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中国机械发展史(精选15篇)
1.机械设计——中国机械发展史 篇一
中国工程机械发展展望
前言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的成立、“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对于加快我国工程机械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能够调整我国的工程机械产业结构,对加快我国的工程机械走出国门,和对工程机械创新有着引领促进的作用。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制造2025 工程机械 展望 正文
“一带一路”如中国再次腾飞的两个翅膀,由习主席一年之前提出,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初期,必然是铁路、公路、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必然带动区域内工程机械的需求,这是给我国的工程机械出口的一个机遇,同时弥补国内工程机械饱和的状态,对于推动工程机械发展以及走出国门都有巨大的作用。
“中国制造2025”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的战略性规划,它不仅仅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稳定发展,还要实现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当中,实现高端化的跨越发展。
为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协调,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国家制造强国建设全局性工作,审议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专项和重要工作安排,加强战略谋划,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工作,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要事项。
“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的成立,让我国工程机械的发展迎来一个良好的机遇。
国内比较出名的工程机械厂商有三一重工、徐工、龙工、中联重科等,国外著名的有三菱、沃尔沃、现代等。现阶段我国的机械产品与国外产品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明白差距,缩小差距。未来的中国工程机械将往这几方面发展。
一、工程机械更加环保。
我国工程机械设备行业的污染比重较大。节能环保之路都将成为工程机械发展的主流趋势。今后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转型升级。工程机械的未来走向,必将是节能环保大势当道。工程机械企业必须依靠自己走上让产品工作效率更高效、节能降耗性能更出色的道路上。
二、生产标准提高。
工程机械生产标准有相应的提高,比如噪音、震动、燃油消耗、排量等。现阶段我国的工程机械主要出口于中东和非洲,这些地区对于某些指标没有过高的要求。然而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我们国家所生产的工程机械达不到其所要求的标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工程机械的出口。因此,提高工程机械的生产标准,虽然在一定程度增加制造难度,但着眼于未来,对工程机械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三、工程机械更加智能化。
当前,工程机械智能化已露端倪。工程机械行业是为国家基础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随着国家经济的继续发展,必然会对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提出更多要求。对于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来说,配套件的核心技术相比国外,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要突破行业发展瓶颈,追赶上国际化步伐,国内厂商不仅仅是扩大海外市场,更是要获得更高端的技术,才能屹立在世界工程机械之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将逐渐成为工程机械发展的主流趋势,不仅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还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智能化无疑成为工程机械制造厂商的最佳选择。
四、机器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中国制造2025对机器人产业发展作了详细规划。机器人的发展应用到工程机械上面,是未来的趋势之一。
未来工程机械将从局部自动化过渡到全面自动化,并且向着远距离操纵和无人驾驶的趋势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的介入,工程机械将加快其现代化进程,使逐步过渡到完全智能化的作业机器人目标。到那时,一些新的机器人化作业程序就会应运而生。五、一机多用。
一机多用,作业功能多元化是近年来工程机械装备出现的一个新技术特点,也将是未来工程机械装备制造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多功能作业装置改变了单一作业功能,推动这一发展的因素首先源于液压技术的发展,通过对液压系统的合理设计,使得工程装置能够完成多种作业功能。其次快速可更换链接装置的诞生,安装在工作装置上的液压快速可更换连机器,能在作业现场完成各种附属作业装置的快速装卸及液压软管的自动链接,使得更换附属作业装置的工作在司机室通过操纵手柄即可快速完成。
六、关键部件国产化。
现阶段我国工程机械的某些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比如高速轴承、控制系统等。今后,我国会更加注重对关键领域的投资研发,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替代进口实现国产化,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同时在关键技术、关键产品方面有所突破,弥补国内的空白与不足,缩小与国外的差距,甚至走在国际的前列。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还没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产业发展还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亟待突破。另外,我国还应该有一些重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些方面表明,我们还需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去转化、去努力、去奋斗。
“中国虽然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一直是这几年制造业发展的掣肘。”针对德国工业4.0,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核心驱动力是抓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解决中国制造业由大国变强国的根本路径。其规划的十大领域中机械人、农机设备、海洋工程装备以及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的发展,对于中国的工程机械发展也有一定的创新推动作用。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也会对工程机械的发展有着引导指向作用。我国的工程机械发展将会往高技术高水平的方向发展,为制造强国添砖加瓦,同时期待我国的工程机械能与国外先进的机械一较高下。
2.机械设计——中国机械发展史 篇二
1 经济发展促进植保机械发展
植保机械在未来解决农业发展与粮食质量、数量、安全方面已成关键的限制因素。多年以来我国植保机械发展缓慢, 导致农药损失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 农产品质量差。我国农业技术成熟, 农药、化肥质量数量与发达国家比并不差, 植保机械是主要限制因素。近两年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 但政府补贴不成规模, 仅是零打碎敲, 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下一个五年计划将是植保机械大发展的时期。根据科学研究成果, 叶面施肥可提高粮食产量与品质, 如玉米、小麦、水稻、大豆、大麦、油菜等灌浆或鼓粒期, 喷洒叶面肥1~2次, 可增产15%~25%。解决农药污染环境、药害问题, 农药必须减少用量2/3, 因此, 要想彻底解决我国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问题, 必须大力发展植保机械。
2 植保机械发展趋势
植保机械向性能优良、精准、高效、环保、智能, 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及污染方向发展。植保机械发展的原则是农艺措施要适应高度机械化, 提高效率, 解放劳动力, 环保。
2.1 农用飞机
农用飞机发展指导原则是高效、安全、环保, 操纵智能化, 低空性能好。适用种植规模大及地面机械无法应用的地区和作物。选用大中型、专业化性能好的机型。
2.1.1 固定翼农用飞机
固定翼农用飞机适用于水稻、果树、甘蔗, 及棉花、玉米、油菜生育后期防控有害生物, 叶面施肥。我国固定翼农用飞机经过50多年的发展, 使用技术成熟, 喷洒效率高, 对有害生物防控与叶面施肥效果好, 喷洒成本较低, 但对飞行员素质与飞行技术要求高, 需要修建专用飞机场, 投资大, 在平原地区可以选用发展。
2.1.2 旋翼农用飞机 (直升机)
我国幅员辽阔, 地形复杂, 旋翼农用飞机适用于果树、经济作物林 (如橡胶) 、水稻、高秆作物 (如玉米、棉花、甘蔗) 生育后期使用, 其作业费用高, 但不需要专门的跑道机场, 作业空转时间少, 作业效率高, 平均起来并不比固定翼飞机单位面积作业费用高多少。我国至今没有系统而规范的农用旋翼飞机使用技术, 需要引进或生产大中型旋翼农用飞机进行试点, 研究其使用技术, 制定使用技术规范, 使用技术成熟后再推广。
2.1.3 小型遥控旋翼飞机 (直升机)
在种植规模小、地形复杂的条件下, 考虑人工遥控小型直升机, 自重小, 无人驾驶, 机动灵活。目前从国外引进或国内制造小型遥控旋翼飞机 (直升机)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是该项技术不够成熟, 引进或国内生产后, 没有成熟规范的使用技术;二是需要组织认真试验示范, 吸收消化, 需要列专题认真研究, 规范使用技术;三是对各类机型通过专家进行鉴定, 再推广使用;四是多数人并不专业, 或是外行人在炒作;五是要符合环保要求。使用小型遥控旋翼飞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受低空气流影响, 在复杂地形无法控制飞行高度, 雾滴漂移损失大, 不容易做到喷洒均匀。二是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喷雾, 需要有超低容量的农药剂型, 溶剂不好选;采用超低容量法喷雾, 用水量少, 喷洒雾滴小于100μm容易引起远距离漂移, 容易造成农药漂移药害, 污染环境, 发达国家已经立法禁止进行超低容量喷雾, 从我国环保安全考虑, 不能选用超低容量喷雾。三是载重量太少, 采用低容量喷雾法效率低, 成本高。
2.2 喷杆喷雾机
2.2.1 普通喷杆喷雾机
喷杆喷雾机适用于大田作物、果园 (树下) 、蔬菜等防控有害生物、叶面施肥等。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精准、高效、环保型的喷杆喷雾机, 淘汰质量与性能差的喷杆喷雾机。急需普及喷杆喷雾机使用技术规范, 提高喷雾质量, 减少农药、叶面肥等对环境的污染及农作物药害。水田喷杆喷雾机的发展要根据国情, 我国水田耕层较厚, 容易陷车, 故障多, 行走慢, 效率低;选用低压轮胎陷车压苗, 不如选用飞机作业好。
2.2.2 自走高秆式喷杆喷雾机
自走高秆喷杆喷雾机比普通喷杆喷雾机适用范围更广泛, 特别是一般喷杆喷雾机不能作业的玉米、棉花生育中后期, 果树等。我国玉米发展势头好, 种植面积3333万hm2多, 种植规模相对好集中, 特别是生育后期有害生物危害严重, 及喷施叶面肥增产明显而稳定, 经济效益好, 市场需求大, 经几年试验示范, 农民已经把它看成产业, 市场前景看好, 大有发展前途。自走高秆喷杆喷雾机需要选择机型, 完善使用技术, 选用适宜的车速、喷嘴型号、喷雾助剂等。
2.2.3 风幕式喷杆喷雾机
风幕式喷杆喷雾机适用于大田作物、果园 (树下) 、蔬菜、甘蔗早期等防控有害生物, 叶面肥施肥等, 特别适用于一般油菜、棉花、大豆、小麦、大麦、蔬菜等后期生长繁茂作物, 特殊设计, 作业时有利于药液在植株间及下层均匀分布, 配备80015型扇形喷嘴, 漂移雾滴小, 选择适宜高度, 正确调整扇形喷嘴角度, 可获得均匀喷雾效果。同时避免一般风引起漂移损失。
2.2.4 吊杆式喷杆喷雾机
新疆棉田近年来发展了吊杆式喷杆喷雾机, 主要问题是棉花种植密度过大, 生长过于繁茂;喷洒技术落后, 用水量过多, 雾滴大;吊杆式喷杆喷雾机工艺粗糙, 压力大, 选择喷嘴型号大而不标准, 效率低, 喷雾效果差, 浪费农药和污染环境。对策:一是改用飞机;二是降低种植密度, 选用风幕式喷杆喷雾机;三是采用低容量喷雾, 施药时加入植物油型的喷雾助剂。
2.3 手动植保机械
2.3.1 手动背负式喷雾器
卫士为代表的WS-16型手动喷雾器投入市场, 逐步取代工农36型、552型等旧产品。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存在的问题是喷头体设计有缺欠, 喷头体可装标准的扇形喷嘴, 不能装柱型防后滴过滤器, 只能装简单的碗式过滤网, 还没有标准;没有控制压力的压力表或恒压阀;气筒压力不足。手动背负式喷雾器需改造喷头体为快装喷头体, 配标准扇形喷嘴、柱型防后滴过滤器, 装恒压阀, 压力装置必须加强, 药箱加药口配备标准的不锈钢过滤网。选用喷雾压力196kPa作业。
2.3.2 背负式机动弥雾喷粉机
背负式机动弥雾喷粉机压力充足, 效率高, 缺点是劳动强度高。使用的误区是压力越大越好、喷得越远越好 (大容量、大雾滴喷雾, 导致药液从植物叶面流失多, 有害生物防治效果差) 。需要改进喷洒技术。发展趋势可被电动喷雾器取代。
2.3.3 电动背负式喷雾器
电动喷雾器的出现, 推动了手动喷雾器发展。需要解决指导细节问题, 如有些配备的喷嘴流量过小, 导致雾滴漂移、挥发损失。电动背负式喷雾器的其他要求同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喷嘴配置2套, 苗前喷洒除草剂配11003型扇形喷嘴, 配50筛目柱型防后滴过滤器;苗后喷洒农药、叶面肥等配80015型扇形喷嘴, 配100筛目柱型防后滴过滤器。选用喷雾压力196kPa作业。
3 植保机械喷雾效果评价标准与方法
植保机械是一门新学科, 目前还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 根据多年实践, 提出植保机械的评级标准, 供参考。
