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千克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2024-09-26

《克、千克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共11篇)(共11篇)

1.《克、千克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篇一

《克千克认识》教学反思

“克与千克”是学生第一次认识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克与千克单位,但对于学生来说,在脑子里并没有形成1克和1千克的概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特别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无论是课前情境导入,还是课堂中的实践操作,课后的练习设计,都应以生活实际为基础。

1、从课前实践调查入手,初步认识克与千克。

在课前,我就布置了回家调查自已喜欢的物品的质量的作业。因此,在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直接进行汇报:我的体重是23千克,一袋牛奶的重量是250克、一包方便面的重量是100克,一包QQ糖的重量是20克,一袋大米的重量是30千克,爸爸的体重是65千克,我的书包重3千克„„学生的回答有声有色,说明大家在课前都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对克与千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我把学生的回答按“克与千克”进行了分类,从而让学生体会比较重的物体重量一般用千克作单位,比较轻的物品重量一般用克作单位。

2、利用好教具,让学生研究与体会1克、1千克物品的质量。

我运用了天平和台秤,由于学生在课前都准备了1克、1千克及其他重量的物品,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拿出1克的物品,让学生称一称、掂一掂,感知1克到底有多重,再让学生利用现有的感知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还有哪此物品的重量是1克,例如:一个图钉,一个花生仁,我的橡皮等等,同理教学1千克。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互相估一估、比一比带来的物品的质量,一千个小石子,一千个玉米粒,我的铅笔刀,等等,从而强化学生对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认识。

三、指导学生回顾学习历程

发现一些规律或研究成果,同时,课外延伸,回家调查研究“成长中的我”和自己能拎多重的物体,让学生自由组合,在校园、家中、商店、或菜场,学会估计物体重量或看标注,把研究成果以学习日记形式进行交流,这样加深对克、千克的认识,还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

2.《克、千克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篇二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5~87页。

【学情分析与思考】

思考一: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 不能依靠眼睛观察得到, 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而肌肉感觉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不易把握, 更难以表达, 学生更多地会受到物品外形、质地等无关因素的干扰。因此, 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感知材料、引导学生对比感知, 以确保学生有足够多的体验机会, 在物体与重量相对应下, 在对比感觉中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是本节课的关键。

思考二:如何帮助学生认识秤的价值和意义?

学生对于用秤才能获取物体的质量是有生活经验的, 但是对于不同的秤适用不同质量范围没有概念。凭图片介绍秤, 并不让学生通过动手称一称而直接给出物体的重显然过于“牵引”。因此课堂中应该有秤的选择和使用的过程, 在秤的使用过程中认识秤, 了解秤因需而制、因需选择。并由此而对质量观念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思考三: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

学生对于轻重是有感觉经验的, 对于小单位累积到一定量改写成大单位也是有认识基础的。因此克和千克之间进率关系的理解, 需要有一定的过程性, 要提供给学生1克不断累加到1000克的过程体验, 进而揭示1千克是1000克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是人为设定的一个高一级单位。

思考四:如何引导学生估测物体重量?

物体的轻重估测主要依靠肌肉感觉的经验, 记存区分这些感觉经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难度很大, 必须借助一定的参照标准对比着来掂才行。因此, 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多个参照单位, 引导学生不断对比感觉来判断物体的轻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称一称等实践活动, 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知道1000克=1千克;

2.让学生了解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 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秤;

3.通过反复实践, 使学生学会用对比掂的方法估计物体的轻重, 同时积累和发展“量感”经验。

【教学设计】

一、开门见山, 激活生活经验

教师出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 (板书课题) , 会念吗?你在哪见到过它们?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吗?

师:克和千克确实是表示质量的单位, 而生活中人们习惯称它们为重量单位 (板书) 。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对“克和千克”是有所接触和了解的, 并且知道几克和几千克代表的是物体的重量。通过引导学生描述“克和千克”具体出现的场景, 激活学生对它们的印象)

二、实践体验, 认识克和千克

1. 认识1克

(1) 出示硬币。

师:如果我想知道硬币有多重, 可以用什么办法? (用秤称) 老师准备了3架秤, 认识吗? (教师请学生指认天平、盘秤和磅秤) 秤硬币该选哪架秤呢? (预计选盘秤的人会多些, 也有人会选天平, 应该没有人会选择磅秤)

师:我们先拿盘秤试试。 (运用视频摄像头把教师现场称硬币的过程投到大屏幕上) 你看到了什么? (盘秤的指针一动不动)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硬币它没有重量? (硬币太轻, 用天平试试)

