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备课流程(6篇)
1.作文备课流程 篇一
集体备课流程
1、自备
在每周三之前,把下一周的课的内容和教参要看明白,做到心中有数。
2、集体教研
⑴集体教研时要有主备者,要有记录,主备者要指出这一周教学的重点、注意事项和教学思路,其他教师可以讨论,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每一学科限制在25分钟以内)
⑵内化
根据集体教研的结果,完美自己的电子教案,填写个性创新部分,准备教学共享资源。(课件)(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
3、早研
在晨读时间,年组老师要聚在一起,对于当天要讲的课要做到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同时可借鉴其他教师的方法,做到胸有成竹。
集体教研制度:
1、年组长在周三教研时间,及时组织年组教师到指定地点备课,按集体备课流程进行。如年组长有事,必须委托年组其他教师负责组织,以保证集体备课的时间。
2、集体备课时间,不得擅自做其他事情,集体备课的质量既考核组长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也关系着年组的考核。
2.作文备课流程 篇二
一、集体备课的流程
1. 个人初备。
备课教师依据新课标, 教材、教参, 认真研究本单元或章节的地位、作用, 确定所备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关键点、练习的设计等, 在集体备课前写出教学预案, 形成个案。
2. 集体研讨再备。
研讨时主备教师首先从所备内容知识的联系、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等方面说课, 将本课的学习目标、知识点、重难点、自己的教学设想、重难点的解决方案、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的突破方法、练习的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等详细阐述。之后备课组教师陈述各自的设计意图, 并与主备教师的教学预案进行比较, 进而对主备教师的说课进行论证、质疑、补充。之后主备教师对大家的意见进行整理, 按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修订预案, 形成教学案。
3. 主备试教再议再备。
主备教师上主备试教课时, 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进行反思式听 (观) 课。或是捕捉亮点, 教与学的方法、独特的思维方式等;或是发现教学中的不足, 或是突破解决重点、难点和盲点的方法;或是反思换位思考, 如果是自己来上这堂课会采用怎样的方式、方法, 如何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和生成性问题等。试教课后授课教师从四个方面再次进行反思说课:一是目标、重点和难点、前置自学内容的确定依据;二是展示交流内容、合作探究内容、达标练习的设计意图;三是值得记忆的细节及归因分析;四是值得思考的环节及归因分析。听 (观) 课教师根据课堂观察进行反思评议, 从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成效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反思, 提炼出创新建议和意见。之后主备教师根据评议意见再次对教学案进行推敲和修改, 形成较为完善的共享教案。
4. 个性化修改。
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调整教学流程, 进行取舍, 以便有利于自己的课堂教学。
二、实践感悟与反思
1. 教师个体备课是集体备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个体备课在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教学目标要求、教学重点难点、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分析学生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态度与需求、预测学生学习障碍和应对策略、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所用的教具学具和媒体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 为集体研讨做好前期准备。
2. 主备试教后的评议为备深教材、备透学生、备好教法、
备活过程打开了通道, 同时还解决了以往集体备课时高谈阔论、应付了事, 浮光掠影的现象, 也促使教师在备课时, 会把“教什么”和“怎样教”, “学什么”和“怎样学”整合起来, 从而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主备试教后的评议也让教学实践反思成为常态, 听 (观) 课者在听课时既能关注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 又能关注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和培养;既能关注教师完成教学预案的情况, 又能关注教师的应变能力;既能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又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能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精准度, 又能关注学生课堂思想火花的绽放程度;既能关注学生举手发言的人数, 又能关注学生参与有效学习的人数等, 使听课教师有“备”而听, 有“例”而思。
作为参与过集体备课的教师, 通过听主备试教课, 可以从研究者的视角来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及时梳理自己的所感所悟, 寻求弥补不足的方法与途径, 充实教学内容, 完善教学环节和体系, 从根本上破除了以往教师听课感悟程式化、肤浅化的陋习。再则以“课”为例开展教学研究, 不论是作为教学当事人的教师, 还是作为进入别人课堂的“旁观者”, 都能够正视课堂教学的“事实本身”, 在预设与教学的冲突中发现问题, 为完善教学案开辟创新和发展的航路。
3. 共享教案经个别补充修改后, 可循环使用。
共享教案是经过大家研讨形成的, 虽是多元信息的组合, 但它还不是教师备课的全部。因此教师不能拿着同一教案直接上课, 应根据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教学风格, 并针对所在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及时的调整、补充和删减。上完课后, 还要总结、反思, 并把教学总结与反思所得写入后记栏, 形成教案的第一个版本。如果教材不变, 上课教师则不必全盘抛弃第一版的教案重新再写, 可根据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特点进行“追记”和“后记”, 形成第二版、第三版教案。如此循环使用, 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 又可提高教师备课的积极性。每位教师有了成型的教案后不会再花大量的时间去抄教案了, 会用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自主研究, 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3.作文备课流程 篇三
一、什么内容要“少讲”,什么内容要“多讲”
课堂上的“少讲”、“多讲”,不可千篇一律,应与诸多因素有关. 对于学生自学或通过合作学习,能解决的问题,通常不讲或少讲;对于学生比较纠结、特别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引导、支持,不但要讲,而且一定要讲明白、讲透彻.
备“线段基本事实的应用”. 打开中国地图让学生指出飞机飞行两个城市的距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事实应用中,经历体验建构,感受到应用数学知识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帮助.
补充挑战题:
题1:如图1,一只蚂蚁从矩形的一个顶点A爬到另一个顶点C吃糖果,请给蚂蚁指出一条爬行最短的路径.
题2:如图2所示的正方体ABCD-EFGH中,在点A处有一只蚂蚁,在点G处放有一颗糖,蚂蚁怎样从正方体表面爬行,才能最短路程到达顶点G?
【设计意图】考虑到新旧知识的衔接,补充了一道运用正方体展开图与线段基本事实解决的综合问题2. 这道题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对于几何刚起步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起点高、跨度大,为了降低难度,设置了阶梯题1. 用题1作铺垫,学生容易联想运用刚学过的知识化解难点,正方体中含有点A、点G的两个面可有3种不同形式展开到同一个平面,如图3,化归为题1解决. 画三个看似一样的侧面展开图,这里不是多讲、重复. 突现的意图主要有四:一是追求教材的科学性,让学生增强思辨性和探究性;二是为学生后续阶段的学习着想,若将“正方体”改成“长方体”,六个面不全相等,则必须要全面考虑按主侧、主俯、侧俯三种形式展开的侧面图,运用勾股定理分别计算,通过比较三者的大小作出判断;三是教育均衡不是指把好学生的成绩拉下来,相反,要想方设法让他们的思维含量更高,增加优等生值得思考的问题,实现教育均衡的取向价值;四是现在的多讲,就是为了将来的少讲. 教师的教学要使学困生和优等生都能“跳一跳,触得到”,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不要走极端:一种是生搬教材、照本宣科;另一种是随意“改编”教材,造成教学内容、要求偏离学习目标,导致教学低效.
根据学生的需求,该讲则讲. 核心知识、重要问题,需要舍得花时间,把问题给学生讲清楚. 例如,已知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a,线段BC=b(a>b),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是( ).
A.0. 5aB.0.5b
C.0.5(a-b)D.随点C位置而变化
要分两种情况画图、求解,通过结果让学生知道MN的长只与线段AB的长有关,而与点C的位置无关.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该题的理解,采用变式训练. 把原题改一个字母,将“点M是线段AC的中点”改为“点M是线段AB的中点”,问结果还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要帮助学生分析、对比、归纳、小结这一改迥然不同的本质所在,同时,这个问题待讲到6.2角时,方法、结论可以对称运用到角中.
二、什么内容讲“方法”,什么内容讲“技巧”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是数学的行为. 恰当的数学技巧有助于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所以技巧是重要的,方法是必要的,思想与技巧同存.
引导学生探究直线基本事实.
已知点A,B. 探究1:过点A可以画几条直线?探究2:过A,B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拓展探究:过同一平面上三点A,B,C中的任意两个点画直线,可以画几条?
【设计意图】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能且只能画一条直线,这学生容易探究得到. 所以,在此基础上很有必要挑战,在同一平面上过三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让学生从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归纳、反思中,体验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内涵,同时学生的漏解,反过来加深学生对“三点共线”的理解,让学生依据一定的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对直线的基本事实形成较为深刻的认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学习几何,当题中没有给出几何图形时,我们必须根据题意,分析问题,补出图形,若画出的图形不唯一,则必须大胆提出问题,按同一标准补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图形,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然后,逐一分类解决问题.