3.1 将喷洒有效雾滴直径大小作为评价标准
理论上防治对象不同, 需要喷洒雾滴大小也不同。传统评价有效雾滴多参考在室内没有影响因素条件下的雾滴标准, 如防治飞翔的昆虫成虫适宜喷洒雾滴直径10~50μm, 防治病害、害虫幼虫适宜喷洒雾滴直径30~150μm, 苗后喷洒除草剂适宜喷洒雾滴直径100~300μm。正确的方法应采用田间喷洒有效雾滴为标准。田间喷雾作业喷洒雾滴直径小于100μm为漂移雾滴, 在逆温条件下其中直径小于20μm的雾滴可长期悬浮在空气心中, 做远距离漂移, 达10km;200μm以下的雾滴, 在高温干旱气象条件下易造成严重挥发损失, 导致失效;喷洒雾滴直径大于500μm可从植物叶面滚落到地面, 为无效雾滴。
3.1.1 喷杆喷雾机、人工喷雾器
苗前喷洒除草剂适宜喷洒雾滴直径300~400μm;苗后喷洒农药、叶面肥适宜喷洒雾滴直径250~400μm。
3.1.2 农用飞机
(1) 常量喷雾:苗前喷洒除草剂喷洒雾滴直径300~400μm, 苗后喷洒农药、叶面肥雾滴直径250~300μm (触杀型300~350μm) 。 (2) 低容量喷雾:苗前喷洒除草剂喷洒雾滴直径250~300μm, 苗后喷洒农药、叶面肥雾滴直径200~250μm。
3.2 喷洒雾滴密度评价标准
3.2.1 喷杆喷雾机、人工喷雾器
喷洒苗前除草剂雾滴密度30~40个/cm2。苗后喷洒内吸性农药、叶面肥等雾滴密度30~40个/cm2;喷洒触杀性农药50~70个/cm2。
3.2.2 农用飞机
喷洒苗前除草剂雾滴密度20~30个/cm2。苗后喷洒内吸性农药、叶面肥等雾滴密度30~40个/cm2;喷洒触杀性农药40个/cm2。
3.3 植保机械喷雾效果评价方法
参看王险峰、辛明远编著《除草剂喷洒技术》, 郭庆才主编《农业航空技术指南》。
4 农艺措施、植保机械与农药使用技术完美结合
喷洒农药、叶面肥的目的是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促进作物生长, 增产, 改善品质, 获利。要实现这个目标, 必须将农艺措施、植保机械与农药使用技术完美结合。农田杂草防除必须与机械耕作配合, 机械翻地防治多年生杂草比除草剂更有效。在干旱条件下喷洒苗前除草剂, 采用混土施药法, 可获得稳定的灭草效果。苗后除草剂施后, 配合机械中耕培土, 可增加药效并有利于后期杂草控制。农艺措施要有利于有害生物的防治, 同时要适应植保机械的发展, 而不是要植保机械适应农艺措施。如轮作合理, 夏季耕翻地可有效控制鼠害, 不需要化学药剂灭鼠。
5 改进植保机械管理方法、用技术教练训
5.1 加强和改进植保机械管理方法
改进植保机械管理方法至关重要。目前植保机械3C认证评价方法不科学, 不进行田间使用效果评价, 导致市场劣质喷杆喷雾机泛滥。建议参照农药管理的经验, 由农业部组织植保机械登记评审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由植保机械监管部门, 农机、农业推广部门、植保机械使用专家组成。
5.2 建立农业航空技术培训基地
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现在拥有农用飞机83架, 飞机机型技术先进、性能优越;基础设施完善, 并有先进的指挥、通讯、导航、气象设备和一支高素质的农艺、后勤保障队伍;飞行员、机械师经国外专家培训;从国外引进了成套的农业航空技术和管理经验。就目前的技术水平、作业能力、机型、喷洒设备, 已经处于世界先进、全国领先水平。建议在黑龙江垦区建立我国农业航空教练训基地, 对飞行员、机械师进行飞机作业指挥管理, 农艺、喷洒技术等方面的系统规范的教练训。
5.3 建立喷杆喷雾机使用技术培训基地
喷杆喷雾机目前既要解决质量问题, 又要解决规范的使用技术问题。黑龙江垦区使用喷杆喷雾机技术成熟, 可以复制到全国使用。建议对所有喷杆喷雾机设计、生产、管理、使用人员进行喷杆喷雾机使用规范及农艺、农药使用技术等的相关技术教练训。
参考文献
[1]郭庆才.农业航空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2]关成宏.绿色农业植保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3.机械微观化与机械设计的结合发展 篇三
关键词:机械设计 微观化 结合 发展
中图分类号:T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a)-0111-02
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机械加工越来越精细和复杂,机械的微观化发展,对机械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根据机械生产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优化机械设计,是每个生产企业面对的问题,经过了三次大型的工业革命后,现在的机械生产和设计,都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手工的操作越来越少,都采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利用计算机软件来进行设计,然后导出工程图纸,直接用于实际的生产环节。因此与传统的机械设计和制造相比,现在二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要想生产出更精密的机械产品,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设计,然后结合先进的加工工艺,这样才能够促进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
1 机械微观化发展分析
1.1 机械制造的概念
机械制造是随着工业革命,而逐渐兴起的一门学科,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但是机械产品作为信息化的基础,机械制造依然是一个热门的行业,在早期的机械制造中,受到技术和生产设备的限制,制造的水平很低,只能生产一些简单的设备,加工的工艺也比较粗糙。随着机械产品自身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机械制造的概念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就体现在加工的工艺上,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制造中使用的材料和工艺越来越多,根据机械产品的实际情况,可以针对性的选择加工的材料和工艺,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1.2 机械制造的微观化
机械制造从产生开始,其自身就不断的在发展,机械设备的出现,最初就是为了提高生产的效率,后来随着产品的丰富,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机械设备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实际的需要,在生产领域中,关心的问题就是生产的效率,如何利用机械设备,最大程度的提高生产效率,是目前很多专家和学者研究的问题。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机械产品自身越来越复杂和精细,尤其是自动化技术和相应加工工艺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机械制造的水平,现在的加工已经达到了微米级别,在最新的钟表等精密仪器加工中,甚至实现了纳米的加工,尤其可见机械制造正在向微观化发展,对于这些产品的加工,由于精细程度已经无法用肉眼识别,因此人为的干预很少,基本都是利用自动化技术,让机械设备自行的进行加工。
2 机械设计的发展分析
在早期的机械设计中,受到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主要采用手工设计的方式,设计人员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设计一个产品的结构,同时对需要的材料进行分析,这些内容都要体现在图纸上,在这个时期,绘图工作需要设计人员手工来进行,因此设计和绘图的效率都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械设计的效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根据不同领域的需要,可以开发针对性的软件,在机械设计领域中,就出现了CAD和CAM等软件,通过这些软件,设计人员可以在计算机中,很简单的制作出图纸,然后利用计算机将图纸导入到辅助制造软件中,直接用来进行生产,这样的机械设计模式,实现了从设计到生产的一体化,不但提高了设计的效率,也提高了机械制造的水平。
3 机械微观化与机械设计结合发展的必要性
现在的机械制造中,由于机械产品开始向微观化发展,变得越来越精细和复杂,因此人员在实际加工中的作用越来越小,只有在设计阶段中,才能够体现出人为干预的作用,在传统的机械生产中,设计和生产是单独存在的,设计人员在制作出了图纸后,交给相应的生产人员,然后参考这个图纸上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机械加工。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统一产品的生产标准,但是执行起来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对图纸理解的偏差,设计人员在图纸制作的过程中,会按照相应的国际标准等,尽量将图纸设计的科学、合理,但还有一些地方,会根据自己的习惯等,进行实际的设计和制图,对于这些地方的理解,不同的加工人员可能会有一些差异,这就会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统一。如果能够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等设备,将机械生产与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尤其是在机械微观化发展的今天,对于精细、复杂机械产品的加工,如果与设计独立进行,更容易出现生产事故,由此可以看出,机械微观化与机械设计进行结合,对于实际的机械生产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机械微观化与机械设计的结合发展分析
4.1 机械设计是机械微观化的基础
机械设计作为生产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机械设计的情况,能够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这种现象在机械微观化发展的今天,表现的更加明显,因此要想保证在机械微观化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确保产品的质量,必须做好设计工作。在以往的机械设计中,由于机械产品自身比较简单,并不是很注意设计图纸的细节,但是随着机械微观化发展,对于图纸的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产品的质量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如果企业想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必须提高产品的质量。对于微观化的机械产品来说,质量主要就体现在细节上,而影响细节主要的因素就是图纸,因此在实际的机械设计中,利用CAD等辅助设计软件,尽量将图纸作的精确,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尤其是在机械产品微观化发展中,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设计图纸作为基础,很难确保精细加工的准确。
4.2 机械设计是促进机械微观化的有效方式
从以往机械产品的发展可以看出,其发展方向是精密化,现在已经进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各个领域都开始想信息化发展,而机械产品作为信息化的基础,要想完成精密电子仪器的生产,必须依靠良好的机械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机械产品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由于机械设计属于理论的范畴,而制造就是将这个理论进行实践,理论的发展要比实践先进一些,现在依然有很多理论的设计,无法真正的生产出现,而机械设备的进步,就是为了能够将这些理论的设计,实际的生产出来,由此可以看出,机械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机械微观化发展。
4.3 机械微观化与机械设计的结合发展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机械设计是机械微观化的基础,而机械微观化制造是为了实践理论的设计,因此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如果能够将二者联系起来,必然能够进行更好的发展。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将二者进行有效的联系,在以往的机械制造中,设计的产品无法实践生产出来,主要的原因就是生产材料和加工工艺,如果能够利用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在设计阶段中,就对需要的材料和工艺进行分析,从而针对性的选择一种最佳的材料和加工工艺,必然能够极大的提高制造的效率,从而保证微观化机械产品的质量。此外,设计人员应该了解机械微观化的实际情况,这样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就能够确保自己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避免设计的产品无法生产的情况出现,这样利用机械微观化和设计之间的关系,使二者之间能够互相促进的发展,必然能够使机械领域得到很好的进步。
5 结语
机械制造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行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机械产品越来越多,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使用的机械产品具有较大的差异,如早期使用较多的是自行车等,而现在使用较多的是钟表等小型机械产品,由此可以看出,机械产品正在向微观化发展。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机械设计作为机械制造的基础,是整个生产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在以往的简易机械制造中,设计对于产品质量影响比较小,但是在机械微观化的今天,如果没有一个精确的设计,就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设备,将机械微观化和机械设计结合,使两者有效的连接起来,确立从设计到生产的一体化,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机械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关航健,邵明,肖志瑜.机械蓄能式粉末高速压制试验机的研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53-57.