师: (视频转向天平) 天平两边相平表示两边重量相等。 (师把硬币放到左托盘上) 发生了什么? (向左边倾斜) 现在我把游码移到1克的刻度, 你看到了什么? (两边相平) 这说明这枚硬币的重量是——1克。 (板书:硬币1克)

(设计意图:通过对秤的使用, 一方面让学生形象感知秤, 知道物体称重都用秤, 不同的秤有不同的称重范围。另一方面, 天平的认识为后续学习估测、做“人体天平”做好准备)

(2) 感觉1克的重量。

师:请你把硬币放在手心, 别出声, 闭上眼, 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掌心, 感觉到1克的重量了吗?谁来说一说?

师:请每位小朋友到学具盆中找一样1克重的物品, 仔细观察这些重1克的物品, 你觉得这些物品怎么样? (引导学生关注:花生是最小的那种小京生花生, 五子棋是塑料做的, 水果橡皮比自己在用的橡皮要小得多, 长方体的军棋子是塑料的并且中空)

(3) 列举重约1克的物品。

师:想一想, 生活中怎样的物品大约重1克? (学生举例时描述会比较笼统, 需要追问:怎样大小?多少数量?等等)

教师举例展示:小药丸、边长1分米的便签纸、图钉、卡通回形针、气球、塑料纽扣、棉花团。

师:看看这些重约1克的物品, 你有什么想说的? (引导学生感受形状、大小、材质各不相同, 但它们的重量是相等的, 都是1克)

(设计意图:学生对1克的感觉所能表达的仅限于“很轻”“轻飘飘”“一点点重”, 纯粹从感觉上建立1克的观念是单薄的, 易受物体外表的干扰, 因此, 教师需要让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一定量的观察感受来协助肌肉感觉, 加深对1克的认识)

2. 体验重量累加的过程

(1) 感受10克。

师:1枚棋子是1克, 那10枚是几克?这次需要称吗?其实我们的两只手就是一架天平秤, 一手掂1克, 一手掂10克, 你感觉到了什么? (学生肯定能比较得出10克重一些, 追问:重很多吗?引导描述重的程度:略微重一些)

(2) 感受几十克。

师:如果一袋物品是10克, 那么4袋物品就是几克?你能利用这40克做一架“人体天平”来称一称鸡蛋的重量吗? (小组活动, 4人轮换掂)

反馈:学生能判断鸡蛋比40克重, 但对于鸡蛋大约是几克的估计会遇到困难。教师通过引导比较重得不是很多, 帮助学生确定大概范围。最后选秤实测验证。

(3) 感受几百克。

师:知道了鸡蛋的重量, 我们就又有了一杆秤, 你能用这杆秤称一称苹果的重量吗? (小组活动, 对比着掂鸡蛋和苹果, 估计苹果重量)

反馈:重点引导当一个鸡蛋与苹果比较着掂, 难以把握时, 尝试用两个鸡蛋与苹果对比后再做推测。然后用盘秤实测验证。

师:知道了这个苹果的重量, 你想利用它做些什么呢? (小组活动, 估测盐的重量)

反馈:重点引导学生描述对比掂的过程:一个苹果与盐相差较大, 换成两个苹果和盐对比掂。揭开盐袋的标签验证。

3. 认识1千克

(1) 克和千克的进率。

师:一包盐是500克, 那两包就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板书:500+500=1000克) 1000克我们又可以把它写作1千克, 千克是一个比克更大的质量单位。 (板书:1000克=1千克) 小组内4包盐有多重呢?你能算算写写吗? (指名写:2000克=2千克)

(2) 感受1千克。

师:请你把两包盐叠在手掌上, 用心感受一下1千克。 (同桌轮流掂)

师:想一想, 怎么样的物品大约重1千克? (结合学生举例, 推算15个鸡蛋大约是1千克, 4个苹果大约是1千克, 100包10克的围棋子大约是1千克。1000枚硬币大约是1千克)

教师列举:实心球、《现代汉语大词典》、四盒牛奶、两瓶矿泉水、9卷卫生纸、5本数学课本、10本数学课堂作业本。

(3) 1克和1千克的比较。

师:看看这些物体重约1千克, 与刚才重1克的物品比怎么样? (多、大) 请你一手掂1克, 一手掂1千克, 告诉大家你的感受。 (板书:比较轻比较重)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掂熟悉的物品, 感受10克—40克—70克—250克—500克—1000克, 给他们所熟悉的物品贴上质量标签, 学生易于接受, 并能留下深刻印象。更重要的是, 在对比掂的过程中渗透“人体天平”的估测方法, 同时这些物品将是学生进行估测的参照单位, 即便是走出课堂, 学生依然能自觉调动参照单位来比较判断物体的重量。此外, 1克和1千克物体的形、量、质的对比, 使克和千克的观念在对比中得到深化)

4. 感受几千克、几十千克

师:请你找一找, 我们身边哪些物品的重量适合用克作单位?哪些适合用千克作单位?

