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乐主义方面的问题

2024-11-18

享乐主义方面的问题(16篇)

1.享乐主义方面的问题 篇一

享乐主义方面的问题整改措施

一是解决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不够强,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问题.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意识和职责意识,强化班子成员的政治思想教育,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加强任务考核.

二是解决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作风有所淡泊的问题.加强班子作风建设,培养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

三是解决班子的创新意识,开拓意识,大局意识和工作的主动性不足的问题.加强班子综合建设,提升班子的政治素质、领导潜力、决策潜力、创新潜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四是解决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对矛盾问题不敢担当,不敢攻坚碰硬的问题.加强班子的潜力培养,依据规章制度,强化工作纪律的执行.强化班子成员的进取精神、担当意识和规则意识,激发工作热情和干劲,改变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精神状态.

2.享乐主义方面的问题 篇二

1、堤防管理的现状及危害

1.1 堤防保护范围现状

黑龙江河道管理条例、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规定:背水面管理用地以外300m的保护范围内, 不准钻探打深井;但据调查, 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更由于在保护范围内开采河流石, 造成江河主流改道, 致使护岸堤脚近处出现塌岸,

1.2 堤身、戗堤管理现状

由于牧业的发展, 堤内外坡面及戗堤竟成了放牧场。大堤两侧坡面和戗堤处牛羊驴马随处可见;牲畜过后, 草没了, 坡面上只留下斑斑蹄迹:堤身植被的破坏, 造成暴雨过后水土流失严重、坡面冲沟累累。

1.3 不良经营生产的危害

生物防护是堤防的主要保护措施:在管理范围内垦植大豆等农作物, 既不符合河道管理条例规定, 又不符合堤防管理设计要求。农作生产使用杀草剂及耕翻松土等, 破坏了原来的植被功能, 易造成水土流失, 削弱堤防保护屏障。三江平原的堤防, 堤基大都是砂基, 如果再垦植, 会带来严重危害, 汛期大堤虽然挡住了洪水, 却挡不住砂基的渗流:严重的植被破坏, 会造成流土等险情:堤防工程缺少了生物防护体系, 堤防安全运行就没有了保障:暴雨、洪水、风沙、冰凌、波浪等会对堤防工程造成侵蚀破坏。

2、提高堤防工程管理设计水平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 应为堤防工程正常运行、工程安全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创造条件, 促进堤防工程管理正规化、制度化、规范化, 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改建、扩建堤防工程的管理设计, 应根据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的规定和要求, 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和完善:堤防工程管理设计应符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管理方便的原则, 并在管理实践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

2.1 防汛工程设计

堤防管理交通系统, 包括对外交通和对内交通两部分;对外交通, 应根据工程管理和抗洪抢险需要, 沿堤线分段修建与区域性水陆交通系统相连接的上堤公路, 以保证对外交通畅通;对内交通应利用堤顶作为交通干道, 连接各管理处所, 以及附属建筑物、险工险段、工石料场、生产企业、场站码头、器材仓库等, 以满足各管理点之间的交通联系:沿堤全线必须做好堤顶、堤坡和堤基的排水设施, 保持堤顶干燥、稳定:背水坡顺堤戗台, 汛期高水位不易作为交通干道, 以免造成险情。

2.2 生物防护工程设计

保护堤防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生物工程体系, 主要有防浪林带、护堤林带、草皮护坡和草皮导渗等。防护效果应满足以下要求:消浪防冲, 防止暴雨、洪水、风沙、冰凌、波浪等对堤防工程的浸蚀破坏;拉沙固滩, 保护堤防和护岸工程的基脚安全;营造防汛用材林和经济林;涵养水土资源, 绿化堤容堤貌, 优化生态环境;防浪林带和护堤林带, 应按统一规格和技术要求, 栽种在堤防工程迎背水侧护堤范围内。

临水侧用于消浪防冲的防浪林带, 范围可适当扩大:大江大河堤防防浪林带, 宜采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的立体紧密型模式, 防浪林木以选用耐淹性好、材质柔韧、树冠发育、生长速度快的柳科或其他适用于当地生长的树种为宜:

背水侧护堤林带的种植密度, 应根据土壤、气候条件, 以及防治风沙、涵养水土等确定。护堤林带, 宜种植适宜当地土壤、气候条件, 材质好, 生长快, 经济效益高的树种;堤身和戗堤基脚范围不宜种植树木;已栽种树木的堤防工程, 应进行必要的技术安全论证;为防止暴雨、洪水、风沙、冰凌、波浪等对土壤坡面造成侵蚀破坏, 一般还需种植草皮护坡。

护坡草种可选用苜蓿:苜蓿喜温暖耐干旱, 适应性强, 匍匐地面, 着地生根;在整修加固好的大堤内外坡面种植白花苜蓿或紫花苜蓿, 可使大堤变成一条绿色长廊;苜蓿草质优良, 每年可收获3~4茬, 每公顷可产干草12000kg, 1.6公斤苜蓿干草相当于1公斤粮食的热量, 是很好的家畜饲料,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据畜牧、农业专家介绍, 种植苜蓿, 其经济价值远远大于现状的种植大豆。

古稗, 因喜水北方俗称水稗草。此草种生存能力非常强, 喜水耐淹, 生长速度快, 繁殖能力强, 根系发达, 固土性能好, 是水土保持的优选草种。古稗棵高1.5~2.0m, 径粗1.0~3.0cm, 草籽是家畜的好饲料, 草秸是上等的牧业饲草料, 最适宜北方种植, 经济价值不亚于农作物;在迎水面护堤地内防浪林以外种植, 可以起到堤基固土作用。

3、提出的建议

一种不良的行为会给防洪工程带来危害, 一项新技术的推广会给社会带来效益。除险加固后的堤防, 管理部门要管理规范化、经营使用要科学化, 由单纯的经营型过渡到管理经营型。及时在迎水侧护堤地内营造防浪林带、种植古稗草, 背水侧护堤地内营造护堤林带, 堤顶、堤坡、戗台种植苜蓿草, 既可满足堤防的管理设计要求、增强了堤防的防护能力, 又可为了牧业发展提供饲料, 给管理部门带来经济效益。所以, 应尽快改变目前使用不科学的现状, 在堤防管理范围内禁止放牧、垦耕。推广新技术, 大力营造生物防护体系, 在取得效益的同时, 也增强了堤防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建筑节能发展方面问题的分析 篇三

关键词:建筑节能;发展;对策

1 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

1.1 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潜力

我国建筑不仅耗能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国家高出2-3倍。因建筑能耗高,仅北方采暖地区每年就多耗标准煤1800万吨, 直接经济损失达 70亿元。我国现阶段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处在关键时机。以占我国城市建筑总面积约60%的住宅建筑为例,采暖地区城镇住宅面积约有40亿平方米,2000年的采暖季平均能耗约为25公斤标煤/平方米,如果在现有基础上实现50%的节能,则每年大约可节省0.5亿吨标煤。空调是住宅能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住宅空调总量年增加约1100万台,空调电耗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迅速上升。如果我国大部分新建建筑按节能标准建造并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则可使空调负荷降低40%-70%,有些地区甚至不装空调也可保证夏季基本处于舒适范围。

公共建筑节能潜力也很大。目前全国公共建筑面积大约为45亿平方米左右,其中采用中央空调的大型商厦、办公楼、宾馆为5亿到6亿平方米。如果按节能50%的标准进行改造, 总的节能潜力约为1.35亿吨标准煤。如果国家从现在起就下决心抓紧建筑节能工作,对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对既有建筑有步骤地推行节能改造, 则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可减少3.5亿吨标准煤, 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约8000万千瓦 (约相当于4.5个三峡电站的满负荷出力, 减少电力投资6000亿元)。如果要求2020年建筑能耗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末的水平,则节能效果将更为巨大。

