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的作文范文

2024-10-06

有序的作文范文(精选10篇)

1.有序的作文范文 篇一

一、教“言之有物”。

“言之有物”是指文章或讲话内容具体充实。“所谓内容, 意思是不管题材是什么, 内容都要有价值。‘有价值’的前提应该是‘真’。” (张中行 《作文杂谈》) 就记叙、说明和议论三大文体来讲也应如此, 要写是、写真, 不写非、不写假。

(一) 记叙文要“求真”。

作为学生常见、常写的文体, 记叙文本应该写得有滋有味, 异彩纷呈。可是学生写出的记叙文, 大多围绕诸如“五子登科” (上桥帮助推车子, 路上捡到皮夹子, 公共汽车让位子, 帮助寻找小孩子, 雨天返校关窗子等等) 的题材打转转。总有种“假”的感觉。“老实说, 学生在作文中说假话, 都是由于教科书和老师的要求不当造成的, 出作文题动辄冠以‘有意义’‘难忘’‘有趣’, 那是不了解学生。学生的童年中哪有那么多的‘有意义’的事?许多人为了‘有意义’, 只好胡编乱造。”[2]这种编故事的伎俩, 都是为了迎合教师的评判口味、符合应试的价值取向而作的一种功利性的想象。“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导虚伪, 使学生从小学会迎合别人, 不会依照自己的真实感情来说话。”[3]

(二) 议论文要“求真”。

议论文是以逻辑为基石, 以证据为结构, 以说服读者接受观点或采取行动为写作意图的文章。议论文写作几乎是高中写作教学的全部内容, 从高一就开始训练, 更甚者从初中就开始教学议论文, 等到高中毕业几乎每一位都能写“中学体的议论文”。“何为‘中学体议论文’?“其基本格式是‘观点+事例’, 来源主要是权威的或古人的。事例是‘叠加的’, 搜索论据的原则是‘顺我者取, 逆我者弃’。”[4]所以, 作文教学中教师只要教会学生准备一些所谓的“文学化”的例子, 看到作文题目再“绕”到主题上即可。所列举的例子不外乎“屈平投江、苏武牧羊、陶潜采菊、李白斗酒、杜甫别离”等等, 更有“一个苏轼吃遍天”的素材。上海市特级教师毛富荣指出, “议论文写作教学存在‘把认识顺序弄颠倒了’的根本性错误, 不是让学生从感性的材料出发, 从中引出观点, 而是从已有的观点出发, 找一些现成的例子来印证。”[5]这样的作文只是为迎合阅卷者的青睐。作文的教也只是为考试而教, 作文的学只是为考试而学。对此, 张志公先生深恶痛绝, 指出:“为考试而教”, “为考试而学”这样的教学思想, “哪怕只有一点, 必须去掉”。[6]这样的教学结果是:学生丧失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造成学生不能辩证地看待观点, 言出无据、无理等弊病。

(三) 散文要“求真”。

“好散文应该具备两个重要的条件, 第一是‘真实的感情’, 第二是作者的‘想象力’。”[7]散文多是借助景物抒发情感, 人有喜怒哀乐, 愿意用文字抒发出来, 当然可以随自己的便, 写多写少, 用什么形式 (散文、诗歌等) , 皆无不可。但要明白感情是文章的生命, 没有感情, 便没有艺术。“感情要真挚, 弄虚作假, 无病呻吟, 就没有价值, 不能感人。” (张中行《作文杂谈》) 陆游在《示子遹》一诗中说道:“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写文章绝非是闭门造车的事, 要有善于洞察一切的心理, 写散文更是如此, 不是桌椅间的虚构, 非得下功夫处处留心不可。只靠有限的教材中的资料, 遇到作文采取敷衍的态度, 为文而造情, 是写不出动人文章的。

二、教“言之有序”。

(一) 作文教学要有序。这里的“序”, 就是教学要有总体计划, 循序渐进。

首先, 作文教学计划, 不能脱离教材。

现在高中语文教材 (人教版) 有“表达交流”作文版块, 但是我们真正的像讲读教学一样按部就班进行训练的很少, 主要是考试和训练的脱节。作文教学的功利性占据了主导, 致使高考作文成了作文教学的风向标。这是舍本逐末的行为。仔细研究教材中的“表达交流”版块, 不难发现, 该板块是立足实际, 循序渐进的。我们在教学中老老实实抓住每一个版块进行实实在在的训练, 也就抓住了“本”。

其次, 作文教学计划, 不能脱离学生。

任何教学, 确立学习者的需求是确立教学内容的先决条件。以学生的需要为教学出发点, 而不是以教师的经验为出发点, 这样才有可能是有效的、有意义的。制定作文计划, 要从实际出发, 考虑到学生写作的实际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注意训练内容符合学生写作的客观规律, 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如果不了解学生, 凭主观想象, 计划就不免过高或过低, 执行起来就会很困难。制定作文教学计划, 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积累的语文素养, 做到有的放矢, 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 作文行文要有序。就是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闻、看法、感受。

“写作教学有三个重要方面:有写作动机、有东西可写、能够写出来。相对应的分别是写作的兴趣、内容和技巧。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倾向于解决第一个方面, 这是不完整的教学, 是‘半截子’训练。第二个方面‘有东西可写’, 属于写作内容方面的问题, 关涉学生的知识储备, 而知识教学不是写作教学的独当之任。因此, 写作所能教的, 应该放在第三方面。”[8]“能够写出来”, 不是说学生没有材料, 是说怎样安排材料的问题, 准确的地说就是怎样使之“言而有序”。把握中心题旨, 根据文体特点, 做到结构布局合理, 材料详略妥当。记叙性文体以记人、叙事为主, 结构必须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开端 (序幕) 、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议论性文体的结构符合人们认识问题的思维规律:提出问题 (开宗明义) 、分析问题 (纲举目张) 、解决问题 (析事达理) ;抒情散文形散神聚、神形兼备等等。

三、教“言之有文”。

首先, “言之有文”的前提是“适恰”, 是根据相应的语境运用合适的语言。“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意思是说:质朴多于文采, 就未免粗俗;文采多余质朴, 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 配合适当, 这才是个君子。写作亦然, 也要做到内容和形式 (语言) 的合而为一。在很长时间内, 我面对作文语言的认识停留在“词语生动, 句式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意蕴”一个笼统含糊的表述上, 学生大多认为辞藻华美就是有文采。这种错误的认识已经长期存在, 并将有还将长期存在的趋势。究其原因是文体不分, 造成了语体不分, 不论何种文体, 都采取相同的语体。

文体指的是文章结构和功能特点的, 语体指的是言语表达特点的。文体影响到语体, 语体也是文章表现手法的一个方面。“现代汉语的语体首先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类型: (1) 公文语体 (2) 科技语体 (3) 政论语体 (4) 文艺语体。”[9]公文文体和科技文体主要运用逻辑思维, 运用科学的论证方法;文艺语体主要运用形象思维, 运用形象的描绘方法。政论语体兼具科学语体和艺术语体的特点。如果在公文文体和科学语体中出现了形象的描绘笔法, 如果在文艺语体中运用科学的论证方法, 就显得不伦不类。我们把三大文体的语言表达特点加以分析比照不难发现, 说明文属于科技语体, 议论文属于政论语体, 记叙文属于文艺语体。 (应用文则属于公文文体)

明白了文体与语体的关系, 我们在作文语言教学中就不会随意的, 单一的进行所谓的“文采”教学了。学生懂得了“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知道不同文体其言语表达的特点, 就不会为单一追逐所谓的“文采”而无病呻吟了。所以, 适恰的运用语言是言之有文的前提。

