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介词的用法

2025-02-05

小学英语介词的用法(精选14篇)

1.小学英语介词的用法 篇一

介词是一种虚词,它在句中的作用却非常重要。它用来表明名词与句中其他词的关系,不能单独使用。常考点包括一些固定搭配和一些近义词。固定搭配如:on ones way home,help...with,send for,be interested in..., be late for, be angry with,be good at等。

at,on和in:这三个介词在试卷中的出现频率极高。对于它们的的分辨只要记住一句话就可以了。at表示点,on表示线,in表示面。也就是说它们表达的范围逐渐增大。at six oclock, at noon, at the age of sixteen等用at表示时刻或时间的点以及年龄。on具体到一周中的各天,日期及某特定的一天早上,下午,晚上:on Saturday,on July 1st,on my birthday,on the morning of July 16th,on a spring afternoon。in表达的范围更大一些。与世纪、年代、季节、月份以及早上、上午、晚上等连用。如:in the seventh century,in 1950s ,in , in the morning等。

for,since:for表示多长时间。since后接时间起点,其终点往往为现在,常与完成时连用。牢牢记住哟。

after, in :这两个介词都可以表示时间“在以后”的意思。其区别是:after 以过去为起点,表示过去一段时间之后,常用于过去时态的句子;in 以现在为起点,表示将来一段时间以后,常用于将来时态的句子。

by,with,in:by表示“以...的方式,方法,手段” 和 “乘某种交通工具”;with指“借助于具体的手段或工具”;in 表示“以......方式,用语言,文字等媒介”。

for和of:试比较:Its impossible for me to watch TV after eleven oclock. Its kind of you to help me.

两句中介词的选择依据其前形容词而定,一般来说,of之前的形容词往往是用于描写人的品质的好坏,人自身的特点,如聪明与否,细心与粗心等;for之前的形容词用于描写事物的特点,如可能性,必然性,难易程度等。

2.小学英语介词的用法 篇二

“为”字在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高且用法广泛而灵活, 而《荀子》一书是春秋战国时期比较经典的一部语言学著作, 为上古汉语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而精湛的语言材料。故本文将以《荀子》一书为例 , 对“为”字的部分用法进行较深入而系统的探究。“为”字在《荀子》中的使用数量较多且是一种实虚兼属的语言现象, 既有作动词、名词等实词的使用情况又有作介词、助词等虚词的用例, 当然还有由“为”字组成的一些常见句法结构, 用法十分广泛, 为了达到深入而清晰的目的, 又考虑到“为”字作为介词的用法前人论述还不够全面且这种用法在《荀子》一书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故本文选取“为”字在《荀子》一文中作介词的例子进行分析, 希望能对今人阅读《荀子》等古文经典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二、《荀子》中“为”字的介词用法研究

“为”字在《荀子》中作为介词的用法不在少数, 根据“为”引进对象与作用的不同, 我们可以分以下六种情况来讨论 :

(一)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表示替代或使其受益, 译作“给、替”等, 读作去声。一般由体词性词语充当“为”的宾语, 多为名词与代词, 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在《荀子》一书中, 根据其引进宾语的情况又分为四种不同类型 :

1. 宾语为具体的名词, 人、物或事

(1) 彼固天下之大虑也, 将长虑顾后而保万世也。

(2) 爰有大物, 非丝非帛, 文理成章。非日非月, 明。

(3) 吾民之恶我甚, 则日不欲斗。人之民日欲与我斗, 吾民日不欲与我斗, 是强者之所以反弱也。

(4) 民不亲不爱, 而求其为已用、死, 不可得也。

(5) 禹傅土, 平天下, 躬亲行劳苦。

上述例子中“为”的宾语都是具体的名词, 以人为主, “天下生民之属”“天下”“我”“己”“民”都是“为”的宾语, 这种用法比较常见, 也比较简单, 在现代汉语中依然沿用, 例如“为我着想”等。

2.“为”字用代词“之”作宾语

一般认为, 上古汉语没有和现代汉语“他”词义、功能完全相当的第三人称代词。在古代汉语中, 往往借用指示代词“之”对上文提及的对象加以替代, 《荀子》一书中亦有这种情况。如 :

(1) 故知者分。

(2) 故先王案制礼义以分之。

(3) 政修, 则民亲其上, 乐其君, 而轻死。

(4) 百姓诚赖其知也, 故相率而劳苦以务佚之, 以养其知也。

(5) 情然而心择谓之虑。

第 (1) 例中“为之分”是一个双宾语结构, “之”是“为”字的间接宾语, 指代人们, “分”是“为”字的直接宾语, 指“名分” (此处名词活用为动词) , 此句意为 :“所以智者给人们制订了名分”; 第 (2) 例中代词“之”作介词“为”的宾语, 指代上文提到的“人们”, “为之制礼”即“给人们制定礼义”的意思 ;以下三例也是相同用法。理解这类句子时, 需要联系上下文明白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

3.“为”字后省略宾语

(1) 国者, 天下之大器也, 重任也, 不可不善为择所而后错之。

这种情况在《荀子》中仅此一例, 介词“为”后省略宾语“他”, “所”指“处所”, “错”通“措”, 放置, 这里是“委任”的意思, “不可不善为择所而后错之”意为“不可不好好的给他选择个地方然后再委任他”。

4. 介词“为”的宾语前置

(1) 是人臣之论也, 吉凶贤不肖之极也, 必谨志之而慎择取焉, 足以稽矣。

(2) 此其诚心莫不求正而以也。

(3) 官人守天而守道也。

这三例中“自为”实际上是“为自”, 即“为自己”的意思, “自”是介词“为”的宾语, 只是前置了而已。

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 :学者们一致认为介词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 而据王力先生推论, “为”的“帮助”义发展出了介词“给、替”的意思。关于介词是怎样从动词虚化而来的, 这个问题石毓智在《时间的一维性对介词衍生的影响》一文中提出了他的新看法。他是用时间一维性来解释介词的虚化机制的, 具体到语言中即为 :“如果一个句子中包含多个发生在同一时间位置的动词, 只有一个可以具有与指示时间信息有关的句法特征 (比如, 加“着”、“了”、“过”、重叠等) , 这个动词称作主要动词。结果, 那些引进与动作行为密切相关的事物 (例如, 施事、受事、地点等) 的动词用作次要动词的频率极高, 最后退化掉了一般动词的与指示时间有关的句法特征, 从动词分化出来而形成一个独立的词类——介词。”这一观点很好地映衬了王力先生的推论, 也为我们了解介词“为”的来源提供了参考意见。

(二) 引进动作行为所关涉或旁及的对象

即引进意念上的间接宾语以及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这种用法是由“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这一用法发展而来的, 相当于“向”“对”“对于”等, 与宾语组成介宾结构, 作状语或补语。读作去声。

(1) 当是时也, 夫又戒矣哉?

