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总结(精选20篇)
1.初中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一
柳疃初中学生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根据第十五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精神,我校在市教育局办公室的领导、支持下,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安全教育,避险技能演练、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自我防护能力和防范伤害事故发生的意识。通过齐抓共管,营造全校教职员工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的局面,从而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一、领导重视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我校安全教育工作由校长直接抓,分管副校长具体抓,学校办公室、政教处、总务处、保卫科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李敬贵为组长的“安全教育活动月”领导小组,并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措施到位
1、在校长领导下设计了详实的活动方案,在校长的具体指导下了,专题会议布置了具体的工作。学习有关安全工作文件,《柳疃初中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实施意见》《义务教育法》《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学校教育教学安全制度》。
2、先后于12月6日班主任会上安排了专题发言和动员报告,对学生进行了安全行为习惯的教育,为学生牢固树立“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关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各班的班主任在黑板报上开辟安全教育专栏,宣传消防、交通、课间活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安全常识,使板报成为时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的教育阵地。
4.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一日常规》《柳疃初中学生安全制度》等制度。
三、活动有序、成效显著
活动月期间,各班结合我校实际,召开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1.12月6日班会时间,举行了“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展示。
2.12月9日下午,组织学生观看了消防安全教育专题片。
3.12月15日,组织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有奖征文。
4.总务处对校舍、厕所、围墙、老化电线电路、消防设施、防雷设备等进行了全面的排查,消除了各种安全隐患。
柳疃初中
2010.12.6
2.初中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中学生,体质健康,体育课,建议
一、中学生体质健康报告与原因
根据国家体育局发布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报告, 中学生在校期间, 存在肥胖与营养过剩的人数占39.87%, 近视人数占61.68%, 肺活量中等或中等以下的人数占76.17%。
中学生年平均感冒次数为3.5次, 感冒是世界卫生组织作为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指标之一。中学生年平均看病次数为2.7次, 并有逐年增长趋势。而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是学习方面, 比如学习压力过大, 用脑量过高, 考试成绩不理想等;二是家庭方面, 比如家庭纠纷, 家庭经济压力大等;三是人际关系及个人方面, 比如同学关系、恋爱及对性的认识、身体疾病和自身的生理缺陷。
据调查显示中学生在饮食与营养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搭配不当, 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经常或有时吃快餐类食品, 15%的学生有时或经常不吃早餐, 77.4%的学生喜欢吃零食, 尤其是女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大学生总人数的25%, 经常参加较为剧烈的体育运动者就更少了, 大约占7.5%。
上述统计数据显示的只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一个缩影,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不够, 片面追求升学率;第二, 家长和学生本人对健康重视不够;第三, 社会对青少年健康教育认识不足;第四, 体育资源投入不均衡, 有的地区, 特别是农村地区软硬件水平有待提高。
二、中学体育教学的历史性责任
1. 增强体质,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 不仅能够有效的增强体质, 而且也有有益于情绪的宣泄,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2. 提升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 练就健康体魄
中学体育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源于对运动产生兴趣和爱好, 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则是关键。生理上逐渐形成正常、科学的运动规律, 比如早操等, 要常年坚持, 形成条件反射。课外体育锻炼坚持长期不懈, 一来可以练就强健的体魄, 二来可以促使生长发育更好, 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搞好学习。
3.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中学体育本身也蕴涵了丰富的思想道德因素, 它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体育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自制力, 在德、智、体方面均衡发展。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会逐渐养成团结、合作的意识, 并且具有一定的不怕吃苦, 勇于拼搏的精神, 这也符合未来人才在社会中所具备的良好素质
三、认清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与现实作用
体育作为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一种形式, 自始至终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说“体育一道, 配德育与智育, 而德智皆寄于体, 无体是无德智也。”初中体育作为学校体育重要阶段, 应充分发挥其现实作用。
现代教育认为, 创新的潜能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并且, 这种创新的潜能是依赖于这个个体所处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因此, 环境对激发个体的创造潜能, 将其转变为现实的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生可以说是处在人生中的最美好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 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着变化, 这也导致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兴趣, 与实现别人对自己的认可更加迫切。让体育课更好地符合学生的需求, 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 让体育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对孩子来讲, 是他们迫切希望的。
一方面, 学生通过体育锻炼, 改变了从小那种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 自私、冷漠、不爱搭理别人的性格。在体育的教学和课外活动中, 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接触, 通过共同合作来分享胜利的喜悦, 在无形中缩小自我意识, 有了顾全大局的意识。通过体育交流, 打破隔膜, 增加彼此的信任。另一方面, 可以确定地说,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对学生智育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这是因为,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可以使身体的各个部分的协调发展, 让大脑的细胞活动更加的灵敏。并且, 处在花季雨季的青少年, 在这一时期迫切地希望有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通过体育锻炼, 让他们更多地树立起自信心,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进一步增强中学生体质, 培养强健体魄
1. 课程评价原因多元化, 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为主
初中生由于年龄的, 在认知方面远不如成年人, 因此, 他们更需要老师的鼓励。有了老师的鼓励, 当他们的行为受到老师的赞许与肯定的时候, 他们才会产生动力,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评价活动时要多元化, 不应以比赛结果作为评价依据, 而更看重学生参与的热情度, 创新能力, 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等, 特别是合作精神, 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培养了终身体育的习惯。
2.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采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模式
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生会在无形之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在学校里, 拨出经费建设多项运动设施是吸引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的因素之一。这种体育设施不仅仅是指有篮球场地、羽毛球场地, 还要有相应的健身器材, 让学生“百玩不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足球队、篮球队、田径队等, 举行体育知识比赛、运动会等等, 营造出良好的体育气氛和创造出良好的体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季浏, 汪晓赞.中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初中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分析
前言: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成为文化的传递者,同时也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维护者,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顺利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上出发,做好教育工作的开展工作,同时还要坚持相应的原则与方法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一、初中学生心理健康上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上的因素。對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大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在家庭生活中享受着优越的条件与宠爱,这样也就使得一些学生逐渐形成了自高自大与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加之学生自身独立意识不足,在日常生活中也缺乏锻炼,从而使得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差。其次,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这一阶段教学中往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这样也就没有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学习方面的因素。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学校与家庭中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往往建立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随着这一阶段中学生的学习科目不断增多,学习任务也在不断加重,加之学校与家庭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好坏一直是从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来进行的,这样也就使得初中生需要面对多方面的压力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是在这种现象的长期影响下,很容易造成学生出现厌学等情绪,甚至还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等方面产生出直接的影响[1]。
(三)心理上的因素。学生在进入到初中阶段后,在心理上会发生出一定的变化,并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一些初中生并不能正确的处理好与同学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甚至还存在着情绪不稳与容易冲动等问题。
(四)态度上的因素。对于态度上的问题来说,主要是体现在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上。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常常会面临来自学习上的压力,一些学生虽然对学习有着良好的学习态度,可以用工读书获取理想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学生自身学习态度不端正,存在厌学等心理。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针对这一现象,班主任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以此来帮助学生端正好学习的态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2]。
二、初中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健康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且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实际中初中班主任就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析好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一)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对于班主任自身来说,心理健康水平与教育水平是保证教育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要运用好实际的教学行动,做好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塑造好学生的健康心理。所以在实际中初中班主任就要从不同的层面与理论上出发,掌握好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同时在日常的教学中还要及时的观察学生,明确好学生的心理活动。其次,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实际的案例等来向学生讲解,让学生明确其他人在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时怎样解决问题的,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教师要保证自身心态上的积极与乐观,同时还要具备渊博的知识与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更好的去约束与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3]。
(二)做好班团活动,为学生创建出交流的机会。对于班团活动来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且对于教学活动来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身才是课堂中的主体,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管理自己,从而实现高效的教育,培养好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班团活动来说,其实就是班会、竞赛以及春游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主动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从而也就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学习到知识,同时也可以缓解自己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有效培养好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增强班级中的团结与合作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建出可以缓解自身压力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
(三)借助课堂教学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的尊重每一个学生,保证教学的公平与公正性,同时还要认识到与学生进行有效课堂互动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缓解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教师只要保证可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缓解好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更加主动的去接受知识,享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学生只有感受到自己是被教师所尊重与理解的,才能敢于去相信教师,从而主动的与教师交流。班主任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好学习上的压力,让学生从心理阴影上解放出发,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起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此外,还要不断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让学生家长也明确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结语: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比较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来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云.心灵之约--班主任工作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9):15-16.
[2]刘建瑛.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64):274-275.
[3]贾顺姬.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09):142-143.
4.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稿 篇四
各位同学: 下午好!
