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学设计和优化教学(精选8篇)
1.怎样教学设计和优化教学 篇一
谈中学体育教学环节的优化
在体育教学中,一节体育课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使之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
一体育课堂内容设置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主观需求,尽量满足学生在运动上的不同需求。学生通常总是喜欢玩一些适合自己年龄、性别特点的活动性游戏,这种倾向在女学生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中学女生已经处于青春发育期,她们喜欢能表现出女生的特征,如柔韧性、平衡性、合作性和依赖性的一些游戏及教学内容。而男生在中学阶段则明显地表现他们的竞争性、追逐性、争斗性和攻击性,他们愿意做那些对抗性很强的游戏,如攀登、对抗、竞赛等能显示男子汉风采的内容之类的游戏,这类游戏明显的特点是表现出个人的勇敢、机智,这是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表现出个人的独立愿望,希望能摆脱儿童时期的那种过分地依靠集体的做法,这是中学生典型的心理状态,体育课堂内容设置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来安排。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1改变教学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主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方法有:自由组合的分组形式;分层次教学的分组形式。2创设课堂教学内容游戏模式,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课堂教学内容游戏化,是把教材内容用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激发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去积极主动地练习。如在篮球教学中,让女生组成三人一组的形式,每一个小组三人同时入圈内抢球,三人中只要有一人抢到球,三人同时出圈,而传球失误者的三人小组则同时入圈,这样就提高了女生相互之间的合作性和依赖性,同时也就产生的兴趣性。同样,在进行快速跑教学时,男生对六人一组分组跑的形式很满意,因为这种形式的跑可以分出个人胜负,而女生则更喜欢集体的接力跑形式,因为接力跑是可以相互依托的,诸如此类,从而使学生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学到了各种运动技能,使学生能互帮互学、边想边练、自定目的、自选角度、自我评价,从而打破以往只练不想,只会不懂的教学局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道理,提高了技术,与同学和睦相处和充分进行运动的多种乐趣。
3让学生自编游戏内容,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体育课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径是在练习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自编游戏内容。比如在游戏中,给每一小组实心球,画出一定的活动范围,要示每组的学生以实心球为中心,创编或组编出大家喜欢的体育游戏。游戏前,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不要照搬自己学过的游戏,组与组之间最好不要雷同,想方设法创编出具有新意、有利于锻炼身体、能够培养体育兴趣、具有开拓精神等的游戏活动。
4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制定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应该可以对完成课的目标所采用的方法有所选择。例如,在一节以发展速度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课上,每一个学生由于各自的速度基础不同、各人的运动能力不同,因此,要真正地促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速度,教师可以允许每个人采取不同的练习手段,如腿长的研究在步幅不变的基础上适当地提高步频;腿短的则在自己快速步频的优势下,努力提高步幅;跑得慢的可以发展腿部力量;跑得快的也可以发展反应能力。如果有的学生提出希望通过球类活动来发展速度,也有人愿意利用跳绳来发展速度,在课的发展目标的约束下,每个学生都能采取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来达到目标。又如在“跳马”的教学中,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为男女各四个小
组,各分为A组、B组、C组、D组。练习中,“跳马”的高度根据各小组学生层次的不同来调节,对跳跃能力和动作技术有提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并在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对跳跃能力差的学生要进行鼓励,总之在教学中始终要做到能者上,差者下。激励学生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体育精神面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提高。
三、应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德育
德育是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教育,也是体育教师要完成最基本的任务之一。
