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高层次人才政策(精选8篇)
1.宁夏高层次人才政策 篇一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的决定》,即日起,在宁夏区域内正式取消执行多年的“生育间隔期”。这是自今年5月底放开“单独两孩”政策之后,宁夏对计生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自1990年12月28日自治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以来,已经过两次修正两次修订。这次修订条例,主要是根据日前宁夏实施的“单独两孩”政策,对条例中涉及的内容进行进一步修订完善。为做好这次修订,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立法调研组分赴全区各地进行了专题调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认为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变,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根据宁夏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形势,适时作出取消生育间隔期的规定是可行的。
修订后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取消了原条例第二十三条中“准予生第一文库网育第二个、第三个子女的,生育间隔期不得少于四年”的规定;取消了原条例中第二十二条“依法确立婚姻关系并系初婚或者曾婚无子女的夫妻,可以自行安排生育第一个子女,并持经常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婚育状况证明,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领取《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证》”的规定,这意味着依法确立婚姻关系并系初婚或者曾婚无子女的`夫妻,在生育第一个子女时不用再办理《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证》。此外,对有关再婚夫妻中涉及“单独二孩”等政策,修订后的《条例》也做了补充。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要求,全区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本决定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使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决定得到有效实施。
相关阅读:什么是计划生育假
计划生育假是指男女方实行计划生育期间所享有的带薪假期,如:结扎,放环手术后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宪法还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而《婚姻法》则将计划生育作为一个基本原则确立在总则之中。
计划生育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言,计划生育就是在全国或整个地区范围内,对人口发展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对一个家庭或一对育龄夫妇而言,则是有计划的安排生育子女.
计划生育于1982年3月13日成为中国一项基本国策,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中国《计划生育法》于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三号公布,自9月1日起施行。
2.宁夏高层次人才政策 篇二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切实按照《规划》要求,确保《规划》目标实现。要实现我国物流的现代化,物流人才的培养是关键,为此必须探索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高校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是物流教育思想的转变。为适应现代化社会对物流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必然是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应地,物流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将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化做出调整。2001年8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华中科技大召开了第一届全国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北京物资学院从2001年首次招收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2003年天津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率先开设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但是与物流教育发达的国家比,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等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国外物流教育理念对发展我国物流教育有一定的启发。美国和德国的企业早就已经普遍认识到物流是形成企业差别,创造客户价值的一种方法。德国的物流体系已相当完善,美国的供应链管理意识更为超前,实现最佳的物流运作已成为最激动人心和最富挑战意义的作业领域之一。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物流培训体系,包括建立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要求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经过考试获得资格后,才能从事有关的物流工作。日本的物流协会一直协助政府开展物流调查、学术交流、技术推广等工作。在物流教育中注重实践性。德国物流教育在通才教育和专门化能力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不仅创办高水平的专业,而且也提高各行业的交叉性,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如交际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不仅更好地满足雇主对熟练工人的需求,也有助于年轻人独立工作,更富有开拓性。德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和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人们在探索德国科学技术与经济迅速发展的奥秘时发现,德国人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和发达的教育是促成该国强盛的关键所在。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实现物流一体化,发展第三方物流,关键是要具备一支优秀的物流人才队伍。
1 宁夏物流业发展及物流管理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非常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2009年5月,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成立了自治区现代物流业的主管部门——“物流产业处”,随后又出台了《自治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为促进宁夏现代物流业发展,自治区政府成立了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自治区副主席任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发改委主任、交通运输厅厅长、商务厅厅长为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政府相关20个厅局领导组成,有力推动宁夏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建设中的惠农陆路、银川航空、银川陆路等三大口岸和宁夏国际空港、银川陆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石嘴山惠农、中卫迎水桥、海原新区、宁夏交通、永宁西部商贸等八大物流园区,是加快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实施第二个西部大开发十年规划的重要引擎。