作为初二的学生,我们每个同学都进入了人生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你们最大的特点,就生理来说,生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性意识开始萌发;就心理来说,则具有明显的叛逆心理。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同学们感觉最困惑和最烦恼的时期。因此,针对同学们最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和不当行为的这一特殊时期,本着对你们每个学生一生负责的这样一个高度,我们学校给予高度重视。所以,学校特别委托我们政教处,利用今天下午的这段时间,专门组织同学们来学习青春期的有关常识。
二、我校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打架。我们学校打架的例子很多,大家可以到教学楼前面黑板公告栏观看。我们学校每周都会在那里公布。如我校一位同学带本校的两位同学出去外面“送”给社会人员打,这是何等的恶劣!打架的原因有:(1)有的学生想在新集体里显示自己,使别人注意他、敬佩他甚至服从他,出风头,炫耀武力,以“狂傲”为荣。
(2)刺激性语言有:喊对方“这小子”、“你甭神”、“你找揍啊”甚至一些骂街语言等。常见刺激性动作有:指对方鼻子,拍对方脑袋,抓对方手腕等。往往因一句话、一个动作刺激,引发打架斗殴。(3)朋友义气。其主要原因就是江湖义气,小团体主义作祟。要讲友谊,反对江湖义气。(4)为异性打架。中学生气盛,不肯轻易吃亏,特别是在女朋友面前,更不愿意丢脸,他们往往会因为对方对女朋友说了一句不礼貌的话,做出了一个不雅的举动而丧失理智,大打出手,甚至聚众斗殴,以显示自己的本事,以至违法犯罪。为什么有的学生明明知道打架斗殴是要倒霉的却偏偏又去打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存在着侥幸心理:“或许老师不会发觉”,“或许不会受处理”,于是头脑膨胀,忘乎所以。为什么因打架受到严厉处分的多数学生不再重犯?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过“切肤之痛”,克服了侥幸心理,较多地考虑了行为后果。
(1)因此大家要克服侥幸心理,“要使人不知,除非己不为。”(2)强调冷静。大家遇到矛盾时要保持头脑冷静,不能凭一时冲动。一旦发生争吵,并有激发趋势,不要急于辨明是非,先脱离接触,待心平气和以后再解决问题。
(3)强调忍让。大家在发生争吵时要相互忍让,不要因小事争高低、论输赢,更不要针锋相对,以牙还牙;若是一方轻微的动起手脚,做到“打不还手”,尽快脱离接触,避免事态扩大。
(4)强调友谊。大家要明白,在一起同窗共读是一种缘分,同学之间的友谊 是非常纯真深厚的,现在你可能体会不深,但毕业后你会越来感受越深,你会因上学时不团结同学而惭愧后悔。
2、讲脏话。
3、抽烟、嚼槟榔。
4、随意向他人借钱。
5、上网聊天等。
(2)大量浪费学习和休息的时间,以至于严重影响学习,成绩落后,甚至造成留级、退学;
今天我要讲的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
1、我们怎么处理日渐麻烦的人际关系;
2、青春期我们的性心理特点及其应对方法。
首先,我们讲第一个问题:怎样处理日渐麻烦的人际交往问题。所谓人际交往就是人与
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交往的基础
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我们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对象主要是三类:朋 友和同学、老师以及父母。
我们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主要有这样几点:
1、友谊占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
朋友之间的情谊为友谊,它是建 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一致和互相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研究表面,儿童时期情感上最依恋的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便逐步有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结交朋友最多是在中学时期。
2、小团体现象突出。由于空间上容易接近、年龄相当、品行相同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生都加入到非正式的小团体中。这些小团体一般由3-9人组成,其成员相互间有高度的忠诚感,在行为方面也有很大的约束力。
3、师生关系有所削弱。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对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也有了更明确的看法。
4、易与父母产生隔阂。不少中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无论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方面,都容易与父母产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间的心理隔阂。总之,由于自我意识、独立意识、自尊心都明显增强,中学生渴望人际交往的同时,也容易出现闭锁、防御、自卑、“娇骄二气”等交往心理障碍,应该注意加以克服。那么我们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到底该怎么与人交往呢?哪些人更受欢迎呢?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在一个群体中的人交往的形式可以分出这么几个类型:⑴小团体,指二三个或四五个交往甚密、义气相投的同学,且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指的就是不欢迎其他同学的参与,不大与其他同学接近。⑵人缘型,就是在班级中最受欢迎的人。⑶嫌弃型,就 是班级中最不受欢迎的人。⑷首领,是指在一些活动中自然涌现出的能担负领导这些活动的同学。⑸孤独者,就是很少与他人来往,他人也很少与其交往的人。⑹互拒者,指相互怀有敌意或歧视的同学。
人缘型是班上的明星,令人羡慕。他们在班上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受到大家的重视和赞美,因而具有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应该说,内心里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是“得人缘”,但是不少同学对此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如有的人以为人缘就是会拉关 系,有的视为哥儿们义气,还有的觉得是讨好卖乖,等等。其实,研究表明,人缘型的学生之所以受同学欢迎,是由于他们有受人喜欢的个性品质:
1.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对人一视同仁,富有同情心;
2.热心班级体的活动,对工作非常认真和负责任;
3.待人真诚,乐于助人;
4.重视自己的独立性,且具有谦逊的品质; 5.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6.有审美的眼光和幽默感;
7.有动人的仪表。可见,人缘不是刻意追求得来的,而是对一个人优良的个性品质的回报。希望自己有好人缘的同学,不妨多从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上面下功夫。这是同学之间人际交往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下面是与老师该如何交往,毕竟学校是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有老师的参与,与老师相处如何,对学习好坏、校园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多数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哪个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喜欢上哪门课,哪门成绩就好;
如果与哪个老师关系不和谐也会殃及那门课,这大概也是爱屋及乌的反映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就免不了和老师交往。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怎样和老师交往呢?
5.初中化学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五
在他的讲座中讲到了人性的三属性,教育要以人为本,从人出发,人需要陶冶。学校心理的健康教育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初中化学教材相关内容陶冶学生的爱憎情感,引起情感共鸣,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把内隐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愉快、乐观、同情等良好的情感激发出来。形成化学观的“憎恶、喜好”,区分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物质好坏。
二、利用化学史教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介绍历史上一些著名化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中,不畏实验过程的危险、实验条件的恶劣、多次实验失败后的打击,不畏“权威”、“智者”的嘲笑、蔑视,坚信自己的能力及所从事工作的价值,不懈努力最终取得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影响的成就。在元素一节的教学中,介绍著名化学家居里夫人对铀的发现,她对约有四百吨铀沥青、二百吨化学药品和八百吨水一次一次地分离、一点一点地测量,才最终提取出一克铀。如此繁重的工程是在简陋的棚房里,煤屑飞扬的艰苦条件下完成的,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和坚定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通过以上介绍可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研究过程中必定会面临诸多困难,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及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实验时逐渐克服畏怯、退缩、盲从等不良品质。
三、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学中逐步改进评价方法,多采用鼓励性评价,淡化竞争气氛,提倡生生、师生间的互助与协作,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教学从教室走向实验室,多给学生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教师必须放下“权威者”的架子,起“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与同学们一起进行实验探究,关注课堂内尽可能多的学生,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这样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坚持、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在主动探究未知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创造一个让学生自己摸索、创新、研究的机会,教师提出问题后必作具体指导,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其中,调动教材、资料、实验、相互讨论等多种手段进行探索和尝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同一问题,寻求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还可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问题障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化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方法,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疑难。如对学业不良的同学,要给他们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为其创设成功的条件,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一定的努力完成学习目标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并对其取得的成功予以适时的鼓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我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问题提得很简单,也要认真对待,从不流露出“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懂”这样的情绪,使学生产生一种被尊重的情感,即使回答得不完全、甚至不对,也不责怪,反而要肯定学生的勇气,使学生养成敢想、敢说、敢问的好习惯,始终处在一种无拘无束的心态下主动思考问题。
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科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实验主体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创新精神;感知敏锐、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重实验重实效的求实精神;善长沟通、友爱合作的团队精神。这些涉及理想、信念、意志、情感道德的创造性人格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养成,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能对个人成才及促进创造成果的产生和成功起导向作用。
同时,为人师表的教师首先要关注、完善自己的创造性人格,这是一项非常重要,十分艰巨、需要长期坚持的“健身”活动。教师用自身人格的魅力来影响并引导学生,更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的大事,教师在此工作中义不容辞。以上仅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有待于在以后的学实践中总结、改进、完善。
初中化学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现代社会的转型使学生面临着生活、学习、升学等多种压力,加之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使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探索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挖掘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情绪情感教育
充分利用初中化学教材相关内容陶冶学生的爱憎情感,引起情感共鸣,把内隐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愉快、乐观、同情等良好的情感激发出来。如:充满热情、自豪、激昂地介绍我国化学发展史上有过的冶金、陶瓷、火药、造纸、酿造等辉煌业绩。义正词严、激愤地抨击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以工业酒精兑水做成假酒,牟取暴利却同时使人们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有些小企业、小工厂、作坊偷排“三废”给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等激发学生对不法之徒、缺乏社会公德的行径的憎恶、愤恨情绪。
二、利用化学史教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介绍历史上一些著名化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中,不畏实验过程的危险、实验条件的恶劣、多次实验失败后的打击,不畏“权威”、“智者”的嘲笑、蔑视,坚信自己的能力及所从事工作的价值,不懈努力最终取得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影响的成就。在元素一节的教学中,介绍著名化学家居里夫人对铀的发现,她对约有四百吨铀沥青、二百吨化学药品和八百吨水一次一次地分离、一点一点地测量,才最终提取出一克铀。如此繁重的工程是在简陋的棚房里,煤屑飞扬的艰苦条件下完成的,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和坚定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通过以上介绍可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研究过程中必定会面临诸多困难,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及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实验时逐渐克服畏怯、退缩、盲从等不良品质。
