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会计控制案例分析(精选10篇)
1.内部会计控制案例分析 篇一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控制环境方面
1、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很不合理。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机构设置比较冗杂,一些部门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责任,该管的不管,致使企业组织机构权利与责任之间关系模糊,内部控制运行效率不高;
二是单位内部不够重视注重横向间的协调反而比较注重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使同级各部门间缺乏重要沟通,最终导致沟通不畅,指令的执行不通畅。
2、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管理者素质较低且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控制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有的企业领导不按规章制度进行执法,相反地去强调灵活性,使内控制度系统缺乏了其应该有的独立性;有的企业领导为了谋取私人利益而胡作非为,无视会计法律法规,
企业会计人员及员工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漠视就是由于企业领导不够上心,从而减弱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作用;另外还有管理者普遍未受过高等教育,这样低素质的管理即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也会因为他们能力不够而无法真正地管理好企业。
(二)预算管理方面
预算管理涉及到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能让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更加健全。
企业的预算过程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预算考核的执行会遇到一些阻碍。
以预算标准考核责任人与企业,考核方常常将个人感情加入,使预算管理控制被严重减弱,被考核方故意躲开主观因素,过多强调客观原因对绩效的不利影响。
二是预算缺乏客观性,与实际相脱节。
有的企业在进行预算时,基本上是根据编制人员没有对市场进行调研,且参杂着主观经验去编制,缺乏权威的依据,难以成为企业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标准,不被市场认可。
(三)审计监控方面
1、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
我国内部审计发展迅速,但是过多的是依靠行政干预建立起来的,因此很难受到企业的重视,有的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没有全面扎实的审计知识,而且大部分审计人员还是从其他部门借调过来的,也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因此内部审计很难实施其应该有的作用。
2、外部审计监督过多的强调了形式,走了过程。
外部监督主要是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
当前社会监督主要是市场上一些组织机构的审计监督,但是这些组织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评价十分有限。
政府监督各个部门之间不能联合起来进行监督,监督功能交叉,缺少交流,不能有效地进行监督。
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控制环境建设,构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1、构建合理组织机构。
在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时候,要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让各个部门都清楚自己的责任。
组织机构的设计不仅受企业性质和经营范围等限制,还与企业领导层的作风行为、执政观念和思想认识有关。
切实用法规去抓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用可行的制度来管理员工。
2、增强企业领导对会计法规的认识,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视,多开展一些法规培训,让他发自内心遵守法律法规,领导也要起带头作用,建立起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的责任问察,将企业领导的工作结果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好坏进行挂钩,各尽其职,让内部会计控制的工作确实落实到位。
(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增强预算的约束力
首先要建立健全由董事会、经理层和预算管理委员会组成的预算管理组织,各自要尽到各自的责任,如董事会就应该制定好整体的预算方案,总经理就要针对董事会提出的方案制定相应的程序去实施,而预算管理委员会就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起到控制监督的作用。
其次,要编制预算,就应该提前有所规划,对市场进行分析考察调研,制定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这样的好处就是避免了盲目的预算编制工作,让预算指标更趋于客观公正,与企业实际相符合,更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另外,得到实际预算结果后要与之前预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如果有问题就要找到它并分析其中原因,为以后工作铺好路,使预算真正能够约束到企业。
企业只有在严格按照预算方案计划的前提下,才能使预算真正约束到企业,从而达到预算管理控制的最终目标。
(三)加强审计监督,促进内部会计控制不断完善
1、把内部审计的有限性作用尽可能的运用起来,充分发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检查评价与考核机制方面,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是更加了解本企业的情况的,如果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存在问题,可以随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整改建议,从而进一步去采取积极有用的措施方法。
所以,在保证独立原则方法下,要使得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是有效合理的,促进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发挥作用,促进会计控制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2、建立起良好外部监督氛围。
政府部门要明确职责,合理划分,落实责任到位,并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沟通,合力形成高效的监督;让舆论监督发挥其作用,大力鼓励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去公开企业违法违纪行为,让广大老百姓了解;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注册会计师审查质量,让注册会计师的监督责任真正的落到实处,促进企业完善内部会计控制。
2.内部会计控制案例分析 篇二
一、内部会计控制特点
与财务记录间接相关、与坚持经营政策和经营效率相关的所有程序和方法组成了内部管理控制的计划和组织,通常情况下包括质量控制、员工的培训计划、业绩报告、操作和工时的分析、统计分析等控制方法。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它具有着提升管理效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会计监督等作用,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控制财务活动有效性和合法性,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客观性,以及保护物资财产的安全性则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特点也体现于此。
(一)采购内部会计控制问题
缺乏审计、财政等监督力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章不循;已建立的审计机构或者为创建内部审计机构;会计工作的监督、复核、审核仅为形式表现;会计职责权限不清、设置岗位不合理等等这些都是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未达到预计效果的原因。一套行之有效的、完善的医院会计内控制度是现阶段迫切需要的。例如:大肆收受药品回扣、药品采购不再受到制约与监督等情况,这些问题体现出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健全。
(二)内部会计控制电算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院内部会计审计计算机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相比于传统手工记账方式,现代化、电算化医院会计的实行,在财务报表、会计账薄、记账凭证、药品会计汇总核算、药品计价、出院结账、入院预交费管理、门诊收费等方面,既对建设的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有效提升了会计工作效率。当改变了存储会计资料的方式后,数字形式取代了手工信息记录,会计账薄严肃性受到记账清除功能的影响,因为手工方式下的更正和修改都会留下痕迹,而电算化的拷贝、擦除、修改等均不会有任何痕迹留下,所以无法留下可靠、真实的责任依据。
(三)会计信息的失真
因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严密,甚至不健全,常会发生虚报和隐瞒利润和收入、成本的乱挤乱摊、账外账的设置、会计数据的篡改等问题。而某些领导为了提升自己工作政绩、忽略了法制观念,让会计人员瞒报、虚报财务指标。实际中,对于本单位的跨级资料以及会计工作的完整性、真实性,单位负责人应承担起责任,不得强令、指使、授意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对会计事项违法办理,应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的完整与真实。为防止会计信息的篡改,在医院财务部门中,审计人员合法、合理、独立地开展审计工作,并创建功能健全、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二、医院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
要保证医院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应该建立并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应通过以下两个层次进行控制。第一,建立以查为主的、有效的监督体系,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医院管理人员按照各项职务互相监督、 互相制约、互相分离等原则,对机构进行合理设置,以若干工作岗位为基准来细分各职能部门业务,并赋予权限和职责。第二,创设时候稽核制度,为助于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向财务负责人直接反馈稽核结果。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保障了医院内部审计的准确性,促进了医院会计工作的发展。
(二)内部稽核制度的建立
所谓医院内部稽核制度指的是稽核岗位由医院专职设立,并对其权限和职责进行规定,检查与考核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情况。因此,内部稽核不仅包括了单纯复核会计凭证、原始资料等工作,还具有监督、复查、审核等一系列相关工作。具体有:账实相符情况;各项物资财产增减结存情况;药品计价准确性;采购药品渠道畅通与否;审核会计报表、 账薄、凭证是否完整、真实;对原始凭证合规性进行检查;避免挪用、滞留公款;使用收据的连续性;确保审核门诊、住院收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等。对于医院而言,内部稽核制度的建立保障了医院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疏漏能够有效的进行监督,避免了不必要的失误。
三、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
(一)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制定
为了确保有效实施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消除和减少人为操纵因素, 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中应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如下方面的控制:网络安全、存储与保管文件、输入域输出数据、开发与维护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另外,电算化管理制度具有: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审批与监督会计核算软件制度的修改与完善;备份数据制度的建立;电脑操作岗位的设立;上机操作记录制度的建立;确立工作人员的工作权限和工作职责。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制定是医院内部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能够对医院内部会计工作起到规范和促进作用。
(二)内部稽核岗位的设置
该岗位由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财会人员担任,在此之前,应先将相应的内部稽核制度制定出来,并赋予岗位权限和职责。值得注意的是,稽核工作不得由出纳人员兼任。严禁一人保管银行预留印,由会计主管审核批准银行存款、现金的支付,医院卫生材料的等级材料明细账、验收入库、采购报账等不得一人监管,会计档案管理也不得由出纳兼任,实施内部牵制制度,监控各种经济业务的办理结果集办理过程是内部牵制制度的核心所在;定期轮换付款业务人员及采购人员的岗位, 创立岗位轮换制度。
(三)加强对人管理
在互相制约和监督条件下,确保医院各项经济业务能够有序、协调、合理、合法地开展,应强化内部控制行为主体管理,以医院的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为核心,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要求达到完善合法、 科学合理的标准。各级管理层承担责任和行使职权时必须在授权范围内,需要对岗位责任制进行明确,坚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原则,并在决策重大投资时落实集体审议练联签制度。例如:在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利用采购高价吃回扣,中饱私囊,因此,为了杜绝舞弊行为的发生应设立价格管理部门,制定相关制度、建立招投标委员会,有效分离采购的付款和执行、采购和审批的执行等职务,严防吃回扣的现象,避免暗箱操作。而内控制度的完善制定强化了专业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并从选拔和管理人的方面确保内控制度的顺利实施。在对人的管理上,还可以采取制度管理、定期考核考评的方法。
四、结束语
医院内部审计内部稽核与内部会计控制是一项复杂的、重要的工作,要想整体提升医院会计队伍素质,创建健全、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必须给予内部会计控制真正的重视,从各个方面入手,不断地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摸索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方法,才能将医院财会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顺利开展医院内部会计控制。
参考文献
[1]郑石桥.审计机关组织模式和审计效果——以规制俘获理论为研究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
[2]沈丽英.实现审计转型为加快经济建设助力——审计机关如何实现审计转型、更好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
[3]张鸣,田野,陈全.制度环境、审计供求与审计治理——基于我国证券市场中审计师变更问题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12
[4]李朝芳.论构建基于会计控制的企业内部环保约束机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
[5]许坦.5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与会计支出的勾稽关系[J].中国卫生经济,2011
3.简要分析企业会计内部控制 篇三
【关键词】 企业会计内部会计控制经济体制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各种所有制企业和单位都进行严格统一的控制和管理措施,这就造成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其各种制度的适应性不够敏感,在过去的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都是有国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规章和管理制度,企业只要照旧实行就行。企业很少有自主选择和制定内部会计制度的余地。因此在过去的企业发展中,对会计控制的够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的会计管理体制已发生很大变化,是随着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制度方式和企业管理模式提出的主要因素和方法。由以所有制和行业的统一会计制度为主的管理体制逐步过渡到近年来的以会计准则为基础点,结合当前企业实际情况为依据的综合管理措施。
1. 部分企业未制定内部会计制度
当前社会发展中,信息时代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随着其也发展过程中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不断的完善,使得其也在发展过程中的发展手段和发展措施逐步完善,保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适应其发展要求进行分析与管理。在信息基础设施到达的地方信息可获得性趋同,是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内部会计制度逐步出现完善的主要方式。部分企业直接以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的统一会计制度、企业财务通则以及上级下发的各种文件作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致使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工作随意性过强,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企业在设计内部会计制度时,应在国家统一会计规范和有关法规的指导和约束下,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建立符合本企业会计核算要求的内部会计制度。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中,应明确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以指导企业会计实践,保证会计工作规范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制定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具有适用范围专一、内容条理清晰、程序方法明确和实际操作方便等特点,有利于加强日常会计工作,提高经济效益。
2. 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对会计认识的不断提高,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各种会计问题和隐患逐步的显现在当前人们的严重。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由于在其对经济业务处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缺陷和影响因素,其各种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之间的制度不够完善,使得其在发展和控制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影响缺陷和问题已方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更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保证企业资金正常有序进行的关键方式。目前,很多企业在制定制度时,未能够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进行有效的制定和严格的遵守,这样就无法确保管理部门制定的方针政策得到实施,无法保证在企业发展中管理信息的完善与完整性。
企业在设计内部会计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到内部控制制度,将内部控制制度贯穿、融汇于会计制度与其他企业管理制度的各个方面。企业只要存在经济业务事项,就需要有相应的控制制度给予制约。
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应包括以下三项内容:首先,控制制度要确定企业内部行政领导和各职能部门拥有的职权和应承担的责任,以及据以确定的他们在处理经济业务时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其次,控制制度要明确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和手续;最后,内部控制制度中要明确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的人员之间相互制约的方式,相互之间能否形成制约关系,每一人员是否置于他人的监督之下。
3. 内容设计不全面,账务处理程序欠规范
企业在内部发展和管理过程中会计和财务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的中心和重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按其内容层次来划分大致如下:内控制度科学合理、查错防弊及时准确、财产控制和财产安全性,各种风险和不利因素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各种材料的完整。
从目前会计制度设计实务看,企业较注重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支管理制度的制定,忽视会计核算和监督方面制度的制定。在笔者所调查的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未建立较为完整的账务处理程序制度。甚至为数不少的单位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制度,因而造成会计核算行为的随意性。比如,同一性质的经济业务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甚至在同一会计期间,其账务处理竟然不同;再如,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也随意选择,如此等等。
会计科目及其明细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会计凭证的格式、审核要求和传递程序;会计核算方法;会计账簿的设置;编制会计报表的种类和要求;单位会计指标体系。通过以上这些制度的制定和认真执行,就可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运行。
4.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首要的基本内控目标
包括约束制度和激励制度两个基本部分,查错防弊及时准确是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应是企业内部各管理阶层、各管理部门的会计控制目标,但是各管理阶层及管理部门的具体查错防弊的具体目标、具体方法及措施却是不尽相同的。
5. “信息”是指有用的消息相资料
会计信息是指对企业利害关系者进行管理及经营决策有用的会计资料,会计资料是否有用要根据使用者的目的和标准来判断,忽视会计资料与会计信息的质量及目标的区别,只能混淆内控中的不同职责与任务,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是指除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之外的其它各项企业管理制度应健全完善,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除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外,还应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与内控制度协调一致的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确保这些规章制度贯彻执行。
6. 及时反馈与调整,确保控制适时性
内部会计控制要遵循适时性原则,即“内部会计控制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因而,预算管理必须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与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利用网络系统把会计结算与核算的结果反馈给董事会、总经理,使企业高层在远离预算执行现场的情况下仍能及时了解和控制预算执行过程。
结束语
随着当前社会发展中,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在企业发展中,对财务控制管理措施日益的完善,是当前企业发展的重点,是保证企业发展竞争力的关键基础。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善是当前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保证其竞争力的关键。
作者简介:刘洋,女,1976-11-07,1999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大学会计学专业,从事会计工作至今。
4.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分析论文 篇四
2会计电算化管理中内部控制的问题
在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使用会计电算化,但是,就企业电算化管理方面,问题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企业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2.1.1会计电算化没有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我国的企业会计电算化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和良好的控制制度。例如,我国的财政部门有规定,单位只有达到了一定的条件,才可以利用计算机记账,对于一些达不到相关要求且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企业单位,和一些使用不同会计软件的外资企业,对其进行执行监控的过程非常不方便。
2.1.2职责分工不明确
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相关的维护人员的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在岗位制度的制定方面比较落后,电算化的分工与之前没有任何的分别,但实际上原有的分工并不能适用电算化的要求,导致分工不明确的现象发生。
2.1.3操作中存在风险
由于在分工方面出现不明确的现象,相应的控制措施并不明确,监督力度不够,造成越权行为的出现。并且会计各个岗位的人员容易对职责工作上懈怠,最终问题出现以后,难以追究相应岗位上的责任,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
2.1.4维护中存在风险
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企业相关人员一般只是简单的对计算机的软硬件方面进行维护,对重要数据的安全性方面的维护较少,尤其是出现了电算化系统之后,维修的过程并不规范,没有进行申报与记录,这无形增加了数据的`风险,对于企业的正规化管理非常不利。
2.1.5档案的保管存在问题
就企业的电算化而言,企业的信息安全直接与档案的保管挂钩,然而,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对档案进行妥善的保管,首先表现在企业没有重视会计电算化的档案建立,很多企业的风险意识不够强烈,企业,一些企业建立电算化的档案之后,在管理的过程中又过于随意,没有委派专人按照一定的规格来保管,这样在差错出现时,责任的划分非常不明确,另外,防病毒的软件没有正确投入使用,给不法分子钻漏洞的机会,增加了企业的风险。
2.2会计电算化的软件控制不安全
2.2.1软件的安全性低
很多企业的会计数据库存在不安全的现象,缺乏安全加密措施,会计软件本身的程序控制缺乏效力,并且,大量的漏洞存在于会计软件当中,系统的安全性也就得不到相应的保障。
2.2.2核算环节之间交流不够
由于核算环节之间缺乏交流,所以企业之间无法实现无缝连接,这就导致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上的先进性受到阻碍,另外,由于一些会计电算化的相关信息系统不能自己完全实现内部自动的转换相关的会计数据,一些子系统只能通过人工输入的方式建立相关的数据库,这也使操作过程中的错率率被增加。从而也增加了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难度。
2.2.3部分功能与内部控制不相符
企业会计电算化中,计算机磁盘中的信息被篡改之后是不易察觉的,这样会给企业带来无形中的损失,并且,多余功能也可能影响到系统的正常使用。由于数据库没有进行加密,或者没有执行较为高级的加密措施,会导致外界入侵的风险大大提高。
2.2.4电算化软件缺乏实用性
很多企业没有长远的打算,目光非常短浅,所以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选择没有把握好,一些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有些会计人员对于软件的使用流程也不是非常的熟悉,导致很多软件功能都成了摆设。相关部门的内部控制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2.3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会计电算化会随着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而发生变化与更新,现有企业的会计人员不能进行电算化的操作,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实施难度较大,另外,员工的道德规范方面也需要依靠监督的力量来控制。
