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共8篇)
1.在全市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一
在全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2009年的建设工作,部署2010年的建设工作。刚才,会议表彰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小华、琪才、太华和正安同志分别就建设、规划、房管和城投工作作了很好的发言。等会,衡华市长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建设工作的鲜明主题
世界经济学界有个定论,影响21世纪人类文明进程的两件大事:一是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镇化。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是人类第三次产业革命浪潮,以信息化为标志,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文明进程,新技术革命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中国的城镇化也将极大地推进21世纪人类的文明进程。21世纪被公认为“城市世纪”,未来世界被公认为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界。世界城市化进程有三次浪潮。第一次是18世纪以英国为首的城市化浪潮,英国用了20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城市化,城市化率由20%到70%;第二次是19世纪以美国为首的城市化浪潮,美国用了10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城市化,城市化率由20%到76%;第三次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我国为首的城镇化浪潮,我国用30年左右的时间使城镇化率由16%左右达到45%左右,可以预见我国将再用20年左右的时间使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也就是说从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将用5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城镇化。
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创造了一个世界经济的神话,不远的将来,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要继续保持这种既高速又平稳的增长,靠什么?靠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而其中新型城镇化显得尤为重要。工业化解决供给,城镇化解决需求。城镇化就是扩内需、保增长。所以,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城镇化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省也正在实施3+5城市群战略。城市作为集约人口、集约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区域空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域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城市间的竞争。益阳落后,主要原因在于城市不强,益阳经济的后发赶超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正因为这样,去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就召开了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对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全市建设系统的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来进行。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深远意义,深刻领会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规律。按照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要加速构建以中心城区为“龙头”,城镇为支撑的新型城镇格局,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资源节约、环境优美、城乡协调、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切实抓好城镇的提质扩容,完善城镇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创造更加宜居和创业的良好环境。
益阳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首先益阳是一个交通便捷的城市,随着益宁城际干道的拉通、长益常城际铁路的修建和实施东部新区战略,益阳与长沙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其次益阳是一个生态宜居的城市,旖旎的山水风光、厚重的湖湘文化、独特的人文景观,使益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呈现出人居环境生态化趋势、城市管理法制化趋势、城市产业服务化趋势、城市信息数字化趋势、城市发展个性化趋势、区域城市集群化趋势和资源聚集逆城镇化趋势的规律。农村人口与生产要素加速向城镇方向转移。长株潭是全省的经济发展引擎,随着长株潭经济体的聚集和发展,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对区位优越的益阳产生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我们要了解和把握这种发展趋势,充分认识城镇在整个经济建设中的聚集和支撑作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在新型城镇化工作中的作用。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中,我们要抓住四个关键。一是重规划。“百年建筑,千年城市”。规划是龙头,没有规划的城镇,是无序发展的城镇。规划既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又有可能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城镇规划关系到城镇的发展方向。我们要高度重视规划,认真研究规划,科学制定规划。要注重城镇规划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对城镇发展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因素予以充分考虑,既要立足城镇当前的实际,更要着眼城镇的未来发展。二是严管理。城镇需要严格的管理,管理才能出形象,管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管理不严的城镇,一定是个脏乱差的城镇,因而也一定是个吸纳能力弱的城镇。而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确存在很大的差距,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管理滞后,因而城镇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三是善经营。城镇建设资金从何而来,一方面靠城镇经济的发展来不断增加投入,另一方面更要靠城镇的自身经营来提供资金保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城镇本身就是一笔潜力巨大的资产,随着城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这笔资产也在不断优化、不断升值,我们要经营好城镇,使凝固的城镇资产变成城镇建设的滚滚财源。四是谋特色。城镇的个性和特色是城镇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每个城镇要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因素和城镇在整个城镇体系中的地位,谋求个性发展,建设特色城镇,提高城镇竞争力。
二、正确分析我市建设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充分肯定2009年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注中,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城镇管理初见成效
中心城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以此为抓手,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通过实施先导工程,市民素质有所提高;通过实施清洁工程,城区环境卫生明显好转;通过实施绿化工程,全面完成10万棵树进城的目标;通过实施提质工程,城区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强;通过实施亮化工程,城市景观有所改善。通过一年的创卫工作,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好评。南县重视省级卫生县城的创建,南洲镇的城镇管理基本实现制度化。
2、城镇建设扎实推进
2009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不仅注重了量的增加,更注重了质的提高。去年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较多,施工组织较为严密,整体任务完成较好,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共完成投资242724万元。市级负责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0个,完成投资77366万元。资阳区、赫山区和高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完成都在80%以上。一是中心城区7条主干道提质改造,资江一桥完成加固维修。道路提质得到了市民的认可,让市民和外地客人感受到了益阳的变化。二是市区两级完成了97条背街小巷的改造,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被市民誉为“民心路、民心灯”。三是中心城区超额完成了10万棵树进城的任务,新增绿地225万平方米,打造了龙洲广场、茶文化森林公园、益宁城际干道等绿化精品工程。四是公用事业稳步发展。城市客运规范管理,查处各类非法载客车辆,出租车市场稳定;城市供水争取国家扩大内需资金和政策性银行贷款6200多万元,改善了供水条件,提高了供水保障能力;城市燃气新增中、低压管网35.9公里,新增燃气用户12000户。五是建筑市场不断规范,进一步严格工程质量安全和建筑市场监管执法,建筑安全事故下降,建筑市场秩序好转,工程竣工备案率100%,清欠公示率100%。沅江市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沅江市区去年共投入3亿多元,沅江市区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全市小城镇基础设施投入18.9亿元,其中各区县(市)基础设施投入10.31亿元,比2008年增长43%;全市新扩建城镇道路54.7公里,其中区县(市)39.7公里;安化投入1000多万元修建了县城绿化广场。全市城镇基础设施有所完善,城镇品位有所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是省政府的重点工程,市和各县(市)强力推进,全市累计完成投资5.7668亿元,城北、沅江、南县和桃江四个污水处理厂提前投入试运行,安化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顺利。全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沅江、南县、桃江、安化、大通湖五个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完成投资6000万元。
3、城乡规划取得进展
去年基本完成了益阳城市特色规划研究。启动了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编制完成《益阳东部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益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益阳市城市排水规划》、《益阳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益阳城市公共交通专业规划修编》、《益阳大道亮化工程详细规划》。《益阳市第二水源论证规划》、《益阳市土地使用强度规划》、《益阳市城市亮化规划》正在编制中。出台了《益阳市管线工程规划管理办法》。完成了资江五桥预可行性研究。加大了查违工作力度,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四级联动共防共治违法违章建筑的意见》,建立了市、区、办事处、社区四级巡查、互通信息、协调配合、上下联动的执法机制,较好地发挥了三区执法主力的作用,强制拆除违法违章建筑643栋。
全市村镇规划编制,完成了《安化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桃江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桃江沾溪乡总体规划》。完成了农村危房改善和全国特色观光旅游城镇(村)申报的摸底调查和上报工作。启动了重点镇总规修编。沅江市11个建制镇除黄茅洲镇因大桥建设暂缓编制总规外,其它10个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已经完成。
4、房地产业稳步发展
去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1.99亿元,同比增长11.52%。全市在建房地产项目共105个,其中新开工32个,施工房屋面积531.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93%,竣工房屋面积140.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2.09%。全市销售商品房155.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03%,全市商品房成交均价1920元/平方米。中心城区商品房销售均价2185元/平方米。中心城区二手房成交2619套。全市廉租房保障工作完成城镇住房累计保障户数31730户,新增廉租住房套数9802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户数3600户。全市争取中央和省住房保障资金17992万元。我市的廉租房保障工作受到部省的充分肯定。物业管理来势较好,发展较快,全市共有物业管理企业101家。启动了有房无证问题处置和二手房交易平台建设。五月底中心城区成功举办了首届房交会。
5、城市经营有所突破
去年市级城投公司完成融资17.1236亿元。成功发行企业债券9亿元。益宁城际干道益沧段两厢办理规划用地许可证土地8750亩。城投公司储备经营性用地5500亩,城投公司资产规模进一步做大。锁债工作取得成效,益宁城际干道与三桥收费站打捆挤进锁债“笼子”,共锁债57365万元。经营城市效益显现,将团洲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转让,盘活存量资产1.2亿元;对秀峰湖公园设施和桥北广场广告牌进行有偿使用拍卖;启动了城区加油站、加气站有偿使用的拍卖工作。各区县(市)的融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清醒地看到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建设工作既有成绩,又有差距。无论是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还是城镇经营都存在不足。一是我市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城镇辐射功能较弱,城镇竞争力不强。二是规划滞后。规划的龙头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系统性和综合性不强,城镇整体功能没有得到有效优化,特别是小城镇规划严重滞后;农村规划特别是中心村规划还没有破题。三是城镇建设欠帐较多,配套建设跟不上,城镇功能不完善,全市69个建制镇建设水平普遍较低。四是城镇建设资金缺口较大,融资平台较弱,筹资渠道不宽,办法不多,城镇经营没有跟上。五是城镇管理标准不高。城镇管理无论是组织协调、督促落实,还是解决深层次问题都不够,研究城镇管理的模式和机制不足。城镇管理审批把关不严,存在比较严重的随意审批现象。六是建筑质量存在隐忧。有些项目没有严格按建筑程序报批,存在未批先建的现象,有些项目规避质量监管,致使建筑质量存在隐患。七是少数干部职工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学习风气不浓,工作作风不实。一些干部包括少数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差距。建设工作的领导者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解决好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集中力量抓好2010年的建设工作
2010年是益阳经济大发展之年,也是益阳城镇大建设之年,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认真抓好建设领域的各项工作,突出五个重点:
(一)着力抓好创卫工作,进一步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已经成为黄金定律,一个城市的软实力主要取决于城市管理,一个管理低下的城市毫无竞争力。省委书记张春贤同志指出:“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工作的大系统中,城市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看一个城市文明不文明、实力强不强,不仅要看综合实力,还要看管理水平。一个脏乱差的城市,以经济眼光来看,就意味着在贬值。”以中心城区为例,鸟瞰益阳,婀娜多姿、美不胜收;平视益阳,缺乏精细,差强人意,这明显的反差说明城市管理的差距。市县两级都要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卫生县城为抓手,不断提高城镇管理水平。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就是要下大决心解决城镇脏乱差的问题。垃圾成堆、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停乱靠、渣土遍地,这不是个别城镇的现象。为什么我们城镇的吸纳能力不强,与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是有关联的。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好这一问题。一个领导者,要多研究城镇工作,积极探索城镇管理的长效机制。今年市政府要对县城的管理工作进行评比、检查、验收、排队,结果要在媒体公布。各区县(市)要对所辖建制镇的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在城镇管理工作中,中心城区要起表率、做示范,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再上台阶。要有序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突出抓好城区的渣土管理、环境卫生、施工现场、占道经营和户外广告等重点工作。要严格渣土管理,从源头上控制渣土污染源,制定两条强制性规定:施工现场一律围档作业,施工现场一律建造标准洗车平台;要抓好市容秩序整治,严治占道经营、越门经营;要抓好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和责任承包,确保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环境卫生良好;要抓好广告整治,全面规范户外广告;要抓好城区资江两岸砂石场搬迁,解决好这一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要抓好农贸市场整治,逐步改造现有农贸市场。
(二)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承载能力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城镇化的主要驱动力。我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提高承载能力。一是继续提质扩容,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府已经研究,中心城区今年计划投入近3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明年投入可能还要大,通过3年的努力,要使市区的城市形象和品位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县城和建制镇尤其是省级以上重点镇要加快提质改造步伐,包括背街小巷建设,使城镇面貌有所改观。同时配合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合理拉开城区路网骨架,加快城镇规模扩张。二是完善城镇功能的配套。新建、改建、扩建道路要同步配套好给排水、供电、信息、下水道、绿化、亮化、环卫等基础设施。要加强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包括社区、学校、活动中心、商业服务网点等,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按照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抓好安化污水处理厂、龙岭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东部新区污水处理厂及其管网的建设,按省市时控要求完成沅江、南县、大通湖、桃江、安化五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的建设。三是创新投融资机制,破解城镇建设资金瓶颈难题。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建设资金,筹资难是城镇建设的共性问题,要破解这一难题,关键是解放思想,用市场的手段、超前的眼光来筹集资金,当前要特别注重做足做好土地文章,使这一城镇的主要资产发挥效益。从市级来看,市城投公司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利用国家政策机遇加大融资力度,垄断经营好土地市场、整合经营城市资源等措施,应该说开始显现生机,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加强。县城和小城镇的发展,市里的一些做法可以借鉴,外地也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希望各区县(市)和建制镇的负责同志进一步转变观念,着力破解好这一难题。