1要先入为主,以身立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除了有良好的专业技能 外,还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崇高的思想道德情操。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是终生难忘的印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可以起到先入为主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注重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教态端正,谈吐文雅,行为高尚,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2挖掘教材,因材施教。要充分使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融为一体。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怕苦怕累的思想,教师就要有意思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跳高、跨栏跑、支撑跳跃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恐惧心理,这是因为不良的心理和精神因素在作怪。通过项目的教学,可以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勇敢果断的意思品质和不惧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在球类运动和拔河比赛中,要有意思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对学生中容易出现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向犯规对方实施恶意报复等不良心理倾向,要循循诱导给予纠正。总之,要多挖掘教材的关键点,既教书又育人。
3抓住时机,正确引导。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体育健身意思和组织纪律观念;组织游戏或各科比赛时,因势利导地运用比赛规则培养学生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身体练习中互相帮助,保护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团结友爱,认真负责精神;享受成功、遭遇失败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和顽强拼搏、争创第一的精神;遇到刮风下雨等天气突然变化的时候,教师应沉着冷静,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借还器材时,向学生进行尊重他人劳动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和爱惜公物的教育等。
四注重体育考核的评定
在体育考核评定时着重对学生体育常识、身体素质、出勤表现等进行评价。将百分制改用优秀、良好、中等和尚需努力等进行,而不是直接公布分数,这样减少分数的负面影响,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达到全面、中肯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怎样教学设计和优化教学 篇二
一、教师应该明确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的差别
我们都知道, 对于小学阶段英语的学习而言, 无论是学习的内容还是语法都是比较简单的, 小学英语学习的主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简单的英语读写的交流能力, 总的而言, 只是学习英语的一些表面简单的东西, 并不是十分深入。然而, 初中英语相对于小学英语来说, 无论是在难度上还是内容语法以及句子的结构上, 都更加丰富多彩, 更加复杂, 语言的学习进入到实际的应用阶段。
对于小学 阶段和初 中阶段英 语的学习是有差别的, 这是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 , 只有清晰地认识到其中的差别之后 , 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小学的英语教学, 主要是帮 助学生了 解并且掌 握一定的 比较简单的英语知识, 旨在让学生能够在感性层面了解接触英语, 这对于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所以小学的英语学习主要是一个浅显的接触过程。然而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注重听说读写多方面的教学 , 以帮助学生 能够实现 全面的、 深入的英 语学习 , 进而能够 在生活中 比较顺畅 、熟练地使用英语来进行交流。 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之间的差别, 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而言难以适应, 我们应该制定更加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帮助学生 从小学英 语学习的 习惯转变 到深层次的学习上来, 探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理念。
二、教师应该强化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教学的过程不能是脱离了学习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我们教师 应该采取 积极的措 施去强化 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 他们对于新鲜事物是充满好奇心的 , 所以他们对 于多数的 事物可以 更加直接 地表现出深厚的兴趣。小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 , 他们依然保留着这样的特点 , 所以要想做好两个阶段教学工作的衔接, 我认为教师也应该重视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 使我们的 课堂更加 有意思 , 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可以开展各类性质的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初中英语的学习。如何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 这是我们每个教师所应该积极思考的。
三、学生应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对于英语 这样一门 语言性质 的课程而言, 我们应该注重对于学习方法的研究, 采取合适积极的方法可以更加简便地帮助学生提升对于英语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技能, 这对于初中英语的教学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首先, 应该让学生从精神上、理念上重视初中英语的学习。在小学阶段, 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多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的, 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 主要是教师催促着学生来进行学习, 这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有着一定的关系。进入初中阶段, 学生应该从观念上进行改变, 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由过去被动式的学习向主动式的学习转变, 这是必要的。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会更加繁重, 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效果是有着较大的差别的。英语的学习还应该做好相应的预习工作, 帮助学生开始学习的第一步, 让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主动发现新知识中存在的难点等问题。
