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制约国库业务发展的瓶颈与突破

2024-10-24

浅论制约国库业务发展的瓶颈与突破(精选3篇)

1.浅论制约国库业务发展的瓶颈与突破 篇一

论如何突破农村寿险业务发展的管理瓶颈

[摘 要] “三农”问题是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的大事。近年来,我国农村寿险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农村经济“稳定器”和“助推器”的农村寿险,其发展远远落后于人们对寿险的保障需求,其发展思路、业务管理、客户服务也远远滞后于城市业务,正确引导和发展农村寿险市场是稳定社会、扩大保险覆盖面、发挥保险社会管理功能、做大做强保险业的必经之路。发展农村人寿保险,为农民提供保险保障,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服务,是我国保险业更好地服务“三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险业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农村寿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发展农村寿险业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寿险;主要问题;建议

[正文]

一、目前我国农村寿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1、一些地方政府及政府职能部门对商业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认识不足。一方面,政府没有将发展农村保险业务纳入到政府工作的规划中;另一方面,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忽视了利用商业保险来行使政府管理职能、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作用。

2、农民的保险意识不强。没有充分利用商业保险为自己提供养老、医疗等方面的风险保障。

3、部分公司对发展农村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一方面,部分保险公司总公司未将农村人身保险业务发展纳入本公司的发展规划中,导致其分支机构不重视农村人身保险业务的开展;另一方面,部分保险分支机构存在着说起农村保险时都认为有必要,但在付诸于行动时,由于受到农村保险业务量小、起步难、成本高、风险大等因素的影响,保险公司在开展农村业务时显得信心不足,决心不大。

(二)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跟不上农村寿险业务发展的需要

1、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不到位

第1页

首先,适合农村特点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使得农村网点在管理上无章可循,各做一套,而且在对农村营销员管理及考核时,延用的依然是在城市中使用的营销员管理办法。由于农村网点分散,展业成本高,与城市管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农村照套照搬城市的管理制度,既不符合农村实际,也严重影响了农村保险从业人员的展业积极性。其次,管理难度较大。由于农村营销服务部距县城较远,交通不畅,队伍难以集中,给出勤管理、业务培训、单证管理等方面带来诸多不便,导致公司对风险难以把握,加之信息沟通不畅,制度和措施难以贯彻,执行力差。有些农村网点通过携带现金到县公司缴纳的方式进行结算;而有些农村网点是通过将现金存在县公司的一个个人储蓄存折上的方式进行结算。再次,培训力度相对较弱。目前各农村网点业务员的培训大部分只是依靠新人入司时到县支公司进行的新人培训,没有一支合格的农村网点培训队伍以及适合农村业务员的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案,导致业务员的业务知识和销售技能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第四,售后服务跟不上。由于受机构网络、人力资源、费用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对农村业务的承保、理赔和续收等服务工作相对复杂,手续多,且周期过长。据了解,一般的理赔案件结案周期平均在15-30天左右。理赔服务不能及时到位,这严重影响了农民投保的积极性。

2、保险专业人才匮乏。一方面素质全面的网点负责人难寻。各保险公司普遍反映,在当地找到既熟悉当地文化,又懂专业知识的网点负责人相对较难;另一方面农村保险营销员整体素质不高。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由于人员素质偏低,对条款解释不清,导致理赔纠纷时有发生。

3、产品设计针对性不强。各公司目前都没有专门为农民开发有关产品,而是延用城市的产品,或者是进行适当的组合后加以销售。如现在的养老险收费普遍较高,保障程度偏低。部分农民在寻找不到适合自己产品的情况之下,只能放弃对保险的需求。

4、有效投入不足。由于目前各公司成本控制都比较严格,网点建设和管理费用的前期投入较高、见效相对较慢,导致保险公司对农村人身保险业务的有效投入明显不足。

5、宣传不到位。目前对农村保险市场的宣传未形成体系,宣传形式、话术等不规范;宣传活动基本上是短期性, “一阵风”式的,未形成长效机制,农民对保险的认知度仍较低。

(三)保险营销员的税赋偏重、计税办法不合理保险营销员普遍反映,目前的营业税起征点偏低,且按月征税与农村保险业务的特点不相符合。农村保险业存在着一定的季节性,每年的1、4季度是旺季,而2、3季度是淡季,按月征税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营销员的展业积极性,制约了农村保险业务的发展。