2009年,宁夏全区社会物流总额完成1873.22亿元,增速由一季度下降9.6%,上半年下降7.5%,前三季度下降2.4%,转为比上年增长7.8%,扭转了持续下滑的势头。反映出物流在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带动下回升步伐有所加快。在社会物流总额构成中,工业品物流总额在工业增速持续上升的影响下,增速由降转升,全年工业品物流总额1364亿元,比上年增长7.2%,占全区社会物流总额的72.8%。工业品物流对全区社会物流业的贡献率为67%,仍然是拉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重要力量。消费稳步增长,全年批发业物流总额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受对外贸易下滑的影响,进口货物物流总额31.2亿元,比上年下降26.4%,但随着进出口贸易总量的逐步回升,降幅比前三季度缩小10.1个百分点。农业形势稳定,农产品物流总额38.46亿元,比上年增长9.7%。邮政快递业务发展较快,物流总额完成8476万元,增长12.3%。随着“2010宁洽会暨首届中阿经贸论坛”启动,将凸显宁夏地理和伊斯兰文化优势、提升宁夏形象、推动宁夏经济跨越式发展。
但是,物流信息化水平低,人才匮乏是宁夏物流业发展的瓶颈。2009年开始由宁夏物流现代物流协会和宁夏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培训参加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师认证,到2010年6月,宁夏共有高级物流师36人,物流师270人,助理物流师360人获得认证,各种类型和层次,尤其是高层次、高水平的物流培训与地区物流业快速发展所需要的智力支持相距甚远,迫切需要加快各类型、各层次物流服务人才培训和培养。
2 宁夏物流管理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2.1 发挥政府在推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引导作用
200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已经发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9年-2012年)》分析了宁夏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发展思路和目标,明确了主要任务、专项工作、保障措施及规划实施。特别提到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问题,“在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物流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工作,提高我区物流行业技能人才素质”。由于物流企业特殊的定位,相对利润空间较小,在培训和认证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使得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员工能得到有效培训。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经验,普遍给予企业物流企业员工培训以补贴和税收优惠新,如新加坡政府积极支持物流业员工培训,给受训者或培训企业必要的经费保证,提高物流业人员从业水平和物流服务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在企业评定评级和考核方面加入人才培训的项目,推动企业积极参与物流管理人才培训和培养。
2.2 优化培训内容和手段
物流人才既要懂得物流技术,又要懂得物流经济,不仅要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供应链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仓储运输专业知识、财务成本管理知识、外语知识、安全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宁夏八大物流园区互补定位,各个培训单位要根据岗位需求选择相应范围和层次的内容用科学手段进行培训。新加坡管理大学专职教师占6-7成,大量使用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及时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请企业高层管理者讲座,由于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结合,培养出的学生普遍“能言善辩、有领导力和分析力”,使学生100%就业而且具有高竞争力的薪酬,值得我们借鉴。
2.3 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应用能力培训
行业协会在联系企业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配合政府和教育部门推动物流专业建设、培养物流专业人才方面作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宁夏现代物流协会已经倡导建立了有政府主管部门专业人员、物流企业管理人员、高校专家组成的“宁夏现代物流协会专家委员会”在自治区物流规划制定、实施和物流管理人才培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宁夏现代物流协会培训基地”应继续发挥与行业协会的紧密联系,开展物流师资培训、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等工作。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与国内物流行业协会联合借鉴国际经验,适时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培训体系,推出中国物流行业及国际通用的资格认证培训。美国的高级物流人才每年都会参加培训,其中选信息技术和应用技术的人有20%,选供应链管理的人有16%,选金融的人占11%,选国际物流的人有10%,选战略管理和预测的人有7%,选精细物流的人有7%。如果想成为一名高级物流人才,对比一下美国高级物流人才对课程的选择就会得到启发。
2.4 学校明确定位协同培养物流管理后备人才
各高校和职业教育机构是物流管理人才培训的主体。在普通高校加强物流管理研究方面的内容,强化对物流管理战略层次方面培训,高职院校强化高技能专业人员培训,中职和其他短期及培训机构强化错做层次培训。建设‘宁夏物流管理公共实训基地’”发挥学院“百所示范院校”的效应,为宁夏和毗邻地区高职、中职培训师资;为宁夏及毗邻地区物流业培训企业急需的不同层次的物流人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一年级进行认识实习,通过基地培训再到企业参观、对物流管理进行现状调查以及相关专题讲座等方式让学生对物流管理有直观的认识;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二年级主要是物流模拟实验室适合和到企业进行短期实习,一方面让学生深入了解物流管理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也是为准备就业的学生寻找工作岗位提供机会。为此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商业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大型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提供基础。
综上所述,明确培训主体及职责,协同政府、行业协会、学校和企业,优化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师资队伍水平,扩大物流管理教育与培训范围与深度,探索适合宁夏物流业发展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摘要:近年来,宁夏物流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人才匮乏是宁夏物流业发展的瓶颈。为此需要明确培训主体及职责,协同政府、行业协会、学校和企业,优化培训内容,探索适合宁夏物流业发展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关键词: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行业协会
参考文献
[1]宁夏现代物流协会.我区重点物流园区基本情况调查[J].宁夏物流,2010,10.