其次 , 学生要做 好课堂的 听讲 , 针对教师在 课堂上讲 到的难点 进行相关 的记忆和记录, 这对于课下的复习是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 应该在课下积极地去完成, 这对于学生对课堂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回顾也是有着一定的好处的。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 最好进行相应的总结, 总结的过程就是一个新的学习与复习的过程。温故而知新, 复习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 , 做好复习 , 对于知识 的记忆程 度和理解程度将会大大提高。学生能够掌握好这样的一个循环的流程之后, 并且不断地加以巩固, 相信对于初中英语的学习定能够带来极大的帮助。
四、师生之间及时做好反馈
小学生刚升入初中, 刚接触初中英语应该也是不习惯的, 要想更好地完成初中英语的学习计划与教学任务, 这需要一个过程。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 都应该进行相应的积极的思考, 都应该共同努力, 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对于英语的学习, 我们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反馈环节。反馈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 师生之间通过交流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过程的进步, 这样交流反馈的过程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学生通过交流, 可以更好地将自己的疑惑或者学习的心得讲给教师, 这样教师能够更加清楚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反馈而来的结果再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或者改进, 这样才能更加有目的地去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 这样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
3.浅谈怎样优化小学作文教学 篇三
一、运用系统性原理构成最优化教学过程的框架结构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看,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认识能力是一个支系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也是一个支系统。
用整体性原理来认识,作文教学的整体由认识事物能力和表达事物能力两部分组成,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优化的框架结构应从这个基础考虑。
传统作文教学的框架结构,只能表达能力一个支系统的框架结构,即作文课堂教学过程,包括审题立意、选取材料、谋篇构思,运用语言文字下笔成篇等项,这个过程虽也有启发学生认识事物选取材料的指导,但时间太少,教师指导又局限于抽象性指导,较难开拓学生思路和激发学生表达感情。这是不符合系统性原理的作文教学过程。
二、运用整体性原理,实现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最优化系统科学的整体性原理,与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是融汇相同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应以系统的方法论为基础,用整体观点、相互联系观点、动态观点来研究教学过程,把教学过程中各个成分溶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
以此理论来实现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最优化,体现于下列三个方面:
第一、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处理好“双重转换”关系
作文是学生心理功能的学习实践活动。小学生写一篇作文,都要经过“双重转换”的过程。学生通过直接的参与与体验生活,或间接的接触感受生活,从而积累作文素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多次的思维和想象活力,确定表达的内容和叙述的顺序,再选择相应的词句,尊徐语言的规律吧要写的东西写下来,这是整体性原理的具体化。从这个整体性认识出发,学生写作文,先是经历生活(包括直接、间接),即客观事物转换为作者的认识,包括认识产生的观念和情感,形成“情理”,这是第一重转换。然后是在教师表达技能指导下,这些观念、情感转换为语言文字,即“文辞”,这是第二重转换。这个过程就是:物(客观事物)—情(观念情感)—辞(语言文字),由物到情,再由情到辞,就是作文认识过程整体性原理的双重转换。
第二、把握教与学的关系,调节指导效果
优化教学过程,要把师生活动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都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因而,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学习活动心理这个主体的内部因素与教师教学指导对内部因素起作用的外部条件和谐的统一起来,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认识过程,而这两方面应反映在“作”和“改”的两个部分中,才算是完整的教学过程。
学生的写作要经历“认识——思维——表达——再认识——再思维——修改原来的表达”。学生作文写的不具体、不正确,是属于认识不足所造成的,根本办法是补上认识来修补原表达的不足。教师“精批细改”,实质上是教师包办代替学生跳跃了一个认识过程,而学生自改作文往往反复两三次,但这个过程是提高深化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自改能力,是改变学生只知“作”不知“改”的弊端,使学生不但学写,而且会改,这才是完善的作文能的培养。