(2) 尧问于舜曰 :“我欲致天下, 奈何?”

(3) 故上士吾薄貌, 下士吾厚貌。

第 (1) 例中“谁为”是宾语“谁”前置, 意为“对谁戒备警惕呢?”;第 (2) 例中“为之奈何?”意为“对此该怎么办?”, 已凝结成一种固定结构;第 (3) 例中介宾短语“为之貌”后置, 正常语序应为“故上士吾为之貌薄, 下士吾为之貌厚。”, 意为“对他们礼貌轻 / 重一些”。从语义角度而言, 此种用法“为”字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关涉对象”, 而“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这一用法中“为”字引进的是“受事对象”, 二者是有细微差别的。

介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表被动意义。

“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并与之一起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 可译作“被”, 读作阳平。

(1) 方术不用, 所疑。

(2) 暴悍勇力之属化而愿, 旁辟曲私之属化而公, 矜纠收缭之属化而调, 夫是之谓大化至一。

(3) 不善用之, 则楚六千里而役。

(4) 有而不有也, 夫故贵矣

(5) 如是, 则齐必断而为四三, 国若假城然耳, 必大笑。

上述例子中, “为”均为“被”的意思, 也可看作是被动句的标志。第 (1) 例是“为 + 施事 + 所 + 动词”的结构, “为……所……”已凝固为被动句中的固定结构 ;后四例是“为 + 施事 / 代词 + 动词”的结构, 表被动。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可以见到, 如“为我所用”。

(四) 介出原因

介出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时, 可译作“因为”“由于”, 读作去声, 根据宾语的不同情况又可分为四种情况, 现举例如下 :

1. 直接加原因

(1) 天行有常, 不, 不

(2) 天不也辍冬, 地不也辍广, 君子不也辍行。

(3) 故良农不不耕, 良贾不不市, 士君子不怠乎道。

这种情况中, “为”字的宾语多为名词或主谓结构的句子, “为”字和其后的宾语共同构成介宾结构, 在句中作状语, 表原因。

2. 宾语为代词“之”

(1) 墨子虽, 赘菽饮水, 恶能足之乎?

此例中宾语为第三人称代词, 表明因为的对象。

3. 省略宾语

(1) 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 重死持义而不桡, 是士君子之勇也。

(2) 天子者, 势至重而形至佚, 心至愉而志无所詘, 而形不为劳, 尊无上矣。

这种用法实际上是省略了代词“之”, 第 (1) 例中“之”指“举国而与之”这件事 ;第 (2) 例实际上是省略了宾语“当了天子这件事”。

4.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1) 乎其不可以相及也!

(2) 门人曰“三遇齐王而不言事?”

(3) 楚、越独不受制?

(4) 故君子入则笃行, 出则友贤, 而无孝之名也!

(5) 今夙兴夜寐, 耕耘树艺, 手足胼胝, 以养其亲, 无此三者, 则而无孝之名也?

这种情况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构成疑问的句式结构, 多有反问甚至责难的语气, 可译作“为什么”。

(五) 介出目的

“为”字介出宾语表目的时, 可译作“为了”、“为着”, 读作去声。

(1)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

(2) 凡人之动也, 为之, 则见害伤焉止矣。

(3) 天之生民, 非也 ;天之立君, 以为民也。

(4) 君子之学, 非为通也, , 忧而意不衰也。

这种用法比较简单, 与现代汉语中“为”字作介词时的最常见用法基本一致。

(六) “为”相当于介词“于”, 在句中作补语

“为”字与宾语组成介宾结构, 起补充说明谓语的作用。

(1) 有人也, 势不在人上, 而羞下。

(2) 万物同宇而异体, 无宜而有用数也。

第 (1) 例中“羞为人下”意为“以在人之下为羞耻”, “为人下”这一介宾短语作“羞”的补语, 补充说明“羞”的原因 ;后一例中用法同上。这两例中“为”犹“于”, “为”“于”二字, 古同声而通用。

三、结论

《荀子》这部经典著作为古汉语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 “为”字作介词的所有用法基本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实例, 并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从而较详尽地展示了战国时期“为”字用法的灵活性与广泛性。

总结起来, 在《荀子》一书中, “为”字作介词的用法有这样一些特点 :从位置来看, 多为“为”加宾语组成介宾结构, 用在其所修饰的谓词性词语之前, 作状语 ;少数作补语, 用于谓语之后 ;从介词“为”引进的对象来看, 多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或一些体词性词语 ;而“为”相当于介词“于”的用法则比较特殊和少见。

参考文献

常见文言虚词释例编写组《常见文言虚词释例》,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8

白玉林、迟铎《古汉语语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段德森《实用古汉语虚词详释》,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6

李建民《中学语文文言虚词通释》,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2

杨伯俊《古汉语虚词》,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81

张觉《荀子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3.甲骨文中介词“于”的用法 篇三

本文以郭沫若先生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的《甲骨文合集》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的《小屯南地甲骨文》中典型的完整句子作为基础材料。由于本人的时间和能力及掌握的材料有限,因此未能统观全书并做出科学准确的统计数据,但对文中使用“于”的例句都尽力核对原始拓片,以确保材料准确。

