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支部建设的调研报告

2024-07-06

关于加强支部建设的调研报告(精选8篇)

1.关于加强支部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一

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调研报告

近期,为了促进和谐地税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分局把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做为了新时期地税系统的重要任务。做好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做好地税工作,实现地税工作更上新台阶的重要举措,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分局具体工作举措如下:

首先明确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创建和谐地税,促进地税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工作要求。要认识到加强作风建设党员领导干部是关键。只有把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自觉把加强作风建设与税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带动人,用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影响人,用平易近人、心系群众的人格魅力感染人,用团结共事、廉洁从政的领导作风吸引人,才能紧紧围绕税收工作大局,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从而推进地税事业各项工作,为实现地税工作的新跨越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其次,改革和完善权力监督和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规范而有效的内部及外部监督和制约机制。体制和制度具有稳定性、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它既是制约主要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行为规范,又是实行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的准绳和依据,同时又是反腐败斗争的治本措施以及防止和抑制腐败现象的有效办法。为此应改革和完善并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建立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具体制度。建立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制度,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监督,明确划分同级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职权范围,把权力限制在履行职务所允许的范围内,这对“一把手”的权

力进行限制,防止权力独揽、权力滥用,逃避权力监督和制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其他副职的权力监督和制约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总之,对确保副职对副职、副职对正职、正职对副职的有效监督和制约落到实处都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最后,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一是要公开税务部门的职责权限;二是要公开服务项目、公开办事程序,对直接涉及纳税人合法权利和切身利益的事项以及职能范围内应该向纳税人和社会公开的事项,都应向纳税人和社会公开,同时要求把办事纪律、廉政规定、违纪违法处理规定以及举报投诉的途径和方法向税人和社会公开;三是要公开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主要公务活动、个人财产和家庭重大事务等,除了涉及国家安全的机密以外,凡是能公开的必须一律公开,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能及时了解领导干部特别是了解“一把手”的情况,便于进行监督。

通过这段时间对于党的作风建设的强化,有效的增强了分局领导及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有利于今后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地税工作的和谐发展。

2.关于加强支部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二

“学风”, 最早源于《礼记·中庸》, 即是“广泛地加以学习, 详细地加以求教, 谨慎地加以思考, 踏实地加以实践。”从狭义上讲, 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 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而在本论文中所讲的学风则是指“狭义的学风”, 即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 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 是全体学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

2 我系学风建设的现状

2.1 专业思想不稳定

这方面主要针对大一新生而言。经过高考的洗礼, 大一新生踏入大学校门, 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来说, 大一学生主要在于适应, 这不仅需要适应大学的校园生活, 更重要的是要适应专业的生态环境。

2.2 缺乏学习目标与动力

读书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天职。由于社会大环境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加上网络的发达和电子科技产品的普及, 使得部分学生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 无明确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沉溺于电子产品所带来的愉悦;不仅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权, 甚至在大学生活的其他方面也缺乏动力, 少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自信与积淀。

2.3 重实践, 轻理论;重考证, 轻学术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 招聘单位对高校学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这是社会的进步, 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一个考验。但是, 或许就是因为在这样的导向下,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为, 专业学习在实践经验、资格证书面前, 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很多学生都热衷于去对口的单位实习, 去考更多的证书, 这对于就业时无形中能增加更多的砝码。

2.4 欠缺科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大学的教学不同于高中的教学:一是教学内容不同, 二是教学方式不同, 三是教学环境不同。这使得大学学生必须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及习惯, 才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但是, 部分学生仍然保持高中式的学习方法, 没有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与技能, 也没有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与习惯, 学习效率低下。

2.5 学习纪律涣散

一是课堂纪律涣散。部分学生持“不逃课的大学不是完美的大学”观点, 总是能有各种逃课的理由, 做别的事情。

二是考试纪律涣散。由于有些学生学习不刻苦, 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不全面, 因此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比比皆是, 更甚者诚信缺失, 在考场中通过各种手段作弊, 严重影响考试的公平公正性, 给学风建设带来很大的影响。

3 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领导, 齐抓共管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它需要整体规划、系统安排和长期坚持。既要领导高度重视, 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又要调动每个教师参与到整个学风建设当中。因此, 在院系层面, 成立学风建设领导小组, 加强领导, 联动每位教师, 在学风建设中群策群力, 尤其是发挥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3.2 不断完善学风建设管理体制

(1) 挥奖助学金、优秀学生的激励作用。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学生, 无论在学校层面, 还是在院系层面, 都会给予奖励并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榜样, 优秀学生就作为一种导向, 促使其他同学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发展。

(2) 规范课堂秩序。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保证。一方面, 配合学生工作处定期到课堂进行抽查, 了解学生缺勤情况;另一方面, 在院系层面成立辅导员课堂检查小组, 定期到课堂了解负责学生的上课情况。对于经常无故旷课的学生, 取消一切评优推优资格, 在系内进行通报, 并与家长取得联系, 反馈该生的在校情况。

(3) 严肃考风、考纪。考风不正则学风不正, 严抓考风考纪, 消除学生考试时的侥幸心理。考试前召开考风、考纪动员大会, 晓以利害, 并要求学生进行诚信考试签名;考试时严肃考场纪律, 不予投机取巧者机会;制定惩罚措施, 对考场违纪者按规定进行处罚, 形成良好的考场风气。

3.3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四年的积淀, 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上的积累更体现在思想上的飞跃。很多大学生经过四年的锻炼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有强烈的奋斗欲望。因此, 加强思想教育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是核心部分。学风建设, 简单而言, 就是加强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端正学习态度,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品质, 激发对学习的热情。

3.4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 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风起到了塑造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提升校园文化氛围, 更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 进行素质拓展。校园文化活动涉及思想政治学科技术、文娱体育等方面, 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更有些结合专业背景和学科特点, 并提供专业教师指导, 为学生提供一个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平台, 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品味。

(2) 开展学术讲座。结合社会热点、专业学科、消防安全、为人处世等方面, 邀请校内外专业人士, 给学生开展学术讲座, 拓展学生思维和知识面, 提高学习兴趣。

(3) 专业交流。定期组织高低年级间的专业交流会, 交流内容包括就业、考证、考研、大学学习、实践、学生工作等方面, 通过高年级优秀学生的经验分享, 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引导。

(4) 构建实践平台。实践, 不仅能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还可帮助学生在职业探索中提供参考, 增加其实践经验。院系应积极开拓实践平台, 如三下乡基地、校企合作实践单位等。特别对于大三学生, 在进行就业探索时, 可到与专业对口的相关行业去实践, 增加社会阅历, 并进行就业定位。

摘要:学风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及高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风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辅导员

参考文献

[1]金国华, 汤啸天.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231.

