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分层教学实践论文(精选8篇)
1.小学分层教学实践论文 篇一
1前言
分层小学数学教学是指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思维模式、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数学学习潜力后,将学生合理科学的分成各个小组形式,并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层式的指导,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这种科学的分层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和学习积极性有重要意义,其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生与家长的认可。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方法还处于摸索着前进的状态,因此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进行了探索研究。
2数学分层教学措施
2.1对学生的分层
过去部分老师对分层教学的含义理解不清,单纯的认为通过考试把学生筛选出优、中、差几个等级,并进行分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模式能够使优秀学生互相竞争互相帮助从而提高数学能力,但教师往往忽略了中等生和差等生,中等生一直徘徊在中下位置得不到进步,差等生甚至感觉自己被忽视从而失去学习信心和主动性,出现厌学等问题。分层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都能取得相应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处于开发状态,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在同一个班上也要针对学生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在培养优秀学生的拓展能力的同时兼顾成绩差的学生打好基础,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上的成就感。
2.2对学习内容的分层
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区分后,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分层,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学生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数学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课本上的知识可以通过自学还有老师的点拨就能掌握,而一些学生却总是进入思维死角,成绩无法得到提高,加上数学是需要动脑的学科,不是背诵和抄写就能掌握的。因此,在课程学习内容上,教师要明确哪些是所有学生都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哪些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去自己探索的,哪些是能力较差学生不做硬性要求的……例如,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运用教学道具,让他们直观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状态,了解每一条边的长度,每一个面的面积,从而如何算出表面积和体积。对于已经掌握算法的学生,可以利用教学道具让他们进行自由拼接,找出不同方法或者发现新的问题。
2.3对课后练习分层
小学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课后练习包括家庭作业是小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主要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开拓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在布置课后练习和家庭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掌握程度进行难易划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训练。对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把重点放在基础巩固上,让学生看懂课本上的练习题,做到理解透彻。对于能力中等学生,则要求他们重点掌握书本上的例题同时,灵活处理变式题型,多写类似题型。对于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来说,除了给他们讲解小学数学书本知识之外,还要扩大他们的视野,对他们展开相应的拓展性习题训练。通过这种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分层模式来提高各层次学生的整体数学成绩。
3数学分层教学模式
3.1师生配合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和老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高度配合。如果在课堂中只有老师在不停地讲,学生只负责听和记,没有参与度,势必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时要注意师生配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各种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变化时,教师在讲解了不同图形的特点和之间的联系之后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剪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剪出多边形,或者剪出对称性高的图形,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先学会剪出正方形、长方形等简单图形,让他们掌握边与边之间的变化和联系。在完成之后,进行评比,在不同层次中选出好的图形贴在学习园地上,被选中的学生自然会感到十分有成就感,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师不能忽视,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鼓励,可以给予小奖品表扬他的认真。如此的师生互动配合,与分层式教学起到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
3.2创新观念提高趣味性
创新观念就是要求教师转变固有分层教学的观念,在实践教学中与时俱进、不断变通,提高教学趣味性。如在教学案例《认识人民币》中,在教学道具的帮助下讲解人民币的面额,同时通过教学来实现对加减法的学习,例如扮演商店店员,给学生分发不同面额的人民币道具进行模拟购物,高层次的学生可以多练习元和角的加减,低层次的学生练习整数的加减。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创新,应用在分层教学中,增强了分层教学的趣味性,趣味性也带动了分层教学。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未来科学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许多教学方法需要创新和改良。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运用,不仅能更新教学形式,让数学教学更适合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同时,将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出来,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上文中主要从分层教学的改进措施和模式上描述了分层教学实践的的实施策略,为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有序开展起到了铺垫作用。
参考文献:
[1]洪礼胜.初探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5,03:20-21.
[2]陈燕玲.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8:60.
[数学教育论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
2.小学分层教学实践论文 篇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组教学,分层教学
分组分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将全班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组教学,每个小组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限定学生在同一规定的时间内,用适合每一名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兴趣;努力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方位素质的提高.