(三)夯实规划基础工作,进一步发挥城乡规划引领作用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再强调规划引领问题,这不仅仅是因为规划是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更因为规划涉及到城镇发展的顶层设计,城镇化模式一旦确定,就很难改变。国际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报告,讲“我们现在正在睁着眼睛犯错误,就是没有办法改变”。指的就是如果规划上出现失误,形成固定的城镇化模式,想改也难,造成的损失将难以挽回。益阳城镇化水平不高,特色不强,对城镇规划重视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们必须下决心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中心城区从去年开始启动了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今年要全部完成,实现控规的全履盖。还要按照省委、省政府“3+5”城市群发展战略,做好总规的修编工作,要完善各类专业规划编制工作,形成比较系统的规划体系。县城和建制镇今年都要完成规划的修编工作。为了加强对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的支持,市政府安排了小城镇规划引导资金,各区县(市)都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市政府今年要对此项工作进行专门的督查。在规划编制中,要把握四个方面:一是起点要高。要把城镇发展的定位、目标放到国际、国内、省内的大背景下去比照、审视,保证规划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避免走弯路。要充分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发展理念,统筹考虑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农业人口有序转移等关键问题;二是突出特色。没有个性的城镇就没有差异化竞争的优势,没有文化的城镇就没有内涵。我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文化特色明显,城镇规划一定要突出山水生态特色和各地文化特征,高度重视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和丰富文化内涵;三是注重统筹城乡发展。要将城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人口有序转移以及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协调发展;四是强化实施保障。规划一经制定,就要维护其权威性、严肃性,坚持以规划引导项目,以规划指导建设,明确规划实施的主体和责任,加强对规定实施的领导和管理。中心城区共防共治违法违章建筑问题,市规划局和三区要高度重视,切实落实好政府和基层组织的责任,坚决遏制违法违章建筑蔓延的势头。
(四)加强住房保障工作,进一步培育健康的房地产市场
要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廉租住房建设任务,全市新增廉租住房9000套,其中新建廉租住房5500套,新增发放租赁住房补贴数1000户,逐步解决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要充分用好国家扩大内需的利好政策,加快棚户区改造。今年要把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各区县(市)要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认真把握关键环节,切实做到规划、政策、资金、监管到位。要做大建筑业。优化建筑业产业结构,提高建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开拓市场,规范建筑市场,营造建筑业发展环境,全市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60亿元以上。要制定城镇房地产业发展规划,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大力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住房,适当发展高端住宅,形成合理的住房供应体系。今年五月份,中心城区要举办第二届房交会。要严格房地产管理,中心城区严格控制小规模开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禁止单位集资建房。各区县(市)要严厉打击地下开发。要认真落实和完善促进合理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调整和完善住房供应结构,转变开发模式,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确保我市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五)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要形成廉政的风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始终做到警钟常鸣、常抓不懈。建设领域的各个部门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落实好一岗双责制度,坚持领导带头,以身作则,敢抓敢管。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要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知足常乐,廉洁自律。要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使治理工作取得实效。要形成学习的风气。领导干部要带头学理论、学业务知识,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建设工作的预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要形成为民办实事的风气。建设领域的每一位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牢固树立城镇建设“精细管理、精品建设”理念,认真履职,对包括建筑质量安全在内的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要敢于碰硬,坚持为城镇建设服务,为城镇居民服务,保持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适应新时期建设工作的需要。
今年中心城区和各区县(市)建设工作起点更高、任务更重、要求更严。在建设工作的时序上,要突出计划安排、科学组织、有序推进,建立建设进度责任制。今年4月底前,中心城区要基本完成十万棵树进城的任务;6月1日以前安化污水处理厂要投入试运行;中心城区道路提质和背街小巷改造以及砂石场搬迁要在3月下旬全面启动,10月1日前完成任务,其他各项建设工作都按省、市和各区县(市)时控要求完成任务。在建设工作的标准上,要推行目标管理,建立质量责任追究制。建设项目业主单位要组织精兵强将,加强建设全过程的管理,严把招标关、工程监督关,防止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问题发生,多出优良工程、精品工程。在建设工作的责任上,三区和建设、规划、房管、城投、国土、财政、电业、交警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主动搞好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特别是要做好施工现场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建设给市民带来的不便。
同志们,推进新型城镇化给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益阳后发赶超使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建设好美丽的家园是每位城镇居民对我们的期盼,广大建设工作者要牢记使命,带着责任、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圆满地完成今年建设工作的各项任务,向市委、市政府,向广大城镇居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2.在全市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二
省委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今天召开第六次会议, 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特别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决定, 这个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纲。与此同时, 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安排今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年初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 对今年全省“三农”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提出了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刚才, 红民同志汇报了去年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情况, 王义同志对今年试点工作安排意见作了说明。省发改委对兰州、金昌、嘉峪关3个试点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修改完善情况作了汇报。对今年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和3个试点市的《总体方案》, 我的意见今天审定通过。这项工作由省委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 请伟平书记组织领导, 红民同志具体来抓。
去年是全省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第一年, 总的看, 试点工作起步良好、进展顺利, 体现了中央精神, 贯彻了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工作成效是明显的。但也反映出改革创新意识还不强, 规划编制和资金整合等工作的力度还不够, 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城乡统筹等工作切入点还需认真研究探索, 这些方面的工作在今年的试点中要切实加强。
今年, 中央的一号文件把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到新的高度。在二月初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 中央又提出要适应后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任务, 其目的就是要紧紧围绕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进一步统一思想, 统一行动。今天会议部署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是全省“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为实现全省“三农”工作目标服务的。
下面, 我就做好今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新农村建设工作部署
2004年以来, 中央连续印发七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这既是风向标, 也是我们整个“三农”工作的导向, 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具体体现。特别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以及“三农”工作的新形势, 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今年省委、省政府的一号文件, 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主题突出、部署明确、含金量也很高、针对性很强。我们要认真学习, 深入贯彻,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 进一步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今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 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有力抓手, 围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突出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 把深入试点示范与推进面上工作结合起来, 把农村制度建设创新与推进城乡一体化结合起来, 毫不松懈地抓好新农村建设。
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 既然是试点, 就要允许大胆去试, 大胆去闯。要学习安徽小岗村的做法, 只要是能促进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方法, 就要千方百计去试、去闯。农村现在搞小城镇建设, 这是拉动农村消费,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抓手, 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实事求是讲, 要让农民仅靠几亩地实现小康、富裕起来, 是不可能的。要加快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做大做强产业化龙头企业, 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加快农村户籍制度改革,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以敢为人先的勇气, 大胆的试, 大胆的闯。
一是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中央的总体要求已经很明确。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实际, 按照各地不同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 点面结合、分类指导、分层推进, 作出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在2008年底, 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确定了3个市、11个县开展试点工作。去年7月, 又部署3个试点市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并要求3个试点市制定总体方案。11月30日, 省委、省政府在金昌召开全省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现场会, 并要求兰州、金昌、嘉峪关3市试点工作要做到与全国同步, 率先形成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其它市州各抓好1个县 (市、区) 的试点。要求把规划编制作为推进一体化的首要前提, 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关键, 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着力点, 把建立一体化制度体系作为保障,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劳动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管理,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能力和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加强对农村社会事业、基础建设投入支持力度, 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劳动就业统一、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可以说, 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 统筹城乡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对公共服务, 要按照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把人均财力、人均支出水平作全面深入分析, 财政转移支付要做到心中有数。省财政厅和省统计局要对人均综合指标尤其是财力支出作分析, 着力寻找我省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还有新时期的扶贫工作, 究竟如何搞, 也要深入研究, 既要积极向国家争取支持, 又要立足实际做好自身工作。这里, 我想重点强调两个问题。一个是要推动资源要素合理配置。这是我们最基本的工作理念, 也是方法, 更是要求。我省城乡二元结构明显, 资源配置要着重体现城乡统筹和相对集中, 应该从县城、小城镇特别是有条件的建制镇、中心村三个层面做起, 把县城、小城镇、中心村统筹规划, 把人口分布、区位优势、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统筹考虑, 带动人口向县城、小城镇、中心村集中和靠拢, 促进资源要素聚集, 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框架。另一个是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要协调推进。努力探索适合我省省情的农村户籍转变为城镇户籍的相关政策。省公安厅要积极主动地在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上提出意见建议, 把户籍制度改革试点放在新农村建设试点市县来进行。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增强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吸纳就业的能力。把促进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作为城乡联动的切入点。要点面结合,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 让农村居民安居乐业, 同时为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努力形成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局面。
二是要继续大力实施“促农增收六大行动”。把农民增收摆在新农村建设首要位置, 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关注民生、关注农村的战略思想。促进农民增收是试点的一项重要任务, 试点市县要在实施“六大行动”上起带头作用。据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试点市县统计, 新一轮11个试点县, 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预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 首批省上重点抓的100个试点村, 2005年试点前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650元, 低于当时全省平均水平330元, 经过几年试点和巩固提高, 去年预计平均达到4327元, 高出全省平均数1277元, 增幅高出0.3个百分点, 显现出了试点促进增收的效果。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充分说明, 只要路子对, 措施实, 农民增收就会取得明显的成效。要继续把促农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工作, 进一步实施好“六大行动”, 努力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确保今年农民增收12%预期目标如期实现, 试点县农民增收幅度要力争高于全省和所在市州的平均水平。要大力培育农业特色产业, 采取集中扶持和减免税收等政策, 支持大中型骨干龙头企业兼并、联合重组, 加快发展。大力扶持围绕主导产业的农民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要着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从近几年我省农民收入情况看, 工资性收入在农民增收中具有显著的增长潜力。在3个试点市11个试点县中, 兰州市和西和、永靖等7个试点市县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到纯收入的35%以上, 这充分说明工资性收入在农民增收中的地位和作用。要进一步加快劳务经济发展, 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 落实有关农民工问题的各项政策和保障措施, 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要加大培训力度, 整合培训资金, 拓展培训渠道, 大力宣传通过培训促进致富的先进典型。
三是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按照中央的要求, 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继续增加“三农”投入, 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切实加大争取项目资金的工作力度。认真研究落实中央政策, 高度重视“三农”领域和城镇化建设方面的项目, 谋划论证一批农田水利建设、电网改造、生态改善、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 争取国家更多支持。尤其是抓好农村“六小工程”项目, 争取中央资金。要按市场机制用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调动各地积极性。
