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探讨(精选10篇)
1.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探讨 篇一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中治理结构问题探究
摘要:事业单位作为体制内单位类型,其财务内控也势必受到组织生态环境的影响,那么常规财务内控措施显然无法完全适应事业单位的需要。因此,需要从事业单位特殊的组织生态系统中,结合治理结构治理来完善财务内控问题的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治理结构;探究
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变革的不断深入,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工作也日益成为管理层的工作重心。从目前所大量涌现的研究性文献中可知,不少作者都在各自的岗位视角下对优化财务内控工作进行了探究,其中也不乏出现具有可操作性的成果。但笔者认为,事业单位作为体制内单位类型,其财务内控也势必受到组织生态环境的影响,那么常规财务内控措施显然无法完全适应事业单位的需要。再者,事业单位长期执行预算会计制度,进而对于资金的“产出/投入”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种财务内控意识也必然会对当下的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为了弥补当前在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笔者将财务内控中的治理结构问题纳入到主题讨论中,便在于正视事业单位组织生态系统的影响力。
一、对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治理结构问题的解析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治理结构问题进行解析:
(一)财务内控的流程结构
事业单位作为向社会提供公益性专业技术服务的组织,财务内控面临着对预算资金进行合理配置的工作任务。在事业单位通常所形成的财务内控流程为,首先由专业技术部门提出项目资金申请,然后由单位主管领导或党委会决议审批,最后交由财务部门给予执行。这就决定了,专业技术部门具有较强的资金需求议价能力,而这种能力归因于项目的专业性特征使然。
(二)财务内控的职责结构
在落实部门主体责任(首责)的运营机制下,针对专项资金的内控职责结构体现为,专业技术部门负责人承担使用权,财务部门负责人承担预算管理权,而单位主管领导则承担审批权。从中可以发现,这里的职责结构并未形成一种闭环形态,进而就使得对专业技术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监管存在着制度性短板。受制于这种短板,必将降低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绩效。
(三)财务内控的评价结构
在缺乏成本―效益比较的组织生态环境下,对财务内控的评价涉及:账面信息是否闭合,以及专项资金使用是否合规。然而,这些都主要对会计凭证的形式要件进行稽核,而确认要件背后经济事件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则较少触及。从而,资金漏损现象便难免发生。
二、完善财务内控治理结构的着眼点分析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治理问题,这里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今后财务内控工作的着眼点进行分析:
(一)着眼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影响
由现阶段的专项资金申请流程可知,专业技术部门具有专项资金使用的专门信息,而管理层和财务部门并不具有专项采购、专项科研的专门知识。因此,这就在专业技术部门与管理层、财务部门之间形成了事实上的信息不对称。那么在优化事业单位内控治理结构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便成为了工作重点。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措施,其本质在于提高管理层和财务部门的信息存量,而实现这一点则可以有多种财务内控选项。
(二)着眼于破解预算资金监管中的短板
正是受到事业单位组织生态系统的影响,在财务内控中较少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益问题,而是更为关注规制资金的使用行为,使行为在财经制度框架范围内运行。这样一来,专业技术部门在项目采购或科研立项上,并不对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匹配性负责,而只需要满足特定的职责即可。对此,当前还需要破解预算资金监管中的短板,即需要将资金配置与物化设备、科研活动使用价值间的匹配程度纳入到财务内控中来进行考察。
(三)着眼于建立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
在事业单位组织生态无法在短期间得到改变的情形下,则需要从制度层面加强财务内控的体系建设,其中建立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则尤为重要。与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相匹配,对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从社会服务质量、覆盖面、社会公众满意度等环节来构建定性和定量指标。
三、破解财务内控治理结构问题的思路
根据以上所述,破解财务内控治理结构问题的思路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一)细化部门专业建设规划
之所以提出应细化部门专业建设规划在于使事业单位管理层、财务部门面对专业技术部门的专项资金需求保持主导权和主动权。在雁型发展的模式下,事业单位管理层应结合本单位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服务范围,选择出核心专业技术部门,并通过技术关联性来带动处于尾雁地位部门的发展。那么,在对待专业技术部门的专项资金申请时,就能做到有重点、有节制。
(二)组建财务内控督导部门
这里的内控督导与审计督导不同,内控督导部门中的成员不仅有财务人员,还有专业技术人员。不难知晓,组建财务内控督导部门在于克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干扰。面对专业技术部门的专项资金申请,专业技术负责人首先要面对财务内控督导人员进行答辩,并由督导人员权衡专项资金申请事由。笔者建议,事业单位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来提供技术专家资源。