(四)保险监管政策未及时跟上农村保险发展的步伐

一是监管部门对发展农村保险业务指导力度不够。没有制定一个统一的指导意见和发展规划;二是调研不够。对农村保险市场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没有及时根据农村保险业务发展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出监管措施和监管政策;三是没有专门针对农村保险营销员的监管政策。大部分公司反映,由于农村营销员的个人素质较低,按城市的营销员资格准入标准要求显得太高,如有的营销员考了8次试才通过。

二、发展农村寿险业务的意见和建议

(一)各保险公司应加强对农村寿险业务的管理

1、制定农村人身险发展规划。将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的网点布局、政策扶持、费用投入、管理制度等纳入发展规划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村保险业务的发展。

2、正确引导和规范农村业务的发展。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网点管理办法(包括财务管理、业务管理、单证管理以及各项工作操作流程等)以及适合农村营销员的《基本法》。同时,各级机构设立相应的农村保险业务管理部门,加强对网点的管控力度,不断完善农村业务操作流程和各项业务管理制度,提高抗风险能力。

3、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加强对农村营销服务部负责人的选拔力度,注重管理人才的储备与培养,通过有效手段弥补派驻人才和当地人才各自的缺陷。比如可以采用行政经理和业务经理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当地人才为业务经理,县支公司派驻行政经理,二者各司其职,互相制约,降低风险。也可通过选派驻市、县公司员工、组训、大学生到农村网点锻炼方式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制定

适合农村营销员实际的培训方案和培训教材,并培养一支农村讲师队伍,让农村网点有能力做好自己的培训工作。

4、加强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有效扩展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第一,建立健全客户回访制度,通过回访员对农村保险业务进行100%的跟踪回访;第二,设立理赔绿色通道,对于一些情况简单、涉及金额较小的理赔案件、可以先行赔付,对于复杂案件要加快办理的时间,缩短理赔周期,以便能够及时的解决客户燃眉之急;第三,对于孤儿保单,要指定专人加以落实,可以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提高收展人员的积极性。

5、设计出符合农村实际的保险产品。在产品设计上要体现农村、农民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产品不但要贴近百姓,简单易懂,易操作,缴费灵活,而且要针对市场上的新增长点及时设计出适合需求的产品。如外来务工人员保险、农村医疗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

6、加大对农村寿险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从网点建设、保险宣传、智力支援、人员培训、业务管理等方面给予费用倾斜。

7、建立长效宣传机制。不断创新适合农村的宣传方式,研究和改进适合农村市场和农民客户的服务话术,形成规范的的宣传体系。

(二)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努力为农村寿险业务搭建发展平台

一是地方政府部门应将发展农村人身保险业务纳入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中;二是卫生、社保部门应积极支持保险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充养老等业务领域中;三是税务部门应提高营销员营业税的起征点,采取按季或按年缴纳个人所得税,以及对开展农村保险的公司、个人,给予适当的税优政策;四是政府应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加大宣传力度,为农村保险发展创造宽松的舆论环境。

(三)监管部门应为农村寿险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积极推动农村人身保险业务的发展。一是鼓励各保险公司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寻求农村保险与国家政策的切入点,不断拓展农村保险的发展空间;二是鼓励各保险公司加强与当地邮政、银行等部门进行深层次合作,扩大保险代理业务,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扩大保险覆盖面。

2、通过有效监管促进农村寿险业务的健康发展。一是在行政许可方面尽量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在业务管理、负责人管理、产品报告等方面研究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监管政策;二是降低农村营销员准入门槛。与城区营销员实行差异化管理。如可对有三年以上从业经验,在当地有一定影响,诚信好,年龄偏大的农村保险营销员在资格考试标准方面可适当放宽,或在区分城市、农村营销员考试重点,实行分类分级考试;三是加强对农村人身保险的监管力度。研究并制定农村人身保险的监管措施,抓好公司和业务员的诚信建设,促进农村保险业务能够依法合规经营,稳定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秩序。

