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兄弟(共15篇)
1.读后感—兄弟 篇一
读完了全书,自己怅然若失,好像一下子从刘镇走了出来,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声声熟悉的声音,随着我的离去消失在了身后的刘镇,从文革到新时代,李光头和宋钢一个地痞流氓,一个书生意气。两个从小相依为命的兄弟随着社会的潮流走着不同的路。
李光头作为人们眼中的笑话,一步一步成为了一个商业巨头,宋钢是所有人都羡慕的人,他娶到了全镇最美的女人,是所有刘镇上男人羡慕嫉妒的目标,宋钢老实忠厚,固执倔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最终过上了最为平凡的生活。
李光头睡了无数的女人,最后包括为了林红而去做了结扎手术的林红,但李光头一生没有过恋爱;宋钢和林红结婚,两人相爱,宋钢爱林红,林红爱宋钢的心从没有变过,然而宋钢卧轨自杀的时候,林红正躺在李光头的身下。
上天是公平的,你得到什么就一定会失去什么。从宋钢和李光头小时候第一次跟着双方父母见面,到两人相依为命,再到宋钢知晓一切卧轨自杀,李光头和林红睡在一起时,两人的兄弟情依然没变过;林红一个所有人心中纯洁的仙女,历经一生,最后成为红灯区的林姐,然而她这一生永远只爱着一个人—宋钢。
全书充满了讽刺讥笑,人情冷漠,世态炎凉,人言可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命运,也许早就忘了最初的坚持,然而有些事永远埋在心底。
有很多话本来想趁此说出来,然而实在是不想写下去了,突然觉得没必要写,我没有什么文学水平,上学的时候写个作文都胡言乱语,语言混乱,与其丢人现眼,还不如就此打住。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读一遍《兄弟》。
2.筷子兄弟:那一对爆红网络的兄弟 篇二
外号肖桑的青年导演肖央,很受业内人士肯定,被评为“中国商业电影的新希望”。200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0 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影视广告导演专业。职业是广告导演,2005年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广告导演专业毕业后,一直没离开过广告这行,期间他拍摄出了多部在业内很有影响力的作品,是国内公认的新锐广告导演。他2002年拍摄的公益广告作品《爱护河川》入选台湾中国时报广告金犊奖;2004,美术指导的作品《b座501》获北京电影学院先力奖;2005年担任美术指导的作品《英雄本色》,获第二届韩国青年电影节二等奖;2006年的广告作品动感地带《桑拿篇》获第一届全球华人非常短片大赛最佳人气奖;2007年主演短片《CNVe网新闻》获,首届康佳中国短片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200 7年以“筷子兄弟”署名创作的音乐电影作品《男艺妓回忆录》,讲述了两个男人之间三生三世爆笑的爱情悲剧。以新颖的创意和年轻的娱乐观在互联网形成爆炸性传播。
外号“筷子老王”的王太利,作为音乐人,一个音乐策划人,音乐积淀深厚。因为与世无争而自成一派,在筷子兄弟的音乐作品中表现出色,与肖央的导演天赋珠联璧合。作为演员,其从未学习过表演,没有任何学院派痕迹,完全来源于生活,是不可多得的自然演技派。
2007年开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好友王太利以“筷子兄弟”的名义,创作了红遍网络,赢得百万点击量的MV《男艺伎回忆录》,“筷子兄弟”一炮而红。他们在一次合作中相识并成为朋友,偶然的突发奇想,觉得该给同类们拍个有意思的电影看,于是带领一帮好兄弟和仅有的几万块钱资金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电影创作。所以他们说:“这片子从胡思乱想琢磨出来,到厚着脸皮拍出来,再到鼓起勇气拿给大家看,我们那坎坷艰辛的心路历程啊……”
从那之后,他们每年都会拍一部网络短片,几乎都是自导自演。对于此次参与《十一度青春》,肖央坦陈这次与以往都不同,“原来拍摄时,我只会关注个人的感觉,但是《十一度青春》却关注青年这个群体、这个时代,思想更为宽广,比我们以往拍的短片都更有深度,这将考验我对主题的把握。”肖央表示,这次的拍摄,对他来说是一次学习、锻炼的机会。
《男艺妓回忆录》2007年5月26日猫扑网全网首发,首页头条推广1周之久,一周后,新浪、腾讯、TOM、优酷、56、土豆、酷6、6间房等各大门户及视频网站均以首页头条推荐,点击率迅速突破千万。《男艺妓回忆录》的故事大概是,一个发生在昭和他爷爷那个时代的故事,浪人肖桑在酒馆中遇见了绝色的艺妓老王,一夜过后,浪人肖桑要踏上征途,艺妓依依不舍尾随其后,正在二人感情境界提升的那一个时刻,一只飞镖劈空飞来……啊呀呀……由此,展开了二人捧腹又尴尬的前世今生。视频由惊现网络的B T高人筷子兄弟创作,其幽默搞笑的表演加上略带伤感的音乐加上三段式的剧情创意,马上博得了广大网友的喜爱,好评如潮,网友纷纷激动地说:中国就缺这样的娱乐人才呀!在《男艺伎回忆录》中,充满生活质感的草根精神,被精良而又另类的方式淋漓尽致的表达,爆笑的同时又渗透着深沉的情感。在被粗制滥造和浮躁情绪充斥的互联网原创视频领域中,筷子兄弟的作品尤其显得难得的新颖与卓尔不群。
2010年编剧导演并主演短片电影作品《老男孩》,表现80一代对青春逝去的伤怀,以及他们心中关于理想与现实碰撞的纠结,触动了当代年轻人最柔软的心弦,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赢得了一边倒的好评局面。片尾曲《老男孩》更是引得无数网友跪求下载。
2007年的《祝福你最亲爱的》在一周之内拿下上千万的点击率,随后获得了新浪播客大奖,大旗网年度最佳娱乐视频奖,成为2007年最具人气的网络视频。然而,令他们真正走进60至90后的各年龄层的广大观众心中,流下对青春唏嘘的眼泪的,却是《老男孩》。有人说,这是国产视频中少有的代表新青年心声的佳作。有人说,片子中充满了对M J的怀念和80后成长的青涩回味。MJ、校园暗恋、青春梦想、长大后的生活,这些有着时代烙印的多种元素组合到一起,终于发生了复杂而奇妙的化学效应,在以“80后”为主体的当今社会掀起了一阵“怀旧风”。2010年11月末,《老男孩》将“怀旧风”刮到极致。“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一场集体怀旧与感动的风潮在网络中蔓延开来。
