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明礼貌养成教育之我见

2024-08-19

小学生文明礼貌养成教育之我见(精选8篇)

1.小学生文明礼貌养成教育之我见 篇一

幼儿习惯养成教育之我见

一、习惯的基本含义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习惯有哪几层含义,学术界有以下几种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习惯是常常接触某种新的事物而逐渐适应,习惯成自然;第二种观点认为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还有人认为习惯是从环境中历练出来的,以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从事相同的事情,不断重复、不断思考同样的事情。

二、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在幼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断更新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而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经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我们认为在幼儿园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都明确指出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在过去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重知识轻习惯的现象,为了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幼儿习惯养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次,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品格的需要。幼儿阶段是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在园内的一日生活体现最多的就是各种习惯。因此培养良好习惯就成为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形成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品格的最佳途径。再次,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纵观国际、国内不同历史时期,凡是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无不具有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它足以成为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一)道德习惯

道德习惯是指在道德意识支配下出现的较为稳定、持久的道德行为,它是确定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的基础。一个人品德高尚,社会觉悟和社会准则才能成为其精神财富。道德习惯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文明礼貌,关心他人、关心集体,遵守纪律的习惯,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个人安全的习惯,诚实守信,爱护公共财物,不欺弱凌小的习惯等。

(二)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内心需要的行为方式,它包括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习惯等。

(三)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是幼儿每天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有关饮食、起居、卫生、消费等习惯,如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积极锻炼身体,不随地乱丢瓜皮果壳,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不乱花钱等。

(四)劳动习惯

劳动习惯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的行为习惯,如做好班级值日工作,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

四、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一)巧设环境,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

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枯燥、单一的教育形式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这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目的和结果。“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全面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除了口头提醒、正面引导之外,还在环境方面下了功夫。通过环境的暗示来影响孩子,让环境成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

(二)积极鼓励,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要巧用激励机制,通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物质强化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用实物以及其他象征性的符号如小红旗、小红星、红苹果等加以强化;时间的强化与机会的强化相结合,允许行为习惯好的幼儿有更多自由安排的时间,提供各种游戏活动的机会,为班级服务的机会等形式。这些都形成了一种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三)家园配合,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不当、社会环境不良和幼儿园教育偏差等原因,也有自身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能只期望幼儿园的教育,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应把好习惯融于孩子的一日生活之中,为孩子们创设轻松、愉快地环境,在尊重幼儿的好玩、好奇、好赞扬的特点基础上,让幼儿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练习和实践,养成良好习惯。习惯培养从娃娃抓起,抓早抓好势在必行。

2.小学生文明礼貌养成教育之我见 篇二

目前,受“普高热”的影响,中职学校存在招生难的问题。因为中职学校招生也没有什么“门槛”,到中职学校上学的这部分学生普遍文化知识基础薄弱,综合素质不高。相当一部分学生到中职学校学习报着混文凭、长身体的态度,没有理想和目标,容易自暴自弃。有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荣誉感不强。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承受能力较弱,缺乏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逆反心理太强,不容易接受长辈和教师的劝导。中职学生纪律松散的情况很严重,迟到、早退,上课讲话、做小动作等行为司空见惯。有的学生还有一些不良嗜好,如抽烟、喝酒、说脏话、撒谎、逃学、打架斗殴、早恋、沉迷网络、夜不归宿等等。这既给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增加了相当的难度,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要克服上述困难,就要从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抓起。

一、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

养成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旨在通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道德品质方面的养成;二是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理想目标方面的补给教育。

二、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基本对策

1. 树立理想,明确目标,构建养成教育体系

孔子曰:“人不可无弘志,人无志不立”。大多数中职学生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尚未建立起来,思想茫然,学习没有动力,有的甚至中途退学。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应该开展内容充实的目标理想教育,如请成功创业的往届毕业生来学校举办“创业经验座谈会”,利用演讲训练营开展“我的理想”等主题演讲比赛。通过这些措施,使学生重新明确奋斗目标,树立远大理想,人人构筑起思想灵魂的支撑。

2. 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我们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感恩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鼓励学生珍惜职业学校提供的崭新机遇。

3.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我的经验是:形成良好的班风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形成良好的校风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因此,在养成教育方面一定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抓纪律,坚持不懈。如我们学校从新生开学典礼开始就贯彻《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职生规章制度》。一开班就实行《文明班级考评细则》,从室内外、个人卫生、两操到早晚自习、思想品德、上课等各方面都有规定,有纪律。使学生明确在校期间哪些行为可为,哪些不可为,长期坚持下去,良好的风气就会形成。

