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2024-08-31

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精选14篇)

1.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篇一

****经济开发区暨卫星城建设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经济开发区地处****的核心区域,是承载三地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规划范围包括****8个镇(乡),总面积943.5平方公里,总人口27.5万,其中城镇人口10.8万。区内能源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越,经济基础厚实,产业互补性强,主要矿藏有无烟煤、硫铁矿、石灰石、硅石、镁矿等20多种,杭瑞高速、遵赤高速、326国道纵贯全境,有库容5510万立方米的水泊渡水库、1300万立方米的浒洋水库和偏岩河,有装机125万千瓦的鸭溪电厂和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500千伏变电站1座,电信、移动、联通、铁通、有线电视、邮政等通讯设施实现全覆盖,现有各类企业288户,其中规模企业36户,已初步形成以文化旅游、矿产资源、能源、白酒、建材、装备制造、商贸物流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中核心区****(卫星城)面积121.4平方公里,人口约6.5万,现有大小企业62家,是全国重点小城镇、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市列经济强镇。2012年,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6亿元,工业总产值58.3亿元,工业增加值21.3亿元,财政总收入5亿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23元。

二、工作推进情况

市委四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把****镇作为****卫星城规划建设后,县委立即组织县“四家班子”现场办公并召开座谈会,1 全面启动了****经济开发区暨卫星城的规划建设工作。去年12月以来,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搭建了工作班子。成立了****经济开发区暨卫星城建设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县委明确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同志脱产牵头抓此项工作,我们先后抽调了23名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实、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到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从2013年1月起开始正常办公,现****大道建设项目已启动,正在着手组建国有投资开发公司,相关工作有条不紊推进。

二是确定了发展目标。按照“规划引领、路网先行、城镇带动、产业支撑”原则,初步确定了开发区的发展定位、功能分区和规划目标。发展定位:按照县级行政区域规划、特色城市建设和生态产业发展要求,发挥比较优势、培育产业集群,规划建设 “十园五市场”(“十园”:煤电一体化产业园、市场物流园、文化旅游产业园、白酒工业园、特种汽车产业园、新型建材工业园、石材加工园、仡佬文化博览园、花卉苗圃园、生态蔬菜园;“五市场”:煤炭交易市场、建材市场、名酒市场、蔬菜市场、大牲畜市场),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将****经济开发区打造成省级经济开发区、****卫星城、文化旅游创新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带。功能分区:按照****卫星城城镇区、****马蹄泮水工业区、****平正洪关文化旅游区、****石板现代农业示范区“四大功能分区”,规划建设开发区80平方公里,其中起步期15平方公里。规划目标:开发区远期目标产值500亿元,卫星城中期目标集聚人口50万,其中****核心区20万人。

三是启动了相关规划编制。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要求,已委托中经(汇成)产业研究院、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部、重庆大学等单位,对开发区内的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园区布局等进行规划论证。目前,****卫星城总规即将完成,已进入评审论证;正在编制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已签订意向合同;****文化旅游产业园规划已通过评审;****工业园和****新型建材工业园规划已进入测绘阶段,即将启动规划编制;正在与重庆大学、深圳规划设计院联系编制****卫星城1000亩开发用地的修建性详规。

四是实施了一批基础类产业类重点项目。开发区内现已启动****卫星城、****白酒工业园、****航天凯山特种汽车产业园、****红色旅游创新区、****集镇改造、****万亩花卉苗圃示范区、****文化博览园等7个重点项目,预计总投资73.7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3.64亿元。(1)****卫星城:共规划项目59个,现已完成21个,在建30个,拟建8个,预计总投资9.2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07亿元。市政基础设施方面,已建成迎宾大道,****大道已完成项目设计和征地拆迁,正在实施市政广场和污水处理厂建设。房地产开发方面,投资7000万元的北部新城A1区,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已完成投资3700万元;投资8600万元的“溪城名苑”,占地面积48000平方米,已完成投资5300万元;投资13500万元的****酒业、北部新区和迎宾大道安置还房,占地面积91820平方米,已完成投资7500万元。(2)****白酒工业园:主要依托****酒业5万吨扩能技 3 改项目建设,预计总投资21亿元,2013年计划投资8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1、2、3号酿酒车间、包装中心、勾兑中心、粮食粉碎车间、陶坛库、酒罐区、污水处理站、厂区道路等工程。目前,3号酿酒车间已完成孔桩50%,2号酿酒车间正在实施垫层,1号酿酒车间平场已完成50%,餐厅、机修车间已完成一层,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3)****航天凯山特种汽车产业园:主要依托****凯山特种车改装有限公司建设,分两期实施,预计总投资5.3亿元。其中一期投资4.5亿元,在原厂区占地约406亩的基础上新征地530亩,建设特种汽车产业园。建成后可达到年产各种车辆上装及挂车底盘5000辆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目前,一期工程530亩平场已基本结束,正在进行地勘施工,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2013年预计完成一期工程所有厂房(4万平方米)和航天大道建设,改造老厂房生产及配套设施。(4)****红色旅游创新区:规划面积473.74平方公里,建筑规模60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30亿元。创新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近期将进行初评。各景点修建性详规正在编制完善中,已启动部分子项目开发,累计完成投资2亿元。与****东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20亿元的“中国西部养老城”(枫香温泉)综合开发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修建性详规编制、景区进出公路征地测量和第三方资产收购等工作;与贵州堃泰贸易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5000万元的石板水泊渡漂流项目,目前正在修改完善规划设计方案;与深圳市当代骏盛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1.2亿元的平正天宝山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初评。(5)****镇改造:2013 4 年2月初全面启动,预计总投资8000万元,其中集镇街道立面改造3000万元,集镇道路改造1000万元(含街景、灯饰、水体),集镇林口广场、集镇入场大门及相应配套设施1000万元,旧城房开项目3000万元。目前,集镇立面改造已完成15%,林口广场平场已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200万元。(6)乐山万亩花卉苗圃示范区:规划总面积2万亩,其中核心区5000亩,预计总投资3亿元,其中2013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目前,已委托资质单位编制园区总体规划,累计完成投资1500万元,完成核心基地建设1000亩。(7)****文化博览园:占地面积约1000亩,预计总投资4.4亿元,已完成道路、歌舞表演广场等项目建设,仡佬石头城景区初具规模并开业运营,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

五是谋划了一批即将启动的重点项目。近期,开发区内将逐步启动****工业大道、****市政大道、****名优小吃一条街、****建材工业园等4个重点项目,预计总投资11.4亿元。(1)****工业大道(****工业园大道):全长6.2公里,总宽42米,双向6车道,预计总投资4亿元,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2):全长4.4公里,总宽36米,双向6车道,预计总投资3亿元,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3)****名优小吃一条街:全长200米,总宽60米,预计总投资1.4亿元,年内建成投入使用。(4)****占地面积1000亩,预计总投资3亿元,正在进行规划设计,近期将启动道路平场施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组织机构不健全。县里按照市委四届二次全会精神,及 5 时明确了一名副县级领导脱产牵头抓此项工作,并抽调了专门人员到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但由于开发区机构级别、定编定责、管理体制等事项没有明确,致使工作开展不畅。

二是受土地制约明显。经初步统计,开发区暨卫星城建设共需用地23500亩,其中工业用地14500亩、城镇建设用地9000亩,当前急需解决工业和旅游用地3000亩、城镇建设用地2500亩。由于土地指标有限,又没有存量土地,开发区建设用地特别紧张,融资无地可用,影响实质性工作推进。

三是资金筹集难度大。开发区内基础设施滞后,急需大力改善,提高承载力,但由于没有资金来源,一些项目无法启动。资金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县里正在研究组建投融资公司,但也急需解决土地指标、注册资本金等方面的问题。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县将按照“产业布局合理、设施功能配套、集聚效应明显”的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尽快完成开发区暨卫星城总体规划、功能分区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路网建设规划等各项规划的编制。

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开发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已开工的7个基础类产业类重点项目,尽快启动已规划的4个重点项目。借鉴****经验,启动开发区电力局域网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大项目落地。

三是突出抓好****示范小城镇建设,整体推进开发区内的****等特色集镇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力争两年内基本完成,打 6 造名符其实的****卫星城。

五、恳请市里帮助解决的问题

一是我县关于将****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捆绑整合为****经济开发区,将原****经济开发区更名为****经济开发区的请示已由市政府呈报省政府,恳请帮助争取早日批复。同时,尽快明确****经济开发区的机构级别、定编定责、管理体制等事项,促进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二是将****经济开发区建设提到市级议事日程,统筹纳入全市产业布局规划,给予****经济开发区与****)经济开发区同等的优惠政策条件,在土地、资金、税收、项目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倾斜,特别是在土地指标上予以单列安排,帮助解决急需的工业和旅游用地3000亩、城镇建设用地2500亩;在资金上市级每年考虑给予1—2亿元的帮助扶持。

三是帮助理顺****电厂管理体制,支持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建设,做大做强“能源冶金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

2.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篇二

关键词:神经网络,产业集聚区,评价

引言

产业集聚区的优化涉及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规划, 涉及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区根据战略发展目标选择相对最优区位的问题, 属于宏观层面的优化;另一方面是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展规划, 涉及单个产业集聚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根据具体表现指标促进优胜劣汰的问题, 属于微观层面的优化, 通过这两个方面的优化研究, 可以实现对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全过程优化和动态优化。本文重点探讨产业集聚区的微观建设发展优化, 拟通过构建产业集聚区发展优化模型, 实现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动态评价, 以评价的结果作为产业集聚区微观建设发展优化的指导, 提出相关政策进行对应调整, 促进产业集聚区的优化发展。

一、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评价

(一) 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当前产业集聚区建设主要规划布局在中心城市周围, 目的是实现城市和产业集聚区的相互促进与发展, 形成规模化的现代都市群。这种规划布局, 决定了产业集聚区的集约化发展道路和清洁型发展模式, 所以在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评价过程中, 必须以此为基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评价的最终目标是带动地区产业经济走向高效、集约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此为目标细分为五个评价部分, 即产业集聚区建设规模、产业集聚区经济贡献、产业集聚区生态保护、产业集聚区社会贡献和产业集聚区发展潜力;在这五个部分中, 分别选择细化指标反映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展情况, 同时考虑高效和集约性, 在一些指标的取值方面采用单位面积比值。

