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功主要因素分析

2024-09-01

企业成功主要因素分析(精选12篇)

1.企业成功主要因素分析 篇一

当时的山西商人并没有被打垮,因为明朝败亡了,清朝起来了。清朝是北方当时的异族,所以清朝跟蒙古之间是互相通婚的,蒙古族跟清朝之间是不分的,因此北方没事了。当时北方的特产是人参、貂皮、灵芝等等,南方生产铁锅、盐巴、茶叶等。而北方跟南方的交界又是山西,所以山西商人得了清朝的地利之便,北方没有外患,就开始贸易。北方蒙古那边人非常需要铁锅,他们自己不会造。怎么换呢?当时没有货币,于是山西商人就说他要换貂皮,以货易货,大家都很高兴。

但是当时的山西商人还不只如此,我认为这个时候才开始叫做晋商,因为这个时期的山西商人开创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产业链经营。以前只是卖盐巴的小商人而已,这个时期就不一样了。我举个例子,今天中国的工厂生产一个芭比娃娃,出厂价1美元,卖到美国的价格接近10美元。10美元减掉1美元的9美元是谁创造的?是除了制造以外的所有大物流环节制造的,包括运输、包装、物流、仓储、批发、零售,整条大物流产业链创造的9美元的价值。因此对于晋商而言他们已经比我们这一代企业家更睿智地发现,你要做一个成功的商人,必须掌控整条产业链,而不仅是制造。可是晋商从南方贩茶叶,从制造到包装,到加工,到运输,到批发,到最后的零售,整条产业链完全掌控。我相信这是全世界第一条产业链的高效整合。这个不容易。也就是说,以芭比娃娃这个比方为例,所赚的不是简单的茶叶的1块钱,而是整条产业链的1加9块钱,整个10块钱全部由晋商所囊括,这才是真正的富裕。

为什么我们的制造业这么艰难,为什么美国这么富裕?因为以芭比娃娃为例,美国透过大物流的环节创造出9倍的产值。因此中国越制造,美国越富裕, 这就是所谓的国际分工。

山西商人不一样,山西商人不但掌控1块钱的茶叶生产,同时掌控着后面9块钱。因此,福建也好,湖南也好,广东也好,你越生产茶叶,你越制造,山西商人越富裕。所以美国今天的富裕和当时山西商人的富裕灵魂是一样的,就是掌控整条产业链里面的大物流环节,这个大物流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这个在几百年以前是这个样子,今天也是这个样子的。今天就看谁能掌控整条产业链,而我们今天制造业的衰退,最重要的根本原因在于整条产业链是美国掌控的。在这个时刻我本人要对当时的晋商给予高度的崇敬,因为他们确实做得不容易。当时山西商人的规模来讲,最大的商号叫做大盛魁。据说他的全部资产可用50两重的银元宝,铺一条从乌兰巴托到北京的道路。

2.企业成功主要因素分析 篇二

1 经济危机中, 中小企业成长关键的外因和内因

1.1 中小企业成长关键的外部因素

目前, 我国的法律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制度相对不完善, 造成中小企业在成长发展的困苦。

(1) 社会还没有形成健全的服务体系。中小企业与较大的企业相比, 面临着缺少资金, 缺少人才, 缺乏技术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企业从社会的方面获得帮助, 比如有政府配套的服务网络或者是中小企业联合制定的服务网络来给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帮助。

(2) 法律法规不健全。在发达国家里, 有政府制定的对于中小企业的相关法律, 而在我国, 对于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还是空白。所以, 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成长发展中处于明显的弱势, 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无法可依。

(3) 获得外部支持资金困难, 融资渠道很单一。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发展是多元化发展, 需要外部资金来支持发展, 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对长期资金需求强烈, 但是银行长、短信贷资金供给比例却严重失调, 无法满足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需要。在我国, 中小企业板块的上市, 要求严格审批过程繁琐, 大多数中小企业只能依赖于直接融资的渠道。

(4) 中小企业的市场观念落后及政府行政的差别待遇。在我国, 同样等级的中小企业, 却有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不同行政待遇。非国有企业在市场上, 社会地位不如国有企业, 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行政支持。

1.2 中小企业成长关键的内部因素

在实行了经济改革后, 中小企业经历了长时间的市场考验, 也暴露了不少弱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中小企业自身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家族控制为主, 经营规模小, 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 处于行业链的底层, 没有科技含量状态分散, 孤立, 利润空间小。

(2) 中小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 获利行为肯定是利益最大化。因此, 中小企业的内部财务结构不合理、控制不健全, 拖欠员工工资, 侵犯劳动者权益, 避税逃税等违法违纪行为, 使得中小企业的社会信誉很差, 导致融资困难, 吸纳不到人才而影响企业自身的成长发展。

(3) 中小企业在成长发展的初期, 因为管理者没有长远的目光和目标, 只考虑当前的效益, 没有科技人才的管理和技术创新, 而导致了中小企业的创新落后, 技术不足, 从而制约了企业法发展。

2 经济危机中, 中小企业发展的对应策略

2.1 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应该重视

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环境中做出必要的支持。在资本市场中, 资本的发展是循环不断的链条效应。因此, 中小企业的存在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体系, 提供中小企业的需要的技术支持, 成立行业协会、商会和第3方的社会中介机构。

(2) 政府应制定针对于保护和规范中小企业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 和相应的政府行政体系。以立法的形式, 来支持和扶持中小企业的社会地位和合法的权益。

(3) 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 在政府的支持下, 为中小企业构建一个正常开放的融资平台, 建立健全的融资体系。同时, 清理整顿目前银行对于中小企业发放的贷款制度。

(4) 调整对于非国企的中小企业行政待遇, 改变固有的立场和观念。在具体的行政工作有合理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成长的机制。

2.2 中小企业应增强自身的灵活形态, 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

在经济危机中, 中小企业更加需要自身的建设, 灵活的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 才能更好的成长发展。

(1) 创新技术是中小企业发展生存的核心, 是中小企业的生命。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是创新技术的创造与众不同的产品, 拓展自己的市场空间。

(2) 发展中小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代表品牌, 以此来开拓和培养自己的客户群体。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同行难以效仿的、能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核心产品。这种核心的产品也是中小企业无形的固定资产, 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行情, 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 人才, 在任何时候都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中小企业应该给人才合理的发展发挥空间, 吸纳到人才的同时, 也要培养和留住人才, 全面发挥人才的工作积极型, 给予合理的物质奖励, 激励竞争机制, 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理念, 优秀的管理理念都是成功的企业家在管理企业时, 不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中小企业的管理者, 可以通过学习这些成功企业的管理理念, 总结出适合自身企业特别的来应用在企业的管理中, 通过学习成功企业的运营模式, 公司的制度, 行政管理手段, 来完善中小企业在成长发展中的合理运转方式, 使中小企业能实现良性的运转。

(5) 发展中小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 使员工能够形成良好的企业人格。健康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中小企业在发展竞争中提高效率, 减少日常费用支出, 提升品牌含金量, 增加产品的文化价值, 能够增强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3 结语

3.企业内部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篇三

关键词:企业  内部管理  因素  策略  发展

1 重视企业内部管理的现实意义

企业内部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企业的发展实现持续性,并保持健康长远态势,才能真正为经济繁荣社会化进步提供动力支持。因此,企业内部管理的现实意义,主要是通过企业内部发力,从而拓展到积极及社会层面。首先,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各种合理规章制度得以全面落实的重要条件。一旦规章制度得以落实,企业的制度才能发挥效用,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和遵守,使企业在合理规章制度的保障下,实现鲜活发展,从而巩固有效的内部管理。其次,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实现人员有效管理的有效手段。企业的作用需要依靠工作人员的实际劳动来实现,企业的对外地位也需要企业的人员来巩固,企业的对外声誉也要通过人员来树立。可见,企业人员管理无疑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版块。再次,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企业的发展需要内部管理,而良好的内部管理则是企业整体实力得以提升的保证。如此,企业才能更好的面对和适应外部环境,才能更好的实现社会责任的及时承担。

