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教育规律档案目录

2024-12-13

遵循教育规律档案目录(精选12篇)

1.遵循教育规律档案目录 篇一

教育要遵循孩子成长规律

孩子的成长规律可以浓缩为一个“人”字。儿童的发展从两个角度来看:认知发展,可以看作是“人”字的左撇;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可以看作是“人”字的右捺。一撇一捺,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字。

孩子成长是有规律的。笔者认为,孩子的成长规律可以浓缩在一个最简单、却也最意味深长的字――“人”上。儿童的发展从两个角度来看:认知发展,可以看作是“人”字的左撇;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可以看作是“人”字的右捺。一撇一捺,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字。

左撇的认知发展,主要是在孩子求学过程中完成的,而学习的关键在于使孩子“学会求知”。但必须明确的是,知识的学习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一种手段,它重在通过学习的过程让孩子学会“求”的方法、激发其深入去“求”的渴望,而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识。我们反复强调:好的课堂教学是通过有限的知识学习上升到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教学。因此从孩子认知发展上来看,最核心的就是要让孩子学会思考。只有会思考的孩子,掌握了思考方法,有了思考欲望,才能有不可限量的发展潜力。至于知识,后天可以弥补,而“思考”和“思考力”却是需要我们时刻抓好和认真培养的。

孩子有着天然的、内在的、自觉的发展愿望和动力。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无穷个“为什么”和充满探索的好动天性,就是最好的证明。教育最重要的职责是保护并持续激发这种发展愿望和发展动力。孩子天真的、直接的、新鲜的经验中,蕴藏着非凡的.创新思维原型和创造力。这种激情和渴望才是人类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但遗憾的是,这些最具有力量的探索欲望和探索精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渐渐被泯灭。好的教育,遵循规律的教育,必须保持孩子的创造意识,激发孩子的创造才能。

右捺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主要是在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中完成的,而社会化的关键在于学会做“人”。初生婴儿如小动物一般,其喜怒哀乐主要受各种基本的生物属性支配,被称为自然人。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懂得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等一系列社会习俗和规则。社会的文明和社会所倡导的是非对错的价值观,就在这一过程中渐渐地渗透到孩子的骨子里、血液里,使孩子逐渐变成一个“社会人”。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就叫社会化。

孩子的发展切不可只关注认知部分,对孩子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不能忽视。“什么习惯、礼貌,爱心、孝心,合作、交往,长大后他自然就会了”,这是一种偏激的认识。事实上,表现出行为问题的孩子,首先表现为社交技能不足。不知道如何加入别人的活动中,以破坏的方式试图引起注意;遇到困难、欺侮时不知道正常的求助手段与程序,直接“出手”、挥拳相向,更别提“团队合作”了……解决这些问题常常成为老师的主要工作,耗费了他们极大的精力。

细看这个“人”字,我们还可以发现:左撇和右捺之间,右捺部分提供了更多支撑的力量,这正应了“育人教书,育人为先”那句话。从“人”字的结构,我们浓缩出孩子成长的规律。

如果遵循这些规律而行,我们不难想象,孩子的生命体验必然是丰富多彩的。

2.遵循教育规律档案目录 篇二

首先,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有很多条,其中关键的三条是受约律、适应律和协调律。

受约律是指教育发展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教育不可能独立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而存在。学校要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依法治教。要研究、遵循、运用经济发展规律,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要努力传播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发展成果,不断弘扬和丰富社会文化,不断催生和创造新的文化。要适应科技发展水平,充分运用已有的科技发展成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

适应律是指教育发展应该适应两个发展的需要,即个体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学校课程设置要考虑和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一展身手,真正享受到人生的成功和幸福。

协调律是指教育发展需要协调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学校要有正确的理念、措施、方法不断改进教育效果、教学效果、管理效果。学校应注重向社会和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使大家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教育的合力和凝聚力。

其次,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管理规律。管理规律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系统全面规律、以人为本规律、激发动力规律和注重效益规律。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系统全面规律。学校教育管理涉及人、财、物、事、时间、空间、信息等多个方面。管理要全面系统,不能顾此失彼,不能以偏概全,要全盘考虑、系统把握。管理中要力争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使教师团队优者更优、差者赶上,优秀生培养有成绩,学困生转化有成效,问题生教育有成果。要抓好管理过程中的计划制定、任务落实、效果检查和总结提高工作,真正通过高效的学校教育管理使学校、教师、学生都有发展。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以人为本规律。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面向生命的事业,因此管理中以人为本更为重要。管理过程中要了解教师的诉求、需要,因势利导,改进服务,使他们能够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困惑,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教育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本分,是教育的本义,也是教育的本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才能实现高效。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激发动力规律。学校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推动力量,包括国家教育政策、上级行政机关指令以及学校师生员工的有意识的行动。学校教育管理要善于把国家教育政策变为师生员工行动的准则,使大家干有方向、做有目标。学校教育管理还要善于借助上级行政机关的指令推动师生员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大家有获得感,有成就感。当然,学校发展真正的动力来自于师生员工自身的努力。这种动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一种机制的力量。教育管理中要重视机制的建设和完善,要通过机制的力量调动干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注重效益规律。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社会效益是首要效益。学校教育管理要注重效益,就要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效率。要科学评价教育效益,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看学生是否德有所立、智有所启、体有所健、美有所向、心有所养。要科学评价教学效益,通过课内外教学活动的开展,看学生是否获得了知识、提升了技能、培养了能力。要科学评价管理效益,通过学校管理活动的开展,看是否实现了预设的目标、促进了师生的成长、办出了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之,学校教育管理需要研究、遵循和运用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哪个学校做到了,哪个校长做到了,学校管理一定就会取得应有的成效。

3.课改要遵循教育规律 篇三

基于对这种现状的观察和思考,通城县城关初中(以下简称“城关初中”)以校长葛成明为首的一班人从改变课堂模式入手,全面进行育人模式的转轨。他们从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育人目标出发,在课程和课堂两个支点上着力,通过制度重构和文化浸润,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真实完整的校园生活,使每一个受教育者感到生命的幸福、学习的愉悦和生活的成功。

城关初中的课改始于2011年。学校在借鉴、创新的基础上,遵循由易到难、由形式到内容的原则,从拆除讲台、搬走讲桌、建立学习小组开始,逐步建立起“双十五”高效课堂模式。教室变成了“学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从台前走向幕后,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城关初中的课改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其契合了新课标的理念。

突出了师生平等的交往观。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认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高度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没有交往和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而无实质性交往的教学是“假教学”。

“双十五”是建立在师生平等交往互动基础之上的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在“四个开放”。一是学习内容开放。上课伊始,就将学习内容展示在导学案上。二是学习过程开放。由传统的单向灌输变为“兵教兵”、师生共同求索。三是学习主体开放。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师亦是生,生亦是师,师生平等共进。四是学习结果开放。由传统的只注重学习结果变为看重学习过程的求索、参与和体验。

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育的一切改革,都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应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双十五”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由过去“教师讲、学生听”变成了师生平等对话和教师引领提升;由过去关注教材变成了关注学生和他们的学习过程;由过去相信自己变成了相信学生。这种全新的施教理念,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现在在城关初中的课堂上看到的是:问题在争鸣中探讨,结果在求证中得出,知识在参与中习得,能力在体验中形成。

树立了全新的教师观。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再先进的教育理念,再完善的管理制度,如果没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去贯彻落实,都是空谈。

课改之初,城关初中就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课改的核心进行谋划。学校通过拟订职业规划和强化研修培训,全面转化教师的教学观、育人观和学生观。他们一周一活动,一月一主题,把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列成清单,发包到组到人,专题解决,单向突破;他们还把课堂教学的重心向课前、课后延伸,把课堂教学的触角向课外、校外拓展,以此提升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历练教师的品质和态度。

养鱼养水,养树养根,养人养心。教育是直抵人心灵的工作,必须遵循规律,尊重人性,遵守常识。城关初中的课改能够走到今天,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此。教育若能顺着这样的走向去推进和实施,必将花如潮,果盈枝,满目春山景宜人。

责任编辑 姜楚华

4.健康教育档案目录 篇四

10、世界卫生日活动情况

11、世界卫生日总结

12、世界卫生日评价

13、世界无烟日计划

14、世界无烟日活动情况

15、世界无烟日总结

16、世界无烟日评价

17、上半年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18、上半年控烟工作总结

19、洗手日计划

20、洗手日活动

21、洗手日总结

22、洗手日评价

5.各行业创卫健康教育档案目录 篇五

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机构档案目录

一、基础资料

1、健康教育纳入政府(卫生局)卫生工作目标的文件或依据。

2、健康教育领导组织成立文件,健康教育所(科)编制文件、人员名单、办公条件及设备清单。

3、健康教育专项经费预算、拨付及支出财务凭证。

4、健康教育中长期规划。

5、政府有关控烟的文件。

6、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应急预案。

二、工作资料

7、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

8、创建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9、公共场所卫生宣传栏(广告牌等)设置情况统计及现场照片。

10、无烟单位、控烟先进单位评选活动文件、档案及表彰现场照片等。

11、开展控烟宣传、检查文件、资料。

12、媒体健康教育资料,包括广播、电视、报纸设置健康教育栏(节)目名称及时段、频率证明。(电台、电视台内部健康教育资料:见广播电视局有关资料。报社内部健康教育资料:见日报社资料。)

