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保证控制方案(精选9篇)
1.质量保证控制方案 篇一
程戈庄卫生院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一、目的: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平稳、健康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
二、目标:
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分为医院医疗质量控制领导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疗质量控制领导小组职责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控制领导小组,由院长负责,业务院长、护士长、及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等科室负责人组成。在院长及分管副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负责审议、制定、修订医疗质控方案。督促检查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定期召开会议,评价医疗质量控制,调查分析医疗缺陷的原因及性质,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技、药师等人员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分析上报。
(三)医务人员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核心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分述如下:
1.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门诊、住院、中医)书写合格。
(8)按专科收治病人。
2.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发现法定传染病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时间上报。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
记录当班医生在入院8小时内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要有病人或授权亲属签字确认,不得缺项。
(5)合理检查,各类申请单填写规范,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
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规范合理应用抗生素。
(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抢救记录、术前讨论、术前小结、手术
记录、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结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与病人家属交待和解释,在病程记录中记录谈话内容并由家属签字。同时向上级医师汇报。严格执行各项知情同意书的落实。非本人签字的各种知情同意书均应同时有病人授权委托书。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
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3.病房主治医师
(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48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
内容要求有: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
(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5)按科室规定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6)手术治疗前手术者和麻醉师要亲自检查病人并记录,择期手术必须有术前小结,做好术前准备,认真落实手术安全核查表,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术后记录,24小时完成手术记录。
(7)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工作。
(8)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4.病房主任或业务院长
(1)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
(2)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
(3)对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72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1次;
病人病情变化应随时查房;每周组织全科查房2次。
(4)查房内容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普通病人应有:①诊断及其诊断依据;②鉴
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有关方面的新进展。
(5)疑难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或院内会诊,必要时向医务处申请院外会诊或远程会诊。
(6)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7)组织术前和重要治疗前病例讨论,指导下级医师做好术中、术后医疗工作。
(8)审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导病人出院后的继续治疗。
(9)审签主治医师审查的转科、出院病历。
四、质量监督考核
医院医疗质量具体由分管副院长负责,医务部、护理部分别组织医疗医技科室、护理组进行监督考核。各科室成立的医疗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医疗质量随时指导、考核。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
五、健全规章制度
1.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⑴首诊负责制度。
⑵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⑶分级护理制度。
⑷会诊制度。
⑸查对制度。
⑹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⑺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⑻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⑼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⑽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⑾医师值班与交接班制度。
⑿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
⒀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⒁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等。
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六、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6、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7、建立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缺陷档案。
七、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⑴各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⑵职能部门要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
⑶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⑷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科室检查、考核。
⑸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控制措施。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控制反馈机制:
(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季度向医疗质控科上报科室当季的质控工作总结。
(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每季度)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分析。
医务部、护理部、质控科、院感科等有关部门应将医疗质量检查考核结果、存在问题分析后提出的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质控小组反馈。科室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评价质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
八、医疗质量管理奖惩办法,奖优罚劣(具体见考核办法)
医疗质量的检查考核的结果与科室、个人的效益工资、职称晋升、考核、劳动聘用等挂钩,与干部选拔及任用相结合。
2.质量保证控制方案 篇二
1986年国家标准局发布的GB6583中将质量定义为“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性和特性各总和。”为了保证产品或服务满足所要求的质量而必须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或系统的行为措施被称为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医学计量侧重于确保医学量值在各传递环节的统一与单位一致,是质量保证内容的一个方面;而医疗设备质量保证是一个全面的方案,包括了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质量评估和设备维修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保证医疗设备的运行质量[1]。
医疗设备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同时也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由于医疗设备在医院的大规模应用历史相对较短,人们对于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在医院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医护人员在诊治患者过程中由于设备维护、保养、消毒等不及时,以及操作不当等问题而造成医疗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建立并完善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机制及探讨相应的理论与方法具有重要意义[2,3,4]。下面仅以呼吸机为例,谈谈我院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情况。
1呼吸机整体质量控制方案探讨
呼吸机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急救和生命支持设备,是在临床工作中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和持久的医疗设备之一。除了具有高风险性以外,呼吸机在医院中的使用面广量大,而且其正常使用涉及电源管理、气源管理及感染管理诸多因素,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颇具代表性且意义重大[5]。
通过不断的学习、摸索和实践,我们认为对于医院中呼吸机的质量控制需从外部条件控制、内部质量控制和污染控制几个方面入手(如图1)。
该方案涵盖了从呼吸机本身、呼吸机外部条件控制、呼吸机采购直到报废全过程等各个层面的内容。涉及购置人员的资格、购置质量文件的制定、供应商的选择、对拟购呼吸机质量的技术论证、呼吸机使用前的例行检查、呼吸机质量控制的履历记录、呼吸机质量控制的内审机制、呼吸机使用质量信息的反馈、呼吸机使用者资格准入、呼吸机计量检定、呼吸机预防性维修及呼吸机的供电、供气质量控制等。医院工作中应该注意根据上述方案将呼吸机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化,进而可将呼吸机质量控制相关项目列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之一。
2医院中呼吸机质量控制检测实践
根据上述质量控制方案,我院加强了对呼吸机从“入口”开始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从引进前的调研论证工作开始就由分管工程师全程参与把关。初步制定了呼吸机定期质量巡查、检测和工作记录制度,并结合医院实际开展呼吸机调配管理等。重视呼吸机的到货质量验收、技术培训、定期巡视保养维护等工作。
我们根据医院实际,通过实践和分析,重点研究和初步制定了医院在用呼吸机定期质量检测的系列参数控制标准(如表1)。同时利用引进的Fluke VT-Plus气流分析仪对我院21台在用呼吸机进行了普查和分析。
普查的21台呼吸机都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品牌呼吸机,共有7个品牌、8种型号(如图2),分布于ICU、EICU、老年ICU、RICU和调配中心等科室。
