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教案

2024-07-05

《对花》教案(精选4篇)

1.《对花》教案 篇一

《对花》音乐教案

《对花》教案设计

温 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着熟悉的旋律江苏民歌《茉莉花》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揭示“花”的主题。(由熟悉的本地区民歌引出花的主题)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个地区的民歌吗?(江苏)它的歌名谁知道?(茉莉花)

这首歌曾在2002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唱响,她代表中国向各国健儿发出邀请。如今她已是家喻户晓,这清新优美的曲调,委婉含蓄的歌词表达了少女喜爱茉莉的细腻情感。来!我们一起来跟着唱一唱……

2、师生交流

师:你们见过茉莉花吗?谁来说说她的特征?(学生自由回答)在大自然中花的品种繁多,形态各异,你还知道哪些花呢?

3、猜谜问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每种花都有它独特的外形和生长特征,下面我来考考你,猜猜这是什么花?

什么开花白又香?(茉莉、栀子)什么开花节节高?(芝麻)

什么开花红似火?(山茶花、杜鹃花)

4、节奏问答:把刚才的猜谜内容用有节奏的语言问答

5、总结什么叫“对唱”

(三)、新歌教学

1、听赏歌曲《对花》

A、民歌中有很多这样的对唱歌曲,我们来听一首。说说歌里唱了什么?

B、学生回答,老师同时多媒体展示花卉图片(菱角花、凤仙花、山茶花、蔷薇、玫瑰)

2、揭示歌名

师: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对唱歌曲北京民歌《对花》

3、再听歌曲,说说哪句比较难唱,老师适时用对比法解决附点四分音符的唱法。

4、教唱歌曲

A、师生接龙唱 B、齐唱歌曲

C、利用打花巴掌游戏引出2/4拍的强弱规律,指导唱出强拍 D、介绍衬词 E、对唱巩固

(四)、创编歌词

1、分组创编歌词,注意压韵

2、交流本组创编内容

3、每组采用不同形式表现自己创编的歌曲。

(六)、老师总结,组织下课

2.《对花》教案 篇二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唱:黄梅戏《对花》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黄梅戏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 表演并能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通过分角色表演,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得以增强。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黄梅戏这一地方剧种产生兴趣,能专注地听赏黄梅戏选段。对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和流传地域等知识产生探求的欲望,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3、感悟江淮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教学重点:

感受黄梅戏鲜明丰富的地方色彩。教学难点:

较逼真地模仿《对花》的唱腔特点,以及附点节奏和一字多音处的准确表现。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感受黄梅戏: 师:“老师给同学们唱一段戏曲音乐,请你们听后说说,它属于什么剧种?

1、(教师清唱《天仙配》选段前两乐句,教师反串男女角色演唱。)(带动作边唱边演)生:黄梅戏

2、师生齐唱《天仙配》师带生做动作(放视频)

师:刚才老师在唱黄梅戏《天仙配》选段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也跟着唱了起来,下面请你 们也来唱一唱,(放FLASH)请同学们注意它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生跟老师唱一唱、动一动)黄梅戏《天仙配》选段: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生:[答:黄梅戏;男女对唱(课件显示)]

(二)了解黄梅戏 谈话:

师:“泱泱中华,5000 年的漫长历史,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仅就江淮地区的传统戏 剧来说就有好多种。这其中,黄梅戏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你们对黄梅戏有多少了解 呢?”

1、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有关黄梅戏的资料。(学生回答,教师了解学情。)

2、教师介绍黄梅戏: 黄梅戏因其唱腔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采用民间小调 “采茶调”而得名,后来又吸收京剧、徽剧的音乐,在安徽安庆地区发展壮大并用安庆地区的方言演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课件显示关键词): 黄梅戏 采茶调 黄梅县(湖北)安庆

3、戏曲问答接龙游戏:

师:“现在老师要和同学们做一个戏曲接龙游戏,老师用黄梅戏的曲调来提问,请同学们用 同样的的曲调把这四个关键词填进去来回答。”

5.3 5 3 | 2.3 1 | 6.1 212 | 6 5.‖

刚 才 我 们 唱 的什 么 戏?

刚 才 我们 唱 的()戏 3.2 316 | 5 6.| 源 于()县? 1.1 3 5 | 6 5 6 |

采 用()调? 3.1 2 12 | 6 5.| 用 的()方言? 生:回答演唱。

二、新歌教学

(一)、学唱黄梅戏选段《对花》片段

1、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出现大歌谱)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听一听范唱,找出与刚才戏曲接龙相同的旋律。生:听后说出(色块标出)

2、学唱片段

(1)、学唱 师:表扬(出示接龙谱,增加歌词)生:跟琴学唱(2)、分析旋律线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四句旋律的走向有什么特点?(注意附点节奏与切分节奏并唱一唱 此乐节旋律音高。)

生:(师带学生清唱、画旋律线)生:旋律线条呈波浪形。(点击出示旋律线)