自从发现甲骨文以来,研究甲骨文的著作就越来越多,已形成了甲骨学系统的研究领域。对虚词的研究,尤其是介词的研究,成果丰硕。张玉金的《甲骨文虚词辞典》,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甲骨文虚词的著作:管燮初的《殷墟甲骨刻辞的语法研究》,是一部根据16种重要甲骨论著中已有的定论,全面研究甲骨语法的开创性著作,它基本描写了甲骨文的语法体系:还有张玉金的《甲骨文语法学》,对甲骨文的语法做了系统阐述。另外还有郭锡良先生的《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等等。我们将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对介词“于”进行用法研究和阐述。

朱德熙先生认为:现代汉语里的介词都是从动词演变来的,大部分介词还保留着动词的功能。郭锡良先生在《介词“于”的起源与发展》一文中也指出:“在甲骨文中,‘于’字用作介词的类型也有多种,它是由‘去到’义动词虚化而成的。”也就是说“于”本是动词,意义是“去到”,经过语法化以后意义虚化,就由动词转化为介词。另外要想系统地研究介词,还要对介词进行划定。从语义上看,介词的作用在于引出与动作相关的对象(施事、受事、与事、工具)以及处所、时间等。此外,还要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对其进行划分,也就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即词在语句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和虚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

通过上述标准,我们就可以来判定甲骨文中的作为介词的“于”,例如:

(1)壬寅卜,王于商。(合33124)

(2)辛卯卜,王入商。(合33125)

(3)辛酉卜,殻贞:今二月王入于商。(合7774)

“王于商”就是王到商邑去,“王入商”与“王于商”的格式相同,“于”和“入”都是动词,“于”具有“去到”义。有人可能会认为“王于商”中“于”前省略了动词,“于”在此句中仍是介词,这种看法是不妥当的,因为动词做句子的主干成分往往很少省略。例(3)也很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王入于商”中“于”才是介词,句中有动词“入”,与例(2)“王入商”比较,可以看出:如果句中有其他动词,“于”就作介词,引进与动作相关的对象以及处所、时间等,并且介词 “于”有时也可以省略;如果一个句子中无其他动词,那么“于”在该句中为动词。在甲骨文时代,人们还只是用语言进行简单的交际,大部分卜辞都是用来占卜做某件事的利弊,所以动词往往是不可以省略的。甲骨文中这类例子很多,后面还将论述。

二、介词“于”的用法

杨伯峻认为:介绍一个名词或代名词到另外一个词上去来表明这两个词的关系的,叫做介词。介词的下面,一定是名词或代名词,再不然就是名词语(杨伯峻《中国文法语文通解》1956年11月商务印书馆)。也就是说,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介绍给动词、形容词的虚词,在句法构造中起介引作用的词。介词“于”是一个很重要的虚词,在殷墟甲骨刻辞中也是发展较为成熟的介词。说它成熟是由其在甲骨刻辞中的用例所决定的。郭锡良先生曾对《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进行过统计,其中“于”字共用了9000多次,残缺和难以诠释的用例3000多次,可以辨识的用例为5000多次,动词用例占5%左右,可见介词用例的比例有多大。郭锡良先生在《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一文中又指出:“在甲骨文中,‘于’字用作介词的类型也有多种,它是由‘去到’义动词虚化而成的。”这里把介词“于”的用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于”作为介词,可为动词中心语引进动作进行的处所、时间以及动作涉及的人名、庙号和山川神祗。这种用法在甲骨刻辞中运用广泛,郭锡良先生考察《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指出:介词“于”引进处所的用例占18%左右,引进时间的用例占9%左右,引进祭祀对象的用例占68%左右。引进祭祀对象的比例大,是由卜辞的性质决定的。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引进处所。这类介词“于”具有“在”“到”之义。“在”义的句中,“于”及宾语只做补语;“到”义句中,既可以做补语,也可以做状语。

(4)戊寅卜,争贞:王于生七月入于商?(合1666)

(5)贞:方允其来于沚?不其来。方其来于沚?方不其来?其来?不其来?(合6728)

(6)贞:王往于敦?(合7948)

(7)五日甲子允酒,有鑿于东。(合10302)

上述例句中划线的指方位处所,例(4)中的“于”是“在”义,其余的是“到”义。在甲骨卜辞中“到”义很常见,“在”义则很少见。

2.引进时间。也具有“在”“到”义。“在”义“于”及其宾语在句中只做状语;“到”义的“于”及其宾语既可以做状语,也可以做补语。

(8)贞:勿于今夕入。(合1506)

(9)丁亥卜:汝有疾,于今三月弗水。(合22098)

(10)甲辰贞:其祷禾于丁末。(合33331)

(11)丁巳卜:惠今月酒宜?丁巳卜:于木月酒宜。(合32216)

这类“于”在卜辞中“到”义常见,如例(8)(9);“在”义不常见,如例(10)(11)。张玉金指出:甲骨文的时间介宾短语是以前置作状语为常的,而非时间介宾短语是以后置作补语为常的。

3.引进人名、庙号及山川神祗。这中引介在甲骨刻辞中用的最多,一般译为“向”“对”“给”。

(12)丁未卜,争贞:王告于祖乙。(合1583)

(13)丁酉卜:其祷年于岳。(合27465)

(14)其祷年在毓,王受年?于祖乙祷,王受年?于大甲祷,王受年?(合28274)

(15)癸卯卜:祷雨于示壬?于上甲祷雨?(合32344)

介词“于”和它的宾语一般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后做补语,在这类句子中为了突出强调宾语,常把“于”和宾语置于谓语动词之前做状语,如例(14)和例(15)。

(二)介词“于”可以用也可以不用,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16)贞:不至于商。五月。(前2.2.3)

贞:右至商。(乙2212)

(17)癸卯卜,殻:右于河,三羌,卯三牛,爎一牛?

癸卯卜,殻贞:爎河,一牛,右三羌,卯三牛?(丙124)

(18)辛酉卜,殻贞:今二月王入于商。(合7774)

辛卯卜,王入商。(合33125)

由以上例句可以看出,动词之后可以省略介词“于”,直接用地名、人名或庙号作宾语。这种情况在甲骨卜辞中并不常见,只是到了五期时才增多,陈炜湛认为:从武丁到乙辛,介词“于”字在动词之后并非是不可缺少的,但由于他们的存在,却使卜辞的文法多样化了。在武丁卜辞中,动词后多数带“于”字结构作补语,只有少数直接带宾语;在乙辛卜辞中,一般不加。

(三)介词“于”常与“自”搭配使用,形成甲骨卜辞中的固定句式;有“自……至于……”“自今至于……”“自今……至于……”,这些是在称占卜的某一段时间、方位时使用的句式。“于”仍为引介时间、处所的介词。

(19)自今辛至于来辛又大雨?(合30048)

(20)癸亥卜,古贞:祷年自上甲至于多毓?