师:大家都认为书包应该用千克作质量单位, 那你能估计一下书包大约有几千克呢? (反馈:重点交流选择什么作参照、怎样估测的。然后选体重秤实测检验, 并介绍小学生书包合适的重量是根据小学生的体重来计算的, 在2~3千克之间比较合适)

师: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 (选班中最前排和最后排的学生各一位, 进行称重并记录, 得出班内学生的体重范围) 你想感受一下二三十千克吗?同桌之间可以互相抱一抱或者背一背。

5. 介绍认识各种秤

师:如果我想知道比我们体重更大的重量, 比如一辆载满货物的大卡车, 用体重秤还行吗? (介绍地磅, 介绍各种不同的秤)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更重的重量, 丰富学生的感觉经验, 积累更多的参照单位。同时, 使学生对称超重物体的方法及更大的质量单位有一种联想, 甚至是创造的冲动。使他们认识到为了知道更多物品的重量, 人们不断制作不同类型的秤、设定更大的质量单位)

三、回顾梳理, 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比较多, 谁能做做小老师帮我们回忆一下 (结合板书回顾) ?你觉得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或者还有什么问题?

四、练习深化

1. 独立作业, 课本第89页第4、5两题。

当堂校对, 对比填克和千克的不同并在第5题后补练习:1000克铁○1千克棉花1500克铁○2千克棉花

2. 拓展训练:估测、实测身边物品的重量, 记录在下表中。

3.《认识千克、克》教学设计 篇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

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1000克=1千克。

第二课时

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

调查表

物品名称净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

1千克(苹果)( )个

1千克(盐)( )袋

2、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3、动手实践:

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试验卡

物品估计的重量称的重量

1个苹果( )克( )克

( )克( )克

4、从学生的数据中整理各种商品的价格表如课本89页第7题。

5、解决问题

问:从以上数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

4.《克、千克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篇四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2页例1、例2以及练习二十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和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对“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了解克的质量单位概念,能够用跟老师提供的秤来称量物体质量。

难点:建立1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秤、适量的生活用品、一枚2分硬币、黄豆若干、口香糖、水果。

学具:

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黄豆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二、情境引入

1.了解质量单位。

谈话:上课前,你们到超市了解了哪些物品呢的.重量,是愿意把了解道德信息与大家交流?

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500克、100克、5公斤等。

教师指出:计量物品轻重,可以用克、公斤、千克、吨作单位,都是计量单位。其中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生活中常见的是克和千克,这节课我们认识计量单位——克。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那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集中常见的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三、认识重量单位——克(g)

1.教学例1,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瓜子、5克黄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5.练习P101做一做。

四、认识重量单位——千克(kg)

1.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例2,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秤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示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

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4.练习P103做一做。

5.课堂作业练习二十第1~4题。

【板书设计】

克的认识

千克的认识

5.《克、千克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篇五

克  千克的认识

第一单元(组)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认识克、千克

2、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 难点 了解质量单位克、千克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课前小研究设计 1、掂一掂,称一称,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

2、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你们看,四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他们正在看《动物趣闻》呢!让我们和他们一切去了解一下动物的知识吧!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

1、 他们从书中了解了哪些关于动物的知识?

2、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新授:

出示问题:1克有多重?

1、 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联系你平时见过的东西,估计一下。(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

2、 全班交流:多重是1克。

(估计:一片口香糖大约是1克;一粒花生米大约1克;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3、 用天平演示操作,认识1克。

(出示小博士的话: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

4、 拿出自己准备的较轻的物品,自己掂一掂,估计一下它有多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最后,再称一称,验证一下。

5、如果物品比较重,我们还用克作单位吗?

出示问题:1千克有多重?

6、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先在小组内估计一下。

(估计:1暖瓶水约重1千克;两袋盐重1千克……)

个人补充意见

教      学      过      程 7、认识1千克:

(出示小博士的话: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用“kg”表示。)

8、克与千克是什么关系呢?