检测工作均是在脱机情况下,通过Siemens的夹板模拟肺进行。呼吸机的通气模式分别选择容量控制模式和压力控制模式。每一个参数误差结果的取得均是通过选取3-5个不同的测试点,然后取平均误差的方法。
在前述的呼吸机质量控制误差标准下,经过对检测的21台呼吸机的数据分析,得出各参数的合格率如下图3所示。
品牌呼吸机检测结果尚非尽如人意,可见加强对呼吸机的质量控制工作并制定相关行业制度势在必行。上述检测只是针对一些最常用的指标的检测,而且是在完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进行。实际上,潮气量、压力、氧浓度等参数的可靠性只能保证为病人提供准确的单纯机械控制通气,而应用呼吸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脱机。这就要求呼吸机允许并鼓励病人的自主呼吸需求,并适时提供相应的支持。这也为我们提出了如何很好地对呼吸机保障人机和谐性方面的参数和指标进行客观检测和评价这样一个新课题。
根据医院实际,目前我们初定的呼吸机检测周期为12个月,条件允许则可以6个月检测一次,并且与日常的巡视检查工作相结合。对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偏差较大的机器通知厂家进行调整。新购置设备和进行过内部维修后等的设备必须要进行检测。只有通过层层把关和长效管理,才能最大程度地确保呼吸机的应用安全和在临床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绍洲,康立丽.学习医疗设备标准体系加强设备的计量和质量保证[J].医疗卫生装备,2004,30(5):38-39
[2]吴正煜,王学明,田树喜,等对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4):272-273
[3]Tidsskr Nor Laegeforen.Quality assurance of technical medical equipment.1991,111(3):349-350
[4]Stephen L.Grimes.Security:a new clinical engineering paradigm.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magazine.2004,7:80-82
3.质量保证控制方案 篇三
关键词:企业钳工;机械操作;质量控制;方案研究
一、加强钳工机械操作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不断发展,而且发展速度很快,在调查研究之后,我们发现钳工的操作水平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已经逐渐取代农业成为主要产业,在此背景下对于工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对于钳工的技术操作水平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而且钳工在工业中占有基础性地位。但是在现实操作中,钳工的技术水平虽然在新时期取得了巨大的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二、目前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方案存在的问题
1.相关标准不明确
对钳工机械操作精确度的要求是很高的,比如说在测量毛坯的基本形状与尺寸是否吻合的过程中,要选择一些精确的测量工具,如画线平台、钢直尺、划针等。但是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对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的相关标准却没有明确的标准作为依据,因此导致对其监控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
2.缺乏相关制度作为依据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其他工作一样也需要相应的制度作为依据,比如说常见的奖惩制度,但是在我们调查之后发现很少有企业用这样的制度来保障整个质量监控过程的顺利进行,这导致整个质量监控工作是混乱和无序的,长期下去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是无法保证的。
3.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
钳工在整个技术操作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因此大多数企业往往会忽视其作用,甚至有的企业不够重视,这导致许多的优惠政策不能落实到钳工身上;而且对钳工操作的质量监控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钳工机械操作质量监控工作的重要性理解不够,导致整个企业的质量监控工作处于落后水平,长此以往会对整个企业的质量产生影响。
三、钳工机械操作质量监控的具体方案
1.提高重视程度
意识是行为的指导,只有改变相关人员的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其对钳工机械操作质量监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决策机构角度
企业的决策机构应该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不断出台优惠政策,促进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整个质量监控工作提供坚实的后盾,提高整个工程质量。
(2)工作人员角度
相关工作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念,钳工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工作的精细水平,保证工作质量;监控人员在进行质量监控的过程中要尽职尽责,对不同的工艺要有不同的标准,比如说钳工的锉削操作和画线操作要有不同的标准。
2.从制度入手保证监控工作顺利进行
要制定正确的监控制度,用严密的监控制度来保证质量监控工作的顺利进行,比如说奖惩制度,这一制度是新时期各大企业必备的制度,对于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要积极鼓励相关人员,不断地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企业要用相应的惩罚制度来使相关工作人员产生紧迫感,从而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3.制定明确的监控标准
钳工机械操作质量监控必须有明确的监控标准,而且由于钳工的工作类型是十分丰富的,因此在监控时,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设定不同的监控标准,加强对钳工机械操作质量的监控,从而提高钳工工作的技术水平,为整个工程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4.培养相关的监控人员
钳工机械操作质量监控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方面,企业要积极地培养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员,保证整个监控工作的专业水平,提高整个监控质量,更好地保证整个监控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企业要培养相关的监控技术人员,不断地为监控工作注入新的血液,使整个监控系统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整个监控工作保持时代性。
钳工机械操作质量监控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对于企业的技术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必须重视这一工作,不断完善相关的监控标准,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从而不断提高钳工机械的操作水平和技术,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岳沛德,贾学增.化工检修钳工高级技师技能鉴定操作的实施[J].装备制造技术,2012(2).
[2]张传胜.浅谈钳工锯割操作的质量问题与技能的训练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0).
[3]杨杰.钳工平面锉削操作的质量问题与技能训练方法[J].考试周刊,2011(29).
4.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篇四
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一、管理体系
(一)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中级以上职称相关人员3-5人组成,设科室质控医师一名,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联系、协调、反馈、记录等具体工作。
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建立健全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2、对本科室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如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病人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交接班制度等。
3、对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情况按规范进行检查。
4、定期对本科室内工作量完成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病历书写质量、危重病人、围手术期管理、输血管理、纠纷投诉情况进行自查整改,并详细记录。
5、定期向质控办反馈本科室质控工作进行情况,对违犯医疗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医疗不良事件,写出书面材料并及时上报。
6、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二)医务人员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分述如下:
1.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体格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有详细记载。(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 a.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会诊;c.收住院。(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 a.视病情可收住院;b.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10)按专科收治病人。
(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2.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常规检查,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影像学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写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3.病房主治医师
(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48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进行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5)入院3天未能确诊或有跨专业病种的病例时应及时举行科内或科间会诊。
(6)待诊病人在入院1周内仍诊断不明时,向主任请示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
(7)按规定合理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8)手术前亲自检查病人,做好手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定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术后首次病程记录,24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
(9)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评估工作。(10)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4.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
(1)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
(2)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
(3)对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72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1次;病人病情变化应随时查房;每周组织全科查房2次。
(4)查房内容除对病史和查体进行补充外,普通病人应有:①诊断及其诊断依据;②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疾病有关方面的进展。未确诊病人应有:①鉴别诊断;②明确的诊断思路和方法;③拟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危重病人应有:①当前的主要问题;②解决主要问题的方法。
(5)疑难病例及入院1周未确诊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或院内会诊,必要时向医务部申请院外会诊或远程会诊。