13、健康教育场景管理资料,包括场景设置区域、数量、更换记录及板面小样或照片。

14、健康教育活动(讲座、培训、咨询)有关文件及活动记录及音像资料。

15、健康教育资料样稿及发放登记统计。

16、各行业相关资料及创卫督查资料(分类存档)。

街道健康教育资料目录

一、基本情况

辖区面积、户数、人数、辖区单位名册、社区(居委会)名册、健康教育画廊一览表(地点、管理部门或单位)

二、组织管理

1、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有关文件(必须有街道办事处领导分管)

2、健康教育有关文件

3、健康教育网络图和名单(包括各社区、辖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公共场所等)

4、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健康教育画廊;8幢楼以上(或300户以上的居民小区建有健康教育画廊)

5、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

6、健康教育经费开支依据

三、健康教育活动

1、健康教育画廊出刊记录(每季更换一次,有照片或底稿)

2、健康教育资料发放记录(每户居民应有2种以上卫生知识资料)

3、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每月不少于1次(讲座、咨询活动、知识竞赛、文体活动等,重点人群为老人、青少年、妇女)

4、健康教育设备一览表

5、社区居民健康行为规范和准则

6、健康知识、行为考核统计表和考核调查问卷(每次附一份样卷、统计考核人数、知晓率、行为形成率)

7、健康教育示范社区(居委会)的有关资料

8、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情况(建立时间、人员、工作用房面积、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开展健康教育情况、居民健康调查及健康档案、家庭病床等有关资料)

社区(居委会)健康教育资料目录

一、基本情况

辖区户数、人数、辖区单位名单、居民小区数、健康教育画廊数

二、健康教育活动

1、健康教育小组名单

2、健康教育网络名单(包括区内机关、单位、学校、医院、工厂、公共场所等)

3、有关文件、制度

4、健康教育计划、总结

5、健康教育宣传栏出刊记录(底稿或照片)

6、健康教育资料发放记录(留有底样)

7、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包括会议、培训、讲座、文体活动、知识竞赛、卫生评比等)

8、居民健康知识、健康行为测试或调查(每次留有样卷、成绩单,其余单独成册)

医院健康教育资料目录

一、基本情况 医院基本情况(简介)

二、组织管理

1、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和分管领导的文件

2、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名单(每科室、病区有1-2名健康教育人员)

3、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

4、开展健康教育各项经费开支票据(清单)

三、健康教育活动

1、健康教育宣传栏个数、出刊记录和底稿或照片。

2、健康教育工作记录(会议、培训、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卫生知识竞赛等)

3、健康教育设备一览表(照相机、录像机、VCD机等)

4、印发的各类健康教育资料(附发放登记)

5、每年对医务人员开展职业相关健康危害因素防制和健康教育技能培训。有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人数、培训率、测试卷(留样卷)及成绩单、纪实图片、培训小结等

6.门诊健康教育。门诊设有健康教育咨询台,候诊厅(室)有图文并茂的宣传橱窗,为就诊者提供多种健康教育处方,备有多种可阅读的卫生知识读物;

7、住院健康教育、出院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对住院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多种形式健康教育的有关资料(形式不少于四种),病区有健康教育专栏或橱窗;《盐阜卫生》至少要征订到病室。

8、健康教育处方使用率达门诊初诊病人的80%(按月或季统计,并把当年的处方小样附在统计表后)。

9、开展卫生节日和预防传染病宣传宣传咨询活动记录(每年活动6次以上)

10、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记录、照片(每年6次以上)

11、开展卫生节日和防病宣传咨询活动记录(每年活动6次以上)

12、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基本技能掌握率调查或考核资料(测试卷小样、成绩统计表)

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健康教育资料目录

1.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名单(有关文件)2.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名单 3.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

4.健康教育画廊(宣传栏)出刊记录和底稿或照片(每季更换一次)

5.健康教育活动记录(会议、培训、讲座、卫生科普知识录像片、文体活动、卫生知识竞赛等)6.各类健康教育资料(传单、读本、卫生科普书报刊等)

7.健康教育知识、行为调查或考核资料(每次附样卷,其余单独成册)8.控烟制度和措施,有控烟计划、总结 9.张帖禁烟标志,有控烟宣传资料

10.被评为无吸烟单位的请提供有关文件和评先材料。

工厂(企业)健康教育资料目录

一、基本情况 单位基本情况(简介)

二、组织管理

1、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必须有领导分管健康教育)

2、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名单(每个部门、班组有一名健康教育兼职人员)

3、健康教育设备一览表

4、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

5、健康教育经费支出情况(凭证)

三、健康教育活动

1、健康教育宣传栏个数,出刊记录和底稿或照片

2、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照片(会议、培训、讲座、录像、文体活动、卫生知识竞赛等)

3、新工人上岗前健康知识培训情况(培训登记表、讲义或教材、培训主持人、纪实图片、培训小结)

4、对职工进行相关职业卫生、环保、妇保知识培训和考核情况(培训登记表、教材或讲义、考试卷、成绩表、纪实图片、培训小结)

5、印发的各种健康教育资料(留底样,有发放记录)

6、厂报、刊出刊情况(刊登卫生知识内容部分)

7、健康教育知识、行为考核或调查资料(留有样卷、测试成绩)

特殊行业(单位)健康教育资料目录 车站 机场 商场 宾馆 酒店 影剧院 歌舞厅

银行 农贸市场 屠宰厂(场)食品加工厂(场)

一、基本情况

概况(面积、客流量、功能运作等)

二、健康教育工作

1.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必须有领导分管健康教育工作)2.健康教育兼职人员名单(每个部门、班组有一名健康教育兼职人员)3.健康教育画廊内容每季更换一次(留底稿或照片)

4.公共场所要有控烟和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内容;播放卫生知识和禁烟宣传字幕(播出时间、内容、光盘等资料)5.新职工上岗前的卫生知识培训(培训记录、讲义或教材)6.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讲座、卫生科普录像、文体活动、卫生评比等)7.控烟制度和劝阻顾客吸烟措施,公共场所张贴禁烟标志,设吸烟区 8.被评为无吸烟单位的请提供有关文件或评先材料

中、小学校,幼儿园健康教育资料目录

一、基本情况 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二、健康教育

1.学校领导分管健康教育文件(必须有领导分管健康教育)2.健康教育计划、总结 3.健康教育任课老师名单 4.健康教育任课老师培训情况 5.健康教育教具一览表 6.健康教育教材(考核时抽查)

7.健康教育教案(考核时抽查)8.健康教育课程安排表 9.健康教育画廊出刊底稿、照片 10.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记录和照片

11.根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学校自评资料

12.健康知识、行为考核或调查资料(每次留样卷,其余单独成册)

13.中、小学六病防治工作情况(含防治工作措施和计划、总结,每年学生体检情况综合分析报告等)

大中专院校健康教育资料目录

一、基本情况 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二、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必须有领导分管健康教育)2.健康教育网络人员名单(包括系、年级、班级等)3.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 4.健康教育画廊个数,出刊底稿、照片

5.健康教育讲座等资料(包括通知、主讲人、讲稿、受众、照片等)6.健康教育活动记录(会议、培训、文体活动、卫生知识竞赛等)7.健康教育知识、行为考核资料(每次留样卷,其他单独成册)

8.心理咨询室的设置文件,心理医生名册,心理咨询工作情况及相关统计数据

工地创卫健康教育资料目录

一、基本情况

工地概况

二、健康教育与控烟工作

1、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必须有领导分管健康教育)

2、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名单(部门、姓名、职务、学历)

3、健康教育宣传栏出刊情况(每季度更换一次,更换记录和底稿或相集)

4、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照片(讲座、录像、文体活动、卫生知识竞赛)

5、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留底样,有发放登记)

6、健康教育知识、行为考核或调查资料(测试卷,成绩单)

7、控制吸烟制度和措施

8、控制吸烟宣传资料

火车站、汽车站等窗口单位健康教育资料目录

一、基本情况

概况(面积、客流量、营运管理等)

二、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必须有领导分管健康教育工作)2.健康教育兼职人员名单(每个部门、班组有一名健康教育兼职人员)3.新职工上岗前的卫生知识培训(培训记录、讲义或教材)4.对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讲座、录像、文体活动)5.健康教育画廊内容每季更换一次(留底稿或照片)

6.中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档案目录 篇六

(供参考)2017年10月

一、综合部分(中、小学必建目录)

1、上级有关义务教育文件

2、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评领导小组

3、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4、学校义务教育宣传材料

5、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6、学校简介(学校规模、标准化建设程度、办学特色或亮点、办学成绩,要图文并茂,作为学校的一张名片展示)

7、学校校园平面图 8、2015、2016学秋季基层报表(纸质版)(本校区不含村小教学点)

二、办学条件(10项指标)A-1 教学装备

B-1:理化生实验室达标情况(中学部分)

1、学校理化生实验室建设图片

2、学校物理、化学、生物设备仪器清单 B-(1)小学科学实验室达标情况(小学部分)

1、科学实验室建设图片

2、科学实验室设备仪器清单

B-2:图书室达标情况(中、小学必建目录)