2.4会计电算化内部审计监督的缺乏
5.内部会计控制案例分析 篇五
关键词:股份制公司 会计内部控制 现状 设想
一、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对股份制公司的作用
股份制公司在众公司类型里,所拥有的社会公众化程度最高。股份制公司的财务信息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财务信息质量与会计内部控制紧密相关。会计内部控制是财务信息形成的基础与质量控制的关键。然而当前,我国股份制公司中,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股份制公司财务信息的有效披露。对此,应对股份公司的会计内控机制进行改革与完善,积极进行会计内部控制理念、内容、方式、程序等方面的创新,以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有效保障财产安全,防止管理者经营决策失误。
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对股份制公司而言,具有如下几种作用,详见表1-1。
二、当前我国股份制公司会计内部控制现状及其中的问题
(一)股份制公司的财务信息失真
财务信息多由股份制公司的财务行为决定。财务信息的失真也多是由于管理层偏颇的财务行为而产生的。在我国很多股份制公司中,管理层常会因经营管理中的特殊目的,而授意财务人员利用不恰当方法,隐瞒或者改变相关信息,以粉饰其经营业绩。当前很多股份制公司选择编制虚假财务信息或者利用不恰当会计方法在股市上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大肆“圈钱”。比如众人皆知的“银广夏”、“琼民源”等事件,皆为典型代表。“银广夏”案件中被查证的实际收入数额与利润数额与公司所出具的财务信息相比,有天壤之别。股份制公司利用不当方法使财务信息失真,不仅最终对公司本身不利,同时也带来了恶劣的社会声誉,甚至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股份制公司的信息沟通机制不畅
对股份制公司而言, 信息的透明度主要由经营透明度、财务透明度、公告透明度构成。但在现实情况中,股份制公司的信息沟通机制不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股份制公司内部对信息系统的建设重视程度不足,建设规划不够科学与合理,资金投入不足。其二,当前股份制公司的内部信息系统相对落后,无法适应电子商务,同时,股份制公司的内部信息沟通成本高昂、层次过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沟通难以做到及时有效,使得股份制公司难以满足外部市场的需要。
(三)股份制公司的会计内控措施不完善
当前,我国股份制公司的会计内控措施尚不完善,很多股份制公司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残缺不全,甚至零散、片面,系统性与科学性无从保证。此外,我国股份制公司的会计内控机制在制度层面还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过于简单,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在实际执行中容易导致理解的多样性。再者,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缺少保障机制,对经济业务的数据分析也不够具体和深入。目前,我国政府对股份制公司的监管越发严格。使股份制公司在面临着较大的监管压力的同时,常常有粉饰财务报表和调整收入的冲动。不仅给公司的未来运营带来隐患,同时也给股东与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带来未知损失。
(四)股份制公司的会计内控监督机制相对薄弱
公司的内部审计监督,是一种自我独立评价活动。在我国当前的股份制公司中,会计内控监督机制相对薄弱,尚不健全。由于监察、审计部门通常具有同一隶属关系,执行监督与薪酬体系,以及业绩评价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不仅使得内部审计监督流于形式,而且其独立性被大大减弱,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无法实际发挥。同时,我国股份制公司的会计内控监督机制没有与公司实际绩效考核挂钩,使得实际调查处理时存在难度。另外,公司总部对下属子公司的审计监察多是集中于财务检查,忽略了对会计内控机制的检查与评价。
二、完善股份制公司会计内部控制的未来设想
(一)培养管理者和相关人员的会计内控意识
会计内控机制的执行状况与管理者和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股份制公司管理者的会计内控意识与行为是该机制有效执行的关键。然而当前,我国股份制公司管理者与相关人员对会计内控机制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管理者在决策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甚至存在与内部监管人员相互串通的现象。因此,在当前阶段,加强我国股份制公司管理者以及财务等相关人员关于会计内控机制的意识与重视程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股份制公司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因为合理、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发挥其固有的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功能。笔者认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其一,加强对股份制公司监事会的管理,加强其作用的发挥。这是强化股份制公司会计内控机制的要求,同时也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组成部分;其二,调整股份制公司董事会结构,建立独立且完善的董事会制度;其三,进一步改革与完善股份制公司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实行“两级管理”模式,使“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这不仅是“十六大”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规范股份公司行为,加强股东监管,有效避免“内部人控制”,从而有助于增强股份制公司资产重组的可操作性、灵活性与时效性。
(三)强化股份制公司的信息披露机制
加强股份制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仅是我国政府对股份公司的一项要求,同时也是股份公司会计内控机制的一项主要内容。当前,我国股份公司的会计内控机制尚不完善,信息披露现状也不容乐观。针对该现状与特点,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对股份制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无论是披露内容还是披露形式,监管部门都应做出明确的统一规定,以减少股份公司信息披露中的“盲点”,最终使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获取成本得以降低。通过加强对股份制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促进股份制公司加强对会计内控机制的重视程度,真正意识到会计内控机制的重要性。
(四)加强股份制公司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股份制公司加强对会计内控机制的审计与监督,不仅是其加强内部管理的自我要求和会计内控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屈于外部信息需求者压力的一种行为。在股份制公司会计内控机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内部审计以及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等都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若要加强审计的作用, 应先提高其地位。因此,股份制公司在设置审计部门时,应将其职能设置的略高于其他部门。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股份公司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与独立性,以及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另外,股份公司应将审计监督工作的主要职能由原有的查找舞弊,转移至对公司的管理情况进行评价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五)建立股份制公司的会计内部信息质量控制机制
股份制公司的会计内部信息质量控制机制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即股份制公司内控机制、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注册会计师控制。通过三方正常履行其职能,以及彼此间相互制约,以保证股份制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股份公司的会计内控机制,通常由公司的各内部相关部门构成,经过内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各经营管理部门,以及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的共同活动实现内部控制。另外,若要整体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还应将股份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与会计部门分立,设置专人分别领导与管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岗位细分,使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比如,会计部门应由董事会领导,财务管理部门可由总经理领导。同时,作为会计信息供给的主体,会计人员由董事会进行任命,面对管理人员的不合理要求,会计人员有权拒绝,以有效避免管理人员的舞弊行为。
参考文献:
[1]韩伦.浅谈内部会计控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09)
[2]刘晓峰.浅议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商界(上半月). 2010(09)
[3]翁邦红.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22)
[4]张泽晗.加强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 (03)
6.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 篇六
内容提要: 本文从什么是内部控制入题,谈论了我国内部控制的现
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关于构建内
部控制体系的几点建议。
关键字:内部控制、现状和、问题、建议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所谓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COSO报告中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构成要素来源于管理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的过程相结合。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项要素构成。与其相对应的内部控制可以分为经营控制、财务报告控制和遵循控制。为保证这几种控制的有效落实,相应的规范制定成为必要。
二、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基本上可用几句话来概括:国有企事业单位比非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文字要求写得好,执行得不够好;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比国有小型企业的要好些;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在体系上较国有企业差;股份制单位、外
1资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内控制度比国有企业执行得好些。
国有单位内控制度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由于我国管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一定的内部管理经验,一般说都有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说基本业务内部管理都有章可循。但是,特别突出的问题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循与不循、究与不究,一切以法人代表的意志为转移。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处于发展初期,在内控制度建设上虽然一般没有国有企业搞得好,但他们的老板却自觉地去实施内部控制。这是因为,他们的产权十分明晰!
国有单位内控制度最薄弱的环节在哪里?一是货币资金,二是采购业务。资金使用的随意性,采购业务中弄虚作假,吃“回扣”等现象较为严重。国有大中型企业有之,小型企业有之。此外,由于国有小型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比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业务简单,运转环节少,因此,在内控制度建设上,普遍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一是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二是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的现象;三是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清查程序不明确;四是内部审计没有形成制度化,该设内审机构的不设,该配备专职或兼职内审人员的不配置。由于存在以上四种情况,加剧了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循与不循、究与不究,以法人代表意志为转移的情况作为《会计法》的配套法规之一,财政部于2001年6月22日,颁布了《内
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
三、当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然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加大了对内部控制理论建设的力度,但限于我国法制建设的实际情况,已发布实施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一直未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理论体系,如《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等内部会计控制法律法规主要是从行业的角度予以规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
2.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定位不够准确、全面,在具体执行内部会计控制时出现偏差。
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发布之前,理论界对内部会计控制有不同的解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企业在理解和具体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中,容易发生把握不准、顾此失彼、轻重不分等现象,客观上弱化了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
3.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有待转变。
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有些企业长期以来重计划而轻执行和考核,并衍生了重财轻物的观念,对我国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资源的充分利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另外,国有企业在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中,在重大支出项目安排中,缺乏相关的决策程序及责任制度,少有专家科学、谨慎的论证,也没有相关的风险防范和控
制措施。
4.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控力度需要加强。
有些企业未设置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而由内部会计控制执行部门自己进行监督检查;各级财政部门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等,导致了监控力度的欠缺,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的发挥
四、关于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几点建议
1、加强内部控制的理论教育。纵观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从大专、本科到研究生教育都没有把内部控制作为一间专门的课程来设置,财经类大学教育申涉及到内部控制内容的仅有《审计学》一书中一章是专门研究内部控制的。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教育也没有重视内部控制,在注册会计师考试指定教材中只是简单介绍了内部控制的理论,并在审计实务方面穿插了一些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的内容,这些远远不能满足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要求。因此要在我国企业中推行内部控制建设,首先要从加强内部控制方面的理论教育人手。笔者建议在高等教育中,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设置“内部控制”课程,内容复盖到理论、实务两方面。在注册会计师教育中也应专门开设“内部控制”课程。
2、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标准。现行具体审计准则第9号《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观念还未更新,还停留在内部控制结构阶段;新修订的《会计法》虽然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因为它不是专门针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规定的,因此在内部控制的实务方面不具
备可操作性。这就使得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及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无据可依。笔者建议我国的立法机关或其他职业团体对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的研究,或制定准则,或提出指南,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一个框架和参考依据。
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条例。制定一系列基本内控制度,只是对《会计法》部分内容的细化。但除此之外,《会计法》还有其他许多内容也需要进一步细化,否则不利于内控制度建设。如《会计法》对内控制度的处罚性规定的掌握问题,等等
3、开展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审计。目前,我国末法定要求注册会计师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可以应管理当局的要求,对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方面存在的重大缺陷,出具唱理建议书,其只需向管理当局负责,对外不具有法律效力。笔者认为,上市公司应该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逆行披露。这是由内部控制和会计报表的关系决定的。因为会计报表披露的信息是否真实、正确,决定于内普控制的有无或强弱。具体来讲,内部控制和会计报表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1)上市公司的会于报表由注册会计师审查,注册会计师不可能把所有厂题都披露出来;(2)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采用抽样法推断总体,对于报表中隐含的问题不能全部审查清楚;(3)根据审计重要性原则,注册会计师对于非重大事项可以不予披露;(4)委托人出于效率的考虑,不会接受高成本的全面审计。所以。为保证会计资料的可靠性,上市公司必须向社会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并且由上市公司通过自测自评来完成。
7.内部会计控制案例分析 篇七
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任何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拥有货币资金,持有货币资金是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内部控制的重点,也是企业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能够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和合法使用以及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
鉴于货币资金的重要性是不可小觑的,以下结合案例来进一步论述有关货币资金控制的相关问题。
2 案例描述
陈云东系泰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营业部原总经理。2002年5月30日,湖南投资经公司办公会议同意,与泰阳证券北京部签订了《有价证券代理买卖协议书》,发出《关于代理购买国债授权函》,用自有资金5000万元委托泰阳证券北京部代理购买国债。但是,泰阳证券北京部并未按照湖南投资的授权购买国债,而是买其他股票。泰阳证券北京部收到了5000万后,先后于02年6月28日和8月30日分别给湖南投资出具了国债交易报告单,证实其已经依约购买相应国债。但事后查明,该报告单是泰阳证券北京部的陈云东指使其下属做的虚假单据。但所盖的业务章为真实的。实际上,该笔资金已转入陈云东私设的账户中。事发,湖南投资要求所造成的损失由泰阳证券北京部承担。但泰阳证券却认为,挪用委托资金系陈云东个人行为。泰阳证券称,湖南投资与陈云东恶意串通,采取委托泰阳证券代理购买国债的合法形式掩盖湖南投资融资给陈云东买卖股票的非法目的,将风险转嫁给泰阳证券承担,并且认为“湖南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资金损失是其与陈云东造成的,泰阳证券不负任何责任。法院认为:湖南投资与泰阳证券北京部所签订的一系列协议都盖有泰阳证券北京部营业部门的公章,泰阳证券北京部出具的5000万元电脑进账单和财务收据也盖有泰阳证券北京部的业务专用章;湖南投资不是与陈云东个人发生关系,而是与泰阳证券北京部发生业务往来。最终认定:此次挪用案系泰阳证券因“内部控制问题单方面”造成的,而陈云东的行为属于职务行为,损失应有泰阳证券承担。
3 案例分析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将其原因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监督制约不到位,容易滋生腐败。
在本案例中,正是由于泰阳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不到位,使得陈云东在职能权限上未能得到有效监督,放任了其不断中饱私囊的错误行径,最终造成不良后果。
(2)滥用职权必然与犯罪结缘。
本案中,陈云东利用个人职务之便,指挥下属,私盖公章,为个人谋利,使企业在经济上和声誉上都遭到了损失。
(3)体制改革滞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
在法院判决中提到了“内部控制问题单方面”,这从法律的角度上也公正的界定了该公司内控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出现问题时,没有较科学先进的机制进行补救,从中不难看出企业体制改革的滞后性严重存在。
4 加强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对策
基于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需要企业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健全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和完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目前的会计法规制度应该说是比较健全的,会计法为各行各业办理会计核算业务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则使会计法的要求更加细化,更具有操作性。各单位应该严格按照财经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善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从根本上杜绝货币资金的各种舞弊行为。
①岗位分离制度。
这一制度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管理措施,也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基础,把好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关,杜绝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对促进企业防止货币资金被贪污盗窃及其他不法行为、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完整、制止损失浪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巨大作用。
②加强货币资金收放控制。
货币资金收入的高低是企业经营效益的最直接反映,每个企业或单位都应该加强货币资金收入的管理。
③加强货币资金支出控制。
如何加强货币资金支出控制,降低费用和成本,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对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④加强货币资金保管控制。
诸如,货币资金收付和保管只能由出纳人员负责,其他任何人员非经单位领导集体特别授权,不得接触货币资金;要严格执行定期现金突击盘点和核对银行对账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等。
(2)确立单位负责人责任主体地位。
单位负责人有责任和义务保证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并发挥有效作用。确定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目的是督促单位负责人要组织有关人员建立健全内部制约机制和相关制度,以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同时,单位负责人应当通过监督检查,使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发挥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单位也建立了相应的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并没有认真执行,造成内部管理失控,单位负责人应对此负主要责任。因此,单位负责人在重视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建设的同时,应当支持、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在单位内部会计人员实行有效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另外,单位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带头执法,不得干预、阻挠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更不能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在本案例中,事故的主要负责人陈云东就未能正确行使自身的职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3)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道德、业务素质水平财务人员的道德。
首先,单位要重视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对于本单位实际工作中处理货币资金收付业务中出现问题和不足,展开针对性的短期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或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其次,单位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提高业务水平为出发点的中长期培训,借以加强财务实力;再次,开展以财务规章制度结合各种具体案例为主的教育讲座,提高财务人员道德素质和责任感。
(4)强化内部审计,保证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在我国,已有不少单位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主要从事内部财务审计,对会计工作实行控制和监督,对会计资料进行监督审查,这不仅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货币资金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只有加强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从根源上遏制各种舞弊造假行为,才能创造一个良好有序的财务王国,正确核算货币资金收付业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汤文颖.论货币资金内控管理[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 (5).
