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

2024-10-22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共8篇)

1.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 篇一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选择题卷

姓名:总分:

1、确立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会议是: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中共八大

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D.《宪法》

3、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的时间是: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4、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表明:

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我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②中国成为了真正独立的国家

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④土地改革结束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大大提高了

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5、一首歌中唱到“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1949年9月B.1949年10月1日C.1950年10月1日D.1953年7月6、1950年10月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前线的总司令是:A.毛泽东B.朱 德C.彭德怀D.林 彪

7、抗美援朝战争中,因严守纪律被火活活吞没的英雄是: A.刘胡兰B.董存瑞C.黄继光D.邱少云

8、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④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⑤中国军事、经济实力强大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9、抗美援朝战争“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也付出巨大牺牲,这场战争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是:

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③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 ④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0、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1950年人民政府颁布了:

A.《土地法案》B.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C.《中国土地法大纲》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1、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①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④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A.得到土地B.反腐败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实现工业化 13、1958年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其主要表现是:

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浮夸风④共产风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4、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5、、“地主”作为一个阶级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完全消失是在: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16、有些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相符的:

A.出生1949年,取名建国B.生于1978年,取名援朝C.生于1945年,取名红兵D.生于1834年,取名振邦

17、下列事件标志着中国大陆领土全部获得解放的是:A.渡江战役胜利B.新中国的成立C.西藏和平解放D.抗美援朝结束

18、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全权代表是:

A.**喇嘛B.**额尔德尼.确吉坚赞C.阿沛.阿旺晋美D.凯墨.索安旺堆

20、“中国人民不能容忍外国的侵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国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周恩来这段话是针对哪一件事件而发表的:

A.美国发动侵朝战争B.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C.美国发动侵越战争D.英国侵略印度

21、有一座烈士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顾全整个战局,视纪律重于生命而勇于献身的一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你认为

这座纪念馆可能是为了纪念:A.黄继光B.董存瑞C.邱少云D.罗盛教

22、坐落在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在醒目的位置陈列着两个著名人物的雕像,其中一位是毛泽东,另一位应是下列人物中的:

A.林彪B.刘伯承C.邓小平D.彭德怀

23、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是在:A.1949年底B.1950年底C.1952年初D.1952年底

24、彻底摧毁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是在:

A.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后B.中华民国成立后C.清朝统治被推翻后D.土地改革完成后

25、新中国土地改革后,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亩盐碱地变成良田,这一现象说明了:

A.土地改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变化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6、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所进行的努力不包括:

A.争取西藏和平解放B.进行抗美援朝C.进行土地改革D.进行工业化建设

27、“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

A.重工业B.运输业C.轻工业D.农业和商业

28、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进程艰难起步,经过努力,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一标志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三大改造的完成C.“一五”计划的完成D.中共八大的召开

29、对于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描述正确的是:

A.1954年制定的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B.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C.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定D.它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

30、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有20%,6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仅剩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无计划盲目垦荒B.人口数量急剧增长C.“大跃进”时期的毁林炼钢D.大规模的商业性采伐

31、“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成果B.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D.“大跃进”时浮夸风

32、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

A.反对以刘少奇为代表的党内走资派B.激发人民斗争热情

C.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D.提高群众斗争水平,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

3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周恩来、邓小平使经济得到短暂回升C.毛泽东批评江青的错误行为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34、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父亲用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你认为这个场景应发生于:A.建国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文革”时期D.“大跃进”时期

35、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每年“十一”长假成为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旅游的时节,规定十一长假依据的历史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B.占领南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C.西藏和平解放D.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

36、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7、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多少周年:()A.30年B.40年C.50年D.60年

3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地点是:A.南京B.北京C.重庆D.北平

39、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C.中共“八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40、美国出兵侵略朝鲜所打的旗号是:A.多国部队B.联合国军C.美国军队D.美英盟军

41、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枪眼而牺牲的英雄是:A.黄继光B.邱少云C.刘伯承D.彭德怀

4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A.毛泽东B.朱德C.周恩来D.刘少奇

43、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的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C.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D.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

44、抗美援朝的目的有:①抗击美国侵略者②保家卫国③支援朝鲜人民④保卫和平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45、全国进行土地改革时,分配给农民的土地:A、归农民所有B、归乡镇所有C、归集体所有D、归国家所有

46、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A.改革开放B.民主集中制C.四项基本原则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7、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依法办事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种局面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时B.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时C.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48、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所说的“解放”是指: A.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B.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和政策,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4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A.国有企业B.沿海城市C.经济特区D.农村地区 5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在农村推行了:

A.分田到户,由农民自己耕种的制度B.组织生产互助组实行互助合作制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生产队责任制

51、“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说明了:

A.人民公社的优越性B.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促进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批评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D.农民反对“大包干”

52、一外国旅游团来到中国广东省进行游览观光,游客们纷纷提出要看看广东省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城市面貌,如果你是这个团队的导游,你应该带他们去的城市不包括的是:A.汕头B.深圳C.珠海D.厦门

53、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发区④内地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54、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话提出应该是在: 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C.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D.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

55、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坚持: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两个凡是”的思想C.社会主义制度D.四项基本原则

56、最早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大

57、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精确的理解是:

A.不同于苏联.东欧模式的社会主义B.发展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C.不受马克思主义条条框框的束缚D.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58、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确定却是在: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中共十二大上C.中共十三大上D.中共十五大上

59、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改革开放C.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0、中共十三大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61、邓小平同志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因为: ①他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②他经历了战争与和平年代

③他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④他具有卓越的才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62、针对改革开放遇到的姓”资”姓”社”的困扰,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过程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

①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②特区姓”社”不姓”资”③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些④发展才是硬道理 A.①②③B.④①②C.①②③④D.④③② 63、下列各选项是邓小平在不同时期提出的,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②实行改革开放③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④③①D.④③②① 64、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A.邓小平B.毛泽东C.江泽民D.周恩来 65、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的是:

A.马列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66、中共十五大通过的党规章规定了党的行动指南,他们是:①马克思列宁主义②三民主义③毛泽东思想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⑤邓小平理论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⑤

67、确定以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68、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78年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C.坚持民主集中制D.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6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B.我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C.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

70、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A.开国大典举行B.西藏和平解放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D.渡江战役胜利

72、一首老歌中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标志是()A.抗日战争胜利B.开国大典C.西藏和平解放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73、为了整顿课堂纪律,某班召开主题班会。你觉得哪一个历史人物的事迹最适合在这个班会上宣()A.罗盛教B.黄继光C.邱少云D.孔繁森 74、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A.抗日战争的胜利B.抗美援朝的胜利C.解放战争的胜利D.镇压反革命运动

75、抗美援朝战争中,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A. 中国人民解放军B. 朝鲜人民军C. 中国人民志愿军D. 中朝军队