其次, “言之有文”的关键是对语言的“锤炼”, 是根据相应的语境做到文采飞扬。“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意思是说:文章的语言没有达到要求, 没有文采, 不可能广发流传。学生作文虽然目的不在流传, 但文从字顺, 准确生动地表达情意, 是必须做到的。“文学第一要素是语言。”[10]语言在作文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怎样使学生的语言生动起来呢?作为教师要明白“读”与“写”的关系, 懂得拿来主义。阅读和写作是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或者说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没有输入, 何来输出。教师不光是为教作文的语言而教作文, 要注意在讲读课上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与发展语言的运用能力。有时一两处精彩的文字若能赏析得当, 就会成为训练言语能力的好材料。例如:

①“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 几乎跳起来, 脸上大约也变了色。 (《祝福》)

②这口风一滑溜, 凡有绯刚的评论都要逼得翘辫儿了。 (《华盖集·评心雕龙》)

以上两例中的“老了”“死了”“翘辫儿了”都是指“失掉生命”。而老了具有委婉的感情色彩。“翘辫儿了”即俗称“翘辫子”, 这个形象的借代是吴语对于死的诙谐的说法。这些词语体现了不同的风格色彩的同义表达手段。鲁迅是杰出的语言大师, 在语言的锤炼实践中, 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宝贵的范例。

注释

1[1]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第210页,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2[2]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第210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3[3]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第107-108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版。

4[4]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第129页,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5[5]毛富荣《别把认识顺序弄颠倒了》, 《语文学习》2006年第2期。

6[6]孙移山《张志公先生对作文教学的贡献》, 《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第5期。

7[7]葛琴《略谈散文》载:俞元桂《中国现代散文理论》第138-140页, 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版。

8[8]陶本一《写作教学新论·序》第3页,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9[9]王希杰《汉语修辞学》第431-432页, 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2.在作文教学中倡导有序的模仿 篇二

一、动词造型

前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曾经指出:语言艺术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大凡运动的东西,往往最富有感人的魅力。例如“僧敲月下门”中的“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都是几经斟酌、反复修改才定下来的。可见,我们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动词词汇,让动词给我们的文章造型。

1、赏析动词。教师在讲解范文时,要对范文的动词进行认真的赏析,通过赏析,让学生抓住所描写的动作的特征,从而体会动词的妙处。

例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描写孔乙己掏钱付酒账时的动作有这样一句话:(孔乙己)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用了一个“排”字,就充分地显示出了孔乙己的特征。本来很穷,只有“九文大钱”,却偏偏要一个一个地“排”在柜台上。正是这个“排”字,淋漓尽致地“排”出了孔乙己穷酸、迂腐、好炫耀的性格特征。

又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一个特写的镜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攀”字显示了月台的高度,更显示出了父亲的吃力,还有其中的“缩”写得很细致,可以想见父亲那沉重的身体上去之难。如此费劲,父亲什么还为我买桔子?一方面因为爱子心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对父亲由衷的敬意。这几处动词描写,既细腻又简练,使文章增色不少。

2、连词成段。在经过对一系列动词的赏析之后,接着进行把动词连词成段的写作练习,即要求学生运用给定的动词连词成段。

(1)要求用动词“扭、哭、握、睁、回、蒙、咬”连成一段话,表达一个中心。

例:于是,我再次扭过头去,我不想让自己哭出来,握紧了拳头……待我又一次回过头来,睁开眼睛,仍不见回血,护士那双原本清澈的双眼,顿时蒙上了一层阴影,由于紧张而变得更加笨拙的双手,有些颤抖,那针管简直就像一条小虫,来回扭动着,咬得我钻心的痛。此语段中运用扭、哭、握、咬等动词细腻的刻画了小作者因为护士小姐注射点滴技术不娴熟而害怕和针管扎在手上的疼痛。

(2)要求用动词“断、掉、泛、张、喝、笑”连成一段话,表达一个中心。

例:一下子,雨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个劲地往下掉。雨点掉在河塘中,泛起了无数涟漪,就好像是金鱼头上的花朵。雨点掉在田野里,庄稼们张开一张张大嘴,使劲地喝着那甜甜的雨水,开心地笑了。此语段中断、掉、泛、张、喝、笑等动词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雨点给庄稼带来的喜悦之情。

3、扣题写话。在经过以上两个环节后,学生对动词的造态功能已有一定的了解,接下去就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即不规定动词,但要求能连用几个动词,扣题写一段话。

例一:我心不在焉地往练习本上抄着一道代数题,一边拼命地竖起耳朵,倾听客厅里的动静。一个“竖”字,一个“倾”字,写出了“我”的专心度,特别这个“倾”字,含有肢体语言倾斜之意的动态化,远比用含有仔细之意的“谛”字准确。

例二:爸爸毕竟是爸爸,爸爸话语里的权威性令我不敢再说难听的话,尽管那些话就挤在我的舌头尖上,只要轻轻一吐,就会成串地往外冒。“挤”字,蕴含有话语的成群结队,“吐”字与后面的“冒”字相搭配,就有一发而不可收的结局。这三个动词出现在短短的一句话中,反映了“我”不愿冒犯“爸爸”作为家长的威严时极度克制的心理。

例三:他双手捧着球,深吸一口气,然后踮起脚尖,原地弹动了三四下,接着,他突然如离弦的箭一般朝着篮下奔去。离篮架足有四五米,他把球交到右手猛地向篮板抛去,球“呯”的一反弹下来。说时迟,那时快,他三步就跨到篮下,“蹭”地跳起来,双手抓住飞来的球,举到头顶,腰一挺,然后“嘿”地叫了一声,把球灌进了篮里……

二、语声造势

在句子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拟声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人物的心情、动作的状态,使读者产生联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他父亲把一块铁放进炉里,邱麻子拉风箱。“呼——哒,呼——哒……”铁块烧红了,他父亲用钳子夹出来,搁在砧子上。他父亲用小锤一点“丁”,他就用大锤砸在父亲轻点的地方,“当”。“丁——当,丁——当”。当一件铁活快成型时,就不再需要大锤,只由他父亲用小锤正面反面轻敲几下,“丁、丁、丁、丁”,“丁丁丁丁……”最后用小锤空击在铁砧上,表示这件铁活已经完成。“丁——当,丁——当,丁——当”,虽然我们不能亲眼看见,却能凭个人的经验如闻其声,进而由声音联想到形象。从那呼哒呼哒、丁当丁当组成的一串音符中,真切“看到”父子二人打制一件铁活的全部过程。

1、感受拟声词。首先,通过适当的练习,在训练中让学生感受拟声词的妙处。

练习一:选出下面句子运用象声词不正确的一项()

A、茶壶里的水开了,哧哧哧地冒着气。

B、小羊羔饿了,咩咩咩地叫着找妈妈。

C、每到傍晚,村里的狗就会吵闹起来,汪汪汪地叫着。

D、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朝小鸭子顿顿脚,它就会嘎嘎嘎地跑走。

练习二:欣赏短文,体会拟声词的妙用:

村中有口井,在一株高大的苦楝树下。圆圆的井身是麻石条拼砌的,印着青苔,古色古香。

从我记事起,村里人就喝着她的乳汁。

清晨,来打水的人络绎不绝。大桶、小盆、陶罐、扁担在黎明的光影里合奏着一支古老的、湿漉漉的曲子。井沿总是湿漉漉的,从井沿向各家的小路也是湿漉漉的。

夕阳西下,村里的小媳妇小姑娘们,挎了竹篮,端了铝盆,提了铁桶,托了衣槌,三三两两地围着井沿。不一会儿,嗵嗵的取水声,哗哗的搓衣声,啪啪的捣衣声,一圈一圈漾了开去。月亮升起来,旋即又垂落井底。井朦胧,树朦胧,鸟朦胧。村里的姑娘们仍不愿回家,嬉闹声、戏谑声、泼水声、追赶声、银铃般的笑声,井全听见了,井便风流快活得要死。村中有诗云:“井潭落月影,村女失衣声”。

……

一晃便十多年了,那盈盈的、快乐的村井总在我乡梦的清波里存留。

让学生在感受象声词时运用比较的方法,第一遍朗读时没有拟声词,第二遍朗读时加进拟声词,通过比较朗读,不用多加说明,学生自然知道了拟声词运用的好处,感觉到了大自然各种声音的美妙,同时也引起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激发起他们享受生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寻找拟声词。在完成第一个环节后,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来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拟声词。

首先罗列雨声、风声、鸟叫声、汽车声、叫喊声、进球声等等可以描述的声音,请学生加以描述,并进行感受体悟。

学生于是描述出了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例如:下雨了——哗哗哗,打雷了——轰隆隆,刮风了——呼呼呼,小河流水——哗啦啦,汽车响——嘀嘀嘀,飞机飞——嗡嗡嗡,宝宝笑——哈哈哈,拍拍手——叭叭叭……

其次,让学生读一些例作,看看这些例作都写了什么事,描写了哪些东西,用了哪些象声词,分别有什么作用。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鲁提辖的最后一拳: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鲁提辖的最后一拳打的动作也只一下,“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不偏不斜,正好打在位置上,准确度似乎超过了前两拳。之后还有一个妙喻“却似做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饶儿一齐响”。道场必击法器,三种法器齐响,郑屠哪里受得了!

