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园现代诗歌(精选15篇)
1.神秘园现代诗歌 篇一
The Griesly Wife
Lie still, my newly married wife,
Lie easy as you can.
You’re young and ill accustomed yet
To sleeping with a man.
The snow lay thick, the moon was full
And shone across the floor.
The young wife went with never a word
Barefooted to the door.
He up and followed sure and fast,
The moon shone clear and white.
But before his coat was on his back
His wife was out of sight.
He trod the trail wherever it turned
By many a mound and scree*,
And till the barefoot track led on,
And an angry man was he.
He followed fast, he followed slow,
And still he called her name,
But only the dingoes* of the hills,
Yowled back at him again.
His hair stood up along his neck,
His angry mind was gone,
For the track of the two bare feet gave out
And a four-foot track went on.
Her nightgown lay upon the snow
As it might upon the sheet,
But the track that led from where it lay
Was never of human feet.
His heart turned over his chest,
He looked from side to side,
And he thought more of his gumwood fire
Than he did of his griesly* bride.
And first he started walking back
And then began to run,
And his quarry wheeled at the end of her track
And hunted him in turn.
O, long the fire may burn for him
And open stand the door,
And long the bed may wait empty:
He’ll not be back any more.
注 dingoes*:wild dogs
scree*: stony slope
griesly*:uncanny,mysterious
2.神秘园现代诗歌 篇二
诗歌与生活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个命题足够宏大,也很庞杂,一时难说清楚,也许永远说不清楚。对于很多诗人来说,他们只是在写,在琢磨微观的修辞表达,却很少会从那些具体的字词中跳出来,专门思考诗歌与生活的抽象话题。那些完全依靠想象的诗人,在天马行空中求得飞翔的诗意,这种诗意是否就与生活无关呢?其实也未见得,“生活在别处”或“诗意在远方”的观念,总在有意无意地遮蔽诗歌的现实感。无论我们的写作是在一个什么向度上寻求诗性,真正优秀的诗歌对生活的要求、对经验的依赖程度都不会太低。基于此,我们探讨诗歌与生活之关系,就需要一个切入口和尺度,而不至于在阐述时太盲目、太虚妄。
里尔克说,诗是经验。沃伦说,诗歌就是生活。这些言论虽然简单,但其所蕴含的信息与思想,足以让很多人来作一生的实践和验证。诗人们对经验和生活的认知,多出于直觉。当直觉和语言对接时,经验的转化就成了创造的关键。有的诗人服从经验,有的诗人则反叛经验,经验对诗人来说就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则助力诗意的生成;用得不好,则可能就是对生活的复制,难以构成诗之必要的张力。
日常、生活与经验,或许是所有致力于诗性写作的人都不可回避的主题。不管他是否依托于这惯常的见闻,但入心之诗里总会有现实的影子,有生活的底色。诗歌不可能去要求生活怎么样,但生活对诗歌的影响,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那种或隐或显的渗透,也是诗得以保持某种“真理性”的前提。诗人对生活的理解,是基于和解还是对抗,在其诗中都会有所体现。因此,诗歌与生活的关系,不仅仅是伦理问题,也可能是技术问题,诗人在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时,需从多方面考虑其所面临的现实难度。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说:“一个人可以简单地退回自己的生活,基于这种生活写作。”这是一种质朴的观点,至少在表象上是可行的。从自我的经验出发,也未尝不能进入到诗的殿堂,它同样是诗人向现实寻求诗意的结果:由个体经验到永恒美学,这中间需要跨越一道创造与革新的鸿沟,考验的正是诗人的综合能力。更有甚者,与其依附生活而写作,还不如彻底回到生活,就“住在生活本身之中”(沃尔科特语)。他们对生活的零距离体验,让诗歌可能与其完全融为一体,诗人们这种拥抱生活的做法,也并非就是极端之举,它也可能是一种现实的文学伦理。
与生活和解,究竟有多少诗人愿意选择这样一条路?感恩于生活,是否就需要美化它?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并不构成诗人仰望星空、俯视大地的理由。他在平视生活时,其实就是在与其对话,这种对话之态度,往往是节制的、适度的,更符合诗之理性的美学要求。诗人与生活之间的对话性,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它们之间不必合二为一,尤其是诗人要保持自我的主体性,所以,里尔克说,诗歌和生活之间应该有一种“古老的敌意”,这在某种程度上真正道出了诗歌与生活的关系。里尔克的理解,是出于一种大诗人的境界,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融入或对抗生活,对于很多诗人来说,就是写作的常态。
更多时候,诗人其实是在打开生活之门,让生活内外的各种声音获得碰撞交流的可能。语言作为其介质,它承担了衔接、沟通的功能和艺术提升的责任,它的多维度也是其区别于日常语言的特殊性所在。诗歌的语言本身就有神性的基质,在诗人对其的现实处理中,它一旦被激活,又当呈现出无数的可能。
原野扁平。穿夹袄的妇女边走边解纽扣
婴儿的啼哭声越来越近了
她终于跑动起来,夸张的双臂
蛮横地抽打空气。阳光明艳,照见
这个一清二白的下午
一群觅食的雏鸡走出竹园
一头猪獾在红薯地里刨出碎骨一堆
最后几片白杨树叶掉下来了
一只蝉壳落在脚边
我连退数步,回到儿时
那时,我也有妈妈
那时,我正含着一颗咸乳头,斜视秋阳
热浪掠过胎毛
并让我隐秘的胎记微微颤栗
张执浩的《秋日即景》看似场景的罗列,实际上,诗人就是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让其入诗,这也符合他所追求的写作境界—目击成诗。只是在诗的最后,他从现实场景中抽身而出,通过记忆回到了童年,这很大程度上是想象,但满怀感恩与温暖。全诗由人开始,到人结束,由眼中所见开始,到心中所想结束,这就是从日常到神秘的一种直接转换,中间暗含着诗人处理生活的诗性精神。对此,我还曾读到过西川的一首诗《饮水》,看似很平常的一个日常行为,而由这个生活细节的点切入,如何才能抵达诗性之境?这对于诗人来说是个考验。“我在凉爽的秋天夜晚饮水”,第一句交待客观事实,并无奇险之处。如果诗人继续“日常”下去,其陈述不会获得多少新意。“不是出于需要,而是出于可能”,第二句立即呈现出了神秘感,诗人不是在陈述,而是在为我们寻找诗歌的出口。“一杯清凉的水/流遍我的全身,整个的我/像水一样流遍大地”,这一切都是对“可能”的解释。诗歌写作从现实到可能的变化,也即是从日常性向神秘感的过渡,诗性写作的过程由此得以完成。
那些钟情于想象的写作,可能源于诗人的天赋,他将生活隐藏起来,给了诗歌另一张有别于现实的虚构面孔,这多见于年轻诗人笔下。出场即回到想象,日常生活是否就不构成他写作的元素呢?其实也未见得,它们很可能更为隐秘地溶解到了透明的语言世界,这个世界看起来是明亮的,但其内在品质与格调已悄然发生了变化。这也就是日常入诗与想象入诗的区别。然而,当生活的日常性和想象的神秘感在语言创造中对接时,诗人可能是在无意间开拓了一片空间,二者的综合对应着诗歌的开放性,能让它获得持续延伸的恒久力量。