第三、发挥个别教学优势,调动学生内在积极因素,实施“因材施教”
个别教学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基础与实际优势,弥补集体教学中顾此失彼的缺陷。提出个别教学,并不意味着忽视班级教学,两者之间应该相辅相成,以产生最优化效应。教学中注意发挥个别教学优势,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生活越宽广,实践活动越多,积累越丰富,表达的个性就越强。鉴于数十名学生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个性专长认识能力不相同,因而对同一作文题,各个学生是有优势和缺陷之分的。往往有这种情况,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进行某一习作时,因受到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的限制,而写不好;基础较差的学生却会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内容来,因为,他有这方面的优势。
基于这个认识,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充分运用学生生活优势,抓住一切可诱发他们表达欲望的时机,因人而异,及时对他们实施个别指导,充分调动其内在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写出好作文。这样的指导,克服课堂集体指导的缺陷,改变“要我写的写不出,我能写的却不叫写”的现象。按整体性原理对待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个别指导,能更加优化作文的教学过程。
4.怎样教学设计和优化教学 篇四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到来,教师电脑里应该渐渐积累有很多的教案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案例、导学案、课件等教学资源,以及相关的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等音像素材。为方便备份往往要把文件刻录到光盘,这也可直接带上光盘在教室上授课,或复制多份送予有需要的同事一起交流学习。在这里给“小白”老师们详细说下数据刻录教程,如何把教学设计、课件等文件刻录在一张光盘上。高人大侠请绕道!百度搜索:狸窝宝典。
OK!将DVD刻录盘放入到刻录机中,打开刻录软件,执行“翻录和刻录”→“刻录数据光盘”。
进入下一操作界面,执行“数据光盘”→“数据DVD”。
进入到添加内容界面,选择“添加”,打开添加文件和文件夹的窗口,选中需要刻录的教学设计、课件等文件,再导入。
将数据加入光盘后,如下图所示,接下来,执行“下一步”。
进入到最终刻录设置的界面。如下图,有标示各选项的说明。可以设置光盘名称,刻录份数,等。单击“刻录”开始刻录进程。
接下来,软件自动刻录,稍等一小会儿。刻录过程成功完成后,显示如下图。同时可看到刻录机自动弹出刻好的DVD光盘来。
OK,搞定!很简单吧!这个数据光盘是用电脑来打开的。方法是把光盘放到刻录光驱中,桌面上可看到如下图的一个选择窗口(如果没看到,在“我的电脑”某一盘符里)。选择“打开文件夹以查看文件”。
如下图,打开光盘,可看到已成功刻录在光盘上的文件。
整个基本操作就是这样了。大家不防试试,多操作就熟练了。
知识普及:CD与DVD差别在于可存储的数据容量大小不同。CD一般650~700MB,DVD一般4.7GB(单面单层),如果是双面双层的DVD容量 可达9.4GB。现在,出来一种蓝光的DVD,容量最高大概可达100GB。1GB=1024MB。DVD光驱能读DVD光盘(常态)又能读CD光盘(向 下兼容)。
5.科学教学语言优化设计和组织论文 篇五
(一)心理准备
语言交流,就是心灵之间的交流。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调整心态,舒缓情绪。尽量保持心情舒畅,充满激情,语言也会从心而发。一个教态自然和内心丰富的教师,走进课堂满脸笑容,心中会有千言万语。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二)课堂语言提前构思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场所,而语言是承载思维碰撞的载体,所以对课堂教学语言的锤炼,是每个老师的必修课。要把备课的过程当作锤炼教学语言的过程。只有深入理解新理念,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才能进行教学语言的再设计和再创作,写成自成一家的口语化教案。但是,口语化教案绝不是教材书面语言,要把教材中提出的大问题化解成学生自主提出的一个个小问题,以期引领着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地前行。一堂课中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一定要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要诱发学生思维的碰撞。
二、实施部分
(一)导入语——要具有磁力效应,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于“启其蒙而引其趣”。诱导启发,挑起兴趣。我们科学课前2-3分钟,设计好情景,准备好素材,要从第一秒开始就抓住学生的魂。
(二)提问语、过渡语、激励语和实验语科学课的核心在于探究,这就决定了科学课堂上必须给足孩子们探究活动的时间。一堂课只有40分钟,每一堂课的每一分钟都是极其宝贵的,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当简洁明了,忌夸夸其谈,要惜字如金,句句切中要害,做到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引发学生的思维。我将这些语言分为提问语、过渡语、激励语和实验语。
1.提问语: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规手段。提问有两种:一是教师对学生提问,二是学生对教师的提问。科学课的核心在于探究。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引领人吗?不,我认为,教师应该是个局外人。我们的提问语应该尽可能的少。否则学生还会在我们的引领下,完成所有的过程。我们的创新就无从谈起。我们可以看看,科学发展史上所有的重大发明和发现,都是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因此我们的语言尽可能的少,不要怕学生发现不了什么。思考的过程最重要。放手,再放手。我们只要将提问语准备好就可以了。
2.实验语:
就是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用到的与科学道理有关的语言。那这些词语必须准确、全面、易懂。例如在《抵抗弯曲》中的结论:增加横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其中的大大,可能大部分学生知道意思,但说不出准确科学用语,教师必须总结。