三、结语

商业寿险进入农村市场,大力发展寿险业务,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养老、医疗和意外保险产品,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丰富了社会保障层面。为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做出重要贡献。

随着近几年中国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寿保险市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拓荒阶段已经基本结束,依靠粗放的经营手段进行农村人寿保险市场开发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要求,精细化,精益化必然成为新的市场营销主流。只有紧紧抓住农村经济的宏观环境、客户市场和潜在人才队伍的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人员战略、晶牌战略、业务发展战略、渠道策略和公司管理战略,并努力实现五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平衡,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才能推动农村人寿保险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祁祥.保险学.第四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7

[2]李丽萍.我国保险个人代理人渠道的现状与发展[J ].特区经济,2006 ,(2).[3]李守民.我国人寿保险营销渠道的变革与创新[ Z].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4]徐家鹏.我国寿险营销模式及其管理研究[ Z].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2.浅论制约国库业务发展的瓶颈与突破 篇二

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制约瓶颈

“十一五”以来, 庄浪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构建富裕、和谐新庄浪为目标, 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突出产业开发,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改善民生条件,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使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衡量, 把我县放在竞相发展的大格局中来审视, 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与科学发展观不够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 突出表现为五个阶段性特征。

㈠在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中存在经济总量小的问题纵向比, 成效显著, 主要经济指标连续3年保持了2位数的增速。2008年底, 庄浪县生产总值达到14.1亿元, 比“十五”末增长4.9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2亿元, 增长4.7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366万元, 增长1108万元。横向比, 差距不少。从全国、全省、全市来看, 庄浪经济总量小, 发展速度慢, 2008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3387元, 分别占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15%、28%和44%;人均自有财力73元, 在全市是最低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17元, 分别占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59%、85%和96%;农民人均纯收入2027元, 分别占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42.6%、74.4%和84%, 多年来综合实力在全市排位最后。2007年在全省排位第35名, 全县整体上还处在努力实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发展阶段。从城乡发展来看,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十五”末的4677元增长到7280元, 收入之比由4:1扩大到4.6:1, “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从区域发展来看, 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 以工、贸、商为主的乡 (镇) 和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乡 (镇) 差距较大, 城郊区、川区与干旱山区、关山高寒阴湿区的差距也不小, 这种整体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制约着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㈡在产业开发强力推进中存在经济结构不优的问题庄浪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扎实推进果品、马铃薯、畜牧、劳务四大产业开发, 全县建成果园1.77万公顷, 马铃薯面积稳定在1.6万公顷, 猪饲养量达到30万头以上, 年均输出劳务工8.9万人, 初步打响了“紫荆红”苹果、“庄薯”马铃薯、“强庄”生猪、“梯田人”劳务四大品牌, 四大产业已经成为支撑全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同时, 大力发展旱作农业, 2年示范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0.87万公顷, 提高了粮食单产。但是, 按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来衡量, 我县对水平梯田的综合开发利用率低, 特色产业的潜在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农业结构来看, 全县耕地面积6.11万公顷, 其中粮食占5.29万公顷, 果品、马铃薯、牧草占4.59万公顷, 粮食与产业的面积比例为1.2:1, 仍然以种粮为主,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也不高。从产业结构来看, 三项产业比例为42:20:38, 一产比重大, 有特色但基地规模小, 有品牌但市场占有率低, 管理粗放, 效益不高, 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现代农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从产品结构来看, 产业链条短, 技术含量低, 附加值不高, 农副产品深加工起步晚, 没有真正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体系。

㈢在城镇经济逐步壮大中存在工业发展慢的问题庄浪县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全面完成, 大力开展“全员招商”活动, 2006年以来, 全县共实施招商项目153个, 实际引进资金3.6亿元, 新增民营企业60户, 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4亿元, 比“十五”末年均增长64%。但是, 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一些县 (区) 相比, 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一些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 “家族式”、“作坊式”管理经营的问题非常突出,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工业经济和中小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市场份额低, 没有引进一个大企业、大集团, 缺乏经济效益好的骨干项目, 工业在三产中仅占20%, 工业经济年上缴税金不到1000万元, 对财政的贡献率低, 工业“短腿”问题十分严重。