(三)优化财务内控职责结构
在问题部门提出了当前的职?结构属于开放式的流程,进而无法对专业技术部门的资金使用形成有效监管。那么,优化财务内控职责结构的出发点便是,建立起权责首尾照应的闭环。在事业单位目前的组织生态下,可以采取财务人员联系制度,实现财务人员参与专业技术部门项目采购、科研经费使用的全过程,并引入跟踪审计制度。在党委领导下,需要对资金违规使用问题依法依规给予规制。
(四)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模式
无论是专项采购还是专项科研,最终都需要形成成果来助力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服务工作。为此,评价资金的“产出/投入”效益,便不能照搬企业的思路和办法,而是需要将评价权更多交给社会公众。笔者建议,除了开展常规财务审计活动外,专业技术部门需要对资金使用进行自查(落实部门主体责任),然后对资金使用效益的表现以报告的形式提交给党委。最后,在单位网络上向社会公众收集专项技术服务质量信息。
四、展望
这里在对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做出工作展望:
(一)廉政建设驱动财务民主决策实施
笔者建议,部门预算申请应在基层支部范围内进行集体讨论,并通过设置具体的预算金额阈值,将超出阈值的资金使用计划纳入到党委层面进行集体讨论。与此同时,应通过OA系统发布结果信息。
(二)分类型建立财务激励和规制措施
单位主要涉及公用物资的采购,所以严格执行现行的招投标制度成为了重点。但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还涉及到支撑专业技术服务的专用性物资采购项目,以及科研经费申报项目。对此,则需要缩小财务考核对象的范围,以部门和项目小组为考核单位,对其实施全过程预算管理。这里的财务激励主要指向对未来预算资金的拨付,即考核合格的部门和项目小组将增大对未来预算资金获得的能力。
五、小结
本文认为,事业单位作为体制内单位类型,其财务内控也势必受到组织生态环境的影响,那么常规财务内控措施显然无法完全适应事业单位的需要。因此,需要从事业单位特殊的组织生态系统中,结合治理结构治理来完善财务内控问题的探讨。具体的破解思路为,细化部门专业建设规划、组建财务内控督导部门、优化财务内控职责结构、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叶陈刚,裘丽,张立娟.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绩效[J].审计研究,2016(2):104-112.[2]杨庆,周文凯.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J].经济师,2011(2):20-21.[3]殷伟,赵丽.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7,5(10):12-13.[4]侯惠英,张长胜.日本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07(2):53-55.(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
2.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探讨 篇二
从现有相关文献中不难发现, 针对财务管理的论述可谓是汗牛充栋。然而, 将财务管理落脚于驱动组织内部控制的却较为少见。笔者无意猜测这一现状的成因, 而是基于这一现状将借此文对财务管理的驱动因素进行讨论。
鉴于以上所述, 笔者将就文章主题讨论如下。
一、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认识
在组织资源范畴内在认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将简单明了的勾画出内控的对象, 以及实施该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这里还须指出, 随着事业单位体制变革的持续推进, 其内控的价值取向也逐渐处于收敛状态, 但本文仍假设它的社会公益性目标不会消失。
具体而言, 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对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
与行政单位不同, 事业单位被定义为向社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的组织。这就意味着, 在事业单位中的人力资源存在着大量的专业人才;同时, 也存在着诸多为专业岗位起到辅助作用的职工。针对他们的内部控制可以从集体和个体两个视角来考察。
1、集体视角下的控制。
在团队工作模式成为主导的事业单位, 激发广大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则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一环。从我国各类型事业单位的发展沿革来看, 其历来重视培养员工的集体主义精神, 并在团队协作的形式下完成课题及其它专业技术工作。由此可见, 针对这一方面的控制并不成为问题。
2、个体视角的控制。
不可否认, 当前事业单位在改善个体“控制”时, 还做的不够理想。如何理解针对职工的内部控制, 其中不仅包括提升他们的岗位技能和岗位意识;还应根据单位发展规划和职工的自身需求, 为他们提供诸如培训、进修等机会。
(二) 对内部物力资源管理的认识
由事业单位社会功能属性的决定, 其内部存在着大量且昂贵的设备和器材。关于这一点, 高校便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不难理解, 这些设备和器材成为了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物资基础, 也构成了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投入。对于前者这里不在详述, 而对于后者而言则需要继续给予关注。事业单位的体制变革, 将使得各单位在今后将面临着巨大的成本控制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是财政拨款机制的变化使然, 也是单位走内涵发展道路的要求所致。因此, 如何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以及如何监管固定资产的购置, 都成为了内部控制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三) 对内部财力资源管理的认识
正如上文指出的那样, 财务管理成为了组织运转的核心, 也构成了联动组织各部门的中枢。针对财力资源的内部控制主要表现在:做好资金预算并对资金的流向、流量实施监管, 以及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绩效。
那么如何理解优化财务管理对内部控制的驱动, 则还需要进一步考察财务管理在其中的功能定位。
二、财务管理在内部控制中的功能定位