[2]姜洪斌.浅析企业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5,(8).
8.化工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分析 篇八
【关键词】化工企业;会计内控;控制制度;内部审计
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企业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承担的风险也更大、更复杂。想要保证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去并且得到长足的发展,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保障企业资金安全,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化工企业在近年内发展态势良好,但是想要更上一层楼的话,就必须重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发挥的作用。但是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有很多问题存在,例如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存在缺陷、会计信息准确性不够、企业管理者没有充足的风险意识、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需要提升等,这些问题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我们采取措施来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降低企业运营的风险,得到更长足和稳定的发展。
一、化工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是让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科学、有效,保障资产的安全,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化工企业在近年内发展稳定,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就,进步情况明显,但是想要进一步扩展发展空间,找到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改进,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企业管理者没有充足的风险意识
企业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处处充满了变数,所以企业都必须建立起风险意识,做好风险评估方案,为企业的运营奠定良好的基础。有的企业管理者不够重视企业的运营风险问题,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所以自然也不会进行风险评估方案的建设。而企业管理者如果不重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自然也不会去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即使有完善的制度也不能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影响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产生的后果就是各种造假和舞弊现象,企业资产没有保障,公司的运营风险自然也会加大。
(二)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足
如果企业可以掌握到完整、准确的会计信息,那么很有利于企业的顺利发展,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会计信息,所以企业要追求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很多企业都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会计人员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有时间延迟,企业内部人员之间更是没有沟通相应的信息,对会计信息的完整性造成了影响。有的企业部门管理者由于谋求私利的打算或者情绪问题,不愿意配合会计人员的工作,提供给会计部门的数据也不是真实的,造成了会计信息的虚假情况,进一步影响了会计核算的结果。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如果参考了这种虚假的会计信息,制定的财务决策自然也是错误的,给企业资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甚至会对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阻碍,是非常危险的。
(三)会计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有缺陷
企业没有完善的会计内部监督审计制度,加上监督和控制工作的疏漏,都使得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应该积极做好带头工作和协调工作,保证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和谐统一的进行工作。如果会计内部的控制工作都出现了脱节的情况,那么哪怕会计审计工作中出现了问题也没办法及时的发现,造成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失误。会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还需要进一步强化,通过培训等方法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同时企业内部没有进行相应的奖惩制度的设立,导致了贪污和造假现象层出不穷而且受不到应有的惩罚,加大了企业承受的财务风险。
(四)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
企业的会计管理同样会受到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的影响,如果企业缺乏培训工作,也没有提供良好的机会来帮助会计人员提升素质,那么会计工作的开展就会受到阻碍。有的会计人员在专业素质不足,出现的问题就是对于会计运算方法的掌握不够深入和准确,以至于影响了会计核算的结果。同时会计管理中如果出现了问题,会计人员能力欠缺的话就不能及时找出这些问题,自然也无法采取应对措施,为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财务风险。有的会计人员可能在利益驱使下行差踏错,对会计信息进行修改时期丧失了真实性,这些都会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带来危害。
二、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一)加强建设内部审计工作
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自己的特点,监督经常性以及过程控制性,其作用是对舞弊和贪污行为进行控制以至于其完全消失,保证内部审计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更好地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首先是制度化的建设,化工企业应该在充分了解市场动态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出自己的内部监督手段,包括监督责任、监督原则、监督奖惩措施、监督内容以及监督方式等各个方面,提高企业内部监督在系统和规范方面的程度,建立起良好的规章制度来保证会计的内控工作。
其次是内部审计工作要足够全面,扩大内部审计工作的监控范围,不仅要保证化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符合国家的法律和规定等,还要从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出发进行考虑,确定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在审计工作的范围之内。
再次是建立起预算体系并保证其全面性,将预算的执行和审核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充分地发挥出预算对于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作用,让审计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并且具有效果。
最后是不斷寻求外部的监督力量,有关部门开展检查工作企业应该积极配合,比如税务部门、工商局等对企业进行的检查等,企业应该积极的借用外部的力量来进行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工作,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建立起更有效的制度,还更好地完善了企业的会计内控制度。
(二)进一步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想要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最重要的就是相应制度的建立,化工企业对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有了完善的制度保障,才能更好地帮助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点:
nlc202309081105
第一是思想方面尤其是领导层的思想,企业的核心思想都是由企业的管理者来决定的,因此加强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可以更好的帮助企业发展,这个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第二是披露會计内部控制信息的力度可以进一步加强,这样可以让会计内控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更快地暴露在大家眼中,及时发现从而进行解决,让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保证。
第三是找出会计管理的正确方向和目标,成立专门的组织结构来探讨应该建立怎么样的会计内控制度,可以积极地吸取成功企业的经验,参考他们的方法和模式,保证最后建立出的制度和机制真正符合化工企业的发展。
第四是对内部控制制度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合理调整,从实际情况出发而修改后的内部控制制度才更符合化工企业的要求,制度也会变得更加合理、持续而可行。
第五是加强控制企业过程中的业务活动,和一般企业相比化工企业的业务活动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具有更大的资金活动量等,所以会计人员要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识别,对企业的业务过程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来进行审核,如果是“三重一大”事项办理的时候一定要符合规定,为企业的保值增值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大程度地发挥会计内控的管理效果。
第六是有效地和风险管控进行合理的结合,建立起一个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全面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如今的时代已经是经济时代,不管是各种行业人力资源都是至关重要的,化工企业想要做好内部控制相关的工作,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都需要得到提升,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其一是建立起完善机制来培训企业的会计人员,首先建立起良好而长期的培训机制,如果是有专业要求的特殊岗位应该单独进行强化训练,财务人员要保证精通自己所在岗位的专业知识,对于其他的相关岗位工作也要有一定的了解;优秀的会计工作人员企业可以安排机会出国深造,或者是参加拓展训练活动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身的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在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顺利解决。
其二是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可以引发一些员工手册,定期组织茶话会,加深财务人员对于会计工作的认识,从而更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是精神道德方面的培养,还提升了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积极鼓励员工不断的学习新技能和新知识,然后对其进行定期考核,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等都属于学习考核的范围。在这种激励作用下财会人员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充电学习,更好地达到考核的标准,对于财会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钱宽裕.基于有效健全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1):212-213.
[2]张影.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抑制会计舞弊的新举措——日本审计制度的考察[J].会计之友,2011,(9):84-89.
作者简介:吴明晓 (1989-),男,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初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石油化工。
9.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思考 篇九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对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也将朝着现代化管理方向迈进,变得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但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仍存在诸多问题。
基于此,本文对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对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方面提出了几点参考建议。
关键词:企业 会计内部控制 现状 建议措施
准确性、真实性、适用性是企业会计信息的灵魂所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如实反映以及企业高层财务以及其他方面的战略决策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1.严重缺乏现代管理知识。
现代化管理的理念是近几年提出的新的管理理念,主要目的是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
当前许多企业在管理理念上或者管理模式上都停留在传统的管理观念或者模式上,因此企业管理者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意识也成了理所当然的问题。
此外,绝大多数企业在最求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同时,忽视了管理体制的改进与创新问题。
这样,虽然企业在业务往来方面实现了与市场的接轨,但在管理体制方面却不能与时俱进。
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疏忽,使得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相关工作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此外,财务管理方面的责任制并未得到真正落实,使得分工不明确,责任不到位,企业的决策者与财务人员的分离制约工作并未作出成效,多种职能兼容或者重叠的现象时有存在。
这些迹象表明了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严重缺乏规范性,这会使得企业会计工作失去应有的意义,进而影响到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2.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
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仅会使企业会计工作失去意义,同时也会给与企业经济利益相关的各方带来不利的影响。
造成企业会计失真的主要原因有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特别是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
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在企业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审计活动的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设计制度流于形式或者根本没有建立与企业内部管理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
此外,财务会计管理力度不强,这会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会对企业的经营效益产生不利的影响。
很多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但过于形式化,这样对费用支出就很难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增大企业的经营成本,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出现亏损。
正是由于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工作过于混乱,就很容易出现会计信息的失真,有的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甚至故意编造会计信息。
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偏低或者没有聘请会计,这就很容易出现会计记账随意性的现象,存在很多错误,从而造成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
此外,更改会计信息、虚报收入或者对财务报表造假的现象时有发生,会计内部控制并未得到落实,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大打折扣铺,严重的可能会使会计管理失控。
3.费用支出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资产大量流失。
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为了减少企业的费用支出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通常是企业经理掌控费用支出。
但企业的管理者忽视了一点,企业的经理有的是没有财务基础的,资金的使用并未遵从相关的财务原则,最终导致企业资金浪费过于严重的情况。
此外,一些企业在购买材料、财务管理方面缺乏监管的力度,次从而导致企业大量资金流失,这样一来,就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
4.违法乱纪、跨级舞弊现象严重。
当前,许多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并未严格尊崇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规定,没有将会计的基本监督职能发挥出来。
这就给财务管理人员制造了舞弊的机会,开虚假的发票,有的还将企业的资金占为己用。
甚至有些财务人员参与到违法的活动中,收取他人贿赂,擅自挪用公款等。
二、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议措施
1.建立健全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建立会计信息管理部门是十分有必要的,这能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国家的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严抓会计工作,这样企业会计外部监督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企业还需建立自身的岗位责任制度以及监督制度。
企业要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企业会计人员也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技术水平。
企业应重点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并加强对其的职业道德教育,从而使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道德水准得到提高。
2.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
企业会计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重要的财务管理活动,会计有着自身核算以及监督的职能,但如果会计工作人员没有遵循一定的会计制度或者职业道德素养不高,就会使会计自身的职能被忽视掉。
因此,在企业认真落实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这样才能使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得到良好的运行。
在企业会计内部会计制度运行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应发挥出自身的监督职能,协助会计信息管理部门做好企业会计的管理工作。
3.加强内部审计力度。
在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方面,内部审计制度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这有助于加强企业的管理以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目的对会计核算、财务收支的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审查,以确保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以及使企业的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通过企业的内部审计,能够有效避免由于企业违规带来的经济损失。
内部审计的管理人员定期向企业的决策者递交内部审计结果,有助于决策的决策。
4.加强企业会计人员队伍的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会计信息越来越受到相关利益各方的关注。
企业要做的就是提供高质量水平的会计信息以供会计信息使用者使用。
这里所指的高质量水平的会计信息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准确、真实、完整,并且符合有用性、相关性、及时性、可理解性等特征。
高质量水平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的决策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市场信息的动态,从而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营策略。
然而高质量水平的会计信息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企业应重视对企业高素质会计人员的培养,加大企业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及培养。
5.建立完善企业内控,不断明确职责。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对企业内控工作进行不断的完善,尤其是应对职责进行有效的明确,确保各项内控工作得到高效的开展。
坚持责任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公私分明、奖罚得当,是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企业的财会管理部门,应明确企业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作为企业管理者,是保证会计他应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不得授意、委派、致使非企业会计部门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务。
要充分体现责任人的会计主体地位,从而为会计工作者行使其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利益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企业不断加强对会计内部控制的管理,规范并建立相关的会计制度以及监督制度,确保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
这有这样,企业会计内部出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彩霞.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分析[J].时代金融,,30:16+20.
[2]任爱华.关于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2,23:174-175.
10.内部控制--企业会计准则 篇十
授课讲师--熊英本章课时:43分钟
内部环境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 内部监督
第10号—研究与开发
授课讲师--熊英本章课时:86分钟
研究与开发概述 研究与开发业务流程 立项
研发过程管理(自主研发)研发过程管理(研发外包)结题验收
核心研发人员的管理 研究成果开发 研究成果保护 研发活动评估 案例研讨
第11号—工程项目
授课讲师--熊英本章课时:127分钟
工程项目概述 工程项目流程和总体控制要求 工程立项 工程设计 工程招标1 工程招标2 工程建设1 工程建设2 工程验收 案例分析
第12号—担保业务
授课讲师--熊英本章课时:130分钟
担保的含义
担保业务的一般流程与风险
担保业务关键控制点和主要控制措施(受理申请)担保业务关键控制点和主要控制措施(调查评估1)担保业务关键控制点和主要控制措施(调查评估2)担保业务关键控制点和主要控制措施(审批)担保业务关键控制点和主要控制措施(签订担保合同)担保业务关键控制点和主要控制措施(日常监控)担保业务关键控制点和主要控制措施(会计控制)
担保业务关键控制点和主要控制措施(代为清偿和权利追索)担保法(担保法概述)担保法(保证担保)担保法(抵押)担保法(质押)担保法(留置权)担保法(定金)案例分析
第13号—业务外包
授课讲师--熊英本章课时:42分钟
前车之鉴
业务外包的含义的含义与风险 业务外包的关键控制点 业务外包实施过程控制 案例选讲
谈业务外包内部控制规范在事业单位的应用
第14号—财务报告
授课讲师--熊英本章课时:87分钟
本指引主要框架
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内部控制 相关内控法规解读1 相关内控法规解读2 内控实务(各类风险)
内控实务(财务报告风险防范具体做法)内控实务(案例分析1)内控实务(案例分析2)世通案例 全面预算概述
第15号—全面预算
授课讲师--熊英本章课时:137分钟
全面预算概述
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的组织(主要风险与控制要求)全面预算的组织(主要管控措施1)全面预算的组织(主要管控措施2)全面预算基本业务流程
预算流程主要业务风险及管控措施(预算编制1)预算流程主要业务风险及管控措施(预算编制2)预算流程主要业务风险及管控措施(预算审批)预算流程主要业务风险及管控措施(预算下达)
预算流程主要业务风险及管控措施(预算指标分解和责任落实)预算流程主要业务风险及管控措施(预算执行控制)预算流程主要业务风险及管控措施(预算分析)预算流程主要业务风险及管控措施(预算调整)预算流程主要业务风险及管控措施(预算考核)
第16号—合同管理
授课讲师--熊英本章课时:122分钟
合同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合同的订立1 合同的订立2 合同的履行1 合同的履行2 合同的监督管理1 合同的监督管理2
合同管理的意义、需要关注的风险以及控制的关键点 合同订立的控制 合同履行的控制 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2
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授课讲师--熊英本章课时:96分钟
内部信息传递的意义
对内部信息传递实施内部控制的总体要求 内部信息传递流程 主要风险及其措施1 主要风险及其措施2 反舞弊措施
内控案例分析-巨人集团 案例分析
第18号—信息系统
授课讲师--熊英本章课时:134分钟
信息概述1 信息概述2 信息传递与沟通
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风险 信息系统的开发 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案例分析--“亚伦窝案” 案例分析--工程经理沦为铁窗囚 案例分析--宁波维科1 案例分析--宁波维科2
案例分析--从内控看巴林银行倒闭 案例分析--南方航空内控管理系统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授课讲师--熊英本章课时:56分钟
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解读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案例 内控手册-总则 内控手册-控制流程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授课讲师--熊英本章课时:173分钟
内部控制审计概述(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必要性)内部控制审计概述(各国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内部控制审计概述(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内部控制审计概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审计概述(整合审计)计划审计工作(总体要求)
计划审计工作(重视风险评估的作用)计划审计工作(利用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实施审计工作(自上而下的方法)实施审计工作(识别企业层面控制)实施审计工作(企业层面控制的内容)
实施审计工作(与控制相关的风险与拟获取证据的关系)实施审计工作(与控制相关的风险与拟获取证据的关系2)实施审计工作(连续审计时的特殊考虑)评价控制缺陷(评价控制缺陷的总体要求)评价控制缺陷(评价控制缺陷举例)评价控制缺陷示例一般缺陷举例 评价控制缺陷示例—重大缺陷举例
完成审计工作(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报告(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举例1)计划审计工作—企业面临的风险(举例1)计划审计工作—合同及客户类型分析(举例2)判断是否为重大账户?
(举例3)计划审计工作-多组成部分的审计策略
(举例4)不同精准层次企业层面内部控制—如何分析精准度?