3、用词写话。在上述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情景进行拟声词写话训练。例学生习作:

我家住在马路边上,晚上其实还是很吵的。有自行车的“叮铃铃”的铃声,有“吱吱——”的刹车声,有卡车开过“轰隆隆”的声音……放暑假我到乡下去,晚上可热闹了。有青蛙“呱呱”的叫声,有纺织娘“叽叽”的歌唱声,还有很多“啾啾”的叫不出名的虫子声。有时候,知了好像被吓着了,突然地叫上一声。有时候我听见了“呼呼、呼呼……”的风声,听见了“沙沙,沙沙”的树叶相接的声音,听见“息索、息索”落叶和地面摩擦的声音,落叶和落叶摩擦的声音。在乡下,还可以听到“哗啦,哗啦”的海浪声,小溪“丁冬、丁冬”的流水声。大清早,农民在田野里忙碌着,有镰刀的刷刷声和人们的说笑声、脚步声。

三、描摹造色

生活离不开色彩,色彩为生活增添无限美丽,更为许多学生的写作提供良好的素材。在一些好文章中,往往有几处精妙的色彩描写,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对海水的几句描写:“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团团,相互交错着。”短短的几句话,就把海水的美丽描写出来。由此可见,文章中写自然环境、具体事物或者人物时,都应注意恰当地运用色彩描写。在习作时我们可以这样训练:

1、赏读语句。让学生赏读一些带有色彩的句子,体悟这些语句的表达效果:

(1)春天来了,粉红的桃花开了。

(2)听我们这么一讲,她的脸上顿时映出一抹绯红。

(3)站在这朱红的大院门口,我迟迟不敢敲门。

(4)血红的夕阳缓缓地坠入江中,把整条江水都染成了紫红色。

这几个句子中,分别用到了“粉红”、“绯红”、“朱红”、“血红”、“紫红”等描写红色的词语,凭借着它们各自的细微差别,在准确的使用中传神地描摹出事物的颜色,还避免了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的不足。类似的词语还有“枣红、火红、桃红、橘红、暗红、通红、玛瑙红、胭脂红”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积累,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6)“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北大荒的秋天》一文对于事物颜色的精彩描写,文中“银灰”、“橘黄”、“血红”这一类词语,借助于特定事物的颜色来帮助读者理解,效果特别好。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这类词语有“草绿”、“鹅黄”、“柠檬黄”、“咖啡色”、“火红”、“米黄”、“奶白”、“天蓝”等等。

2、欣赏亮点。即让学生欣赏中考满分作文的亮点,激发学生的造色欲望:

(1)和煦的阳光掠过微微皱起波纹的水面,清冽晶莹的水儿绽放着迷离动人的光泽。我小心翼翼地掬起它,那么柔软、脆弱,心中惟恐它会突然坠落,化为云烟。透过它明亮的身躯,我清楚地看到了我自己。于是,我迷茫了:我是水,还是水是我?(湖北卷《水》)

(2)他独坐窗前,深黑色的天空被窗棱划成几块。颗颗繁星散落在那皎洁的上弦月的周围,仿佛夕阳爱抚下的湖面上泛起粼粼金辉,夜很美,很静,简直让人不忍呼吸。(河南卷《最美丽的心灵》)……

一篇篇绚丽多彩的文章,如同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能更好地陶冶读者的情操,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我们不得不惊叹色彩描写的妙用。

3、色彩描写。即让学生有意识地开展色彩描写。

怎样才能辅导好学生作文的色彩描写呢?一要指导学生对事物认真观察;二要指导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表现色彩的词语;三要指导学生在作文时画龙点睛地巧妙运用。

蓝天下面,朦胧的青山隐约可见,看,那沿湖栽种的桃树连成一片,粉红的桃花竞相开放;那宽阔无垠的麦地阡陌相连,油绿的麦苗茁壮成长。漫山遍野生长着丝丝的野鸡膀子、绿茵茵的山菠菜、枝叶肥大的刺嫩芽。墨绿透油的燕尾……小草,更加嫩绿,毛茸茸的惹人喜爱,新绿的叶子因着雨而显得更加水灵、饱满,翠生生的……

四、幽默造趣

幽默的本质就是有趣、可笑和意味深长。生活中,幽默的人到哪儿都受欢迎,幽默的语言则代表着一种智慧。语言的幽默,也是作文文采的一个重要方面。诙谐而幽默的语言往往能使文章具有生动的效果。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新颖奇特、精妙之至的词语,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打破陈规,或改变使用对象、范围,或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或巧造新词,使语言幽默诙谐起来。在那么一点儿的“不正经”中,使文章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为文章增添不尽的趣味,给读者留下不尽的回味。如:

(1)“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小刚居然也克隆家长签字了!”小喇叭大声宣布着。

(2)不知什么时候,我竟成了家里的“国宝”。

(3)“我认真地查找了几遍,算了,换一双吧!我跳下床,套上鞋,这才发现,是鞋子私藏了袜子。”

以上片断,或是戏谑“冒名签字”,或戏谑“家庭的溺爱”,或镜头展示“乱中找袜”的情景,风趣中跳荡着一丝叛逆,风趣中涵盖着一丝渴望,风趣中平添着一份诙谐,字里行间洋溢着生活气息,人物特点鲜明。真可谓“庄谐之间,个性尽显”!

实践证明,写作教学要充分发挥模仿的有效性,让学生从模仿中开始,从简仿到繁仿,由仿辞、仿形到仿神、仿意。无论是哪种仿写,我都要求学生仿中有变,仿中有新,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真实感受。而且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法,可以推动学生向完全独立性的作文过渡,能促使模仿的东西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能促使学生深刻体会优秀作品的共性与个性,掌握写作技法。

3.有序的作文范文 篇三

中国社会转型和变迁特有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农民工”这一特殊阶层,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参与成为社会转型的重要方面。嘉兴是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级市,在城镇化进程中也迈在浙江前列。近几年,外来人员来嘉务工逐渐增加,同时务工人员的整体层次也在不断增加,不乏有一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而决定离乡背井外出务工人员最先考虑的因素就是收入,因为这是他们进城的主要动因,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保障。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可以发现,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工资收入的影响因素的文献很多。工资收入源于人力资本理论,在人力资本理论下,工资的影响因素从宏观转向了微观,学者开始关注教育、培训、劳动经验等对工资收入的影响(1)。国内学者一开始均着意于研究工资收入的影响因素,后来逐步集中一个角度进行钻研,再后来直接将满意度研究替代了工资收入,因为工资水平越高,幸福指数也越高是多数学者得出的一致结论。