[2]吴梦秋, 程光旭.用ISM分析影响高校学风建设诸因素的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4) .

3.关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探讨 篇三

关键词:学风建设 学习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

学风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环境,优良的学风是一种积极的氛围和环境,对大学生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既可以展现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又可以制约不良风气的滋生和蔓延。本文从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问题存在的根源,并就如何加强学风建设进行了探讨。

1 高校学风建设重要性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建设的基本内容,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抓好学风建设有助于高校在教育中改变思想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学风建设就培养人才而言,其实质是教育、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端正学习的目的与动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2 影响当代大学生学风的三大问题

2.1 专业选择盲目,缺乏学习兴趣

当代许多大学生选择专业盲目追随社会需求,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面临大学录取前填报志愿时容易陷入迷惘,到底是为理想而学习还是为好就业而学习,在外在因素的压力下,他们中很多人根据家长的要求、社会的形势、分数不够等原因,填报了或被调剂到自己并不了解也不喜欢的专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没有基础,也缺少兴趣爱好,学习被动。这些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一部分能自我激励,能顺利完成学业;另一部分就由于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而放弃了学业,毕竟大学课程不象高中那么紧,又没有升学压力,这些学生上课听不懂,由于缺乏兴趣,课后又不愿多花时间钻研。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心里越来越压抑,就抱着来混毕业证的思想学习自己所报专业。

2.2 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

学习目标是学生在阶段学习之前对该时期的学习预期达到的结果和标准,学习动力就是推动学生阶段学习达到预期设想力量。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的问题。一方面学生不了解通过系统的学习,自己应在文化素质上达到的何种水平;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有思考自己以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打发时间、混毕业证的思想在学生群体中漫延,老师讲一套自已做一套,不愿听课,在课堂上交头结耳、看小说、听MP3、发短信,自己不学习还要影响周围同学的学习氛围,目标如此不明确,更无所谓动力。即使在就业压力面前也很难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热情,“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已成为这些学生的口号。在缺乏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的状态下学习,学习效果无法保证,这也是目前学生学习氛围不浓的重要原因。

2.3 存在逆反心理,缺乏基本的社会礼仪

与人相交的社会礼仪应当是在少年时期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中行成,但是由于来自学生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原因,学生在与长辈、师长交往中却表现得不尽人意,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在家里顶撞长辈,在学校里对老师视而不见,因为自己不喜欢某老师,就找些理由与该老师针锋相对,对该老师讲的课采取抵制、消极的态度,把与老师作对看成是出风头的表现,这些学生不尊重老师更不会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最终还是自己在知识的积累上吃了亏。

3关于促进学风建设的探讨

3.1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学习

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人能自始自终一帆风顺,不受一点挫折,关键在于,有的人选择了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勇敢面对,有的人选择以消极的心态逃避现实。没有进入自己理想的高校学习或被迫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学习,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阶段面临的挫折。一部分学生能自己 具备这种积极向上的心理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成才,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缺少这种心理调节能力,需要学校来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成了探索的学风建设的关键,当前高校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高校可以聘请社会上成功的专业人士作为学生导师,经常给学生讲解如何成才,以及成功之路的艰辛与拼搏。这些导师有着丰富的经历和成功的例子,可以现身说法来引导学生如何树立自己的理想,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学生的道路上点亮一展明灯来指引;二是高校可以引入就业竞争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群体性的学习竞赛,来激发学生内在潜能。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种“统招统分”的就业制度已经不复存在,大学生要想在求职中获胜,就要懂得如何去竞争上岗,高校若能在学生学习期间创造外部条件让大学生感受到压力,缩小大学与社会的差距,就能促使学生在竞赛中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不断完善自己,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了高校的学风建设。

3.2 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示范作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应以育人为先。在学校,教师是学生关注的重点,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相当重要,教师应当做学生的行为典范和道德楷模。一旦教师出现一些不符合道德楷模的行为,就可能导致学生思想的急剧转变,学生可能因厌恶该老师而厌恶该老师的课,甚至厌恶学校。有些教师也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执行双重标准,即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就道德修养而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如果说有差异的话,也应该是教师执行的标准比学生高得多。

高校辅导员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是教师群体中与学生接触最多,最紧密的,最受学生关注,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的一员。辅导员首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的指导思想。在和学生们谈理想、谈人生时可以融入我国传统积极正面的道德观,如为人处事应应提倡“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扫一屋,何以扫天天?”,在学习态度上应提倡“三人行,必有我师”,“水滴石可穿”“铁棒磨成针”。其次应具备勤勉的工作态度,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深情地关怀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以课余活动为载体,从方方面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营造良好的学风。

3.3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大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包括厌学大多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密切相关,心理问题是这些问题的内因,这些问题的实质是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学习与道德方面的表现。作为工作在学生工作一线岗位上的教师要分类了解学生的压力,把握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抓主流带个别,切实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年级学生面对的主要问题不同,对他们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方式也应不同。如,一年级学生主要是培养他们如何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重点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技巧,学会思考生活的哲理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注重因材施教,对同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同采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

4 结束语

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高校教师要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努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协调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和谐校园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肖惠. 浅谈高校学风建设[J] . 现代企业管理,2007.7

[2]王香. 高校教风、学风建设刍议[J]. 当代教育论坛,2003.4

4.关于加强执行力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四

执行力如何将直接影响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科学发展。当前,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和作风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执行力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县在干部队伍和作风建设上,紧扣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围绕“三个着力”提升素质,转变作风,切实加强干部执行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着力抓好教育培训,在全面提升干部素质上加强执行力。努力做到“三个坚持”,注重提升干部素质加强执行力,全面解决与科学发展不符合、不适应的突出问题。

