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制度

2024-08-12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制度(精选15篇)

1.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制度 篇一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查报告

根据我院规定组织检查各自部门全面开展系统的自我检查、自我诊断,我部门组织全体人员对近年来的工作进行研讨,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博士后管理

存在的问题:我院首届博士后于2001年3月进站,进站期间由于4位博士后均为在职博士,在我院。

该问题对全职进站博士给予待遇的提高,同时博管办已在国内知名招聘网站和全国相关高校的网站上刊登我院博士后招收广告,以期盼能有更多的优秀博士加入我们的团队。

三、博士后助手的考核以及待遇分配

存在的问题:由于我院第一次招收博士后,在博士后工作按排方面没有经验,导致博士后助手人员确定滞后。在博士后助手确定后,由于考核制度不健全,使得助手待遇问题一直没有明确,以至于助手在工作期间带有情绪。

解决办法:在今后的工作中,博士后进站后根据博士研究内容立即向院里申请确定相关专业的博士后助手人员名单,以方便博士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工作开展的同时要求博士后和助手每月底25日前交下月工作计划至博管办,次月博管办人员则根据计划对博士和助手进行考核,根据考核内容是否达标、质量是否过关来发放当月奖金,以激励助手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四、科研工作的管理

存在的问题:博管办目前负责全院科研项目的费用登记和全院专利费用的缴纳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科研部门和部分专利申请人可能不清楚博管办负责该项工作,因此由部分人没有按照规定执行。

2.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制度 篇二

近年来, 南阳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着力打造创新型南阳, 切实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进工程纳入全市中长期人才规划, 作为重大人才工程强力组织实施。截至目前, 先后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家、博士后研发基地12家, 累计进站博士41名, 出站博士22名, 在站博士19名, 先后获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奖励67个, 受理、授权专利284项, 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41篇, 出版专著5部, 累计新增经济效益、社会效益32亿元。通过“筑巢引凤”, 实现了产学研有机结合, 带动了高层次人才培养, 加快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 壮大了支柱产业, 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南阳市人社局)

又讯:

近日, 河南省人社厅公布了201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 南阳市共有5名优秀人才获此殊荣, 分别是河南赊店老酒股份有限公司王贤、南阳二机石油装备 (集团) 有限公司刘俭、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有限公司张刚、南阳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王林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方家选。他们都是在专业技术和高技能工作岗位上取得了突出业绩, 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业绩、成果和贡献得到同行和社会认可的优秀高层次人才。

3.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制度 篇三

关键词 博士后 人才 管理 创新

博士后指的是一些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在他成为正式的专职研究人员之前,经过竞争而获得有关部门提供的津贴,在一所水平较高的研究机构做一段研究工作,以取得科研经验,一般称这些人为博士后研究人员,简称“博士后”。博士后制度首先出现在美国,1985年7月,国务院批准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试行博士后制度的方案,博士后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

本文以某研究所为研究对象,该所近年来在博士后招收和培养工作中,结合科研任务需要,积极吸引优秀的博士进站从事科研工作,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现已形成一套标准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完成博士后从招收、培养到出站的全过程管理,工作站现已招收近十人进站工作,五人完成工作任务出站。

一、博士后工作站建立的背景

(一)博士后制度的外部环境

国家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博士后工作对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博士后制度的建立是完全正确的,取得的成绩是非常显著的”。各级政府为博士后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扶植政策,例如该所所在的省市,对每位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8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

(二)该所面临的主要形势

该所经过多个项目的研制过程的磨砺,积累了大量的工程研制经验,造就了一支作风扎实、能力突出的航空发动机研发队伍,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近年来,该所持续面临多项目多任务交叉并行,新技术和新概念不断应用,学科高度交叉、技术难度持续加大的形势,对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有很高的要求。

(三)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意义

发动机研制人才具有行业的特殊性,国内发动机研究领域的人员有限,如何吸引和柔性使用人才,是摆在该所面前的重要课题,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优秀博士毕业生进站工作,符合该方面的要求。

(四)博士后工作站现状

2003年12月,该所正式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站单位,开始招收博士后人员。在行业内属于建站较早的单位。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对该所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首先成立了由主管所领导直接领导和人力资源部为主责单位的组织机构,负责工作站政策的制定、科研项目的组织落实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博士后管理创新点和主要做法

(一)强化博士后工作站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严把各个环节质量关

从建站以来,工作站一直把博士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作为重点。先后出台了《博士后管理暂行办法》、《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管理规定》等七项博士后管理制度和规定,建立相应的管理流程二十五项,覆盖了从进站到出站的全过程,形成了科学、规范的博士后培养考核体系。

博士后在站期间的管理过程主要有三个大的节点:开题、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该所在这三个过程要都要召开专题评审会,由院校导师、所内导师以及由相关专业5名以上专家组成考评小组,对博士后的工作进行考评和指导,及时指出技术思路和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这些过程的严格把关,为促进博士后成果的产出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为便于及时了解和掌握博士后研究进展情况,工作站创新性的提出博士后研究月报制度。要求博士后人员在每月月初提交《研究工作月报》,使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和该所导师能够准确把握博士后工作状况,对博士后研究工作予以及时监督和指导。

(二)选择航空动力前瞻性课题,引智攻关

博士后人员的引进,首先是选好题,然后是选对人,这样才能使博士后工作站更好的发挥作用。建站初期,在全所征集科研中的重点、难点课题和关键技术,作为博士后研究备选课题项目,在全国范围招收合适的博士后进站工作。在博士后进站前,请该所相关专业关键技术领导和专业带头人,结合在研项目和预研项目,充分利用博士扎实的理论功底,为博士后精选课题。

(三)发挥博士后理论研究优势,带动一支高水平的课题研究队伍

工作站注重发挥博士后的理论研究优势,搭建起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平台。为博士后课题研究成立专门的课题组,由博士后本人、技术专家和刚入职的年轻同志构成,技术专家对博士后研究进行指导,年轻同志同博士后一同工作,促进了科研人员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博士后在完成课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年青的科研人员。在博士后离站后,课题组其他成员能够继续开展此方面工作,将博士后在站期间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使得博士后研究成果转化。

(四)发挥博士后工作站纽带作用,加强校所合作

通过博士后工作站,使该所与各知名高校建立了一种新的合作与交流渠道。目前该所已经先后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博士后流动站共同培养博士后。通过博士后工作人员的招聘,工作站建立了博士后人才信息库,有的博士通过工作站了解该所,而选择该所就业。

三、博士后管理实施效果

通过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发挥博士后人员的理论扎实、研究深度的特点,对某一关键技术问题做深入的研究,协助解决制约航空动力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为航空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所博士后工作站的思路和管理办法,能够有效促进科研工作,带动核心人才培养的作用。

例如:该所招收的一名博士后的课题立题背景为该所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立题意义重大。该博士在研究中,通过对结构参数关系的深入研究,用数值模拟的方式,找出问题的关键因素,同他所在的课题小组对原有结构进行了改进,通过试验验证,达到了目标值,并通过了专项评審会,使该问题得到了解决。

四、结论和展望

建站以来,该所现已形成全面细化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流程,博士后课题小组的培养模式、严格的阶段考核制度、校所联合培养的方式,该所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方法如能在行业内推广,对行业内其它博士后工作站设站单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4.山东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更名程序 篇四

1、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更名步骤

(1)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向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提出更名申请(2)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确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更名符合国家要求后,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报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更名请示,内容包括: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更名原因、更名情况,并须证明(除单位名称变更外)设站单位主营业务没有变化。(注:省直或中央驻鲁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直接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报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更名请示。)(3)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复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更名符合国家要求后,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报送更名相关材料,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审核确定。

(4)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更名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文公布。

2、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各2份

(1)加盖设站单位公章的空白页,并注明“用于办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更名事项”。

(2)原设站单位和名称变更后现设站单位的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工商登记件,政府或编办批准的设立文件等相关材料复印件。