四是要抓好扶贫开发。要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实现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 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扶贫开发机制, 注重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同整村推进和连片开发有机结合。行业扶贫和专项扶贫有机结合, 统筹开发扶贫与救助扶贫, 积极探索基本生活靠最低生活保障、脱贫致富靠扶贫开发的新机制。转变扶贫开发方式, 促进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向集中连片和重点地区扶贫开发转变, 落实完善倾斜政策。今年,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面还要进一步扩大。
五是要协调推进各项建设。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 科学规划和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 合理配置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设施资源, 注重发挥基础设施的功能和作用。教育布局调整务求要搞好配套建设, 重点抓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完成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省委组织部、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要做好村干部报酬的督察调研工作, 这几年省财政连续预算投入, 也有量化的指标, 目前落实的情况怎么样, 要分片抓好落实。
二、围绕阶段性目标任务, 扎实推进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全省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的目标任务。实现目标任务, 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 准确把握工作重点, 抓主抓重。
一是切实抓好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是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一定要取得新进展。省直各部门要按照支持试点市县创新发展的要求, 根据自身职能, 能简化的程序要简化、该下放的权力要下放, 鼓励探索试验, 建立政策支撑体系。去年第五次领导小组会议提出, 凡涉及农村改革的相关试点都要向试点市县相对集中, 截止目前, 已有以县为单位的5项试点工作和4项单项重点工作对1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县给予了倾斜。各试点市县要抢抓机遇, 充分发挥试点的平台作用, 用足用活政策, 从关键问题入手, 从深层次突破。要充分运用制度建设和创新成果推动试点工作深入开展, 特别是要按照省上推进城镇化的要求, 从改革户籍制度入手, 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就业、养老、医保、低保等配套衔接制度, 探索建立城镇化制度体系。
二是切实抓好规划编制与资金整合。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先行的要求, 第五次会议部署了做好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的任务, 目的是节约资源, 发挥后发优势, 少走弯路。去年, 各试点市县全部完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所有试点乡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及村镇建设规划。部分市县的规划工作抓得紧抓得实, 如瓜州县编制完成了全部行政村的建设规划;武山县完成了全县344个行政村的产业发展规划和158个行政村的建设规划;泾川县完成全县70%的乡镇规划和47%的村庄建设规划。但从面上看, 规划工作还远落后于发展的需要。按照领导小组对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 到2012年要完成全省所有乡村的建设规划。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重点支持, 规划经费对新农村建设试点给予扶持。今年, 3个试点市、11个试点县和其他市州所在地的区以及有条件的县 (市) ,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要编制完成乡镇、小城镇建设规划和70%的村庄建设规划。其他县 (市、区) , 要编制完成乡镇、小城镇建设规划和50%的村庄建设规划。特别是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村环境治理以及乡村清洁工程等建设项目, 都要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城乡一体化规划衔接。执行规划要做到制度化, 要通过规划合理布局建设项目, 通过项目实施推动资金整合, 形成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整合资金新机制。要注重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框架,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制度, 把转变城乡分割的思想观念体现到新的规划中。要统筹考虑城乡生产生活, 高起点高标准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要积极探索建立各项规划实施的动态评价机制。
三是切实抓好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是统筹城乡社会化服务,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 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今年, 各试点市县要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城市社区双进工程”、“农村县乡集贸市场改造工程”和“新网工程”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构筑城乡流通网络。加快实施农村广播电视、电话、邮政、网络通达工程, 实现广播电视、电话全覆盖。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 促进信息消费, 达到“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积极探索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培育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供销社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 在农产品收储、农资供应等方面要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农村沼气后续管理的相关补贴政策, 制定村级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网点工作评估管理办法, 把沼气这项利国利民的实事办好。这里, 我再强调一下, 各试点市县要带头完成省上下达的农田基本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旱作农业增产计划等重点工作任务, 带头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实事项目。
四是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整合。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建立在抓好培训的基础上, 培训的重点放在培训资源整合上, 切实提高劳动力的培训率和培训效果, 提升劳动力的科技素质和技能素质。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部署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整合试点工作后, 全省共确定了1个市、22个县开展试点工作。两年来, 各试点单位采取“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机制、探索培训形式、完善培训网络”等有效措施, 统筹城乡人力资源开发, 进一步加强领导, 理顺管理体制, 初步形成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新格局。今年, 要坚持以就业和增收为导向, 创新体制机制和办学模式, 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集团化办学。尤其要针对当前东南沿海农民工短缺的机会, 抓好短平快劳务培训和输出。
五是切实抓好村庄整治。借助于基础设施建设来整治村容村貌, 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出亮点, 在一些试点县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把行路、饮水、垃圾污水处理、村庄建设统筹起来, 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促进了村容村貌整洁。要继续坚持这些好的做法。目前, 乡村道路只规划建设到村头, 村内道路建设属于“盲区”, 有一些已经硬化了通村道路的村, 村外村内道路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群众要求改造建设的愿望很迫切。这项工作在部分县已经进行了积极探索, 取得了成效, 群众十分欢迎。从今年起, 要把村内道路纳入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项目, 交通、财政部门要有投入, 安排到试点村进行, 总结经验, 逐步推广。同时, 要拓宽思路, 采取多种途径开展村内道路建设。
六是切实找准工作切入点。试点工作目标任务涉及方方面面, 如何去抓, 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首批三年试点和新一轮试点一年来的情况看, 工作做得有成效的试点单位,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选准了试点工作的切入点, 找到好的工作方法。有了切入点, 就有了推动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如有的试点单位把群众急需解决的村庄道路硬化、改善基础条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受到了群众欢迎;有的立足实际, 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近期效果明显、长期关系重大的问题入手, 从中心村、小城镇、县城三个层面部署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 把推进中心村建设作为试点工作的着力点, 创新了做法, 取得了成效。今年, 试点市县要在找准着力点、找到好的工作方法推进试点工作方面, 下功夫研究探索。通过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调动部门的积极性, 改变面貌, 提升形象, 进而赢得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三、加强组织领导, 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 也是克服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省委、省政府对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寄予厚望, 在去年成立了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各地对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 目前已有10个市成立了党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具体抓这项工作。今年, 要以试点工作中期检查评估为重点, 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顺应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 完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各级领导小组要加强调查研究和工作指导, 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履行好主抓试点工作的职责, 加强协调、督导和服务工作。
二要强化政策扶持。去年,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资金项目和工作重点上对试点市县给予了倾斜。省委组织部通过实施“百乡党建整推”计划, 加大了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实施力度。省委宣传部加强了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省财政厅把试点县全部纳入省财政直管县范围。省交通厅对试点市县部署的试点村安排了通村道路专项补助资金。省新闻出版局优先安排了试点市县的农家书屋建设。农牧、扶贫、教育、卫生、文化、民政、国土、建设、水利、林业、气象等部门也强化了扶持措施。今年,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省直有关部门, 要继续把各类涉及农业农村的试点向试点市县集中, 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村电网改造等各类涉农项目都要向试点单位倾斜。同时, 省直各有关部门要帮助试点单位抓好制度建设和创新。各地要对照省上制订的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和量化考核体系, 切实抓好城乡一体化工作, 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要牵头抓好考核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对3个试点市的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 从今年起, 省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给予扶持。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 抓好村内道路建设、培训资源整合、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和城乡危旧房改造工程。
3.在全市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三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旅游工作会议。对于桂林市的旅游工作,不仅仅旅游从业人员高度关注,全国全区也给予高度关注。今天的旅游工作会议,也是桂林市最大的专项工作会议之一。我们经常说,桂林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一万多人,间接从业人员近20万人。从这点看,桂林市的旅游业要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人数上讲,已经看到端倪了。从过去的一年,桂林市在旅游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来看,也实现了这一点。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扎实工作,桂林旅游业在过去一年取得新成绩
新成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旅游经济的角度来讲,过去的一年实现了新跨越。无论是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还是旅游收入占GDP比例上,都实现了新跨越。去年自治区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我们是218亿元,约占全区的五分之一;入境旅游人数约占二分之一。从旅游经济角度来看,桂林旅游无疑在全区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是从桂林旅游产业的发展角度,在过去的一年也取得新突破。无论在旅游景点景区建设,还是观光度假休闲以及农家乐的发展方面;无论是县域旅游,无论是人数、人次,还是旅游产品多样化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阳朔、兴安获得一等奖,龙胜、资源、恭城应该是第二梯队,其他县的旅游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三是在旅游标准化建设方面,在过去的一年取得新成绩。去年,阳朔作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农业休闲会议也在阳朔召开),兴安乐满地作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两个试点,在过去的一年,为全国旅游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四是在旅游市场、旅游秩序和旅游队伍建设方面,过去的一年也取得新成绩,为桂林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五是在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上,取得重大进展,这是最值得肯定的。作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载体,也是重大基地,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去年7月正式动工。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桂林市旅游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去年桂林市几大重要的、事关桂林旅游事业发展的重大活动,自治区都专门派出领导参加。世界旅游城奠基仪式,郭声琨书记、马飚主席亲自参加奠基和揭幕。第二届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石生龙,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余远辉,自治区副主席高雄等领导亲自参加开幕式。过去的一年,桂林旅游事业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特别是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的推进,都因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旅游局、博览局等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和直接参与的部门和单位,特别是一线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导游等辛勤工作密不可分。对于过去一年全市旅游事业发展和旅游产业所取得的成绩,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的会议,表彰了去年取得优异成绩的县区及旅游先进集体,通过表彰和奖励对旅游业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于桂林旅游发展,我们尽管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也要充分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一些突出的问题,大家讲得比较多。在这里,我再简要讲一下。
1、随着形势的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许多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现在无论有没有旅游资源的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旅游,由此带来资源配置和游客分流的激烈竞争。在这种多方竞争的环境下,怎样争取更多客源来桂林旅游,是我们在旅游人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已意识到并多次强调这个问题。去年实现旅游人数2700多万人次,对于全市总人口只有500多万人的城市来说,容量已经很大了。今年还提出了旅游人数按照10%的比例增长,实际上,从城市游客容量来看,已经有一定的局限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怎样在这么大的游客量的基础上提升旅游的效益和质量,这是我们客观存在的问题。
2、随着形势的发展,旅游景点景区的建设在旅游产品结构上还不尽合理。不少旅游设施和旅游景点景区,有些老化了,有些设备比较陈旧,服务标准跟不上,这也是我们在旅游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3、我们面临着旅游市场竞争、新的旅游景点景区建设开发和老的景点景区老化等问题,创新手段的方式方法和政策扶持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亟待改善和加强。
4、桂林作为最早开放的一批旅游城市,在旅游体制机制和旅游市场管理上还需要完善理顺。这也是全国老的旅游城市共同面临的亟待解决和突破的瓶颈问题。所以,满意度调查都会集中在这些旅游对外开放比较早的、旅游名气很大的城市上,而不是新兴的开发一两年的城市。正是由于我市旅游开放早、旅游发展比较长,我市在旅游体制机制和管理上的不足和漏洞会更容易发现。事实也证明,我们确实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漏洞。
5、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城市,在旅游人才培养教育等方面,虽然资源很丰富,但是跟形势发展的要求和旅游产业需求,还是有欠缺的。
正因为这样,我们要对桂林旅游有新的认识,要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加深入研究,抢抓旅游发展机遇,更好地发挥优势。只有这样,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桂林旅游业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才能抢占旅游发展高地在广西率先建成旅游强市。
二、抓住重点,实现桂林旅游事业发展的新突破