76、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却壮烈牺牲的英雄是()A.邱少云B.黄继光C.罗盛教D.杨根思

77、建国后,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的法律文件是()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宪法》 78、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9、右图反映的内容是“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从中不可能读到的信息是()A.土地改革使农民分得地主的土地B.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国 C.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关心土地问题D.封建土地制度被推翻80、2003年,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振兴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什么时期形成的()A. 一五计划期间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 文革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81、1954年,小明的爷爷去北京参加了一次会议,在会上他投票选举了毛泽东国家主席,还举手表决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他参加的这次会议应该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七千人大会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2、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产生于()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 83、当今的中国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标志着我国进入这一阶段的历史事件是()A.新中国的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C.土地改革的完成D.三大改造的完成84、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①基本消灭了剥削阶级②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③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初步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A BCD.①②③④ 85、下列事件不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过渡的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B.农业合作化C.手工业合作化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86、“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首诗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现象()A.抗美援朝时期B.“大跃进”时期C.土地改革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87、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誉为()A.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仆D.人民公仆、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 88、大庆油田牢固树立“科技人才强企”观念,目前有专业技术人才18832人,占员工总数的20.8%。对此变化,最感心慰的当属()A.王进喜B.邓稼先C.雷锋D.焦裕禄

89、一些历史名词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请问“大串联”、“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发生在()A.“文化大革命”时期B.“大跃进”时期C.“人民公社化”时期D.整风运动时期 90、某学校拟举办一个讲座:主题是“文革往事”。他们准备请本校亲身经历过这个时期的教师做主讲人,请根据下面几位教师的出生年代,帮助他们确定主讲人()A. 王老师,1954年B. 张老师,1976年C. 李老师,1982年D. 郑老师,1978年 91、文化大革命”中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批斗,最后被迫害致死,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和灾害②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是一起冤案③这是右倾错误长期发展的结果④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奠定了()A.组织基础B.政治基础C.思想基础D.经济基础 9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这一“伟大转折”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9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

9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能实现伟大的转折的思想基础是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思想路线。这路线的核心是()A.实事求是B.四项基本原则C.发动和依” 靠群众D.改革开放

96、一座城市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请问这座城市是指()A.上海B.珠海C.深圳D.广州 97、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所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B.实施“一国两制”政策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98、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剩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应源于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

99、“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下列政策与这两段《凤阳花鼓》词中的农民生活变迁息息相关的是()A.土地改革B.农业生产合作社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0、歌曲《走进新时代》中的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其中,实行改革开放让中国“富起来”的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以下25题留课后再写:

1.2006年7月12日,中国飞人刘翔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再创世界纪录后,身披鲜艳的五星红旗绕场奔跑,这一刻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决定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开国大典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③决定采用公元纪年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A.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了!B.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了!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D.祖国大陆统一了!4.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A.1949年9月B.1949年10月1日C.1950年10月1日D.1953年7月 5.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B.在解决西藏问题时,中央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C.西藏和平解放后,祖国获得完全统一D.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先遣部队进驻拉萨

7.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那么建国初期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和大陆统一()①香港 ②台湾 ③澳门 ④新疆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8.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表明()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我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②中国成为了真正独立的国家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④土地改革结束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大大提高了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9.1950年,中国受到美国怎样的侵略威胁()①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②美军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③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④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A.彭德怀B.林彪C.邓小平D.刘伯承

11.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作战的军队有()①中国人民志愿军 ②朝鲜人民军队 ③“联合国军” ④苏联人民志愿军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 12.“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他是()A.董存瑞B.黄继光C.邱少云 D.刘胡兰 13.李明自习课上与其他同学讲话,老师让他读一读邱少云的事迹,其用意是让他学习()A.集体主义精神B.艰苦奋斗精神C.爱国主义精神D.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4.一首《英雄赞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常春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还有迷人的《一条大河》“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多少年来,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多少人不免心潮澎湃,联想起()A.土地革命战争B.解放战争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 15.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段话应当是发表在哪一年()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16、下列不属于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内容的是()

A、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资本主义改造

17.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代表大会C.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D.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18.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④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⑤中国军事、经济实力强大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19.抗美援朝战争“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也付出巨大牺牲,这场战争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是()

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③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④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0.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A.得到土地B.反腐败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实现工业化 21.右图农民所作所为的依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共“八大”决议

四川金堂县贫农分到土地

22.“地主”一词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完全退出是在()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23.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

A.新解放区B.全国农村地区 C.除西藏以外的农村地区 D.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农村地区 24.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C.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5.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5 ADCBC6-10 CDBBA11-15 DBADD16-20 DCCAA21-25 CCADC

1-5 CBBBB6-10 CDCAD11-15 BADCC16-20 ACACA21-25 CDDDC26-30 DACAC31-35 DCDDA 36-40 DDDAB41-45 AABAA46-50 DDCDC51-55 BDBCD56-60 CDCCB61-65 BCCCC66-70 DDBCD 71-75 BBCBC76-80 BBDAA81-85 DDDBA86-90 BAAAA91-95 DCBAA96-100 CDADB

2.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 篇二

1.实数-的相反数是()

2.将直线y=2x向右平移1个单位后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A.y=2x-1B.y=2x-2A.y=2x+1B.y=2x+2

3.一个样本的各数据都减少9,则该组数据的()

A.平均数减少9,方差不变B.平均数减少9,方差减少3

C.平均数与极差都不变D.平均数减少9,方差减少9

4.一组数据共4个数,其平均数为5,极差是6,则下列满足条件的一组数据是()

A.0 8 6 6B.1 5 5 7C.1 7 6 6D.3 5 6 6

A.(1)(2)B.(2)(3)C.(1)(3)D.(1)(2)(3)

6.甲、乙两人进行赛跑,甲比乙跑得快,现在甲让乙先跑10米,甲再起跑.图中l1和l2分别表示甲、乙两人跑步的路程y(m)与甲跑步的时间x(s)之间的函数关系,其中l1的关系式为y1=8x,那么甲追上乙用的时间为()

A.5sB.6sC.7sD.8s

7.在Rt△ABC中,AC=6,BC=8,分别以它的三边为直径向上作三个半圆,则阴影部分面积为()

A.24 B.24πC.252D.252π

8.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3+ab2+bc2=b3+a2b+ac2,则△ABC的形状是()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

9.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cm,AD=12cm,点P在AD边上以每秒1cm的速度从点A向点D运动,点Q在BC边上,以每秒4cm的速度从点C出发,在CB间运动,两个点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点D时停止(同时点Q也停止),在这段时间内,线段PQ有多少次平行于AB()

A.1B.2C.3D.4

10.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DAC的平分线交DC于点E,若点P、Q分别是AD和AE上的动点,则DQ+PQ的最小值是()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已知一次函数y=kx+3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kx+3<0的解集是___.