(二) 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评价模型

根据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 (BP算法) 的多层前向神经网络模型[1~2], 建立了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神经网络评价模型, (如下页图2所示) , 模型分为两大模块:前一部分是归一化模块, 后一部分是BP神经网络 (BPNN) 模块。上述模型中的BPNN模块采用三层BP神经网络, 包括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3]。

在数据输入BPNN模块前进行指标预处理, 实现三个目的:指标达到无量纲化, 各指标与评价目标同方向同趋势, 新的网络输入数据值控制在[0, 1]区间。

原始指标数据经过预处理达到要求后由归一化模块进入BPNN模块。根据指标体系, BPNN模块输入层的模糊神经元数为12, 即输入信号x1、x2…x12对应于12个归一化值;输出神经元数为1, 即输出量0对应于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水平;隐含层的神经元数太少会导致容错性差, 太多会导致学习能力降低, 所以隐含层神经元根据经验公式 (1) 计算的参考值[4]和所选样本的反复测试确定为4。

N—输入层节点数;P—输出层节点数;m—隐含层节点数。

BP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是网络参数修正的过程, 本系统的网络学习采用有教师的方法, 网络参数的修正采用梯度法实现[5]。通过一定数量的网络训练过程, 实际是修正网络参数以确定最适宜的权值[6], 使对全部n个样本的实际输出0α与样本输出的残差达到最小, 即:

权值以及阈值的修正通过反向传播算法的梯度法实现, 以t表示迭代修正的次数, 并用bk和bo分别表示隐含层与输出层的神经元阈值, 则BP神经网络的参数修正规则为:

第一, 输入层到隐含层的连接权值:

式中, i=1, 2, …, 17, k=1, 2, …, 35, wki为输入节点Xi到隐含层节点Rk的权值, η为学习率。

第二, 隐含层神经元阈值:

bk (t+1) =bk (t) —η′鄣E/鄣bk (4) 式中, k=1, 2, …, 35, η′为学习率。

第三, 隐含层到输出层的连接权值:

式中, k=1, 2, …, 35, ck为规则层节点Rk到输出层节点0的权值, η″>0为学习率。

第四, 输出层神经元阈值:

式中, η″′>0为学习率。

经过训练学习, 评价网络输出衡量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水平的评价值β, 该值的范围为[0, 1], 为明确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水平, 以当年产业集聚区所在省份的中心城市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把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状态划分为四级:一级为强, 带动全省中心经济城市的工业经济发展, 分值范围为为0.85<β≤1;二级为较强, 带动地市级中心经济城市的工业经济发展, 分值范围为0.7<β≤0.85;三级为中, 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有益补充, 分值范围为0.5<β≤0.7;四级为差, 未能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分值范围为0<β≤0.5。这样可以从网络输出值中可以明确得出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水平差异。

在每次评价中, 往期的样本, 都可以作为新的学习样本让这个BP神经网络评价系统不断学习、继续完善, 以使它作出更准确的评价。

二、算例

选择中原经济区不同中心城市的10个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作为学习样本, 所有样本的指标值都已根据预处理规则进行了归一化 (见表1) 。

通过对上述10个特定产业集聚区样本的网络训练学习, 得到网络评价结果 (见表2) 。

结论

本文建立了三层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 从微观角度评价了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水平, 按照设定的标准, 对所选集聚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等级划分, 分析得到的产业集聚区发展优化建议具体如下: (1) 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优化, 应该逐步从过去的注重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建成区总面积等效果指标, 逐步转向关注产业集聚区的单位面积工业总产值、单位面积主营业务收入和单位面积工业增加值等效率指标, 这不仅体现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土地集约化利用, 也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需要; (2) 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优化必须考虑区域经济差异和工业化阶段差异, 不同地区和时段的产业集聚区建设优化应该体现发展重点, 以重点发展关注指标强化产业集聚区建设过程中的优化方向, 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 更应该结合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相对工业基础, 对产业集聚区进行优化布局和评价; (3) 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评价需要进行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 在纵向上, 需要划分发展水平层级进行大范围的产业集聚区对比, 发现产业集聚区建设间所存在的差距, 不断促进产业集聚区间的对比和优化;在横向上, 需要与所处地区的整体工业产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对比, 评估产业集聚区对地区工业经济的带动和促进作用。通过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评价, 全面评估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展状态, 做到既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又合理优化布局; (4) 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优化应该采用动态考核的方法, 对评价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和对地区经济促进作用逐步降低的产业集聚区考虑限制性发展, 重点支持发展较快和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水平产业集聚区建设, 总体上实现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布局优化和资源配置的优化。

参考文献

[1]肖玲诺, 史建锋, 孙玉忠.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风险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1, (12) :176-178.

[2]Bart Kosko.Neural Networks and Fuzzy Systems[M].New Jersey:Prentice hall, 1992:37-95.

[3]金成晓, 俞婷婷.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预警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 :14-15.

[4]范秋芳.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国石油安全预警研究[J].运筹与管理, 2007, (10) :103.

[5]许东.吴铮.基于MATLAB6.X的系统分析与设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19-23.

3.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篇三

近年来,集聚区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优化集聚区企业发展环境,集聚区建设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一区五园(纺织产业园、食品产业园、机械制造产业园、箱包皮具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发展格局。

目前,按照《许昌市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措施》的要求,集聚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他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第一,明确目标任务,加快推进集聚区发展。结合集聚区实际,按照许昌市委、市政府要求,制定了产业集聚区5年发展规划、2010年推进意见,确定了具体目标措施。2010年,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亿元,营业收入突破125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到2011年,两年内集聚区年度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8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0亿元以上,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年度增长在50%以上,力争实现企业(单位)营业收入、税收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度增速高于许昌市总体水平,确保集聚区走在全市前列,跨入全省前30名。

第二,突出主导特色产业,不断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在主导特色产业培育方面,集聚区始终按照“壮大规模、培育龙头、打造名牌、发展集群”的思路,积极推动项目围绕主导特色产业纵向链接、横向配套,不断壮大主导产业集群规模。集聚区建立了部门联动机制,引导项目和资金、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向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配置,在主导产业布局、资金扶持、新上产业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等方面强化措施。第三,强化项目建设,确保投资快速增长。集聚区始终坚持发展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确保集聚区投资快速增长。201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到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开工3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实现集聚区项目投资额倍增,重大项目数量快速递增。同时集聚区不断加强项目谋划,围绕主导产业建立和完善项目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目前项目储备库总投资规模已达到180亿元以上,储备5亿元以上项目5个。对今年5月、8月集中开工的亿元以上项目建立了项目建设推进工作台账,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时间节点,加大建设力度,确保项目早日建设完工,投产达效。

第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集聚区跨越式发展。一是通过各种经贸洽谈会和邀请客商实地参观,大力宣传推介产业集聚区。二是建立招商项目储备库,围绕纺织、食品、机械制造主导产业包装一批项目,为招商活动取得实效提供信息保障。三是每年组织4次集中招商活动,制订具体方案,县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外出招商,主攻民资活跃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瞄准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在关联度大、投资密度高的产业上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专业化招商活动。四是集中开展回访落户重点企业活动,加强与企业联系,争取落户企业增资扩股。在开展龙头型、基地型产业项目招商活动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突破,提高大项目入驻成功率。同时制作了沙盘模型、招商引资宣传手册、宣传影音光盘和集聚区形象效果鸟瞰图等,为集聚区对外招商树立了良好形象。

第五,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集聚区项目承载能力。集聚区先后筹资3.4亿元,完成了金源大道等道路拓宽改造工程,道路总里程达36公里,新修“两纵两横”四条道路12公里。高标准绿化道路6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化厂房59.6万平方米。

第六,规范投融资平台,不断扩大融资规模。成立鄢陵县汇通投资有限公司等4家投融资企业,总融资规模达4.5亿元,共为25家企业融资 9452万元,为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3.5亿元。同时,将县污水处理厂等实物资产,通过划转、授权等形式注入汇通投融资公司,进一步扩大融资资本,提升融资能力。

第七,强化属地责任,健全管理体制。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集聚区管委会及其内设机构,把周边4个村及箱包皮具产业园划归集聚区属地管理。目前,产业集聚区辖6个社区,设有财政、国地税、工商、公安、国土等派出机构,为集聚区规模化、科学化管理提供了保证。

4.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篇四

基本情况

2011年9月

日 16

杞县产业集聚区西十里铺小学

基本情况汇报材料

杞县产业集聚区西十里铺小学坐落于西十里铺村中部,开杞公路北侧,交通便利。学校占地8910㎡,服务人口2200余人。学校现有教师12人,全部中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8人。学校现有学生165人。

1、学校基本设施较为齐全,大门、围墙坚固完整;

2、学校共占地8910㎡,生均54㎡;

3、学校现有六班教学楼一栋,平房教室4所,其它辅助用房9间,总建筑面积900余平方米,生均5.5㎡;

4、教室门窗坚固无损,并安装了防盗窗,其中电教室、图书室等还安装了防盗门;

5、教室照明灯能正常使用,并且每个教室安装了11盏40瓦荧光灯(其中2只黑板灯),完全满足了学生学习需要;

6、我校七室较为完整,除普通教室外,并设有音乐教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实验室各一所;

7、学校有男女厕所各一处,蹲位各12个,基本满足学生生活需要;

8、我校图书室藏书2100余册,生均12册;

9、仪器室共有教学仪器300余件,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10、我校现有篮球场一个,乒乓球案一个,体育器材偏少;

11、学校操场虽有操场近2000㎡,环形跑道200米,但较为简陋,新操场跑道正在筹建当中;

12、我校教师工资和办公经费都能按时足额发放,没有影响正常教学工作。

我校教学工作能正常运行,但是设施设备较为陈旧,随着生源的增加,学生的日益需求,很多地方仍需改善,增加。像图书、体音美器材需大幅增加,教学用房日趋紧张,操场需进一步规范,这些我校将努力改善,争取早日成为各项达标,校园环境优秀,教学质量突出的优秀学校。