2 影响企业内部管理的现实因素

企业内部管理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固然重要。然而,现实发展中确实存在很多影响企业内部管理的因素,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步伐,延误了企业发展进程。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不良因素进行全面剖析。

2.1 企业领导管理观念落伍,从整体上阻碍管理效果。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具备长远眼光的领导来进行指引。然而,很多现代企业的领导仍然存在管理观念的弊病。他们认为,企业的重要使命是与同行业实现竞争,以此来巩固发展效果。殊不知,内部管理不过关,必然影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导致企业与外界严重脱轨,反而不利于参与同行业之间的市场竞争。

2.2 规章制度不尽完善,影响内部管理质量。很多时候,企业更乐于接受现成的东西。很多规章制度不是直接取材于其他企业,就是利用网络直接下载为己所用。因此,这种囫囵吞枣式的制度制定方式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前瞻性。一旦规章制度不科学不合理,必然不利于内部管理,使内部管理缺乏管理依据和后盾。

2.3 工作人员方面缺乏管理艺术,人力资源出现漏洞。企业的内部管理必然离不开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否则,企业只能闷头前进。人是智慧的有效载体。如果管理不好企业的工作人员,他们的思维必然得不到激发。因此,工作人员管理缺乏技术含量,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其价值的充分发挥。

3 剔除企业内部管理消极因素的策略

企业内部管理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意义重大。我们必须在现实发展中,全面剖析影响企业内部管理的消极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进行追根探源,保障企业的发展步伐,推动企业的发展进程。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不良因素采取科学高效的策略。

3.1 企业领导及时转变管理观念,从整体上确保管理效果。首先,企业领导要从思想观念上做出转变,从内心认同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当然,这种思想上的转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实现。企业领导可以借助书籍、报纸、网络等有效工具加强自学能力,使自己能够及时把握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切实体会到社会经济对企业内部管理提出的各项崭新要求,以此做出实现转变,并对照企业自身发展,拿出新的发展规划方案。其次,企业领导还要将自身思想的转变成果推广到企业内部,使企业的运行过程及发展环境都能够在合理可行高效的内部管理中得以巩固。比如,可以对各个工作部门进行观念的分享与传达,使各个部门实现有效协作,共同努力,实现良好的内部管理效果。

3.2 着力完善规章制度,夯实内部管理基础和依据。首先,规章制度的形成过程要在相应的部门监督和大力参与下完成。因此,规章制度的性质和价值要得到先期认同和固定。如此,规章制度的制定部门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制定工作。否则,规章制度缺乏方向,必然影响制定效果,规章制度也不会发挥预期的作用。其次,规章制度的制定部门要事先了解企业的发展形势及发展成果,并分析现有的不足,使规章制度具备制定背景。同时,还要借助高效的平台,利用好各种信息资料、网络平台等,使规章制度更加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更好的彰显企业发展特色。

3.3 加强工作人员管理艺术,积累优质的人力资源。首先,良好的管理艺术是实现人员内部管理的有效途径。因此,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艺术化”管理,从招聘、面试、入岗、培训等环节来体现能够管理的真实存在。最终,企业工作人员才能谨慎认真的面对自身的工作。其次,企业内部管理要促使工作人员及时转化为企业的优质人力资源。这样,企业才能在人才领域具备竞争优势。一旦这样竞争优势得以形成,企业必然能够通过有效的内部管理加以巩固,如此,企业的内部管理与企业竞争力形成了良性循环。最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显著提升,保障企业的健康稳定运营。

4 结语

不难得出结论,企业的内部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固然重要,企业不能有丝毫的倦怠和忽视。同时,这样内部管理效果会折射到企业社会经济领域。因此,重视企业内部管理有着非常现实的社会化背景和基础。我们必须深刻剖析消极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科学有效策略,大力推动企业内部管理进程。

参考文献:

[1]魏勇莉.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J].商,2011(7):30.

[2]陈红.企业内部控制操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师,2012(11):25.

[3]蔡灿坤.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问题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30).

4.大学生:求职不成功的主要因素 篇四

面对求职旺季,很多人忙于奔波职场内外,虽然行业成百上千,职位数以万计,但是很多求职者还是心情急切,六神无主。尤其是应届毕业生,面对如此的职场更是眼花缭乱,慌不择路,屡战屡败。其实,在求职的路上,有许多规律可以探索,有许多规则需要遵守。毕业生,面对职场的“勇将”,来看看你到底输在哪里?

1、 面对面试官,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面对面试官,充满自信是必备条件,自信是一种骨子里的东西,它是不言败的信心。但是自信不是自负,不是自大,也不是自傲。自骄自傲、非我莫属,是求职的最大障碍,但是自卑自贬,忐忑不安,也是阻碍成功的最大敌人,二者的结果都是与机会抵肩而过,失之交臂。所以,既要充满信心,又不要旁若无人,要掌握好这个度。心存疑惑,就会失败,相信胜利,必定成功。

在面试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回答面试人员的问题了。其实如果你能够好好准备,加上临场镇定的表现和充分发挥,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要以不同的方式应答,灵活机动,才能有助你轻松过关,争取求职成功。

2、 求职的“敲门砖”,你准备好了吗?

简历就是求职路上的一块“敲门砖”,面对激烈的竞争,没有竞争意识是要吃亏的,所以在简历当中,适当加点花点和调料,使自己的简历有吸引力,自己的能力、经验可以适当请放大器和扩大镜帮助一下,否则,在茫茫人海很难寻求发展空间。但是,如果只注重简历大加注水,胡编乱造,把真实的经历描绘成天方夜潭,团花似锦,简历就会给你帮倒忙。

3、 面对职场潜规则,你了解多少?

“自以为是”难获青睐

很多大学生自以为是、眼高手低,也是用人单位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现代企业崇尚团队合作精神,一个人倘若孤傲脱群,时时处处老想突出自己,肯定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根据往年的招聘情况来看,大学生最大的不足就是眼高手低,工资低、第一线的工作看不上,不善于学习,总是自以为是。

强调薪水 易引起反感

薪水,在职场永远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找工作关心待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一开口就问工资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反感。如果你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在招聘单位没有提出薪资的问题时,你最好不要先提出薪资的问题。

说说你对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的看法?

企业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只有有备而来的求职者能够过关。求职者可以直接在网上查找对你所申请的行业部门的信息,只有深入了解才能产生独特的见解。企业认为最聪明的求职者是对所面试的公司预先了解很多,包括公司各个部门,发展情况,在面试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提到所了解的情况,用人单位欢迎进入企业的人是“知己”,而不是“盲人”。

准备不足卡在“课表”关

“你有大学课程表吗?”在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的招聘展位前,一位毕业生听到这样的`问题,当时就愣住了……

像这样的单位,他们对专业的针对性要求很高。如果专业不对口,或者在大学期间学的是选修课,将来工作还要从头再来,这是一种人才浪费,所以,他们要求看学生的课程表,这样可以有效减少选才的盲目性。

这个问题外企问的概率很大,通常不希望听到直接回答的缺点是什么等,如果求职者说自己小心眼、爱忌妒人、非常懒、脾气大、工作效率低,外企肯定不会录用你。外企喜欢求职者从自己的优点说起,中间加一些小缺点,最后再把问题转回到优点上,突出优点的部分。外企喜欢聪明的求职者。

说说你的家庭

5.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篇五

成功 = 战略 × 组织能力

这两个因素之间是相乘关系(而不是相加关系),其中一项不行,企业就无法获得成功。如果企业空有正确的战略,却没有合适的组织能力,即使商机出现,也无法把握。例如,虽然采取并购战略可以为某类企业带来很多协同效应,但是如果企业没有并购整合的能力,只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反之,即使企业拥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但却没有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改变及时调整战略,原有的组织能力反而会成为企业取得成功的羁绊。