3.激励语:
科学课中有些地方是很麻烦的,有些地方是有难度的。这需要教师的鼓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做实验成功的地方,要及时鼓励,当学生的思维遇到障碍时,教师要适当点拨,还要大胆激励。不要过分注重探究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探究的过程。教师应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4.过渡语:
6.怎样教学设计和优化教学 篇六
摘要:英语教学的氛围浓厚之后,使得各高校纷纷开展双语教学,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高校在双语教学的认识、双语教学条件、双语教学师资力量、双语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得不看到同时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对于高校双语教学的发展有所阻碍,地方高校应当对这些问题引起重视,并想出相应对策予以解决。本文即是在研究当前高校双语教学所面对的各种问题的前提下,提出改良措施,对问题的优化策略。
关键字:高校双语教学;问题;优化策略
前言:与国际接轨成为大势所趋之后,国家教育部 2001 年出台的第 4 号文件提倡在高等院校开展高校双语教学。我国著名高校率先投入到双语教学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之后全国各地方高校纷纷效仿,通过多年的双语教学,各高校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地方高校双语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与弊端,这些问题和弊端不加以改正和优化,必然会对高校双语教学的发展和进步产生妨碍,甚至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本文即是研究了多所高校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改进意见和建议,期望可以对双语教学工作人员有所启迪,进而能够在双语教学道路上快速前进,笔者的意见和建议可能略显拙略,只是期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供各位读者参考。
一、目标定位过高
说起“双语”,人们并不会觉得这样一个语言定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就其“高校双语教学”而言,其是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使用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可以熟练的运用外语,如同运用母语一般与国际进行交流,并通过掌握外语这门语言学科,进而掌握相关的知识,通过外语的学习进行文化与知识的交流。
这个目标有一个潜在的含义,就是外语的学习已经等同于母语,这个目标已经得到理论界的广泛认同当然,这是在过滤了不同办学层次教学机构的特殊性而抽象出来的一种普遍性认识,自然过滤了开展高校双语教学的具体依托环境。这个目标定位应该说十分之高,我们当前高校学习外语缺少一个如同国外的环境,没有这样的一个环境,同时学校能够实施这一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又少之又少,因此造成的结果就是目标的提出脱离了实际的学习,学习中将目标束之高阁,目标难以实现。
但并不是说因为目标定的高就不再开展双语教学,办双语教学的决心还是很大的,并且全国范围在诸多条件远不及一流学府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开展这种教学形式,想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但必须将目标与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合理的教学任务,明确短期教学目标,长期教学目标,利用外语知识提升外语水平,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一些地处偏远,教学能力较差的高等院校,可以适当将目标下调,或者制定多步走的目标实现措施,不能想着一蹴而就,最后反到欲速则不达,只有真正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双语教学实施起来才能够取得成效。
二、适用范围有待改进
目标的制定与教学范围无法分开,任何高校都应当根据自己的切实情况进行双语教学,而不应该把任何学科都纳入到双语教学中,有些学科并不适用于双语教学。当然,根据国家的号召,各高等院校都希望尽可能多的学科开设双语教学,在开设双语教学学科方面各高等院校也是边摸索边前进。这涉及到两个层面,一是在全校确定可以使用双语教学形式的学科门类,二是如何因材施教。目前来看,第一个层面的问题解决得比较好,第二个层面的问题则还没有引起必要的关注。
第一个层面与学科属性有关,一般情况下,自然科学最适宜应用双语教学,因为自然科学属于“硬科学”,这些科学都依靠数学作为基础,通过精确的数学或科学手段精确定量和定性,无论数据还是语言都非常精准,在进行双语教学过程中,语言的应用比较准确和严密,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语言。社会科学相比较自然科学来说,实施条件略差一点,但比起人文科学来说实施条件又较好,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比起自然科学应称之为“软科学”,这些学科没有唯一的答案,所使用的语言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社会科学由于大量采用数学的研究手段,与人文学科日益分野,其所有的论点、著作都是在一定的研究和总结基础上的,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程度,虽然达不到自然学科的程度,但是比起人文学科来说,语言使用范围更小一点,用语也能够更为准确一些。人文学科是使用双语教学条件最不利的一门学科,其语言千姿百态、无限多样、不断变化。对于某一观点、看法没有一个形容词可以准确形容之,并且所有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并且可以同时有很多鲜明、有理的观点同时存在。这就使得双语教学成为一个很难定量、定性、准确话的难题。
而目前个地方高等院校还没有认识到学科分类中双语教学的优劣,或者即是认识到了,但是想要改变却没有好的办法和措施,对于第一个层面的问题解决程度不好,自然更无法谈及因材施教的深层次问题。笔者也深刻感受到文史哲高校双语教学的难度非常大,无论从学
