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练习题

2024-12-15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练习题(6篇)

1.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练习题 篇一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教学时间:第二周5-6 教学目标:

(1)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2学时)。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发展。难点:

(1)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2)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的理解理论创新?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谈论法(问答法)、讲演法 教学内容: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单元小结: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是党确定正确的政治路线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确立的,它曾经指引着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伟大的成绩。这条思想路线在 1957 年下半年以后一度被偏离,使党的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这条思想路线不仅被重新确立,而且获得了新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是实事求是。思考题: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2)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实践论》,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毛泽东:《矛盾论》,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毛泽东选集》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邓小平:《在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邓小平文选》第3 卷 ,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江泽民文选》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7)胡锦涛: 《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

撰写人:

教研室主任:

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反对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理解,形成了反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自身理论品质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主要经历了古田会议、《反对本本主义》和延安整风运动几个阶段,到党的七大正式确立起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地位。

第一,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对党的事业和革命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第二,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即“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第三,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改造了“实事求是”这一传统的概念,赋与了这一概念崭新的思想内涵,并把它上升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第一,毛泽东在晚年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逐渐背离了他亲自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57年后,毛泽东逐渐开始背离了他长期倡导和坚持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导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出来了严重的曲折和挫折。

第二,“文化大革命”结束了,围绕着中国何去何从的重大问题,在华国锋支持下,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教条主义观点。在“两个凡是”思想的影响下,“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国进入了徘徊发展的时期。第三,“文化大革命”后重新恢复工作的邓小平明确反对“两个凡是”的观点,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中国展开了实践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邓小平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在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同时,把解放思想上升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这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丰富和发展。

第四、党的十六大在准确判断自身的历史方位和时代方位的基础上把与时俱进这一观念上升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这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反映了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时代特征。胡锦涛关于求真务实的论述深化了全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

教学时间:第二周5-

6、7-8 教学目标

(1)理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1学时)。

(2)熟练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含义、要求和辨证关系(1学时)。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掌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2)认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难点:

(1)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2)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的理解理论创新?(3)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谈论法(问答法)、讲演法 教学内容: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含义、要求和辨证关系 单元小结: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是党确定正确的政治路线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确立的,它曾经指引着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伟大的成绩。这条思想路线在 1957 年下半年以后一度被偏离,使党的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这条思想路线不仅被重新确立,而且获得了新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是实事求是。思考题: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3)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4)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5)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 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实践论》,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毛泽东:《矛盾论》,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毛泽东选集》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邓小平:《在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邓小平文选》第3 卷 ,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江泽民文选》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7)胡锦涛: 《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

撰写人:

教研室主任:

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事物内部的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处,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自觉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自觉地把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以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按照客观事物本来具有的面貌认识客观事物,并从这种认识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

与时俱进:根据对时代发展的新认识来推动党的理论发展,推动党领导的人民事业的发展。即是说,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从党的十二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容的概括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第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第四,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党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推动党的理论创新。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完整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建筑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之上的,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

实事求是贯穿于中国革命、改革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是党的理论和实践的根本点。历史表明,什么时期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什么时候党的事业就发展。什么时期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什么时候党的事业就会遇到挫折。

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定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历史地看,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从“两个凡是”中解放出来、从苏联模式中解放出来、从传统的发展观中解放出来。因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不断解放思想是一个科学的论断。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品质。

要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必须要在党的各项工作中不断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最重要任务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要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源泉、必须要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必须要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把马克思主义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建设道路和改革发展道路。

走自己的路,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统一。

2.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练习题 篇二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事求是,现代化建设

1. 毛泽东思想

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在今后工作中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总结, 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 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是我们党和人民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还没有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毛泽东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没有照搬照抄苏联的“城市道路”, 而是在深刻总结中国现状和中国革命的特点, 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社会的现状也是积贫积弱的, 生产力水平很低, 对于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个很大的难题。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所处的实际状况, 首先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这也确定了我国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向世界宣布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次, 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确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把我国向社会主义推进。最后, 提出了两类矛盾说, 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我们要正确加以区分, 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证明。

2.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 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出发点, 形成了一系列的观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走上时代的舞台, 在总结以前的经验基础上, 并吸取了一些教训, 结合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概括起来就是四大理论和九个方面。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改革开放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和初级阶段理论这四个理论。九个方面是指:在发展道路上, 我们始终坚持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发展动力上, 是要坚持改革开放;领导和依靠力量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发展阶段上,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任务上, 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形态上,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作重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国际环境上,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了时代主题;在国家统一上, 坚持“一国两制”原则。

邓小平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 并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 进一步解答了人们的困扰和迷惑, 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引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这个问题, 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是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应对国家发展的所面临新机遇和挑战, 而提出来的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统一又有所创新的理论。