仍然围绕着组织资源范畴来讨论这一问题。上文涉及了人力资源、物力资源, 以及财力资源。结合本文的主题, 这里将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功能定位。
(一) 在人力资源内控中的功能定位
这里主要讨论在针对职工个体内部控制中的功能定位。上文已经指出, 事业单位存在着突出集体主义的优势, 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产生负面影响。其中, 负面影响之一便是, 忽略了对个体需求的考量。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 个体从低级需要到高级需要间共分为5个层级。以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例, 他们大多已处于受人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程度。为此, 事业单位在满足他们这一需要时, 不但需要从精神上给予他们激励与能力彰显, 还应提供给他们更多充电和对外业务交流的机会。这就表明:在资金预算管理时, 应在功能定位上支撑上述活动。
(二) 在物力资源内控中的功能定位
上文已经提到, 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严格管控固定资产的增量变革, 将成为内部控制的关键任务。针对这两个方面, 财务管理的功能定位也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针对使用效率方面。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实则在于降低成本。这种成本包括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两个方面。为此, 财务管理人员应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这实际上就考验了财务人员的跨部门协同的岗位意识。
2、针对增量变革方面。
面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进行设备、仪器的采购无可厚非。但实践表明, 在财政拨款和监管缺位的情况下, 许多固定资产的采购具有盲目性和突击性。所造成的结果, 要么使用频率不高, 要么根本无人会使用。因此, 在财务管理中面对这些采购申请, 有义务和责任向管理层提供咨询报告。可见, 这也就构成了功能定位之一。
以上功能定位, 就为下文的模式构建提供了路径指向。
三、功能定位下的内控模式构建
具体而言,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内控模式。
(一) 针对人力资源内控的模式构建
配合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以及组织未来发展所要达成的愿景。财务管理部门在进行来年的资金预算时, 应充分考虑到职工在职培训和进修的经费支出。与此同时, 在增强单位对外影响力和提升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技能的需要, 还应在资金预算中考察到人员外派业务交流的经费。根据笔者的体会, 可以在会计帐户中专设一个基金项目, 用于资助公派或私人的学术、业务等交流活动。
对以上资金的使用监管也是促进内控的关键工作。把有限的资金用于组织的发展之中, 这是人力资源内控的价值取向。针对人员的培训、进修等在职提升效果, 财务管理部门应参与考核。由于受到人力资本的隐性和潜藏性, 财务部门可会同相关人员所在部门进行业务技能考核, 在尊重业务部门考核评价结果的基础上, 财务部门对相关人员的在职提升合格与否进行独立判断。从而, 在经费的报销上给予调整。
(二) 针对固定资产内控的模式构建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设计。
尽管, 目前各事业单位都是统一对固定资产进行招标采购;并按部门、层级进行派发。但在制度的设计上, 仍然能够对此进行有效监管。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 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开展: (1) 明确单位固定资产统一归口为国资部门委托管理。 (2) 明确每个层级的一把手负责监管本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 并对直接上级负责。如在高校系统, 公共教室可由教务处负责管理;实验、实训室及相关资产可由各系负责管理。 (3) 权利与义务对等。 (4) 在薪酬分配体系的安排上, 应向各部门、各层级固定资产一线管理人员倾斜。
2、动态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
动态管理模式的开展, 其目的主要在于对单位现有固定资产进行保值、增值的运作。这种模式根据不同事业单位类型, 则有不同的实施方式。以高校为例:在寒暑假期间, 可以将部分教室与实训室向社会劳务机构租赁, 以配合区域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在租赁过程中, 单位应配专人对本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监管。通过这种模式, 就实现了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同时, 事业单位在未来对固定资产进行购置管理时, 应充分考虑该项固定资产的专用性水平。必要时, 可以采取以租赁或以整合社会资源为主。
(三) 针对财力资源内控的模式构建
由事业单位运转形态可知, 其呈现出以财务管理部门为圆心, 其它业务部门做围绕圆心的同心圆运动。这就直观的表明, 应形成围绕财务流程为中心的信息处理形态。因此, 在ERP功能设计上首先须满足这一点。然后, 在事业单位内部局域的架设上也应形成这种信息传输模式。这样一来, 财务管理就能改变传统流程只能事后分析、控制的弊端, 而建立起了全过程控制的技术手段。若单位受到资金约束难以实现全面的同心圆信息传递形态, 那么至少物资采购、技术服务、等两个部门应采取这种形式。
综上所述, 以上便构成了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四、总结
优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将切实驱动组织的内部控制。具体而言, 针对人力资源的内控将从在职提升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和考核;针对固定资产的内控将从成本控制上给予辅助。最后, 还涉及到财力资源的内控模式。
参考文献
[1]段慧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析[J].山东纺织经济, 2011 (1) .
[2]陈红蕾.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J].价值工程, 2011 (1) .