校还是教师角度来说,准备都无法达到充分的程度,收到的效果自然不甚理想,并且大多数院校并不具备在软科学领域进行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所以各地方高等院校应尽快加强自己的师资力量,多进行各行业之间的学术交流,增加语言描述的准确度,从而提高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三、教师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双语教学的关键点之一在于教师的水平高低,双语教学对教师来说更是对其教学水平的要求更加严格。目前,我国高校的师资力量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来源:第一类为国内高等院校培养出的教学教师。这类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程度远远高于其他教师,对自己的期望也是希望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教育行业,教书育人的终身事业中。但是这类教师也有致命缺点,那就是他们缺乏海外留学经验,对于国外的情况不甚了解,没有英语国家的工作经验和培训经验,直接后果就是往往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距离理想效果有一定差距。第二类教师来源为外籍教师,对于这类教师各高校都有所涉及,并且通过对外籍教师的聘请,可以很快填充很多高校教师不会外语的尴尬情况,但是对于这类教师,数量较少,并且对于国内教学情况了解不全面,与实际教学结合过程也需要不断的摸索前进,并且高校对于聘请的外籍教师的授课年限并不确定,外籍教师的授课水平也有待商榷。各高校其实并不缺少潜在的师资力量,但是如何将潜在的师资力量变为现实的师资情况,则需要各高校再进一步探索。
因此各高等院校应当提高自己的师资力量,可以适当提高具有高水准教师的待遇水平,吸引人才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合格的双语教师在语言方面一般要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较强的原始文献阅读能力;二是比较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三是比较准确的思想表达能力。目前很多院校的英语教师外语书面能力很强,但是落实到口语上却居后很多,因此外语教师应当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首先具有流利的表达能力,才能够在教学中将知识很好的传达,而教师在流利表达的基础上,再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将知识准确无误的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清楚明白的接受知识,运用知识。
四、学生学习能力不足
即使教师的外语水平问题解决了,也只是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学生水平不够,高校双语教学将陷于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尴尬境地。近些年,随着高等院校学生的扩招,学生进入高等院校的水平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学生的外语水平更是一个让人堪忧的难题,高中学习目标为3000词汇量,但是学生真正掌握的词汇量却少之又少,让一个学生从不到3000词汇量有一个迅速的增加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学生的外语听力、口语以及写作也都需要一
个大幅度的提升,专业知识的外语储备也显出不足,学生往往在考试时候才想起临时抱佛脚,平时讲英语束之高阁,实际的双语教学并没有改变学生外语基础薄弱,后期难以提高的现状,在学习过程中也是注重母语的学习,外语的教学内容完全参照母语,使双语教学流于形式。
因此,高校教师应当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难点所在,帮助学生度过难点,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类似“英语角”的活动,让学生多开展口语的锻炼,让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开口、不怕丢脸、不许嘲笑。教学相长,在各种活动中学生可以收到益处,教师也可以有所长进。同时教师也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献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能力查阅外国文献,并将文献的内容完整复述,再将文献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在不断的锻炼、查阅、复述、运用过程中,学生的词汇量可以得以提升,知识储备得以增加。
五、增加教材使用途径
目前看来,外文教材的选择成了众多学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瓶颈。外文教材一般有四个方面的来源:引进原版外文教材;国内高水平(包括语言和专业)的教师自主编写;改编国外优秀教材;优秀中文教材的外语翻译版本。这四种途径中,引进原版外文教材是主要的教材使用途径。但这种途径是进行双语教学的最优途径吗?依笔者看未必。引进原版外文教材无疑可以看到最原始的外文文字,了解原作者最想表达的意思,理解原作者的观点和学术论点,但是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原版外文教材在整个社会的使用量上来说不算多,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者,看原版外文教材显然有一定难度,难以理解文字的真正含义,一些术语的含义还有待推敲。并且国外教材的作者个性更加鲜明,注重的是教材与其国家情况的结合,原著作者鲜明的个性也与所教授的课程难以达到完美结合。当然,国外原版教材的语言和文字通常比较规范和标准,但有的教材也并非如此,就像有的中文教材文笔并不流畅,甚至词不达意一样。原作售价也比较高,一般人员都是能借阅则通过借阅进行阅读,很少买来进行参考的。
一般来说引进原版外文教材与国内高水平(包括语言和专业)的教师自主编写的教材相结合,再结合优秀中文教材的外语翻译版本以及参考国外优秀教材,这样的结合方式相对而言更为科学合理一些。国内高水平(包括语言和专业)的教师自主编写的教材能够很好的结合当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因教师水平比较高也能够了解到比较前言的学术论著,再将这些论著的内容写进自己编写教材中,再提出自己观点,这样,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比较全面,也能够了解到学术的前沿动态。同时参考外国的优秀教材,以及各种译本,则可以很好的与国际接轨,不落于时代。在我国将外语翻译成汉语的人才较多,但是将汉语
翻译成外语的人才寥寥无几,各高等院校也应当注重培养此方面的教师人才。