20世纪90年代,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这时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更隐蔽的形式表现出来, 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就长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严重阻碍着世界发展的进程, 对此我国政府积极主张用和平的手段解决外交纷争和国际矛盾, 同时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有效地维护了国家尊严, 保证了国家的主权不受侵犯和领土的完整, 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赞扬。

“三个代表”思想是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所以在必须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生命力, 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要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才能从容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和难题, 才能让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更好的发展。

4. 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着重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这个重大问题, 是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中国特色主义道路的新阶段, 从党和国家事业更好发展的全局出发, 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提出的关于发展的理论。

进入到21世纪, 既是一个必须仅仅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也是一个社会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的矛盾凸显期。在新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但是我国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发展是第一要义,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我党所肩负的使命和中国人民的首要任务出发, 结合国内发展的新要求,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 (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2]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毛泽东选集 (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3.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练习题 篇三

1. 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过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同年12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揭露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借用我国古代成语“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2. 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线有哪些贡献?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认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他还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经过一段思考的过程,邓小平在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的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进入21世纪,江泽民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更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被提高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的高度,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认识。

3.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

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务实,都是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江泽民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求真务实。胡锦涛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

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6.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走自己的路,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

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又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之具体化和深刻化。

无论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还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意味着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

7.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特别重视理论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理论创新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辨析题:

解放思想就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

此观点错误

理由:

1.解放思想含义:

2.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4.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练习题 篇四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党的(C)决定的。A.“五大” B.“六大” C.“七大” D.“八大”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C)。A.实事求是 B.遵义会议

C.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3、“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D)正式提出的。A.1982年党的“十二大” B.1987年党的“十三大” C.1992年党的“十四大” D.1997年党的“十五大”

4、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D)。A.武装斗争B.统一战线C.党的建设D.实事求是

5、(D),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A1989年 B.1990年 C.1991年 D.1992年

6、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B)。A.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B.时代主题的转换 C.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经济全球化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A)的基础上提出来的。A.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 B.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C.苏东剧变 D.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

8、以人为本就是以(A)为本。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C.所有人的根本利益 D.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利益

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B)。

A.实事求是 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0、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缘于(C)。A.实事求是 B.反对左倾教条主义 C.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D.反对右倾投降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ABCDE)。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E.科学发展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ABC)结合起来。

A.中国实践 B.中国历史 C.中国文化 D.中国政治 E.中国经济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ACE)。

A.实事求是 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C.群众路线 D.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E.独立自主

4、在邓小平理论中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AB)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E.对立统一

5、“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CDE)”。A.生存之道B.发展之根C.立党之本D.执政之基E.力量之源

6、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ABCDE)。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E.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7、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意义,它(ABC)。

A.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B.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C.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D.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E.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B)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A.经济建设 B.思想路线 C.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D.反对“两个凡是”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C)。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3、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D)。

A.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 C.党的建设 D.实事求是

4、一切从实际出发,当今中国最大的实际是(A)。

A.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生产力水平较低阶段 C.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阶段 D.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阶段

5、(C)是实践的主体。

A.无产阶级 B.人 C.人民群众 D.共产党人

6、(C)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A.马列主义 B.逻辑 C.社会实践 D.经济效益

7、思想路线又称为(D)。

A.政治路线 B.组织路线 C.群众路线 D.认识路线

8、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界定的文章是(D)。A.《实践论》 B.《矛盾论》 C.《论新阶段》 D.《改造我们的学习》

9、在四个创新中,处于前提基础的是(A)。

A.理论创新 B.制度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10、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B)。A.提出实事求是 B.提出解放思想

C.提出理论联系实际 D.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概括的中国共产党新的工作作风是(ABC)。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B.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C.自我批评 D.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E.典型示范与普遍推行相结合

2、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BCD)。

A.具有理论性 B.体现时代性 C.把握规律性 D.富于创造性 E.增强实践性

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BCDE)。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E.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ABCE)。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B、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C、解放思想目的是为了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没有关联 E、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的

5、邓小平在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ABCD)。A、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倡导的最根本的作风 B、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C、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D、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E、实事求是要做到求真务实

6、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这些理论成果包括(ABCDE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划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准是(A)。A.领导权的变化 B.时代的变化

C.革命的对象的变化 D.革命动力的变化

2、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是(A)。

A.封建地主阶级 B.中国小资产阶级 C.中国大资产阶级 D.中华民族资产阶级

3、成为区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水岭的事件是(C)。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共“一大”

4、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

A.半殖民地半封建 B.资本主义 C.封建主义 D.新民主主义

5、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B)。A.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6、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B)。