3.宁夏阿语热与翻译人才的紧缺 篇三
关键词: 宁夏 阿语热 翻译人才
一、现状
随着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往来、科技文化交流、商贸、旅游的日益发展,祖国西部大开发的全面推进,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新形势下宁夏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宁夏学习阿语的人越来越多,催生了一股阿语热潮。目前,宁夏已有5所官办阿语教育机构,并且每年招生人数不断上升,另外成立的已有8所民办阿语学校。其中由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成立的宁夏国际语言学校发展迅速,培养了大量阿语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阿语教师最多、阿语外教最多、在校学生最多、赴阿留学生最多的阿语教育和培训的民办院校,随之还有正在筹建的民办院校,以及阿语培训机构日渐火爆。在这样的新形势背景下,尽管宁夏的阿语热潮进行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但宁夏地区的“战果”并不丰硕,其阿语翻译人才奇缺的状况与火热的阿语热潮形成了鲜明对比。宁夏外事办翻译室主任赫小练在采访时说道:“目前在全区翻译人才库里,能胜任阿语翻译工作的仅有200多人。据统计,目前在广东和浙江沿海发达地区从事阿语翻译工作的宁夏人有3000多名。”一边是阿语热潮的兴起,一边是快速的阿语教育难以满足翻译人才的需要,赫小练还说道:“他们都是主力翻译,在自治区主办的中阿博览会上担任交传翻译和陪同翻译工作,但其中最难最重要的十几名同声传译需要向外交部、中联部等机构‘借用’。”由此可见,宁夏的阿语翻译人才处于紧缺状态,一般学过阿语的人(包括阿语毕业生)不等于或称不上阿语翻译人才,他们能够与阿拉伯人交流对话,却不能胜任翻译任务。“外语与翻译之间固然关系密切,但外语与翻译毕竟分属两个学科。”(刘习良,2006:6)
二、原因
这种阿语热潮与翻译人才紧缺的对立现象颇具宁夏特色,一方面阿语人才需求量大增,而一般的阿语毕业生担任不了重要的翻译(含笔译和口译)职位,另一方面大量阿语人才外流,留在本地的较少。
(一)认知偏差
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了阿语就能从事翻译,具备了阿语基本功和一本词典,扩大词汇量就能当一名阿语翻译。这些人在与阿拉伯人的交流中或许能勉强将阿语译为中文,但是在把中文译为阿语时可能感到吃力、束手无策,所以这种对阿语翻译的认知存在本质上的差错。同时,学生学习阿语时只是把阿语当做一种今后能挣钱的工具,并不是想要了解阿语的点点滴滴,这种过强的功利心阻碍着合格的阿语翻译人才的养成。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雷颐(2006年)说:“不能把英语只是作为一种工具来讲授,而要作为一种文化,让学生吸取它承载的优秀文化成果。否则,即使翻译专业毕业的人,译作也可能错误百出。”英语如此,阿语亦是如此,如果学生不能了解阿语承载的文化,只是把它当做交流工具使用,那么翻译时必定会言不达意、貌合神离闹出很多笑话。
(二)实践不足
许多学生在学习阿语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实践不足这一客观事实,在学习期间他们关注的是老师会考什么、怎么考。学生关注考试本身并没有错误,问题在于他们的心思只在怎样能考试及格或能获得高分数,因而就会诞生“高分低能”的阿语学生。现在教学中的阿语考试是以课本基本知识笔试题为主,考不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实践能力不足对阿语翻译人才培养来说是硬伤,在学校试卷上行云流水,但是实践翻译过程中却不知所措,这并不是我们需要的阿语翻译人才。高等学校阿语专业的《高等学校阿拉伯教学大纲》(2000年)中包含基础阶段阿拉伯语教学大纲和高年级阿拉伯语教学大纲,其中提到“基础阶段学生两年内要达到阿拉伯语四级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要求,具备用阿拉伯语进行交际的初步能力,高年级学生则注意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突出说、写、译能力的培养”。这就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为培养阿语翻译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理论并没有得到全面贯彻实施,因而阻碍了阿语翻译的培养。
(三)阿语翻译市场低迷