由“两基”增加到“四基”,突出了基本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本原、精髓、灵魂,它能体现一个中心,集中反映一个问题的内在本质.
例如,一条公路上有相距180km的A,B两个村庄,从A村出发的一辆汽车的速度为54km/h,从B村出发的一辆汽车的速度为36km/h. 两车同时相向而行,经过几小时后两车相距45km?讲好后,将题稍改,将原题中“相距180km、相向而行”改为“相距18km、同向而行”,其余不变. 原题是行程中的相遇问题,需考虑的是相遇前、还是相遇后两车相距45km. 改编后变为行程中的追及问题,需考虑是快车、还是慢车在前. 这里情形不确定,必须分情况讨论. 原题分类(相遇前、后)标准呈显性,改编题分类(快慢车前、后)标准呈隐性. 对优等生,还可以考虑两车行驶几小时后,其中一辆汽车进入服务区C休息20分钟,就会变得更精彩,一要考虑是相遇前进入服务区还是相遇后;二要考虑计算汽车行驶的路程时,要不要减去停留时间. 在这里,既运用了方法,又运用了技巧,是方法与技巧的集中体现,不可单一,如只用技巧,相遇问题有结论,速度和乘以相遇时间等于行驶路程,很容易在时间上出错;必须用方法对技巧作出科学合理的诠释.
三、什么内容重“过程”,什么内容重“结果”
生活中需要查询某一结果,若是单一或间断时间相当长,则是重结果;若是经常性地需要知道某一事件的结果,则必须掌握获得这一事件结果的过程. 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是一种结果的教育、间接经验的教育,培养潜能、直接经验的教育是一种创新的教育,创新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过程的教育.
例如图4,点B,C在线段AD上.
(1)图中以A为一个端点的线段有哪些?以B为一个端点的线段有哪些?请你分别表示出来.
(2)图中共有几条线段?是哪几条?
追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数出共有多少条线段的?
【设计意图】有比较才有鉴别. 有许多问题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有通过获得结果的过程的比较,才能区分对问题本质理解的不同方法,有好与更好之选.
方法1分别从左向右依次以A,B,C为端点数出3,2,1后,再求和.在线段AD上增加一个点,共有几条线段?为什么? 在线段AD上有n个点(包括线段的两个端点),共有几条线段?
方法2如何在图中数出以点A为一个端点的线段数?以点B为一个端点?线段总数?图中共有4个点A,B,C,D,除了点A外,还有3个点B,C,D,这样,点A与另外3个点分别组成3条线段,所以,以点A为一个端点的线段有3条.同理,以点B为一个端点的线段也是3条. 以一个点为端点的线段有3条,4个点共有3×4=12条.因为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每条线段都重复计算了一次,所以,图中线段共有6条.在线段AD上有n个点(包括线段的两个端点),共有■条线段.
endprint
拓展应用:n名同学聚会,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握手多少次?一共握手■次.
两种方法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形成知识“数线段”结果的过程,这种“数”的过程却是思维的制高点,因为这不仅需要知识与技能、抽象与演绎,更需要此基础上的数学直观、合情推理和数学活动经验. 方法1总结的结果学生易推导、理解,不便计算;方法2推导的结果科学、严谨,便于计算.同时,又进行了“多题一法”的学法指导,对于内涵相同的一类题目,淡化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揭示问题本质,学生印象深、记得牢,运用自如.说实话,尝试过的人都会说好:“就是想错也错不了. ”“过程”到“结果”“路径”有多个的“一题多解”,需要对解题方法进行优选,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某一种或某一类.
四、什么内容需“预设”,什么内容望“生成”
正确把握预设和生成的辩证关系,预设下的生成更有助于完善预设的不足. 通常对提出的问题追问一个“为什么”,希望有生成来促进学习目标的完美实现.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预设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生成能否回到设计的原点或重新设计的框架上. 并非预设了都需要或有生成,所以提问“为什么”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问题,它受许多因素的制约,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时候追问一个“为什么”,雪中送炭;有时候追问一个“为什么”,雪上加霜.
如在出示如图5,到小树有三条路径让小兔选择时,聪明的小兔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路径②. 这时教者就不适宜追问“为什么”. 有时对预设追加“为什么”有精彩生成,如果为了生成而生成,就是变相的预设. 这种人造的生成,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 例如,判别一个关系式是不是一次函数,“为什么y=-x2+(x+2)(x-1)+2可以先化简再判别,而y=■不可以?”这追问能帮助学生解决知识性和策略性障碍,使知识举一反三,学生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引导过当也会降低对一个生成问题的探究价值.
又如学会线段、射线、直线的符号表示?
如图6,给出了大家熟悉的三角形,问图中有几条线段,请给线段取名字.估计学生难以用语言清晰地区分,准确说出线段的名字,仅从位置关系分辨出左、右、横;或斜、平. 应如何取一个简单明了的名字?激励学生带着阅读要求,给线段取名字,合作解决自学过程中的疑问.
再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147最上一段.类比线段,用字母表示射线、直线;知道用字母表示射线、直线的注意点;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小组合作解决自学疑问:为什么表示线段、射线、直线时,一般都要在字母前注明是什么“线”?为什么表示线段、直线的两个大写字母可以交换位置,而表示射线的两个大写字母绝不能交换位置?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学数学四年级就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了解它们各有几个端点、是否可以延伸与度量,初步知道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为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对线段表示法进行合理讲解,使学生对线段的表示法有一定的系统认知能力和迁移能力. 在学生的感性认识有了相当的积累,理性认识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后,推广并验证线段上有n个点表示线段的方法;在学会了线段的表示方法后,让学生类比联想给射线、直线取名. 类比联想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还可作为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生成可遇而不可求,一切随“缘”而来. 在探索“过同一平面上三点A,B,C中的任意两个点画直线,可以画一条”时,学生生成了问题“过两点画直线,怎么又一条直线经过三点?”教师需要站在学生旁慢慢地等待,给学生留足思维的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释疑.
在“小结与思考”环节.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学过的线段、射线、直线的各自表示方法,以及线段、直线的两个基本事实.
1. 通过填表1,从图形、延伸性、能否度量中,我们进一步掌握了线段、射线、直线之间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2. 参照表1审查一下,我们已经对“线”知道了什么?学生口述(生成),老师整理(预设).
3. 看图、说图、画图比赛. 比赛规则:同桌两人,一人面向屏幕,另一人反向. 看屏幕的人说图形给反向的人听,反向的人在纸上画出大致图形,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既对又快. 完成了图7,交换位置再完成图8.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打破常规(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请与大家分享),创造性地运用预设的形式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 预设填表帮助学生重拾回忆,构建新、旧知识的有机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加深学生对线段、射线、直线联系与区别的理解. 通过提出注意点的方式,再次提醒学生注意本节课易犯错误的地方,是对重点、难点的又一次“洗礼”. 通过比赛的形式,训练学生根据文字语言画出图形. 开放的课堂,五彩缤纷,赋予了学生好动、好奇、好玩的学习激情. 由文字语言向图形语言转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大脑对符号信息加工、整理的过程,是一次经过大脑深层次理解的过程,是一种创新,很受学生欢迎. 把学生较快领进最近发展区,有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真情流露,形成新知生成树,导入更新发展区,圆满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开创了另类课堂小结的风景.
endprint
拓展应用:n名同学聚会,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握手多少次?一共握手■次.
两种方法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形成知识“数线段”结果的过程,这种“数”的过程却是思维的制高点,因为这不仅需要知识与技能、抽象与演绎,更需要此基础上的数学直观、合情推理和数学活动经验. 方法1总结的结果学生易推导、理解,不便计算;方法2推导的结果科学、严谨,便于计算.同时,又进行了“多题一法”的学法指导,对于内涵相同的一类题目,淡化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揭示问题本质,学生印象深、记得牢,运用自如.说实话,尝试过的人都会说好:“就是想错也错不了. ”“过程”到“结果”“路径”有多个的“一题多解”,需要对解题方法进行优选,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某一种或某一类.
四、什么内容需“预设”,什么内容望“生成”
正确把握预设和生成的辩证关系,预设下的生成更有助于完善预设的不足. 通常对提出的问题追问一个“为什么”,希望有生成来促进学习目标的完美实现.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预设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生成能否回到设计的原点或重新设计的框架上. 并非预设了都需要或有生成,所以提问“为什么”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问题,它受许多因素的制约,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时候追问一个“为什么”,雪中送炭;有时候追问一个“为什么”,雪上加霜.