A.工人问题 B.农民问题 C.地主问题 D.资本家问题

7、中国革命最主要的依靠力量是:(A)。

A.工人和农民 B.农民 C.民族资产阶级 D.农民和小资产阶级

8、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核心问题是(A)。

A.对农民的领导 B.同民族资产阶级结盟 C.团结小资产阶级 D.反对资产阶级

9、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B)。

A.革命对象的不同 B.革命领导阶级的不同 C.革命动力的不同 D.革命前途的不同

10、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B)。

A.政治斗争 B.武装斗争 C.合法斗争 D.秘密斗争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小资产阶级主要包括(ABCD)。)。

A.知识分子 B.小商人 C.手工业者 D.自由职业者 E.资本家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ABCD)。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小资产阶级 E.资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是(ABC)。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地主阶级 E.资产阶级

4、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内涵是(ACD)。

A.允许民族工商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C.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引导 B.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节制或者限制 E.无条件的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BCE)。

A.实行“耕者有其田” B.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C.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限制和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E.保护民族工商业

6、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主体是(ABCD)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E.大资产阶级

7、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其主要依据是(ABD)。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B.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C.大革命失败的深刻教训

D.敌强我弱的形势,广大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E.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 8、1928年到1930年,毛泽东撰写的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文章有(AB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E.《矛盾论》

9、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是(CDE)。A.同先进的生产力结合在一起 B.组织性、纪律性强

C.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革命最坚决彻底 D.人数虽少,但比较集中,便于组织 E.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10、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ACD)。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B.单纯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

C.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D.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文化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C)。

A.中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B.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D.中国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属于(B)。A.社会主义体系 B.资本主义体系

C.半殖共产主义体系民地半封建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

3、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A)。A.没收官僚资本 B.赎买民族资本主义)。

C.没收地.富的工商业 D.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4、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基本政策是(D)。A.加工订货 B.公私合营 C.统购包销 D.和平赎买

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D)。

A.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 B.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

C.发展生产的路线 D.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B)。

A.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国民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8、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是实现了(B)。

A.农业合作化 B.全行业公私合营 C.手工业合作制的建立 D.生产责任制

9、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C)。A.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10、在中国大陆,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D)。A.新中国建立 B.全国大陆地区的解放统一 C.土地革命运动的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是(ABE)。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

B.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D.中国开始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E.中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时期

2、新中国建立初期,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主要有(ABCDE)。

A.国营经济 B.个体经济C.集体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E.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3、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创造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有(ABCE)。

A.统购包销 B.经销代销 C.加工订货 D.租赁承包 E.公私合营

4、我国对资本家实行经济赎买的“四马分肥”是指(ABCD)。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资方红利 D、工人福利费 E、社会公益金 5、195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象是(ABC)。

A.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官僚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

6、新中国初期党和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采取的政策是(ACD)。A.利用 B.赎买 C.改造 D.限制 E.没收

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ABC)。

A.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逐步实现对私营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8、在实现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的循序渐进的步骤是(ABC)。

A.互助组 B.初级社 C.高级社 D.协作组

9、三大改造时,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表现为(ABCD)。A.委托加工 B.计划订购 C.统购包销 D.经销代销 E.公私合营

10、我国对个体农业是新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DE)。A.自愿互利 B.积极领导 C.公私兼顾 D.国家典型 E.示范帮助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深刻论述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重大关系的著作是(B)。A.《 实践论》 B.《论十大关系》 C.《矛盾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学说的著作是(D)。A.《论十大关系》 B.《矛盾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3、邓小平明确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在(D)。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C.党的十三大 D.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

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是(A)。

A.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C.突出强调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把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5、我国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一个重要的原因(B)。A.没有深刻的理解马恩的有关论述 B.没有科学的把握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C.离开生产力水平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 D.没有搞清楚中国的国情

6、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B)。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建设繁荣、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D.坚持死项基本原则

7、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更直接地体现于(B)。A.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资本主义以私有制为主体 B.社会主义要实现共同富裕,资本主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C.社会主义搞计划经济,资本主义搞市场经济 D.社会主义高度集中,资本主义分散管理

8、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新判断是(D)。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社会和谐

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D)。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反对两极分化 C.改革与开放 D.发展生产力

10、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C)。A.高水平的国内生产总值 B.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 C.科学技术 D.高素质的劳动者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AB)。A.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 B.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 C.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联系的

D.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的状况相联系的

E。迅速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相联系的

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左”的偏差的原因是(ABCDE)。A.认为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有利的国内环境,可以很快地实现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愿望,在经济建设上往往急于求成

B.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些已经比较清楚,更多的还有待于继续探索

C.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矛盾新问题时,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着是阶级斗争

D.在党内生活中,容易把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产生的不同意见视为“路线斗争”、“阶级斗争”

E.我们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的环境中,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

3、社会主义本质是(ACE)。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和谐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据是(ABCD)。A.对社会主义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的逻辑推演

B.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认真总结 C.科学地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 D.科学地把握当前的时代特征 E.马恩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预见

5、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实践针对性是(AB)。

A.过去只着重于关注巩固和扩大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把它当着目的本身,而忽视了更为基本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