4. 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思想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思想品质是养成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所有学校教育管理者为之头疼的难题。中职学生的四大恶习———上网、酗酒、抽烟、打架,在一些学校屡禁不止。针对这种情况,我校邀请公安部门的有关人员来我校开展《法制讲座》《消防知识讲座》等,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增加校园保安,对校园、宿舍、教室等加大检查力度,坚决禁止以上行为。严格按照校规校纪执行,做到查出一个处理一个,以期在长期的监督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 建立组织管理机构,构建养成教育网络

为加强和提高养成教育工作,学校成立由校长、法制副校长、科室主任、班主任、家长代表组成的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共商学校养成教育的工作计划,并指导计划的实施。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优化育人网络,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细节 ; 榜样 ; 表扬 ; 持久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029-01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仍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环节,这些行为习惯包括健康的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等,这些行为习惯都需要从小培养,从小养成。 养成教育是小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主要条件,对农村小学生来说,养成教育尤其重要。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缓慢,家长的文化素质,学生生活环境的限制,对子女不重视教育或缺乏教育,学生的养成教育就落在教师的身上。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小学生实施养成教育,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1.养成教育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曾听说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七十多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出乎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道歉;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这位学者的话说明一个道理:养成良好的习惯终生受益。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而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并且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例如用完用品及时放回原处,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借用别人的东西说谢谢,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队伍里面不乱讲话……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 所以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从点滴抓起。

2.养成教育要树立榜样,以榜样促人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暗示、指导作用。这里的榜样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

首先是教师的示范与指导作用: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这些示范既包括仪表,同时也包括语言、行为等方面的示范。众所周知,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教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教师要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因此,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作为教育者,我们应以庄重大方、和蔼可亲的仪表,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作出示范,给孩子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他们,为他们指点方向和迷津。

其次是学生的示范作用,这一点最为重要,同龄的孩子更易于进行交流与学习上的攀比,学生与学生之间榜样作用是我们不可想象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对平时表现突出的同学及时表扬,为孩子们树立榜样,小学生好胜心强,都不甘示弱,喜欢竞争,在他们内心都存在这样的一种心态:“别人能做,我自己也能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地发挥其作用。至于榜样树立的形式,就笔者几年的经验积累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①教室墙上挂一块“小明星”展板,把平时表现突出的同学名字及其事迹记录到展板上,并在展板的设计上更多加入孩子们喜爱的元素与“英雄形象(孙悟空、奥特曼、阿童木)”,力争使版面直击孩子的内心,成为孩子的最高追求。

②每周对全班学生进行一次评比,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设定各种星星名称,如“学习之星”、“智慧之星”、“书法之星”、“体育之星”等等,学生对此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每周当挂出新的一批明星照片时,学生们在展板前必会流连忘返,榜上有名的同学会眉飞色舞,榜上无名的同学也会暗下决心,下月一定要金榜题名。

③每月利用一次班会课,对学生一个月以来在班上的表现进行总结,评比出最终的“榜样之星”。以此激励学生,规范他们的言行。

3.养成教育中,表扬不能忽视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老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小学生尤其喜欢表扬,表扬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激励和导向的作用。所以我们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时要多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和自我修正能力,促进学生的“德行”成长。

4.养成教育要常抓不懈

4.中学生不文明行为之我见 篇四

行为是一个人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当前,学校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满嘴脏话、粗话、庸俗话; 买饭不排队;考试作弊;上网不文明,在网上说脏话,乱发电子邮件;在校园内抽烟;破坏宿舍公物…… 二.不文明行为出现的原因分析

造成学生出现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很多,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生生源素质偏低,缺乏礼仪文明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学校有10%的学生来自外地,有 90%以上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家庭,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缺乏礼仪文明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导致道德普遍滑坡现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家庭影响很大,外地借读生和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由于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文明程度不高,就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和训练层次较低,内容也是不全面的,因此导致学生文明意识的下降。

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受到经济体制改革中遗留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特别是网络资源的开通使学生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频繁,社会上的各种思潮都会给学校带来影响,特别是一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非文明现象严重腐蚀学生的灵魂,造成学生道德素质的下降。