自2010年11月起,一部时长仅42分钟的短片在网上火热传播,并迅速成为年轻人之间相互谈论的共同话题,这部短片便是由二人组合“筷子兄弟”制作的《老男孩》。其实,用“筷子兄弟”成员王太利自己的话说,即使现在也没想到《老男孩》能火成这样。作为中影集团打造的“十一度青春系列电影”中的一部,《老男孩》一开始并没有被看好,甚至在制作上经历几度动荡。幸好“筷子兄弟”的坚持才有了今天的《老男孩》。就在《老男孩》在网络上火热传播的同时,很多看过短片的网友将自己的个性签名改成片中主题曲的歌词。影片导演,同时也是“筷子兄弟”成员的肖央事后表示,拍《老男孩》其实纯粹是为了纪念渐行渐远的青春,“MJ是我们一直很喜欢的明星,他去世之后,我们就开始创作《老男孩》的剧本,他的去世真的就是给我们那个时代画上了一个句号,也是我们推出《老男孩》的一个导火索。”
《11度青春系列》每集只有10分钟左右,投资方所给的投资也只是10分钟的预算。起初,肖央只是打算拍一个MV,可是,当王太利所写的歌词从淡淡忧郁的旋律中飘出时,肖央以往积压在心中的所有情感都被挑动了起来,“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在直白、忧伤的歌词中,肖央写出了一个40分钟的故事。额外的投资不可能让投资方出,而肖央又特别想把它拍出来,于是,他自己垫付了很多资金。肖央说:“拍这个片子不是为了赢利,对于我来说,拍这个东西就和片中的肖大宝一样,只是要完成心中的一个梦想。”
当“青春如同奔腾的河流……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在大街上火爆传唱,肖央和王太利却销声匿迹。原来,二人正猫在北京郊区鼓捣下一部作品。
由肖央和王太利再度联合拍摄的又一网络短片《赢家》在北京回龙观一家武术学校低调开机,从开机地点很容易看出,《赢家》这部短片难免会被再度打上“青春怀旧”牌,兼任导演和主演的肖央说:“这部短片还是会有些青春怀旧成分,但最主要针对的是成年后的一批人所面对的现实生活。”本报记者探班时,短片《赢家》的拍摄已接近尾声,肖央承诺,今年3月,《老男孩》后又一部“筷子兄弟”出品的短片将在网上开播。
拍摄《老男孩》的时候,肖央将中
影设定的10分钟的时长追加到40分钟。为了完成短片,肖央动用了装修的钱。再次拍摄短片《赢家》,肖央表示,短片的投资肯定比以前高了很多,至少在设备上更加先进,但拍到现在估计又要超过预算。“这次投资高了,因为硬件有所提高。拍《老男孩》时,我们用的是一般的摄像机,现在我们配备了高清摄影机,但软件还是那些,除了霍思燕。”探班现场,记者从剧组一工作人员处获悉,《老男孩》共投入资金70万元,除小部分是拉的赞助,大部分都是肖央自己掏钱。相比之下,《赢家》比《老男孩》好了很多,“毕竟他俩名声出来了,有给他们投钱的。”尽管如此,但“筷子兄弟”依然一穷二白。
短片《赢家》几乎沿用了原班人马,霍思燕的加盟让这支由草根人物组成的队伍亮起了一丝星光。探班时,霍思燕穿着校服、梳着两个麻花辫,正在“黄昏的教室”里拍一场“偷偷看情书”的戏。霍思燕经纪人刘涛告诉记者,《老男孩》走红时,霍思燕看完便大哭了一场,对《老男孩》那首歌感触颇深,更对肖央和王太利青睐有加,“在一次活动中,听说思燕非常喜欢《老男孩》,宁财神就引荐他们认识,巧合的是肖央他们正在为新短片选演员。”而霍思燕这次是友情出演,一分钱不要。对此,霍思燕说:“我与肖央一见如故,当时他干脆将故事演了一遍给我看,我觉得故事很好,当即决定演。”肖央说,《赢家》真正要体现的是中年问题。“片中王大利在获得成功后却和妻子闹起婚姻危机。有一天,他的灵魂突然飞起来,人生出现‘倒带’……后来他在回顾自己的青春岁月时突然醒悟,到底什么才是人生的大赢家。”肖央说,以前年轻人的榜样多是张海迪这样的励志人物,而现在主要是马云、李开复这样的财富榜样,“我不是否认财富榜样的作用,而是说大家应该多思考挣钱以外的东西。”肖央介绍,《老男孩》思考的是追求梦想的心永不停息,而《赢家》思考的是眼前的幸福。“现在这个社会,有钱了会有很多烦恼,往往容易忽略好多生活中的幸福,但对大部分人来说,他们还有机会重新去选择自己的生活。”
3.《兄弟》读后感 篇三
青蛙老哥送青蛙老弟到路口。临别时,青蛙老哥对青蛙老弟说:“这里有你的家,哥在家里等着你回来。”青蛙老弟流着眼泪离开了。
青蛙老哥开始建房子,等着老弟回来。他用泥巴建了一个房子。房子建好了,青蛙老哥在路口等着青蛙老弟回来。青蛙老弟没有回来,青蛙老弟正在街边卖艺。
一场大雨把青蛙老哥的泥房子冲垮了,青蛙老哥变成了一个泥青蛙。青蛙老弟躲在街边一个屋檐下避雨。他们彼此都在思念着对方,想着对方如何在这场雨中度过。
夏天来了,池塘里长出了圆圆的荷叶。青蛙老哥用荷叶建了一间房子。房子建好了,青蛙老哥去了路口,盼望老弟回家。青蛙老弟没有回家,正在马戏团表演钻火圈。青蛙老弟想:要是青蛙老哥看到我的表演,一定会为我骄傲,但也会心疼我的。
荷叶房子被太阳晒枯萎了。青蛙老哥继续盖房子,他用干草建了个草房子。秋风吹走了草房子。青蛙老哥挖了个又宽又大的泥洞,等着青蛙老弟回来。青蛙老哥在路口,竖了个牌子,上面写着:青蛙老弟的家。
在大剧院里,青蛙老弟做他的告别演唱后,回到了家。青蛙老哥让青蛙老弟给他讲讲外面的经历,青蛙老弟讲着讲着,他俩都睡着了。
故事中青蛙老哥、青蛙老弟是一对感情深厚的兄弟。青蛙老弟外出去唱歌,在外,时时想着青蛙老哥。青蛙老哥在家不辞辛劳,经过一次次的挫折后,为青蛙老弟建造了一个温暖的家。
好词有:蝌蚪、泥塘、惊慌、毫不犹豫、激动、湿润、垒起来、陌生、糟糕、湿漉漉、枯萎、领结、鞠躬致谢、哈欠、团聚、倒霉、挨饿、危险……
4.《树叶兄弟》读后感 篇四
今天,我读了常新港写的《树叶兄弟》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内容是这样的:糖和森是一对最好的朋友,一枚用黄树叶做好的树叶兄弟成了俩人的最爱。但是有一天,森突然得了一种不能治愈的病,离开了糖,从此糖就像失去了亲人一样被悲伤湮没,他请气球邮差把信送给天堂的森,他相信森一定能收到他的来信。忽然有一天,一个叫木的小孩来到了糖的身边,糖发现木跟森的生活习性一样,也想森一样懂得他。糖的生活变得明亮欢快了,他终于收到了森来自天堂的回信。可是,糖在值日时,发现木的桌子里有一封草稿,原来木就是森。
朋友像一面镜子,随时都可以照出你心中的烦恼,帮助我们化为喜悦;也随时都可以照出我们心中的喜悦,和我们一起分享,使我们的快乐加倍。现在的孩子,也许他们没有兄弟,但可以有一个兄弟一样的朋友。《树叶兄弟》这本书,就是讲的兄弟之间的内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朋友,珍惜友谊。
树叶兄弟读后感(二)