刚才讲的第一个方面,是通过扎实工作,使旅游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面对过去的成绩,我们既要认真总结,更要坚定信心,抓住重点,使桂林旅游事业和旅游产业在新的一年有新突破。关于这一点,我重点讲三个方面。一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作用;二是全力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特别是推动世界旅游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管理,实现旅游市场管理新突破。
第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国家旅游局在此基础上专门下发了通知,提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要与文化等相关产业大融合,形成相互繁荣相互推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国家旅游局的通知强调,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充分说明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我市2008年提出“文化立市,旅游兴市”战略,把文化工作和旅游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几年旅游发展的实践和旅游与文化的发展充分说明,旅游与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
国家旅游局的通知要求,全国旅游业要站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高度,大力发展旅游业,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项工作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传播功能,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传承功能,充分发挥旅游对文化的激发功能,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外交流的优势。今年,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重点,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通过旅游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形成旅游文化共同发展的格局。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09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和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可见,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旅游产业的推进,对桂林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精神,深入推进旅游与文化的大融合。
在最近召开的文化与旅游结合工作座谈会上,大家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有些是我们正在做的,有些是需要加快发展的。大家提出,一是要打造旅游系列品牌,打造旅游演艺产品。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引导旅游产品开展品牌化经营;二是要加快推进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的建设。举办文化旅游项目推介,提升文化旅游企业档次和文化品位;三要深度开发旅游工艺品,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市场的推广;四要积极加快培育旅游文化人才。这几个方面是今年我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需要突破的重点,这也是桂林市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桂林旅游资源有文化、历史、山水、民俗等等,要很好地梳理,在这个基础上,升华细化4条发展轴带、打造三大特色产品、三大水陆游线、七大旅游品牌等。旅游发展要评说论道,需要召开专题研讨会,旅游产业发展更需要我们多做扎扎实实的工作。
第二,要全力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世界旅游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这项工作,去年做了很多努力。关于《总体方案》,国家方面正在论证。从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来看:第一个方面要积极争取各项政策出台,第二个方面要把工作重点转到不等不靠,按照现在已经制定的政策内容,先行先试。去年,市国土局在积极争取旅游产业用地试点城市方面取得了突破进展,今年我们拿到了试点城市。这个试点城市,对旅游事业和产业发展、旅游用地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将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这就是不等不靠的一个例子。如果要等到政策都批下来再去做,那就晚了。我们必须借鉴兄弟省、市在旅游建设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既要积极争取上级给我市正式批复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同时今年工作重点要转移到加快试验区各项工作先行先试上来,不等不靠,加快我们自己的工作。第三个方面是世界旅游城建设。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按照“一点三星三区”规划及27个功能区,按照这样一个集旅游发展之大成的规划加快建设。我们相信,在全市共同努力下,世界旅游城的建设将会为桂林市今后旅游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第四个方面,要按照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桂林世界旅游城规划建设要求,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建设。这一点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旅游事业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要求。
第三,要切实破解漓江保护与发展难题,保护好桂林旅游这张中国名片。要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切实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难题。最有代表性的,是漓江景区。去年国家旅游局检查了一些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及旅游景区,特别是5A级旅游景区。大家看到了,有一些城市的旅游星级宾馆饭店已经摘牌,一些5A级景区已经明令限期整改,包括炒的最厉害的嵩山少林寺景区。去年内部通报的,就是漓江5A级旅游景区。内部通报内容针对几个方面:漓江游览秩序,主要表现在游船硬件设施和服务标准没有达到要求;漓江水域管理,主要是竹筏、河道挖沙及沿岸景观破坏的问题,还存在飞钩挂船的现象;漓江游览码头建设管理标准化方面,还没有达到要求,老化、陈旧,不符合5A景区要求。去年8月份开始,我们对漓江5A景区进行了专项整改。尽管取得一定成效,市政府领导也多次去国家旅游局汇报工作,得到国家旅游局认可,但是按照5A景区标准,有些方面还是没有做到。今年要按照国家旅游局提出的要求,按照桂林市打造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要求,下大力气提升旅游市场的秩序和质量。
一是要创新管理体制。整合涉及漓江景区的市、县(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能及行政资源,明确管理主体,推进漓江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开发、利用、经营等一体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漓江景区管理条块分割,责、权、利不清的问题;二是要全力推动漓江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漓江流域旅游的经营管理力度,调整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充分照顾各方利益;理顺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制,做到标本兼治、疏堵结合、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管理规范、奖惩并举等等,还有其他的一些方式。要在确保旅游安全的前提下,解决漓江沿岸农民走发展旅游致富的问题;三是要健全漓江景区行政执法体制。要按照刘君书记的指示,“码头和游船整改由交通局负责,杜绝河道挖沙由阳朔、雁山两县区政府负责,竹筏问题的解决由阳朔、雁山两县区党委、政府负责”,“对漓江整改会议决定的事项要一项一项抓落实,涉及到的各部门和阳朔、雁山两县区必须无条件执行,谁影响5A景区谁负责”。今年,要在继续深入实施科学保护漓江六大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漓江景区旅游秩序管理的力度,力争今年在漓江景区管理秩序和管理体制上取得新的突破。
三、解放思想,强力推动旅游业取得新发展
1、要以抓项目促进旅游业新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强旅游项目建设做了专门部署。进一步抓好落实规划,推动发展,把项目作为载体,抓紧抓好落实。特别是对旅游试验区、世界旅游城、各县区在旅游项目建设上,要加快推进。在投资导向、招商引资、基础建设、资源整合、市场推广等方面充分发挥项目的推动作用。旅游产品开发要坚持高品位、高起点,通过高水平规划设计,突出特色,提升品位,规划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和具有一流水准的精品项目,扶持发展一批乡村旅游、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把我市旅游资源打造成自然景观和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旅游胜地。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能力。加快桂林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旅游专用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对外集散辐射能力。要坚决杜绝资源浪费,今后凡涉及旅游的建设项目,在发改部门立项前应先征求旅游部门的意见(《自治区旅游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有关部门审批属于旅游发展规划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应当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使之符合旅游行业的相关标准要求,避免非标准化建设和同质化建设,确保资源合理利用,规范行业发展。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宁可不开发。各县区、各相关部门一定要目光高远,绝不能为了各自的地方利益和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要加强旅游项目储备。广开项目源,建好项目库,超前谋划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拉动作用强的旅游项目。对旅游项目要实施动态管理,搞好定量、定性分析,选择那些增值性高、成长性强的好项目优先立项、优先开发。
2、要以转变方式推动旅游业新发展。全面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验,首先就要转变桂林旅游的发展方式,老城区以创新为主,新城区以项目建设为主,各县区以加快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主。一是要做大做强产业主体。旅游市场主体是旅游业的根本。引导扶持旅游企业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方式做大做强,重点培植一批龙头企业。促进旅游、餐饮、酒店实行产业集群式、品牌化发展。引导旅行社向集团化、网络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大型企业集团进入旅游业,引导社会资金向符合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领域投入,充分发挥旅游业拉动投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作用。着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水平、能力、素质,大力推进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旅游人才队伍。要发展一批旅游新业态,大力发展商务会展、温泉康体、文化创意、养生疗养等新兴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智能旅游和旅游电子商务,鼓励开展旅游网络营销、网络预订、网上支付等在线服务,积极申报“国家旅游信息化试点城市”,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二是要全面提升城市中心区旅游吸引力。进一步配套完善市中心区的文化旅游元素和休闲服务设施,把一些景点景区、街区串联打包,在桂林城打造“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使之成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新载体和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提升桂林城市中心区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三是要做好旅游活动策划;四是要创新旅游营销模式。针对旅游是典型的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的特性,创新营销手段,全面提升桂林旅游推广的针对性、专业性和有效性。整合全市旅游行业资源、文化资源、外宣资源和新闻资源,全市联动、联合推介、捆绑营销,提升桂林旅游的知名度。继续加强“联盟营销”这一新的营销手段,加强与航空公司、境内外旅游机构的营销合作,进一步发挥好境外桂林旅游大联盟的作用,联手做好桂林旅游营销推广。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旅游组织的合作,提升桂林国际影响力,借力拓展境外旅游市场。
3、要以增强合力推动旅游业新发展。旅游业关联性强、牵涉面广,发展旅游仅仅依靠旅游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各自工作职能和特点,找准切入点,抓住突破口,从不同途径、不同层面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发改部门要重视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拟定年度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和基本建设计划时,优先将旅游项目列入重点项目行列,积极争取旅游项目资金;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旅游资金;建规部门在城镇规划建设的时候要结合旅游发展,充分考虑旅游功能,在环境营造、建筑立面控制等方面满足旅游发展的要求,城乡风貌改造要融入旅游元素;国土部门要支持旅游建设用地的使用,重点支持世界旅游城建设用地,同时加大景区土地收储力度,筹措发展资金;交通部门要将旅游公路建设优先列入规划,抓紧做好重点景区道路立项,加快在建旅游公路建设;金融部门要对旅游项目建设给予信贷扶持;宣传、文化部门要将旅游宣传作为外宣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旅游宣传和新闻报道,对我市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加强和指导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农业部门要加强特色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人事、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劳动部门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市、县两级旅游局作为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工作的主动权,与上级主管部门搞好沟通,与同级部门搞好协调,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能,全力支持和配合旅游工作。全市上下形成部门齐抓共管、扶持旅游产业新发展的良好局面。
4.在全市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四
这次全市重点镇建设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重点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市交通局、市教育局、金堂县、青白江区和新繁镇就加快和支持重点镇建设介绍了经验。他们的经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借鉴性,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春城、红林同志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搞好我市重点镇尤其是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科学规划,夯实重点镇发展基础
2004年,全市城镇建设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主动适应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给城镇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切实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培育城镇特色,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城镇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平均使用力量,建设和发展的力度不够;二是城镇风貌雷同、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滞后,管理水平较差,产业支撑不足,农民集中居住建设不够理想,重点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三是城镇建设资金匮乏,普遍缺乏经营城市意识,运用市场化手段挖掘整合城镇资源、吸引民间资金投资城建领域等方面的思路不广、办法不多,过多依赖上级给资金、给政策。
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之力,打造一批能够成为各区(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新支撑点的重点镇,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30个重点镇中再选择出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作为近几年重点支持对象,力争通过2—3年时间打造出一批亮点镇。今后一段时间全市城镇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全力以赴地推进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的建设和发展。
科学规划、合理定位是加快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已确定的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的定位就是要尽快成为区(市)县的第二个产业集中发展聚集地、人口聚集地、商业发展聚集地,建设成产业优势明显、人口聚集度高、人居环境优、综合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强、功能完善品位高有特色的小城市。通过3年左右时间的努力,使优先发展重点镇成为3万人以上的小城市,这只是近期目标。多年的小城镇建设实践表明,小城镇的规模如果在3万人以下,聚集功能、辐射功能、带动功能以及城市资源综合利用的效能都比较差。所以提出了经过3年左右时间把优先发展重点镇发展成3万人以上的小城市的奋斗目标。但要强调的是,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不能只按照3万人来规划,刚才新繁镇介绍他们是按20万人口来规划,淮口镇是按10万人口以上来规划。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城市化加速的时期。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规划必须与这一大趋势相适应,一定要有前瞻性。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要尽快完善发展规划,为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新机制,增强重点镇发展动力
目前,各重点镇基础还比较薄弱,要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任务非常繁重。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在重点镇建设上实现机制创新,建立合力支持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和发展的工作格局。小城镇建设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力量平均使用。所以,下一步就是要集中市、区(市)县、乡镇以及社会的力量,全力打造优先发展重点镇。