B.防止改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两极分化和其他消极现象

C.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理解 D.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批判与借鉴 E.对资本主义的尖锐批判

6、社会主义本质提出的意义是(ABDE)。A.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B.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要求,明确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和根本任务 C.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D.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E.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发展

7、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依据是(ABC)。

A.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B.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C.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D.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E.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8、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ABC)。

A.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B.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C.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D.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E.加强党的领导决定的

9、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总的目标是(ABCD)。

A.改造落后生产力 B.提升传统生产力 C.发展先进生产力

D.最终整体达到发达生产力的水平E.赶超发达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

1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有丰富内涵(ABCD)。A.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B.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 C.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 D.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E.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党首次系统提出和阐述初级阶段理论的是(C)。A.1978年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B.1982年党的十二大 C.1987年党的十三大D.1997年党的十五大

2、一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D)。

A.底子薄,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B、生产力不发达,教育科技落后。C、社会制度不健全、不完善。D、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A.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

D.经济快速增长与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

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核心和关键是(A)。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D.坚持党的领导和团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动摇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A.起自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本世纪中叶

B.起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基本确立,到本世纪中叶 C.起自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本世纪中叶

D.起自1978年改革开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

6、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性质是(A)。

A.社会主义社会 B.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C.向马克思主义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迈进 D.进行改革开放,以效仿西方发达国家

7、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到202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的奋斗目标是(A)。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C.实现工业化,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党的十六界六中全会,提出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是(B)。

A.小康 B.和谐 C.开放 D.可持续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主要的特点是(D)。A.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 B.市场经济不发达 C.社会主义法制不健全 D。生产力不发达

1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核心的是坚持(B)。A.社会主义道路 B.共产党的领导

C.人民民主专政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的两层含义是(AB)。A.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C。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需要通过改革开放以效仿资本主义

D.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加快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 E.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不可学习借鉴资本主义的经验。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发达、不成熟主要表现在(AC)。A.生产力不发达 B.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 C.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不成熟、不完善 D.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较大的差距

E.相对于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而言还不够格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BCDE)。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E.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内容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BC)。A. 经济 B.政治 C.文化 D.民主 E.文明

5、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因为(BCE)。A.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是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

D.只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E.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贫困落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是(ABCDE)。

A.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C.二者都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B.二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D.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根本前提和保证 E.二者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因为(ABDE)。A.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B.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 C.在这个阶段需要补资本主义的课 D.要防止急躁冒进,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E.初级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经过长期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的两个基本点是(DE)。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马克思主义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E.坚持改革开放

9、党的基本路线是(ABCD)。

A.党在一定时期制定的行动纲领 B.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

C.党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依据 D.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基础 E.基本纲领的展开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D)。

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C)。

A.阶级斗争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改革 D.对外开放 3、我国改革的重点是(B)。

A.科教体制改革 B.经济体制改革 C.政治体制改革 D.文化体制改革

4、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发展是改革、稳定的(C)。A.前提 B.基础 C.目的 D.手段 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由于(C)。A.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经济、科技落后 C.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必然结果

6、我国已经基本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A)。

A.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B.全方位、多形式、宽领域 C.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 D.全方位、多方向、宽领域 7、我们应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C)。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

C.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D.吸收、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 8、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是(D)。

A.对外开放为主、自力更生为辅 B.自力更生为主、国外援助为辅 C.互不相干、相互排斥 D.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9、中国共产党提出改革的理论基础是(A)。

A.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B.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0、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改变和铲除原有的经济制度 C.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

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CDE)。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D.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E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三个有利于”标准(ABCD)。

A.不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 B.是生产力标准的坚持和发展 C.是为了给社会主义改革的方法和手段提供一个是否对错的判断标准

D.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E.是对改革不问姓“资”姓“社”的标准

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BE)。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目的 D.发展是手段 E稳定是前提

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ABC)。

A.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B.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C.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D.是因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E.是因为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

5、我国引进外资应遵循的原则是(ABD)。

A.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B.利用外资规模要适度,同偿还能力相适应 C.尽量吸收短期商业贷款 D.外资利用保证发展重点地区、产业的需要 E.对外商实行国民待遇

6、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BCD)。

A.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B.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C.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D.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7、我国的改革是(ABC)。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B.新时代条件下的新的伟大革命

C.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8、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ABC)。

A.全方位 B.多层次 C.宽领域 D.立体式

9、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是(ACD)。A.两者本质上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B.两者本质上是对立的、互相排斥的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 D.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三、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2、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四、论述题

1、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

答: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

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 过程中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 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 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 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 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一、简答题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论述题

1、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答:《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务实,都是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

2、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答: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特别重视理论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理论创新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3、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江泽民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求真务实。胡锦涛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简答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是什么?