甲子卜,古贞:祷年自上甲?(合10111)

(21)丁巳卜,亘贞:自今至于庚申其雨?

贞:自今丁巳至于庚申不雨?(合12324)

(22)癸酉卜,王贞:自今癸酉至于乙酉邑人其见方抑,不其见方执?(合799)

(23)癸酉卜:自今至于丁丑其雨?(合21052)

这几种形式在甲骨刻辞中同时并存,都能表示所涉及的对象或时间位移的起点和终点。

(四)关于介词“于”是否具有被动式的探讨

郭锡良先生在《中国语文》1997年第2期上发表的《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一文中谈到“受事名词+动词+于+名词”,如:“三百羌用于丁。”(合295)“丙寅卜,亘贞:王?多屯,若于下上?”(合808正)“贞:贞王?(多)屯,不若?左于下上?”(丙528)这是被看成表被动的于字句。(合295)中的“于丁”虽然介绍的不是施事者,但是也不是简单的祭祀对象,而是普通动词“用”涉及的对象,是动作的受益者。下两例的“下上”可以认为是引进的施事,只是“若”“左”还不是典型的及物动词。其实“于”字句不能算真正的被动式,“于”引进的是动作适应的范围,是一种广义的处所。在甲骨文中,这种表被动的于字句用例不多。

张玉金在《甲骨文语法学》一书中谈到:“具有引介施事词语功能的介词‘于’是‘被’‘受’的意思。”并提到“被动句中表示施事的‘于’字短语。”如:

(24)丙寅卜,亘贞:王?多屯,若于下上?

贞:王?多屯,若于下乙?(合808)

(25)己未贞:旨千若于帝,祐?

贞:旨千不若于帝,左?(合14199)

目前学术界对于介词“于”是否具有被动式还尚无定论。

参考文献:

[1]郭沫若.甲骨文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郭锡良.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J].中国语文,1997,(2).

[3]杨伯峻.中国文法语文通解[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6.

[4]张玉全.甲骨文语法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4.超全英语介词用法总结 篇四

小简老师已为大家备好电子打印版,文末附电子打印版免费领取方式,想要获取电子打印版请拉到文末。

常用介词基本用法辨析

表示方位的介词: in, to, on

1. in 表示在某地范围之内。

Shanghai is/lies in the east of China. 上海在中国的东部。

2. to 表示在某地范围之外。

Japan is/lies to the east of China. 日本位于中国的东面。

3. on 表示与某地相邻或接壤。

Mongolia is/lies on the north of China. 蒙古国位于中国北边

表示计量的介词: at, for, by

1. at 表示“以……速度”“以……价格”。

It flies at about 900 kilometers an hour. 它以每小时900公里的速度飞行。

I sold my car at a high price. 我以高价出售了我的汽车。

2. for 表示“用……交换,以……为代价”。

He sold his car for 500 dollars. 他以五百元把车卖了。

注意:at表示单价(price) ,for表示总钱数。

3. by 表示“以……计”,后跟度量单位。

They paid him by the month. 他们按月给他计酬。

Here eggs are sold by weight. 在这里鸡蛋是按重量卖的。

表示材料的介词: of, from, in

1. of 成品仍可看出原料。

This box is made of paper. 这个盒子是纸做的。

2. from 成品已看不出原料。

Wine is made from grapes. 葡萄酒是葡萄酿成的。

3. in 表示用某种材料或语言。

Please fill in the form in pencil first. 请先用铅笔填写这个表格。

They talk in English. 他们用英语交谈。

表示工具或手段的介词: by, with, on

1. by 用某种方式,多用于交通。

I went there by bus. 我坐公共汽车去那儿。

2. with表示“用某种工具”。

He broke the window with a stone. 他用石头把玻璃砸坏了。

注意:with表示用某种工具时,必须用冠词或物主代词。

3. on 表示“以……方式”,多用于固定词组。

They talked on the telephone. 他们通过电话进行交谈。

She learns English on the radio/on TV. 她通过收音机/电视学英语。

表示关于的介词: of, about, on

1. of 仅是提到或谈到过某人或某事。

He spoke of the film the other day. 他前几天提到了这部影片。

2. about 指“关于”某人或某事物的较详细的情况。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 你能告诉我关于你自己的事情吗?

3. on 指“关于”学术性的或严肃的事。

It’s a textbook on the history of china. 它是一本有关中国历史的教科书。

表原因或理由的介词: for, at, from, of, with, by, because of

1. for 表示原因,与sorry, famous, punish, praise, thank, blame连用。

I am sorry for what I said to you. 我后悔不该对你讲那些话。

2. at 指情感变化的原因,意为“因听到或看到而……”。

He was surprised at the news. 听到这消息他大吃一惊。

3. from 指“外在的原因”,如受伤、车祸等。

He died from the wound. 他因受伤而致死。

4. of 指“内在的原因”,如病、饿等。

The old man died of hunger. 老人死于饥饿。

5. with 指生理上或情感上的由外界到内心的原因。

Hearing the news, he jumped with joy. 他们听到这个消息,欣喜若狂。

He was shaking with anger. 他气得浑身发抖。

6. by 表示外部的,尤其是暴力的或无意中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Her body was bent by age. 他因年老背弯了。

She took your umbrella by mistake. 我因弄错拿了你的雨伞。

7. because of 表示引起结果的直接原因。

He retired last month because of illness/because he ill.