一、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把握全局又要因人而异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 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 从而减轻负担. 由教师主导向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为主转变. 而且在练习时也可以允许学生自由选择.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 同时寓教于乐给学生营造快乐的氛围,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基础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而言是最基本的教育. 是为将来接受更高的教育的前提,只有基础打好了才有利于之后的学习. 而且基础教育也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继续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要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说每个学科都要以此为标准. 小学数学课程按照分组分层的教学模式也是教育改革的趋势,分层分组教学的实验,可以做到以“整体性、主体性、发展性”三大原则为指南,关注到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又不失其主体特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二、分组分层教学模式的内容
教学目标要层层递进, 照顾到每个人具有可实现性,同时每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有所收获,不要只是为了完成目标. 具体来说就是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分组的教学模式,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所制定的目标要求. 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就被激发出来, 积极性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习起来就更有干劲,更加主动,对老师而言上课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分组分层就是看到了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重视个体,使个体效能最大化才有利于整体的发挥,做到每名学生都最大程度的发展, 对整个班级来说才能达到最优;对学生分层次主要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进行划分,但是每个小组的情况要大体一致,都要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里面. 不能够给学生被歧视的感觉, 同时老师也要心中有数,必要的时候可以做些纪录,还有就是要给学生营造积极学习的良好氛围.
课堂教学过程中分层次. 教学过程要承认个别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培优辅差,适应各层次的学生要求. 比如,对概念性较强的或难点较多的教材进行全班讲解;对于可温故知新的,或者内容比较浅显的教材,放手让优等生独立学习,对中等生进行“半扶半放”,而对后进生要进行鼓励,辅导他们学习新的内容. 提问要根据水平较低的学生接受能力情况先提问中下水平的学生,让中下生有发言的机会,对内容简单思考性不强的问题,应首先让后进生回答,即使后进生一时回答不出,也可让优等生帮助回答后,再让后进生重述,直至正确为止, 这样让后进生也能体验到成功. 在后进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启发,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回答,对一些思维力度大的较难问题,教师要设置台阶,分层提问,减少坡度来提问中等生;在突破重难点时,就要发挥优等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 及时进行反馈. 这样安排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言可发,学有所得.
课后的练习、作业分层次,让学生及时巩固加强学习内容. 习题的设计也要根据不同的层次来进行, 每个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作业,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讨论,层次好的学生要找层次较弱的学生.
最后的评价也要根据分组分层来进行,以建立学生自信心. 评价是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的一种表现手法. 小学生的学习行为, 自信心的培养等很大程度受到老师评价的影响. 评价不能单向度的只是一味地批评,也不能刻板印象,好学生就得表扬,差学生就得批评评价也要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课堂表现, 课后练习等都是评价的参考标准. 分组分层的教学模式就可以避免老师评价时出现的片面性. 如果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同一尺度去评价,不仅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还会影响学生自信心的发挥. 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更多地关注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 所以说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层的教学模式,就可以以组为单位接受批评或表扬,对于一个小组来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生之间不会存在心理障碍, 也是对集体凝聚力的一种锻炼. 但是老师更多的还是希望采取鼓励学生的形式,这样有利于营造一个更加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学生会更愿意去学习,更主动去讨论,去提出自己的看法,加上老师在一旁适当的点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会越来越快.