二
一首诗的诞生,是如此神秘,又是何等日常。神秘感的获得,是诗人写下的那一瞬,也是我们读到的那一瞬,它会呈现出无可名状之感,而现实却又那样清晰可辨。这就是诗,在日常与神秘之间的流转,能见出诗人的功夫,而我们获取的则是那惊鸿一瞥的灵动和快意。灵感之诗有迅捷的成分,但灵感的迸发一定有背后诸多世事的积累与沉淀,它需要日常的阅读、酝酿和等待,才会有后来的短暂释放。很多诗人都写过类似的诗,以便印证创作的不易和艰辛。张作梗的一首《诗艺》对此有着精妙的陈述,题目虽为“诗艺”,但他并未直接去谈写作,也没有空洞地去触及诗艺本身,而是借由钉钉子来完成一场漂亮的比喻。
nlc202309081946
我从不将钉子钉进墙壁。
我只是拔下钉子,
—从墙上,权上,心上,轮胎里,棺椁中。
我积攒了如此多深浅不一、粗细不匀的钉眼。
我喂养这些钉眼,
直到它们突然开口,
向我讲述钉子的扭曲、变形、挣扎,
以及一枚被追击的钉子,如何浸在空气中,
悬在墙壁上,
派生出了锈、沙子、灰尘、苍蝇和
一个挂衣帽的人。
尔后,我用铁锤砸开石头,
将钉子埋在地下。
终有一天,这些钉子
就能锥穿大地,
像种子一样发芽。
钉钉子的过程,就是一首诗的诞生过程。诗人描绘得如此巧妙、得体,如同钉钉子就是诗艺修炼的现实变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仅适用于舞台艺术,同样适用于这无声的创作,它属于内心的语言创造。当钉钉子渐成诗艺时,现实的那些时间和功夫,对应的恰恰是诗意的微妙与不可言说性。这样的文本和真正的诗意之间构成了某种张力,让现实变得神秘化、无解化,让一个持续的过程变得绵密、悠长,这或许就是诗人能在这么多年持续写作的一个缘由。有恒心的诗人,皆能享受这一过程,并把它当作一种人生的修行,这可能与信仰有关,但最终取决于兴趣。
日常性,往往会被认为最无诗意,因为它随处可见。很多人不屑于日常,他们总要追逐远方,认为只有远方看不见的某处,才是诗歌的终点。多少浪漫主义者为之实践,且不惜以身殉之,他们究竟获得了什么?死不过就成了外在身份的附庸,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诗人写作的常态,可能就是最为日常的描绘,我们读到的多数新世纪诗歌,无不是对日常的反映与投射,“持续多年专注于某件无意义小事,/譬如洗手……这,就是诗了。”(哑石《今天我也饮露,但只有凤凰才是凤凰》)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包括日常琐事,皆在诗人笔下成为诗之常识。但诗歌不是对生活状态的原样复制,它总是在日常穿越中寻求更具飞翔感的意蕴,这或许就是诗的神秘。这神秘是诗之为文学的一个佐证,它源于生活,但肯定超越了生活本身。
于坚说:“生活不仅仅是过日子,生活是与哲学、历史、时间、传统密切联系着的非常丰富的层面。我的诗歌不仅要表现日常生活的诗意,而且要重建日常生活的神性。”(1)日常生活的神性,很大程度上是诗人以语言的形式感悟出来的,它通向现代性的空间,却又与生活的日常性一脉相承。在诗歌写作上,有人是在寻找表达的边界,有人却是在打破边界,寻找写作所具有的无限可能。这种无限可能,就是对神秘感的一种指认,它有时甚至可能通向某种不可知的高处。“神秘的事物不是指奇迹,不是指纯然的不可思议之物,神秘的事物是将理解力带往自身边界的力量。没有心智的极致也就不会抵达神秘之处。这是一种高处的深渊”(2)。诗歌的神秘性,一方面是语言创造所带来的,另一方面也是诗之内容所无意呈现的某种氛围。以生活为蓝本忠实于日常,是很多口语诗人惯用的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无障碍的直白言说会通向诗之真理。
每到黄昏,心里就急:急着出门与朋友混在一起,到天黑。
而天黑了不睡,天亮了不醒,这个坏习惯,已经有了好多年。
直到小丽从外面回来,她的腿光洁、白嫩、修长、健康。
健康的意思是说它有力,有弹性,青春性感。我喜欢性感。
在《长得丑,睡不着》一诗中,杨黎近于直接的言说和语感的突显,是否仅为让我们领略诗人颓废的人生?它或许另有深意。对于日常书写,不管是语言的神秘,还是意蕴的神秘,没有超越感的写作都可能趋于平庸。
当然,诗歌的神秘感并不是要刻意流露某种气息,它是诗人在写作中自然形成的一种风格,所以,神秘感的获得并不以牺牲日常性为代价,尤其是那些仅仅依凭想象力的写作,有时甚至是对日常美学的消解。一旦走到了日常的对立面,很可能会陷入玄学的晦涩,那种神秘感也不过就是怪力乱神,缺乏诗的诚意。“写诗为世界增添神秘性,来源的混沌与爆发时的意外,是它最可爱之处”(3)。诗歌的最终目的肯定不是装神弄鬼,那样只会让诗歌自绝于读者,它必须要在明晰和暧昧中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度,那个度就是恰到好处的神秘感,它也是诗性的源泉和根基。
三
诗歌的神秘感,是与巫性、纯粹和超现实等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共同构成了陌生化与新鲜感的诗意。新世纪之交,我们反对了观念化的崇高写作之后,很多人转向了日常生活。那么,日常性和神秘感能否在诗中融合?于坚说,他主张“重建日常生活的神性”(4),他的写作也是在践行这种观念:“我的诗,就是表达日常生活的神性的。上世纪80年代的诗歌界,对生活是一种批判的态度,还是‘生活在别处’。而我的诗转向日常生活的世界,歌颂朋友,歌颂人生。我想表达的是,日常生活不是世俗的,不是柴米油盐的俗不可耐。”5这是不少诗人渴望尝试的形式,也是很多人的诗性追求,但是,未非人人都能做到。日常和神性是相悖的,它们之间的矛盾源于日常的现实性与客观性。而诗歌对接日常后,它产生的诗意,很大程度就是神性的力量。没有留存足够空间的写作,往往可能陷入枯躁,无法向语言和诗意更深处进发。
从人性到神性,在缺乏宗教信仰的时代,从精神上来说是有难度的,生造的经验很可能通向虚无的暗算,但有些诗人仍然没有放弃对此的探索,那是与西方经典诗人心灵相通的历程。诗歌的神性,直指修辞之外的那道灵光,需要诗人去领悟、酝酿。在涉及悟性的写作中,对日常的理解,最能显出一个诗人的功底,这些相对于他对生活本身的理解来说,也可见出诗歌的真义。他应该懂得怎样运用日常经验,即在细节上求实,而在整体诗境上务虚,这当是一种大诗意。“一首诗的细节与形象清晰地呈现,而诗的语境和整体却渐渐隐匿于无边无际的世界。事实上,日常事物的存在背景正是如此。”(6)日常入诗的可能,就是在实与虚、有限与无限的交织里得以层层展开,这一过程是自然赋予的灵感,直指诗与思的哲学。
nlc202309081946
王小妮是一位写日常的高手,她对月光这一意象情有独钟,曾为此写过不少诗作,这些诗皆立足于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小”细节,看似不起眼,却是最易被我们忽略的人生常态。
和婆婆们坐在路边剥蚕豆
四周还有些亮
月亮浅浅,显在天上。
蚕豆在手里,没一点温度
顽强的不肯软掉的一大颗
有棱有角好坚韧。
渐渐,谁也看不见谁了。
月亮正在生长,光芒鼓起
绷紧的豆皮紧跟着透亮
绿眼珠够尖锐。
提小半袋夜明珠
走在回家路上
衣裳在发白。
这首《剥豆之夜》,初读似一首童谣,相比于那些宏大叙事和泛泛抒情,这是再日常不过的书写。这和诗人的性情有关,她是在平视生活,而非以夸张的姿态升华那些日常,她只忠实于内心和真相。唯其如此,她的书写才显得不卑不亢,一切表达皆融于自然,客观呈现中又带着隐秘的生动。生活的小片断被她赋予了某种温馨的暖意,这是日常之诗所散发出来的味道,诗人并未刻意去放大这种味道,它因此显得自然、真诚,有着日常逻辑的从容。这是感性之诗所透出的理性之意,只是诗人在表达中自觉地将一种心绪贯穿其中,诗作也就带上了淡淡的神秘感。这种神秘也不一定是诗人刻意所为,当那种心绪符合这月夜的现实时,神秘的旨趣会飘然而至。
对于日常的转化,诗人们会经历一个从看到想再到思的过程,这样,现实生活在由语言的提炼和丰富后,便成了诗化的日常。它虽带有诗人的主观演绎色彩,但其底色一定是日常生活化的。也即是说,这样的诗不是主题先行和观念化的产物,它所抵达的应是一种重建的日常性,是经过诗人特殊处理后所沉淀下来的某种气质,乃诗歌富有神秘感的原点所在。这种神秘感可能说不清道不明,难以言传,但它确实存在,我们或许能以意念共鸣的方式,进入到这种日常所构筑的新奇世界里。
我的父母没有到过这里,
他们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路。
这阵风如此美好和孤独,
这么好的风也吹不到他们无形无相的身体上。
他们死了,并不在我的祖国,
但那儿似乎离他们更近,
而在这里我离他们更近。
空出的位置在繁星灯火间显形。
此刻我坐在卢瓦尔河口的一个阳台上,
脚趾遥指大西洋上空的夜色。
思念如风把我穿透,
就像当年他们走后一切皆成为陌生。