一方面目前宁夏的阿语翻译仍处于无序的自发市场,就业信息的混乱,使得求职者无处寻职,招聘公司找不到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尽管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日渐密切,对阿语人才的需求增加,可是宁夏的发展与外面发达地区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因而使大部分阿语人才外流,导致宁夏阿语翻译市场的低迷。根据自治区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浙江省义乌市、广东省广州市、福建省石狮市等对外贸易发达,且伊斯兰国家客商云集的城市,我区已经毕业和结业的阿语学员较多。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副教授白楠也根据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10年来毕业生流向做出了分析:宁夏大学10年里,共培养阿语人才不过百名,其中相当大一部分(60%—70%)到广州、义乌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外贸公司从事阿语翻译工作;20%的人应聘在驻外机构、涉外企业海外部及国有大型企业的对外项目部工作;还有少部分出国留学,主要是前往埃及、巴基斯坦、利比亚、沙特等国家。类似分析,记者在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和宁夏同心阿语学校等院校也得到证实。
三、对策
(一)培养阿语思维
学生学习阿语的同时注重伊斯兰文化学习,如果一味生吞阿语而不了解阿语承载的文化,那么只会是生搬硬套,无法掌握阿语的精髓。学英语时老师常叫学生“think in English”(用英语思维),阿语也是同样的道理,学习阿语就应该学会用阿语思维。不过确实对于初学者来说,用阿语思维有一定的困难,而且难以摆脱汉语的思维定式。这就需要他们将阿语掌握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从而积极发现阿语与汉语的差异,利用熟练的汉语巧妙地帮助掌握阿语,努力克服和排除汉语对阿语的干扰,实践过程中减少中式阿语。学生学习阿语时,自身汉语文化对阿语的学习影响是潜移默化、不可避免的,因而我们要积极引导,切身感受阿语文化,培养阿语思维,用阿语思维模式运用阿语,这样在从事阿语翻译时才能更加胸有成竹,翻译水准也会更高。
(二)注重实践
翻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多元文化沟通的桥梁。“当今世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重视翻译,没有相当数量的各种合格翻译人才,很难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存、发展(有人甚至提出‘不翻译就是死路一条’的口号),更难在文化多元化大格局中向外宣传、彰显本民族的传统精华。”(何刚强,2006:39)因而学生在学习期间不能只关注考试的卷面成绩,一心追求高分数,同时要注重自己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抓住一切机遇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翻译实践(包括笔译和口译)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翻译能力,拒绝“高分低能”的培养模式。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说:“翻译具有一种特殊的作用,那就是证明外语学习者对外语的掌握程度。”(Newmark,2004:7)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试时可以因人而异地采取笔译(汉译阿或阿译汉)和口译形式,这样能考出真实水平,有利于学生翻译水平提升,为阿语翻译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自治区外事办每年会邀请高级翻译为各政府机关的外事干部与各大院校教师进行阿语口译技巧与能力、阿语笔译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为重大外事活动储备人才。
(三)打造阿语翻译市场
无序的自发市场交易要通过建立健全的网络结构体系,使求职招聘信息渠道畅通,加强双向沟通,促进单向流动向多方向流动发展。同时作为中国唯一回族省区,宁夏具有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在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价值观点等方面相似的人文资源优势。(马丽蓉,2011:3)在新形势发展背景下,宁夏要抓住与阿拉伯国家日益密切交往的机遇,首先,可以进一步提升朝觐工作的外交意义,将朝觐服务与管理工作视为我国一项大型涉外宗教活动,可促进政府官员的互访等其他友好城市活动;其次,积极引进投资与阿拉伯国家进行经济贸易交流,大力发展宁夏经济;再次,充分利用极具伊斯兰文化特色的人文资源,在文化引进和文化输出上加强双方文化交流。这样便可以打造阿语翻译市场,为阿语翻译提供平台,让阿语翻译看到本地发展机遇,从而减少人才外流,缓解阿语翻译紧缺现状。
参考文献:
[1]毛奋华.英语热与翻译人才的紧缺[J].热点透视,2007(03):65-67.