一是要努力实现市、区(市)县、镇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特别是春城、红林同志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决定将今年支持优先发展重点镇的经费由去年的3000万元增加到6800万元,下一步还将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增加财政对重点镇建设的投入。但只有市财政的投入还不够,还必须依靠区(市)县、市级部门、乡镇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我们提出的目标。首先,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所在的区(市)县委和政府要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要像青白江区和金堂县一样,从班子配备到政策、资金等各方面都向优先发展重点镇倾斜,为其加速发展创造条件。如果区(市)县仅仅把列入优先发展重点镇作为向市上要政策支持、要资金的手段的话,那就违背了我们的初衷。(春城书记插话:过去我们各级的重点镇有200多个,我们一共就300多个乡镇,重点镇多了就等于没有重点,大家都争取当重点镇,有关部门不好不同意,最后就搞出了各级、各类的重点镇,事实是效果非常不好,现在一定不能再走到过去的那一条道路上去)。第二,市级部门要对优先发展重点镇给予积极支持,就像市交通局和市教育局一样,在项目、资金、政策上向优先发展重点镇倾斜。第三,乡镇要有不等不靠,奋发图强,努力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优先发展重点镇目标的奋斗精神。市上支持你们,区(市)县支持你们,市级部门和区(市)县的部门也支持你们,但更重要的是你们是内因,你们自己要努力,这个至关重要。如果市、区(市)县、重点镇三级联动,共同努力,通过2—3年的努力,打造出一批XX市的亮点镇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同时,市上还考虑对优先发展重点镇在人才资源、智力资源上给予支持。经过反复考虑,市上组织了专家顾问团。这些都是省内、市内城市建设、文化建设、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等方面的优秀专家。区(市)县和重点镇要注意借他们的脑、借他们的智慧、借他们的知识来促进发展,积极主动请专家出谋划策。
二是要抓住机遇,实现优先发展重点镇重大项目建设的突破。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项目年。各区(市)县要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落实”的思路,抓紧优先发展重点镇重大项目的实施,提高城镇功能,加快产业培育。在重大项目建设安排上要立足当年,统筹三年,以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来提高城镇承载力,增强城镇“造血”功能。今年要根据实际,把能够改善城市功能、促进城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作为优先安排项目。重点镇的发展不是简单的人口聚集,必须要有产业的支撑。新繁镇介绍的经验很好,它有两大支柱产业,一是家具二是泡菜。目前,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有的有一定的产业支撑,而且产业发展趋势非常好,有的要薄弱一点。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项目年,这是一个极好的机遇,要把抓项目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认真抓好。
三是要切实搞好优先发展重点镇的城镇经营工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之初,春城同志就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小城镇建设包括优先发展重点镇的建设,除了政策性、财政性资金支持外,更多的要通过吸引民间和社会资金来加快小城镇建设。这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也是潜力所在。各重点镇的领导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开发和利用城镇资源,加快优先发展重点镇的建设。
四是要搞好农民新居工程建设,探索农民居住新模式。要加强农民新居工程建设的规划和管理,把相对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农民新居工程建设通过规划区土地“预征”的办法和土地整理的方式,先行启动“安置”性城市小区的建设,但要禁止开发商介入,防止操作变味、变形。要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民向城镇集中、向集中居住区转移。今后农村建房,原则上停止零星分散建设,凡新建和改建房屋,必须相对集中,进入规划的集中居住区。市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要牵头选择山丘、平坝等不同地域,开展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示范工程,每个郊区(市)县也要选择1—2个点进行试点。同时,要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涉及的土地整理置换、承包地调整、利益补偿等问题提供政策支持,搞好服务。
三、加强领导,强化重点镇发展保障
加快优先发展重点镇的建设和发展,是当前我市城镇建设工作的中心任务。各区(市)县和市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对于优先发展重点镇的建设,市委、市政府是高度重视的。希望各区(市)县委、政府和市级各部门也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如果区(市)县做到真抓,市级部门做到真帮,那么这项工作就一定可以做好,目标也一定可以实现。
5.在全市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五
总体上看,宁波的供电情况是好的,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宁波电网规模成倍扩展,变电总容量和输电线路总长度均翻了一番,基本满足了“十五”期间电力负荷年均19.6%、电量年均18.8%增长的用电需求,保障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方面,我市电网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少问题。如用电总量需求增长与电网建设同步问题、普遍电源性缺电演变成局部网架型缺电问题、企业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电能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与实际可提供的能力之间的矛盾等。另一方面,供电形势仍然严峻。XX年,预计全市最高整点网供负荷为500万千瓦,尖峰时段可能达535万千瓦,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电网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加快电网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具体实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核心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除了要牢固树立这种思想认识和理念外,更重要的是要把它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落实到一项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工作中。从供电与群众生活密切程度看,现在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现代文明都已离不开电了,无论是吃饭、居住,还是行路,电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老百姓这些问题我们都不能很好解决,那么谈构建和谐社会、谈坚持以人为本就是空的。
(二)加快电网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目前缺电形式从电源性缺电向电网型缺电转变,电网成了瓶颈。“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转型的关键时期。计划 “十一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11%。而据此测算,到2011年,我市最高用电负荷将超过937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将超过418亿千瓦时。要确保这么高的全社会用电量,确保“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加快电网建设已是当务之急了,否则科学协调发展从何而来,这点各级各相关部门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加快电网建设是改善和提高政府形象的重要手段。目前,石化、能源、钢铁、高新技术等产业集群在我市正逐步形成发展中。这些产业和企业对供电的稳定性、安全性要求是非常高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双回路供电,有些甚至是要求三回路或三回路以上,但现实情况是现在有很多企业的供电还仅是一回路,生产经营安全隐患较大。而且,很多项目在当初引进时,各级政府在供电方面是做出过承诺的,前几年的电荒是全国性的,企业还能理解,若在当前电源供应相对缓和,其他城市供电良好的情况下,因电网建设不到位而影响企业正常生活经营,甚至出现安全问题,将会直接影响政府形象。
二、攻坚克难,务求XX年电网建设攻坚取得新突破
(一)明确目标。今年目标是完成“三五百”,即全年投产总变电容量500万千伏安,架设输电线路500公里,实现开工变电容量500万千伏安,基本缓解电网制约。
(二)突出重点。今年迎峰度夏的关键是要抓好500千伏甬东输变电、宁海变扩建,220千伏江东、雁苍、沙湾、奉南变输变电,220千伏水云至淞浦的双回线,500千伏河姆变送慈溪区域的四回220千伏线路增容改造,镇海电厂1台20万机组改接等工程。这些关键项目的尽早投运是我市今年迎峰度夏的重点,必须采用有力措施以确保实施。
(三)狠抓前期。电网建设适度超前的关键在于工程前期。各级政府及规划、土地、环保等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工程前期工作。当前,我们还要特别关注并支持500千伏观城输变电工程的建设。此外,鄞州钟公、市区海曙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也存在较大困难,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四)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电网建设的新思路、新机制和新技术。在新的城市中心区,商业中心广场,要建设设备先进、全户内、小型化变电站。在老市区变电站的建设上,要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尽可能压缩变电站与建筑的间距,补充变电站布点来满足建成区的电力需求增长。
三、共同努力,营造电网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电网建设主要有两个难点问题,一个是选址土地落实难,另一个是线路政策处理难。这方面,各级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市政府和省电力公司召开了电力工作会议,建立了共同推进电网建设的良性工作机制。市发改委已复函同意开展相关规划项目的前期工作;市国土资源局同意落实土地指标,加快项目土地报批和转换工作;市发改委和宁波电力局共同编制了“十一五”电网发展规划;市规划局和宁波电业局共同编制了城市电网控制性详规;市经委和宁波电业局联合出台了电网供电能力限制预警方案,这些措施都很好。这里,我想着重再强调如何营造良好建设环境问题。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良好的政府服务环境。市发改委、经委、规划、国土、财政等有关部门,要把电网建设作为部门重点工作,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发挥职能作用。市经委是市政府电力供应调度的牵头部门,要掌握全市的电力运行与需求情况,要与电业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市发改委要按“十一五”发展规划、电网规划,配合做好选址、建设工作,符合条件的电网建设工程都要列为重点工程。市规划部门要依法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控制电力设施布局规划确定的变电所(站)建设用地和线路走廊。市国土资源部门要努力保障电网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和土地审批,500千伏、220千伏和110千伏电网建设工程的建设用地指标,要按市重点工程有关政策优先予以保证。市环保、城建、安监、林业、园林、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抓好落实。
各县(市)、区政府要把所在地的电力建设项目作为自己的事情,切实负起责任。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推进所属区域内电网建设工作,做到优先立项、优先落实所址、优先解决线路通道、优先征迁土地、优先为电网建设项目办理相关手续。特别是跨区域线路项目,相关县(市)、区政府要讲大局,讲奉献。对今年迎峰度夏抢建的项目,要责任到人,明确时间要求,定期督促检查,一个一个地抓好落实。同时,作为投资主体的电业部门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多与当地党委、政府商量、沟通,共同做好工作。总之,各方都要齐心协力,各尽其责,形成推动电网建设的合力。
(二)加强协调,规范操作,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关键是两条:一条是必须依法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这是基本前提。另一条是必须加强协调,搞好政策的衔接。各县(市)、区政府要重视并加强电网建设工作,主要领导要多关注和介入,做到亲自督查重点项目进展,亲自过问工作进度,有必要时要亲自协调解决重大困难问题。要重视建立健全日常性的事前协调和双向沟通机制。电力部门要努力做深做细项目前期,主动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努力提高项目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可行性。列入“十一五” 规划的电力项目,凡涉及征用农保地的,电力部门要主动与国土资源部门衔接,提前进行土地置换,在线路走廊和变电所所址的选择上,尽量少拆迁、少占耕地,节约资源。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依法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控制电力设施布局规划确定的变电所建设用地和线路走廊,在新改(扩)建道路、桥梁时,要按规划要求同步预建电力电缆沟、过桥管线等。
(三)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对各考核单位的工作进度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定期排名;另一方面,要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地方政府和部门,及时给予表彰。对因工作失误、失职,造成电网建设项目延期甚至被取消的,或者不能完成责任状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各级政府要通过完善工作督促检查机制,加强对电网项目建设进度跟踪评价和督促检查。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加强电网建设宣传,公开地、实事求是地、理直气壮地把情况说清楚,讲清电网建设对大局、对发展的影响和对群众、对生产的受益程度。要以科学数据来说话,通过客观的宣传报道,消除群众对电网危害健康的顾虑。要多宣传电网瓶颈制约现象和原因,切实增强全社会和市民对加快电网建设的认识。多宣传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在电网建设攻坚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报道电网建设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对于阻碍电网建设的恶性事件,要及时予以曝光。
(五)依法办事,敢于碰硬,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尽快依法合理解决影响电网项目建设的“钉子户”问题。对一些无理取闹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
四、多管齐下,为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
(一)努力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一方面,我们要抓住全国电网建设改造重点城市的契机,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城乡电网改造步伐。另一方面,电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安全和质量监督检查,完善应急措施,维护电力安全,确保安全可靠用电。
(二)落实电网供电能力限制预警方案。今年,要根据新出台的《宁波电网供电能力限制预警方案》,对部分电网主变、线路负载率较高等“卡脖子”现象严重的区域,根据“分级控制、区域响应”的原则,从电网建设、用电管理和电网安全运行等方面加以严格调控,确保电能“受得进、供得出、用得上”。与此同时,电力部门还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认真做好有序用电工作,引导全社会开展节约用电。
6.在全市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六
(2012年6月12日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会议,是市政府研究确定召开的,这是自重点项目建设以来,第一次召开的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在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预调微调的情况下,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内,如何做好省、市重点项目的策划论证、申报批复和科学管理以及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这既是一次动员会,也是一次推进会,更是一次培训会。刚才,牡丹区、巨野县、郓城县和东明县做了典型发言,分别介绍了重点项目建设的经验做法,具有很好的示范、借鉴和指导作用。会前,我给赵书记、孙市长做了专题汇报,特别是涉及到有关政策方面,都是赵书记、孙市长同意并强调的。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需要。近年来,我们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发展的主线,手段和方法就是转方式调结构。特别是,在去年下半年我国经济有下行迹象的情况下,提得更加明确。这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方式调结构。近阶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陆续调整,温家宝总理在5月23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指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长保持在年初预期的目标内,但是国内外环境复杂,出现一些新的情况、新的变化,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艰巨性也进一步凸显,国内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把稳增长放在突出的位置,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重点。同时我们也看到,刚才发言的县区也分析了这种形势,就是国家从2月24日、5月18日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6月8日又下调人民币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些措施都能释放出一些资金。另外,国家对铁道部授信2万亿元,5月21日当天国家发改委就批复了100多个项目,5月25日广西防城港、广东湛江的钢铁基地、首钢、迁钢以及金沙江管夜宴水电站项目通过了审批,三个钢铁项目新增产能高于累计压缩项目;环保部新受理了一批重大项目的环评,如丹东民航改扩建工程、包头—茂名的高速公路、苏州港和太仓港四期工程,以及国电西安西郊热电厂,还有北京、上海、福州的轨道交通工程等;而且财政部、农业部、铁道部、证监会、国资委都在陆续提出稳增长的相关措施;有经济学家写出报告预计,中国将增加近2万亿元的投资,显然是通过扩大投资促进稳增长、促进扩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又促进了转方式调结构,我们一定要看到这一点,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
(二)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是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需要。为支持菏泽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把菏泽打造成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高地就要高出来,要想高出来,发展速度就要明显快于周边地区。要想快,抓重点项目、抓大项目、抓骨干项目是必须的,是抓手,是“牛鼻子”。再加上菏泽近几年,特别是在东西结合、“突破菏泽”战略的指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努力,我们工业短腿的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尽管工业在三次产业占比中已超过50%,但我们的工业支撑作用还不强,市委市政府继续把工业放在第一位是正确的。就菏泽来讲,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的作用都不强,投资拉动仍是主要的。这个观点,赵书记在会议上也多次强调,抓工业就是要抓投资,当然也包括服务业、农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另外,菏泽这几年的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发展、服务业的提升、大项目的增加,靠的就是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所具备的条件就是项目,靠好项目招商显得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我们抓重点项目就是为菏泽打造高地提供支撑、提供动力、提供条件。