(举例5)实施审计工作—选择拟测试的控制—关键控制(举例6)实施审计工作—选择拟测试的控制—关键控制 案例分析1:某机器制造公司内控案例 案例分析2 案例分析3 案例分析4 案例分析5
佛山市2013会计人员后续教育
《小企业会计准则》
专题讲座
主讲人:熊英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引 言:三鹿集团内部控制透视
三鹿事件折射出三鹿公司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文中,作者从COSO的理论框架角度,即五个层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对三鹿事件做了剖析。就我个人的看法,虽然五个层面对内部控制都很重要,可是打一个比方:如果把内部控制比作企业的地基的话,那么控制环境则是这个地基的钢筋。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有效控制环境(比如没有价值观和道德底线、缺乏来自董事会的监督)的管理层怎么可能有效执行即使是完美的控制制度呢?希望那些致力于长治久安的企业对控制环境尤其要下大力气建设。
三鹿毒奶粉事件暴露了乳品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针对问题最为突出的三鹿集团,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本要求,分析一些并不完全的见诸媒体的材料,即可以看到其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的端倪。三鹿集团让我们警醒,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关乎企业的盛衰 荣辱、生死存亡。
一、内部环境:内部人控制、责任作秀和信用缺失
内部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公司治理结构旨在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三鹿集团全称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股东是石家庄乳业有限公司,该公司96%左右的股份由 900多名老职工拥有。第二大股东是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有三鹿集团43%的股权。1987年田文华开始担任三鹿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到2008年9月 17日被警方刑拘长达21年。很明显,三鹿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或者说股权相当分散,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制衡关系无从谈起。因而,内部人控制不可避免,治理机构的制衡机制就可能失效。
卫生部最早确认“三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是在9月9日,这种确认来源于外交部的信息,外交部的信息来源于新西兰驻华使馆,新西兰驻华使馆则是得到了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报告[1][1]。这种“出口转内销”式的确认,令人猜想无限,为什么第二大股东不向董事会或 股东大会反映情况?或者是反映了而无法向政府或社会披露?或者是另有其他难言之隐?这一事件足以印证三鹿集团内部存在着较强的内部人控制。
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必须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情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而且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三鹿集团宣称,其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为提高大众的营养健康水平而不懈地进取。三鹿集团的宣传资料显示,多年来三鹿集团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己任。饲养奶牛80 万头,带领8万多户农民脱贫致富,吸纳5万下岗职工和8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先后投入资金近4亿元,扶持农民养牛、抗洪救灾、抗击“非典”、老区扶贫、扶残助教、捐助多胞胎家庭等捐资捐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贡献突出奖、河北省诚信企业、中国优秀诚信企业等省以上荣誉称号二百余项。
对于三鹿集团的企业文化,对于他们履行的社会责任,对于他们取得的这些荣誉,没有谁会给予完全否定。但是,必须注意到,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地是通过其提供给社会的优质产品来实现的,提供优质产品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三鹿集团产品中含有大量三聚氰胺已经大白于天下,它给婴幼儿及食用者造成的身心伤害、给中国奶业造成的恶劣影响,尤其是发现问题后的处理方式,都让其所取得的荣誉一文不值,更让人觉得这是一种极大的讽刺。在我国,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沽名钓誉式的承担、履行社会责任者比比皆是。三鹿集团的所作所为当属此类无疑。至于诚信,更是一块厚颜无耻的遮羞布。
2003年田文华接受《新奶业周刊》副主编于文龙采访,谈及奶源基地建设的经验和收获时认为,三鹿集团“与奶农形成了稳固的利益联合体”,“我们的体会一是把握利益平衡点,与奶农形成有机的利益联结机制,并始终坚持没有奶农的利益就不会有企业的利益,宁可企业吃亏也不让奶农利益受损”,“二是强化联合意识,千方百计抓好对奶农的全方位服务,解除奶农的后顾之忧”。在原奶市场逐步走向卖方市场,在为奶源而天下共逐之的特殊时期,这种认识和做法不无道理。问题是,在保证供应环节利益的同时,最终消费者的利益能否得到保证,这后一种利益尤其不能停留在嘴上、纸上和墙上。特别是乳制品质量信息极度不对称,疯狂的吹牛广告无异于对广大消费者洗脑和催眠。做牛奶的,有着充分的牛源,可以肆无忌惮地吹。
田文华之流的认识确实很深刻、很到位、很中国,没有奶农的利益就不会有企业的利益,无视消费者的利益才会有更大的企业利益,这就是中国的现实。天可欺!天不可欺!
二、风险评估:呼啦啦飓风袭来,晃悠悠大厦将倾
风险评估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开展风险评估,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然后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企业还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识别内部风险,通常需要关注下列因素: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在人力资源方面,对于三鹿集团内部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难以作出有无风险的准确识别。但田文华在问题奶粉逐渐暴露过程中的应对方式,足以让我们怀疑她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不少奶农和专业人士不相信三鹿集团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对原奶在收购环节中被掺入三聚氰胺毫不知情,三鹿集团奶源部有几百人,全体员工中数千人,他们中间许多人老家就在农村,到村里走一走就能听到风声。
原料奶进门的质量控制是乳品企业的重要风险点。三鹿集团的原奶采购模式是“奶农——奶站——乳企”,散户奶农的牛奶通过奶站最终被集中到三鹿集团的各家工厂。在我国,除三元股份(80%以上的奶源依赖自有牧场,虽然其扩张长期受到限制,但此次奶粉事件它是少数幸免企业之一,这似乎说明了一些问题)等少数乳品企业外,绝大多数乳品 企业都是如此。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乳品企业不需要建立养殖场、不需要养殖奶牛,却可以迅速扩大奶源产量。缺点一是奶农、奶站都不属于乳企,乳企无法直接、全面地控制奶农和奶站;二是在牛奶离开奶牛母体后与乳企之间增加了中间商环节;三是随着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奶农、奶站愈来愈加分散,控制难度愈来愈大。此次事件的发生,说明三鹿集团在采购环节的质量控制已经是形同虚设了。不管是什么原因所致,采购质控的放松无疑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松懈,管理因素成为此次问题的重要内部原因。
宣传资料显示,三鹿集团一直在快车道上高速行驶,创造了令人振奋的“三鹿速度”,自“七五”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30%以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三鹿集团取得如此发展速度的另一条道路是资本运营,而且是一条低成本扩张的资本运营之路。在三鹿集团内部,这种发展被称 为“牌子和奶源”的结合,即三鹿集团有牌子没奶源、地方小乳品厂有奶源而没牌子。沿着这条道路,三鹿集团以产权为纽带,以品牌为旗帜,先后与北京、河北、天津、河南、甘肃、广东、江苏、山东、安徽等省市的30多家企业进行控股、合资、合作,快速壮大了企业规模,扩大了市场份额。然而,三鹿集团旗下的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大多厂房破旧,设备简陋。更具隐患和风险的则是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管理和控制。在我国,此类扩张和管理不及而导致的失败案例并不鲜见。
企业识别外部风险,通常需要关注下列因素: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食品行业是国际上公认的高风险领域。在食品领域闯荡江湖,更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保持百倍警惕。
奶源短缺和竞争激烈是近年来我国奶业发展的突出特征。1998年至2006年,我国奶制品产量从60万吨增加到1622万吨,增长近28倍;奶牛存栏数仅从439.7万头增加到 2007年的1387.9万头,只增长了3倍多。与此同时,2006年澳大利亚大面积干旱导致奶产量大幅度减少,美国、欧盟等地取消或降低了奶制品出口补贴,引发了全球性原奶危机。我国高速发展的奶制品行业与原奶供应能力之间的巨大缺口,迫使各家乳企纷纷出招争夺奶源,一场得奶源者得天下的奶源战争打响了。
原奶市场由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管理者应当敏锐地洞察到这种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挑战。没有足够的优质奶源,发展战略的实现就会放缓,而要取得优质奶源必须提高价格、严把质量检验关,否则,风险就会无限放大。不幸的是,三鹿集团铤而走险,选择了低价和放松质量检验。河北行唐县一位参与奶站经营的农民反映,蒙牛、伊利来行唐收奶,奶价一般比三鹿集团贵0.10元甚至0.20元,其化验程序复杂,相对比较严格。而行唐三鹿乳业有限公司价低、标准也低,蒙牛、伊利不收的奶,一般就卖给三鹿。不少奶农证实,近三四年,正定县(田文华的老家)的奶农从未因牛奶不合格被退回。三鹿集团一高管说,三鹿奶粉被检出三聚氰胺含量特别高,正是因为三鹿集团出价低,很多奶站吃准了三鹿集团对于奶源的需求最为迫切。
食品法律法规很多,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政府部门也很多,但此次事件的暴发,让人们看到了法规的尴尬和监管的不力、不作为、甚至是越位胡作非为。其实,类似情况在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也是中国的一大特色。正是这种状况的存在,一些问题企业面对危机时的第一反应和措施便是公关,是千方百计打通政府环节,平息事端。这种现状,也培养了中国人的一种特殊思维方式,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本分吃亏、奸猾得益。这种环境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往往潜伏着灭顶之灾。产品免检制度,让一些企业从国家免检形象中获得利益,同时,也失却了最后一道安保屏障。国家免检并不是免死金牌,相反,它对企业的自律、自检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不是一旦拥有便可一劳永逸。所幸的是,产品免检制度已经成为历史。
在社会因素中,缺德、失信是当今中国的一大通病。三鹿集团曾宣称,坚持向社会提供多品种的优质乳制品,为提高全国人民的身体素质,振兴中华民族乳品工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既然如此,你就首先是 个讲职业道德、企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企业,是一个讲信用的企业,绝不能与那些不良商人同流合污或视而不见,一定要守住自己的底线。反观奶制品行业,早在三 年前,中国奶业协会的一位专家就私下警告蒙牛内部人士,有公司业务人员跟奶站联合造假,往原奶中添加蛋白粉、水、乳清粉等物质。多位乳业专家向《财经》记者证实,2000年后,牛奶掺假手段已达上百种,掺水是最原始也是最普遍的一种;通过加脂肪粉来提高脂肪含量;通过加青霉素、抗菌素来降低细菌指标;通过加乳清粉、麦牙糊精来提高浓度;通过加碱面甚至工业碱来中和发酸了的原奶。
对于长期从事乳制品加工的田文华来说,奶制品行业的这些缺德、失信行为,绝对是十分清楚的,这方面的风险,田文华不可能不知道,关键是采取什么态度、如何应对。
目前,奶制品召回压力、患儿疾病索赔等已将三鹿集团推到破产边缘,已有企业表示要收购三鹿集团。苦心经营几十载,转瞬间房倒屋塌,岂不知早已是内忧外患、风险四伏,不评估、不设防,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世事终难定!
三、控制活动:业务流程不守、质量控制不严、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失效、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运行不当。
控制活动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运用相应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一般的控制措施有:不相容职务 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在食品厂家,除了这些一般控制措施外,重中之重的是质量控制。
按照业务流程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一种最基本控制活动,三鹿集团违背业务流程的情况是存在的。
2005年7月5日,天津市河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在一库房内发现,“三鹿原味酸牛奶”生产日期是2005年7月6日。拆开包装箱后,里面一千克袋装原味酸牛奶的生产日期也是6日。执法人员在司机提供的发货凭证上确定这批酸牛奶是在本月4日发出的。现场检查表明,这批三鹿酸牛奶已经涉嫌伪造生产日期。这即是三鹿“早产奶”事件。问题暴光后,三鹿集团质量管理部崔先生向媒体表示,其产品的生产日期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的,不属于早产。他解释,酸牛乳、炼乳等产品的生产、日期应将灌装、封口、冷却降温后,以及需要继续发酵的时间和检验时间计算在内。随后,三鹿集团官方给出了回应,这一事件是由于部分销售人员擅自将正在下线 并处在检测过程中的产品提前出厂造成的。三鹿集团副董事长蔡树维表示,虽然流程违规,但该批产品经检测为合格产品。这一事件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三鹿集团认真反思:
一是提前标注生产日期可以,但是,提前出厂则是违背业务流程和相关法规的。其他业务流程有没有未被严格执行的情况?
二是之所以出现这种事情,是当时三鹿酸奶在天津、衡水、沧州市场出现断货,经济利益驱动下,将正在检测过程中的产品提前推向市场。企业有没有其他利益驱动的主观冲动和事实行为?
三是质量管理部崔先生的说法,明显是混淆提前标注与提前出厂、不想承担任何责任的一种辩解。面对社会时,企业是不是首先想用这种或类似办法来处理事态?
四是副董事长蔡树维的说法,正面理解是让购买了这批产品的消费者放心,这批产品是合格产品。但是,这番表态也透露出一丝对流程违规的无所谓和对公众利益的不够重视。企业高管中这种心态者多不多?