结语
3.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实践浅思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教学目标
不同的学生想要在数学上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根据他们的智力水平以及兴趣个性,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一、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出现的背景及教学目标
1.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出现的背景
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都存在着差异,素质教育又要求我们要兼顾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完全发展,同时为了解决差等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的问题,就决定了现在的教学模式必须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层教学。所谓的分层教学,指的就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既注重学生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
分层教学的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学生主体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等方面。因此,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并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分层教学的目标
(1)总体目标。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把数学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最大,从而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信心,形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近期目标。基于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作业、分层评价等。
(3)长期目标。①通过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和提高;②建立一种易于操作的分层教学模式;③实施合理分组,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以及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④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师们的教学质量,提高他们把握教学的水平和进行科研的能力。
二、小学教学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
我们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总结以下几点作为分层教学的策略,目的在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1.学生主体的分层
根据学生的知识能水平、学习能力等,将全班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进行记录,做到心中有数,但不适合向学生公开,否则会让优等生骄傲,让差等生失去学习的信心,给学生太多的压力。
2.教学目标的分层
这是分层教学的关键,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将原来单一的目标转变为弹性目标,设置适应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例如,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综合性目标等等。通过分层教学,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达到目标的要求。
3.课堂教学的分层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合—分”的教学结构,既要有对全体的“合”,又要有对各组的“分”。在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析、答疑和小结,也有分组的教学、合作学,还有个别的练习和指导。要注意把“分”和“合”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课堂分层教学的展开。
4.作业的分层
作业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反映,在布置作业时,必须要有层次性,每个作业的目的不同,不搞“一刀切”。这样分层次布置作业,既可以提高优等生的学习成绩,又可以兼顾到差等生的学习,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才会有收获。
5.评价的分层
评价对教学活动具有纠正的作用,是否到位的评价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下一阶段的教学,对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也有影响,因而进行分层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评价时,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目的是达到激励学生的效果。具体操作上,对于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以高要求来评价他们,使他们更加严谨,不断突破自我;对于中等生采用鼓励性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方向,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对于差等生采用表扬性评价,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进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为了测试他们的学习效果,需要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帮助,能够以学为乐,不断进步。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方式就是有层次地进行教学,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是一种有针对性地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让每个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淑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数学的应用[J].华章,2013(03).
[2]吕江洪.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0(02).
4.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 篇四
佳县中学 刘艳萍
一、“分层教学”概述
本文所述的分层教学, 是指在班级内部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相适应的, 着眼于学生分层提高的教学策略。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 使教学置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 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中的易变因素, 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相适应, 通过对学生实行异质编组或同质编组, 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练习, 分层辅导, 分层评价, 以达到各类学生产生共振效应, 使各类学生的素质达到分层目标的教学方法。简言之, 分层教学, 就是针对班内不同层次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经过努力得到最大发展的教学策略。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分层施教、异步达标”是传统的集体教学形式的一种发展, 它是以学生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为前提, 并以这些差异为依据将学生分为若干不同能力层次的小组, 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体系、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多层次的形成性评价系统以控制教学进程, 为每一个学生营造一种最适合他们个性的学习和发展环境。我们认为“分层施教”的理论框架有四个组成部分: 其一是它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 这是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导向以及价值的判断依据;其二是分层的策略和目标序列, 这是我们实践成败的关键;其三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策略, 这是教学的核心;最后是形成性评价系统, 这是教学的保障。