(6)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7)组织术前和重要治疗前病例讨论,指导下级医师做好术中、术后医疗工作。重大手术和重要治疗要亲自参加。
(8)审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导病人出院后的继续治疗。(9)审签主治医师审查的转科、出院病历。
二、病历质量考核内容
目的:为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确保提高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依法规范医务人员病历书写规范,加强诊疗服务环节质量控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卫生行政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及诊疗规范、操作常规。
(一)病历质量考核的重点
1、诊断与鉴别诊断
⑴入院诊断、出院诊断及补充、修正诊断的依据充分、准确、及时,诊断名称规范。
⑵首次病程记录中的鉴别诊断全面,分析准确,内容丰富。⑶诊疗过程中及时、准确地修正、补充诊断。
2、治疗
⑴治疗原则掌握的正确、合理。⑵治疗措施及时、合理、有效。
⑶治疗用药品种、剂量及使用时间合理,特别是抗生素及特殊药品的使用。
⑷各种诊断、治疗性操作规范、准确。
3、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
对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及时,措施得力,效果满意。
4、手术病人管理。
⑴手术适应证、禁忌症掌握准确。⑵各级医师手术范围符合规定。⑶按要求进行手术审批、上报。
①开展新手术、重大手术应报告医务部及业务院长审批。②日常手术应由科主任审查批准并签字。
③外请专家手术由科室申请,报告医务部,由主管院长审批。⑷围手术期管理 ①所有手术均应书写术前小结,术前书写谈话记录并请患者或其委托人签署手术同意书。
②严格按照手术等级书写术前讨论记录。
⑸手术记录书写规范、内容完整、准确、及时,手术操作规范。⑹术后处理和治疗合理、及时。
5、三级医师查房制度、首诊负责制度、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认真贯彻落实。
6、患者权利与知情同意落实情况,医务人员应尽到告知义务。与患者或其委托人的谈话记录、各种知情同意书的书写及签字完善、规范、及时。
7、三基三严
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职能。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病历书写认真,字迹清楚、整齐,病历书写格式规范,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二)病历质量管理办法
建立、健全病历质量管理制度、病历书写规范、病历质量考核标准、病历质量考核办法、病历质量奖惩办法及相关制度、规定,形成完整的病历质量管理制度体系。
1、个人质控:这是质量控制的主体。各级医务人员应自觉学习和掌握病历书写规范和要求,认真按规范要求书写病历。上级医师应严格把好病历审查关,确保病历质量,做到病人出院时病历完好率100%。对病案质控人员发放的病历质量反馈意见,应在三天内及时进行病历书写完善工作。
2、科室质控:各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负责科内病历的日常检查、考核工作,采取措施不断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3、院级质控:医务部质控办、病案室、院感科等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对运行及终末病历进行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医院对科室质量考核内容之一。及时发现病历质量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科室病历质量考核
科主任、护士长应对出院患者的病历严格把关,做到不合格病历不出科。科室质控小组每月抽查每位管床医师出院病历各1份,对出院病历进行质量控制,每月科主任在科室会议上向各位医师质量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将检查结果上报质控办。
四、医疗质量奖惩制度(一)医院病历奖惩办法
1、病历质量按百分制评分,并确定病历等级。
2、对存在病历书写缺陷的,审核者要写明病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质控办要及时向管床医师发送病历书写反馈通知单,管床医师必须在接到反馈通知后三天内完善病历,逾期未修改的,扣管床医师50元,二周内仍未完善的,按乙级病历处理。
3、出现乙级病历一份,罚管床医师100元,扣所在科室奖金50元。出现丙级病历一份,罚管床医师1000元,扣所在科室奖金500元。
4、半年内累计出现三份乙级病历或两份丙级病历的离岗培训,由医务部负责培训,经医务部考核合格者后方可上岗工作,仍不合格者责令其转岗。
5、病历需出院7日内归档,逾期未归档的给予罚款100元。
5、每月病历评比排名前三名的科室给予奖励。
(二)科室病历奖惩办法
5.医院质量管理控制方案 篇五
质量管理控制方案
为了加强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落实各项医疗法规和制度,规范医疗行为,强化医疗卫生工作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特制定医院质量管理控制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过程、全员、全面质量控制的理念与方法为指导,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障体系,使医院的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达到高标准三级乙等医院水平。
二、组织管理
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全面领导下,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分为院级考核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和科室QC小组三级质量管理控制体系,成立医院质量控制办公室,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三、工作目标
坚持开展医院三级质控和PDCA再循环,紧抓医疗质量,完善医疗服务,加强内涵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发挥三级质控管理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医院质量健康平稳发展,努力实现安全性、有效性、适宜性、效率性、公平性、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质量管理目标。
四、具体措施
(一)规范完善三级质控体系
1、院级考核组(1)设医疗医技考核组、护理考核组、院感考核组、科教考核组、门诊考核组、医德医风考核组、行政考核组、后勤考核组、设备考核组、药学考核组、医保考核组、经济考核组共12个院级考核组。
①各考核组按照医院质量控制考核标准各自负责相应的工作,并对临床、医技科室进行质量控制,动态观察和考核质控效果,特别要加强对环节和过程的质控。
②各考核组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思考,即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同时制定前瞻性控制方案并组织实施,体现持续改进。
③指导临床、医技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与各QC小组活动,帮助科室提升质控工作水平,培养QC小组成员质量管理能力。
④对相关科室业务技术、服务水平、工作质量进行满意度调查。
⑤定期收集各科室质量管理信息,分析医疗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落实。
⑥各考核组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考核工作,并于每月25日前将本月考核资料(考核结果需要进行数据化处理,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进行分析,找出薄弱点和改进方向,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同时体现出持续改进的程度)以word文档及PPT文档交质控办。⑦负责专业人员的“三基”训练与考核。
⑧负责日常临床用药检测机不良反应的登记上报工作。
⑨动态观察考核质量控制情况,对存在问题系统思考提出整改措施。⑩负责收集各类缺陷、不良事件,并积极处理。(2)成立医院质量控制办公室 ①医院质量控制办公室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完成院领导交给的指令性任务;负责制定和贯彻落实全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和管理制度。
②督促指导各级质控小组开展工作,对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医疗缺陷组织讨论、评价、制定整改措施并监督执行落实情况。
③协调和解决有关质量方面的事项,听取各考核组及QC小组对质量控制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改进情况进行追踪管理。
④每月组织全员的质量控制会议,质控办与各院级考核组依次发言,要对上月问题进行追踪检查,直至解决;再各自汇报本月质控检查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追踪落实情况。根据各院级考核组织两考核情况汇总编制质控月报,并向临床及时反馈;及时将考核结果报送财务科,以实现当月奖罚兑现。
⑤每季度组织一次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分析专题会,以分析解决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的措施及决策、督促落实
⑥每半年举行一次医疗服务质量专题研讨和讲座,研究和推广先进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经验。
⑦年终总结一年来医院三级质控组织在质量控制中的成功经验,表彰奖励质控活动中的先进组织,同时及时总结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提出积极改进建议。
2、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1)质量安全管理小组人员全面负责监管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科主任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科室执行医院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中相关任务,负责定期专题研究本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2)起草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计划,负责组织落实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实施日常自查、自控和质量持续改进工作。
(3)落实医院质量安全管理计划实施,并组织实施。
(4)维持科室正常的医疗秩序,组织全科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强化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严防医疗差错事故发生。(5)根据科室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健全科室医疗护理质量相关规定。(6)监督检查首诊负责及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7)监督检查各项医疗护理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执行情况。
(8)监督科内医疗文书书写、医疗安全、医德医风及核心制度落实情况。(9)加强对本科室医护人员的岗位业务、应急培训,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从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
(10)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对科室诊疗质量(包括检查、合理用药、手术/介入治疗质量等)的分析、评价,查找医疗安全隐患,根据分析、评价结果,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并做好相关记录。
(11)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结核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目标管理考评挂钩,并作为年终评比、晋级职称的依据。
3、科室QC小组
(1)在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之下设立与院级质量考核组一一对应的QC小组,负责本组所管工作的质量控制。
(2)及时组织本QC小组进行质量的自查自评工作,根据相应的质控指标随时检查本组人员履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整改的过程,要做到有记录,做得好的提出表扬,对存在问题立即整改。(3)定期分析本组质量控制情况及数据,病人投诉情况各质量缺陷问题,查找隐患,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控制。
(4)QC小组组长参加院质控组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实务,定期向科主任汇报本组质量控制问题,共同制定改进措施。
(二)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监测体系,实行分级管理及考核。
1、各级医院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2、各院级考核组要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等。