如在出示如图5,到小树有三条路径让小兔选择时,聪明的小兔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路径②. 这时教者就不适宜追问“为什么”. 有时对预设追加“为什么”有精彩生成,如果为了生成而生成,就是变相的预设. 这种人造的生成,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 例如,判别一个关系式是不是一次函数,“为什么y=-x2+(x+2)(x-1)+2可以先化简再判别,而y=■不可以?”这追问能帮助学生解决知识性和策略性障碍,使知识举一反三,学生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引导过当也会降低对一个生成问题的探究价值.
又如学会线段、射线、直线的符号表示?
如图6,给出了大家熟悉的三角形,问图中有几条线段,请给线段取名字.估计学生难以用语言清晰地区分,准确说出线段的名字,仅从位置关系分辨出左、右、横;或斜、平. 应如何取一个简单明了的名字?激励学生带着阅读要求,给线段取名字,合作解决自学过程中的疑问.
再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147最上一段.类比线段,用字母表示射线、直线;知道用字母表示射线、直线的注意点;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小组合作解决自学疑问:为什么表示线段、射线、直线时,一般都要在字母前注明是什么“线”?为什么表示线段、直线的两个大写字母可以交换位置,而表示射线的两个大写字母绝不能交换位置?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学数学四年级就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了解它们各有几个端点、是否可以延伸与度量,初步知道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为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对线段表示法进行合理讲解,使学生对线段的表示法有一定的系统认知能力和迁移能力. 在学生的感性认识有了相当的积累,理性认识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后,推广并验证线段上有n个点表示线段的方法;在学会了线段的表示方法后,让学生类比联想给射线、直线取名. 类比联想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还可作为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生成可遇而不可求,一切随“缘”而来. 在探索“过同一平面上三点A,B,C中的任意两个点画直线,可以画一条”时,学生生成了问题“过两点画直线,怎么又一条直线经过三点?”教师需要站在学生旁慢慢地等待,给学生留足思维的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释疑.
在“小结与思考”环节.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学过的线段、射线、直线的各自表示方法,以及线段、直线的两个基本事实.
1. 通过填表1,从图形、延伸性、能否度量中,我们进一步掌握了线段、射线、直线之间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2. 参照表1审查一下,我们已经对“线”知道了什么?学生口述(生成),老师整理(预设).
3. 看图、说图、画图比赛. 比赛规则:同桌两人,一人面向屏幕,另一人反向. 看屏幕的人说图形给反向的人听,反向的人在纸上画出大致图形,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既对又快. 完成了图7,交换位置再完成图8.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打破常规(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请与大家分享),创造性地运用预设的形式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 预设填表帮助学生重拾回忆,构建新、旧知识的有机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加深学生对线段、射线、直线联系与区别的理解. 通过提出注意点的方式,再次提醒学生注意本节课易犯错误的地方,是对重点、难点的又一次“洗礼”. 通过比赛的形式,训练学生根据文字语言画出图形. 开放的课堂,五彩缤纷,赋予了学生好动、好奇、好玩的学习激情. 由文字语言向图形语言转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大脑对符号信息加工、整理的过程,是一次经过大脑深层次理解的过程,是一种创新,很受学生欢迎. 把学生较快领进最近发展区,有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真情流露,形成新知生成树,导入更新发展区,圆满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开创了另类课堂小结的风景.
endprint
拓展应用:n名同学聚会,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握手多少次?一共握手■次.
两种方法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形成知识“数线段”结果的过程,这种“数”的过程却是思维的制高点,因为这不仅需要知识与技能、抽象与演绎,更需要此基础上的数学直观、合情推理和数学活动经验. 方法1总结的结果学生易推导、理解,不便计算;方法2推导的结果科学、严谨,便于计算.同时,又进行了“多题一法”的学法指导,对于内涵相同的一类题目,淡化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揭示问题本质,学生印象深、记得牢,运用自如.说实话,尝试过的人都会说好:“就是想错也错不了. ”“过程”到“结果”“路径”有多个的“一题多解”,需要对解题方法进行优选,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某一种或某一类.
四、什么内容需“预设”,什么内容望“生成”
正确把握预设和生成的辩证关系,预设下的生成更有助于完善预设的不足. 通常对提出的问题追问一个“为什么”,希望有生成来促进学习目标的完美实现.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预设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生成能否回到设计的原点或重新设计的框架上. 并非预设了都需要或有生成,所以提问“为什么”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问题,它受许多因素的制约,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时候追问一个“为什么”,雪中送炭;有时候追问一个“为什么”,雪上加霜.
如在出示如图5,到小树有三条路径让小兔选择时,聪明的小兔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路径②. 这时教者就不适宜追问“为什么”. 有时对预设追加“为什么”有精彩生成,如果为了生成而生成,就是变相的预设. 这种人造的生成,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 例如,判别一个关系式是不是一次函数,“为什么y=-x2+(x+2)(x-1)+2可以先化简再判别,而y=■不可以?”这追问能帮助学生解决知识性和策略性障碍,使知识举一反三,学生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引导过当也会降低对一个生成问题的探究价值.
又如学会线段、射线、直线的符号表示?
如图6,给出了大家熟悉的三角形,问图中有几条线段,请给线段取名字.估计学生难以用语言清晰地区分,准确说出线段的名字,仅从位置关系分辨出左、右、横;或斜、平. 应如何取一个简单明了的名字?激励学生带着阅读要求,给线段取名字,合作解决自学过程中的疑问.
再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147最上一段.类比线段,用字母表示射线、直线;知道用字母表示射线、直线的注意点;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小组合作解决自学疑问:为什么表示线段、射线、直线时,一般都要在字母前注明是什么“线”?为什么表示线段、直线的两个大写字母可以交换位置,而表示射线的两个大写字母绝不能交换位置?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学数学四年级就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了解它们各有几个端点、是否可以延伸与度量,初步知道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为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对线段表示法进行合理讲解,使学生对线段的表示法有一定的系统认知能力和迁移能力. 在学生的感性认识有了相当的积累,理性认识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后,推广并验证线段上有n个点表示线段的方法;在学会了线段的表示方法后,让学生类比联想给射线、直线取名. 类比联想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还可作为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生成可遇而不可求,一切随“缘”而来. 在探索“过同一平面上三点A,B,C中的任意两个点画直线,可以画一条”时,学生生成了问题“过两点画直线,怎么又一条直线经过三点?”教师需要站在学生旁慢慢地等待,给学生留足思维的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释疑.
在“小结与思考”环节.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学过的线段、射线、直线的各自表示方法,以及线段、直线的两个基本事实.
1. 通过填表1,从图形、延伸性、能否度量中,我们进一步掌握了线段、射线、直线之间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2. 参照表1审查一下,我们已经对“线”知道了什么?学生口述(生成),老师整理(预设).
3. 看图、说图、画图比赛. 比赛规则:同桌两人,一人面向屏幕,另一人反向. 看屏幕的人说图形给反向的人听,反向的人在纸上画出大致图形,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既对又快. 完成了图7,交换位置再完成图8.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打破常规(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请与大家分享),创造性地运用预设的形式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 预设填表帮助学生重拾回忆,构建新、旧知识的有机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加深学生对线段、射线、直线联系与区别的理解. 通过提出注意点的方式,再次提醒学生注意本节课易犯错误的地方,是对重点、难点的又一次“洗礼”. 通过比赛的形式,训练学生根据文字语言画出图形. 开放的课堂,五彩缤纷,赋予了学生好动、好奇、好玩的学习激情. 由文字语言向图形语言转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大脑对符号信息加工、整理的过程,是一次经过大脑深层次理解的过程,是一种创新,很受学生欢迎. 把学生较快领进最近发展区,有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真情流露,形成新知生成树,导入更新发展区,圆满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开创了另类课堂小结的风景.