我读了《树叶兄弟·兄篇》这本书,深深的被朋友之间的友谊打动了。
《树叶上的兄弟》这本书主要讲了:一枚树叶上画着两个男孩——糖和森。他们是最好的朋友。这枚树叶做成的书签叫树兄弟,这成了两个人最珍爱的东西。但是,森因为得了不能治愈的病,离开了糖,糖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和一份欢乐。他请气球把信送给天堂的森,他相信森会收到。忽然有一天,一个叫木的男孩出现了,他做糖的同桌。木跟森很像,而且木也像森一样懂得糖。糖的生活又变得明亮起来了。他终于收到了森的回信。可是,糖在值日时,发现了木的课桌里有一个废纸一样的信,是一个草稿件。原来木就是森属于另一个世界的森再一次离开了糖,糖看见树兄弟上的两个小男孩只剩下了一个。
这个结局让我想到了珍惜这两个字,珍惜什么呢?——是友谊。真正的友谊是不掺杂任何杂质,是无价的。朋友需要的时候不请自来;朋友有难度时候奋不顾身。
讲到这里,我想问:友谊是什么?就是有了朋友,有了关心自己,懂得自己的人。
友谊可以把它比作亲情,朋友可以是兄弟,也可以是姐妹在一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对,这才是真正的友谊。
人生于世,有多少美丽的青春年华会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唯有朋友间的真挚友谊不会枯萎,可以天长地久。
所以,我要说:朋友,珍惜友谊把!
树叶兄弟读后感(三)
一个晚上,我看完整本《树叶上的兄弟》后,看着窗外的星星,陷入了深思……
一枚树叶上画着两个亲如兄弟的好朋友——糖和森。这枚树叶被两人做为书签叫树兄弟是糖和森最最珍爱的东西。但不幸的事发生了,体弱的森得了不愈之症,离开了糖。但两人的友情依然存在。天堂的森扮成木再次到了糖的身边,可100天后,因为被糖发现了他是森,迫不得已又离开了糖,糖再次失去了朋友和欢乐。森被欲望花粉传染了,他又传染给了糖和老师同学。糖和森一起努力,终于终止了欲望花粉的传播,一切终于恢复正常了。森要回天堂了,只有糖听见了朋友森返回天堂的脚步声。
对糖好一点!这是死去的森——木常常对老师同学说的话。美君老师对糖说话没好声没好气,糖常常会被同学马龙山和宫宇欺负,木总会在这个时刻突然出现,说这句话。死去的森与活着的糖之间的友谊永远也无法磨灭……无法磨灭……尽管在不同的世界上……木,想让糖不受伤害,让糖快乐!木,要保护糖!……
5.乌鸦兄弟读后感 篇五
(一)宋佳睿 青岛市黄岛区珠江路小学
《乌鸦兄弟》是一本我非常喜欢的书,读起来简直是爱不释手。
这本书和《拉?封丹寓言》一样,都是寓言书籍。书中有许多有趣的并且蕴含着人生道理的故事,这能给我们好多的启迪。例如“拳师和西瓜皮”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危害。所向无敌的拳师之所以能败在一块西瓜皮手中,就是因为高傲的态度造成了他走路时总是大摇大摆、目空一切,结果踩在一块不起眼的西瓜皮上,滑到以后的他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这对拳师来说是个惨痛的教训,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有多么强大,在生活中也应该严谨认真,不要忘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所带给我们的警示。
“金和铁”的故事则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做人首先应该拥有像金子一样高尚的品德,在面对别人无端的嘲讽和挖苦时没有必要急于辩解。因为时间才是最公正的裁判—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另外,我还懂得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学习“两根木柴”中那根湿烂的木柴,只会“咝咝”地冒烟。生命假若不能像那根干燥的木柴那样释放出自己的正能量,那我们的人生还有什么价值呢?
在这么多有趣而又值得深思的小寓言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猴子种豆”这个故事了。一只可爱的小猴子看到农民伯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情形以后,它也有模有样的学起了种豆子。可是小猴子又太急于求成了,豆子种上之后,它每天都要把种子挖出来看看发芽了没有,结果它的种子始终没有发芽。这个故事和揠苗助长的故事讲述了相同的道理:我们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切忌只为了追求一个理想的结果而急于求成。同时,它也告诫我们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地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累丰富的经验教训才能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这本书中,作者将许多人生的大道理都蕴藏在了一个个浅显易懂而又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我非常喜欢它。所以,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的同学们!
《乌鸦兄弟》读后感
(二)今天,我和妈妈读了《乌鸦兄弟》这个故事,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从前,有两只乌鸦,他们住在一棵大树上。一天,它们的窝破了一个洞。老大想:老二一定会去修的,老二想:老大一定会去修的。结果他们谁也没有去修。冬天到了,风把窝给吹破了,它们也被冻死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有困难要想办法解决,不要向乌鸦兄弟那样相互推脱。同学之间要团结,互相帮助,才能做到该做的事。
妈妈的话:这是畅畅第一篇写读后感的日记,我觉得写读后感不仅增强孩子对故事的记忆理解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总结能力。这篇畅畅总结出了自己的感受,写得还不错,但如果能再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会不会更好呢!宝贝,继续努力吧!希望以后越写越好!