三、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学中逐步改进评价方法,多采用鼓励性评价,淡化竞争气氛,提倡生生、师生间的互助与协作,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教学从教室走向实验室,多给学生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教师必须放下“权威者”的架子,起“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与同学们一起进行实验探究,关注课堂内尽可能多的学生,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这样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坚持、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在主动探究未知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创造一个让学生自己摸索、创新、研究的机会,教师提出问题后必作具体指导,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其中,调动教材、资料、实验、相互讨论等多种手段进行探索和尝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同一问题,寻求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还可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问题障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化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方法,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疑难。如对学业不良的同学,要给他们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为其创设成功的条件,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一定的努力完成学习目标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并对其取得的成功予以适时的鼓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我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问题提得很简单,也要认真对待,从不流露出“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懂”这样的情绪,使学生产生一种被尊重的情感,即使回答得不完全、甚至不对,也不责怪,反而要肯定学生的勇气,使学生养成敢想、敢说、敢问的好习惯,始终处在一种无拘无束的心态下主动思考问题。
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科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实验主体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创新精神;感知敏锐、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重实验重实效的求实精神;善长沟通、友爱合作的团队精神。这些涉及理想、信念、意志、情感道德的创造性人格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养成,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能对个人成才及促进创造成果的产生和成功起导向作用。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新课改的目标就是: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并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促进学生不断发展。而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基本途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我谈谈几点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建立和谐、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此,我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地转变角色,一改过去多年的那种“严肃有余,微笑不足”的面孔。变权威的管理者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者。正如美国教育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是师生关系中“平等的首席”。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树立平等的意识,做学生真心的朋友。关心、接纳学生的行为表现。努力与学生建立亲密友好的朋友式的关系。积极营造和谐、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
俗话说:“亲其师,听其言,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最终目标。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多鼓励、多信任、多肯定、多赏识、多表扬,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让学生自信的带着轻松、愉悦的心境投入到学习之中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作为教师要使课堂氛围轻松和谐起来,就要积极地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融入教学。
在课堂上老师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不代替学生作出判断和抉择。而要积极地引导、鼓励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肯定,悦纳自我,走向成功。尽量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第四章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时,我是这样处理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都有新物质产生,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和吸收。那么,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又有什么变化呢?请大家用实验探究一下。
然后,放手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中分组探究,分组研讨。我只在一边作必要的指导和提示。十多分钟后,仅有2组同学因操作失误而“失败”。
最后,点拨再学生。你通过这个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很自然的总结出了“质量守恒定律”。由于这个结论是学生自己亲手实验探究得到的,所以学生会记得很深刻。
同时,学生通过这个实验还练习了托盘天平的使用,掌握了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实验技能。并在这一探究中加深理解了实验和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
可见,在化学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化学教学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协作。
目前的在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家庭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了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不良习性,合作意识、人际关系都很差。为此,我在开学初就组建了化学学习互助小组。引导学生采取合作式互助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组员一起研讨各种疑难,分享成功的喜悦。
学习小组成立之初,先民主选举了一名学习成绩比较好,认真负责,乐于助人,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同学任小组长。然后召开了组长职责培训会。明确小组长的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学会组织协调组员,大胆的开展工作。。。
实践证明,化学互助学习小组的同学都能集思广益、各抒己见。遇到疑难问题都能积极的查找资料,探究讨论。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得以养成。学生们既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也学会了体贴他们、照顾他人。为今后的人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例如:在复习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小组谈论的形式实验探究。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反应装置及收集方法有何异同。
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自己自由复习,然后分组讨论。然后利用老师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每组设计安装三套制备装置。
在整个过程中,我只是点拨、引导和简单的评价评价。学生的分组讨论,协作探究和成果展示,都是自己开动脑筋,激发思维,积极探究搞出来的。这样不但加深了各种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比较,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在小组互助学习中,大家都能主动参与,大胆探索,乐于动手,勤于交流。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动耳、动眼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思维品质,从而构建了一种自主探究、民主合作、平等交流的互助学习模式。
三、转变观念,科学评价。新课标指出:评价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变化的倾向。而传统的教学评价大都是以学生的学习(考试)成绩为唯一的标准,只关心学生的学习,不关心学生的成长。认为考试成绩不好就是教学的“失败”。因此,教师教学“满堂灌”,课外辅导“题海战术”。最终导致教师整天“紧张焦虑”,“职业倦怠”。学生也“厌学弃学”,“麻木自卑”。
新课标丰富了评价方式,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衡量和评估教学,综合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关注各项指标的进步幅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的多方面兴趣和特长,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主动去收集并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经过小组合作、共同研讨,实验验证。最终得到合理的结论。
有时,衡量评价学生探究结果的成败与否,并不仅仅根据结论而定。关键是看结论是否尊重客观事实,研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
例如:在探究“钢铁的锈蚀实验”中,我提前准备了足量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指导各组学生按课本上的实验要求,用一周的时间独立完成实验探究。并按照书上表格的要求逐天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同时课外查阅有关资料,分析获得的信息,从而得到钢铁锈蚀的影响因素。
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我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
一周后由于观察的时间不同,装置放置的地点不同,所观察到的现象也略有差异。有的比较接近,有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对学生的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都给予了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肯定。
四、尊重差异,分层指导。
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学生升入初三后就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化学是一门新学科,又是实验学科。学生刚接触化学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很想学好化学。学习第一、二章还比较顺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点难度的增大,尤其是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开始学习一些微观构成后,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开始下降。化学学困生开始慢慢“浮出水面”。。。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学困生普遍存在:随便放纵,自卑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表象。为此,我在认真观察的前提下,利用心理测量量表针对每个学困生进行诊断分析。然后“对症下药”,分层辅导。用心理咨询技术,解除学困生的心理困扰。增加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为此,我首先在教学中,利用积极暗示,引导学困生认识到自己只是暂时的学习困难。只要改进学习方法,刻苦努力学习,还是可以赶上去的。课堂上通过各种途径:如优先提问,及时提醒,板演评价,组长帮扶等影响他们、期待他们。但他们接受到这种期待的信息后,大多都能加倍努力,积极配合。学习成绩也都很大进步。
其次,增加感情投入。在学校生活中,我有意识深入细致地了解他们的各种情况,真心实意的关心、关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充分信任他们、尊重他们,主动找他们谈心、聊天,交朋友。用极大地耐心宽容、理解、同情他们,满腔热情地积极引导他们,杜绝歧视、讨厌、排斥、体罚等不文明现象,从而让他们产生一种“爱老师、爱化学、一定要学好化学。”的心理,乐于听老师的话,自觉、认真、刻苦地学习好化学这门课。
最后,学困生大多都意志薄弱,对刻苦学习不能很好的长久坚持。所以,我就及时捕捉时机,发现每个人身上的一点点进步和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给予积极的肯定。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老师的尊重、民主、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感到心理很高兴,从而防止他们反复。用一个学生的话说“老师这样对待咱,咱不学好化学真对不起老师”。
罗森塔尔效应还告诉我们:适时的肯定和表扬,可以树立学习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把成功、榜样、激励贯穿在教学中,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荣誉感,而且能形成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还有针对化学学困生现状,我还采取了因材施教,分层辅导的做法。
首先在课堂上,根据学习内容和学困生的实际,给出难度比较小的、容易回答正确的小问题。让他们建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感觉。满足受到尊重的心理需求。
其次,在作业上分层布置。对待学困生的作业可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照顾”---可以有选择的选做。要求他们课本上的知识要基本掌握,课后习题要基本会独立做出来。对一些比较难的综合性习题可以放弃。
还有,在课外辅导上。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的找一部分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检查。时常在他们的作业本上或考试卷上写下鼓励性的“名言警句”和勉励性的话语。从而给学困生一些心理支撑。让他们时刻感到老师的关怀,时时激励他们向上奋进。同时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健康心理的形成。
6.初中学生养成教育讲话稿 篇六
今天将升入我校的的新同学召集到这里,举行“养成教育培训”誓师动员大会,我要讲的话题是:中学生应加强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我先和同学们讲一下什么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包括那些内容?