三鹿集团通过了ISO9001认证、GMP(良好生产规范,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食品生产先进管理方法)审核和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认证。众所周知,认证是一回事,有效执行则是另一回事。以HACCP为例,它是只适用于食品行业,确认、分析、控制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危害的系统方法,它不同于传统的质量检查(最终产品检查),而是一种生产过程各环节的控制。它的基本原理包括:危害分析(HA,Hazard analysis)、确定关键控制点(CCP,Critical control point)、确定关键限值并保证CCP受控制、确定监控CCP措施、确立纠偏措施、确立有效的记录保持程序和建立审核程序。试想,如果三鹿集团严格、认真、有效地按照HACCP原理和程序进行了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绝对不会酿成今天的大祸。需要提及的是,我国不少企业更多地把通过类似认证当作一种形象工程,至于相关的程序文件往往束之高阁,在实际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少发挥作用。
三鹿集团也并不是不具备实施严格质量检控的硬件,其网站宣称,集团公司检测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检测设备,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先后进口了德国的乳成份分析仪、美国的微生物快速分析仪、英国的马色斯生物快速分析仪,英国的抗菌素仪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乳品检测设备。检验人员利用先进设备实现了乳与乳制品成份含量的全项检验,其中包括许多专业检测机构无法检测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指标。从原奶收购到产成品,每道工序都经过严格检验。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自检、互检和专检,不合格的半成品不流入下道工序。一流的检测水平为新产品开发、配方研制、工艺改进、质量控制创造了必备条件,为三鹿产品质量稳定提供了可靠保证。
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是控制活动的特殊措施,通过这种机制的建立,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可以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2007 年12月,三鹿集团即接到患儿家属投诉。进入2008年后,一些媒体开始进行不点名的报道。面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严峻形势,三鹿集团采取了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能瞒就瞒的处理方式,一再贻误战机,最终导致事态恶化。应急机制不健全,正是压倒三鹿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收集传递迟缓、正常信息处理程序被经验和侥幸心理主导
信息与沟通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可以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企业应当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信息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并加以解决。重要信息应当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网络上一篇名为《三鹿集团选择使用Windows平台搭建企业信息系统》(发布日期为2006年2月9日)的文章中提及,三鹿集团的高速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已成为影响销售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每个部门的数据无法有效的收集存储,对于有效的管理企业造成障碍,成为制约三鹿集团发展的一大问题。田文华也意识到,市场竞争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已经远不再是当初的价格战、圈地战,而是要打品质,打品牌,三鹿集团必须建立一个通畅的企业内部信息网络,才能真正做到快速、有效地管理企业,保证质量,控制成本以快速应对市场变化。这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战略层面的问题。
三鹿集团信息中心冯杰说,我们选择Windows平台还是出于人的因素,三鹿是一个传统行业的制造型企业,IT技术储备不是非常的丰富,相对其他操作平台,Windows平台的好处在于易用、好用,技术人员对微软的产品非常熟悉,技术人员的工作重点和精力可以更多地放到业务系统的实施和管理方面。这对于正处于信息化发展阶段的企业,好处是非常明显的。两年已经过去了,相信三鹿集团的信息系统建立、运转定有进展。
新华社报道,经调查,2007年12月以来,三鹿集团陆续接到消费者关于婴幼儿食用三鹿牌奶粉出现疾患的投诉。经企业检验,2008年6月份已发现奶粉中非蛋白氮含量异常,后确定其产品中含有三聚氰胺,有关问题仍在深入调查中。直到8月2日,三鹿集团才向石家庄市政府做了报告。在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2日的8个月中,三鹿集团未向石家庄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也未采取积极补救措施,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正是这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三鹿集团已经明确地知道了自己的产品中含有可能致人伤害的三聚氰胺,但是仍存有侥幸之心,继续生产和对外销售,从而触犯刑法。
整个事件表明,三鹿集团并不是积极主动地收集、处理和传递相关信息,尤其是没有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情况,没有积极主动地向社会披露信息以承担责任、召回问题产品。何以如此呢?或许三鹿集团仍在采用2004年处理阜阳奶粉事件的方式和经验来应对此次事件以期度过难关。2004年4月,在追查 “大头娃娃”劣质奶粉过程中,阜阳地方媒体公布了包括三鹿在内的45家不合格奶粉和劣质奶粉“黑名单”。随后,三鹿婴儿奶粉及系列奶粉在全国遭到封杀,三 鹿集团陷入生存危机。生死关头,三鹿集团紧急公关,到5月9日,在国家质检总局的专项抽查结果中,三鹿婴幼儿奶粉名列30家具有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企业的产品之首。三鹿集团快速、灵活、务实化解此次突发危机的能力引起国内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年底,在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举办的第二届现代企业危机管理国际论坛上,三鹿集团荣获2003-2004危机管理优秀企业称号。
“大头娃娃”奶粉事件并没有让三鹿集团警醒,没有引起他们对加强内部 管理、切实提高产品质量的更加重视。相反,一方面他们为自己化解危机的能力而沉浸;另一方面,他们以极为灵敏的市场嗅觉捕捉到了中国农村奶粉市场的暂时真空,近乎疯狂地抢占农村市场,把销售网络从县一级延伸到乡、镇,仅2004年三鹿集团就在短时间内在全国建立了12.3万个乡镇销售点。确实,如果他们的产品十分优秀,他们的这种选择是值得高度赞叹的。遗憾的是,他们错失了一次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最佳时机。
五、内部监督:大干快上、跨越发展过程中的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无人重视
内部监督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它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的过程。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前面已经提到,三鹿集团的原奶采购模式是“奶农—— 奶站——乳企”,散户奶农的牛奶通过奶站最终被集中到三鹿集团的各家工厂。三鹿集团提出了“四统一分一集中”的集约化奶牛饲养发展思路,即“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分户饲养、集中机械化挤奶”,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奶牛场、集约化奶牛养殖小区等多种形式,三鹿集团在养殖区建立技术服务站,派出驻站员,监督检查饲养环境、挤奶设施卫生、挤奶工艺程序的落实。驻站员监督检查是其内部控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意义重大。
然而,三鹿集团所提出的发展思路很多只是纸上谈兵,包括驻站员监督检查等并没有严格实施,在原奶进入三鹿集团的生产企业之前,缺乏对奶站经营者的有效监督。而蒙牛在这方面就要小心谨慎得多,行唐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的刘文武科长曾经考察过蒙牛在行唐的奶源生产链条,蒙牛也通过当地奶站收集原奶,但是奶站的工作人员是蒙牛派驻的,而且在行唐县南桥镇增加了一个“奶台”环节,从奶站送来的原奶被放入“奶台”的大罐中,然后用一套瑞典的设备进行检测,合格之后,再运送到加工厂,负责运输的车辆配备有卫星定位系统,到了工厂之后还要进行二次检验,以及不定期的巡回检查,派驻奶站的工作人员也会定期轮岗。如果三鹿集团的驻站员监督检查能够落实到位,如果有内部控制的专门监督机构能够对驻站员的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发现并报告这种控制方式存在的缺陷或有效性,及时予以改进和加强,三鹿集团的问题绝对不会是现在这样的严重。
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 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早产奶事件发生后,三鹿集团将销售部门有关人员调离岗位,对酸奶销售直接负责人采取了扣除20%年薪的处罚。按理说,这是企业开展全面的业务流程专项大检查的一个极好时机,不知三鹿集团是否安排这样的工作。
“大头娃娃”奶粉事件后,三鹿集团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农村奶粉市场的进一步开拓上,将自己的产品到底有没有质量问题搁置一边,再一次放弃了整固山河的历史机遇。过去数年,三鹿集团相继兼并了山东、河北、陕西、河南、甘肃等省的一些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使得三鹿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行唐三鹿乳业有限公司由三鹿集团控股51%,另外 9%的股权由行唐县政府控制,自从三鹿集团收购之后,没增添任何新设备和资金,开动老机器就开始生产奶粉,厂区内景象破旧不堪。三鹿集团旗下类似这样的分公司或子公司比比皆是。这种扩张导致了资金投入跟不上、机器设备及内部管理跟不上的现实,埋下了诸多的安全隐患。面对这种组织结构的大变化,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专项监督检查更为必要。
五、内部监督:大干快上、跨越发展过程中的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无人重视
内部监督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它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的过程。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前面已经提到,三鹿集团的原奶采购模式是“奶农—— 奶站——乳企”,散户奶农的牛奶通过奶站最终被集中到三鹿集团的各家工厂。三鹿集团提出了“四统一分一集中”的集约化奶牛饲养发展思路,即“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分户饲养、集中机械化挤奶”,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奶牛场、集约化奶牛养殖小区等多种形式,三鹿集团在养殖区建立技术服务站,派出驻站员,监督检查饲养环境、挤奶设施卫生、挤奶工艺程序的落实。驻站员监督检查是其内部控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意义重大。
然而,三鹿集团所提出的发展思路很多只是纸上谈兵,包括驻站员监督检查等并没有严格实施,在原奶进入三鹿集团的生产企业之前,缺乏对奶站经营者的有效监督。而蒙牛在这方面就要小心谨慎得多,行唐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的刘文武科长曾经考察过蒙牛在行唐的奶源生产链条,蒙牛也通过当地奶站收集原奶,但是奶站的工作人员是蒙牛派驻的,而且在行唐县南桥镇增加了一个“奶台”环节,从奶站送来的原奶被放入“奶台”的大罐中,然后用一套瑞典的设备进行检测,合格之后,再运送到加工厂,负责运输的车辆配备有卫星定位系统,到了工厂之后还要进行二次检验,以及不定期的巡回检查,派驻奶站的工作人员也会定期轮岗。如果三鹿集团的驻站员监督检查能够落实到位,如果有内部控制的专门监督机构能够对驻站员的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发现并报告这种控制方式存在的缺陷或有效性,及时予以改进和加强,三鹿集团的问题绝对不会是现在这样的严重。
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 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早产奶事件发生后,三鹿集团将销售部门有关人员调离岗位,对酸奶销售直接负责人采取了扣除20%年薪的处罚。按理说,这是企业开展全面的业务流程专项大检查的一个极好时机,不知三鹿集团是否安排这样的工作。
“大头娃娃”奶粉事件后,三鹿集团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农村奶粉市场的进一步开拓上,将自己的产品到底有没有质量问题搁置一边,再一次放弃了整固山河的历史机遇。过去数年,三鹿集团相继兼并了山东、河北、陕西、河南、甘肃等省的一些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使得三鹿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行唐三鹿乳业有限公司由三鹿集团控股51%,另外 9%的股权由行唐县政府控制,自从三鹿集团收购之后,没增添任何新设备和资金,开动老机器就开始生产奶粉,厂区内景象破旧不堪。三鹿集团旗下类似这样的分公司或子公司比比皆是。这种扩张导致了资金投入跟不上、机器设备及内部管理跟不上的现实,埋下了诸多的安全隐患。面对这种组织结构的大变化,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专项监督检查更为必要。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第10号---研究与开发
本讲主要框架: ◆ 前车之鉴 ◆ 业务目标 ◆ 业务范围 ◆ 业务风险 ◆ 总体要求 ◆ 控制流程 ◆ 控制措施 ■ 前车之鉴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后的第73秒时解体,7名宇航员遇难
“哥伦比亚”号原定于美国东部时间2003年2月1日上午9时16分返回肯尼迪航天中心。但在美国东部时间9时左右,当时“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飞行高度约63000米,飞行速度约20000千米/小时,之后航天飞机在得克萨斯州上空解体。
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乌克兰基辅市以北13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灾难性大火造成的放射性物质泄漏,污染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2011.3.11日本9.1级地震/海啸/福岛核事故。
■ 辉瑞公司陷入新药研发失败之困 8亿美元项目终止
辉瑞(Pfizer)公司创立于1849年,是美国的一家拥有150多年历史的以研发为基础的跨国制药公司。
2006年7月以来,辉瑞公司一再标榜其新开发的药物torcetrapib是如何安全和有效,会增加病人的“好”胆固醇数量,未来的市场前景光明等等,但是,在2006年12月2日 ,辉瑞突然宣布立即停止其耗资8亿美元调节胆固醇新torcetrapib的研发工作,随后该公司股价大跌。
专门从事证券欺诈诉讼的Schoengold Sporn Laitman & Lometti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SSLL”)宣布,由于辉瑞公司在其新药“torcetrapib”的研发过程中,存在发布虚假消息严重误导投资者的行为,所以该事务所决定收集在“torcetrapib”事件中受损失的投资者集体起诉辉瑞公司。
■ 瑞士药业巨头诺华药物研发终止,损失2.35亿美元
瑞士药业巨头诺华在2006年7月斥资2.7亿美元收购了英国NeuTec制药公司,同时取得Aurogra的各项权利。Aurograb曾被作为抗生素辅助性治疗药物进行评估,用于治疗深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2008年9月,诺华公司在审查了第二阶段的临床实验数据后,发现Aurogra并不具有疗效。诺华公司宣布终止该药的研发,公司将损失约2.35亿美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有效控制研发风险,实现发展战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研究与开发,是指企业为获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所开展的各种研发活动。
第三条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
(二)研发人员配备不合理或研发过程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
(三)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力,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第四条 企业应当重视研发工作,根据发展战略,结合市场开拓和技术进步要求,科学制定研发计划,强化研发全过程管理,规范研发行为,促进研发成果的转化和有效利用,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章 立项与研究
第五条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结合研发计划,提出研究项目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可以组织独立于申请及立项审批之外的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评估论证,出具评估意见。
第六条 研究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重大研究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决策。审批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研究项目促进企业发展的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行性。
第七条 企业应当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管理,合理配备专业人员,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研究过程高效、可控。
企业应当跟踪检查研究项目进展情况,评估各阶段研究成果,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有效规避研究失败风险。
企业研究项目委托外单位承担的,应当采用招标、协议等适当方式确定受托单位,签订外包合同,约定研究成果的产权归属、研究进度和质量标准等相关内容。
第八条 企业与其他单位合作进行研究的,应当对合作单位进行尽职调查,签订书面合作研究合同,明确双方投资、分工、权利义务、研究成果产权归属等。
第九条 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研究成果验收制度,组织专业人员对研究成果进行独立评审和验收。
企业对于通过验收的研究成果,可以委托相关机构进行审查,确认是否申请专利或作为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等进行管理。企业对于需要申请专利的研究成果,应当及时办理有关专利申请手续。
第十条 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核心研究人员管理制度,明确界定核心研究人员范围和名册清单,签署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保密协议。
企业与核心研究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特别约定研究成果归属、离职条件、离职移交程序、离职后保密义务、离职后竞业限制年限及违约责任等内容。
第三章 开发与保护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加强研究成果的开发,形成科研、生产、市场一体化的自主创新机制,促进研究成果转化。
研究成果的开发应当分步推进,通过试生产充分验证产品性能,在获得市场认可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第十二条 企业应当建立研究成果保护制度,加强对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及研发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涉密图纸、程序、资料的管理,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借阅和使用。禁止无关人员接触研究成果。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研发活动评估制度,加强对立项与研究、开发与保护等过程的全面评估,认真总结研发管理经验,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完善相关制度和办法,不断改进和提升研发活动的管理水平。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和重要法宝。综观国内外优秀企业,无不通过创新,形成自己特有的核心技术与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研发是企业进行创新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创造新工艺,能够为企业发展建立有利的领先优势。但是,研发活动也具有投入大、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的特点,其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和本身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研发业务的内部控制在企业整体内部控制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
研究与开发,是指企业为获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所开展的各种研发活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以下简称研究与开发指引)构建了企业在研发活动立项、研究、开发、保护过程中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明确了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控制点,旨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发展战略。
一、研究与开发业务流程
企业的研发项目不仅注重项目的目标与结果,还要对中间过程建立起有效的管理。而一个流程化、结构化的研发业务工作流程应该是采取了对过程的层层控制以及有效的反馈来逐步达到最终目标。建立规范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管理的流程,不仅可以指导和帮助团队成员的研发实践,而且可以降低研发风险,保证研发质量,极大提高研发工作的效率和效益。研究与开发的基本流程,主要涉及立项、研发过程管理、结题验收、研究成果的开发和保护等。
一般生产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业务流程如图11—1所示。
二、研究与开发业务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一)立项
研究项目的立项是项目决策部门按照自己的意图和目的,在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项目的规模、投资、基本方案、研发周期和预期效益等方面进行技术和经济分析,决策研究项目是否必要和可行的过程。立项主要包括立项申请、评审和审批。
◆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研发计划与国家(或企业)科技发展战略不匹配,研发承办单位或专题负责人不具有相应资质,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评审和审批环节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
◆ 主要管控措施:
第一,建立完善的立项、审批制度,确定研究开发计划制定原则和审批人,审查承办单位或专题负责人的资质条件和评估、审批流程等。
第二,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市场及技术现状,制定研究项目开发计划。
第三,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结合研发计划,提出研究项目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可以组织独立于申请及立项审批之外的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评估论证,出具评估意见。
第四,研究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重大研究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决策。审批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研究项目促进企业发展的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行性。