(三)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是促进解决突出问题的需要。近年来,我们在申报重点项目上发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项目领域狭窄。从产业上讲,一、三产方面的项目比较少,民生项目比较少,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比较少。手续不完善,报上去的项目很好,就是手续不行,融资条件不具备,节能减排考虑不周,科技含量较低,这已影响了我们项目的申报批准。我市的项目同省对重点项目的要求比,无论是投资规模、项目质量,还是技术水平、科技含量等均有一定差距,这已影响了省重点建设项目的争取。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把重点项目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只要重视了,这些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只要重视了,才能把争取工作落到实处。
(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是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的需要。今天参加会议的各县区常务副县区长、部门负责人都是抓项目和分管项目工作的。上报重点项目,无论是个头上、质量上、水平上,还是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只要符合要求,都可以申报。今天,参加会议的150个重点项目的企业来了60强,企业负责人也要了解当前宏观政策调整的方向和重点,紧抓机遇,搞好项目策划论证,积极上报项目。新上任的分管县区长、发改委主任要认识到抓重点项目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抓住了重点项目就是抓住了关键。各县区只有抓住重点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不放,才会出成效。发改局长需要及时掌握一些情况,比如政策调整的方向和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报批的程序和要求等,只有了解得清楚、知道得明白、落实得到位,才能有的放矢,成为行家里手。
二、正确把握重点项目建设的重点领域
我们抓重点项目建设,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重点项目。重点项目是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大项目、好项目和示范项目,这些项目要具备以下条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龙头带动作用,投资多、规模大、成长性好、贡献率高的生产性项目;也包括公共设施、基础产业、社会民生、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非生产性项目;也包括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国家和省重点扶持的项目;还有就是政府投资的项目。这是我们应把握的原则,也是我们确定重点建设项目的依据。
(一)围绕上级政策确定重点建设项目。一是国家的产业政策,大的方面就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这是较为明确的宏观政策。目前,国家宏观政策重在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加强市政工程、铁路、节能环保、信息化、保障性安居工程、“三农”、交通能源等建设。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对我市就是与中原经济区和蓝黄经济区等相关的政策。国家、省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原经济区和蓝黄两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三是为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省委省政府从财政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金融体系建设、资源开发利用等六个方面,制定了含金量高、操作性强、支持力度大的20条扶持政策。我们要加大工作力度,一件一件的分析,一条一条的研究,一项一项的梳理,从政策里找机遇、找抓手、找突破口,加快确定一批重点建设项目。
(二)围绕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确定重点建设项目。我们要围绕打造区域“产业发展、自主创新、城乡统筹、对外开放、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六个高地”,确定一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石油化工、煤电化工、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支撑作用明显的重点建设项目,确定一批对城乡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推动作用明显的重点建设项目,确定一批对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和生态保护水平提升作用明显的重点建设项目,确定一批对特色文化、社会事业、劳动保障发展促进作用明显的重点建设项目。我们打造高地要有项目支撑,尤其是重点项目,只有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才能实现打造“六大高地”的目标。
(三)围绕产业链拉长确定重点建设项目。近几年,我们开始提“四大基地一大产业”,后来提“五大基地一大产业”,都提的非常明确,而且也形成了几大产业,但是产业链还不长,还不宽,还不厚。实践表明,产业链长短以及是否完善是决定一个区域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一个产业强弱的标准。目前,我市的产业链很有潜力,还需要进一步拉长、拓宽和增厚。我们要按照赵书记、孙市长在会议上提出的围绕千亿级产业、百亿级企业和十亿级产品,确定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煤炭化工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链条的拉长,确定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同时,要兼顾生产制造以及研发设计、原料采购、仓储物流、订单处理、批发管理、终端零售等环节。通过拉长产业链条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来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加快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完整度和丰厚度。
(四)围绕园区确定重点建设项目。我们抓企业、抓产业到抓园区,已形成了共识。现在我市已有10个省级经济园区,每个园区都明确了一个或几个产业发展的重点,园区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降低销售成本,对产业能够形成一个好的发展环境。所以,我们要围绕打造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煤炭化工、纺织服装、林木加工、食品加工和高端机电制造等园区来策划论证重点项目,这不仅有利于策划论证,而且更有利于招商引资。
(五)围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确定重点建设项目。要把重点项目发展成真正的骨干项目,除了个头大还必须有高新技术支撑,如果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就不高,也不易形成规模效应,投资者就不多。对于传统产业,我们要加大技改力度,策划论证一批技改项目,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要根据我市实际,注重把现代中药、生物医药和功能食品等一批新医药项目确定为重点建设项目;注重把生物质利用、太阳能利用、风能利用等一批新能源项目确定为重点建设项目;注重把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等一批新材料项目确定为重点建设项目;注重把输变电设备、汽车配件和特种车等一批高端机电制造项目确定为重点建设项目;注重把技术创新提升、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创新平台等一批科技载体项目确定为重点建设项目。同时,还要特别注重把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传统工艺、传统设备的好项目,确定为重点项目建设。
三、切实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的策划论证、报批和储备
(一)着力抓好重点建设项目策划论证。项目首先要搞好策划论证,没有策划论证就很难有项目的落地实施,更谈不上项目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只有研究透国家和省出台的有关发展政策,结合实际才能真正策划论证出适合我市成长的项目。市委、市政府把项目的策划论证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确定了具体标准。生产性项目总投资 10 亿元以上或者对财政贡献1亿元以上;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5亿元以上;重大技术改造、生产性服务业、旅游业等项目总投资2亿元以上;农业、林业、水利、资源节约、环境保护、高新技术、研发平台、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现代服务业等项目总投资1亿元以上等。我们要按照上述标准,从土地预审、环保容量和规划计划等入手,切实把重点建设项目的策划论证搞好。众所周之,列入省重点建设的项目可以享受土地点供、节能减排、特批等优惠政策,为此,我们对于拟列入省重点建设的项目一定要高标准策划、高水平论证,以提高其列入数量。同时,还要特别强调,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项目一定要坚决杜绝,即使是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如果治污达不到标准也不能上。在项目策划论证的环节上,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树立节能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对于策划论证好的项目,要采取综合措施,从完善立项、环评、土地、规划以及其他相关手续方面入手,搞好支持要件。市、县区发改部门要做好立项手续批复,并尽可能做到高级别立项;市、县区环保部门要做好项目的环境评价论证、环境容量争取以及批复工作;市、县区国土部门要做好项目的土地预审和后期报批工作;市、县区规划部门要做好项目选址和定点工作等。省级重点项目培育由市发改部门牵头组织。每年年初由市发改部门组织提报并下达项目培育计划,对于进入培育计划的项目实行挂牌督办。项目的前期工作,由各自相关的职能部门每年10月30日前协助项目单位完成。培育成熟的项目作为下申报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的备选项目。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的培育由县区发改部门牵头,可以参照市级培育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的要求和方式来进行,其中市直申请列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由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培育,每年1月30日前,县区发改部门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完成市重点建设项目的上报工作。为促进我市重点建设项目培育工作,市政府正在研究准备出台优惠支持政策。其核心:一是设立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公益性项目的前期策划论证等经费和竞争性项目的前期经费补助;二是对项目涉及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等,在一定范围内给予优惠;三是对重点培育项目批件办理实行提速,对每项手续都实行限时办结制;四是对培育的项目要认真全面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全市综合考评体系等。
(二)着力抓好重点建设项目的申报和储备。重点建设项目的申报是一项程序化、规范性和责任心较强的工作,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和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的申报都有一套各自的申报程序和具体要求。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的申报程序是拟争取列入省级重点建设的项目,按照隶属关系,县区的项目由项目所在县区政府审定后,县区发改部门按申报条件和要求汇总整理材料后报市发改部门;市直的项目由市直项目主管部门审定后报市发改部门。市发改部门对于县区和市直部门上报的项目汇总后报市政府审定。通过审定拟争取省重点建设项目,由项目所在县区政府或市直相关部门组成争取工作组,协助市发改部门积极做好争取工作。每个县区每年要争取有一个项目进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如果哪个县区没有项目进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要查找原因并报市政府,是谁的责任谁来承担。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的申报程序是由各县区发改部门和市直有关部门从县区培育成熟的项目中按照市政府每年的具体要求选报至市发改部门,市发改部门汇总后上报市政府研究确定,以市政府文件下发。根据当前的形势和要求,各县区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三天内把原来已经报上去但还没批的项目尽快梳理一下,需要完善的抓紧时间完善,需要升级的要抓紧时间升级,本着缺什么补什么,每个县区从现在开始六月份要搞三批。要求各县区各部门把对支持项目的申报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加班加点也不能影响项目的申报。土管、环保、规划等有关部门有必要再开一个专题会议。同时,各县区各部门的负责同志会后要做好汇报,并千方百计做好政策资金、土地指标和环境容量的争取工作,下大气力做好重点项目申报。赵书记、孙市长要求明年申报省重点项目增幅要加大,市重点项目按照标准要求有多少算多少。今年省重点项目是7个,前几年7个、8个都有,有的县比较多,有的县没有,这就是个问题;市重点建设项目今年是150个,其中新开工50个、续建50个、竣工投产50个。要继续加大重点建设项目的储备力度。对于重点建设项目申报的过程中,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等原因未得到批复的,要完善提升后,按要求标准,分类搞好项目储备;对于申报的重点建设项目,由于投资规模、技术含量、工艺水平等原因达不到要求的,要采取扩大投资规模、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工艺水平等措施,达到申报标准后,再继续搞好申报批复,以扩充项目储备;对于在策划论证中手续还不完善的建设项目,要加快手续完善,达到标准后,再进入策划论证储备库;同时要强化与上级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注重收集政策信息、科技信息和新产品信息等,及时研究,及时消化,及时提炼,努力搞好政策、信息、产品等储备。
四、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4月中旬,我和市发改委的有关人员对一季度全市观摩的60个项目又重新看了一遍,除了成武的万丽项目没看外,其他项目全看了。这也是以后对重点项目建设调度的一种方式,看形象进度,而且看形象进度时都要录像,录像要定点定方位,第二次再去检查时还从这个点录像。通过检查发现了一些问题,但总的情况是好的。
在重点项目建设上:一是建立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这项工作由市重点项目办公室牵头负责。建立市、县级领导包保责任制,省级或开发区的市级重点项目由市“五大基地一大产业”负责的市级领导同志包保。县区重点项目由联系县区的常委负责,由项目所在县区的县级干部包保,对项目的策划、论证、申报、储备等都要过问,都要清楚,要帮助项目和企业解决具体问题,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
二是强化重点项目建设的服务。第一,市政府成立重点项目领导小组,并实行重点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召集,不定期召开,一事一议,特事特议,现场办公,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出台一些政策,策划和建设都要有政策,如以前出台的科技、技改政策要优先用于重点项目,银行支持企业,银企对接,重点项目优先,金融部门要拿出具体的支持措施。第三,包保责任领导要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项目,现场处理问题、现场解决困难、现场化解矛盾,切实加大重点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
三是搞好重点项目建设的考核。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我们采取了月调度、季看现场进度、年终考核等调度方式,既要书面调度,也要现场调度,调度的结果要考核,并且从项目的策划、论证、申报、储备到落地建设都要考核,每一项考核内容都要排出名次。没按计划完成的要说明情况,并承诺下步措施,下次检查时要再完不成的,要通报批评。同时,为重点项目建设服务的部门,要拿出具体的考核意见。
7.在全市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七
(一)三大工作亮点。
1. 城镇化进入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
2007年,是我区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快、投资增幅最大、规模扩大最多的时期之一。城镇化水平提高1.6个百分点,达到36.2%;城镇建成区增加67平方公里;市政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26.8亿元,增长25.7%。在城镇化进程中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点:
一是进一步加强城镇规划和管理。以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编制和南宁五象新区、柳州柳东新区、桂林新城区的建设为重点,突出发挥中心城市的拉动和辐射作用。
二是努力增加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各地围绕完善城镇功能,多渠道增加给排水、垃圾处理设施等城建项目的投入。
三是积极推进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和城镇特色塑造工作。
四是新农村建设深入展开。2007年完成村镇建设投资132亿元,同比增加20%;开展自治区连片试点区域村屯规划和自治区村屯规划整治示范和试点,完成5000多个村屯规划的编制。
2.“城乡清洁工程”成效显著。
“城乡清洁工程”实施以来,全区共投入44亿多元,清理垃圾250多万吨、占道经营113万多处、不规范广告200多万处,整治露天市场1万多个、工地乱象11.9万多处,新增农贸市场443个、停车场1409个、果皮箱9万多个,以及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城乡清洁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我区的人居和投资环境,完善了城镇功能,提高了城镇管理水平和承载力,得到广泛赞誉,成为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企业的信心工程、城市的管理工程、发展的环境工程、干部的作风工程,成为我区一张响当当的品牌,成为我区发展的强劲动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 行政效能和作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在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中,我厅以全面贯彻“三项制度”为突破口,着力推进以“双百授权、审管分离、阳光操作、限时办结”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管理模式创新。自治区向区直机关推广我厅向政务服务窗口充分授权的工作经验。
(二)三个进一步加强。
1. 建设经济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2007年,我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36.7亿元,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226.8亿元,村镇建设投资132亿元,这三项投资合计为895.5亿元,同比增长33.6%,占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2%,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28.9%。
2. 建设行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进一步加强。
一是加快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努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全区14个设区城市和61个县(市)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落实廉租住房资金2.5亿元、项目用地25万平方米,已开工27万平方米。二是住房公积金的保障作用增强。全年归集住房公积金累计为77.4亿元,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累计为42.4亿元,实现增值收益2.4亿元。三是我厅成立信访办公室,加强对信访件的转办、督办和协调处理。2007年,我区成为到建设部上访案件最少的省区之一,我厅被评为自治区维护社会稳定先进单位。四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和重大事故约谈制度,加强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后的动态监督,完善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重点监督制度,建设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五是制定建安劳保费调剂计划编制标准等制度,全年筹集建安劳保费7126万元用于调剂,216个(次)企业、18.3万人受益。