12.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序号有_____.

13.在一次自行车越野赛中,甲乙两名选手行驶的路程y(千米)随时间x(分)变化的图象(全程)如图,根据图象判定下列结论不正确的序号是____.

(1)甲先到达终点;

(2)前30分钟,甲在乙的前面;

(3)第48分钟时,两人第一次相遇;

(4)这次比赛的全程是28千米.

15.现有甲、乙两个班级,每个班级各有45名学生参加一次测试,每名参加者可获得0,1,2,3,4,5,6,7,8,9分这几种不同的分值中的一种.测试结果甲班的成绩如下表所示,乙班的成绩如图所示.由观察可知,____班的方差较大.

16.一个正方体物体沿斜坡向下滑动,其截面如图所示.正方形DEFH的边长为2米,坡角∠A=30°,∠B=90°,BC=6米.当正方形DEFH运动到什么位置,即当AE=_______米时,有DC2=AE2+BC2.

17.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方式折叠,使顶点B和顶点D重合,折痕为EF,若BF=4,FC=2,则△DEF的周长是________.

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y中,A1(1,0),A2(3,0),A3(6,0),A4(10,0),…,以A1A2为对角线作第一个正方形A1C1A2B1,以A2A3为对角线作第二个正方形A2C2A3B2,以A3A4为对角线作第三个正方形A3C3A4B3,…,顶点B1,B2,B3,…都在第一象限,按照这样的规律依次进行下去,点B5的坐标为____;点Bn的坐标为________.

三、解答题(共66分)

19.刘老师在复习《二次根式》时,在黑板上写出下面的一道题作为练习:

已知,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小豪、小麦两位同学跑上讲台,板书了下面两种解法:

老师看罢,提出下面的问题:

(1)两位同学的解法都正确吗?

(2)请你再给出一种不同于二人的解法?

20.如图四边形ACBD是贝贝在一个废品收购站捡到一只机械零件,他想知道∠C的大小,于是进行了下面的操作:连结AB,过点D作DE⊥AB于点E,并测得DE=12,AC=6,BC=8,此时的贝贝还是求不出∠C的大小,一旁的王师傅说,其实S△ABD=60,贝贝听了一下子明白过来,很快地求出∠C的度数!同学们,假如是你,你能求出∠C的大小吗?∠C的大小是多少?

21.某市射击队甲、乙两位优秀队员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每次射靶的成绩情况如图所示.

(1)请填写下表:

(2)请从下列四个不同的角度对这次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

(1)从平均数和方差结合看(分析谁的成绩好些);

(2)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结合看(分析谁的成绩好些);

(3)从平均数和命中9环以上的次数结合看(分析谁的成绩好些);

(4)如果省射击队到市射击队靠选拔苗子进行培养,你认为应该选谁?

22.如图,在矩形ABCD中,M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M与A、C点不重合),作ME⊥AB于E,MF⊥BC于F.

(1)试说明四边形EBFM是矩形.

(2)连接BM、当点M运动到使∠ABM为何值时,矩形EBFM为正方形?请写出你的结论.

23.某市某西瓜产地组织40辆汽车装运完A、B、C三种西瓜共200吨到外地销售,按计划,40辆汽车都要装运,每辆汽车只能装运同一种西瓜,且必须装满,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

(1)设装运A种西瓜的车数为x,装运B种西瓜的车数为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装运每种西瓜的车辆数都不少于10辆,那么车辆的安排方案有几种?并写出每种安排方案.

(3)若要使此次销售获利达到预期利润25万元,应采取哪样的车辆安排方案?

24.如图,一次函数y=kx+n的图象分别交x轴、y轴与A、C两点.且C点的坐标为(0,3),OC=3OA,直线MN经过点(-1,0)且与x轴垂直.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将y=kx+n向下平移m个单位,设平移后的直线与y轴交于点D,与直线MN交于点E.

(1)当时,判断四边形ADEC的形状,说明理由.

(2)四边形ADEC能否为菱形?若能,直接写出移动的单位长度.

一、1.B;2.B.【点拨】依题意,得将直线y=2x向右平移1个单位后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2(x-1),即y=2x-2,故应选B;

3.A;4.C;

5.B.【点拨】∵ab>0,a+b<0,∴a<0,b<0,

∴(2)和(3)正确,故应选B;6.A.【点拨】设y2=kx+b(k≠0),根据题意,得解得∴y2=6x+10.当y1=y2时,8x=6x+10,解得x=5.

答:甲追上乙用了5s;7.A;8.C.

【点拨】因为a3+ab2+bc2=b3+a2b+ac2,所以a3-a2b+ab2-b3+bc2-ac2=0,即a2(a-b)+b2(a-b)-c2(a-b)=(a-b)(a2+b2-c2)=0,所以a-b=0或a2+b2-c2=0,即a=b,或a2+b2=c2,所以△ABC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故应选C;9.D;10.C.点拨:如图,连接BD交AC、AE于点O,Q,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O点是P点的对称点,此时DQ+PQ=OD,且值最小.此时DN+MN最小值即是BM的长.因为AB=AD=4,所以OD=1/2BD=2,即DQ+PQ最小值为.故应选C.

二、11.x>1.5.

【点拨】由图象可知,当y<0时,x>1.5,所以不等式kx+3<0的解集是x>1.5;

12.(3);

13.(4).【点拨】由观察图象,得到达终点时,甲对应的点是C,所花时间为86分钟,乙对应的点是D,所花时间为96分钟,所以甲先到达终点,即(1)正确;又两人第一次相遇前,甲都在乙的前面,即(2)正确;因为A(30,10),B(66,14),所以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直线AB的关系式为,把y=12代入有关系式解得x=48,即(3)正确;又乙的速度为12÷48=1/4,所以总路程为,即(4)不正确;

14.x+1.

15.甲;

【点拨】连结CD,假设AE=x,可得EC=12-x,因为∠A=30°,∠B=90°,BC=6米,所以AC=12米.因为正方形DEFH的边长为2米,即DE=2米,所以由勾股定理,得DC2=DE2+EC2=4+(12-x)2,而AE2+BC2=x2+36,若DC2=AE2+BC2,所以4+(12-x)2=x2+36,解得;

17.12.

三、19.(1)两位同学的解法都正确.

20.能.因为DE⊥AB于点E,所以S△ABD=1/2AB×DE,而S△ABD=60,DE=12,所以AB=10.又因为AC=6,BC=8,所以AC2+BC2=62+82=100,而AB2=100,所以AC2+BC2=AB2,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所以∠C=90°.

21.(1)依题意可填表如下.