1、学校藏书室、学生阅览室建设图片

2、学校图书量统计表含生均图书达标情况和学校图书清单 B-3: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配置情况(中、小学必建目录)

1、各班级配备多媒体建设图片

2、各班级多媒体设备清单

3、学校计算机台数(含生机比达标情况)、多媒体教室、互联网宽带(电信合同10k以上)、软件资源配置一览表

4、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有教师网络开通名册、有教师应用平台情况截图等)

B—4 音、体、美器材配置情况(中、小必建目录)

1、音乐器材清单及管理图片

2、体育器材清单及室内、外场所管理、安装图片

3、美术器材清单及管理图片

A—2 学校建设(中、小学必建目录)B-5 在校学生规模 1、2015、2016学在校学生数统计表(含各年级各班级学生人数统计)(本校区不含村小、教学点)2、2015、2016学在籍学生花名册(本校区不含村小、教学点)

3、学校教学用房、学生服务用房情况一览表(教学用房:

教室、初中理化生实验室(小学科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音乐器材室、美术器材室、体育器材室等间数;学生服务用房:宿舍、食堂、厕所的面积)(以上统计说明教学用房满足需要、学生服务用房能适应生活需求等)

4、附学校专用教室等用房分布图 A-3 师资配备(中、小学必建目录)B-6 校长资格条件情况

1、正副校长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

2、正副校长培训证书(复印件)

3、正副校长学历证书(复印件)

4、县教育局有关校长任命文件 B-7 教职工配备情况

1、学校在岗教师花名册(全乡汇总、本校区内教师要分开造册)

2、教师学历、职称资格证书复印件(提供本校区教师材料)

3、学校各学科教师任课情况一览表(特别要注明:体、音、美、英语、信息技术专兼职教师任课情况)

A-4 学校管理(中、小学必建目录)B-8 图书、仪器、器材管理情况

1、图书各项管理制度及制度上墙图片

2、仪器各项管理制度及制度上墙图片

3、器材各项管理制度及制度上墙图片(含班班通、计算机

等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等)

4、图书借阅登记录

5、各项仪器使用记录

6、各类器材使用记录

7、学校音、体、美器耗材情况记录表册

8、图书、仪器、器材使用、借用、领用记录表册

9、学校组织各项活动记录、活动图片以及活动成效等材料 B-9 办学行为、财务管理、环境卫生等情况 B-9-1 学校教育教学行为

1、学校2015、2016年春、秋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

2、学校2015、2016年春、秋作息时间表

3、学生一日活动时间表(作息时间表体现:

1、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

2、学生在校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

3、中、小学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

4、学校贯彻执行县局有关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文件通知、相关制度和中、小学教学视导、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材料

5、学校学生健康体质测试、体育活动、少年宫活动、社会实践开展情况材料以及学校特色、亮点教育活动成效等

6、学校教育、教学行为规章制度 B-9-2 财务管理规范

1、学校成立公用经费、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管理领导小组

等通知

2、学校财务管理各项制度

3、收费公示栏和张贴收费公示宣传以及校务公开有关资料等图片

4、县局有关做好学校财务管理等一系列规定、要求和文件通知

B-9-3 校园环境卫生

1、学校成立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和爱国卫生月活动领导小组通知

2、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各项制度

3、学校有关卫生安全工作计划和应急预案

4、学校卫生责任区划分及常态化管理检查记录评比结果等材料

5、学校校容校貌、绿化、美化以及校园内文明卫生用语等校园文化图片展示材料等

6、学校有关文明、卫生获奖情况

7、县局有关学校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健康教育等文件通知

A5 生均面积

B10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

1、学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统计表(表格形式呈现)2、2015学秋报表复印件(附校舍建筑面积登记表)(5-12表)3、2015、2016学年级、班级、学生数统计表 B11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1、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统计表(表格形式呈现)2、2015、2016学秋报表复印件(附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平面图)(512表)3、2015—2016学年级、班级、学生数统计表 B12 生均运动场馆面积

1、学校生均运动场馆面积统计表(表格形式呈现)2、2015、2016学秋报表复印件(522表)(另附学校用地规划平面图、标准机房面积等,将运动场面积和绿色面积划分开)3、2015—2016学年级、班级学生数统计表

三、教育常规管理

1、学校各类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汇编

2、学校学籍管理中有关转学、休学、复学等学生变动情况原始材料、申报批准材料、登记册表(中学需提供近三学年,小学提供近六学年备查)3、2015、2016学留守儿童花名册(数据与报表一致)4、2015、2016学“三类残疾”儿童少年登记册、统计表以及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花名册(数据与报表一致)5、2015、2016学进城务工子女就读学生花名册(要求同上)6、2015、2016学择校生花名册(分年级造册)(要求同上)

7、学校2014—2016学年巩固率统计表和当年的秋季报表有关巩固率表册

8、学校2015、2016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统计表以及本校区各年级学生原始测试记录表,并计算出及格以上人数比例(达标标准为及格人数要占总参测人数的95%以上)(另注明不参测学生的理由)9、2014—2016年学校初中毕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及分等级评定结果

10、近二年教师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或意见、办法)11、2014、2015、2016学年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时认定相关资料

12、近几年来,学校教师参加各项活动评比获奖情况统计

四、教学常规管理

主要以县局每学年对各中、小学进行教学视导备查资料为主,初中、小学提供教学视导中以集中视导的指标内容(中、小学教师备课笔记、学生抽查作业除外)以及教学方面获奖材料或获奖情况登记表

五、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工作方面资料

主要以“祁门县校内留守儿童之家考核细则”资料为主,重点突出:有家、有组织、有制度、有名册、有活动计划、有活动开展记录

六、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根据自身建设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图片、文章备查

七、安全教育

主要以教育局每年年终对所有学校进行“平安校园”建设暨安全综治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要求进行收集整理资料(共9项资料台帐,注意文件时间、活动时间在2014、2015、2016年内)

八、学校特色(学校自行整理)

注:原来各校建档的标准建设档案改成均衡发展档案。请各校在充实2015年材料时一并把档案目录和档案盒标签进行调整。特要求如下

1.学校资料建档以本指导目录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进行。2.所有建档资料中纵横数据必须和基层年报保持一致。

3.学校档案资料收集必须包含2016年学校工作情况和相关数据。

4.在汇报工作时以2016年数据为准,2015年相关数据校长也得掌握。

7.遵循教育规律档案目录 篇七

修订工作组:应该说,十年语文课改的收获还是很大的,具体来说,我们觉得主要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

一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已经为广大语文教师所熟悉、所认同,并且逐渐融入一线语文教师日常工作的话语系统,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

二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渐发生变化。那种“满堂灌”的讲解少了,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强调诵读领悟的多了;以教参中的解释作为唯一正确解释的少了,尊重学生的理解,强调通过阅读讨论、分享交流生成对文本的合理解读的多了。注重积累,培养语感,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的表达成为许多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初步的转变。

三是语文新课程实验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新时期教材编写的新理念,成为语文教材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教材注重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力求切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教材内容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和态度、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和弹性,为教师和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

四是语文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语文课程的活力都在逐渐增强。扩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推进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成为许多教师课程开发的重点。随着各实验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推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语文课程基础性及其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得更为明显,语文课程也明显增添了一分活力。

五是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有所改变。人们普遍比较看重的考试,实行的改革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的语文试卷从测试材料的选择上看,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从测试的内容上看,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基本价值追求。关注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注重对学生语文运用实际能力的考查;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和对问题的多角度理解,侧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重视学生有创意的表达等。评分方式也有所革新。所有这些变化,对语文课程改革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六是随着新课程培训和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十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组织的教师新课程培训逐渐制度化、系统化,校本教研制度也在实验区和实验学校初步建立,学习、实验、探索、反思、改进成为教师教育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基于语文课程改革实验的行动研究在各地普遍开展。在这十年间,许多一线教师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大批的研究型语文教师逐渐涌现。语文课程改革实验给语文教师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专业发展空间。

《江苏教育研究》: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课程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对它的修订应该是一件慎重的事情。我们想知道,这次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修订工作组:课程标准的修订起始于对课程改革实验的调研,包括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的通过实验区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的广泛调查,由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从报刊杂志有关文章中搜集的意见和从中小学直接获取的更加具体的意见。充分的调研为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调研情况显示,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向是正确的,义务教育阶段实验情况比较平稳健康,效果总体良好。同时,在调研中发现,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也还存在一些欠缺和困难,课程标准有必要作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依据,主要有两个:一个依据是2010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努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坚持改革创新的目标。另一个依据是对调查中收集到的意见的研究分析。这方面的意见内容十分广泛,比较集中的主要有:关于语文课程性质定位和基本特点的问题,关于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目标的问题,关于语文课程具体内容切合性的问题,关于课程实施建议的可操作性问题,关于语文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的问题,关于识字写字教育的问题,关于课程标准体例和语言表述的问题。

《江苏教育研究》:这次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是以实验稿为基础的,既然是修订,“修订稿”与“实验稿”之间在基本精神和主体内容方面应该是一以贯之的,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修订工作组:是的,这次修订,“实验稿”中的基本思路我们是坚持不变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语文课程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坚持“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系统。

二是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全面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素养,在语文教育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发展。