1.2 建筑节能发展缓慢的原因

多年来,我国开展了相当规模的建筑节能工作,主要采取先易后难、先城市后农村、先新建后改建、先住宅后公建、从北向南逐步推进的策略。但是到目前为止,建筑节能仍然停留在试点、示范的层面上,尚未扩大到整体,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筑节能开发建设成本高(按新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测算,大体上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成本要增加 100元);②开发商追求的是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大的空间利益;③建筑设计从围护的结构、

设计的角度、施工的角度、计算达到的系数等要比一般普通建筑复杂;④政府考虑的是 GDP 在全国所占的位置,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⑤建筑节能的建筑材料、工艺技术还没有形成体系;⑥国家对建筑节能的规范还没有列入强制执行的范畴;⑦国家及地方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经济鼓励政策,建筑节能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2 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对策

2.1 提高认识,转变职能,把建筑节能列入国家决策层的重要议程

①各级政府要把建筑节能提高到实施资源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②要把建筑节能作为实施公共服务、强化资源战略管理和加强环境建设的重要职能来对待;③由政府实施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试点小区,通过示范工程以点带面,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推动建筑节能的一种有效工作方法。

2.2 组建建筑节能、设计研究领导机构

政府应将节能工作放在能源战略的首要地位,把推动建筑节能的运作摆上议事日程,把建筑节能作为城市生态环保的一项措施来抓。建议各地应以建设局、房管局为主组建市建筑节能领导小组,负责当地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建设、规划制订实施推广建筑节能的目标措施、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设立当地建筑节能的办事机构—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当地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相关的管理工作。

2.3 编制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和加强监督管理

为了加快节能建设和使建筑节能有序发展,应编制建筑节能的规划和实施计划等。在新建住宅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实施办法》《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使建筑能耗满足规定的标准要求,通过行政立法,把推广建筑节能从一种号召性行为转变为一种强制性行为,以全面启动全国建筑节能工作,并加强落实和监督管理。对老的住宅可调整、完善和改造的,也应采取相应措施逐步进行改造。只有采取强化节能的措施和提高效能的政策,走“能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最小”的发展道路,才能形成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为今后城市建设更长远的循环发展奠定基础。

2.4 加快对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工作

要把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建材及先进适用成套技术的研究、生产和推广应用摆上“产学研”单位的重要议程。加强学科和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合,积极开展组织设计和攻关工作。组织科研机构、建筑设计、环境保护、新建材开发的专家和生产厂家积极开展对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攻关工作。①开展标准化、多样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设计,为实现住宅建筑节能的通用化、配套化、系统化提供技术支持;②在建筑体系上,要加快以承重结构为主线,包括围护结构、隔断、厨卫、门窗、管线等形成标准化、系列化,符合产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完整建筑节能体系;③使用建筑节能部品体系,包括外围护、内围护、厨卫、设备、智能化、小区配套等六大部品体系,要形成通用部品、系列开发、规模生产,不断研究、设计、生产出新颖、环保、防污、隔音、保温、隔热的建筑节能材料;④加速建设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使用智能遮阳及门窗自控系统,门窗应向节能、高档、新型、多功能、多品种的方向发展,减少使用能源,卫生间上下水管设计和使用 U型管,避免外溢返臭和冬天防寒;⑤在住宅中设计储放再生水的固定容器,充分利用再生水,要使建筑成为节能建筑和绿色环保建筑。

2.5 制定经济扶持政策,加大对建筑节能资金的投入

要创新投融资体制,想方设法筹措开发建筑节能的资金,要制定经济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的经济激励政策,例如可减少土地出让金收益, 或减少营业税等,不断研究探索建筑节能的发展基金,采取多元化筹措建筑节能资金的办法,加大对建筑节能资金的投入,为加快促进建筑节能提供资金保障。

2.6 积极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节能材料

积极推广使用低辐射镀膜玻璃LOW-E。这种玻璃既可以达到在冬季有效利用太阳辐射热能加热室内物体,并阻止室内红外热辐射通过玻璃向室外泄漏的保温效果;在夏季又可以达到阻挡室外的红外热辐射影响室内温度的隔热效果,从而实现降低住宅建筑总能耗的目的。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和产品,经常开展建筑节能材料展示推广会。使建筑節能材料通用化、配套化、系统化。要开展建筑节能设计大赛,重奖建筑节能设计人才。

2.7大力宣传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

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黑板报等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建筑节能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国家两部两委关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发文实施,对建筑节能的外墙保温及外门窗保温等已提出要求,要广泛宣传“设计标准”,落实监督实施“设计标准”,把建筑节能当作一项战略决策的大事来抓。

3 结束语

4.享乐主义方面的问题 篇四

篇一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学习方面

对学习抓得不紧,满足于一般化。自我认为平时学的能够,满足于有必须的基础,因而放松和忽视学习,致使学习被动应付,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在工作中忽视了知识潜力的培养和再提高,对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全面,临到用时才临时抱佛脚,对学习没有做到长期坚持,个性是联系实际不够,解决实际问题少。

(二)工作方面

1、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存在等、靠等现象。总认为自我只需要做好份内的事就能够了,工作中领导安排什么就做什么,总是按部就班,只立足于把工作做好,不孜孜追求于把工作做新,没有大的、明显的创新特色。

2、工作态度方面

一是工作标准不高,在工作中自我要求不够严。虽然在工作中不断努力,出色完成了工作任务,把自我的知识和热情也体现到工作中去,但也存在自我要求不严格的现象,有时思想较为懒惰,安于做好自我份内的工作,不注重思考整体的工作和大局。二是开拓精神不强,思想观念不够开放。在工作中安于现状,工作上放不开手脚,不够大胆,满足于按照领导要求,做好本职,完成任务,缺乏创造性、独创性的点子,存在着等、靠的思想,总是被动理解领导安排的工作,对如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不能主动替领导分忧。三是有时办事不够严谨,没有精益求精的思想,完成一项工作没有争先创优精神,虽然工作都完成,目标也按时完成就是质量不高。

3、工作作风方面

一是不够扎实,存在急于求成的情绪。一接到任务,有时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而不是怎样做到最好,有时存在应付以求过关的想法,二是服务态度有时不太好。有时工作忙,来办事的人多,开始时还能够做到对服务对象心平气和,到最后就导致工作缺乏耐心,产生急躁情绪,影响工作效果,没有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我,工作方法简单,致使工作效果不佳。

三是存在有怕得罪人的思想,有时说话不讲究策略。

4、工作纪律方面

日常管理不够严格。总体上还是能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但有时对日常纪律抓落实不够,执行制度有时不够严格,偶尔有迟到早退现象,虽然没有影响到工作的按时完成,但还是违反了组织纪律。

二、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一是自我放松了学习及对自我的要求,没有从思想深处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没有树立长期的观念,没有把长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已的工作潜力作为目标。

二是没有树立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大胆创新的风格,思想上有等、懒、靠的情绪的要求,在小节上放松了自身纪律,自我对自我的工作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整理。

三、整改的措施

1、努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首先是自觉学习,在学习上增强自我约束机制,自我加压,强化学习,努力学习理论,学政治、学财政法规及党的新政策、新方针,严于律己、严于律人,学会与时俱进。

2、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要努力做到善于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所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急躁情绪,迎难而上,用心工作;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因循守旧,不安于现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善于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针对当前工作中面临的新状况、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已有的经验,提出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案;善于从全局的高度认识事物;善于根据个人具体状况和自身工作特点,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脚踏实地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3、强化职责,提高效率。对自我的工作多用心、用脑,领导交办的事及我自我份内的事做好计划,使其有序、有时、有步骤地完成,这天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做,树立强烈的时光观、效率观、质量观,促进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自身潜力的不断提高。

篇三

根据市局的统一安排,本人认真领会本次学习的意图,认真听取单位领导的讲话,并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透过学习和与全站干部职工查抄自身不足,现将本人自查自纠整改状况汇报如下: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能摆正国家、群众、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平时对待工作比较认真,对待同事能做到言行一致,不拆台,不搞小团体。能认真的处理单位领导交办的任务,也能以用心的态度去参加各项活动,取得了必须的经验和成绩。但由于本人比较年轻,思考问题不够全面,处理问题的方法还比较单一,在近阶段的工作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现总结如下:

1、理论学习没有得到加强,忽略了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工作潜力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作上有时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够用心主动。

3、工作作风尚存在着不实问题,平时对自身查的少,对问题发现的少。

4、凭老经验,老办法解决问题。有懒惰现象,不善于新角度思考问题。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本人整改措施如下:

1、懒惰是人的天性。只但是有的人能克制,而有的人却放纵着。随着岁月的流逝,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前者鲜花满路途,后者树木凋零枯。有的人不愿干、不屑于“小事”,只等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结果是一生碌碌无为;而有的人,不管是技术能手,还是先进个人,在自我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他们不仅仅“善小而为”,而且“善大更为”,干“小事情”却成就了“大事业”。我在本次查摆中尤其要重视这个问题,做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2、针对自身不足,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转变工作作风,立定为人民服务意识,以此解决工作作风不完善和为人民服务不够高的问题。

3、认真学习,讨论,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认真落实深入排查,在认真学习排查的同时要用心地参加讨论,谈个人的感想和体会。总之,透过学习,讨论使自我充分认识到这次查摆,是对自我认真负责的必然要求,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依法行政,礼貌执法,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的现实选取,是解决不良作风有效手段,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形势和自身面前,作为一名公安民警,对自身素质和学习提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关,持续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自觉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胸怀全局,心系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前进,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5.形式主义方面 篇五

个别领导基层调研不深入,听汇报、看材料较多,掌握情况不够,调研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

(2)有的领导布置工作时提的要求多,具体指导少、检查少,抓工作有蜻蜓点水现象。

2.官僚主义方面(4条)

(1)有的干部工作作风浮漂,照搬硬套,措施不切实际,办事拖沓,不负责任、不敢担当。

(2)个别领导干部帮助基层解决困难意识不强,面对问题绕着走,而不是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3)有些领导干部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执行措施决议打折扣,甚至擅作主张、以下否上。

(4)对年轻同志关心培养不够。建议加大“传帮带”力度,促进学习提高。

3.享乐主义方面(2条)

(1)事业心、责任心不强。个别干部工作缺乏主动性,得过且过,习惯于在办公室等指示,有任务能推就推,习惯当工作的“二传手”,不愿与下属同甘共苦。

6.享乐主义方面的问题 篇六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提出了社会建设六大方面的内容: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等。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一、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二是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是要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四是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

五是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六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

7.享乐主义方面的问题 篇七

关键词:桥梁,施工质量,裂缝,问题,防治措施

桥梁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保证桥梁的施工质量, 避免桥梁产生质量病害, 不但有利于提高桥梁的安全性, 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但是从目前桥梁工程实践现状来看, 在桥梁施工中常常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桥梁出现裂缝, 降低桥梁的整体强度, 容易对桥梁的结构稳定造成影响。为此必须要对这些裂缝进行有效的防治。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 指出引起桥梁施工裂缝的成因, 提出一些裂缝防治措施。

1 引起桥梁施工产生裂缝的因素

由于桥梁施工一般是在露天情况下完成, 且桥梁结构相对较为复杂, 施工难度较大, 因此在施工中会面临很多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 其中能够引起桥梁出现裂缝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荷载、冻胀、温度和施工技术等几方面。

1.1 荷载。

由于桥梁结构一般都具有跨度大的特点, 若在施工中没有严格控制桥梁的受力因素, 使桥梁在强度未达到要求时就承受过多的荷载, 就很有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如在施工中施工机械随意停放, 施工材料堆放在不合理的地方, 或者是未做出详细的受力分析就随意更改施工方案, 这些都可能会导致桥梁的受力不均, 或荷载过大, 从而增大桥梁的局部压力, 引起结构裂缝的产生。

1.2 冻胀。

在一些规模较大的桥梁施工中, 一般需要1-2年的时间才能修建完成, 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温度较低的冬季。冬季施工中, 混凝土易出现冻胀现象, 使桥梁结构内部产生一定的膨胀应力, 这些应力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还会引起裂缝的产生。

1.3 温度。

在桥梁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中, 混凝土会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水化热反应, 放出一定的热量。这些热量在混凝土内部不易散发, 因此导致混凝土结构内外出现一定的温度差, 产生温差应力从而导致温差裂缝的产生。另外, 在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若不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方法, 也会使混凝土出现忽冷忽热的现象, 从而产生裂缝。另外, 在桥梁的设计中, 一般多采用预制T梁进行施工, 在安装时需要进行一定的钢板焊接, 此时焊接部位的混凝土温度就会比其他部位的高, 这样也很容易因此温差应力, 产生温差裂缝。

1.4 施工技术。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 导致桥梁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施工技术问题。即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施工要求或技术规范进行操作施工, 或者施工人员擅自更改施工顺序, 都可能会引起桥梁结构出现施工裂缝。这里所指的施工过程中不单单是指混凝土浇筑施工环节, 还包括混凝土构件的制作、运输、堆放与吊装等施工环节。任何一个施工环节存在质量问题都可能会导致后期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例如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没有做好振捣工作, 或者是混凝土浇筑出现分层;或者浇筑速度过快, 或者搅拌运输时间超过了要求时间等等, 都会使混凝土的性能下降而产生裂缝。再例如在养护过程中没有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混凝土养护初期外界温度过低而受冻等, 也会因为温差应力而引起裂缝。另外, 混凝土结构强度未达到要求就将模板拆除, 也会使混凝土结构在荷载压力作用下出现裂缝问题。

2 如何防治桥梁施工中的裂缝问题

无论是哪种因素使得桥梁结构出现了裂缝, 都会严重影响桥梁的整体安全性能, 给行车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必须要在施工中加强管理, 尽量避免和防治裂缝的产生, 保证桥梁结构的施工质量。在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防治措施:

2.1 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

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因此, 在进场之前, 首先要进行材质试验, 不合格的一律不准进场与使用。进场后, 还要随机进行抽样试验, 发现不合格的应进行妥善处理。

2.2 温度的控制

(1) 改善骨料级配, 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加添加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拌和混凝土时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 利用浇筑层面散热;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 通入冷水降温;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 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 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变化;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或薄壁结构, 在寒冷季节采用保温等措施。 (2) 合理地分缝分块, 避免基础过大起伏;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 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另外, 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提高抗裂能力, 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 出现后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其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2.3 加强质量意识教育

对各级施工人员要进行系统地、持之以恒地进行质量教育, 增强质量意识, 以充分发挥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 树立正确对待进度与质量、质量与效益、“质量第一”、“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观念。

2.4 加强技术培训

对施工人员加强技术培训, 以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特别是一些特殊工种的工人, 如电焊工、硅工等, 要实施持证上岗。未经专业培训或经培训未取得合格证的一律不准上岗。

2.5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目前我国的桥梁工程多为混凝土结构, 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混凝土的强度。而强度的高低除涉及设计、施工外, 主要取决于后期的养护工作。所以, 混凝土养护工作是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工序, 要加强混凝土构件的养护, 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2.6 完善工程监理制

工程监理制是在建筑领域推行的一种科学的管理制度。依据合同接受委托的监理单位与现场监理工程师, 应严格执行质量监理任务, 进行质量控制。监理工程师拥有质量和支付否决权, 但目前我国的工程监理制度还不太完善, 有时监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使之在确保桥梁施工质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结束语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裂缝是常见的问题, 然而, 只要严格控制好材料质量、施工工艺、以及现场的施工管理, 根据现场条件, 材料特点, 气温等多种因素, 采取合理的措施, 就能有效地控制裂缝的产生, 确保工程质量。裂缝的产生对桥梁寿命的影响是巨大的, 必须在施工中全面分析裂缝产生机理, 控制施工温度, 对于产生的裂缝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这样才能确保桥梁质量。

参考文献

[1]黄伟, 黄志炜.桥梁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温度控制与裂缝分析[J].建筑施工, 2009 (12) .

[2]李超.桥梁工程伸缩缝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技术与市场, 2011 (7) .