(2)(1)从平均数和方差结合看:甲的成绩好些.因为甲、乙的平均数一样,而甲的方差小,成绩比乙更稳定;(2)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结合看:甲、乙两人成绩一样好.因为两人的平均数和中位数相同;(3)从平均数和命中9环以上的次数结合看:乙的成绩好些.因为甲、乙的平均数一样,而乙的方命中9环以上的次数有3次,而甲只有1次;(4)如果省射击队到市射击队靠选拔苗子进行培养,应该选乙.因为乙的成绩是呈上升的趋势(注:回答选甲也可,因为甲的成绩较为稳定).

22.(1)因为四边形ABCD矩形,所以∠ABC=90°,因为ME⊥AB,MF⊥BC,所以∠BEM=90°,∠BFM=90°,所以四边形EBFM是矩形.

(2)当点M运动到使∠ABM=45°时,矩形EBFM为正方形.因为EBFM为矩形,∠ABC=90°,∠ABM=45°,所以∠EMB=45°,所以EB=EM,所以矩形EBFM为正方形.

23.(1)由题意,装运A种西瓜的车数为x,装运B种西瓜的车数为y,则装运C种西瓜的车数为(40-x-y).则有4x+5y+6(40-x-y)=200,整理,得y=40-2x.

(2)由(1)知,装运A、B、C三种西瓜的车数分别为x、40-2x、x,由题意,得解得10≤x≤15.因为x为整数,所以x的值是10、11、12、13、14、15.所以安排方案有6种:方案一:A种10辆,B种20辆,C种10辆;方案二:A种11辆,B种18辆,C种11辆;方案三:A种12辆,B种16辆,C种12辆;方案四:A种13辆,B种14辆,C种13辆;方案五:A种14辆,B种12辆,C种14辆;方案六:A种15辆,B种10辆,C种15辆.

(3)设利润为W(百元),则W=4x×16+5(40-2x)×10+6x×12=2000+36x.由已知,得2000+36x≥2500,解得.则x=14,或15,故选方案五,或方案六.

24.(1)因为C点的坐标为(0,3),OC=3OA,所以A(1,0),因为,解得,所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3x+3.

3.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 篇三

【点拨】 There be句型的一般将来时,可用There will be ... 或There is going to be ...。例如:

There will / is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match this evening. 今天晚上有一场篮球赛。

2. Will people use money in 100 years? 100年后人们还用钱吗?

【点拨】 介词in后面接表示一段时间的名词短语,意为“在……以后”,一般与一般将来时连用。例如:

He will be back in three days. 他将在三天后回来。

3. Ill live in Shanghai, because I went to Shanghai last year and fell in love with it. 我将会居住在上海,因为我去年到上海去了,而且喜欢上了它。

【点拨】 fall in love with是一个固定短语,意为“喜欢、爱上”,通常指突然间爱上某人或某物。例如:

They fell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他们相爱了。

4. On the weekends, Ill be able to dress more casually. 在周末,我可以穿得更随便些。

【点拨】 dress作“穿”讲,意为“穿衣”,后面不能接表示衣服的词,但后面可接人作宾语。例如:

Get up and dress quickly. 快起床穿衣。

The girl can dress herself. 这个女孩能给自己穿衣服了。

5. There were many famous predictions that never came true. 有很多著名的预言根本没有实现。

【点拨】 come true是一个固定短语,意为“实现、成为现实”。例如:

After many years hard work, her dream has come true at last. 经过多年的努力,她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6. Some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there will be such robots in the future. 一些科学家相信将来会有这样的机器人。

【点拨】 so与such都有“如此、这样”的意思。such是形容词,意为“这样的、这种”,可修饰可数名词的单数、复数形式或不可数名词。修饰可数名词单数时,such要放在不定冠词的前面。so是副词,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副词;当名词前有many, much, few, little等表示数量的词修饰时,也要用so。例如:

Ive never seen such beautiful flowers. 我从未见过这样漂亮的花。

7. I need to get some money to pay for summer camp. 我需要得到一些钱来为夏令营付款。

【点拨】 pay for意为“付款”,“为……付款、付钱”,一般要用人来作主语。例如:

How much did you pay for the book? 买这本书你付了多少钱?

8. No, he doesnt have any money, either. 不,他也没有钱。

【点拨】 either作“也”讲时,一般用于否定句中;too, also作“也”讲时,用在肯定句或疑问句中。

9. I need some money to buy gifts for my family. 我需要一些钱给我家人买礼物。

【点拨】 动词buy后面可以接双宾语,即buy sb. sth,也可用buy sth. for sb.来表达。

10. Everyone else in my class was invited except me. 除了我之外,我班其他人都受到了邀请。

【点拨】 except是介词,意为“除……之外”,即从整体中除去,不包括在内。例如:

He works every day except Sunday. 除了星期天外,他每天都工作。

11. You left your homework at home. 你把作业落在家里了。

【点拨】 表示“把某物忘在某地”,要用“leave + 某物 +地点”。而forget表示“忘记”时,一般指忘记某事,不与地点连用。例如:

I left my key at school. 我把钥匙忘在了学校。

Im sorry I forgot his name. 对不起,我忘了他的名字。

12. What was the girl doing when the UFO took off? 当飞碟起飞时,那个女孩在干什么?

【点拨】 1) 过去进行时由“was / were +动词的现在分词”构成,表示在过去某一时刻或某一段时间内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常与过去进行时连用的时间状语有at that moment, at this time yesterday, at nine oclock yesterday等以及由when或while引导的过去时间状语从句。例如:

I was doing my homework at eight oclock last night. 昨天晚上八点我正在做作业。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your friend came to visit you? 当你的朋友来看望你时,你在做什么?

2) 句中的take off意为“起飞”。take off还有另一个意思是“脱下”。例如:

Please take off your dirty clothes. 请脱下你的脏衣服。

The plane took off ten minutes ago. 飞机10分钟前就起飞了。

13. You were supposed to meet at the bus stop this morning to return it. 你应该今天早上在车站见面以归还上衣。

【点拨】 be supposed to意为“理应;应该”,后面跟动词原形,相当于should。例如:

Everyone is supposed to wear a seat belt in the car. 在汽车里每个人都得带上安全带。

14. If you do, the teacher wont let you in. 如果你那样做,老师不会让你进去。

【点拨】 如果主句用了一般将来时,那么以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要用一般现在时来替代一般将来时。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既可放在主句之前,也可放在主句之后;放在主句之前时,要用逗号与主句隔开。例如:

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 we will go the park. 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公园。

15. If you become a professional athlete, youll be able to make a living doing something you love.如果你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你就可以做你喜爱做的事来谋生。

make a living (by)意为“以……谋生”,介词by后面可接名词、代词、动词-ing形式,有时by也可省略。例如:

The young woman makes a living by singing. 这个年轻的妇女以唱歌谋生。

巩固练习

()1. There ______ thousands of volunteers serving in Beijing in August 2008. (2008云南昆明)

A. will have B. are going to have

C. are D. will be

()2. I hear that he will be back _______ two weeks time. (2008广东省)

A. atB. inC. afterD. for

()3. Qingdao is such a lovely city that I _______it when I first visit it. (2008云南昆明)

A. knew about B. fell in love with

C. found D. noticed

()4. —Can you_____ your little brother? Im busy now.