1千克=1000克

9、哪些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全班交流)

10、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小组内交流)

三、巩固与应用:

1、看图说说这些物品有多重?(自主练习1)

2、实践活动:掂一掂,称一称(自主练习3)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两个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回家后找一找,掂一掂,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物品有多重?都有哪些物品分别用它们作单位?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个人补充意见

练习题设计 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今天学过的图形。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

设计板书 认识克与千克

克        g

千克      kg

1千克=1000克

作业布置

自主练习1、2、3题

课后反思

木李镇小学数学备课用纸

年    级 三年级 课     题 吨的认识

上课教师 第  一 单元(组)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认识吨   2、知道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3、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

教学重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三种常用质量单位以及他们的关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吨的认识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前小研究设计 1、查资料看课本了解1吨有多重?

2、吨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谁记得是什么?

2、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小练习,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3千克=(       )克      5000克=(    )千克

(    )千克=8000克     (        )克=4千克

4、下面的物品可能有多重?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自主练习2)

二、新授:

1、出示:19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

你知道1吨有多重吗?

2、出示小博士的话:1000千克就是1吨。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t”表示。

1吨=1000千克

3、感受1吨

4、请几位学生抬一袋大米,感受一下,这袋大米重25千克,那么40袋大米大约重1吨。

5、什么物品一般用吨作单位?

个人补充意见

教      学      过      程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    先看图,弄清图意再回答。

2、自主练习5    学生自己完成练习   同位互相你问我答。

3、自主练习6    指名说说图意  自己完成:这艘船能一次将货物运完吗?

全班交流

4、自主练习7    出示图画:认识它们吗?   自己试着填一填

说说为什么填写这样的单位   说说你对这些动物的了解。

个人补充意见

练习题设计 自主练习4-7题

设计板书 认识吨(t)

1吨=1000千克

作业布置 课外小调查:调查常见物品的质量

课后反思

木李镇小学数学备课用纸

年    级 三年级 课     题 克 、 千克、吨的练习

上课教师 第  一 单元(组) 课时 第三课时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三个常用质量单位的认识。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 难点 进一步加深对三种常用质量单位以及他们的关系

课前小研究设计 自主练习10题中的前4个小题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8

出示挂图:认识这几种球吗?

说说它们分别是多重?哪种球最重?哪种球最轻? 排球比篮球轻多少克?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自主练习9  小组竞赛,开火车

要求:书写端正,速度快,正确率高

3、自主练习10    自己完成,同位互相检查,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全班交流:错误出现的主要原因

4、自主练习11   出示挂图:一个超市的粮食专柜 今天有什么粮食?价格分别是多少?(注意特价大米,理解“限买”)买4千克绿豆需要多少钱?

买5千克大米,你想怎么买?需要多少钱?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自主练习12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课外调查情况

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个人补充意见

教      学      过      程 6、自主练习13   师生、生生做游戏:猜体重

7、你知道吗?  出示小知识,自己读一读。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8、小常识:认识各种各样的秤

学生交流: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在哪儿见过的?一般用它称什么物品?……

三、小结

个人补充意见

练习题设计 自主练习8-13题。

设计板书 克、千克、吨的练习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作业布置

学习乐园

课后反思

木李镇小学数学备课用纸

年    级 三年级 课     题 整理复习

上课教师 第  一 单元(组) 课时 第四课时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重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三种常用质量单位以及他们的关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吨的认识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前小研究设计 1、看教材第10页情景图回答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看,今天我们准备了这么多东西,我们把它们整理一下,开个小超市,怎么样?

师生动手整理

聘请超市小营业员

二、我学会了吗?

1、小超市开业了!先请我们的营业员来介绍一下里面的商品吧!

(重点放在物品的质量)

2、估一估,多少个香蕉大约重1千克?(估计后,可以称一下进行验证。)

3、你喜欢的食品重多少克?

4、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200个呢?

5、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三、丰收园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个人补充意见

教      学      过      程 个人补充意见

练习题设计 学习乐园

设计板书 克、千克、吨的认识

作业布置 课外小调查:调查常见物品的质量

6.《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12 篇六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的认识》,我将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流程及教学特色五个方面展开。

一、教学背景分析:

首先看教学背景分析:《克、千克的认识》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质量的知识,是今后认识更大的质量单位吨的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物品的轻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质量的单位比较抽象,特别是克和吨,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要切实组织好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的了解,我制订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3.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其中教学重点是:克、千克的认识和对常见物品质量的估计。教学难点是: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三、教学准备: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准备了天平、弹簧秤、2分硬币、花生粒等。让学生每人准备一瓶矿泉水、1千克水果或蔬菜,两个标有净重的小物品。