5.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制度 篇五

2017中国建设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研究人员

招收6名公告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和内地上市的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秉持“国内最佳、国际一流”的战略愿景,加速向“综合性银行集团、多功能服务、集约化管理、创新银行和智慧银行”五方面转型。中国建设银行植根本土,面向全球,以强烈的使命感和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致力于成为中国金融现代化建设的先行者。

为加强业务发展和改革问题的研究,中国建设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6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收条件

(一)境内普通高等院校2017应届博士毕业生(全日制),能够于2017年8月前获得毕业证、学位证,年龄在35岁以下。

(二)所学专业与博士后研究项目相关。

(三)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不低于425分)。

(四)具备脱产在我行博士后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条件。(五)具有正常履行工作职责的身体条件,具备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六)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敬业精神。

二、研究项目(附件)

三、招聘程序

本次招聘包括报名、初选、考试、学术评审、面试、体检和录用等环节。(一)报名

请申请人于2017年2月2日24点前将以下申请材料电子版发送至zhaopin@ccb.com,邮件标题命名为“博士后报名-姓名-博士毕业院校”。

天津中公教育·2017天津银行考试

天津中公教育·tjoffcn

(1)《中国建设银行博士后报名表》(见本公告附件1);(2)两名相近学科的博士生导师推荐信(原件扫描件,推荐信格式见本公告附件2);(3)2017年8月前博士毕业的证明材料扫描件(可由学校或学院出具相关证明);(4)博士论文或论文初稿电子版,三篇学术研究代表作扫描件;(5)拟选研究项目的研究思路与计划(3000-5000字);(6)身份证扫描件。报名材料,恕不退还。(二)初选

我行将对报名人员进行初选,并确定参加考试人员名单。(三)考试

初选通过人员将参加我行统一组织的考试,考试时间另行通知,考试内容涵盖专业知识、综合知识、英语等。

(四)学术评审

我行将组织专家对入围人员的学术研究代表作进行学术评审。(五)面试和体检

我行将组织入围人员面试及体检。(六)录用

我行将择优进行录用。

四、相关说明

(一)请仔细阅读本公告中报名相关要求,截止日期前我行未收到报名材料、材料不齐或未按规定报名者,视为报名无效。

(二)招聘期间,我行将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应聘者联系,请保持通

天津中公教育·2017天津银行考试

天津中公教育·tjoffcn

信畅通。

(三)中国建设银行有权根据岗位需求变化及报名情况等因素,调整、取消或终止个别岗位的招聘工作,并对本次招聘享有最终解释权。

原标题:中国建设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7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公告

6.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制度 篇六

关于印发《苏州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工作规程》的通知

各市、区人事局,苏州工业园区组织人事局,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为贯彻落实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和省人事厅《博士后工作“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管理工作,现将《苏州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规程》印发给你们,请在工作中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苏州市人事局 二○○七年十一月二日

主题词:博士后 工作 规程 抄 送:省人事厅,苏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苏州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及江苏省人事厅的有关文件精神,为保证苏州市企业博士后工作的健康发展,实现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规范管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苏州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规程。

第二条 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指在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或区域),经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分站。

第三条 本规程适用于经苏州市人事局上报批准设立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分站。

第二章 机构和职责

第四条 苏州市人事局是管理和协调辖区内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主管部门。各县级市(区)人事局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博士后的政策、法规,根据国家、省和市的要求,积极组织实施开展本地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申报,建站管理等工作。

第五条 设有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单位(以下简称设站单位)应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机构,制定博士后在站工作的具体管理办法,配合专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的博士后管理工作。

第六条 设站单位管理机构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博士后工作的政策、法规。接受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和省人事厅、苏州市人事局以及本辖区人事部门的领导、监督和指导。

2.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负责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原单位、博士后科研工作、财务安排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保证博士后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3.做好博士后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博士后招收进站,联合培养、项目确定、考核奖惩、业绩评估、科研成果验收、结题出站、职称评定、工资福利待遇、户口家属子女安排等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4.制订企业博士后发展规划。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科研产品开发及经费投入,应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博士后流动站联系,做好招聘博士后规划工作,建立合作关系。

5.配合国家人事部及省、市上级主管部门对本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检查、评估工作。

第七条 博士后人员承担的主要职责。博士后是企业高层次研究专门人才,主要承担着企业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技术发明、产品开发和理论研究探索等工作,并使研究的成果为社会、企业服务并转化为产品,使之产业化,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章 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申报

第八条 注册在苏州大市范围内的国家、省、市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高科技企业,国家级、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凡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均可申请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设立的基本条件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1.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营或运行状况良好;

2.具有较大的经济规模,并具有专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 3.拥有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具有创新理论和创新技术的博士后科研项目;

4.能为博士后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建有省级以上研发和技术中心,承担国家重点项目的单位可优先设立工作站。

第九条 申报程序

1.苏州市人事局根据上级人事部门的要求,每组织本地区各市、区人事局实施开展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申报工作。

2.符合建站申报条件的单位,填写《申请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报批表》和附件材料,向当地人事局提出设站申请。当地人事局审核后报苏州市人事局审定并逐级上报到省人事厅,国家人事部。由国家人事部组织专家评审,审核批准,以文件形式公布。

第四章 企业博士后人员的招收、进站

第十条 由设站单位提出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较好市场前景的研究项目,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向社会和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发布信息。拟进站的博士后人员也可按自己的专业特长向设站单位提出研究项目建议,独立地选择研究课题。研究项目尽可能与企业产业发展方向和需求相一致,经设站单位博士后工作站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并组织专家组审定后立项。

第十一条 招收对象: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四十岁以下的人员,有能力承担企业提出的科研课题者,均可申请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二条 招收方式:设站单位通过流动站公开招收博士后,严把进口关。采取由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博士后流动站推荐与博士生自荐相结合的方式。设站单位从其推荐的博士生中择优选择,与博士生本人初步达成意向后,方可向有关博士后流动站提出进站申请。

第十三条 进站程序:

一、申请进站博士后按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国内博士生需提供的有关材料包括: 1.《博士后申请表》一式四份;

2.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和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有关证明材料;

3.本学科领域的两名博士生导师的推荐信。

国外留学博士(含外籍博士)需提供的有关材料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馆教育处(组)推荐意见》和留学证明; 2.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和其它学位证书的证明材料; 3.两名博士生导师的推荐信; 4.《博士后申请表》一式四份。

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在职工作以及具有现役军人身份的人员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应向设站单位提交其委托单位、定向培养单位、工作单位或所在部队同意其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证明材料。

一般不招收在职人员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博士后人员进站审核

1.设站单位对申请进站博士材料核实初审。

2.申请进站博士材料合格后,由招收单位(工作站和流动站)联合成立专家小组组织进行面试,对其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考查,并商定具体研究课题。

3.申请进站博士根据商定的课题和要求,写出对承担课题的基本理论认识和对核心技术的处理设想及研究的初步计划。

4.工作站审核同意后,填写《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审查意见表》、《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工作站、流动站和博士后三方签订《博士后联合培养协议》,协议内容包括:科研课题、待遇、三方的权利和义务,知识产权归属等,并由相关部门鉴定。

5.博士后进站前需进行体格检查。体检不合格,不能坚持正常科研工作或发现患有严重疾病,不予录用。

6.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择优录用进站博士,将《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表》、《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审查意见表》、《博士后联合培养协议》一并报江苏省人事厅审批,核准办理进站登记手续,同时报苏州市人事局和所在辖区内的市、区人事局备案。

第五章 企业博士后人员的在站管理

第十四条 进站博士后工资福利补贴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执行。各设站单位应将博士后人员纳入本单位人事管理范围,其人事、组织关系、工资福利待遇按照本单位职工同等人员标准核定并在协议上写清楚。博士后人员还应与设站单位职工享受同等的医疗保障待遇。

第十五条 博士后进站三个月后,根据《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中的项目,做好开题报告准备,其内容包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关键技术及要达到的目标等,以此作为对博士后进行考核管理的主要依据之一。进站博士后应严格遵守国家、省、市关于博士后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流动站、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制定的各项规定,遵守联合招收协议的各条款,并按协议规定履行相应义务。