三是坚持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正确把握本学科的特点——人文性特点、实践性特点、本国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特点、汉语言文字特点以及课程的综合性特点,积极探索语文教育的规律。

四是坚持推进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积极吸收当代教育的新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提高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

五是坚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以“语文素养”作为新课程的核心概念,更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更加丰富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多方面和谐地发展。这一理念,和党中央关于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各个方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是相符的。

六是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认真吸取以往的成功经验,在学习语文的各种环节中,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七是坚持不断探索语文课程的创新发展,使语文课程保持“开放”的态势,避免固步自封,能根据需要不断更新与发展,始终适应时代的变化。

《江苏教育研究》: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订?这是广大一线教师最关心的问题,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修订工作组:这次修订对“实验稿”进行了充实加强和增删调整,内容还是比较多的,概括起来主要是五个方面:

第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世界各个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对母语教育课程是否体现主流意识形态都给予特别的关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课程标准当然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而且语文课程是一门属于人文学科范畴的基础课程,承担的是祖国语言文化传承的功能,更应该着力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把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课程的灵魂。语文课程是一门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的实践性课程,同时也承担着育人的功能,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渗透的方式,融入到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因此,本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导向,并努力把它有机地渗透到课程目标、内容以及实施的各个方面,与学科教学尽可能水乳交融,紧密结合。

第二是进一步突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当今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继续坚持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对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再作适当的调整,在本课程里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自然,关注自己的成长,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着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是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长久以来,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都没有直截了当回答“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近些年,许多语文教师和研究工作者强烈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能作出明确的回答。这些意见是正确的。这一次的修订,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作了如下修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

《江苏教育研究》:明确语文课程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任务、核心目标很重要,这些都是决定语文教育往何处走的根本性问题。特别是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回答了多年以来一直困扰一线教师的“语文课程是什么”这个问题。具体到语文课程的实施指导这一方面,“修订稿”有哪些亮点?这个问题一线教师更为关注。

修订工作组:是这样的,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广大语文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修订,最突出的意见和建议是在一些具体的内容上,并且希望设定的课程目标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课程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增强可操作性。所以,这次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第四个主要方面就是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进一步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

修订工作组深入研究在课程改革实验中了解到的问题,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经过系统的梳理之后,着重考虑对相关内容的目标、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有的部分原先设定的目标难度过高,需要适当降低;有的地方需要补充说明,要强调改变繁琐的教学过程和过于理性、抽象的要求;有的地方要修改对“目标”、“建议”的表述,力求使各学段目标的梯度和层次及有关表述更加清晰;在“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还进一步强调了关于语文学习的关键性要求,补充了相应的措施和说明。例如,强调“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要求高度重视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对于推荐阅读书目和诵读篇目也需要作一定的调整和补充。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如,阅读教学中“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等等),明确要求改正和防止。在一系列的修改之后,课程标准比原来更好地体现了课程目标、内容以及实施的要求。

《江苏教育研究》:近年来,关于中小学生语言规范的问题,大家关注比较多,如网络语言的使用、写字能力的下降等。2011年8月,教育部还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三至六年级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书法课。关于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这次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有没有进行回应?

修订工作组:这个问题我们也很关注。这次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的第五个方面就是针对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增强改革力度。

关于汉字教育,是这一次修订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在这方面,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错别字情况严重;书写质量普遍偏低;有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学习负担过重。这一、二两个方面的问题,既存在于中小学生之中,也存在于成人之中。要转变汉字教育的理念,不能简单地把识字写字的学习当作阅读、写作的附庸。学习写字的过程,其实也是提高书写意识、书写技能,培养习惯、性格的过程,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感受力。

此次课程标准修订,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从第一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而“实验稿”主要在第一学段“课程目标”中提出这样的要求,其他学段不再提出。二是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改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改为“800左右”。三是针对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希望下功夫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会”要求的教学观念和做法。四是在国家语委和有关专家组的支持下,推出《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过去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普遍是对具有不同教学难度的字,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同样的方法平均使劲,往往每学一字一概要求学生抄写十遍二十遍以上。实际上,不同的字学习难度不尽相同,不同的学习阶段识字写字的难度也不相同。《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初级阶段熟练掌握300个“基本字”。选出的这些高频字里面包含汉字的各种笔画类型和基本间架结构类型,学生多花一些工夫认识、体会并且练好这些字以后,学习其他的字可以少花时间和力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江苏教育研究》:刚才提到“修订稿”附录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这个字表是怎么确定的?怎样来使用?

修订工作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和“字表二”共列出3500个常用字,将这一学习要求的内容具体化,这一字表可以给教科书编写和识字写字教学的评估提供参考。另外,根据统计,2500个左右的汉字可以覆盖95%以上的现代阅读材料,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早期先学习这一部分字,有利于较早地顺利开展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中的“字表一”,就是要求在初级阶段的教学尽可能先安排学习这些字。此次修订工作还根据字表的设计,补充了关于识字写字教学的建议。“字表”和“建议”将推动识字写字教学更加科学有序地实施,引导教师合理安排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识字写字学习量,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江苏教育研究》:有些教师认为,“修订稿”修订得并不彻底,一些比较具有普遍性的建议并没有得到体现,这个问题怎么看?

修订工作组:首先说明一下,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是综合各方面意见的结果,这必然会导致有些修订建议没有被采纳。这里,我们想就大家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作一个解释。

第一个是关于“语文知识序列”的问题。有人建议课程标准拟出一个语文知识序列,以便于教师讲授。在“实验稿”中,有关的语文知识内容已包含在课程目标里。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像其他一些学科的标准,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两个部分,而是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结合在一起。针对这方面的意见,修订工作组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研究,对有关语文知识及相关建议尽可能“细化、系列化”,将课程标准各学段目标中所涉及的语文知识整理出来,把原来的附录《语法修辞知识要点》扩充为《语文知识要点》,增加了关于汉字、拼音、阅读、写作、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后来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一些老师指出这样做可能存在新的风险,过分细化和系列化,有可能使课程标准显得繁琐,并对教师造成束缚。而且,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表达的实践上下功夫,应避免围绕知识条文、概念定义耗费精力。所以,最后我们放弃了这个表。

第二个是关于“内容标准”的问题。有一些教师参考其他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增加“内容标准”这一系列。修订工作组对此也作了专题研究。有的学科,有本科目完整的知识系统,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内容标准”这一设置比较适合于具有此类特征的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具有与这些学科不同的特点,这一设置对语文课程标准不合适。英语、俄语、日语这三门外语学科的课程标准,在实验稿中原本也有“内容标准”,在十年改革的实验中发现,这一设置不切合本学科的特点。现在修订后的课程标准,采用跟语文课程标准同样的办法,将“目标”和“内容”融在一起,不单设“内容标准”这一部分。

第三个是关于“训练”的问题。有人要求在语文课程中强化“训练”。其实语文新课程并不排斥训练。“能力”、“训练”过去一个时期是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它们现在虽然同样存在于语文新课程中,但是被包含在新的“语文素养—养成”的模型中,所以“训练”一词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出现。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实施策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这一次修订课程标准,又在教学实施方面补充了更多的提示和说明,“训练”的举措包含在内。相信原来感到不习惯的教师,将来在观念上和做法上能够逐步真正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江苏教育研究》: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已经颁布,语文课程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对于接下来的语文教育教学,有什么建议?

修订工作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十年实验的基础上完成修订,目标和内容比“实验稿”更加明确、清晰和充实,将使积极投入改革的教师更加充满信心,明确前进的方向。

在这新的起始点上,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是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催促之下投身于大规模改革的,各方面的准备都还不够充分。在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既有老问题,也有新问题。在今后语文课程的实施中,也必然会滋生出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难。

一次重大改革,遭遇种种复杂问题,自然不可避免。经济、社会的改革是这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是如此。但是我们没有理由退缩,退缩只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代价。世界发展、社会进步的潮流,不容许我们等一切条件都成熟之后,再实行改革。我们只能毫不犹豫地投入改革的洪流,边实践,边建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在一个重大转型的路口,首先是观念决定成败,对前进方向的选择决定成败。然而,在通过对有关事业和发展大势的研判,确定改革的理念之后,实施过程的各个细节,就可能上升为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

我们必须正视面前的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积极寻找解决的对策,使课程改革能够更加健康、平稳、顺利地向前发展。我们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内把语文课程的所有问题都解决好,但是希望通过探索和改革,能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道路上大大前进一步。