师:这就是黄梅戏唱腔的特点:旋律线条上下起伏,使曲调听起来特别婉转,特别动听。(点 击出示特点(1):曲调婉转动听)我们再来唱一唱,把这种起伏的线条,婉转的曲调用我 们的声音把它表现出来。生:唱(3)、分析节奏

师:同学们擦亮你们的眼睛找一找这四句旋律中出现最多的节奏型。生:找出后回答(色块标出X.X 附点八分节奏;X X.切分节奏)

师:旋律中大量地运用了附点八分节奏与切分节奏老师用不同的方法唱一唱,请说出你们不 同的感受。(对比法唱一唱)生:回答

师:附点八分节奏与切分节奏的大量运用使旋律更具有流动感。(点击出示特点(2))

(4)、掌握一字多音 师用对比法唱一唱让学生感受歌词与旋律音的关系。(点击出示一字多音及其作用)。

3、完整学唱(回到有色块的大歌谱)

师:在这一段中间还有这四小节我们也来唱一唱(跟琴)。(点击色块相连并完整唱一唱)

师:同学们戏曲的味道唱得真浓,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来合作演唱,这中间有色块的部分由 你们来演唱,其余部分由老师来完成。(跟琴完整师生合作1-2 遍)

师:下面我们跟着录音完整地再唱一遍。(掌握一字多音)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唱的部分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老师指着旋律谱清唱让学生 说出一字多音)

生:回答说出一字多音的特点(师点击课件出示:特点3 一字多音及作用。)

4、演绎、巩固歌曲

师: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看一段录像(播放视频)问题(1):它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2):你能学一学他们的表演动作吗?

生:看录像学动作后回答问题(男女对唱)

师:设计动作带学生做一做(师生合作分组完整对唱播放视频)

师:(出示大歌谱)请同学们看一看歌曲的间奏和以往所学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说出)【锣鼓经】(大歌谱上用红色块显示再单击出示下图: X X X X|X X | X X X X X X | X X X ‖

乙台 台台|仓 台 | 台台 台台台台 |台台 台‖(1)、介绍【锣鼓经】: 简称罗经,戏曲打击乐各种具有固定程式的打击乐“合奏谱”的泛称。锣鼓经都采用文字记 谱,所用文字及代表的含义并不统一,较为流行的记谱法中:“乙”代表板;“仓”代表大 锣;“台”代表小锣。(课件显示三件打击乐器图片,结合图片讲解。)

(2)、教师出示三件打击乐器实物让学生听一听三件打击乐器的音色,学学每件乐器的敲 奏方法,再让学生敲一敲,练一练。(把学生分成三组拍手念词——模仿动作念词——接龙 练习合奏)(3)、说一说锣鼓经的作用(课件出示)师:下面我们再次完整地来唱唱这一戏曲唱段。(生跟伴奏音乐唱一唱、演绎戏曲。)

三、拓展:

(一)、黄梅戏的地位及影响。黄梅戏不仅在国内具有独特的地位,它还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近年来,湖北省艺术家 代表团到英国进行文化交流,在联欢会上,英国艺术家主动提出要唱一段他所喜爱的中国民 歌,结果唱的是黄梅戏选段;艺术家代表团结束在日本的访问回国时,日本朋友在机场唱一 段中国歌曲送行,开口一唱,也是黄梅戏;美国的、加拿大的黄梅戏爱好者还经常在网上向 中国的朋友求赠黄梅戏的音乐和录像带; 1994 年,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应邀去乌克兰参加第 七届世界短剧节,首场剧目是黄梅戏的传统剧目《打猪草》、《夫妻观灯》。演出一结束,乌克兰的舆论界一片哗然,他们惊呼:“中国的歌剧太神奇了。”他们“宁可放下手中的工 作,也要去看中国的歌剧。”评论、报道不断在各种杂志报刊上出现。(教师结合四个图片 讲解,学生了解黄梅戏的地位及影响。)

四、课堂小结: 师:“祖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大家接触的只是冰山一角,只要留心生活,用善于发现的耳朵、眼睛多角度地感受生活中的一切,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3.对花教学反思 篇三

对花教学反思1

次进行的数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主动探索点数实物匹配,能手口一致地点数六以内的实物,并按实物卡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为此我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导入环节,给幼儿一个情境,告诉幼儿老师今天变成了蝴蝶妈妈,请他们作为蝴蝶宝宝,和妈妈在音乐下一起逛公园。当音乐结束时,请他们飞回到小板凳上。第二环节是复习颜色。请幼儿说一说花的颜色有几种,再请幼儿开火车说一说我是什么颜色的蝴蝶宝宝,再请幼儿找相同的颜色的花朵。第三环节是探索点数实物匹配,先请幼儿开火车说一说自己有几个点宝宝,再请幼儿找相应数量的花朵,找对了,有奖励的聪明贴。第四环节是操作环节,请幼儿帮蝴蝶找花。并交于客人老师检查,告诉客人老师,你帮几只蝴蝶找到了几多小花。第五环节是结束。