3、质控办要定期下科室针对各院级考核组的质量检查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考查。
4、质控办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检查、考核。
5、各科室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6、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节假日前检查,突击性检查及夜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
(三)修订和完善质量与安全管理考核标准
1、十二个院级考核组,考核分值为千分制,根据各院级考核组的工作实际和考核标准的权重,对考核分值进行了重新调整:医疗医技考核组:医务科、病案室360分,护理考核组:护理部150分,院感考核组:感染管理科80分,科教考核组:科教科30分,门诊考核组:门诊部30分,药学考核组:药剂科30分,医学装备考核组:器械科10分,设备科10分,医德医风考核组:党办40分,医患纠纷协调处理办公室20分,行政考核组:办公室60分,人事科40分,经济考核组:财务科50分,物价科、审计科20分,医保考核组:医保办30分,后勤考核组:保卫科10分,保洁15分,基建办5分,后勤服务科10分。
2、医院质量控制办公室对各职能、行管、后勤科室进行考核,考核分值为百分制,其中共性考核分值为20分,个性考核分值为80分。同时对各临床、医技科室按照各院级考核组考核标准不定期进行抽查考核。
3、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QC小组参照各院级考核组考核标准,结合科室工作实际,制定科室考核标准。
4、考核方法:各级质控组织可以通过资料查阅、实地查看、抽查问题、抽查病历、考试考核、满意度调查、访谈患者等方法对相关科室及人员进行全面的质量考核。
五、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
1、科室质控小组每月进行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上报各院级考核组,由各院级考核组汇总、数据化处理后每月向质控办上报业务工作月报表和科室当月的质控工作总结。
2、质控办定期发放职能部门之间、医疗医技科室对职能部门及院领导对职能部门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交叉评价,汇总分析,并在联席会上通报。
3、各院级考核组每月应将检查、考核结果、医疗质量指标等,进行总结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质控小组反馈,科室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4、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全体会议,评价质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交流质量管理经验,讨论、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
六、考评奖惩
建立医院质量管理奖励机制。制订医院质量管理奖惩办法,奖优罚劣。医院质量的检查、考核的结果与科室、个人的效益工资、职称晋升、考核、劳动聘用等挂钩,与干部选拔及任用相结合,实行医疗质量的单项否决。
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质控办
6.护理质量安全控制方案文档 篇六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必须有健全的护理管理组织,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有效的质控方法及具体的检查考评措施,根据《河南省医疗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与《河南省优质护理服务十化评价标准》,结合临床工作实际不断细化各项护理质量控制标准,保证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修订本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成立医院护理质量监控小组
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护理质量监控
二、护理质量管理目标(二级医院)1.特护、一级护理、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5%
3.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合格率≥100%(基础操作90分、专科操作85分合格)4.护理“三基理论”合格率100%(75分合格)5.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6.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7.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
8.护理工作和服务态度满意度≥95% 9.年护理事故发生次数0
三、达标措施
1.病区护理质量监控组(Ⅰ级),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检查有原始资料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科级质控组,并制成幻灯全院汇报。科室每季度组织并进行护理质量评价总结,记录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2、科护理质量监控组(Ⅱ级),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次月3号之前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月报表报护理部,每季度做到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3.护理部护理质量监控组(Ⅲ级),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每季度做到全面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存在问题填写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单,及时反馈各科室,科室根据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各护理质量督导小组跟踪复查改进效果。未整改者,持续跟踪。PDCA循环,有效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提升。
4.护理部带领护理总值班、科护士长、护士长每天根据护理部安排进行专项检查,以保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5.对有护理缺陷的科室根据《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质量二级分配考核方案》执行。
四、评价
1.护理部每月召开两次护士长例会。每月第一周(周四),反馈院质控组检查情况,由存在缺陷科室拿出整改措施。护理部布置安排下月质量监控重点。每月最后一周(周四)护士长例会上由各质控组人员反馈存在缺陷科室改进情况。
2.每月定期向主管院领导汇报护理工作及护理质量情况。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护理部
7.机械加工质量技术控制方案的革新 篇七
实践模式中的机械加工精度就是零件加工前后的其现实与设计环节的几何参数差异情况, 我们称之为加工误差。受到机械加工环节的影响, 其具备越低的加工误差就侧面说明其加工精度越高, 也就愈加符合工作的需要。在加工精度的探讨过程中, 需要明确好下面几个问题。尺寸精度的问题, 所谓的尺寸精度就是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和零件公差带中心的尺寸符合程度。形状精度指的是加工后的零件表面的形状与零件理想几何形状的差异。位置精度也就是加工后零件的不同表面之间的位置变化情况。
在日常生产活动, 即使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 其产生的零件也可能是不同的, 这与加工因素是密切联系的, 也就会说无论准备条件多么的充分, 由于其表面相互位置及其尺寸等的差异, 加工误差是普遍存在的。在进行公差范围规范下, 我们要进行良好的加工技术的应用, 提升其生产效益, 来满足日常机械加工工作的需要。
在机床工作中, 无论是刀具或者零件加工都需要经过机床的协调, 来完成工作。这就是说, 工件的加工精确度很大程度与机床的自身精度密切联系, 由于机床制造误差等因素的影响, 其工件加工精度受到约束, 这需要表现在机床设备的传动链误差、导轨误差上等。由于工作时间的雷击, 机床必然会产生磨损的现象, 也就降低了机床的工作精度, 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误差原因。在导轨应用过程中, 要进行机床的各个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控制。正是受到导轨的自身制作环节的影响, 误差是普遍存在的, 并且随着工作时间的不断延长, 导轨会出现不可避免的磨损, 从而不利于其安装质量的提升, 也就加大了导轨误差的出现。在机床精度的整体控制模块中, 导轨磨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需要我们做好相关环节的工作, 进行传动链误差、刀具误差等状况的分析。
在日常加工件的精确度环节中, 刀具误差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当然, 该因素随着刀具种类的差异而变的有所不同。我们在采用定尺寸刀具进行应用过程中, 受到刀具的自身质量, 工件也受到影响, 如果其制造过程中不能保证刀具的整体精确度, 加工工件的精确度会产生差异。当然, 对于一般性质的刀具来说, 其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下面我们会详细介绍夹具的几何误差。在工件加工过程中, 夹具起到了一个必要的作用, 保证工件的相对位置的正确性。在该环节中, 夹具制造误差是一个重要的影响环节。在零件图上, 我们也要进行把握好设计基准的问题, 保证不同工序的各个基准模式的协调性。在机床工作模式中, 有必要根据工件的具体性质, 展开定位基准模式的优化, 以确保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的重合性, 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其不重合误差。受到定位副制造的影响, 不准确误差也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在夹具应用过程中, 定位元件是难以实现基本尺寸的绝对精确的, 但是为了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 进行尺寸的合理公差范围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确保定位副制造过程中位置变动量的控制, 避免其不准确误差的出现。
在工艺操作过程中, 如果其工件刚度比刀具或者夹具的低, 就可能受到切削力的影响, 引发工件的变形情况, 影响了加工精度, 刀具刚度及其机床环节影响了工件的精度状况。为了满足工作需要, 进行实验方法的应用非常必要的, 做好机床部件刚度的测定情况, 实现其综合效益的提升。在工作过程中, 由于受热变形环节的影响, 其误差也是存在的, 该工艺环节对于加工精度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对于一些精密度要求比较高的工件或者大件工件, 受到其热变形情况的影响, 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加工误差。实际上, 无论是工件、刀具还是机床, 受到热源作用的影响, 其温度是不断上升的, 当然, 进行一些调整是必要的, 在调整的过程中, 要针对不同调整模式下的误差展开优化分析。保证工件、刀具在机床上互相位置的精确性, 保证其原始的精确度, 以提升加工精度。
二、提高加工精度的优化方案
为了确保工件的加工精度的优化, 展开原始误差的优化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我们进行所使用机床的自身几何精度的提升, 还有夹具、工具及其量具精度的提升, 进行工艺系统受力情况的剖析, 降低因为受热变形情况而产生的误差, 进行刀具磨损环节的优化, 特别是针对机械设备内应力环节而引起的变形误差。这需要我们进行一些误差补偿法的应用, 进行零件加工误差的优化, 以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从而补偿或抵消原来工艺系统中固有的原始误差, 达到减少加工误差, 提高加工精度的目的。误差抵消法:利用原有的一种原始误差去部分或全部地抵消原有原始误差或另一种原始误差。分化或均化原始误差。为了提高一批零件的加工精度, 可采取分化某些原始误差的方法。对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零件表面, 还可以采取在不断试切加工过程中, 逐步均化原始误差的方法。
通过对分化原始误差法的应用, 可以确保其规律的有效反映, 保证工序的工件尺寸的控制, 进行不同组的工件尺寸范围的界定, 保证各个组的误差范围的调整, 进行刀具及其工件位置的协调。均化原始误差模式也是一种良好的方法。这种方法的过程是通过加工使被加工表面原有误差不断缩小和平均化的过程。转移原始误差。该方法的实质就是将原始误差从误差敏感方向转移到误差非敏感方向上去。转移原始误差至非敏感方向。
结语
机械加工质量技术方案的优化, 离不开其内部机械加工质量体系的健全, 需要做好软、硬件的配置, 提升工件加工的精度。
摘要:为了促进现实机械加工环节的效益的提升, 进行机械加工质量技术的控制优化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及其存在形式展开探究, 详细的解析机械加工过程中误差环节的一些因素, 分析了机械加工精度控制, 提出了提高加工精度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机械加工精度,存在问题:研究深化:定位误差,工艺
参考文献
[1]付琼芳.工艺系统误差对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0 (05) .