3.意识教育和文明行为培养的措施不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学校仍然采用老一套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加上教育方式单一呆板,理论脱离实际,教学过程中空洞教学,没有真正去解决学生思想意识中深层次的问题,再加上一直以来学校把不文明行为存在的原因过分地归结在学生生源素质低等主观原因上,没有很好地进行教育引导和教育管理,没有把教育和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导致学生认为讲文明都只是讲讲而已

4.学生对提高文明素质的认识不够。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学好成绩,其它都是次要的,错误地认为文明礼仪都是些小事、琐事,无碍大局。其实这些“小事”确实反映了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学生的认知与行为、观念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从现实情况看,学生受教育的程度同其基础文明修养的程度不成正比,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认知与行为之间、观念与现实之间的反差。.学生对文明与否的判别标尺失准。部分学生盲目地追求“自我”,错误地把许多不文明的行为当成了“有个性”、“有性格”、“潇洒”,如有的学生认为散散漫漫、不修边幅、浓装艳抹、奇装异服等是追求个性发展,是一种新潮,甚至认为是“有品位”;有的学生认为几个要好的聚在一起时,脏话连篇,才显得“哥儿们”,才有兄弟情,才够人情味。殊不知这些都不是高尚文明的行为习惯。

矫正学生不文明行为教育的对策 1.加大高雅文化进校园的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

校园环境是中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精神活动起着规范、引导、示范、激励和约束的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个文化文化景点都对学生的教育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学校应该重视校园的文化景点的建设,并对文化景点的内涵进行宣传,让学

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同时,要加大高雅文化进校园的力度,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大力开展以诚信教育、情感教育、感恩教育、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报告会、学术讲座、大讲堂、演讲比赛、辩论赛、文艺汇演、高雅音乐欣赏等为主要形式的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追踪和引导校园热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促使学生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意志与情感等方面受到感染。

2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引导

以学校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阅报栏、报刊、学生文学社刊等舆论阵地为依 托,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及时准确地向学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事等 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观,勤奋学习,文明修身,并通过总结校园内的典型事例和各种争创活动,如在学生当中开展每月班级之星的评选、优秀学风班的评选、优秀学生的评选、优秀学风班宣讲会等活动,宣传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使更多的学生崇尚文明、追求进步、争当先进。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解决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的课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应发挥的作用。首先,转变观念,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也改变学生“背多分”的思想。把理论教学与是实践教学相结合,把中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把学生的思想与社会的实际、与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行为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起来,鼓励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想教育;再次,开设基础文明课程,如根据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纪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就业指导教学、心理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文明礼仪等课程。

4.加强教育管理,狠抓落实,培养学校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1)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校纪校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和行为,教育是前提,管理是关键,只有把教育和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教育卓有成效。

学校必须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制定和完善本校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并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学生班风、学风建设等活动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懂得在校遵守校纪校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作为一名中学生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让他们行动有规矩、办事有准则,做到知之而行之,并将学生掌握和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纳入学生素质拓展考核的内容。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和习惯,不断提高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如成立文明督导检查小组,深入学生生活区、教室进行检查,把学生的文明行为纳入学生考核和各班工作评比的考核体系中,促使大家都重视学生的基础文明教育。

(2)发挥学生“三自”作用,突出学生文明习惯的培养。文明行为教育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必须以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主要内容,如礼貌习惯、守纪习惯、卫生习惯等。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积极主动性,特别是学生会、食堂管理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学生文明督导检查小组、班委等学生组织的作用,通过他们开展各种各样的文明评比活动、监督检查活动、学生文明工程教育等,在学生群体中倡导自律自爱的同时,能使学生自觉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将其内化成自己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5.以教职工的表率作用影响学生

5.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施意见 篇五

宝鸡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为弘扬崇德尚礼的宝鸡精神,推动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宝鸡文明城市建设,形成未成年人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引导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崇尚文明,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和省市县精神,结合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办发„2013‟24号)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遵循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依托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成长空间,突出基本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融入“爱、善、诚、勤、俭、美”六种理念和价值取向,引导未成年人从小做起,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努力成为品德高尚、富有理想、文明有礼、快乐健康、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宝鸡人。

二、教育目标

引导未成年人了解当代文明礼仪的基本规范,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讲文明、懂礼貌、有道德”的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长大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合格建设者。

——幼儿园阶段(3—6岁):重点教导学龄前儿童学会使用基本礼貌用语、模仿简单文明举止。

——小学阶段(7—12岁):重点教导小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家庭、学校、社会文明礼仪常识,养成日常文明行为习惯。

