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论马比较阅读答案

2024-12-24

马说论马比较阅读答案(精选3篇)

1.马说论马比较阅读答案 篇一

岳飞《论马》阅读及答案参考

课外阅读(8分)

臣有二马,故常①奇之。日啖豆数升,饮泉一斛②,然非精洁宁饿死不受,介胄③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④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①故常:过去常常。②斛:量器名,古代一斛为十斗。③介胄:介:甲衣。胄:头盔。这里作动词。④褫(chǐ):解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故常奇之日(以……为奇,对……感到奇怪)

(2)日啖豆数升(吃)

(3)犹可二百里(还,仍然)

(4)若无事然(……的`样子)

2..翻译下面句子。(2分)

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象不是很快。

3.作者认为自己过去两匹马“奇”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吃得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

参考翻译:我有两匹马,过去常常认为它们很奇特。它们每天吃豆好几升,喝水十斗,然而不是精细的饲料洁净的水宁愿饿死也不吃,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象不是很快。等到跑了将近一百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起四蹄迅速奔跑,从午时到酉时,还可跑两百里;解除鞍甲也不喘息、不出汗,就好象没有事的样子。这马,吃的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能够到达远路的良材啊。

2.《马说》阅读附答案 篇二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 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唯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袅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注释】①骥:良马。后文的“骐”与此同义。②刍:喂牡畜的草。求:寻找,寻求。④烦御:烦劳驾驭。⑤顿:整顿,这里指拉。⑥辽:远。⑦骀(tái):劣马。⑧试:试验。

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2)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 ▲

11.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策之不以其道 不屡策,不烦御

B.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所以饮水食刍

C.而伯乐不常有 不舍昼夜而追之

D.其真不知马也 在当其所能而已

1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古之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

13.比较【甲】【乙】两文,说说两文作者主张的对待人才的态度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参考答案:

10.(1)只是 (2)方法 (各1分,共计2分)

11.A(2分)

12. (1)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分)

(2)古代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因此 并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2分) (共计4分)

3.《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

B.志怪者也 志:志向

C.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

D.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驱赶

6.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去以六月息者也以其境过清

C.而伯乐不常有 温故而知新

D.其真无马邪 帝感其诚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A.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B.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C.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D.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8.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

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乙文以“千里马

”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

C.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

D.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甲文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乙文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答案:

5.答案:B

解析:志:记载。

6.答案:A

解析:A.介词,在。B.介词,凭借/介词,因为。C.连词,表转折,然而/连词,表顺承,就。D.表示加强诘问语气/代词,他的。

7.答案:C

解析:句子翻译题,可用排除法。“苍苍”是“湛蓝”的意思,排除A、B两项。“其……其……”连用,是“是……还是……”的意思,排除D项。故选C。

8.答案:B

上一篇:质量自评报告下一篇:播音主持必练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