所谓养成教育,概括而言,即是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良好学习习惯,良好健体习惯的养成。通俗的讲“养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使学生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和锻炼时间,并形成习惯”。
抓好养成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
市、县教育局把养成教育列为十一五工作重点,把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教育系统开展各项教育教学的主题活动。
学校本次举行的“养成教育培训”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核心,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在思想道德、能力、身体、心理等几个方面形成一系列优良的素质。
学校把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工作重点,使学校形成良好学风、教风和校风,使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学校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做起,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引导学生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科学的基本素养,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辱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日常行为习惯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如果我们不注意自己的日常行为,不注意文明习惯的养成,我们将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每一名同学只有从小学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也才能真正健康成长。全校广大师生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扎实地抓好这项教育活动,努力把学生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提高一个新的层次。
抓好养成教育主要得靠同学们自己。
同学们!习惯的养成,重在自律。《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对每一个中学生提出的最起码的要求,同时也是你们在学生阶段做好人、读好书的最根本保障,是你们创造幸福人生,实现人生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有的同学初中没学好,不是不聪明,而是因为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正如人们所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里,我希望全体同学都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学《规范》、讲《规范》、
守《规范》,把《守则》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作为塑造自己健康人格,创造自己美好人生的重要途径,坚持在老师的教导下,由易到难,由小到大,从有形到无形,从校内到校外,从他律到自律,不断矫正,不断规范,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为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文明学生而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抓好养成教育还得靠全体教师,靠高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全体教师要以身作则,切实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对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要提出具体而严格的要求,对上课、课间、课外活动及衣着、仪表、举止、言谈等要作出明确规定,并要常抓不懈,一抓到底。努力使学生将自己的行为自觉纳入到遵循《守则》和《规范》等要求上来,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切实推进班风、校风、学风、师风和学校人文环境建设,做学生养成教育的榜样。
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长期而艰巨任务,需要我们下大决心,付大辛苦,努力去做,长期坚持,才能收到实效。
7.初中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七
1 研究对象及其方法
1.1 研究的对象
豫东地区三个地级市的在校初中学生。
1.2 研究的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和阅读有关学生体质健康的文献资料, 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2 调查法
从周口、开封、商丘等豫东地区三个地级市的十余个县 (县级市) 的抽取5000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进行研究。
1.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处理与分析。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初中生的体质健康得分情况分析
从表1上可以看出:豫东地区被调查的学生综合统计总平均分为75.7分, 说明豫东地区学生体质健康整体综合素质还令人满意。调查结果显示, 男生女生之间也有差异, 女生优于男生, 主要因为男生的引体向上成绩普遍不好, 影响其总体评分。各年级的总平均分差别不大, 七年级的高于八年级0.9分, 高于九年级2.17分。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毕业班学生因升学压力无暇顾及身体锻炼。
2.2 豫东地区学生的形态机能健康状况
2.2.1 身高体重
学生的身高体重成绩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身体发育程度,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豫东地区初中学生的正常体重比例仅为43.51%, 豫东地区初中学生营养不良率为3.50%, 豫东地区初中学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各为4.55%和6.29%;而不同年级的相比较, 七年级的肥胖率要高于八年级的和九年级。男女生相比, 男生的营养不良率和较轻体重率均大于女生的, 而正常体重率、超重率以及肥胖率均低于女生的。
2.2.2 肺活量
肺活量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呼吸系统健康状况, 由表3我们可以看出, 而豫东地区的初中学生优秀率仅为18.94%, 豫东地区的初中男生肺活量优秀率、良好率均高于女生, 而及格率和不及格率均低于女生。说明男生的呼吸系统机能总体好于女生。
2.3 豫东地区学生的身体素质各项指标状况
2.3.1 耐力素质
在耐力类项目中, 豫东地区初中女学生的优秀率、良好率均低于男生, 及格和不及格率均高于男生, 说明女生的耐力水平比男生较差, 参与耐力锻炼的体育项目较少。
2.3.2 力量素质
在考察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项目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该项结果优秀率和良好率均高于其他项目, 主要原因在于该项目练习简单易行, 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 并且学生参与的各个项目的体育活动大都能不同程度的提高下肢爆发力, 如篮排足三大球, 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项目以及跳绳、踢毽子等传统体育项目均可提高下肢爆发力, 总体成绩男生由于女生, 但差别不大。
2.3.3 柔韧素质
在柔韧素质项目中, 女生优于男生, 从各个等级的比率均可以看出, 柔韧项目与女生的优势项目, 但女生的评分标准比男生也相对较高一些, 因此差别也不是太大。
3 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3.1 学生升学压力因素
父母的“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心理迫切, “每天锻炼一小时”成了梦想。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因为家长、学校都自觉不自觉地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社会对教学质量的片面理解也对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及一些学校本身存在着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 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造成初中学生体质下降。不少初中学生的体育课常常被其他课程挤占, 许多孩子被作业压得没空锻炼。
3.2 学校体育工作因素
体育课程开设课时不够, 仍有体育课程被挤占现象, 课余体育锻炼更得不到保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 体育教师对新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和认识不够, 教法单一、陈旧, 缺乏创新精神, 难以调动学生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此外, 学校体育设施匮乏, 体育场地不足, 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
3.3 社会与家庭因素
目前的初中学生, 独生子女占较大比例, 家庭对他们的意志力、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与锻炼有所忽视, 致使他们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 怕苦、怕累的思想较为普遍。在体力劳动明显减少的同时, 体育活动时间在减少, 体育活动的强度也不够。体育课上, 天气稍热不愿意动, 天气稍冷便不出来, 以各种理由请假。
3.4 学生不良生活习惯因素
随着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 由于网吧的不规范管理, 许多的中小学生长时间地上网聊天、打游戏等, 造成学生近视增多, 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占用了豫东地区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时间。
4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对策
显然,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因素是很多的, 家长有责任, 体育教师有责任, 社会有责任, 学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更有责任。因此, 我们不能笼统的说该由谁负责, 但也不能因为大家都有责任, 就可以谁也不负责任, 而应当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地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找到改善现状的有效措施。
1.学校给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足够重视, 推动体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
学校要高度重视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的落实, 加大宣传、贯彻力度, 号召学生积极参与健身, 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2.深化体育课程改革, 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用饱满的情绪对待每一堂课, 用我们的激情去点燃学生青春的火焰, 让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 在教学内容上, 本着新课程标准的“开放”与“放开”的精神, 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可行性、地方性和趣味性。不要回避趣味性原则是体育学习的动机和目的之一。教学内容应完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目标, 所选的内容应是健康的, 有意义的, 文明的, 有锻炼价值的, 还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和地方特色的优育运动项目, 有效地为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服务, 每期搞好激励性的和过程性的评价, 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开展丰富多彩的开体育活动, 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成立多种体育兴趣小组, 提出具体的措施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鼓励学生增加体育投入, 购买自己喜欢的体育器材。
4. 加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 奠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物质基础
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场馆的建设, 加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与利用力度, 配齐体育器材, 提高现有场馆设施的利用率, 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在条件刻苦的偏远地区, 以改造旧设施为重点, 在高效益、少投入的原则下进行不断完善体育设施, 尽量满足学生的参与体育运动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继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与建议[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4) .
[2]刘景黎.体育课对实施《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促进作用与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 2011, (4) .
[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07, (Z2) .
8.初中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八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让其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健康的身心是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都在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甚至于任由其他基础文化科目挤占体育教学的时间,学生学业繁重,没有放松,锻炼的时间和机会,导致青少年各项身体指标的持续下滑,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开发“特色体育”提高教学的效率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终身体育”的观点,这也就是说,初中体育的教学不单单只是为了达标,为了通过中考的测试而已,而应该是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爱好和习惯为目的的。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体育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局限性,因地制宜地引入、补充一些其他的大众化的体育项目,如广场舞、太极拳等等。教学中,除了灌输终身受益的体育知识之外,还应教给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注重“学生主体”的自身健康发展
学生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每一位学生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影响,体质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既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他们适当的机会,又要分层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不同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自信心,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发展。
四、注重“心理健康”的重点培养发展
由于受到来自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初中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的状况也越来越差,特别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帮助和鼓励,消除他们的消极心理,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能积极向上,不断发展。
9.初中学生纪律教育大会讲话稿 篇九
同学们:
晚上好!