第十六条 设站单位要制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制度》。制定对在站博士后人员的考核指标体系,包括:博士后人员进站招收、开题审查、中期考核、结题评估、出站考核、目标管理、绩效评价、奖励惩处等具体管理办法。对研究成果突出,表现优秀的博士后人员,应当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博士后人员予以劝退和解约。考核结果存入博士后本人档案。博士后在站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退站:

1.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

2.未经批准在外兼职或从事其它工作;

3.无故旷工连续十五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一个月之上的; 4.因主观原因难以按计划完成研究项目的;

5.出国参加国际会议或从事短期合作研究,未经同意,出国逾期超过一个月不归者;

6.因病连续请假半年以上者; 7.其它情况应予退站的。

第十七条 设站单位要成立以博士后合作导师为主体的博士后专家考核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博士后研究工作,对本站博士后进行定期考核。

1.开题审查:博士后进站后三个月为课题调研开题阶段。要求博士后提出调研提纲,对课题的国内外现状、技术水平、可行性及市场前景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对原博士后立项表中提出的研究项目方案进行论证,写出调研报告,并在企业协助下尽快落实博士后项目研究的准备工作。填写《单位博士后研究人员开题审查表》,撰写研究项目的开题报告,接受博士后考核小组的审查。

2.中期考核。博士后进站十个月后,博士后所在单位应通知博士后准备进行中期考核。要求博士后提前做好中期考核的准备。博士后应对进站一年来所开展的项目研发工作及其它重要的技术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填写《单位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期考核表》,接受博士后考核小组的考核。

3.结题评估。由博士后考核小组组织对博士后的汇报与答辩会。博士后汇报一年来的项目研究工作情况,介绍研究成果,并接受考核小组的提问。博士后考核小组在听取博士后汇报的基础上,认真审阅博士后所提交的《单位博士后研究人员结题审核表》及所附材料,结合企业开发的特点,对其研究开发的工作业务能力及政治思想表现进行考核,写出考核意见。

第十八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工作时间为两年,一般不超过三年,具体出站时间由工作站根据科研进展情况而定。如提前全面完成科研项目,按出站管理要求办理手续;若只取得阶段性成果,又因成果转化应用的市场变化而中止的,或因客观条件博士后本人科研水平、工作能力等综合因素决定提前结题的,可由工作站会同流动站及博士后本人协商,同意后办理提前出站手续。提前出站、按期出站均须报省人事厅、苏州市人事局和辖区内的人事局备案。博士后在出站前,设站单位应提前两个月通知博士后本人,使其做好出站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十九条 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即可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的网上进行科研项目资金资助的申报和省人事厅一年两次(上半年四月份,下半年十月份)的博士后科研项目资金资助的申报。

第二十条 博士后人员的研究成果归属,依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办理。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其知识产权属本公司所有,博士后研究人员享有发明权、署名权。博士后研究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不得泄露技术秘密和商业机密,更不得擅自把研究成果转让给外单位,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 企业博士后人员的出站评估

第二十一条 企业博士后人员工作期满,应向工作站递交《博士后研究报告》、《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工作站会同流动站组织有关专家组成考评小组对其成果完成情况、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术水平、工作表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评,写出《博士后人员出站鉴定表》。考评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并报省、市人事局。《博士后研究报告》需报送全国博士后管委会。

第二十二条 博士后出站前,必须把在站期间取得的全部技术资料、数据、软件、图纸和文件(如实验报告等)、样品、产品等整理成技术文件,交工作站负责人签收、归档。不得擅自复制、发表、泄露、使用、转让等方式公开或秘密地侵犯属于企业的知识产权。

第二十三条 工作站要与流动站根据该博士后在站期间的工作能力、学术水平、成果水平,在博士后离站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其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和建议,报本辖区的人事局、苏州市人事局和省人事厅备案。

第二十四条 博士后工作期满分配工作,由工作站填写《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分配工作意见表》,与流动站和上级人事部门将有关材料报省人事厅、国家人事部,办理工作分配和本人及其配偶子女的户口迁移手续。

第二十五条 博士后出站后的工作分配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安排。工作站、流动站可协助向有关单位推荐。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操作规程未尽事宜按照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有关文件执行,本条例若与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不相一致的地方,则以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为准。

第二十七条 本工作规程涉及的有关表格:《申请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报批表》、《博士后申请表》、《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审查意见表》、《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博士后研究报告》、《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鉴定表》、《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分配工作意见表》在国家人事部网上下载;《博士后联合培养协议书》、《单位博士后研究人员开题报告》、《单位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期考核表》、《单位博士后研究人员结题审核表》由设站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

7.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制度 篇七

关键词:浙江大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成果,途径

中国博士后制度始于1985年, 由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倡议, 邓小平同志批准并设立。博士后制度是我国有计划、有目的培养高层次青年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1]。博士后制度的创立, 为21世纪的中国培养了大量年轻的学术骨干和技术带头人, 也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中国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浙江大学历年来十分重视博士后科研人员的培养和使用, 截止到2014年9月30日, 学校拥有53个科研流动站, 居全国高校首位, 有博士后在站人员942名。其中全职学科博士后378名, 占40.1%;在职学科博士后259名, 占27.5%。本文从业绩偏好性、论文级别、项目等级、人均业绩等方面, 对全职学科博士后和在职学科博士后的科研成果进行比较, 对学科博士后科研业绩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对如何提高博士后的使用与培养质量进行探究。

一、科研成果分析

抽取最近五年 (2009-2013) 的业绩样本, 五年来累计收集到科研成果汇总表833份, 其中全职学科博士后636份, 在职学科博士后197份。为了便于统计和分析, 将636份全职学科博士后汇总表随机分成了三组, 每组含212份汇总表样本, 分别编号并命名为“学科1”、“学科2”、“学科3”;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在2008年博士后业绩数据库中随机抽取15份在职学科博士后汇总表, 凑足212份, 组成第四组数据, 编号并命名为“在职”。将浙江大学署名为第一科研单位且排名前三的博士后科研成果方为有效业绩数据, 其余业绩不列入统计范围。同时, 个别博士后科研成果出现重复现象, 只将排名靠前的业绩列入统计, 其余重复业绩均已排除。

(一) 业绩偏好性

成果总量为6437 (848份科研成果总业绩) 。其中, 论文3719篇, 占57.8%;项目1946个, 占30.2%;专利537项, 占8.3%;专著97本, 占1.5%;获奖138个, 占2.1%。

(二) 论文级别

“学科1”累计发表论文958篇。其中发表SCI论文494篇, 占总量的51.6%;EI论文100篇, 占总量的10.4%;一级期刊论文102篇, 占总量的10.6%;核心期刊论文42篇, 占总量的4.4%;其他期刊论文220篇, 占总量的23.0%。“在职”累计发表论文904篇。其中发表SCI论文105篇, 占总量的11.6%;EI论文90篇, 占总量的10.0%;一级期刊论文177篇, 占总量的19.6%;核心期刊论文97篇, 占总量的10.7%;其他期刊论文435篇, 占总量的48.0%。其余分组数据详见图2。

注:“学科平均”为“学科1”、“学科2”、“学科3”三者数据相加后的平均值

(三) 项目等级

“学科平均”累计申请到科研项目526个。其中获得国家级项目182个, 占总量的34.6%;省部级项目48个, 占总量的9.1%;厅级项目30个, 占总量的5.7%;博后基金 (含浙江省博士后择优资助项目) 145个, 占总量的27.6%;其他类别项目121个, 占总量的23.0%。“在职”累计申请到项目368个。其中获得国家级项目85个, 占总量的23.1%;省部级项目93个, 占总量的25.3%;厅级项目44个, 占总量的12.0%;博后基金96个, 占总量的26.1%;其他类别科研项目50个, 占总量的13.6%。

(四) 人均业绩

“学科平均”人均业绩量为7.93。其中人均论文4.42篇, 人均项目2.48项, 人均专利0.80项, 人均专著0.06本, 人均获奖0.17项;“在职”人均业绩量为7.59。其中人均论文4.26篇, 人均项目1.74项, 人均专利0.14项, 人均专著0.27本, 人均获奖0.16项。