1.主体分层
(1)分层的多元性
所谓分层的多元性, 一是指分层的依据主要是学生学科成绩, 同时也考虑学生的认知风格和情意特征;二是指先将学生分为A、B 两个层次, 然后在A 层中再进一步地层中分层。
(2)分层的动态性
动态性是指对学生的分层划块是非固定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调节, 做到“有进有出”, “有上有下”。其目的是如何始终把学生置于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中。
(3)分层的隐蔽性
隐蔽性是指: 学生分层的具体情况教师应清楚地掌握, 做到心中有数, 但又不向学生公布, 不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这是因为, 分层不是一种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终结性评价, 其目的也不是一种对学生能力的测验, 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尽量减少由于分层对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
2.个别指导
分层教学力图解决因材施教在班级教学中真正有效实施的问题。其指导思想是努力寻求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的结合点, 个别成功与否, 将直接关系到优生、中等生、差生三部分学生能否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这也是分层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
3.反馈调控、动态评价
分层教学, 要做到优化教学过程, 实现“教”与“学”的和谐, 反馈调控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要着眼分层达标, 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适时动态评价是重要的手段。
(1)及时反馈调控, 优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对随时出现的即时信息作出巧妙、灵活的处理, 调整教学节奏, 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中, 根据课堂情景的变化, 教师和学生要不断调控各自教学行为, 使得教学和谐有序高效地开展。
(2)适时动态评价, 促使各层学生达标
适时动态评价, 促使各层学生达标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所谓动态评价就是指评价要以分层目标为依据, 只要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标准, 就应肯定, 表扬, 对超标行为给予鼓励, 充分发挥激励的导向作用。所谓适时评价, 一方面是指一旦学生出现“闪光点”就要抓住时机予以评价激励, 另一方面是指要及时组织检测以便调整学生层次, 促使递进。评价的形式不拘一格, 可以是随堂的即时评价, 也可以是单元形成性评价或是阶段终结性评价。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达标肯定, 超标鼓励”, 适时动态评价, 促使达标递进, 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增进学生的自信心, 不但是分层教学的手段, 也是分层教学区别一般教学的显著标志。
三、分层教学实验目的
1.分层教学的教学实验, 是为了检验分层教学策略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及对诸如兴趣、自信心、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影响。通过操纵分层教学这一实验因子, 对数学教育教学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验证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假设及感性认识。
(1)通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验, 关注面向全体学生的统一要求, 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把构成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概念, 放在突出的位置, 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重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 落实双基教学, 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通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验, 把问题作为教学的起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再发现”和“再创造”数学, 精心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 为学生创造更多感受成功的机会,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合作精神。
(3)通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验, 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公式、定理, 内化数学思想方法, 形成和完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建立正确的数学观。使全体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去。
2.分层教学实验过程
根据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要组织和实施好分层教学, 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前提, 有效施行差异教学是重点和关键, 实现“达标提高”促使全体学生充分发展是目的和归宿。
(1)把握学生层次, 合理搭配分组
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学要适合每个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能力倾向, 认知风格, 志向抱负等情况, 才能据此确定每个学生的教学起点, 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开发学生的差异资源等。
(2)客观把握学生层次
要做到准确客观地把握学生的层次, 必须认真观察学生, 了解学生, 分析学生, 研究学生, 对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内外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考查。在此基础上, 先让学生自我归类,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再作适当调整, 把全班学生分为A, B, C 三个层次, 分别对应优秀、中等、后进三类学生群体, 建立层进学习档案, 跟踪记录各层学生的发展情况。
(3)分层练习, 分层作业
分层练习, 分层作业是分层教学面向差异, 区别对待的重要方面。实验中, 向三个层次学生布置三种层次的练习作业: C 层: 基础题+补缺补差题, B 层: 基础题, A 层: 基础题+提高题。
编选好层次题是保证分练效果的关键。老师应对课本习题和配套的同步练习精加工、巧处理。每个题要亲自先做一遍, 了解哪些题容易出错, 哪些题较综合, 哪些属于一题多解, 在确定之前, 还要反复推敲, 必要时进行适当的“增、删、添、换、并、改”加工, 力求使每道习题都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和层次性, 适合各层学生的练习需要, 然后分层落实到各组学生。
(4)分层评价, 梯度测验
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目标要求, 相应地,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达标评价也应有所侧重, 分层考虑, 区别对待。对A 层学生着眼于知识掌握的力度、深度及思维的创新性方面进行评价, 对B 层学生以知识的融会贯通, 灵活运用为基点进行评价, 对于C 层学生的评价则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立足A 层的提高创新, B 层的知识结构完善, C 层的查缺补漏, 防止负积累, 定期进行形成性测评, 试题由浅入深, 层次分明, 学生同卷不同题, 实行梯度测验。
5.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篇五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或分得更细,再根据《大纲》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的一种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若教师在课堂上施行“齐步起,”“一刀切”,就会造成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吃不饱”的乏味,“吃不了”的生厌,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而分层教学正是“因材施教 ”,有利于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开发潜能,充分发展。