答: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简述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

答:第一,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没有欧洲那样的社会改良主义的经济基础,整个阶级都是最革命的。

第二,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结成紧密的工农联盟。

第三,中国工人阶级虽然人数不多,但却高度集中在少数的工业城市和一些大的企业中,便于团结战斗,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4、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二、论述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答:统一战线:就是不同的阶级阶层,党派和社会集团等等,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联合起来实行统一的行动.武装斗争:通常指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被压迫阶级推翻反动统治,被压迫民族推翻殖民统治主要斗争形式.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结合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统一战线有利于各阶层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党的建设关系到党的领导能力等问题。

三大法宝的关系:只有把党建设好,才能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战胜敌人的基本武器

2、如何认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这条道路的开辟作出的巨大贡献? 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面对的和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它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

三、简答题

1、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答: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简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是什么。

答: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领导作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

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干部。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四、简答题

1、科教兴国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2、如何理解发展是硬道理?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

3、为什么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2)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3)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四、论述题

1、试说明邓小平科学概括的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认真总结,科学地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科学地把握当前的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发展生产力还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要实现共同富裕,从生产关系方面来说,还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享有的问题;这又是在存在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将伴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而逐步地得到充分体现。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曾经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1953年,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

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等重要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其丰富的内涵,择其要者: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第二,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3、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第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第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第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第五,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生产力。

三、简答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答: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是指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是指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党的十三大确立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内容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即“一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的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

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内容是什么

答:(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题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答: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力争比二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②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③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答:(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党的基本路线的概括

(2)经济建设是各项工作的中心,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目的是更好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离不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

(3)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4)两个基本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2、为什么我国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我国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初级阶段,是由其历史前提、现实国情以及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的。

①首先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原来处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发展程度而言,还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任务,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②其次,就现实的国情来看,我国至今尚未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经过五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多年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初步进入小康社会。然而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落后,而且极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

③最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决定了必须经历一个比较长的初级阶段。中国到21世纪中叶所要实现的现代化,它的水平和标准既不同于18世纪英国的产业革命,也不同于19世纪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是21世纪知识经济条件下的 现代化。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已经有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正在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这就决定了我国所要实现的现代化是水平和标准更高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化,必需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实现它。

3、如何理解“总体上的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答: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①二者的联系表现为:同处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战略阶段,同处于小康阶段。②二者的区别体现在:其一,“总体小康”是指我们现在已达到的小康现状,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将要达到的目标。其二,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是将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五、简答题

1、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答:(1)从性质来讲,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从作用来讲,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必须用“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4)改革是全面的改革;(5)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如何正确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

答:(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坚持和发展, 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3)“三个有利于”标准不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而是为了给社会主义改革的方法和手段提供一个是否对错的判断标准。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1)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2)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

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3)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4)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四、论述题

1、试述“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①相对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言,我国的改革就是第二次革命;②把我国的改革称为革命,是就其起着解放生产力的作用这个意义上说的;③把改革称为革命,是从它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理解的;④改革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①改革是革命,不是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②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如公有制、人民民主专政等,不能改变,而其具体制度,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有不少是需要改革的;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强调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实践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它的解决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5.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练习题 篇五

10、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是什么?

12、党中央提出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是什么?

13、如何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国特色?

14、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是什么?

1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7、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主要包括那些内容?

6.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练习题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下列时间提出的

A.1999年十五届三中全会 B.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视察工作

C.2001年的“七一”讲话 D.2002年党的十六大(B)【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时间的确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视察时提出的。所以B项是正确选项。此考点非常重要,它涉及到相关的三个知识点: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间;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阐述的时间(C项);三是深入论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和具体要求的时间(D项)。这些要求考生必须准确把握。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在

A.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视察工作时阐述的 B.2001年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阐述的

C.2002年江泽民“5·31"讲话中阐述的 D.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阐述的(B)【解题分析】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阐述的时间的确认。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2002年11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深入论述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和具体要求。所以正确选项为B。

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先进性 D.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B)

【解题分析】这道单项选择题考查考生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的确认和掌握。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B项)。这是非常确定的,一定牢牢记住。题中A项的内容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C项的内容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D项明显是干扰项。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

A.坚持执政为民 B.坚持与时俱进

C.坚持发展生产力 D.坚持党的领导(B)【解题分析】这道单项选择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的确认。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B项)。

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于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D.坚持执政为民(A)

【解题分析】该题考查考生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的掌握和确认。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A项)。所以A项为正确选项。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条件是

A.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 B.坚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A)【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地位。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题中所给定的4个备选答案,B项和C项是“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D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这样排除B、C、D项,A项为正确选项。

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

A.必须使全党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B.必须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C.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D.必须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C)

【解题分析】该题是考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为C项。

8.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坚持党的阶级性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D.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解题分析】这是2003年胡锦涛《七一讲话》的标准提法。坚持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都不是党的建设的最高目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民利益,党不追求任何特殊利益,而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宗旨。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是