1、坚持全员培训,提升理论素养。一是强化中心学习组和干部职工每周政治理论学习。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意见》等文件,实行镇(乡)和县直机关工作部门党政领导班子中心学习组每两个月学习1次,干部职工每周学习1次。去年,县委中心学习组带头集中学习8次,各镇(乡)、部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均在9次以上。干部职工每周政治学习时,各单位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课件、专家专题辅导、领导上党课、发言点评等形式丰富学习形式和内容,增强学习效果。全县共举办专题讲座50余场次,制作下发干部培训课件750张。二是宣讲培训。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县立即从党校、县直有关部门抽调政策理论水平高的教师和领导干部组成宣讲团,奔赴镇(乡)、县直机关部门巡回宣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深学透,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干部思想。

2、坚持专题培训,破解发展难题。一是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和

重点工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培训等方式,三年来采取集中办班、专家辅导等方式,在北京大学、西南农大、浙江大学等省内外院校和县委党校举办专题培训班81期,培训干部19850多人次,8000余人参加了岗位练兵,开阔了干部视野、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素质、增强了能力。二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组织各级干部到现代农业发展项目、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综合示范点上参观学习50次5000余人(次)。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建设工地进行示范培训,手把手教,亲身体验学,把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增强干部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坚持挂职培训,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干部是逼出来的,不是宠出来的”。我县始终坚持把干部放到困难最多、矛盾最复杂的地方去实践锻炼,通过参与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使干部意志在困难中得到磨练,本领在实践中得到提高。2***年以来,先后选派100名年轻干部挂任镇(乡)长助理;与**县建立互派干部挂职锻炼机制,选派50名干部到**县边远镇(乡)挂职。出台干部职工领办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办法,鼓励全县干部职工带薪留职领办现代农业。全县共有500多名干部参与或领办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实施土地流转上万亩,带动群众兴办现代农业近5000户。

(二)着力抓好活动载体,在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上加强执行力。始终坚持用开展主题活动来统一干部的思想,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加强执行力,强化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

1、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加大凝心聚力力度。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推出新

举措,抓出新成效。进一步提高了领导干部政治业务素质,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热情空前高涨,为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受教育人数达522164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80类378019份,书写宣传标语3211条,办宣传栏675期。

2、开展整顿作风纪律活动,治理发展环境。2007年,我县针对干部作风和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发展视野不宽、开放思维狭窄,大局意识不强、部门利益至上,主仆关系颠倒、服务意识淡薄,教条主义突出、本本主义严重,黑恶势力抬头、干扰破坏较多,工作效率低下、机制制度不活等六大问题,重点整治“态度生硬”、“程序繁琐”、“办事不畅”、“拖拉推诿”、“乱收费”、“吃拿卡要”等六个方面的行为,对作风不实、不作为、乱作为的党员干部敢于动真碰硬,坚决予以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在全县干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共组织集中学习***次,各部门主要领导集中辅导***次,撰写心得体会5000多篇;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9810份,征求到意见和建议3289条,撰写自我剖析材料4980篇,查找突出问题517个,召开民主生活会97次,交心谈心6289人次;收到群众投诉136件,受理120件,已办结98件;解决存在问题462个,制定整改措施723条,完善规章制度572个,办好事实事417件。

(三)着力抓好绩效考核,在健全激励机制上加强执行力。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以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激励机制,切实加强执行力,突出以发展论功过,注重凭实绩用干部。

1、建立和完善了镇(乡)、县直工作部门工作目标综合考核机制。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时,将镇(乡)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镇(乡),将县直工作部门分为党群部门和政府部门进行考核,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经考核,凡完成县委、政府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均可以获得奖励,使考核更具可比性、公平性和科学性。从而调动了各单位争先创优的工作积极性。

2、建立优秀人才表彰奖励机制。为了加强干部管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履职考核奖惩的意见(试行)》和《**县各类人才评选表彰办法(试行)》,对干部实行工作目标绩效考核,明确奖励机制和惩处机制,规定每两年开展一次“十佳”和“奉献基层标兵”评选表彰活动,狠抓落实,严格责任追究,进一步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下发了《关于加强县直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派驻镇(乡)机构工作人员管理的通知》,强化驻镇(乡)机构的工作人员的监管。

3、建立干部政绩档案,凭实绩用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始终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大胆启用思想解放、改革创新,敢想敢干、政绩突出的干部。将领导干部的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考核评比、奖励、民主评议、违纪违规、惩戒等情况按年度记入政绩档案卡,作为单位和个人推优评奖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在干部考察和公推提名(直选)选拔、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中,个人政绩面向社会公示并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县在加强干部执行力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差距,有的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执行力还不同程度的与科学发展观不符合、不适应,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领导班子建设方面:一是整体战斗力较弱。有的领导班子

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强,对外沟通协调和招商引资能力较弱,对县委、政府决策部署贯彻不力,甚至想方设法推诿、顶着不办。二是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好。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落实不到位,对人事问题、财经问题和重大工程发包等重大问题决策没有进行集体研究,导致内部闹不团结,主要领导之间相互掣肘、班子成员之间相互推诿,内耗现象严重。

(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价值观扭曲,心理浮躁。一些干部思想价值观发生了偏差,把提拔重用当作工作的唯一动力,干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工作挑肥拣瘦、拈轻怕重,纪律观念淡薄,自由散漫,对上级的安排,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甚至“阳奉阴违”等等。二是能力低下,特别是基层干部不熟悉农村工作和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一些干部,学习不深入,思想不解放,创新意识不强,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遇到突发事件无所适从、束手无策,尤其是一些农村基层年轻干部,不熟悉农村,缺少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面对群众,他们要么照本宣科、纸上谈兵,要么三缄其口、无言以对,在推广运用新技术,兴办公益事业方面,习惯于简单用行政命令、强迫压制的方法要求群众,不善于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的办法。三是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应该说各级下发的干部管理文件很多,也很规范,但有的领导干部怕得罪人、怕丢选票、怕影响“团结”,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对干部管理的规定执行不严,导致一些地方和单位人浮于事。四是事业心、责任感不强,作风漂浮。在一些干部中玩风太浓,赌风太盛,幸福指数高,对工作不认真研究抓落实,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缺乏争第一、创一流的勇气和决心,在工作上说得多、干得少,造势多、落实少,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