—OK. Ill do it right now. (2008湖北咸宁)

A. wear B. put on C. dress D. in

()5. —Could you help me do some cleaning tomorrow?

—If I _______, I will do it. (2008辽宁12市)

A. am free B. will be free

C. will have timeD. had time

()6. It was __________ music that I lost myself in it. (2008江苏泰州)

A. such a beautiful B. so beautiful a

C. so beautifulD. such beautiful

()7. If you dont want to _______ for plastic bags in most supermarkets, youll have to bring your own shopping bag. (2008山东临沂)

A. spendB. takeC. payD. cost

()8. —I havent seen Bob for a long time.

—I havent seen him, ______.(2008四川成都)

A. tooB. eitherC. instead

()9. My father will ________. (2008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A. buy a new book me

B. buy a new book for me

C. buy a new book to me

D. buy a new book at me

()10. —All the clerks went home _________ Mr.Wang. Why?

—Because he had to finish his work.

(2008湖北咸宁)

A. except B. besidesC. without D. beside

()11. This morning I went to school in such a hurry(匆忙) that I _______ my notebook at home.(2008福建厦门)

A. leftB. forgotC. lost

()12. —Were you at home at 9 oclock last night?

—Yes, I _______ a shower at that time.(2008吉林省)

A. tookB. was taking

C. was takenD. am taking

()13. The plane from Shanghai to Paris will _______ in an hour. (2008上海市)

A. take upB. take away

C. take outD. take off

()14. From what we get, we can _______ a living;what we give, however, makes a life.(2008云南)

A. get B. make C. takeD. have

15. 根据汉语意思完成英语句子。每空限填一词。

我希望去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现在我的梦想实现了。

I wish to watch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 My dream has __________ __________ now. (2008甘肃兰州)

4.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篇四

第1课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具有人民代表的性质,在普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会召开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政治协商会议的重大决议:

1、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把北平改为北京作首都;

3、采用公元纪年,本年为1949年;

4、五星红旗为国旗;

6、《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7、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10月1日为国庆纪念日。

外交原则: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溶蚀也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历史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标志西藏和平解放。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同时也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西藏的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途。

第2课

抗美援朝战争:背景—美国对我国东北边境进行狂轰滥炸,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应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请求。

1950年10月,彭德怀—司令员

1953年7月,板门店—《朝鲜停战协定》。意义: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烈火英雄—邱少云 堵机枪英雄——黄继光

土地改革:1950年6月,目的—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意义——:1952年冬,除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省外,全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区的三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镇压反革命运动:“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全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面,人民民主政权得以巩固。

第3课

第一个五年计划: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行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改造相结合的总路线)

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主要任务: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3、方针—自力更生为主;三大运动—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

4、“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

5、从无到有的工业:飞机、汽车制造、电子、重型机械等工业。

6、影响: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间:1954年9月地点:北京。刘少奇做报告。第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大法。内容: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反映人民的意志,代表各族人民的利益。特点(原则):社会主义原则、民主原则、民族平等原则。

“三大改造”:1953年开始,1956年底结束。意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优势,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4课

“大跃进”运动:

1、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原因: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

3、主要表现:农业的“浮夸风”,工业的“全民大办钢铁”。

4、影响:积极—:发挥了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表现了可贵的建设热情,也取得了一些成就。消极—: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打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大批农村劳动力投入大炼钢铁,使农田荒废,生产衰退,国家遭到重大损失;片面强调发展钢铁,使轻工业减产,市场供应困难,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人民公社化运动:

1、1958年8月。主要内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一平二调”----贫富拉平,平均分配物资,无偿调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2、影响:人民公社制度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5课

铁人——王进喜 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第6课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原因—毛泽东对形势作了错误的判断。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直指邓小平、刘少奇。

刘少奇冤案—共和过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

四人帮—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

四五运动——悼念周总理、拥护邓小平、声讨四人帮的群众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1979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

粉碎四人帮的影响: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国家。标志“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拉大了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5000亿元。

第7课

十届三中全会最重要、最具深远影响的成果——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邓小平写信给党中央,真理标准讨论的先导。光明日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揭开了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意义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21月北京内容: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撤销错误文件、肯定四五运动的革命性质、纠正错误结论。)影响: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邓小平—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8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包干到户的典型—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2、四川—包产到组。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4、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向结合,客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补充改革—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的改革。

2、改革: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开始。管理—放权让利、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利改税;经营方式——承包经营、合资经营、联合经营、租赁经营;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企业改组联合;股份制、公司制。

第9课

经济特区的建立:

1979年,邓小平提出办特区。

1980年:深圳——对外开放的窗口、珠海、汕头(广东省);厦门(福建)1988年:海南岛(海南省)

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长江三角洲等7个经济开放区(80年代)——(90年代)上海浦东新区[扩大开放的窗口]——重庆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成都等18个内陆省会城市——满洲里等13个边境城市。

对外开放的意义:

1、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3、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第10课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经济的奇迹。

把可持续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钢铁工业的“新航母”—鞍本钢铁集团。

第11课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人大代表的选举—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有选民直接选举。

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势——各级政协。

法律框架体系——宪法为核心,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

刑法—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民法—调整民事关系、保障公民和法人的民事权益。

司法原则: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人人平等。

第12课

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依据:我国的国情)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步走战略:

1、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完成;

2、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

3、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92年,中共十四大,江泽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1997年,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中共十六大,奋斗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选举胡锦涛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江泽民---三个代表写进党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1、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2、“发展才是硬道理”。

3、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

4、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供人民的生活水平。南方谈话的意义: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第13课

我国56个民族,汉族为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

5个自治区:内蒙古、广西、新疆、宁夏、西藏。

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信仰,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第14课

一国两制构想的依据:邓小平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一国两制的含义:在一个统一的中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行政长官—董建华。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行政长官——何厚铧。

意义: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还使香港、澳门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时代,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15课

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

兵种:装甲兵、通信兵、防化兵、海军航空兵等。

海军:华东军区海军,1950年成立。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北海舰队。

空军:1949年成立。发展方式:自力更生研制和引进先进飞机。

科技强军战略:坚持走精兵之路和科技强军之路。

第二炮兵(导弹部队),1966年建立。

新世纪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斗争准备的立足点:打赢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突出信息化武器装备、新型军事人才、朱军兵种协同作战。

人民解放军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任务:保卫国土、经济建设、抗震救灾、森林灭火、抗洪抢险等。