第五,制定开题计划和报告,开题计划经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开题报告应对市场需求与效益、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主要技术路线、研究开发目标与进度、已有条件与基础、经费等进行充分论证、分析,保证项目符合企业需求。
【例ll一1】某软件公司一直从事小型办公自动化软件系统的开发,其研发的OA软件凭借过硬的研发技术、完善的售后服务和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小型企业办公自动化的首选软件。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股东想向其他领域扩展。由于公亏创始人原从事金融行业,认为开发该行业软件发展前途大,利润高,于是软件公司选择金融行业作为未来实施跨越的方向。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公司将原先的研发人员一分为二,一部分仍然继续从事小型企业OA软件的开发,另一部分研发人员成立项目组,针对银行和证券公司研发大型办公自动化软件。由于研发人员都是原先开发团队成员,互相之间较为熟悉,且公司要求时间紧,费用投入大,项目组成立后立刻进行分工开发。
随着开发过程的深入,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研发人员水平不够、项目经费开支过大、技术难题解决缓慢,而且同类软件已经在市场上出现,整个项目面临失败的风险。
【分析】该软件公司针对研发项目面临失败的风险进行了分析,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项目未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立项。
首先,按照研发项目的立项流程,第一步就要进行项目立项评审工作。在上述案例中,该公司决策者仅仅凭借自己曾经在金融行业工作过,对于市场情况较为熟悉,就决定进行大型金融软件的开发,既没有进行市场调研,也没有邀请外部专家进行评审,注定了该项目从出生开始就面临着极大的市场风险。
其次,在完成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就要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详细描述整个研发计划的背景、技术方案、预计经费、完成时间、预期目标等内容。而在上述案例中,由于公司决策层已经同意研发该项目,因此研发团队在面临时间和编制研究报告的选择中,只顾抢时间而忽略了整个计划的筹划,所以在后续过程中研发费用超支、完成时间一再延期,陷入了困境。
最后,该软件公司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面临的技术风险估计不足。由于该公司直是从事小型企业的软件系统开发,软件环境基本是以桌面操作系统为主。而银行和证券公司等大型企业,采用的一般都是大型服务器,原有的研发人员对于大型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并不熟悉,导致在开发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技术难题,直接导致系统完成时间一拖再拖。而竞争对手的产品已经提前问世,致使整个项目面临失败的风险。(二)研发过程管理
研发过程是研发的核心环节。实务中,研发通常分为自主研发、委托研发和合作研发。
1.自主研发
自主研发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科研力量,独立完成项目,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三种类型。
◆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
第一,研究人员配备不合理,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
第二,研发过程管理不善,费用失控或科技收入形成账外资产,影响研发效率,抬高研发成本甚至造成资产流失。
第三,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时,相互争夺资源,出现资源的短期局部缺乏,可能造成研发效率下降。
第四,研究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错误,导致修正成本提高。
第五,科研合同管理不善,导致权属不清,知识产权存在争议。
◆ 主要管控措施:
第一,建立研发项目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和研发项目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
第二,合理设计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和组织结构,跟踪项目进展,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第三,精确预计工作量和所需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第四,建立科技开发费用报销制度,明确费用支付标准及审批权限,遵循不相容岗位牵制原则,完善科技经费入账管理程序,按项目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准确开展会计核算,建立科技收入管理制度。
第五,开展项目中期评审,及时纠偏调整;优化研发项目管理的任务分配方式。
【例11—2】埃克森美孚美国石油公司通过十几年的技术研发管理实践,总结出实现技术研发过程管理的“TAS”(Teehnology Advancement System)系统。该系统除了在主要业务环节上与流行的技术研发流程具有相似之处外,其重要的不同之处就是强调了每个阶段所设置的“门(gate)”的作用。
图11—2埃克森美孚等美国石油公司的“TAS”技术管理系统
在埃克森美孚美国石油公司,从新技术研发直至商业化推广应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门径在发挥作用。从全过程来看,每一个门径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管理过程中的重点控制环节,起着评价、控制、管理的作用。同时,由于大多数项目不从开始一直运行到最后,各个门径还起到了对技术研发项目进行筛选和淘汰的作用,体现了研发过程中管理的职责和重要性。
【分析】“TAS”系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让不同部门的人员共同参与到技术研发过程的管理中来。在技术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研究人员、开发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有机结合。具体体现在:在项目论证、研究、开发、工程试验与商业化等各个阶段,研究人员、开发人员、工程人员都是全过程参与的。所不同的是,在不同的阶段,发挥主导作用的力量不同,参与的程度不同。
注重团队建设是提高研发项目组织效率的重要形式。来自不同部门的人员以项目团队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可利用共享资源、完成独立任务、实现共同的目标。在一个企业内部,这样的项目团队可以有多种组织方式。比如,在一个部门内,按不同的功能组成团队;在一个公司内,组成跨部门的团队;在几个下属企业之间,组成跨组织项目的团队以及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别项目团队等。
“TAS”系统的另一大成功之处还在于注重反复论证,重视生产部门的意见。在具体实施中,每一个门径都会由技术管理人员、有关专家、生产经营部门管理人员以及项目组共同就某项技术取得的进展以及进一步投资的必要性展开详细、系统的论证。研发人员都非常重视这一论证过程,而且会努力提供支持项目继续进行的有关观点和证据。生产经营部门往往是站在技术投资方和最终用户的立场上评估项目商业化的前景及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效益,因此,生产经营部门往往具有最终的发言权。2.研发外包
研发外包根据外包程度可以分为委托研发和合作研发两种形式。
委托研发,是指企业委托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新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研发所需经费由委托人全额承担,受托人交付研究开发成果。
企业受研发技术人员、资金、时间、信息等因素的约束,将自身的研发任务通过契约的形式整体委托给外部其他企业完成,或者是通过购买,将研发技术整体从外部企业购得,这样企业就可以集中精力去完成企业自身实力可以完成的研发任务,从而不仅避免了重复研发,还可以有精力去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研发外包形式下,企业就整个研发任务本身来说,企业间事先达成协议,不进行研发活动的过程合作,但是最后共享研发的技术成果,进而实现企业自身利润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由一个企业独立研发、独立完成,研发活动只在一个企业中进行,但最终的结果是两个企业共享最终的研发成果,从而实现了成本共享。
合作研发,是指企业与其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研发行为,合作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出资、共享效益、共担风险,共同研发完成同一科技研发项目。合作研发是以合作创新为目的,以优势互补为前提,由多个组织共同参与的研发模式。通过合作研发可以有效利用组织外部资源,降低研发成本并分担研发风险。
◆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
①外包单位选择的风险。包括外包单位选择不恰当会导致中途更换伙伴而给企业带来损失;外包单位职业道德缺失引起的提供虚假信息、不履行承诺、泄露机密等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②沟通风险。企业与外包单位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双方产生较多的摩擦与冲突;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容易使伙伴之间产生信任危机;外包单位之间沟通的不及时或协调失败会加大风险发生的概率。
③外包方案的设计风险。外包内容与形式、外包任务等计划安排失误也会诱发风险;权、责、利、险分配不合理会导致伙伴终止合作而给企业带来损失;资源整合不当会使组织运作成本升高,无法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④知识产权风险。知识产权风险是指在研发外包中由于伙伴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机制,而产生的给所有人对其知识产权的所有权或者基于知识产权的当前或潜在收益带来负面影响的事件及其可能性。
⑤壮大竞争对手的力量。由于研发外包双方从事的业务相同或者相似(或具有上下游关系),在本企业通过研发外包获得某种技术成就的同时,合作者很可能也因此获得了技术上的关键性突破。或者说,在本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得到互补之际,竞争对手的资源和能力也因此获得了互补。在一些情形下,甚至出现对方获得的互补效应大于本企业,从而出现了亲手培养出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的局面。
◆ 主要管控措施:
①严格甄选合作伙伴。真正做到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真诚合作,是搞好合作科研开发的前提。协作对象选择不当,是出现侵权纠纷的重要原因。在外包单位的选择过程中,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技术互补性原则。企业在选择外包单位时,首先要看的就是伙伴的技术知识等资源是否与企业的技术知识互补,能否从外包单位那里得到企业需要的研发技术,是否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企业研发的目的。
第二,成本最低原则。合作成本是企业选择合作研发伙伴的重要原则,减少投资、提高研发的投资收益率是企业的一个标准,合作研发成本必须小于自主研发和委托外包的成本,企业才会选择合作研发的组织形式。
第三,相容一致性原则。企业与外包单位的研发目的和企业间的文化、价值观应该是相容的、一致的,如果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相冲突或是得不到外包单位企业的认可,在合作研发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冲突,从而影响合作的进行,影响研发目标的实现。
第四,诚信原则。外包单位应该具有良好的信誉。
第五,均衡原则。企业在选择外包单位时,应该选择和企业自身研发实力相当的外包单位,如果彼此的技术研发实力差别很大,往往存在实力强企业的主导优势,而且对企业在合作研发过程中,吸收、学习外包单位的技术知识有不利影响。
②认真审核、签订技术合作合同。要严格按照合同法签订有关合同。合同的条文要力求完整准确,特别是承担的义务、技术指标、经费落实、知识产权归属、研发信息和成果的保密性条款、赔偿条款以及纠纷处理要界定明确,用词准确。合同签字前,要严把审核关,对合同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能性要逐条逐句地进行分析。合同一旦签订,就要严格按质、按量、按期履行。
③加强合作过程管理监督。包括进度监督、质量监督、成本监督、效率监督和人员监督几个方面,并严格验收研发成果。
④建立相互信任的外包关系。包括树立双赢的企业合作理念、有效的反馈机制、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措施。
⑤以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重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宣传,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自我保护。一旦发现合作方有侵权行为,要敢于和善于应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专利申请权纠纷,可以请求专利管理机关进行调处,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还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无效专利宣告请求。
【例11—3】2007年3月,A研究院与B公司协商决定合作研制一种多功能家用吸尘器,双方签署了一份《合作开发合同》,约定双方各出资50%,技术成果由双方共同享有。并约定在研发过程中,B公司人员主要负责整理图纸及维修设备等工作,A研究院主要负责技术开发与绘制图纸。2008年1月,经过双方人员的共同努力,完成了该吸尘器的设计工作。同年3月,B公司单方向中国专利局提出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而A研究院认为,该项技术主要由本院设计人员完成,应由A研究院为申请人,B公司无权申请专利。后B公司项目人员刘某按照图纸自行制作了一个在家中使用,引起周围不少群众的关注,打乱了A研究院和B公司的吸尘器上市计划。A研究院得知后,主张刘某侵犯了专利权。A研究院聘请某律师事务所提供评估支持。
【分析】该律师事务所认为,本案中,鉴于双方仅约定了技术成果共同享有,然而并未将专利申请权在合同中予以约定,故专利申请权依法归属于进行创造性活动的A研究院。另外,刘某的行为不构成侵权。根据《专利法》规定,专利侵权的其中一个重要要件必须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而本案中刘某的目的仅是家庭使用,因此不构成侵权。但若A研究院和B公司在签署《技术合作合同》时就明确约定了双方人员的技术保密范围、保密要求和保密期限,并将相关约定明确告知各自项目人员,则刘某不会自行制作使用,A研究院和B公司的吸尘器上市计划更不会被打乱了。由此可见,在合作研究项目的管理过程中,作为双方进行合作的基本规范,技术合作合同必须明确细致的约定合作双方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三)结题验收
研发项目完结后,对于按政策法规需要由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验收的研发项目,按相关法规办理验收。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验收的,企业也可以先按内部程序自行组织验收,再报有关主管部门验收。对于不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验收的项目,企业应当组织相关专家自行验收。企业应当建立验收人员的议事规则,确定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可操作的验收标准,制定规范的验收程序。对项目分专题进行的。企业可以先分专题验收再进行综合验收,但最终验收结论应以综合验收为准。
结题验收是对研究过程形成的交付物进行质量验收。结题验收分检测鉴定、专家评审、专题会议等三种方式。其主要风险包括:由于验收人员的技术、能力、独立性等造成验收成果与事实不符;测试与鉴定投入不足,导致测试与鉴定的不充分,不能有效地降低技术失败的风险。
◆ 主要管控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技术验收制度,严格执行测试程序。
第二,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重新进行验收申请或补充进行研发,直至研发项目达到研发标准为止。
第三,落实技术主管部门验收责任,由独立的、具备专业胜任能力测试人员进行鉴定试验,并按计划进行正式的、系统的、严格的评审。
第四,加大企业在测试和鉴定阶段的投入,对重要的研究项目可以组织外部专家参加鉴定。
【例11—4】药品生产企业c企业的一项新型药品已经按研制计划顺利完成研丧任务。按规定,该药品应经国家药品生产监管部门验收,c企业决定在上报国家相关部门验收前先按企业标准自行验收。为此c企业组织自身的技术、市场、财务等方面的专家,并聘请D医药大学教授作为验收专家组成员参与验收。专家组共有七名成员组成。
负责新药研制项目的项目负责人按规定程序向项目验收专家组成员递交了:
(1)产品研制的相关批文;
(2)项目验收申请书;
(3)Y药品检测机构出具的药品检测报告;
(4)药品动物实验报告;
(5)药品临床实验报告;
(6)项目实施总结报告和项目决算报告等。
项目专家组经过对样品和提交资料的评议,七名专家中有五名专家对药品研制工作给予肯定,并发表了无保留意见。另两名专家认为,该药品对特殊人群的适用性揭示不够充分,对可能存在的副作用估计不足。
按照议事规则,该药品通过了企业内部验收。但企业管理层对相关专家的不同意见十分重视,决定在申报政府主管部门验收前,追加相关实验,对药品的产品适用范围做了修正。企业顺利通过了政府主管部门的验收。
【分析】实践中,关系到公共安全及其他许多领域的新产品,政府相关部门对其鉴定和验收都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其必须通过具有相关资格的检测中心(一般由政府指定或依相关法规设立)进行鉴定或验收,政府相关部门则对新产品实行备案或核准管理。企业要获得产品“准生证”,必须取得政府或其指定的检测机构的鉴定或验收证书。这本来是政府加强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实践中,很多企业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企业经常将取得相关证书作为研发的至高标准和目的,将研发工作验收变成了应付检查的形式,忽视了验收工作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很多企业对待研发工存在浮躁情绪:重资料准备,不重视实验的真实完整;重形式审查,不重视产品真实性能的改进;重证书取得,不重视后续改进。有的企业甚至为取得证书自我降低要求,甚至不惜投机取巧。这不仅不利于国家鼓励自主创新政策的落实,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将带来不利影响。(四)核心研发人员的管理
一个研发项目,通常由学术、技术、制造、市场、采购、财务等不同领域人员组成。参与人员按职责分工分为项目评审人员、技术顾问、咨询专家、项目负责人、主要研发骨干、项目一般参与人员等。
产品开发团队是具体的产品开发任务实施者,负责制定具体产品策略和业务计划,确保按计划完成各项研发任务及时地将产品投放到市场。产品开发团队一般由一个项目负责人(通常称谓有:项目经理、产品经理、首席科学家等),负责项目的总体运作,拟订具体研发计划,组织研发团队开展研发工作。项目可以按产品研究、测试、制造、成本控制等设置若干子项目(课题),并指定相应的负责人(研发经理、测试经理、制造经理、成本经理等),各子项目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不同模块,由承担不同任务的项目组负责具体的研究、测试、制造等任务
研发项目核心研发人员一般包括:产品开发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骨干和在测试、制造、成本控制等各方面承担主要责任的业务人员等。
核心研发人员是掌握企业核心技术的人物,是企业研究开发正常运行的关键,因此,加强并不断完善企业的核心研发人员管理制度,是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重要环节。
◆ 与核心研究人员相关的主要风险
(1)职业道德风险。首先,当研发人员出现对企业的抵触情绪,消极对待研发工作,会导致研发活动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其次,核心研发人员如果主动泄露企业核心技术,有可能造成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
(2)离职风险。由于掌握了企业的核心技术,核心研发人员的离职,可能会造成研发活动的中断甚至终止,导致巨额研发投入的损失;如果核心研发人员离职后组建或加入企业的竞争对手,也将会给企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 主要管控措施
(1)实施合理有效的研发绩效管理。
①在确定研发人员的考核指标和标准时,人力资源部门首先应明确界定核心研究人员的范围和名册清单,与研发部门的主管以及核心研发人员进行共同讨论,获取他们的认同,对核心研究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
②将核心人员个人业绩与团队贡献结合。企业应强调核心研发人员的团队贡献、定期对研发团队或个人进行评选,激励核心技术的共享,降低企业对核心技术人员的过度依赖性。
③小组责任制的研发管理方式。由于核心岗位人员的离职,往往给项目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每个研发任务由2~3个开发人员共同负责,最大化地减少人员离职带来的风险。
(2)建立知识分享管理体系,通过技术手册等手段把个人知识转化为企业知识,把个人的技术发展成为企业的共享成果,建立A、B角制度,促进岗位的互换,以避免“人与技术一同流失”。
(3)制定科学的核心研发人员激励体系,采用股权分享的方法来实现对研发人员的持续激励,使研发人员的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合理设置期权、股票等行权的权限和时间,增加研发技术员工离职的机会成本,提高研发人员离职的经济门槛。
(4)为核心研发人员设计完善的职业发展通道,为研发人员的成长和晋升开辟绿色通道。
(5)利用劳动法规减少人才流失给企业造成的影响。虽然国家从劳动法律法规方面保障了劳动者自由择业的权利但也有相应的规定,避免劳动者的流动给企业造成损害。
(6)加强对核心研发人员的纪律约束。企业对核心研发人员除签订正常的劳动合同外,还应该在合同里明确以下内容:
①竞业限制条款。通过与核心研究人员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的方式,从法律层面确保公司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核心技术外流的风险。
②泄露企业商业秘密的违约条款。
涉密问题近年来已经成为商业领域发生纠纷和犯罪的高发区,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尽管近年从政府到企业,有关人员的保密意识普遍得到提高,但在一些企业,保密的配套制度建设还很不完善,保密协议的签订还很不规范。实际上,保密制度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现代商业规则,还是一项重要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应当制定相关保密规范,充分发挥保密协议的作用,从制度上约束核心研发人员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降低企业涉密风险。(五)研究成果开发
研究成果的开发是企业技术研究的目的和必然要求,研究成果经过开发,转换为企业的产品,成为企业研发活动接受市场检验的直接对象。
◆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
新产品从研究到开发到生产和销售,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这种风险既蕴涵着可使企业发展和盈利以及获取技术优势与市场优势的机会,但也存在着失败的风险。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存在技术风险、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一旦遇到风险而失败则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
(1)技术风险。包括: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较快,新产品开发步伐赶不上科技发展速度,使新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就夭折;技术上不过关,有的新产品对技术要求甚高,但企业技术能力有限,使产品质量不能保证;有的企业在产品开发上由于技术障碍产品迟迟研制不出,造成开发时机过迟,市场已被竞争者占领;企业没有认识到技术开发与产品开发的差异,从而忽视了技术开发管理;公司对技术开发重视和投资不足,形成不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2)市场风险。包括:国内外竞争对手抢先进入市场,推出新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市场需求变化加快和市场趋于分散,迫使企业的新产品面向范围更小的目标市场;另外企业信息不灵,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够先进,或只是本地区先进,失去了技术上的优势。
(3)投资风险。包括:银行贷款利率升高,投资风险增大;过分重视技术的先进性而忽视对市场需求的分析,结果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尽管技术水平和性能均比较高,但因不符合国情或超过消费者承受能力而缺乏市场需求。
◆ 主要管控措施
(1)以市场为导向,认真分析当前消费者需求的心理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2)提高产品质量,开发起点高、质量好的优质产品。
(3)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加强技术开发,从产品结构、使用材料、工艺改革等方面挖掘潜力,以低廉的成本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迅速形成大批量生产,提高利润。
(4)加强技术管理,有效地管理高风险的技术开发项目,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使多个产品从中获利。