正确的战略

坚持正确的战略方向,公司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国内环境商机无限。很多中国企业没有明确的战略,采取机会导向,或者有了战略却没能在执行中坚持最初的选择,受短期利益诱惑走上了多元化道路,盲目扩张,把企业送上了不归路。格力电器的领导层认识到很多企业的多元化只是一种投机行为,而格力以事业为目的,不急躁、不浮躁,十几年如一日地专注于空调行业,扎扎实实地投入,最终成为中国空调行业唯一的世界名牌。

合适的组织能力

仅有正确的战略方向是不够的,企业还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团队和组织,才能确保自己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地执行战略。战略很容易被模仿,但组织能力难以在短期内模仿。格力空调的优良品质是建立在对研发的持续、大量投入的基础之上的,公司从不对研发费用设立固定指标,只要有需要,只要格力承担得起,就一定会投入。因此,格力有世界一流的,包括焓差、热平衡、噪声在内的170多个实验室,其中仅噪声实验室就有上百个,并且获得了全球最严格的安全检测机构美国保险商实验所的认证。因为有这些投入,格力目前有1000多项专利,其中一两百项是发明专利,有些甚至连国外竞争对手都没有。格力的研发队伍富有经验、专业能力强,拥有出色的产品研发能力,是经过多年持续地投入和积累才形成的,这不是竞争对手能够在一夜之间赶超的。

无论是制定正确的战略,还是打造合适的组织能力,关键在于最高**和领导团队的能力、判断和坚持。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着高瞻远瞩、认定方向就坚持不懈的**。他们不受外界的浮躁风气所干扰,抓准战略方向,专注于主业,然后脚踏实地打造组织能力,一步步做强做大。格力前董事长朱江洪重视研发和质量,对技术创新有着宗教般的热情。继任者董明珠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培养接班人,因为她清楚地知道要打造百年企业,关键在于拥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人才。

如果缺乏正确的战略或与之匹配的组织能力,企业只能如昙花一般,虽然拥有开放时的灿烂,却难以持久。秦池、爱多这样的企业曾经是**电视台的“标王”,但仅靠砸广告换来的营销成功只能让企业胜一时而不能赢一世。依靠不规范的资本运作而辉煌一时的德隆公司,由于**急功近利、贪多求快的心态,把企业引上了灭亡之路。类似的中国企业不胜枚举,它们和前文所述的成功企业形成鲜明对照,引人深思:中国企业究竟怎样才能把握历史赋予的契机,在中国和全球舞台崛起,实现基业长青?

组织能力:基业长青的基础

虽然战略和组织能力在企业的持续成功中同等重要,但在现实中,组织能力在影响企业成功方面往往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绝大多数的高管都认为,与战略相比,组织能力的高低,更能决定企业可否持续性地取得成功。这是因为,战略的重新制定常常只需要高层领导团队的参与,快则几周,慢则数月,新的战略便可出炉。但是组织能力的打造却要数以年计,并且需要公司上下全体员工的投入才会见效。因此,组织能力建设是更为艰难,却又是对企业取得成功至关重要的一件大事。但遗憾的是,企业**的兴趣和工作重点通常集中于讨论公司战略,而往往把提升组织能力的难题交给人力资源部门去解决。要使员工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制定计划很容易,但是如何获得各级主管的积极投入,在承受业务压力的同时,担负起培养员工的重任却很难;写一些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标语贴在墙上只要几分钟,但是如何让这些价值观成为员工心中的信念、工作实践中的准则,却很耗时耗力;重画一张组织图很容易,可是完成职位调整,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涉及权利的重新分配,却非常棘手。事实上,任何变革措施,如果没有公司最高领导层的支持和推动,人力资源部门很难取得实质性成果。因此,组织能力(而不是战略)常常成为遏制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6.成功管理企业的重要因素——信任 篇六

根据一项全球实证研究以及作为企业教练的实践经验,提出并验证了一个有关企业内部信任机制的理论模型。专家认为,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建立信任,是一个基于重复行为的循环过程。当管理者的行为值得信赖时,员工就会更加信任他们,进而鼓舞自己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展现出组织公民行为。反过来,员工更加热情地投入,又会增进管理者对他们的信任。就这样,组织内形成了一个信任的良性循环。

这个循环的开端,在于管理者通过自身行为向员工灌输信任。管理者的六种重要行为,有助于在员工心里撒下信任的种子。

1.一贯性和预测性

如果管理者做事始终如

一、可以预见、前后不矛盾,并且总向员工解释各种决策和行动,就会在员工心中激发起更大的信任。反之,如果管理者做事冲动,经常朝令夕改、任意而为,就会失去员工的尊敬。员工可能仍会听从他们的命令,但由于不了解命令背后的道理,所以心里非常沮丧。

2.公开沟通

这是信任关系的另一个基本变量。不管真相会多么令人不快,管理者也决不能向员工隐瞒。如果管理者只是一味地回避问题,员工就更有可能自行其是,或者干脆跳槽。正直诚信仅凭决策的一贯性,还不足以在员工中间营造信任的氛围。

3.为了赢得信任,管理者必须在行动中体现诚信,也就是说,他们的行动必须符合道德准则。这意味着管理者不能说空话:他们要做到言出必行,而且是切切实实的行动。

4.关爱员工

如果管理者对员工表现出真正的关切,留意他们如何融入团队,就更有可能赢得员工的信任。在这一点上,同理心最能帮助管理者激发员工的信任。

5.分派工作和授权

把工作分派给员工,并且授权给他们,这样做也能激发信任。

6.忠诚

为了保持所建立的信任,管理者必须对员工表现出忠诚。当员工的工作遭到外界质疑时,管理者应该站在他们这一边,为他们辩护。即使最后证明员工有错,管理者也要支持他们。如果管理者能够以上述六种行为来对待员工,就会在员工心中建立起信任,而员工也会以同样积极的组织公民行为来回报管理者。

这种公民行为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作本身、同事合作,以及整个组织。热忱的员工会自觉地出色完成任务,并且不会只做工作合同中规定的内容。公民行为还会推动员工与同事精诚合作,不计较是否在同一个部门、团队或项目。组织内的信任氛围就是这样营造出来的,员工会因为身处这样的组织而感到自豪,并做出积极的行动。当听到有人批评自己的企业时,这种归属感会激励他们挺身而出,捍卫自己的企业。他们还会积极参与企业发起的各种社会责任活动。简而言之,组织公民行为有助于确保企业这艘大船以适当的速度航行在正确的航线上。

7.企业成功主要因素分析 篇七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城市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 推动自主创新、缩小贫富差距和地区差距、优化经济结构, 促进企业走出去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已进入全新关键历史阶段, 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可以预期21世纪初的20~30年是我国中小企业大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去年召开的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上,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冀生的发言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发展关键成功因素做了分析。本刊记者将他的发言加以整理, 以访谈的形式刊发, 以飨读者。

记者:您在2001年的一次论坛发言曾经讲过, 21世纪初是我国中小企业大发展的时代, 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当前,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进入关键时刻, 请您谈谈为什么说我国中小企业处于发展的关键时刻?