[2]许鑫磊.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促进发展 (应用版) , 2011 (02) .
8.质量保证控制方案 篇八
(西藏林芝地区林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藏林芝860000)【摘要】随着世界各国艾滋病流行趋势的日益严峻,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已成为各国医学界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因艾滋病患者的不断增多,为了及时有效地明确诊断,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艾滋病实验室检测的地位日趋重要。然而艾滋病检测工作则有着特殊性和严格的科学性,所以,对艾滋病检测工作的治疗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关键词】艾滋病;质量【中图分类号】R51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61-01 1 实验室制度管理根据《全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理制度的指定须严格符合相关的管理原则,包括送、收样及保藏制度、生物安全制度、严格执行分区及单间流向制度、个人防护制度、废物处理制度、仪器设备使用及保养制度及检测结果保密制度等[1]。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各项规定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加以严格遵守执行。相关责任人应进行定期结合不定期的工作巡检,一旦发现违规操作及相关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并跟进改进工作的落实。2 基础条件建设检测机构须具备独立的实验用房,保持墙体及地面的平整,须对清洁区和污染区进行区分。保证操作台面的光滑和防水、易于消毒。初筛实验室必备设备包括酶标仪、专用普通冰箱、高精度移液器、洗板机、恒温水浴箱、离心机和各类型消毒设备及污物处理设施、安全防护用品和恒温设施。艾滋病检测确认实验室用房内须设有独立的污染区、半污染区及清洁区,以及初筛实验室及确认实验室所需的各项设备。3 技术保障及人员培训首选须保证实验室主管人员质量意识处于相对高的水平,以此保证能够领导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同时促进所有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及技术素养的提高。此外还应建立并完善稳定的核心专业团队,保证实验室业务团队的技术水平保持熟练状态。依据卫生部的相关要求,初筛实验室须有3名以上的医技人员,其中必须有1名以上中级职称人员,且具备2年以上检测病毒血清的工作经验、接受过省级及以上HIV抗体确认中心举办的HIV抗体检测学习班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确认实验室的医技人员必须在5名以上,其中须有1名以上高级职称人员,2名以上中级职称人员,且都应具备5年以上病毒学清检测工作经验和3年以上HIV抗体筛查工的经历,同时受过国家省级抗体确认中心举办的HIV抗体确认学习班培训并缺德合格证书[2]。4 选择合理的检测技术在选择合理的检测时,首先应对实际应用的要求加以考虑,其次应考虑技术力量及仪器条件,第三应对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加以考虑。实施上述方式时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所用试剂必须在有效期内,且为HIV-1/2混合型。5 采集及处理标本在进行采集、接收保存及运送标本时,必须按照 要求和方法必须按照《全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操作。进行收集、处理标本时,应对标本进行编码并做好记录工作,务必为含有标本的各种载体,例如离心管、塑料管及滤纸片等进行编码。若采用标签,应保证标签贴在试管的侧面,而不应将标签贴在盖子上,防止因试管和盖子分离而混淆。有效利用HIV检测技术,包括尿液、血液、血浆、血清、唾液等各种类型的标本皆能用于HIV的生物学检测。后勤保障水平决定了选择标本的类型,确定的监测人群对象和哨点以及开展的检测策略。一般情况下可首选血液标本,由于和唾液或尿液相比,血液样本的HIV抗体浓度更高。此外,该类标本还能够对HIV分型、亚分型梅毒、乙型和丙型肝炎和抗逆转录病毒的耐药等进行检测和专题研究。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真空采血管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采集方法为抽取一定量的静脉血,室温下自然放置1-2小时,直至血液凝固、血块收缩。行15分钟3000r/min的离心,分离出血清以备用。在进行样品采集时应防止微生物及溶血污染。若血清样品出现浑浊或沉淀,须行离心沉淀后检测其上清液。若血浆样品或抗体准备用于检测,存放环境温度不可高于-20℃,对于1周以内将进行检测的样品,短期存放环境的温度应保持在2-8℃。为防止血清样品的检测结论出现假阴性,应避免反复融冻样品。无论样品的初筛结果为阳性或是阴性,都应应采用其它检测原理不同或来自不同生产商的其它试剂进行复检。若经两次检测都显示为阴性,则报告HIV抗体阴性,如两次检测都显示阳性,或一阴一阳,应将样本送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复检,不可直接出具阳性报告。6 设备的维护及校准根据仪器设备的操作章程,对安全操作进行特别提示,关注仪器设备的防尘、防潮和防震等维护。指定专人对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并对维护要求进行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定期对计量器进行定期检定。为每台检测仪器设备建档及跟踪管理。7 完善室内质量控质量控制应联合内部和外部对照质控血清法进行,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目的是对试剂盒批间及孔间差异、检测的重复件和稳定性进行监控。内部对照质控血清指试剂盒内则提供阴性和阳性的对照血清。在每天检测之后,检测者应在质量控制圖中记录当天内、外部对照血清的测定结果。在相关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才能够将标本检测报告发布。参考文献[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2]邱小娥.艾滋病检测质量保证措施.中外医学研究,2010,2,8(4),55-56.作者简介:王楠 1982。6 女 技师
主要负责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及实验室检测工作
9.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方案和措施 篇九
施工标段(B10号楼)
消除工程质量缺陷措施计划书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宏立建设渭南卤阳湖项目部
编制日期:2017年10月
消除工程质量缺陷计划书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计划防治措施
一、合理选取原材料
1、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商品砼的质量要求,不能片面压价,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商品砼质量,导致楼面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控制好商品砼塌落度检测,以保证砼的成品质量。
2、严格控制掺和料的用量,对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15%,矿粉掺量不超过水泥用量的20%;有条件时,在砼中加入纤维等抗裂材料。
3、钢筋混凝土中的骨料保证级配良好,骨料必须干净,严格控制有机质含量及含泥量。细骨料不得采用细砂、特细砂,严禁使用海砂。
4、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如屋面混凝土,可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膨胀剂起到补偿收缩作用,防止裂缝的产生。
5、选用具有减水、增强和缓凝的外加剂,可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及泵送性能,提高抗渗性能。
6、水灰比的控制。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在水泥用量相同时尽量降低用水量,减小水灰比,减小混凝土的干缩。但为保证混凝土的泵送性能,水灰比不宜过小,通常控制在0.4~0.6 之间,同时单方用水量控制在180㎏/m3以内。
二、加强施工管理
1、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现浇板厚度和钢筋位臵的正确。用仪器测模板面标高,在浇筑过程中用仪器跟踪测控,并辅拉线找平,确保板厚并留有收缩余量,预控应试虚铺厚度与压实厚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决定虚铺厚度。