[2]何刚强.译学无疆,译才不器[J].上海翻译,2006(2):39.
[3]刘习良.加强行业管理推动我国翻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北京:中国翻译,2006(3):6.
[4]马丽蓉.“以文促经”:宁夏参与中国对阿人文外交的路径探索[J].回族研究,2011(03):17-21.
[5]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7.
[6]乔建萍.银川晚报[J]2013-9-25,第33版(教育周刊).
4.宁夏回族自治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篇四
第二章财税和金融政策:
第四条 从事蔬菜、谷物、薯类、油料、豆类、棉花、麻类、糖料、水果、坚果的种植;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中药材的种植;林木的培育和种植;牲畜、家禽的饲养;林产品的采集;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免征企业所得税。
从事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和内陆养殖,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五条 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属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电力、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1年至第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4年至第6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但企业承包经营、承包建设和内部自建自用本条规定的项目,不享受本条规定的优惠。
第六条 对被认定为高新技术的企业,企业所得税执行15%的优惠税率。
第七条 属于鼓励类的新办工业企业或者新上工业项目,除享受西部大开发的优惠税率外,从取得第一笔收入的纳税起,第1年至第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第4年至第6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前款规定的鼓励类工业企业或者项目是指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70%以上的工业企业。
第八条 新办的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权益性出资人实际出资中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的累计出资额占新办企业注册资金的比例不得超过25%)的工业企业以及从事不属于国家鼓励类的项目,或者投资在3000万以上的新上非鼓励类工业项目(该项目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70%以上),从其取得第一笔收入的纳税起,第1年至第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第九条 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3年内以实际招用人数按每人每年4800元定额标准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第十条 新办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从其取得第一笔收入纳税起,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5年。
第十一条 在南部山区(包括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同心县、盐池县、红寺堡区、海原县)新办的不属于国家禁止或限制的工业企业,从取得第一笔收入的纳税起,第1年至第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第4年至第6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第十二条 企业收购、兼并自治区境内资不抵债和长期亏损企业,从收购、兼并的次年起,第1年至第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第4年至第6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第十三条 对从事税法规定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对企业在一个纳税内,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全额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十四条 对企业生产销售的氮肥、磷肥、钾肥以及以免税化肥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复混肥免征增值税;对农膜、有机肥、饲料、滴灌带和滴灌管产品免征增值税;批发和零售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
第十五条 对于企业生产销售符合条件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增值税免征、即征即退政策。
第十六条 对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十七条 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1年至第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4年至第6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企业购置符合条件的用于环保、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按10%的比例实行税额抵免。
前款规定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包括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
第十八条 在我区投资建设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生产企业及产品研发的,从企业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的纳税起,第1年至第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第4年至第6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第十九条 投资者举办各种展览活动向参展商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可以按照规定扣除支付给付第三方的场租费、场地搭建费、广告费、食宿费、门票费及交通费后的余额,依照“服务业---代理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对展览馆、会展中心等专门用作会展活动的土地、房产,按规定缴纳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确有困难的,符合困难性减免条件,可以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逐级上报审批减免土地使用税、房产税。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与税收无关。)