4.作文备课 篇四
人生难免有几次尝试,它也许会成功,也许会失败,有位名人曾说过:“实践是进步的第一阶梯,只有实践才能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要求:写清楚尝试你做了一件什么事,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情感真挚,故事具体。习作分析:
1.这件事一定是你第一次做。以前从未做过,或者一直不敢做的事。全文要围绕“尝试”来写。
2.写清事件的起因,即为什么要尝试做这件事。没做之前你的心里状态怎样?紧张吗?害怕吗?(略写)3.把故事的经过写具体。也就是第一次尝试做的那件事你是如何完成的?你能把当时自己的心里写出来吗?你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吗?是否想放弃过?你怎样战胜自己的?(详写)
4.结尾:这次尝试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对你产生了影响,但一定是正面积极的影响。文章选材:
通过那次尝试你学会了
1.独立:第一次独自睡觉 乘车 做饭 2.坚持:第一次跑800米 第一次登山 3.自信:第一次滑旱冰 第一次游泳
通过那次尝试你懂得了 1.环保2.团结3.坚强
• • • •
经典开头:
1.童年像一片蔚蓝的天空,天空中飘着一朵朵洁白无瑕的白云,其中,有一朵大而醒目的白云,上面写着“勇敢”两个字,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一次勇敢的尝试。
2、生活中,我曾做过许许多多有趣的事,可笑的事,甚至错误的事„„但有一件事令我久久难忘,因为那是一次快乐的尝试。
3、那是去年过母亲节的时候,看着母亲忙里忙外操劳的身影,我突发奇想——想尝试着为母亲做一顿饭,就当是母亲节送给她的礼物吧,也好让母亲的节日快乐而又难忘。一般结构(模式):
一段:写出这件事或这次活动的起因 二段:这件事或这次活动的经过。
三段:这件事或活动的结果。(事件所阐明的意义或从事件中受到的启示)
4、人生中我们总在尝试,有时候只尝试了一次就成功了,但是更多的是要尝试许多次。但是那一次尝试,我只尝试了一两次就成功了。经典结尾:
1、这次尝试,让我懂得了做事一定要有勇敢的精神。
2、经过这次尝试,我领悟到了只有勇敢的迈出第一步,才能取得成功。
3、这次尝试让我明白,付出一定会有回报。范文:
记忆中,那次成功的尝试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也许失败占百分之九十九,而成功只占百分之一,所以说成功是难能可贵的,成功的滋味也是不同寻常的。我也成功过,也曾尝到过成功的滋味。
小时候有一次我去学游泳,以为游泳很容易,哪里知道学起来并不轻松。爷爷首先跃进了游泳池,我站在上面不敢下水。爷爷鼓励我说:不要怕,你下水来试试,不下水是学不会游泳的。我在爷爷的鼓励下,下到了水里,可水刚刚没过胸口,便感到了水的压力。它把我肚子挤得瘪瘪的,喘气时要用很大的气力,鼻子不知干什么去了,吸气吃力,只有张大嘴巴大口呼吸,似乎要吞食什么东西,很难受。
后来,我在水里学走路,我想学游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大口吸气,身体就会轻轻松松地漂起来,再刨几下,用脚划划水,就会扬帆前航了。可自己的腿仿佛注了铅一般,抬起来非常吃力。首先要在水里学会憋气,整个脑袋都在水里,而且一不小心就会吃到一口水,我吗,大概可以憋二十秒,我想,我还要继续努力,向三十秒前进。然后就开始学游泳的基本功了,我的手像船浆一样从中间向四周划开,脚一上一下来回舞动着,还要憋气,刚扑腾了两三下,自我感觉还不错,有点骄傲了,这时我感到了身体在慢慢下沉。于是,我的心一慌,手脚全乱了,接着就又喝了一口水,那滋味儿真不好受后来,爷爷帮助我,把我拉上岸来,对我说:你的毛病就是换气、划水和蹬腿不协调的结果,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成功。
我不再气馁,坚信铁杵也能磨成针,我决心再次下水,一定要把游泳学会。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猛地一下钻入水中,接着就按照爷爷教我的要领一点点地划了起来。果然,爷爷教我的要领很有效,我坚持游了下来。在那一刻,我尝到成功的滋味。
后来,爷爷奶奶看见我会游泳了,都夸我厉害,我自己也开始沾沾自喜了,这时爷爷要趁热打铁,赶紧教我仰泳,让我再会一种方法。当然,仰泳我也学会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路都很开心,因为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了。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第二篇:《_____,我想对你说》
一、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同学们经历的许多事都会触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会有许多心里话,由于各种原因未必有机会说出来。因此,在本次习作中,我引导学生有真情实感地说出心里话.二、习作指导目标小学写作如何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1、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
3、训练学生有内容,语句通顺连贯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写完作文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三、习作重点、难点小学作文教学设计:怎样进行交流
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
四、习作准备
l、教学前一周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写抒情性的日记,练习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记日记时,多则成段成篇,少则
一、两句都行)。
2、课前布置学生思考:你想对谁说心里话?说什么?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三点思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生活中,在与亲朋好友的接触中,也有许许多多的感动,有许许多多的话语需要倾诉。请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完成习作。
要求:内容真实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
二、指导学生审题。如何把事情展开、写具体?
师:各自默读习作提示,想想本次作文的内容是什么?
写好这篇作文应达到哪些要求?
指名说
出示写作要求
三、指导选材,开拓思路。小学作文怎样练好基本功
根据习作题目要求,想想自己给谁说,说些什么话?
四、阅读引路,领悟写法
l、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秋天的怀念》《再见了亲人》,作者在表达自己真情实感时有哪些方式?找出相关的段落。(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板书:叙事抒情、借景抒情、直接抒情)
2、投影仪出示典型片断,自由读
记得那一次,天灰蒙蒙的,春雨潇潇地下着,我拖着沉重的身体回到家。试卷上那血红的数字无情地宣告我的失败。老师要求家长签名,我不知如何向妈妈您交代。我看见您那沧桑的脸微微抽动,浊黄的眼布满血丝,您说道:“我辛苦的代价换来的竟是你如此差的成绩!”您的冷言冷语使我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很不好受。我也没想到我用心学习会换来这样的成绩,一气之下,我冲进房间,重重地把门一甩,还留下这么一句:“您根本不了解我,您不配做我妈妈!”如何扩张篇幅?
第二天,天生倔强的我没有问您一声,也没有看您一眼。您匆匆上班去了。我看到桌子上的试卷,还多了一个本子。我打开本子一看,啊,令我吃惊的是本子里全是整整齐齐的解题,试卷上也已签了名,原来是您昨晚在为我分析错了的题目。蓦地,一瓶药、一个水杯映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一酸,拿着药向妈妈的办公室冲去。妈妈她开会去了,偶然间我发现相架里摆着我儿时的照片,无知地笑着。顿时,一股从来没有的内疚一下于涌进我的心头,令我无所遁形。我剖开灵魂深处,看到一个丑陋的我。妈妈为了我,不辞劳苦地工作,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妈妈的心也在痛呢!是我,是我的错,是我不理解妈妈,是我不配做妈妈的孩子„„
这一刻,我终于哭了,泪水嘀嗒嘀嗒地从脸颊上滴下来,妈妈,我想对您说:“请原谅您的女儿吧,对不起,妈妈,我误解了悠,我真想您回家,真想您回家„„”
从上面这个片段中你学到了哪些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各种描写方法: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五、指导构思,评议练说通过侧面描写突出中心思想
1、运用方法独立构思。
同学们构思时,老师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构思。(如:有的喜欢列一个提纲,对着提纲想;有的喜欢写几个词语,对着词语构思:有的喜欢自言自语;有的则可能画几笔简笔画,用简笔画激发自己的灵感。)
2、小组交流。
六、指名口述作文,集体评议。小学作文写作如何做到生动活泼?