5.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篇五

集聚区规划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

各省辖市城乡规划局、各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根据省委、省政府产业集聚区要提升、提速、提效的发展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办公会议纪要》([2011]70号)和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产业集聚区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厅将于近期对全省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情况开展调研。请全省各产业集聚区结合以下要求提供相关材料,并做好调研准备工作:

一、调研重点和内容

1、产业集聚区设立以来建设基本情况,重点包括:产业集聚区总面积、建成区面积、主导产业、吸纳投资、产值、税收等情况;规划审批和执行情况;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热等基础设施管网开工情况、完成情况、投资数额、建设方式(如:BT/BOT等)、资金来源等;标准化厂房建设完成情况、建设方式等;推进规划建设工作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工作建议等。

2、产城互动发展情况,统筹产业集聚区和城区发展、推进产城互动方面的主要举措、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主

要包括产业集聚区与城区空间链接的程度;道路、各项管网、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与城区的对接情况;吸纳劳动力就业情况;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学校、医院、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规模、布局);主要的投资来源和建设方式等。分析各产业集聚区在产业发展、吸纳投资、吸引就业、经济增长等方面对城区产生的影响,城区的规模扩大、功能完善等对产业集聚区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3、推进产业集聚区内村庄一体化改造工作的进展情况、主要做法,重点包括搬迁村庄数量、总面积、涉及人数、已启动改造情况、搬迁完成情况、启动资金来源、建设资金来源、村民安置方案(如就地安置/异地安置等)、搬迁后节约土地情况、未改造村庄情况和原因、改造计划等,以及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

二、调研方式和人员

1、调研方式

调研形式以实地考察和各集聚区报送总结相结合。各产业集聚区要根据调研内容的要求,认真准备相关材料,实事求是地对集聚区发展建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汇报材料。实地调研的产业集聚区名单和时间将电话另行通知。

2、调研人员

组 长:刘洪涛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厅长

副组长:黄旭升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副厅长

组 员:厅城乡规划处、住房保障处、城建处主要负责同志

三、其他事项

各省辖市规划局要加强对产业集聚区相关准备工作的督促指导,并于11月8日前将各产业集聚区材料汇总后,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处。我厅将根据各集聚区材料情况,并结合调研情况,汇总形成专项报告,上报省政府和省产业集聚区联席会议办公室。

联系 人:许 宁

联系电话:0371-68080851

6.市产业集聚区推进会汇报 篇六

(2012年3月22日)

今年以来,鲁山县严格按照我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行动计划要求,强力实施产业集聚区建设跨越行动,积极推进各项建设工作。现将产业集聚区前段工作推进情况及下步打算汇报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1-2月完成情况

1-2月份,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同比增长1.14倍,其中工业项目投资4.4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0.3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35%,税收1000万元,从业人员4300人。

(二)第一季度预测完成情况

止3月底,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工业项目投资9.2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亿元;“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完成11.4亿元,同期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和“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全年总目标的17%和19%;从业人员达4350人;在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8个。

二、全年目标及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2012年我县产业集聚区的工作目标是: 以2011年全省排位第45名的南阳市桐柏县产业集聚区为赶超对象,积极实施跨

越行动;到2012年底新增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亿元,利税1.5亿元;就业人员达到6200人;年终综合考核进入全市一类方阵、全省前50名行列。

围绕这一目标,强力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重点项目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意向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投产。目前,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个(2月份1个,3月份4个),在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8个,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现场集中解决存在的问题,对进度慢的集中约谈,以加快建设步伐。止3月底,预计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同比增长61%,占全年总目标的17%。

(二)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积极推进区内道路、供电、通信、供排水、污水处理、车站、学校、医院理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目前,已完成鲁兴路、同盟路、保障路、企业服务中心规划设计、图纸会审、评审、招商、招投标、土地征用、附属物清理及土地上报工作并适时开工;北区110千伏变电站已完成选址、规划、设计、土地征用、附属物清理及土地上报工作并适时开工;北区排污能力3万吨∕日污水处理厂已完成选址、规划、设计、土地征用、附属物清理及土地上报工作并适时开工。

(三)新型社区规划建设稳步推进。今年开建可容纳1.5-2万人口居住的新型社区2处。目前已成立新型社区建设指挥部,抽调15人,成立了专门办公室,具体负责25个村庄的搬迁事宜;第一批两个社区建设规划已确定,搬迁方案已制订,征求群众意见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办理土地征用和招商等工作。

(四)投融资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充分调动大企业、民间资金和外来资金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产业集聚区投融资能力和水平。目前,隆源公司、城投公司及县小额贷款机构等投融资平台正在整合,为进一步增资扩股做好准备。

(五)土地储备工作有序进行。成立土地综合利用指挥部,加大对去年已征5600亩土地的报批和今年新增10000亩土地的储备力度。同时加大对闲置的企业用地和违法占地进行清理整顿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围绕主导产业招商选资情况

今年招商选资工作重点是:围绕一主(新型建材)二辅(轻纺、旅游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及国内行业龙头企业,锁定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海西等经济发达地区,有针对性的开展招商。积极推进项目集群发展,解决上下游企业衔接问题,缩小“短板”差距。全年计划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签约金额180亿元以上。

成立了招商选资指挥部,修订了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外派9个招商小分队,每3个小分队固定一个主导产业,由一名县级领导任队长具体负责外出招商,在深圳、杭州、广州、北京、郑州设立5个招商联络处,进行驻地招商。积极推广“二分之一”工作法,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目前,总投资158.5亿元的杭州娃哈哈有限公司饮料食品加工等18个项目正在洽谈之中;签约了总投资44.5亿元的上海石材商会石材加工项目等21个(具体名单附后)。新开工项目5个。其中:

1、舞吉兰美体内衣项目总投资4.6亿元,第一季度完成投资0.7亿元,办公楼主体工程完工,主体厂房开挖。第二季度完成投资0.9亿元,完成办公楼配套设施建设,主体厂房建成。第三季度完成投资2亿元,开工建设二期工程。

2、标准化厂房项目总投资1.8亿元,工期17个月,第二季度完成投资0.2亿元,地基平整到位,厂房主体开始建设;第三季度完成投资0.35亿元,一层主体完工二、三层开始建设;第四季度完成投资0.4万元,建成两栋一层标准化厂房,二栋多层标准化厂房。

3、尧盛针织项目总投资2.8亿元,工期14个月,第二季度完成投资0.4亿元,办公楼建成,厂房地基开挖;第三季度完成投资0.3亿元,厂房主体建设;第四季度完成投资0.35 4

亿元,一栋标准化厂房建成。

4、万通通机械项目总投资1亿元,第二季度完成投资0.1亿元,厂区办公楼、厂房开始建设;第三季度完成投资0.25亿元,第四季度完成投资0.3亿元。

5、靖焜丝绸项目总投资1.8亿元,第二季度完成投资0.15亿元,厂房开始建设;第三季度完成投资0.2亿元,办公楼建设基本完工;第四季度完成投资0.3亿元,一栋多层标准化厂房建成。

四、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报批手续繁杂。两年来已经收储9000亩土地,报批手续完备,可以挂牌出让的只有1000多亩,直接影响项目入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和壮大。

2、融资平台利用不灵活。融资渠道单一,不能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直接影响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储备的进度。

3、综合治理力度不够大。由于区内建设协调任务大,需加大对建设环境的整治力度,建议市编委在落实产业集聚区规格编制时,增加公安分局或派出所的设置,以便加快建设步伐。

五、下步工作打算

1、解放思想,破解难题。借全市23个重点项目在鲁山集中开工之东风,开展“助推中原经济区大发展---鲁山率先崛起行动”大讨论,认真破解认识、能力、资金、效率等难题,鼓 5

舞干劲,加快赶超步伐。

2、加强领导,细化目标。根据市产业集聚区提升行动计划和产业集聚区指挥部工作要求,积极实施晋升行动计划,把各项目标再进一步细化,工作再进一步加压,确保各项目标如期完成。

3、健全职能,提高效率。根据上级精神,抓紧配齐配强产业集聚区内设机构,完善职能,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4、完善机制,确保成效。坚持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召集人的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不动摇;坚持对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别由集聚区管委会、联席会议、县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研究解决的四级保障机制不动摇;坚持大员上前线、5+

2、白加黑、倒排工期、定期约谈等措施办法不动摇,提高服务效能;坚持“周督查、月评比、季奖惩”制度不动摇。

总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按照上级要求,圆满完成既定工作目标,确保上台阶、进位次。为我市产业聚集区建设早日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做出应有的贡献。

附:鲁山县产业聚集区第一季度签约、洽谈项目表

附表:

鲁山县产业聚集区第一季度签约、洽谈项目表

一、签约项目21个,总投资44.5亿元。

1、上海石材商会投资4.5亿元的石材加工项目。

2、成都石材商会投资4亿元的石材加工项目。

3、泉州商业银行投资5亿元的石材加工项目。

4、南安石材协会投资5000万元的石材加工项目。

5、苏州石材商会投资5000万元的石材加工项目。

6、亿石达精工石材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石材加工项目。

7、东星集团投资1亿元的石材加工项目。

8、万泰石材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石材加工项目。

9、南安市五真金石材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石材加工项目。

10、中济石材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石材加工项目。

11、森达石材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石材加工项目。

12、耀丞大理石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石材加工项目。

13、丰山石材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石材加工项目。

14、恒盛石材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石材加工项目。

15、今兴石材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石材加工项目。

16、顺盛石材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石材加工项目。

17、南利建材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石材加工项目。

18、阿扁石材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石材加工项目。

19、德意家纺织科技园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的鲁山纺织科技园项目。

20、鑫盛实业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仓储物流中心项目。

21、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旅游产品加工项目。

二、洽谈项目18个,总投资158.5亿元。

1、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轻质抗震建材项目。

2、大连实德有限公司投资23亿元的塑料异型材项目。

3、雅戈尔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的高档男装项目。

4、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的高档成衣加工项目。

5、雅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的高档羽绒服加工项目。

6、罗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纺织面料加工项目。

7、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成衣加工项目。

8、利郎(中国)有限公司投资7亿元的成衣加工项目。

9、杭州娃哈哈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饮料食品加工项目。

10、维维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投资12.8亿元的食品饮料加工项目。

11、广东喜之郎集团有限公司投资4.2亿元的食品饮料加工项目。

12、浙江日月首饰集团投资2.1亿元的珠宝加工项目。

13、深圳爱塔珠宝首饰有限公司投资3.7亿元的饰品加工项目。

14、广东联邦家私集团有限公司投资5.8亿元的红木家具加工项目。

15、上海红双喜集团公司投资3.4亿元的体育用品加工项目。

16、浙江梦家园纺织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的针织服装项目。

17、河南金凤花卉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的鲁山化纤产业园项目。

7.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篇七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城市空间