在活动中,我发现了三个问题。一是点评点数实物匹配时,太过匆忙,要一个一个地去检查幼儿的正误,顾及了一名幼儿,可能就没法顾及另一名幼儿,以至于有的幼儿没耐心就回到座位上去了。第二是操作环节,材料的提供是有错误的,蝴蝶提供的太多了,应该有多少朵花,就提供多少只蝴蝶。蝴蝶贴纸也不够完善,孩子们会把贴纸撕破。第三是仪态语言,比如不够冷静,会显得匆忙,坐的不够端正,不够从容。

不足的空间就是进步的空间,所谓的新老师,就是会出现很多问题的老师。而这些不足,这些遗憾,终会成为我去往更高更远地方的垫脚石。

对花教学反思2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花钟》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美著称。文章用花儿美、插图美、文字美、语言美,把“美”字演绎得淋漓尽致,唯美至极。用多变的词汇和巧妙的拟人手法,把那些花儿开放之美展现得姿态万千。

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创设情境,把孩子们带到花的海洋去,感受花种的神奇,在整体感知环节,让学生感受什么是花钟,引导学生了解花钟的含义,带领学生走进世界各地的花钟,感受花钟的美,花钟里的花是什么时候开放?让学生整体诵读,引导学生思考一天24小时花钟里的花是依次开放的,采用轻声读、大声读、接力赛读、以读为依托,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读出美。

以第一自然段为重点的段落,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学会借助关键句概括段落的主要意思,并让学生试着概括第一、二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引导学生发现花开之美,欣赏作者运用多变的句式描写花怎样开放,每个句子都让学生边读边演示,并体会花开的娇艳美丽。体会用拟人写法的好处,使句子生动形象。快乐小练笔环节,锻炼学生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花儿怎么开放?亲身体验文字美,语言美,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学习创作的兴趣,是语文融汇贯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品悟花美为重点,以感受花钟为拓展,以形式多样的朗读为手段,以演示动作为激发动力,以小练笔为创作平台,带领学生品读课文,在美轮美奂的文字中遨游畅想,学习作者多样的语言表达,享受文字美、语言美、语文美。整堂课师生互动和谐,自然流畅,语文味十足。对于我们师生而言,犹如共赴了一场与语文美的心灵之约。使得课堂更加活跃有趣,课堂生成效果良好。

在课堂教学中,我以“读”为依托,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读中学,读出情、读出美。尤其是对课文第1自然段的品读,我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花开之美,欣赏作者运用多变的句式描写鲜花开放的语言之美。同时,我以读促写,注重语言积累,并且引导学生把积累的语言运用到快乐小练笔的练笔环节,锻炼学生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花开,亲身体验文字美、语言美,激发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学习创作的兴趣,使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达到了融会贯通,和谐发展。在初读环节,引导学生找花认花,并想象花儿开放的情景。在品读环节,我引导学生去探究作者的写作技巧,重引导,轻灌输,让学生自主体验。

例如,我在教学牵牛花开放时,是这样引导学生感悟品读的:

师:孩子们谁来读读这句牵牛花。

生:凌晨四点(学生大声朗读)

我马上提醒孩子,凌晨四点大家都在睡觉,我们要悄悄的读。

生: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学生轻轻的读)

师:谁还会悄悄的读

生: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学生悄悄的带上动作读,实时的给孩子表扬,是个体贴的小暖男。)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悄悄的带上动作读。

(生读)

师:孩子们这里把牵牛花当作了谁来写?

生:人

师:让牵牛花有了人的什么?

生:动作

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体验作者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语言的优美。并且在教学其他花儿开放时,我依然是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们去感悟品读。学生读得津津有味,情趣盎然。尤其是有几个学生很活跃,很有表演天赋。他们一边读,一边做动作,使得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跃,生动有趣。同学们就在这样愉悦的氛围中,学会了用多种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的方法,体会到作者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与生动性。这样生动有趣的朗读,使学生积累了优美的词汇,为课堂成果展示的小练笔环节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素材。

这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值得今后去改进提高。不足一,在课堂教学时,在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时花费时间过多,自己也没有及时调整,以致时间把握得不够好,教学思路与备课设计有偏差。并且在展示学生《我是小作家》的练笔成果时,没能完全展示学生的全部作品,而是只展示了部分学生的成果。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时间的把控,及时调整,灵活处理。也会尽可能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适时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便在课堂上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课后一定要仔细批阅,不能忽略。

在这场与语文美的邀约中,自己收获颇丰:有经验、有教训、有喜悦、有遗憾,更有对自我的审思。尽管每一次的成长砺炼都要付出汗水和艰辛,但心中那份对文字的执着与热爱,那份对语文美的痴迷与坚持,就是我努力前行的动力与信仰。

对花教学反思3

《我送老师一朵花》本课的目标是:体会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辛勤的劳动,理解和尊重教师,学会体谅和关心教师,在师生交往中有一种民主、平等的意识。

当我认真解读教学目标后,想到师傅曾经对我说过,教材只是个例子,作为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删除和增加。于是我也尝试了一下,增加了以下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体育老师姓什么吗?