A.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B.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 C.以社会主义发展中国、振兴中华

D.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

【解题分析】ABC都不具有“根本目的”的意义。这也是胡锦涛“七一讲话”的内容。

10.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的最高衡量标准是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是否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解题分析】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国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也要服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注意“最高衡量标准”这个概念。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的问题是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为实现共产主义目标而奋斗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解题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的提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结合起来就是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本题选C项。做好本题一定要注意区分“进一步回答了”和“创造性地回答了”这两个提法。

12.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A.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B.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 C.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真正做到“三个代表”(C)【解题分析】这是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在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后,突出强调“与时俱进”,既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一脉相承性,又反映了结合实践发展的鲜明时代特征。

13.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始终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

A.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B.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者

C.科学技术的创造者 D.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

(D)【解题分析】这道单项选择题考查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始终最具决定性因素的确认和掌握。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所以D项为该题的正确选项。

14.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是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持执政为民 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的确认和掌握。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就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项)。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进行了探索。题中所给出的4个备选项中,A项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B项的内容是党的思想路线,C项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所以只有D项才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

A.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的 B.党的历史地位的基础上提出的 C.当今国际形势后提出的

D.当代中国发展变化和党的自身变化后提出的(A)

【解题分析】考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怎样提出的。十六大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历史地位是“高度”,历史方位指地位、时代和环境,包括时间、地点、条件的三维性。BD项属党的历史方位的具体内涵。注意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行综合复习。

二、多项选择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A.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B.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C.是依据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提出来的D.联系我们党的队伍的状况进行思考的结果

E.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ABC)

【解题分析】这道多项选择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的确认和掌握。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A项);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项);是依据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提出来的(C项)。题中的D项和E项明显是干扰项,所以A、B、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是指我们党历经革命、建 设和改革。已经从 A.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B.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党,成为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党 C.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党,成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党

D.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成为“三个代表”的党 E.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AE)

【解题分析】AE是标准提法。D项把工人阶级先锋队与“三个代表”对立起来,提法有误。BC提法不全面。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历史方位具体包括

A.世情,即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 B.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C.国情,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

D.国情,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即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

E.党情,党的现状,即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ADE)

【解题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小的阶段,国情以D项表述为准。党的历史方位一般讲指“两大历史性变化”(参见上题),具体讲表现为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 A.立党之本 B.三大作风 C.执政之基 D.优良传统 E.力量之源

(ACE)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性的理解和把握。十六大报告在讲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性时,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所以A、C、E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此考点非常重要,必须引起注意。

5.贯彻“三个代表”要求。要做到 A.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局面

B.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境界

C.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D.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E.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不断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新动力

(ABCD)

【解题分析】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要求的掌握。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深入论述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即“四个必须”、“四个新”,也就是题中A、B、C、D四个选项的全部内容。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主要体现在它们有着共同的

A.哲学基础即唯物史观 B.理论品质即与时俱进 C.价值取向即人民利益 D.时代背景即社会主义 E.理想目标即实现社会主义

(ABC)

【解题分析】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四者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因为它们四者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即唯物史观”(A项)、有着共同的“理论品质即与时俱进”(B项)、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即人民利益”(C项)。但是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各不相同,“三个代表‟‟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而提出的重要思想,所以D项和E项的内容不合题意,只有A、B、C项才是正确选项。

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

A.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 B.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

C.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D.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E.核心在坚持发展生产力

(ABC)

【解题分析】这道不定项选择题考查考生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的确认和掌握。十六大报告中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的表述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所以A、B、C项是该题的正确选项。

8.总结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E.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ABC)

【解题分析】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的掌握。此题虽然重要,但没有难点,属记忆性内容。

9.“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表现在

A.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B.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C.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三个代表”之间是相互制约、根本对立的E.“三个代表”各自有着不同的内容、要求

(ABCE)

【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之间是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A项);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B项);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项)。A、B、c项体现了“三个代表”之间的统一关系,E项的内容是三者的区别关系,所以A、B、C、E四项的内容全面反映了“三个代表”的关系,是正确选项。题中D项的内容明显错误。此考点还可以命制辨析题或大型分析题。

10.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 A.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B.为了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

D.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 E.为了加强国防建设

(AB)【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即“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A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项),这是非常确定的答案,题中C项的内容是(缺字)国两题,D项和E项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直接目的,所以以C、D、F三项内容都不符合题意。只有A项和B项才为该题的正确选项。

11.下列说法中,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辩证统一关系的概况正确的有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党的建设中继承优良传统与不断发展创新的辩证统一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党的建设中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党的建设中保持自身先进性与联系群众广泛性的辩证统一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党的建设中完成根本任务与实践根本宗旨的辩证统一