大家说一说几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那就是:安全、守纪、学习。
一、安全
安全这个话题是一个老话题,今天,尤其是对我们八年级的同学,王校长每次的国旗下讲话都要讲,足以说明安全的重要性,我们要时时注意安全,事事想到安全,不能因我们的行为而使身心受到伤害。安全方面内容很多:如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活动安全、家庭安全、交友安全等。具体要求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1、要注意交通安全。上学放学同学们一起走,有步行的、有并排骑车的、有骑车打闹说笑的、等等都存在安全隐患,学生上下学出现交通事故的例子不是一起,也不是两起。最基本的交通规则我们又都知道,在这里我要再一次要求大家在上下学路上骑车要靠右行,靠边走非机动车道,不在公路上逞能骑车,不并排骑车,不放手骑车,不骑车带人;(住宿生周末乘车要特别注意);乘公交车上车不要推推搡搡,不将头伸出窗外;下车时要等车停稳;过马路时要先观察两边车辆情况;晚自习放学走读的同学要结伴回家(尤其女孩子,有条件的尽量要求家长接);
2、要注意饮食安全。现在我们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寄宿的学生,学校食堂能保证饮食安全,一日三餐都要在校内吃,走读同学在校外购买袋装食品时,要看包装是否完好,看清楚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及地址,不购买“三无”食品;有些同学吃东西只在乎口感,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往肚子里塞,你有没有想一
想有多可怕,那是吃到肚子里,上吐下泻。后果严重者要到医院治疗,所以我要再次提醒大家,注意食品卫生安全。
3、要注意教室和寝室的安全。要求大家不要用手触摸电线、灯和插座,发现电器损坏后不要擅自修理,应向老师和学校报告,请专人维修;上下楼梯要靠右慢行,不许将手搭在他人肩上或背上;不许坐在楼梯扶手上往下滑,不准在楼梯、走道上疯赶打闹;严禁在宿舍内点蜡烛,寝室内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严禁随身携带水果刀、剪刀等管制刀具,发现一个处理一个,这一点也请在座的班主任认真查一查,同学们之间也要相互监督,发现哪位同学带这些违禁物品要及时向老师报告。
4、要注意交友安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一定要慎交友,要交益友。不结交社会上不三不四的小青年,不交不了解情况的网友,更不能和网友会面,同学之间相处要友善互助,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强讨恶要,对于此类事情,学校一经发现,一律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屡教不改者,一律勒令退学,并记入档案。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理智,不要动手动脚,凡是与同学发生矛盾时,纠集团伙甚至勾结社会上的人参与打架斗殴的。一经发现,参与者一律给予严肃处理。
二、守纪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规矩”就是纪律,大家知道,纪律是学习的保障。作为一名学生,要严格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到:尊师爱友,自强自律;诚实守法,文明礼貌;遵守公德,爱护公物。目前,学校中存在的以下几种违纪现象,我们必须坚决制止。
一是有的同学出言不逊,动手打人;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强讨恶要,强霸恶占。对于此类事情,学校一经发现,一律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屡教不改者,一律勒令退学,并记入档案。二是有的同学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不向老师反映,不向学报告,而是纠集亲戚朋友甚至社会小青年来打与其发生矛盾的同学。今后一经发现,作留校查看处理,情节严重的则劝其转学或勒令退学。情节严重的交给司法部门处理。
三是拉帮结派,内外勾结。结识一些社会青年到学校向在校学生,强要钱物,强讨恶要;与同学发生矛盾时,纠集团伙参与的打架斗殴。今后此类事情一经发现,凡是参与者一律作勒令退学处理。
四是有的同学违反学校封闭管理规定,翻墙越院(上学期就有学生出现此类现象)、上网吧,彻夜不归,有的住宿生冒用走读生的学生证来蒙骗门卫,混出校门上网吧,此种现象一经发现,将并通报批评。
五严肃请假制度
任何人不能无故旷课,确实有事不能上学的,学生要求家长必须到校亲自请假,确实来不了的,必须电话和班主任取得联系。一般情况下,住校学生夜间不得出校门,如果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出去的,要有宿舍老师和学校值班领导签字的请假条才能放行,请假条留门卫室存档
六是不注意仪表,男生蓄长发,女生戴首饰;男女生敞衣服,染黄发,留长指甲,穿奇装异服,严重损害了中学生的形象,各班要进行清理,并督促学生改正。
七是住在学校宿舍的个别学生不遵守“学生宿舍管理规定”更有个别学生不听从宿舍管理人员的管理,此类事情在今天讲了后再有类似事件发生,一经发现,不管是谁,一律勒令回家住宿。
以上种种现象,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因为学校成立的卫生纪律检查小组已正式开始工作几周了,几周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班级一天扣几分,有的班级几天都不扣1分,我今天大概看了一下,扣分少的班级有,希望大家有一个认识,班荣我荣,班耻我耻,如果各个班级搞好了,整个年级的工作就搞好了,相应的整个学校的工作也上去了了。
最后提几点要求
1.早上来到,如班即静,如班即学。打扫卫生的同学确保6:40
之前室内卫生打扫完毕,以免影响学生学习。
2.午自休不论有什么作业,都要休息30---40分钟确保下午上课
有精力
10.初中学生成长教育主题演讲稿 篇十
填空上的鸟儿漫不经心的飞着,窗外的大树静静的伫立着,街上的人们行色匆匆地走着,而我一个人坐在一个100多平米的房子里静静地写作业、听歌。整个世界寂静的可怕!我静静地坐着,望着这个空荡荡的房子,我哭了,可是我早已习惯了这样孤独的生活,甚至习惯了被人遗忘,被人忽视。奶奶出去散步,同学相约一起出去玩,爸妈一周就来一次电话……我就像被人关在了一个密封的盒子里,然后被人扔在一个黑暗的角落一样,没有人在乎我,没有人注意我。但我不会埋怨谁,我也不会怨恨任何人,我只希望有人注意到我,这就够了!可是,会有吗?
我还记得,曾经魏老师跟我说过,烦恼不能与日俱增。其实我也不想,可烦恼就是越来越多。在学校里,在家里,遇到烦恼了,心情不好,也就只能在角落里默默流泪,然后咬咬牙,憋在心里,我不想跟任何人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11.初中学生德育教育方法探究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学生;德育教育;有效方法
随着时代发展,中学生德育教育越来越迫切,已成为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那么,如何在中学时代的人生黄金时期强化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 完善的人格心理,笔者结合教育实际,从多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抛砖引玉,对中学生德育教育有所借鉴和帮助。
一、不断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以身作则
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质,为人师表。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教育和管理学生,还要约束管理教育者自身。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言行也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学生是老师的影子。所以通过学校的培训,教育理论的学习,听取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各项要求,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为此,学校要因地制宜的制定一些校内规章制度,对教师的言行服饰等进行规定,并且量化考核。
二、情感教育是先导
情感沟通是搞好德育教育的粘合剂和催化剂。德育教育只有激化主体的内在的动力和内在的生命体验,让他们在各种关系中产生、积累内在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德育能力。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尊重所有学生的人格,公正、公平的对待各类型和层次的学生,把父辈般的严爱、母亲般的慈爱、兄妹般的关爱献给他们。使他们体会到爱的阳光和温暖。
三、注重中学生人格教育,成人才能成才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性格。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教师,在具体的教育中应注重提高人格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及可行性。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及个体特点找准人格教育的切入点,注重言传身教的结合、情理结合、与学校、家庭、社区的结合,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结合。切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
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
学校、社会、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学校、社会、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有机结合体,三者之间是不容分割的。只有三者结合起来,针对问题进行会诊,教育才会收到预想的效果。
1.优化家庭教育,夯实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自古以来就被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家长要培养孩子具有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教育孩子运用伦理道德准则和中学生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培养孩子朴实,勤奋,诚实,勇敢和坚强的毅力。针对孩子在德育方面出现的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并且教育内容要丰富,本人则要以身作则。
2.要努力挖掘校外德育基地的德育教育功能
学校要打破“围墙”,开门办学,成立由所在社区单位共同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联合多个部门参与学生管理,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德育的社会化。学校要努力结合自身区域发展的实际建立多个德育基地,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3.开展家校互动、社校互动、家社互动等活动
让学校德育走入家庭、走入社会,使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社会群体关爱,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实践证明,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紧抓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以及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
12.初中学生管理中惩戒教育措施探讨 篇十二
一、初中学生管理过程中实施惩戒教育的必要性
1.“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真正体现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是新课改对于教学活动开展提出的重要原则之一。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逐步完善时期,扰乱课堂秩序以及破坏公共设施等不良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如果这些现象没有得到真正抑制的话,就可能会致使学生逐步走向错误的人生轨道。因此,在初中生管理中运用适当的惩戒教育已势在必行。