总结:笔者对各地方高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点见解,希望通过笔者的分析,可以给双语教学的工作一点借鉴,只有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点点改善,双语教学的任务才能够完成,地方院校双语教学的质量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7.怎样教学设计和优化教学 篇七
一、“三角形内角和”(小学版)
这节课主要根据由一般到特殊的规律进行教学.从学生已熟悉的三角尺入手,先让他们量出三角尺内角和是180°.引导学生猜想其他三角形内角和也是180°.然后小组合作,任意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量一量,算一算,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通过课件展示进一步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迁移的数学思想,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最后运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上逐步加深,形式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体验.
二、“三角形的内角和”(中学版)
1.做一做: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并将它的内角剪下,试着拼一拼,有什么发现?
2.在独立拼接后,小组交流拼接的方法,发现结论.(让学生通过拼接、观察,初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教师选定有代表性的拼接方法展示.
由此你受到什么启发?你有新的证法吗?
各小组展示探究结果:
方法2:如图2,延长BC作∠ACE=∠A.
方法3:如图3,在BC边上取任一点D,作DE∥AB,DF∥AC.
4.你能说出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这个结论正确的方法吗?
5.还有别的拼接方法吗?能根据你的拼接方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180°吗?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一题多解)
6.教师介绍辅助线及其作用,重点引导学生总结为什么要添加这条平行线,它在不同的证明方法中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多法归一)
三、教法的衔接
中学数学的讲解比较抽象粗略,与小学相比每一节课的容量大、进度快.但小学教学一般讲得较细,练得较多,直观性强,注意联系实际.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就要十分注意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学生掌握有根据、有条理、前后一致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也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在小学版的教学设计中,采用“生成式”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原有基础上展开教学,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三角形的内角和”中学版教学设计来看,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画三角形并将它的内角剪下,通过剪、切、拼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验出发,根据观察、实验的结果,大胆猜想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然后让学生探索、说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也就是引导学生去进行“证明”.“证明”成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由“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过渡自然,思路清晰,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证明”的全面理解.在组织学生探索证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拼接方法,寻找不同的证明方法,一题多解,并进行适当的比较和讨论,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证明的兴趣和掌握综合证法的信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演绎推理能力也自然得到发展和提高.
四、学法的衔接
学生的学习方法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其中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不适应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一些在小学中的数学常胜将军,为什么上了中学后会出现不合格的现象?其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凭着对基本知识的记忆进行机械反复的练习取得分数,以为自己学会了.其实,简单地说是仅仅学会模仿而已.更谈不上理解,就拿这节内容来说吧,在小学阶段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其他各个角的度数,这样的几何题目很多,但遇到这类题的时候,就有好多学生不知从哪里入手,更谈不上算出正确的结果了,这时候需要老师的帮助,一步步提示.到了中学,随着课堂容量的增大,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除了要领会教师教给的之外,还要依靠自己根据已学过的知识综合运用去获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必须具备会学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小学阶段应予以重视培养.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中的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提出了这一点.因此,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中学数学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才能使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有保障,达到教学目的.