3. 科技、人才、法制和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是建设科技迈出新步伐。2007年,全区建设系统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二是人才和教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广西城市建设学校被认定为自治区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取得新成效。三是建设法制工作得到加强。《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墙体材料促进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办法(修订案)》颁布;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普法教育、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工作取得成效。四是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加强对有形建筑市场的监管,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扎实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坚决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行业不正之风,积极开展效能监察,有力地促进了建设系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机关作风转变。五是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加强。2007年,我厅荣获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自治区计划生育、扶贫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三)三个初见成效。
1. 建筑节能减排工作初见成效。
围绕节能减排,出台《广西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5项地方标准,积极构建建筑节能政策等6大工作体系,重点推广地源热泵等10项建筑节能技术,加大建筑节能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对上林、田阳等20多个县的现有路灯照明设施进行节能改造,节电率达22%以上,启动我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建设;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监督管理,全区新建建筑设计阶段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执行率为97%。新型墙体材料产量累计102亿块标砖,节地9200亩,节能59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16万吨,利用工业废渣120万吨以上。
2. 建筑和房地产市场规范整治初见成效。
积极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治理房地产领域商业贿赂,房地产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被建设部誉为三个成效最显著的省区之一。以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管,加强和规范建设市场、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诚信体系,严格建筑、勘察设计市场准入与清出制度,强化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开展全区勘察设计质量大检查,组织编制《岩土工程勘察编录教材》,促进了工程质量的提高。工程监理覆盖面达90%以上,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开展质量安全层级监督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3. 建设事业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积极推进供水、供气等市政公用事业单位股份制改革,南宁建宁水务集团完成重组改制,北海污水处理厂整体出让。梧州市与广州德润公司、来宾市与北京中科实业集团、上思县与广东湛江市麻章环卫机械厂,采取BOT模式投资建设和运营垃圾处理场。国有建筑企业改革加快,广西建工集团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城市设计水平跟不上发展的要求;城市服务功能和承载力不足,一些城市出行难、停车难问题呈加剧趋势;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水平较低,“城乡清洁工程”长效机制不够健全,一些地方出现“五乱”反弹现象;建设市场管理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有待解决;拖欠工程款、物业管理等方面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8年建设工作重点
今年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城镇化水平比2007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实现建设经济“双千亿”目标。全区建设行业力争完成房地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村镇建设等“三项投资”1000亿元,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220亿元。
——在县城以上城市建立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廉租房30万平方米,发放廉租房住房补贴1.02亿元;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90万平方米。
——各设区城市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并开征生活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县城以上城市新增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能力30万立方米/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1.5个百分点。
——县以上城市实现控规在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内全覆盖,完成自治区重点镇近期建设用地控规的编制。
——继续推广与应用建筑节能10项技术;新增节能节土利废的页岩多孔砖和混凝土砌块生产能力60亿块标砖,第二批限期“禁实”的10个城市新墙材比例达到70%。
——全区建筑施工百亿元产值死亡率力争控制在4.2人以下,死亡人数力争控制在25人以内,杜绝一次死亡3人的重大安全事故。
做好今年的建设工作任务繁重,涉及领域众多,要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
(一)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实施城镇化核心战略。
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心城市发展。要按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功能定位、开放开发的任务和重点,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抓好城市总规与其的衔接和落实,完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镇群规划纲要编制,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城市总规修编。加快发展一批县城和重点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组织实施“城乡规划年”活动。要把宣传贯彻《城乡规划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精心安排部署,迅速掀起“城乡规划年”活动热潮。尽快出台《广西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抓紧县城以上城市近期建设用地控规的编制,并在年内实现全覆盖;加快桂东南城镇群、百色右江河谷走廊城镇带和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总规的编制,强化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和开发建设管理;完善城乡规划内容,落实规划强制性标准;引导建设项目向城镇和工业区集聚;落实派驻城市规划督察员制度,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规范“一书三证”核发、统计,推行“阳光规划”。
扎实推进“1211”工程。加强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和镇乡总规修编,突出抓好重点镇近期建设用地控规的编制,抓好撤乡并镇后城镇总规调整。继续开展城镇特色塑造和传统建筑文化的挖掘保护工作,重点抓好凭祥、东兴等国门城市、边境城镇、小康示范镇城镇风貌及景观改造;开展古民居古村落调查摸底和保护性规划的编制。继续抓好一批规划整治示范和试点村屯,组织编制1000个左右的村屯规划;开展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试点;推广若干项村屯建设适用技术。加强农房建设的技术服务和农民建筑工匠管理,做好地震设防地区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
进一步完善城镇化工作机制。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领导,把城镇化工作纳入县域经济工作目标考核;健全多元化的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协调和督促各级财政加大对城镇化建设的投入;对自治区重点镇、城镇化示范县和小康示范镇进行动态管理;加大落实城镇化政策的督查力度;把握城镇化发展规律,深化对城镇化发展目标、政策等的研究。
(二)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促进“城乡清洁工程”迈出新的步伐。按照“巩固提高、拓展延伸”的要求,加强城乡环境的综合治理,抓紧编制市政、污水和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向城镇居民区和农村拓展延伸;把实施“乡村清洁工程”与村屯规划整治结合起来,以点带面,逐步拓展延伸。
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重点抓好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推广数字城管,继续发挥城市管理、保洁和督察队伍的作用。健全干部包街、门前三包等制度,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应急预案。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以及园林城市、园林县城创建工作。
(三)加强宏观调控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廉租住房建设,进一步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今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筹资1.02亿元用于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同时将廉租住房制度覆盖到各市县。要健全廉租住房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门分工,落实住房保障资金、土地供应及工作机构,加强督查和考核,确保圆满完成任务。要完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落实建设用地,计划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90万平方米;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稳步提高缴存覆盖率和风险防范水平,计划全区住房公积金总量突破80亿元,个人住房贷款额发放总量突破45亿元。着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多种方式建设符合农民工特点的住房。
加强房地产宏观调控。重点是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控制房价上涨幅度。各地要抓紧制定和落实住房建设规划,2008年度住房建设计划要抓紧实施;3月底前要公布2009年住房建设计划;6月底前要公布2008-2012年住房建设规划。探索限价商品房建设、定价、供应和交易管理办法。积极稳妥推进危旧住房改造,努力增加面向中等收入家庭的限价商品住房房源供给;加快已审批的市场运作方式建设住房项目建设。引导合理的住房消费,完善和落实有区别的税收、信贷政策,严格执行第二套住房信贷管理的有关规定,抑制投资性购房和大套型住房消费,规范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
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诚信体系和信息系统,抓好房地产市场的监测、分析。继续抓好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加强对商品房预售和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完善对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的管理,加强对外商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为的调控和规范。严格项目资本金和项目手册制度,以及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估价师职业资格制度。加快推进城镇房屋征收拆迁法制化、规范化。规范房屋权属登记管理、物业管理服务行为。加强白蚁防治管理。
(四)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
把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
突出抓好自治区重点工程和中心城市、县城重大城建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层层分解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开展节能减排执法检查。
(五)大力发展建设经济,进一步提高对广西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要在加大市政公用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发展装饰装潢业、建材业的同时,做优做强建筑业、房地产业。
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优化建筑业结构。积极推进国有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扶持一批建筑业企业晋升特级和一、二级资质;鼓励和引导中小型建筑企业向专业化、技术型方向发展,提高与总承包企业的协作配套能力。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通过土地、税务、信贷等调控手段,调整房地产企业结构;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退出机制,扶持大中型企业发展,支持优势房地产开发企业组建企业集团,鼓励优势开发企业向县、镇房地产市场延伸,在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推进住宅产业化。
(六)加强勘察设计、标准定额工作,提高建筑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不断提高建筑设计水平。继续深化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动态管理,健全勘察设计市场管理机制。县以上城市要开展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特别是重要地块的建筑、标志性建筑,要符合修建性详规,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开展勘察设计质量、安全、市场专项检查。抓好标准定额工作,加快完善建设标准体系,继续推进工程量清单计价,做好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合同备案,加强对工程造价活动的检查监督,规范工程造价咨询市场。
加强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加强市政设施抗灾设防管理,抓紧编制城市管理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和燃气、供水等行业应急预案。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建筑安全监督执法和专项治理。健全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加强村镇建筑施工队伍管理,做好农房安全工作。
切实转变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方式。加强对施工现场实体监督,以及对各方市场主体质量安全行为的监督,督促企业健全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健全工程质量责任体系,组织开展各种工程质量创优活动。全面推行住宅分户验收制度。
(七)加强灾后重建工作,进一步解决涉及民生的问题。
要把灾后重建与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解决建设领域涉及的民生问题结合起来,办好十件实事。(1)实施廉租房保障工程。(2)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90万平方米;推进旧住宅区改造试点。(3)开展集中建设对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试点,缓解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4)配合有关地方和部门,实施桂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村寨火灾整治寨改工程,今年完成300个村的寨改规划设计。(5)编制《广西雨雪冰冻灾害农房重建图集》,免费提供给受灾村民选用。(6)全面修复因雨雪冰冻灾害受损的建制镇供水设施。(7)培训农民工、建筑工匠2万人。(8)组织编制村屯规划1000个。(9)努力维护建筑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强对农民工居住环境、饮食卫生和劳动条件的监督检查。(10)开展全区建设系统信访处理专项活动。
(八)加强科技、人才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认真抓好科技创新。组织南宁、柳州、桂林三市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科技示范工程,打造大型企业技术创新平台,重点开发和推广应用关键技术。加强建设领域技术和产品备案管理。
加强人才工作。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选拔任用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以贯彻《城乡规划法》、住房保障制度和节能减排等为重点,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市县分管领导和建设系统干部培训;加强建设类执业注册人员考前培训、资格性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鉴定,提高一线生产操作人员和建筑农民工的技术水平。
加快推进建设系统依法行政的步伐。进一步完善我区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力争出台《广西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广西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等法规和规章。加强行政复议、执法监督和队伍建设,落实建设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开展建设系统行政执法检查。
三、继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工作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继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解放思想,破除制约建设事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营造容许失败、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在改革创新上实现新突破,把我区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深入开展机关作风效能、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
8.在全市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八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今年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开创云南教育现代化的新局面。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优先发展、稳步推进,全省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稳步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了教育事业“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是教育水平有较大提升。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两基”人口覆盖率实现100%;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普通高中进一步向特色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以建设职教园区和集团化发展为重点,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学科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研平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