3.强化行政事业财务内控制度建设 篇三
关键词:行政事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一、加强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建设
1.设置专职或兼职的出纳人员,负责办理货币资金业务。依法通过预算安排、上级拨款、业务活动收入等途径获得的各项货币资金,必须及时、足额入账。建立严格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授权审批制度。
2.重大货币资金支出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防范贪污、侵占、挪用货币资金等行为。
3.建立、健全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全面、连续、逐笔记录货币资金来源和支出用途,随时掌握货币资金动态,防止收支不清和差错,杜绝私自挪用货币资金行为。
4.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每月至少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调节相符。如调节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报请负责人审批处理。
5.有库存现金的,出纳人员应每天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应指定出纳人员以外的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以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并视情况作出处理。
二、加强实物资产控制制度建设
1.对实物资产的购建实行计划管理。实物资产购建计划在内部各部门或定期提出申请的基础上编制,并应经负责人审查批准。固定资产年度购建计划须经领导集体审查批准。
2.建立实物资产购建等活动的授权审批制度。在制定授权审批制度时,充分考虑的性质、规模、实物资产的类型等因素。重要实物资产购建必须由领导集体决策审批。
3.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实物资产进行清查盘点,至少于年末对实物资产进行全面清查一次。实物资产的年度盘点工作应由负责人或其授权的领导人员负责组织,并成立专门的实物资产清查小组。实物资产清查盘点时应编制“实物资产清查盘点表”,对各类实物资产的清点实有数、账面数、差异情况和质量情况进行确认。实物资产清查盘点表须经清查盘点工作小组负责人签字确认。
4.重要实物资产需要报废、出售、外借、调拨等处置时,需要按照一定程序进行严格审批。重要实物资产需要报废时,还需组织必要的鉴定工作。需要上缴政府公物仓进行集中处置的,应按政府公物仓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加强专项资金控制制度建设
1.对各项专项资金实行计划管理。编制的专项资金收支计划应由领导集体负责审查,并提交主管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审批。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专项资金。严禁侵占、挪用专项资金。
2.对各项专项资金进行单独核算,并按照要求定期向财政部门或者主管部门或上级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报送专项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接受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或上级的检查、验收。
四、加强财务报告控制制度建设
1.财务情况说明书反映本期收入、支出、结余、专项经费使用及资产变动的情况,说明影响财务状况变化的重要事项,总结财务管理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等。
2.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或上级的规定和要求,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和有关文件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做到内容完整、数据真实、计算准确、说明符合实际情况。
3.按照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和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定期编制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工作任务和预算执行、资产使用管理、收支水平及变动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4.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报告反映的真实情况,并由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签字并盖章。设有总会计师的,财务报告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字并盖章。
五、加强会计电算化控制制度建设
1.明确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对财会人员的工作内容和任务以及相互分工作出合理安排,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设置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2.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管理,严格规范上机操作和日常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以及相应的制约机制,建立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3.建立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权限设置制度,禁止未授权人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
4.建立健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管理制度,维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强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并重视数据资料管理与保密、数据备份管理。
六、加强监督检查
1.重视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内部机构和岗位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
2.明确各项财务、会计业务的检查内容、检查重点、检查程序和检查方法,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全面、有效。
参考文献:
[1]金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的建议,科学之友(B版),2008-12-15
[2]安永红,论如何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山西科技,2010-09-20
[3]李慧娣,金国维: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经济研究导刊,2010-04-15
[4]裴青山:国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10-01
[5]段慧君: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1-16
4.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探讨 篇四
事业单位大多是以承担行政职能、从事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公益单位。开展各项活动所需的物质条件,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提供,其收支活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制度,并通过对资金的严格管控,防止资金出现浪费和损失。事业单位对收支活动实施内部控制,就是运用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规范业务流程、实施控制措施、制定评价标准,对其财务收支活动的主要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以提高财务收支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其目标是实现单位收入支出合规合法、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随着国家财务制度的日益完善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不断健全,目前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得到持续规范。但仍有少数单位因内控意识淡薄,监督审批缺失,在单位内部管理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个别问题严重的单位甚至收支控制失灵。因此,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内部控制,及时堵塞漏洞,是事业单位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必然选择。