张占贞、王兆君认为文化程度、剩余劳动力转移率、城镇化率等对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影响成正相关(2)。龚斌磊、郭红东、唐颖(2010)对浙江杭州的农民工进行调研后得出文化程度、打工年限、岗前培训时间对单位时间工资水平有正向影响(3)。赵海在对工资收入进行研究时,分析了教育和培训的差别,教育使得农民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但工作时间或培训才是提升收入的决定性因素(4)。李实、杨修娜(2010)认为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明显,尤其是对年轻低学历无工作经验的农民工来说,歧视更为严重(5)。而钱文荣、姜励卿(2011)对务工人员的性别工资差异进行了研究,认为收入越高,性别差异越明显,但是性别歧视的程度实则却是下降的(6)。周兴、王芳(2013)对部门间工资差距的内在结构和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研究国有与非国有部门在年龄、教育、职业和雇佣类型上的差异与工资收入的关系,研究指出国有和非国有部门中员工的人力资本和就业类型特征是关键(7)。刘曙光、刘曰峰(2012)研究指出“工资水平是影响青年农民工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即工资水平越高,幸福指数也越高(8)”。程名望、史清华、顾梦蛟也认为工资收入对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有显著影响(9)。同时,文中也对农民工城市适应性等精神因素进行研究,但不显著。盛光华、张天舒(2015)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研究,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众多因素中,婚姻状况、就业状况、工作合同性质、工作时间、工作餐福利、保险水平被认为具有显著性影响,而性别差异、受教育程度、个人工作月收入等因素竟对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

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主要立足于嘉兴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与工资的问卷调查,将影响外来务工人员的影响因素进行整理,分别采用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和概率单位回归三种方法验证显著性和相关性。同时,引入满意度作为稳定性检测指标来进一步证明所选自变量的稳定程度。在问卷控制研究方法上,采用外来务工男性人员的就业数据,不仅可以避免性别差异导致的测量问题,统一定为外来务工人员,尽可能回避了人力资本测量误差,甚至可以通过控制“工作能力”来解决个体异质性导致的遗漏变量误差,从而得到研究结果更为准确的估计。

二、研究假设

根据相关社会学理论及已有的研究经验,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第一,人力资本演化理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通过“干中学”而积累的人力资本趋于增长。尤其表现在工作年限上,工作年限越高,工资收入越高。工作年限越久越会推动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

第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将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会增加农民适应非农岗位和城市生活的能力,教育对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由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在非农就业部门有更大的边际收入效应。因此对外来务工人员而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会推动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

第三,本文的研究中引入政治面貌,是因为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中不乏高素质、高层次人才。一般而言,政治面貌是党员的外来务工人员,往往是务工片区外来务工人员的小领导,为不熟悉城市规律的外来人口争取合法地位以及签订劳动合同的代表,他们的工资收入往往高于其他非党员外来务工人员。因此,假定外来务工人员中党员的工资收入较高。

第四,单位性质根据所有制类型划分为国有部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和非国有部门(集体、私营和外资等)。国有部门的雇佣门槛决定了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是基层蓝领工作人员,即非技术工人。他们在国有部门主要从事为短期工、临时工居多,因此国有部门的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收入往往较低。

三、数据来源与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嘉兴市外来务工人员为调查和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为主,发放调查问卷1100份,回收947份(有效862份)。调查覆盖嘉兴市五县两区,包括南湖区、秀洲区、桐乡、海盐、海宁、嘉善、平湖。就样本情况而言,样本量涉及覆盖较全面。根据调查问卷显示,数据样本值显示来嘉兴工作的样本正态分布在1~23年之间,将其归纳整理如表2所示,1~5年占比30.27%,6~10年,11~15年两个阶段分别占比33.87%,20.18%,超过20年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比例最小,样本显示占了1.17%。从文化程度的分布来,样本以初中和高中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1.76%和22.85%,以初中为正态分布的中心,但是大专及以上所占的比重,在所调查样本中比例也很高,占了20.53%,这表明,务工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不断上升。外来务工人员中,主要以群众为主,党员身份务工人员占了8.82%。同时在国有企业包括机关单位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占了12.99%,除国有单位外,包括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等占了87.01%

(二)实证分析

根据数据类型,本文在Stata13.1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分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有序logistic模型,以及有序probit模型建模。以工资收入为因变量,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党员与否、国有企业与否为自变量。在剔除自相关和异方差数据后,数据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线性模型、有序logistic模型以及有序probit模型都很好地通过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检验,模型的显著性较好。在三种模型验证下,所选变量表现的趋势是一致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线性回归模型下,所有自变量t值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有序logistic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下,z值都通过了检验。第二,所有变量在三大模型下P值均小于0.05,收入和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党员与否、国企与否关系密切,在95%的置信区间内表现为显著,检验结果较好。第三,三次模型验证下,党员与否均是影响来嘉兴务工人员收入的重要因素,且回归系数最大。这说明,在不能互相信任的体制下,政治面貌是党员的务工同志更容易被赋予一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收入也会提升。第四,所有变量设置模型验证与假设方向一致,即收入和工作年限成正相关,工作时间越久,收入越高;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成正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收入和党员与否成正相关,党员劳务工作者,收入高;收入和国企与否成负相关,在国企单位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收入低,相反,在其他工作单位收入高。

由于本文原假设和模型设定的回归结果高度吻合,既然收入和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党员与否、国企与否这四个变量存在相关关系,并且方向上与原假设完全一致,那么这四个影响因素到底能否稳定去解释收入变化呢?因此,为了验证所选的自变量的稳定性,本文再次选取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满意度作为因变量进一步验证。如表4所示。

如上表所示,在改变因变量的情况下,测算原定四个自变量对外来务工人员收入满意度的影响,其测算结果与原模型保持一致。除在线性回归中,工作单位性的t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显著通过外,其他变量数据拟合良好。因此,可以判断原模型中的四个自变量假定符合要求。因此,研究发现,来嘉兴的外来务工人员如果政治面貌是党员,工作年限久,受教育程度高,同时不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收入高。

四、结论

本文利用嘉兴市7个区的862个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水平的假定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与工作年限,受教育水平,党员与否、国企与否等因素有影响。按照目前统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党员与否均存在正向相关性影响,并且党员与否影响最大,受教育程度次之,工作年限最小。国企与否对收入水平的存在负向影响。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得到以下几点启示:第一,要建立互相信任的工作体制,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政治教育是关键,积极鼓励外来务工人员申请入党,培养他们务实精神。第二,受教育水平仍然是重点工作,统计局、人社局或社区等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统计的时候,可以适当给他们提供更实用、更有效的文化教育或岗前培训,以便提升职业素质,帮助从业者在就业和择业过程中提高务工收入。第三,制度问题还是根本,鼓励适当放宽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门槛,缩小长期工、合同工、劳务派遣工、临时工之间的收入差距,适当放宽一些岗位,让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参与晋升考核,在资源有效配置的情况下兼顾公平公正的原则,提升嘉兴市整体的就业环境。

摘要:通过对嘉兴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水平与收入满意度开展问卷调查,形成862个有效样本数据。以Stata13.1为基础,分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有序logistic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影响嘉兴市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区间内,嘉兴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收入满意度与其工作年限、受教育水平、党员与否、国企与否等因素有显著关系,各模型所有变量稳定性检验P值均小于0.05,检验结果较好。其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党员与否均显示正相关性,而国企与否对收入水平存在负向影响,党员与否对工资水平影响最大,受教育程度次之,工作年限最小。

关键词:实证检验,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水平

注释

1Mincer,J.:Job Training:Costs,Returns and Wage Profiles,discussion papers,Columbia University,Department ofE conomics,39,1989.

2张占贞,王兆君.我国农民工资性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2):56-61.

3龚斌磊,郭红东,唐颖.影响农民工务工收入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杭州市部分农民工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10,(09):38-47.

4赵海.教育和培训哪个更重要---对我国农民工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01):40-45.

5李实,杨修娜.农民工工资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5):82-88.

6钱文荣,姜励卿.农民工性别工资差距的分位数回归分析---基于浙江农民工调查的经验研究[J].财经论丛,2011,(03):19-24.