刘冀生:我认为理由有三点:第一,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已进入第二次创业阶段。一般一个企业成长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即3年入门, 8年~10年入道, 25年~35年入化, 40年~50年入定。我认为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第一次创业阶段已经过去了, 现在大多数企业已进入到8~10年入道阶段。在第一次创业时大概会有60%企业要被淘汰, 会遇到创业风险和资金的风险。第二次创业时大概在剩下的40%企业中会有60%~70%的企业被淘汰。在第二次创业阶段所遇到的风险是投资的风险、管理的风险, 我在2008年到十几家中小企业去调研, 与老总当面访谈, 我认为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正处于成长期, 大多数中小企业近几年都有了飞速发展, 但企业再向前发展, 老总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企业发展方向有些茫然, 企业战略定位不准, 企业管理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 职工及中下层管理干部的观念跟不上老总的思路和理念, 业务的发展适应不了市场激烈竞争的要求。

第二,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正面临内部管理转型的关键时刻。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许多中小企业第一次创业靠的是机制灵活, 对市场反应灵敏、决策迅速、雷厉风行。但现在企业规模大了, 项目多了, 光靠老总一人决策, 老总忙不过来, 但若经营权下放, 中上层干部素质还不具备, 权力放下去会乱。现在的中小企业往往是集中决策, 老总一人说了算, 老总管理幅度过宽, 决策速度变慢, 因此, 机制灵活、决策迅速的优势会逐渐丧失。二是许多中小企业规划稍微扩大了一些, 外面项目的诱惑就很多, 老总发现这些项目都有可能赚钱, 于是许多中小企业开始多角化经营, 甚至非相关多角化十分严重, 产业链拉得非常长了, 因此, 中小企业小而专、小而精的优势逐渐在丧失, 主业快速发展的优势逐渐会变成劣势。三是许多中小企业起家靠的是地缘优势, 有本地的根植性, 但随着规模扩大, 企业地域也开始扩张, 区域公关能力在减弱, 本地化地缘优势在慢慢减弱。四是许多中小企业起家时靠的是员工凝聚力强, 当时员工人数少, 团结一致、艰苦奋斗, 但当企业规模扩大以后, 员工人数增多, 人心就不齐了, 人员工资提高以后, 凝聚力反而在减弱, 员工对自身利益考虑得多了, 对企业集体想得少了。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大多数尚未完全形成, 因此, 企业全体员工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减弱, 凝聚力在减弱。五是许多中小企业还存在观念落后, 产品结构亟需调整, 生产要素成本大幅上升, 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融资困难, 人才缺乏, 企业内部管理落后, 企业家素质不高等瓶颈。

第三, 当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走出去遇到了重重障碍, 当前中小企业靠的是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但发达国家的反倾销、反补贴, 安全壁垒、质量壁垒等等, 使“中国制造”正面临重重障碍。说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中国制造, 经历十多年黄金成长期, 中小企业已经走到了一个非常敏感的十字路口, 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 现在是中国中小企业应当崛起的时候了。

记者:针对以上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问题, 除了国家体制, 政府政策支持等关键因素外, 您认为中小企业持续成长应该抓住哪些关键因素呢?

刘冀生:我认为主要应抓住五个关键因素。

第一, 中小企业应当实行战略管理。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模式大致有区域资源性战略:提供区域资源性产品或服务;区域竞争优势战略:如区域成本领先战略或服务, 区域差异化产品或服务;技术创新战略:如高新技术小企业;服务战略:如小型服务型企业、虚拟企业、互补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企业集群战略:如浙江温州、广东珠三角等地的企业集群。中小企业高层领导者要注意中小企业的战略转移, 不要对自己发家的那个行业感情太深, 要根据企业领导人本人的素质、性格、情商等因素找到最适合自己经营的行业。战略不仅要决定做什么, 还包括决定不做什么。往往决定不做什么比决定做什么还困难, 要有所为, 有所不为。

总之, 中小企业要充分认识到战略的重要性、必要性及迫切性, 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进入战略制胜时代, 这是我国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二, 要开拓金字塔底层收入人群的市场。中小型企业应将战略目光转向广大农村市场和中小城镇市场, 面向经营金字塔底层。有关资料统计, 全世界金字塔底层低收入人群约有40亿人口, 在我国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山东省泰安市方兴物流公司是以农村为市场, 服务“三农”为导向, 以“小康树”为品牌的地区性连锁经营企业, 员工120人, 主要从事生活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农副产品输出, 满足农民多方面生产生活服务需求, 如信息集散、报纸订送、保险定制、邮政投递、文化活动、休闲娱乐等。目前已发展412个乡镇级连锁店, 8120个村级连锁加盟店, 截止到2006年在物流平台上运行的商品有124个品类, 9000多个单品,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 中小企业要在自己的商业模式上创新。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两种:即技术核心竞争力和管理核心竞争力, 其培育的途径模式主要有:先培育技术核心竞争力再培育管理核心竞争力;先培育管理核心竞争力再培育技术核心竞争力;重点培育技术核心竞争力;重点培育管理核心竞争力。我认为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可能在研发上进行大量投资, 而要在自己的管理核心竞争力即商业模式上创新。PPG服饰有限公司的商业模式就是很好的创新。2005年底创立的批批吉服饰 (上海) 有限公司 (简称PPG) , 企业员工至今不到500人, 其中还包括了200名呼叫中心的工作人员。企业没有制造工厂, 没有店铺, PPG却以每天接近1万件衬衫的销售量, 向行业龙头企业发起挑战。一年多的时间PPG通过互联和呼叫中心卖衬衫, 以300万件的年销量跻身全国衬衫前三强。PPG靠的不是资产, 而是靠流动在20多台服务器里的数据, 打造了一条快速反应的预测型供应链。通过对销售量数据的分析, PPG能做到对市场相对精确地掌握, 再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生产计划。PPG商业模式的创新之处是建立了快速反应的供应链, 同行业企业库存周转期是90天, PPG是20天。PPG用IT系统整合了上游面料商资源和成衣加工厂资源, 将采购、物流、仓储、生产实现互联互通。在采购部门发生生产指令后, 原料在24小时内被送到加工厂, 每家工厂会在96小时内批量加工, 然后送到PPG等待打包发放,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降低了产品成本, 减少了库存压力。同时PPG大量做广告, 在不到2年时间内依靠报纸、杂志、电视、网站、户外媒介等方式, PPG立即被消费者所熟知。2008年7月份营业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0倍。

第四, 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本。什么是社会资本, 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化的定义, 简单地说企业的社会资本是指企业建立在信任和规范基础上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合, 例如, 当你为他人提供了一定服务, 并确信他会因此对你承担特定义务时, 你就拥有了一定的社会资本;企业可以从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取对自己行动有用的信息, 这种社会关系网络就是社会资本。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会与社会各方面结成无数个合作关系, 每一个合作关系都能为企业带来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种有形资源及无形资源, 因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和外部组织和个人建立了非常复杂的网络系统。因此, 企业领导人不要只看到企业内的人、财、物等资源, 还要看到企业外部的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中小企业如何把企业外部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整合到企业内部来, 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这是作为一个企业家非常重要的才能。社会资本与有形资源一样, 如果不继续营造和经营, 它的价值会随时间而递减, 因而需要不断把社会资本转化为企业优势, 企业社会资本问题已成为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第五, 中小型企业要走出去。2005年以来, 国有企业到美国上市的步伐有所放缓, 民营企业在海外上市速度正在加快, 2006年中国海外上市企业中民营企业已经占到87%, 估计今后一段时间民营企业海外上市增多的局面仍然会持续。中小企业走出去往往是从加工贸易OEM开始的, 实际上中小企业OEM是跨国公司全球价值网络的一个节点。当前大型企业正在出现模块化的时代, 大多数产品是由众多材料供应商, 中间产品供应商, 产品制造商, 渠道供应商, 零售商, 广告媒体等企业的支持和服务组成的, 大企业模块化具有对顾客及市场反应速度快, 灵活性强及创新性强等三大特点, 实际上每个模块就是一个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要提升在跨国公司全球价值网络的地位, 不仅要达到产品升级阶段, 要在功能上升级就要靠企业集群, 实践证明, 企业集群化发展是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实现功能升级的重要条件。政府各部门要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 通过政策引导, 帮助民营企业提高出口能力, 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服务。

记者:中小企业持续发展除了您讲的以上五个关键因素外, 塑造企业形象是否也很重要呢?