8.遵循规律 统筹发展 篇八

甘肃省定西市曾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之一。上世纪末,定西借助国家的扶持,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实现了整体上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奋斗目标。为了在此基础上加快向小康社会迈进的步伐,定西市委、市政府遵循规律,统筹发展,提出了“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的发展思路,即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努力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发展实践中,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较快发展。遵循生态规律,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改造和征服自然,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导致定西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群众的温饱问题也长期得不到解决。近年来,定西遵循生态规律,注重将自然条件的劣势转化为发展特色经济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民按天时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压夏扩秋,压地上籽食作物扩地下根茎作物,压低效作物扩高效作物,着力发展与气候特征相适应的优势农作物,如马铃薯、中药材、草畜、花卉、食用菌等。农民在顺应自然的农作物结构调整中得到了实惠,一改过去开荒种田解决口粮问题、铲草砍树解决燃料问题的做法,更加注重精耕细作和集约经营,使自然生态得以恢复,生态涵养和资源承载能力明显增强。遵循市场规律,统筹城乡发展。多年来,由于定西一直把发展的立足点较多地定位于抓农业上,对工业经济的发展重视不够,致使产业结构失衡。即使在农业内部,也没有摆脱就粮食抓粮食的思维定势。这种做法,既延缓了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又拉长了定西解决温饱问题的时间。2000年,定西提出,依托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促进工农业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统筹城乡发展。以重点龙头企业为主体,配套发展上、下游产业,使定西在保持工业稳定快速增长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加快农业发展方面,通过积极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架起农民通往市场的桥梁,推动订单农业的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过去,定西集中精力摆脱绝对贫困,对如何推进社会事业的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不够。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定西顺应时代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提高群众素质和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帮助农民掌握实用技术,提高致富本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已转向优质服务、亲情操作和依法管理阶段,初步实现了稳定低生育的目标。城镇建设开始步入以定西市区为中心、各县县城为骨干、农村小城镇为支撑的梯次型发展格局,成为聚集工业、繁荣第三产业、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为了改变农村党组织和农民党员凝聚力弱、致富能力差的现状,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初步走出了一条抓基层党建促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定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尽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目前仍处于欠发达阶段。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深化对规律的认识,更加自觉地遵循和运用规律,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在遵循生态规律、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除了巩固和扩大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成效,进一步从劣势中挖掘优势,把传统、原始、无污染作为经济优势充分利用起来,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向往绿色的需求,大力开发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在遵循市场规律、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坚持用市场思维指导经济工作,按照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开发那些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名优产品。在遵循社会规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适应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新要求,运用“双赢”思维,依靠有良好回报的项目引进人才和技术,提高科技研发水平,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同时,切实把科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创造人力资本优势,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始终得到持续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9.高考复习的遵循规律 篇九

高考复习万能规律在复习迎考的阶段,不少同学的复习重点常会放在那20%甚至是10%的那部分内容上,我曾经听说有一所学校的高三月考内容是把历年来错误率最高的题目集中起来让学生做,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的,考出来的成绩个位数的也有,学生的信心大受打击。其实这类错误率最高的题目大多属于10%的题目,假如我们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这部分的内容上,明摆着是长考试威风,灭自己的志气。而且与复习的策略也不利。

高考复习万能规律,在复习时,如果你能很好地管好那80%的内容,然后再挑战一下20%的那部分。对于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说,在高考最后复习阶段,一定要舍得抛弃难题。之前模拟考试的有些卷子整体难度大,有利于提高水平;但对于高难度的题,一般则采取搁置的态度。以基础和中等难度的题为主,保证做题的准确、速度,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再做些难题以应考试之万一。

高考还牵涉到填志愿的问题,自己有没有机会冲一冲,跳起来摘一摘那高高挂起来的苹果;高考复习万能规律自己有没有必要去攻一攻那20%和10%的难题呢?那么弄清楚自己在所有考生中的相对位置也很重要。你先要考虑的是你所在的学校属于什么性质的,市重点、区重点还是普通高中,你的学校在全市或全区的排名位置在哪里,然后再考虑你在学校的位置,两者结合起来考虑,你大致可以推断出你在全体考生的位置是否在70%左右,还是优秀的20%,还是出类拔萃的10%,然后,你就可以安排你的复习策略,主攻哪一部分的内容。

其次,高考不但考解题能力,而且考解题速度,题量相当大,以至大多数同学来不及做完考卷,这时如果你过多地纠缠于难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该做出的题没了时间,就太不合算了。很多同学总是这也丢不了,那也放不下,结果必然是双重地浪费时间――复习时间和考试时间,所以请同学们认真考虑,相信你能作出明智的选择。

高考是一种区分型的考试,所以不可能指望所有的同学都考得多么好,因此要结合自己一贯的情况为自己订出一个明确的目标:一曰总分要达到多少;二曰具体到各科又要达到多少分。一定要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切忌好高务远,然后结合高考“3:5:2”的难度分布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高考复习万能规律对于基础好的同学,不用过多地纠缠于简单题,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上;对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应在充分练习了简单题和中等难度题的基础上来试攻难题;对基础不好的同学,也许连中等题都感到一定困难,那就应该从解决简单题入手,逐步过渡到中等题,大胆地放弃难题。

10.遵循教育规律档案目录 篇十

[关键词]科学;小学;教育

在如今的教育中,喊得最多要数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思维又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就不会有创造性的行动。为此,在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在科学课中有很多可以研究的地方,在进行《科学》的教学时,应当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按照“问题―假设―探究―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一、遵循科学发展观规律进行小学科学教育

1. 问题。“好奇心总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并谋略找出答案。”《科学》教材导语:“有问题,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探究;有探究,才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进步”。人类认识科学和掌握科学的规律,决定了《科学》这门学科的教学,必须从问题入手,这也是科学教学的一大特色。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让学生思考;也可以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对某些现象产生的疑问。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儿童提问表明儿童在对事物进行探索、思考,在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正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儿童创新思维的开端。

2.假设。大胆假设就是学生思维的开始。我们知道,无数的发明都是来源于科学家大胆的假设。在《科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围绕问题,根据以往的经验,说出自己的估计。假设的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经验,在观测前对事物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在这过程中,教师不要粗暴地干预学生的假设,应当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才会在实验的过程中,有一种更加求实的精神,并渴望通过实验寻求答案。例如,在进行《热水变冷》的教学时,当老师提出问题:一杯热水,在温度下降的时候,温度有什么变化规律?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说出自己的假设。诸如“温度会均匀下降”、“温度开始的时候下降得很快,后来越来越慢”、“温度开始的时候下降得慢,后来越来越快”的答案,教师不要马上下结论,提示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最终的答案。

3.探究。探究就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观察比较,以此来检查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的过程。探究是学生获得真知,解决问题的关键。探究更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亲自去寻找答案的过程,它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注意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比较能力的培养,养成科学的探究方法。

4.结论。科学课既强调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还重视在实验的过程中搜集和积累数据,强调对事物的认识不仅要在质上认识,更要从量的分析中得出结论。由于定量分析会使学生的头脑更加精确化,更加科学化,只有用一定的数据来描述事物时,才算是达到了对事物内在性质的真正的了解。因此,上好科学课,必须教会学生在重视数据的搜集和积累,学会做好实验的结论。结论就是通过动手实验的验证后,得出的最终结果。它是印证学生假设的根本依据。因而,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认真做好记录,将实验的结果写在记录卡上,以此来培养学生勤写结论的习惯。

二、科学发展规律融入环境教育

1.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节水保水。不仅人类需要大量的水,动物、植物也都需要,所以说,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能源。近几年来,由于工业发展飞快,导致了水域污染严重,生命深受其害。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渗透环境教育。如《科学》教材上《生命之源―水》单元的教学中,通过交流、讨论、汇报,让学生说出他们对水资源不同的看法,然后老师再启发他们认识到目前地球上的水很大部分是不能饮用的海水,全球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全球的水资源面临着水资源枯竭,有限的淡水资源正在受到工业和生活污水的严重污染的问题。饮用水的质量已威胁到我国人民的生存,鲁迅先生早就警告过:“林木伐尽,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同价。”联合国在环境会议和水会议上也向各国发出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通过向学生对水资源危机的教育,结合平时的班队活动,明确平时要注意节约用水,注意水资源的保护,不把垃圾倒进江河,减少水的污染,保障饮用水源的清洁。

2.了解大气污染严重性。植树绿化。对于人来说,可以7天不吃饭,3天不喝水,但不可能3分钟不呼吸,所以良好的空气对人类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工业的发展在破坏了水源的同时,也污染了空气。教材中不少内容都与空气有关,每到上到这些课的时候,同学们的情绪都很激动。是啊。他们早已关注到了身边的事,老师只要稍加点拨,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单元,向学生传授了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空气占据一切空间等知识,教给学生测量空气成分的实验方法,并通过谈感受、参加一些户外活动,知道目前大气污染是来自各方面的。空气中充满了大量有毒的气体,造成了对人体的危害,这种危害可引发为患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等不良作用,给人类的生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认识到减少大气污染是刻不容缓的,为保证空气的新鲜,要多植树造林,搞好绿化工作,净化周围环境,调节大气的质量。

三、如何更好地进行科学教育

1.科学知识方面。虽然我们的科学教育把主要精力放在传授知识上,但是,怎样传授、传授怎样的知识仍然值得我们反思。传统知识教育的特征对现代科学和科学教育具有难以摆脱的影响。首先,重结果甚于重过程。所有后续的知识都是在前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我们重视甚少。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以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为基础,而我们却不重视这一重要过程,而是毫无意义地谈论落地苹果激发了牛顿灵感的神话。其次,重标准答案甚于重智慧开发。目前,我们教学的目的和评价教育,成败的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能够获得唯一正确的答案,所有的习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题目中的所有数据都必定是有用的。而事实上,任何现象的答案都不会是唯一的,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

2.科学态度和方法。在科学态度上,科学态度是通过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科学发展的整体把握而形成的科学信念和科学习惯。科学既是真实可信又是不断发展的,因为科学来源于经验,经过实验的检验,具有可重复性。任何臆想的、传闻的东西都不能轻易进入科学领域。但是我们非常不重视科学态度的养成,很多荒谬的无稽之谈不经设防就不胫而走,还有的用行政权威解决科学问题等怪事出现,这些都与科学态度有关。 在科学方法上,任何科学的思维方法都不能离开具体的知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是把知识本身作为目的,还是把知识作为工具和手段以掌握科学方法为目的,这是完全不同的教育思想。科学并不是简单地对自然规律的揭示,更重要的是要找到研究自然规律的方法,或者可以说一门学科如果不能形成自己的科学方法,就不能成为科学。现在的教育完全没有把科学方法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这使得我们的学生虽然掌握了某一学科的许多知识,却不懂得该门学科的科学方法和这种方法的价值。我们充其量只能说学过了这门学科,而不是掌握了这门学科。

3.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在科学真理探索过程中,并对科学本质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孕育起来的,且凝结为推动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和心心理取向。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的本质不是证实真理,而是不断发现以前真理的错误,不断更新真理。现代科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科学合作的重要性,现代每一次重大的科学发明,往往是很多科学家集体合作的结果,而且是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所凝集的结晶。

四、结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教育是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对未来最重要的投资。小学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应该把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支持科学能力建设,放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地位。

参考文献:

[1]赵彦美,论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04).