四、教学流程: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我认为创设情境不应单纯地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有了问题,学生才会去探索与研究。因此,课伊始我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活动:先找两个胖瘦差别比较大同学,让学生猜猜他俩谁轻谁重;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一眼断定胖的重的情况下,再猜我用不透明的纸包好的一大包棉花和一小块铁谁轻谁重。由于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这时学生的意见可能就会出现分歧,接着让学生通过亲自掂一掂,打开看一看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我进行小结:我们在生活中所说的物体有多重,指的就是物体质量的大小,引出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的学习。这样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自主探索,建立数学模型:

本环节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首先看第一个层次认识克,由于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看得见、摸得着,而是比较抽象。特别是1克,太轻了,学生不易感受它的真实大小。所以我先让学生通过掂一掂自己准备的膨化食品、牙膏等小物品,来感受几十或几百克的实际大小。接着再掂一掂一个正好10克的海绵球的质量,感受克是一个用来计量较轻物体质量的单位,并猜测1克有多重。最后让学生在花生粒、回形针、2分硬币等物品中找出重一克的物体,并用天平进行验证。知道1枚二分的硬币、1粒多大的花生、几粒黄豆重1克。这样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物体从大小、数量等多方面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使学生对1克的大小有了更直观、更理性的认识。在学生对1克有了一定认识后,让学生再次掂一掂自己带来的物品,加深对克的认识。第二个层次认识千克,先让学生通过掂一掂一袋500克盐的质量大小,引出500克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一斤,沟通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接着让学生把两袋盐合起来掂一掂1000克的质量,理解1000克就是1千克,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1公斤。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1千克水果或蔬菜等物品再次感受1千克的大小,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我认为让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光靠掂一掂来感受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活动,把1千克同1棵大白菜、2瓶矿泉水、4个苹果从数量的多少、长度的长短、体积的大小多方面有个全新的了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接着把几个1千克合起来拎一拎,感受几千克的大小。最后通过拎、背、估、称书包、凳子、同学的体重等活动来进一步加深对千克的认识。第三个层次欣赏各种称。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称,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我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与拓展: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我利用课本上的情境图,设计了一个填质量单位的题目:让学生在感受最大的袋鼠和最小的袋鼠之间的巨大差异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动物世界的奇妙,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巩固了所学新知识,引出下一节课吨的认识。

(四)总结反思,完善知识结构:

“千金难买回头看”,在练习结束后,我组织学生回顾这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将零碎的、分散的知识点整理成有条理的、系统的知识链条,构建新的知识系统,同时注重学生学习经验和方法的梳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教学特色:回顾本节课的设计,我努力体现以下特点:

1.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以生活实例为素材来学习知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2.为学生营造开放、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和空间,引导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自主构建,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3.尊重学生差异,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7.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练习题 篇七

克和千克的认识练习题题型

一、单位换算:记准:1千克=1000克

()克=1千克

6千克=()克

5000克=()千克

9千克=()克

1千克=()克

8000克=()千克

52千克-28千克=()千克

8700千克=()千克()克

8千克-5()=3000克

1千克—600克=()克

1200克+800克=()克=()千克。

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记准:一个二分币大约1克,两袋盐大约1千克,再去比较填单位。

一个梨重150()一个南瓜重4()一枚2分硬币约重1()一个排球重450()一袋方便面重()小明体重约30()一个鸡蛋重大约70()一个西瓜约重5()小红重32()。一块糖约重5()一头山羊约重()小刚身高135()。一瓶矿泉水约重()一碗米饭大约重100()一瓶墨水重100()1千克鸡蛋大约有()个 你的体重大约是()一袋盐重500();

体重35()

重100()

一个大

重8()

的价钱是45()

三、连线

① 一位二年级学生的体重

② 一袋味精

③ 一个五角硬币

④ 爸爸的体重

70千克

30千克

2克

100克

8.《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八

一、在实践中感知

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我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列举的例子都是学生经常能接触到或看到的。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准备了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学生购买了各种各样的小零食,食盐等,调动多种感官协作学习。学生进行了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感受物体的轻重。学生亲身经历了1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实际质量,这种感受不是教师讲解、灌输得来的,而是学生亲身体验到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做”的方式而不仅仅是“听和说”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他们不仅理解了“克”和“千克”的正确含义,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发现、认识、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培养了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在体验中建构

体验是由身体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让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认知与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命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而且是身心、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数学学习的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一个突出特征。