韩东的这首《思念如风》也并非集体抒情,同样是个体的人生感悟,读来却有一种隐隐的痛感,如同他那些亲情之诗,像《爸爸在天上看我》,让人感念诗人何以写得这样沉重,可他下笔分明又是轻逸的。这种表达的轻逸和情感的沉重,构成了诗的两个侧面,它们一旦相遇,撕扯的张力就是题中应有之义。《思念如风》也是一首亲情之诗,当一个人在异乡,孤独袭来,思念父母可部分地排解孤独,这是支撑其精神的内在力量。韩东是一个日常化的诗人,但他的日常拒绝鸡毛蒜皮的世俗,他在日常表象下径直通向了人生的终极,这也是他追求真理性的原因所在。真理性和神秘感在诗歌中并不冲突,它们也不排斥人生的逻辑性,甚至是服从一定的秩序,然而,韩东的日常书写否定了夸张,他总是将内心最隐秘的那道闸门以诗的形式冲开,为我们还原出人生的现场。这一点让韩东的诗歌一直有其固定的读者,他既不过于靠上,也不过分向下,其节制表达的中间状态,是对日常性最坚定的守护。
韩东以诗歌的方式完成对日常性的建构,与其哲思的个性有关。很多时候,他其实是在寻求抵达真理性的多种途径,诗歌虽以感性的方式写出,但我们读起来也会有辩证理性之感。就像他的一首《神秘》,就不乏画面和哲学融合的气息,
雨的气味是回忆的气味
所有的事并不是第一次更好
就像在河边,我们想起上游和下游
通过某人,感觉到她无限的姐妹
一场具体的雨是所有妩媚之雨的代表
或许它还代表爱恋,代表河道
所有的事并不是第一次更好
读这样的诗,难免会经受一场智力的较量,而较量之后,也很难说真的就理解了诗人何以如此写。它看似明晰,实则混沌,诗里虽有他对生活与命运的领悟,但领悟中也存有迷惑,否则,那日常中所溢出的神秘气息就不会出现,这可能也是诗人将这首诗命名为《神秘》的原因吧。
日常性和神秘感就这样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对诗歌人生恰如其分的回应。当神秘感出其不意地从字里行间流露时,是日常人生在经过诗人独特个性的审视后所凝炼的一份情绪,深沉、空灵且有着陌生的阅读快意,当可引人深思。
四
诗意向上或向下,是否取决于对日常的理解?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越靠近日常,诗意越有着向下的世俗,难以获得超越之感。如果这样的理解成为多数人对诗意的认知标准,那么,日常入诗其实就是一种冒险行为。就像十几年前,热衷于知识演绎的诗人们,在精神的向度上以创造的名义所实施的语言暴力,事后证明他们也走向了极端写作的困境。如今再来反思,我们会发现,那些无限向上的写作,也可能是对神性的无原则照搬,他们并未能以本土化的方式消化西方精神资源,而过度加剧了中西古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导致它们很难在现代性的层面上达至删繁就简的统一。“诗艺以修正现实的梦幻方式关怀着生活”(7)。既要有飞翔的胆识,也要有扎根的勇气,它并不完全是向下的,也可能有着向上和向下的双重力量。
从日常性到神秘感,在这中间是有障碍的,对于诗人来说就是自设难度,而对于读者来说,则是要越过简单化的理解,跟随心性去寻找诗歌的奥妙。因此,我理解阿兰·巴丢所言:“诗歌是否定机器,它在客体刚刚消失的那一点上,说出存在或观念。”(8)日常性消失的地方,神秘感出现,这或许就是诗歌的力量,它是自然的,也是有意味的。这是诗区别于小说、戏剧等叙事文体之处,它需要依靠语言的变幻和创造来维持其神秘的正当性,而诗人则需要“在熟悉的生活现场创作陌生的语言效果”(张执浩语),这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伦理,而对于诗人来说则是一份责任。
nlc202309081946
日常伦理在诗歌美学中的定位,或许就是那一瞬间的体悟,它需要诗人足够敏锐,能随时捕捉到生活细节中易为我们所忽略的部分,同时也能快速地把握悬置于词语组合间的诗意。
细雨中,小区窗户的灯光渐次亮起
当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
在她无休止的责备声中
享用他的晚餐
并不知道
那就是爱
这首《那就是爱》,或许就是朵渔提到的“小诗”,而写小诗让人发愁,但写小诗又是写作的常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现在看来是无解的。这是诗人内心的冲突,一旦他从冥想回到日常,这样的“小诗”也是生活之一种,即为人生的写作。我们大部分时候都处于这种平淡状态,而这平淡如何成就精彩,端赖于怎样理解诗与生活的关系。有人热衷于照搬日常,但不入心,灵魂无法参与进来,呈现不能超越表现,生命体验在诗写中的失败就是定数。
相比于那些挖掘生活中潜在诗意的人来说,还有一些诗人乐于直接呈现,不拐弯抹角,那种直接在很多人看来少了一些诗味,尤其是平铺直叙有违诗的含蓄和蕴藉,但直接言说很容易丧失难度,要想写好,对诗人们来说仍然是一个考验。“诗歌无时无刻不在对我的生活发生作用。诗歌写作是一种自我教育,生活本身亦是一种自我教育。当两种教育开始在我身上展现出默契的融合,我突然觉得,也许,另一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写作即将在我的生命中发生。无论如何,我都明白一点,我要写的诗歌是离生活最近的诗歌,我的诗歌与具体的生活的距离,就是我与真正的诗歌精神的距离。”(9)沈浩波的诗歌,确实与生活密不可分,他的言说毫无顾忌,直白其心的目的,就是为了抵制虚伪,以求飞翔的真相。
有的诗人追求完全的日常化,其诗中的细节都经得起推敲,但在整体上无法还原,有时甚至呈现出一片混沌,这样的日常性正好对应的是一种特殊的神秘感。余怒的诗歌即如此。
在雨中骑车累了俯身
察看雨中植物的反应
车轮转动我在想诗该如何理解
它是玻璃花朵刚刚破碎但它
曾是花朵像你常常怀疑发出
那个声音的是我吗但不是吗
一个小伙子吊在单杠上旁边一个
老头在同他说话他就是
一个诗人他低吟他想成为你
自行车前后轮转动我整个人
不得不屈从那股扭动的力
回来时发现房子浸在水中那儿曾
有过一个我如今我们中只有我活着
我考虑以后以什么形式存在为好
这首《力》,细节上是清晰的、可还原的,而在整体的诗意上又是模糊的,我们没有理由否认它源于生活,可它分明又超越了简单的日常铺排。表达随着潜意识走,是语言创造的前提。那种莫明其妙,是诗人发出的一种信号:诗意的源泉就在于日常生活背后的不可解,看似明晰的日子,同样可能带来困惑。余怒在诗的最后就为日常通达精神高处建立了一条路径。“诗歌就是诗人的精神生活,即使诗人写日常生活,也是将其纳入精神领域来考察。”(10)日常最终要通向精神,这不是生活书写的宿命,恰恰是它理想的处境,它让诗超凡脱俗,而后抵达一种至深至广的境界。
当然,诗歌与生活之间的相互启示,还是在于诗人的灵魂高度,唯有坚守孤独的勇气,方可显出独立的立场。为赋新辞强说愁的寂寞,很容易滑向价值和历史的虚无,只有走心的日常、入心的写作,才会让人有信任感。
三月过后,捱过严冬的麻雀们
又开始在窗外的杏树上叽叽喳喳
我有时对它们的喧闹心存感激
感激它们为我演示一种日常之欢
新树叶好,菜青虫好,尾羽蓬松的
母麻雀好!撒在窗台上的谷粒
闪烁着无名的善。天啊,我这是怎么啦
我时常听到风刮过屋顶时像列阵的步兵
洒满阳光的床单下暗藏着铁器
……
朵渔的《日常之欢》是对自然的接纳,它们可能高过漫无边际的宏大思考,回到思考中的人本身。这样的生活不需要表演,一次不经意的观察,也会有无数感慨系于对日常人生的叩问。“诗会回到它应该在的地方,回到我的一日三餐中,回到我生活的具体细微的痉挛处。因而,它是晦暗不明的,并不是我非要让它这样,而是它本来就是这样。”(11)日常的诗意何在?或许就在那“生活的具体细微的痉挛处”,这是经验之花的绽放,也是最不易为我们所觉察的角落。
古典世界虽有“诗无达诂”之说,但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部分,是否就是诗意隐藏的佳处?我们也很难对此有一个明确的答复和界定,往往就是在那些阅读的不经意间,我们能够发现诗歌之美与生活之美的契合点。那可能是引领我们进入诗歌的一条通道,可我们仍然不能一目了然地认定它就是我们需要寻找的诗意,相反,还要去作进一步的探索,因为诗意本身是无止境的,如同“永远有多远”的追问一样,日常与神秘之间的距离,我们难以言说清楚,它或许就是诗意的距离。
1舒晋瑜:《于坚:我要在诗歌中重建日常生活的神性》,《中华读书报》2013年12月2日。
2耿占春:《论负面语言》,《诗建设》总第12期,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年,第169页。
3陈先发:《黑池坝笔记》,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259页。
4李解、杨洁:《于坚:大众应该走向诗歌》,《山东商报》2013年10月5日。
5于坚:《为世界文身》,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235页。
6耿占春:《论负面语言》,《诗建设》总第12期,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年,第162页。
7陈东东:《十七名与一排浪》,《读诗》2014年第2卷,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第39页。