本文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2012年度立项的校级科研课题研究成果,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科研经费资助项目

产业集聚区是产业集聚的空间形态, 实现产业集聚、人口集聚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当前, 中原经济区正处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剧、城市产业结构不断转型的关键时期, 产业集聚区在城市空间结构重组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模式的研究对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完善城市空间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原经济区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

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由于多方面原因, 出现了很多问题, 最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生活空间的忽视。

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 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形式主要以生产要素和经济要素为主, 而生活空间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状态, 其严重滞后于产业空间的发展。土地利用仍然着眼于“工业区建设”的思路, 造成了城市化功能不足的诸多问题。如大多数产业集聚区生活性公共设施建设的严重不足、环境条件的恶化使大量人口仍然愿意居住于市区, “职住分离”情况严重, 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交通压力;同时, 集聚区生产性服务设施的匮乏, 造成集聚区建设基础支撑不足, 产业结构升级困难。

(二) 土地资源的浪费。

当下产业集聚区快速迅猛的空间扩张, 仍处在粗放型状态, 并未带来土地单位效益的产出增长。目前, 在工业用地的开发过程中, 仍存在着用地浪费的问题。主要反映在:

1、分散的用地布局、散乱的地块开发。

在地方引进外资的洽谈过程中, 一味迎合开发商的要求, 土地出让手续不严谨, 降低了城市土地的集约效益。

2、已出让土地监管措施不力, 土地闲置现象严重。

“占而不用”的现象很严重, 存在大量的土地浪费。

(三) 与其他功能区的空间衔接。

集聚区与主城区空间“避开污染、经纬分明”的功能分区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在建设过程中, 造成了与其他功能区空间衔接上的错位, 缺乏统一规划。集聚区的建设独成体系, 投入了大量资本进行道路、市政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 职住交通拥挤、生活便捷下降, 同时还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紧凑的空间形式有助于减少集聚区建设的前期投入, 更好地利用主城区的相关设施, 还有利于提高职工的生活便捷度。

二、中原经济区产业集聚区空间结构类型

空间结构类型是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河南省50个产业集聚区与主城区的位置关系进行归纳总结, 目前河南省大多数产业集聚区正呈现出“郊区化”、“分散化”、“多核心”的空间态势。从产业集聚区与主城区的空间关系上, 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四种空间形式:

(一) 主城区包含型。

即位于主城区内部, 被城市其他功能区所包围。这种空间关系往往有其一定的历史原因, 在城市早期的发展过程中, 产业区可能被设置在城市郊区, 由于规划前瞻性不足,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 主城区向四周扩张, 慢慢将产业区“吞噬”。此类空间形式的产业区可以充分利用主城区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 大大降低了前期建设成本。但往往由于功能分区不明确、工业防护不足, 造成生产、生活空间混杂, 城市整体环境的下降。同时, 还会对产业集聚区、主城区未来空间的拓展造成阻碍, 难以满足长远发展的要求。

(二) 边缘区生长型。

此类产业区空间类型为中原经济区目前较常见的形式。其位置与主城区较接近, 往往位于城乡交错部, 相对地价较低, 适合工业项目的开发建设。同时, 基础设施齐全, 与主城区交通联系方便, 有利于主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实现资源共享, 降低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同时, 产业区的建设同时还能带动城市周边的发展, 推进城镇化进程。但此种形式往往存在村庄搬迁的问题, 处理集聚区内部村民的生活问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三) 子城区依托型。

由于运输成本、原料产地、市场销售等多方面因素, 或主城区用地局促, 不能满足集聚区发展的需求, 不得不依托子城 (乡镇、卫星城等) 进行建设。此类产业区往往需要借助子城的生活配套及基础设施, 以保证生产活动的正常运作。依托子城区发展, 可缓解主城区的环境、交通、资源等各方面的压力, 同时借助集聚区的建设还可以带动子城区各项设施的建设。

(四) 独立发展型。

此类产业集聚区远离城区独立建设, 往往位于城市中、远郊。前期需要投入很大的资金进行各项设施建设, 其形成规模和发展速度也比较慢, 整体效益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但往往此类产业区规模较大, 与政府决策联系紧密, 常见于大型或特大城市, 根据门槛理论中对基本投资与发展规模之间的规律, 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 就会出现跳出主城区, 另建新区的现象。

三、中原经济区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模式探讨

针对复杂多变的空间类型, 本文基于产城融合的理念, 针对中原经济区内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区空间的常见状况, 探讨不同的空间发展模式。“产”指产业集聚区空间, “城”指城市其他功能区空间。产城融合包括:社会融合、经济融合、文化融合、产业融合、空间融合等。本文重点阐述空间层面的融合, 就是城市空间与产业集聚区空间的融合发展。

(一) 融合提升型模式。

这种空间发展模式一般常见于主城区包含型产业集聚区。环境保护及产业选择已经成为影响产城融合的主导因素, 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解决它的环境及产业选择问题。

1、环境因素主导下的空间发展形式。

对于深入主城区内部工业型产业集聚区,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产城融合的主导因素。首先要严格控制现状规模, 严禁污染企业入驻, 同时加强环境治理, 督促污染大户的污染处理设施的建设。对于升级改造有难度的集聚区, 应强化集聚区周边防护绿地的隔离, 划定生态保护带。在这种思路的影响下, 此类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发展往往会形成“产业区-隔离带-生活区”的空间发展模式, 在预留足够的生态防护空间的前提下, 加强产业区的环境治理, 并对其道路交通、设施配套等各方面的建设统一进行考虑, 最终达到产城空间互不影响、协同发展的目的。

2、产业转型引导下的空间发展形式。

对于产业类型逐渐衰落的产业集聚区, 主导产业的重新确定、实现产业转型是实现产城融合的根本出路。应积极引导衰落工业区的普遍退出, 多种类型的第三产业和新型工业企业入驻。将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向第三产业转化, 最终实现产业集聚区产业转型。其空间发展将会呈现出原有产业空间逐渐消逝, 新的城市职能空间的嵌入, 或者原有产业空间转移的模式, 最终实现工业型产业集聚区向商业服务型产业集聚区的转变。

(二) 网络状空间拓展模式。

网络状空间拓展模式主要是针对边缘生长型产业集聚区这种空间形式来说的。此类空间类型的产城融合主导因素主要为空间结构的衔接、道路交通的组织、用地布局的优化等。最终目的是通过产业集聚区与城市空间各个互动因素的衔接, 达到网络状空间协同发展的目的。此类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发展往往呈现出与主城区空间共同向四周呈网络状蔓延的趋势, 或呈扇形、或组团状。影响产城空间融合发展的措施关键在于两种空间内部各功能分区的对接、道路网系统的对接、各项用地布局的对接等方面。两者未来空间拓展方向的选择要留足弹性空间, 不能对对方的空间拓展造成影响。

(三) 点-轴式发展模式。

位于主城区远郊且依托乡镇发展的产业集聚区, 主要可借助子城的生活配套及基础设施, 集聚区的建设带动子城的发展, 随着集聚区的发展, 与子城区的融合可形成主城区远郊的一个经济增长极, 同时借助铁路、高速公路、省道等交通与主城区形成联系, 最终形成点一轴式空间发展模式。此类空间类型的产业集聚区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子城区服务能力的有限, 如何加强自身服务设施的建设;二是如何处理好与主城区、子城区的空间联系。

1、与主城区的空间联系———道路系统引导下的轴线的形成。

与主城区的空间联系主要靠道路交通的建设。依托现有公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 辅助公交系统, 可以在产业集聚区内设施公交枢纽, 形成通达的产城交通轴线。

2、与子城区的空间联系———空间一体发展下的点状形态。

由于区位条件的影响, 产业集聚区服务设施的建设可同时依托子城区, 借助子城区现有的生活服务设施进行自身功能的完善。各项用地布局、设施建设与子城区统筹考虑, 形成一个整体, 相互促进。

(四) 卫星城组团式拓展模式。

独立发展型产业集聚区在空间上发展余地较大, 不受母城空间拓展的影响, 但由于远离主城区, 各项生活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必须与生产设施进行共建。由于规模庞大, 设施建设要求高, 整体效益不宜短时间内显现。但这类产业集聚区一般发展规模较大, 有很强的政策支撑, 随着集聚区的建设, 较其他空间类型的产业集聚区功能性更强, 经过大规模的建设, 可以作为分担主城区部分职能的卫星城的角色。

参考文献

[1]何熊浪, 李国平, 杨继瑞.我国产业集聚原因的探讨——基于区域效应、集聚效应、空间成本的新视角[J].天津:南开经济研究, 2007.6.

