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问题去看材料

2024-08-05

带着问题去看材料(精选2篇)

1.带着问题去看材料 篇一

材料作文:带着勇气走下去(议论文)

材料作文:带着勇气走下去

材料回顾:

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外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当地许多有经验的老工匠都不敢去切这样一块昂贵的宝石。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的站了出来,并且完美的切割出了两块宝石。

年轻工匠的师傅感叹说,有些时候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

着勇气走下去

高二、十九班 陈潜

一块宝石的价值,让人望而生畏,老工匠都恐怖于失败后的下场,而年轻工匠勇于挑战,完美的切开宝石,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可见,人,就是应该放手一搏,抛掉所有的顾虑带上自己的勇气走下去。

顾虑让我们错失良机,后悔莫及,多一份勇气会让我们抢占先机,快人一步;顾虑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做出错误的选择,勇气则会让我们相信自己的判断,从而迈向成功。

想当年一代战神吕布,勇猛无双,以一敌三,却因貂婵而犹豫不决,心中充满了顾虑。导致他众叛亲离,被曹操活捉,最后丧命。试想吕布当年要是多一份勇气,便不会有如此下场。

再说当年赤壁一战,雄姿英发的周公瑾,不畏曹操八十万大军,以区区几万水军便有勇气和曹操叫板,也是他的勇气给了他自信。他利用反间计诛杀曹操的水军大将,再自信满满的让黄盖去诈降。试想这每一步何不是铤而走险。若没有偌大的勇气,怎能走得下去?

再回首,一代领袖毛泽东,当年摆在面前的一座帝国主义高山令人生畏。但毛泽东依旧开朗,带着他的勇气与敌人周旋,游击战、地道战,多少年的艰苦,都未曾让他心生顾,依旧带着勇气走着,才有了后来的新中国。

又看看我们自己,生活中何尝不需要勇气带在身边?上课时要有勇气大胆发言,积极进取;面对困难要用勇气将它砸个粉碎;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困难,也要带上勇气走下去。

勇气是我们在荆棘丛中的一把利刃,勇气是我们在暴风雨中的一把保护伞,勇气是逆流中的船浆,更是我们成功的支柱,胜利的号角。

人应带上勇气走下去。放弃了勇气只能在人生的转角处停留。只能面对选择顾虑不决,从而与机会失之交臂。

多一份勇气,多占一份先机;多一份勇气,多一丝自信。面对高山与大海无须畏惧,就算要去流浪,也要带上足够的勇气!