第16课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中印双边谈判的印度代表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

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4月,亚非29国参加。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主题:团结反帝。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美蒋制造。阻挠周恩来参和破坏会议。

周恩来——“求同存异”的倡议。在和平共处原则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的十项原则。——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贡献。

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式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在第三世界国家和支持正义国家的有力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意义: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的力量,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美建交: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我国外交政策: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共同发展。1994年江泽民在印度尼西亚茂物发表讲话。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的地位。

第17课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我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打破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火箭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第五个国家。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圆满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

医疗:针刺麻醉、断肢再植、大面积烧伤治疗、切除大肿瘤等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863”计划:1986年3月王大珩等四位老科学家上书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邓小平做了“此时宜速做决断,不可拖延”的批示。内容:生物工程、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海洋技术、新材料等。

信息技术: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手段,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了教育现代化。

第18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亲自抓教育。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1983年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指明了方向。

1999年,党和国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重点是: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

“希望工程”—1989年10月青少年基金会倡议实施“希望工程”。1990年5月在安徽金寨县南溪镇第一所希望小学落成。

高等教育改革——扩大教育规模、扩大招生。

1985年起,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刘长春(第十届)

新中国的体育方针政策:“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第二十五届世锦赛。

中国女排“五连冠军”的奇迹。

1984年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32块奖牌,许海峰——第一块奥运会金牌—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2004年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夺得32枚金牌,名列第二。

第九至第十四届亚运会夺得金牌和奖牌总数的“六连冠”,成为亚洲第一体育强国。2001年,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主办权。

第19课

1953年周恩来向文艺工作者提出任务:发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使文艺事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务服务的任务。

1956年,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优秀长篇小说:《保卫延安》《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岩》

优秀戏曲:《刘巧儿》。

优秀影片:《甲午风云》《林则徐》《小兵张嘎》《五朵金花》

优秀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文化大革命中搞文化专制主义,八个样板戏垄断戏剧舞台,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艺工作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代表作:小说——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李凖的《黄河东流去》,张平的《抉择》

影片——《红高粱》《焦裕禄》《开国大典》《生死抉择》

电视剧——《长征》《英雄无悔》《激情燃烧的岁月》及四大名著。

歌曲——《春天的故事》《在希望的田野上》《十五的月亮》《爱的奉献》《走进新时代》。舞剧——《丝路花雨》。

第20课

中国创造了消灭贫困的世界奇迹。

恩格尔系数——生存性的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就标志生活水平提高。当代的焦裕禄——孔繁森

新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蒋筑英

活雷锋——徐虎

抗洪勇士——李向群

文明城市——唐山、大连、张家港

文明村镇——江苏华西村。

第21课

就业制度——逐步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就业制度改革的成就——渠道拓宽、规模扩大、服务体系形成、再就业。

促进再就业的措施——

1、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

2、进行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

3、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政府促进再就业”的方针。

4、下岗、创业、吸收下岗人员的企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和自谋职业被人们接受。

就业主渠道——私营个体等非公制经济。

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外出务工

5.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国现代史复习 篇五

1、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1956年)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1956——1966)

3、十年**时期(1966——1976年)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 1949年9月;地点:北平

(2)主要内容: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三年以来:1946年解放战争以来;三十年以来:19五四运动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鸦片战争以来)

2、开国大典:

(1)时间 1949年10月1日,地点 北京天安门(从天安门指五四运动到天安门指开国大典)。

(2)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成。(开国大典图)

(3)意义: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 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新中国成立的启示: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的成果,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1)西藏派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到达北京,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 抗美援朝

1、抗美援朝

(1)背景: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打到鸭绿江边;美军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美军的一系列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时间:1950年——1953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军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4)最可爱的人:以黄继光、邱少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5)1953年,美国签署“停战协定”。(6)意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3课 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底)

(1)背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2)法律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 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4)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准备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条件。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一五计划

(1)时间:(1953年——1957年);

(2)背景: 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3)目的: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5)成就:

重工业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厂、沈阳机床厂和沈阳飞机制造厂。

交通运输业:武汉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加强内地边疆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6)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民主政治建设

(1)1954年,一届人大颁布《中华人共和国宪法》,简称五四宪法,《共同纲领》功成身退;

(2)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 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底)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 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是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公私合营,创举:赎买政策

(4)历史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中共八大

(1)时间1956年 (2)内容:分析了当时国内的 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 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工业国。

(3)评价: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净、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评价:客观上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对我国国情认识不足;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2)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1959——1961年,我国的 国民经济 发生严重困难。1961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3、探索时期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4、(1966年——1976年):——毛泽东的晚年错误

(1)1966年,“ ”全面发动起来。1976 年,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

(2)两大反革命集团: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3):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

(3)对的认识:”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使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和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启示:我国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中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最大的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 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

(1)1978年底,北京召开。

(2)内容:思想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政治上:停止使用“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3、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为冤假错案平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

(2)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对内改革:

(1)农村改革: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方式: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最早实行的地区:安徽凤阳小岗村;

意义:解放了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改革:1985年开始,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的方式政企分开;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9课 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

(1)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 、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深圳 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最大)

(2)意义: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3)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开放区)——内地。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4) 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

(2)1982年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5)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一位老人划了一个圈)

(6),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章)

(7)、怎样评价邓小平理论:

第一次比较系统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十六大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产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4、,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中国梦基本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

3、中国共产党成立1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内蒙古治区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2、民族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

(1)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完成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度,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20世纪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代表性工程:青藏铁路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图)

3、1987年,中葡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4、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1、改革开放以后,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对台基本方针。

2、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 ”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3、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

4、,连战率“ 和平之旅”访问中国大陆,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5、,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6、,两岸实现“ 三通”。(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

第15课 钢铁长城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后又陆续建立了北海、东海、南海舰队;

2、20,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3、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建立就面临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并取得辉煌成果,著名飞行员:蒋道平。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灭机;

4、1966年组建第二炮兵部队(二炮),担任核反击任务。20,更名为火箭军。

5、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 火箭军 、 战略支援部队 。

6、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 。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

(1)1955 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2)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

团结与合作。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1、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乒乓外交——小球影响打球,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5、中美关系从几十年的敌对到邦交正常化,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外交政策应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外交政策的变化必须符合国情;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1、1964 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 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 。

2、两弹一星——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3、19,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进入太空。20,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实现太空行走。

4、代表科学家:邓稼先、钱学森。

5、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是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和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称为“ 杂交水稻之父”。

6、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 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7、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双百”方针。

8、年,中国作家 莫言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1、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居世界第二, 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第一,高铁里程居世界第一 。