8.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篇八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一种教育类型,是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建设的基础,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人力资源总量和提高人力资本价值的根本途径。产业集聚区作为我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对劳动者的素质有着更为强烈的需求。而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劳动者技能的根本途径,在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当前,我省产业集聚区正处于快速推进的重要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区域竞争力,全面实施中原经济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三大战略,都赋予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任务和要求。另外,随着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规模、水平、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更多、更好适应我省产业结构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支撑产业集聚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是提高区域竞争新优势的有力保障。因此,研究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产业集聚区发展,对于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区加快结构调整、提升发展质量、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形成职业教育助推产业、产业促进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职业教育服务我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促进职业院校与产业集聚区对口合作,实现品牌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建设与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对接

2013年召开的全省职业教育工作推进会议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建设100所品牌示范职业院校和200所特色院校。全省各市、县在规划建设品牌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时,首先要紧紧围绕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大职业院校布局调整工作力度,实现职业院校与产业集聚区在空间上的集合。同时,鼓励产业集聚区内企业以股份制、“公有民办”“民办公助”等形式参与职业院校建设,有意识地在职业教育园区引进企业进驻,实现职业院校与产业集聚区的空间集聚,增强两者的协同效应。除了空间上的集聚,职业院校与产业集聚区要更注重实质性的对口合作,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要充分体现产业集聚区的需求,具体在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建设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要主动吸引产业集聚区企业人员的参与。另外,职业教育品牌示范职业院校和特色职业院校建设,要加强校、区共建,学校可与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吸纳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和骨干企业管理人员成为职业院校理事会或董事会成员,形成校企合作的决策机制。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要加强本地人才统计与需求预测,定期发布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和紧缺人才需求导向目录,为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培训项目设置等提供信息支持,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评估,促进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更加符合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需要。可继续通过开展“百校千企”对接活动,由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共建生产实训基地,推动职业院校与产业集聚区重点用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设置,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支持院校与产业集聚区企业联合共建实习和实训基地,采用“工学交替”模式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增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集聚区企业用工需求无缝对接。

二、建立各省辖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组织架构,推动区域职业教育与产业集聚区协调发展

在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委员会的组织架构下,各省辖市可根据本地实际,组建当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组织机构,通过省、市两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发挥政府与企业间、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院校间的桥梁作用,积极为企业开展人才培养、职工培训等做好服务工作。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要充分发挥行业专业、信息、咨询等方面的优势,参与制订行业职业教育培训规划及本行业特有工种的职业岗位规范、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校企合作促进委员会和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要指导和督促职业院校与本地产业集聚区、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形成稳定有效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三、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集聚区产业结构的对接

政府部门要根据产业集聚区产业结构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制订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指导性意见,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对接”的原则,引导地方和学校根据区域产业需求,加快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扶持新兴产业对应的专业,加强重点产业对应的专业,做强特色产业对应的专业,保留现有主流产业对应的专业,改造传统产业对应的专业,控制落后产业对应的专业。同时,要加大专业机构调整优化的力度,改变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重复、滞后和盲目的局面,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匹配、与产业集聚区发展相对接、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我省产业发展实际,可围绕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新型建材等6个高成长性产业,确定一批省级示范专业;围绕化工、钢铁、有色、纺织等4个传统产业,确定一批省级特色专业;围绕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四大战略新兴产业,确定一批改革创新重点专业;围绕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四大现代服务业,确定一批改革创新示范专业;等等。通过这些举措,培育特色专业,打造专业品牌,引导全省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全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18个重点产业以及产业集聚区对接,增强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形成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支持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的专业布局,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endprint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实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与产业集聚区骨干企业的对接

可围绕我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在汽车、电子信息、电子商务、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能源、化工、现代农业、旅游、交通、现代物流等专业领域,重点建设一批装备先进一流、设备对接企业、技术对接企业、管理水平较高,具备教学、生产、培训和鉴定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实训基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推动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有效对接,提高职业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支撑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能力。支持产业集聚区内企业与职业院校以合作、合资、股份制等形式共建区域性或专业性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支持产业集聚区企业在职业院校以合作、合资、独资、股份制、租赁场地等形式设立产品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或产品售后服务中心。制订优惠政策,支持职业院校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在产业集聚区内开办独资校办企业,校办企业享受产业集聚区土地、财政、税收和融资等各项优惠措施。

五、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劳动力素质与产业集聚区人才需要的对接

围绕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食品、电子、冶金、化工等产业集聚区六大用工需求增长最快的行业,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等,满足集聚区技能人才的需求。针对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用工需求,结合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坚持“六路并进”,统筹安排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民政、扶贫、残联等部门的职业培训项目和资金,创新职业培训模式,提高产业集聚区技术技能人才培训规模和质量。建立以职业院校、企业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载体的职业培训体系,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学校与产业集聚区合作的方式,为产业集聚区企业提供定向培训。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建立全省统一高效的产业集聚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各地设立就业服务窗口,积极开展代理招聘、用工推荐、人力资源培训等业务。建设产业集聚区就业信息网络,加强对产业集聚区人力资源需求的日常动态监测,及时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加强用工监测和政策指导,促进产业集聚区内人力资源供需衔接。制订优惠政策,发布产业集聚区各层次人才需求目录,举办专场招聘。依托产业集聚区现有培训机构,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开展产业集聚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组织产业集聚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加大返乡农民工培训力度,依托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立返乡农民工工作台账,为返乡农民工提供转移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社保接续等服务,促进返乡农民工在产业集聚区实现转移就业和就近就地就业。

六、建立职业教育服务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保障机制

职业教育在产业集聚区发展中的作用需要一定的保障机制才能得以有效发挥。市县级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集聚区协同发展的领导,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在当地产业集聚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要建立激励表彰机制,政府应把各地职业教育与产业集聚区协同发展情况纳入产业集聚区年度发展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对支持职业教育与产业集聚区协同发展的市、县政府,行政部门,企业,院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另外,财政要积极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专业、实训基地和师资项目建设;要积极建立健全、落实有关校企合作的财政、税收激励政策;省、市、县三级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对在企业建设的公共实训基地、实践中心和承担学生实习实训任务的企业给予财政补助;各地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要积极扶持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的企业和职业院校。通过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建设,切实推动职业教育有效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

9.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篇九

纪检监察工作汇报

上半年,我们紧紧围绕集聚区发展大局,以服务项目建设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突破口,以高效完成市委、市纪委部署的各项重大活动、专项治理为重点,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以落实责任制为核心,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1、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今年以来,集聚区召开的各类重大会议,会议议题多次安排与党风廉政建设有关的内容,主要负责人多次在全区领导干部大会上讲廉政党课,进行廉政谈话;坚持做到每季度召开一次警示教育会议重点讲,平时工作中大会小会经常讲、反复讲;重要节日如春节、五一期间,都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教育和提醒。今年元旦春节前,我们采取“三提醒两监督”办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三提醒”:一是召开三级干部廉政政谈话会提醒;二是发放廉政台历进行提醒;三是发出了一封《廉洁过节提醒信》;“两监督”:一是各级领导干部向组织递交《廉洁过节承诺书》110余份,接受组织监督;二是科级以上干部在廉洁过节承诺公示版面上签字,公开“十项承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2、健全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职责。一是年初制定下发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意见》等文件,层层签订党-1-

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工作责任和要求。二是认真落实《廉政准则》要求,领导干部年初全部签订《廉政承诺书》;领导班子3次听取责任制工作情况汇报。三是抓好责任制考核工作,6月下旬组织对各单位进行了半年检查,各级领导干部全部进行了述职述廉报告。

二、突出特色,扎实推进,“四项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我们根据各项重大活动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抓好活动开展。

“三廉”活动重在群众参与,强化群众监督。在活动中,我们动员全区10个单位、55名领导干部、145名干部职工、20名农村和企业代表广泛参与到活动中来,征求意见3大类9条、座谈评议查找到问题2大类5条,评议大会提出质询意见6大类23条,全部进行了整改,使活动解决了问题,取得了实效,受到了干部群众的欢迎。

“为政尚德、以德促廉、永葆纯洁”主题教育重在学习教育,夯实思想基础。一是开展“廉政大讲堂”活动。邀请市委党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专家教授来区讲授党风廉政建设、“四大一高”战略等内容;二是组织好干部的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特别是招商局、招商二局的35名同志,分驻广州、深圳、厦门、宁波、北京等15个地方常年招商,远隔千里,但他们坚持每周利用网络平台召开视频电话会议,集中学习交流,廉政教育和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据统计,全区145名党员干部共记学习笔记200

余万字,撰写心得体会300余篇,巩固了政治理论和廉政建设有关知识,增强了勤政廉政意识。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建设活动重在查找廉政风险点、建立防范机制。目前各单位风险点已经查找完毕,正在梳理汇总。建设局、经济发展局等单位已经开始着手建立防范机制。

治理庸懒散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活动重在严格督查、严格治理。我们成立了督查暗访组,开展突击检查和暗访6次,会议和培训纪律检查4次,发现有个别同志迟到、缺岗等违纪现象5人次,发出通报3期,诫勉谈话2人。

三、突出重点,有序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是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年初,我区成立了主要领导牵头、多方参加的招投标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小组议事规则。上半年先后召开招投标专项议事会议4次,研究摩云路三期、标准厂房三期、公租房建设等招投标事项20余项。继续强化招投标过程监督,每次招投标活动均由监察局、检察院的同志共同参与,对开评标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共次参与招投标监督,涉及金额亿元,没有出现违规违纪现象。

二是认真开展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对超编车辆进行了清理和纠正,规范了各单位车辆的配置;修改完善了《车辆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节假日车辆使用、出差、加油等规定,节约了经费开支,规范了车辆管理。

同时,还认真组织开展了土地闲置浪费、群众越级信访、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等问题专项治理活动,按要求完成了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效。

四、以效能监察为着力点,促干部作风转变,服务建设发展大局

近年来,集聚区实施一个项目由一个部门分包,包引进、包协调、包建设、包办证、包解决困难和问题的“五包”责任制。我们重点围绕“五包”责任的落实狠抓效能监察。

一抓高位督查。今年以来,我区领导班子和各单位负责人,每周六分成3组对全区50多个在建项目督导一遍,深入项目工地现场和企业老板交流,重点督查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督导中现场发现问题29个,现场解决21个,经过协调后又解决5个,对其余4个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都明确了分包领导和责任部门,要求限期予以解决。

二抓跟踪问效。成立效能监察组,跟踪检查各局办履行“五包”责任情况。通过每周2次效能监察督促,上半年各“五包”单位共帮助企业办理前期手续,解决临时用水、用电、施工便道,协调工农关系以及施工有关问题200余项。特别是有的“五包”人员不论工作多晚,都不吃企业一顿饭,受到业主的高度赞誉。在检查中,评出十快项目和十慢项目,分别对“五包”单位予以通报表扬或批评,对十慢项目下达督察通知单,效能监察组每3天检查一次整改进度情况。连续两次被评为十慢项目的,对有关

责任人提出效能告诫一次。共下发效能督察通知单16份,实施效能告诫5人次。

加强效能督察,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一些长期停滞不前的项目纷纷掀起施工高潮。上半年,全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5亿元,同比增长48%,博石矿业、山水方正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宁波威尔、华盛铝业等50多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