一、单位内部收支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收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因事业单位收入中的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均由上级主管部门通过预算安排或专户拨付,这类收入风险较小。存在 问题主要集中在对其他收入、经营收入、事业收入等的控制上。
1.收入未在单位账内核算。如通过下属企业收取单位房屋出租收入,并在所属企业账内核算;委托展览、会务公司举办展会、培训,将展位费、培训费直接汇入单设账号或会展公司账号,造成展会、培训收入账外核算。
2.收入未由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如产品销售收入由销售人员直接收取,财务人员不掌握销售合同签订情况,账务处理没有依据,无法做到应收尽收,及时入账。
3.产品销售与财务管理相脱节。经销产品没有合同协议,凭单位或个人信用进行交易;财务部门对产品的生产计划、产品出入库及相关收入的应收未收情况等均不掌握。
4.将收入计入往来科目。如将应确认收入的款项直接计入往来科目,或者先将收入计入往来科目,再根据销售人员的开具销售发票后再确认为收入,造成往来资金长期挂账,每年大量结转。
5.通过中间账户转入收入。如产品销售收入通过个人账户汇入单位,入账依据只有个人储蓄账户汇款的银行进账单据。对收入是否完整,是否应收尽收无法开展有效监管。
上述种种行为可能导致收入流失、销售人员舞弊、私设小金库等风险的发生。
(二)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支出包括事业支出、对附属单位的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等。全面预算体制的推行已将单位各项支出纳入预算管理,特别是十八大以来针对会议、差旅、培训、出国、招待等各项制度的密集出台,对支出事项进行了更 加严格的规范。但从实际执行的情况看,个别方面仍存在制度不够细化、一些制度不落实,从而导致对支出的无效控制。
1.支出审批流于形式。未规范内部支出事项的审批流程,往往是支出发生后才集中补办相关审批手续。同时,也存在越权审批问题。
2.关键岗位内控缺失。单位没有赋予财务人员应有的监管职责,财务人员不受重视,甚至有的单位没有独立的财务部门。实际执行中,财务人员只负责审核支出票据的真伪,对具体支出事项没有监督权,财务管理存在重大漏洞。
3.原始单据不全。主要表现在支出内容不真实不完整和支出凭证未附反映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不能明确反映支出事项的全貌。如以编制虚假名单领取劳务费方式;以收集单程车票报销差旅费方式套取资金;以各类超市、电商开具虚假办公用品发票形式;以虚构会议、加班事项的名义报销餐费支出套取现金等。
由于支出事项内控不健全,缺乏统一有效的监控机制,存在着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套取资金私设小金库、贪污公款等风险。
二、原因分析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内部控制意识参差不齐。内部控制意识的建立是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颁布,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 标准初步形成,内控建设已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但个别单位仍无法摆脱陈旧的思维桎梏,特别是在单位的收支管理方面,部分单位重创收轻规范,重业务轻管理。单位整体内控意识较为淡薄,领导监管缺位,业务人员轻视制度,财务人员不敢监管或无相应监管权力,内部控制严重缺失。
(二)管理制度不明确或不够细化。收支管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首先要依赖于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要完善事业单位收支内控体系,制度设计应尽可能细化。结合目前各单位实际情况,个别方面仍存在制度不够细化问题。如委托业务费支出目前尚无统一的制度规范,单位自行制定的委托业务费管理办法无标准可循,实际执行中对工作量、智力投入、相关物化成本等的设定缺乏科学量化的测算依据,一定程度造成资金在受托单位沉淀或者向特定关系人、关系单位输送利益的风险。此外劳务费、试剂耗材采购、科研经费等都因制度细化程度不足存在支出风险。
(三)将财务收支制度等同于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出台后,缺乏实施方面的配套政策,使各单位对内控规范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运用停留在表面,对具体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缺乏深入研究,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财务收支制度,只要依据国家财务管理的各类法规将单位的财务收支制度建立起来,单位的收支内部控制就健全了。这样产生的后果是舞弊者千方百计转换形式,掩盖其经济业务的实质。如招待费全部编制虚假的会议通知和签到表转换为会议费,将礼品支出开具发票时开为办公用品,在办公经费中列支等。
(四)内部牵制制衡机制未完全建立。单位收支内控失灵的 一个特点就是内部牵制制衡的脱节。财务会计是收支管理内控体系的关键职能部门。个别单位以人数较少、部门设置简单为由,在岗位设置时未确保岗位职责权限明晰。从典型案例来看,经办人员随意性极大,财务部门不掌握合同协议签订情况,仅依据开具的销售发票确认收入;财务人员不履行支出审核职责,部分支出不考察具体成果、不核实事项真实性、甚至无相关说明,只要领导签批后财务就将经费列支,这些都直接引起收支内控失灵。
三、对策建议
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内部控制,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对策建议:
(一)加强引导,明确职责,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良好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构建,需要单位“一把手”首先建立意识,单位领导要亲自参与内控体系,保证内控建设顺利实施。事业单位还应采取措施,对全体职工加强收入支出内部控制教育,转变与现有财务管理脱节的陈旧观念;确立财务部门收支管理关键职能部门的地位;建立单位“人人学制度、人人懂制度,人人守制度”的良好氛围。
(二)制度入手,建立机制,将制度嵌入内部管理流程中。首先事业单位要梳理现有收支管理制度体系,抓紧健全各项制度,对制度不够细化的应进一步细化,确保各项收支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制度,将各项制度嵌入内部管理流程中,制度管人、流程管事,通过流程做到对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如现行的会议费管理,除明确规定了会议开支的范 围、开支标准、时间期限外,还通过对会议的计划审批与事前报备、会议报销需审批的单据、会议费支出结算方式等进行约束,规范支出内部控制的流程,堵住会议费管理各环节的漏洞。如果将会议费管理制度嵌入单位内部控制流程,严格审批报账,那么以虚构会议票据套取资金的现象便无处遁形。
(三)创新方法、优化手段,探索各类收入支出控制方法。收入支出的控制还应采取多种手段,如支出方式上,大额支出使用支票,小额支出推行公务卡结算。公务卡刷卡后报销时,需要提供公务卡刷卡支付的 POS 机小票和发票等原始凭证。财务人员需对公务支出的全部信息进行仔细审核,通过下载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的公务卡消费信息,与 POS机小票上的持卡人姓名、消费金额、时间、商户名称等信息进行核对,如果信息真实,国库核准采取授权支付方式,将报销资金转入刷卡人的公务卡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虚开发票、凑票报销的现象,增强了公务消费的透明度。此外对通用设备购买推行政府采购、限额以上会议须在定点饭店召开等,都是经过实践检验而行之有效的手段。