初中的数学教学主要在课堂上完成,但我们的课堂只有45分钟,要在这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真正做到分层教学不是简单的事情。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分组是前提条件,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又是必不可少的。
对学生进行分组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让学生在分组时觉得自己是优越的或者是差的,而要让他们明白到我能不断地进步,我能向更高一层靠近,我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现有知识水平。具体做法是
首先,向学生宣传分层教学法的目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在以上两个条件完成后,我们再细说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的具体做法。
一、分层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分层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做好工作。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不同要求。在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情况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A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C组学生“吃得饱”。
二、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和分层练习是融会贯通于课堂上的
课堂上进行分层授课主要是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分三个阶段,它们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阶段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段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段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另外,课堂练习能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梯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总的来说,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导致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完成大纲上的要求,优秀生尽可能地拔尖提高。教师在课堂后15分钟的时间里接触更多的应该是后进生。如在学习初中代数第三册第83页函数的第二节内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第一层次,对简单的函数表达式,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如课本第84页的例2(略):即当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用解析式表示的,则函数中自变量的取范围一般是指使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所有取值(单纯地解决问题)。第二层次,对于有实际意义的函数,自变量的取范围要从实际出发来考虑,例如:底边为 的三角形面积是 与这边上的高 之间的对应关系 中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应是大于零的实数,即 >0.如果没有说明是三角形面积,则应认为是一般的整式,这时 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并要求学会归纳,总结规律,由自己归纳出应该注意的问题或数学思想方法等,找一个代表发言,教师予以鼓励或加以完善(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第三层次,完成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能对复杂的函数表达式,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分层测评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于是,我采取如下考查方法: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占80分,拓深题占40分,其计分方法是:A组学生实得分=100分一扣分,B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此种方法常用于综合考查)。考查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组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
6.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篇六
摘要:新课改的要求导致传统的按大多数人水平授课的方式已经相形见拙,分层教学这种更加人性、先进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实验推广,本文主要简述自己对分层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关键字:分层教学、动态分层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传统教学是按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而分层教学从实际出发,分层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差生能掌握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初步技能,基本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中等生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生则要求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我实施的是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在原初二的两个班级的基础上,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更加合理的利用资源,实施动态分层,当一个学生有了提高,可以马上给他重新分层;当一个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可以自己向更高的层次冲击。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优生帮助中等生,中等生帮助差生,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努力做到人人有收获,人人能快乐的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一、了解差异,合理对学生分层
通过观察学生、问卷调查、知识摸底测试和单独心理辅导对话,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比例为1:2:1。分层后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明白这是动态分层,可以随时调整。随着学生学习的变化情况,会对学生的层次作相应的调整。并鼓励C层学生努力向B层发展,B层学生向A层发展,A层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备课分层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教学的全过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如对A层学生的目标是会解决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学生的目标是会解决有点难度的问题,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精心设计教案,做到前后衔接,逻辑严密;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必须做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三、课堂教学分层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由于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我采用的方法是各个环节分别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和方案。例如在上第十九章的矩形时,我对C层学生的提问是基础概念性问题:回顾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谈谈小学里学到的矩形是什么样的?对B层学生的提问是需要一些理解和思考的问题:矩形是不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他和普通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不同?对A层学生的提问则是更深入的,画出一个矩形,观察它们的边、角、对角线,它们分别有什么关系?能否证明它们?
在讲解例题时也要照顾到3个层次的不同学生。例如在上第十