落实文件,没有抓落实的具体措施,缺乏脚踏实地的作风。五是县直部门在镇(乡)的延伸机构存在主管部管不到,镇(乡)党委、政府管不着的问题。由于工作战线太长,县直部门对镇(乡)延伸机构的管理力不从心、鞭长莫及。县直部门在镇(乡)的延伸机构的人财物权都在上级主管理部门,镇(乡)在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手段,基本上靠协调开展工作,致使部分县直部门延伸机构干部有放“羊”现象。

三、建议措施

(一)加强经常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执行力,重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而干部管理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只有提高了认识,特别是领导干部认识到“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的重要性后,才能肩负起教育管理干部的责任,才能对干部从严教育,从严管理,切实加强执行力。一是强化理论武装,提高认识。观念决定思路,思路支配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要坚持述学、评学、考学、督学,大力开展建设学习型班子、学习型集体活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抓执行力就是抓“人”的意识。二是改进教育方式、提升素质。坚持贴近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干部进行教育,防止脱离实际、空洞说教,做到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相统一。三是加强修养、做好示范带头。单位“一把手”必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办事,不搞“特殊化”。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二)健全机制,强化职责。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因此,制度建设必须贯穿整个党建工作始终。一是强

化分管领导“一岗双责”制度。明确分管领导在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抓好分管部门的执行力建设,负责对分管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监管。二是强化工作述职测评机制。将抓执行力建设的情况作为班子运转考察和任职考察的重要内容。三是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干部动态考核评价机制,重点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平时考核、健全干部考察制度、完善考察标准,健全干部政绩档案,拓宽经常了解干部的渠道。

5.关于加强支部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五

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民建中央等党派和部分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提案。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命脉,信用体系建设关系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兴衰成败。为此,全国政协将该提案列为重点办理提案,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承办,并组成了由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务院法制办参加的联合调研组。6月3日至10日,调研组赴上海、湖南两省市进行了实地调研。主要情况如下:

一、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进展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起步,并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普遍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下发了《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制定规划、完善法规、促进信息集中共享、建设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等方面,明确了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和分工,建立了部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指导和推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地方、各部门把信用建设作为推动行业和地方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信用宣传教育,完善法规、制度、标准,加强信息共享和信息公开,加强政务协同,推动建立“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建设联动机制,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和作用初步显现。总的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起步,并取得初步成效。

(二)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建设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成效显著

中国人民银行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信用体系建设“可从信贷信用征信起步”的指示,于2006年建成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即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该系统由政府主导,全国联网,统一管理,全部数据集中存放在中央数据库。数据库信息包括信贷信息、部分企业和个人的欠税、欠薪、欠缴社保和住房公积金费用、欠缴电信费用等非金融领域负债信息,以及行政处罚和法院民事案件判决等信息;与公安部的人口数据库和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数据库联网,实现了个人身份信息和企业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真实性的在线核查。目前,该系统已分别为1600多万企业和6.5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实现了商业银行之间关于借款人的信用信息的共享;并已逐步依法为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政府采购、公务人员录用、人大代表资格审查等提供查询服务。截至2009年6月,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日均查询量分别为14.5万笔和70万笔。

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运行,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在防范信用风险、提高信贷市场效率、推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和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方面作用显著。

(三)行业信用建设逐步推进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与相关政府部门合作,逐步将企业和个人在产品质量、环保、社保、外汇等领域的行政处罚等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商业银行对在上述领域受到违规处罚的企业和个人在信贷发放上从严控制,提高了相关部门行政管理和执法的力度,也增强了企业和个人在上述领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充分发挥行业管理优势,逐步推进了行业信用建设。一是各部门进一步完善各行业的规章制度,加强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执法力度,加大违法违规、不诚信的成本。二是各部门加快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归集行业信用信息,如国家工商总局、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依托“金信”、“金关”、“金质”等工程的建设,加大建设本部门信

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力度,推动纳税诚信、产品质量诚信和合同履约诚信的建设。三是质检、海关等部门加快实施信用分类管理,提高监管效率。四是探索部门间信用信息共享,加强信息比对和交叉稽核,推动联合监管。

(四)地方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

部分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对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探索。一是建立了组织领导机制,保障了当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成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牵头部门,落实了工作职责。二是探索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一些地方根据需要,制订了本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了规范信用信息公开、归集和使用的规章。截至2007年底,全国15个省(区、市)出台了18部与信用信息相关的地方法规和规章。三是促进信息共享。湖南等省(区、市)建立了由当地人民银行、工商、公安等多部门联合参与、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归集各部门掌握的政务信息,对信息共享机制进行探索。

发展征信市场,推动信息公开和共享,以市场化的手段建立“守信受益、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从事信用登记、信用调查和信用评级的征信机构近200家,除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政府主导外,其余均为市场化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发展成为世界上覆盖机构和人口数量最多的信用登记类机构。一批评级机构具备了从事企业主体信用评级和企业债、金融债、结构融资债等长、短期债券信用评级能力,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公信力。2007年—2008年期间,评级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企业债券市场和公司债券市场上分别为753、377和23家次债券的发行提供了评级,融资额达36405.6亿元。在信贷市场上,对借款企业的主体评级业务稳步发展,2005年—2008年期间,评级机构完成信用评级业务18万笔,促进了企业融资,提高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三定”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职责。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等市场主管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部门规章制度,在保护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合法权益的同时,规范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为,推动信用中介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形成社会诚信风气的作用初步显现