[2]梅志敏,李云云,卢伟,等.绿色选材在机械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机械制造,2012(7):40-41.
4.机械设计——中国机械发展史 篇四
网讯:
内容提要: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持续的良性发展为配套件行业带来庞大的市场,然而多年来,在利益的驱动下,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工程机械配件市场。
回顾紧固件等基础零部件行业的历程,可以发现一种规律性现象,就是每当市场出现旺销,紧接着必然出现产品饱和,随后就是宏观调控与压缩,接着又是一轮供不应求,厂家再次大上产能,于是产品再次出现饱和,如此周而复始,紧固件行业近20年来就是这么过来的。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核心零部件需要进口,而紧固件等基础零部件产能过剩与原材料暴涨,将同时降临在紧固件等基础零部件行业头上。大家所说的产能主要是指普通标准件(低于8.8级紧固件)要限制性发展。
5.机械设计——中国机械发展史 篇五
[摘 要]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劳动中逐渐以普遍使用机器来代替手工工具、畜力农业。我国进入农业现代化阶段主要是以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判断依据,近些年来,中国农业机械化呈现一种普遍上升的趋势,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毫无避免的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对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分析对策进行简要的研究。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发展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5)06-0230-01
【前言】农业机械化在实质上,可以看作是普及农业与非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的过程,起到了科技兴农的作用。众所周知,农民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体,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一方面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劳动效率;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对于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一部分从事劳作的农民,使得他们也有一定的其他经济收入。由此可知,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无论是对于农户个人还是对于整个社会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就目前来看,中国农业机械化呈现一种上升发展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重要成就。首先,我国农机的固定资产值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目前已经达到3000亿元之多。农机设备总量的增加是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的物质保障,同时也可以拓宽农机作业领域。其次,农机服务市场的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宽,在服务类别上由粮食作物拓宽到了经济作物领域,此外,还包含着畜牧业与养殖业等方面的服务市场。第三,劳动者的量与质发生了变化。农业劳动者从业比例占全社会从业者的比重,已经降到50%,在数量上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并且,在中国农民中有一大部分已是使用先进农业机械进行生产的新型农民,尤其是在一些东部地区更是如此。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尽管中国农业机械化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总体水平不高
尽管我国近些年来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发展,但目前来看仍处于基本实现的初级阶段,不可否认的我国仍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并且,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在数量上占大多数,在一定层面上看,也能够反映出农业生产力较为落后的情况仍存在没有根本性质的改变。
2.2 发展不平衡
首先,在环节阶段发展上的不平衡。就目前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主要在耕种环节表现了较高的水平,但收获环节与耕种环节相比就显得不具有那么高的水平。其次,种类的不平衡。总体来说,机械化水平的发展主要侧重在粮食作物方面,经济作物水平则没有显现出较高的水平。第三,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毫无疑问,在东部与大城市郊区等较发达地区机械化水平较高,而西部与一部分欠发达地区机械化水平较低,此外在粮食主产区机械化也呈现较高水平。
2.3 农业机械工业制造业水平与科研水平的不足
农业机械的制造对于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国也有着较多的农机制造企业数目。但总体来说,我国整个农机制造业存在着高端产品不足,低端产品过剩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除此之外,农机科研院所与科研人员作为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的软实力,在目前的科技创新能力上也寻找着一些不足。科研院所与人才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从业技术人员在科技创新能力上不足,导致一些较为核心的技术与高端的产品在研发上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对策与措施
3.1 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能够积极有效的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上加快步伐,进一步优化科技开发资源配置,同时需要发挥好农机科研院所的作用,农业机械的科技创新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有重要意义。
3.2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服务产业化
农机服务产业化能够通过市场合理的配置资源,降低了农业生产中的一部分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机利用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对于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服务产业化,可以通过拓宽农机服务领域等措施来实现。
3.3 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扶持
政府可以依据市场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完善的关于农业机械化政策的法律法规。对于一些农业机械的购置上需要能够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一部分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对农业机械的购置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政府需要能够加大财政的补贴与扶持力度。
3.4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差距,需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政府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关于技术的交流合作,积极的借鉴国外经验。对于我国一部分有能力的农业机械企业,可以鼓励它们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如在境外投资办厂,在一定程度上既能够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又能够增加我国农业机械产品在国外市场的份额,提升国际竞争力。
总而言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的时间里,中国有能力成为世界农机化发展的亮点与新星。而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不仅需要科研院所与科研人员的努力创新,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促进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6.机械设计——中国机械发展史 篇六
规划蓝图共谋发展-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分支机构会议在云南召开
摘要:201月13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召开了20分支机构工作会议.本次会议是协会换届后召开的`第一次分支机构工作会议,协会及所属的28个分支机构负责人,行业从事协会工作的老同志共计52人参加了会议.作 者: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处 作者单位:期 刊: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Journal:CONSTRUCT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 MANAGEMENT年,卷(期):2010,23(2)分类号:
7.机械设计——中国机械发展史 篇七
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站长刘敏、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刘宪、农民日报总编胡乐鸣、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副司长孔亮、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原副站长朱良、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总工程师仪坤秀、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郭京华、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会长侯庆忠、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杨秀文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成立大会。中国农机化协会副会长杨林主持会议。刘敏、胡乐鸣为畜牧分会成立揭牌。
分会召集人、新当选秘书长金红伟在会上介绍了畜牧分会的筹备工作情况。据他介绍, 畜牧分会是2016年4月经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一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审议决定成立, 挂靠在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作为中国农机化协会的一个分支机构, 分会以推进畜牧业机械化为中心, 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开展行业标准制定和宣贯、开展行业调研和信息服务、组织技术培训和考察、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业务。
分会主任委员仪坤秀在会上做了发言。仪坤秀指出, 畜牧业是农业的支柱产业, 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畜牧机械化对于保障畜牧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 推动畜牧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 促进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畜牧机械化发展的空间很大, 畜牧机械涵盖了畜牧业生产的各环节。同其他农业机械相比, 畜牧机械对于生态环境、动物健康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更为直接, 因此畜牧业对畜牧机械的要求更高。去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63.8%, 农业机械化正处在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 协调推进畜牧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中国畜牧机械化发展面临着良好形势, 畜牧事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畜牧分会对中国畜牧机械化大发展充满信心。
据了解, 目前我们畜牧分会首批会员有60多个, 会员单位既有畜禽养殖重点区域的农机鉴定推广部门和科研院所, 又有从事畜牧机械的生产企业, 还有以个人名义加大前行业人士, 他们在各自领域具很强的代表性。针对分会的工作, 仪坤秀称, 下一步要加大宣传力度, 广泛收纳会员使畜牧分会有更扎实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代表性, 同时完善分会组织运行机制以提高效率和服务能力。
仪坤秀表示, 分会将充分履行职责, 搭建平台和纽带, 全心全意为社会、政府和会员服务。分会将加强宣传和贯彻农业农机畜牧的政策法规, 及时收集和反映行业情况, 为政府决策做好服务;以促进产业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提升为出发点, 协助有关部门开展产业研究咨询与规划;通过多种形式, 促进产业在信息、资源、技术方面的联合, 推进科研、生产和推广应用各环节之间的技术成果对接, 推动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劳动力素质与技能的提高。同时, 分将将推动解决阻碍行业发展的问题, 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促进会员能力提升和进步, 使会员在协会行业共同发展过程中受益。2016年到2017年重点在畜牧机械化专家库建设、行业调研、行业标准项目推动、新产品鉴定推广和行业技术培训交流等方面开展工作。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刘宪在成立大会上对畜牧分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在发言时指出, 畜牧分会的成立使中国农机化协会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分支机构, 为畜牧机械化发展增加了新的力量。分会的成立表明中国农机化协会对畜牧机械化发展趋势的看好, 也标志着政府与会员及其他从业者之间沟通有了一座新的桥梁。刘宪认为, 当前, 在政策带动与需求拉动的双重推动下, 畜牧机械化在产业规模、装备体系、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为畜牧业健康发展、牧民就业与增收、生态良性循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畜牧机械化基础和水平落后、畜牧机械标准体系不健全、行业受重视程度不够、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畜牧机械化的发展。他希望畜牧分会在中国农机化协会的领导下, 依据分会章程, 大胆探索, 扎实工作, 积极履行分会职能, 完善规范畜牧机械行业管理, 加强行业内交流, 努力为政府、企业、农民搞好双向服务, 努力协调推动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障碍, 为中国畜牧机械化事业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成立大会期间还举办了“2016畜牧机械化论坛”。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副司长孔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施正香分别作了《畜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我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和《转型期畜禽养殖设施装备技术需求》报告。王俊勋从生产水平、大数据信息管理、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劳动产出率、动物福利、疫病防控等方面全面论述了畜牧业发展与现代装备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进步的关系;孔亮解读了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并结合畜牧业发展问题, 阐明了畜牧机械发展的良好市场前景;施正香介绍了美国养殖业的发展历程, 阐述了设施装备与环境控制技术的发展形势并提出了畜牧业转型期对养殖设施装备的需求状况。
8.论远程机械设计发展前景 篇八
【关键词】远程;机械设计;服务器
1.机械设计发展概述