三、主要内容

立足宝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际,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等八大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

1、仪表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表情状态、身体姿态、面容发型、穿着打扮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2、餐饮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家庭日常就餐、公共场所用餐、社会交往聚餐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3、言谈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日常言语交谈、正式场合交流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4、待人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特定场合交往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5、行走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徒步行走、乘用交通工具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6、观赏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场合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7、游览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外出旅游、参观时讲究文明礼仪,做到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8、仪式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参加升国旗、入队、入团、毕业、传统民俗等仪式活动时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四、实施途径

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学校要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纳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少先队活动》等课程教学中强化文明礼仪教学要求,鼓励学校开发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深入发掘语文、艺术、体育、少先队活动和社会实践等课程中蕴含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资源,并渗透到相关教育教学中。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熏陶作用,广泛开展主题班(队)会、升国旗仪式、运动会、艺术节、读书读报、征文演讲等活动,充分展示文明礼仪教育成果。加强教师队伍礼仪培训,充分发挥教师的师表作用,带动和促进学生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利用家长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知识培训,帮助家长掌握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内容,引导家长在孩子成长不同阶段履行好家庭教育责任,做好文明礼仪示范。要广泛开展“大手牵小手、文明一起走”等主题活动,引导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做示范、当榜样,尤其是对日常生活中孩子的不文明行为,要及时纠正,做到不溺爱、不放任。

3、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教育的养成作用。组织和引导未成年人走进社区、文博场馆、旅游景区等场所,开展清洁卫生、环境保护、植绿护绿、公益宣传和文化活动等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做“文明小义工”。组织和引导未成年人走进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困难家庭等,为特殊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公益服务,做“爱心小天使”。在社区和村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楼院、楼道、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比活动,营造互助友爱、彬彬有礼的邻里环境,带动未成年人养成崇德向善、崇尚文明的良好习惯。

4、充分发挥仪式教育的激励作用。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仪式育德庄重教育活动,以7岁、10岁为重要节点,组织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通过举行入学仪式,重点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通过举行成长仪式,重点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五、组织领导

1、形成工作合力。学校要把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作为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协调,加强督促指导,形成各方参与、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2、创新教育载体。学校要采取总结分析、案例解读、现场观摩等形式,着力打造“红领巾”志愿服务行动、社区精品课堂、文明有礼“微行动”、“快乐礼仪”教育等活动品牌,切实增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邀请相关教育专家、德育专家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德育主任等,定期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专题研讨。

3、加强考核评价。要探索建立规范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完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推动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把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情况作为评价班级工作的重要指标;把学生文明礼仪日常行为表现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优评奖的依据之一;把教师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纳入工作考核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做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示范者和引路人。

6.抓学生养成教育 建文明和谐校园 篇六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校各项工作紧紧围绕这“八个字”做文章,实现了学生“弱苗变壮苗、壮苗变强苗、强苗变优苗”的教育三步曲,由此带动了全校各项工作的优化发展。重点大学校园里有我们学校的毕业生;知名企业里有我们学校培养出的优秀技工;“您好”等文明用语已成为师生们自觉的问候语;讲卫生、爱学习已成为师生的良好习惯;校园内两人一伍,三人一队,美丽大方的走姿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一日之功,究其原因,是我校实施养成教育,建文明校园的成果。

一、实施“一日行为规范”,做到常规常抓

针对我校招收的学生存在着学习基础差、纪律观念淡薄、不知道怎样做才能做好等缺点,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要求每一位学生从入学之日起,就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做到从多方面激励学生做好日常行为规范,争当好学生,各班主任用班会时间认真组织学习,让学生首先记住《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到学生心存“规范”,树立“规范”意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个人实际,以“规范”为准则,结合个人实际从细、从严,自己给自己制定一个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一日行为规范,养成好习惯。这个规范的制定,依据学校一日活动安排,按时间段制定,即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怎样做好,用自己制定的“规范”来要求自己,做到知行的统一,即在学习规范的基础上强化了认知层面,达到认知清楚,做一个中学生该做的事,怎样做是正确的,最后在行动上自觉要求自己。各班经一个阶段的人人定“规范”、做规范的比赛,经全班同学再认知,由班主任与学生一块点评,优化出班级师生一日行为规范,逐步层选,反复优化,师生互动,自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校园内见面“您好”已成为习惯用语,校园内落下一片树叶,见了弯下腰捡起来,花园中有一片小纸片,小心去拾出来等习惯成为学校人人自觉做到的基本标准。