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信用建设的重大意义,信用环境、信用评级和信用记录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企业或个人信用状况的主要依据。部分地方政府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升到事关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不少企业已将信用内化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例如,湖南三一集团明确提出,服务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服务的基础就是信用;越来越多的个人信用意识明显提高,主动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关心自己的信用记录。个人主动查询自己信用报告的数量从2006年的97人次迅速上升到2008年近28万人次。同时,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有所改变。部分企业和个人主动归还欠税、欠薪、欠款等,自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行为和社会风气正在形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信用缺失依然比较普遍。“以诚实守信为荣”的风气还没有蔚然成风;合同违约、偷税漏税、债务拖欠、商业欺诈、假冒伪劣等失信行为时有发生;“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激励约束机制还没有充分建立,失信的社会成本依然很低。由于信用体系建设滞后,这些消极现象,增加了市场经济的交易成本,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企业甚至国家的形象,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

目前,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滞后,严重制约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一是征信体系建设法律制度不成体系,层次不高,以规章为主,各地区信用规章的内容差异较大,全国缺乏统一性。二是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等一些与信用建设密切相关的重要法律缺失。三是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管理征信业”的职能缺乏法律支撑。

(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体规划尚未出台。由于缺乏统筹规划,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目标、任务和要求尚未明确;各部门、各地方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缺乏有力的指导;行业信用建设和地方信用体系建设的关系、政府和市场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分工、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总体投入不足与地方重复建设、信息封锁与信息滥用等问题同时并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缺乏标准规范。

(四)行业内与行业间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形成一些行业缺乏集中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分散,没有形成行业内的信息共享机制,对行业内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也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绝,严重影响了行业信用建设。跨行业的信用共享和信息交换更是缺乏,行业间难以形成齐抓共管的信用体系建设机制,在某一行业有违法违规记录的企业和个人在另一行业享受优惠待遇甚至被“评优”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也有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以本部门、本地区掌握的信息为基础,自建地方的信息系统,形成地区间的信息孤岛,不利于数据集中统一和信息共享,也造成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政策建议

没有健全的信用体系就没有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务院明确要求:面对新的形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加强协调,确保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顺利进行。因此,必须把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头等大事来抓。具体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从战略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是个人立身之本、企业发展之基、国家兴旺之道。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的前提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应进一步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我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尽快出台《征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一是加快推动《征信管理条例》等征信法规的出台。以立法形式明确各方在征信体系建设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加强征信监管,明确征信机构及业务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促进征信市场健康发展;依法保护企业和个人合法权益。二是进一步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尽快启动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起草工作,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三)成立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来切实推动落实。建议成立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国务院领导任组长,办公室设在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统筹协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研究拟订重大政策措施,指导、督促、检查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等。

(四)加快“金诚工程”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建设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显著成效充分说明,建立全国集中统一的信息系统对提高各行业的信用建设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各部门、各行业都应加快建设这样的系统。为此,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提出加快“金诚工程”的建议,其主要内容

就是推动各部门建设全国集中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集中存贮本行业所有市场主体违法违规受处罚等行政执法信息,在行业内纵向共享的基础上,依法实现部门间的横向共享,为各部门行政管理和行业信用建设服务。同时,依法加强向社会的信息公开,全面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金诚工程”意义重大,应当将“金诚工程”建设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并在制度、机构和资金投入上予以保证。

(五)积极促进征信市场的健康发展

应从制度安排、机制设计和资金安排等方面,保证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的安全性和先进性,保证该系统能够向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高效的征信服务,充分发挥该系统在征信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快发展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信用评级市场,支持本土评级机构做强做大,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监管,建立健全信用评级市场的监管框架,严格市场准入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树立征信机构的公信力,切实维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推动征信行业的健康发展。

(六)加快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中小企业和农民的信用意识,以信用信息服务为切入点,建立电子化的中小企业和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档案,开展中小企业和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评价(评级或评分),结合资金支持和信贷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和农村经济主体的信贷支持,提高对中小企业和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水平,满足中小企业和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培育新型的中小企业、农村经济主体和金融机构的关系,促进中小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七)加强宣传教育

6.关于加强支部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六

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农村沼气池建设的基本情况,总结经验,找出推广沼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县委决策提供参考,为人大开展监督工作提供依据;并进一步推进我县农村沼气池的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农村生态建设。县纪委案件一室在查办农村涉农沼气补贴案件过程中,采取现场察看、与农民交流等方法对我县农村沼气建设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沼气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2007年开始,我县争取到国家沼气建设专项资金,大规模推广沼气建设,止目前,全县共完成农村沼气建设5000多户,范围覆盖全县2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由于使用沼气,每年还能获得超过1000元的收益:建一个沼气池需要一次性投入1800元,其中国债资金投入一部分,县、乡、村三级补贴一部分。一个标准沼气池能用50年,一年可节省燃料、化肥等费用800元,用沼液氨化饲料,给农作物保鲜,又可增收200元。同时,用它饲喂牛羊等反刍动物,能提高家畜对秸秆饲料的消化率、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一般采食量将提高20%,消化率提高20%—30%,受到了广大移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二、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通过建设农村沼气,实现“四个带动”,提高了农民生活档次。从建沼气较成功的镇来看,都是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带动了农户庭院改厕、改圈、改厨、改院,带动了高效养殖扩大规模,带动绿色种植。据了解,农户通过使用沼气,农户每年可节约能源、肥料开支1500多元,将沼肥施用于各种农作物,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二)节省能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据介绍,建一个6立方米的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可供4―6口之家一年四季做饭照明,沼气代替了烧柴,沼气照明代替电照明,年节省柴电开支500多元,改变了农民为烧柴而乱砍滥伐现象,解放农村劳动力,有利创造优越的家庭生活环境,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三)变废为宝,一举多得。沼气是有机物如农作物的桔杆、杂草、树叶、人畜粪便等发酵后产生的可以燃烧的气体,它的主要成份是甲烷。这些原料自然村里四处都是,不用也是白浪费,建沼气是一个变废为宝的好措施,投入的是废物,产出的是燃气、高效肥料和猪饲料。

(四)一个沼气池等于一个小有机肥厂。一个6立方米沼气池一年可产高效优质有机肥25吨,其中沼渣8吨,沼液17吨,可节省肥料资金800多元。施用优质沼肥,既可节省投入又能产生绿色农产品,同时有利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有利改良土壤。