五、以村务公开、三资管理为重点,深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抓好村务公开工作。建立完善街道、村两级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和有关制度,注意发挥村监委会在村务公开中的监督作用。对农村财务、村务公开每季度进行督导检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相关人员村务公开工作业务培训,公开数量和质量有明显提高。

二是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印发了《关于清理村组财务、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实施意见》,从6月份开始全面清理清查,到9月份全部结束,农村“三资”管理将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

七、以转作风、强素质为重点,加强队伍建设

全市纪检监察系统“下基层、问党风、强素质、树形象”活动和全省“提升素质、规范执纪、端正作风、树立形象”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们针对人员少、任务重的特点,重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逐步达到人人熟悉纪检业务、人人胜任多项工作、人人能够独当一面的要求。同时,狠抓作风转变,6名纪检干部已累计进企业18

人次,进农户120余户次,征求意见建议8件,办实事好事15件次。

上半年,我们认真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较为突出的是:监督管理还不到位,工作创新还不够。下半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抓好责任制的督促和落实,重点抓好警示教育、廉政党课、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制度的落实。

二是善始善终抓好“三廉”、“为政尚德、以德促廉、永葆纯洁”主题教育、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治理庸懒散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和“下基层、问党风、强素质、树形象”等五项重大活动,继续搞好工程、土地、信访、公车、保障房等五个专项治理,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是继续围绕项目建设和农村发展稳定抓好效能监察,进一步营造更加优越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10.推进康体养生集聚区建设汇报材料 篇十

xxxx:

2018年是我市加快康体养生集聚区发展的关键之年。在此之际,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对康体养生集聚区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必将对康体养生产业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按照会议安排,现就康体养生集聚区规划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工作思路

按照xxxxx文件要求,依托xx生态优势和“中国长寿之乡”、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等名片,着力构建涵盖以“医、养、健”为支撑的医药医疗、保健养生、旅游康体产业体系,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康体养生体系,把我市建成西部一流的康体养生集聚区。到2025年,建成高品质、全产业链的康体养生产业体系,建成国际知名康养目的地。

(一)发展医药医疗产业。加快建设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大力发展以石斛为引领的健康食药产业,研发石斛饮品、保健品、日用品等食药衍生产业。加快推动康养医院建成投运,打造美容中心、肿瘤中心等高端优质医疗保健服务和健康体检、保健养生、调理康复等高品质健康管理服务。扶持发展一批民营医院,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康复医疗机构,大力发展慢性病疗养、老年病疗养、骨伤康复、职业病疗养、健康评估等医疗服务业态,提供候鸟式、2举办了六届穿越中国侏罗纪山地自行车爬坡赛、三届XXX河冬泳强渡赛和两届老年人广场舞大赛。建成了旅游河谷公路、大瀑布景区汽车露营基地、张家湾旅游小镇、低空飞行等4个户外运动基地。五是旺隆温泉建设有序推进。由国投公司出资,旺隆镇负责钻探,现已完成钻井。今后,将移交由国投公司报国土部门办理探矿和采矿手续。

2.医疗服务业发展成效明显。一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通过基层能力三年提升计划,实施了市人民医院5+2和市中医医院3+2+2重点学科建设和官渡中心卫生院腹腔镜专科、长沙中心卫生院产科等2个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官渡、长沙、大同中心卫生院创建为群众满意卫生院。2017年,我市新农合县外就医率由16.81%降至11.03%。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长沙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行政楼正在实施主体框架三层、业务楼已完成负一楼及消防水池,葫市卫生院建设项目正在实施主体砌砖隔墙,宝源卫生院建设项目已完成停车场框架,金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完成主体工程。三是远程医疗建设成效明显。先后投入1238万元,建成了覆盖两家县级医院和17乡镇卫生院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目前正在实施最后一轮应用调试。2018年以来,累计完成省、市级远程诊疗768 例,县乡级远程诊疗63例。

3.养老服务业发展成效明显。一是科学编制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已完成《XXX长寿经济发展规划》基础资料收集,第二季度将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已建成市中街道康佳社区、滨西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文华街道红岭社区等3个日间照料中心。二是打造养老服务业重点示范工程。已启动老年养护楼、城区中心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内装工程,力争今年年底投入使用。三是积极创建省级示范敬老院。葫市镇敬老院列入省级示范敬老院建设,现已按规范要求启动厨房建设,预计6月底完成厨房建设并投入使用。四是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业新模式。大同镇和两河口镇敬老院探索公建民营模式,目前已启动动员工作,预计上半年能实现公建民营试运行。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认识有待提高。个别单位对康体养生集聚区项目培育和建设力度不够,合力发挥不够好。

(二)产业规模不大。一是医药企业规模小。医药企业多为本地企业,融资难,资金缺乏,导致企业扩能扩产困难。二是康体运动产业规模小。上级确定的大健康产业和XXX现有的体育产业中,所有的产业均为小型企业或小的体育协会,没有具体的体育方面支柱性的龙头产(企)业。

(二)产业资金不足。一是本级财政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资金投入少,相关设施满足不了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二是无专业的体育公司对我市的体育赛事进行市场化运作,每个体育赛事均要市财政投入。由于我市财力有限,导致赛事的水平与国际化水平有差距。

(三)专业人才不足。一是养老专业人才缺乏。因从业人员

11.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篇十一

一、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概况

产业集聚区是以若干特色主导产业为支撑, 产业集聚特征明显, 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 产业结构合理, 吸纳就业充分,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功能区。与传统工业园区、开发区相比, 在功能定位上具有明显区别, 其基本内涵是“四集一转”, 即企业 (项目) 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依靠产业集聚形成的市场竞争优势, 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其经济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基于此, 为实现“中原崛起”目标, 河南省明确提出建设产业集聚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发展的思路。2010年, 又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促进集聚区科学发展。目前, 全省已确定180个产业集聚区, 这些集聚区将在土地、供电、融资、税收、人才引进等多方面享受优惠政策。截至2009年底, 全省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有34个, 10~100亿元之间的产业集聚区有104个, 10亿元以下的产业集聚区有42个。

随着近年的发展, 一批国内外500强企业相继落户河南省的产业集聚区, 如东芝、杜邦、可口可乐、宝钢集团、万向集团等, 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但是看到成绩的同时, 也存在各产业集聚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整体水平比较低、对外开放度还不够高, 投资环境还有待提升、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融资渠道少, 难度大、失地农民安置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

二、河南省产业集聚区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因而导致资源消耗增长过快, 形成资源供给短缺问题。目前, 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许多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模式, 它可以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 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 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如果忽视了产业集聚区在高强度的物流下隐含的大规模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那么, 产业集聚区就难以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随着“十二五”的到来, 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力求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这就对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提高区域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 要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减轻环境破坏, 以科学的模式提高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 怎样健康发展产业集聚区, 如何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在振兴经济的同时不破坏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潜力,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今的一个现实问题。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发展态势总体较好, 也形成了一批实力雄厚的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 但是, 这些产业集聚区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问题。

(一) 产业关联性不强, 没有形成产业链或者产业链比较短。资源在产业链中循环利用的空间就相对较小。产业集聚区在发展过程中, 缺乏统筹规划, 落户企业互不相关, 资源循环利用无法实现, 不少产业集聚区呈现一种杂乱无章的状态。目前, 河南省的产业集聚区有一些在功能定位上还不明确,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 急功近利, “招到篮子里的都是菜”, 对企业不加区分归类, 把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企业撮合在一起, 聚集在一起就起个名字叫产业集聚区, 这种短期行为造成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不强, 甚至根本没什么关系, 一些基础设施无法共享, 资源无法在各个企业循环利用, 各自为战, 造成浪费。

(二) 科技含量及装备水平比较低, 大多数还停留在工业“三废”的简单处理上。例如利用煤矸石制作建筑材料, 水泥、砖瓦等, 还可以发电, 提取高纯度硅酸铝耐火纤维等很多用途。其中, 提取高纯度硅酸铝耐火材料纤维的产品附加值高, 利润大, 但是由于科技含量也比较高, 产业集聚区中企业本身的装备水平也不高, 因此无法大规模推广。大多数产业集聚区甚至是标榜的生态工业园区也只是停留在工业“三废”的循环利用处理上。

(三) 重点能耗企业能耗高, 管理粗放, 节能意识不强, 部分企业过分强调眼前利益, 对资源循环利用重视不够。大型高资源能源消耗企业大多数是原来的中央或省部企业, 改制并不彻底, 管理水平一般, 在计划经济时代, 过惯了悠闲日子, 到了目前依然没有什么节能意识, 仅仅注重眼前利益, 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工作中, 政府推一步就走一步, 甚至有些污染型企业在被罚款责令整治之后, 依然我行我素, 对资源循环利用不够重视。

(四) 资源循环利用层次较低, 主要集中在单个的企业层面, 并且资源利用率低, 环境污染严重。这是一种客观存在, 也可以说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目前由于河南省产业集聚区资源循环利用还刚刚起步, 因此很多集聚区还处于企业内部小循环的状态, 资金、技术、设备、人力等投入都不足, 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 资源循环利用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

(五) 能源消耗结构不够合理, 主要以煤炭为主, 电力、天然气、石油制品等优质清洁能源比例偏低, 给生态环境带来影响。目前河南省, 乃至全国资源利用发展相关的技术都比较薄弱, 能耗结构不合理, 缺乏技术支撑,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物质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的发挥。

三、促进河南省产业集聚区资源循环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一) 加强产业集聚区内产业关联性, 延长产业链, 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例如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 这个生态工业园区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 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 使得一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渣等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因此,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在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 要注重科学规划, 统筹兼顾, 把握对每一个产业集聚区的功能定位, 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 注重产业集聚区内产业的关联性, 延长产业链条, 以“纵向衔接、横向耦合、区内闭合”为目标, 为资源循环利用创造更大的活动空间。

(二) 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为产业集聚区资源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例如固体废物重金属解毒、有价金属回收及大宗固废综合利用, 废旧电子电器、汽车、废杂金属、轮胎、塑料等废旧资源分类回收管理系统, 废旧物资预处理、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其设备, 延伸高附加值下游产品链等。