七、教师总结:
“××,我想对你说”可以为我们架起情感交流的桥梁,你们一定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选择自己想喜欢的方式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在此基础上与他人交流,你们一定会更加心相通、情相连。怎么样,让手中的笔尽情抒写吧。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中心思想
第三篇:《诚信》
关于诚信的作文素材
【名言警句】
1、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2、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3、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企业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张瑞敏
4、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林达生
5、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冯玉祥
6、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日)松下幸之助
【运用思路】
诚信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财富,懂得诚信为本的人在社会竞争中往往更容易取得别人的信任,也就更容易在竞争中取胜,为人方面同样如此。
【精彩素材1】
唐山诚信旅游显成效
本报2006年10月30日讯(记者王英子)记者从唐山市旅游局获悉,今年以来,该局以诚信建设为目标,全力推动行风建设,诚信旅游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根据唐山旅游市场的实际情况,旅游部门先后撤销了48家旅行社门市部,对7家旅行社进行了行政处罚,并通过联合执法查处了1部黑车和1家非法旅行社分支机构,关闭了2家门市部,有效地净化了市场经营环境。
针对旅游队伍素质低下状况,旅游部门先后开展了旅行社经理业务培训、星级饭店管理人员培训等多次大规模的专业培训,下一步市旅游局还准备在年内编辑完成地接导游手册、举办导游大赛,发掘一批优秀导游人才。
【素材点拨】
对于商家来说,诚信就是信誉,就是商家生存的保障,失去了信誉,也就失去了顾客,当然也就失去了效益,所以商家要想发展,就必须像唐山市旅游局那样以诚信建设为目标,加强行风管理,这样才能在商海里叱咤风云永葆生机。
【适用话题】
诚信与商机、诚信与效益。
【精彩素材2】
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有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素材点拨】
对待陌生人,我们同样应该付出一颗真诚的心,卖火柴的小男孩虽然很贫穷,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为了找回绅士零钱,即使自己受伤了,也要托弟弟送去,最终他的真心得到了绅士由衷的敬佩和帮助,度过了人生中的难关,所以请相信每一颗诚心的付出都会给我们带来好运。
【适用话题】
诚信与苦难、诚信的回报等;
【精彩素材3】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
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
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尔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
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素材点拨】
一颗诚心感动众人,一份诚信带来商机,小男孩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并不曾想到会换来什么报酬,他只是凭着自己对待客人的诚信之心,但他却为自己的家乡带来了商机无限。
【适用话题】
诚信与财富、细节改变命运、诚信乃商家之本。
第四篇:《_____触动了我》
“________,触动了我”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考题展示】
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请以“________,触动了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思路指导】
此题是半命题的作文,这中形式的作文题目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其特点是:它既有一定的限制,又给广大考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一般有前填式和后填式两种,不过也有填在中间的。上题就是前填式。第一步就要补充完题目,所填的内容必须和后面的“触动了我的心灵”相联系。首先,所填必须是让人心灵受到巨大触动的人、事、物,其次必须是写我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这样易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选材上,自然、社会时时处处都有着让我们感动的地方,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颗敏感的心灵,整个生活都可以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一抹夕阳,一朵野花,一丛杂草,一眼山泉,一丝细雨,一缕春风„„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家庭中父母关爱我们的的一个眼神;学校里同学、老师的一举一动;就是社会中一个陌生人的微笑,都有可能让我们终生难忘。“一滴水就能折射出整个世界”,用理性的思考去探究,我们就能发现自然中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文体的选择上,可叙可议,也可叙议结合。用深情的故事感染人;用深刻的哲理警示人;用形象的事物启迪人,这些都不失为好的选择。
这是一道渗透人文精神的好题,选材范围非常广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听到过或看到过以及经历过许多强烈震撼过自己心灵的事件,这些事件一定在你的心灵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们可以此为触发点,生发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比如:环境污染,土地沙化,水资源匮乏,战争与灾难,亲情,友情,师生情,爱国情„„等皆可入文。可以写成记叙文,选取一体典型事例表现周围人对自己的关爱;也可以写成议论文,通过身边发生的一些令人警醒的事件唤醒人们的责任意识,生存意识。在写作时,要着重写出自己的心灵感受,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一定不要忘了把题目补充完整。补充文题时,要尽量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有话可说,最容易出彩的内容。
【习作点评】
母爱,触动了我 明天就要进行中考了,我坐在写字台前,一刻也静不下来。爸爸出差了,妈妈在医院上晚班。我一下人待在家里,真是孤独得有点可怕。想到刚才妈妈走时,我苦苦地请她留下来陪陪我,可她还狠心地“丢”下我,一个人走了。
唉!在这种关键时刻,我竟然无法得到父母的特殊关照。谁会想到,一个所谓的幸福之家还会如此的“不幸”呢?我只能无奈地苦笑,又深深地埋下头,面对桌面上那堆厚厚的书本。
“丁东、丁东、丁东!”门铃急促地响了三下。一听到熟悉的声音,我浑身一震,从椅子上蹦了起来。我知道,一定是妈妈回来了。兴奋地打开门,果真是妈妈!我亲爱的妈妈奇迹般地站到了我的面前。我伸出双手,想把妈妈迎进屋。妈妈却站着没动,说:“孩子,把妈妈的包拿来,我忘记带钥匙了。”
听完妈妈的话,我的心凉了半截,兴奋的心情一时跌落了下来。我机械地走进里屋,把包拿了出来。望着妈妈渐渐远去身影,我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只得又静静地关上了那扇沉重的门。
刚坐下一会儿,门铃又响了起来。会是谁呢?我轻轻地走到门口,满怀疑惑地打开门。“呀,怎么又是妈妈啊!又出什么事了?”妈妈也许并没有看到我绷紧的脸,说:“孩子,天下雨了,给我拿把伞过来。”“知道了。”我有气无力地说完这三个字,毫无表情在把伞递到了妈妈手上。妈妈一边撑伞,一边还在唠叨着。不过,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妈妈一转身,我便“砰”地关上了大门,我对妈妈算是彻底地绝望了。
我还没有坐稳,门铃又响了。我不由暗暗地咒骂起来,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我想静一静的时候有人来打忧,我猛在找开门,怎么又是妈妈?!“妈妈,你又忘了带什么来了?干脆进来拿齐吧。”我不耐烦地说。妈妈就是这样,不管你怎么生气,她总能平静得像一泓湖水,她用手摸了摸我的脸,说:“看来,我这粗心的毛病是改不了。你看,一个晚上就回来了三次。”说完,她又利索地把我领进厨房,说:“明天就要中考了,一定要注意好身体,我为你准备了一些宵夜,你别忘了吃一 点!”说完又心惯性地吻了吻我。我惊讶地望着妈妈,好像望着一个来自远方的陌生人。蓦然间,我发现,母亲瘦多了,皱纹也多了。
我还沉浸在飞扬的思绪里,妈妈却早已消失在茫茫在雨幕中,缓缓地回到写字台旁,我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流下了泪水。
5.三年级上册作文备课 篇五
在三年级上册第一组教材里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这次习作是学生第一次作文,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延续,即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习作范围宽广,和课余生活相关的都可写。
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
2.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建立习作信心。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
二、说一说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⑴ 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⑵ 可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2.教师指导写作技法: ⑴回忆生活确定材料。
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在校园里打球、踢毽、看书、画画„„在校外野炊、登山、郊游、放风筝„„在家做家务、养小动物„„这些事情中,那件事给你印象最深,哪件事你最感兴趣,那件事你最觉得高兴,你都可以写写。⑵交代原因,写出想法
我们喜欢做一件事总是原因的。是什么激发了你对它的特别兴趣?是由于同学视的介绍,还是你自己的独特发现?还是爱上它的丰富多彩„„这部分,我们要写出自己的想法。⑶抓住重点,记叙具体
做任何事,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面对它们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这是本次习作的重点。仅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我们把事情发展顺序写清楚,并且要把重要的地方写详细、具体。我们在记叙一件事情前,可以认真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情形怎样,最后是什么结果,并按照这个循序把过程写清楚。这既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首先应该注意的比如《金色的草地》这一段一是其结构好:第一句相当于总起句。先交代了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接着具体描写了玩耍的过程,最后一句话说明玩耍的感受。二是段落中间具体描写玩耍过程时,用到了一些动词,如“跑、装、喊、吹、打”等,这样就把一件很平凡的生活小事表述地很有趣味,让人读了身临其境。
我们习作时,运用这样一种结构仿写。例:我和爸爸开始挖红薯。我们拿来镰刀,铁锹等工具,爸爸一把抓住红薯藤,用长长的镰刀割去后,就开始用铁锹挖,我在旁边当爸爸的小帮手,一个一个地捡。爸爸一锹下去,挖到了一个完整的大红薯,我高兴地大喊:‘啊!好大一个苕!’我和爸爸哈哈大笑,田野里飘荡着我们快乐的笑声。挖的过程就用到了“拿、抓、割、挖、捡”等动词,使文章丰富生动了。
再如《爬天都峰》第二段,第一句也是总起,接着写天都峰的高,然后写天都峰的险以及自己的感受。我们习作时,也可以仿写。例:我站在电视塔前抬头望:啊,塔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如此仿写不照抄,写出了自己的感受都是很精彩的。
三、写一写
开始写吧!相信大家都是一名出色的小作家。但在写时要注意: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先给你的作文起个新颖的题目,让大家一看就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学骑车》、《学游泳》、《我爱画画》、《卡拉OK赛》、《登长城》、《游黄山》、《参观中央电视塔》、《捉迷藏》、《“贴膏药”的游戏》、《沙滩上拣贝壳》、《钓鱼》、《摘桃子》、《洗桌布》、《不一样的足球赛》、《我舞蹈,我快乐》、《神气环保队》„„试着写一写:
2.开头:开门见山,先交代清楚你的课余爱好是什么。要简明扼要,交代清楚就行,不要泛泛而谈。开头示例:a.我的课余生活像一座七彩桥,丰富多彩,下五子棋、打羽毛球、玩电脑、弹手风琴„„没有一样是我不喜欢的,但我还是喜欢看书。b.要说课内生活是一弯月亮,那课余生活就是一些轮太阳;要说课内生活是一朵浪花,那课余生活就是一片海洋;要说课内生活是一棵小草,那课余生活就是一片森林。c.在书的大地上,我像一株小苗,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吮吸着知识的雨露;在书的海洋里,我像一条小鱼,尽情地享受着书海之旅,细心地体验着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历程,凝听着一则则扑朔迷离的故事,遨游着一个个亦真亦幻的神秘境界;在书的天空中,我像一只小鸟,随着朵朵白云,我越过一座座高峰,一片片草原,一条条河流,饱览着祖国的大好山河,在这片宝土上欢快地飞翔。试着写一写: 3.中间: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物。可以写一写当时周围的环境、参加活动的心情等,要注意过渡。过渡句示例:a.读书像源源不绝的泉水,滋润了我的心田,它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b.书是早晨灿烂的朝阳,书是雨后缤纷的彩虹,书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书是开阔视野的窗户。在书中,我与李白一起攀登天姥山,采摘白云红霞;我与苏轼共赏一轮圆月,饮酒作诗;我与杜甫一同游览泰山,与李清照在荷花丛中争渡。在书中,我和孔子、司马迁、莎士比亚成为知心朋友,和鲁迅、巴金、刘白羽进行畅谈。在书中,我看到了董存瑞、王继光、刘胡兰,一幕幕动人的英雄事迹。c.我爱书!书就像我的救兵,只要我一有烦恼,它里面的故事画面就会把我吸引进去,给我带来一天的好心情。
过渡之后重点举例说明。例如写自己爱好打篮球,可以写自己是如何喜欢这项运动的,平时是怎么练得,怎样一点一点掌握要领的,等等。注意语句通顺、连贯。让别人一看一目了然,当然,你能写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则更好。试着写一写:
4.结尾: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或者要吸取的教训,语言要简洁。结尾示例:溜冰,让我找到了快乐;溜冰,让我增加了自信;溜冰,让学会了坚强。溜冰成了我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我的生活充满了阳光。b.书店是我心中最心驰神往的地方。我爱书,爱书中的世界。是妈妈手拉手的把我引入书的殿堂,今后我将自己在书的海洋中遨游,成长。c.我爱书!书就像我的命根,也是我的知心朋友,它伴我度过每一天,每一夜。从书中我知道了《名人故事》,知道了许多常识,它开阔了我的视野,也充实了我的课余生活。现在我知道的知识更多了,这还要谢谢我的老“朋友”呢!d.现在,我已经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了,但我和书之间,仍然系着那根永远解不开的绳子。我渐渐地发现,我的口语水平提升了,写作能力也提高了。每当老师表扬我作文写得好时,我总在心底默默地对它说:“感谢你,朋友!”试着写一写:
5.请同学们写习作
我的课余生活——第一单元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通过讲评,例文比较,进一步修改习作及誊抄。教学过程:
一、学生继续写作5分钟。
二、讲评指导(教师在学生习作过程中巡回辅导,并有意识地挑选习作)。
同学们基本上把自己喜爱的活动写下来了,老师看到了许多优秀的习作,他们都能(指板书)围绕中心有详有赂地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但也发现有些同学的习作还存在一些问题。1.选材问题。
有位同学写《我爱游泳》,安排了以下的材料,请你们看他这样的选材是否合理,不合理的材料打个“×”,并说明理由:
我爱游泳
①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我爱游泳。
②爸爸是游泳能手,我爱看爸爸游泳。
③我学会了游泳,并爱上了游泳。
④我一次游泳的经过,乐趣无穷。
⑤游泳的好处是有益身心,增长知识。
(材料②与本次习作无关,应该删去。)根据本次习作要求,上面的材料哪些应详写,哪些可略写?(学生回答,略次详详略)
根据习作题目《我爱游泳》,可看出习作的重点是爱,如何爱游泳应作为详写内容,其余的内容可略写。2.中心思想方面。
××同学的作文题目是(),而中心是(),这样对吗?你认为应该怎样确定? 3.详略方面。××同学的作文中心是(),所以,()()应该详写,()该略写。4.选择中心明确详略得当的进行讲评(也可以附文《我爱集邮》为例)。
三、修改习作。请同学们对照要求,自行修改,老师将把好的习作连同照片一起展示在宣传栏内。
四、佳作共赏。
通过修改,大家的作文都有了进步,按下来请把你的作文轻声、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同桌再给你修改——互改。
五、总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特别是大家用笔写下来的介绍,我对大家有这样丰富的课余生活,感到非常高兴,通过这两节课,老师对大家也更了解了。但愿大家进中学以后,课余生活能更丰富。
六、誉抄作文。
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第二单元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导入:昨天的口语交际课上,通过你们的名人故事,我又认识了不少名人。孩子们,今天我们来聊聊自己身边认识的人,把你熟悉的这个人介绍给大家。2、相互交流,激发兴趣:孩子们,有的人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人天真顽皮,活泼可爱;有的人倔强,爱哭、爱闹;有的人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人勇敢正直;有的人勤劳简朴;还有的人幽默风趣„„那么,你要介绍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3、今天,我们就把你熟悉的这个人写下来。教师板书课题: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二、明确任务,选材构思
1、明确要求:⑴ 自己读读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⑵ 教师和学生一块交流,并总结归纳出本次习作的要求。① 写熟悉的人。② 语句要通顺。③ 用一件事来写。④ 抓住人物的特点。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选择其中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集体交流:⑴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可以帮助孩子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⑵ 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⑶ 着重指导学生在写人物时要写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丰富人物形象,丰富自己的表达。并接着板书:写出人物的神情、动作、心理、语言。
三、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指导拟定题目:同学们,好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你准备为你的文章起一个什么名字?相互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拟题。
2、起草动笔。教师巡回指导:⑴ 学生开始自己的习作。⑵ 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在优秀习作的旁边做标记,争取将每个学生的习作情况了然于胸。
四、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请刚才习作本上老师做标记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评价、修改。3、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品。
五、与人分享习作乐趣
1、将自己的作文读给所写的人、或者爸爸妈妈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并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2、将修改后的作文誊抄在作文本上。
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第二单元习作讲评
一、欣赏佳作
1、出示学生的一篇优秀作品:
请作者朗读,其他同学边看、边听、边思考: ⑴ 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⑵ 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⑶ 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2、交流归纳:作文就是这样简单、快乐,只要你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身边有很多有趣的人、事、物,记录下来,就是一篇作文。写好一个人,只要写一件能够表现他特点的事情,并且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来写,你写的这个人就会活灵活现地站在文中了。
3、展示作品:⑴ 孩子们,每个同学的作文都有自己的优点,说说这次作文中,哪些地方你认为写的不错?可以是一段话、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一个词语、可以是一个标点,只要你认为写得精彩,用得恰当的,都可以起来展示给其他小伙伴听听。⑵ 学生展示自己作品中的得意处。
二、修改问题较多的习作一篇 1、投影展示习作。
2、评议:⑴ 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如:格式、标点、词语的运用、句子是否通顺、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事情的叙述是否清楚„„ ⑵ 师生共同修改,体验修改的好处和乐趣。
三、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将修改后的自豪地读给伙伴听听
四、将自己的作文配上美丽的插图,张贴在教室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作文的快乐 秋天——第三单元习作指导
教学设计: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图片、录像引入。
(1)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是怎样的景象?
(学生们可以根据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资料或结合自己身临秋天的感受来谈秋天。)
(2)教师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播放录像,帮助学生丰富秋天的印象。)
(3)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那就请你借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吧!播放一段轻音乐,边听边画。(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4)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小组交流。
师: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师: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生:他说秋天里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美呀!师: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随机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2)再找一人描绘秋天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随机板书:景、人)(3)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
教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例如,描写秋天的文章里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事情以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3.教师小结。
三、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师:同学们描绘的秋天这么美,那现在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大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2.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或图片开始进行秋天的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让同学们评一评。2.集体评析。
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3.小结延伸。
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好吗?