(五)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升了农村文明建设的档次和水

平。现在建沼气池都是采用新型的曲流布料,它集沼气池、新式猪圈和农村厕所为一体,实现了人蹲厕,禽入笼,猪入圈,牛羊入栏,人畜粪便、生活污水进沼气池,这些废弃物通过沼气池高厌氧处理达到了无害化程度,避免对地下水的污染。使农村长期以来的柴草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牲畜乱跑,蚊蝇乱飞等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治理,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卫生陋习,有力促进文明生态村的建设。

三、农村沼气建设的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领导的重视和广泛的宣传为移民新村沼气保质、保量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县、乡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对移民农户的有力政策宣传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

2、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只有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才能让移民沼气工程建成精品工程;

3、捆绑资金,完善服务。移民和农业两部门密切配合,在资金运作上实行统一部署、部门联动、积极协调,在确保资金周转顺畅的同时为每户留余一定量的资金,由沼气施工队为农户提供20个月的进出料和维修配件服务,解决移民的后顾之忧;

4、严格管理,确保质量。质量是沼气建设的生命,确保质量,才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5、整合队伍,加快速度。我们将原有的300余名沼气工、10多个施工队整合为5个施工队,集中了优势的模具和机械设

备,并新购部分设备。整合后不仅便于管理,而且在施工力量上也形成了拳头优势。

四、沼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县沼气建设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部分村的领导认识不高。宣传发动不深入,造成沼气建设工作起步难、进展迟缓。相当一部分村领导由于对国家发展沼气意义理解不深,对沼气建设认识不足,思想上疏忽,态度上消极,行动上等靠,不是抢抓机遇,而是难字当头,不能及时地把沼气建设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宣传到户,也未能深入地把沼气建设这项综合性惠民工程的诸多优点告知群众。

2.建设资金短缺,扶持力度不均衡,群众等靠观望,直接影响沼气建设进程。由于地理条件不同,修建一个8立方米沼气池的成本一般在1800--2000元之间。除了国家补助款外,有部分资金由农民来投资。对于集体经济好的乡村,集体全包,而对于集体经济薄弱的村无力承担,而村民又不愿投资。这其中有的是经济差投资不起;有的是存在攀比等靠思想,所以经济富裕的家庭也不主动拿钱出来投资;还有的认为建沼气就是公家的事。沼气建设的主体本应是群众,却过分依赖了集体,制约了沼气的发展。

3.技术力量和技工数量不足,成为影响我市沼气发展的关键因素。沼气建设工程是一项标准高、技术严,集建设和安装、管理和维护于一体的长久性、一条龙、精细化工程,严格的技术性

操作要求贯穿沼气建设全程,这就对建池质量形成严峻考验。从我县2007年沼气建设出现诸多病池、废池的原因分析,主要是技术和技工队伍不足,造成漏气等问题,导致部分沼气池无法使用,后期维修又跟不上,制约了沼气发展。

4.坚持“一池三改”标准有差距。国家农业部对农村发展沼气坚持“一池三改”有明确的要求,即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圈、改厨同步进行。实践证明:坚持“一池三改”是保证沼气池长年正常运转的关键。沼气使用最好的户是坚持“一池三改”的户。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沼气用户没有坚持“一池三改”的达到20%以上,明显的问题是改厕差。

5、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不高。沼气发酵产物有沼气、沼液、沼渣,俗称“三沼”。沼气主要用于炊事、照明。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可大力促进我县无公害农业的发展,沼液既可做农作物的基肥、叶面喷肥,又可浸种、防治作物病虫害,还可作为优质饲料添加剂喂养畜禽等;沼渣在生产中作为高效优质有机肥料,能改良土壤,有效提高农产品品质,还可用于生产食用菌、养鱼等。但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我县沼气户对“三沼” 综合利用知识认知率还很低,有的村沼气建设起步虽早,可是沼渣、沼液都白白丢弃,不仅浪费了优质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

五、对沼气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大领导与投入力度。

以沼气为重点的生态能源建设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

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应将沼气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部署落实。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将沼气建设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从财政增量资金中尽可能加大对沼气建设的投入力度。实施涉农项目打捆安排,从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畜牧等资金中安排沼气建设资金。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和私人自筹资金,用于沼气工程建设。鼓励金融资金、外资投入沼气建设。

2、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

广泛宣传,普及沼气知识。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传媒方式,广泛宣传典型经验,广泛宣传沼气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通过给群众算对比帐,打消群众心头疑虑,使广大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户增强新型能源意识、循环经济意识、生态家园意识、便民惠民意识和发展机遇意识,激发农民群众建设沼气的积极性和热情。把政府的意识变成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领导重视、社会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

3、加强管理,确保农村沼气建设质量

7.关于加强支部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七

1 干部作风建设总体评价

1) 明查暗访, 改进作风。近年来衡南县先后出台了十二项规定, 明查干部职工指纹打卡签到情况, 明查公车使用是否违规, 派车是否登记, 晚上是否停在单位院内或固定地点。暗访时不打招呼、不下通知, 以办事者的身份全程暗访各单位上班纪律和服务窗口的服务流程、态度、效率等, 暗访上班时间是否有干部到娱乐场所消费。通过以上的明查暗访, 干部作风明显改善。

2) 完善制度, 提升服务。通过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制、离任审计制、部门预算和“收支两条线”制度, 强化各类资金管理, 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加强对《行政许可法》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抓好政务公开管理, 切实打造全国投资环境最优县城, 广大干部亲商、爱商、安商、富商的招商理念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行政效率和服务市场主体的水平得到提升。

3) 重大任务, 历练能力。衡南县委、政府通过云集工业园、南岳机场、衡云干线、土谷塘航电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 通过防洪抗旱、查违拆迁、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 通过开展做旺县城的“搬人、搬家、搬心”工程、“找差距、求良策、促发展”的献计献策活动和“创先争优”“万名干部下基层”“结穷亲、解穷困、帮穷富”“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等活动, 提高了工作能力, 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4) 选贤任能, 提高素质。通过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 大规模培训干部、大规模轮岗交流、大规模引进人才、大规模改革创新, 改善了领导班子结构, 增强了干部队伍活力, 提高了干部综合素质;通过开展“治庸问责”“县民问政”、纠风治乱, 严肃查处庸懒散软问题, 使得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到了有效提升。