8.浅析中学生写作内容方面的问题 篇八

关键词:中学生 写作内容 存在问题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在普通教学工作中恐怕算得上是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而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写作可以训练学生表达和交流,可以让他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无疑是不可忽视的,但是通过实际的一线教学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中学生作文的现状不容乐观,所存在的问题更是多种多样,现针对其写作内容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审题偏差或错误。学生在拿到作文题目至下笔行文的一段时间里最重要的就是审题,要充分理解题干的含义,明确题干的要求,中学生审题主要包括文体、字数等等。

首先,审题不清导致文体不明。就作文的体裁要求而言,初中生主要要求写记叙文,高中生则主要是写议论文,学生从何得知自己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文体,答案就在作文题目中。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题目中直接指出应使用的文体,但仍会有学生出错;第二,命题没有明确的文体要求,但可以根据题干中的标志性词语推出应采用的文体,比如从“谈、说、议、论”等字眼可以得知是写议论文,“记、叙、游、览”等则是记叙文的标志性词语,但是不少学生在实际审题过程中忽视了关键字眼,使作文出现重大的错误。

其次,在审题过程中未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命题或材料往往只是理解的一个引子,学生须具备挖掘其深层含义的能力。比如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学生应该看到材料背后所包含的深层含义才有可能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

2.选材老旧、大众化,缺乏新意,不够吸引人。作文题目仅仅是一个引子,学生要想在此基础上写出内容丰满的文章就必须要具备合理选材的能力。选材不只包括选择作文内容,还有取舍以及安排详略。学生选材老旧,大众化,写出来的文章内容不能抓住读者的眼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常见的。比如以老师为话题,学生写出的内容总是离不开“老师夜深了仍在为同学们批改作业”或者“下雨天家长没有来接,老师送学生回家,自己的身上都淋湿了”等,这样的选材过于老旧,人人都在写,阅读者看到这种选材的开头也许就能猜得出结尾,让整篇文章都丧失了吸引力。

3.文体知识不明确,出现“四不像”的状况。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四不像”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学生的文体知识不明确,不能清晰地将各种文体之间的界限区分开来,比如要求写景物记叙文却在写作的过程中掺杂了太多的抒情或者议论的部分,把这篇文章活生生地写成了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的结合体。

4.具体内容言之无物,虚假连篇。中学生写作的最终目的其实是想要培养其审美情趣、个性修养,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但事实上中学生作文在达到这个终极目标的过程中还带来了一系列我们并不愿意看到的现状。一篇优秀的作文除了要有出色的文采,其中最重要的还必须具备充实的内容,“有些学生的文章表面上看不可谓不美,文采也不可谓不盛。然而,那种‘美是模仿之华丽,那种‘文是玩弄技巧之文采”,这样的文章即使是再华美,也如同绣花枕头一样只是空有其表。

所谓虚假连篇,指的就是在很多中学生的作文中缺乏真情实感,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周易》中提到过:“修辞立其诚。”中学生的作文提倡求诚、求真、求美的人文素质,叶圣陶先生也说:“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感情等问题。”

5.写作结构模式化,千篇一律。在所收集的中学生范文中,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的作文模式化严重,读多了就让人感觉到千篇一律。高三学生的议论文中这种现象是最为明显,所谓的“五段三论式”开头、结尾、再加上中间三段的论述,这样的文章公式化,套路化,格式化,几乎每个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一个模式,毫无创新可言。中学生平时的学习压力大,而一篇作文一般会耗时30—40分钟,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为了应付作业,应付老师,更愿意将他们的作文套入模式。而在考场上如果这一学科想要拿到高分那么作文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在考场上追求新颖出奇不仅会耗费大量的考试时间也会承担更多风险,与差距不大的“保险分”相比,学生大多都会选择平中求稳,不愿做考场作文中的特立独行者。

如果说作文在当代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占据了半壁江山,那么作文的内容就是整个作文学习中的主梁骨。想要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写作的质量,那么就应该考虑先将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各个击破,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习作训练。只有将作文主体部分中存在的问题妥善解决后,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最终达到理想的作文教学效果。

9.享乐主义方面的问题 篇九

这些经验对现阶段党的建设有什么指导意义? 基本经验:

(1)决定党的性质的主要看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是他们不但在组织上入党,而且在思想上入党

(3)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中共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必须实行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4)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指导作用:

借鉴民主革命时期党建的基本经验,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搞好党的思想、组织、政治、作风等方面的建设

简答题的范围是在那份完整版里的9道简答题考4道;论述题的范围是第二章第三节。其他的是考试范围第一章的第一节的三,第二节的二,第三,四节;

10.“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篇十

(一)形式主义方面

一是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以会代学,以工代学的情况多,系统学习理论少。

二是在工作中处理问题就事论事、就工作论工作,思路不宽。有时从客观条件上找原因多,自身工作思路、工作作风方面努力程度不够。

三是工作重规划、轻实施、轻细节。

(二)官僚主义方面。

一是学习研究不够,深入基层、群众中调查了解情况少,习惯于在办公室想事做事。

二是群众工作经验缺乏,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要性认识不足。

三是不能虚心向群众学习,不能真心对群众,不能热心为群众服务。

(三)享乐主义方面。

一是存在厌战情绪,工作中每天接触的都是单一重复的事,对工作要求不高。二是主动想工作不够,研究开展不够。

三是艰苦奋斗思想淡化,进取心不足。

(四)奢靡之风方面。

一是自律观念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作风不够朴素、不够勤俭的问题。

二是在生活中还存在着讲面子、讲排场的现象。

11.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四方面问题 篇十一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板块 教学过程 教学手段

时下,优质课成了教师评职称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各地、各层次的评比活动如火如荼。但是,笔者作为评委参加了几次这样的活动之后,却发现许多优质课过于讲求形式,而忽视了对文本的研读、对教学过程的推敲和对学生、学法的研究。综观这些活动,虽然参加评比的教师的基本素质及基本教学水平、教学手段的运用都达到了较高的层次,课堂气氛制造得热热闹闹,但是,在教学设计方面,却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或误区。比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问题,课堂讨论和课外拓展的问题,多媒体课件的运用问题等等。而这些问题处理得是否得当,往往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综合几次活动所发现的问题,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强化教学设计,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设计思想的科学性

1.以文本为中心,兼顾课外拓展

文本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让学生首先读懂文本。所以,文本解读是教学首先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时下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些教师淡化文本教学,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到课外拓展方面。我听过一节《触龙说赵太后》,教师的文本教学只进行了23分钟,没有文言知识教学内容,导入之后就进行内容分析、归纳。然后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外拓展,又是设置情景让学生上讲台分角色表演,又是课外经典范例讨论、提问。课堂气氛热热闹闹,教师和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却没有获得任何文言知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缺乏整体性和逻辑性。这是典型的文本教学与课外拓展的“本末倒置”。

2.兼顾诵读,不能偏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中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诵读,学生不仅可以自行解决文本中的基础知识,发现疑点、难点,而且还可以培养语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所以,无论什么体裁的文本,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应该是学生的诵读,在此基础上,教师才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只不过是不同体裁的文本,诵读所占比重有所不同罢了,绝不能忽略诵读环节。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却往往“背道而驰”,要么教学设计中缺少诵读环节,要么以提问检测基础知识替代文本诵读;要么象征性的让一个学生读一两段文本,然后就“急不可耐”的进行文本解读。这些现象表明,教师对语文教学目标的认识还存在偏差,还没有真正理解“以学生为主体”的含义,因而,总是不由自主地就滑入了“灌输”的传统轨道。

3.文本解读要深度与广度兼顾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文本深度的挖掘,这是目前多数教师在文本解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应该说,这也是一个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硬伤”。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只注重知识的广度,拼命从文本中寻找可以拓展的点,进行课外知识延伸,这固然没有错,但不能因此而忽略文本理解深度的挖掘。比如讲莫泊桑的《项链》,有老师在作课时,重点抓住马蒂尔德的虚荣心进行课外拓展,联系当今社会的种种现象,却始终没有挖掘马蒂尔德虚荣心产生的根源。即使是课外拓展,也仅限于各种现象的罗列,而没有触及虚荣心产生的各种原因。这样的课上下来,始终给人一种漂在水面的感觉,虽有了广度却没有深度,自然是不成功的。