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国际共运史的发展趋势

(ABCD)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辩证统一关系的理解和把握。题中所给定的5个备选项中,A、B、C、D四个选项的表述都正确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关系,所以是正确选择。由于“三个化表”重要思想所体现的内容是我们党的建设的思想,而不是国阁际共运史发展史的问题。所以E项是不符台题意的错误选项.需要排除。

1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沦、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 作。必须

A.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B.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改造落后生产力和落后的生产方式 D.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E.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ABD)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具体内涵的掌握。江泽

民在“七一”讲话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恩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一一作了深刻的阐述,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收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A项),“体现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产力发展的要求”(B项),“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毕活水平”(D项)。所以A、A、D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此题的内容是确定的,只能记忆,没有个人理解的成分。

1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沦、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 作必须

A.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刊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充分发挥社会其他阶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D.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E.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ADE)

【解题分析】这道不定项选择题是对“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体内涵的掌握。江泽民“七一”讲话中对这一“代表”的具体内涵的表述,就是题中A、D、E三项的内容。这又是非常确定的内容,必须记住。

14.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实践、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颁努力

A.体现发展“三个面向”的要求

B.体现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C.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D.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E.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BCE)

【解题分析】同上面两题一样这也是2001年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提法。属记忆性知知识点。

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表现在

A.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B.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C.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D.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E.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ABCDE)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的确认和掌握。十六大报告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作了全面的阐述,题中A、B、C、D、E5个选项的全部内容是正确表述。此考点极其重要。该题的内容还可以命制大型分析题。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B.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C.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D.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E.是绝对真理的体系

(ABCD)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意义的理解和把握。此题是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

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内容。题中给出的5个选项中,A、B、C、D非常准确地反映了题干的要

求和内容,因此是正确的选项。E项是错误的观点。该题属于政策性极强的题型,标准答案一般都出自于 党和政府的有关文件之中,需要记忆。

17.2003年胡锦涛《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它 A.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 B.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c.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D.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E.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南(ABCDE)

【解题分析】这是胡锦涛《七一讲话》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需要加强记忆。

18.2003年胡锦涛《七一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三大理论成

果,它们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新民主主义理论 E.党的建设理论

(ABC)

【解题分析】D属于A;E包含在上述几大理论之中,这三大理论成果是胡锦涛《七一讲话》的概述,属记忆型内容。

19.2003年胡锦涛《七一讲话》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主要是指

A.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B.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统一,为我们根据实际推动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C.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D.为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视野

E.为我们新世纪新阶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开拓了新境界

(ABCD)

【解题分析】这是胡锦涛讲话的固定内容,要注意记忆。

20.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坚持

A.权为民所用 B.情为民所系 C.利为民所谋

D.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 E.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ABCDE)

【解题分析】这也是胡锦涛《七一讲话》所阐述的,其中ABC是最核心的内容。

三、辨析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答案要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阶段,对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2)一方面,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之所以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邓小平理论之所以科学,关键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涵盖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理论基础一致、基本原理一致,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一致,都是以马列主义为理论基础,主要在无产阶级大众的立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发展生产力,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前提。

(3)另一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发展阶段上对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执政经验在理论上的新概括,是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理论上的新反映,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阶段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经验在理论上的新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发展阶段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解题分析】这道辨析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回答此题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首先肯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二是说明四者一致性的具体表现;三是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发展阶段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2.“三个代表”各自有着不同的内容,它们密切的联系着。

【答案要点】(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2)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前提,它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代表人民利益的基础;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关键,先进文化是先进生产力的反映,是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是社会性质的重要特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核心,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就是高扬为人民服务的旗帜,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也是我们党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我们党不断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就是不断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

(3)我们应该深刻把握“三个代表”之间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始终坚持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只有把“三个代表”有机地体现到全部实践活动中,党才能在新世纪担负起历史重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回答此题首先要紧紧抓住一个关节点,即三者是辩证统一关系。然后展开具体说明三者关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前提;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关键;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核心;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此考点非常重要,它还可以命制大型分析题,考生在复习时一定引起注意。需要说明的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关系,十六大有更为准确地表述,复习时,可以按照十六大的表述来回答此问题。

3.在夺取政权以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答案要点】(1)在夺取政权以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是生产力的展水平,但要为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奋斗。

(2)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概念。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指生产力自身发展和程度。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则是指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要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因此,所谓先进生产力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提出的要求。

(3)这一命题实际上是混淆了“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概念。

【解题分析】考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第一个方面的理解。注意“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内涵,掌握“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注意掌握政治理论各个重要原理的科学内涵。(2)本题可改为选择题,把“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作为正确选项,把“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作为干扰项。

四、分析题

1.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在新的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党要紧跟世界进步的潮流,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胜利完成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指导意义。

【答案要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①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②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及其指导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回答此题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包含的全部内容;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指导意义。该题的答案来自于十六大报告,考生必须记忆。此考点极其重要,考生在复习中一定引起注意。