8阿兰·巴丢:《语言,思想,诗歌》,伊索尔译,《诗刊》(下半月刊)2014年8月号。
9沈浩波:《我在忙碌不堪的生活中写诗》,《红岩》2014年第3期。
10森子:《天赋,强迫与反弹》,《红岩》2014年第3期。
11孙磊:《孙磊答史幼波》,《锋刃》2013年卷,总第6辑。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3.神秘园现代诗歌 篇三
在这本书中,作者所写的扣人心弦的情节,精彩的故事以及风趣幽默的语言都引人入胜,令读者欲罢不能。其中,他们刚开始的“岛上”生活虽然十分艰苦,一无所有。但是,他们凭借着水手的坚毅与果断,植物学家的见多识广,记者的大胆勇敢,工程师的聪明智慧与他的仆人的忠心耿耿……渐渐创造出了属于他们的第一个花岗岩石屋、第一个十字镐、第一艘船、第一个麦坊……
其中,工程师的智慧令我惊讶不已,他懂得如何制造炸弹、工具,甚至武器,怎样使这个团队更加的团结。当然,这个队伍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其他的成员也发挥了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与特长,并互相取长补短,才逃脱小岛,回到家乡。他们之间的感人故事也让我想起了大作家阿斯图里亚斯曾说过的话“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4.神秘顾客培训内容 篇四
神秘顾客是以潜在消费者或真实消费者的身份对某一顾客服务过程进行体验和评价,然后以特定的方式详细客观的反馈其消费体验。“神秘顾客”可以从顾客的角度,及时发现、改正商品和服务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客户满意度,留住老顾客,发展新顾客。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神秘顾客是开元研究市场调研公司研究服务项目之一。
开元研究对自身“神秘顾客”进行了相关培训,以保证“神秘顾客”以合格“神秘人”的身份及能力完成项目检测目的。
“神秘顾客”培训内容
服务质量知识
行业服务质量评估标准和礼仪规范,项目背景知识及检测标准体系;针对不同的行业,需要了解相关的服务规范和职业要求,具体到特定的项目就必须针对这个项目深入了解,明确调查的意图及考察的重点。如果是比较特殊的行业或职业,考察指标比较繁杂,还要为访问员提供书面资料或音像资料来作为参考,加深理解。
相关业务知识
包括所检测行业的基本业务知识及工作流程,商品或服务的名称、含义、功能、基本内容、性能、价格等;
行为、心理常识
使“神秘顾客”在调查过程中表现更自然,不易暴露,了解服务人员的心理,易于发现问题;
调查技巧
5.神秘礼物思想碰撞 篇五
神秘礼物思想碰撞
2013年2月28日(周四),二月的最后一天,我们亲亲一族又相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畅谈着彼此寒假的美好生活,互诉着彼此想念的点点滴滴,收获着梁姐的温馨小礼物,倾听着每一位学员完成陈镇虎导师送来的神秘寒假礼物。
怀着兴奋的心情,倾听所有学员交流好,才真正明白了陈镇虎导师的深刻用意。原来他的礼物是让我们自己准备好,每个人把自己的礼物和学员们分享,那么我们就同时拥有了17份礼物。
神秘礼物就是每位学员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一本或几本自己喜欢的书籍,然后写下读书笔记,用PPt的形式和大家分享。在彼此的交流中,我感慨于侯红梅带来的《中国人的批判思维》;感动于厉海燕的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爱与热情;被范影婵介绍的《滚蛋吧!肿瘤君》和《看见》所震动;被何春莲的《教师不可不知的哲学》所打动;回味于杨海慧的《我们台湾这些年》;重温阿杜的《梳理课堂》;学了范莉带来的《社会转型与师生文化冲突》的理念;翻看了老郭推崇的《学生第一》;领悟着姚瑜洁对于《有效主题班会八讲》的思考。最后,分享了梁莉老师的《我眼中的美国教育》讲座。崇尚简朴、不追求奢华的实用主义风格;松散,自由的课堂,培养有自信的人;重视、鼓励阅读,培养有思考力的人等等美国教育的理念如春风拂面般吹入心灵,也让我一个德育工作者不断思索着……
每一次名师基地活动总是让我充满期待,活动后又信心百倍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感谢我们的亲亲一族,播撒无限正能量!
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
6.神秘的神秘岛 篇六
主演:伊万·麦格雷戈Ewan Mcgyegor
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sson
肖恩·宾Sean Bean
迈克尔·克拉克·邓肯Michael Clarke Duncan
吉蒙·休斯Djimon Hounsou
类型:剧情/惊悚/科幻
出品:梦工厂
关于片名:
本片英文名“The Island”,有两个版本的中文译名《逃出克隆岛》和《神秘岛》。“克隆岛”是故事主人公们生活的地方,也是他们想逃离的地方。“神秘岛”应该是他们“向往”的那个“孤岛”,其实这两个岛都是暗藏玄机的神秘岛……
关于导演和演员:
导演迈克尔·贝擅长拍摄动作片(《世界末日》、《珍珠港》)。
主演伊万·麦格雷戈以拍艺术片见(《红磨坊》《星战1、2、3》)。
好莱坞新秀斯嘉丽·约翰逊(《迷失东京》、《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肖恩·宾(《国家宝藏》、《指环王》三部曲)。
迈克尔·克拉克·邓肯(《绿色奇迹》、《世界末日》)。
如此强大的演员阵容共同上演一部科幻大片,融合了艺术派与惊隆动作派,一定会产生奇妙的碰撞效果。
关于故事
林肯·6—E生活在21世纪中叶的一个乌托邦式的居民区,和所有在那里生活的居民一样,林肯也希望能够被政府选中去往一个神秘叫“神秘岛”的地方。据说,那是地球上唯一一块没有遭到污染的净土。直到林肯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真相——关于他存的一切都是一个谎言,他的死之比生存更有价植,他和其它居民只不过是克隆出来的人类,随时将提供自身健康的器官。认识到这个巨大的危险时,林肯选择了和美丽的女伴乔丹又一口一起逃亡,逃往外面不知名的世界。但曾设计研制他们的机构不会轻易放他们走,他们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科幻片的想象力程度是所有影片中最夸张的,人们也许厌倦了这种哄小孩子的游戏。但当你看到他们如何绝地逢生,你会情不自禁地跟着他们逃亡,经历一番惊险刺激的旅行,电影的魅力就在于此。
7.读神秘岛有感 篇七
读神秘岛有感1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神秘岛》的书,读完之后,我受益匪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的主人公是史密斯、史佩莱、赫伯特、纳布和潘克洛夫。故事讲述了这五名战俘在逃离时被风暴吹落到一个荒无人烟且充满神秘感的岛上,但他们并没有感到害怕,更没有退缩。他们凭借着智慧、勇气、毅力与大自然作斗争。更让我佩服的是他们团结的精神,友谊的深厚,在遇到困难挫折时,他们没有抛弃彼此,而是团结一致,勇往直前。这种不被挫折所击垮的优秀品质,怎能不让我感动、震撼、赞叹呢?
徐悲鸿说过:“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够自拔,才不算懦弱!”是啊,五个手无寸铁的人,在恶劣的环境下既乐观又无畏,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他们相互鼓励,相互加油,最终取得了胜利。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品质,不管学习上还是生活中。记得有一次考试,因为我没太重视,数学只考了88分,全班倒数第一,我十分难过,同学们有的跑来安慰我,有的则投来疑惑不解的目光,有的同学甚至对我冷嘲热讽。那段时间,我一直闷闷不乐、垂头丧气,像蔫了的花儿一般毫无活力,但当我读了《神秘岛》这本书后,才发现当时的自己是多么的懦弱,多么的可笑!还有在我们的周围,有一些同学衣食无忧,好似皇帝、公主一般,要什么有什么,但这些人在困难面前却是弱不禁风,他们只要在学习上遇到一点点苦难,就喊天喊地的,仿佛天要塌下来一样。这些人和故事中的主人翁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啊!......读了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让我在读故事的同时开阔了眼界,更让我认识到风雨之后总会有彩虹!