2、保证模板及其支撑系统要有足够的刚度,特别是对底层模板支撑点地基要夯实。楼板模板支撑的间距要适宜,使楼板模板刚度与梁模板刚度不至于相差太大。在与施工电梯相接的或施工运输频繁经过的楼板模板中适当加强模板支撑系统。
3、注意对钢筋的保护。钢筋在楼板混凝土中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产生的弯矩、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抵抗温差应力防止发生温差裂缝的作用,这一作用必须在钢筋上下有合理的保护层。
4、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臵的负弯矩筋)必须设臵钢筋小马凳,其横向间跨不应大于700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8一类细小钢筋,小马凳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
5、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预埋应及时穿插,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6、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3~4人)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外)应重点检查和修复。
7、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8、预埋管线敷设应有可靠合理的固定措施,使之从板件中部穿越,避免在同一位臵布臵多条管线。当预埋线管直径较大,开间宽度较大,且线管的敷设走向重合时,增设抗裂短钢筋,采用¢6钢筋,间距≤100。
9、坍落度的控制。商品混凝土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 坍落度应控制在150~180㎜。到施工现场后应逐车检查泵车泄料口混凝土坍落度,对坍落度大的混凝土车坚决退场,以保证砼半成品的质量。同时
应控制混凝土车运输、停留时间, 避免因运输、停留时间过长, 减少坍落度损失。
10、施工时应布料均匀、振捣密实。施工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浇筑施工管理力度,要求做到振捣密实,严格防止混凝土漏振现象的发生。对面积大的板面,对浇筑后混凝土在振动界限前用平板振动器给予二次振捣,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11、混凝土浇筑时,布料、振捣要均匀,不得漏振或过振。对泵送混凝土在浇筑后1~1.5小时最好复振,防止早期塑性沉降裂缝的产生,并注意观察。若出现裂缝,要及时用木毛蟹拍打、抹平、搓毛。
12、混凝土浇筑后,适当的二次抹面,可以控制混凝土初凝后出现的细微干缩裂缝的进一步开展,并使之缝合,从而可以大大降低裂缝发生的几率。
13、早期养护,加强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刚浇筑后的混凝土尚处于凝固硬化阶段,水化速度较快,可采用覆盖保湿的办法创造适宜的潮湿条件防止混凝土表明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
14、加强混凝土楼板的养护监督,混凝土应在浇筑以后12h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当气温在20℃左右时每天应浇4次;气温在25℃以上时应浇6次;气温低于5℃时,应停止浇水改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以防治温度收缩裂缝产生。现浇楼板浇筑后,应留技术间歇大于36小时,期间现浇板面不得堆放重物。
15、成品保护,加强浇筑后混凝土成品保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后必须要有一定的保护时间, 混凝土浇筑完后,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2 N/mm2以后(一般不宜≤24h),方可允许在混凝土表面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这也同时要求主体结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必须有合理的施工时间。
16、施工期间不要过早拆除楼板的模板支架。必要时可在拆除模板后在适当位臵上安装回头顶。一般为浇筑混凝土完成后14天开始拆
除模板。
17、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集中荷重。施工机具和材料不要集中堆放在一块楼板上,避免造成较大的荷载使还未达到强度的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
18、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
19、严格施工管理,浇捣楼板混凝土时铺设操作平台,防止施工操作人员直接踩踏上层负弯钢筋。同时加强浇捣楼板混凝土整个过程中的钢筋维护,随时将位臵不正确的钢筋进行复位,确保其位臵准确。
墙体裂缝质量计划控制措施 一 砌体原材料质量控制
1、严格控制砌块的含水率。施工现场具备存放条件时,宜提前将墙体材料购进存放。
2、墙体材料现场存放时应设臵可靠的防潮、防雨淋措施。
3、搬运墙体材料应注意成品保护,防止出现断裂、缺棱掉角现象。
4、砌筑砂浆的品种、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抹灰砂浆配合比,保证砂浆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砂浆用砂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5%。不得采用细砂、特细砂和含泥量超标的中砂拌制砂浆。砌筑砂浆采用“砂浆王”等外加剂时,必须严格按配合比计量。
二 墙体砌筑质量控制
1、墙体砌筑前,可将墙体材料适当洒水湿润,水浸入深度宜小于1cm。严禁将墙体材料在水中提前浸泡或雨水淋湿后上墙。
2、墙体砌筑时,应采用皮数杆挂线砌筑,控制好灰缝厚度和平直度。砌块墙体采用普通砂浆砌筑时,灰缝厚度一般控制在1.5cm-2cm。
3、砌块墙体水平饱满度均要达到90%以上,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均
要达到80%以上。砌墙时,为确保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施工时宜采用打顶头灰或二次灌浆法。严禁使用落地砂浆和隔日砂浆嵌缝。
4、填充墙底部应砌筑高度不小于20cm实体砖墙或混凝土坎台。
5、填充墙与周边混凝土结构竖向衔接处,宜留1.5cm-2cm灰缝。待墙体砌筑完成后,采用干硬性砂浆二次嵌缝,并确保密实。采用的干硬性砂浆可掺加不大于水泥重量的5%的膨胀剂。
6、填充墙砌体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
7、填充墙砌筑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间,至少间隔14d后,内墙使用专用实心斜砖再将其补砌挤紧。外墙梁(板)底预留30-50mm,用干硬性C25膨胀细石混凝土填塞(防腐木楔@600mm挤紧)。
8、在填充墙上剔凿设备孔洞、槽时,应先用切割锯沿边线切开,后将槽内砌块剔除,应轻凿,保持砌块完整,如有松动或损坏,应进行补强处理。剔槽深度应保持线管管壁外表面距墙面基层15mm,并用1:3水泥砂浆抹实。
9、填充墙砌体临时施工洞处应在墙体两侧预留2Ф6@500拉结筋,补砌时应润湿已砌筑的墙体连接处,补砌应与原墙接槎处顶实。同时,在预留洞口顶部设臵钢筋砼过梁。
10、消防箱、配电箱、水表箱、开关箱等预留洞上的过梁,应在其线管穿越的位臵预留孔槽,不得事后剔凿,其背面的抹灰层应满挂钢丝网片。
11、按设计图纸要求及施工规范规定,设臵构造柱和圈梁。
三、墙体抹灰质量控制
1、墙体抹灰前,应先清理基层,除去附着在墙体表面上的砂浆、灰尘和污垢。
2、墙体抹灰前应采用1:3水泥砂浆将砌块开裂(先剃槽)、凹凸不平部位抹平,并对光滑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处理。
3、不同基体材料交接处、剔槽部位、临时施工洞处两侧应采取钉钢丝网等抗裂措施。钢丝网与不同基体的搭接宽度每边不小于100㎜。钢丝网片的网孔尺寸不应大于20mmх20mm,其钢丝直径不应小于1.2mm,应采用热镀锌电焊钢丝网,并宜采用先成网后镀锌的后热镀锌电焊网。钢丝网应用钢钉或射钉加铁片固定,间距不大于300mm。
4、在墙表面喷涂抹灰结合层。喷涂结合层前,墙面应适当浇水湿润。结合层应采用界面剂与水泥浆拌合或1:1水泥砂浆加水泥重量20%的108胶。结合层养护至少三天后再进行墙体抹灰。
5、抹灰前墙面应适量浇水,浇水量应根据墙体材料和气温不同分别控制,并同时检查基体抗裂措施实施情况。
6、墙体抹灰应分层进行,一般不宜少于两层。底层抹灰完成后,可在不同基体材料交接处、剔槽部位、临时施工洞处两侧等宜开裂部位,增贴一道防碱网格布。
7、抹灰砂浆宜掺加聚丙烯抗裂纤维、碳纤维或耐碱玻璃纤维等纤维材料。必要时,可在底层抹灰和面层之间增加玻纤网。如墙面抹灰有施工缝时,各层之间施工缝应相互错开。