二、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在学生认真学习“一日规范”,结合实际自己定好常规,最后到班级综合,制定出班级“一日常规”后,学校又提出向解放军战士学习,加强纪律性,这样再次从知行的统一上做要求。具体做法是:学生入校第一学期的体育课成为军训项目课,各班先在自我推荐的基础上推选出综合素质好的学生进行先期培训,培训的方式是由上一级的学生培训下一级的学生,即生训生的方式,时间主要是利用课外活动,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利用了课外时间。经过训练,最后在课间操时间进行考试,经各项技能考试,达到教官水平的可被聘为本次学生军训的教官,学校军训小组按体育课节数制定详实的军训计划,实施可行的军训项目训练。4年的学生军训,证明了学生训学生是一项学生综合训练的好形式,既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又锻炼了学生,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充分信任学生,真正把优秀学生的作用发挥出来了,学生训学生起到了相互学习、增强进步、相互帮助提高。经过训练的学生在集合时做到快、静、齐,跑步时士气高昂,声音宏亮,激励学生向上的意志。吃饭、下课后自觉做到了两人一伍、三人一队,各项物品摆放有序,被子叠成了“豆腐块”,毛巾、牙刷、水杯排成了一字队。2003级学生为全区的2004初三学生体育考试服务,从原来请部队战士给初三毕业班考体育,到我们的学生担此一项任务,历时八天的体育考试,再次以行动证明我校的学生,纪律性强,深得有关领导的好评。

三、抓好课堂教育,寓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同样也是实施养成教育、德育教育的主场所。例如,在课堂上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教师会把某个定义或概念让学生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此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所以,德育教育必须贯彻于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共识是:在课堂上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做人,怎样做一个大写的好人。针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我们还注重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学生们原来的基础是比较差的,特别是当考试成绩不理想,作业题目有时不明白等遇到困难时就心灰意冷,不求上进;同学间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动干戈;老师批评后就悲观失望;家长教育后就灰心丧气等。学校针对实际问题采取实效办法,主要是采取激励措施,让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给学生关心、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们充满自信和自尊。当学生取得一点成绩时,我们就表扬鼓励,让他们在成就感和愉悦感的基础上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每一堂课在备课时就要联系知识点,结合德育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老师们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宽容学生的过错,宽容学生短期内学习成绩徘徊不前甚至明显后退,给学生的心灵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学生生活在“我能行”的氛围中,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地发挥。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给以赏识;善于抓住后进生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不用同一个量具,衡量所有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从多方位、多角度锻炼学生;能让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就交给学生自己解决,让学生上讲台,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艺的平台,学生自强的意志和信心得到增强,每一堂课自始至终都充满着情感,我们把道德教育化作丝丝春风,暖暖地吹入学生心田,在学生心中生根,在学生们的行动上开花结果,在尊重学生和理解学生中架起通往道德的桥梁,一堂好课就是一堂学科知识与人生道德观的有机结合。

四、建立健全各种评价机制,促进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

习惯的培养如同知识的积累,应从点滴小事做起,并注重正确的引导。针对我校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的特点,我们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评价督促机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加强学生会管理,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评价学生。

学校由一名副校长主抓学生会,校团委靠上抓,从学生会成立开始,注重抓学生成员的思想工作,培养每一名学生会干部立志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会他们干工作,教会他们怎样做一名好学生。学生会每周一次学习活动交流。每天,各学生会干部检查学生的纪律、卫生等情况,各班在学生会的领导下,量化各班每一名学生当天的学习、纪律等情况,发现有违纪的学生现场及时改正。学生会干部来自于广大学生中,他们是学生的榜样,学生会干部管理学生,从时间上看没空岗,从心理上他们能相融,今天主抓什么事,明天应做什么工作,学生会天天评价学生,每周一个总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校工作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学生会的作用。

(二)学校对各班主任天天一个评价分数,正确量化班主任工作。

做好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是学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全面工作。在评价班主任工作上,主要是看各班主任工作的最根本出发点是否有利于班内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看各班主任工作目标,日、周工作目标的制订是否体现了每一名学生;再看与学生谈话记录,每周谈的学生是否上、中、下的学生比例适合;第三看关心学生方面,是否体现“父母”之情;第四看家访情况等,真正把班主任工作落到实处。