(五) 小结

发表相关领域论文是学科博士后能否达到出站条件的第一选择, 其次是以第一负责人或重要参与人申请科研项目, 再次是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 最后是专著和获奖。

无论是从人均业绩、论文级别还是项目等级上比较, 全职学科博士后的科研成果质量都是要好于在职学科博士后。例如:论文发表方面, 全职学科博士后的SCI和EI的发表数量远远超过在职学科博士后;项目申请方面, 全职学科博士后拥有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项目数也是远远超过在职学科博士后。然而从业绩总量上看, 两者相差并不是很大。究其原因不乏有现实因素在驱使, 全职博士后相对于在职博士后, 在出站考评上更为严苛。比方说需要发表SCI论文, 需要拥有省部级科研项目等等。

二、影响学科博士后科研成果差异的主要因素

1.博士后的求职动机多样。有面对就业压力, 而选择从事博士后工作;有考虑到职称晋升、课题申报、评价评优等切身利益, 而加入博士后队伍;有跨单位科研合作需要, 而选择开展博士后研究;当然也有热爱科研事业, 一心想投身于科学研究的博士后。

2.优秀的博士后比较稀缺。根据北京大学2011年发布的《中国博士质量报告》, 针对高校博士生毕业后的去向一问, 有43.9%的博士生选择进入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有10%的博士生选择进入科研院所工作, 仅有2.9%的博士生选择在国内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近年来, 博士后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 工作类型又具有流动性, 相较于其他科研类岗位也没有太多明显优势, 因而对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吸引力度不够。

3.留学回国和外籍类型的博士后偏少。一直以来, 高校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 尽量吸引优秀的国际青年人才回国做全职学科博士后, 但是因为工资预期、文化差异等原因, 实际到学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并不多。而且外籍博士后的来源比较单一, 以浙江大学为例, 外籍博士后主要以非洲和亚洲等不发达国家的人员为主, 欧洲和美洲等发达国家的人员相对偏少。

4.博士后的科研独立性有待考究。博士后制度设计之初, 最主要是吸纳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人群, 培养他们独当一面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然而, 有些博士后在项目申报、资源使用、经费报销等方面受到合作导师的限制, 多数时候很难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开展研究工作。

5.博士后的培养周期和科研周期不匹配。很多国家级项目的研究周期都比较长, 而博士后的在站时限确有严格的规定, 一般为2年。由于培养周期和科研周期不匹配, 而导致博士后放弃项目申报的例子并不少见。

6.在职学科博士后的科研成果归属不清以及工作时间不定。很多在职学科博士后在站期间并未完全脱产, 仍然兼顾着原单位的科研、教学任务。在站期间的科研成果归属不清, 研究精力分散, 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博士后科研工作中来。

三、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1.完善博士后管理制度。理清学校、院系、合作导师、博士后四方的权利责任, 并在制度上进行设计。其中学校侧重于宏观调控, 院系侧重于日常管理, 合作导师侧重于学术培养, 博士后本人则侧重于课题研究。

2.优化支撑保障条件。改善博士后的住宿环境, 加强博士后公寓建设力度。主动对接博士后工作的资源需求, 在科研用房、科研用地、办公设施使用上给予政策倾斜。协助工会等职能部门, 做好博士后子女入托等相关事宜, 加快博士后后勤保障建设。

3.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形成国家、地方政府、学校、导师的全方位经费出资模式,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财政加大投入, 倡导合作教师多方筹措资金提高博士后津贴待遇, 建议实行学校财政 (含国家与地方财政补助) 与合作导师所提供的工作津贴1:1配套资金的出资模式, 不断提高博士后的收入水平。

4.提高博士后的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博士后管理规定, 把控好年龄关和学术关, 倡导博士后队伍年轻化, 加强院系的学术考核力度, 避免“走过场”式的考核方法;实行博士后招聘公开化, 博士后主管部门应有计划的随机走访博士后招聘现场, 严控质量关。

5.深入实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利用好国家的政策优势, 积极创造条件, 有选择性的引进国外世界排名前100位高校的优秀博士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当前,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增长, 博士后将成为各国占领世界制高点的重要人才资源。博士后是高端人才, 许多外籍博士后回国后身居要职, 将对中国的发展起到战略性的影响[3]。

6.引导博士后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研究。倡导博士后合作教师从宏观上把控博士后的科研方向, 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 允许有科研项目的博士后, 根据项目的需要延期出站。积极配合博士后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等。一旦中标, 允许其办理延期, 并积极配套博士后延期期间的基本工资, 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7.清晰界定在职人员的科研成果并加强在职人员的在站考核[4]。入站时, 在工作协议上清楚注明凡是博士后指导教师的指导课题, 在发表相关成果时, 一般应将在站单位作为第一单位注明;加强在职人员在站期间的上班考核, 不定期的抽查在职人员的到岗情况, 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在站管理, 提高导师的责任意识;加强在职人员的出站考评, 根据在职人员的管理情况, 适时地调整相应的出站考核规定, 增加考核指标。

四、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5]。博士后科研人员不仅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而且是投身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一股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因此深入开展博士后培养质量研究, 进一步加强博士后的使用与培养, 显得尤为重要。希望本文的数据分析以及对策建议能对此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思考, 以期不断完善我国的博士后制度, 进一步用好用活博士后科研人才。

参考文献

[1]蒋永清, 吴振兴.邓小平与中国博士后制度.领导文萃, 2014 (18) :第79-82页.

[2]陈学飞, 陈洪捷, 蔡学军.《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1.9 (1) :第F0002-F0002页.

[3]温才妃, 程春生.博士后培养“再起航”遭遇“质”的尴尬.中国科学报, 2012.9.26.

[4]田赞梅.考核是保证博士后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中国电力教育:上, 2005 (z1) :第12-13页.

8.企业博士后制度问题及对策研究 篇八

关键词:博士后;企业博士后制度;对策

1 我国企业博士后制度的创立

1985年博士后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1994年,为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速培养更多的人才国家决定借鉴发达国家培养博士后的经验,在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而创立了一种新的博士后培养模式。1994年10月,在上海宝钢建立了第一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试点。此后在深圳、佛山等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及大庆企业、吉化、上海石化、江苏春兰(集团)公司、辽河企业等企业相继设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进一步扩大试点。截止2007年底为止,全国累计招收企业博士后人员5123人,2007年企业博士后占全国博士后人员总数的14.44%,较1994的0.33%提高了14个百分点。

2 我国企业博士后制度的问题分析

博士后制度尤其是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从建站至今仅10余年历史。因此,尽管这些年来我国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和企业博士后招收规模迅速扩大,但总体上还是一种追求数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2.1 空壳现象

空壳现象就是一部分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没有招收博士后或者没有博士应聘进入工作站工作。

造成空壳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从博士后人源来源上分析,首先某些专业目前国内博士生较少,使得工作站所需人才短缺。

其次是一些人才需求量大、需求迫切的热点专业,如IT、汽车专业,市场需求旺盛,因国内外企业间的人才竞争激烈,工作站对博士的吸引力相对较小,难以招到博士后。

最后是博士本身到企业工作存在认知方面的障碍。长期以来,从校门到校门的学习、工作经历,使很多博士毕业生存有重理论轻应用的思维惯性,不愿意也不习惯去企业工作。

从企业方面分析,不排除极少数企业申请博士后工作站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给企业贴上金字招牌,增加企业知名度,他们对拿出资金、创造条件来参与人才培养并不感兴趣。

2.2 效果问题

部分工作站工作启动较慢,规模效应低,企业博士后工作的直接效果不明显,发展后劲不足。

企业博士后的工作站,从建站开始,一般需两左右准备时间才开始招收博士后。大多数站仅有一、二名在站博士后人员,难以达到规模发展效应。并且在招收一两年后,一部分工作站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博士后招收工作又停顿下来。