二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941.33万人,其中高等教育在学人数69.95万人,毛入学率22.68%;高中阶段教育在学人数133.45万人,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在校生比达1∶1.0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68%;义务教育阶段在学人数629.34万人,学前教育在园(班)人数108.59万人,学前3年毛入园率44.26%。
三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累计开工280.32万平方米,竣工交付使用50.88万平方米;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稳步推进,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高等院校达到66所,呈贡9所高校的新建校舍总竣工面积360万平方米,入住学生11.1万人。
四是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85%、98.84%、96.71%,高等院校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45.29%,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新的提升。
五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办学力度不断加大,民办学校在校生大幅增加,其中民办高校在校生占高校在校生人数近四分之一。校长公选、教师聘任、绩效分配改革较好推进。改革初中教育評价制度,逐步建立了全省统一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拓展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以高等教育为重点的教育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与8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来滇留学生数突破2万人。
六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密切结合教育改革发展实际,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向5所民办高校下派党委书记兼督导专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执行学校的重大决策、完成学校的重要工作,以及师德师风、教风学风、服务作风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
全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为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在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向长期关心支持我省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提高认识、把握机遇,不断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教育是国家大计,也是民生之基。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科技、教育、人才竞争在区域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国际看,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全球正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人才培养与储备越来越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更加重视教育和科技发展,以人才和科技全力抢占后危机时代的发展制高点。从国内看,我国正进入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教育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把改善民生、发展教育等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全国各地都在深入实施国家和地区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着力培育竞争新优势。从云南看,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教育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虽然“有学上”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问题依然突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多样化教育需求尚未得到很好满足;二是虽然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但教育结构不尽合理,民办教育、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三是虽然办学条件总体改善,但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差距还比较大;四是虽然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但内在动力和发展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学校、师生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还要看到,我省教育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党和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民生为重、教育优先的观念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进一步形成。二是国家对我省教育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在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十二五”规划、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中,国家制定教育政策措施、设立教育发展项目、安排教育资金都进一步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我省被国务院列为为数不多的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份,获得11个专项改革试点项目。三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学难问题的基本解决,人民群众通过接受优质教育改变生活状况、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实现好、发展好、保护好各族人民的教育权益,努力满足人人享有良好受教育机会的需要,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努力提高我省教育现代化水平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我省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委九屆二次全委会精神,立足于实现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抓手,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紧扣教育发展不够快、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的现实省情,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坚持教育资源总量合理增长与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并重,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开创云南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努力扩大教育资源总量。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必须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一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着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办园质量,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二要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和督导机制,扩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三要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资源总量,提高职业教育内涵,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办学机制和灵活的办学模式,搭建城乡一体的终身学习与培训平台。加强职业教育基地化、集团化、多元化、专业化、科学化建设,支持各中专学校和县区职教中心加快发展,高标准建设好一批职教基地,打造富有活力的职教集团。四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深入实施人才兴校、人才强校战略,推进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开展专业综合改革工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工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引导高校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五要扶持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教育发展,全面放开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实现民办教育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像重视公办教育那样重视民办教育,对民办教育实行同等对待、同样管理、同步发展,实现公办、民办教育平等竞争、平等招生、平等办学、平等待遇。
第二,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必须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缩小不同群体的发展差距,消除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为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公平的起跑线,让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一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教育投入,实施好中小学各项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二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满足留守儿童就学需要。三要建立完善体现规则公平的教育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四要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进一步完善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学前教育阶段,要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给予资助;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扩大补助面;在普通高中阶段,要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要免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有关费用,并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在高等教育阶段,要建立和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及生源地贷款办法,并逐步提高奖(助)学金标准和覆盖面。
第三,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大力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一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的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加强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管,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二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拓展思维、去陶冶情操、去创新创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三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理念,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同时,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培养名师名家,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第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实施好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所有改革项目,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一要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系统培养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二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正确处理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支持民间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捐资办教育,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生机活力迸发的办学体制机制。三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探索符合各类学校特点的办学方法和管理方式,加快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第五,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必须把教育作为基本的民生工程置于重要地位,努力满足人人享有良好受教育机会的需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要抓好校车安全整治工作。各级政府及教育、公安、安监等部门要开展对中小学生和幼儿往返学校车辆的安全检查,加大对校车和集中接送学生的其他客运车辆行驶路线,特别是乡村道路的巡逻管控力度,依法从严查处车辆超员载客、超速行驶、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坚决取缔货车、拖拉机和非法运营客车接送学生。各级教育部门要结合典型交通事故案例教育学生不乘坐“黑校车”,学校和家长不租用“黑校车”。中小学幼儿园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幼儿和低年级学生校车教师跟车值班制度,坚决杜绝将学生遗忘在车内事故的发生。二要稳步推进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以集中办学为方向,将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与城镇化建设结合、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特别是D级危房的改造结合、与农村初中改造工程结合、与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结合、与国门学校建设结合,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整合教育资源。三要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各级各类学校收费、代收费许可和公示制度,清理规范收费项目和标准,坚持和完善校务公开制度,逐步杜绝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继续推进“阳光招生”,使考试招生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四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严格执行国家教材和课程标准,取消违背教育规律、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中小学学科竞赛活动,规范中小学招生中的加分政策,有效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五要建立中小学生营养监测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农村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改善贫困学生营养水平。
第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加快我省教育对外开放步伐。立足于服务桥头堡建设这个大局,发挥我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坚持开放办学、包容吸纳,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一要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引进和培养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拔尖创新人才。二要加大开办孔子学院、华文学校,互派留学生,加强周边国家小语种教学等国际合作与交流,逐步把云南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人才培养基地及周边国家学生留学中国的重要目的地。三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建立面向外国青年学生的文化交流机制。
第七,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导,落实宏观管理的各项措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对落实教育优先发展负总责,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提高教育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各级党委、政府及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的情况、教育经费依法增长情况、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纳入对领导干部考核的指标体系。各级领导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研究解决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问题,扎扎实实为加快发展云南现代教育事业办实事、办好事。
高校党建工作要紧密结合新形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创先争优为民服务为抓手,以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为主题,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干事业、干成事业、干好事业;全面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深入开展“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
【在全市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0401在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会议上讲话09-13
在全市推进生态市建设暨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08-08
在全市国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17
在全市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07-23
同志在全市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8-14
在全市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8-16
在全市住房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01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