自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发达国家逐渐重视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研究,先后产生了许多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从设计方法来看,国内外先后提出了并行设计、虚拟设计、协同设计,相似性设计、智能设计等新概念;从设计准则来看,出现了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有限元等概念,从设计的手段来看,出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不仅普及了二维设计CAD软件,而且功能全面的三维造型软件也进入了实用阶段。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出现和飞速发展,给现代机械设计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机械设计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基于Web的远程设计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它的出现,使得各制造企业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和Web的国际互联性和资源共享性,组建企业间的动态联盟或虚拟设计小组,通过组合分散在各个地域企业的技术优势,发挥各个企业的局部特长,同时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在一个统一且易于访问的平台下进行异地的合作与设计,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进而快速开发出所需产品,提高产品设计的一次成功率。
2.国内外远程机械设计发展
2.1远程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远程设计即让设计人员通过客户端浏览器输入设计参数,服务器自动进行计算和选择,并根据确定的参数返回产品的规格或设计图形。远程设计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机械设计技术在工程设计上的应用,它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周期和节省了设计成本,真正意义上地释放了工程技术人员。与传统的机械设计相比,远程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1)避免重复开发。目前企业或个人进行的机械产品设计,大部分是自己根据需要来开发设计软件,而不考虑是否有同类软件在市场中存在或者将自己的研究成 果在允许的情况下租赁或免费为他人使用等。这就形成了重复开发,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降低了企业资金和人员的投入。特别是近年来三层 B/S 网络计算模式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客户端软硬件的配置要求。远程设计可以为用户建立一个统一的设计平台,所有的设计都在高性能的服务器上运行,客户端只需完成设计任务的输入以及设计中某些参数的选择和结果显示即可。
(3)由于远程设计一般都有提供给用户进行交流和讨论的平台,这就不仅加强了各领域专家之间信息的共享和交换,而且大大提高了一次产品设计的成功率。
2.2远程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在国外,有关远程协同设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早,主要有
(1)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就从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首次提出T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的概念。
(2)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集成制造实验室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国防先进制造计划代理福特汽车公司的资助下开展了一个名为Cybercast的研究项目,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基于WWW的设计和制造系统。
(3)英国建立的Edinburgh Engineering Virtual Library网站, 提供工程设计、制造需要的各种信息,在英国建立了基于Web的虚拟制造中心,为企业设计、分析、制造等提供服务,提高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4)英国Liverpool等大学研究并应用人工智能和Internet提供滚动轴承的网络化设计服务。
2.2.2在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其中主要有:
(1)以西安交通大学润滑理论与轴承研究所为主、国内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支持产品协同设计的网站 - 现代产品设计与研究开发网络,旨在推进现代设计,主要提供设计知识的获取,参加的单位还有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机械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许多著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2)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系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出了基于Web的异地合作设计系统C-design,该系统采用了Client/Server 构架,客户与服务器之间通过VAW来完成。
(3)上海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上海飞机制造公司开发了一个基于Internet/web的异地设计与制造系统,利用其进行跨企业、跨地域的协同产品设计与制造。
另外,国内也有一些相关的网站,如:中国机械网、材料与制造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它们提供机械设计技术数据、制造工艺技术数据等,并把机械设计技术、制造工艺技术、远程设计技术、产品数据库、计算机辅助设计都实现了网络化。在其中的机械设计技术模块中,用户只须选取自己要使用的设计模块,输入适当的参数就可自动设计出自己所需的零部件;在远程分析模块中,实现了常用机构的参数化仿真与分析。
3.远程设计系统的技术研究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以大型机为中心的计算模式、以服务器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以及随着Web技术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浏览器/服务器计算模式。
3.1通过对两种计算模式的研究和分析, B/S 模式较 US 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3.1.1界面风格统一、可移植
US 模式的客户端往往采用不同的开发工具开发,因此界面不统一,一般来说也互不兼容,难以移植到其它的平台上运行,而B/S模式的客户端使用统一的Web浏览器,根本就不存在移植性的问题,而且使用非常简单。
3.1.2跨平台性
B/S 模式的系统较US模式的系统有更好的跨平台性,客户端可位于任意的软、硬件平台,因此跨平台的问题得到解决。
3.1.3易于管理和维护
C/S模式的系统针对不同的客户端需要开发不同的应用程序,完成的工作量较大。一旦系统要进行修改或升级,则要修改所有客户端上的应用程序,工作重复,管理和维护成本较高。反观B/S模式,由于应用软件集中在服务器端的开发和管理,因此应用系統进行升级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的软件即可,无需客户端的参与,因此大大减少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与工作量。
3.2程设计系统的支撑技术
基于Web的远程设计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活动,其中包括现代机械设计技术、Web技术、数据库技术等。
3.2.1机械科学技术
机械科学的理论与知识是进行远程设计的前提。没有这些理论知识作根基,远程设计无从谈起。
3.2.2计算机网络技术
远程设计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是远程设计系统的运行平台。所有的设计过程中的信息都要通过网络来传递,网络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远程设计系统的质量,是实现远程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
3.2.3标准化技术
9.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文件 篇九
机学教【2012】017号
关于2012年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安排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关于开展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的通知》的统一安排,先将全国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2012)安排如下:
一、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命题、统一时间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二、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时间:
2012年4月21日(周六)上午9:00-12:10考试
2012年10月20日(周六)上午9:00-12::10考试
三、即日起接受申请报名工作,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组授权的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培训机构)负责受理报名及考务工作。首次考试在2012年4月9日前将考生的报考数据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组,第二次考试在2012年10月8日前将考生的报考数据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组。考生也可以直接向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报名,我们将协助安排申请考生在就近考点参加考试。
四、培训:培训机构按指定的考试大纲、培训资料进行培训。申请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是否参加培训。
五、颁发证书:考试合格者,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颁发《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证书》,取得见习工业工程师证书的人员名单将在《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通讯》公布,该名单也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网站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网站查询。
六、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费300/人。考试培训资料费30元/本。各地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培训机构统一订购培训资料。
七、请各地有关单位好在实施该考试过程中,要密切配合,相互配合,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共同做好宣传、组织工作。
10.自动化发展的机械设计研究 篇十
关键词:自动化;机械设计
自动化技术在我国机械设计中应用相当广泛,其为我国机械设计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面对向前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设计之中越来越广泛,提升机械生产的智能化和高效率至关重要。将自动化技术合理的融入机械设计之中,将我国机械设计自动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层次。目前我国机械制造行业主要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的前提,发展机械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强化市场作为主要路径,切实将自动化就似乎和现代制造技术相结合,逐步实现现代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
一、机械设计自动化设计的发展现状
自从我国入世以来经济建设和制造工业业均迎来了新的机遇,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积极应对世界工业技术水平的发展,不断完善工业制造水准,同时将我国的核心竞争力落实到实处,积极推动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随着外资企业冲击我国市场,面对世界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冲击,我国机械设计必须抓住机遇加强自动化建设。目前我国机械设计自动化技术看着比较单一,刚性自动化程度较为严重,较之发达国家机械自动化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不断改进我国机械设计的手段,吸取国外企业发展的经验,促进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改进发展不断完善信息和系统技术[1]。
机械设计自动化研究的时候必须注重其基本的现状及存在着问题分析,开展机械设计自动化研究必须从各项基础工作开始,积极将实践技术应用于其中,对于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实现机械自动化全面发展。针对机械设计自动化问题的分析应从更加深层次进行研究,采用针对性手段进行改进,促进机械设计过程中以科学技术作为整改发展的基础。
二、机械设计与自动化发展方向分析
由于生产技术快速发展,机械自动化在制造行业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而且获得了巨大的成果。我国机械设计自动化发展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而言我国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现阶段对于机械设计和自动化发展的科目建设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于机械设计自动化的研究应该立足于现实,根据理论知识寻找实践的成功点,然后再根据我国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的发展程度进行发展方向分析。未来机械设计自动化会逐渐实现智能化发展、机电一体化、网络化、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发展,总之机械设计逐渐会将先进理念逐渐融入到现实的发展之中[2]。
智能化发展可以说是机械设计的发展根本,其主要是实现机械生产效率提升,将机械制造业与智能化技术逐渐融合在一起,将结合机械设计、动力学知识以及社会学发展等学科,实现机械设计科技核心化。通过学科间的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逐渐实现了机器人和人脑推理、逻辑和生产。其在机械设计自动化中的应用成为今后的发展主流。
机电一体化其主要是一种信息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设计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电子工程技术不断融合的结果。机电一体化发展主要是一种交叉学科的融合,在学科发展以及单一学科之间之间进行融合,并且融合技术逐渐被应用机电发展之中。现代机械设计必须要从传统的思维进行设计和思考,采用创新机械设计思路,将学科之间的技术进行融合,并且所有的机电技术立足于科学建设,将机电一体化作为机械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
网络模式发展其主要是基于当前先进的网络发展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逐渐应用广泛,在国民生产以及生活之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网络化可以说加速了互联网的发展,同时对于机械设计而言网络化可以实现设计理念等交流,设计者在进行机械自动化设计的时候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自己的设计系统之中。由此可有效提升机械产品换代、理论更新,发达的网络技术还可以实现机械生产的远程控制,实现实时监测能够为机械设计提供实时数据支持,从而为机械设计自动化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可持续化发展和绿色发展均是今后工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向,可持续化发展主要是实现机械设计自动化发展能够更上时代步伐。另外绿色发展理念主要是在进行机械设计的时候多考虑机械生产的时候能够对环境进行保护。因为环境保护正是当前我国非常重视的问题,机械设计的时候必须强化这方面的技术,否则机械设计的时候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那么必将会引起时代大流的冲击。
结束语: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在新时期不断进步与创新,我国社会各领域对高质量机械制造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机械设计的时候必须注重自动化发展,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智能化发展、机电一体化发展、网络化发展、可持续化发展以及绿色发展模式。时代正在不断进行变革,各项技术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只有打造出适应时代变迁的技术才能够生存下去。本文针对机械设计自动化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为机械设计时提供设计方向参考。
参考文献:
[1] 胡程晔.试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5:1.