乌鸦兄弟读后感
(三)今天下午我读了《乌鸦兄弟》这篇文章,收获很大,此篇文章写的是乌鸦兄弟修窠的事。
乌鸦兄弟很懒惰。因为它俩同住在一个窠里,有一天,窠破了一个洞,大乌鸦和小乌鸦都不去修。
乌鸦兄弟都很依赖他人。因为窠破了个洞,大乌鸦想让小乌鸦去修,小乌鸦想让大乌鸦去修,结果谁也没修。后来洞越来越大了,结果又是这样,谁也没修。一直到了严寒的冬天,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大雪纷纷地飘落,乌鸦兄弟俩蜷缩在破窠里,哆嗦地叫着:“冷啊!冷啊!”尽管这样,它们还是谁也没有动手,只是把身子蜷缩的更紧些。结果窠被吹到了地上,两只乌鸦都冻僵了。
6.我们的兄弟姐妹 篇六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米特罗洛斯就曾说过:“认为在无边无际的宇宙空间中,只有地球上才有人居住的想法,就像整块播种了谷子的地上只长出了独苗一样的可笑。”
也正是这样,自古以来,便有UFO和外星人光临地球的传闻:对地球之始了若指掌并乘日游万里的“沦波舟”来去匆匆的“宛渠人”;苏东坡见到的“炬火明”;宋代科学家沈括所记的“扬州明珠”;明代戏曲家徐复祚笔下的舟人……件件都留下了外星人的踪迹。
这些人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他们光临地球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他们的飞行器是如何能“日游万里”的?这些都给地球人类一个大大的问号。
王江夏,读者并不陌生,他的《远古文明的沉浮》,曾带大家在史前文明和超前文明的时代中畅游。在《UFO与外星人》一书中,他用丰富的目击实例和自己特殊的见解,从UFO的形状、坠落的UFO、UFO的飞行原理与动力源、外星人的种类、闯入UFO内与遨游外星球和太空姻缘等六个章节入手,对UFO和外星人做了一个概括性的探索。书中除了详细记述了罗斯韦尔飞碟坠落事件、法国人克洛德·雷尔与外星人的交往和中国凤凰山事件等重要的UFO案例外,还对UFO的飞行原理和动力源做了全面的探讨,情节引人入胜,科学知识也十分丰富。在他看来,居住在遥远星球上的外星人自古以来便频频光临地球,他们是人类的邻居、朋友,甚至可称得上兄弟姐妹。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我们并不孤独,“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现在,让我们一起体味一下书中的世界:
……
1952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发生了一起UFO坠落事件。而这次事件的证词是以特殊的录像带来发表的,深具说服力——
1953年4月,任职于新泽西州佛多曼玛斯陆军基地的丁先生和数位同事以及被请来的电子专家托姆利等人,被召集到电影放映室,观看一段绝密影片。放映之前,一位少校向他们宣布可作笔记,但放映之后不能彼此讨论,也不能同另外的人讨论,并要大家签字做了书面保证。
此影片没有任何旁白,影片一开始只见一望无边的沙漠中倒放着一个银白色圆形物体。将镜头拉近一看,发现圆形物体的底部舱门是开着的,一群穿着工作服的士兵们围在飞碟旁边。
丁先生根据士兵们的身高判断,飞碟的直径在五六米左右。接下来放映的是飞碟的内部情形,没有仪表、雷达屏幕和任何舷窗或按钮之类的东西。所能看到的惟一物体是一个仪表板,上面有像棍子一样的操纵杆,飞碟的内部装饰呈淡蓝色。
接着画面转换到飞碟外部的右下方,那里有一张小桌子,并排放着三具小尸体,影片对尸体进行了长达5分钟的近距离特写。
托姆利说,尸体高约15米,头很大,眼睛和嘴巴紧闭着,在中间有个很小且类似鼻子的孔。没有耳朵,没有毛发,皮肤呈青灰色。穿着一样的黄制服,镶有黑或深色的饰物,皮肤发皱,看起来好像很年迈。
丁先生和同事们在两个星期后忽然接到基地情报长官的警告:要他们忘掉那段影片。
……
英国上议院议员,UFO研究会会长古兰卡丁在一次发言中透露:“许多人知道,从1947年~1948年,共发生了近20宗UFO坠落事件,而几乎所有的UFO残骸及其驾乘人员最终都被运到美国俄亥俄州的拉特巴达松基地。但是,在运往该基地前,常常是先运到最靠近出事地点的空军基地保管。据说1954年12月20日发生了一起UFO坠落事件,这件事传到艾森豪威尔总统的耳朵里,总统就亲自飞到UFO坠落地附近的爱德华空军基地去。艾森豪威尔总统就像作战演习时那样,以度高尔夫假期、访友为名,到了加利福尼亚。而且,在那里只停留了一天(1955年2月20日)。当时,总统在新闻记者的眼皮下突然消失。据说,实际上总统是乘军用直升机秘密地到了柏杜匹林克士附近的爱德华空军基地,在第27格纳库里会见了外星人。也有人说,当时艾森豪威尔看到的只是UFO残骸和外星人的尸体。但据我所掌握的情况,他似乎是会见了活生生的外星人。当时,外星人让总统亲眼看了他们多种多样的超能力量。据说,他们不借助什么机械用具,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悬浮在空中;用意念及精神的力量驱使大的物体及UFO之类的东西转动,让人们看到物体瞬间的移动,并用精神感应来进行交谈。”
“总统在亲眼看见了这些绝对不可想像的奇迹后下结论说:‘外星人的超能力远远地超出了目前地球上的常识,如果让大家知道这些事实,那么……’”
7.余华《兄弟》读后感 篇七
读余华的文章,总是让人觉得用词过于随意,甚至会有一些污秽不堪的词句映入眼帘,然而,慢慢回味,才发现这才是那个时代应该有的韵味,只有把自己完全置身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空间里,时代感才能真正的被写活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才能够更鲜明。这就是余华,这就是余华的文章,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辞藻,只要能够写到你心里去,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兄弟这部长篇小说,主人公宋刚和李光头原本只是村里两个不相干的小屁孩,连玩伴都不是,然而命运却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李光头的妈妈李兰在丈夫死去后,嫁给了宋刚的爸爸宋凡平,就是这个男人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捞起掉进粪坑的李兰丈夫,背着这个满身污秽的男人走过了刘镇的长街,一直背到李兰家里。他的善良给了李兰生的希望,也就注定了宋刚和李光头从此解不开的命运。