生:你看我,我看你。

师:(我知道学生不知道,也就不问了)那你们平时遇见老师怎么称呼他的呢?

生:(一个学生连手都没举就说了)体育老师好。

师:如果你是那个老师,听到学生这样称呼你,心理会想些什么?

生:我会觉得那个学生没礼貌。

生:这个小孩怎么连我姓什么都不知道。

生:……

师:同学们,其实,老师知道你们对老师是尊重的,只是有的老师没告诉你们姓什么,对吗?以后如果不知道,可以请班长去问,老师相信你们很快会改过来的,对吗?

生:他们都点点头。

我觉得把这个环节放在这一课比较合适。这样教学生比较妥当。我们说,尊重一个人,最起码的一点要记住他的名字,连名字都记不住还谈什么尊重。那同样,尊重老师,就该知道老师姓什么,称呼的时候就该说:陆老师好、陈老师好……这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当和别人交往时比较重要的是记住他人的名字,那会使人非常开心。试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如果谁连我的名字都记不住的话,那心理肯定是不开心的。这比一味的强调学生要怎么样效果好得多。因为从那一课以后,我遇到学生他们都很自然得叫我张老师,从他们脸上的表情我看出他们觉得很幸福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尽量能选用学生熟悉的材料,真正做到源于生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

对花教学反思4

一教材分析: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有着工具简单、制作简便和便于少儿接受的特点,对启发少儿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本课所讲授的内容为剪纸团花,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通过巧妙的构思和不同的折叠方法,便可剪出不同图案,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种,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

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与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四、[教具准备]:

剪刀、胶水、腊光纸。录像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欣赏录像,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欣赏剪纸作品在生活中运用的录像,如:过年、结婚时人们用剪纸作品布置环境以增加节日气氛。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探究学习

欣赏剪纸作品,认知剪纸作品的图案的特点。

1、教师出示剪纸作品,介绍不同剪纸作品的不同特点。

2、介绍剪纸的有关知识。多面剪纸其实就是民间所称的“团花”,它利用纸的重复折叠,剪出中心对称的图案。团花的历史极为悠久,对称原理在剪纸中的灵活运用,更使着古老的艺术充满迷人的魅力

揭示课题:百变团花

教师示范两种不同的画剪方法,分别剪出分散和连接的两种图案,请学生找出图案分散的原因。

(三)、体验创新

教师示范,要求学生画时注意:先定大,再画细部,剪时且慢要细心。引导制作自己设计的图案,剪出剪纸作品。提醒学生画剪时要注意图案的简洁明快,图案与图案之间要有连接点。

(四)、展评

展示学生制作的剪纸作品,欣赏、互赠。

欣赏用剪纸手法创作的儿童作品。

总结:剪纸作品的内容源于生活,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反思:

本课不仅引导学生接触到了剪纸的艺术魅力而且让他们实践了纸团花剪制的多种方法。这么熟悉的团花可以有许多有趣的变化,学生很感兴趣。

对花教学反思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第八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第八单元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教学本篇课文要让学生对德国气力风景和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教学时,我从风景的气力和民族的奇特两方面进行学习,让学生明白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课文既让学生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对花教学反思6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我创设情境:由一根橡皮筋导入《多彩的拉花》。从而让孩子们感知弹性,领悟事物之间的转换和变化关系,了解事物的性质和特征。

这个看似小小的剪拉花活动,却包括了许多知识难点。如数学概念:折成三角形、平行的概念、几层、对等,从何剪起,……美感:粗细、宽窄、匀称、色彩……

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确实有一点难度。因此,在引导孩子学习时,要等待,必须学会等待!我经常就等待不住,一着急就想手把手的教,那样就阻断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一开始我没有教孩子怎样制作,而是让孩子观看演示步骤图,自己发挥原有的经验和想象自己尝试。孩子们兴奋地开始制作了,但是不一会儿,问题就出现了。

除了极个别的孩子会剪以外,大部分的孩子都不会。于是教室里乱了,胆子大的孩子走到讲台边不停地问我“老师怎样剪呀?”我总是笑笑回答:“自己想呀!”大概过了5分钟,我示意孩子们坐下来。我说:“小朋友,很多小朋友通过尝试,都发现原来自己不会剪,想看看老师怎样剪的吗?”“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好,我就示范给坐得工整的小朋友看!”这时,孩子们都坐好了。于是我开始教他们们怎么正确的折纸,我让孩子自己观察,看我手上的纸从侧面看像什么,“像字母W!”那你的呢?你如何将你手中的纸变的从侧面看是一个字母W呢?我开始演示剪拉花的方法,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了3种基本的方法。因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无穷的潜能,有自己的创造和想象。