7周兴,王芳.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工资差异的演变与分解---基于非条件分位数回归的分解方法[J].经济科学,2013(03):48-60.

8刘曙光,刘曰峰.青年农民工幸福指数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12,(01):66-71.

9程名望,史清华,顾梦蛟.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5):35-44.

4.有序的作文范文 篇四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课标;教材;体例;阅读

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实际上还处于一种无依托、无章法、无序化的状态。大多数教师都没有一套成熟的、科学的训练体系,甚至有的教师对作文教学持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有的教师有强化

训练的作法,作文的次数很多,但由于重点不明确,体系不科学,收效甚微。我认为,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阅读与写作脱节、教材与写作脱节,造成教者茫然、学者昏然。为了走出这种困境,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去寻找一条科学、规范、有序的写作教学

之路。

一、依据课标,把握写作教学的方向

1.遵循三个向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从三个向度“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设立专题。例如,通过对第三专题文本的学习,学生会理解文本中家、家园、故乡等概念的具体内涵以及文本所涉及的归家、返乡与出走、离家等关系,从而明白家、家园、故乡对人的意义。

江苏省高中新课程标准的作文教学理念也强调“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对于新课标理念,我们要充分思考它对作文教学的指导意义,并把它贯彻在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因此,我们的写作教学以新课标的理念为依据,应从三个向度“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编写内容。

2.注重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新课标要求的集中体现。一篇作文,往往能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风格。因此,我们在写作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渗透人文性,要注重人文精神,要以人文精神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要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与自然对话、与社会对话,在对话中完成自己的精神历程,要让写作成为学生自身的精神追求,而不是成为生命的

重负。

苏教版的每个“写作实践”板块是围绕每个专题的人文精神确立写作内容,写作的话题与专题的主题一致,体现共同的人文精神,第一次实现了以人文精神为序编写写作教学体系,在这一点上突破了作文传统的编写体系。基于以上思考,我们要把专题中的人文精神贯彻在作文教学中。

二、依托教材,挖掘课本中的写作资源

1.参照“写作”板块

苏教版教科书必修部分五个模块共22个专题,每个专题之后都有“写作”板块。“写作”板块由“写作观”“写作指导”“写作实践”三个部分组成。“写作观”是从阅读教学导入写作教学。“写作指导”是对“写作”板块包含的写作知识作简要介绍,以资借鉴。“写作实践”是提供一组可供选择的作文题,一般是话题作文。我们要以教材中的“写作”板块为参照,“填平”阅读与教材,写作与教材之间的裂缝,让教材成为写作教学和学生习作的一股“活水”。

2.搜集课文素材

教材是一个素材库,有取之不尽的材料: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事迹……题材的涉及面广,只要我们善于归纳、整理、思考,就能在课本这个素材库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譬如,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试题,要求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作文。其实,自从人类有了思想,就有了对于“山水”问题的思考,古今中外对于“山水”的阐述不知有多少,收入教材的就有《石钟山记》《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教材中的素材可通过摘抄来实现积累,可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归纳知识材料,构筑自己的知识仓库。

3.编拟题目系列

根据教材中的专题内容,参照“写作”板块中的“指导”,精心编拟题目系列。设计的题目既要有开放性,又要紧扣教材内容,如我在编拟高一作文训练系列时,对应“向青春举杯”“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珍爱生命”“和平的祈祷”“历史的回声”“慢慢走,欣赏啊”等模块,分别拟了“青春”“家”“根”“生命与负重”“阳光”“与历史对话”“瞬间”等题目系列。这样,学生在作文训练时就会有意识地调动课堂中的积累,充分挖掘并活用教材中的素材。

三、依凭阅读,打开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抓住语文课堂这个主战场,这当然是不用争议的,但课外阅读也是一个大战场,课堂课外如鸟之有双翼。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必须让课堂与课外并重并行,结成一体,相互促进,比翼齐飞。

重视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关系,也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关键。在教学实施中,指导学生制订好读写计划,把阅读与写作进行量化:每天阅读一篇文章,每天写一篇随笔。可把其中优秀的读书笔记、心得经过反复修改后进行交流甚至推荐到省、市级报纸杂志去发

表,这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巨大的影响,会使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浓厚的兴趣投入今后的课外阅读中。

写作是创造,写作教学也得有创新。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只要我们去面对、去反思、去探讨、去实践,就会让高中作文教学走出困境,走向科学、规范、有序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7.

[2]信金栋.初探高中作文教学理念.21世纪中学生作文:综合版,2009(12).

5.让旺盛的精力有序“分流” 篇五

首先,把科学的性知识告诉青春萌动前的孩子们,使他们懂得自身的发育是怎么回事。性知识是对人类自身有关性的科学研究和总结的结晶,应该对青少年以正面的、严肃的、科学的、自然的、活泼的方式进行教育。周恩来总理在强调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的必要性时,曾颇有感触地回忆了他当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听过的几次卫生讲演,感到终身受益匪浅。周总理嘱咐要在女孩子来月经以前、男孩子发生首次遗精以前,就把科学的性卫生知识告诉他们。他还说:女孩子把月经叫"倒霉",一提怀孕就脸红,实在不可取。因此,要普及性卫生知识,不单纯是讲讲科学的问题,要想收到良好效果,就一定要把它当作一件破除封建思想和移风易俗的大事来抓。在向青少年传授性卫生知识时,男女学生要一起听讲,不要分开。要很自然地做好这件事,不要试图回避,更不要搞得神秘化。

其次是开发青少年的智力,正确引导他们开展活动。青少年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兴趣广泛,把他们的充沛精力、强烈求知欲引导到健康和有意义的活动中去,也是引导青春期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如增设青少年活动场所,满足他们日益活跃的正当需要,使他们在各种有益活动中陶冶情操,释放过剩能量,培养正确道德观和兴趣爱好。体育运动对于性本能的正常发育有着良好作用,它能促进个性协调发展。而且,将精力用在运动上,能减弱性敏感度,使年轻人免受诱惑。

第三,有节奏的、情绪乐观的舞蹈,对性的协调发展也有良好的影响。可以组织学习交谊舞、民间舞,以促进听觉发育,保持动作优美、协调,对异性持正确的态度。也可以开展读书活动,提倡读好书。

最后,不要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因为酒含有刺激性,容易诱发兴奋。

6.规范、有序是有效操作的保障 篇六

片段一:

操作要求:装有3个黄球3个红球的袋子,如果从这个口袋中任意摸1球,摸出以后把球放回去,一共摸40次。 黄球和红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

活动汇报:

这样的统计结果与猜想结果相差太大,且不科学。 ( 第九组对摸得要求不明确,摸的总次数都不对。) 所以,利用这样的统计结果根本无法得到结论:物体个数相同,摸到次数差不多,可能性相等。 教师也无法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学生也得不到正确的认识,这样的操作不但无效,而且还误导了学生的认识。

反思:相同的操作,却出现不同的效果,反思原因,有以下几种。

1.操作要求不明确 ,学生操作方法不得当 。 有的学生放下摸的球,没有搅拌,又接着摸,各种球摸到的机会不相等。 操作结果不科学。

2.心理暗示。 由于之前让学生预测摸球结果会是怎样,许多学生估计红球摸到20次,黄球摸到20次,有了这样的主观意识控制操作,影响了操作结果。

3.为了求得操作快 ,受到表扬 ,敷衍操作 ,甚至于受邻组影响 , 把邻组的统计结果“ 借”为自己组的结果。

片段二:

操作要求:

规则1:在小组里,每次任意摸出一个球,再放回袋子,一共摸40次。

规则2:每次摸球前,先用手把袋里的球搅一搅。

规则3:用画“ 正”字的方法把每次摸球的结果记录在“ 摸球结果记录表”中,然后根据记录结果完成“ 摸球结果统计表”。

活动汇报:

调整:1.细化操作要求。 在操作前明确要求,让学生读操作要求,然后再操作。

2.把原先分的九大组 ,每组4人变为6大组每组6人 ,这样每组的组员就多了,分工可以更细,职责更明确了,一人摸球,一人搅拌球,一人报颜色,一人记录,一人数次数,一人监督。

3.第1次教学时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 第2次教学时比一比哪一组操作的规范? 第1次教学时学生图快,不理解什么是好,操作就不规范了。 第2次教学时突出规范操作,操作结果才能科学合理,学生潜意识里争强好胜。 所以,无需强调快。

经过这样的调整,操作结果验证了同学们的猜想,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同时也便于结论的得出:( 1) 事物个数相同,摸到次数差不多,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2) 摸到次数一样多( 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小) ,也叫可能性相等。( 3) 摸到次数相差得多,这样的情况也有, 也是正常的,科学实验中有偶然性。

经过调整操作活动顺利有效地完成,我认识到以下这三点保证了这一活动的有效开展。

认识:

1.明确要求,规范操作

“ 磨刀不误砍柴工 ”,不要认为在操作前让学生细细理会操作要求,会减少活动时间。 实际上有了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清楚将要做什么,怎么做,要注意些什么,做完之后怎么办,学生的操作才会有序、规范,这样的操作才会有效。

2.合理分工,有序操作

有效的合作操作,才能使课堂教学有效。 合作操作的有效性, 在于操作过程中,学生是否都有自己适合的位置,并且能力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分工时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工,比如, 沉稳细心的学生统计结果,思维敏捷的学生报告颜色,活泼好动的学生摸球,认真负责的学生监督,这样融合弥补,相得益彰,操作活动十分有效。

3.思维提升,有效操作

7.有序多孔炭材料的研究进展 篇七

关键词:有序孔,规则,多孔炭,制备,应用

材料的微观结构决定了宏观性能,而性能则决定了其应用。因此,研究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被列为21世纪四大化学科学难题之一[1]。多孔炭被广泛用于水和空气的净化、气体分离、催化、色谱、能量储存等领域[2,3,4]。控制孔结构参数指标是多孔炭制备与应用的核心问题。根据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规定,多孔炭可分为微孔炭(孔径小于2nm),大孔炭(孔径大于50nm)和介孔炭(孔径介于2~50nm)[5]。人们可通过物理活化法、化学活化法、催化活化法、有机凝胶炭化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模板法等技术对多孔炭微结构、性能及形貌进行调控[6,7]。然而,传统多孔炭的孔道呈蠕虫状无序结构且孔径分布较宽,虽可满足气体吸附与分离及催化剂载体等方面的要求[8,9],但对某些领域需要具备特定孔隙结构显得无能为力。随着具有规整孔道结构有序孔结构炭的出现,人们发现通过对其孔壁进行化学改性,可赋予其功能性;也可在孔内制备异质复合体用于功能器件的研究;另外,也为物质间相互作用、能量转移、极端条件下物质的行为等基本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模型物。所以,有序孔炭材料的研究对于化学工业、信息通讯、生物技术、环境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10,11]。

1 有序微孔炭

有序微孔炭材料的出现为化工技术中的反应器微型化和精确化创造了条件。传统物理和化学活化法都无法得到有序孔结构。目前能够合成出有序微孔炭主要还是模板法,特别是Y型沸石分子筛模板。

Yan等[12]将糠醇灌于含Pt的NaY型沸石模板中,再用丙烯气相沉积补充碳源,得到高度分散Pt纳米粒子的有序微孔炭。袁勋等[13]采用NaY沸石为模板,通过多次浸渍蔗糖得到孔径为0.5nm的微孔炭。Kyotani[7]以5种沸石为模板制备了微孔炭,只有NaY为模板制备的微孔炭全由微孔组成且具有长程有序性。Enzel[14,15]和Su[16]分别用丙烯腈和糠醇在Y型分子筛孔道内聚合和炭化,得到有序微孔炭。Johnson[17]研究了β和L 型分子筛孔道内酚醛树脂的聚合和炭化,得到了长程有序结构微孔炭。

以微孔沸石作模板主要存在两个缺点:一般缺乏均匀孔道结构,难以起到类似沸石的分子筛分作用;孔道开口直径小于2 nm,给碳源的引入带来极大困难[18]。由于微孔炭孔径较小,孔径壁薄,热稳定性低,对制备过程要求比较苛刻,孔结构有序性差,加之有序微孔炭的应用领域窄,造成研究者对其不太关注。

2 有序介孔炭

有序介孔炭不仅具有介孔硅的比表面积大、孔径均一的特点,还具有良好的水热稳定性、化学惰性、疏水性、导电性及机械强度,在吸附分离、催化、电导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催化活化法、有机凝胶炭化法和模板法都可制得介孔炭材料,但只有模板法才能得到有序孔结构[7]。因此,研究者大多集中在模板法的研究上。

2.1 硬模板法

硬模板法是指采用结构相对较硬的固体材料作为模板,如SBA-15及MCM-48等介孔炭材料或者无机纳米晶体等,用于介孔空间的填充物。硬模板法又可分为两步法和一步法。

(1)两步法

两步法是先合成介孔模板剂,再将碳前驱体灌入其孔道中,经高温炭化及模板脱除技术获得孔道高度有序排列的介孔炭材料。两步法又可分为液相浸滞法、原位合成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

液相浸渍法是将碳前驱体以溶液形式填充到模板介孔中,经炭化和酸处理获得有序介孔炭的方法。模板剂有SBA-15、KIT-6和MCM-48等,碳源有沥青烯、蔗糖、糠醇、萘、菲和酚醛树脂等[19,20,21,22,23]。改变碳源前驱体与制备工艺参数可合成得到孔径从3nm到几十nm的有序介孔炭材料。笔者通过浸滞法制备了有序介孔炭, 从SBA-15得到了孔径为8nm的有序介孔炭;而由于NaY型沸石孔道太小,得到的有序介孔炭只是部分反向复制了其微结构,有序性较差[24]。液相浸渍法是通过液态分子扩散实现孔内填充,为达到孔内分子的紧密堆积,须反复进行浸渍-干燥处理,使制备工艺复杂、时间长且重复性较差。

原位聚合法是将碳前驱体的预聚物及催化剂引到模板孔内进行聚合,再经炭化、脱模板制得有序介孔炭[25]。常用的预聚物有糠醇、苯酚和间苯二酚等[26,27]。由于受模板剂、催化剂和前驱体预聚体等要求,此法适用条件很有限。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通过一种或多种气体化合物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物质,并在惰性固体表面沉积析出的方法,如利用CH4和C2H2等低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在高温下热解产生炭沉积在预成型体孔内。它的特点是模板孔道中的炭量易控制,填充效果好,能阻止微孔的形成。

(2)一步法

由于两步法过于繁琐和昂贵,难以产业化,因而人们开发出一步法,即直接将表面活性剂、模板剂前驱物(常用硅源)与碳源相混合自组装形成复合结构,炭化后除去非碳原子得到介孔炭材料。

廖书田等[28]以酚醛树脂低聚物为碳前驱体,三嵌段共聚物F127 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经炭化和脱模板,得到具有二级孔道结构的介孔炭材料。王重庆等[29]以介孔纯硅分子筛MCM-48原粉为模板,以间苯二酚-甲醛溶胶为炭源制备了有序介孔炭。这种方法省去了焙烧有机模板的过程,节省大量时间、能耗等,降低了成本,有利于实现产业化。

2.2 软模板法

无论是两步法还是一步法,硬模板的使用与脱除都不可避免,既增加了生产周期与成本,又造成资源浪费。软模板法可省去脱模板过程,以具有软结构的有机分子或超分子(如表面活性剂或生物大分子)作为模板剂,借助与构成介孔的物种间较强相互作用,经自组装形成新的有机/无机或有机/有机复合的介孔结构。它已成为合成有序介孔炭材料的有效方法之一。