传统教学中认识质量单位,重点一般都是放在单位的换算上,教学中往往采用讲授记忆的方法,学生只要记住几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并能正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这样的教学往往出现学生学完质量单位后,还会闹出这样的笑话:一个西瓜重3克,一个鸡蛋重50千克,王老师的体重是60克……这反映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严重脱节。《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学重点确立在“1千克、1克有多重”的概念的确立上,既重视数学事实,又重视数学经验。所以在“克的认识”中,我请家长陪同孩子去市场调查各种商品的质量,反复让学生估一估、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找一找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质量,感受它们的质量,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这种感受、体验不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将来“学会生存”必备的本领。“克”和“千克”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学生经过眼晴观察、耳朵倾听、脑子思考、嘴巴表达、双手操作,心灵感悟,即用自己身体亲身经历、体验后逐步形成的,它必将沉淀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本单元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9.克、千克教学设计 篇九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进行一次动物知识大赛怎么样? 师:请听题:世界上最小的鸟是什么鸟? 师:蜂鸟在刚出生时还不到1克重呢!

师:请听第二题:肚上大口袋,装个小宝宝,是什么动物? 师:恭喜你们又答对了!最大的袋鼠体重可达到90千克。师:最难的题目来了,世界上最小的狗是什么狗呢?

师:你来说,()你知道的真多!这就是可爱的茶杯犬,大约重1千克。

2、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师:看到这些有趣的信息,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情况1)生: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板书)

师:大家都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克、千克(课题)

二、克的认识

1、初步感受克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克和千克?

师:你们都非常善于观察。看来啊!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克和千克。我们先来认识1克有多重。

(情况2)生:克和千克是是什么?(板书)

师:大家都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克、千克(课题)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克和千克?(节奏快些)师:你们都非常善于观察。看来啊!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克和千克。

师:要想认识克和千克,我们先来了解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板书问题)

2、感受1克

师:我们先来了解1克有多重。师:猜一猜桌子上哪些物品会和1克差不多重?(1枚2分硬币、一粒花生米。。。)

师:你们也找到了吗?那我们猜的对不对呢?还得通过这个小助手来验证一下。(课件加实物)师:他是谁?你会用吗?你来说说看。

(如果孩子说不到点上)大家同意他说的吗?老师有一个小疑问:如果两边一样高呢?()说得真好!

(如果说到点了)大家同意他说的吗?老师也明白了:如果两边一样高就说明两边的物品一样重,是吗?你说的真好!师:除了像这样比较物品的轻重,天平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师:这就需要用到砝码。他们专门用来称出物品的轻重,砝码有200克、100克、、、、、等等

师:天平的托盘里已经有了1克的砝码,你们不能用它来验证一下硬币和花生米是不是1克呢?注意:在另一个托盘里放东西时一定要轻轻地放,明白了吗?好,开始验证吧? 师:怎么样?有结果了吗?

师:那1枚2分硬币是不是重1克呢?(1克),一粒花生米呢?。。。

师:猜对了的同学请举手!真了不起!接下来让我们亲自体验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掂硬币、花生米,体验1克有多重)

师:你掂了1克的硬币,还掂了1克的花生,你觉得1克怎么样?大家觉得呢?

师:是啊!真的是很轻很轻!我们在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时,通常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一起说,用什么表示?

3、进一步感受1克

师:现在记住1克的感觉了吗?这次不用天平称,你能不能通过掂一掂,来估计一下:这些物品比1克重还是比1克轻吗? 师:这些物品就在桌子上的小盒子里,组长把结果记录在这张记录卡上,聪明的孩子们听明白了吗?开始!

师:有结果了吗?那就以最好的坐姿给老师看。哪个小组上来交流一下?

师:下面的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小组是不是和你们的一样? 师:你跟大家说说吧!

情况一: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大家估的都一样准啊,同学们,你们心中的小称可真准!看来大家对1克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你心中的那杆小称能不能称稍微重一点的物品?

情况二: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到底哪个小组估计的对呢?大家赶紧用天平来验证一下。有结果了吗?(找错了的小组回答)现在我们就知道了,(钙片)比1克轻还是比1克重呢?

师:同学们,你们心中的小称可真准!看来大家对1克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你心中的那杆小称能不能称稍微重一点的物品?

4、体验20克、60克、500克

师:从桌箱里拿出一个小面包放在右手,再将一克的硬币放在左手里,对比着掂一掂,估计一下小面包大约有多重?。。。

情况1(3、4人,有猜到大约20克)师:同意10克的同学请举手,同意20克的请举手,同意X克的请举手。师:到底谁估的更接近呢?赶紧用电子秤来验证一下!师:大约多少克?