刘冀生:是的, 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是竞争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就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 一般来讲是指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要对股东负责, 也要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 并能增进社会的和谐和福祉。中小企业经营当然要盈利, 但这是在阳光下的经得起道德检验的利润, 这样才能给我们中小企业带来人格上的光辉, 赢得人们对中小企业的尊敬。

社会责任主要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客户导向、以人为本、环境保护、股东利益、就业责任、商业道德、公益事业、社会稳定与进步。这些社会责任不是要求中小企业一下子全面要做到。一般来讲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往往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企业生存阶段, 这时企业主要是要建立稳定的市场地位, 获取利润, 对社会的贡献主要表现为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购买原材料, 增加社会需求, 安排员工就业, 上缴利税等。第二阶段, 企业成长阶段, 这时企业已初步建立起稳定的价值链, 企业与这些价值链共同生存, 共同成长。第三阶段, 企业成熟阶段, 这时企业规模已经很大, 企业已建立起强大的价值体系, 企业行为对某些重要行业及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此时, 企业要与这一价值体系共同生存、共同成长。第四阶段, 企业进入国际化阶段, 企业建起全球性价值网络。要参与全球合作, 安排东道国人民就业, 培训东道国的企业干部及员工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发展阶段不同,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范围也是不同的, 企业越发展越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我认为, 我国中小企业正处于成长期, 应当对价值链上的利益相关者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 实际上企业社会责任的付出, 从长远来看实质上是一种投资, 责任也可以转化为资本, 会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记者:优秀的企业必然有优秀的企业领导人, 特别是在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时刻, 企业领导人的作用尤为突出, 对企业领导人的素质要求更高。请您谈谈中小企业持续成长对企业领导人的素质有哪些要求。

刘冀生:由于时间关系, 今天不能对企业领导人的素质展开来讲。我想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人起码要做到八要:一要严格要求自己, 作风谦逊, 品德高尚;二要有优良价值观, 心胸宽广;三要建立起优良的管理团队;四要有很强的领导力;五要有很强的魄力;六要有很强的执行力;七要培养企业自己的职业经理人;八要克服自己认知模式的刚性。

8.企业成功主要因素分析 篇八

【关键词】水务行业;产业价值链;扩张;关键成功因素

1.水务产业价值链及其扩张概述

水务行业是生产和提供水务产品及服务主体的集合,由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组成的水务系统向用户提供自来水供应和污水处理服务。

水务产业价值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的水务产业价值链扩张也就是指广义的水务产业价值链。狭义的水务产业价值链局限于生产和提供水务产品及服务主体的集合。根据水的流转路径水务产业价值链可以分为:原水生产和供应、自来水生产和供应、自来水销售、污水收集和处理、再生水生产和销售。

而从广义上来看,水务产业价值链的参与主体有水务工程承包商、设备提供商、水务设施运营商。近年来,中国水务市场出现了一批专业水务投资公司,这些水务投资商在前台激烈争夺水务市场,后台则网罗了一批工程技术公司、设备制造商和运营管理公司为其投资项目提供建设和管理服务。待到时机成熟后,大型专业水务投资公司将会把触角向相关子行业延伸,以资本运作为手段,控股为之服务的相关设备制造、工程技术及运营公司,最终形成一批以水务投资为核心,集设备制造、工程设计、工程管理、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的水务集团群。

2.水务企业基于产业价值链扩张的优势分析

进入“十二五”时期,国家高度关注水利事业改革,加强了水务行业扶持力度,水务企业迎来了大发展的黄金机遇。如何保持高效快速且稳定的扩张,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就成为了一个所有水务企业都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产业价值链扩张的方式无疑很好的解决了这个既要快速发展又要保持企业安全经营的问题。

2.1有力于水务企业降低经营成本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水务行业市场化的推进,水务产业的专业化生产越来越强,分工也越来越细,产业价值链也越来越长。产业价值链的延伸是一种资源,它体现了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在当前条件下,任何一个水务企业都不可能在产业价值链的所有环节上都是最优的,只能是在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上具有优势。产业关联度越高,产业价值链的联系越紧密,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就越高。水务企业基于产业价值链扩张不仅可以将不同环节的优势企业相联系,实现产业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最优配置,进而实现产业价值链整体最优,而且通过诸如实施标准化生产、对内部管理费用进行严格控制等,实现产业价值链的资源整合,有效降低产品在产业价值增值各个环节上的成本,获得总成本领先优势。

2.2有利于水务企业打造“区位品牌”

“区位品牌”即产业区位是品牌的象征,单个水务产业区位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品牌非常困难,不仅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而且对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也有极高的要求。然而企业通过对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利用集群效应,形成“区位品牌”,每个企业都能够从中获益。这种区位品牌是由生产区位的企业共同产生的,一旦形成,就可以为区内的所有成员企业所共享。此外,由于自身行业特点,水务行业目前仍有一定的公用事业性质,政府对水务的把控仍然很大,区位品牌的行成将大大有利于水务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

2.3推动水务企业技术进步

目前,国外水务巨头纷纷涉足我国水务产业,凭借着其在水处理方面的先进技术,保持着长久的竞争优势。事实证明,只有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向产业链的中高端环节延伸,才能提高水务产业的竞争力。因此,处于水务产业价值链中的企业应该进行链式创新,从而使整个水务产业价值链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获取竞争优势。水务产业价值链上的企业通过产业的关联效应相互配合、相互推动,从而建立起一种远远大于单个企业点优势的竞争优势——链优势和群优势。这样,产业价值链中的企业不但能使创新符合需求而且能实现快速创新、持续创新,并且与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协同,快速地将技术创新转换为产品,快速推向市场,进而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使得整条水务产业价值链及其各环节企业处于有利地位,真正实现多赢的局面。

3.影响水务企业基于产业价值链扩张的关键成功因素

由于受到市场环境、行业类型、企业地位、规模及扩张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得出的水务企业基于产业价值链扩张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不相同的,本文通过对国外企业扩张和企业基于产业价值链扩张的关键成功因素理论的结果进行分析,结合水务行业的自然垄断性、公益性、资产专用性、资产沉淀性等多种特性,整理并加以提炼,得出影响水务企业基于产业价值链扩张的关键成功因素,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3.1融资能力

主要体现在自身的资本实力、融资能力、战略指导下的投融资计划、战略投资判断力。

资本是拉动水务行业发展的火车头和产业纽带,投资是开拓市场的决定性砝码,也是串起技术、工程、产业、运营产业链的有效手段。通过合资、收购、参控股方式掌握现有水务存量资产,进而增加增量,实现行业整合,企业才能做大做强。融资能力是水务行业竞争的重要能力,获取低成本的资金是企业获胜的重要保证。股权融资,是水务企业最佳的选择。

3.2运营管理能力

主要体现在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完整的工艺和管理流程、成本和费用控制、业界的品牌形象和区域内社会形象。

运营管理能力在竞争中的作用日趋重要,水务行业已经逐渐从投资推动向运营管理转变。从水务行业的发展来看,单一的项目投资已发展成为投资、设计、工程、运营各环节的竞争,对整体产业链的控制能力和协同效率成为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以运营服务为核心的科研实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将成为企业获胜的关键因素和赢利的核心环节。

3.3政府资源

主要体现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协商谈判能力、把握政策能力和对行业政策的参与程度。

水务行业是受到政府高度管制的行业,政府既要监督水务企业向社会提供安全、符合水质要求的水,也要通过管制水价来防止水务企业获取暴利。良好的政府资源有利于企业更准确地把握行业改革的方向、更好地和政府沟通,从而选择更适合的运作模式;因而水务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必须兼顾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

3.4并购整合能力

主要体现在成熟的并购资源选择和决策程序,并购谈判能力,文化融合能力等方面。

水务行业具有自然垄断的特点,资产专用性强,这决定了并购是水务行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式。资源整合对并购项目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水务市场,并购整合能力影响着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

3.5技术研发能力

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设备,及设施的设计施工等全方位的整合能力。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对水质的要求也在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被应用在水处理中,如生物工程、微透析技术等。技术实力和科研水平已经成为水务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4.结论

针对水务企业基于产业价值链扩张过程中的关键成功因素,水务企业可以对其自身进行很好的定位与自查,这将有助于企业提高其基于产业价值链扩张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国联证券.水务行业2010年中期策略报告[R].2010,6,22.