x2中,x为何值时分式的13xx2值为0?我将这个题目稍微改动了一下,改成(1)分式中,x13x2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2)分式中,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大
13xx2于0?(3)分式中,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大于0?这样一个问13x六章分式时,有个例题是这样的:分式题C层学生做(1)问,B层学生做(2)问,C层学生做(3)问。三种难度满足三个层次的学生。
和例题类似练习题也进行分层,课本上的习题都是要求全班学生掌握的,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做这类题时中上生没困难,教师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中下生(特别是后进生)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还可以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如果难度比较小,可以适当给A、B层学生附加几道题;如果难度比较大,如应用题、证明题,A层学生可以多做两道,C层学生少做两道。这样,在同一时间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老师交给他们的学习任务,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分层 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C层学生一般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对作业题中出现的一些选做题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可让B层学生做。对A层学生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就可以全面落实大纲的要求。
五、考试评价分层
考试试卷分A、B、C三种难度,有条件就三套试卷,没有条件就一套卷中出三种难度试题,以附加题的形式来分开层次。如果是统考试卷可以评分分层,同一道题A层学生做出来是8分,而B层学生可以是10分,C层学生做出来给12分。分层次的试卷和评分能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有成就感,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C层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7.小学分层教学实践论文 篇七
一、教学目标分层
1.学习对象分层
把不同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是实施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的基础。在进行“综合与实践”课程前, 教师需对全班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能力、经验等综合素质有所了解, 尤其是要重点了解学生对与本次“综合与实践”课程有关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进行充分分析后, 再进行分组。通常, 我把学生分为A、B、C三类 (学生分类老师不予公开) 。A类学生数学基础扎实, 有一定的数学操作经验, 能在实际操作中总结提炼出抽象的数学规律;B类学生基础知识一般, 能在老师的要求和指导下, 进行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等;C类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较差, 无法按老师的要求完成数学活动。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的层次后, 按ABBC搭配的原则组成四人小组, 以便于在接下来的综合实践活动中,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和学习。当然, 每次“综合与实践”课学生的分类并不是固定的, 要依照学生数学学习发展的程度来进行调整, 并适时调换三类学生在四人小组中的工作, 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每次数学活动中得到不同的体验。
2.预期目标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 根据“综合与实践”课程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 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首先, 对A类学生, 在“综合与实践”课程上要侧重使其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从而培养其综合运用能力, 并提升其表达能力和整理归纳能力;而对于B类学生, 要使其能在老师具体的要求下进行具体的数学实践操作, 并借助操作去理解和提升已有知识, 从而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要求C类学生, 能模仿老师的实践操作过程, 夯实原有基础, 补上原有的知识缺漏, 同时培养数学学习的热情。
例如, 在进行《摆一摆, 想一想》教学时, 我就将教学目标的设定分为三层, 分别是:基础性目标 (即所有学生都需达到的目标) 、普遍性目标 (即大多数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 、提升性目标 (即少数学生可达到的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 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达到不同层次的目标, 鼓励各个层次的学生向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迈进。
二、引导新知探究分层
1.质疑分层
在“综合与实践”这类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中,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将重难点知识分成若干个有梯度的问题, 把握提问的时机和对象, 在讲授知识时提问B类生, 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 把问题展开, 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归纳总结时, 就要发挥A类生的作用, 启发所有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而在基础性的或者带有复习性质的问题上, 则把机会让给C类生, 夯实其基础知识。
例如, 在《摆一摆, 想一想》一课中, 在已经出示数位表, 并摆出数字1后, 提问:“你觉得, 老师还能用一颗棋子摆出哪些数?”这个问题就请C类学生进行回答, 因为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明显的提示, 他在作答时能理解老师的意图, 并能准确进行回答。其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刻地掌握数的规律, 体会到个位上的棋子依次移到十位, 我又设计了一个追问:“个位上的这个‘1’跑到哪里去了?”并请A类生回答, 这类学生的头脑里马上就能把数的规律与摆珠子的过程结合起来, 理解数的特点, 因而回答时能对其他学生起到启发作用。
2.指导分层
对于中下生, 在低段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中主要指导他们进行操作和观察, 引导他们回忆、理解和感知, 重点放在巩固知识并了解规律。对中上生的指导, 主要是启发思考、发现规律和运用规律。在学生进行数学实践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到学生中间了解情况, 从旁协助。
例如, 在《摆一摆, 想一想》一课中, 学生第一次在数位表上体验有序摆棋子写数, 因此, 在设计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对如何摆棋子写数进行直观演示, 学生通过尝试摆—优化摆法—看演示巩固最优摆法, 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 使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渗透有序思考的思想方法, 从而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摆法。又如, 在摆4个、5个棋子时,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有序的摆法, 我就采用了同桌分工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操作, 使其能得到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两方面的提升。
三、练习分层
练习分层是小学低段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的有效手段。教师要根据“综合与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新知学习的效果来进行有效合理地分类练习, 注意对难易程度、做题时间等方面作出合理的安排, 着重于帮助C类生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启发B类生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 引导A类生发散性地进行知识拓展,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练有所获。