常用的软模板主要为具有亲水与亲油两性的三嵌段共聚物,如P123、F127和F108等[30,31,32,33,34]。为了改善自组装过程形成的复合结构,可在溶剂蒸发过程采用如非水溶剂或悬浮辅助等诱导技术[30,31]。

3 有序大孔炭

有序大孔材料在催化和新型光电材料的制备中都具有潜在意义。用于合成有序大孔炭的模板要比介孔炭更加多样化,如嵌段共聚物、有机或无机纳米小球自组装形成的有序体、乳液滴等。

Xue等[35]通过在有机支架发泡聚亚胺酯的界面上,以有机-有机自组装法合成了含有大孔-介孔分级的具有立方或者六角形介观结构炭材料,其大孔径为100~450 μm,介孔为3.8~7.5 nm。Zhang等[36,37]以自行合成的两性三嵌段共聚物聚环氧乙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及二嵌段共聚物为模板,酚醛树脂为碳源,通过溶剂蒸发诱导自组装合成了具有超薄孔壁的高度有序大孔炭材料。

4 有序孔炭膜

通常人们制备得到的有序孔炭都是粉粒状,而从应用角度来说,线状、块状和膜状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制备具有大面积均一对齐纳米孔结构炭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4.1 原位聚合法

Liang等[38]采用聚苯乙烯-聚(4-乙烯基吡啶)预组装了酚醛树脂单体,并原位聚合形成纳米结构,在硅石、铜、硅胶和炭上成功合成了面积达6cm2的六角状垂直于膜表面炭通道阵列。Kataoka[39]通过间苯二酚表面活性剂涂于硅片上后,置于交联剂甲醛蒸气中,自组装形成结构化的树脂膜,然后炭化、脱除表面活性剂,得到具有有序结构的介孔炭膜。王小宪等[40]在非水体系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技术,用蒸发诱导自组装制备了表面活性剂/氧化硅复合体,通过原位氧化炭化法直接制备了介孔炭膜。Simanjuntak等[41]采用1,5-二羟基萘与甲醛-水溶液反应,通过有机-有机纳米复合物的直接热解制备有序介孔炭膜。

4.2 结构诱导法

王小宪等[42]以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结构导向剂和有机碳源,正硅酸乙酯为无机前驱体,在酸催化下,结合非水体系蒸发诱导自组装技术与溶胶-凝胶工艺,采用浸渍-提拉法制备了直径6nm紧密排列的类纳米碳管结构介孔炭膜。Du 等[43]开发出从高度浓缩的纳米管悬浮液制备具有规则结构的碳纳米管薄膜,此膜可用于制备高粉末密度超级电容器的电极。Lin等[44]通过复制介孔硅石SBA-15模板及用PtRu纳米催化剂进行沉淀,合成了用于燃料电池阳极材料的短程垂直于表面的有序介孔炭膜。Kimijima等[45]采用间苯二酚和甲醛在表面活性剂F127、原乙酸三乙酯在多孔氧化铝膜基质的诱导下聚合,经过600℃热解得到有序介孔炭膜。

本课题组利用有机滤膜进行蒸发制备得到孔径为8nm的有序介孔炭膜,并发现热解前的预氧化处理可使有序孔径显著缩小到1nm[46]。

5 应用前景及展望

有序孔炭的主要应用集中在分离媒介、微纳米材料模板剂、催化材料及功能材料几个方面。有序介孔炭具有周期性的孔道、大的孔体积、大的比表面积、集中的介孔分布和可调节的孔径等优点,是研究吸附分离的理想模型分离材料[47]。有序孔炭也是合成微纳米材料的良好模板剂。用于合成有序SiO2微米线组[48]和纳米粒子[49]等。相比于金属基催化剂,碳催化剂具有材料成本低、抗失活稳定性高等优势。有序孔炭作为催化剂或载体在甲烷制氢[50]、炭-炭耦合[51]、电化学储氢[52]及甲醇氧化[53]等方面显示出良好效果。通过对有序孔炭表面或孔内功能化修饰,可赋予特定功能,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磁记录材料、电波屏蔽材料、抗菌材料等方面表现出很好的前景[54]。

8.教材的编写应遵循有序原则 篇八

高中一年级H版教材第一册阅读单元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即培养学生对作品语言细心品味的能力,对作品思路深入探究的能力和对作品主旨正确把握的能力——这是教材编写者的初衷。基于这一目的,教材编写者在该册教科书中相应地配置了四个阅读单元,即第一、二单元:语言(包括词语和句子)的品味(一)、(二);第三单元:思路的探究(一);第四单元:主旨的把握(一)。单纯地就每一个单元的内容而言,编写水平确实不错,也比较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目的。

但是,语文教材的编排应该遵循“有序性的原则”,教材内容的编排有了“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序列,就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教与学,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基于此,我个人认为本册教科书四个阅读单元的编排顺序似乎应该做一番必要的调整,即第一单元:主旨的把握(一);第二单元:思路的探究(一);第三单元:语言的品味(二);第四单元:语言的品味(一)。因为这样编排似乎更符合我们对由文章内容(主旨)到文章形式(思路、语言)的认知规律的把握。

关于文章主旨的重要性,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曾有精辟的论述:“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昌黎先生·答陈生书》)“愈之所以志于古道,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昌黎先生·答李秀才书》)“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昌黎先生·送陈秀才彤书》)

他的门生、也即他的女婿李汉在《昌黎先生集序》就曾经明确地指出了韩愈关于文(思路、语言)和道(内容、主旨)二者关系的基本观点:“文者,贯道之器也。”意思是说,“道”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要因“道”而“文”,“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的确,无“道”而“文”,无异于惺惺作态,无病呻吟,其文章的可读性能有几分呢!

基于文章内容(主旨)的重要地位,更基于我们的学生语文学习已达九年的底蕴,我以为把“主旨的把握(一)”安排在本册教科书阅读单元的起始部分为好。

“思路的探究”应该紧承“主旨”而来。思路者,思考之线路也。对于一篇文章,不论它的结构是采用什么(并列、总分、层进、对照等)式的层次,都只不过是表达思想感情(主旨)的外在形式。形式是依附于内容并为内容服务的,所谓“为情造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没有或者不太明确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旨),还奢谈什么探究文章的组织结构呢?因此,有必要也必须让学生在理解并把握文章主旨的情况下,再去探究文章的思路(即按照由主旨到思路的认知过程来教与学),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全面地弄清文章的思路,从而避免我们在教学时走入形式主义误区。

语言再美,也只是思想感情的载体,是一种文字符号,与主旨相比,也只能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南北朝时的文论家刘勰也强调先有思想感情,然后根据思想感情来选择相应的形式。他说:“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词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文心雕龙·情采》)我们在品味语言时必须从“文之本源”出发,把握住文章的主旨(思想感情),然后看它所选择的词采。因此,在编排过程中,两者(情、采)之间的关系不宜颠倒。

事实确实如此。本人自一九九八年第二次使用该册教科书以来,就试着按照先“主旨的把握”、后“语言的品味”的单元顺序进行教学,效果似乎较本来的单元顺序要更好一些。因为先(学会)把握住了文章的主旨,很有利于学生高屋建瓴地去品味语言,不致于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陷入吹毛求疵、举步维艰的误区。

对于语言与思路而言,语言也不过是思路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两者孰先孰后似乎毋需我多言。对于第一(主要是“词语”的品味)、二(主要是“句子”的品味)两个“语言的品味”阅读单元内容的编排,则存在着一个从大到小的顺序问题。初中语文学习语法时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来进行的,即,字(语素)——词——句——篇(章)。把“句子的品味”放在“词语的品味”之前,既有利于学生对初中所学语法进行反刍,更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品味”从大(句子)到小(词语)的逻辑把握,因为词语毕竟是存在于具体句子(语境)之中的。