二、教学板块的必然性

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考虑各板块内容的必然性,即本节课所安排的几个环节、几部分内容,相对于文本来说是必须要有的。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总是发现一些教师的教学内容安排存在着违背基本教学要求的现象。比较集中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诵读

前面说过: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必备环节。没有诵读,就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就不能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更不能培养学生玩味欣赏语言的能力。一些教师上观摩课,整节课不让学生诵读文本,而流于自我陶醉式的分析,或是漫天撒网式的提问、讨论。从语文课的能力目标来看,语文课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读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比如整体读,片断读;个别读,集体读;范读,分角色读等等。教师必须矫正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方法,充分重视课堂诵读,把诵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必须的环节来安排,这样才符合语文教学的要求。

2.板书

俗话说:纲举目张。板书就是一节课的纲,通过板书,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能够明白文本的结构思路和主要特色。所以,语文课必须要有板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黑板这个教具,充分发挥它的教学辅助功能。如果一节课只是教师在讲,教师不做板书或只是写一个文章题目,这只能说是教师的失职。

3.拓展与讨论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指向。这一指向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文本,要明白,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要通过文本解读这一过程,掌握正确的方法来培养。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坚持“以文本为中心,适当拓展”的原则,即该拓展则拓展,能拓展才拓展,不能只追求形式,为拓展而拓展。任何课外拓展对文本来说都必须是必需的。

同样,课堂讨论也应该坚持这一原则,适合讨论的话题和内容才能安排讨论,是文本中心或主题内容的才能安排讨论,否则就会本末倒置,为讨论而讨论。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时,要考虑合理运用讨论这种教学手段,而不要哗众取宠,追求课堂气氛的表面繁荣。

三、教学过程的逻辑性

教学过程的逻辑性,指的是教学过程的安排要符合思维认知的逻辑规律。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符合文本思路、结构规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一般来讲应该包括下面几块内容:

1.导入;2.作者与文体、背景;3.文本解读;4.拓展实践(必须是文本需要的);5.归纳总结。

“导入”自然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拓展实践”和“归纳总结”是最后环节。而“文本解读”是当然的教学主体。那么,“作者与文体、背景”该放到那个位置呢?此其一;“文本解读”该怎样进行呢?此其二。

对于第一个问题,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亦步亦趋,不管文本特点,“导入”之后即讲“作者与文体、背景”,以至于形成了死板的教学模式。但是,现在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方法,整节课不做必要的“作者与文体、背景”介绍,或放的位置不合理,同样打乱了教学的逻辑性。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坚持“合适”原则。首先,有些文章不必介绍(与文本内容没有很大关联),有些文章不需要介绍(以前已经学过),有些文章必须介绍(新学到的、与内容有密切关系的)。其次,必须介绍的,也要根据文本内容与作者、文体、背景的关系,选取合适的切入点。有的可以放在开始讲,有的可以放在文本解析中结合具体内容穿插讲(比如有些背景),而有的则可以放在文本解读结束后归纳(比如有些文体特点)。不能一刀切,拘泥于死板的模式,更不能该讲的不讲。

对于第二个问题,传统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恪守“从局部到整体”的原则,不管什么样的文本,都要从第一段讲到最后一段,从段落分析到中心思想到写作技巧、语言特色,这种讲法已经为大多数教师所抛弃。但是,现在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全然不顾文章的思路结构、特征,凭一己之见,随意切入文本,甚至于有的教师肢解文本,只讲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感兴趣的部分。本人就曾见过一位教师讲《荷塘月色》,介绍完作者之后,结合题目,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那么,这篇散文是怎样写荷塘和月色的呢?”然后就直接带领学生分析文中有关荷塘和月色的描写,整节课丝毫没有触及文章开头部分的内容,更没有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本节课也就上成了写景欣赏课。这样的语文课又怎样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呢?

俗话说:教无定法。这句话是依托于“文无定法”的。“无定法”不等于“无法”,这个“法”就是文章的思路结构,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语文教学要尊重文本,既要尊重文本内容,也要尊重文本的思路结构,不能随意割裂内容关系,肢解文章结构。正确的方法是:根据文章内容或结构特点,选取合适的切入点,或从前到后,或抓住过渡段连接前后内容,或抓总结段回溯全篇,或由文章某一关键句、关键环节“以点带面”,或由整体感知、筛选到局部重点分析鉴赏。无论如何,要遵从文章逻辑要使学生能够根据作者的思路或文章的组合特点,既明白内容关系,又了解组织构成,真正做到了然于心。

四、教学手段的必需性

“教”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必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应该的,但是,任何手段都必须是教学所“必需”的,否则就会喧宾夺主,适得其反。

1.多媒体的使用

当前,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已经成为普及性教学手段,而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与弊端也已呈现无遗。于是,有关如何合理运用课件的争论也此起彼伏。我觉得,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该用,而在于怎么用。

首先,应该给多媒体课件一个合理的定位,即辅助性教学手段。既然是辅助性的,就应该把握好使用的“度”,不能喧宾夺主,以多媒体课件替代正常的课堂教学。

其次,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设计课件,不要把所有的内容都搬到课件上去。要注意课堂诵读和课堂板书,不要全用课件替代了。

最后,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要注意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为此,教师最好不要把问题的答案打在课件上,因为这种“唯一”性的答案虽然很规范,但却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无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生成性的培养。

2.关于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一门艺术。但是,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在提问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这主要还是教学设计方面出了问题。那么,设计课堂提问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所提问题应是必须的。对于文本内容来说,应该是有疑问的“点”;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存在疑问的“点”。如果是疑问“点”但学生通过阅读自行能够解决,那也没有设疑的必要。

(2)问题设计的指向性要明确。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讲求严密、明确,让学生一听就知道让思考什么问题、范围是什么,而不能似是而非、模糊不清。

(3)提问语言要简洁。要把问题和引导区分开来,明确提出问题后,学生都听明白了,如果需要,教师再作必要的引导,不要萝卜白菜一锅烩。

(4)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要越俎代庖,迫不及待地说出答案。

(5)一节课提出的问题要少,不能不分大小主次,处处提问。要把关键的、重点的问题提出来,其他的随机处理即可。

(6)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答案的多样性,提前预设合理的处理方法。如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要表扬,并重申答案,以使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如果学生回答的不完整,教师可以让别的学生加以补充,或在引导、提示的基础上,自行加以补充、引申、扩展。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可以加以引导,或征求大家的答案,不要只是简单否定,那样会影响被提问学生的情绪。如果学生提出多种答案,教师要注意灵活处理,不要只关注与自己答案一致的,而不管其他合理或与问题有关联的答案。

12.农户舍饲肉羊应注意的五方面问题 篇十二

羊具有善游走的生理属性, 转入舍饲后, 因运动量不足, 会导致各种生理机能失衡, 因而要加大运动量, 原则上运动场是羊舍面积的4倍, 每天要保证羊群有充分的运动。运动场以平整、不积水为标准, 一般用沙土或出坯土铺垫, 切忌水泥地面, 长期在水泥地面运动, 易造成肢蹄病。

2 品种质量差产出效益低

过去以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 不管养什么品种的羊都有效益, 其原因是利用国家草场资源, 投入饲养成本低, 经济效益高。羊是食草动物, 以食草为主, 转入全舍饲后, 饲喂饲草都要靠人工种植或外买, 这样就增加了饲养成本, 如果土种羊不进行品种改良, 体形小, 生长发育慢, 其饲养周期长、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所以必须饲养改良品种羊, 才能获得较高产出效益。