8. owing to 多表示引起某不良后果的原因。

Owing to the rain they could not come. 由于下雨他们没来。

9. thanks to 表示引起某种幸运结果的原因,常译为“幸亏……,多亏……”。

Thanks to John, we won the game. 多亏约翰,我们才赢了这场比赛。

10. out of 表示动机的起因,常译为“出于……”。

He asked the question out of curiosity. 他出于好奇才问了那个问题。

11. through 多表示因局部而影响全局的原因。

The war was lost through bad organization. 战争因组织不周而失败了。

表示好像或当作的介词: like, as

1. like表示“像……一样”,其实不是。

Peter the Great, like his country, was strong and proud. 彼得大帝像他的国家一样强健和自豪。

2. as表示“作为,以……身份”,其实也是。

He talked to me as a father. 他以父亲的身份跟我谈话。注:as作连词时,可表示“好像……”。

The work is not so difficult as you imagine. 这工作不像你想像的那么困难。

表示支持或反对的介词: against, foragainst 反对,for支持,互为反义词。

Are you for my idea or against it? 你赞同还是反对我的想法?

表示除某人某物外的介词: besides, excep

1. besides是包括后面所提人或物在内的“除……外,还”。

Thirty students went to the cinema besides him. 除他以外,还有30个学生去看了电影(共计31人去)。

He is interested in tennis besides(=as well as)football.他对足球和网球都感兴趣。

2. except是指不包括后面所提人或物在内的“除去”。

Everyone is excited except me. 除我以外的每个人都很激动(我并不激动)。

All the visitors are Japanese except him. 除他以外的所有游客都是日本人。(他不是日本人)

注意:

(A) except通常与表示全体的all, every连用;若与other连用,只能用besides。

He had other people to take care of besides me. 除我之外,他还要照顾别人。

(B) except是排除同类;而except for是排除非同类,常在说明基本情况后,从细节上加上修正。

The composition is very good except for a few spelling mistakes. 除了几处拼写错误之外,这篇作文整体还是不错的。

(作文与拼写错误是非同类的)但except for 有时也可代替 except,特别是在句首时,因为 except 是不能用于句首的。

Except for George, you can all go. 除乔治外,你们都可以去。

5.初一上册常用介词的用法 篇五

aboveprep.(表示程度)超过;(表示等级)在…之上;(表示位置)在…正上方;(表示比较)优于;adv.在上面;以上;上述;n.上述;adj.上述的;

underprep.在…下面,在表面之下;在…的假定表面或掩饰下;少于,小于;在…情况下;adv.在下面;少于;在水下;在昏迷中;adj.较低的,下面的;

besideprep.不中(目标),不对(题),与…无关;(表示排斥)除…之外;(表示位置)在…旁边,在…一侧,在…附近;(表示关系)与…无关,和…相比,比起…来,比得上;

behindprep.(表示位置)在…的后面;支持;(表示顺序)在身后;(表示比较)落后于;adv.在后面;向后;在后面较远处;(落)在后面;

acrossprep.穿过;横穿,横过;与…交叉;在…对面;adv.横过,越过;在对面;交叉;斜对面;

inprep.采用(某种方式);穿着,带着;(表示位置)在…里面,(表示领域,范围)在…以内;(表示品质、能力等)在…之中;adv.在家;进入,到达;流行;当选;adj.在内的,朝内的;在位的,执政的;[口语]流行的,时髦的;(车等)到站的;n.执政党,掌权者;知情者;<美口>入口,门路;<体>(板球或棒球)攻球的一方;fromprep.(表示时间)从…;(表示原因)因为;(表示来源)来自…;(表示分离)与…分离[隔开];

forprep.为,为了;倾向于;关于;当作;conj.因为,由于;

onprep.(表示方向)向;(表示对象)对;(表示位置)在…上;(表示时间)在…之时;adv.(放,穿,连接)上;向前,(继续)下去;adj.活动着的情况,状态;使用着的;发生着的;计划中的;

ofprep.关于;属于…的;由…制成;aux.助动词[非标准用语、方言] =have [主用于虚拟语气];

byprep.靠,通过;被,由;沿着;按照;adv.经过,过去;在侧,在附近;短暂拜访;atprep.(表示位置)在;在(某时间或时刻);以,达;向,朝;

6.日语介词用法 篇六

B表时间:3月10日に中国へ行【い】く

这两个翻译都是:在…………

C:表对象:父【ちち】に手纸【てがみ】を出【だ】す:给父亲写信

へ:这个很容易,因为它有强烈方向性,向某个方向XXXX,梦【ゆめ】へ飞【と】ぶ:向梦想飞翔。

で:A表地点,也是在的意思,但比に的范围大,例如在海里,是海【うみ】で

B表材料,手段,方法,ペンで书【か】く,用笔写

C:表原因:病気【びょうき】で休【やす】む,因病休息

を:A表宾语:吃饭,ご饭をたべる

B表示经过的轨迹or空间:空【そら】を飞【と】ぶ,这时就不用に了,当然你用に日本人也看得懂,相对而言を比较地道,因为に有固定某点之意,但你在天空飞是飞来飞去的,是一种痕迹运动……

7.《永州八记》介词用法研究 篇七

关键词: 《永州八记》 介词 唐代

根据马贝加《近代汉语介词》中的介词分类,本文对《永州八记》中的“缘,寻,于,由,自,与,以,因,从,在”等介词进行分类分析,并对文中出现的介词与文中该介词的不同词性进行穷尽性区分、研究和解释。

一、介词的分类

(一)表处所的介词

表处所的介词有“缘,寻,于,在,从,由”,例如:

1.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始得西山宴游记》)

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小石城山记》)

例1中的“缘”和例2中的“寻”表示处所中的“沿途,沿着”;

3.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石涧记》)

例3中的“由”表示处所中的“经由”。

4.祟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钴鉧潭记》)

5.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钴鉧潭西小丘记》)

6.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钴鉧潭西小丘记》)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例4到例6中的“于”和例7中的“从”表示处所中的“始发,所在,终点”。

8.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始得西山宴游记》)

例8中的“在”表示处所的位置。

(二)表示时间的介词

表时间的介词有“自,与”,例如:

9.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钴鉧潭记》)

10.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袁家渴记》)

11.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小石城山记》)

12.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钴鉧潭记》)

例9到例11中的“自”表示时间中的“起始点”。例12中的“与”表示时间或处所的“所在或经由”。

(三)表示对象的介词

表示对象的介词有“以,与”,例如:

13.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钴鉧潭西小丘记》)

14.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钴鉧潭西小丘记》)

1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始得西山宴游记》)

16.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钴鉧潭西小丘记》)

17.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例13到例14中的“以”引进关涉对象。例15到例17中的“与”引进参与对象,相当于“和,跟”,介词短语均与谓语连用,作状语。

(四)表示方式或原因的介词

表示方式或原因的介词有“因,以”,例如:

18.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始得西山宴游记》)

1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0.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钴鉧潭记》)

21.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钴鉧潭记》)

例18中的“因”表原因。例19到例20中的“以”引进原因,为“因,由”。例21中的“以”引进工具,表示“用”或者“凭借”。

通过以上分类分析,再与古代汉语的介词比较,可以发现《永州八记》在介词方面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部分已有介词仍在沿用,其功能没有变化,如表处所和时间的,“于,在,从”,表原因的“因”,表凭借的“以”等。

其次,部分古汉语已有的介词其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如“与”,以前作介词的用法只有介绍参与的对象,相当于“跟和同”,介绍比较的对象,相当于“跟什么相比”,介绍服务的对象,相当于“给和替”。《永州八记》中“与”有了表示时间或处所的“所在或经由”的新用法。

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介词。如“寻”和“缘”等动词逐渐虚化发展为常用的介词。

二、介词的辨析

认真分析这八篇游记散文,我们会发现文章中有一些字同而词性不同的词,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下面对与介词容易混淆的动词进行举例论述和区分。

“介词是介绍名词性成分给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处所原因方式及对象等关系的虚词。它必须先和其他词语组成介宾结构,而后由词组整体参与构句,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古代汉语》213-214页)介词作为虚词之一,由实词发展而来,而动词属于实词。大部分介词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故动词和介词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易分辨。

例如:“与”

1.“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钴鉧潭记》)

2.“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钴鉧潭西小丘记》)

3.“摇飃葳蕤,与时推移。”(《袁家渴记》)

其中1和2中的“与”为介词,1介绍时间或处所,“与”字附着在时间名词“中秋”前构成介词短语,修饰谓语动词“观月”。2中“与”字附着在“耳”、“目”、“神”、“心”、“深源、克已”前,介绍参与的对象。3中“与”字表示事物的变化,作动词,为“随着”。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钴鉧潭西小丘记》)中的“当”(正对,动词)和“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小石城山记》)的“当”(挡住,动词)与“当”表示时间中的“正当”的区别。“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的“从”(介词,表始发)和“予从州牧得之。”(《石渠记》)中的“从”(动词,跟从)的不同。

总之,我们必须从定义、语言结构、上下文具体联系等方面综合辨析具体语境中的介词和动词的区别,特别要在语言结构上把关,才能得出符合语言客观实际的结论。

三、结语

《永州八记》是中国游记文学的奠基之作,对后世散文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研究更多的是着眼于其文学价值,很少有人从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阐述。唐代是汉语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汉语在这一时期经历着新旧语言的消长更替,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对其研究有利于看清汉语的发展轨迹和渊源演变,有利于认识现代汉语的来源,对现代汉语本身深入研究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一个时期区别于另一个时期在质的界定上应依据语言本身发生的变化,《永州八记》在介词方面呈现的一些特点证明了古代汉语正朝着近代汉语演变的这一汉语发展事实,人们常说后人使用文言在仿先秦,殊不知仿中有变,本文以介词为切入点让我们看出文言的变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柳宗元.柳河东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马贝加.近代汉语介词[M].北京:中华书局,2002.

[3]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8.中学常用介词用法-2 篇八

1.动词+ at。at表示“指向某一目标,到达某地”:arrive at抵达,call at访问某地, catch at(it)当场抓住, come at攻击, fire at向…开火,glance at瞟一眼, glare at怒目而视, grieve at忧伤,knock at敲,laugh at嘲笑, look at看一眼, pull at拉扯, rejoice at对…高兴,smile at向某人微笑, shoot at朝…射击, stare at怒目而视,thrust at刺向, tear at撕, tremble at颤抖,wonder at吃惊,work at工作。例如:

Don’t let me catch you again at it.不要再让我当场逮住你。

We must “shoot the arrow at the target”. 我们必须有的放矢。

They trembled at the sight of the peasant’s spears.看到农民的梭标,他们阵阵发抖。

2. be +形容词/过去分词+ at。其中at表示“情绪、情感的原因,或对某物具有某种感情”:be angry at恼怒于, be alarmed at对…保持警觉,be astonished at对…吃惊, be bad at不擅长, be clever at对某事很灵巧,be delighted at高兴,be disgusted at厌恶, be disappointed at对…失望,be good at擅长, be impatient at对…不够耐心, be mad at狂热于,be pleased at对…感到高兴, be present at出席, be satisfied at满意,be surprised at吃惊, be shocked at对…非常震惊,be terrified at受到…的恐吓,be quick at对…很机敏。例如:

They were overjoyed at his return to work. 他们对他重返工作感到欣喜。

They are alarmed at the growth of the liberation movement in the colonies.

他们对殖民地日益壮大的解放运动警觉起来。

3.at+名词构成的词组:at a distance在一定距离,at a loss不知所措,

at a time一次,at all一点也不,at any cost不惜一切代价,at best最好也只是,at first起初,at hand手头,at heart在内心里,at home在家;无拘束,at last最后,at least至少,at most最多,at once马上,at present目前,at sea不知所措,at times有时,at will任意地,at work起作用,at worst最坏。

4.其它含有at的短语:work hard at勤奋工作,drop in at顺路拜访。

四、FOR

1.动词+for

a)动词+for。for表原因、目的:account for解释;说明, answer for对…负责,apply for申请;请求, apologize for为…而道歉, beg for请求, call for要求,care for在意, enter for报名参加, fight for为…而战, hope for希望,inquire for查询;求见, leave for离开某地到另一地, look for寻找, long for盼望,mistake for误认为, plan for计划做某事, prepare for为…作准备,provide for为…提供, reach for伸手去拿, run for竞选, stand for象征,search for搜寻, send for派人去请, speak for陈述意见、愿望, take for当作, wish for希望, wait for等待。例如:

His illness accounts for his absence. 他因病缺席。

The baby reached for the apple but couldn’t reach it.那婴儿伸手去苹果,但够不着。

He who would search for pearls must dive below.要想找到珍珠,必须潜到海底。

b)动词+sb.+ for +sth.。for表示原因或目的:ask for要求得到,blame for因…责备, excuse for宽恕, forgive for谅解, pardon for原谅,pay for花钱买, praise for称赞, punish for对…进行惩罚,push for催逼,reward for酬谢, thank for对…表示谢意。例如:

Please excuse me for my being late. 请原谅我的迟到。

Forgive me for my keeping you waiting. 请见谅,让你久等了。

2. be +形容词+for。for表作用、目的、对人或物有某种情绪等:be anxious for急于做, be eager for渴望, be bad for有害于,be convenient for便于, be good for利于, be famous for以…出名,be fit for适合于, be grateful for对…心存感激, be impatient for对…不耐烦,be late for迟到, be necessary for有必要, be ready for作好准备,be sorry for为…而后悔, be responsible for对…负责,be suitable for适合于, be unfit for不适合, be useful for对…有作用。例如:

He is eager for success. 他渴望成功。

The governmen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nation’s welfare.政府负责民众的福利。

3.for+名词构成的词组:for all尽管,for a song非常便宜地,for certain确切地,for company陪着,for ever永远,for example例如,for fear以免,for fair肯定地,for free免费,for fun为了好玩,for good永远,for instance比方,for luck祝福,for life终身,for long长久,for nothing白白地,for once有生第一次,for oneself替自己,for pleasure为了消遣,for reason因为…理由,for sale供出售,for shame真不害臊,for short简称,for sport好玩,for sure确切地。

9.小学英语介词的用法 篇九

Besides his wife,his daughter also went to see him. 除他妻子外,他女儿也去看过他(即妻子女儿都去看过他)。

Nobody went to see him except [but] his wife. 除他妻子外,没有一个人看过他(即只有他妻子去看过他)。

注:在否定句中,besides 也表示“除……之外不再有…… ”,与but, except 同义。如:

No one passed the exam besides [except] Jim. 除吉姆外,没一个人通过考试。

2. 关于 but 与 except:

(1) 两者都可表示“除……外不再有……”,但含义上略有差别:but侧重指意义的几乎完整性,而 except 则侧重指后面除去的部分。比较:

All are here but one. 除一个人都到了。

All are here except one. 还有一个人没到。

(2) 在现代英语中,but 的介词用法十分有限,一般说来,它只能用在下列词语之后:

① no, no one, nobody, nothing, nowhere 等

② any, anyone, anybody, anything, anywhere 等

③ every, everyone, everybody, everything, everywhere 等

④ all, none 等

⑤ who, what, where 等

Everyone knows it but you. 除你之外大家都知道。

I haven’t told anybody but you. 除你之外,我没告诉任何人。

No one but he [him] showed much interest in it. 除他之外没有一个人对此有很大兴趣。

一般说来,若没有出现上述词汇,就不宜使用介词 but,否则可能造成错句。但是 except 却没有以上限制。比较:

正:The window is never opened except in summer. 除夏天外,这扇窗户从不打开。

误:The window is never opened but in summer.

(3) but 一定不能用于句首,except 通常不用于句首:

除我之外每个人都累了。

正:Everyone is tired but (except) me.

正:Everyone but (except) me is tired.

误:But (Except) me, everyone is tired.

注:except for 可用于句首,表示 except 的意思:

正:Except for me, everyone is tired.

3. 关于 except 与 except for:

except 主要用来谈论同类的东西,而 except for 则主要用来谈论不同类的东西,有时含有惋惜之意。如:

All compositions are well written except yours. 除了你的作文外,其他的作文都写得很好。

His composition is good except for a few spelling mistakes. 他的作文写得不错,只是有几处拼写错误。

注:若用于句首,则 except for 与 except 同义(但 except 通常不用于句首)。

4. 关于 except for 与 but for:

except for 主要表示排除,but for 主要表示一种虚拟条件(与虚拟语气连用)。如:

Except for me, everyone passed the exam. 除了我之外,大家都通过了考试。

But for my help, she would not have passed the exam. 若不是我的帮助,她就不会通过考试。

But for the atmosphere plants would die. 如果没有大气,植物就会死亡。

5. besides 除用作介词外,还用作副词,其意为“此外”、“而且”,可用于分句句首(通常用逗号隔开)或句尾。如:

I don’t want to go; besides, I’m too tired. 我不想去,而且我也太累了。

This car belongs to Smith, and he has two others besides. 这部车是史密斯的,此外他还有两部。

★ 英语例句

★ 一般现在时例句

★ 英文Besides、But、Except的语法难点分析

★ sightseeing用法及例句

★ 春节祝福语例句

★ 英文广告词例句

★ 应用文启事范文例句

★ assume用法及例句

★ the rest of的例句

10.小学英语介词的用法 篇十

一、at的时间表达法

用于表示在三餐或中午、晚上。

1.What did your mother say at breakfast /lunch /supper time?

2.We heard a girl singing in the next room at noon /night.

用于表示时间上的某一点或某一时刻。如:

3.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is time yesterday?

4.We often start classes at eight o’clock in the morning.

用于表示节气、年龄。如:

5.I often receive presents at Spring Festival.

6.Jim began to play the piano at the age of seven.

二、in的时间表达法

用于表示非特指的早晨、上/下午、夜晚。

1.I often get up before 6 o’clock in the morning.

2.We like watching TV in the evening.

用于表示在一段时间内。如:

3.Mother will be back in a few days.

4.It would strike twelve in twenty minutes’ time.

用于表示月份、季节、年、世纪等。如:

5.Everything begins to grow in spring.

6.The O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in Beijing in 2008.

三、on的时间表达法

用于表示在具体某天或某一特定日子的上午、下午或晚上。

1.I often do my homework on Saturday afternoon.

2.My grandfather died in the mountain on a cold winter afternoon.