9.浅析土地的有序开发及合理利用 篇九

1 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意义

土地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基于此, 笔者认为当前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能够促进新农村的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改革,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普遍关注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加大农业设施设备建设力度, 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我们知道, 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大部分, 他们的收入大部分来自农业种植, 农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 随着土地开发的利用, 农田的面积大大减少, 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 如何在现代化技术的帮助下提升农田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让农民收入能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

1.2 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然而随着我国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严重影响土地的生态环境, 不利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因此, 应该充分认识到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环境和资源, 没有土地也就没有人类的存在, 因此, 应该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 每一个人都应该尽到自己的一份义务。如何满足当前人类发展需求和不给子孙后代带来隐患成为当前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课题, 需要我们充分保护生态环境。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在保障农田面积的前提下, 合理优化已经开发和利用的土地。让保护生态环境不仅仅成为一句口号, 最终促进土地开发利用效益的提升。

1.3 能够保护农用耕地

我国是世界面积大国之一, 人口数量是世界首位, 因此, 人均面积则大幅降低, 世界上人均面积排在后面。然而, 我国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增长, 人口数量的增多对粮食的需求也不断加大。因此, 合理利用土地是处理该问题的重要举措一直。因此, 我国政府和地方管理部门应该将合理利用土地, 保护耕地作为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才能够解决我国人多地少以及耕地后备资源缺乏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条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保护耕地及时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我国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之中, 应该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和开发, 充分利用废弃地发展经济。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 能够保护耕地, 促进粮食产量的增长, 最终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 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总之, 我国是人口大国, 土地资源面积有限,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有效处理该问题, 才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护农用耕地,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2 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管理措施

上文我们论述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的重要意义, 然而在我国, 仍然存在一部分人没有认识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的重要性。只管经济效益, 忽视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这样的发展态度和发展模式势必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因此, 笔者在参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 提出合理开发土地的管理措施, 希望能够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2.1 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土地开发利用审批体系

国家政府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土地开放规章制度, 形成一定的开发利用计划, 每项的土地开发利用情况, 政府都应该掌握其具体情况。政府需要严格把关审批制度, 防止违规行为的出现, 让申请人严格遵守执行审批的具体步骤, 在正式开发利用之前, 明确土地所能承受的供应量, 在供应量范围之内合理使用土地。此外还要明确建设项目所在的土地上的用途管理, 必须要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

2.2 健全和完善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体制

当前, 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但是在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上仍然存在诸多漏洞, 严重影响破坏生态环境和农用耕地质量、数量。为了保证土地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不出现建设反复和没有指导的现象出现, 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相关部门健全和完善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体制。在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时候, 若出现任何的违法行为, 不管是法人还是开发商, 在法律法规体系中必须增加相关处罚的规定和追究个人责任的内容。除此之外, 还应该健全和完善能够满足人口、环境保护等相关的对土地开发利用具有高效控制的体制。

2.3 加大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管理监督力度

在进行土地开发利用之前, 各级政府一定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职能, 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基础之上再完善土地开发利用的规划管理制度。另外, 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大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管理监督力度, 对于相关的土地开发利用的规划上级部门要有相应的监督体制, 而同级之间要具有人大的监督体制。除此之外, 在进行土地利用开发之前还应该实施公众听证体制, 让公众参与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监督中。

3 结论

综上所述, 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 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和农用耕地, 能够促进社会的长远发展。但是需要我国政府和地方部门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让申请使用土地的人严格遵守相关用地标准, 遵守步骤有序实施。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还应加强管理监督, 切实保证土地的管理和运用。此外, 还应加强宣传, 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的重要性, 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笔者相信,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制度的建设等等, 势必会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镇化为了进一步发展, 对土地的利用需求不断加大, 但是由于我国过快的发展进程, 势必会对土地的开发利用造成一系列相关问题, 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污染, 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 我国应充分重视合理开发土地的重要性。

关键词:土地,开发有序,土地利用,合理分析

参考文献

[1]陈逸, 黄贤金, 吴绍华.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开发度研究综述[J].现代城市研究, 2013 (7) .

10.分堆的有序与无序 篇十

一、类型1:各堆内部不考虑顺序,堆与堆间要考虑顺序

例1:把6本书分给甲、乙、丙三个人,每人2本,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解:先把甲、乙、丙三人位置排定,即分成三堆。甲有C26种分法,乙有C24种分法,丙有C22种分法。因此分法总数是C26·C24·C22=90(种)。

例2:把6本书分给甲、乙、丙三人,甲分1本,乙分2本,丙分3本,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解法同上。分法总数是C16·C25·C33=60(种)。

例3:把6本书分给甲、乙、丙三人,若一人分1本,一人分2本,一人分3本,不同的分法有几种?

这一题与例2不同。例2中是甲分1本,而例3中,可以是甲分1本,也可以是乙或丙分1本,所以,要考虑甲、乙、丙的顺序。

因此分法总数是(C16·C25·C33)·A33=360(种)。

一般的,将n个不同元素分成m堆,要求第1堆分n1个元素,第2堆分n2个元素,…第m堆分nm个元素(n1,n2,…,nm互不相等,且n1+n2+…+nm=n)。则分法总数是:

(Cn1n ·Cn2 n-n1·Cn3 n-n1-n2…Cnm n-n1-n2-…-nm-1)

若将n个不同元素分成m堆,各堆的元素个数分别是n1,

n2,…,nm个(n1,n2,…,nm互不相等,且n1+n2+…+nm=n)。则分法总数是:

(Cn1n ·Cn2 n-n1·Cn3 n-n1-n2…Cnm n-n1-n2-…-nm-1)·Amm

二、类型2:各堆内部不考虑顺序,堆与堆间也不考虑顺序

例4:把12本不同的书分成三堆,每堆4本,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这是平均分堆问题,很多学生误解为C412·C48·C44,与例1混淆。因为各堆间不考虑顺序,如分法(a,b,c,d),(e,f,g,h),(i,j,k,l)与分法(e,f,g,h),(i,j,k,l),(a,b,c,d)是一样的。应除以重复数,即三堆的全排列数A33。

因此分法总数是(C412·C48·C44)÷A33=5775(种)。

一般的,将n个不同元素平均分成m堆,每堆r个元素(这里n=m×r),则分法总数是(Crn·Cr n-r·Cr n-2r…Crr)÷Amm种。

例5:把6本书分成三堆,一堆1本,一堆2本,一堆3本。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本题与例3对比,本题属于堆与堆间不考虑顺序,不能乘A33。本题是不平均分堆问题,不会重复。因此分法总数是(C16·C25·C33)=60(种)。

三、类型3:各堆内部要考虑顺序,堆与堆间也要考虑顺序

例6:9个人排队,站成三排,第一排2人,第二排3人,第三排4人,有几种不同的排法?

解:先取后排。第一排有C29·A22种排法,第二排有C37·A33种排法,第三排有C44·A44种排法。因此排法总数是C29·A22·C37·A33·C44·A44=362880(种),即A99=362880(种)。

四、应用举例

例7: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卡片,每种颜色各有分别标有A,B,C,D,E字母的卡片一张。现每次取出五张,要求字母不相同,且三种颜色齐备。问有几种不同的取法?

解:五张卡片要求颜色齐备,必须将五张卡片分成三堆。则只能是某种颜色一张,其余两种颜色各两张,或某种颜色三张,其余两种颜色各一张。因此取法总数是C13·C15·C24·C22+C13·C35·C12·C11=150(种)。

例8:将5名志愿者分配到3个不同的奥运场馆参加接待工作,每个场馆至少分配1名志愿者的方案有多少种?

解:将5名志愿者分成满足题意的3份有1,1,3与2,2,1两种情形,所以共有(■+■)A33=150(种)方案。

均匀分组与不均匀分组、无序分组与有序分组是组合问题的常见题型,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分组是均匀分组还是非均匀分组,无序分组要除以均匀组数的阶乘数;还要考虑到是否与顺序有关,有序分组要在无序分组的基础上乘分组数的阶乘数。

上一篇:关于青春教育的演讲稿下一篇: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我的家》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