在《摆一摆, 想一想》的练习部分, 我安排了三道题, 从给出所有棋子说数, 到给一个数猜棋子数, 再到只给个数猜棋子数。整个环节引导学生从猜想到验证, 从简单到复杂, 从正向到逆向, 既巩固了前面对数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 又实现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层层拓展。之后, 还通过留下悬念, 让学生在课外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索10个以上棋子摆数的不同情况, 使学生得到自主学习的空间, 同时也提升了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四、评价分层
在低段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中, 我常引导学生自评、生生及师生互评, 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评价, 以优促短, 帮助学生建立内在的信心和应有的责任感,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 在《摆一摆, 想一想》一课用4个、5个棋子分工合作结束后, 请学生通过“同桌互相检查, 对的画☆, 错的请你教教他”, 让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借由好生带动薄弱生学习, 真正地达到“以生为本, 以生促生”的效果。
8.小学分层教学实践论文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分组教学模式策略分析
分组分层教学模式就是依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与能力,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的小组,从而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依据自身学习能力与水平,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奠定未来学习的基础,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质与综合能力,从而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组分层教学模式的意义
数学学科具有自己独特的公式结构和严密的符号体系,研究的是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然而,小学生的年龄较小,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所以对数学这样具有抽象性和较强逻辑性的学科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作为重要的启蒙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应用分组分层教学模式,立足于小学生的智力特点和发展水平的差异,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奠定其数学发展的基础,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二、 分组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 对学生实施合理的分组分层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了因材施教。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于小学生的发展水平差异,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组,为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任务与发展目标。如依据学生的数学成绩与水平、智力与发展特点、自主学习能力等,教师将所有学生分为a、b、c三个组别,而问题的设计分为上、中、下三层。为a组学生设置难度较大、需要进行比较与分析的数学题,为b组学生设计中档题目,为c组学生设计基本的、复习的问题。明确分组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动力,有效提升全体学生的素质与水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得。
以这样一道题为例:一个袋子里分别装有白色、红色、黑色三个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有几种可能的结果?如果袋子里只有红色和黄色两个球,那么摸出黄色球的概率是多少?这样的题目紧贴考试,对于a组学生来说,在掌握基本知识后还可借此来提升学习能力;对于b组学生,需要其掌握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并逐渐积累知识与经验;而对c组学生,则要求其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会做一些基本题型即可。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全体学生对“统计”这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奠定其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二) 分层分组地为学生安排练习与作业
在分组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依据小组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为学生安排练习与作业任务,并及时对其课堂练习情况与作业情况进行审阅与批改,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a组学生布置一些稍微具有难度的练习或作业内容:一种混凝土含有2份石子、3份沙子和1份水泥,那么沙子占混凝土的比例是多少?如果需要2吨水泥,而沙子比石子多,则可以拌成多少吨混凝土?对于b组学生,可以为其设计难度稍微较低的选择题,如两袋20克的大白兔奶糖,吃了第一袋的12,吃了第二袋的14,那么两袋奶糖吃掉的()?A. 一样多 B. 第一袋多 C. 第二袋多 D. 无法比较。应为c组学生布置一些相对简单的判断性练习题,如一班人数和二班人数相等,那么二班人数比一班人数多(判断对或错)。
这样从较为简单的判断题开始,让每个层次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够更好地打好基础,逐步加深记忆与理解,同时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与水平。
(三)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分组分层探究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所以教师可以依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多层次的探究材料,引导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与探究意识,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全面提升数学思维与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个人兴趣与爱好等自己进行分组,而教师为每个小组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问题,如给c组学生提供一个可拆的长方体模型,引导其观察共有多少个面及形状如何?为b组学生提供6个长方形塑料片、透明胶、12根有连接小孔的小棒等,鼓励学生动手组装一个长方體,并观察棱、面、顶点等方面的特点与规律;而为a组学生提供更多的长方形塑料片和塑料小棒,引导其自主选择开放性的探究材料,应用多种方案设计长方体,并在组装过程中,深入理解长方体的内在共同特征。
三、 小结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整个数学体系的基础与启蒙阶段,而数学又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抽象学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分组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立足于学生不同的个性差异与能力水平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从而培养其数学意识与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与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淑敏.小学数学分组分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现代阅读,2013(11).
【小学分层教学实践论文】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中的分层教学法——辅导分层12-18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初探08-24
分层教学实践01-16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08-26
高中体育分层教学的实践06-23
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01-13
语文分层教学论文08-08
分层教学法对篮球教学的应用论文07-21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浅尝10-03
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教育论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