读神秘岛有感2话说凡尔纳三部曲,其是《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其中我最欣赏的也是最喜爱的就是《神秘岛》了。
《神秘岛》讲述的是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抓住的几个俘虏——塞勒斯?史密斯等人。为了逃离而偷乘热气球,结果不幸被抛在林肯岛,在那里他们不断创造所需要的东西,慢慢地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期间他们受到狐狸的攻击,猴子的侵占、海盗的侵略还有哈伯特的受伤……当然都一一解决了。他们还获得猩猩仆人朱普、救下野人艾尔通并让他恢复人性。还遇到了多次帮助他们的尼摩船长,而尼摩船长活的天数已为数不多,但是在林肯岛瓦解(尼摩船长已死),尼摩船长再次帮助了他们——在塞勒斯等人即将要饿死的时候,“邓肯号”找到他们,其原因是他们收到了尼摩船长的来信。
看完后,我是十分钦佩塞勒斯等人,他们多么乐观啊!
从乘热气球就可以看出,要从敌营里逃出来啊,是多么困难呀!而他们却敢于尝试,为什么?因为乐观。逃离士满的气球本是暴风来临不敢用的工具,而彭克洛夫却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并让工程师塞勒斯也参与进来,记者杰丁?斯皮莱以及孩子哈伯特和仆人纳布都答应了。
如果换做是我,我肯定会在敌营里过一天是一天,根本不会有逃跑的念头,即使有,我也不敢做。我会想:暴风会不会把我们带到别的地方根本不在陆地上。在途中气球被鸟啄破了怎么办?……
而他们却没有这样想,他们觉得只要逃离了就好。这还不乐观吗?当然,最后他们逃离了。
来到林肯岛,他们一无所有,因为为了来到这里,他们将所有东西都扔了。而塞勒斯等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气馁,而是将林肯岛给他们的拿来创造。你们想一想,都没有呀!连一根火柴都没有,还有信心来了创造,这难道不是乐观吗?慢慢的他们有了房子,食物、火、衣服,甚至还有火药、电报和穿。当然尼摩船长也在暗中帮助他们,给予了他们很多。
如果是我肯定已经绝望了,因为要从一无所有到丰衣足食实在是太难了。再说谁知道,岛上有什么危险呢?而他们却没有,他们尽自己所能创造了一切,这难道不是乐观吗?
乐观让他们从绝地里重生!既然失去了一切的他们都如此乐观,按我们呢?
读神秘岛有感3儒勒·凡尔纳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科幻小说,部部皆是经典之作,他本人也成为历史上拥有读者最多的十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中,我最欣赏的是三步曲中的最后一部——《神秘岛》。
凡尔纳出生于法国南特—一个充满浪漫与艺术的国度。他的父亲一直希望他能子承父业,但是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生活,客观上促使凡尔纳一生驰骋于幻想之中,创作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著名科幻作品。
书中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几位北军俘虏乘坐气球,从南军大本营逃出,因为遭遇风暴,被抛到了南太平洋一个荒无人烟的岛屿上。这些落难者在一位名叫赛勒斯的工程师的带领下,克服了种种困难,把小岛建设成了一个繁荣富庶的乐园。三步曲中前两部的主人公——《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的罪犯艾尔通和《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船长尼摩,也在这本书里与落难者共同努力。尤其是尼摩船长,他的存在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悬念,而且帮助落难者解决了所有在技术上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二位的出现,为整个三步曲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作者通过对这群遇难者的描写,颂扬了他们不畏艰险,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临危不惧、抵抗邪恶的品质,教皇在接见凡尔纳时就曾经说过:“我并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学价值,但我最珍重的却是它们的纯洁、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
每次读这本书,我发现一个人只要拥有顽强拼搏的斗志与坚强不屈的精神,即使在困境中也能绝处逢生,只要有耐心,也可以让不毛之地成为富遮的家园;只要你努力了就会成功!然而凡尔纳笔下的人物,所展现的精神风貌却是一样的。他们不断激励着我,给我动力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和战胜生活中的困难。
希望大家能够和我一样喜欢上这本书。
读神秘岛有感4前几天我看了法国的儒勒。凡尔纳写的《神秘岛》,我被其精彩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
故事开始于1865年的2月间,五个战俘乘着热气球,准备逃离敌人的追踪,结果遭到了有史以来最强的暴风雨,被风吹到了一个无名荒岛,开始了他们在岛上的历险,这五个人都身怀绝技,各有各的本领,参加过多次战役。他们在荒岛上生活了四年,经历了很多怪事:刚到岛上时,有个朋友失踪了,找到他时,旁边有很多奇怪的脚印,而他本人都不知道自己是被谁救起在这个山洞的。接着是在一个湖里发现了海牛,他们的狗跟它斗,却不知为什么海牛突然死了……
五个人为了在岛上生存下去,建房屋、制炸药、做陶器。漫长的四年有过失望,但又重燃了生存的希望,最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看过《神秘岛》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不管经历什么艰难困苦的事,都不放弃!
读神秘岛有感5读了《神秘岛》一书,懦勒·凡尔纳展示了一个有趣充满惊险的科幻世界。
《神秘岛》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场暴风雨,把五位主人公流落在了一个荒岛上。刚到岛上,那里一无所有,但他们各有所长,用智慧、汗水和勤奋的双手,创造出了陶器、钢铁、电报机等。并感化了强盗艾尔通,使“林肯岛”变成了一个富饶的乐园。
《神秘岛》是一部杰出的科幻小说,他充满想象与悬疑,但同时又让人感觉到很真实。书中有许多的天文、地理’动植物方面的知识。作者懦勒·凡尔纳把这些枯燥难懂的科学知识讲得生动有趣,不禁让人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主人公们的那坚持不懈,勇于冒险,坚定的精神令我赞叹不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陷入一次一次的困境中,但我们是否会像主人公那样继续走下去呢?不是的,大部分人都没有去尝试摆脱困难,更多的是选择了放弃。我们为什么不能战胜困难呢?因为我们没有一刻像武威主人公那样坚定的心。
同学们,如果在生活中,像他们那样多动脑筋、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读神秘岛有感6《神秘岛》讲述的是一行由史密斯领头的人,在南北战争中被敌军擒获,机缘巧合之下他们乘热气球逃生,但是过程中出了意外,为了使同伴得以逃生,史密斯与他的爱犬托普被卷入大海,其他人却逃到了一座荒岛上。经过一名神秘人的屡次出手,他们摆脱了困境,从“远抱岛”上救下了遇难人艾尔通并成功击退海盗,在火山暴发之前逃出生天。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他们在荒岛上自力更生的经历。落到了荒岛上,由于没有武器,潘克洛夫只能把树枝削成箭杆状,然而铁的替代品却不好找,不过苍天不负有心人,几天后,他们打死了一头豪猪,豪猪的肉不好吃,但它的刺却可以制成箭头。工具齐全了,潘克洛夫便带着纳布去打野鸭,这一趟可谓是满载而归,使大家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谁会相信一群手无寸铁的人在一座荒岛上开垦出土地,种上了麦田,养起了羊群?在小岛上生活的有滋有味?这一行人的经历是一个奇迹,一个前无古人的奇迹,这个奇迹并不是靠神秘人的再三帮助得来的,(神秘人只有在他们濒临绝境时才会出手)而是靠他们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得来的。他们生活的无忧无虑;难道这是坐享其成的吗?不,这是他们在绝境中绞尽脑汁,用尽一切办法拼搏而来的,哪一点不包括他们的汗水与心血?
读完《神秘岛》,我若有所思:一行人身处绝境,却能够做到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使自己过上幸福生活,而平时我自己呢?遇到稍微有点深度的问题便气的暴跳如雷,遇到一点小麻烦便畏缩不前……我真为自己的行为举止而感到可耻!也正是从读完这本书起,我整个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从原先的胆小鬼变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男子汉,从原来的温室花朵成了傲顶风霜的蜡梅……
人们啊,珍惜现在所过的幸福生活吧!就像明天你会身临绝境一样。
读神秘岛有感7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书叫《神秘岛》。接下来让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
作者写这本书于1874年,并于1875年出版,是凡尔纳著名的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 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该书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五名北军俘虏乘坐热气球从南军大本营里士满出逃,他们在出逃途中遭遇风暴,被抛到南太平洋的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这些落难者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过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不仅顽强的生存了下来,还把小岛建设成了一个繁荣富庶的乐园。
整部小说文笔幽默流畅,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对自然界奇异多姿、绚丽多彩的描写,虽然已经出版了一百多年,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仍然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推崇和喜爱。
那五个人的精神很值得让我们去学习,我要把这个精神和这坚强的心用到学习中去。这使我明白了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事,我都要勇敢面对,克服各种艰难险阻。
读神秘岛有感8《神秘岛》这本书同学们应该十分熟悉,它的故事内容很神奇:一场可怕的风暴,把北美大陆的一只轻气球刮落到了太平洋的一座岛上。从此轻气球上的五名乘客开始了惊险的拓荒生涯……故事的情节十分惊险,乘客们把林肯岛(乘客们给神秘岛起的名字)当做自己的家园,他们用自制炸药炸开了一个湖的出口,发现湖里有一个花岗石壁,然后用凿子凿开,又发现里面很大,完全可以在里面生活。经过乘客们的精心装饰,这儿就成了他们的家。他们还做了衣服、放大镜、砖头、木头房子……每做一样东西都十分艰难,但他们都克服了。后来,他们还和一名流放在周边岛屿的人艾尔通成了朋友。
乘客们有一次发现有海盗在林肯岛停留,他们去和海盗战斗来保护林肯岛。但后果十分可怕,有一位乘客和死神擦肩而过;但他们阴差阳错和《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见面了。尼摩船长告诉乘客中的一员:“虽然你们生活的很好,但岛上的火山要爆发了,你们马上离开。”尼摩船长还送给了他一箱珍宝。乘客们想造木船去周边小岛生活,但不幸的是木船没造完,火山就爆发了,他们只好待在一个岩石上。过了几天,乘客们快绝望了,令人高兴的事发生了!有一只来接艾尔通的大船开到了这里。原来在火山爆发之前,尼摩船长坐着乘客的小船(后来小船不见了)来到艾尔通住的小岛上,放了张纸条在岛上,纸条上写着林肯岛的地点。乘客们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把一箱珍宝卖掉,买了一片土地把那儿变成陆地上的林肯岛。
《神秘岛》这本书内容特别精彩,故事情节十分惊险。它让我爱不释手,读后回味无穷。同时还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地面对!