2. 有利于初中生心理成长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生理快速成长时期,而自我膨胀心理易在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上出现。假如这种心理得不到及时的改正、疏导,就会致使初中生在后续的生活以及学习中出现偏激、易怒或者暴躁等行为。而教师对于这种心理如果能够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或者对于过度错误的行为、心理给予惩戒教育,就可以及时避免或者阻止上述现象的发生。
3. 有利于教书育人任务的落实
教书育人可以说是教师的天职,然而在初中生管理过程中总会出现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学生。因此为了教学秩序的维持以及初中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在初中生管理过程中运用惩戒教育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了。虽然激励或者奖励教育对于初中生的管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初中生教育中只采取这种教育方式的话就会促使初中生出现自满的心理现象。因此,将奖励或者激励与惩戒教育相融合,才能促进初中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样也有利于教师的教书育人。
二、初中学生管理过程中实施惩戒教育的措施
1. 惩戒新举措
在初中生严重违纪的情形下,除了纪律处分这项措施以外,各个中学可以建立一个关于违纪初中生劝告书的制度,这不仅是初中学生管理中一项新的管理举措,也是初中学生管理中实施惩戒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对于严重违反纪律但尚不足以给予纪律处分的初中生可以使用违纪劝告书。而劝告书主要可以以书面形式张贴在学校的布告栏中。另一方面,劝告书主要包含对学生违纪情况及违反哪条规章制度的描述,初中生违纪惩戒的举措以及劝告的相关建议与希望。对于初中生违纪惩戒教育的举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责令初中生对于违纪情况做出检讨,提高思想认识;第二,对于违纪初中生在综合考核方面扣相应的积分,同时对所在班级评比考核也做出扣分处理,从学生舆论方面出发对于违纪初中生给予谴责;第三,可以安排违纪学生进行校园卫生维护或者关怀孤寡老人等方面的公益惩罚;第四,对于当期违纪初中生的评优等方面的资格给予取消。
2. 惩戒后续教育的举措
广大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去注重初中生惩戒教育的后续教育。首先,建立惩戒初中生档案。初中生具有薄弱的心理承受能力,逆反心理容易出现在惩处过程中,因此,在初中学生管理中惩戒教育实施过程中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学生成长档案,将初中生的违纪情况以及改正错误、进步的表现给予全程记录,让初中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在校表现情况。其次,不断强化与受惩戒学生的交流。中学相关负责人应对受惩罚学生的心理辅导给予重视,不断加强与受惩初中生的交流,确保初中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不断引导协助初中生对于错误的改进。最后,强化与初中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与学校的教学方法以及管理水平密切相关,而且离不开家庭方面的教育。因此,教师要给家长及时反馈初中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对于初中生家庭表现以及家庭状况有所了解,以此来不断促使受惩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对于初中学生的管理就应是各种教育手段(表扬、奖励、批评以及惩戒等)共同协作,达到育人的教学目的。如果在初中学生管理过程中缺乏惩戒方面的教育就会使管理工作不完整,而且较为脆弱。在初中学生管理过程中应用辩证的、理性的眼光去看待惩戒教育,并将其合理化地运用到学生管理过程中去,不断促进初中生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尹瑞平.初中班级管理中教育惩罚的合理运用[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13.培养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论文 篇十三
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这是当代社会发展对每个人提出的新要求。我国经历多次对教育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教育改革,都包含了对科学素养的追求。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培养科学素养。但我国在培养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揭示这些问题,探讨其原因,提出改善科学素养培养的建议,是当前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紧迫问题。
1.树立正确的学生科学素养观
科学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结果,也是人类本质力量的自我印证。科学是以人为依托的,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也就是从科学角度对人自身素质的一种认识。科学素养,就人的精神而言,是一种内心自由的精神,表明人在处理与他者的关系上,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由的;就人的行动而言,表现为人的创造性,人在行动中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因此,内心自由精神和人在行动上的创造性实际上是同一个事物的两方面。只有创造,才有自由;只有自由,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以科学文化为材料来培养学生内心自由的精神和行动上的创造性,而不是让学生臣服于科学。
2.树立恰当的知识观
尽管后现代主义对科学主义的知识观进行了解读,但从学校教育角度来说,必须要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知识观,它至少包括如下三点:其一,知识是人们经验的总结。
这种经验既可能是人们解决生产、生活中具体问题的经验,又可能是人们观察事物得出的经验;因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都有产生知识的可能性,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其二,知识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产物。人只有在活动中通过与对象的相互作用才可能产生知识,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每个人的创造性只能表现在活动中。其三,知识具有视角性。它是与问题相联系、从某个视角得出来的一整套方法体系,掌握知识就是掌握与某个问题相关的一整套方法系统。因此,培养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培养初中学生创造新的方法系统的品质。
3.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素质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方向。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才有可能指导学生通过科学研究式的学习形成自己的科学素养。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应实现两个转变:其一,从专业型教师走向综合型教师,实现文理兼顾;其二,从教学者走向教育者,从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转变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教师要实现这两个转变,必须要走研究型教师之路。通过研究论文发表,使自身得以成长,在内心自由与外在创造性上都有新的发展,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4.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养成的。学生没有一定自由度的活动,就没有真正意义的科学素养。因此,学校应建立一个人才选拔与学生发展相结合的宽松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创造性地尝试错误;教师也应从注重活动结果转变为注重活动过程,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14.初中入学教育大会学生代表发言稿 篇十四
七②班 王晨鹏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七②班新来的一名学生,我叫王晨鹏。开学那天,我坐在教室的座位上,感到自己非常的陌生。周围有很多同学,也有老师,但我没有去主动打招呼。之后一名热心的同学趁下课的功夫带我认识了学校的各个场所,打水处、厕所、医务室等地方我很快就知道了,我和那位同学也成了好朋友,心里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受,是那么的温馨。
上课的时候,老师对我也很关心,经常嘱咐我坐姿要端正,有不会的就举手问,她在教我们知识的同时要求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感觉到,这里的老师非常负责任。
吃饭的时候,因为初来乍到,对餐厅不是很熟悉,打完饭,不知道去哪个座位去吃,一位校长带我找到了就餐位置,心里此时更有了一股暖流,让我对这所学校充满了一种感动。
我也很荣幸来到这所学校。希望那些和我一样新来的`同学可以熟悉这里,熟悉我们大家,愿我们共同进步,为我们的明天加油。
七④班 王阳阳
同学们好:
我叫王阳阳,今年14岁,我是一名新生,来到长城双语学校,我感到非常兴奋,同时也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充满期待。作为一名刚上初一的学生而言,小学生活已经成为过去,那些童年美好的回忆,我们应铭记在心。如今来到长城学校,我将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地学习,在这里,我将勉励自己,以一个快乐自信的心态来迎接未来的每一天。
其实来到长城学校,来到离家这么远的地方,我感到对这里的环境非常的陌生,但是,我已经是初一的学生了,应该去锻炼自己、去磨练自己,使自己更加坚强。
在学校里,我认识了许多朋友,我最擅长的科目是语文,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做到品学兼优,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尽心尽力。其实我的英语并不好,但我对英语的兴趣很浓。从现在开始,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一定把英语成绩提上去。其实一开始看见英语老师时,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这是我见过的所有的教过我的英语老师中,最年轻的,也是最漂亮的。他给我的感觉不像老师,而是朋友,希望她能帮助我的英语成绩提高。
15.初中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十五
在历年的升学考试中, “B, C”层次的学生升入重点高中, 大学的也大有人在。在非毕业班的期末考试中, 也有一部分学生考出了优异的成绩, 他们丝毫不逊色于“A”层次的学生。比如, 我所教的两个班在期末考试中, 就有28人总分列年级前100名, 其中4人数学得满分100分;在期中考试中, 有6人总分列前10名, 有2人数学得150分 (全年级不超过5人) , 及格人数也与A层次的班级差不多。事实证明, 在“B, C”的学生中也不乏精英。如何抓好“B, C”层次的教育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的教育思想是根本