(三)规范各项制度。

各项制度的制定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做到学生看了不认为是框子,而认为对他确有好处。例如:新学生入校人人定好“礼貌行为”准则。行为准则的制定主要引导每一各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爱学校。例如第一条是“和同学在一起时,言行举止要尊重对方”;再例如“一日行为规范”如何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配套制定了“一日行为规范”检查制度,把行为规范中的每一条量化为三个等级,一天一评价。总之,我们把学校的工作,从时间段位上分,做到无论干什么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落实给什么人去做等,都公开、公平地做出正确评价。一天一张评价综合分数表,一周一个小总结,一月一次大汇总,并根据评价结果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直接渗入到每个师生的考核中去,让学校天天有新事,日日有进步。正确的评价机制,有益于学校工作的开展,遵守的原则是,只要有益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去做好。

7.小学生文明礼貌养成教育之我见 篇七

一、疏导为主,管理为辅

习惯养成需要耐心的疏导教育。中职生处在心理反抗期,自我意识强,班主任不能一味告诫学生“不准什么”,否则,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要改“管家”、“警察”角色为“倾听者”、“知心人”,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充分理解并尊重他们,循循善诱,助其健康成长。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又是第一次住校,常常以“自我”为圆心,合作意识弱,与同学难以融洽相处。班主任首先可以“军训”为契机,抓行为教育,培养学生顾全大局、吃苦耐劳、互帮互助的意识;还可适时地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制作比赛,组织主题班会等,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以适应未来人生发展的需要。

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有助于班级管理。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倡导“人人都是管理员”的理念,强化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例如,让全班学生参与制定操行评定考核制度,多设置岗位让同学参与管理,从学生的仪容仪表、劳动卫生到上课表现,都责任到人,人人监督,规范行为,形成互相协助互相制约的关系,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注意自己的行为,形成“让优秀成为习惯”的理念。如此,班级逐渐成为积极进取、富有朝气的大家庭。

与此同时,强化学生感性认识。如组织学生观看《背着爸爸上学》,学生被小主人公的遭遇所感动,纷纷表示要珍惜机会努力学习。另外,请司法人员作讲座,请曾经的迷途少年现身说法,类似的教育形式学生易于接受,收效更显著。

二、春风化雨,欣赏激励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中职生处于人生的花季,他们敏感好奇,多愁善感。当他们远离亲人,来到异地求学时,有许多不适应,需要老师的关爱,因此,班主任应主动关心他们。关心是细微的:小梅生病时你泡一杯热开水;小影没吃早饭你递小点心;小萍心情不快时几句关心的话。久而久之,你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他们也会主动接近你,倾吐自己的真情实感,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引导。

习惯养成教育,要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当发现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时,及时进行个别谈心,比方走廊闲聊,校园散步,无拘无束中引导学生。我曾发现班里的某女生打扮夸张,上课走神,一天中午操场相遇,我就主动上前搭话,开始“话疗”,她主动向我述说自己的烦恼:有位男生追求她,而她对该男生也有好感,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样,教育自然水到渠成,之后,该女生重新把精力投入学习。

班主任谈话要“春雨润物”,对学生多欣赏激励。心理学研究实验表明,人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发挥是之前的两倍甚至更多。每当我看到学生成绩时能及时奖励他们,有时还会自掏腰包给他们买小奖品,可能只是一支水笔、一本小相册,但意义非凡,这代表了老师对学生的认同,他会变得更自信上进,对其他同学也有激励作用。

三、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学生的不良行为不是抓一两次就好了,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有敏锐的预见性,力争把不利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在不良行为刚出现就及时加以纠正。否则,初步形成的良好习惯会受到影响。

计算机班有位男生的行为习惯很糟糕。他上课讲话、随意走动、玩手机,课间打架,还经常逃课,活脱脱的一个“混世魔王”。我多方了解,得知他父母离异,跟奶奶同住,父亲在一家食品厂上班,经常加班,奶奶年迈无力管他。该生形成了任性鲁莽、做事冲动等行为特点。我以柔克刚,平时对他多关心,嘘寒问暖,挖掘他的闪光点,帮助他找回自信。经过半年多的帮助,他的违纪现象逐渐少了,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文体活动,荣获“校园十佳歌手”,为班级争了光。如今,他已成了一家公司的职员,工作勤勉,表现出色。他很感谢我及时扭转他自由散漫的习惯。