2.带着问题走进新课程 篇二

带着问题走进新课程

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引入时,我让同学们想象一下没有声音的世界是怎样的,要求他们分组讨论无声的情景。教室里却静静的,好一个无声的世界。我问他们:“你们想好了吗?”他们都摇摇头。不知谁说了一句:“老师,我们在等你说呢。”我心猛地一沉,他们在等待我的标准答案,有的同学还准备记录。随后的探究活动,他们似乎进不了状态,好象在等我提示,好象在等着我……这些听话的绵羊啊!你能说他们不认真吗?那节课给我深深的思考: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新课程。这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的必然选择。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新课程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教师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教学把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给学生创造一个问题情景时,教师要想方设法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将教师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并在师生双向的交流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实现。在《眼睛和眼镜》一课的引入时,我先让学生闭着眼听一段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再让他们在了解这个既失明又失聪的杰出女性不平凡的生平后,每人提出一个与眼睛相关的问题,从而引入课题。以问题作为驱动,导出整个学习活动的进行,如我在上《升华和凝华》一课时,我先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四个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再让学生观察物态变化图表(其实并不完整),一些学生提出问题:物质能够在气态、固态间直接变化吗?有的学生说可以,有的否定,在学生争执不下急于求助时,老师顺利地引入新课。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充分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二、改进教学方法,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放手让学生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时间和创造空间。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穿插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等来介绍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探索过程,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通过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举办游戏或竞赛,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挖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进行《声音的特性》设计时,我考虑到乐器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结合教材STS的介绍,另外安排了一课时,举办了一个音乐游戏会,让一些学生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大家互相讨论这些乐器是怎样发声和改变音调的;让录音机播放乐曲,同学们分组竞猜乐曲名称;让电子琴用不同的音色演奏同一首歌,同学们竞猜乐器名称;用装水的杯子、哨子等自制乐器表演,或分析自制乐器失败的原因……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同学更多的问题和思考。“老师,为什么我的哨子发出的声音不好听?”、“哨子里滴了几滴水,为什么声音悦耳多了?”……听着这些我一时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我多了一份感动。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和生生间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们按2~6人组成的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这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合作与交流营造了一种学生迫切提出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的氛围。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尤其是对这些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通过相互提问与讨论、合作与交流,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讲解“近视眼及其矫正”时,我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眼睛近视的同学说说自己不戴眼镜和戴上眼镜时看物体的感受,再让学生提出一些有关近视的问题,并让同学们根据他们的经验和已学过的生物知识,分组讨论“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如何矫正近视”、“怎样预防近视”等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学习气氛较热烈。还有一些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如“真性近视”、“假性近视”、“中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如何配戴眼镜”、“近视眼的激光治疗”等,同学们在课后通过调查、网上搜集资料等方法来尝试解决。如此探求知识的过程,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对知识保持的程度,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教师要提倡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从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分析数据,收集和处理信息,尝试改进探究方案,通过交流与合作的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是一种促进学习,掌握并能运用的现代学习方式。科学探究给学生带来做科学的体验,不仅是他们获得初步的科学知识,而且也是他们获得对自然世界和科学技术的理解,探究活动也促使学生对科学本身、科学方法以及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多了一些问题和思考。问题可由学生来提出,结论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来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甚至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讲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挑战知识权威,使学生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帮助学生发现新问题,要激励活动中应用新方法、发现新问题的学生。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是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初二物理开展了以“生命、环境、发展”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自主性学习,投入到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去,尝试发现问题的方法,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体味获得知识的过程,“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敢于创新”是学生在活动中的行动指南。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师给学生及时的支持与鼓励,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课外探索实验、完成小制作、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考查和评议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凡是学生能做的事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不会做的事情,教师教会他们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探索、去感悟、去发现、去扩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教师不要怕学生提问题,要学会欣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自己查阅文献,去最终解决问题,形成一种自主性的、创新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引导学生敢于求异探索,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用前所未有的观点、方法、思路去解决,去拓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对课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有一个同学提出物理书第72页上的图4.1-2错了,这个实验不能说明液体的热胀冷缩,因为有可能是气体在热胀冷缩(图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72页图4.1-2),我让他回家做实验,结果他发现课本果然真的出错了,而且他发现气体热胀冷缩的程度比液体大,铜热胀冷缩的程度比铁大,他自豪地说:“这是我发现的。”这使我体会很深:有时候教师的.一句话,学生的一个问题,一个小实验或一个小制作,老师引导得好,可以引出一个个研究性学习的小课题来。三、重视师生情感的感染与激励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创设提出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首先要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要让学生感兴趣,要引起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其次要注意难易适度,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过程,启发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尝试解决的办法,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于还不能理解的问题,教师可适当地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展开讨论。这一过程又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的过程。通过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经验,尊重学生的选择。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你能告诉我你的想法吗?”、“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可以说:“我真荣幸,我和XX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关心、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要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老师可以故意犯错误,让学生指出错误,帮助老师更正,甚至允许学生插嘴。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你的方法真好。”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老师的评价能增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勤于解决问题的信心。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形成师生间的教学合作、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浅看法,愿向同行指教。新的课程理念倡导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用新理念指导的新课程、新教材给人以崭新的感觉,她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新课程,还只是刚刚起步,我愿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上一篇:有趣的成语会下一篇:幼儿园新学期教师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