师:刚才谁估计的是大约20克的同学请举手,你们不但知道1克有多重,还知道了20克有多重,真是了不起!其他的同学要加油哦!情况2:(没有人估的接近)到底有多重呢?赶紧用电子秤来验证一下。

师:有结果了吗?多少? 师:一下子估这么重的物品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估错了也没关系,赶紧掂一掂小面包,感受一下20克有多重,把它记在你的心里。

师:小猴子去超市买了两样物品,我们来看。这次不用电子秤,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对比着20克的小面包来掂一掂、估一估这两样物品呢?把你估计的结果先记录在探究卡的这个位置,听明白了吗?好,从桌箱里拿出小盒子,开始!

师:估计出来了吗?赶紧用电子秤来验证一下,把结果页填写在探究卡上,我们比比哪个组完成的最快。开始!师:哪个同学起来交流一下?

(生1交流)估的这么接近,真准!还有谁想交流一下?(生2交流)你的小秤也真准

师:他们两个估的可真准!你们也估的这么准吗?

师:看来有的同学估的准,有的同学估的还不是很准是吗?我们再比比谁的小手更灵活?

师:请同学们把QQ糖、鸡蛋和苹果都放到小盒子里,三个数放回桌箱,1、2、3!真迅速!

师:既然大家估的这么准,那快速掂一掂桌子上的一袋盐,你觉得它有多重?

师:好了吗?你来说!

(有说到500克的)就是500克,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其他同学也来找找看,找到了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这就是包装袋上的标识,通过它就知道这袋盐重?(500克)很多包装上都有这样的标识,大家回去后找一找、认一认好吗?

师:赶紧再掂一掂,感受一下500克有多重。(拍手坐好)师:同学们,你觉得哪些物品的轻重还可以用克来做单位? 师:看来都是一些比较轻的物品是吗?你觉得老师的体重用克做单位合适吗?为什么?那用什么作单位?

三、认识千克

1、师:你知道的真多!在计量像老师这样较重物体有多重时,通常用千克来做单位,(板书)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一起来说,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公斤。

师:你能从桌子上找到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吗?我们比比赛,看谁最先找到?

师: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大家都觉得两袋盐重1千克,我们找的对不对呢?要验证1千克是不是还要用天平来帮忙呢?

(收天平:将放有砝码的托盘轻轻拿下来放在另一个托盘上,再轻轻地把天平放回材料箱)(师拍手坐好)

2、师:我们一起来看,称较重的物品都用到了哪些秤?(图片)师:你会看秤吗?我们来试试看 师:它有多重呢?

(提醒说完整,反馈的语言)

3、师:刚才找到的两袋盐是不是大约重1千克呢?我们还得请上盘秤来帮忙验证一下。可以两个人轻轻地抬上来。好,开始吧!师:称出来了吗?两袋盐重多少呢?(板书:1千克)师:我们找的对吗?真了不起!

师:再用你们聪明的小脑袋回想一下,一袋盐重?两袋盐就是500+500等于1000克。

师:同样的两袋盐,用秤称是1千克,而计算出来的却是1000克呢?想一想,这是怎么回事?

师:你的意思是1千克=1000克,是吗?说的真对!用字母表示就是:1kg=1000g 师: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示范)生读

师:那2千克就等于? 6000克就等于?真聪明!

4、感受1千克

师:轮流掂一掂这两袋盐,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可以和硬币对比着掂。师:掂完了吗?你觉得1千克和一克比有什么感受?大家觉得呢? 师:所以在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时用(千克)来作单位。

5、称1千克物品,再次感受1千克。

师:记住1千克的感觉了吗?那你觉得几个这样的苹果能有1千克?(学生估)认为是3个的举手,4个的,5个的。。师:到底谁估的准呢?赶紧来称一称,看看有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交流)

师:赶紧在小组内拎一拎,再次感受1千克有多重。(拍手坐好)

6、估计比1千克重的物品。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1千克,如果是再重一点的物品,你还能估计出来吗?

师:这里有一棵大白菜,小组内商量一下,你们觉得大约有多重?(交流)

师:你们俩(最靠前的同学)再来掂掂试试,估计有多重? 师:到底哪个小组估计的更接近呢?你们小组帮忙验证一下。多少?哪个小组估计的更接近?真是厉害啊!

师:你俩在提白菜时有什么感受?(很重)我们的爸爸妈妈每天买菜拎回家是不是很辛苦 啊?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分担一些,好吗?