2.3 合作问题

在企业与流动站单位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和纠纷。

一是选择博士后的标准存在差异。流动站单位选择博士后着重考察其知识结构、理论功底、科研论文发表情况;企业则更关注其动手和实践能力,是否能适应企业的工作方式,能否在短时间内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是对科研课题的选择重点不同。流动站单位注重课题的学术性、技术水平的创新性。企业则多倾向于开发能尽快产生经济效益的实用技术。

三是考核标准不一致。流动站单位着眼于提高博士后人员的学术理论水平,大多以博士后发表科研论文、获取学术机构鉴定的科研成果的数量等作为考核标准;企业则着重考核博士后所具备的科研能力和他们对企业的贡献以及创造多少经济效益。

3 我国企业博士后制度的对策研究

3.1 选好课题,筑巢引凤

博士后进企业,科研选题是关键。因此,企业在引进博士后之前的首要任务是选好课题,按照博士后制度特点,选一批既有相当难度、工作量又合适的课题作为博士后项目。

在选题原则上,要建立校企联合认定研究课题制度,避免一家之言。

在博士后人员进站前,首先由科技部门向企业内部各生产、科研部门就科研选题进行征集,初拟出博士后研究课题,然后经科技部门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初拟的研究课题进行讨论,最终选择一批实际工作需要,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同时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研究项目作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的课题。

科技部门将准课题汇总后,由组织部门将准课题带到协议高校,由高校组织专家对准课题进行评审和论证,最终确定适合企业与高校双方实际的研究课题。

3.2 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做好企业企业博士后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企业领导及企业各部门的有关人员要对企业博士后有个正确的认识。

首先,要对企业引进博士后工作有正确认识。

其次,要对进站的博士后有个正确的认识。

另一方面,要对进站博士后的工作效果有个正确的心理预期。

3.3 加强同协议高校及导师的沟通,变“面交流”为“点交流”

目前企业同协议高校的交流多停留在“面”上,即企业的组织部门同高校的博士生管理部门之间的交流,而这两个主体因为都对业务操作不太了解,因此往往对博士生宣讲缺乏说服力。而真正的使用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室所以及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博士后之间并没有交流,这样的错位交流往往形成的是企业“无人可招”,博士后“无处可去”。因此要想招收到企业真正需要的博士后,就要改变这种“面”上的沟通为“点”上的沟通。

一方面,用企业已有的博士后同博士进行面对面沟通。企业在做宣讲的时候,可以带领企业已有的博士后以及室所负责人,由博士后进行现身说法,由室所负责人负责课题项目介绍,用事实和行动来打消一些博士研究生对进企业的疑虑。

另一方面,加强同协议高校相关专业导师的沟通。前边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导师推荐也是博士后了解企业博士后相关政策的有效方式。因此企业应重视同协议高校的相关专业博士生导师的联系,建立导师数据库,对于导师推荐博士生到企业做博士后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调动这些导师的积极性,进而变被动为主动。

3.4 营造良好生活环境,解决博士后后顾之忧

博士后研究人员要想在企业安心从事研究工作,并拿出有份量的研究成果,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只有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排除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才能使博士后研究人员施展才华,为企业做出贡献。因此,企业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关键之一是要给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有吸引力的待遇,并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这里所说的生活条件,包括住房、工资、福利、医疗保险、家属与子女安置等诸多方面。企业的管理部门一定要工作到位,要在生活上处处关心照顾博士后研究人员,解决其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企业的人事、财务、后勤、房管、医院、附中、附小、幼儿园等各个部门都要通力配合,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认真解决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生活困难,尽力支持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

企业要真正把博士后研究人员作为自己的一员,不要把他们作为临时职工看待;要让他们从事业上到心理上融入企业,并成为企业的一员。企业应创造一个博士后研究人员安心研究、乐于研究的环境,从而促进博士后多出成果,出创新型的高质量的成果。

3.5 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博士后业绩考评激励体系

要增强博士后科研人员的风险意识,鼓励博士后勇于尝试风险。尤其是在博士后选择前沿的风险课题时,“不以成败论英雄”是鼓励博士后进行创新研究的重要前提。博士后在站两年的工作时间很短,应允许失败。因为创新性和研究课题的风险是成正比的,企业要对风险课题制定特定的考核标准,只要构思新颖,思路清晰,研究方法合理,即使最后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得出相反的结果,只要提供的研究报告翔实、有说服力,研究的方法有创新就可以被肯定。只有允许失败才能给博士后的工作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才能促进日后创新成果的出现。

按照正面激励的原则,对创新能力强、取得创新成果的博士后及时给予奖励。为了使博士后更好的搞科研工作,可以让有组织管理能力的博士后在企业担任有关领导职务,强化博士后的科研、组织、表达和沟通能力。实践证明,这对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很有益处,有利于科研进展。另一方面,按照负激励原则,对确因个人工作不努力、工作水平低下,承担课题完成不好的博士后,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降低其岗位津贴。

积极建立博士后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在实践中,要注重加强博士后的思想沟通,帮助博士后树立起“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理念,建立、健全博士后发展的有效机制,实现博士后与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孙建红.企业博士后制度视域中的校企合作途径探索[J]. 教育研究,2008,(3).

[2]吕东伟.在培养和使用中发现更高级人才——全国博后管理委员会主任徐颂陶谈中国特色博士后制度[J].中国高等教育,2005,(20).

[3]席秀海. 企业博士后是加快产学研结合的有效形式[J].中国人才,2002,(5).

9.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制度 篇九

2017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招聘公告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学研究院”)是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央研究机构,总部设在北京,下设火力发电技术研究所、清洁能源技术研究所、两优化研究中心、能源技术经济研究所、信息中心、大唐(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六个在京单位和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华北、水电等六个区域电力试验研究所。科学研究院集技术监督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科技研发中心、科技信息中心于一体,负责电力先进技术研究和前瞻性技术的储备研究,负责发电企业的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负责重点、难点和共性问题的技术攻关,为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基本建设提供完整严密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科学研究院正快速发展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能源科技机构。

科学研究院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11人,依托国家、集团公司和科学研究院重点研究领域开展实用性、前沿性研究工作。根据科学研究院科研发展规划,现公开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真诚欢迎有识之士报名应聘,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基本条件

1.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35岁以下;2.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敬业精神,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博士后科研工作;3.全职在本站开展研究工作。

二、报名材料

1.个人简历及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申请表(“中国博士后”网站

http:// “表格下载”下载,请下载联合招收版本);2.身份证、博士学位证复印件(在读博士生暂未授予学位的可提供通过答辩的证明),留学博士还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开具的学位认证书复印件;3.个人主要成果,博士毕业论文、专著、论文、科研成果、获奖证书复印件等材料;以上材料均以电子形式发到指定邮箱。

三、基本待遇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按科学研究院同等条件正式职工工资标准执行,表现优异者出站后优先录用为我院正式职工。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印发的《博士后管理规定》,期满出站并录用为我院正式职工者可在工作所在地落户常住户口。

四、报名时间

10.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制度 篇十

展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

吉人社办字〔2011〕169号

各博士后设站单位及有关企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完善我省博士后、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管理工作,建立科学有序常态化的项目考评管理机制,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经研究决定对获得2009吉林省博士后科技项目启动经费资助人员和获得2009吉林省留学人员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择优资助人员开展考核评估,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考核评估目的通过考核评估活动,引入竞争机制,使各设站单位及企事业单位明确博士后、留学项目的工作导向和定位,查找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考评促发展,以考核促整改,加强和完善设站单位及企事业单位对博士后、留学人员资助项目跟踪和管理工作,切实发挥好资助经费的人才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考核评估范围

这次纳入考核评估范围的是指2009获得博士后科技项目启动经费和2009获得留学人员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择优资助的人员。

三、考核评估内容

1.博士后、留学科研资助项目的进展情况;

2.博士后、留学科研资助经费使用、科研成果转化等情况;

3.博士后、留学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主要问题及相关的制度建设和管理办法。

四、考核评估要求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考核评估工作,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考核评估工作作为博士后、留学工作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按照规定的时限保质保量地完成本单位受资助人员的考核评估工作。