(四)相互制衡,落实监管,层层审批把关堵住漏洞。事业单位收支内部控制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单位内部,要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充分考虑不兼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各司其职。明确财务控制职能,确保单位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格局。如前述的典型案例中,财务人员如果能够掌握收入合同签订的信息,即可了解单位销售收入应收情况,核对实际到账的收入金额即可有效避免收入舞弊。单位决策具有重大影响的经济业务收支事项时,推行集体审议联签制度,推行办公会审议制度,在单位外部完善审计监督机制,通过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构建完善的控制体系。
5.事业单位内控制度 篇五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单位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更是问题不少。
笔者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在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体制下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现象,提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效的具体表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以权代法,领导说了算,排斥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二是虽建有规章制度,但有章不循,形同虚设;三是监督乏力,没有相应的检查,出了问题也不知从何而起。
具体表现为:
1.内控意识淡薄,基础管理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数会计是从其他非会计岗位转岗而来,部分会计人员连从业资格证书都没有,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
在具体操作中,印鉴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领导“一支笔”审批情况还比较普遍,只要领导签字,什么费用都可以报销,重大事项没有实行集体审批决策;工作人员调离岗位也不及时办理清点、交接手续等。
2.费用开支过大,控制不严
由于部门预算编制达不到零基预算要求,不够细化、准确,经常有预算调整变动情况发生,各项实际支出也并非严格按照预算安排支出,缺乏预算的刚性约束。
同时,单位一般都是按照收入规模花钱,缺乏对资金支出合理性的分析,缺少成本效益核算,致使各项费用重复浪费、开支金额庞大。
3.资产不实,资产管理混乱
一是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二是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划分不清;三是所有权和使用权不清。
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定期的资产盘点工作没有按规定执行,时常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混乱状态。
4.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违章难究现象严重
新《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都对内部控制作了具体规定,并且突出强调了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在每一具体业务的控制条款中都增加了有关防范风险的要求。
然而,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普遍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一是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及经办人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保管等现象;二是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的现象;三是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清查程序不明确;四是内部审计没有形成制度化,该设内审机构的不设,该配备专职或兼职内审人员的不配置;五是忽视风险控制,造成巨大隐患甚至损失。
二、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难点1.管理理念不到位,缺乏责任感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存在误解,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概念非常模糊,不理解内部控制的意义所在,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一种程序;有的单位本身不重视会计工作,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配备要求不高,会计人员普遍业务素质偏低,对内控认识不透;有的单位负责人不支持会计工作,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
2.现行授权机制容易造成内控制度失效
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置上,会计监督人员受单位领导管理,其监督权力也由单位领导授予。
这种被领导者监督领导者的设置,本身不符合管理学基本原理,其行为必然受控于管理层,反映管理层的意图和目的,体现管理层的意志,致使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名存实亡”。
3.外部环境不到位,不协调
从外部环境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不只是一个单位自身的事情,还应当是一项社会工程。
目前,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极其微小,财政、审计等部门监督各有侧重点,忽视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督促。
4.相关政策不到位,会计监督乏力
近些年来,国家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做出了规定,但是,尚缺乏具有可参考操作的具体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的监督制约措施。
三、对策和建议1.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
单位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单位经济目标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2.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单位内部行为
全面清理整顿单位原有的各项管理制度、办法,依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有关要求,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要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点,培育自我约束自控能力。
对于预算管理、资金拨付与费用支出管理、报销审批程序、以及对错误核算与错误支出的纠正等等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确定单位自控的重点和目标。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及相关人员在贯彻执行内部会计控制中承担着重要责任。
一是要严格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审查。
应认真贯彻执行新《会计法》关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的规定。
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招聘,对不符合条件但已在会计岗位上工作的,应进行培训,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
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
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单位财务文化的培养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同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切实加强会计人员队伍的入门教育和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4.发挥财政与审计部门作用,强化监督控制