6.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 篇六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意义:它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三大改造(1953—1956年)(1)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形式:对农业、手工业是建立农业、手工业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和平赎买);(4)结果: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5)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共八大(1956年9月);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1)内容: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3)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①两次会议的相同点:都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②不同点:实施的情况及影响不同。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但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正确的路线没有得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

5、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评价: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是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1)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表现: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3)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5)教训:正确认识国情,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经济规律。(6)左倾错误的纠正:1961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962年召开了“七千人大会”,使国民经济有了明显好转。

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和”人民的好战士”雷锋等,主要事迹见课本P28-P33。他们的精神品质: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1956年—196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①武汉钢铁公司、包头钢铁公司的建成投产;②包兰铁路、兰新铁路建成通车;③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大庆油田建成投产;⑤在上海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

8、“”(1966­.5—1976.10)(1)原因: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他希望通过““””防止资本主义复辟;(2)“”的领导机构是:“中央“”小组”;(3)导火线: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4)开始和结束:1966年,“五一六”通知的发表(或“中央“”小组”的成立)标志着““””的开始;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着“”的结束。

9、在“”中,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即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和王洪文的“_”);1971年9月13日的“九一三事件”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1976年,悼念周恩来引起的“四五运动”为粉碎_奠定了群众基础;

10、“”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是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

11、“”造成的危害:①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②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③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7.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 篇七

其实, 文章中激起作家心灵之声的“寻常之物”并不寻常。在作家眼中, 它们充满灵气, 充满活力。因此, 作家们着力塑造它们, 使他们成了自己情感与理想的载体, 并借助它们展示自己内心情感的变化及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如鲁迅在《雪》中塑造的“朔方的雪”, 它“在纷飞之后, 却永远如粉、如沙, 它们绝不粘连, 洒在屋上, 地上, 枯草上, 就是这样。”“在无边的旷野上, 在凛冽的天宇下, 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那是孤独的雪, 是死掉的雨, 是雨的精魂。”

这里的朔雪独立不羁, 昂扬向上, 充满斗志, 具有横扫千军、锐不可当的气势。我们知道鲁迅是“一个社会感与历史感都极强的思想斗士”, 他对“自然美自恨并无敏感, 所以即使是良辰美景, 也不甚感动”, 却念念不忘记载这人间奋斗历史的“遗迹”。也就是说, 离开了社会人生的自然及自然美, 对于他是没有意义的。他赞赏自然和自然美, 完全着眼于从中发现社会和发现自己。因此, 鲁迅先生对朔雪的描写, 不只是对它质地、形态的摹写, 同时还透露出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 毅然决然地砍断了与社会现实极不协调的思想情绪。而对飞腾的朔雪磅礴气势、浩大声威之酣畅淋漓的抒写, 正是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的人生观的形象的写照。而朔雪的孤独, 也映出了此期作者“荷戟独彷徨”的身影。而这“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雨的精魂”, 也是鲁迅先生自己的精魂———奋斗的、向上的、闪光的精魂!

再如《浪之歌》, 作者在文中极力塑造“浪”这个形象:“我和海岸是一对情人, 爱情使我们相亲相近……”“清晨, 我在情人的身边发出海誓山盟, 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 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 于是他将我亲吻。”“潮水涨来时, 我拥抱着他, 潮水退去时, 我扑倒在他脚下。”诗中的浪的形象是感人的, 他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 爱得热烈, 爱得深沉。透过浪的形象, 我们不禁想起了诗人自己, 想起他对祖国炽热而苦苦的恋情。熟悉诗人纪伯伦的人都知道, 他的祖国———处于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统治下的黎巴嫩———给予他的并不是很多。远在少年时代, 为了生存, 他同家人不得不背井离乡, 不远万里来到美国求生。后来, 立志报国的诗人, 又被“莫须有”的罪名放逐。在自己的国土上, 连立足之地都没有, 不得不旅居异国, 身老他乡。然而, 这种因贫困和统治阶级的罪恶而造成的与故土的离别, 不仅没有淡化他对祖国的思恋, 冷却他炽热的赤子深情, 相反, 他爱之更深, 思之更切。他除将海外流离的阿拉伯作家组织起来, 共同为祖国独立和自由民主而抗争呼号, 还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 对祖国寄予深厚的恋情, 《浪之歌》便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他借助海浪对海岸的热恋, 曲折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同样, 巴金先生的《日》、《月》中的飞蛾、夸父、姮娥等形象, 也都寄托了作者追求光明温暖的人生理想。那么, 作家们是如何借助这些形象, 寄托自己人生理想, 展示自己心灵风光的呢?

一、运用象征手法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 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 借助某一具体的事物形象 (象征体) , 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本体) 。象征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 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 而且化“抽象”为“具体”, 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在《雷电颂》中, 郭沫若就赋予了“风、雷、电”“土偶木梗的群像”及“洞庭湖、东海、长江”等形象以象征意义, 使它们分别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人民群众”, 并且通过对“风、雷、电”的歌颂和对“土偶木梗”的抨击, 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诗人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而《海燕》中, 高尔基给自己笔下的形象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海燕”象征着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形象;“风云雷电”这一组意象象征了反革命势力;“大海”象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而“暴风雨”则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因此, “大海与风雨雷电的殊死搏斗”反映的就是1905年革命前夕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日益激化。“大海最终战胜乌云闪电”, 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前途。总之, 在文章中, 作者使用象征手法, 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二、紧紧抓住“寻常之物”的特点, 赋予它们人的灵性

换句话说, 作者在塑造这些形象时, 都抓住“物”自身的特点, 使用了拟人手法, 因此, 本单元文章中的这些形象, 除了具有人的特点外, 还有物本身的特点。如《浪之歌》中的“海浪”这一形象, 她的“任性”、“总不能平静的心胸”、晨昏的情感变化、潮水涨落时不一样的举动等, 除有“海岸情人”的特点外, 都符合海浪的特性。《雪》中的“朔方的雪”的“如粉、如沙、绝不粘连”, 既是对朔雪质地形态的描写, 又映现此期作者的“荷戟独彷徨”的孤独。《雷电颂》中“土偶木梗”“端坐在神位上, 装腔作势, 没有德能”, 实际上是指世间昏君的昏庸腐朽、无德无能、欺民惑众。因此,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 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展示了自己的心灵。

三、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

第一人称的使用, 使“物”“我”融为一体, 物即我、我即物, 物之声乃我之声, 物之情乃我之情。这点在纪伯伦的《浪之歌》与《雨之歌》中尤为突出。“浪”“雨”即是诗人, “浪”对海岸的恋情、“雨”对大地的奉献精神, 也就是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心声。

总之, 本单元散文诗中, 作家运用各种手法塑造的这些形象, 都承载着作家的理想与追求, 其间跳动着作者的情感律动, 我们品读这些形象, 就能领略到每个作家的心灵风光。

摘要: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散文诗, 其内容都是由寻常之物激起的作家的心灵之声。品读这些形象, 可以捕捉到作家的情感律动, 感受到作家的心灵风光。那作家们又是如何借助这些形象展示自己的心灵风光的呢?1.用运象征手法;2.抓住寻常之物自身的特点,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三.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这样, 作家笔下的这些形象便充满了灵气, 物我合一, 物之声即我之声, 物之情即我之情, 作家的心灵风光便借助这些形象展现无余。

关键词:作品形象,作家心灵,象征,拟人,第一人称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第二版.