㈣在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中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庄浪县先后争取实施了一大批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全县建成等级公路603公里, 通村油路、硬化路100公里, 华庄二级公路建成投用, 庄莲二级公路开工建设, 城乡电网改造全面完成,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 建成新农村示范村82个, 城区面积达到9平方公里, 完成造林0.39万公顷, 城乡面貌变化较大, 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主要表现为交通瓶颈制约严重, 县内没有一条高等级公路, 不通铁路和高速公路, 远离交通干线, 对外通道不畅。水资源分布不均, 全县还有12.6万人没有实现安全饮水。城镇化水平仅为21.5%, 城镇承载发展的能力不足。生态建设任务艰巨, 全县森林覆盖率仅为19.2%, 有32条沟道没有得到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32%。

㈤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中存在改善民生任务重的问题庄浪县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新建、改扩建校舍26万平方米, 建成了紫荆中学。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实现了医疗卫生工作“四个全覆盖”。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建成了文体活动中心、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每年措办一批惠民实事, 兑现各类强农惠农补贴1.47亿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746人, 农村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重点开发建设了云崖寺旅游景区, 旅游产业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但是, 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 我们提供的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 职业教育发展缓慢, 全县还有D级危房5.8万平方米。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缺人员、缺设备、缺技术、缺床位的问题比较突出, 群众就医紧张的局面日益凸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 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全县有人没有稳定解决温饱, 一些边远贫困乡村吃水难、行路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社会保障的标准低, 覆盖面还不够宽, 维护社会稳定面临着诸多挑战。

二、制约瓶颈形成的根源及推进科学发展的有利条件

辩证地看, 庄浪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制约瓶颈, 有些是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但更多的是发展基础和现状上的差距;有些是历史客观条件形成的制约,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还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通过深入调查研究, 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造成庄浪县欠发达的现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㈠从客观因素看, 基础条件差, 发展底子薄一是自然条件差。全县人口密度277人/平方公里, 农业人均占有耕地0.15公顷, 人多地少。境内分布402道梁峁、2553条沟壑, 山大沟深, 交通不便。年降雨量405毫米左右, 年蒸发量1300毫米左右, 干旱多灾。二是资源条件差。矿产资源匮乏, 加之对外通道不畅, 招商引资的难度大, 争不来、引不进大项目, 2008年全市实施了55个过亿元的大项目, 没有一个涉及到庄浪;平凉七县 (区) 中, 庄浪县是唯一没有通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县份, 被边缘化的趋势日益凸显。

㈡从主观因素看, 观念更新缓慢, 发展能力不强一是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大。一些干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站位不高、视野不广、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有的干部无所事事, 按部就班, 拘泥于传统思维, 束缚于现成经验, 畏难不进, 小富即安, “等、靠、要”思想严重, 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 缺乏攻坚破难、改革创新的勇气和魄力。二是推动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一些干部不善于学习思考, 习惯于靠老经验、老办法想问题、办事情, 不善于在统筹兼顾中协调推进。在深刻分析中抓住要害, 抓当前、抓急需比较多, 谋长远、打基础方面做得不够。一些干部缺乏实干精神, 在推动工作上不深入、不扎实、不细致, 协调处理复杂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不强。

以上制约因素产生的根源是长期以来形成的, 既不能“唯条件论”而妄自菲薄, 也不能因一时冲动而急于求成。通过深入调查研究, 笔者始终坚信一点, 庄浪县在推进科学发展上不是一个“没治县”, 具备许多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一是具有科学发展的政策机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含金量非常高, 投资方向重点用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和现代农业等方面, 这些都是我县亟需加强的薄弱环节, 为我县这样一个投资拉动型县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二是具有推动科学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我县先后获得了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水利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县、全省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使庄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能够为推动科学发展积聚人气和财气。三是具有推动科学发展的资源优势。我县是苹果和梨的最佳适生区, 是陇东胡麻、马铃薯、荞麦、蚕豆、蕨菜、中药材的重要产地, 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梯田、发展现代农业的潜力巨大。全县产业面积累计达到4万公顷, 每年生产果品近7.5万吨, 马铃薯40万吨以上, 出栏大家畜115万头 (只) , 产业初具规模, 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原料充足。全县劳动力达26万人, 有一技之长的2.9万人, 常年外出务工的近10万人, 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明显优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 品种齐全, 旅游产业开发前景广阔。四是具有推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长期以来磨砺出的“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 与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基本符合的, 只要任何时候不丢这个“传家宝”, 必将对庄浪在新时期推进科学发展产生强大的现实生产力和空前凝聚力。