余华的小说总是给你一刹那的幸福,一闪即逝的希望,原本老天爷给了李兰一个馈赠,却又一种更残忍的方式收了回去,当宋凡平惨死在苏妈的点心店前,当好心人陶青拉着板车将惨死的宋凡平拖回家中,刘镇的长街又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仍旧是群众异样的眼光,两个孩子跌跌撞撞的跟在板车后面,想哭二不敢哭的可怜样子让读者的心无数次跟着他们走着的脚步揪起来,而此时在上海看病的李兰,还在焦急的等着她的丈夫接她回家。她永远也不会想到,长途站一别却成了夫妻俩的最后一别。
宋凡平死后,宋刚回到了爷爷那里,开始了和爷爷相依为命的生活,似乎命运在悄悄的分开两个孩子,然而,李兰的病逝,爷爷的离开,又将他们两个绑在了一起,当李光头拖着板车载着离去的李兰走在刘镇长街上,后面跟着低着头的宋刚。两个人像两个幽灵一样,在人们异样的眼光中,怀着悲痛的心情,但是一滴泪却没有流。从此兄弟两个惺惺相惜,相依为命。
到后来林红的出现,李光头的发迹,兄弟俩的反目,宋刚的自杀,短短四十年,兄弟两个却经历了文革和改革开放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文革中父亲的惨死,母亲的病逝,兄弟两个悲戚的童年,再到改革开放两个人不一样的人生轨迹,原本一切都该是幸福的结局,头脑灵活的李光头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一大富豪,忠厚老实的宋刚,在一家国有企业也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然而林红地出现却注定了两个人的悲剧。
当宋刚的尸体被两个曾经的工友用板车拖着走在刘镇的长街上,刘镇已经不是当年的刘镇了,然而刘镇的人民还是一脸异样的眼光,不禁让人心里发毛。
“板车”,“刘镇的长街”,“异样的眼光”,三个词句反反复复出现了多次,每次的组合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凄惨的场景,时代在变,人情冷暖依旧如故,我并不清楚作者余华心里的情怀到底是怎样的,只是深刻的感觉到,每次执笔写到三个词句的时候,那种颤栗不是一句悲伤可以体会到的。
8.《葫芦兄弟》读后感 篇八
这本书讲的是七个葫芦娃齐心协力,最后终于消灭了蛇精和蝎子精的故事。
大娃能变大;二娃有千里眼和顺风耳;三娃铜头铁臂;四娃能喷火;五娃能把一条大河的水都喝到肚子里,再喷出来;六娃能隐身;七娃虽然本领小,但他有一个神葫芦,只要一念咒语,就能把任何东西都吸进去。这七个葫芦娃历经磨难,最终化作一座大山,把光干坏事的两个妖怪压在葫芦山下,一万年后妖怪就会化成脓水。
9.关于《兄弟》 篇九
这是一个《百年孤独》式的开头呀!当我坐在自家的陶瓷抽水马桶上打开《兄弟》这本小说的时候,我几乎脱裤而起。
一部“伟大的小说”就应该这样徐徐地展开。我期待着自己像福贵家的老牛一样被余华慢腾腾地牵入戏中,但显然这一次余老师选择了小鸡快跑。太多的屁股、电线杆、血浆、扫堂腿和奶糖,我的眼镜和思维没法休息,要挑战一本仅有247页却像《达芬奇密码》一样跌宕起伏的纯文学小说,再继续滞留在马桶上对任何一个年到三十的男人都是危险的。
余老师使出了他的浑身解数,每一个眼花缭乱的暴力场面都挑战着你的神经承受极限,每一个重要人物的出场和死亡都充满了宗教仪式感,每一个温情四溢如同琼瑶剧般的生死离别都足以让女性读者热泪盈眶,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他招牌式的饱含着政治隐喻和性暗示的黑色幽默,可当这一切元素组合在一起,当余老师用他的如椽巨笔猛烈电击我心头最痒处时,我的泪腺却干巴巴地无心冲动;当他丧失节制地放任着自己的情感洪流冲破堤防的时候,我的胸腔里共鸣的却是徐内人长今。
在一干朋友含泪推荐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是无法体悟到那种因为阅读而从天降临的犹如触电般的巨大内心战栗。真要命,也许是我的文学触角迟钝了吧。在书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对于人物的命运安排已经猜得八九不离十,剩下只是在看余老师用什么极端的形式安排他们死去活来。而我的乐趣则在于找到那些寄托着余华自己影子和自嘲意味的“余拔牙”的场面,当然,李光头发明的“豪华板车”也让我会心一笑。
《兄弟》的故事才刚刚到一半,我已经可以大胆地猜度故事的演进,李光頭或者宋钢注定要和林红发生感情以及生理关系,不是宋钢来为李光头遮风挡雨,恰恰相反,在下一个时代李光头肯定会更加如鱼得水,当然说不定,宋钢也会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一颗射向著名民营企业家李光头的罪恶子弹。至于陶青,整个故事里最正常的人物又会怎样呢?恰好是一个悬念。
只不过我很担心故事隐含的悲观结论:品德高尚的人最终死于心碎,那些像孙伟父亲一样PK高尚者的家伙也逃不出命运的玩弄。最后幸福生活下来只是一个玩世不恭的韦小宝一样的人物,在卖弄着他的生存智慧,偶尔感到一点点孤独。最卑贱者最高明。就好像金庸先生写了一堆郭靖、杨过、萧峰这样至情至性大心胸大气魄的英雄之后,却用一个小无赖摆平了众多武林高手且全身而退。对其精心构筑的武侠世界来了一个彻底的解构。
10.莱特兄弟读后感 篇十
在这本书中,我发现了莱特兄弟意志的坚定,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找到了通往成功彼岸的道路,但到达成功彼岸的代价,却是惨痛的:莱特兄弟付出了自己的青春、放弃了自己高收入的自行车铺,飞行失误还让弟弟奥尔维折断了腿骨。但是,有付出才会回报,后来,他们得到了充满荣耀的米修兰杯,继而又成为了现代航空之父。
可谁又曾想过,他们成功初期受到的讽刺呢?试飞成功不久后,哥哥韦尔伯去了巴黎,到达后,法国航空振兴协会的秘书用骄傲的口气对韦伯尔说:“我们法国的飞机也能飞行了呢!什么?你们美国没有发飞行协会的组织,这样说来,我们法国比美国先进多了!”这确实给韦尔伯泼了盆冷水,但却并没有浇灭他的壮志。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伴随韦尔伯的除了讥笑,就是讽刺。韦尔伯却一声不吭,而是用6月22日那天精彩的表演告诉他们,你们没用资格取笑我与我们兄弟制造的飞机!