第二十二条 对进入我区农村设立的村镇银行和由银行业机构全资发起设立的贷款公司取得的金融业收入,在2015年12月31日前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对进入我区设立的金融、保险机构、证劵、信托、期货、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含外资),按规定缴纳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确有困难的,符合困难性减免条件的,可以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申请,逐级上报审批减免土地使用税、房产税。
第三章引进人才和技术优惠政策:
第二十八条 对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其发挥的作用给予奖励,所得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5.宁夏高层次人才政策 篇五
摘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教育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宁夏地区教育也揭开了近代化的序幕,新式教育开始蓬勃发展。1929年,宁夏从甘肃省分离出来独立建省后,南京国民政府和宁夏地方政府制定推行了一系列初等教育政策以促进本省初等教育的恢复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该时期宁夏初等教育政策呈现出的特点,以求为当今宁夏初等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提供一定历史借鉴。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宁夏;初等教育;教育政策
一、初等教育政策的政治性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宁夏省的初等教育政策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究其根本是为了维护国民党***和地方军阀的独裁统治。马鸿逵政府为了控制教育,与国民政府教育部争夺教育厅长任命权,在短短17年间,更换了10任教育厅长[1]。把教育权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使教育与政治联系紧密。通过党化教育和训导教育加强对师生的身心控制,以防止“赤化”。对小学教职员进行的多次培训中,侧重于军事训练和思想指导,以培养教职员的忠于党国的意识,同时清查共产党员。如银川学堂巷小学教师温宝玺在1936年的暑期训练团中以宣传抗日,有共产党嫌疑的罪名被捕入狱[2]。宁夏省还指导教员与学生接近,匡正其思想、言论,用各种暗法警觉学生使其养成民族意识和爱国观念。学校利用一些政治活动,如纪念周、开朝会、背诵总理遗嘱、讲解三民主义要义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3]。
这一时期宁夏省初等教育政策突出的特点是教育与政治密切联系,教育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教育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师生的身心控制,以维护国民党***和马鸿逵当局在地方的独裁统治。
二、初等教育政策的实用性
宁夏省的初等教育政策都是依照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并结合本地初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其目的也是为了改变当地初等教育落后的现实,以求教育的发展进步,因此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建省前宁夏除了宁夏县和宁朔县设有劝导所外,其余各县的教育行政均无专门机构管理。因此,建省后宁夏开始积极完善教育行政机构和管理体制,除在各县设立教育局外,还建立视导室,以加强对教育的管理。针对本省小学萧条的状况,宁夏省通过推行义务教育政策、国民教育政策及边疆教育政策扩大办学规模,兴办各种民族小学和普通小学。此外,教育厅在各县设置中心小学,在省垣设立实验小学进行试点实验。宁夏省立模范小学校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学校采用“新学制复兴教科书”,特别是为学生布置假期作业和发成绩通知单,这是宁夏教育史上的先例[4]。针对教育经费管理混乱的情况,宁夏省设立“宁夏教育经费保管委员会”,将各县教育经费的来源进行整理,并且实行财政统收统支,使宁夏教育经费的收支纳入正轨。针对师资不足问题,宁夏省积极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以吸引师资,稳定师源,并且通过一系列进修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这一系列初等教育政策是针对宁夏初等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制定实施的,其实用性毋庸置疑。
三、初等教育政策的民族性
宁夏地处内陆边疆,是回、蒙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宁夏地区针对少数民族初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制定边疆教育政策以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这是边疆地区教育独有的特点。
30年代中期,宁夏省遵照国民党中央推行的边疆教育计划大纲,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始兴办民族小学。宁夏省在派遣边疆教育指导员赴各县回族聚居区考察后,在金积、灵武、平罗等县先后设立了多所回民小学。在蒙古族居住地区,阿拉善旗设立有定远营小学、四坝小学、磴口小学;额济纳旗设有完全小学。在教育经费方面,中央和宁夏省每年都设有边疆教育补助,以改善民族小学的设施,充实师资,编印蒙藏回文教科图书。同时,一些回族进步人士集资筹办多所云亭小学,也为民族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相当的努力。宁夏地区推行的初等教育政策,既激励了本地区普通小学和民族小学的发展进步,又促进了国民教育与民族教育的和谐发展。
四、初等教育政策的不均衡性
该时期宁夏省推行实施的初等教育政策,在地域方面存在着不均衡。省垣及周边地区、较大县城教育政策待遇比偏远县区优越的多。
从教育体制政策来讲,宁夏省教育厅在恢复教育局后,在各县设置督学1人,督导学务。然而盐池、同心、磴口三县,因辖区狭小,仅设教育科员1人承办教务。在划分视导区后,宁夏省向各县派遣督学,大县各派督学或视导员1人,小县每两县仅派1人。此外,待遇的不均衡性在教育经费政策和教师政策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宁夏省规定省款按照各县人口进行分配:宁夏20%、中卫(包括中宁)20%、平罗16%、金积10%、灵武10%、盐池5%、豫旺5%、磴口2%[5]。从所占比例可以看出,宁夏省的教育投入明显偏向省垣及周边县城,远远多于盐池、豫旺、磴口等偏远县区。在教师待遇方面,省垣小学的教师待遇高于县城教师,并且教育厅规定省垣中心学校不准聘用代用教员[6],可见省垣小学教师的素质也比一般的县城要优异的多。(作者单位: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6.宁夏高层次人才政策 篇六
构筑人才聚集高地 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
高校构筑人才聚集高地是实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而深化认识是重要前提条件;加强规划是重要基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是关键;主管部门的支持是重要力量.