财政部门是会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门,应对有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检查,改变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
6.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工作方案 篇六
为进一步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贯彻执行海宁市财政局《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海财政[XXXX]100号)文件要求,根据海宁市财政局《关于加强财政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方案》精神,促进我街道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切实做好本街道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结合本街道实际,特制订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有效防控机关事务及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内部约束机制,加强机关惩防体系建设。以落实好权责一致、有效制衡为核心,体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要求,保证政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以推进机关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建设、机关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机关内部控制执行体系建设、机关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为目标,与依法行政、廉政建设、政务管理紧密联系,努力提高机关工作质量,提升机关管理水平,保证机关、事业干部队伍廉洁高效。
7.事业单位应对财务风险的内控研究 篇七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一、前言
所谓财务风险指的是因为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使得经济活动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出现偏差的可能性。财务风险通常在盈利性企业中比较常见, 而在非盈利性事业单位中比较少见。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过去大多数资金均来源于国家财政的职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也日益多样化, 在这种资金来源渠道越来越多的背景下, 事业单位也就逐渐开始面临资金风险的挑战。财务风险成为事业单位必须要给予足够重视的内控问题。现笔者就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和内部控制进行简单分析, 以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从而更好指导实践。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引发因素
1. 表现形式
(1) 筹资。筹资是事业单位为了单位的更好运行和发展。由于虽然事业单位的大部分资金来源均是来源于国家财政, 但还是有少部分是需要单位自行解决。且有些单位为了能够取得更多效益资金, 均会进行项目投资。如此一来事业单位就必须要筹资。而由于很多项目的投资期限比较长, 资金成本较多, 所以非常容易给单位带来资金压力和风险。
(2) 投资。事业单位筹资风险的产生很大原因在于单位的项目投资, 因为投资资金数目较大, 而回收的时限又比较长, 很多资金甚至没有能够在预期内收回或者因为项目自身问题导致投资无收益, 直接给单位带了极大的投资风险。且由于事业单位不同于社会上的盈利性企业, 所以对于项目投资大多均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 如此一来也直接使得投资风险威胁更加严重[1]。
(3) 支付。资金支付是事业单位市场运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单位内部管理中, 资金支付和预算管理是两个连接在一起的内容。符合实际的预算管理和合理的资金支付是保障单位顺利运作的重要前提。但是, 当前事业单位却存在明显预算和支付相冲突的问题, 资金支付总额明显高出预算总额, 如此一来久而久之单位资金就会呈现出入不敷出的现象, 产生支付风险。
(4) 管理。所谓管理风险指的是事业单位因为内部资金管理出现问题而引发的风险。这种风险类型的产生与单位管理、监督等制度不到位有关。
2. 引发因素
(1) 财务管理秩序混乱。目前,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财务关系非常复杂和混乱。单位内部的各部门、各等级在管理和应用财务资金方面存在严重的职责不明现象, 因为职责不明直接使得大量的资金流失, 资金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诱发财务风险。
(2) 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事业单位人员, 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没有风险意识。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没有对财务风险内容进行预测和分析, 在各种诱发因素存在后也没有能够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因为缺乏风险意识, 所以也没有财务风险观念, 即便有些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但也会认为风险会由国家承担, 不会对单位财务产生不良影响。这种风险意识淡薄的现象是诱发财务风险的一大重因[2]。
(3) 财务决策不科学。由于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所以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做出重要的财务决策时大多均是按照过往经验进行主观决断。而人的经验和主观意识本身就存在不可靠性, 所以这种不靠谱的决策方式也使得单位出现了财务风险。
(4) 缺乏明确的责权制度。由于事业单位组织的根本目标并不是为了让自身赢取更多利益, 所以单位内的管理人员也就因此而比较难以衡量投入对于目标实现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 如何进行分权管理, 符合确定职责履行考核方法也就困难重重。也正是因为如此, 事业单位内部难以制定出一个明确且完善的责权制度, 也值得使得单位采取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责权不明确现象, 诱发财务风险。
三、事业单位应对财务风险的内控措施
1. 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思想指引着行动, 要做好财务风险应对工作, 财务管理人员首先必须要认识到财务风险的严重性, 然后才能够根据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和具体形式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针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的现状, 单位在采取内控措施时必须要把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连接在一起。要求所有财务人员在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并通过参加专业会计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方式增强责任心和职业感[3]。只有财务管理人员多了解财务风险知识, 掌握更多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方法, 并将在这些有效方法应用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 才能够使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
2. 加强财务管理部门的风险预防和控制能力
事业单位之所以还存在加多财务风险, 除了与管理人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有关之外, 还与财务管理部分风险管控能力低下有关。所以, 做好单位财务风险内控处理必须要加强风险管控能力, 具体要求有: (1) 引进更多风险专业知识认识水平高的财务人员或者为现有财务人员安排专门的会计财务风险培训和教育活动。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知识水平。 (2) 财务管理人员在经营活动中应该有风险预警意识, 对未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和识别, 判断这些风险有可能出现的几率, 并制定预防和措施。 (3) 学会应用现代先进的风险探测和分析技术对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风险衡量和检测。 (4) 通过加强培训或者鼓励财务人员多加学习的方式提高他们的风险应变能力[4]。