莱特兄弟倾注了毕生心力,用孜孜不倦的努力与越轻越好的造诣,为人类的航空事业,树立了一块让世人永远记住的里程碑,因为那也是人类航空事业的起点,它给予了后者信心与勇气,为现代航空科学奠定了良好的根基。当莱特兄弟分别离开人世后,那噩耗就好像是它们的飞机,立即传到了千万人的耳朵里,学校.博物馆……所有有旗的建筑都悬挂半旗致哀,总统亲自吊唁,声明会永远记住莱特兄弟。
11.乌鸦兄弟读后感 篇十一
今天,我看完了作者金波写的《乌鸦兄弟》这本书。书中写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让我看了回味无穷,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其中有则就是《乌鸦兄弟》,讲述了在一棵大树上,住着两只乌鸦兄弟。有一天,它们住的巢破了一个小洞,老大想:鸟巢破了老二一定会去修的。老二想:老大一定会去修的。结果谁也没去修。洞口破得越来越大。寒冷的冬天来临了,北风呼呼地吹,雪花纷纷地飘,两只乌鸦还是你推我让,谁也没动手去修。就这样,在一个非常冷的夜里,两只乌鸦都冻僵了,真是自作自受。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要热爱劳动,不要有依赖的心理,更不能懒惰,无论是学习,还是在生活上都要勤快,只有这样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12.兄弟歌星路 篇十二
在国内,歌星孙国庆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可是在欧美乐坛和歌剧舞台,他哥哥孙禹的名声可要比弟弟孙国庆大得多。本刊曾在1994年第9期以《明星来自中国——国际声乐大赛获奖者孙禹的故事》为题,报道了孙禹这位享誉世界的歌唱家充满戏剧性和传奇性的成功经历。
如今,12年过去了,孙国庆和他哥哥孙禹又有哪些新成就呢?而这也正是孙氏二兄弟“粉丝”所关心的。有些年轻的读者对孙氏兄弟的成长过程不甚了然,这里做简略介绍——
A
在孙国庆出生之前,他的哥哥孙禹已经两周岁了。他们的父母都是安徽省文艺界的知识分子,当时母亲陈莱英在刊物当编辑,父亲孙肖平是一位作家。
孙国庆虽是男孩,可他性格腼腆、内向。而哥哥则完全两样,他胆大、勇敢,简直没有他不敢去的地方,处处流露出一派男子汉的自尊和倔强。
正因为哥哥个性刚强,做错了什么,不会立即承认,所以常常遭到爸爸的耳光。而国庆犯了什么过错,爸爸当然也是要打他的,但这个家伙比较灵活,或者说比较狡猾,你还没举手打他,他已经认错了,或是做一个鬼脸,让生气的父亲没法生气,自然讨了不少便宜。
哥哥孙禹从小就很成熟,对一切都感兴趣,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强,每天放学回家,总是把在学校、大街上的所见所闻,有条有理地详细地讲给父母和弟弟听。这样,饭桌上的好菜不免要少吃一点,可他不在乎。而孙国庆的大脑袋却相当聪明,不时表现出他的表演才能,三四岁时,他就能把看过的电影人物惟妙惟肖地模仿出来。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加上省文联那样一个艺术气氛很浓的环境,年少时期的这些点点滴滴决定了日后孙家兄弟俩的未来会各自精彩。
B
在别人看来,孙国庆成了红歌星,他的哥哥又享誉国际歌剧舞台,令人羡慕,然而,知道内情的人明白,这些都不是他们父母的意愿。孩子很小时,父母就下决心不让儿子搞艺术,他们干了一辈子文艺,所得到的又是什么?尤其在文革中,任何人都可以歧视“臭老九”。
然而,事与愿违,兄弟俩撬开箱子,把父母封起来的“封资修”一本一本地翻出来偷看。而且大儿子孙禹那年还偷偷去考黄梅剧团,弟弟孙国庆虽然才八九岁,也跟小朋友一起报考京剧团去了。后来,孙家父母倒不是被两个儿子热衷当演员的心情所感动,而是为孩子的前途着想,终于决定让兄弟俩再吃文艺这碗饭。这是因为规模巨大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凡是没后门的父母,都要用尽浑身力气,为子女在“厚厚的墙上”挖一个小洞,以便放他们出去,走一条父母较为放心的路。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有某种出众的艺术才能,于是为孙禹请了著名画家鲍加叔叔为美术老师,天天学画;为孙国庆请了省文工团青年大提琴演奏家曹明先生教琴。
孙国庆本来对大提琴毫无兴趣,第一次见到大提琴时,错把大提琴叫做“大琵琶”。但父母说了,不好好学琴就得下农村,他只得硬着头皮学。为了让大提琴的声音更优美,更动听,孙国庆一放学就拼命地拉。天太热了,汗水湿透了背心和短裤,讨厌的汗水还直往眼里淌,五线谱都看不清了。一位阿姨见他这样努力,劝他休息。国庆却用甜蜜的一笑回报阿姨的关怀,然后用毛巾扎在额头上,拦住汗水,继续拉琴。实在抗不住时,就把双脚伸进一盆凉水之中。那位阿姨说,这孩子大了不成气候才怪哩!
C
孙禹很佩服弟弟孙国庆,说这小子不论干啥,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就是斗蛐蛐也能把文联老作家玩蛐蛐高手于老伯伯打败。他的生活总是过得那么轻松愉快。而孙禹掌握一样新东西,大都要付出巨大的精力,有时甚至要忍受许多痛苦和折磨。他想当红小兵,但父母是文艺“黑线”人物不能被批准;他打得一手好排球,但部队招排球兵说他个子矮,但考剧团时,人家又说他个子太高,没女的配戏。为此,他曾问母亲:“妈,我是不是太笨?”妈妈慈爱地说:“你不笨,甚至相当聪明。”
其实,他妈说得一点不错,只不过是他命运不好罢了。当孙禹极需父母照顾的时候,正巧赶上了文革的灾难,父母一会儿进学习班,一会儿下放到农村改造,使孙禹和弟弟变成了小流浪汉。在那个应该学到一些基本知识的年龄,他却无处可学。相比之下,弟弟比哥哥幸运多了,弟弟高中一毕业正好赶上恢复高考。
这对于孙国庆的艺术生涯至关重要。在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之前,孙国庆曾报考过一家中专水平的艺术学校,以孙国庆当时的大提琴水平和其他条件,考取这家艺校,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是这时走后门之风盛行,孙国庆硬是被别人顶掉了。当孙国庆得知消息后,他愤怒极了,也痛苦极了,却没想到别人把他挤到了中央音乐学院。由此看来,一个有志青年,别人是无法阻拦他前进的。孙国庆的哥哥也有类似的经历,他考中央音乐学院时,竟连五线谱也不认识,但他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加上考场上的老师真正忠诚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力排众议说:“孙禹水平的确差,正因为差才来学习,他有天生的好条件,可塑性强。”孙禹终于被录取。
孙国庆报考中央音乐学院的过程同样充满了戏剧性。那是高中毕业前的一天,教孙国庆音乐理论的崔琳老师,兴冲冲地跑来告诉国庆,你要准备报考中央音乐学院。可正当孙国庆加紧练琴时,老师又通知他,看样子今年你不必去考了。因为上海招生点只招一两名学大提琴的学生,而像你这样水平的考生太多了,大大超过你的考生也一抓一大把。国庆父母认为老师言之有理。不过,还是主张国庆去上海考一下,目的是去看看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人家的水平究竟有多高。
就这样,孙国庆抱着长见识的想法来到了上海。
考试开始了。让孙国庆不能理解的是一位又一位在他看来是很棒的考生,却引不起考官的兴趣。他的心顿时紧张起来,如此高水平的考生尚且失败得这样惨,自己还在话下吗?想到这儿,他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两步。然而,就是他的小平头,他的布底鞋,他的土里土气衣着,还有那只破烂不堪的大提琴,以及早该丢到垃圾堆里的弓子,却引起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专业黄老师的注意。黄老师看出从安徽来的这位少年,有巨大的潜力,首先。他很质朴,个子高高,手指细长,好像生来就是拉大提琴的。她选择新生的标准不是水平高低,而是气质,一种大提琴演奏家独有的气质,水平低不要紧,到了学院可以提高,而气质,也可以说是可塑性,却比别的更重要。当孙国庆拉到瞎子阿炳的名曲时,黄老师的眼睛里好像有些潮湿了……就这样,千里马幸得伯乐赏识,孙国庆出人意料地被录取为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专业新生。
D
高考恢复之后的中央音乐学院,一
派生机,加之学院领导思想解放,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有较大改进。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孙国庆练琴更加刻苦了。那年夏天,他屁股上长了疖子,照常坐下拉琴,结果脓血凝结在裤子上,一脱裤子就痛得像刀割,他只好穿裤子睡。孙国庆这一举动被老师发觉后,老师在全院大会上表扬他,说:“要想成为优秀的音乐家,就得有一点孙国庆精神!”