用于表示节日的名词前。如:

3.Australians often go to church on Christmas Day.

4.Chinese visit their relatives and friends on New Year’s Day.

四、含有early morning,late afternoon之类的词语时,通常用in,不用on。

1.in the early morning of 21st,March;

2.in the late afternoon of 15th,September

五、由last,next,this,that,these,those等构成的表示时间的短语前面,通常不用介词。yesterday,today,tomorrow,tonight等词前面通常也不用介词。

1.I bought 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this morning.

11.小学英语介词的用法 篇十一

Vi + prep: prevail on, appeal to, fall into, apply for, touch upon

Vt + O + prep: lay emphasis on, take advantage of等

Vi + adv + prep:

I don’t wish to break in on your thoughts.

The family came up against fresh problems.

You’re not telling me the whole story. You’re holding out on me.

She got off with him soon after she began to work at the institution.

Vt + O + adv +prep:

You shouldn’t take your resentment out on me.

12.英语的地点方向介词知识点 篇十二

①in表示“在……里面”,如:

What’s in the box?盒子里是什么?

She put her book in the desk.她把书放进了书桌。

②outside指“在……外面”

There are many people out side the room.房间外有很多人。

What did you see out side the hall?你在大厅外看见了什么?

③between在……之间(指二者)

There is a hospital between the hotel and the post office.在宾馆与邮局之间有所医院。

The building stands between the park and the small river.那栋建筑位于公园和小河之间。

between是指“在两者之间”,而among指“在多个之间”。

④among在……之间(指三者以上)

“There is a thief among you.” The policeman shouted to the crowd.

警察向人群喊道:“你们中间有个小偷!”

13.小升初英语介词 篇十三

一、考点、热点回顾

1.了解介词的概念和常用介词的用法。

介词知识点

㈠介词的概念

介词是虚词,不能单独在句子中充当成分。介词一般和名词连用构成介词短语,在句中做状语、表语或定语。如: 在路上有一辆车。

(on和the road构成介词短语,在句中做地点状语)

㈡常用的介词及其用法

第二部分:

①between表示两者之间;among表示三者或三者以上之间。

例句:Peter sits between Kitty and Jim.彼得坐在凯蒂和吉姆的中间。

He is the tallest among his classmates.他是同学当中最高的。

②like表示“像”。

例句:Lucy’s hat looks like a cat.露西的帽子看起来像只猫。

③with表示“与…一起”或“用…”.例句:I often go shopping with my mother.我经常和妈妈去购物。

I write with my right hand.我用右手写字。

④of表示所属。

例句:This is a picture of my family.这是我的全家福。

⑤for“为…”,表示目的或原因。

例句:He went home for his keys.他回家拿钥匙。

⑥by表示方式。

例句:I often go to school by bike.我经常骑自行车上学。

⑦in 和after表示时间。

in+时间段,表示“…之后”,常用于将来时。after+具体时刻,通常与一般将来时连用;after+时间段,表示以过去时间为起点的一段时间以后,通常与一般过去式连用;after还可以与某些表示活动的名词连用,表示“在…之后”。

例句:I will be back in three hours.我过3个小时就会回来。

He will arrive after five o’clock.他5点以后到。

⑧about表示“关于”。

例句:Tell me about your family.告诉我一些和你的家庭有关的事。

⑨in表示穿戴。

14.中学常用介词用法-5 篇十四

1.动词+to

a)动词+ to。介词to意为“达到,指向”等:adjust to适应, attend to处理;照料, agree to赞同, amount to加起来达…,belong to属于, come to达到, drink to为…干杯,get to到达, happen to发生在某人身上, hold to紧握, lead to通向, listen to听, occur to想起, object to反对, point to指向, respond to回答, refer to参考;指的是…;涉及, reply to回答, see to负责,stick to坚持, turn to求助, write to给某人写信。例如:

She must learn to adjust herself to English life. 她必须学会适应英国的生活。

Business has to be attended to. 有事要办。

An idea occurred to me. 我想出一个办法。

b)动词(+sth.)+to+sb.。下列动词不能直接带间接宾语sb.,要接间接宾语时须在动词后加介词to:announce to通知某人, describe to向某人描述, explain to向某人解释, express to对某人表达, mention to提及, nod to向某人点头, report to报告, say to告知, shout to对某人大叫, suggest to对某人提建议,speak to与某人交谈, talk to跟某人谈话, whisper to和某人低声耳语。例如:

She suggested to me one or two suitable people for the committee.她跟我向委员会推举了一两个合适的人选。

c)动词+sth./sb.+ to +sth./sb.。此时介词to可译成“到,于,给”等意思:add to增加, compare to比作, carry to运送至, devote to致力于,introduce to介绍给, invite to邀请参加, join to连接到, leave to委托给,reduce to下降至, sentence to判处, take to带到。例如:

Please add a piece of candy to coffee. 请给咖啡加块糖。

Poets like to compare life to stage. 诗人喜欢把人生比作舞台。

2. be +形容词/过去分词+ to。to的意思是“对…”:be alive to觉察;晓得,be attentive to注意;留心, be awake to知晓, be blind to缺乏眼光,be close to紧挨着, be common to对某人来说很普通, be contrary to违反;反对, be devoted to致力, be deaf to不愿意听, be equal to有…的力量,be exposed to暴露;遭受, be fair to对…公平, be familiar to对某人来说熟悉,be grateful to对某人心存感激, be good to对…有好处, be harmful to对…有危害,be important to对…重要, be kind to友好对待, be known to周知于,be married to嫁给, be moved to转移到, be near to靠近,be necessary to对…有必要, be opposite to在对面, be opposed to反对,be pleasant to合某人之意, be proper to专属, be polite to礼貌待人,be rude to粗暴对待, be relative to与…有关, be strange to不习惯,be similar to类似, be suitable to适合, be true to忠实,be thankful to感激, be useful to对…有用, be used to习惯。例如:

Are you alive to what is going on? 你注意到发生什么事了吗?

The old man was not equal to the situation. 那老人不能应付这种情况。

His house is opposite to mine. 他的房子在我的房子对面。

上一篇:excel分类教学设计下一篇:建筑企业工会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