【例11—5】H电子设备制造公司决定研发一项智能化系统集成设备,公司根据产品特性将总体方案分为三级计划。一级计划为产品版本计划,由产品经理负责。二级计划包括产品硬件、软件、测试、制造、技术支援、市场开发等子课题,分别由相关专题负责人负责。三级计划根据二级计划各子课题分成若干项目组,由各项目组根据计划进度按月完成相关计划。公司对项目进行分层实施、分层监控。公司通过与产品经理、子课题负责人、项目组负责人层层签订计划任务书的形式,将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人。计划任务书要求项目承担者承诺目标包括进度目标、质量目标、成本目标等。企业管理层承诺目标包括资源(含人力资源)及时提供,及时组织项目评审,协调处理跨部门问题,项目奖惩措施按时兑现等。
公司对项目进行分层实施、分层监控。公司通过与产品经理、子课题负责人、项目组负责人层层签订计划任务书的形式,将任务和责任分解落实到人。计划任务书要求项目承担者承诺目标包括进度目标、质量目标、成本目标等。企业管理层承诺目标包括资源(含人力资源)及时提供,及时组织项目评审,协调处理跨部门问题,项目奖惩措施按时兑现等。
公司规定,计划更改须经过评审,其评审批准部门和程序与计划制定部门和程序相同。原则上一级计划不予修订,在版本立项通过后,即为该版本建立状态转移表,直至版本转产,状态转移表是一级监控的检查档案。
二、三级计划要及时修订滚动,以保证一级计划最终按目标实现。计划更改须填写计划更改单,并修订相关上一级计划。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品经理按五个步骤对项目进行控制:
(1)及时掌握项目内外部最新情况和项目进展;
(2)分析计划进度和质量产生偏差的原因;
(3)处理授权范围内的非重大偏差;
(4)确定修改方案及滚动计划;
(5)报告管理部门。
公司对项目的控制分为正规控制和非正规控制。正规控制是指在每周末、每月末或每个阶段末进行情况汇报和检查等,通过预算报告和工作总结及阶段评审报告等及时发现问题和进行评审。非正规控制是指通过工作之外的交流和沟通进行控制。
项目各层经理或负责人定期不定期召集例会,讨论以下问题:计划未按时完成的原因,未完成的影响,工作何时可以完成,是否需要替补行动计划,何日才能回到计划进度上来等。
公司定期不定期组织项目情况回顾检查会,讨论进度状况、成本状况(实际与计划相对照)、重大问题及行动计划、下个阶段的计划、特殊议题和具有紧迫性的议题、总结由本次会议产生的各行动事项,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等。
【分析】对于企业自主研发项目,企业管理层在确定项目管理流程,建立研发团队后,仍应不断跟踪检查研发项目进展情况,评估各阶段完成成果,确定是否继续履行、修改或中止研发项目。
一般情况下,项目运作开始时都主要是根据项目可行性报告和项目概预算等,制订具体实施计划或方案,并将方案形成任务落实到人。应该指出,上述可行性报告和概预算毕竟只是预测情况,研发项目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会出现各种预想不到的问题或偏差,甚至有时需要中止研发项目。企业必须事先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规范,作出应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目标,即使项目出现重大变故也能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由于研发项目固有的高风险特点,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在项目管理内部控制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项目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分析、会商制度等,使企业对项目的管理和决策建立在高效、科学的基础上,从而降低管理风险。(六)研究成果保护
企业的研发成果一般表现为知识产权。国家知识产权制度为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了一整套法律方法和措施,是企业研发成果保护的重要依据和途径。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自身的研发成果。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相衔接,对研发成果实施全方位的保护。有条件的企业还应当制定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将知识产权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
◆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
(1)研发立项时的风险。在研发立项论证时未进行专利信息的详细检索,自主开发获得的研发成果却不能使用。
(2)研发过程中的风险。由于核心研发人员的泄密、离职等原因,竞争对手获取了企业研发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的风险。
(3)研发完成后的风险。包括两种情况:
①开发出的新技术或产品未进行有效保护,导致被限制使用的风险。有些企业对开发的新产品未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只作为技术秘密进行保护,未对外公开。如果市场的竞争对手抢先将此技术先申请专利保护,将使企业处于极端被动的处境,巨额研发投资的项目必须停产,否则就是专利侵权,唯一退路就是寻求对手的和解,争取专利许可。
②合作中企业的知识产权权属未能得到明确规范,导致自树竞争对手的风险由于研发合同中未对知识产权权属和风险进行明确,往往导致形成的知识产权的归宿和使用范围等都存在风险,甚至演变成恶性竞争。
◆ 主要管控措施
(1)进行知识产权评审。知识产权评审包括研发项目立项阶段对相关的技术信息特别是专利的检索和分析评判;研发完成后对成果的保护形式进行评审,确定采取专利或技术秘密等不同保护方式;生产阶段工艺路线的评判,利用专利文献选择较好的工艺路线;采购阶段对供应商的知识产权状况的评价;产品销售阶段对营销方案、广告用语的知识产权调查,对欲注册商标的商标查询等。
(2)建立知识产权档案。企业建立的知识产权档案,包括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的相关资料和文件,以及研发活动的研发记录,知识产权评审资料等。一般而言,企业知识产权档案中专利内容应包括从技术研发、试制、申请专利的原始文件、修改过程文件、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专利证书、专利年费交费票据、专利变更文件等,商标内容应包括商标设计文件、注册商标申请文件、商标注册公告、注册商标证书、商标许可合同等。完备的企业知识产权档案,应根据企业知识产权的活动过程和特点进行整理和归纳,才能确保发挥原始的、直接的、完整的法律证据作用,作为防卫侵权诉讼的“盾牌”。这样既可以识别企业本身拥有的全部知识产权,确定知识产权的权属,也可以严格监控市场动态,了解竞争对手最新的产品开发情况、专利申请情况、涉及的技术领域、专利申请的地域和侵权发生现状。
(3)依靠法律,配合监管部门保护合法权益。在权益保护的过程中,配合监管部门积极参与调查、取证、依法投诉,打击侵犯本企业知识产权的非法行为。
(4)严格界定研究成果的归属。
①雇佣关系下研究成果的归属。雇佣关系下研究成果的归属分两种情况,即职务技术成果的归属和非职务技术成果的归属。职务技术成果属于单位,由单位拥有并行使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如果技术成果与职工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范围没有直接关系,而且不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就属于非职务技术成果。非职务技术成果的属于职工个人,其使用权、转让权由完成技术成果的个人拥有和行使。
②委托开发关系下研究成果的归属。委托开发关系下研究成果的归属由当事人自行约定,也就是说当事人可以约定委托关系下完成的技术成果属于委托人,也可约定属于被委托人。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由当事人共同拥有。但是,被委托人在向委托人交付研究成果之前,不得转让给第三人。另外,除当事人另有约定以外,委托开发中完成的研究成果专利申请权属于被委托人。
③合作开发关系下研究成果的归属。合作开发关系下研究成果的归属由当事人自行约定,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归全体合作人共同拥有,共同行使使用权、转让权和专利申请权。
【例11—6】某西方制药企业G公司不仅就一种药物注册一两个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他们还就一种药物注册多项外观设计专利,即除了在生产方法、工艺、用途、使用方法、化合物、组合物等方面注册专利外,还经常就片剂的色彩、大小和形状进行专利注册。这样一来,G公司就建立起一张周密的专利网对其专利药市场实施保护,使仿制药生产商、销售商规避专利侵权的几率大大降低。例如,1998年,K国著名的仿制药生产商A公司开始试图在美国销售G公司的仿制药,G公司则用相关的专利网予以阻击。它们把官司打到了两个法院。尽管两个法院的最终裁定结果不一,但无论如何,A公司仿制药完全规避G公司专利网中的全部专利几乎是不可能的,后者抵制仿制药的努力将有可能取得极大成功。他的这一严密的专利网也使大多数仿制者“知难而退”。
【分析】借鉴G公司的做法,我国制药企业和其他企业也要就一种产品积极部署专利网,尤其是试图开发原创性专利产品的企业更应如此。这种未雨绸缪的策略会使企业在抵制侵权产品时有更大的胜算把握。(七)研发活动评估
研发项目评估指的是在研发项目通过评审验收一定时间以后,由各方面具备资格的代表对研发工作所做的正式的、全面的、系统的检查,针对项目成果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并对研发成果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做出客观评估,其作用是为全面衡量企业研发项目的研发价值,有效监督研发项目执行的规范度,为提升后续研发项目申报质量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
(1)对评估的认识风险。进行评估是需要投入成本的,而一些企业管理者片面地认为投入经费用于项目评估是不值得的,产生的作用很难量化,因此他们认为研发成果投入市场就意味着项目的结束,没必要再进行评估。
(2)评估人员风险。考虑到不同项目自身的特点,要准确、客观地评价项目,必须对不同项目的评价指标进行个性化的处理,这就需要充分发挥项目评价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因此,项目评估工作对相关部门、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高的要求。
(3)评估指标选取风险。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评价,如果片面地以某一方面的指标的优劣来评价整个项目,可能会造成评估失败。
◆ 主要管控措施
(1)增强高层管理者对评估作用的认可。高层管理者必须认识到研发评估不是对知识进行收集、处理、传播,而是围绕企业进行研发投资管理,因此评估不是独立于企业研发部门之外的工作。只有得到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研发评估才能在企业中得到开展和推广。
(2)从流程和制度上保证研发评估工作的开展。研发活动的评估,需要规范的制度和操作流程。从机构设置上加以保证,从职责分工上加以界定、从项目评估的内容上、运作模式上加以明确,从而真正有效地推动该项工作的实施,保证评价工作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反馈功能。
(3)人员和经费的保证。首先,要从岗位设置上保证从事评估工作的人员配置;其次,企业应该明确评估的资金来源,或者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或者在项目立项的经费预算中就列入评估费用;最后,企业还应加强对评估人员的选拔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4)应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别和评估目的,分别进行构建评估的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的选择以及具体指标的应用也要充分服务于评估的重点和目的。考虑到不同项目其自身的特点,要准确、客观地评价项目,必须对不同项目的评价指标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5)建立使项目评估信息得以反馈和应用的机制与系统。案例研讨
◆ 自力更生,立足之本
创办于1996年的合俊集团,是国内规模较为大型的OEM型玩具生产商。在世界五大玩具品牌中,合俊集团已是其中三个品牌的制造商—美泰、孩子宝以及Spin Master的制造商,并于2006年9月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到2007年,销售额就超过9.5亿港元。然而进入2008年之后,合俊的境况急剧下降,10月,这家在玩具界举足轻重的大型公司没能躲过全球性金融海啸,成为中国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倒闭的第一案。目前,合俊已经关闭了其在广东的生产厂,涉及员工超过7000人。
但有意思的是,同在东莞,规模和合俊差不多的玩具企业,龙昌公司却在这场风暴中依然走得很从容,其销售订单甚至排到了2009年。
比较一下两家玩具企业的商业模式发现,龙昌公司拥有自主品牌,在市场中拼的是品质和科技,具有专利300多项,研发投入每年达3000多万元,有300多人的科研队伍。而且龙昌主要走高端路线,比如生产能表演包括太极拳的200多套动作的机器人,生产包含3个专利、能进行二次组合的电子狗等。销售市场也不依赖国外,而是集中在国内。
◆ 唯才是举,锐不可当
“创新是三星电子的生命,人才是三星电子的血液”。韩光燮一语道破了三星电子高速发展的动力源泉。多年来,三星电子坚持将销售收入的10%左右投入到研发领域,2008年,研发投入高达55亿美元。三星对研发的投入不仅仅体现在资金上,更体现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上。在三星电子全球15万员工中,从事研发及相关工作的超过40%。
人才是企业创新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三星电子始终致力于吸引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到三星工作,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三星电子同世界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企业高管到大学演讲,宣传三星公司形象等方式吸引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和MBA到三星。另外,人才本土化也是三星人才战略的一大特点。三星电子的研发、生产、销售网络遍布全球,招聘当地优秀人才到三星工作,为企业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当地市场,进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研发和销售策略,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研究开发:企业前行的内在驱动力
◆ 案情扫描
在困难和机遇并存的环境中,中国生物制药企业不断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有的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也有的企业克服了困难,承受了挫折和失败走到了今天。例如长春禁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赛药业)。应该说,金赛药业的发展历程是中国的生物制药企业成功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1996年创办至今,金赛药业的利润每年以30%-60%的速度在增长,在全国同类行业中排名第一。公司从国内第一支生长激素粉针金磊赛增,到亚太第一支水针,到全球第一支PEG化长效生长激素,并拥有全国唯一的成人GHD缺乏适应症和全球唯一的烧伤适应症,从而成为在人生长激素领域的剂型和适应症最全的企业。
创业初期,产品开发的艰难选择。公司通过初期研究,掌握了市场行情,即生长激素是目前治疗大部分儿童身高不足的唯一有效药物,属于生物制药领域中一个极为细分的行业。之后,投入巨额资金,组织强有力的研发团队,通过连续通过几年的研发,核心产品重组人生长激素于1998年上市销售。生长激素领域未来的增长潜力非常大,除了目前的矮小适应症外,未来还可以将应用于中老年抗衰老以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治疗。目前,美国FDA已批准生长激素用于10种适应症,全球超过30万人使用生长激素;中国使用生长激素治疗长高市场尚不足2万人。
面对新产品,生长激素已经在全球60多个发达国家列入了医保,但此前在我国仅以烧伤适应症列入了工商医保。2008年年初,生长激素首次列入了中国国家儿童医保,对该领域产品而言,是个极大的利好。今天的金赛药业,正在已成为中国儿童发育疾病治疗领域的第一品牌为目标而奋斗。
◆ 案例评述
以研发带动企业的持续发展,这一道理其实比不神秘,但是,现实中,许多企业却没有像金赛药业这样取得成功。
如果分析原因,可能大致有四个:
一是能不能拥有研发兴企的宏大战略。金赛药业在儿童生长发育领域有一个整体的、系列的、长期的产品研发和推广战略,并且在很多产品的研发和生长上已经实施了这个战略。公司在研发上还将继续投入,研发方向包括四大核心技术平台,预计未来6年上市8个新药,分别涵盖儿童生长发育、不孕不育、慢性传染病和糖尿病四大领域。不过,我们周围的一些企业,却没有科技人才,存量人才没有培训,增量人才难以引进。
二是舍不得投资搞研究开发。研发是一项风险投资,经常会没有收益,一些企业或目光短浅,或实力不强,总是对眼下运营能够应付自如就很满意了。
三是流程管理搞得怎么样。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结合研发计划,提出研究项目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程序是最好组织独立于申请及立项审批之外的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评估论证,出具评估意见。而不是凭借领导或个别人的看法去立项搞研发。同时,研究过程中需要适当的保障,包括研发管理制度、合理配备专业人员、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在研究成果的开发阶段,也要继续进一步深化,形成科技、生产、市场一体化的自主创新机制,促成研究成果转化。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当建立研究成果保护制度,加强对专利权、非专利权、商业秘密及研发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涉密图纸、程序、资料的管理,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借阅和使用,禁止无关人员接触研究成果。
四是科学的研发与成功的市场相结合。对于一个新兴企业来说,研发并不是一定要成为世界第一的创新者,而是应该根据自己在每一个时期的不同的实力和机会来研发,例如从全面仿制到部分创新,再到全面创新,金赛药业走的就是这么一条路。案例研讨
◆ 自力更生,立足之本
创办于1996年的合俊集团,是国内规模较为大型的OEM型玩具生产商。在世界五大玩具品牌中,合俊集团已是其中三个品牌的制造商—美泰、孩子宝以及Spin Master的制造商,并于2006年9月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到2007年,销售额就超过9.5亿港元。然而进入2008年之后,合俊的境况急剧下降,10月,这家在玩具界举足轻重的大型公司没能躲过全球性金融海啸,成为中国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倒闭的第一案。目前,合俊已经关闭了其在广东的生产厂,涉及员工超过7000人。
但有意思的是,同在东莞,规模和合俊差不多的玩具企业,龙昌公司却在这场风暴中依然走得很从容,其销售订单甚至排到了2009年。
比较一下两家玩具企业的商业模式发现,龙昌公司拥有自主品牌,在市场中拼的是品质和科技,具有专利300多项,研发投入每年达3000多万元,有300多人的科研队伍。而且龙昌主要走高端路线,比如生产能表演包括太极拳的200多套动作的机器人,生产包含3个专利、能进行二次组合的电子狗等。销售市场也不依赖国外,而是集中在国内。
◆ 唯才是举,锐不可当
“创新是三星电子的生命,人才是三星电子的血液”。韩光燮一语道破了三星电子高速发展的动力源泉。多年来,三星电子坚持将销售收入的10%左右投入到研发领域,2008年,研发投入高达55亿美元。三星对研发的投入不仅仅体现在资金上,更体现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上。在三星电子全球15万员工中,从事研发及相关工作的超过40%。
人才是企业创新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三星电子始终致力于吸引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到三星工作,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三星电子同世界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企业高管到大学演讲,宣传三星公司形象等方式吸引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和MBA到三星。另外,人才本土化也是三星人才战略的一大特点。三星电子的研发、生产、销售网络遍布全球,招聘当地优秀人才到三星工作,为企业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当地市场,进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研发和销售策略,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研究开发:企业前行的内在驱动力
◆ 案情扫描
在困难和机遇并存的环境中,中国生物制药企业不断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有的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也有的企业克服了困难,承受了挫折和失败走到了今天。例如长春禁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赛药业)。应该说,金赛药业的发展历程是中国的生物制药企业成功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1996年创办至今,金赛药业的利润每年以30%-60%的速度在增长,在全国同类行业中排名第一。公司从国内第一支生长激素粉针金磊赛增,到亚太第一支水针,到全球第一支PEG化长效生长激素,并拥有全国唯一的成人GHD缺乏适应症和全球唯一的烧伤适应症,从而成为在人生长激素领域的剂型和适应症最全的企业。
创业初期,产品开发的艰难选择。公司通过初期研究,掌握了市场行情,即生长激素是目前治疗大部分儿童身高不足的唯一有效药物,属于生物制药领域中一个极为细分的行业。之后,投入巨额资金,组织强有力的研发团队,通过连续通过几年的研发,核心产品重组人生长激素于1998年上市销售。生长激素领域未来的增长潜力非常大,除了目前的矮小适应症外,未来还可以将应用于中老年抗衰老以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治疗。目前,美国FDA已批准生长激素用于10种适应症,全球超过30万人使用生长激素;中国使用生长激素治疗长高市场尚不足2万人。
面对新产品,生长激素已经在全球60多个发达国家列入了医保,但此前在我国仅以烧伤适应症列入了工商医保。2008年年初,生长激素首次列入了中国国家儿童医保,对该领域产品而言,是个极大的利好。今天的金赛药业,正在已成为中国儿童发育疾病治疗领域的第一品牌为目标而奋斗。
◆ 案例评述
以研发带动企业的持续发展,这一道理其实比不神秘,但是,现实中,许多企业却没有像金赛药业这样取得成功。
如果分析原因,可能大致有四个:
一是能不能拥有研发兴企的宏大战略。金赛药业在儿童生长发育领域有一个整体的、系列的、长期的产品研发和推广战略,并且在很多产品的研发和生长上已经实施了这个战略。公司在研发上还将继续投入,研发方向包括四大核心技术平台,预计未来6年上市8个新药,分别涵盖儿童生长发育、不孕不育、慢性传染病和糖尿病四大领域。不过,我们周围的一些企业,却没有科技人才,存量人才没有培训,增量人才难以引进。
二是舍不得投资搞研究开发。研发是一项风险投资,经常会没有收益,一些企业或目光短浅,或实力不强,总是对眼下运营能够应付自如就很满意了。
三是流程管理搞得怎么样。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结合研发计划,提出研究项目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程序是最好组织独立于申请及立项审批之外的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评估论证,出具评估意见。而不是凭借领导或个别人的看法去立项搞研发。同时,研究过程中需要适当的保障,包括研发管理制度、合理配备专业人员、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在研究成果的开发阶段,也要继续进一步深化,形成科技、生产、市场一体化的自主创新机制,促成研究成果转化。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当建立研究成果保护制度,加强对专利权、非专利权、商业秘密及研发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涉密图纸、程序、资料的管理,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借阅和使用,禁止无关人员接触研究成果。
四是科学的研发与成功的市场相结合。对于一个新兴企业来说,研发并不是一定要成为世界第一的创新者,而是应该根据自己在每一个时期的不同的实力和机会来研发,例如从全面仿制到部分创新,再到全面创新,金赛药业走的就是这么一条路。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第二讲 第11号---工程项目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控制工程成本,防范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工程项目,是指企业自行或者委托其他单位所进行的建造、安装工程。
第三条 企业工程项目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盲目上马,可能导致难以实现预期效益或项目失败。
(二)项目招标暗箱操作,存在商业贿赂,可能导致中标人实质上难以承担工程项目、中标价格失实及相关人员涉案。
(三)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技术方案不落实,概预算脱离实际,可能导致项目投资失控。
(四)工程物资质次价高,工程监理不到位,项目资金不落实,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进度延迟或中断。
(五)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重大隐患。