尽管孙国庆是一位公认的好学生,但在毕业分配时又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本来,某交响乐团的指挥早已看中了他,并暗示他不要到别处去,结果,他的位子却被别人顶替了。不过,孙国庆还是留在了北京一个文艺团体。但他常常感到精神空虚,不知未来的路子怎么走。就在这段苦恼的日子里,他从在中国社科院工作的荷英姨妈家借读了大量的书。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不管是历史还是哲学,他抓到什么读什么。他在读世界著名歌星的传记时,认识了美国的猫王以及黑人歌手迈克尔·杰克逊。为了一试自己在唱歌方面的才能,他和两位青年朋友成立了一个三重唱小组。此时,流行歌曲在中国大陆还没有地位,就连孙国庆的父亲也不想叫儿子唱流行歌曲。为了不惹人注意,孙国庆他们的三重唱有点“地下干活”,但他们那美妙的歌声还是从窗口飘了出来,并受到青年人的热烈欢迎。
孙国庆选择唱歌这条路,首先是因为他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音域之广可以唱三个八度。在音乐学院上学时,他那清澈明亮的歌喉曾引起在这儿进修的著名歌唱家郭颂的极大兴趣。其次,他在音乐学院学了整整四年,不但音乐知识大大丰富,乐感也比以前更好,他拿到一首新歌张嘴就能唱,还能较深刻地理解曲子的内涵。
尽管后来三重唱小组不得不解散了,但孙国庆却坚持认为,流行音乐受广大青年的欢迎,这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要挡是挡不住的,所以他继续研究通俗歌曲,同时开始研究西方的摇滚音乐。不想他一接触到摇滚乐就被它吸引,甚至入迷。于是,他和好友王迪等组建了新中国第一支摇滚乐队。孙国庆搞摇滚的消息传到合肥,他父母劝他要慎重,并再三劝他不要把大提琴丢掉!孙国庆耐心地向父母解释:我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想和青年朋友一起为中华民族创造一种崭新的文化!这种文化将冲击和扫荡阻碍我们民族向前发展的旧积习、旧传统。儿子有远大的理想,父母当然高兴,但看他演出时披长发,穿破衣,总是不习惯。摇滚的特点就是反传统,这一点让父母放心不下,但广大听众欢迎他,节目主持人一报孙国庆的名字,台下便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凭借《无言》、《北方的狼》和《一无所有》等歌曲,孙国庆在中国歌坛一炮打响。他的歌奔放、豪迈,打动人心,这种独特风格在乐坛被称为“实力派”。因此,他一出现,立即被电影厂相中,请他在故事片《椰城故事》中和成方圆分别扮演男女主角。随着这部故事片的放映,广州太平洋唱片公司为孙国庆出了专辑《流浪歌手》,《中国青年报》刊出专文向全国青年介绍孙国庆。与此同时,日本一位记者在香港撰文,称孙国庆为中国的“高仓健”,英国BBC广播公司也为孙国庆拍了MTV,向全世界介绍他……
这些年来,孙国庆在广大听众的热爱、支持下,不断步入新的台阶,先后被评为全国影视十大歌星、全国优秀歌手、北京电视台最佳歌手等等。使他最感到欣慰的是他所演唱的《篱笆墙的影子》被荣幸地选人中国二十世纪音乐经典作品之中。这是二十世纪音乐经典作品中惟一的一首通俗歌曲。
巧合的是,哥哥孙禹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也经历了一段人生低潮期。毕业分配到中国歌剧院整整4年,孙禹连一部歌剧也没有排演过。这时,酷爱文学的他就拼命地写。回到合肥家中,和父母谈文学,一谈一个通宵。这为他日后在文学创作上又有所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7年,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孙禹在美中友好协会的美籍华人苏珺蔚女士的热情帮助下,有幸赴美国皮巴迪音乐学院深造,尽管历经千辛万苦,但他咬牙坚持,最终征服了国际声乐歌坛。
E
时光荏苒。不久前,一家电视台记者从火车上用手机对国庆父亲说,孙国庆在中央音乐学院学的是大提琴,因学业优秀在乐队担任第一大提琴手,而他在改行当歌手后,又一炮打响,红遍全国;眼下又能成为多家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他因出色地主持“城市星空人小鬼大”专题,曾连续两次获“国际儿童电视主持人大奖”。旅游卫视的“哈拉孙国庆”专题,则是全国很少用个人名字开设的电视节目,定位明星聊天,已有刘德华、周杰伦、陆毅等巨星作为嘉宾入座,收视率日渐火爆。他出任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评委,因他独特精彩的语言,给人振奋的“麻辣”风格,深受千万男女青年的热爱。孙国庆为何屡战屡胜?记者采访后得知,不是命运对他特别厚爱,而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与时俱进,精益求精,对自己的前途、事业能够进行客观的分析、判断、选择。
哥哥孙禹在美国拼搏多年,获得了多项大奖,前几年又获“瓦格纳歌剧、声乐”大赛第一名,为中国美声歌唱家填补了这项难度极大的世界比赛得奖空白后,去年在上海和美国艺术家一起演出了世界著名歌剧《托斯卡》,受到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评价。在四川绵阳艺术学院讲学时,以全新的手法创造性地导演了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部经典剧《原野》。与此同时,他又是一位青年作家。他的小说《残阳如血》获台湾地区《联合文学》金奖,并在台湾地区出版了长篇小说《黑蝴蝶》、纪实文学《钢琴家萧邦》,近40万字长篇小说《悲剧英雄》年内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孙禹长年背井离乡在国外,孙国庆虽在国内,但回家看望父母的机会也并不多,但他们兄弟俩却是孝子。不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孙禹每次演唱“走千里,走万里,都在母亲怀抱里”时,都是泪流满面。孙国庆则说,当我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时,我在心里暗暗说,我对父母又尽了一份孝心。