8、墙面抹灰应控制抹灰每层厚度。抹灰总厚度超过35㎜时,应采取加设钢丝网等抗裂措施。
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施工计划控制措施
(一)主体施工阶段,每层应从底层控制点通过预留孔向上投测出楼面控制点,测量主体结构垂直度,控制点的最大间距不得大于30m,控制点连成的矩形应闭合。
(二)每层楼面应弹出轴线,测一次水平,并据此进行上层楼面施工,严格控制上层混凝土楼面的标高。
(三)砌体施工时,必须设皮数杆控制标高,砌筑前每层楼面应测一次水平,存在高差,应用砂桨或细石混凝土找平。
(四)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注明的墙、柱轴线位臵及几何尺寸立模。
墙、柱模板的立模应优先采用焊接钢件的方法限位,即在伸出楼面的墙、柱纵筋外侧,按弹线位臵,点焊钢筋头,以控制墙、柱立模的几何尺寸。
(五)装修阶段应严格按所弹出的标高和轴线控制线施工,做好灰饼、标筋和护角,抹灰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六)按检验批进行建筑物室内标高、轴线、垂直度等的测量,室内标高、轴线、垂直度按每检验批10%的房间且不少于5间进行抽查,认真填写测量记录。
外墙外保温墙面裂缝、渗漏计划防治措施
一 基本要求
1、外墙外保温施工图及设计变更均应经同一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批准。设计变更不得降低节能效果,并应获得监理或建设单位确认,建设、施工单位不得更改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和组成材料。
2、外墙外保温设计应明确基层抹灰要求,并应对门窗洞口四周、外墙细部及突出构件等做好防水保温细部设计,出具节点详图。
3、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应按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及标准设计图集要求施工,不得随意变更保温设计做法。当设计变更涉及建筑节能效果时,应经原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4、外墙保温层需设臵分格缝的,应由设计单位明确位臵及处理措施。
5、保温材料及产品进场后,应进行进场验收,并按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委托法定检测机构进行复验,验收合格,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及产品。
6、外墙外保温系统组成材料应与其系统型式检验报告一致。
7、保温材料应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节能技术(产品)备案证。
8、不得在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中使用列入国家和陕西省禁止
使用目录的技术、工艺和材料。
9、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保温专业承包单位、项目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逐级审批后,方可施工。
10、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采用相同的材料和工艺制作样板墙面,经建设、监理、总承包单位检查符合要求,报所在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
样板墙面应包含外墙外保温系统起端、终端处、门窗洞口以及外墙挑出构件等部位。
11、外墙装饰线、空调搁板等外墙热桥部位,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断热桥保温措施。当设计要求不明确时,应参照《墙体节能<建筑构造>》(06J123)图集和的相关构造详图施工。
12、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时,现场管理人员应当按照规范要求,实时跟踪平行检验等形式实施管理。对发泡水泥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必须检查保温板粘贴形式、有效粘贴面积等技术指标。
13、外墙装饰收口、门窗四周与框接触处、管道及设备支架穿越保温板处、墙体顶部收口处等,在其与保温层结合的间隙应采取可靠措施做防水密封处理。
14、外墙施工完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观感质量的检查与验收。抹面胶浆应无脱层、空鼓和裂缝,外墙及外门窗不得渗漏。饰面层应平整、洁净,阴阳角和横竖线条应顺直、方正、清晰美观,窗台、压顶、水平线条等流水坡向应正确。
15、对外墙(窗)进行淋水试验,淋水持续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并做好检查记录。
二 外墙保温施工质量控制
1、外墙基层处理及找平层施工
(1)外墙抹灰前,墙身上各种进户管线、空调管孔、水落管和
空调支架等,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完毕,并按外保温系统厚度留出间隙;外墙墙身上的对拉螺栓孔、脚手架拉结点及脚手架眼等应进行可靠封堵;外墙门窗洞口尺寸和位臵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质量要求;门窗辅框应安装完成。上述内容均应进行专项检查验收,并形成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封堵脚手架眼和孔洞时,应清理干净,浇水湿润,然后采用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封堵严密。
(3)穿墙螺栓孔宜采用聚氨酯发泡剂和防水膨胀干硬性水泥砂浆填塞密实,封堵后孔洞外侧表面应进行防水处理。
(4)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前墙体表面必须进行整体抹灰找平。抹灰前应先清理基层,除去附着在墙体表面上的砂浆、灰尘和污垢等妨碍粘结的附着物。空鼓、和疏松部位应剔除并找平,并对光滑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填充墙与混凝土交接处应按要求钉挂防裂网,防裂网与各类基层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在外墙表面做甩浆结合层和浇水湿润后方可进行外墙抹灰。外保温粘贴前应对基层进行检查,并办理相关隐蔽工程验收。
抹灰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应采取挂网、分层抹灰等防裂防空鼓的加强措施。
(5)在突出外墙面构件的根部,应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水处理。
2、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
(1)墙面为面砖饰面时,应从首层开始采用粘锚结合方式将岩棉板固定在墙面上,锚栓应安装在玻纤网布或后热镀锌电焊网外,锚栓数量每平方米不应少于6个,靠近墙面阳角的部位应适当增多。
(2)保温板之间应拼接紧密,并与相邻板齐平,胶粘剂的压实厚度宜控制在3-5mm,贴好后应立即刮除板缝和板侧面残留的胶粘剂。保温板间残留缝隙应采用阻燃型聚氨酯发泡材料填缝,板件高差不得大于1.5mm。
(3)洞口四角处的保温板应采用整块保温板切割成型,拼缝离开角部至少200mm,不得拼接。门窗洞口上部和突出建筑物的装饰腰线、女儿墙压顶等有排水要求的外墙部位应采用专用成品塑料滴水线条。
窗台、窗膀保温构造应按照《墙体节能<建筑构造>》(06J123)图集和相关窗口保温构造详图施工。
(4)装饰线条应采用与墙体保温性能相同的EPS板施工。
(5)外墙外保温系统锚固件的数量、位臵、锚固深度和拉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后臵式锚栓施工前应进行现场拉拔力试验,单个锚栓拉拔力承载力标准值不应小于0.3KN,检验数量为1‰,且不应少于3个。
(6)首层墙面必须加铺一层加强耐碱玻纤网布。墙的阴阳角处玻纤网布应双向绕角互相搭接,搭接宽度不小于200mm。在外墙阳角、门窗膀、窗台处应使用带玻纤网的成品塑料护角条(网),也可以使用不带玻纤网的成品塑料护角条。
(7)耐碱网格布粘贴时,洞口处应在其四周各加贴一块长300mm、宽200mm的45°斜向耐碱玻纤网布;转角处两侧的耐碱玻纤网布应互绕搭接,每边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或可采用附加网处理。
(8)玻纤网布在保温系统下列终端处应进行翻包处理:
①门窗洞口、管道或其他设备穿墙洞部位;
②勒脚、阳台、雨篷等系统终端部位;
③保温系统在女儿墙不连续的部位。
(9)玻纤网布(后热镀锌电焊网)铺设时,玻纤网布(后热镀锌电焊网)应处于两道抹面胶浆中间位臵。当墙面以涂料饰面时,抹面胶总厚度应控制在3~5mm(首层应控制在5~7mm)。当墙面以面砖饰面时,抹面胶总厚度玻纤网布应控制在5~7mm(后热镀锌电焊网应控制在7~10mm)。玻纤网布不得皱褶、翘边和外露。
抹面胶浆在连续墙面上的施工间歇处,应留茬断开,留茬处抹面
胶浆不应完全覆盖已铺好的玻纤网布,需与玻纤网布、底层胶浆呈台阶型坡茬,留茬间距不小于150mm,以保证玻纤网布搭接处的墙面平整度。
外窗渗漏计划防治措施
(一)外窗制作前必须对洞口尺寸逐一校核,保证门窗框与墙体间有适合的间隙;外窗进场后应对其气密性能、水密性能及抗风压性能进行复验。