[2]李娜.我国水务企业竞争战略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工商大学,2009.

[3]孙东坡,李天.从水务改革到水务产业链的商业模式创新[J].2009.

9.经济生活企业成功的因素 篇九

优良的企业风气也并非完好无瑕,需要革新和改善。优秀的企业家不会满足于社会上对本企业的风气的高度评价,他们总有危机感,他们总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试图革新与改善,注入新的活力,比如日立将“技术的日立”的长处应用于一般的消费者的家用电器,所以他们不光在生产资料生产领域而且在耐用消费品领域都成功地使技术和市场占有率这两个企业发展的轮子有效的协调运转。美国波音飞机制造公司从以军飞机为中心成功转向民用机为中心,其经营风气由技术至上转移到争取从全世界更多的航空公司获得订货,强化市场竞争力和销售力,职工意识得到更新。

经济生活企业成功的因素2:信息的收集能力与选择能力

经营者由于信息质量不同所作的决策有极大的差别,高质量的信息产生好的决策。即使高智能的企业家,若是依据不充分的和可信度低的情况所作的决策,也不可能是正确的。现代社会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但要真的从中筛选出企业经营所必需的信息或有价值的信息却不是件十分容易的事。作为经营资源的信息,应该说最重要的是同经营环境如何变化+、主导产品的需求如何变化有关的信息。信息收集能力和选择能力强的企业,能比其它企业更早地预见未来,从而迅速且超前地采取对策。

信息能力优秀的企业,能从定期情报的时间系列变化中确切地把握该企业可能发生或面临的问题。企业大型项目的投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事先作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是否真的有用,关键是在收集和选择信息的数量与质量,例如与项目投资相关的信息:需求、原材料供应、技术水平、价格、成本、盈利、市场份额,这些方面的相关资料和数据是否能比较真实的反映未来的变化,如果产生较大偏差,就会给企业带来决策误导。

10.企业成功主要因素分析 篇十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始于本世纪20年代,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为早期发展阶段。在这期间,首先在短波几个频段上开发出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其代表是美国底特律市警察使用的车载无线电系统。

第二阶段从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在此期间内,公用移动通信业务开始问世。

第三阶段从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在此期间,美国推出了改进型移动电话系统。

第四阶段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这是移动通信蓬勃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状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

第五阶段从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这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和成熟时期。进入80年代后期,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大量应用,为开发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提供了技术保障。GSM的出现划时代的开始改变人类沟通与联系的方式。

在我国,自1987年中国电信开始开办移动电话业务以来到1993年用户增长速度均在200%以上,从1994年移动用户规模超过百万大关,移动电话用户数每年几乎比前一年翻

1一番。1997年7月17日,我国移动电话第1000万个用户在江苏南京诞生,标志着我国移动通信又上了一个台阶,它意味着中国移动电话用不到10年时间所发展的用户数超过了固定电话110年的发展历程。2001年8月,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了1.2亿,已超过美国跃居为世界第一位。2003年6月底手机用户总数已达2.3447亿户。

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庞大的市场容量让全球各大手机厂商及软件提供商趋之若鹜,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LG,索爱,htc等手机厂商每个月都要推出新款样式或功能的新品,随着3G技术的普遍应用,电信运营商将在网络升级换代方面投入巨额资金,电信基础设施特别是接入与终端成为争夺的重点,可以说谁掌控了用户,谁就掌握了主动。移动互联网给传统电信运营商带来了空前的挑战,随着3G技术的成熟,移动数据带宽问题将得到解决,移动终端智能化程度将成为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瓶颈,谁能在智能手机的新品开发上占得先机谁就能主导3G时代。

从智能手机出货量来看,从2005年-2008年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保持稳步增长,根据DC的统计报告,2009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了4330万部,不仅达到了单季出货量的历史新高,而且分别实现4.2%和3.2%的同比增长率和环比增长率。从市场格局上看,由诺基亚主导

Symbian近两年市场份额持续下滑;苹果iOS和Blackberryos近两年快速发展,两者合计市场份额已超过Symbian;Andriod进入2009年以来异军突起,市场份额上跟 WindowsMobile的差距正不断缩小。

从2007年开始,苹果和谷歌相继介入手机操作系统领域,染指智能手机,而此前Symbian的主要对手是微软。

当年,微软已横扫PC桌面操作系统,开始布局手机市场。有鉴于在PC领域硬件厂商苦力地为微软打工的“悲惨”遭遇,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决心及早动手,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免得沦落个PC厂商的境况。

那时,诺基亚在手机市场中的地位如日中天,微软多次向诺基亚的示好,希望能结成秦晋之盟。盖茨的副手鲍尔默到芬兰促销新Office XP时,在电视上直截了当地说想跟诺基亚建立更深一层的合作关系。但诺基亚始终不为所动,并立志要成为一家“软件公司”,为此给自己的软件实验室投下30亿美元,塞班便成为了诺基亚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2000年,全球第一款基于Symbian操作系统的爱立信R380手机正式向公众出售,这款手机被称为智能手机的鼻祖。同时,日本的各大手机生产商,SONY,三洋也都加入到塞班联盟。由于塞班系统的迅速发展和诺基亚的排挤,微软加快了自己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开发,微软很快就与德州

仪器、韩国三星、台湾宏达签订了联盟协议。但随着采用Symbian系统的智能手机发布数量越来越多,塞班的成员队伍也不断壮大,这令微软很是着急。以中国市场为例,在2005年的智能手机系统平台市场份额中,Symbian占有市场份额的66.6%,处于绝对领先,微软操作系统仅占有22.5%。在2005年,微软的手机操作系统已演化成Windows Mobile 5.0,但仍无法撼动诺基亚翼下的Symbian。这年5月,比尔·盖茨接受媒体采访,当记者哪壶不开提哪壶地提到“并没有多少一线手机厂商与你们合作”时,盖茨辩解说,微软与包括三星在内的主要手机厂商都有合作关系,但盖茨也承认:“目前诺基亚仍然是手机市场的领导者,不过我们一直在进步。虽然我们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小,但是我们和其他公司一样有着重要的地位。”

2006年,采用Symbian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一亿部。诺基亚和塞班经过8年的奋斗,终于靠近了一个转折点。从当时的市场态势来看,这应该是个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转折点。然而,随后的历史发生了逆转。因为,一个扬言改写手机历史的人,将在2007年颠覆智能手机的游戏规则,这就是乔布斯和他的iPhone。

2007 年 1 月 9 日,苹果的 iPhone 发布,诺基亚携Symbian之威,对苹果此举不屑一顾。当时的诺基亚有占近70%市场份额的Symbian,2007年的苹果 iPhone有什么呢?