作 者:陈渝华 税国洪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人事处,重庆,400030 刊 名: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10(6) 分类号:C961 关键词:高校 人才高地 队伍建设7.宁夏高层次人才政策 篇七
一、宁夏金融业发展现状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全面展开, 宁夏经济发展迅猛, 经济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宁夏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民生的大力改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宁夏金融业的发展规模和范围也迅速扩大。与过去相比, 金融服务在广度和深度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 金融体系逐步完善, 金融实力不断增强
截至2010年底, 宁夏全区金融机构法人单位共190家, 金融机构营业网点1318家, 其中银行类金融机构1095家, 证券及期货公司分支机构24家,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共127家, 其他金融机构营业网点72家。金融从业人员3.33万人, 占总就业人口比重为3.75%, 高于全国0.57%。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86.66亿元, 比年初增加519.03亿元, 同比多增47.98亿元。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19.89亿元, 比年初增加491.37亿元, 同比少增23.89亿元。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98.70亿元, 增长25.1%。上市公司12家, 总股本31.74亿股, 总市值535.67亿元。全年证券交易额1469.08亿元。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2.75亿元, 比上年增长34.3%。
(二) 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 农村金融严重“贫血”, 农民和农村微型企业贷款难是困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难题。针对此种情况, 宁夏金融办在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 结合宁夏实情, 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方案。截至2010年末, 宁夏小额贷款公司达72家, 覆盖了各市、县 (区) 小额贷款公司的布点数量和实际到位资金领先全国其他省区;“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达770个, 资金回流农村的载体明显增多。
(三) 金融业跨越式发展后劲充足
宁夏坚持以金融促消费, 以金融促就业, 以金融反贫困, 有效开展对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积极开展伊斯兰金融试点, 积极试办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地方法人保险公司, 打造实力较强的投融资平台。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物流调剂中心和村级互助资金等新型金融组织。
二、宁夏金融业展现状对金融人才的要求
宁夏金融业的发展特点对金融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 金融业发展需要熟练业务操作的基层复合型金融人才随着宁夏金融业的不断发展、更多的金融机构的进入及营业
网点的扩张, 将产生大量金融人才需求。各家金融机构都比较偏爱于具备较高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 扎实的金融、法律、财务和企业管理知识、过硬的金融业务技能, 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不但能够熟练地进行业务操作, 同时还能胜任客户经理、服务营销、理财、会计、结算等业务;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有一定的后续发展能力, 有着良好发展空间的基层复合型金融人才。
(二) 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熟悉农村产业结构的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
宁夏积极践行“以金融反贫困, 以金融促发展”的战略构想, 通过组建宁夏银行、重组黄河银行、成立小贷公司等一系列举措, 将金融、经济、农村、发展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为农村、为农业、为农民服务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但现有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人员构成参差不齐, 人员素质偏低, 平均文化结构和业务水平较为薄弱, 金融专业人员相对偏少, 从业人员很少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 普遍缺乏既懂政策法规又掌握金融、计算机、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人才及熟练银行柜台操作的基层复合型金融人才, 这已成为制约农村金融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
(三) 金融业跨越式发展需要具有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的应用型金融人才
随着宁夏金融业跨越式发展的不断深入, 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将随之加大。一方面新的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研发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另一方面外来的金融机构必定会分截一些客户源, 营销人员必须提高营销能力, 提升金融现代化服务的质量, 来吸引客户。这就要求金融人业人员要具备现代市场营销理念, 掌握有一定的金融服务技巧和营销手段, 了解金融产品营销的基本规律和运作模式, 熟练制定营销策略, 组织实施和开发市场, 拓展和维护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 具有较强的公营销、沟通协调和团队管理能力。
三、总结
宁夏金融业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这就要求宁夏区内大专院校的金融专业在办学中以市场为导向, 努力培养即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又能熟练进行金融业务操作, 即具较好的职业操守, 又掌握较强营销手段的复合型金融人才从而在人才的建设上推动宁夏金融业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 宁夏金融体系逐步完善, 金融实力不断增强, 金融创新亮点突出。宁夏金融业跨越式发展需要大量即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又能熟练进行金融业务操作;既具有较好的职业操守, 又掌握较强营销手段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从而在人才的建设上推动宁夏金融业的发展。
关键词:宁夏,金融业,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先霞.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J].华东经济管理, 2006, (11) .