第四条 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梳理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规范工程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流程,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做到可行性研究与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审计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控,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资金安全。
第二章 工程立项
第五条 企业应当指定专门机构归口管理工程项目,根据发展战略和投资计划,提出项目建议书,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的必要性和依据、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建设地点、投资估算、资金筹措、项目进度安排、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估计、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等。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概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市场预测,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论证,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项目外部配套建设,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与卫生防疫,消防、节能、节水,总投资及资金来源,经济、社会效益,项目建设周期及进度安排,招投标法规定的相关内容等。
企业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开展可行性研究,并按照有关要求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六条 企业应当组织规划、工程、技术、财会、法律等部门的专家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充分论证和评审,出具评审意见,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项目评审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项目投资方案、投资规模、资金筹措、生产规模、投资效益、布局选址、技术、安全、设备、环境保护等方面,核实相关资料的来源和取得途径是否真实、可靠和完整。
企业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出具评审意见。从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专业机构不得再从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
第七条 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决策过程应有完整的书面记录。重大工程项目的立项,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批准。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参与项目决策。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工程项目决策失误应当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第八条 企业应当在工程项目立项后、正式施工前,依法取得建设用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安全、施工等方面的许可。
第三章 工程招标
第九条 企业的工程项目一般应当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
在选择承包单位时,企业可以将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一并发包给一个项目总承包单位,也可以将其中的一项或者多项发包给一个工程总承包单位,但不得违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招标设计计划,将应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工程肢解为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
企业应当依照国家招投标法的规定,遵循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原则,发布招标公告,提供载有招标工程的主要技术要求、主要合同条款、评标的标准和方法,以及开标、评标、定标的程序等内容的招标文件。
企业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决定是否编制标底。需要编制标底的,标底编制过程和标底应当严格保密。
在确定中标人前,企业不得与投标人就投标价格、投标方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谈判。
第十条 企业应当依法组织工程招标的开标、评标和定标,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由企业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方面的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应当客观、公正地履行职务、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责任。
企业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评标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择优选择中标候选人。
第十二条 评标委员会成员和参与评标的有关工作人员不得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中标候选人的推荐情况以及与评标有关的其他情况,不得私下接触投标人,不得收受投标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c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从中标候选人中确定中标人,及时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在规定的期限内与中标人订立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企业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第四章 工程造价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明确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批准,确保概预算科学合理。企业可以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开展工程造价咨询工作。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向招标确定的设计单位提供详细的设计要求和基础资料,进行有效的技术、经济交流。
初步设计应当在技术、经济交流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设计管理实务技术,进行多方案比选。
施工图设计深度及图纸交付进度应当符合项目要求,防止因设计深度不足、设计缺陷,造成施工组织、工期、工程质量、投资失控以及生产运行成本过高等问题。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建立设计变更管理制度。设计单位应当提供全面、及时的现场服务。因过失造成设计变更的,应当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第十七条 企业应当组织工程、技术、财会等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编制的概预算进行审核,重点审查编制依据、项目内容、工程量的计算、定额套用等是否真实、完整和准确。
工程项目概预算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后执行。
第五章 工程建设
第十八条 企业应当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监控,实行严格的概预算管理,切实做到及时备料,科学施工,保障资金,落实责任,确保工程项目达到设计要求。
第十九条 按照合同约定,企业自行采购工程物资的,应当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等相关指引的规定,组织工程物资采购、验收和付款;由承包单位采购工程物资的,企业应当加强监督,确保工程物资采购符合设计标准和合同要求。严禁不合格工程物资投入工程项目建设。
重大设备和大宗材料的采购应当根据有关招标采购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实行严格的工程监理制度,委托经过招标确定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工期、进度、安全和资金使用等方面实施监督。
工程监理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客观公正地执行监理任务,发现工程施工不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的,应当要求承包单位改正;发现工程设计不符合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或者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的,应当报告企业要求设计单位改正。
未经工程监理人员签字,工程物资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者安装,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不得拨付工程价款,不得进行竣工验收。
第二十一条 企业财会部门应当加强与承包单位的沟通,准确掌握工程进度,根据合同约定,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工程价款结算,不得无故拖欠。
第二十二条 企业应当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
重大的项目变更应当按照项目决策和概预算控制的有关程序和要求重新履行审批手续。
因工程变更等原因造成价款支付方式及金额发生变动的,应当提供完整的书面文件和其他相关资料,并对工程变更价款的支付进行严格审核。
第六章 工程验收
第二十三条 企业收到承包单位的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及时编制竣工决算,开展竣工决算审计,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当组织审核竣工决算,重点审查决算依据是否完备,相关文件资料是否齐全,竣工清理是否完成,决算编制是否正确。
企业应当加强竣工决算审计,未实施竣工决算审计的工程项目,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当及时组织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交付竣工验收的工程项目,应当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有完整的工程技术经济资料,并具备国家规定的其他竣工条件。
验收合格的工程项目,应当编制交付使用财产清单,及时办理交付使用手续。
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工程建设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完整的工程项目档案。
第二十七条 企业应当建立完工项目后评估制度,重点评价工程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和项目投资效益等,并以此作为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的依据。
工程项目是指企业自行或者委托其他单位所进行的建造、安装活动。重大工程项目往往体现企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于提高企业再生产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企业的重大工程项目,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中更是举足轻重。同时应当看到,由于工程项目投入资源多、占用资金大、建设工期长、涉及环节多、多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构成经济犯罪和腐败问题的“高危区”。现实中,工程资金高估冒算,招投标环节的暗箱操作,曝光的“豆腐渣”工程,以及相关经济犯罪和腐败案例时有发生,引发社会各界对工程领域的批评和关注。针对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对全面强化工程风险管控、提高工程质量提出了一系列管控措施。
一、工程项目流程和总体控制要求
(一)工程项目的一般流程
工程项目是指企业自行或者委托其他单位所进行的建造、安装活动,主要包括以扩大生产能力或新增工程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新建、扩建项目和以改进技术、增加产品品种、提高质量和安全、治理“三废”、节约资源为主要目的更新改造项目。
企业建造工程项目,通常采用两种方式:自行建造和委托他人代建。自行建造指企业参与工程项目建造的全过程或绝大部分,并在该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由于专业要求较高,只有建造企业或大型企业集团通常才有实力采用这种方式。委托他人代建(出包工程)指企业将工程项目的主要部分,或全部以出包方式交由其他单位从事,企业主要负责筹集工程项目所需资金、按期与承包方结算、参与竣工验收等
工程项目的流程主要包括工程立项、设计、招标、建设和竣工验收五个阶段,见图12一l。需要说明的是,该图列示的工程项目流程具有通用性,建设单位可以参照此流程并结合自身情况予以扩充和细化,比如有的工程项目还涉及勘探工作等。另外,实务中,招标工作可能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最为常见的是施工招标,但在勘察、设计、监理,甚至验收阶段也可能进行招标,因此企业应当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
立项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
(1)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结合行业、地区、企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提出项目建议书;
(2)在调查研究和详细技术经济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3)国家审批部门或企业组织相关专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论证和评审;
(4)做出决策。
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
(1)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步设计;
(2)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进行施工图设计。
招标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
建设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
(1)根据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征地、拆迁和场地平整等;
(2)组织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
竣工验收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
(1)进行竣工验收;
(2)竣工验收合格后,进行竣工结算与竣工决算,办理资产移交手续。此外,工程完工生产运营一段时间后,根据需要可进行项目后评估。
上述五个阶段的具体流程、存在的主要风险和管控措施将在下文中说明。
(二)工程项目控制目标
工程项目从立项、招标、设计、施工到交付使用,自始至终孕育着各种风险。工程项目的一次性特征使其风险明显高于企业的日常业务,因为日常业务出现问题可以及时纠正,避免再次发生,而工程项目出现问题,往往难以补救。为此,《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第一条开宗明义提出,工程项目控制的总目标是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控制工程造价,防范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由于防范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往往与其他控制目标交织在一起,在此侧重强调其他三项控制目标,即控制工程造价(通常也称为投资控制)、提高工程质量和保证工程进度。其中,工程造价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或实际发生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即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标、施工以及竣工验收阶段,通过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相应表现为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结算价及竣工决算等不同形式。
质量、进度和投资这三个控制目标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是相互制约、有机统一的。提高工程质量,可能需要延长建设周期,增加投资;加快工程进度,可能节约投资,但也可能降低工程质量。三个目标都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依次可以从总目标到具体标准,再到实现情况的评价,层层分解,前者制约后者,后者补充前者。工程项目控制就是要在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中,适度把握这三个目标的比例关系,以实现三大目标的集成优化。
此外,安全管理也是工程建设中一个重要方面,较多地体现在质量控制中。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其他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都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并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
(三)工程项目控制的总体要求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l号——工程项目》要求企业全面梳理工程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各环节的流程,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全面实现工程项目控制目标。
1.全面梳理工程项目各环节业务流程。加强工程项目控制,首先要全面梳理工程项目各个环节业务流程,针对各风险领域查找、界定关键控制点。在对工程项目的流程进行梳理时,应当遵照两个原则:一是要确保法规的遵循性;二是要保证基本流程的完整性。
相比企业的其他经营活动,工程项目在立项、设计、招标、建设、验收等方面面临的监管要求更为严格。比如,国家规定年产50万吨及以上钾矿肥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他磷、钾矿肥项目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核准;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等。此类规定很多,每个环节上都有许多法律规范性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在梳理工程项目业务流程时,一定要认真关注流程设计是否符合法规要求,凡国家法律法规对工程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有明确规定的,必须体现在流程控制之中。
工程项目的流程还应当贯穿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企业应当按照工程形成的顺序依次检查立项至验收(包括后评估)的流程,重点关注流程是否完整,前后是否顺利衔接,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排列。对于某些企业,工程项目可能是其经营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石油勘探、交通建设,常年都有大量的工程项目。但对更多的企业而言,工程项目,尤其是大型工程,发生的频率并不高。而且,同一企业工程项目类型不同,复杂程度也会不同。无论企业发生的工程项目有多少,复杂程度如何,基本流程都是一样的。很多企业实务中会将工程设计、施工等出包给专业机构,对于这样的企业,业务和控制流程不能因为出包行为而中断,但其流程和控制措施可以相对简化和有所变化。
2.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工程项目业务复杂,涉及的内设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众多,如企业规划发展部门、工程管理部门、设计部门、造价管理部门、物资供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企业应当在全面梳理工程项目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健全项目管理组织体系,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工程项目业务中的不相容职务,包括可行性研究与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审计等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工程建设具有专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利益主体较多,包括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因此工程项目的控制范围不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还包括大量与企业外相关主体之间的权责划分、沟通协调。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监督、全程监控的原则都是一致的。
为予以区别,下文中将以建设单位指代“企业”。建设单位通常是指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或投资者,它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这些主体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如:对于自建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就是同一家;具有监理资质的设计单位也可以承担监理工作等;对于大型企业集团而言,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可能是其二级单位。但重合的前提是执行和监督必须相互独立,严禁在同一经营实体或同一行政单位直接管辖范围内搞设计、施工、监理“一条龙”作业。
3.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梳理业务流程、明确职责权限,是为了根据权责分配和岗位职责,结合业务运行中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更好地履行管控职能,与此同时,必须将业务流程、职责权限和管理要求等有机结合,形成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约束力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促进工程项目规范、廉洁、高效运行。一般而言,企业应当不断建立并完善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制度、进度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成本控制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物资采购制度、档案管理制度、项目考核与评价制度等,并采取措施推动各项管理制度有效执行。
二、工程立项
工程立项是项目的决策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立项是工程项目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因为决策不仅关系到项目能否成功,而且关系到项目最终的经济效益。如果决策失误,进入实施阶段,即使进行技术和经济上的调整,也难以弥补由此带来的损失。建设单位应当指定一个部门归口或牵头管理工程项目,或组建项目法人统筹管理工程项目各项工作。
(一)工程立项业务流程
【内部会计控制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会计内部控制研究07-23
内部会计控制的检查11-04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综述论文07-25
物业管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09-03
会计内部控制毕业论文09-17
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10-05
如何完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09-23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的关系论文09-28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10-05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控制制度六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