新形势下的教育应该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该注重人格, 个性, 知识以及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和健康发展。教育必须转变由教师单项灌输知识, 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的局面。那种只重视尖子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教育思想, 方法是有悖于教育方针的, 是不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 更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深入了解和分析“B, C”层次学生的思想状况是保证
“B, C”层次的学生在想什么, 教育工作者应该去主动预知、思考和探索, 要了解学生的思想, 应该做到:“一听, 二看, 三对话, 四交心”。
一看, 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以便观察他们的动态, 看他们在干什么。
二听, 应该经常找一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座谈, 鼓励他们大胆地谈思想, 谈学习, 谈人生, 谈生活, 谈打算, 以便知道他们究竟在想什么。
三对话, 要建立起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 创造和谐的氛围, 通过平等的对话, 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 适时地帮助他们认识自我, 树立起学好知识的信心。
四交心, 教师应该经采取一些方式或组织一些活动与学生交心, 做到心存坦荡, 胸怀宽广, 使学生信任你、折服你。
三、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关键
“B, C”层次学生尤其是C层次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成绩不够好的原因并不是智力因素造成的, 而是他们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也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加之学习方式不够适当等。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适时地进行三方面的指导: (1) 指导学生确立正确地学习观, 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 让他了解什么是学习, 为什么要学习, 为谁而学习, 以及学习有什么作用。 (2) 指导学生如何培养各种认识能力。 (3) 指导学生培养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整个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感情的投入, 以培养学生的感情, 注重个性的培养, 适时地通过提问, 学生答疑或给一些较难的任务让学生独自的去完成, 以便磨砺他们的意志品质, 让他们既尝到成功的喜悦, 又感到成功背后的艰辛。
四、贯彻课堂教学原则, 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是重点
教学工作应该坚持“面向全体”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积极采取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实施分层次的教育, 分类指导和要求的策略,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1. 坚持面向全体的原则。
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全体学生上,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对全体, 分层要求, 既要使成绩优秀的尖子生, 较好的中等生充分发展, 又要关心, 体贴差生, 切实做好差生的转变和提高工作, 让差生得到发展。
2. 坚持主体参与性原则。
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师生合作为基础。具体操作过程:A.培养学生“先预习, 后听课”的习惯。课前先预习, 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 做到胸中有数, 带着问题有目的, 有重点地听课, 提高课堂效益。B.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 把教学内容编拟一个个问题。问题不仅要有目标性, 全面性和层次性, 而且要有整体性, 思考性和情趣性。问题的形式要多种多样, 既有习题式问题, 学生动眼, 动耳, 动脑, 动口和动手的操作性问题又有应用性问题和社会实践性问题。C.小组讨论。采取就近分组的方式进行讨论, 教师参于学生之中, 听取他们的看法, 随时加以点拨, 指导学生从那些方面去思考, 千万不要一锤定音。D.大组交流。有个组选出代表参与全班的发言, 教师收集意见, 加以归纳, 整理。E.平讲点拨。评讲要有的放矢, 点拨要有层次。F.练习评定。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 让其互评, 互议, 互批, 互改, 以达到主动探索, 共同提高的目的。
3. 优化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途径, 教师不能照本宣科, 而因组织, 引导, 控制和答疑, 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组面向全体学生的系列化问题或活动, 用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而使课堂自然地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局面。
4. 分层次教学, 分类指导。
16.初中学生教育分流之利弊研究 篇十六
【关键词】教育分流 教育结构 素质教育 利弊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22-02
一、前言
针对普遍存在的教育偏重问题,教育事业有趋于推进初中学生教育分流的趋势,然而现阶段国情下的中国教育分流条件还不够成熟,教育分流能否带来教育的积极发展有待商榷。本文着重研究初中学生教育分流之利弊,基于前人已有的文献及研究成果,尝试提出解决教育分流弊端的对策。
二、初中学生教育分流之利
1.推动经济发展进步
经济发展是国家之命脉,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高低决定了实施教育分流的可行性。通常而言,一个国家如果生产力水平处于中等发展水平,主要以密集劳动产业为主,对劳动力的职业技能要求不高,这样职院的作用就相对薄弱。反之当社会进入机械化生产的自动化时代,客观来说加大了技能型职业人才的需求,中层技术人员的缺乏将成为必然趋势。
当前我国尽管处于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但仍还有很长时间将处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型的双元机构之下。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市场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将有增无减,所以经济发展下教育分流是必然趋势,教育分流可以极大的填补市场技术型人才匮乏的漏洞,缓解市场压力,分流带来的对口输出会给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2.推动教育的普及和教育结构的改善
我国目前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无法能保证每个学生在初中毕业之后都可以进入高中的学习。之后学生的就业去向并不明朗,是继续就读还是转移就业是个极大的社会问题,这对于失业率而言也是一个影响因素。面对全国教育水平的差异性,实行初中生教育分流能有效推动整体教育结构的改善。当前职业技能的市场需求为职业人才提供了数级上的就业机会,所以完善中等教育分流可以为部分学生提供职业技能教育,有效解决就业问题,缓解教育的缺失和空白,从而推进教育事业的普及。
3.有助于个人的差异发展
一方面,有研究表明,人和人之间智力存在差异性,面对这一无法避免的客观问题,教育分流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当学生在学业上显示出极大的抵触性,继续教育对其的意义必然有所下降,一方面是成绩上的低迷,另一方面是学生本身对于学习的消极,如此情况不如转变观念,对此类学生加以引导和分流,让其转投一门技术,学习一项技能,这是给他们人生的另外一次选择的机会。应试条件下的教育结构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埋没某些学生的天赋,十年之后体制培养出来的可能是一个缺乏技能的平庸学生而非国家之才。
另一方面,每个人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选择千差万别,因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或者性格的差异,职业的选择往往具有差异性。如果对初中生的择业加以引导,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中学开始技能职业化教育,对个人的发展必然有利无害。
三、 初中学生教育分流之弊
1.引起教育秩序混乱
从古到今,八股取士,科举纳才,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思想观念认为高学历意味着高收入和高质量的生活,为此人们追求更高学历的脚步从未停止,转变这一观念需要很长的时间跨度。要改变这一固有的思维必然会触及根深蒂固的传统,放弃学业转至技术,大多数心理上无法接受这一变化,因为千年的文化告诫一代又一代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强制实行初中教育分流可能会导致教育体制的秩序混乱,一方面为了赢得继续教育的机会而不被教育分流,分数机制下的竞争将愈演愈烈。这一竞争的加剧必然带来诸多的教育问题,由于分数的重要性,考试舞弊,贿赂买卖问题的兴起可想而知。另一方面,仅从一次或几次的考试成绩就剥夺学生“学习权利的做法失之偏颇。教育的分流将扼杀很大一部分“大器晚成”的优秀人才,这是个人和家庭的失败,更是教育的遗憾。
2.影响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
初中学生教育的分流带来的是对部分学生过早的判决——教育上的“失败者”,竞争的失败必然会造成部分学生心理上的低人一等,这种意义上的分流教育带来的很可能就是心理上的分级。
相对高中和大学而言,人们对于职业教育心理上都存在着抵触心理,往往和坏学生和不良少年相提并论,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不健康发展无法让大部分人正视认同这一机制。进入职院的学生心理可能不同程度上受到一定的打击,加之过早的被否定导致部分学生情绪低落,萎靡不振,再之荒废职院的学业,甚至对社会产生报复心理危害社会,这绝非无稽之谈。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教育分离有利有弊。但是由于现阶段的国情无法做到很好的保障职业教育的可行性,实行教育分流可能导致一系列的教育体制和结构问题,所以弊大于利,分流之举有待商榷。
四、初中学生教育分流的建议
1.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实施分流的关键在于分流口的健全,职业教育如果得不到保障,那么教育分流必然走向失败。分流的有效实施必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予被分流者信心:一方面,国家应该加强中职教育的结构优化,鼓励并积极推动教育的完善,政策上对其予以大力支持,扶持其走上正规和健康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加大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从本质上帮助职业教育革新,树立正面而良好的社会形象。
2.完善非分流中的合理竞争
在健全职业教育的同时,完善非分流环节的合理竞争同样必不可少。分流的意义在于选拔不同类型的人才,促进教育结构的优化,实现差异化发展模式。如果因为分流导致正常教育的畸形竞争,那必然会导致措施结果的得不偿失。
完善合理竞争需要对分流和非分流人群加以正确的价值引导,使其真正意义上认可这种双元的教育结构,并将二者放在平衡的角度进行关注和选择,只有大部分人认可的措施才能够有效的进行和展开。
五、结语
任何一项改革和措施的实施都需要足够的时间与耐心,纵观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史,初中生教育分流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但是实施的同时必须综合考虑阶段国情和分流所带来的利与弊。
参考文献:
[1]姜星海. 初中学生教育分流意向的形成——关于北京市初中学生和父母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 教育科学研究,2002,09:20-23.