三、推进全县科学发展的方向

当前, 庄浪处于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们一定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 立足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实际, 紧扣“如何使农民富起来、如何使工业强起来、如何使财政收入多起来、如何使民生条件好起来”四个问题, 着眼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 做到“六个坚持”, 走好“六条路子”, 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㈠坚持好中求快, 走项目带动、全面发展的路子作为欠发达地区, 发展必须要“快”, 但“快”要以“好”为前提。要突出发展这个第一要义,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把项目建设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切实做到发展用项目支撑, 重点用项目突破, 难题用项目破解, 和谐用项目推进。一是精心论证项目。要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 在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现代农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改善民生、技术创新、生态建设等方面, 精心论证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不断优化充实项目库。二是优化项目布局。既要抓经济建设项目, 又抓社会建设和改善民计民生项目, 既抓基础设施项目, 又抓产业开发和财源建设项目, 坚持国投、民营、外资一起上, 大、中、小项目齐发展, 形成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梯次推进的项目格局。三是全力争取项目。今年重点要抓好天平高速、苏庄公路、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农村危房改造、廉租住房、竹林寺水库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燃煤电厂、安全饮水、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等“十大项目”, 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要整合财力办大事, 分区域聚集项目, 按类型整合项目, 集中财力办发展效益最大的事, 办广大群众最紧迫的事, 努力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

㈡坚持“农”字优先, 走产业富民、健康发展的路子庄浪科学发展的重点在农村, 难点也在农村, 要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 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 着力优化农业结构, 强力培育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夯实农民增收基础。坚持“走产业路、打果品牌、念畜牧经、发劳务财”的思路, 抓好规模扩张和效益提升, 使全县适宜栽植苹果的区域全覆盖, 马铃薯稳定在1.67万公顷, 生猪饲养量达到40万头, 建成全省生猪养殖大县, 积极扶持建办一批产业关联度大、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着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始终把劳务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来抓, 加强技能培训, 扩大有组织输出力度, 年输出务工人员8万人以上, 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到2012年赶上全国的平均水平。二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以不背新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不违背群众意愿为原则, 按照“民投县补建新村, 抓点示范促发展”的思路, 采取政府引导、群众参与、项目扶持、部门帮建的办法, 抓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以“三清、五改、四化、六有”为重点, 认真落实农村生态能源建设项目, 抓好村容村貌整治, 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着力培育新型农民, 力争使所有建成的新农村达到村庄院落整洁化、村域产业特色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目标。三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围绕“结构调优、品质调好、效益调高”的目标, 坚持压夏增秋, 全面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 实现玉米、马铃薯全膜化, 彻底改变“以雨养农”、靠天吃饭的局面, 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㈢坚持长远结合, 走固本强基、持续发展的路子欠发达地区推进科学发展, 既要考虑当前发展需要, 又要留足未来发展的空间;既要防止舍近求远, 又要杜绝急功近利, 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保民生的工作, 切实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一是实施道路通畅工程。全面建成庄莲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 争取天平高速、苏庄公路立项建设, 提高对外通畅能力, 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实施农村道路通畅工程, 打通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 使乡镇之间路网实现柏油化, 形成连接城乡、贯穿内外、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二是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开建章麻河、庄浪河调水人饮工程, 实现农村饮水自来水化。狠抓雨水积蓄利用、灌区节水改造和河堤治理工程建设, 争取竹林寺水库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立项建设, 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 有效保障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水。三是实施生态环保工程。启动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葫芦河流域庄静大示范区项目和重点退耕还林地区成果巩固规划, 持之以恒地抓好植树造林, 坚持不懈地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大力实施水毁耕地整理工程, 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努力实现生态文明。节约利用土地,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行清洁生产。高度重视节能减排, 狠抓城乡生活污水、建材、淀粉等重点行业的污染治理, 严把项目环评、能评、安评关, 绝不允许污染项目进入庄浪, 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绝不搞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情,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㈣坚持建管并重, 走以城带乡、统筹发展的路子庄浪县城乡发展差距是在经济社会欠发达基础上形成的,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城镇化水平低, 城镇承载发展的能力弱, 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我们必须坚持县城带集镇、集镇带农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城镇化进程, 着力打造县城、集镇、中心村三级结构协调、布局合理的生态城镇体系。一是高品位规划城镇。按照“山清水秀、市容整洁、优化布局、适度超前”的要求, 高标准编制县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 搞好乡镇和村庄规划, 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真正做到靠规划引领城镇建设。二是高标准建设城镇。坚持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 按照“山水园林”县城的基本定位, 全面建成二郎山生态公园, 打造洛河风情线, 完成东城区开发, 推动县城提质扩容, 提升县城的品位, 切实增强承载发展的能力。加强重点小城镇建设, 着力解决小城镇公共设施配套不到位、公共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促进人流、物流汇聚, 充发发挥小城镇辐射带动功能。三是高效能管理城镇。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综合执法的城镇管理长效机制, 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管好、用好市政公用设施, 切实抓好人员密集地区、背街小巷和“城中村”的综合治理, 创造安全有序、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