2.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组织专家评估组通过采取专题汇报、现场答辩、电话抽查等方式,集中对受资助人及项目开展全面的考核评估,对考核中发现的项目没有开展、违反经费支出规定等问题予以坚决纠正,并会同财政、审计部门

对资助经费进行追缴。

3.各设站单位要按照考核评估的要求报送本单位的考核评估报告1份;《吉林省科研项目资助考核评估表》(附件1)、《吉林省科研项目资助经费支出明细表》(附件2)一式三份(附电子文档);附件材料(包括项目专项资金核算的账页复印件;专项资金使用的原始凭证复印件;专项资金经办人单位、职务、办公电话、手机等联系方式)1份。

考核评估材料均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成册;上述表格请在“博士后中国网站”下载。材料请于2011年7月20日前报送至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联 系 人:崔高嵩叶禾令

联系电话:0431—***5(传真)

联系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亚泰大街3336号

邮编:130022

附件:1.吉林省科研项目资助考核评估表

2.吉林省科研项目资助经费支出明细表

11.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制度 篇十一

一、美国博士生教育的科研训练

美国博士生教育自产生以来就以其严要求、高质量而闻名于世;近30年来它经常被视为“金标准”, 成为世界各国仿效的对象。人们把它的成功归功于博士生的科研训练。正如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领导人格林·西博格的报告中所指出的“基础研究和研究生教育是美国科学发展的关键与核心, 三十年的经验说明了美国通过大力开展科学研究来培养研究生的做法是美国科技领先、高级人才迅速成长的重要途径。”[2]在美国, 培养受过训练的科研人员, 重视博士生的训练, 通常被看作是一项国家任务。博士生教育的科研训练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一) 课程教学

根据博士生培养计划, 博士生入学后首先进行课程学习, 以利于掌握宽广、系统、深入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美国吸收了19世纪德国的经验, 把研讨班 (Seminar) 作为培养博士生掌握学术研究技能和方法的一个场所和授课方式。举办研讨班的教师往往只简单说明其研究情况, 再由博士生提问, 教师进行解答后, 大家共同讨论。博士生除参加研讨班外, 也需要对所修课程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不管选修哪种课程, 课前阅读教授提供的参考书目, 准备课堂讨论都是最基本的要求。[3]有些专题课程要求学生对每个专题写一篇论文, 课程结束时, 再提交质量更高的课程考试论文, 目的是训练学生专题研究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由于大多数博士课程的设置主要针对从事学术的研究人员, 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许多博士生毕业后不能找到合适的职业。“美国科学基金会”提出一个“问题为本”的博士课程创新计划, 目标是为博士生提供博士课程基金;改变课程结构;构建自成体系的博士课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专业技能, 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二) 实验室轮转 (Laboratory Rotation)

不同学科的科研训练流行着不同的解释。最普通的是自然科学的实验室密集型的学徒模式和人文学科的图书馆密集型的个体模式。在自然科学, 学生在为教授进行中的科研项目作出贡献时在实验室进行训练;在人文学科, 学生独立地工作, 和教授恨少或者没有接触, 除非他们作出安排, 往往几个月才有一次。[4]理工科博士生第一年在进行课程学习的同时, 一般被安排在2-3个实验室轮转, 在每个实验室停留约三个月, 每个实验室实践结束后需提交一份书面报告, 并在一定范围内口头报告自己的工作。指导轮转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报告内容、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进行评分。轮转结束时博士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和自己喜爱的导师。实验室轮转为学生和导师提供了相互了解的机会, 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指导关系有利于学生的科研和论文写作。这种科研训练方式在理工科 (尤其是实验性理工科) 博士生的培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实验科学领域的博士生愿意在实验室中工作, 他们认为, 实验室才是“你真正学习, 真正获得工具的地方”。[5]导师会对博士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进行指导。

(三) 科研项目

在美国的博士生教育中, 科研项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教授和博士生之间的中介。从20世纪70年代起, 联邦政府取消大部分研究生奖学金计划, 把研究生资助更加直接地和科研联系起来。资助机制的变革, 对自然科学中博士研究生科研训练的影响最为明显。科研资助机构把大部分科研资源以个人项目补助的方式分配给大学教授, 然后教授“雇用”博士生担任研究助理 (RA) , 参与项目研究。通过博士生教育与科研的结合, 一方面, 导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 学生在导师丰富的经验、广博的学识、科研风格和价值观念等影响下成长, 另一方面, 研究助理 (博士生) 在从事研究的同时有经费完成博士生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 导师是“老板”, 学生是“雇员”, 学生为导师工作。工作的过程也就是博士生学习和得到科研训练的过程。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中, 寻求科研资助是大学教授的生活方式, 寻求资助完成学业则是困扰博士生从入学前到毕业结束的难题。[6]

(四) 学术交流与合作

交流与合作是科研训练的重要方式之一。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加强博士生对本研究领域最新动态的了解, 拓宽了博士生的学术交流空间。美国大学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中的国际交流项目, 如耶鲁大学现有的国际交流项目主要有福克斯国际学者项目、东亚研究理事会等;大学教授积极鼓励学生采取各种方式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如提交会议论文、参加会议交流和发言等。研究生的会议论文都算作科研项目的成绩。

据统计, 美国每年有4万多名博士生毕业走向社会。和几十年前大多数博士生进入科研机构和高校相比, 现在更多的博士生选择进入政府部分或企业。而目前的博士生教育仍然主要关注于如何使学生掌握和使用学术研究方法的能力。因此博士生就业流向的变化正在促使博士生教育的科研训练作一些相应的调整。

二、日本博士生教育的科研训练特色

日本的研究生教育制度是在战后模仿美国创建起来的。但是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 美国式的课程教育并没有受到重视, 德国式的学徒制依然是博士生培养的主流。然而,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学徒制越来越受到质疑。近几年来, 日本的博士生培养模式, 尤其是在科研训练方面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

(一) 课程教学

美国的博士生培养制度强调严格训练, 要求所有学生在入学后必须进行结构严密的课程学习。日本的博士生课程学习则较为“宽松”。多数课程学习采取研讨班的形式。研究室的每个学生几乎每个月都要轮流做一次主讲。主讲人应提前一周将报告的相关材料发给同科师生。通常主讲人宣讲45分钟, 留出45分钟作提问和解答。研讨班的气氛紧张严肃, 师生提出的问题往往都很尖锐。尽管主讲人做了精心准备, 有时也难免面红耳赤。这考查的不仅仅是专业方面的知识, 还检查主讲人是否查阅了大量的文献, 能否从大量的文献中精选出代表本学科前沿性的问题, 基础知识是否扎实, 反应是否敏捷等。

(二) 课题研究

博士生的科研训练因学科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在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 强调要求进行独立科研。大部分导师并不给博士生制定科研题目。师生接触很少, 除了每周在研讨班见面外。如果学生需要指导则需约定时间见面。相反, 在自然科学等实验性分支领域, 博士生围绕讲座主任教授建立了一个系统的和指导周密的训练系统。学生参与导师承担的比较大的科研项目的一部分。大的科研项目被系统地分成各种小题目, 指定给不同的实验小组。实验小组由一位教授、一位科研助手和几个博士生组成。导师和学生每天一起在实验室工作10个小时以上。这种艰苦工作与合作的过程, 有助于学生养成刻苦、能干和忠于他们讲座等品质。这些恰恰是工业界所需要的。不过, 目前这种科研训练风格已遭到国内有些人士的批评。他们认为, 学生很早就卷入专门化的题目, 是以基础知识和宽阔的科研经验的损失为代价。