17.初中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十七
一、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学生品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类最大的欢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在音乐艺术之中。”这些都说明音乐教育在学生道德品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现行初中音乐教材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德育教育因素,这些也正如前苏联著名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青少年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音乐的教育作用。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非常重视乐教,他说过:“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孔子重乐的目的,不仅仅由于音乐能给人以动听的`声音,更重要的是能增进个人的修养,感化人心,使人去恶从善。他将音乐看作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教育手段。荀子也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也强调了音乐具有陶冶心灵、淳化民风的作用,而且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当前,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不能忽视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缺乏理想和信念;爱国主义精神缺失,民族精神淡薄;对民族英雄、模范人物缺乏仰慕。现在的不少学生个性突出,多以自我为中心。因此现代社会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教育必须以情感为基础,否则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而音乐教育可以为德育培养良好的情感基础,它在学生高尚情操培养方面比起其他学科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精心研讨,巧妙构思,有效实施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音乐艺术的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力量,给人以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德。音乐教育包括艺术教育和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这两者融为一体,不能割裂开来,寓教于乐,寓教于理。要注重音乐教育的熏陶和感染,不是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中使学生受到教育。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材每一篇作品中词曲作者介绍、创作的背景和歌词、曲调都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如《义勇军进行曲》等。
2.充分利用音乐欣赏的德育功能
音乐欣赏教学不能单是放音乐给学生听,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欣赏的主题,精选欣赏曲目,调动学生的兴趣,循循善诱让学生进入乐曲意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优美的旋律中,去享受艺术美,感悟人生,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净化。如我让学生欣赏《爱我中华》时,讲解相关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人情,激发了学生受祖国、爱我们的民族兄弟、爱和平的思想情感。又如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乐曲起伏较大,不仅包含着人生的起落悲喜,还和贝多芬的生活经历及情感息息相关,所以我给学生拓展了音乐背景资料――资产阶级大革命和贝多芬本人经历,这样学生有所感悟,渐渐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如何来面对挫折和失败,去认识生命的意义。
在欣赏《歌颂祖国》时,让学生反复诵读歌词,同时要求学生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齐声高唱,这样的歌声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祖国的理解,同时也使我们内心产生共鸣,激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欣赏《永远是朋友》时,让学生以歌声中明确真挚友情的内在含义,认识到真挚友情的重要性,逐渐内化为行动,注重交友,重视友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班貌。
总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那样,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的重要条件之一,美妙的旋律和音响是培养人们道德和智慧的重要手段,是人们形成美好心灵和纯洁精神的来源。在初中音乐教育中,我们更加明确,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一种艺术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一种道德情感的培养。
18.初中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十八
1.您知道下列哪些是毒品?()
A、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曲马多; B、香烟、酒精;
C、甲基苯丙胺(冰毒)、麻古(冰毒片剂)、氯胺酮(K粉)、摇头丸 D、含有可待因成分的止咳露(止咳药水)
2.您对甲基苯丙胺(冰毒)、麻古(冰毒片剂)、氯胺酮(K粉)、摇头丸怎么看?()
A、不是毒品,吸食了会兴奋而已;
B、是毒品,但毒性很小,偶尔吃一点对身体没有损害,甚至还能减肥;
C、虽然是毒品,但吸食后对身体的危害比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小得多;
D、是常见的合成毒品,吸食后精神依赖性很强,对人体生理、心理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3.您通常从哪些渠道获得禁毒知识或禁毒消息?()
A、电视; B、网络; C、书报; D、同学、朋友、同事、家人;
E、学校、单位、社区、有关政府部门组织的活动
4.您小学、初中学习阶段学校有没有组织上过禁毒知识课?()
A、有;B、没有
5.您有没有参加过学校组织的禁毒班会活动?()
A、有;B、没有
6.您有没有听到过或者看到过学校的禁毒宣传活动?()
A、有;B、没有
7.您最希望获得哪方面的禁毒信息?()
A、毒品知识; B、防范毒品的技巧; C、吸毒案例和戒毒知识;
D、吸、贩毒案件
E、国际国内禁毒斗争形势
8.您觉得哪种禁毒宣传教育的形式更好?()
A、在学校、单位开展更广泛的禁毒教育;
B、公共场所更多地张贴禁毒的警示标语;
C、邀请知名人士进行公益宣传;D、制作更多的禁毒影视节目;
E、社区的禁毒宣传活动;F、网络禁毒宣传; G、人群密集的地方开展禁毒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大型宣传活动; H、能亲自参与的禁毒志愿者活动;
19.初中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十九
留守学生由于远离父母, 缺少关爱, 在心理、学习以及生活等方面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成长。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我们探索了以学校为主阵地, 联系家庭、社会各界力量齐抓共管, 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模式。
1. 有效利用学校这块留守学生教育的主阵地
(1) 由学校政教处、团支部、学生会联合组成“留守学生教育工作协调小组”, 全面负责有关留守学生教育的各项工作, 并建立留守学生信息档案, 以掌握全校各班级的留守学生的基本信息、成长情况。
(2) 成立各种小组, 让留守学生有“家”。 (1) 课堂合作探究小组。根据课程标准要求, 班级按照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方式组织包括留守学生的课堂合作探究小组。 (2) 课外兴趣小组。这种小组不仅能培养留守学生高雅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面对同样的爱好, 他们有共同的话题, 对健全其性格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种小组可以由班级向学校延伸, 让留守学生有“大家”的感觉。 (3) 社会综合实践小组。成立社会综合实践小组, 有助于留守学生对自己周围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生存条件的认识。 (4) 寄宿生生活小组。将寄宿生组织起来, 让他们学会互相帮忙, 互相照料, 让应从父母身上得到的关爱, 在同学之间悄然流淌。这些小组的建立, 既有利于留守学生之间的团结, 又能发挥各自的特长, 其乐融融。
(3) 倾注爱心和真情, 让留守学生心中有“家”、有“父母”。 (1) 生日祝福。依据留守学生档案, 每当他们生日时, 送上一页书签, 写上祝福的话语, 让留守学生感到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 (2) 开展活动。每逢传统节日, 为留守学生营造节日的快乐和家人团聚的幸福氛围。例如新年开学不久, 就迎来了“三八”妇女节, 要求留守学生通过电话、明信片等方式与父母取得联系。清明节组织踏青活动,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中秋节把留守学生组织起来, 举行吃月饼、诵诗歌、赏月活动, 把对爸爸妈妈的思念转化为对爸爸妈妈的祝福, 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3) 举行感恩教育活动。学校由政教处牵头, 年级组以及班主任协助, 组织留守学生不定期地观看教育影片、听报告, 让学生体会到父母、亲人、老师、同学以及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 激发他们回报社会的情感品质。
(4) 注重心理辅导。留守学生由于种种原因, 他们心理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仅靠思想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学校经常对留守学生开展集体心理辅导, 使学生对父母外出打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让他们理解父母, 尊重父母, 关爱父母。
2. 重视家校联系
(1) 各班级建立通讯档案。留守学生工作协调小组联系各班主任建立每个学生的信息档案, 包括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务工地区、联系电话, 委托监护人地址、姓名、联系电话等内容, 以备联系及家访时使用。
(2) 每年在新年开学时召开家长会。这时留守学生的家长大多还未外出。通过家长会, 让家长明白:第一, 如何选择监护人, 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 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第二, 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 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委托人、老师等, 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第三, 如果条件允许, 尽可能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 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第四, 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
3. 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
(1) 由乡镇派出所牵头, 对学校周边网吧、游戏厅等进行清除整顿, 规定经营秩序, 净化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
(2) 政府出面, 抓住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契机, 大力建设农村文化场所, 特别是适合青少年活动的场所, 丰富学生课外文化活动。
(3) 镇妇联和团委联手建立“留守儿童联系站”, 村屯设立“留守儿童活动站”, 试行“代理家长制”。“代理家长”负责当地留守学生周末及假期的活动安排, 及时处理留守学生相关问题。“代理家长”全部采取志愿担任, 可以是班主任、科任老师、农村妇代会主任、以及退休教师、退休干部。
(4) 组织留守学生自愿组成“留守学生互助小组”, 聘请合适人选担任指导, 开展各种活动, 丰富假期生活。
20.初中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篇二十
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自私、虚荣、软弱、易冲动、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青少年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他们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时,缺乏心理准备,一旦有了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退缩心理,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另一方面初中独生子女偏多,他们从小到大的家庭生活优越感,一帆风顺的成长环境,容易使其产生依赖和自私的心理,不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别人的进步;再者,初中学生生理上的急速发育也给学生心理上带来一定的影响,他们容易急躁、发脾气,不能够换位思考。
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社会、家庭应该共同承负的责任,而学校是培养学生健康素质的主阵地,承载着更多的教育导向功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理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校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学会自我调节,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成败得失,着眼于未来,以正确的方式去展现自我,提升自我。
二、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所谓自我意识,即学生对自己的理性认识,包括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以及对自己思想、情感的评价。体育活动大多是运动技能的训练,而不少学生因为自身原因(身体肥胖、动作不协调等)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不喜欢体育,甚至对体育活动有抵触情绪。作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互相尊重、互相鼓励,努力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自信心。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指导练习技巧,并进行积极有效的自我暗示,长期下去学生的耐挫能力就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2.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行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且鲜明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坚强、拼搏、自觉、自制等方面的内涵。实践证明,越是在困难的情境下,学生的意志品质也表现得越明显。体育活动有着一定的运动量,尤其在对抗性和竞争性体育活动中,学生容易疲劳、紧张,有丰富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主导了学生的意志行为。因此,初中体育教学中,设置有一定困难的运动项目,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意志力锻炼,有助于其培养勇敢顽强、坚持不懈、不怕吃苦、团结互助等方面的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3.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交往能力的提升
交往能力是新时期人才的必备素养。体育活动要求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尤其是集体体育活动,学生在运动中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这样的过程离不开学生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良好的沟通,让学生学会了信息交流,懂得了宽容热情,改善了学生的情绪障碍,促进了活动效果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我让学生在班内自由组队,利用课余时间相互比赛,学生在活动中渐渐意识到集体力量的强大,为了赢得比赛,每队的成员都要适时沟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的交往能力也得到提升。
三、加强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充实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从而便于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导功能,引领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为学生营造愉快的体育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心理的形成。
3.因材施教,展示学生才能
教学要有针对性,同样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特长,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让学生在活动中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享受运动的乐趣。对于在活动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要学会包容,用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心理。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体育教师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要充分结合体育教学内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手段,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初中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初中学生教育10-07
江北初中学生养成教育方案06-27
学校 初中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11-04
初中学生个人总结范文09-20
初中学生处工作计划07-15
学生初中物理社团活动总结08-14
初中最佳学生实验评比活动总结10-05
初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总结10-23
精简初中学生评语09-28
初中学生个人自我介绍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