(三)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原则;科学制定生态补偿的方式, 是政府补偿还是市场补偿;形成生态补偿的合力, 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 克服多部门分头管理, 各自为政的现象, 加强部门、地区的密切配合, 整合生态补偿资金和资源, 形成合力, 共同推进生态补偿机制的迅速建立;同时还要加强生态补偿的监督机制。

(四) 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目前, 产业集聚区资源循环方面的工作正处于尝试和起步阶段, 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撑。因此要不断摸索资源循环设施的企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运营模式, 建设循环经济信息服务平台, 面对全社会开展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中介服务、金融服务,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对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进行引导和监督。

四、结语

目前河南省的180个产业集聚区, 对各个城市乃至河南省的经济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产业集聚区资源循环利用问题, 对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业升级、生态环境的改善、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等有着重要作用。对如何发展产业集聚区, 怎样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以期对管理者、决策者、规划者的实际工作能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摘要:产业集聚区是目前许多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模式, 它可以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 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 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如果忽视了产业集聚区在高强度的物流下隐含的大规模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那么, 集聚区就难以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河南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因而导致资源消耗增长过快, 形成资源供给短缺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对产业集聚区内资源循环利用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王缉慈.简评关于新产业区的国际学术讨论[J].地理科学进展, 1998, 17, 3:30~35

[2].李小建.新产业区与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地理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 1997:17~23

[3].王晓英.循环经济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8:26~27

[4].王红伟.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10: (10) 117~120

12.产业集聚区2009年发展报告 篇十二

鹤淇产业集聚区2008年12月被省政府批准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筹备组的精心指导下,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高质量建设基础设施,高标准筛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了产业集聚区各项建设。2009年6月,鹤淇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全省首批24个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集聚区之一。

一、基本情况

鹤淇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25平方公里,目前开发面积达11平方公里(包括建成区铁西工业区),累计投资132.7亿元,入驻企业104家,形成了食品加工、轻纺、先进制造和光伏四大支柱产业。其中,食品加工产业以肉食熟食加工为主,轻纺产业以纺织服装为主,先进制造产业以汽车改装及零部件配套生产为主,光伏产业以太阳能综合利用为主。2009年完成投资总额29.9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5亿元,利税9.3亿元。

二、规划建设进展情况

(一)坚持高起点定位,科学编制规划。按照突出产业发展主题,推进鹤淇一体化、产城一体化、产城与生态融合的指导思想,对集聚区产业、生态、居住区、公共设施、仓储物流布局进行了全面规划。目前,集聚区总体规划通过了省产业集聚区联席办公会议的复审,成为全省15个第一批进入审批程序的产业集聚 1

区之一;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技术审查;第二轮土地规划修编得到了省政府的批复。同时,编制完成了光伏、食品、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和中小企业创业园五个园区的详细规划。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11.75亿元,启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7个。其中,鹤淇大道一期工程、淇园路北延一期工程和光伏园区东西干道主车道已竣工通车,先进制造园区东西干道已完成主路面铺设;1万伏供电线路已竣工,22万伏数字变电站正在建设;已争取到天然气用气额度,铺设管道规划正在设计;铁西工业区供水工程一期已投入运行;规划占地300亩的中小企业创业园60栋钢结构标准化厂房项目已开工建设。

(三)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提供产业支撑。围绕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制定出台了《鹤淇产业集聚区项目入驻管理办法》,成立了纺织服装、光伏、物流、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等五个产业推进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产业招商。2009年以来,新引进和续建项目31个,总投资26.5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8.20亿元。其中,瑞洲纸业5万吨高档卫生纸、普乐泰鸡骨综合利用等14个项目已竣工投产;大用公司3.5万吨速冻调理熟食品加工、永昌集团5万吨麦芽糖5万吨麦芽糊精等6个项目正在调试设备;天海集团5万台汽车项

2目一期工程、鹤壁内陆港项目一期工程、方周公司石英坩埚、欣瑞公司肉鸽产业化等11个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四)搭建融资平台,集聚发展资金。一是成立了鹤淇投融资公司,通过招拍挂程序,先后开发经营储备2宗地块,注册资本近亿元。二是借助县财政独资和控股的永昌、强信两个担保公司,谋划包装了实验学校、廉租房等一批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三是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运用BT模式,引进京行公司投资1亿元进行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土地置换模式,吸引广东珠海成悦房地产公司投资2800万元建设卫国古城墙遗址保护公园。

(五)科学管理,建章立制。成立了县长任组长的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下设一室四科三公司,从县直单位抽调精干人员全面实现集中办公,高效运转,并制定了《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机关议事规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管委会每周召开一次全体会,研究工作推进中的重大事项,安排部署下步推进计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资金短缺问题。目前,产业集聚区各项建设资金缺口巨大,而鹤淇投融资公司还处于起步阶段,融资能力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县财政实力有限,在对外融资时,往往因无法取得财政担保,造成融资合作中断。建议:省、市政府加大对鹤淇产

3业集聚区的资金扶持力度,在必要的情况下,协调省、市财政部门全力为集聚区融资提供担保支持。

(二)供气供热供水问题。县天然气公司、热电厂和水厂由于自身发展规模有限,不能完全满足产业集聚区发展需要。建议:市政府将鹤淇产业集聚区供气、供热、供水问题纳入全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三)同类项目集中摆放问题。鹤淇产业集聚区是鹤壁市目前最大的产业集聚区,规划了光伏、食品、汽车、纺织服装和中小企业创业园五个产业园区,并进行了配套路网建设,为项目入驻做好了准备。建议: 省、市政府对符合产业定位的项目,集中向鹤淇产业集聚区摆放,促进同类项目聚集发展,打造产业集群。

四、2010年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发展目标。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把鹤淇产业集聚区打造成功能明晰、设施完善、生态和谐、独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力争通过努力,2010年使建成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总数达到120家,总投资达到32亿元,就业人数达到2.5万人,区内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亿元。

(二)工作重点。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三个重点,尽快把鹤淇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具有强烈产业支撑、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区。在基础

4设施建设上,多策并举,采用财政投资、企业融资、BT、BOT等模式筹措建设资金,力争投资额达到9亿元以上,加快推进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产业培育上,重点围绕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综合物流等四大产业,瞄准国内500强和行业100强,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尽快形成产业关联、优势互补的耦合效应和集聚效应,促进四大产业成长壮大,真正发挥支撑作用。加快1万台改装车、欣瑞肉鸽产业化、石英坩埚、中小企业创业园、瑞丰物流、无水港等项目建设进度,促其尽快建成投用,发挥效益。对在谈的项目实行专人负责,跟踪问效,促其尽快落地,力争明年引进汽车零部件企业10家以上,引进香港德诚、广东以纯等纺织服装龙头企业2-3家,开工食品加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开工建设物流项目10个。在社会事业发展上,加快新型农民社区建设,力争春节后启动高村镇思德村、古城村两个试点;抓好市场、商住、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全面提高鹤淇产业集聚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鹤淇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13.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篇十三

一、2009年工作小结

一是搞好路网建设。在配合市公路部门搞好鹤淇大道建设的同时,采用BT模式由京行公司投资4600万元,建设了淇园路北延、光伏园区东西干道、先进制造园区东西干道3条道路,目前淇园路北延一期(泰山路至赵沟段)、光伏产业园区东西干道主车道已竣工通车,先进制造园区东西干道主车道已接近尾声,预计年底通车。同时,又新谋划了淇园路北延二期(思德至王屯)、汽车园区北路(淇园路至鹤淇大道之间段)、纬十二路(原暂定名鹤淇一路,淇园路至鹤淇大道之间段)、食品工业园区路(107国道至淇园路之间段)、淇水西路(物流园区内道路)、内陆港路(物流园区内道路)等6条道路,全长6公里,预计投资6000万元,目前淇水西路和内陆港路正在建设,其它道路正在征地。二是搞好供电、供水、供气等配套建设。投资1.5亿元建设的22万伏变电站正在建设;投资300万元的沿线1万伏供电线路已经竣工;天然气管道铺设规划正在设计,正在争取用气额度;投资6000万元的铁西区供水工程已经完成。三是启动新型农民社区项目建设。已委托市规划院绘制集聚区内村庄现状图,编制区内村庄迁并方案,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四是高标准推进标准厂房园区建设。为满足中小企业入驻需求,在集聚区内规划了占地300亩的中小企业创业园,创业园全部采取标准厂房模式建设,采取“场地租赁、政务代理、政策咨询、社会服务”方式经营,目前,60栋钢结构标准化厂房项目已开工建设。截止09年11月底,集聚区累计新增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78亿元。

二、2010年工作计划

道路方面。新修道路。按设计标准新修建道路5条,总长度7900米,占地面积501亩。其中:淇园路北延二期(思德河北二路至滨河路之间),长3900米,宽44米,占地257.4亩。汽车园区北路(淇园路至高西线之间)长1800米,宽44米,占地118.8亩。滨河路(淇园路至鹤淇大道之间)长1200米,宽44米,占地79.2亩。食品工业园区路(工业园区路至淇园路之间)长280米,宽21米,占地8.82亩。纬十二路(原暂定名鹤淇一路,淇园路至鹤淇大道之间)长720米,宽34米,占地36.72亩。

道路配套建设。按设计标准加宽并配套建设已修建的光伏园区东西干道(思德河南二路)、淇园路北延一期(泰山路至七里堡之间)、先进制造园区东西干道(思德河北二路)。其中:光伏园区东西干道(107国道至鹤淇大道)长1600米,两侧各加宽6米;淇园路北延一期长1400米,两侧各加宽13米;先进制造园区东西干道(107国道至鹤淇大道)长1800米,两侧各加宽13米。

供气方面。协调县天然气公司由铁西天然气门站向产业集聚区铺设管网,沿淇园路到淇河铺设天然气管网10公里。

通讯方面。协调县各家通讯公司,新建通讯机站及敷设配套线路,整顿改造区域内的长途光缆。通信线路采用套管埋地敷设。

供电方面。协调县供电公司,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铺设电力管网55公里。沿先进制造园东西干道(思德河北二路)建设一条220KV高压走廊,沿京港澳高速公路东侧规划一条110KV高压走廊通道;3条现状110KV线路规划沿淇园路和京港澳高速公路东侧两个高压走廊进行改建。