(三) 学术团体和学习小组

为了弥补讲座制规模普遍小而不利于正规科研训练实施的缺陷, 尤其对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来说, 研究生会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团体。通过参加这些学术团体的年会, 他们了解有关科研题目和研究方法的最新趋势, 以及如何做一个学术报告和如何回答问题。此外, 研究生经常组织他们自己的学习小组 (Jishu-zemi) , 一般是在系里, 但是有时是跨系和跨学校的组织。特别是在经济学和历史学的博士阶段, 活动更多地集中在这些学习小组而不是在正式的研讨会。[7]教授被“邀请”参加学习小组的会议, 并提出建议。有些院系甚至会资助研究生出版他们自己的学术期刊。通过参加学习小组, 博士生有机会更加广泛地探索各种思想, 和别人交流看法, 拓宽他们的学科领域知识, 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

(四) 工业企业中的科研训练

20世纪后期, 日本工业成为应用研究以及有关的科研训练和越来越多的基础研究的发电站。日本工业企业的科研以及训练均要胜于大学, 人才培养移位于工业。一些日本企业一般更喜欢在企业范围内部提供同等的研究生训练。让年轻的工作人员在完成工业和政府的科研项目中学习科研的方法和培养科研的能力。科研活动及训练在很大程度上由工业来承担。这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以工业为基础、连结科研与教学和学习的典范模式。一些最主要的制造业公司每年招聘数百名以上的硕士研究生, 公司对他们进行训练投资, 把它们的研究和开发人员派到国外研究生院学习, 然后回国进行科研, 允许他们提交论文, 从而在工作和研究中获得博士学位。在职人员也可以在工作岗位上通过长期努力工作、结合实际将研究成果写成博士论文, 向有博士授予权的大学提出申请, 也就是“论文博士”。

三、美、日博士生科研训练对我国的启示

博士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而且影响了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知识创新和学术水准。整体上看, 与欧美等教育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还比较弱。据2004年教育部对34所高校84位博士生导师的问卷调查, 在所列12项“博士生的问题与不足”的表现中, “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不足”评价频次占84位导师人数的26%。[8]博士学位论文是评价博士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599篇参选博士论文中, 表征创新性的“理论方法上的创新”和“创新性成果及效益”两项指标得分在低分数段 (<75分) 比例最大, 在高分数段 (>=90分) 比例最小, 说明创新性是我国博士学位论文的薄弱环节。[9]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相对低下, 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得到印证。

一是论文被引用次数偏少。目前国际上通常用“论文被引用次数”“每篇论文平均被引用次数”两个指标来衡量一所学校的知识创新能力、研究生创新能力状况。美国科学情报所 (ISI) 的有关数据显示:1993~2003年哈佛大学论文被引用次数和每篇论文平均被引用次数分别为2043008次、25.59次, 东京大学分别为628830次、10.58次。而北京大学仅为32797次、3.07次, 清华大学仅为24254次、2.20次。我国顶尖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在上述指标上的差距, 客观地反映了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10]

二是原创性成果少。1981年以来, 我国研究生完成的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发现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发明少之又少。此外, 近年来, 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的研究生凤毛麟角。有学者将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概括为“四个简单”, 即简单移植, 只是对他人方法的应用和重复;简单揭示表面现象, 没有深入研究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简单延伸, 只是进一步证实他人的工作;简单推理, 只是采用一定的实验证实己知的结论。[12]

通过对美国博士生教育中的科研训练特色的梳理与我国博士生教育的科研水平状况的描述, 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 充分发挥研讨班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研讨班制度最早创设于19世纪德国的柏林大学, 在美国和日本的继承和发展下, 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开展学术研究的专门场所和形式。针对我国博士生科研能力薄弱的现状, 研讨班应成为博士生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授课方式。在上研讨班之前, 学生要查阅文献材料, 并对材料进行提炼, 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并进行深入研究。研讨班通常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陈述自己的主要观点, 并提出关键的论据。在场教师和同学参与评点与讨论。研讨课的目的, 主要不是达成某种共识。因此, 师生在进行评价时可提出质疑, 甚至提出反对的意见, 在讨论和交流中逐渐把问题引向深入。通过研讨班的授课方式, 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思路, 而且有利于培养、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这对于提高博士生的科研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积极为博士生提供科研实践机会

科研实践是提高博士生科研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前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要充分发挥科研项目尤其是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人才培养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 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虽然也有一些博士生参加了导师的科研课题, 但他们在课题研究中通常仅承担课题前期的调研、资料的收集等工作, 而对于后期的材料分析、研究以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环节却很少能参与。因此, 导师应积极申请本学科领域前沿的重大科研项目, 放手让博士生走到科研的第一线, 让他们独立负责部分或整个课题的设计与实施工作, 为博士生提供一个科研训练的平台。此外, 教育行政部门和培养单位要为博士生设立更多的专项科研项目, 使其在经费充足的前提下独立承担课题研究, 这对于培养博士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

(三) 鼓励和资助博士生参加学术交流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曾说过:“科学扎根于交流, 起源于讨论”。学术交流可以使博士生在与他人的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构思和设想, 是培养博士生科研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学术交流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请进来”;二是“走出去”。学校可设立博士生学术交流专项基金, 用于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来校做学术报告, 为博士生创造一个学术交流与讨论的良好平台。此外, 参加学术会议, 尤其是高水平的国内外学术会议, 也是获取本学科领域学术动态和前沿知识的一条有效途径。学校和导师应为博士生参加这种高层次学术会议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对于被邀请参加学术会议的博士生, 应给予经费上的支持。

(四) 建立博士生科研组织

国外许多大学早已成立了研究生的科研组织, 如日本的研究生组织了“学习小组”;美国许多科研机构成立了由本科生、研究生和教授组成的“研究之家”, 共同做实验研究;匈牙利在一些城市建立了青年学生科学研究俱乐部, 为研究生的科研提供交流的场合。我们也应当成立一种类似于这样的中介组织, 由社会、科研机构、企业、学校四方共同参与, 其任务是为博士生提供科研机会, 营造学术氛围, 促进学术交流, 推动成果转化。[12]

参考文献

[1]徐希元.当代中国博士生教育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6:200.

[2]潘文利.美国博士生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5.

[3]陈学飞, 等.西方怎样培养博士——法、英、德、美的模式与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243.

[4][5][7] (美) 伯顿.克拉克.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294, 297, 391, 393.

[6]刘凡丰.美国博士生教育的模式及改革动向[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5) :61.

[8]孙燕.高校博士生培养现状与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 2006, (5) :105.

[9]刘桔, 林梦泉, 侯富民, 王战军, 任增林.从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看我国博士学位论文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0, (2) :28.

[10][11]吴宏翔, 等.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5, (9) :34.

12.学校科研工作制度 篇十二

二、每学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师进行科研工作安排,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好县级、市级课题。

三、除组织安排教师进行科研课题外,全校教师要自觉投身科研活动中,独立、自主、大胆创新地进行教育教学探索,使科研成果日益增多。

四、加强科研选题的管理,做好预测与决策,保证在选题上做到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

五、组织好课题组,使参与人员在知识结构方面实现合理配备,形成一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育科研队伍。

六、强化科研计划执行过程的管理,有效地发挥人、财、物、信息的效用,保证环节畅通及整体运转有序。

七、通过实验、观察、设计或辨证思维活动,使教师科学研究取得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成功的科学成果,为教育、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八、对教育科研成果要求实事求是的评价,持公证、科学的态度进行客观评价,并通过实践来检验评价。

九、做好学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正确组织科研材料的归档,科学地做好保管和管理工作,充分地发挥教育科研档案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作用。

13.中学德育科研工作制度 篇十三

德育科研工作在整个德育工作里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加强德育德育工作,对坚持学校的德育工作其他分流,办学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实现“办人民满意学校,创和谐校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校在认真推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德育纲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特订以下制度:

1.立德育科研工作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科室主任任副组长,各教研组长参与,启动学校的德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为先导,指导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2. 定期召开德育工作小组会议,确定每一个阶段的德育研究课题,落实德育课题研究的人员、方法、步骤、结题。

3.由教科室或德育室组织定期开展德育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研讨会、教师德育工作研讨会等),科研与德育有机结合。

4.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校外各级各类的德育工作的研讨会、德育研究的培训、进一步掌握德育工作的规律性等,开拓德育科研的视野。