8.宁夏高层次人才政策 篇八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机遇与挑战 ;思考与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对文化产业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把文化产业的管理与发展纳入到与文化事业其他职能部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文化市场是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精神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中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着紧密联系,有其悠久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文化市场日臻成熟,已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验的发展需要。文化市场是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中培育起来的。
一、文化产业的特点
(一)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营销
市场是文化产品与广大群众最直接的联系。只有文化市场才能转换文化产品到消费者手中。可以肯定地讲,文化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对文化产业的推进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文化产业适应文化市场,反作用于文化市场,调节文化市场,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进入文化市场的文化产品具有双重性
首先,文化市场的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赋予了文化产品以“价值”,使文化产品既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又有商品的属性了。
其次,文化市场是特殊的市场。文化市场的双重属性,使其成为提供文化和文化服务的特殊市场,形成了文化产业,大文化、大市场、大产业的趋形已凸显,“通过文化生产来生产文化,通过文化来消费文化”是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相辅相成互动的结果。
(三)文化市场对于促进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首先,文化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社会作用的极大发挥。其次,文化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壮大。再次,两者的互动,共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文化市场的发展,要求生产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这就要求文化部门在原有的旧体制下解放出来,转变观念,改革落后体制,建立适应市场、服务社会、提高效益的有活力的文化发展机制。文化市场把文化体制的改革提到了一个非常关口。
二、宁夏红寺堡区基本情况介绍及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红寺堡区经过13多年的艰苦创业,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城市建成区达到15.7平方公里。着力发展现代节水高效农业,葡萄、设施种植、黄牛养殖等农业支柱产业渐成规模。红寺堡区文化产业主要有文化演艺类、文化休闲娱乐业类、网络文化游戏服务业类、文化旅游业类、文化用品设备销售业类、印刷业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等七个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擀毡,吴忠市级“非遗”项目——回族酿醋、情景刺绣、刘家拳。全区文化产业实现产值总计约600多万元,对红寺堡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宁夏红寺堡区文化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受经济条件制约,城乡居民消费仍以物质消费为主,要形成比较旺盛的文化消费需求市场还需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总量少,档次低,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
(三)文化产业规划不完善,融资渠道单一,建设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对文化资源缺乏经营性、开发性整合,产业层次相对较低。
(四)市场主体力量单薄,文化产业市场尚未形成,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品牌的创立困难重重,难以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宁夏红寺堡区在未来发展的重点文化产业
根据国家政策指引,立足本地区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未来发展的机遇及挑战,确定宁夏红寺堡区未来发展以下重点文化产业:1、文化旅游业,发展民俗文化旅游。2、网络和动漫服务业。3、文化演艺业。4、文化博览业。5、广播影视业6、工艺美术业,加强手工艺品生产的艺术指导和市场推广,建立文化产品合作创新机制。7、休闲娱乐业。发展设施先进、内容丰富、安全时尚的综合性游乐项目。
四、宁夏红寺堡区在今后文化产业中的思考与对策
我区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现成经验可循,一切都要靠大胆的实践、探索和创造,一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建立文化宏观管理体制。二要建立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后劲。三要构建良好法制环境,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文化市场环境,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认识,正确定位文化产业。
2、积极探索,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机制。
3、大力扶持,促进支柱文化产业发展。
4、加强监管,促进文化产业有序发展。
因此要积极消除对文化产业的认识观念模糊、管理体制落后和制约发展的因素,以观念、战略、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来推动丰富的文化资源向发达的文化产业转化。
参考文献:
[1]焦勇夫,孟晓驷,方家良,《文化市场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ISBN7-313-01030-3/G·0
[2]金冠军,郭长明,《市场经济文化管理》,学林出版社 ISBN7-80616-106-6
【宁夏高层次人才政策】推荐阅读:
宁夏电价政策10-21
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01-30
怎样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12-09
年度九江职业大学招聘高层次人才13人公告06-10
铜仁市直事业单位2014年引进高层次人才07-07
2024年济宁曲阜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公告09-01
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资助申报流程08-09
深圳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资助申请08-10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招简章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