2 干部作风建设面临问题

1) 为民服务, 意识不浓。一些干部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意识淡薄, 不敢担责、不敢担当的问题比较突出。在诸如查违拆违、搬迁、信访、招商等急难险重的工作面前, 不是挺身而出抢着干, 而是推之绕之。一些党员干部自恃高人一等, 对人民的疾苦麻木不仁, 缺少同情心。有居民反映, 到某窗口办手续, 排队一个多小时才到窗口, 而办事民警打私人电话就聊了二十多分钟, 群众憋气、窝火, 还不敢提意见。

2) 管理松驰, 纪律不严。部分单位制度空悬、管理松驰, 部分党员干部又依仗自己是铁饭碗, 纪律涣散, 上班迟到、下班早退, 甚至缺岗离岗, 即使上班也沉迷于上网聊天、游戏炒股、麻将扑克。有人用三个“三分之一”来形容机关目前的工作现状, 即三分之一的人在埋头实干, 三分之一的人在边看边干, 三分之一的人只看不干, 还有极少数的人在“捣乱”。有的干部“人在曹营心在汉”, 抓紧时间去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3) 工作浮夸, 业绩不实。有些地方领导干部有不正确的政绩观, 不谋做事, 只谋做“秀”, 重“唱”功、轻“做”功, 喊大而空口号, 耍花拳绣腿。有的为显示“政绩”, 就玩“数字游戏”, 给统计指标“注水”, 甚至离谱得连自己都不相信;有的完不成招商引资任务, 就把以往的项目拿来凑数, 搞假签约、假开工;有的为了迎合上级领导, 善于表现, 精心设计参观路线, 做“遮羞牌”, 搭“花架子”;有的说话办事豪言壮语一串一串, 官话一套一套, 当面拍胸脯, 事后拍屁股, 直接影响了衡南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4) 荒于学习, 能力不强。一些单位的学习提能风气不浓, 一些党员干部的学习心态不正, 上级的精神指示不知道, 业务知识不明了, 下午一上班就想着晚上的聚餐和娱乐安排, 结果是“胀了肚子, 空了脑子”, 导致部分干部的能力素质不强, 难以胜任本职工作。对这些干部, 单位领导也不敢用或不愿用, 长此以往, 恶性循环, 干部能力得不到提高, 工作受到影响, 难以为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群众上门办事, 自己不懂装懂, 让老百姓多跑很多冤枉路, 多受很多冤枉气。

3 干部作风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1) 环境剧烈变化导致思想观念不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 思想不纯, 只顾自己埋头赚钱, 对群体态度冷淡、对社会公益事业漠不关心。有的党员干部腐化变质, 追求低级的生活方式, 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另外, 衡南县城于2003年由衡阳市区搬迁到新县城云集镇, 但不少机关干部仍然家住在衡阳市区, 市级机关单位的工资待遇、生活水平的确要高于县机关单位, 而一些乡镇干部又认为自己工作更苦、条件更差、收入更低, 怨天尤人, 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2) 自身修养放松导致荣辱观念不强。部分干部缺乏世界观改造的自觉性, 荣辱观念不强。一些党员干部满足于现状, 不思进取, 放松学习和思想改造, 忽视党性锻炼, 先锋意识逐渐淡化, 理想追求逐渐丧失;一些党员干部放松政治学习, 导致政治敏感性不强, 政治立场不够坚定;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世界观的改造, 经不起腐朽思想的侵蚀和诱惑, 使之丢掉了立党为公的思想, 没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3) 监督制度缺失导致作风整治不力。在监督制度上, 一些党组织主动性少, 习惯于根据上级的意见和要求, 照搬照抄, 很少考虑本地区本单位党员的思想状况, 内容上缺乏针对性。在干部管理上, 必要的监督力量和措施仍然不能到位。例如党务公开实施已久, 但实际上普通党员、群众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还是比较弱。导致一些重点的干部作风整治活动不能持久, 以致于形式上轰轰烈烈, 但实际效果较差。

4) 干部教育落后导致能力素质不高。在干部教育上, 很多单位都是采取读报、看电视教育片、传达会议精神等灌输式的方法, 重点不突出, 学习不深入, 领会不到位、效果不理想。党校是党员干部培训的主渠道, 但是目前县级党校的干部教育也存在领导干部受教育机会多、普通党员受教育机会少, 县机关和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受教育机会多, 机关和乡镇副职受教育机会少等问题。而且党校教学中, 作风建设缺乏完整配套的专题课件和统一教材, 不能及时领会上级的最新精神和计划部署, 教学内容把握难, 使作风建设教育的重点不够突出, 教学效果难以保障。

4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主要途径

1) 坚持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对干部作风建设的指导作用。第一要用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指导党的建设, 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

作者简介: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第二, 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 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坚定政治立场, 明辨大是大非。第三, 要坚定信念,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动摇”就是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不动摇。“不懈怠”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 敢于担当, 勇于作为。“不折腾”就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不搞运动式整风, 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

2) 健全管理服务制度考核对干部作风建设的保障作用。第一要打破干部的“铁饭碗”。现在部分党员干部之所以作风败坏, 就是依仗自己身份特殊, 认为作风问题不是违法犯罪, “刑不上大夫”, 对于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三令五申毫不在意, 甚至是有恃无恐。只有打破干部的“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 党员干部的作风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第二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营造“言者无罪、言失不究”的批评氛围, “尊重选民选择、尊重选举结果”的选举氛围, “阳光民主、廉洁民主”的监督氛围, “弘扬民主、保护民主”的舆论氛围, 通过加强民主建设来倾听群众疾苦, 听取群众意见, 解决群众的问题。第三要加强群众监督, 对于服务窗口和窗口单位要学习银行和电信服务商, 设立群众评议程序。老百姓在办事后有权通过按钮给予工作人员“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的评价, 让他们产生对群众的敬畏心理。