如果一开始成人就想用教的方法,也许就束缚了孩子的思维空间,所以要给孩子琢磨、探究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尝试中积累经验,学会主动探索、认真做事。之后再将课前预先做好的各种各样的特色拉花,象变魔术一样,一一展示出来,学生一听是魔术,就兴奋起来了。重点解决孩子们普遍不会的、做错的地方,师生一起来讨论为什么?他的拉花为什么折对了,剪好后却拉不开?他的拉花为什么剪的方法对,但是拉开后没有预期的效果,哪点出问题了?一节课下来,我觉得教学效果还是达到了的,大多数的孩子们已经能够掌握课本上的方法,一些孩子们还创造了一些新剪拉花的方法向我炫耀。

整堂课上下来,回顾整节课,学生的成长让我感到欣慰,我又想到了郭思乐教授讲座中提到的:人的.起点非零。孩子们本身就有学习的能力,虽然一年级的孩子很小,但我们作为老师也不能小看他们,他们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根据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从小培养起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花教学反思7

记得在上《小鹿的玫瑰花》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文,然后抛出一个大问题:“小鹿虽然自己看不到玫瑰花,但是他知道自己种的玫瑰花的颜色吗?知道自己种的玫瑰花有香味吗?”

生1:他开始不知道,因为在玫瑰花开的时候他腿扭伤了,后来他知道了,是别人告诉他的。

生2:他知道,因为黄莺告诉了他玫瑰的颜色。

生3:他知道,因为微风告诉他说玫瑰有香味。

生4:这篇课文写得“不对”,我觉得想不通。小鹿既然有弟弟,怎么会看不到玫瑰花呢?在他腿扭伤的时候,完全可以由弟弟扶他到花坛里去看呀!干吗让别人来告诉他?

其他同学先陷入沉思……后都好象恍然大悟地说:“对呀!小鹿应该能看到玫瑰花,是不是课文弄错了。”我先一惊,继而说:“对呀!那么不妨以你们的想法来写写这篇课文,好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上了这一课,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我们作为担任“组织引导者”角色的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打断了自己上课的思路,把学生富有创造性的见解扼杀了,把一种求实的科学品质给抹杀了,而应该根据课堂的生成,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作为教材里的课文最好能自圆其说……

对花教学反思8

一、导入:

1、教师展示地毯实物,让学生认识并感受实物的美感。

2、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还见过地毯,并说说地毯的颜色及作用。

3、展示各种地方的地毯,让学生感受它们的美。教师再用一句:“同学们想不想把自己的房间装饰上漂亮的地毯?”

二、新授:

1、展示教师自己制作的小地毯,让学生欣赏,并说说制作的特点。

2、分组讨论你喜欢的制作方法并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设计制作方法。

3、教师总结,提出作业要求。

三、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块大地毯。

四、学生作业展评。

以小组的合作把自己小组设计的地毯挂在教室的墙壁上,组合成一个大地毯,然后从小组中推选一位代表介绍和推销自己组的小地毯。以教室的一面墙为展版的形式,大家一起参观交流,让学生感受大家的再创造——大地毯。

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发挥学生的自主、协作的能力的指导思想。最后,全班学生拼成大地毯,其展示的效果很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而高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学生的作业过程中,如果让做得快学生把作业先展示在预先准备好的大地毯上,随时表扬有创新的学生,为其他的学生作榜样,督促学生速度。这样气氛、作业效果会大大提高。

对花教学反思9

《七色花》这篇文章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了一位名叫珍妮的小姑娘,因为迷路,从老婆婆那里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就用这七片花瓣实现了她的七个愿望,用最后的一片花瓣,帮助残疾人维佳恢复了健康,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做有意义的事,要做一个善良的好人。

在《七色花》的教学过程中,我重点体现“以边阅读边猜想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不同的互动环节,如: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等,把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讨论中,我又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实现什么愿望?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争着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与别人分享,给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和交流时间,让大家畅所欲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一下子激活了他们的思维火花。

课堂是幼儿舒展灵性的空间,只要留给他们一定的思维、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幼儿畅所欲言,再加上老师的引导、鼓励,那么孩子的灵性可以进一步得到舒展。这一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感动,让我发现孩子们都有一颗善良、美丽的心灵。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1、这节课中幼儿的思维始终都在活动。

2、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了情感教育。

3、激发了幼儿阅读童话的兴趣。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个别回答时给孩子们更多地表述机会。

2、充分运用好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合理引导幼儿的想象力。

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努力让幼儿拥有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勇于表述自己见地的机会,给孩子们创造自主、宽松、充满乐趣的互动环节,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在快乐中学得本领。