8.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 篇八

通过合作学习《绿叶的声音》,掌握本专题所选诗文鉴赏的一般方法。

重点预设:

1.感悟诗歌情感之美;

2.想象诗歌画面之美;

3.通过朗读表达诗歌所蕴涵的美。

一、导入

师:在走进课文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两幅图画。

师:(出示两幅图片——火红的枫叶和热情的白杨树叶)请大家任选两幅图画中的一幅,扣住枫叶和白杨树的特点,为它配上贴切的标题,可以用一个词、一个短语、一句诗、一句话。

生活动1分钟。

师选择两三位同学说答案。

生交流(老师适当鼓励性点评:很有想象力、情商挺高、抓住了叶子颜色之美、发现了叶子的形状特征等)。

师:老师也为两幅画面配了题目,点击(“晓来谁染霜林醉”,“掌声”)。请大家揣摩一下:老师选配的两个标题跟同学们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适当讨论。

师:谢谢大家的理解。老师配的这两个题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除了抓住枫叶和白杨树叶的颜色和形状特征,还附着上了情感和想象,这就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师: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刚才我们从图画中欣赏到了诗情,下面我们一起随诗人青勃去倾听《绿叶的声音》,在诗歌中寻找图画美。

二、过程

(一)初读“叶”之美

师:请大家齐声朗读这首诗。

生齐读。

师:再请大家选择《绿叶的声音》中的一两个片段,仔细揣摩,共同探讨,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生合作后,推荐代表交流朗读,师生共评。

师范读。

(二)感悟“叶”之美

师:课前布置大家预习,请大家交流讨论:从《绿叶的声音》这首诗的不同片段中,你感悟到诗人心中的情了吗?选择一两段说说(请学生写理解片段)。

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点)

师总结:我们从月夜的叶笛里,听出了思念,听出了幽远;从梧桐叶上的诗句里解读出清静或寂寞哀愁;从白杨树的掌声里,听出了生活的激情……这些不就是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美吗?

(三)想像“叶”之美

师: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曾经说过:“诗歌就像图画。”现在请大家自己创造,根据诗句想象画面。

教师结合《绿叶的声音》指导想象方法。

1.咀嚼文字,展开想象

举“白天她捻拨阳光的金丝”的例子,学生先说,老师示范。

2.调动生活、知识积累,展开想象

教师示范“青冢上对于美的思念”这一句由知识积累到想象的过程。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将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用文字描绘出来,完成后小组交流,将小组内写得最好的推荐给大家。

师:刚才,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从情感和想象两个角度去感受“叶”之美。其实,“叶”的情感和想象之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四)再读“叶”之美

生大声激情自由朗读。

师生合作朗读。

师总结:读到这里,大家已经很清楚了,这首诗借助叶的形象,融入自己的情感、发挥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美的感悟。

(点击课件,显示本专题选文共同特征)

本专题其他诗文也都是借助叶的形象,抒发了情感,生发想象,表达了古今中外文学家们心中的美。

(五)合作探究:读出美、感悟美、想象美

古诗《红叶题诗》

围绕话题:

1.读出情感。

2.借“红叶”表达什么情感?

3.根据诗句写一个简短的想象片段。

(六)布置作业

课后多方面收集资料,合作学习本专题其他几篇诗文。

三、结束语

罗丹曾经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希望大家从这普通的叶子里发现更多的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美,学会“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倾听《绿叶的声音》教后记:

《叶》是苏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中的一个专题,这个专题选编了8篇古今中外写叶的诗文,都是用文学的笔法写叶,通过“叶”抒发情感、传达哲思,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生活中“美”的理解和感悟。

笔者希望通过教读其中一首现代诗《绿叶的声音》和一首古体诗《红叶题诗》让学生了解本专题的选文特点,进而掌握学习这一专题的方法。本节课的预期目标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感悟诗歌的情感之美;与自我心灵对话,调动生活积累,想象诗歌画面之美;通过朗读表达诗歌所蕴涵的美。

在整体构思和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理念:

(一)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彰显。在“感悟”和“美读”这两个主题环节中,给出示范,让学生在朗读和理解时有章可循,而不是泛泛而谈导致课堂的无序和低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参与到其中去,倾听学生、激励学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激情。

(二)合作探究

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中的宝贵资源,教者引导组织得当,可以使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激励,摩擦并迸发出耀眼的思维火花。课前预习时,鼓励学生自由组合,组建学习小组;课堂上,围绕各小组组长展开讨论,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调动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积累,真正走进诗歌

诗歌很美,但是理解相对较难。要让学生真正走进诗歌,联系学生的生活、调动积累就显得尤其重要。这节课,主体构思是由画入诗、再由诗到画,紧扣“美”,引导学生去感受、想象、表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联想自己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而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吟咏美读

对诗歌之“美”的感悟,离不开美读。由初读,到范读,到品读,到再读,到合作朗读,笔者希望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升,在读中想象,构成课堂的亮点。从实施看,学生从初读到再读,进步明显,但因为对现场设备和氛围估计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果。

作为一堂观摩课,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落实预期目标,展示教学效果,对教学中的生成效应没有作过多期待,说明笔者对课堂驾驭能力还没有充分的信心,这将是笔者以后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努力的方向。

点评:

关于“叶”的话题,纷繁复杂,《叶》专题选择了古今中外诗文达8篇之多,或抒情、或议论、或叙事,要想在一节课内完成本专题的教学,难度很大。本教案巧妙地选择了突破口——用文艺性笔调扣“叶”写生活中的“美”,发现并利用了文本的最大价值,为学生学习开辟了一条捷径。

从构思看,本教案选择一古一今两首诗歌作引子,教给学生学法,是“授人以渔”之举,并将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整节课紧扣“叶”之美,激发学生感受、发现、创造生活中的美,是语文学习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教学环节由画入诗、由诗到画,过渡圆润自如;对诗歌的赏析由诵读、到感受、到想象、到创造,符合诗歌解读基本规律,引导学生与作者、与作品、与自己心灵对话。

从学法看,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并保持积极思考,这一点与新课标的精神是吻合的。

从教法看,教师朗读和解读示范,是积极有效的,不流于形式,将教师在课堂引导组织上的主体性充分彰显出来。

上一篇:小学生低年级运动会口号下一篇:见习期满个人转正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