2.1 绵羊

应以萨福克、夏洛来等为父本, 小尾羊为母本, 利用小尾寒羊繁殖力高的特点和萨福克、夏洛来产肉率高, 肉品质好的特点, 一只小尾寒羊母羊产羔成活3.5只羔羊, 杂交羔羊每年产肉量可提高3~5 kg, 羊肉品质得以改善。

2.2 山羊

以波尔山羊做父本, 当地山羊做母本进行杂交改良, 可以大大提高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

3 饲料质量差品种单一

以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 羊群可吃到多种牧草, 加上适当的补饲, 基本上可满足羊群的营养平衡。转入舍饲饲养后要注意精、青、粗饲料合理搭配, 满足羊群的营养平衡, 但现在有些农户做不到这点, 饲料单一、质量差, 满足不了羊群的营养需要, 羊膘越养越瘦, 羊群体质弱, 产羔成活率低、出栏率低、发病率高, 经济效益低。

在饲料搭配上, 必须要考虑羊群的营养平衡, 做到精、青、粗饲料合理搭配, 满足羊群的营养需要, 同时要做好粗饲料的加工调制。羊做为反刍家畜, 特殊的消化生理功能, 经微生物菌发酵的粗饲料, 更有利于其消化、吸收、营养转化率高。因而舍饲养羊, 羊群饲喂的各种秸秆, 应做微生物菌发酵处理, 主要方法有:青贮、黄贮、EM菌发酵。

(1) 青粗饲料来源:各种青、干牧草、各种农作物秸秆、萝卜和胡萝卜等块根青饲料。 (2) 日粮青粗饲料比例:成年羊每日1.5~2 kg发酵饲料, 1~1.5 kg青、干草为宜, 种公羊配种期及母羊妊娠、哺乳期要供给胡萝卜等多汁块根饲料。 (3) 粗饲料饲喂方法:以每日饲喂3次为宜, 即早7点、下午1点, 晚7点。 (4) 精饲料来源:羊的精饲料以玉米、豆粕为主, 适当添加多种维生素、矿物质, 其中矿物质以铁、锌、硒、铜等为主。 (5) 精饲料日给量:玉米80%、豆粕17%、3%羊专用预混料, 每只成年羊日耗混合精料0.25 kg, 育成羊0.19 kg, 羔羊0.13 kg。 (6) 精饲料饲喂方法:每日喂2次 (早晚各1次) , 都应在粗饲后补饲。

4 忽略啖盐与饮水

有些养羊户在饲养管理过程中, 不注意啖盐与饮水这一重要环节, 影响羊群生长发育, 降低了羊群的生产性能。满足舍饲养羊饮水及啖盐的需要, 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要根据不同饲养规模, 合理设置饮水槽, 让每只羊都能及时喝到清洁水, 一般每天3次啖盐, 均在饲前, 先啖盐、后饮水。

5 疫病防治意识差

13.执行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 篇十三

(一)理论功底不扎实。主要表现对重大理论问题一知半解,存在“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有时凭有限的经验办事,结果常常事倍功半。学习缺乏点滴积累和系统钻研,知识面狭小,偏重于与自身业务工作联系紧密的知识。

(二)工作主动性不够。思想上存在一定的惰性和畏难情绪,缺少主动争挑重担的勇气,有时需在他人的督促指导下才能完成工作。工作中遇到难题有绕道走的思想,缺少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劲头。。

(三)自律意识不严。思想上自我约束不严格,有松懈懒散的现象。不能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状态,还存在看心情干工作的现象。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加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继续加强学习的认识不够到位,对政治理论素养的培养认识不足,对政策理论学习热情不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求甚解、不愿深研、断章摘句。对一些理论问题政策法规说不出所以然,断章取义;学习政策理论只是为学习而学习,未加充分体会,与自身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工作实践常常脱节,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

(二)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有偏差。放松了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缺少“日三省吾身”的自觉,思想上自警自励不够。没有严格按一个有着共产主义信仰的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没有党的事业兴衰和一己的荣辱息息相关的责任意识,习惯于以小人物的视角和眼光看问题,在政治上心智还不成熟,缺乏政治敏锐和自觉性,缺少政治责任感。看待问题眼光不具前瞻性、思维深度广度不够,工作开拓创新意识不强,习惯按部就班。

三、努力的方向及措施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从以下几方面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

(一)加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一是全面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二是广泛涉猎新知识、新思想,随时搜集整理重大理论成果,钻研政策法律法规,充实完善头脑,更新思想观念,促进自身工作。

( 二)积极工作,主动完成任务。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牢记教导,力求将工作做到最好。一是工作要积极主动,不待扬鞭自奋蹄,尽量减少他人的督促;二是彻底清除工作粗心大意的弊病,争取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14.贫困退出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篇十四

一、贫困人口方面

1、漏评:符合贫困识别标准但未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点关注未纳入建档立卡的低保户、危房户、重病户、残疾人户、无劳力户;

2、错退:已脱贫户收入未达到3200元/人/年(2017年),或者没有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重点关注已脱贫户住危房、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适龄儿童未接受义务教育、饮水未安全达标的问题;

3、程序不规范:未按规定程序脱贫,重点关注贫困户脱贫未签字认可、脱贫未开展民主评议、脱贫未公示或公示时间未达7天等问题。

二、贫困村方面

1、退出未达标:贫困村退出未达到“一个确保、两个完善”标准;

2、退出程序不规范:贫困村退出未按村自主申请、乡镇监测上报、县市区审核审批、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签字、市州核查、县市区退出销号;

三、贫困县方面

1、“三率一度”未达标:综合贫困发生率高于2%,脱贫人口错退率高于2%,贫困人口漏评率高于2%和群众认可度低于90%的问题;

2、工作未落实:基础设施、资金项目管理、台账资料、驻村帮扶、政策宣传等不到位的问题

15.享乐主义方面的问题 篇十五

爆炸物品隶属于高危物品, 一旦管理不当则就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进而威胁到了社会治安的稳定与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在实际开展该项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因涉及到多个管理部门, 虽然关于如何实现对爆炸物品有效管理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但依旧难以从根本上实现对这一安全隐患的有效规避与控制。因此, 要想在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管理意识理念的基础上, 实现该项管理工作的完善落实, 则就需要针对现有问题进行完善解决。

1 当前爆炸物品管理方面所呈现出的问题

1.1 相应监管部门对该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从实际该项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看, 一系列爆炸物品爆炸事件的发生间接反映出当前相应监管部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而根源在于对于该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 监管单位通常只是按照上级指示进行工作的部署, 而实际整治的力度过弱, 致使该项工作忽于表面化。而涉爆单位的领导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 片面强调生产效益, 而忽略了爆炸物品所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 一旦爆发将有可能会使得相关责任人付出惨重代价。但是因安全意识差, 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致使该项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

1.2 地方保护主义现象频发, 相关企业管理模式滞后

一方面, 存在地方保护主义问题。对于各地方政府而言, 当地经济的发展直接与政府政绩挂钩, 因此, 在地方性利益的趋势下使得保护地方企业现象频发, 打着严格管理的旗号, 事实上是通过对地区的封锁来实现地方利益。在此过程中, 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难以实现, 爆炸物品的流通也同样受到限制, 外地的进不来、本地的出不去, 加上双重标准的实施致使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并违背了相应管理条例的要求, 另一方面, 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 对于很多企业而言, 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片面强调短期经济效益的行为与管理模式下, 致使其忽略了安全管理工作, 比如一些矿山企业在实际落实爆破作业的过程中, 存在着严重的违规行为且管理不当。相应涉爆生产单位在生产上存在违法行为, 在管理上基于重视程度不足、人员能力素质低等多方面因素的束缚致使爆炸安全隐患凸显。