11.机械设计——中国机械发展史 篇十一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彦敏首先介绍立项背景和项目主要内容。“中国机械工程重点技术发展研究”项目将充分考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机械工程技术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变化, 配合“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 研究影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技术的发展趋势、路径。
路甬祥荣誉理事长在会上作了题为“支撑制造强国战略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发言。他回顾了项目开展的由来, 分析了近年来世界经济、科技与产业的变化, 提出了项目的目标。
钟志华院士代表工程院发言, 对项目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并表示对项目研究给予全力保障与支持。项目综合研究负责人屈贤明研究员汇报了中国机械工程重点技术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
与会专家进一步明确项目目标、定位和方法。大家认为, 项目要以“支撑制造强国战略、服务中国制造2025, 加快实现‘三个转变’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为研究目标。研究成果要定位于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重要产业技术发展路径指引和政策建议, 要为企业、行业和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提供科学目标和路径指引。在研究方法上要全面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发展新理念, 着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技术创新与制度管理文化创新、企业为主体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等诸多关系。“中国机械工程重点技术发展研究”只有更加突出前瞻性, 提前布局, 才能更好地发挥支撑和服务作用。
12.中国重型机械行业分析报告 篇十二
我国一度被人遗忘、多年惨淡经营的“硬骨头”行业高速增长的态势,让跨国公司、民营企业、政府部门以及学术界对中国包括重型机械行业在内的装备工业、重工业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是否进入重化工工业化阶段的讨论不断升温,特别关注国际重型机械行业的发展经验,以及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对重型机械等重工业、装备工业的投资兴趣。
2004年重型机械行业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总产值接近1500亿元,增长速度超过30%,效益的增长率也在30%以上。“2005年中国重机行业的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20%,总产值将达1700亿元。
“2005年是重机企业非常关键的一年。“十五”计划的任务都必须在今年完成,企业必须按时交货,能源、交通、建材等基础工业的快速发展等因素,都将使为这些行业服务的重机行业,尤其是冶金矿山设备、运输设备行业的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另外,由于国家对冶金、水泥等投资过热行业继续进行宏观调控,以及国家财政政策将由“积极”调整为“稳健”,必将对行业特别是对冶金矿山设备行业影响加大,这些行业的市场需求将有一定的减少,经济增长速度也将明显放慢。因此,现在很多的企业大量地购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是不理智的。
我们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2004年进出口额的统计中,以冶金矿山设备逆差最大,差额将近16亿元,冶金矿山设备行业约30%的国内市场仍被外商占领。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冶金工业近些年发展速度很快,而前几年我国的冶金设备技术改造很慢,在目前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许多设备依赖进口。特别是热、冷连轧设备关键技术差距很大,虽然现在有些企业,如一重已经能够生产相关设备,但国内很多钢铁企业还不能予以认可,给国内企业的锻炼机会也很少,所以尽管进口设备非常昂贵,但很多企业仍将国外设备作为首选
1、行业基本状况
重型机械行业是我国重工业发展的缩影,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重机行业形势开始好转
1.1 概况
重型机械行业的共性都是一些大型的、重型的、投资类的、装备类的产品,这是与一般加工业、轻工业所不同的。重机行业特征:产品多元化;制造加工高精度化;生产线装备的成套性;技术先进性;产品生产周期长;新产品开发投入大耗时长。
1.2 发展历史与现状
我国重机行业以一重和二重为代表,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生力军。
六、七十年代,自主研制自由锻万吨水压机和“九大设备”,为我国工业化、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起到了巨大作用;
八、九十年代,通过技术引进、联合设计、合作生产、自主开发等,为我国钢铁企业、矿山、电站、石化、港口、汽车以及卫星发射架、船炮等提供了大量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和国防装备;近年,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市场秩序不健全以及国家经济环境影响等问题,重机行业多年来一直处于不正常、低利润和亏损状态。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重机行业形势开始好转;走出了之前三年的最低增幅(1%-3%);重型机械是2001 年机械行业当中增长最快的子行业;由于冶金等行业的需求强劲,2003 年上半年全行业销售收入增长了39.79%。目前全行业虽已扭亏为盈,但许多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利润很低甚至亏损,货款拖欠现象严重。毋庸置疑,《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正式出台将使工程机械面临中长期利好,但是短期我们还是看淡该行业。2004年第三季度的数据表明,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景气低谷已经出现,加息等重大事件更是推迟了行业的复苏。与此同时,由于2005年国家将执行中性偏紧的宏观政策,我们预测该行业下一个拐点的出现将至少推迟到2005年底。
1.3 行业规模与增长
2004年重型机械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产值、出口交货值、主要产品产量等总体增长幅度都在40%以上,全行业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700 亿元。同比增长39.8%;重机行业利润总额15.6 亿元,同比增长41.1%。
1.4 主要产品和细分行业
重型机械行业是我国特有的叫法,这个名称在国外是不存在的,我国重型机械行业协会按产品特点将重型机械行业划分为矿山、冶金、起重运输、重型锻压、大型铸锻件五大类,主要产品有21 大类,近4200 个
品种规格;按行业统计则分为矿山设备、工矿车辆、冶金设备和起重运输设备四大子行业。
2004年年重机行业各大子行业销售收入比例
目前全行业虽已扭亏为盈,但许多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利润很低甚至亏损;子行业中的冶金设备和矿山制造业仍处亏损状态,起重运输机械行业贡献了整个重机行业大多数的收入和几乎全部利润,但今年冶金设备高速增长,有望扭亏为盈。
1.5 进出口
目前国内重型机械市场估计在1000-1200 亿元左右,其中进口约占市场份额的25%-30%,进出口差额很大。入世有利于高附加值产品进口和劳动密集型、小型产品出口。
4:重型机械产品进出口金额(亿美元)
1.6 产业链
从2002 年下半年开始,重机行业受钢材价格上扬的影响,生产成本已上升了5-10%,最近刺激行业高速增长的下游需求主要是钢铁行业。
1.7 相关政策
重型机械技术装备是衡量一个国家重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关系国家安全的产业。国家“十五”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目标为:重组一重和二重两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重机集团,发展一批专业特色的企业,2005 年企业数减少10%,2010 年再减20%;2005年产品种数20%达到当代国际水平,30%达到国际九十年代水平。重机行业协会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的政策建议有:专项贷款解决企业间拖欠、企业经营和技改,针对重机行业的大型成套设备项目执行增值税区别对待政策;取消部分产品进口免税政策;制定和完善大型成套设备引进(进口)本土化优惠政策,制约国内国有大型企业用户歧视国内大型装备企业的行为;加快重机行业国有大型、特大型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制步伐,促进“债转股”等。
2、行业影响因素
2.1 行业发展影响因素
近二年,重型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稳步好转的主要原因有三:国家为扩大内需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西部大开发项目;重型行业深化企业三改一加强,提高了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最近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我国钢铁行业对冶炼设备和轧制设备的强烈需求。但也存在突出的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特别是大型企业表现不如全行业,原因包括:生产流动资金严重短缺;重型通用机械产品低价恶性竞争;外资企业和重型设备进口等享受减免税优惠待遇问题;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特大型企业历史包袱太大,改革、改组和改制尚未真正到位;行业收入偏低造成人才大量流失,加上开发资金短缺,致使产品开发能力薄弱。
2.2 行业前景预测
目前冶炼设备和轧制设备市场需求旺盛,其主要原因除了国家积极财政政策推动钢铁行业快速增长和技改外,民营钢铁企业发展迅猛,初步统计到2004 年底,将有约2000 万吨钢材产量来自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对特钢转炉、电炉和连铸设备与各类金属轧制设备的需求量快速增长,而这些企业基本采用国产设备。目前钢铁行业国家正在调控,不过短期内不会对钢铁行业投资
产生大的影响;而我国发电设备的需求开始强劲增长,2002 年我国发电设备产量同比增长了58.3%,2003 年1-7 月发电设备又增长了67.1%,国内重机行业应该可以从中分得一杯羹。我国港口投资、物流现代化等的加速进行,也会带动重机行业当中的起重运输设备和工矿车辆的需求。随着我国以重化工业高速增长为特征的新一轮经济经济增长期的来临,对重机设备的新增投资和技改需求将会维持较长一段时期,虽然重机行业本身尚面临诸多问题,国内企业与国外的差距也很大,但预测未来3-5年我国重机行业将以快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发展,年均达到15%应该是可信的。2003 重机行业增速肯定超过预期,年初预计2003 年重机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14%,而2003 年上半年增长了32.6%,预计全年增长25%应该不成问题。
3、营运模式
3.1 国际模式和发展经验
重型机械行业的产品主要是项目性的、装备性的、专业性的产品,与批量生产的一般加工工业和通用型装
备工业有很大差别,国际上重型机械行业的巨头纷纷消失,美国的三大厂麦斯它、维一尤耐特、不劳考克斯和德国三大家中的两家(萨克、德马克)都不存在了,分析这些国际巨头纷纷消失的原因以及其他巨头现有的发展
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对整个重工业、装备工业来说都很宝贵的经验和发展模式:
(1)大通用、多元化,以降低经营风险;
(2)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整套设计等是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3)要充分进行生产配套、技术研发的联合、合作,避免为重资产和“大而全”所拖累,要与客户达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4)要扩大出口,市场瞄准全球。
3.2 国际标杆企业模式---三菱重工
三菱重工是日本最大的重工企业,也是国际重工巨头当中发展状况很好的企业,它的发展经验对我国重机行业乃至装备工业有很大参考价值。三菱重工的发展模式是大通用多元化规避行业风险,先进技术高端市场应对激烈竞争,其多年的良好发展态势以及近年的有效重组措施给我国重机行业发展提供的经验有:
(1)产品(特别是成套产品)多样化,三菱重工就是大通用,现在什么都做,这个行业不行还有那个行业。既有通用的机械和成套设备、产业机械、空调制冷设备,也有能源系统、造船海洋系统、甚至军工航天工业,还在开发新兴的环保产业和尖端的创新技术。
(2)低成本保留核心技术能力和设计施工能力:根据经济、技术的发展,注意发展新兴产业,培养、留住业务带头人,等有项目有任务时,再随时组织中级技术人员或将其中一般的设计外包完成;成立多个控股又是自负盈亏的设计研究工程承包公司,经营灵活。
(3)逐渐减少、缩小制造能力,把日本和世界的制造力量都看成可以利用的力量,一般设备、产品逐步减少,减少日常工人数量,以部分化解重机行业天性的重资产结构,降低成本。
3.3 我国重机企业基本发展思路
我国重机行业大型企业的基本发展思路应该是大通用、多元化,重机行业实质是个高技术、大协作的行业,要求不断开发新技术、拓展新思路,不断横向扩充、退出或形成新的产业,才能生存发展下去,否则长时期是没有出路的。
4、重点企业点评
重机行业现有生产能力过剩,供大于求格局没有改变,但技术含量高、性能好的产品及零部件仍需进口,每年约有220 亿元的市场被境外厂商占领,相当于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的28%。表1 所列重点企业指的是重型机械行业中的冶金机械、矿山机械、重型锻压机械、大型铸锻件这些子行业的重机协会重点联系企业,而重型机械行业当中最大的子行业起重运输机械行业当中,还
包括振华港机等大企业。
表1:200
4重点企业 2004年工业总产值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 35亿元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27.74亿元
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25.8亿元
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23.2亿元
中信重型机械公司 23亿元
上海重型机械厂 21亿元
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18亿元
(1)一重: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素有“国宝”美称,亚洲最大的重型机器制造企业,总部位于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公司经营本部、设计研究院和大型设备出海生产基地位于大连市。特大型全能装备制造企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的先进水平。千吨级热壁加氢反应器处于国内垄断;
中厚板轧机、大型机械压力机和连铸机占国内30%左右;电站铸锻件占全国装机总量的40%,并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制造大型核电压力容器的厂家之一。中国一重集团公司和鞍钢自主设计和制造的1780毫米五连轧机组投产。2004年9月太重集团公司研制出世界第一套热回收焦炉机械成套设备。
(2)二重: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位于四川德阳,始建于1958年,1971 年正式年投产公司技术中心下属重型机械设计院、大型铸锻件研究所、工艺研究所等多个研究院所。可年产钢水18 万吨,铸件2.2 万吨,机器产品产量5 万吨,具有生产单重500吨级优质钢水、400 吨级优质钢锭、300 吨级优质铸件、200 吨级优质锻件产品的超强能力。优势产品:进军工程机械制造业,研制成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我国新一代全断面掘进机;电站汽缸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极高,国内60%以上的厂家需要二重供货,2002年生产30套大型汽缸体。2004年6月被誉为“中国轧机之王”的我国第一台5米宽厚板轧机在中国二重集团公司顺利通过A检,制造成功。
(3)上海电气集团:下属重型机械事业部拥有上海重型机器厂、上海重型矿山机械公司、上海轨道交通设备车辆工程有限公司、上海起重运输机械厂、上海环保机械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天地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等著名企业。其中上海重型机器厂是中国目前三个拥有万吨级锻造水压机的大型重机之一,是中国华东地区最大的重型机械制造厂和铸锻中心,从九十年代开始,上重厂一直处于困难之中,2002 年上重厂告别了十多年的亏损,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以电站、轧钢、水泥市场为重点,实现创利1018 万元,销售收入总额达到6.15亿元,商品产值7亿,承接合同11 亿元以上,人均劳动生产率从过去的7-8万元提高到30万元左右,该厂目标是到2006 年,商品产值达到10 亿,人均商品产值达到40 万元以上,使上重厂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重型机械制造基地,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重机行业之首”
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破碎机生产和出口企业,销售收入在全国重型矿山机械工业行业排名第8 位。
(4)太原重工:始建于1950 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机器厂,1998 年成立“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于2002 年12 月2 日揭牌,总资产53.2 亿元,人员22216 人,由原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榆次液压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机器制造有限公司重组设立。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大型起重机、大型挖掘设备、航天发射装置、大型轧机油膜轴承、矫直机和液压件生产基地、唯一的管轧机定点生产基地、唯一的火车轮对生产基地,国内品种最全、水平最高、历史最悠久的锻压设备生产基地。太重技术中心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5)中信重型机械公司(原洛阳矿山机器厂):全国最大的矿山机__械制造企业,矿井提升设备市场占有率达86%以上,有能力设计制造2500-5000KW 大型齿轮减速器,填补国内空白;2001年债转股成 立中信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6)沈重:沈阳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日产5000 吨水泥立式磨、双进双出磨煤机、大型烧结机、电工钢检切线等技术在国内市场居绝对优势。目前已有9 个合资企业全面运行。还为中国实验快堆工程提供设备。
(7)沈矿: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固定资产5.23 亿元,与德国合作生产直径120m的亚洲最大的圆形料场堆取料机;破磨、分级、选矿、脱水等选矿成套设备产量居国内之首;ZL系列装载机的技术国内领先。
(8)大起大重: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由大连重工和大起集团于2001 年12 月联合重组而成,2002 年生产经营额突破16 亿元,创重型机械行业国营大型企业产值最好成绩。大连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主营散料装卸机械、连铸设备、轧钢设备等;大连大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起重及装卸机械产品厂家。
(9)振华港机:主营设计建造和安装大型港口设备、工程船舶和大型金属构件及其部件等,集装箱起重机的市场占有率在世界排名第一,约占全球35%至40%。值得注意的是,其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在2002 年中期以前高速增长,2001 年达到33.8%,2002 年中期增长29.7%,但2002 年和2003 年中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分别只有6.54%和7.44%,税后利润增长也同步大幅下滑。
5、结论
也许错过了最低成本进入机会,但将迎来更为清晰的进入时机;
及时进入、及时重组、及时退出---重机行业投资准则。
13.机械设计——中国机械发展史 篇十三
1两构件通过 点 或 线 接触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机构要能够动,其自由度必须 大于零。
2满足曲柄存在条件的铰链四杆机构,取与最短杆相邻的杆为机架时,为 曲柄摇杆机构 机构,取最短杆为机架时,为 双曲柄 机构。
3在凸轮机构中,当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为 等速(简谐)(正弦加速度运动)运动时,将出现刚性(柔性)(无)冲击。
4V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打滑 和 发生疲劳损坏。
5直齿圆柱齿轮作接触强度计算时,取 节点 处的接触应力为计算依据,其载荷由 一 对齿轮承担。
6斜齿圆柱齿轮的法面模数与端面模数的关系为 mn=mt*cosβ(写出关系式)。
7工作时既受弯矩又传递转矩的轴称为 转 轴。传动轴只传递转矩而不承受弯矩,心轴只承受弯矩而不传递转矩,转轴既传递转矩又承受弯矩 对于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主要按 齿面接触 强度进行设计,而按 齿根弯曲 强度进行校核,这时影响齿轮强度的最主要几何参数是 齿轮直径d。
8一对标准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要正确啮合,它们必须满足 模数相等、压力角相等和 螺旋角相等方向相反。
9.凸轮机构中,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取决于 凸轮轮廓的形状。10带轮的基准直径越小,带所产生的弯曲应力越 大。11.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相对运动的活动联接称为 运动副。
12.斜齿圆柱齿轮以 法向 模数为标准模数。法向模数=端面模数*螺旋角的余弦 13.根据工作原理分类,螺栓联接采用对顶螺母防松是属于 摩擦 防松。14.盘形凸轮的基圆半径越 大,则该凸轮机构的传动角越大,机械效率越 高。
15.普通螺栓联接在工作时主要承受拉力,它的主要失效形式是螺纹部分的 压溃或 剪断。16.带传动中,小带轮直径越 小,弯曲应力越大,弯曲应力是引起带 疲劳破坏 的主要因素。17.磨粒磨损和弯曲疲劳折断是 开式 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18.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和 小于或等于 其它两杆长度之和,则最短杆相邻杆为机架时,可得曲柄摇杆机构。
19.型号为6307的滚动轴承,其内径d= 35mm,公差等级为 零级。
二、选择题
1.在曲柄摇杆机构中,为提高机构的传力性能,应该____________。极位角表示极位特性,压力角,其余角为传动角,传动角越大,传力特性越强
A.增大传动角 B.减少传动角 C.增大压力角 D.减少极位夹角 2.在铰链四杆机构中,机构的传动角和压力角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A.=180-
B.=90+
C. =90-
D.= 3.链条的节数宜采用____________。
A.奇数 B.偶数 C.5的倍数
D.3的倍数 4.带传动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由于____________。
A.包角1太小 B.初拉力F0太小
C.紧边与松边拉力不等 D.传动过载 5.对于普通螺栓联接,在拧紧螺母时,螺栓所受的载荷是____________。
A.压力
B.扭矩 C.拉力 D.拉力和扭矩 6.渐开线标准齿轮的根切现象发生在 ____________。
A.齿数较少时 B.模数较小时 C.模数较大时 D.齿数较多时
7.当一对渐开线齿轮制成后,即使两轮的中心距稍有改变,其角速度比仍保持原值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A.压力角不变 B.啮合角不变 C.节圆半径不变
D.基圆半径不变 8.在下列四种型号的滚动轴承中,____________必须成对使用。
A.深沟球轴承 B.圆柱滚子轴承 C.推力球轴承 D.圆锥滚子轴承 9.在计算轴的弯矩时,常用当量弯矩MeM2(T)2,式中在不变的转矩作用下可近似取为________________。对不变的转矩,=0.3;当转矩脉动变化时,=0.6;对频繁正反转的轴=1;
A.0
B.0.3
C.0.6 D.1 10.下列四种联轴器,能补偿两轴相对位移,且可缓和冲击、吸收振动的是____________。
A.凸缘联轴器 B.齿式联轴器 C.万向联轴器 D.弹性套柱销联轴器 11.题1图为卷扬机传动示意图,图中序号3所示部分属于()A.动力部分 C.控制部分
12.由m个构件所组成的复合铰链所包含的转动副个数为()A.1 C.m
B.m-1 D.m+l B.传动部分 D.工作部分
13.无急回特性的平面四杆机构,其极位夹角为(极位角越大极位特性越强)A.<0
C.≥0
14.凸轮机构的主要优点是()A.实现任意预期的从动件运动规律 C.适合于高速场合