5.引导教师善于总结德育经验,形成德育系列,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文章,来指导本身的德育工作。

6.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的德育科研的比赛活动,制订相应的奖励措施,激励教师提高德育科研水平。

**中学德育处

14.现代教育科研工作制度 篇十四

一、组织建设:成立由校长任牵头,副校长挂帅,教导处、教科室、骨干教师组成的现代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由教科室领导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

二、课题规划:根据上级科研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依据学校研究工作需要,制定研究工作长远规划,明确问题导向,落实研究重点,分布实施研究。

三、课题申报:由学校教科室根据研究工作规划,论证确立研究课题,落实研究目标,组建课题组,撰写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四、课题实施:

1、人员培训:由教科室组织人员依据研究工作需要,随机开展研究理论、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技能等培训。

2、工作实施:

(1)每年拟订研究计划,落实研究措施,做好总结;

(2)每年举办一次专家级研究工作讲座;

(3)每阶段举办一次经验交流活动,总结完成阶段报告;

(4)每年举行一次现代教育论文、教案、课件、教学资源、专题网站、学生作品等校级成果评审,展示研究成果。

五、成果验收:实验终结时,由课题组收集实验资料,进行数理分析,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相关研究报告,申报结题奖励。

六、强化管理:要强化现代教育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落实专人负责,及时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归类存档。

七、保证经费:学校设立科研基金,保证科研开支,鼓励和调动教师热情,奖励优秀科研成果。

15.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制度 篇十五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集团”)综合竞争能力,培养和造就高层次金融人才,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太保集团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

第二条太保集团与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以下简称“流动站”),联合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

工作站将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与科研优势,把人才培养、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太保集团的整体研究水平,加快金融保险创新步伐,促进太保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为加强太保集团博士后管理工作,根据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国人部发 [2006]149 号)、上海市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的有关精神,结合太保集团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管理架构

第四条工作站接受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的领导和业务指导。

第五条工作站站长全面负责和指导工作站各项工作的开展,下设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作为工作站科研和日常管理的执行机构。

“博士后管理办公室”由集团公司战略企划部、行政人事部和集团系统内相关专业部门组成。战略企划部负责博士后的科研管理、“专家指导委员会”的联络与协调等;行政人事部负责博士后的日常行政管理等;相关专业部门根据科研项目的确定,负责科研项目实施、成果应用、博士后的考核等。

第六条“专家指导委员会”是工作站的咨询和学术评议机构,成员组成主要有行业监管部门、相关政府部门、理论学术界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主要职责为:

(一)参与博士后进站人选审核;

(二)指导博士后课题研究;

(三)参与博士后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最终科研成果的审核;

(四)参与、指导工作站开展学术活动等。

第七条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为:

(一)拟定工作站的各项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二)博士后科研管理,包括:

1.拟定博士后科研项目,提出博士后招收计划和费用预算;

2.拟定工作站的各项方案,如博士后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出站报告方案和博士后科研活动、社会活动方案等,并组织、实施上述方案;

3.组织博士后了解公司各业务部门情况,必要时组织博士后参与业务部门的科研活动;

4.博士后科研成果的宣导、转化。

(三)博士后日常管理,包括:进出站管理,日常经费、科研经费的使用和总额控制;

(四)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

(五)工作站的宣传与交流工作;

(六)与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进行联络;

(七)其它有关事项。

第三章博士后科研项目的确立

第八条每年 10 月份,太保集团公司、子公司各部门提出博士后研究课题需求,由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汇总、统筹并确定研究项目。

第九条太保集团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填写《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审批表》,报上海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并根据研究项目的专业方向选择指导专家。

第四章博士后招收与进站

第十条博士后招收条件:

(一)在国内外已经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者;

(二)年龄 40 岁以下,品学兼优、身体健康;

(三)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具有与研究项目相关的专业知识;

(五)能够全脱产在工作站进行研究工作;

(六)工作站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申请博士后需提供的材料:

(一)《博士后申请表》(附一张近期 2 寸免冠照片);

(二)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即将毕业的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三)两位相关学科领域博士生导师的《专家推荐信》;

(四)拟报考课题及研究计划概要;

(五)3 篇学术研究代表作;

(六)工作站规定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二条工作站和流动站共同协商确定招收博士后的人选,报上海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备案。第十三条联合培养博士后,由政府管理部门作为中介方与工作站、流动站共同签订《联合招生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明确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第十四条博士后批准进站后,太保集团与进站博士后签订《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协议》,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第五章博士后的管理

第十五条博士后在站期间,应遵守工作站管理规定和太保集团的各项规章制度。享受规定的待遇,并履行相应的义务。

第十六条博士后进站工作时间一般为 2 年,期间主要在太保集团工作,因课题需要,经工作站同意,可有部分时间在流动站工作,但每年不超过 2 个月。

第十七条工作站对博士后在站工作情况实行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检查。

博士后进站 3 个月内,应完成开题报告; 1 年之内,应完成中期报告;出站之前,完成最终科研成果。上述报告和成果均由工作站组织专家进行审核。考核结果反馈流动站,存入博士后个人档案。

不定期检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体现博士后在站期间的平时性成果,根据相应的管理办法执行,作为绩效奖金发放的依据之一。

第十八条博士后在站期间,要紧密围绕太保集团的中心工作开展科研活动,完成公司交办的各项科研工作,并于半年、年终时向工作站报告工作完成情况。

第十九条对定期考核不合格、或违反管理规定、或研究课题无前景、或 1 年后未取得阶段性成果、或不能完成太保集团交办的主要科研工作的博士后,经工作站认定不适应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由工作站和流动站联名报请上海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批准后终止其研究工作,作退站处理,同时终止各项经费的支付。

第二十条博士后在站期间,根据研究项目需要或公司科研项目需要,经工作站批准,可到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进行短期学术交流活动,时间一般不超过 3 个月。

第二十一条博士后因研究工作需要延长工作期限的,经工作站与流动站协商同意,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 1 年。

第二十二条提前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且成果突出的博士后,经专家指导委员会审定,由工作站和流动站联名报请上海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批准后,可提前出站,但提前时间最多不超过 3 个月。第二十三条博士后人事关系由流动站或工作站管理,户籍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章经费和待遇

第二十四条博士后的经费分日常经费、绩效奖金和科研经费三部分。

第二十五条太保集团每年为每位博士后提供日常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博士后的生活费用,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社会基本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第二十六条太保集团每年为博士后提供绩效奖金,绩效奖金根据科研成果、工作表现,经考核达标后发放。

对于研究工作卓有成效的博士后,如博士后的理论成果应用于实践并取得突出经济效益的,给予适当奖励。

第二十七条太保集团为博士后提供相应的科研经费,科研经费由战略企划部集中使用。

第七章博士后工作期满管理

第二十八条博士后工作期满,应提供研究报告和科研成果,报告要严格按照规定格式编写。工作站组织专家对其进行考核,主要内容为:

(一)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

(二)研究成果的转化程度,潜在的或已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对太保集团科研工作的贡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第二十九条博士后工作期满,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落实工作单位。由工作站和流动站共同填写《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分配工作意见表》,由流动站将有关材料报上海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并按有关规定办理出站等相关手续。

第三十条博士后职称评定按有关政策办理。

第八章博士后研究成果

第三十一条博士后在站期间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太保集团所有。

第三十二条博士后研究成果公开发表,按有关规定享受应有的权益:

(一)博士后在太保集团完成指定的研究工作,其成果发表署名为太保集团工作站博士后,或署名为太保集团工作站与流动站博士后。

(二)在站期间与太保集团有关人员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其署名由成果完成人员协商。

(三)在站期间非研究任务的成果,署名应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本人。

上述成果发表需经太保集团工作站同意。

第三十三条博士后在站期间,应严格遵守《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保密工作规定(暂行)》(太保发〔 2006 〕 16 号)。工作期满出站,应按太保集团有关规定,对其科研项目需保密的内容予以保密。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由太保集团博士后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和修订。

上一篇:湖南生态文明十三五下一篇:关于小学生的毕业感言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