秋天——第三单元习作讲评
一、欣赏佳作
1、出示学生的一篇优秀作品:
请作者朗读,其他同学边看、边听、边思考:这是一篇同学写的看图作文,你看他有哪些优点,哪些值得改进的呢?例文《多彩的秋天》(略)
学生谈到的优点,教师在课件例文旁标注,以强化观察与表达的方法;学生谈改进建议,正确且典型的,教师与学生一同在课件上修改。
二.全体参与实践运用。定格另一幅秋景图,让学生只看30秒。看谁最会观察,在小组中说一说,评一评。三.猜画游戏意在表达
1、师:我们还来进行一个新游戏,游戏名称叫“说画猜画”。各位同学独立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秋天的画”,注意不要别人看到了自己的画,然后想一想,我怎样才能更清楚具体地介绍我自己的画。
2、小组成员分别介绍自己画的具体内容;同组猜一猜,想一想,他说的画会是怎样的画面呢?
3、介绍画的同学展示自己的画。其他同学说一说,他介绍的画与实际的画面一致吗?再从下列几个方面评价说画的同学(课件呈现)──
a.表达清楚。介绍抓住了画面的特点,表达有一定的顺序。b.表达具体。能清楚地介绍画面内容,还能适当想象联想。
c.表达生动形象,会用优美的词语,会使用比喻、排比、拟人等方法。
4、推荐两名同学上台交流。
5、师:听了同学的介绍,想一想,我怎样才能更好介绍自己的画。想好了,就把它写下来。“说画猜画”的比赛虽然结束了,现在我们还要比谁写得好哟!四.学生修改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自读自改互听互评 写完后,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文章,根据这节课学到的方法改一改,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请他提意见,再修改。六.张贴作品欣赏他人
把自己的画和习作张贴出来,请大家欣赏。要鼓励学生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享受习作的成功快乐,然后同组评星。比一比,谁的红五星多。观察中的发现——第四单元习作指导
一、导入:
同学们,请观察一下,今天上课与平时有什么不同?(生交流)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了许多的不同,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世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告诉我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就看你有没有留心观察它,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微妙而有趣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习作指导课——《观察中的发现》,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积累鉴赏。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组有哪些课文,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同学们,积累是习作的法宝。你在学习课文或课外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好词好句?
三、打开思路,指导写作。
1、在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回味一下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一会找同学起来交流。
2、学生口头交流自己的观察与发现,老师适当点拨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怎样观察到的说清楚,说具体。
3、同学们都有许多的发现,刚才这么多同学都说了,你有没有对哪个发现特别感兴趣?其实我们大家感兴趣的、最想了解的就是这个发现你是如何观察到的,也就是你的观察过程,你是怎样观察的,观察到了什么?有的同学不仅仔细观察,还会认真思考,如果把你在观察过程怎么想的介绍给大家就更不错了,如果你还能向大家介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就更好了。你能把你的观察过程连起来具体地说一说吗?
4、听了刚才同学的交流,你是不是也知道了应该如何具体地介绍你的观察与发现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你的观察与发现。
5、同学们,通过交流我们分享了同学们许多的发现,想不想把你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呢?(1)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本次的习作要求提出了什么要求?(2)怎么把观察到的事物写具体呢?请同学读读优秀习作《观察中的发现》,看小伙伴是怎么把所观察到的事物写具体的? 观察中的发现
那一天,妈妈正在泡绿豆,我问妈妈:“绿豆为什么要泡在水里呢?”妈妈说:“过几天等绿豆发芽就可以吃绿豆芽了。”
第一天,浸泡在水里的绿豆是一个暗绿色的小圆球。第二天,绿豆比昨天变大了,颜色也浅了,变成了嫩绿色。第三天,妈妈说:“子时,快过来看,绿豆发芽了!”我过去仔细看了看,绿豆的皮被撑破了,一个白色的小嫩芽钻了出来,妈妈说:“这个小嫩芽再长长了就能吃了。”
又过了两天,豆芽长好了,它们长长的,白白的,有的是直的,有的是弯曲着。绿豆的瓣已经分开了,变小了,颜色也变成了浅黄色。
晚上,爸爸把豆芽炒熟了,全家人高高兴兴地品尝美味的豆芽(生边读边画)交流收获。
(本文写的是小作者观察绿豆芽生长的过程。语言非常简练,但却把豆芽的生长过程写得清楚明白。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豆芽的变化过程。在写豆芽的变化时,不仅写出了形状上的变化,而且写出了颜色的变化。)(3)学生动笔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观察中的发现——第四单元习作讲评 一.自我欣赏,同伴交流:
1、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2、小组内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二.集体会诊,创新行文:
1、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集体评议佳作,找出出彩的句子,评议好在哪里。
2、再次修改,修改自己的习作,注意借鉴别人的好处,学会使用刚学会的好句子。争取使自己的习作是更棒的。大声读读。
3、誊写作文,注意格式,字迹工整。三.佳作展览,评选最佳:
①评选最佳:最佳开头、最佳描写、最佳句子、最佳细节、最佳结尾等等。②美化习作:给自己的习作插图,写评语。
③佳作展览:评选为最佳的在班级里交流。张贴在优秀习作园地里供大家学习。
四.变格创新,自由表达:①教师总结:观察日记的篇幅长短取决于所记内容,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正文的写法灵活多样,以二类见多,一是表格式和座标式记录,如天文气象、生长变化、分类比较、统计数据等,其形象直观;二是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形式表达,如动物植物新现象新发现等。观察自然本身就是进行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所记内容不能虚构,应依据观察的现象如实记录,其结论具有科学性,这对今后的查阅、参考才有作用。联系写观察日记,要注意养成习惯,持之以恒。写自然观察日记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写写停停,停停写写。只有坚持不懈地记,才会取得惊人的成绩。因为写日记本身是个学习、提高的过程,也是对自己坚持意志的培养。②布置作业:课外练习再写一篇观察日记。我喜爱的传统文化——第五单元习作指导
一、引导审题,明确要求 1、传统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体现出本国家或民族独特审美情趣的文明,它是一种民族精神、气质、品质、操守的集中体现,也是百姓衣、食、住、行点点滴滴的生活积累。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自由简单汇报。剪、扎、编、织、绣、雕、塑、绘、刻„„
3、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扩散思维,指导选材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实,传统文化的气息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得到。它跳动在民族乐器二胡哀婉而凄美的弓弦上,闪烁在国粹京剧色彩斑斓的脸谱上,绽放在异彩纷呈的民俗节日中,传扬在脍炙人口的中华诗词里„„总之,传统文化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春节晚会上常有一道靓丽的风景,那就是各省献上的对联。品赏这些对联,我们不但对伟大祖国的名胜古迹、人文历史、矿物宝藏等有一个了解,更能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不止是品对联,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其它许多艺术形式中看到璀璨的民族传统文化: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你就会从中发现传统文化的伟大艺术魅力,挖掘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请以“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定,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300字。
1、民问工艺:陶瓷、剪纸、布艺、草艺、泥塑、刺绣。。
2、民族艺术:戏剧、国画、书法、文房四宝、皮影戏。。
3、风俗习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灯会;中秋节赏月;春节写春联、贴窗花、吃团圆饭、拜年、拿压岁钱;清明节扫墓。。)民俗风情(祖国名胜古迹、少数民族的节日。。
4、神话故事
5、中华美食
6、诗词赏析
三、根据选材,指导练写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看到听到了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指名自由交流:(1)在介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述。
(2)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3)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4)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四、指引点拨,提炼中心 指导学生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结尾处根据自己的内容,恰如其分的运用词句或开门见山的总起,或衔接自然的过渡,或再次点题的总结,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举出一二例子)
五、学生草稿,落笔成文
我喜爱的传统文化——第五单元习作讲评
一、取长补短,讲评练笔
二、精益求精,修改佳作
三、认真誊抄,文墨飘香
四、佳作展示,美文结集。
想去的地方——第六单元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单元课文,回顾写作方法
师:上一个星期,我们已经随大诗人李白欣赏了天门山,跟苏轼游览了西湖,南下游玩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上观赏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还到“东方明珠”香港逛了一圈.你们知道了什么呢(引导学生解决以下问题)(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带我们游览西沙群岛的呢小兴安岭呢香港呢(2)在游西沙群岛的时候,你最喜欢的是西沙群岛的哪个地方