2.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又说,“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依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要点】(1)党必须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依据。

①这反映了党遵从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取代落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程。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哪个阶级、哪个政党或政治组织代表了当时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它就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掌握了领导和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主动权。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②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衡量和一个政党是先进还是落后,其先进性程度如何,最根本的是看这个政党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③这是我们党建党80年经验所证明的正确选择。

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建立时起就是以作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解放和确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进行改革开放,也是为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社会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地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够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2)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解题分析】考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个方面的掌握。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坚持先进性的基础,是党制定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指导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个方面都可以抽出其中一个方面进行命题。

3.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关系。

【答案要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每个“代表”,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但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告诉我们,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无产阶级代表着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把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愿望体现出来,并形成社会革命的实践力量,进而推动社会前进。因此,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首先要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由于生产力的先进性决定着文化的先进性,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程度,因此,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础。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证。

(2)不断发展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在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方面。

①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先进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一个政党是先进还是落后,是推动历史进步还是阻碍社会发展,还要看它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马克思主义还认为,发展先进文化能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社会全面进步,满足人民在文化生活方面的要求。因此,只有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才能真正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①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综合性的落脚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也是两个文明的享有者。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以为人民谋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无论发展社会生产力还是发展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②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题分析】考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的理解。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本题答案的三个要点也是“三个代表”思想每一方面提出的依据。考查时,可能单独抽一条来进行命题,如:“如何理解必须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此题可参考本题参考答案(3)来进行阐述。

4.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只要我们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新的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我们就能够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新的贡献。”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回答:

(1)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2)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3)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人类社会规律的认识?

【答案要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因为:①在共产党执政的指导思想问题上,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②在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③在党的建设问题方面,指出必须始终自觉地以改革的精神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④在党的纲领方面,要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既要时刻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前进方向,又要为实现现阶段基本纲领而奋斗。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因为: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优越在哪里,人民为什么要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最根本的就在于社会主义在共产党领导下能做到“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个是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个是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特别强调要体现不断推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一个是在消灭阶级,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个突出强调了人民利益原则。二者都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所在。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人的全面发展,揭示了社会主义更高层次的本质。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人类社会规律的认识,是因为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社会主义社会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归结为正确认识和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调整完善生产关系,根据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自觉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不相适应的部分。②把无产阶级政党的一切工作归结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机地统一于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当今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

【解题分析】这道分析题是考查考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三个规律”认识的理解和掌握。此题将对“三个规律”的深化认识综合起来分析,是有一定难度的。它要求高度概括又要观点全面。这就要求在复习类似题型时善于抓住主要观点,进行高度概括分析。

5.分析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答案要点】(1)“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的伟大纲领,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怎样建设党”这个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即我们建设党,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能够做到“三个代表”的党,这是我们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党的地位和价值所在。只有按照“三个代表”的目标和方向去建设党,我们才能在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力量。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党的执政之基,进一步回答了我们党如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从根本上说明了我们党执政的基础、执政的内容、执政的任务和执政的要求,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根本途径。同时,也只有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才能进一步增强我们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进一步回答了党怎样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问题。只要做到“三个代表”,我们党就能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无穷的力量。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的理解和掌握。该题的答案来自于“七一”讲话和十六大报告的内容,政策性极强,需要考生记忆。此考点非常重要,考生在复习本章内容时,一定要着重把握。

6.根据所给出的下面一段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时代涵义,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共产党”以新的时代涵义,既与时俱进地奠定了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又系统地概括了执政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跟时代步伐,针对党内存在的最尖锐、最敏感、最现实、最突出的问题,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思想体系,从而在理论上确立了共产党的执政资格(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执政能力(先进文化的代表)和执政基础(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等一系列关于执政党合法性的坚实依据。执政纲领改革,意味着我们党的地位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从封闭条件下搞建设转变为改革开放条件下搞建设,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就有一个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加强与改进作风建设的问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怎样与时俱进地奠定了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人类认识水平的每一次提高,思想活动的每一次升华,都是时代孕育和催生的结果,都是在回应和解答时代课题的过程中实现的。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政党,必然是一个敢于迎接新考验,善于回答新课题的政党。已经走过了80多年光辉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面临着下列新考验:(1)从国际环境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跌宕起伏、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这是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局势变动的新考验。(2)从国内情况看,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改革发展的任务很重,统一思想的任务很重,维护稳定的任务很重。能否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党面临的国内大局发展的新考验。(3)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经过80多年的发展,我们党的地位、任务、队伍状况和所处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如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是我们党面临的自身状况变化带来的新考验。

这些新考验,归根到底,就是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旺盛活力,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这是时代向我们党提出的课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顺应时代潮流,紧扣时代脉搏,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既是一个历史性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贡献。

上一篇:军人党建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县农村党员培训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