供水方面。思德河以南由淇县华星水务公司供水,铺设供水管网20公里。思德河以北由淇滨第四水厂供水,铺设供水管网30公里,此项工作需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出面协调市建设局解决。

绿化方面。需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出面协调市林业部门,对产业集聚区统筹安排绿化,沿107国道、淇园路、鹤淇大道和淇河、思德河、赵家渠形成“三纵三横”的生态廊道。

标准厂房建设。督促天天集团加快建设进度,确保2010年4月份建筑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鼓励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入驻。

污水及垃圾处理。新建日处理3万吨污水处理厂一座及铺设污水管网15公里。新建污水管道与新建道路同步建设,污水管道敷设在南北向道路的西侧,东西向道路的北侧。

新建4座垃圾中转站,垃圾以集中收运为主。土地储备及融资。在淇河以南、鹤淇大道以东储备土地500亩,由鹤淇投资公司按招拍挂程序拍卖,每亩地价预计40万元,可筹资2亿元,用于产业集聚区内基础设施建设。

14.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篇十四

一、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产业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区域产业的发展是由外部至内部、有低级至高级的发展过程。集群是经济活动的主体, 根据内部驱动力、经营范围的区分, 不能展现产业集群动态发展的具体状态。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现象, 其不仅是产业的组成内容, 也是一种强大的竞争形式。产业聚集是产业集群发展的萌芽期, 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已经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 轻工业及重工业、服务行业有比较合理的比例, 在步入国际经济体系发展过程中, 产业集群已经有相应的发展, 产业集群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产业集群的优点表现为集群内各个企业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 集群内部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依靠市场的力量为主导, 无形的市场优势确保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的效果。根据我国实际的情况, 发展产业集群是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最佳方式之一。自从加入国际经济体系之后, 政府推行积极有效的战略, 最大程度上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 基于目前的国际环境, 欧美国家正处于产业升级阶段, 这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专业提供了优异的条件。数量繁多的海外订单纷纷投向我国, 为各个企业的集聚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我国工业、高科技产业出口量大, 在国际价值链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业或产品并不多, 同我国这个出口大国的形象完全不符。怎样提高我国产业集群在价值链中的地位, 提升国家话语权, 如何使产业集群升级成为我国集群发展、制定产业政策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产业集聚区向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推动误区

1. 采用高技术产业替换低技术产业。

最为明显的概括就是腾笼换鸟, 把认为技术含量低的产业集群实施迁移, 腾出重要的发展地带及其资源, 引进高新技术产业, 从而创建高技术产业集群。但是, 产业集群的出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而形成的产业集聚, 最后发展成为产业集群的状态。强制性迁移或拆散原有的产业集群会对当地的经济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引入的高科技企业能否形成新的集群, 需要市场及实践的考察检验。产业集权并没有技术高低之分, 存在就说明其适合本地区的生长, 这同集群所处地区的市场需求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市场需求消失, 即使是高技术集群也没有发展的市场及前途, 经过一段时间也终会被市场淘汰。而所谓的低技术产业, 只要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其产业集群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 盲目认为进行升级, 能提升附加值。

很多人认为, 产业的技术含量越高, 实施产业升级就可以获取更高的附加值, 必须说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 附加值的情况与供需状况有着很大的联系, 同集群区技术含量的情况没有关系。机械生产、至高端电子产品或软件外包这些都是加工组装环节, 在供应没有达到竞争之前, 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我国的产业集群还没有发展到完善状态之前, 如果盲目的延伸产业链, 对产业集群进行升级有可能取得与预期相反的效果。因此, 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成熟的产业集群。没有完善的产业集群而对技术进行升级只会提升技术水平, 不一定对强化国际价值链的地位发挥优势。我国很多生产性产业集群的生产加工实力, 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和升级, 已经实现国家的先进水平, 该该水平并未使中国产业集群在国际价值链内占据有利地位。由此可知, 不是没有对技术进行升级, 而是因供给过大, 恶性竞争激烈导致一直处于价值链末尾。

三、产业经济集聚区向产业集群发展的推动策略

1. 注重产业经济内生性成长。

这里所说的内生性成长是指在产业经济发展时候, 为促进企业自身达到最佳的发展状态达到产业经济集群效果。这种模式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同时达到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这种模式并不是说明必须报主导企业推翻, 而是借助这种模式优势发展产业不同企业的优势。产业经济集聚区向集群发展最基本的方法为内生性成长, 这种模式是提升产业层次, 实现产业升级的必要选择。运用内生性发展方法, 必须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强化主导产业, 其次应该做大产业链。首先, 采用产业集聚区当做发展的依托, 加大主导产业的发展, 为提升科技、工艺水平做出重要贡献。以主导产业为核心一直拉长产业链, 同时为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实施配套产业, 创建有条理的网络, 从而创建产业发展面。

2. 嵌入式发展法。

产业经济集聚区向集群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嵌入式方法, 运用这种办法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地优化发展。在实施产业转移这一环节时, 引入某一产业的时候也会把该产业相关的产业链引过来, 同时对该产业链进行本土培养, 确保其很好的嵌入在实际经济体中, 创建新的产业集群。嵌入式产业集群是否可以在本地获取最佳的发展, 如果它不能融入本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氛围中, 这条产业链中的主导企业就会出现迁移的情况, 该迁移会致使整个产业网络处于瘫痪的状态, 必须进行整体迁移才能确保该产业链的正常发展。实际上, 嵌入式产业集群很难与当地经济产业相融, 其主要因素是缺乏与之相配的完善集群网络体系。想要保障嵌入式产业经济集群在本地达到最佳的发展状态, 必须创建一个与之相配的网络集群, 分析区域内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相互共通之处, 加大外来企业与本地企业的合理整合, 提高经济集群的凝聚力。创建集权学习合作网络, 可以在集群内部设置教育培训机构、科研组织等相关服务系统。

3. 整合化发展模式。

产业经济集聚向集群方向发展是整合化成长的过程, 整合化发展可以提升区域产业层次及经济整体质量。通常情况下, 整合化发展有区域内部整合、区域间整合这两种形式。区域内部的整合就是根据产业之间的关联, 采用优势互补的方法, 推开现有经济区域的限制, 对各个产业进行合理整合。随着计算机网络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区域间整合就是运用组织相近办法, 把分布在各个地域内的企业联系在一起, 对世界市场中的人才、技术等不同资源进行集中整合。同时, 企业还可以运用互联网与供应链系统及其他企业进行信息共享, 加大集群内部之间的沟通、交流, 从而便于获取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信息。

四、产业经济集群发展的具体策略

1. 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

产业集聚发展的过程中, 政府不要过多的干预, 可以推行相关的产业政策及优惠条件对集群进行引导和调整, 创建制度优势, 强化政府对集群的服务质量, 确保集聚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应该鼓励内生型集群的发展, 采用不同手段促进内生型集权延伸至国内价值链中, 政府给予一系列强化竞争、帮助集群共同发展的渠道, 从而保障国内市场需求可以带动集群的发展。加大集群之间的联系和配合, 把相关的各个产业链实施链接, 创建独具中国特色的集群。

2. 以主导产业为中心发展。

产业经济想要更快更好的发展, 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才可以有效促进主导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产业经济的集聚阶段, 还可以以主导产业或企业为中心。想要确保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强化有关的服务产业, 只有如此, 才能创建出一个完善和谐的发展体系。产业经济区域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 必须合理的扩大交易范围, 形成范围更大的经济辐射, 如此才可确保创建以主导产业为中心的产业经济科学整合。把招商引资及产业集群培育有效结合, 采用主导产业为发展纽带, 推行补链型、链伸型产业项目的发展, 不断扩大发展规模, 形成产业集群, 提高产业承接的质量。同时, 可以采用招商引资的办法, 积极同国企、民营、国外企业的相互合作, 在创建合作园区方面找寻新的发展点, 大力开拓新型市场, 进而创建别具一格的产业链条, 有效提高主导产业自身的实力, 行程产业集群区。

3. 创新产业经济的体制。

为了确保形成最佳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 对产业经济体制实施创新势在必行。产业集群作为产业集聚发展的高级阶段, 其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远远超过产业集聚区, 有时会同时跨越不同的行政区域。产业集聚区的管委会组织好比是一个政府职能部门, 部门内权利和责任划分的不够明确、清晰, 所设置出来的规格级别也有所不同, 且经常受到原有体制的各方限制, 不能积极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因此, 必须对各项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和创新, 设置相关的行业协会。为有效协调产业集群与各个管委会之间的关系, 可以创建产业集权发展联席会议制度, 一同对产业集群实施管理, 严格遵循各项规章制度办事, 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效率, 促进产业集群迈向更加健康、优良的方向发展。

五、注重培育集群文化

培育产业集群文化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会碰到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产生冲突。只有确保这两种文化合理融合, 才能有效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不然会无法解决转入产业落地生根的问题。在多种多样的产业网络内, 必须常见共生共荣、公平竞争、以人文本、诚信经营等理念, 培育诚信、协作、创新、文本文化, 创建公平、公正的法制氛围, 政府应该给予时效廉洁的服务, 创建安商、亲商、富商的和谐氛围, 保障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可以科学结合高效发展, 形成一个适宜产业集群发展的文化氛围。

六、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各个区域的产业经济集聚区经过扩大、整合、招商引资, 逐步培养出一些主导产业, 为发展区域经济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大背景之下, 产业经济集聚区向集群发展还有一段距离。以上本文从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入手, 分析了产业经济集聚区向产业集群发展的误区及路径, 介绍了发展产业经济集群的具体措施, 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邵程辉, 张国良.安吉竹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4, (7) :58-60.

[2]于翔, 胡培, 周沁影等.基于CES模型的成都市金牛区产业集聚效应研究[J].软科学, 2013, 27 (12) :100-103.

[3]马驰洋.推进产业经济集群发展的路径研究[J].中国商贸, 2014, (17) :203-204.

上一篇:教师资格考试中学部分历年真题2007教育学下一篇:年度第一学期教导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