(3)在游览海底时,作者主要抓住哪些景物向我们介绍的呢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能说说相关的句子吗
师:作者笔下的海底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作者把海底最吸引人的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写下来,写的时候抓住它们的形状,动作,数量,样子等特点,展开想象,用上比喻,拟人等方法.(4)在这一组课文里,你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语(5)出示优美词语.二,出示习作要求
师: 在这次旅游中,我们掌握了介绍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具体,运用想像,比喻,拟人等写作方法.2010年亚运会很快就要到来了,旅行社总经理告诉我,他准备在我们班开一个小导游招聘会,挑选一些小精英作为2010年亚运会的小导游,向各地朋友宣传我国的旅游文化.想参加吗我们美丽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的地方多得很.到底要求我们介绍哪个地方呢请看题目.(出示习作要求)学生读题,审题.老师板出要求.三,引导说景 1,出示说话要求.2,小组练习说,选出代表上台说.要求:说的时候,要抓住景物特点,展开想像,用上比喻,拟人等方法,把景物说具体.3,老师巡视,了解各组情况.4,全班汇报.5,学生评价.四,指导写片断(1)学生练笔.(2)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想去的地方——第六单元习作讲评
6.作文教学也需集体备课 篇六
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有关集体备课的理论和做法已经很多,大多都是关乎某一课或某一篇文章的,而关注作文教学方面的集体备课好像被冷落了,即使是有所提及,也不如某一篇文章备得那么有新意,那么深人浅出,可借鉴的地方少之又少。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我认为在作文教学方面大力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发挥集体智慧效应,取百家之长,共同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关键在教师。而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各有所长。为了实现智慧共享,取长补短,有效提高作文教学的目标,作文集体备课是目前最为切近实际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作文集体备课又有别于一般性的集体备课,具有超前性、有序性、互补性、激励性、动态性和周期长的特点。作文集体备课主要着力于写作前的积累准备和写作后二次提升两个方面,因此备课时间要提前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才能把写作这项综合工程需要的材料准备好,写作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好,写后的不足矫正好,优点深化好,要点衔接好。
那么,作文的集体备课如何开展呢?首先从写作前的教师积累准备开始。在这个阶段主要体现集体备课的超前性。一般在上个学期结束后就开始着手准备下个学期的写作安排,先集巾研读下学期教材的写作序列,依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共同确立写作题型和题目(每学期7篇),还有每个写作专题的侧重点(一般一个学期确定6个侧重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把每一个题目进行合理分解到每一个教师,要求每一个教师围绕自己的专题去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教案包括写法指导,材料积累,范文赏析,误区诊断等环节,便于开学后进行二次备课。如以九年级上的作文集体备课分工安排为例:第一篇是《读书其实很快乐》,侧重点是审题,主要从文体、字数、人称、范围、句式、情感、修饰同和关键词等方面人手。第二篇是《为自己鼓掌》,侧重点是如何开头,主要从开头的方法和技巧,语言要简洁生动有趣,照应主体等方面人手。第三篇是《我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侧重点是如何结尾,结尾要做到首尾呼应,凸显主旨。第四篇是《这一天,让我铭记》,侧重点是如何过渡,过渡的旬段要简清,衔接要自然贴切。第五篇是《我眼里的_____》,侧重点是如何进行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要具体形象,生动感人,层次鲜明:第六篇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侧重点是语言要富有文采,主要从修辞、化用、炼字和旬式等角度人手。第七篇是《我们的心近了》,这一篇是对上述六个训练点综合运用,重在检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集体备课把写作题型、题目和写作侧重点确定后,紧接着就要把相关材料整理打印出来,并要求每位教师把这些内容分发到学生的手上,做到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明确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写作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围绕这些作文题目去利用假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实现有目的的积累准备。这种做法不仅引导学生有目的进行积累准备,而且也是在给学生找到一条便捷的积累途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辨析哪些材料需要积累,哪些材料需要舍弃。如此这样就等于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抓手,阅读积累目的明确,增强阅读兴趣,达到有效地引导学生占有各种写作材料,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写作训练任务,避免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写作空洞无物等现象出现,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集体备课中写作题目训练侧重点的确定,主要体现了写作训练的层递性和有序性。侧重点分开看是各自独立的,如果从整体上看(一个学期),它是有序的,是环环相扣的,层递的。也就是说每次进行写作训练时侧重于某个点练习,当一个学期前6个重点都各自练习完毕后,到第7篇的时候,就要把这6个点进行综合运用到一篇中来,体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从九年级上的作文集体备课分工安排中得到印证。并不是说每次就只训练某一点,而是侧重于某一点,如“读书其实很快乐”侧重于审题训练,那就要引导学生把题审透,要突出“其实”这类修饰限制词的理解分析,还可通过同“读书很快乐”这样的题目进行比较,确定审题的重点,避免走人命题者设置的误区。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这种定点训练做到触类旁通,凡是遇到文题中有修饰限制词的要做到重点关注。同样以“我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题目为例,虽然是侧重对结尾训练,其实也暗含了审题训练,仔细阅读之后,就会发现这个题目和第一个题目是属于同一类的,都有修饰限制词,所以这个题目中“又”就是审题的关键点,暗含了在过去的基础上的进步,否则就会偏题为“我上了一个台阶”。再从整体角度看,题目体现了层递性,如“读书其实很快乐”到“为自己鼓掌”再到“我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始终关注自我的发展变化,突出自我的体验感受。再从训练侧重点看,它又是有序的,由“审题”到“开头”再到“结尾”……这样有序的侧重的指导,主要从整体上教给学生写作结构文章的方法和技巧。
学期初,进行二次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把各自主备的专题,上交打印稿汇总交换分发,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相应专题的补充或修改。主要做法是在原稿上用红色添改,如有引注要详细标明,利于集体备课时发言。这体现了集体备课的互补性。在进入正式二次集体备课时,先由主备人发言,主要围绕本次备课的设想,及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阐述,接着再由同组成员展开思维碰撞,主要去围绕当次作文训练点要求,去补充优化相关材料。以“读书其实很快乐”为例,当时主备人主要围绕“读书”“快乐”两点进行审题指导。大家听后马上就指出了不足,如果按照主备人的指导,题目就应当是“读书是快乐的”了,很显然审题不够准确。而这个题目中“其实”才是审题的关键点,“其实”暗含着从误区中走出来,体会到读书带来的快乐。这样一补充,使写作思路豁然开朗。还有的对写作过程的指导做了一定的补充,如从误区中走出来,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体现了一个变化过程,也就是需要一个过渡。这个过渡要写具体,既可以是情感变化震撼点,也可以是对读书认识改变的一个触发点。还有的提出在写读书的前后变化时要注意详略处理。互补性还体现在课堂的指导上,教师的材料同学生的材料形成互补,思维视角的互补,还有学生课堂上精彩的发挥反过来对教师的教案补充,形成生生互补、师生互补、教师间互补的良性教学氛围。
其次是学生写作之后的二次提升集体备课阶段,在这个阶段针对各自课堂上出现的新情况或新发现,进行汇总;另外把批改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汇总,是二次备课的重心。这个阶段主要体现集体备课激励性。作文批改完后,不是马上就到课堂上评讲,而还要坐到一起来,大家把各人批改过程中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进行汇总。对共性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一般是通过二次指导下的二次作文提升。二次作文提升,不是在原文上做一些修改,也不是简单改一下再重抄一遍,而是围绕共性问题设计出指导方案,用实例引导学生推敲,比较,分析,找到最恰当的写法或字词,达到问题的矫正,能力的提升。对于一般的个性的问题,主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的办法等几个环节实现,如有的学生开头写作时,语言罗嗦不够简洁,那就要在批改时旁批指出,让其语言“瘦身”,达到简洁生动的要求。当大家提出各自的问题后,同样由主备人进行材料汇总整理,然后大家集体编辑成册,作为校本教材,实现资源共享。在学年结束时,还要求每位教师围绕自己的专题,结合大家的智慧和课堂实例,形成一篇专题教研论文,利于经验推广运用。另外还要把学生优秀的文章进行汇总,编辑成册。文章按照训练序列分类编排,每篇文章有学生的自评和他评构成,他评重在教师的点评,点评还是重点围绕训练的侧重点的体现,及语言的组织运用能力,彰显优秀作文的示范魅力。特别突出的文章,经过教师集体修改,推荐到报刊发表。经过这样的二次提升备课,教师掌握的材料更全面了,再回到课堂指导,一定会更透彻,更深入。再加上优秀范文的引导,学生的思维视野将会更加开阔。
【作文备课流程】推荐阅读:
作文教学也需集体备课10-25
高一英语备课组集体备课发言材料10-12
备课作业反馈06-29
备课组活动07-14
主题班会备课08-05
备课组长会议08-06
木工备课08-10
信息集体备课08-13
暑假备课 伊08-23
备课关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