一个名称遮遮掩掩的手机操作系统,3年以后才随着iPhone 4的发布正式确立它的名字:iOS。

iOS浸透着乔布斯近20年的心血,以乔布斯风格,按说应该大力弘扬才是。可是2007年以前,由于智能手机的硬件及网络技术设施所限,大家普遍认为,从电脑脱胎来的操作系统不太适合手机的简约环境。尤其2007年以前,微软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Mobil的平平表现加深了市场对这种观念的认识。乔布斯显然不想让公众将注意力放在苹果的手机操作系统上,他希望公众关注iPhone的整体体验。诺基亚和塞班在2007年显然没有认识到乔布斯iPhone三年后会给它带来的巨大冲击。这还不算,乔布斯还带出了一个更加强悍的“学生”:谷歌的Android。

随着苹果iOS、谷歌Android的精彩亮相,Symbian的不足逐渐显露无遗。正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有分析指出,由于Symbian在编写之初,其主要功能着重于打电话等通信功能,所以Symbian手机的通话质量很棒,效果也好。但Symbian对触摸屏、多媒体、新操作界面的支持都不好;在同PC以及互联网的交互及扩展性方面,其先天不足更加明显;各个版本间的兼容性也不好,用户体验差。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的硬件技术性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制约软件的许多瓶颈已突破,手机对用户来说,不再局限于通话和发短信,多媒体功能和娱乐功能变得至关重要了。在这

种局面下,有着PC及互联网背景的IT厂商推出的操作系统显然远胜于通信厂商。Android手机相比Symbian手机更像一台具有通信功能的微型化电脑,让用户获得了Symbian系统所不能比拟的应用体验。很多开发商也不愿意为塞班系统开发应用。苹果、谷歌的胜出是水到渠成的事,即使微软,这个Symbian早年的“手下败将”也重新昂然站立在诺基亚面前。

诺基亚也强调创新,其研发投入一度是苹果研发投入的六倍,却没有研发出像苹果iPhone那样的颠覆性产品。原因是,在诺基亚手机销量大增的同时,公司的决策人员数量也在增加,中层管理者的数量更是迅速膨胀。公司内部部门林立,协调困难,不同的团队在负责摄像头、浏览器这样细节的创新,却没有人把控全局。即使诺基亚内部出现了重要的创新苗头,也很快被诺基亚的大公司官僚体制所扼杀。诺基亚在苹果iPhone面市前就从事触控屏智能手机的研发,但是诺基亚高层因担心市场风险而致项目搁浅。在创新上,诺基亚显然演绎了一出现代版的“叶公好龙”。

11.企业成功主要因素分析 篇十一

企业统计改革和创新经历了较长的过程,但总体效果不甚理想。我们认为制约企业统计创新的因素很多,但政府统计创新、民间统计的发展、企业信息化程度、企业统计理论的滞后、企业高级管理者和领导者对统计创新的认知程度、对统计创新的理解以及统计队伍的素质和统计教育、再教育等八个方面是制约企业统计创新的主要因素。

与整体经济迅猛发展之势相比,我国的企业统计似乎就走进了一个漫长的下滑通道,企业统计改革所取得的成绩更显得让人汗颜。

政府统计创新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代,在我国企业统计与政府统计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统计体制的改革创新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统计的改革和创新。虽说市场经济体制下政企分开,企业是独立自主和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不再象计划时代那样依附政府,但整个域的统计体系设计从内容到形式无不关系企业统计,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毋庸讳言,当理论界提出企业统计服务大方向由原来“吃自家饭干别家事”转移到以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为主,满足政府宏观需要为辅上来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我国企业统计的再生。几多年过去,尽管报表种类在减少、指标数量在减少(调查中许多基层统计人员抱怨说这少那多,差不多),可目前企业统计的很多工作内容、人员配备和时间安排都受到来自政府统计需要的制约(如政府定期和不定期的统计调查任务等),而且越是往基层走,这种现象就越严重。以至于当你置身于稍显偏远的基层统计工作的环境中,真有一种“没有多大变化”的感觉。企业领导者和社会大众对企业统计工作、功能的认识,似乎也没有一个质的变化。除了另外一些因素外,与政府统计创新程度不高不快、企业统计的作用不大无不相关。从这一点上看,政府统计创新工作应进一步加强,以政府(域)统计创新直接推动企业统计的创新,为企业统计创新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宽松的环境。

民间统计的发展民间统计是我国经济社会统计中的新生力量,但发展还不够成气候。随着政策的开放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民间调查统计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企业统计与民间统计是互补关系,民间统计的发展会极大促进企业统计的创新,也为企业统计信息提供有效信息来源和扩展空间。在信息社会化和商品化的社会里,民间统计组织数量多少和统计力量的大小直接或间接刺激和促进着企业统计组织的发展和创新。由于体制、观念和市场因素发育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的民间统计至今没有形成较强的社会统计力量。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得企业统计改革和创新征程中缺少了来自民间统计的“刺激”作用。

企业信息化程度现代企业统计创新离不开企业统计信息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信息化的加强为企业统计的技术创新提供条件保障。企业信息化程度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捕捉有关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系统性和全面性能力的强弱程度。这与统计工作要求不谋而合,有着较多的共性。客观上讲,加入WTO后的企业经营和决策由于受到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必然更加重视统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我们也因此设想,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客观要求,统计走出低谷指日可待。(客观上)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从政府到企业(主观上)都有尽快加强企业信息化的迫切愿望,但实际情况却是由于企业竞争压力不同,对信息化认知程度不同,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以及整体信息化滞后等因素,很大程度上羁绊着企业统计创新步伐。

高层管理者对统计的认知程度企业高层领导和管理者对统计工作的认知程度很多时候是停留在传统的企业统计服务于政府的层面上,对统计尤其是现代企业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功能的认知很少。如果说某项技术的改进或某工艺材料的改变会给企业节约成本降低能耗和提高利润的话,他们会很感兴趣或深信不疑,也会想尽办法筹集资金和组织人力和物力,而对企业统计人员提出的统计改革和创新方案就不是那么热心。对企业统计的投入不会给企业带来利润的片面认识直接表现为对企业统计关注不多、重视不足和投入不够。

在企业统计创新中,企业主要领导和高层管理者要真正了解市场体制下企业统计潜在的巨大作用,清醒认识到统计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重视统计改革创新工作,为统计创新呐喊助威,协调关系,扫清障碍。创造有利条件,并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实实在在(并非口头)的支持,尤其是在统计人才的招聘和使用上给予特殊政策,力争在最短时间里提高统计队伍的专业水平,加快企业统计创新进程。从这一角度讲,企业领导对企业统计的认知程度是统计创新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前提条件。

企业统计的理论研究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大统计”方略后,我国统计理论和实践都有了不少的新变化,有些理论上的研究很值得肯定。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另外一个现象是:国内统计部门、专家学者似乎更多的关注于政府宏观统计的改革,而基层企业统计方面的理论研究明显不足。统计理论研讨会、统计媒体上常见统计方面的文章大作,细看很少涉及企业统计的。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是我国近年来企业统计理论研究不景气。具体表现为从事企业统计研究的人数在减少、文章质量在下降;倒是玩数学符号推数理公式的大有人在,似乎不把简单的事理捣鼓成抽象、玄虚得很难让人看懂的东西,就怕人耻笑不是统计不是“家”似的,浮华之风日现彰显。企业统计改革和创新的伟大实践,离不开科学的统计创新理论作指导,而在这种理论环境下企业统计如何创新,怎能创新?

统计创新队伍在企业统计改革和创新中,统计人员的工作成绩大小,直接影响着领导对统计作用的认识,同时,统计的作用大小与领导对统计改革的重视程度高低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统计改革与创新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团队。由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决策者对统计工作、作用等方面认知程度的影响,加之企业统计的地位和工作环境的条件限制,一般企业很难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理论和实践兼优的企业统计人才队伍。调查表明,大凡企业统计有所作为,领导重视,创新得力的企业,都有一支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经验丰富、朝气蓬勃的统计队伍。企业统计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持久性的工作,人才匮乏和流失很难保证企业统计改革和创新工作顺利开展和持续进行。