1.3 非法买卖行为难以得到根治、涉爆企业间关系复杂

从非法买卖角度出发, 基于利益的趋势与诱惑下, 煤矿非法开采等行为的存在给非法买卖爆炸物品提供了生存的沃土, 整个非法买卖生产销售链条成熟, 相应管理工作的难度较大。一方面一些企业不具备合法的资质致使难以通过相关部门审批, 另一方面审批程序复杂, 所耗费时间长, 加上合法与非法购买途径下的价格存在很大差距, 进而致使非法买卖行为无法得到有效打击与监管。从涉爆企业间关系的角度出发, 整个原材料提供商、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以及使用企业间构成了完善的产业链, 但是每个单位分属不同类型, 但互相影响, 且都需要受到统一管理。但实际管理中各不同企业隶属于不同管理部门管辖职权内, 因此这一复杂关系的存在致使该项管理工作难以避免的会存在疏忽与漏洞, 相应管理工作难以得到完善落实。

1.4 尚未形成管理整治的合力

在这一管理工作中, 多部门分管形式下, 虽然能够明确相应职责, 但是因难以形成合力, 致使整体管理的成效偏低。在实际开展工作中, 因缺乏相互配合, 致使各部门间存在互相推诿责任的问题, 一遇到实际问题便认为与自己部门无关的管理工作, 只需要“各扫门前雪”即可, 而每个部门间都因此种思想的制约, 致使在落实爆炸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难以取得突破性成效。

2 进一步强化爆炸物品管理力度以实现该项管理工作完善落实的对策

2.1 落实企业重组以优化该产品的结构

爆炸物品相关行业因所生产与销售的产品具备高危性, 所以其属于高危行业, 而如果对这一类型企业管理失力, 则直接威胁到社会与人民群众的安全性。而基于这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针对该项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并提出通过行业的优化重组, 以将技术水平低、安全隐患大、发展规模小、污染程度高的企业淘汰, 进而在实现相关企业合理布局的同时, 实现一体化产业运作模式的打造。对于企业而言, 则能够在优化爆炸物品产品质量的同时, 也促使相关企业更新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 提高爆炸物品的安全性, 以缓解该项管理工作的压力, 为实现规范化、市场化运作奠定基础。

2.2 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创新管理模式

对于国家而言, 则需要从宏观上进一步强化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而基于信息化时代下, 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实施, 则能够为进一步提升该项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奠定基础。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 需要以完善数据库的搭建来实现信息的动态公布, 将爆炸物品的标志、相关企业的基本信息等进行公布。而相应涉爆企业需要在强化对该项管理工作重视程度的基础上, 搭建相应信息化管理平台, 并与国家进行联网, 以此来提高管理效率, 确保企业自身安全生产的实现, 同时还能够以信息的高度共享来确保各相关管理闭门能够借助该管理系统来提升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效率性。在此基础上, 要以相应监控系统的开发来实现对爆炸物品的动态化管理奠定基础, 以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对这一安全隐患的规避, 为确保企业实现对爆炸物品的有效管理奠定基础 (图1为爆炸物品信息化管理系统示意图) 。

2.3 实现现场监管机制的完善搭建

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 需要以现场监管机制的完善搭建来实现对相关行业的高效管理。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 公安机关要针对自身该项工作的落实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 实现职责的明确划分, 并建立完善的考评与激励机制, 进而为该项监管工作的落实奠定基础;同时还需要针对监控对象, 以现场动态化监管的方式来强化监管, 在明确监管程序的基础上, 针对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 建立相应惩处管理办法, 以实现对相关行业行为的有效监管。

2.4 创新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途径

对于整治非法涉爆行为而言, 公安部门是主体, 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 则需要以多种途径来进一步强化打击力度。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 要在欧加大宣传力度、贯彻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针对举报与奖励的方式等进行宣传, 以强化民众监督的积极性, 并提高相应单位与民众的安全意识理念;进一步完善情报信息工作, 以通过情报网的完善搭建来实现为违法行为的彻底性打击;积极开展整顿清查工作, 与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 实现对涉爆企业的彻底清除。此外, 还需要实现警务协作机制以及责任追究机制, 以此来进一步强化整治的力度, 确保各相关部门与人员能够积极承担起自身的职责。

3 总结

综上所述, 爆炸物品隶属于高危物品, 存在着严重的安全威胁隐患, 因此, 为了确保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 就需要在明确当前爆炸物品管理工作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以完善管理对策与措施的制定来实现对爆炸物品的高效管理, 规避安全事故隐患。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 需要落实企业重组以优化该产品的结构、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现场监管机制的完善搭建并创新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途径, 以此来实现该项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与完善落实。

参考文献

[1]陈文相, 许长彬.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J].公安研究, 2012, 08:20~25.

[2]雷振, 赵明生.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发展及存在问题的对策[J].工程爆破, 2014, 06:47~53.

16.享乐主义方面的问题 篇十六

关键词:管理会计 研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141-03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西方管理会计以来,我国管理会计在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多方努力 ,并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效;这为最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阔步走上一 条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中国式管理会计之路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我国管理 会计理论知识体系及其研究与西方管理会计相比,仍存在着学科研究不准、借鉴研究不够、 方法研究不适、应用研究不新、“三化”研究不快等严重问题。因此,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 家在管理会计研究和运用上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对我国管理会计发展中所存在的理 论问题或遭遇的应用障碍进行认真剖析、研究或理顺,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在学科研究方面:有着较为严重的理解不清和把握不准的态势

其直接影响和表现就是当前的管理会计教材书籍严重存在着原理与实务混编,且其原理的“ 理”不太完整、实务的实践性较差;管理会计教材的部分内容与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雷同、 而又有公婆之理论分歧或纷争的怪现状;如此种种,都从根本上制约了管理会计的广泛宣传 教育和实际研究运用,进而也影响了管理会计的应有作用发挥和实有经济地位;不仅极大地 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而且对会计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使人们产生 了学科之间界限模糊的认识,也就致使有人主张取消管理会计而将其并入财务管理和成本会 计中。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厘定管理会计学科体系,正确区分管理会计与管理会计学之间的 相互关系和各自的内容结构等。因为,管理会计属于现代会计工作实践的范畴;管理会计学 属于会计学科分类的范畴,是有关管理会计工作经验理论总结成的理论知识体系。由此可将 有关“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产生发展、内容特点(主要围绕与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 会计的区别联系而研究)、工作组织、职能目标、假设、原则、对象要素、任务方法、成本 习性、量本利分析、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基本理论知识从“管理会计 学”的角度加以确认。而其它实务性较强的内容,如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分析考 评会计、现代管理会计与相关学科、现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等则纳入“管理会计”中,并可 区分出初级、中级和高级的层次;或者还是按现行教材书藉的编写方式,只不过也应体现出 初、中、高的层次,可编成“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初)、(中)、(高)”教材;并杜绝 其与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之间的雷同。这样,既有利于学习者和利用者有选择性地、有所区 分和层次性地学习利用,也可充分表现出作为现代会计两大分支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提 供会计信息方面的共性和个性,更符合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研究思路和工作原则。

二、在借鉴研究方面: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借鉴时间短且进展慢,借鉴内容少且研 究浅

我国于1979年才翻译出版了第一部《管理会计》、1982年前后才自编出版了两部供不同类型 财经院校教学使用的《管理会计》教材,而其中所表现的照抄照搬现象却十分严重。比如在 管 理会计教材和理论研究中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分析、概率分析及假设条件分析等虽然涉及较多 , 但在实务中运用却难。又如,作为当代成本计算和管理的新方法的作业成本法和作业成本管 理,现行教材涉及较少;或虽有涉及但其内容却不详尽完善。再如,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一 般教材都是用复利的方法,而我国实际工作中的计息均主要是用单利。诸如此类的借鉴和研 究不足都是需要我们在理论研究和教材编写时必须高度重视的。另一方面,借鉴内容不算太 多太透,有关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专著较少、研究领域狭隘、信息滞后等。在西方管理会计 的研究中,先把管理会计工作作为一种专门管理技巧和方法在会计实务中灵活运用,注重其 实用性和实效性。而我们在借鉴西方管理会计理论成果的过程中,要么一切拿来,全盘吸收 利用;要么拈轻怕重,挑肥拣瘦,删繁就简;要么理论上借鉴,实际中不管或混乱;要么实 际中套用,灵活性不够;要么用而不总结或总结而无果;要么重视使用的形式、总结的结果 ,而不注重使用的实效、总结的创新。因此,我们应借鉴西方将数量经济分析、风险分析、 数理统计分析、运筹学、管理工程学、现代决策论、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现代心理学 、行为科学及新技术等理论成果广泛运用于管理会计研究和实践的做法,在理论与实践方面 增强管理会计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应借鉴西方独立设置管理会计机构,并制定相关的“管理 会计规范和技术标准、管理会计从业人员守则、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等做法,加强我国管 理会计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及管理会计知识及其应用教育,提倡会计从业人员之外的其他人 员尤其是领导者对管理会计的学习和掌握,注重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业绩考核、 职位认定和职务评价,以保证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入性、持续性和成效性以及管理会 计工作的科学性、发展性和规范性。