对花教学反思10

我讲的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第四册第五课《茂密的花》在讲授过程中有精彩也有不足。本课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不同种类花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好的方面:用了很多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大胆表现,创新设计。个别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所想。

不足:讲到“遮挡关系”时我只是一味的告诉学生要想把花画的茂密,就要让花的数量多,前后遮挡起来。而没有讲清楚如何利用前后遮挡方法表现茂密的花。使学生只知道把花怎样画茂密而不是很清楚应该怎样去表现“遮挡”我自己也出现了几处概念性的问题。

作业中也存在问题。例如:课件中有几张绘画中的花和生活中的花对比,由于低年级孩子的模仿力较强,看到了绘画中的花从而在作业中就出现了好多学生都画出了一样的作品,没有什么变化也没有什么新意。当然这也是我的问题,我忽略了这一点没能及时地给他们创造一个很好的想象情境,启发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自己对花的感受。

评价方式不够丰富,忽视了个别较差的学生,因此,今后在教学中还要更突出学生的“学”,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美术实践能力,发掘学生个性。

今后我还要加强对新课改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同时还要加强多媒体运用的训练,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多听课,多探讨,虚心请教,及时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逐步提高自己。

对花教学反思11

《对花》是一首河北民歌,对唱形式。这课我从学生进入音乐教室开始,学生就感受着民族音乐的韵律,从体验对唱入手,再欣赏河北民歌《对花》,引入新授。在了解把握音乐的同时,教师始终把审美放在核心位置,根据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表现,来把握音乐整体形象。

歌曲教学环节,教师从对唱入手,教师以演唱示范的方法引导学生自然解决“前倚音和上滑音”的教学。在演唱实践活动中学生了解“对唱”“表演唱”这两种声乐演唱形式并积极大胆的表演,教师大力提倡个性化的表演。在歌曲《对花》的学习时结合使学生充分体会河北民歌的特色,在欢快,热闹的气氛中完成歌曲的学习。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谈一谈,唱一唱,演一演,从而引导挖掘学生的创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面向全体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上,我始终坚持对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在评价中体现爱护和尊重,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客观、公正、鼓励为主的方式开展师生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进行生生互评,使教学在评价中提高和升华。

对花教学反思12

《对花》是一首河北民歌,是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的一种小调。通过让学生学习歌曲《对花》,学习手绢舞,从中了解华北民间音乐的地域风格色彩,使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的民间音乐文化,体现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理念。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用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调来演唱歌曲《对花》。本课的两个音乐知识(对唱和表演唱;上滑音)的学习我放在唱歌的教学中,一方面,我要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活动中去进行对唱和表演唱,另一方面,两个知识点与对花调的风格形式紧密相关,如:曲调中的上滑音正是凸现了其他地域色彩的装饰,演唱是要准确的把握歌曲的地方风格,就必须唱好上滑音。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体会歌曲的地方特色,自主的运用手绢舞这种形式表现歌曲《对花》。引导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创编歌词、进行表演。所以在介绍手绢舞时把舞蹈的要求讲的清楚,使学生易于接受,在表演唱时要注意用情绪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并能准确的跟着歌曲的节奏表演。在创编歌词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做到心中有数,了解一年四季花开的自然生长规律,了解花卉的名字,以免张冠李戴。在示范是还可以提到“反对花”即由冬季对起倒摊到春季。让学生用逆向思维方式想问题。

在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把握中,我把歌曲教学做为重点,从舞蹈导入歌曲时我启发学生说说用什么演唱形式表现愉快的心情,让学生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进而导入表演唱和对唱,层层深入,引入歌曲《对花》。在这个环节的把握上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的巧妙设计在上滑音演唱时教师让学生发现乐谱上的记号,从而讲解上滑音,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演唱加深学生对上滑音的印象。在表演唱时要注意用情绪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并能准确的跟着歌曲的节奏表演。把歌舞的生动活泼表现出来。

在本节课的设计时,我感觉自己对本课的一些设计听、唱、跳、创编等环节中都与以往设计类似,所以在唱歌环节的设计上,我采用了分句对唱的方法。在设计本课的导入时,我也绞尽脑汁的想了很多方法,如:游戏法,情景导入法、师生表演法、等等,最后我采用“变魔术”的方法,变出手绢,让常见的手绢花出示起来比较新颖。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教师还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基本动作、学习歌曲、创编歌词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本课学习河北民歌,让学生了解了河北民歌和河北民间舞蹈,弘扬了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体现新课标“弘扬了民族音乐”的新理念。同时,在教学中我还要改掉一些不足。像:没有把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教师的表情还不够,情绪不够,没有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不能充分调动课堂的气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太平稳。在语言组织表达上更亲切更有趣,示范时表情更丰富,表演时更夸张到位,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的个人的魅力,才能把歌曲的情绪很好的表现出来。其次,做为年轻教师,自己的经验不足,在时间的把握上还要善于控制有待加强。