8.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之我见 篇八

幼儿 文明行为习惯 环境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既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幼儿的品德受着家庭、社会、幼儿园三方面的影响,《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及劳动、学习、游戏活动中,具体体现在讲礼貌、诚实、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维护环境整洁等方面。它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反映幼儿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幼儿教师要用爱心和行动来带动孩子,促进幼儿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感和良好道德行为的人。

一、通过教育活动课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活动课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比一比》《谁打碎了花瓶》《诚实的孩子》《帮助你我快乐》《关爱残疾人》《我们都是好孩子》《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等,综合运用情境表演、事例分析、讲述故事、手偶剧和讨论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在教学中,我通过讲故事、情境表演、念儿歌、唱歌曲等方式,向幼儿提供一些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境,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能够在与同伴的讨论中,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了解到别人的需求和感受,提高幼儿思想意识,从而萌发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及愿望。如在《帮助你,我快乐》活动中,利用手偶,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幼儿通过老师语言和语气,感受到了故事中的小熊遇到困难的焦急,使之充分体验到遇到困难的心理感受,再感受被帮助的快乐,从而使幼儿深刻地认识到帮助别人的重要和快乐,进而愿意主动帮助别人。又如,活动课《文明小天使》这一活动,以迎奥运为契机,让幼儿走进社会,接触文明人,感受文明事,发现文明行为,进行宣传活动:《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名活动》。

二、充分发挥环境与幼儿的互动,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习惯养成的基础。“环境是可以说话的”,孩子是在成人的关爱中成长的,要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首先要使孩子感觉到爱,感觉到别人对自己的关爱。作为教师,应真诚平等地对待幼儿,关爱每一位幼儿,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给幼儿创造一个充满爱的氛围,在这个氛围下,幼儿很自然地会去关心别人,对别人的困难表现出关注和援助行为。注重环境的创设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与美化幼儿园环境相结合。通过带幼儿参观幼儿园,清理幼儿园中的垃圾,共同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的幼儿园,让幼儿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提供健康快乐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性格,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熏陶感染形成的,是一次次的情感经验浸润积淀的结果,所以营造一个充满民主、平等、和谐、欢乐的氛围尤为重要,让幼儿时时处处感受到幼儿园的快乐生活,老师的尊重和爱意,体验到同伴之间的友谊,就像《纲要》中提出的“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利用班级墙饰“爱心树”“应该怎样做”“值日生”体现温馨的心理环境,创建班级健康口号“文明、团结、自信、勇敢、活泼、健康”,体现班级精神风貌,为幼儿提供了健康的心理环境,使幼儿更快乐地成长。在离园时间,开展“我来夸夸你”活动,让孩子们根据小朋友今天的活动互相进行表扬,让每个孩子都感觉自己是主角,自己每天都在进步,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关注自己。

三、家园共育,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因为幼儿教育是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而家长是幼儿教育中的特殊力量,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的现实需要,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别是幼儿其人格思想的形成,家长的影响占着重要的一部分。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确实,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做家长不仅要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且一举一动都要堪称为幼儿表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教专栏、接送交谈、通知、发放文明伴我行倡议书、家访、小黑板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进而使家长在家里也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也为促进社会文明做出了的贡献。同时,通过互相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在家的具体表现,指导家长进行教育培养。在生活中,如果家长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孩子,那么孩子也会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如节假日,做父母的可带孩子到朋友家做客,要有礼貌,不经别人同意,不能随便动别人的东西,学会热情招待客人,让孩子感受与人接触和交往的愉悦。

四、注重“细节”,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要始终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采用谈话、暗示、表扬、诱导等方式,注意在培养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同时,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从早晨入园到晚上离园,都尽量制造机会,注意观察幼儿表现,对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用赞赏、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等进行表扬,肯定其正确的表现,能鼓励幼儿更积极地去行动,形成良性循环,使幼儿体验到做一个文明人所带来的快乐。对孩子的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不是单独的说教,而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细节之中的。来园、离园时,教会幼儿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早晚跟老师说“早上好”“再见”,得到别人帮助时,会说“谢谢”,不小心伤害到别人会真诚地说“对不起”,以表达自己的歉意……从而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使用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

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三大教育合力协调一致,发挥整体效应,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有效形成。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634—636.

[2]陈帼眉.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3.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0—33.

上一篇:2017东城高三语文期末下一篇:经典温馨同学毕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