三、在方法研究方面:缺乏先进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传统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大部分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所建立的,现在依然广泛用以规划 和控制经营活动。但是,面对适时生产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弹性制造系统和电脑一 体化制造系统等新技术以及行为科学、信息经济学、代理学说和网络经济学等新理论的不断 出 现和富裕社会引起的社会需求的重大变革,传统的管理会计理论方法并不一定适应适合。因 此,我们必须及时从传统的追求“规模经济、短期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的“大量生产、 自我生产”向灵活性的追求长期的综合程度更高的会计主体价值最大化目标转变;必须以市 场为基点、以顾客为中心,进行快速反应,实行灵活性有效性的生产经营或服务;必须以作 业成本计算为基础,以作业管理为手段,创建新的管理体系;必须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信 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条码技术等,加强管理会计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运用和管理,加快管理 会计信息集成利用。

四、在应用研究方面: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迟缓且成效不显著

现行的会计资讯只重视财务会计提供外部所需的资讯方面,或虽对成本追踪与分摊至成本标 的方法或技术从成本会计角度加以了考虑;但还是不经意或不自然地暴露出至少两个方面的 缺陷:一方面,过多地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不同方面纠缠不休,没充分体现出所有会计 资 讯皆可建立于同一基本会计系统上并使用同一组会计科目,一套设计完善的会计制度应能同 时提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资讯、并使其适合不同使用者的需要等特点和要求。另一方面 ,传统的成本会计只局限于产品成本的计算,以决定财务报表上存货成本及销货成本来帮助 计算损益,这既没有从广义成本范畴的角度来区分和研究各种成本的实用性,也没有从利用 成本以帮助会计主体有效管理与经营的高度来发展和创新成本会计,因而远远不符合现代成 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更何况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在投资、应收、库 存、坏账、折旧、备抵等大量科目上有相当的技术和人为差异,在会计改变、会计变更等方 面有充分的“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的自由空间,其可比性较差、误导性较大、标准性较弱 。与此同时,上级部门也不会仔细研究这些报表,投资者、税务部门、客户、银行等虽对其 存有较大的兴趣,但真正能从“兴趣”中获得对决策完全有用的会计信息乃至经营信息却不 太可能,实质上都是在浅层次上重复看问题。因此,用财务报表来管理会计主体、监督会计 主体或与会计主体打交道的做法要改变,形成管理会计报表作为一般性财务报表、财务会计 报表作为主要性财务报表的新型财务报告体系,使管理会计报表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及时 建立、尽快完善并产生效果,从而消除传统财务报表中因为会计做法、政策改变产生的误导 因素,把好与坏、新与旧、责任与贡献分清,消除大量不可比、不可控、不现实的原因,把 近期的、真实的、可度量和评价的管理成果显现出来。当然,这项工作需要大量的推动、训 练和IT系统等给予积极的配合。

五、在“三化”研究方面:管理会计现代化、国际化、战略化研究有所滞后

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会计,作为会计一大分支的管理会计,不管其理论研究还是实际运用都 应该且必须向现代化、国际化、战略化迅速靠拢。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至少目前 还严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现行管理会计教材所反映出的方法陈旧、视野狭窄、信息单 一、内容浅显或深奥的两种极端等问题较多较重。二是管理会计现代化手段单一、其运用较 窄,没有充分将数字化、信息化和计算机化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灵活运用于包括企业、银行 在内的所有会计主体及其内部责任单位的实际工作中,实用性较强的管理会计软件还非常少 见。三是在管理会计推测、管理会计内容、管理会计职业、管理会计教育和管理会计研究等 的国际化方面进展较慢,至少成效不大。如,现行管理会计教材的内容和概念上的不一致以 及与其它学科存在着相当程度的重复,也不符合与国际接轨和国际惯例的原则要求;再如, 国际管理会计总框架的设置等。这些都有赖于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的不断研究探索 。四是与其它学科的战略性研究相适应,随着管理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会计的战略性 研究已成必然和必要,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建构应尽快完成。只有在管理会计国际化和 国家化的多维磨合中,只有在管理会计现实化和现代化的横向对接中,只有在管理会计短期 化和战略化的纵向贯通中,才能增强我国管理会计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六、在体系研究方面:存在着以下六个问题

1.学科对象模糊。任何学科课程都有一个明确的、显现的研究对象,进行学科和课程的准确 定位,并借以安排和协调各自内部的组成内容,形成一个有“线索”的完整体系;与财务会 计注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侧重资本运作、成本会计偏向成本相比较,管理会计却显得无中 心和重点。

2.职能作用模糊。由于学科对象的模糊,也造成人们对管理会计的认识、理解和运用上的模 糊甚至忽视其存在、歧视其有为、轻视其利用,从而导致其职能作用的模糊和弱化。

3.按目标是方向、任务是责任、功能是正确地做事的理解,以及任何学科课程都是通过对其 对象的组织完成其目标、通过其目标的实施达成其功能和完成其任务的惯性常态,管理会计 的目标不论是提高效率、还是效益或是实现价值的最大增值,都必须先有个明确的界定。

4.内容结构模糊。除了前述管理会计学科研究方面的内容结构问题之外,管理会计还在全面质量成本管理、适时生产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宏观增值管理会计等新 领域上存在是否该列入管理会计学科课程的不确定性;还有必要探讨、尝试和区分能够纳入 管理会计体系的内容结构。

因此我们应根据管理会计具有管理和会计相融合的特点,尤其是科学技术对细微管理和全面 管理的要求与可能。我们认为,管理会计的对象应是各组织或单位业务活动中的现金流动, 这里的业务活动涉及到各组织或单位经营、管理和服务等业务整体或业务环节;这种现金流 动具有最大的综合性,同时又象晴雨表一样,具有很大的敏感性,如此才适合和反映了管理 会计所具有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管理职能需要。在此清楚的对象下,管理会计的职 能就应界定在分析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三方面(当然也可细分)及其组合;其作用就 该是贯穿于及时提供给各组织单位内部管理层有效决策所需信息的过程中的适时决策;其目 标应为在提高各组织单位的生产、工作、管理和服务的效率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其任务从总体上表现为:按照国家和组织单位的各种管理规范进行正确的收集、加工、利用 和提供信息并决策;其内容结构的增加、调整和规范可按照管理会计学科的层级来设计,即 将其中的一些新领域和新知识纳入如前所述的中级和高级管理会计中。之所以有此提法和理 解,主要因为管理会计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具有信息科学或软科学的性质,更注重于 管理角度;作为一种会计工作,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多侧重在会计管理方面; 并且其学科性质和工作性质之间又是统一的。

管理会计参与组织管理的各个过程,就应适时跟上组织开放性、动态性、竞争性发展的客观 要求,就需要有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理论支撑。唯其如此,才能充分发挥管理 会计的应有功效,有力促进组织的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俊昌,罗伯特•丹尼尔,谢涉珍.企业财务管理与分析[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5

2.余绪缨.管理会计.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

3.温坤.管理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涂利平.管理会计.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5.颉茂华.试论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9)

【享乐主义方面的问题】推荐阅读:

享乐主义利与弊10-12

上一篇:老人喂养宝宝避免11个误区下一篇:老师师带徒师发言稿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