对企业统计创新的认识

观念先于行动,认识错误或不到位,很难获得理想的实践效果。对企业统计创新的理解,首先应把握好“创新”二字。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最早提出的“创新”一词,是指在生产体系中引入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形成一种“新的组合”。我们认为企业统计创新就是根据统计工作的业务特点,使统计积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新实践、新需求,对传统的统计管理体制、统计理论、统计制度方法、统计技术手段、统计服务方式、管理方法、统计工作环境等影响统计工作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变革、扬弃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并非对传统统计手段和方法的全盘否定[2]。不仅是发明创造或开拓未知的统计领域,还应包括对传统手段、方法的改革、完善。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统计创新,其内容是比较宽泛的,影响统计工作正常开展的各个方面因素的改革、完善以及新的发展创造都属于统计创新的内容。企业统计创新的内容包括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理论知识创新、技术手段创新、制度方法创新、服务创新和统计环境创新等。在企业统计创新的过程中,只有正确理解和深刻领会统计创新的概念、内涵,明确统计创新的主要内容和创造成果的主要标志,才有可能明确创新目标,进而卓有成效地组织统计创新并提高统计创新的效率。

高等企业统计教育和再教育

这一因素对企业统计创新的影响也是明显的,统计教育与统计理论对统计创新实践的影响有着相似的一面。这里讲的企业统计教育主要指的是高等统计教育课程设置中的问题。计划经济时期的高等统计教育多是偏向于部门统计(主要是工业、建筑、商业统计等)和经济统计。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各种企业经济统计,尽管方法不多不深倒也实用,到企业后很快适应统计岗位工作,也算学以致用了。经过几年的调整改造,我国高等统计教育有了较大的改善。统计教育已经由过去围绕政府(部门)统计报表,千篇一律一个模式的“行业特点+报表指标”式的“指标教育”,转变为现代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的“方法教育”。应该说这是科学的转向,值得肯定。但同时出现了另一方面的偏激:许多高校的与企业相关的统计课程也从此销声匿迹。从走访调查的情况看,越是大牌名牌高校,微观(企业)统计教育,越显不足。本科专业教育如此,研究生教育中的企业经济统计研究方向教育更是凤毛麟角。这样的直接结果是,高等统计教育教师中从事企业统计教学研究的人员在减少,而从事统计专业教学的数学教师在增加;学生学的统计方法多了,懂得企业经济运行的少了;数学理论学得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降了。加之许多高校由于课程多、课时紧张,挤压甚至取消实践教学环节,导致重理论方法轻实践教学现象的泛滥,加重了高素质企业统计人才的匮乏。

另外,实践中企业统计人员的后续再教育的层次不高,提高不大,效果不明显也是造成企业无法形成高素质统计队伍的重要因素。高等统计教育方向的偏失和企业统计人员后续教育的不足直接影响着企业统计创新的力度和持续性。

12.企业成功主要因素分析 篇十二

一、湖南大力发展农村微型企业的重要性

大力发展农村微型企业对于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扩大农村就业。农村微型企业单位投资的就业容量和单位产值使用劳动力弹性, 明显高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 大力发展微型企业有利于扩大我国农村就业。二是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农民通过创办微型企业, 生产制造、经营销售自己擅长领域的产品, 进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三是有利于培育大批农民企业家。农村微型企业可以培育大批的企业家, 大量农村微型企业的发展过程, 能锻造和培养农民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和勇于开拓的素质。四是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农村微型企业的创办与发展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大力发展农村微型企业对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突破“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以及促进社会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湖南农村微型企业的成功关键因素

(一) 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的个性特征

创业者作为创业企业的灵魂, 其创业者的个性特征是创业企业成功极为关键的内在要素, 对农村微型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因为农村微型企业的创业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创业者个人的行为, 一系列经营决策等几乎都是由创业者个人决定, 故创业者的个性特征对于企业而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大多数成功的创业型企业中, 企业家们的冒险和创新精神在创业和发展中起了重大作用。湖南农村成功创业的微型企业创业者大多具有企业家精神, 善于冒险, 对外部机会敏感, 而且这些创业者中都有强烈的创业动机, 很多创业者都想通过创业改变家庭贫困的处境, 追求“成为自己老板”、寻求“发挥自己创造性技能”等。成功的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者的个性往往具有以上特征。

(二) 农村微型企业的经营管理因素

现在不少创业农民是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返乡农民工, 根据外出打工所学到的经验和技能, 结合本地的实际办一些产业、作坊, 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 还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创业培训, 提升了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有些农村微型企业老板十分重视企业品牌建设, 如沅陵县年轻老板蒋树清经营的“深溪口山林鸡”已成功申请注册商标, 从店里卖出的每只活鸡都戴有商标牌子, 上面标明品牌名、电话查询、短信查询等识别信息, 方便消费者追溯产品来源。还有些农村微型企业巧用互联网扩大产品销售, 如谢杰通过调研长沙鲜蛋市场, 在望城茶亭镇中兴村深山野林中养起了生态土鸡, 从销售渠道上找到了致富的“门路”, 并自封蛋哥哥、鸡司令, 利用微店等新平台销售生态鸡蛋。

(三) 农村微型企业集群发展

企业集群是农村微型企业能够采取的一种特殊的行业组织形式, 集群内微型企业之间既独立自主, 又相互依赖, 既相互竟争, 又资源互补。微型企业集群能够降低运营成本, 具有集群品牌效应和促进创新和变革等多种优势, 能够弥补微型企业本身存在的诸如规模偏小、竞争力较弱等先天不足。因此, 企业集群是农村微型企业发展的最佳路径之一。农村经济产业链上的众多微型企业可以在一个地理区域集聚, 从而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目前, 绝大多数湖南农村微型企业集群以农村传统行业为依托, 选择生产用工量大、生产技术门槛较低的行业为主, 这种企业的投资回报快, 创业风险相对较低。在行业技术选择上, 也基本局限于低技术行业, 以生产中低档产品为主。

(四) 农村微型企业的低成本

湖南农村微型企业创业要求低, 在资金、场地等方面的要求都比较低, 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 几百元上千元就可以尝试创业, 有的行业几乎可以白手起家。农村空闲劳动力相对比较多, 有许多的农闲时节, 人们都空闲在家里。农村微型企业可以把这个空闲劳动力利用起来。另外, 农村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一些,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减少了创业的成本。还有农村微型企业所需要的很多原材料可以就近采购, 既能保证质量, 而且成本较低。农村微型企业所具有的低成本优势, 在市场竞争中相应具有价格优势, 也容易获得成功。

(五) 农村微型企业发展的机会

湖南农村微型企业的创业地点位于乡镇等经济活动不稠密地区, 在农村的创业比起成熟的城市市场相比, 在农村创业竞争压力就小的多。由于面临更少的竞争, 农村微型企业更容易走向成功。农村有很多项目都是一片空白, 只要企业懂得利用, 都会有一个很好的前途。农村许多空白领域, 在城区已经发展得较为充分, 可以说已经有了无数的样板可供创业者借鉴, 节省了摸索的时间, 少走很多弯路。

(六) 农村微型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近些年来, 湖南交通有很大改变, 高速公路、铁路四通八达, 不像过去农村“出不去、进不来”的状况, 基础设施得到相当的改善, 为农民回乡创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由于湖南农村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农村微型企业充分利用了当地的优势资源成功进行创业走向了成功之路。如江华瑶族自治县立足当地实际, 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使一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发展水平较高、优势明显的主导农业产业或农产品特色品牌, 大幅提升了农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一村一品”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各个乡村:制香村、玫瑰香柑村、瑶山雪梨村、水蜜桃村、脐橙村、茶叶村、养猪专业村等。

(七) 政府的扶持政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这对于农村微型企业创业是极为难得的战略机遇。随着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农业已成为利润最高的行业之一, 湖南省市对养殖、种植业有很多资金扶持, 特别是特种养殖以其投资少、周期短、市场大、效益高更是成为众多投资者和农村微型企业的首选项目。

总之, 湖南农村微型企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 既有内在因素, 也有外在的因素。只有有效地整合内外因素, 湖南农村微型企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湖南省统计局.2014年湖南农业经济稳步发展[EB/OL].湖南统计信息网, 2015-4-10。

[2]叶志桂, 颜光华.小企业成功因素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4 (10) :57-61。

上一篇:热工计量员检定取证培训总结下一篇:做一个幸福的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