㈤坚持开放开发, 走借助外力、创新发展的路子庄浪县欠发达关键在于欠开发, 欠开发关键在于欠开放, 必须转变观念, 激活内力, 借助外力, 加大开发建设力度。一是狠抓招商引资, 壮大工业经济。牢固树立“大招商、大发展, 小招商、慢发展, 不招商、难发展”的理念, 按照“立足产业办企业、围绕市场办企业”的思路, 优化招商环境, 采取专业招商、能人招商、节会招商的办法, 靠资源引项目, 以产权引投入, 用存量换增量, 充分利用企业改制后闲置的场地、工业集中区、产业基地、劳动力资源等比较优势, 发挥“洼地效应”, 主动承接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机遇, 想方设法引进一批工业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 扩张工业总量, 着力解决工业经济“短腿”的问题。二是推动全民创业, 发展民营经济。深入开展以“群众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为主题的全民创业活动, 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和复转军人自主创业, 引导扶持个体私营业主参与企业产权置换、农副产品加工和资源开发, 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仓储配送、连锁经营、物业管理等新兴服务业, 激发民营经济的生机和活力。三是抓好旅游开发, 培育新兴产业。坚持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培育大产业的思想, 把旅游作为优化经济结构和带动第三产业的龙头来抓, 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力度, 努力使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三大景区 (云崖寺、朝那湫、陈家洞) 、一条观光带 (梯田生态旅游观光带) 、三个公园 (水上公园、二郎山生态公园、紫荆山公园) 为重点, 积极争取国家旅游景区开发项目资金,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强力打造以云崖寺为主的生态休闲游、以庄浪梯田为主的人文自然游两大品牌, 积极争创云崖寺4A级景区和朝那湫、陈家洞省级森林公园, 进一步提升景区的档次。强势宣传推介, 拓宽客源市场, 扩大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不断提高旅游综合收入, 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3.浅论制约国库业务发展的瓶颈与突破 篇三

关键词:技工,人才培养,瓶颈,突破

公共营养保健专业是技工教育中的新兴专业,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从事一线营养相关工作的技术型人才。探索公共营养保健专业高技能型技工人才培养的制约瓶颈及突破成为了技工教育的重要研究方面。