对花教学反思13

在忐忑之中结束了人生的第一次正式的亮相课,感触颇深。

首先从心态上讲,自我感觉还是不够淡定,上课时脸部肌肉不能自已的跳动告诉我,我心里是有多没底。这种没底一是来自自身素质的欠缺,二是来自对教育教学课堂把握上的不足。在这点上,我觉得以后要多参加这种公开课的机会,让更多的人去监督你,给你压力的同时就是给你动力,有的时候外界给的压力是一个人快速自我反省与成长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一个人只有在经历过大风大浪之后才能从容面对小风小浪。

其次是在自我对这堂课的反思。对音调的错误把握,首先暴露了我在乐理知识和对孩子音域了解上的不足。就此我准备好好补补自己在音乐本体知识上的盲区。周末,我去书城购买了相关的书籍,并打算利用课余时间查缺补漏。上课过程中由于对钢琴伴奏的音调的错误选择导致的孩子歌唱时的不适从而也影响了孩子的歌唱热情,我深感遗憾。同时,在对课堂的后半部分的设计上,我确实欠缺考虑,没有将歌词教唱与这首歌本身的特点相结合,形式上的单一加上歌曲本身的难度,使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之后老师们的评课。就像我的题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可以看得更远。这次上课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前辈们的智慧。在这次评课中,老师们不仅能独具慧眼的看出我这堂课的不足,而且为我指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首先是我没有充分的发挥孩子的主体性,课堂是孩子的,老师只是引导者,我虽然知道,但是在教育教学中却没有很好的把握。在动作的创编上,一直都是我来给予孩子,没有将发挥的空间留给孩子。这一点,我采纳老师们的建议,在出示图片之后,让孩子来自创动作,既能发挥孩子的主

动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已有经验,而且能加深孩子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孩子的热情。其次,老师们提出的出示青蛙与蛤蟆的图片,给孩子直观的比较。孩子大部分的知识都是来自间接经验,而身在城市的孩子,见到蛤蟆的机会不多,这时,出示蛤蟆的图片,并与青蛙做比较,给予孩子直观的感受,是非常必要的。这个活动中我最没底的地方就是对一句一句的教唱环节,我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之前就考虑到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与效果不佳的问题,但是自己没有想到合适的解决办法。这个问题在后来的评课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经验丰富的管助理给我提出了一问一答式教唱方法。利用本身歌词的特点,老师唱上半句,孩子来唱下半句,形式有趣,记忆效果好,孩子学起来富有激情。这点使我受益匪浅。

这次活动,不仅给了我认真审视自身不足的机会,还让我看到了集体力量的伟大以及老师们的智慧,这使我有了更大的学习动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同时多向前辈们请教,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将我们的眼光送的更远!

对花教学反思14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唱准歌词和曲调。

2、积极参与表演活动,对歌唱活动有兴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蝴蝶花实物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师:“美丽的春天来到了,我们来歌唱春天吧。”复习歌曲《春天》

二、师:“春天里花儿开放了,你们喜欢花吗?你喜欢什么花?”,“有一种花长的可美啦,瞧。”出示蝴蝶花

1、说说蝴蝶花名字、外形。“花看上去像什么?蝴蝶花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

2、小结

三、“蝴蝶花长得太像蝴蝶了,你们看,小朋友把它当蝴蝶在捉它呢!”师清唱歌曲两遍,第二遍加动作表演。

问:小朋友把蝴蝶花当什么?他是怎么捉的?你来学学看。

四、幼儿学唱歌曲。

1、随音乐边做表演动作边说歌词。

2、学唱歌曲,注意附点和休止的演唱。

3、初步有表情地来演唱。

五、户外寻花、找蝴蝶。

活动反思:

上个星期,我给孩子们上了《蝴蝶花》这个音乐活动,这次活动我先请幼儿欣赏实物蝴蝶花,让他们讲一讲蝴蝶花的外形特征,然后学唱歌曲,再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活动中幼儿一直很活跃,学习的兴致始终高涨。

对花教学反思15

“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这是我国著名的戏曲黄梅戏中的《打猪草》选段,按照唱腔来说属于“花腔”,即民间小调,我浓郁的地方特色《对花》富有生活气息,是一首赞美劳动人民智慧的民歌。它热情欢快,节奏鲜明,结构严谨,采用呼应句式,歌词为问答体,用了一些衬托词来烘托气氛。表演的时候采用对唱式。

记的小的时候就痴迷于马兰老师演唱的黄梅戏,觉得旋律是那么动听,声音是那么柔美,自己也能哼唱那么几段。在我的脑子里对黄梅戏是有一定的印象的。,只不过当时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好听罢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教学工作中又遇到了黄梅戏,在教的过程中感慨很多,首先在上课的过程中我问学生知道不知道黄梅戏,很少有学生知道,我还问了他们对中国的戏曲知道多少,他们也就回答知道京剧,其他的不多,从这一点也说明了现在的学生对一些中国的国粹,以及千百年来的艺术精华在渐渐的与他们远去,这也许是一种社会的进步的原因吧,以前电视少信息产业相对落后,人们闲杂之于只有听听戏,而现在电视节目多,休闲的场所也多,这也是现在唱戏的人越来越少,社会懂的人少了,学生知道的当然也就不多了。