读神秘岛有感9最近,终于看完了凡尔纳的《神秘岛》,颇费周折。看完后,我就后悔了,没想到《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竟然是凡尔纳的科幻三部曲。看完了《神秘岛》这部伟大的科幻小说后,不免想看另外两部。不过,有太多的不知名原因……
也罢,反正至少以后有的是时间,看完后,也颇有感触,便想语无伦次的说些东西。
故事梗概呢,照例,我是懒得说了,有兴趣的人上网一查就有,当然,我还是建议不要放过这本小说,应该去品味品味原著!
实在令人难以相信,五个两手空空的人外加一只在动物中也不算优越的小狗,竟然能快乐幸福的在孤岛上生活4年。他们,不像鲁滨逊,能在破船上找到人的必需品。因为他们根本不是坐船漂流到孤岛上的.,而是乘着热气球飞到那的。他们也不像格列拂,不可能飘去那些神话般的岛屿而受到优待,而是漂流到太平洋中一个有确切经纬度的荒岛。你别不信,不要认为竟然他们什么都没有,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他们拥有两样人类活在这个世上所应该拥有,且不然此生遗憾的东西——勇气和智慧。别和我说你也有的,他们有的是大勇气和大智慧,下面,我就谈谈他们拥有的这两样和我们这些俗人所拥有的有什么不同吧!
首先谈谈勇气,你别说,不要认为敢去打人、欺负人就是勇气,在我看来,真正的勇气是在绝境中的乐观、淡定。没错,他们在流落孤岛时,一开始就没有太多的象鲁滨逊一样的懊恼。而是首先坚定了一个信念——我要活下去。要不是刚开始失去一个伙伴而让人伤心,我想他们可能只会因为自己捡了一条命而开心,而不会在意是不是漂流在这孤岛上。有人说,拿着杆枪去杀敌人,那就是勇气。这我不否认,但我个人认为,这只不过是小勇。真正的大勇不是敢战胜别人,而是敢自己的心。如果战胜了自己的心,那还有什么好怕的呢?不是吗?
再说说他们的智吧。在我看来,从不觉得人的文凭高,就是更具有智慧。瞧瞧这些漂流的人,虽是19世纪的人,可以说,他们的知识量可能真的比不上现在的一个科学家。但是,他们的智慧在于怎么在生活中运用他们所学的,这才是我所认为的真正的智慧。现在的社会,能有多少人能知道这个呢?我们中国的孩子,确实是生活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但是,我们不应该被这个东西蒙蔽。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在为了利益的这个时候,你可以这么说,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学习就真的只为了考试这么一件俗事。不,如果造物主知道人类的变质会如此透彻,我想他也会后悔造就了人类这所谓的高等动物。当然,在能运用知识在生活中的首要前提,那肯定就是有智慧的基础——知识。现在的人,越来越认为学习没什么要紧,但是我想说,也许学校教的那些知识了解了大概可以,只要不是你专业的情况下,生活中的知识是学不完的,会生活就一定要有会生活的知识,不是么?所以,我认为漂流者们的智慧是伟大的,甚至是无人能比的,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离开了国家,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岛屿会消失无际,我想继续下去的话,肯定的,这回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发达城市。甚至是一个较有实力的国家,如果他们不会老死的话(补充,如果生活下去,他们是没办法繁衍后代的)。
没错,我承认这个《神秘岛》是作者虚构的,但是,不要认为我没有必要得到这些东西,那就错了。现在的许多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完完全全的缺少这些东西,甚至也再也得不到了!
读神秘岛有感10在寒假这段时间里我读完一本《神秘岛》,读完这本书,使我深刻的体会到“团结力量大”这句话的意思。
《神秘岛》的作者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和冒险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他是世纪科幻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从1863年起,他开始发表科幻小说,以总名称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异的漫游》一举成名,其代表作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害的两万里》和《神秘岛》,它们也被称为“凡尔纳的科幻三部曲”。
《神秘岛》的内容是这样的: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有五个被围困的南军城中的北方人乘坐热气球逃脱了。他们被风暴吹落到太平洋的一座荒岛上,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他们依靠团结协作,克服重重困难,制造出了陶器、玻璃、风磨、电报机,把小岛建设成了一座繁荣富庶的乐园。可惜,后来火山爆发,整个岛都毁了,它们在之前就已住在岛上的尼摩船长的帮助下,安全的回到了祖国。
读完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很多:蚂蚁团结,在大物面前不畏惧,“团结力量大”;蜜蜂也是群居动物,一只蜜蜂根本就酿不出多少蜜来,只有团结,才能酿出蜜来。如果他们五个人其中的一个单独放到这个岛上来,我相信,没有人能活下来,他们靠的是团队精神。
我明白了:有些事情一个人做不了,就不要逞强,“团结力量大”,只要团结,什么事都能做好。
8.《神秘岛》读书报告 篇八
我个人认为自己的内心里其实是潜藏着一些不安分的因子的。说实话,在自己最年轻力壮的时候,却因为种种现实的、生活的、学业上的束缚而不能实现自己走更远的路,看更多的风景,去体验,去经历、去探险的梦想,我是无奈而痛心的。但这并不妨碍我对相关小说的追求。仅仅只是作为消遣,并希望自己能够从中找到一些有益的东西。
《神秘岛》是一部关于冒险的小说,它讲的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一个北军军官,后来又叫工程师的塞勒斯--史密斯、《纽约先驱报》的通讯记者吉丁--史佩莱、塞勒斯--史密斯的仆人,也是黑人奴隶的纳布和一条名叫托普的狗,以及水手潘克洛夫被南军俘虏后,在一个刮着飓风的夜里乘着氢气球想逃出被围困的城市,却因飓风过大被吹进了一个太平洋的小岛上,劫后求生的日子就这样正式开始了。
在这个团队里面有一个最核心的人员--塞勒斯--史密斯。他是一个工程师,见多识广,心灵手巧,又擅于随机应变,而且有着无限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最重要的是他还是这个小队伍各个成员精神上的领袖。无论是日后岛上各种工作的开展,还是队伍成员的领导和组织都决定了塞勒斯--史密斯在队伍中的绝对重要地位。至于其重要性的体现作者则在开篇的时候就设计了一个“失踪案”。塞勒斯--史密斯失踪后,这些幸存下来的人们顿时绝望了。对于劫后如何求生,简直是毫无头绪,因而幸存下来的人们才会不停地寻找,直到找到了塞勒斯--史密斯,岛上的各项工作才井井有条的开展起来。塞勒斯--史密斯确实没有辜负他工程师的名头。他先是带领大家勘察全岛,确定了大致地形,然后又通过推理实验找到了一个安全的住所。最重要的是他利用岛上的矿物,动物的脂肪造出了炸药,用于后面的工程施工和打猎等;利用木头、石头和水流等造成了升降梯和碾磨机。这些东西对岛上落难居民的安全保障和日常生活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队伍中的另一个成员吉丁--史佩莱,精明强干,办事敏捷,善于开动脑经。为了对什么都能谈一套,因此他什么都学。开拓这个孤岛他的头脑和双手发挥了很大作用,他在任何工作面前都不退缩,还是酷爱打猎的猎手,因而岛上食物的来源总少不了通讯记者的努力。他还稍懂一些医学知识,而正是这些微的医学知识让他在后面的日子里救了赫伯特的性命。
至于赫伯特,不仅是一个勇敢的孩子,还具备了相当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岛上以后各种野生蔬菜的发现及其他植物的有效开发和利用都离不开赫伯特自然科学知识。此外,赫伯特还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孩子,他尽量跟着工程师学习制造火药和各种机械,努力的是自己的只是变得更加充实。