摘要:“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教学内容,在中小学的教材里都有,但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教学设计的思路却不同.中小学数学教师如何相互学习,才能更好地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8.怎样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 篇八
关键词: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 优化结构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1、注重基本概念教学。
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是数学的特点之一,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成,形成概念是掌握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必所要条件。如果概念明确,才可以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在教学中,教师能否以基本概念、原理为中心,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所包含的丰富知识,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如在三年级下册中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教师问:书本表面的大小就是书本表面的面积,那么课桌表面的大小可以说成什么?物体表面的大小可以说成什么?平面图形的大小可以说成什么?这样做使具体事物的个别特点逐渐消去,留下事物的共性特点,再让学生用比较科学规范的语言描述出面积的概念,再解释关键词义,增强概念的清晰度。这样把概念回到具体事物中,使概念具体化,如让学生指出所配镜框玻璃的面积,用彩笔涂出三角形的面积,观察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达到更为清晰的程度。
2、注重知识结构教学。
小学数学知识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针对这种结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抓准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是学生循序渐进地将基本知识学到手的一个重要条件,引导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并通过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可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不感到突然,又使旧知识不断得到加深与巩固,收到温故而知新之效。例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类应用题时,要帮助学生复习好有关的分数应用题。利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密切联系,利用知识的正迁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先让学生练习一道题:李明有8张邮票,张小强有5张邮票,求李明的邮票是张小强的几分之几?张小强的邮票是李明的几分之几?通过练习,总结出规律: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就用甲数除以乙数。即:甲数÷乙数=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然后出示例题:六年级有学生80人,五年级有学生50人,五年级人数是六年级的百分之几?学生根据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的规律列式计算,最后将分数化成百分数,即求出50÷80=5÷8=62.5%。这样在传授新知识过程中,紧紧抓住“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与“求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两种应用题的共同结构,利用迁移规律,有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新知识。优化教学内容,教师紧紧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吃透教材,用活教材,使学生获得最大发展。
二、教学过程的优化
1、教学方法的选择。
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影响着数学方法的选择。只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卓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选择教学方法时,由于每种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还应注意到多种教学方法穿插进行,达到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数学知识的建构者。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和活动的空间,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如“圆面积的推导”,课本是把圆平均分成16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进行推导的。显然按照书本的方法进行探索,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而在教学时,先引导复习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公式及推导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用剪、拼、摆方法把“圆”转化为近似于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接着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全班进行交流。结果,学生把圆平均分成了8份或16份,分别拼成了近似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就这样,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公式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显然,这样的教学更具探索性,可使学生多角度灵活思维,学得更为主动活泼,也能促进学生不断地追求、探索、创新。
在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可选择讲解法,演示法;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可选择讨论教学法、讲解法、实践练习法;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期集中,兴趣多变这一特点,选择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直观性、趣味性、灵活性。所以要善于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把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到知识。
2、训练层次的设计。
由于每个学生的素质、学习态度等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的施教方法。否则要求过高,差生消化不了;要求过低,优秀生不“解渴”;一般学生也将随遇而安,不求进取,教学质量自然不高。
那么如何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差生迎头赶上,多数学生各施所长,优秀生更上一层楼?我认为,教学时应“面向全体,兼顾两头。”精心设计练习题,做到有针对性、有坡度、有难度、有弹性,成为递进式的层次结构,同时注意讲练结合。
【怎样教学设计和优化教学】推荐阅读:
怎样才能优化教学过程06-13
怎样做好教学设计09-03
怎样写教学目标06-27
怎样教学生临帖09-09
怎样确定教学目标11-27
怎样设计教学设计方案10-14
动物怎样过冬教学设计06-28
怎样进行历史教学设计08-14
怎样提高教学成绩08-03
我怎样教学生做人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