B.承载能力大 D.凸轮轮廓加工简单 B.=0 D.>0 15.在设计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时,若出现运动失真现象,则应()A.减小凸轮基圆半径 C.减小平底宽度
B.增大凸轮基圆半径 D.增大平底宽度
16.棘轮机构中采用了止回棘爪主要是为了()A.防止棘轮反转
C.保证棘轮每次转过相同的角度
B.对棘轮进行双向定位 D.驱动棘轮转动
17.与相同公称尺寸的三角形粗牙螺纹相比,细牙螺纹()A.自锁性好,螺杆强度低 C.自锁性差,螺杆强度高
B.自锁性好,螺杆强度高 D.自锁性差,螺杆强度低
18.普通V带传动中,若主动轮圆周速度为v1,从动轮圆周速度为v2,带的线速度为v,则()A.v1=v=v2 C.v1>v=v2
B.v1>v>v2 D.v1=v>v2
19.常用来传递空间两交错轴运动的齿轮机构是()A.直齿圆柱齿轮 C.斜齿圆锥齿轮
B.直齿圆锥齿轮 D.蜗轮蜗杆
20.选择齿轮精度的主要依据是齿轮的()A.圆周速度 C.传递功率
B.转速 D.传递扭矩
21.对齿轮轮齿材料性能的基本要求是()A.齿面要软,齿芯要韧 C.齿面要软,齿芯要脆
B.齿面要硬,齿芯要脆 D.齿面要硬,齿芯要韧
22.开式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A.轮齿折断和齿面胶合 C.齿面点蚀和齿面磨损
B.齿面磨损和轮齿折断 D.齿面胶合和齿面点蚀
23.在传动中,各齿轮轴线位置固定不动的轮系称为()A.周转轮系 C.行星轮系
B.定轴轮系 D.混合轮系
24.型号为7315的滚动轴承,其内径是()3圆锥滚子轴承5推力球轴承6深沟球轴承7角接触球轴承+宽度系列代号(可省略)+直径系列代号+内径写列代号(5的倍数)+内部结构代号 A.15mm C.75mm
B.60mm D.90mm 25.当机构中主动件数目()机构自由度数目时,该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A.小于
C.大于
A.大于
C.小于
A.F1/F2=eC.F2/F1=eμα
B.等于 D.大于或等于 B.等于
D.可能等于也可能大于 B.F2/F1>e
μαμα26.一对标准齿轮啮合传动时,其啮合角()其分度圆压力角。
27.带传动中紧边拉力为F1,松边拉力为F2,则即将打滑时F1和F2的关系为()。
μα
D.F2/F1 C.30000 D.60000 三、判断题 1.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当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时,为双曲柄机构。X 2.在凸轮机构中,基圆半径取得较大时,其压力角也较大。X 3.一对齿轮啮合时,其齿相互作用的轮齿上受的接触应力大小相等。V 5.在蜗杆传动中,由于蜗轮的工作次数较少,因此采用强度较低的有色金属材料 7.带传动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由于传动过载。X 8.转轴弯曲应力的应力循环特性为脉动循环变应力。V 9.推力调心球轴承既能承受径向载荷,又能承受轴向载荷。X(单列球轴承仅承受单向轴向荷载,双列球轴承可承受双向轴向荷载)10.四杆机构的传动角是指从动揺杆的受力方向与受力点的速度方向之间所夹的锐角。(X) 11.带传动的最大应力点发生在紧边绕上小带轮处,其值近似地表示为:σ(V) 12.螺纹的公称直径为:与外螺纹牙顶(或内螺纹牙底)相重合的假想圆柱体的直径。(V) 13.一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主动轮1和从动轮2的材料和热处理硬度不相同,齿数Z1 四、问答题 五、分析计算题 1.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已知lAB=30mm,lBC=70mm,lCD=67mm,lAD=80mm,试判断该机构的类型,并说明理由。(本题6分) 曲柄摇杆机构因为30+80≦70+67,且最短边的邻边作机架 max=σ1+σb2+σc。 题 五、1图 2.计算题33图所示机构的自由度,若含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请明确指出。 活动构件5个,平面高副0个,低副7个,所以自由度=3*5-2*7=1,其中e、f处为虚约束,d处仅仅是滑动副。 3.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如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必须编号明确指出。有虚约束,两处都有复合铰链,活动构件=7,低副=10,高副=0,自由度=3*7-2*10=1,由一个自由度有一个主动力,所以机构有确定的运动。 4.如题37图所示,设计一摆动导杆机构。已知机架lAC=50mm,行程速比系数K=2,用图解法求曲柄的长度lAB。 (注:写出简单的作图步骤,并保留作图线。) 5.已知图示机构中,LAB=72mm,LBC=50mm,LCD=96mm,LAD=120mm问: (1)此机构中,当取构件AD为机架时,是否存在曲柄?如果存在,指出是哪一构件?(必须根据计算结果说明理由) (2)当分别取构件AB、BC、CD为机架时,各将得到什么机构? 50+120=170大于72+96=168,所以 机构没有整转副,所以无论那个机构作为机架都只能得到双摇杆机构。 6.下图蜗杆传动中,标出未注明的蜗轮的螺旋线旋向、蜗轮转向,并绘出蜗杆传动中蜗杆的三个分力方向(本题12分)逆时针 7.已知在一对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中,1轮为主动轮,其螺旋线方向为左旋,圆周力Ft1方向如题31图所示。在图上标出从动轮2的螺旋线方向,轴向力Fa1、Fa2及圆周力Ft2的方向,两轮转向。轮1逆时针旋转,轮2顺时针旋转,轮2右弦,轮2圆周力向右(2图中),轮1轴向力水平向右,轮2轴向力水平向左(1图中) 8.图示一斜齿轮一蜗杆传动装置(转向如图)。(1)分析蜗杆3受力,用分力表示于啮合点A;(2)判断蜗轮4转动方向(标明在图上)。逆时针 9如下图示,一钢制液压油缸,已知油压p=1.6N/mm2,D=160 mm,采用8个螺栓进行联接。根据密封性要求,对于压力容器可取残余预紧力Qr=1.8Qe(工作载荷)。另外,螺栓材料的屈服强度为s=306,安全系数可取3。试计算其缸盖联接螺栓的直径d。(本题15分)1.轴向工作荷载fe=p*a/z=1.6*160*160/8=5120n;2.残余预紧力:fr=1.8*fe=1.8*5120=9216,则总的轴向荷载为:fa=fe+fr=5120+9216=14336n;3.螺栓材料的屈服强度为s=306,安全系数取3,则【s】=s除以s =306/3=102mpa;4.故螺栓小径为:d≧√4*1.3fa/3.14/【s】=15.25;5.查表,取m20,则螺栓分布圆直径为DO=D+2E+2B=160+2*(20+(3-6))+2B=? 10.如题35图所示轮系中,已知各轮的齿数为:z1=20,z2=40,zz3=30,z4=30,z2=50,3=20,试求此轮系的传动比i1H。 11.在图示轮系中,已知z1=40、z2=20、n1=120r/min,求使系杆转速nH=0时齿轮3的转速n3的大小和方向。 12.图示单个铰制孔螺栓联接,两被联接件的材料及厚度相同,已知该联接承受横向载荷为Ft=5000N,光杆部分直径为d0=9mm,h1=8mm 13.一对角接触球轴承反安装(宽边相对安装)。已知:径向力FrI=6750N,FrII=5700N,外部轴向力FA=3000N,方向如图所示,试求两轴承的当量动载荷PI、PII,并判断哪个轴承寿命短些。注:内部轴向力Fs=0.7Fr,e=0.68,X=0.41、Y=0.87。(本题15分) 题 五、5图 14一工程机械的传动装置中,根据工作条件拟在某传动轴上安装一对型号为7307AC的角接触球轴承,如题36图所示。已知两轴承的径向载荷Frl=1000N,Fr2=2060N,外加轴向载 荷FA=880N,内部轴向力为FS=0.68Fr,判别系数e=0.68,当Fa/Fr≤e时,X=1,Y=0;当Fa/Fr>e时,X=0.41,Y=0.87。试画出内部轴向力FS1、FS2的方向,并计算轴承的当量动载荷P1、P2。 .15某轴系部件用一对角接触球轴承支承。已知斜齿圆柱齿轮上的轴向力FA=1200N,方向如图所示,轴承内部轴向力FS1=2800N、FS2=2400N。(1)试画出FS1、FS2的方向,并确定轴承1的轴向载荷Fa1;(2)若轴向力FA方向向左,试确定轴承1的轴向载荷Fa1。.16 下图为斜齿轮、轴、轴承组合结构图。齿轮用油润滑,轴承用脂润滑,指出该设计的错误。要求: 1. 在图中用序号标注设计错误处; 2. 在图下方的空白处标注序号,按序号列出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 3. 不必在图中直接改正。看收藏的幻灯片“轴的作业” 1.端盖与轴接触且无密封,应有一定的空隙且装有密封; 2.套筒与轴承接触时超过轴承内圈高度,使轴承装卸不方便,应低于轴承内圈高度; 3.套筒顶不住齿轮,应使轴肩适当向齿轮内部,使套筒只是顶在齿轮上; 4.精加工面过长,且装卸轴承不方便,应该给轴分级; 5.联轴器的键和齿轮的键位置不对,两者的键应该在同一条直线上; 6.轴肩过高超过轴承内圈高度,无法拆卸轴承,应适当降低高度,使其在轴承内圈内; 题六图 17.题38图所示轴系结构,按示例①,编号指出其他错误(不少于7处)。(注:不考虑轴承的润滑方式以及图中的倒角和圆角)。示例:①—缺少调整垫片 1.端盖直接与轴接 触,且无密封; 2.套筒太高,超过轴承内圈高度; 3.键过长,套筒无法装入; 4.精加工面过长,且装卸轴承不方便; 5.轴无分级,致使轴套无法紧固齿轮; 6.轴肩过高,超过了轴承的内圈高度,无法装卸轴承; 7.轴承不用用键周向固定; 8.缺少调整垫片,无法调整轴承间隙。 18.指出轴系中的错误结构,编号说明其错误原因。 1.此处不用键,无周向旋转构件可固定; 2.精加工面过长,使轴承装卸不方便; 3.端盖直接与轴接触且无密封; 4.无调整垫片,无法调整轴承间隙; 农机农艺相结合历来就受到领导与专家的重视, 但在实践和理论上都一直没解决好, 这是我国某些地区、某些农机化项目效果不好, 进而导致经济效益不佳的重要原因。我国地域辽阔, 历史悠久, 人口众多, 具有精耕细作的农耕优良传统, 各地风土条件和耕种传统习惯差异很大。近年的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对农业机械化又提出新的要求, 这些都制约着农机具的设计、制造与运用, 也推动着农业技术的改革与更新, 因此, 如何在新形势下, 回顾我国农机化历程, 借鉴世界农机化发展, 重新考察农机农艺相结合, 展开讨论, 对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学科发展是必要的。 2 国内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启示 纵观我国农机化近五十年发展历程, 在农机管理、运用与科研中始终贯穿着农机农艺相结合的主线, 推动着农业机械化不断深入发展。 2.1 国内自20世纪50年代初农机化起步阶 段, 推广新式农具中就明确“新农具与耕地作技术是共同提高的”, 为农机农艺相结合提供了条件。20世纪60年代, 进一步提出一些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具体作法, 并在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中要求“加强基本性和综合性的科学技术理论的研究”, 要“根据我国农艺发展的新方向和耕作制度改革的需求, 农业机械产品设计的原则, 首先要适合精耕细作要求”。20世纪70年代在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纲要中提出“农业和工业同时并举”。并具体为“农机部门和农业部门结合起来”, “把农艺改革和农机改革结合起来”, “农艺措施要为机械作业创造条件, 既保持了精耕细作传统, 又发挥了机械化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初一再强调“农机和农艺相结合, 提出”中国农机化道路要根据本国特色办事“, ”发扬我国精耕细作优良传统“, ”各地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迥然不同, 机械化要根据各地的不同特点进行……排涝机械南方先行, 耕作机械东北先走一步“。20世纪90年代机械化土壤耕作在基础理论指导下的农机农艺相结合试验研究引起有关领导重视, 在中南海国务院第三会议室听了迟仁立、左淑珍的专题汇报后指出”以前对耕作理论方法忽视了, 迟仁立、左淑珍同志提出的办法解决了全面耕翻和不耕翻的问题, 解决了两者弊端。李鹏总理在199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农机农艺相配套”, 把农机农艺关系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2.2 农机农艺关系的演变历程 从上述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历程, 可以看到我国农机与农艺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2.2.1第一阶段是农机服从农艺阶段, 指导思想就是一切机械作业均应严格服从技术要求, 农机处于从属地位, 为农业服务。但是当先进的农业机械纳入传统农业时, 还是对传统耕作方式提出了挑战。2.2.2第二阶段是农机农艺相互适应阶段。农业机械生产中的作用增强了, 地位有所提高, 也就暴露出更多的农机与农艺不相适应的问题。2.2.3第三阶段是农机农艺相结合阶段。农业机械有了长足发展, 品种多, 功能全, 可以为农林牧副渔、加工业的大农业实施各业全过程机械化, 从而产生了农业机械化综合生产技术。2.2.4第四个阶段是基础理论指导下的农机农艺相配套阶段。农业机械化三系配套已不是简单的农艺过程同相应机械来替代所能完成的。其综合性, 系统性要求有相应的基础理论来指导, 使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有机地组成优质高产高效科学的作业程序系统。 3 农机农艺结合成效显著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农机化战线上许多成功的农机农艺结合具体范例, 值得总结推广, 指导未来。 