纳布是忠诚的化身。他聪明、机智、刚强、健壮,有着钢铁一般的体格,而且还懂得一些打铁方面的常识。在居民们开发这个荒岛的日子里,纳布的勤劳、能干以及打铁方面的常识无疑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还有水手潘克洛夫,他航行过各个海洋,在造船所里当过工匠,在船上当过裁缝,假期中还当过园丁、栽培匠等,丰富的经历使潘克洛夫像其他水手一样,样样都能干,而且样样都能拿的起来。正是潘克洛夫在造船方面丰富的知识和航海经验,以及他极浓厚的冒险精神,使他最终完成了去达抱岛的冒险,并带回了可怜的被流放者艾尔通,壮大了他们队伍的实力,为以后抵抗海盗建立了基础。
最后,我们不能忘记的还有托普--工程师的爱犬。每次打猎它总是走在队伍的前面。它嗅觉敏锐,总能及时的发现危险,冰并向它的主人报警。可以说托普为荒岛的开拓也是立了很大的功的。
9.陨石投资:因为神秘所以神秘 篇九
“现在国际走私物品单价最高物品其实是:1、貂裘 2、古董 3、钻石 4、冰毒。”
正确答案是:陨石。
俄罗斯通古斯地区发现的硅化铁金属,其价值每克可高达10万美元。
最近的一例是,2010年2月20日下午3时40分掉落福建连江,重约3.2公斤的黑色陨石已在美国被切割高价出售。这引得人们一时对陨石的热情空前。陨石价比黄金,有的甚至比钻石贵几十倍。国际陨石贩子通过专业化走私分享着其中的暴利。
这是一个隐秘封闭的产业圈,集中着最名牌的专家和最大牌的买家。陨石的变现流程是:职业陨石贩子—国外买家—网上公开拍卖—私人投资和收藏。
经过这样一个流程后,陨石便流入了个人腰包,成为奢侈品新贵。
天外来客
陨石根据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大致可分3类:含铁镍的为铁陨石,也叫陨铁;铁镍与硅酸盐大致各占一半的为石铁陨石;硅酸盐的为石陨石。根據陨石是否经过熔融过程,也将陨石分为未分异型球粒陨石和分异型无球粒陨石两大类。
正是这些陨石记录着太阳系天体形成演化的信息,成为太阳系成长的宇宙化石标本。
陨石专家王思潮是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他介绍,坠落地球表面的原始陨石有着重大的科研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极其稀少。
绝大多数陨石来自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目前,已知全世界陨石样品有4万块左右。火星陨石和月球陨石尤为稀少,全世界只有30多块。
我国仅在南极找到两块火星陨石,而至今还没有发现月球陨石。
陨石的分门别类在科学端是方便研究,在交易市场则对应着明码标价。
国际市场上,陨石的交易价格很高。一般普通的陨石样品每公斤几万到几十万美元,而像火星和月球这样的珍陨,每公斤数千万美元。即使很一般的玻璃陨石也价值不菲,如下品:尺寸宽18厘米,高23厘米,厚10厘米,重量4710克。自然天成,绝无人工痕迹。于青岛崂山中发现。价值7.8万人民币(可见图)。
市场低估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陨石收藏与交易市场非常成熟。一些富豪雅好藏陨,并将此作为身份的象征。
陨石每年以30-50%的增幅持续升值。由上世纪70年代的价比黄金到今天的稀有陨石每克3000美元至6000美元,最一般的陨石也达到500美元至600美元。但目前国内的陨石依然停留在70年代中期,市场价值被极度低估,铁陨每克仅为人民币150元,石铁陨停留在每克380元的价位,高镍石铁陨也仅保持每克1300元上,并且是30多年没有根本的变化。所以国内市场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业内投资人的关注,更直接引发了跨国走私。
在中国染指这个行当的约100人,但真正从事收藏、交易的不到五六十,全世界参与的也不过一万人左右,其中也包括猎人、收藏家、研究者、商人等等。而陨石爱好者却不在其内——这个数字全球应该超过两万,且大部分为中国籍。
陨石的交易平台一般为展览交易会,拍卖会比较罕见。
陨石展销会大多为私人组织。在开幕之前,全世界一些在业内具有相应资格的收藏者都会收到组织者发出的邀请。
这个以陨石为链条维系起的商业圈子几乎不对外开放,外人要进入这个交易圈则必须通过严格的身份验证,直接的内部推荐。
展会期间,组织者会承包下当地一家旅馆的一至两层,以减少外界的干扰。前去参展的商贩需交纳800美元的注册费,总计160美元左右的住宿费,就可以在那里进行为期半个月的陨石交易。这些远道而来的参与者大多拥有多重身份,有来自世界各国各种天体研究机构的科学家,有商人,也有试图通过倒卖投机获利的陨石商贩。
国内,国家科研机构的陨石研究仅开始于1976年的吉林陨石雨事件。
近年中科院欧阳自远牵头成立了陨石专业委员会,将陨石收藏与研究提升到一个陨石文化的高度。民间陨石投资也是在如火如荼的野蛮生长,有组织者发起全国性的陨石文化交流活动、会议,甚至拍卖。有一位2009年以全部家当投入陨石投资的人,所持有陨石价值已经增值逾50倍。
学问更大
在全世界范围内,陨石交易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权威机构参与定价,所有都是市场行情,本身属性由买卖双方自行商议。专家的判定在其中会起到关键性作用。
陨石的价值通常由两部分因素组成,其一是类别不同价值迥异,有石陨石、金属陨石、稀有陨石、陨冰;而目前来看更为重要也富有情趣的是其美学意义,比如是否具有美好的形态,是否完整,是否特别拟人或拟物,是否新鲜,是否氧化,是否有特别的色彩,是否含有可见的特殊矿物,是否特殊材质。其二才是收藏的本质。
比如碳质球粒陨石。由于没有经过高温熔融,包含大量宇宙形成的原始物质,科研价值极高。每克在500—10000美元左右;形态完整的,没有经过地球物质污染的,每克高达2-3万美元。而陨石样本中含有外星体不能出现或智能生命制造的特殊金属,其价值可达每克1000美元至10万美元不等。
对于从事陨石投资的人,一般都有三个过程:
入门投资。这类投资适合个人小额资金运作。一般投资额在1-20万之间。在国内著名的陨石有:新疆铁和石铁陨、广西南丹铁陨、吉林石陨、山东鄄城陨石、山东莒南石铁陨等。这类量少且知名度高,适合大众投资。
中级投资。进入较稀有类选择,包括新疆的高镍石铁陨,特殊金属陨等从最低的每克800到每克1300元买进。短期持有时间为1-2年,投资回报率至少可超50%以上。国外同类一般在500美元至800美元。这需30万以上资金。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最高境界则是高级投资。这类投资多集中在火星陨石、月球陨石、碳质球粒陨石、稀有金属陨石等等新发现的,数量稀少的类型。如果是媒体报道过的目击陨石,其投资价值更高。陨石价值的高低主要由陨石的天外来源所决定,也就是科研价值所决定,科研价值高,其市场表现就好。同时也具备充足的美学价值,适合收藏或者制作为奢侈品。
陨石投资也是一个渐进的学习过程,伴随资金量、科学知识、美学修炼等,还需要参与国际交流。一般的操作方式是滚雪球,先用少量资金从基础入门,赚取升值差价,然后利用赚取的资金继续入市投资,逐渐升级,以此类推,良性循环。也可以考虑使用自己的闲置房屋、车辆、有价证券、闲置有价物品交换,盘活自己的良性资产。未来的陨石增值会让资本不断增长,这取决于收藏人群的持续增加,更看好收藏市场投资的前景与陨石数量的稀少。
10.读《神秘岛》有感 篇十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五名美国北军俘虏用热气球逃离时被风暴吹到一个神秘荒岛的经历。在荒岛上,他们从一开始的一无所有到后来凭借着智慧,勇气,毅力,建立起了一个富庶的家园。当然,他们不是自己单独建立的,有一个神秘人一直在暗处默默地帮助他们:把史密斯救上岸,指引他们找到落难在达抱岛的艾尔通,给赫伯特送来救命的奎宁等等。而这个神秘人就是鹦鹉螺号的船长―尼摩船长。
小说中的五个主人公团结一心,不离不弃的精神深深地吸引着我,他们就算落入绝境也不放弃,同伴失踪了地毯式的搜索,同伴生病了不断的医治并祈祷。正是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从而克服了种种困难,造出了生活的必需品,变成了岛的主人。
试想,如果落难到荒岛的是我们,我们还能像他们那样对生活充满希望,克服一次次的艰难险阻,又能像他们一样团结一心,互相帮助,开创一个新的生活?