(责编/俞媛媛)
13.《兄弟连》读后感 篇十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先后发动侵略战争,战火烧到中国、东南亚、欧洲和太平洋等地区,给这些地区的国家造成空前的浩劫,损失难以估计,留下惨痛的教训,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我就看过一本书叫《兄弟连》,作者是美国作家安布罗斯。
它主要讲的就是1942年在美国乔治亚州,一群来自四面八方、南辕北辙的年轻人,自愿受训成为美军最新的一个团----空降部队,在索柏中尉严厉的领导下,他们从一介毫无经验的平民百姓,变成了美军最精英的特种部队E连。
1944年6月6日是盟军进攻法国的首日,数千名空降部队的士兵乘坐飞机横越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在强烈的炮火攻击下,他们跳伞进入了法国,所有士兵都没有降落到预定地点,而且在跳伞的过程中,有人失去了武器或补给品,最后这次的任务圆满成功,为滩头的登陆行动扫除了炮火威胁。但是负责担任指挥的温斯特中尉,却失去了他的第一名弟兄。盟军正式进攻二天后,“E连”受命攻下一个名叫卡瑞登的小镇,这次战役相当成功,不过却丧失了数名兄弟,他们在诺曼底半岛待了36天,经过数次激烈的战役之后,E连返回英国。但是好日子并未持续多久,他们再度受命出征。由于死伤人数惨重,于是一批受训刚出炉的跳伞新兵加入了E连,正好赶上了一项名为“市场花园作战”(Market-Garden)的军事行动,大批士兵跳伞进入当时被德军占领的荷兰,在艾因胡文一地,他们并没有碰上什么阻力,但是来自邻近小镇的一支顶尖德国部队,却让E连与一群英国的坦克部队节节撤退,伤亡重大。盟军原本打算经由荷兰进攻德国,在圣诞节之前结束战争的计划,也因此失败。E连在周末前往法国巴黎时,却传来轴心国在亚耳丁森林一带展开猛烈攻击同盟国防线的消息,于是E连火速赶去坚守防线,但是他们的设备贫乏,不但要抵抗严寒的气候,还有一场艰苦的壕沟战在等待着他们。E连在比利时的巴斯东市阻碍德军之后,精疲力尽的他们,必须从敌军手中攻下一个临近的小镇佛伊。一场激烈的炮轰,造成多名弟兄袍泽的死伤,再加上指挥官迪克中尉的无能,让温特斯也束手无策。最后,E连虽攻下了佛伊镇,但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E连最后终于进入德国,而且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并没有遇到很大的阻碍,经过这么长久的战斗后,他们终于有机会松一口气了。温德国南方巴伐利亚省的贝希特斯加登镇,原本是纳粹德军最高首领们的大本营,E连进入此地,一举歼灭了希特勒的山顶堡垒。此时,E连面临了太平洋战区迫切布署的情况,所有的士兵们开始比较自己的“得分”,看看谁最有资格光荣返乡。此时,日军终于投降,结束了二次世界大战。
其实这只是一部讲述普通士兵的`书,可是只要你把自己置身其中,每天要打退敌人的几十次攻击,一直生活在敌人随时会攻击的精神紧张的生活中每天身边的战友队友牺牲时;当你眼看着战友冲锋你却无法对他进行有效的支援时;你就会在心中升起一种愤怒,甚至担心,恐惧,因为这不仅仅是对战争的愤怒,也是对自己不能解救世界解救同伴而愤怒。其中温特斯说过一句话:“我们不干涉他们,他们也尊重我们。”其实温特斯在讲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是十分想回家了,他希望大家和平对待互相尊重,他想退役回家,这几乎说出了所有士兵人们的心声,大家都不希望有战争,或许他们根本就不想有战争,只是迫于无奈必须听从命令。
14.余华《兄弟》读后感 篇十四
众多地摊货中,唯一能让我目光做短暂停留的是地摊书籍,地摊书籍是流行书的风向标,虽然不买,但是常常驻足观望一下。
最近一段时间经常看到小贩们在兜售余华的《兄弟》,心中暗暗记住了这个名字。可巧今天在图书馆看到有这本书,就借了回来,一天消灭掉。
“余华是个鬼才”,以前的一个同事如是说。
虽然我不认同那个同事的为人,但是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我只看过《活着》,《兄弟》是我看到的余华的第二部作品,我不得不认可那个同事的判断,是正确的。
故事从偷看女人屁股开始,从李光头这个小流氓,扯出了他的父母,他母亲和他继父之间的情感,他的兄弟,一段文革灰暗的记忆。
对于偷看屁股的描写让我捧腹,对于文革黑色的描写让我颤栗,而对于父母亲人兄弟之间的情感描写,则让我一次次的动容,人性,真情,宿命,历史的洪流,这里应有尽有。
不由得赞叹,鬼才就是鬼才,偷看个女人屁股也能扯出那么大一坨来。
15.问家三兄弟 篇十五
“反问”自告奋勇,抢先一步,推开店门:“老板,我们难道不能留宿贵店吗?”老板眼睛一瞪:“难道你们留宿我店就是天经地义的吗?”只听见“砰!”的一声响,店老板把“反问”拒之门外。
“设问”紧跑几步,上前叩店门:“我们能在此留宿吗?”店老板听了前半句,正想答应,可是,“设问”紧接着又冒出了后半句话:“当然可以啦!”店老板马上改变了主意:“谁说可以,你就去找谁好了!”结果,设问也碰了钉子。
大哥“疑问”走上前叩开店门:“请问老板,贵店能不能让我们三人留宿一夜?”老板一听,十分热情地摊开双手:“当然可以,里面请!”兄弟三人终于有地方过夜了。
[思考板]
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设问” 和“反问”兄弟俩都没有把事情办好,只有“疑问”的话受到老板的欢迎吗?
原来,“反问”是用问句的形式来表示肯定的语气,口气强硬毫无商量的余地,因此被店主关在了门外;“设问”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自问自答。因此也碰了钉子;“疑问”说话缓和,有商量的余地,因此他去最合适。
【读后感—兄弟】推荐阅读:
《狼兄弟》读后感09-04
《兄弟争雁》读后感07-30
《你是我兄弟》,读后感10-16
牧犬兄弟读后感850字11-11
多年父子成兄弟读后感12-25
《牧犬兄弟》读后感作文800字01-01
《火线三兄弟》观后感07-24
《奔跑吧,兄弟》观后感12-12
信义兄弟观后感1000字11-14
节目奔跑吧兄弟个人观后感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