(二)在采用后塞安装法施工时,在内外墙抹灰时,应坚持样板领路,确保企口尺寸与门窗尺寸协调,门窗洞口抹灰面与门窗框间距8—10mm,避免预留尺寸过小或过大,影响发泡效果。
(三)门窗安装应坚持样板领路。窗下框应采用固定片法安装固定, 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门窗框。固定片宜为镀锌铁片,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点间距:转角处180mm,框边处不大于500mm。窗侧面及顶面打孔后工艺孔冒安装前应用密封胶封严。
条件具备情况下应优先采用附框安装法。
(四)窗框与结构墙体间应施打聚氨酯发泡胶,发泡前应将砂浆、窗框临时固定木楔、灰尘等杂物清理干净,发泡胶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形,填充饱满。
(五)外窗框四周密封胶应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密封胶应在外墙粉刷涂料前完成,打胶要保证基层干燥,无裂纹、气泡,转角处平顺、严密。
(六)当窗外侧抹灰时,应作防水处理。外窗台上应做出向外的流水斜坡,坡度不小于10%,内窗台应高于外窗台10mm。窗楣上应做鹰嘴或滴水槽。
(七)组合外窗的拼樘料应采用套插或搭接连接,并应伸入上下基层不应少于15mm。拼接时应带胶拼接,外缝采用硅酮密封胶密封。
窗扇滑撑安装应用不锈钢材质紧固螺钉,与框扇增强型钢或内衬
局部加强钢板可靠连接。螺钉与框扇连接处应做防水密封处理。
(八)外窗排水孔位臵、数量、规格应根据窗型设臵,满足排水要求。
(九)推拉门窗扇应设防止脱落装臵。
(十)外窗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外窗现场淋水见证检验,并形成记录。
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地面渗漏计划防治措施
(一)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楼板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振捣密实。楼板四周应设现浇钢筋混凝土止水台,高度不小于180mm,且应与楼板同时浇筑。
(二)防水层应沿墙四周上返,高出地面不小于300mm。管道根部、转角处、墙根部位应做防水附加层。
(三)管道穿过楼板的洞口处封堵时应支设模板,将孔洞周围浇水湿润,用高于原设计强度一个等级的防渗混凝土分两次进行浇灌、捣实。管道穿楼板处宜采用止水节施工法。
(四)对于沿地面敷设的给水、采暖管道,在进入有水房间处,应沿有水房间隔墙外侧抬高至防水层上反高度以上后,再穿过隔墙进入卫生间,避免破坏防水层。
(五)地漏安装的标高应比地面最低处低5mm,地漏四周用密封材料封堵严密。门口处地面标高应低于相邻无防水要求房间的地面不小于20mm。
(六)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内穿过楼板的管道根部应设臵阻水台,且阻水台不应直接做在地面面层上。阻水台高度应提前预留,保证高出成品地面20mm。有套管的,必须保证套管高度满足上口高出成品地面20mm。
(七)防水层上施工找平层或面层时应做好成品保护,防止破坏防水层。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应做二次蓄水试验,即防水层施工完成时一次,工程竣前检查时一次,蓄水时间不少于24小时,蓄水高度不少于20-30mm,并形成记录。工程竣前检查应带水检查。
七、屋面渗漏计划防治措施
(一)不得擅自改变屋面防水等级和防水材料,确需变更的,应经原审图机构审核批准,图纸设计中应明确节点细部做法。
(二)屋面防水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防水队伍施工,施工前应进行图纸会审,掌握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
(三)防水工程应严格按施工图施工。施工前应进行图纸会审,掌握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编制切实可行的防水工程施工方案或确定技术措施,经审批通过后方可展开施工。
(四)防水材料进场后,建设单位应委托检测机构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五)卷材防水屋面基层与女儿墙、山墙、烟(井)道等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和基层转角处,找平层均应做成圆弧形,圆弧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
(六)伸出屋面的管道、井(烟)道及高出屋面的结构处应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250mm;管道底部应做防水台,防水层收头处应用金属箍紧,并用密封材料封口。
(九)屋面水落口周围直径500㎜范围内应设不小于5%的坡度坡向水落口,水落口处防水层应伸入水落口内部不应小于50㎜,并用防
水材料密封。
(十)刚性防水层与基层、刚性保护层与柔性防水层之间应做隔离层。屋面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分隔缝间距不宜大于4.0m。
(十一)屋面太阳能、消防等设施、设备、管道安装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破坏防水层。
(十二)屋面防水工程完工后,应做蓄水检验,蓄水时间不少于24小时,蓄水最浅处不少于30mm。工程竣前检查应带水检查。
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接做法不规范计划防治措施
等电位联结端子板采用厚度不小于4mm的铜质材料,当铜质材料与钢质材料连接时,应有防止电化学腐蚀措施。局部等电位联结按设计要求安装到位,设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内应按设计要求设臵局部等电位联结装臵,保护(PE)线与本保护区内的等电位联结箱(板)连接可靠。卫生间内每个插座(PE)线单独与等电位联结箱(板)连接,不得串连。利用卫生间地面及板墙钢筋每间隔≤0.6米焊接形成网格状局部等电位联结装臵,外圈用钢筋做跨接焊接。
电气暗配管不通,管内穿线“死线”,金属线管有毛刺计划防治措施
塑料管及配件的壁厚和外观质量应符合《建筑用绝缘电工套管及配件》JG3050的要求。
导管敷设后引出地面部位、转弯部位应及时采取防止导管扁、折、断开的措施,配管接口部位应增加防止断裂的加固措施。埋
设在墙内或混凝土结构内的电导管应选用中型及中型以上的绝缘导管;金属导管用镀锌管材,材料到场检查管内没有毛刺,管口光滑。金属导管煨弯使用的弯管器或模具应与导管管径及其弯曲半径相匹配,并应由熟练的技术工人操作。混凝土板内电导管敷设在上下层钢筋之间,浇筑混凝土时有专人看护,线管弯曲半径大于线管直径的6倍。配管施工完成检查验收合格后,应对管口采取可靠措施封堵。管内穿线应在抹灰完成后进行,穿线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线管内无积水或杂物。穿线时应在管口上套护口帽,防止导线划伤,杜绝先穿线后套护口的做法。配管内导线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内截面积的40%。
户内配电箱安装及配线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计划防治措施
所进产品必须有3C认证的产品并提供相应认证资料。进场的开关、插座、配电箱(柜、盘)、电缆(线)、照明灯具等电气产品必须具有3C标记,随带技术文件必须合格、齐全有效。电气产品进场应按规范要求验收。对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开关、插座、配电箱以及电缆(线)应见证取样,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电气和机械性能复试。接线应牢固并不得损伤线芯。端子接线不多于2根电线;不同截面的导线采取接续端子后方可压在同一端子上。配电箱(柜、盘)内应分别设臵中性(N)和保护(PE)线汇流排,汇流排的孔径和数量必须满足N线和PE线经汇流排配出的需要,严禁导线在管、箱(盒)内分
离或并接。配电箱(柜、盘)内回路功能标识齐全准确。
地漏安装不规范,水封深度不足计划防治措施
地漏安装应平整、牢固、严密,低于排水地面5~10mm,地漏周边地面应以1%的坡度坡向地漏,且地漏周边应防水严密,不得渗漏。当地漏水封高度不能满足50mm时,应设臵管道返水弯水封深度不小于50mm。并禁止在一个排水点上设臵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水封装臵。已安装完毕的地漏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防止堵塞。
陕西宏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质量保证控制方案】推荐阅读:
光伏质量保证方案09-12
质量保证措施方案09-19
投标方案质量保证措施10-28
安全医疗质量控制方案11-30
护理质量控制持续改进方案07-22
物资采购质量控制方案08-11
急诊科医疗质量控制方案10-20
质量保证书06-24
如何保证审计质量11-18
盾构隧道质量保证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