在本课中我介绍黄梅戏的起源,以及发展相对多一些,这是为了让学生多了解了解,学生学的也非常的认真,认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这首歌的情绪欢快,曲调婉转朗朗上口在加上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戏曲打击乐器,所以时学生听了非常的有劲,当然我也是摇头晃脑的带领学生去唱,所以这首曲子学生不到一节课他们都已经会背了。学会之后我在向他们介绍其他的黄梅戏着名选段如《天仙配》,《打猪草》等等。

4.音乐《对花》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版本

湘艺版四年级上册 授课年级

四年级上

学生分析

本首歌曲的授课年级是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四年级甚至是现在的孩子们来说,民歌离他们的生活是那么的遥远,很多同学都不是很喜欢演唱民歌,而《对花》这课的重点是要有感情地唱出歌曲的韵味。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这首歌并唱出韵味来哪?在教学中要用各种手段,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学生的基本情况如下:

1、声乐方面:能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欣赏方面:能根据音乐的基本要素,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3、表演方面:能比较正确的表达歌曲内容。

4、存在问题:音准不够,视唱能力有限。教材分析:《对花》是我国北方民间广泛流传的一首传统小调,歌曲中有很多鲜明的特点,如带有“上滑音”的旋律;加上“衬词”的歌词;前两句一问一答,后面都是大段的衬词等。是一首说唱风格的歌曲。歌曲为2/4拍,一段体。旋律欢快、流畅,两人一组,边拍手边按季节唱着花的名字。这种演唱形式成为了孩子们喜欢的唱歌游戏。

教学目标:

1、了解河北民间音乐的特点,体会河北民歌的地方特色与情绪。

2、学会演唱《对花》这首歌,并即兴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3、能掌握对唱、表演唱这两种演唱形式,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4、了解、体验其它地区《对花》的特点。教学重点

用富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调演唱歌曲《对花》 教学难点 创编歌词活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河北秧歌片段,初步了解河北民间音乐文化的特点)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河北的民间音乐,去体验感受他们的艺术魅力。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1,生欣赏)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生:很热闹、很幽默、动作很随意……

师:河北的民间舞蹈非常生活化,主要形式就是秧歌。他的特点是场面热闹,表演很随意,诙谐幽默,表现了河北人憨直爽朗的一面。

二、声乐演唱形式:表演唱 师:接下来我们来欣赏黄梅戏《打猪草》片段(师播放多媒体课件2,生欣赏)师:他们的表演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表演的很美,他们在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师:你们说的很好,那么,你们能给这种边做动作边演唱的形式下个结论吗? 生:表演唱.

师:很好(多媒体出示课件3,生齐读)

三、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一问一答的特点。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河北的民间舞蹈秧歌,还学习了声乐演唱形式表演唱,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首河北民歌《对花》(师播放《对花》课件,生初听)师:他们的演唱有什么特点? 生:有人问,有人答...... 师:总结“一问一答式”。

2、复听歌曲,学习声乐演唱形式“对唱”。师:歌曲中问的是什么?答的是什么? 生:.......

师生按节奏问答式读歌词

师:同学们,歌曲中这么一问一答很有意思,你们能给这种演唱形式下一种结论吗?

生:对歌,对唱...... 师:总结:对唱(课件3)

3、再听音乐 学习音乐知识“对花” 师:为什么歌曲的名字叫对花? 生:.......

师:总结"对花"的概念(课件4)4、学唱歌曲

①师弹琴问,生回答;生生问答 ②音乐知识“上滑音”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乐曲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记号? 生:是“↗”

师示范唱有无上滑音的第一乐句,生对比,上滑音在乐句中的作用。(师出示课件4)

5、完整的演唱歌曲,师提示上滑音的唱法。

四、创编歌词

师:同学们,一年四季花常开,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绚丽多姿,你们知道一年四季还有其他的什么花开吗?你还想把它戴给谁那? 生:春季,桃花;夏季,荷花......

生:戴给白衣天使;人民教师;警察叔叔.......

师板书学生的回答结果,师弹琴,生演唱(生生问答唱)完成歌词创编活动.

五、拓展欣赏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们的民间音乐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我们刚才学习的河北民歌《对花》,其他的地区也有特别好听的《对花》,下面我们来欣赏(师播放课件5)

生:欣赏东北二人台、山西、山东、黄梅戏《对花》 师:你们觉得这些《对花》都有什么特点? 生:...... 师:简单总结

六、总结下课

上一篇:高中地理教案设计:印度下一篇:作文 树叶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