11.读《神秘岛》有感 篇十一
这本书讲述了在美国战争时期,有五个人试图用热气球逃亡,结果遇上了大风暴,降落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这个岛上什么也没有,但他们靠着智慧和勤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最后,火山喷发了,他们的岛沉没了,但他们镇定自若,最后,一艘船把他们带回了美国。
书中写到了他们每次遇到困难,总能化险为夷。他们冷了的时候,会用羊皮做成衣服御寒;有海盗来了的时候,他们总是齐心协力,共同抵抗敌人。他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那个叫艾尔通的野人,把他从一个犯罪的人变成了朋友,变成了他们集体的一员。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这让我想到了我的一次经历。
去年暑假,我去学游泳。刚开始的时候,我很害怕,我承受不了那种不能呼吸的感觉。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下水尝试了一下,发现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其实,困难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12.简说《神秘的世界》 篇十二
见者信之,未见者疑之;肯定者和否定者各执一词,大相径庭。然而现在,我们惟一可以肯定的是,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的确存在着一些现象让人类感到迷惑,同时,就人类现在掌握的知识而言,也是无法解释的。我们虽然不能肯定地说,这些不明现象是外星人的宇宙飞船从地球上空飞过所造成的,但我们也没有明确的证据去推翻它。
于是,就在这片喧杂的争论声中,一门崭新的科学——UFO学开始以全新的面貌登上了科学舞台,成为一门学科。在美国,一些重要的大学不仅设立了UFO学课程,而且还颁发了UFO学的学位。然而,如同所有新兴的学科一样,UFO学在最初也遭到了许多非议,出现了“飞碟只存在于那些声称亲眼见到过飞碟的人们的想像之中”的议论和亚当斯基的恶作剧。然而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科学还很年轻,它正在飞速地发展之中,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事实……我们千万不能断言,宇宙飞船(如果真有这种飞船的话)不可能来地球‘访问’,因为地球上存在着爱因斯坦方程式。在目前情况下,鉴于我们的认识有限,看来宇宙飞船的来访似乎是不太可能的。我再说一遍,仅仅在目前情况下,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应该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无论什么科学,在刚刚被提出的时候都是饱受非议的,都是在科学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才被人们逐步意识到的,就像哥白尼的“日心说”,不是也被罗马教会认为是歪理邪说吗?而布鲁诺,不也正是因为宣传“日心说”而被罗马教会执行火刑的吗?
20世纪50年代,UFO浪潮席卷了欧美大陆,在那里,几乎每天都有人报告说目击到了飞碟,大大推动了人们对UFO的研究。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批的UFO著作也相继面世,像美国著名飞碟专家艾伦·海尼克所著的《不明飞行物》和法国飞碟学家埃梅·米歇尔的《神秘的天物》等等,这些UFO学专著都为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对UFO的研究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而法国,则是世界上惟一一个官方承认并组织人员研究UFO的国家。让-克洛德·布雷是法国国内广播电台的副总编兼法国电视一台的副总编,他跑遍了世界许多城市和法国各地,广采博取,搜集了大量的目击材料,并对一些世界著名的飞碟学家进行了采访,写成了一套被西方公认的飞碟学方面的权威著作。
《神秘的世界》写于1974年,是一本探索飞碟问题的内容丰富的著作。书内收录了大量著名的目击报告和调查报告,其中有震撼西方的都灵国际机场事件、神秘的法蒂玛奇观、来自空中的间谍、塔那那利佛上空的怪客、日内瓦机场的怪事、加莱上空的巨大雪茄、落进鱼网的飞碟、飞碟光临尼泊尔和英国以及瓦朗索尔事件。此外,这本著作还谈到了大量外星人着陆的情况,例如:发生在加拿大的彪形怪客、医院里的不速之客、来去无踪的矮子、被飞碟劫持的人、深夜三幽灵、发光的人等等。
同时,作者还采访了很多在飞碟学领域内的学者,并对他们的谈话进行了录音,例如:世界著名飞碟学权威、天文学教授、美国UFO研究中心创始人艾伦·海尼克,天体物理学家、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皮埃尔·盖兰,国家宇航研究中心火箭与探测局局长克洛德·波欧,法国著名不明飞行物专家埃梅·米歇尔及古生物学家、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让-米歇尔·迪蒂。同时本书对有关不明飞行物的物理特性、不明飞行物究竟来自何方、时间在不明现象中有何作用、宇宙的职能是不是创造生命、是否存在着一个与我们平行的世界、浩瀚的宇宙空间是否有外星生命的存在等一系列问题做出了有理有据的推测,情节引人入胜,科学知识十分丰富。
13.神秘的盒子作文 篇十三
我喜欢它的巧思、做工,也喜欢它给我的收纳带来了方便。我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存到U盘里。U盘里藏着我满满的生活记忆。
可有一天,意外发生了!
我不小心把醋倒翻了,小木盒浸在了醋汁里,还沾着姜末!我吓坏了,要知道,U盘还在盒子里啊!我连忙抽了餐巾纸严严实实地把小木盒包了起来。醋汁瞬间把纸巾也浸透了。
我打开小抽屉,仔细检查抽屉里是否也被污染,所幸,里面还是干的。我的U盘安安静静的躺着抽屉里,它完好无损。我开心极了,一口气这才松了下来。这个盒子真是好东西,是它守护了我的回忆。
14.读《神秘岛》有感 篇十四
时间就像一个轴,转动着时间的影带,一直转,一直转…….在时间转动的同时,我也读了许许多多的书,这些书都给了我不同的感悟,其中就有《神秘岛》这一本书。
它教会了我如何和别人团结起来共度难关.在某一种情况下,靠自己的力量有时是过不了这道坎儿的,这时集体就显得尤为重要。集体是的人的避风港,它能帮助我们共度难关。如何和别人组成一个的集体就显得尤为重要。集体是个人的避风港,它能帮助我们共度难关。如何和别人组成一个集体就突出了它的重要性。只有和别人思想一致、团结一致才能组成一个新集体。有共同的目标才能有前进的动力。
它教会了我如何在恶劣条件下和集体生存。要学会自力更生。只有自力更生才能在恶劣条件下生存下去,只有自力更生才能长久地在恶劣条件下定居。
他教会了我这两大要素,使我和集体能够更融洽的相处下去,使我和集体能自力更生。
15.神秘的球形闪电 篇十五
还有一种非常罕见的闪电形象,既神秘又不可捉摸。闪电时,天空突然出现一个像足球那么大的红色火球,火球周围还有五颜六色的光晕,然后逆风缓慢来回飘动。飘动时,有时跳动,有时滚动,没有一定规律。火球接近地面时,一般缩成直径几厘米或十几厘米的火球。火球从出现到消失只有几分钟,短的只有几秒钟。火球消失时常有爆炸声,有的也会悄悄地消失。
火球飘动时,常沿着建筑物的墙壁、林木等飘行;它像魔鬼那样不仅能穿过缝隙,还能穿过砖墙,溜进屋内。科学家把雷雨前出现的这种神秘的火球,叫球形闪电。也有人称为球雷、滚地雷或震光球。
球形闪电极为少见,大部分人一生也难见到一次。由于它神秘罕见,偶尔碰上的人往往吓得丢魂落魄。1962年7月22日傍晚,泰山顶上电闪雷鸣,大雨瓢泼,突然一声巨响,天空出现了一个直径约15厘米的火球。不一会,火球幽灵似的从玉皇顶西侧的窗缝窜入室内,在室内轻盈地飘动了两三分钟,便钻入烟囱。在火球即将窜出烟囱时,突然爆炸,烟囱被削去了一个角……爆炸时产生的气浪,把室内的热水瓶、油灯震成碎片,吓得玉皇顶上的管理人员目瞪口呆,事后他们发现,在火球经过的床单上,留下了条长约10厘米的焦痕。
1997年7月19日下午4时,位于桂林市中心的广西师范大学上空,突然一声巨响,空中出现了一个直径约30厘米的火球。火球飘行到11宿舍,从室外击穿墙壁,飞进了3楼314房间,之后又穿墙而出。时隔一个多月,即8月23日晚8点至12点,贵阳市中心区一幢宿舍外的空地上和房屋墙壁上也多次出现奇怪的火球。在4个小时内,火球断断续续出现了20多次。
为什么会出现球形闪电?这个谜底至今还未揭开。有人说,火球是一种带强电的球状气体混合物;有人说,火球是氮和氧的化合物;有人认为它的形成与高强度的超短波无线电波的激发有关……究竟是怎么回事,还需要科学家作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