一、公共营养保健专业的发展现状

2005 年, 公共营养师和营养配餐员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列为第四批新职业工种。截止到2005 年, 我国从事营养相关工作的人员数量不到4000 人, 而且基本上集中在医院和科研单位。但是, 在很多行业领域例如餐饮、教育、医疗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专业型高技能营养人才, 据估算全国的营养人才缺口高达400 万。从2006 年开始, 全国很多技工院校相继开设“烹饪工艺与营养”“营养配餐”“餐饮管理与营养”等专业。而在此之前, 开设营养先关专业的院校基本为本专科层次, 培养的人才主要为理论型。2013 年, 营养相关的技工专业统一更名为“公共营养保健”专业。技工院校技能型营养人才的培养不同于本专科院校理论型人才的培养, 无论是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设置、专业发展、教育教学、师资和教学设施的配备等方面都需要树立鲜明的技工教育特色, 并且还要采取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适应岗位需求。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显现出了不少的制约瓶颈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二、公共营养保健专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制约瓶颈

1. 课程设置落后于社会需求

到2006 年以前, 我国开设营养相关专业的院校几乎都为本科和专科层次, 主要致力于培养理论型人才, 造成了长期以来该专业理论性过强, 技术优势不明显。而技工院校营养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参考本专科院校的经验, 使得理论课程比例过重, 实践课程主要开设大学营养专业的实验课程, 根本无法适应社会上的一些岗位需求。有部分院校积极探索开设特色突出的实践课程, 但是由于历史教学经验少, 也无法形成体系。由于技工教育更偏重于实践, 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度比本专业要求更高, 目前的传统型课程设置已无法适应教学, 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2. 教学资源配备有限造成教学质量差

由于公共营养配餐专业是新兴专业, 所以主要的教学资源都是从其他专业挖掘过来的, 造成了配备有限。由于是新兴专业, 学校配备的教师长期以来只是在学校工作, 对营养专业学生工作岗位的需求以及工作单位的了解极其有限, 造成了教学与实习工作的脱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岗位需求的知识不匹配。

3. 就业岗位多样性使得教育目标不明确

由于营养涉及的行业面广泛, 导致该专业学生就业可涉及14个行业, 60 多个职业, 就业岗位的多样性是其他任何技工专业都无法比拟的。技工教育一般的培养时间是3 ~ 4 年,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培养出适应各行各业的高技能“千手观音”是非常困难的。这就导致了该专业的教育目标不够明确, 无法准确定位学生的职业培养目标。造成了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多而杂, “样样通样样松”, 专项实践技能不够突出, 满足不了企业的岗位需求。

三、公共营养保健专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突破

1. 以技能型培养目标为导向大力推进课程改革, 加快新型教材建设步伐

公共营养保健专业课程设置必须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 理论知识要系统, 实践知识要适应社会需要。传统的本专科营养理论课程同实践操作联系较为密切的部分如烹饪营养学、中医食疗、药膳保健学、医学营养学等应进行保留, 理论化程度以及深度较高的教材例如临床营养学、基础营养学等可以删除, 因为技工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实践课程开设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市场方向, 如烹饪类院校可以开设点菜员培训、药膳制作、酒店菜单设计与配餐等课程; 而食品类院校可以开设食品营养分析等课程, 医学类院校可以开设特殊人群营养配餐等课程。

2. 以资源有效整合为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设施科学规划

尽管公共营养保健专业的教学资源配备有限, 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资源整合手段来确保教学资源的充足。可以进行校企合作, 整合利用企业资源, 积极开拓实验基地和师资培训基地。将学生的实验实训课堂搬到企业, 将教师的业余时间充分利用到企业, 构建校企双赢的产学研平台, 丰富教学资源。

3. 以素质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为依靠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教学计划

新型的技工人才应当兼素质、技术、能力等于一身, 公共营养保健专业应该立足于全面素质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结合。该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也要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即使学时数量有限, 技工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必须要开设的。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则体现在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等方面, 这两个方面课程的开设要尽可能地建立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收集学生在岗位工作中的反馈信息是制定切实有效教学计划的前提。技工院校应该要求实习生填写调查表, 积极做好实习鉴定和工作总结, 获得岗位需求的一手资料, 并且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 专业课程的开设可以采用“选修课”制度。

参考文献

上一篇: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真题下一篇:武威市商圈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