师:同学们,这么重的大白菜你们都能估计的出来,那如果是更重一些的呢?还能估计出来吗?

师:找一位坐姿端正的孩子上来,还是小组内估计一下,他大约有多重?(再找两个同学上来抱抱试试)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体重秤,你上来称称看,多少? 师:估计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四、自主练习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实在是太好了!老师要出几道小题考考大家,敢闯关吗?

1、第一关:这瓶墨水有多重?你是怎么算的?同意吗?

2、让我们进入第二关:快速抢答!你知道这些物品有多重吗?

3、加大难度!第三关:你知道一袋有多重?几袋重1千克吗?

4、第三关也顺利闯过,来看第四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有信心顺利过关吗?赶紧拿出桌箱里的练习纸,快速做一下第1题。

师:这是谁做的?你给大家读一下,同意吗?全做对的举手!恭喜你们顺利过关

5、最后一关:你会填吗?快速做一下第2题。(交流同上)

师:咱班的同学学的太好了!真是一群聪明的好孩子!

五、小结

10.数学克和千克课后训练题 篇十

2、5000克=( )千克 6千克=( )克

200克+800克=( )克=( )千克

3、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苹果约重100( ) 一个鸡蛋约重55( ) 一个铅球重4( )

一只母鸡重4000( ) 一本数学书重300( ) 一壶油重5( )。 张小玲同学的体重是25( )一只鸽子重360( ) 一个苹果重180( )

一个鸡蛋重50( ) 一条狗重18( ) 一本书重110( ) 一条鱼重4( ) 一瓶矿泉水重500( ) 一袋洗衣粉重800( )

4、一袋盐重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 )克,也就是( )千克。

5、在○里填上>、<或=。

8000克○9千克 4千克○4000克 3千克○2990克 1千克○1010克

11.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篇十一

一.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可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与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说一说、称一称的活动,自主体验和交流合作感悟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本节课要突破的重点及难点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理解1千克=1000克。

二、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初步认识克、千克。教学难点:建立一克、一千克的重量观念。

三、说教具准备:天平、台秤、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四、说教法、学法。

1.联系生活实际与经验,帮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课前的情境创设及反馈调查活动,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教学中让学生掂一掂、找一找、估一估、说一说、比一比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充分具体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种,把抽象的1克和1千克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从而把不直观、不具体的数学知识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表象,使学生有效的建立了质量观念。

2.学习材料的选择和提供提高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教学中,用贴标签的方法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在认识可与千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估量意识上,我想了很多办法,如果让学生实际去称,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也不见得能达到培养学生估量意识的目的,因此,我想到了用贴标签的方法,节约了时间,激发了学生估量的兴趣,比较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估量意识。

3.体验方式的多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学中通过学生掂、找、估、比、称等活动,把体验的方法悄悄的渗透给学生,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五、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通过出示情境图,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有轻重,激起学生学习表示物品轻重单位需要的热情。接着,让学生汇报调查物品质量的结果,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发现物品确实是有轻重的,同时发现表示物品的轻重,要用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倍感亲切,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二:感知1克和几克。

让学生体验1克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而用一系列活动体会1克有多重,建立初步的、正确的1克的观念。教学中先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再说一说感觉,接着告诉学生这个2分硬币的质量大约是1克,这是让学生初步感知1克有多重。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1克有多重,让学生闭眼再掂,进一步感知1克有多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掂一掂其他物品,找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从而使学生对1克的认识化抽象为具象,强化了对1克的认识。

教学中,不限于只对1克的感知。新教材重视对学生估量意识的培养,所以在接下来的活动中通过“估一估”游戏和自选喜欢的物品估计活动,既让学生感知了几克、几十克等质量,又通过估计活动,进一步对比感知1克有多重,从而使学生对克的感知更趋完善,又比较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估量意识。

活动三:感知1千克。

学生已建立了1克的观念,所以认识千克时,先让学生掂1千克的大米,这样与1克在感觉上形成明显的反差,在脑海中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时再让估,取标签看等活动,对1千克留下深刻的感受,并组织再次闭眼体会和再掂1千克的盐,强化对1千克的体验,最终建立1千克的观念。

活动四:认识克与千克的关系。

教学中先让学生找出合起来重1000克的物品,并与1千克的盐进行对比掂,学生出现不同的感受与猜想,随之通过小组合作称的活动验证了学生的猜想,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探究中得出1千克=1000克。学生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获得的认识是极富有意义的。活动五:联系实际,加以运用。

上一篇:单位开社保证明介绍信下一篇:信审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