3.1 20世纪60年代初黑龙江农机化科技人 员从解决东北因有三角犁铧耕作, 铧耳限制耕深, 造成耕层浅、犁底层硬, 无法深耕的弊端出发, 提出加装深耕部件, 打破三角生格子的深松土措施和部件 (阎作新, 1962) 。20世纪70年代安与“高寒地区地裂子抗蚀保土启发进行深松土, 二者合而为一”发展为“深松耕法”, 得到领导重视, 组织了农业、农机、农场、气象、林业、教育六局科技人员大协作进行试验研究。但由于增产机理和肥力转化不清, 受到质疑。认为增产没根据, 光用不养、地下开荒、后患无穷, 不能推广。农机和农艺都无法解释这些问题, 是生物学专业人员研究揭示出深松耕法创造的虚实并存耕层协调了水肥气热, 实现了早熟高产, 用养结合, (迟仁立、左淑珍, 1997) , 为深松耕法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一方面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并在全国三北地区示范推广, 取得显著成效, 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励。另一方面推动了配套农机具研制, 产生了一大批以虚实并存层为依据的深松机、整地机、七铧犁改装等新型深松系列机具, 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2 基础理论研究从虚实并存耕层的土壤水 肥气热、微生物、作物根系、光合生理、农田小气候等方面深入系统测试, 总结出虚实并存效应原理。一方面与生产结合, 形成以虚实并存耕层为核心, 在不同部位、深度、间隔, 不同时期深松的整套土壤耕作技术, 并在海伦县不同农耕区因地制宜推广应用, 形成机械化耕作技术规范, 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奖。另一方面从农业历史角度研究提出虚实并存耕作是我国精耕细作优良传统中“精耕”的继承和发展, 是比平翻的全虚耕作和免耕的全实耕作都优越的先进耕作系列。 3.3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各地进行的秸 杆粉碎还田, 机械化精量播种, 抛秧和化肥机械深施等农机化新技术都是在明确农艺技术效果指标基础上, 农机农艺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从作物增产潜力的基础理论研究出发, 查清土水肥光热指标, 促进了旨在抢农时、争光热的华北三夏机械化耕种一条龙作业技术和吨粮田优质高效高产技术与配套系列机具的研制, 这些都是基础理论指导下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硕果。 4 农业机械化科研发展之我见 农业机械化的名称就包含了“农业”、“机械”“化”三方面含义, 就是“农业”和“机械”“化”在一起, 即农艺农机相结合。 4.1 观念的转变。 在农机化研究人员中, 存在着重“机”轻“化”的错误观念。二者缺一不可, 相辅相成, 同等重要。 4.2 人才的培养。 现时的农机课程设置以“机”为主, 只有一门农学基础还与机械离得太远, 因此应该从农机化教材改革作起, 增加农业生物学和介绍宏观环境的生态学课程。编撰农业机械化专业自己的农学教材, 培养农机农艺结合的“双料”人才,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重机轻化的现象。 4.3 统一分区规划。 对于在中国条件下实现农业机械化, 特别是田间作业机械化的复杂程度认识不足。对各地的风土条件、作物种类、种植制度、栽培方法的复杂性, 都没有联系农业机械化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 提出区域性因地制宜的, 有理论数据的, 可以进行定量指导的机械化作业体系。五十年来各地农业科技人员已作了大量工作, 建议在全国立项, 统一规划分区进行, 补充完善总结各现有成果, 提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种植宏观设计。同时要从传统狭窄的种植生产过程机械化束缚中解放出来。 4.4 如何结合是突破口。 农机农艺相结合已深入人心, 取得共识, 但“如何结合”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近五十年来历程所提出来的重大课题, 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的突破口。 摘要:在新形势下, 回顾我国农机化历程, 借鉴世界农机化发展, 重新考察农机农艺相结合, 展开讨论, 对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学科发展是必要的。 关键词:农机,农艺,机械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农机化司, 北京农工大.中国农业机械化重要文献资料汇编[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88, 4. [2]国家农委.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 (1949-1957) , 国家农委办公厅, 1981, 10.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机械自动化;意义;发展方向 我国形形色色的行业都受益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其所体现出的效益和优点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可以满足人类各种各样的生活需求,而且可以体现出可靠性高、节省能源的好处。目前,机械自动化技术俨然已经成为工业领域不可或缺的先进技术,其重要性和意义不言而喻。因此,本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有助于为以后的学术研究提供支持与帮助,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研究人员关注这一行业,为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一、机械设计制造的含义 机械制造实质上是制作生产各种机械及其相关设备过程的一种总称,机械设计具体是指,基于机械设备所彰显的使用要求对相关方面进行一系列的精确优化,并用多样的技术文件予以描述,从而作为制造的根据工作的全部流程。这些相关方面具体是指润滑方法、各构件的形状和材料尺寸等。 机械设计和制造包括很多方面,譬如,机械加工工艺管理与设计、现代机械设备操作与编程等;与此同时,还涉及了工程力学、模具制造与设计等众多方面的知识。 机械设计与制造从1971年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直至今天,机械的制造设计俨然已经作为了一门专门的科学,体系已日臻完善,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学习。 二、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含义 关于机械自动化的定义,国际机器与机构理论联合会于20世纪90年代给出了比较标准的定义:机械自动化是指在制造过程里和产品设计中于系统思想、电子控制以及精密机械工程三方面的协同结合。 机械自动化技术所存在的基本特征:机械自动化的制造设计是把系统的观点作为出发点,综合运用群体技术,如软件编程技术、信息变换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接口技术、传感检测技术、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依据优化组织结构目标与系统功能目标实现特定的价值功能,同时保证整个系统的最优化,体现出低能耗、高质量、可靠性、多功能的优势来。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发展意义 第一,工厂可以通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实现对机器的要求。开发产品都会设计功能需求,当前的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相对而言比较成熟,可以满足众多用户的需求。 第二,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有利于产品质量和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小批量、多品种产品的生产与机械自动化的生产方式匹配度是最高的,可以达到所生产产品的质量与效率双赢。 第三,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机械自动化无可替代的优势便是其可以使能源得到节约,环境得到保护。假如利用人工进行批量生产产品的话,那无疑是对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而机械自动化产品属于科技型与知识型二者相结合诞生的产物,会使得资源浪费大大地减少,有效地保护了环境。 四、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无论是国家还是民众,都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给予了极高的重视,网络甚至流行着机械自动化发展前景朝着“七化”的发展趋势蔓延。 (一)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是一门将机械与微电子技术充分结合的技术,和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理念是一致的。从某种理念上而言,机电一体化属于机械自动化的“同类”,机电一体化方向在未来会展现更高的价值。 (二)智能化 智能化更多的是展现机械自动化产品所拥有的与人一般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自主决策、逻辑思维和判断推理,驱使产品可以像正常人类一样进行对事物的判断、分析、处理,是当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三)模块化 机械自动化产品在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时,需要模块化方式。这就像任何一家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管理时,都需要一个管理模式一样。 (四)网络化 现如今,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业都离不开网络的帮助,网络推动了它们快速地发展。而机械自动化生产也不例外,如果应用网络得当,会为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带来无穷的效益。 (五)微型化 机械自动化产品变得微型化后会使人们携带和使用都更加方便。它呈现出少耗能、灵活运动、小体积的特点,无论是在哪一领域都会受到青睐。 (六)绿色化 工业生产在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中,最令人头疼的便是浪费大量的能源。而机械自动化可以使得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减少能源的浪费,同时可以使人们赖以生存的住所环境得到保护。未来的发展,如果不是以环保和高效为前提的发展,那么必然不会走向成功。但是如果机械自动化满足了这两个标准,不仅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而且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小,是最佳选择。 (七)人格化 机械自动化产品趋向于人格化发展势必就要以智能化作为奠基进行发展,当然,这就倾向于针对高端的智能产品。研究人员在对生物机进行研究时,都是基于研究生物得以发展。因此,现在很多的研究人员渴望能够试着研发出具有人格化的机械自动化产品。如果一旦研发成功,那么将会成为世界性的具有鲜明进步意义的重大改革。 五、结语 机械自动化使机械工业的众多方面都处于便利化,如构成与功能、技术结构等,值得我们加以重视和研究。未来的我们即使不从事这一行业的工作,但是只要将其技术进行剖析了解,我们就能毫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支持它的前进与发展。当前我国的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离开机械的制作设计,而机械设计制作自动化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不容置疑的。展望机械制作设计的未来,希望国家可以更加重视这门技术,并且大多数人都可以投入进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机械设计——中国机械发展史】推荐阅读: 远程机械设计发展概述08-20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库06-28 机械设计毕业设计09-03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二级09-27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封面10-27 浅谈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的教学改革10-01 舞台机械设计06-27 机械设计基础总结07-11 机械设计基础小结09-23 非标机械设计感悟10-1214.机械设计——中国机械发展史 篇十四
1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分析 篇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