3) 加强领导干部廉政建设对干部作风建设的示范作用。一是群众评议, 强化纠风治乱工作。2012年12月, 衡南县首次召开了群众现场评议政风行风会, 各界200名群众代表与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一起参加现场评议, 各单位的领导干部现场汇报工作、接受质询评议,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被评议单位的得分都在80分以上, 全部被评为满意单位。二要突出重点, 强化监督管理。“风成于上, 俗化于下”, “善禁者, 先禁其身而后人, 不善禁者, 先禁人而后身”。所以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是廉政建设的重点, 特别是要突出抓好对管钱、管物、管人、管密等权力相对集中部门干部的监督, 领导干部要树“敢为”大志, 更要做“善为”表率。三要狠抓责任, 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各个单位要实行首问责任制、领导包案制、定期接访制, 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和切身利益, 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领导干部业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 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对干部作风建设的促进作用。第一要提高思想认识, 各地各部门及每位党员干部要自觉克服不以为然、消极应付、等待观望等情绪, 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性和行动自觉性。第二, 要突出活动的重点, 从当前来看, 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四风”问题, 比如庸懒散,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 不遵守公务接待有关规定、大吃大喝, 等等, 这些问题都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 我们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 下决心加以解决, 严重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第三, 狠刹“四风”需要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大排查可以找出隐患, 大检修可以校正问题, 大扫除可以扫除尘埃。只有卸下党员队伍中的“思想包袱”“精神包袱”“作风包袱”, 才能带领广大群众轻装上阵, 党群干群关系才能进一步好转, 好的风气才能真正兴起来。

摘要:近几年湖南省衡南县的干部作风明显好转, 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但也存在着服务意识不浓、管理纪律不严、工作业绩不实、能力素质不高等问题。作风决定成败,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对干部作风建设的指导作用、健全管理服务制度考核对干部作风建设的保障作用、加强领导干部廉政建设对干部作风建设的示范作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对干部作风建设的促进作用, 党群干群关系才能进一步好转, 好的风气才能真正兴起来。

8.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八

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道德以及业务能力,从而有效地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以及光荣感。

关键词:培养 责任感 创新 服务社会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人们对教师的普遍期待。首先,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应当是加强教师素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应当严格地牢固树立“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的爱国主义观念,有效地将师德建设纳入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重要工作目标及学校长远发展规划中,制定相关的计划从而有效地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培养。尤其对于新到岗工作的青年教师,应当采取新教师以及老教师相结合的方式,要为其配备作风优良、治学严谨、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中、老年教师,从而有效地实现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进一步有效地提升师德建设。

《关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不断地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环境,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团队,进而不断地对学习制度进行有效的完善,推动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并且将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恰当地连同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相融合,进而有效地完善高等学校科研学术规范。

2013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内容;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研究制订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因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极为重要的问题是能够有效地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高效精干的教师队伍,从而更好地让中国大学走向世界。

一、提高师德水平,全面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体系

加强师德建设,塑造师表风范。教师的师德修养是教师职业的核心,是教书育人的灵魂,它决定着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提高队伍素质的首要任务是不断地加强师资建设,从而有效地提高师德建设,提升教师气质风度的品位,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

现阶段,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总目标是:继续不断地完善“引进、培养、调整、优化”队伍建设指导方针,进而更好地完善管理以及激励机制,从而更好地构建一支以教研训一体化的院本教师自培模式的教师队伍,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因此,有效地运用结构合理、有现代教育观念,并且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勇于探索等性质的有凝聚力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师资队伍。

二、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学科领头人

对于学校而言,拥有一批高素质的骨干教师,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为此,在学校方面应当不断地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同时不断地鼓励推荐中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班及其它专业培训班学习,进一步有效地完善校“学科带头人”等奖励机制。

1.抓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学科带头人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形成的。其中,培养是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要抓校级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的选拔,让学术骨干到国内外作学术访问,合作科研;同时加大对学科带头人的科研资助力度,努力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科带头人成长的学术氛围与工作、生活环境。

2.抓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是学科带头人的后备力量,是形成学科师资梯队的基础,对学校两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队伍要完善学历结构,鼓励他们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让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在校内津贴的分配上向教师倾斜,采取多种措施解除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后顾之优。

例如,我校每学年进行1—3次全校性的教学竞赛,因此,学校应当促进青年教师广泛参与竞赛课、汇报课,并且积极促进中老教师参与研讨课、展示课,以此来提升青年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同时能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

三、“以人为本”的理念,理解、关心、尊重人

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是一种执政的理念、做人的理念,也是一种管理的理念,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师资队伍建设属于人事工作,其主要工作是教育学生,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应当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要理解人,理解人的学习需要、学习愿望以及人生价值追求等。同样将教师为中心,把满足教师的需求、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间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师资队伍管理达到最优化。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关心人,不但要关心人的生活,还需关心人的成长和进步,关心人的物质生活,还需关心精神、文化生活。

尊重人,无差异地尊重人,要无差异地尊重人的权利、人格。尊重人的差异,不同人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之,勿施于人。

四、建立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助推教师幸福地工作

教师首先是谋求个体生命生存的人,教师是追求生活幸福的人,教师是生物人、社会人、精神人的统一体,教师是身心发展成熟了的人,教师是渴望生命有价值有意义的人,教师是需要不断学习、进修、提高的人,教师也是有缺点或不足的人。因此,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较多,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经济条件、住房条件和职称晋升机会等。因此,学校应当不断地通过加强物质方面的激励,以此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例如,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工作量、工作质量、课题、科研成果等在工资、奖金、津贴等方面给予教师各种激励,以此来提升教师的教学归属感。幸福是个体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一种情感体验;幸福是个体价值得到实现后的一种愉悦感受;幸福是个体稳定的,可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幸福的获得并非一帆风顺,追求幸福是一个过程;真正持久的幸福是对必然的把握与适应。

学校管理能够引导、助推教师提升自己对生命的认识,提升生存本领,提升自己的生活、生活质量,能够“以本领传授本领,以生活示范生活,以生气唤醒生气,以激情感动激情,以创新激发创新,以理想鼓舞理想,以生命点燃生命,以幸福传递幸福”。

上一篇:幼儿园教案睡觉喽doc下一篇:老年人心理护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