[2]王俊卿,小学科学课中实验仪器的使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04).

11.遵循学生发展规律 完成教学目标 篇十一

——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工作中享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今在此作一番总结,以便择优汰劣,取长补短以待来年教学水平更上层楼。又一学期结束了。半年来,教导处的正确领导、在美术教师的大力协作下,顺利完成了学期初的预定目标,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成绩。为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基本情况概述:

开学初,遵照教导处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尽可能地按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日益高涨。

一、备课上课方面:

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美术课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多(一周每班两节)。所以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我开展了各个年级的儿童画拓展课程,鼓励学生参加。不少学生绘画功底大大提高。每月在教导处的严格要求下,教师针对错误及时整改,使美术教学落到实处。根据学期初的安排及政教处的临时安排,定时或不定时地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二、学科教学与教研

认真学习美术课程标准,掌握教材特点,用好教材。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美术教材中内容过于浅显和繁杂的内容(如范例画和步骤画),作了适当的补充和调整。在美术课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美术课内容的调整。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到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教学中注意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视美术基本技能教学,加强课堂当场的示范指导,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逐步学会基本的美术表现方法。注重对学生课堂作业的过程指导,凡是学生在技能实践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以具体指导;对优秀作业,独创性作业予以及时肯定。

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个人业务方面:

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积极参加校内听课,评课以及区教研活动,观看美术学科论坛,并写出心得体会。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同时课外看了很多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提高认识,加强自学。认识到:要搞好教学,首先自身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因此,必须加强自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按照教导处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安排并组织教学活动。

2、认真备课,使美术教学能正常开展。

3、通过听评课和研讨,促进自己的经验增长。

4、充分利用美术室现有模具和自制教具进行教学,加强示范。

5、举办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兴趣。充分显示了学生美术水平的提高。

6、定期组织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今后我将继续遵照教导处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规范的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口头语,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生动等等。总之,本期工作顺利圆满完成,不足之处便是今后的努力方向,重要的是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下一学期的工作中戒骄戒躁,各项工作都能以更大的起色去博得家长的赞许,领导的认同。

循序渐进

同学生一起快乐学习

美术组 隋晓芳 2013.12

12.遵循汉字规律 进行字词教学 篇十二

遵循汉字规律 进行字词教学

在具体细致、繁杂变化的教学活动中,指导思想必须明确,才能博采众长,坚持自己的特色。根据明确的指导思想,才能安排好具体的教学步骤、环节和方法。在日常的字词教学中,根据汉字的构成规律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以下两点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在字词教学中,形音义的结合,以义为核心,以理解和运用为目的 请先看下面的两种教学方法。第一种方法:教学“天空”一词。

师:板书“天空”,并写出汉语拼音: tiā n kō ng。哪位同学会读这两个字?要求读出拼音。先请一位同学读,然后大家齐读。(这是在解决读音问题)

师:谁会分析这两个字是怎样写的?

生:“天”是独体字,一横两横一撇一捺。“空”是合体字,上下结构,上面一个“穴宝盖儿”,下面一个“工人”的“工”,合起来就是“天空”的“空”。师:同学们再“书空”几遍。(这是解决字形问题)师:“天空”是什么意思? 生:“天空”就是“天上”。师:对。天空中都有什么?

生:天空中有太阳、月亮和星星,还有空气。(这是引导理解字词的意思)

这种教学方法就是形音义相分离的方法,对形音义采取的是“单打一”各个击破的方法。形音义三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形是形,音是音,义是义,三者分头解决,其中对“天空”的词义理解上有欠妥之处:“天空”和“天上”不能画等号,用“天上”解释“天空”是不准确的。请看另一种教学方法:

师生:同上一种方法一样,读拼音读字词。师:谁会分析这两个字是怎样写的? 生:(回答同前一种)

师:“天”字为什么这样写?我们能不能把它看成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合体字? 生:(思考后回答)可以把“天”看成是由“二”和“人”组成的合体字。师:还可以看成是哪两个字?

生:还可以看成是由“一”和“大”组成的合体字。

师:这两种分法哪一种好呢?哪一种的分法和“天”的意思有联系呢? 生:(思考后回答)还是把看成是由“一”和“大”组成好。“一大”就是“最大”,“天”最大,没有比它再大的了,所以“天”就是“

一、大”。分成“二”和“人”不好。两个人怎么会是“天”呢?(同学们 和老师全笑了。)师:那么,“天空”的“空”字为什么这样写呢?

生:“穴字头”表示洞,“工”是“工人”,“空”字表示工人在洞里干活。师:“空”是什么意思?

生:“空”是里边什么也没有的意思。

师:那么“工人在洞里干活”是里边什么也没有的意思吗? 生:不是。

师:所以,把“空”解释成“工人在洞里干活”是不合适的。“穴字头”表示洞的意思是对的,如果洞里什么也没有,那不就是“空”吗?下面的“工”字在这个字中表示读音,“工”和“空”的读音相近,都含有 ong的韵母。“穴字头”表示字的意思,“工”表示字的读音,这样的字就叫“形声字”。生:(聚精会神地听着,边听边想)

师:“天空”的“空”为什么也写成“空洞”的“空”呢? 生:因为“天”上什么也没有。生:有太阳、月亮、星星。生:有空气。

师:天空中离地球最近的地方有空气,在遥远一些就有日月星,但它仍然像是空荡荡的,因为它太大了,是“一大”。嘛!所以叫“天空”。生:(大家都点点头)

师:谁能再正确地把“天空”这两个字解释一遍?(这是在反馈巩固)这种教法就不是形音义“单打一”相分离的方法了,而是把形音义结合在一起,因形说义,以义联形,形中有音,以形标音的方法了。不是单纯记忆,而是生动活泼的思维,也为以后的虚席打下扎实的基础。请再看下面的一组例子。

第一种教学方法:教学“烦闷”一词。

烦,fá n左右结构,左边一个“火”字,右边一个“页”字。闷,半包围结构,里边一个“心”字,外边一个“大门”的“门”字。烦闷就是心情不畅快的意思。第二种教学方法:

先引导学生看幻灯片,思考并讨论“页”字旁表示什么意思。通过讨论 和老师引导,同学们明白了“页”表示人的头。

“烦”表示人的脑袋里像着了“火”似的,又着急又难受。“闷”是形声字,“心”表示心里憋得慌,恼怒。“门”表示读音,“门”和“闷”读音相似。烦闷,就是人的心情不舒畅,恼怒而憋气,脑袋里像着了火一样。

第一种教法简单省事,容易形成一套固定的模式,省时省力。但从培养学习能力、训练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的长远的效果来看,当然是第二种方法好。这第二种方法就是“形音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形音义相结合”,就是不像一般方法那样,把形、音、义割裂开,死记硬背地记字形,孤立地读字音,生吞活剥地背字义。不是教字形时就单教字形,教字音时只教字音,讲字义是仅讲字义,单线联系,单打一作战。而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形、音、义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是形和义、形和音之间的联系,有时也涉及一点儿音和义之间的联系。音、形、义是文字的三个方面,只有掌握了这三方面及三方面之间的联系,才是真正从整体上掌握了这些字。只掌握了形和音而不理解字义,只能说是掌握了字的局部,或者说是掌握了字的外部形式。“形音义相结合”,这样做不但掌握了字的局部,而且也掌握了字的整体;不但掌握了外部形式,而且也掌握了字的内在灵魂和内容,才是真正全面深入地掌握了字词。“音形义相结合”,就是“当感知字的任一因素时,能准确地再现其他两个因素,即见形而知音、义,或闻音而知义、形、或表义而知形、音。”

“以义为核心”,就是通过对字形和字音的分析,去理解字义;理解了字义后,再返回去巩固字形和字音。第一,始终把字义教学当做重点;第二,对字的形音认读也要围绕字义去进行;第三,把字义教学贯穿整个教学之中,不离开字义去单纯进行字形和字音的教学,在整个识字过程中,把字义当作“根本”问题,紧抓不放。请看下面的教学方法的对比:

同是教学“袅袅”一词,有三种具体教法,具体过程省略,只述其基本部分。第一种:

袅,niǎ o,上下结构,上面一个“鸟”字,但省去一横。下面一个“衣服”的“衣”字。“袅袅”是“细长柔弱”的意思。写三遍。(这是音形义相分离的教学方法,从查字典中抄下字词的意思。)第二种:

袅,niǎ o,上下结构,上“鸟”下“衣”,但“鸟”字少一横。这个字我们怎么记呢?可以有好多种方法,如:(1)衣服上绣了一个鸟头,因为鸟儿少一笔,就是鸟头。(2)晒在院子里的衣服上站着一只鸟。(3)鸟儿的衣服真漂亮。(4)鸟儿全身的羽毛好像是一件美丽的衣裳。“袅”组成词是“袅袅”,细长柔弱的意思。(这种方法本来的愿望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虽然生动,但却脱离了字义,没有围绕字义去理解,是人外加的,不是字词本身所具有的。对字形的记忆或许有些帮助,但对字义的理解是无益的。)第三种:

生:袅,niǎ o,上下结构,上“鸟”下“衣”,但“鸟”字少一横。师:“鸟”字在这里为什么要少一横呢? 生:一横的空间被下面的“衣”字占用了。师:对。“鸟”字在这个字上有什么作用? 生:“鸟”字表读音,“鸟”、“袅”读音相同。师:“袅”字下面的为什么写成“衣”字? 生:(思考)师:因为“袅”字本来形容衣服上的带子又细又长、柔软的样子,所以“袅”字写成“衣”字。组成“袅袅”一词,也含有细长柔软的意思。本课的“袅袅”形容什么呢?

生:本课形容“炊烟”。师:“袅袅炊烟”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家家户户做饭时,从烟囱里冒出来的烟拖得长长的,像衣服袋子一样,(边讲边作手势)

师:很对。“袅袅”还可以形容什么?

生: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的样子,如“垂柳袅袅”。

这第三种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字形的观察与分析,去了解字音和字义,理解字义以后,返回来又巩固了字形和字音。引导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知道了字怎样写,怎样读,还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读。这就是“形音义相结合,以义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以理解和运用为目的”,就是绝不仅仅以会写字形、会读字音就算大功告成了。要引导学生感知、体会、理解字词的意义,在头脑中进行鲜明的形象思维和准确的逻辑思维,而且要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会运用。检验字词教学的效果,不能只看会读会写的数量,而主要看正确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质量。理解和运用是检验字词学习效果最重要的标准,也是我们字词教学的目的。什么是理解?

首先,我们应该说明:

1.照抄不是理解。不少学生在预习本上把字典上的意思抄下来,老师在提问时,能照着说出来。虽然回答的准确,但这不是理解。

2.死记硬背不是理解。学生即使能把字词的意思背下来,甚至十分熟练,但这也不是理解,并不能说明这些词语学生已经懂了。

3.模仿重复不是理解。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后,第二个学生也照样复述一遍,这是机械的模仿,表面重复并不见得理解内容。所以,我们决不能以学生会回答出问题来判断他是否真正会了。

4.囫囵吞枣、生吞活剥不是理解。只理解词语的大概意思,模糊的轮廓,这也不是理解。比如学生认为:“屹立”是“站立”的意思,这就不能说他已经理解了。

5.一知半解、蜻蜓点水不是理解。学生只是了解词语意思的一星半点儿,即便是正确的,也不能说是理解了。比如有的学生只知道“稗”是一种草,到底是什么样的草,不明白它的样子和特点,这就是说便没有真正理解。

那么,到底什么是理解呢? 《辞海》对“理解”的解释是:了解;领会。是通过揭露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理解事物时需应用已有知识,或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掌握新知识。理解过程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理解是通过亲身经验而实现的;间接理解须经过一系列的分化、综合过程,从最初模糊笼统逐渐过渡到明确清楚。实践实践是理解的基础。(《辞海·教育心理分册》)

综上所述,可见理解是一种思维认识过程。前面所提到的照抄、死记硬背、模仿重复、囫囵吞枣、蜻蜓点水之所以不是理解,是因为他们都不是思维认识的过程,没有达到理解的程度,最多也只是机械记忆,没有一系列的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要达到对词的理解,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能把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能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示意,在脑海中再造出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感情也能为之所动。文字只是一种符号,理解是把这些符号在脑海中变成一系列活的形象,象在脑海中放映一部有声有色的电影一样生动有趣。请看下面的例子。

比如《黄鹂和山雀》一课中“梨椿象”一词,如果只是介绍“梨椿象是生长在梨树上一种害虫。”学生就不会理解。因为这句话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具体的形象,只是一种模糊的影子。

我们采取了讲解和看图像相结合的方式:

师:“椿象”是一种昆虫。身体圆形或者椭圆形,头前长着一个像吸管一样的口器,就像大象的鼻子一样,身体会发出像臭椿树一样的臭味,所以叫“椿象”,也有人管他叫“臭大姐”。“梨椿象”就是生长在梨树上的“椿象”。(边讲边指彩图)

生:(随老师的讲解观察)

师:谁能讲一讲“梨椿象”身体和外表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生:“梨椿象”身体表面是黄褐色的,像树皮一样。师:他为什么要长成像树皮一样的黄褐色呢? 生:这是为了不让人或者鸟儿发现它。师:这叫…… 生:保护色。

师:对。那么,“梨椿象”吃什么呢?

生:用它那针管一样的口器吸果汁。它是害虫。师:很对。梨椿象是吸果汁的害虫。那么,谁来消灭它呢? 生:是山雀。

这样,通过看图讲解以及讨论,学生明白了“梨椿象”的形状、颜色、危害、天敌,而且也明白了它为什么叫“梨椿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形象,他们犹如看到了真的“梨椿象”。

又如古诗《蚕妇》中“遍身罗 绮者,不是养蚕人 ”。“罗 绮 ”一词,是理解这句诗的关键之处。如果把“罗 绮 ”解释成“美丽的丝织品”,那么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美丽?学生还是不能理解。我们采取了讲解、观察实物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师:“罗 绮 ”的“ 绮 ”为什么是绞丝旁? 生:因为“罗 绮 ”是一种丝织品。

师:对。“罗 绮 ”是一种什么样的丝织品呢? 生:(回答不出。)

师:“罗 绮 ”是一种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而且很薄,轻如纱。(拿出一块带有美丽花纹图案的丝织品。老师把它展开,学生聚精会神的观察,口里还不时发出赞叹声。)

师:在古代,谁穿这么好的衣服? 生:有钱的人。生:当官的人。

师:很对。“罗 绮者 ”在这里就是指那些有钱有势的财主,当官的官僚。再如“津津有味”一词,学生一查字典就会看到,《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津津”是“形容有滋味,有趣味:津津有味。”这样是不是就理解了呢?难说。我们采用了下面的方法。

师:津读作jīn,不读jīng。津本意是“唾液”、“口水”,所以偏旁是三点水,“聿”yù表示读音,现在“聿”和“津”的读音不相近了,在古代是相似的。“津津”表示唾液很多,口水很多的意思。什么时候口里的唾液就会多呢? 生:在吃好东西的时候。生:在吃喜欢吃的东西时。生:想吃酸东西的时候。师:总之,在看到我们有滋味、感兴趣的东西时,口里的唾液就特别多,这就是“津津有味”。谁能用“津津有味”造个句子? 生:我吃花生吃的津津有味。生:我津津有味地吃着饼干。师:“津津有味”难道只能形容吃吗?

生:还能形容看什么,比如我津津有味地看书。生:我津津有味看别人下棋。

师:对,也可以说津津有味干什么。“津津有味”不只形容吃喝,它可以形容人很有兴趣地做事情,做事情时自得其乐的样子。

从上面的三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理解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一种认识过程。理解好像是消化和吸收,不是大脑对知识机械的存储和容纳。“学生一方面要掌握一整套符号体系,另一方面要掌握符号所代表的事实、概念和原理。其中后者更重要。”(邵瑞珍等编著《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第三十一页)我们教师,就应该利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把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头脑中的形象、概念、原理、原则,达到理解的程度。

把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能再造想象,这只是对理解的基本要求,是最低层的要求。

第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表面的外在表现,看到没在的精神实质。在教“秩序”一词时,我们采取了下面的办法。

师:“秩”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哪个字表义、哪个字表音?

生:“秩”是由“禾”与“失”两个字组成的。“禾”表义,“失”表音,“失”与“秩”读音相近。

师:对。“秩”为什么用“禾”来表示意思呢?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思考)

师:“禾”表示什么意思,请看幻灯片,要边看边想。(出示幻灯片)师:谁看明白了,说一说。

生:“禾”像一棵麦子、稻子的样子,上面一瞥像结的粮食穗儿。师:很好。“禾”字就表示麦子、稻子、谷子等庄家。“禾”字旁和庄家有关。“秩”表示田里面的庄家什么样子呢? 生:一行一行很整齐。

师:对。像田里的庄稼那样,一点也不乱,很整齐,这就叫“秩序”好,或者叫有“秩序”。所以“秩”写成“禾”字旁。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序”字是由那两部分组成的?都表示什么?

