, 必须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做基础。但一提到单词, 大家都会觉得枯燥无味。其实英语单词和汉字一样, 存在很多的偏旁部首, 知道了偏旁部首你就可以根据它们直接来猜测单词的意思, 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强对英语单词“见字识意”的能力, 做到真正认识一个单词, 比如单词representative, re在词头是“回来”的意思;pre是“向前”的意思;sent是“发出去、派出去”的意思;tive是“人”的意思。那么这几个偏旁部首连在一起就是“回来——向前——派出去——的人”, 即“回来征求大家意见后又被派出去替大家讲话的人”, 这不就是“代表”的意思吗?这样去认识一个单词才是真正“认识”了这个单词, 把它认识到了骨子里。我们老师就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单词。

通过大量阅读背诵经典的英语语句, 可以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单词, 并掌握语法, 试想我们学语文的时候有系统地学过语法吗?我们都是通过和别人的交流慢慢掌握了语法, 所以说平时的积累、练习尤为重要。同学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偶尔用英语交流, 虽然许多情况下会出错, 但是正因为这些小的差错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而且主动地去改正错误, 也能加深记忆。这种环境拉近了学生同英语的距离, 使他们觉得英语不再陌生, 不再遥远。

15.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之我见论文 篇十五

关键词:主动学习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一上课,我就用挑战性的语气说:“同学们,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老师一看就知道,不信,咱们试试看。”接着让学生随意说一些自然数,而我对答无误,学生就迫不急待的想知道“决窍”,想赶快解开心中的“谜”。于是,求知若渴的情绪被激发起来,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好这部分知识,成了主动探索者。

2.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我们班就有一位小朋友:数学成绩一般,但手工特好。有一次制作钟面模型,我让他展示他的作品,他高兴极了。此后学习特别努力,成绩也有所提高。

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1.会听。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去做: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 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适当提问。

2.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会用脑去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人人都动脑去想。

4.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l.教师与学生平等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如一次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练习“25×36一题时,我说了一句“把25×36看25×(30+6)计算简便。”马上就有学生说:“把25×36看着25×4×9不是更简单吗?”我很高兴地表扬了他,并且对大家说:“教学相长,你们想的比教师想的好,老师应该向你们学习!”

2.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 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成为教学中随时随地的一项任务。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然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参考书目:

上一篇:授权委托书范本参考下一篇:那一刻我长大了五年级学生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