生:“序”由“广字头”和“予”组成。“予”表音,“广字头”不知道表示什么。

师:我们再来看幻灯片。(出示幻灯片)师:谁看明白了“广字头”什么意思? 生:“广字头”表示房屋。

师:对。“广字头”表示房屋,凡是“广字头”的字都和房屋有关系。“序”字表示房屋的什么样子呢?

生:一排一排的,一间一间的,排列得很整齐,一点儿也不乱。

师:很好。“序”字也表示整齐不乱的样子,和“秩”自成一个词“秩序”,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秩序”表示整整齐齐,有条有理,一点儿也不乱的样子。师:是的。“秩序”难道只能形容房屋和庄稼吗? 生:不,也可以形容人。

师:好。“秩序”现在主要是形容人。我们小学生要“守秩序”是什么意思? 生:“守秩序”就是上课不随便说话。生:出教室、进教室不要挤,要一个一个走。生:买东西要排队。……

师:非常好。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都是“守秩序”的事。我想你们平时就是这样做的,希望你们以后也这样做下去。这种方法,通过形义结合、举例归纳,再举例发散,使学生把抽象的字义词义具体化了,又进一步加以概括,由表及里地进行思维,这就是理解。这样做不但脑中有了鲜明的形象,而且明白了事物的性质和归类。

第三,能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一个字或一个词在形、音、义等方面与其他字、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达到了更高层次的理解。

掌握字或词在字形、词形方面的纵横联系,指的是当看到一个汉字时,脑海里显现的不只是这个字,同时也会显现它的形近字,并且能够清楚地分辨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另外,还指当看到一个汉字时,也会想到一些与它同偏旁部首、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并且能够说出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比如,当看到“庆”字时,同时会想到它的形近字是“厌”。“庆”表示有了共同的喜事而快乐或进行纪念活动,可组成“庆祝、庆贺、欢庆、庆幸、国庆、校庆、普天同庆”等词语。广,表示房屋,大,表示人在手舞足蹈的活动,所以“庆”字表示人们有了共同的喜事而快乐或进行纪念活动。“厌”表示犬跑到“厂”里来了,让人憎恶、不喜欢,所以“厌”是憎恶、不喜欢的意思。可以组成“厌恶、厌烦、厌倦、讨厌”等词语。这样,就清楚地把这一形近字分辨明白,不会记混或弄错。

另外,当看到“庆”字时,应分辨出它是“广字头”,用“广字头”组成的字都跟房屋有关,于是脑海中应显现一系列用“广字头”组成的字,并指导它们和“广字头”的联系。

庄——在土地上盖成的成片的房子,村庄。庐——简陋的房屋,茅庐。

库——存放车子或者其他东西的房屋,库房。

庞——极大的房屋,传说可以装下龙,形容极大的样子,庞大。店——供客人住或者做买卖的房屋,客店、商店。庙——古代供神鬼、名人、祖宗的房屋。

府——古代称官吏办公的处所或住宅,现指国家机关,官府,政府。底——本指房屋最下的部分。

废——房屋已经损坏,不能够再使用了。庭——厅堂或院子。座——屋子里的座位。廓——房屋外部的四周部分,轮廓。

这样,看到一个字就联想到一串字,掌握了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掌握了它们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达到了较高层次的理解。其中形近字的辨析表示字形的横向联系,同偏旁部首、字义相关字的辨析表示字的纵向联系。

掌握字词在读音方面的横纵联系,指的是看到一个汉字,脑子里显现它的同音字,并联想到一系列与它同一声旁的字,而且能辨析异同点。

如看到“馒”字,同时也会想到它的同音字是“蛮、埋、瞒”。虽然都读mān,但字形与字义都不同。

蛮——粗野,凶恶,不通情理的意思,可以组成词语“蛮横、蛮干、野蛮、蛮不讲理”等。

埋——表示不满和责难,组成词语“埋怨”。

瞒——把真实的情况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知道,可以组成词语“隐瞒、瞒哄、瞒上欺下、瞒天过海”等。

另外,看到“馒”字,应该知道它是形声字形旁是“食”,声旁是“曼”,于是脑中应该显现出一系列用“曼”作声旁组成的字,并会辨析其异同。馒——一种发酵的面粉整成的食品,所以是“食字旁”。

鳗——一种身体长形,前部圆筒形,后部侧扁,表面多粘液的鱼,也叫白鳝、白鳗,简称鳗,所以是鱼字旁。读作mán。

漫——水过满,到处流,不受拘束,随便的意思,所以是“三点水旁”,组成词语有“漫无边际、漫游、漫步、漫山遍野、散漫”等。读作màn。

慢——本义表示内心看不起别人而态度冷淡,没有礼貌,所以是“竖心旁”,组成词语有“澳门、怠慢”等。因为内心轻视、态度冷淡,所以动作迟缓、速度低,组成的词语有“慢车、快慢、慢慢腾腾、慢条斯理、缓慢、慢性子”等。读作màn。

幔——像火光那样颜色鲜明而美丽,所以是“火字旁”,组成词语有“幔帐、幔子”等。读作màn。

蔓——指植物细长不能直立的茎,所以是“草字头”,组成词语有“爬蔓、瓜蔓、顺蔓摸瓜、蔓延”等。读作màn或wàn.

这样,看到一个字,联想起一串字,而且掌握了他们的异同点和内在联系,同音字的辨析表示字音的横向联系,同一声旁的音近又形近的字的辨析表示纵向联系,就可以说达较高层次的理解了。掌握字词在意义方面的横纵联系,指的是当看到一个词时,脑海中显现的不仅是这个字词,同时也显现它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能辨析近义词的异同点。如看到“矗立”,会想到它的近义词是“耸立”和“屹立”。这三个词都有“高高地站立”的意思,但又有自己的特点。

矗立:突出的特点是非常置,所以写三个“直”字,表示高高的耸立着,一般形容直上直下陡峭坚挺的山壁或者建筑物。

耸立:像动物的耳朵那样,又尖又细,高高地站立着,所以写成“耳字底”。“从”表示读音。突出的特点是形容又细又高的东西高高站立。

屹立:形容大山那样一动不动稳固地站立着,所以是“山字旁”。突出的特点是稳固,所以常常形容不可动摇。

又如,看到一组近义词中的任何一个词,脑中也会显现其他相关的词,如看到了“连续”就会想到“继续”和“陆续”;看到了“陆续”,也会想到“继续”和“连续”。

连续:像很多辆车行走那样,一个爱一个,一个接一个。中间的距离和间隔时间差不多。

陆续:像水中的大大小小的陆地一样,虽然是连环不断互相连接的,但中间的距离却有长有短,比喻几件事间隔的时间也不一样,有长有短,疏密相间。继续:做完一件事后,不间断地连着做下去,延长下去,不停止。

能准确地辨析近义词,就是常握了字词意义的横向联系,能正确理解反义词,就是掌握字词意义的纵向联系。

理解是经历一定的过程逐步深入的。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学生的理解可以有种种不同程度、不同水平。

前边我们还说道,“运用”也是一个目的。那么,什么是运用?为什么以运用为目的?

运用就是使用已掌握了的词汇去思维和表达。词汇是思维的工具。有了丰富的词汇,思维才会有广度和深度。词汇贫乏的人,就不可能有准确而灵活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我们掌握大量词汇,就是为了促进思维,发展思维。词汇也是表达的工具,人就是利用这些词组组成句段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们掌握了丰富的词汇,就是为了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学生学习一个字或一个词,不是目的。目的是掌握它们发展思维、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们教学生学习字词,掌握词汇,也是为了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和思想感情的表达。牢固地树立这个教学观念,就可以克服教学中许多无效劳动。要想道道理解和运用的目的,字词教学就要形音义相结合,以义为中心。

二、识字教学活动是系统的教学过程

不能认为识字只是教学生认几个字或几个词,而应该树立整体观念,即把字词教学放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去思考,使识字、阅读、写作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以识字教学为阅读和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因此,不能不分时间\班级,不分学生具体情况地使用同一发放进行字词教学。教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会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所谓的“教学过程”是指教学活动的不断发展,它应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应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就识字教学说,低年级阶段只要是打好基础,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笔顺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和简单的分析方法,不可能完成大部分识字任务。中年级阶段主要是熟练掌握识字的方法,能熟练地查字典和其他工具书,基本上掌握形音义分析方法,培养自学能力。高年级阶段已经形成识字技能,自学能力初步形成,读写达到“半自动化”。在同一年级也应分成几个阶段,每一段采用不同的方法。每一节课也是一个教学过程,也应分成几个阶段,如准备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阶段,巩固练习阶段等等,每一阶段用不同的方法。教法方法要随发展阶段的进化而变化,要由浅入深。不断提高。只能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教学方法,不应该有固定僵死的教学模式。

我们主张“教学过程论”,就要求每一阶段必须有此阶段的教学任务和重点,而且在这一阶段必须完成,不能拖延到下一阶段中去。提倡在这一阶段内“打歼灭战”。学就要就好,学扎实。比如在学习偏旁部首阶段,必须结合实际把每个偏旁部首多表示的意义要全掌握,才能为分析形音义阶段打下牢固世基础。“教学过程论”还要求每个阶段安排要科学合理,互相衔接,要系列化,系统化。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向前进,基础打好,水到渠成。

上一篇:湖北省高三4月调考下一篇:关于成功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