3. 完善单位内部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要真正使单位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最重要的就是制定一个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制度内严格规定所有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力。由于财务风险的形成本来就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所以若能够根据这一规律制定一个预测和衡量风险的预防机制, 那么就能够将所有的风险扼杀在摇篮里。需要注意的是, 在制定和完善预警机制后必须要严格落实, 要求素有相关部门和人员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风险预测和预防, 使风险预警机制真正发挥其衡量警示作用。
4. 做好资金运作风险的管控工作
事业单位大部分的运作资金均来自财政收入, 财务风险出现后对事业单位的损害力度也是可控制范围。但, 若任由财务风险存在, 没有采取相对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那么将容易造成单位运作资金的入不敷出, 不利于单位正常工作的运作。所以, 管理财务风险时必须要做好资金运作风险的防范工作, 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 量入为出, 杜绝资金缺口出现。 (2) 合理融资和举债, 避免贷款造成长期负债现象出现。 (3) 探索新的资金来源渠道。除了上级政府拨出的一些专项建设和研究资金外, 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申请从受益人那边收取一些费用的方式增加单位的收入资金[5]。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 事业单位单位因为筹资和投资等关系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财务风险。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表面财务风险的产生, 减少风险损失。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从思想上、制度上以及管理能力上几个方面采取针对性的财务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为事业单位的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宋益萍.简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4 (26) :512-513.
[2]樊汝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 2009, 36 (6) :952-953.
[3]秦元金.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11, 5 (5) :96-97.
[4]林向春.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9 (26) :215-216.
8.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探讨 篇八
【关键词】医院;财务电算化;财务内控制度
医院想要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有好的内控制度,而财务内控制度是重中之重。在电子信息技术还没有普及之前,医院工作人员,在记录财政明细时多以纸质记录为主。这就导致财政记录容易被篡改,甚至进行造假,保存起来也比较不方便。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医院财务也实现了电算化,极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准确度,同时也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但是现行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所以找出适合可行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让医院真正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一、医院财务电算化与财务内控制度之间的关系
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企业资金的筹集、运用、管理、分配等一系列过程。针对财务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各项财务手段有据可循,顺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财务内控制度涉及的内容较多,如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资金管理、成本控制、利润管理等。随着电算化在医院管理中的普及,对医院财务人员与医院财务内控制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关医院财务电算化与财务内控制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如下:
1.财务内控制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财务电算化虽然具备一定优势,但是在电算化的操作过程中,主导者还是人,这就可能会导致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出现,这时就需要有好的管理制度来进行约束。还有些医院中电算化已经开始普及,但传统的纸质记录并没有完全消失,导致存在巨大的隐患。财务人员如果在这个时候,过度依靠电算化工作方法,就会增加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因此,财务内控制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2.财务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会因为财务电算化而增大
财务对纸质证明一直都是非常看重的。医院普及电算化之后,多数纸质记录的信息会被输入到电脑里,有的可能会因为保存不当,而导致丢失,这就给财务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在传统的财务检查过程中,主要是对纸质凭证进行检查,如查看金额的大小写是否符合规定或者是否存在涂改的现象等,容易找出其财政工作存在的问题。但是把信息输入到电脑后,记录格式是一样的,不会出现涂改的现象,只要有修改权限就可以对其中的数据进行修改,很难被发现,这就使得财务检查的难度加大,徇私舞弊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纸质凭证的丢失可能会导致财务信息的外泄,造成不必要的隐患。
3.记录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电算化很难有理想的效果
财务电算化之所以会普及,主要是因为电算化可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对财政信息进行大批量的处理,不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准确度,同时也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但这些好处都是建立在记录的财政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基础上,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医疗设备和药品的库存量还是采取传统的记录方式,这就使得记录的信息与实际情况衔接不上,导致了电算化很难达到最初想要的效果。
二、加强医院财务内控制度的措施
1.医院内控制度需要完善
医院的不同,在其内控制度上也是各有区别,财务人员经过长时间的工作,具备了足够的经验。在如今的发展趋势下,医院需要以电算化的特点为基础,并结合各自医院实际情况的不同,对医院内控制度进行完善:
(1)重视系统的安全性,将重要的信息进行被备份。如果发现电脑中的财务信息被篡改,要一查到底,问明修改信息的原因。如果是私自修改信息,以达到某种目的,应该严肃处理。另外,要将重要的权限分摊给不同的工作人员,不能由一个人掌握全部的权限,避免权利过大而出现失管。
(2)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力度,首先应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专人专职,以对传统的纸质凭证的检查为基础,与电脑上的信息进行对比,确保信息有效衔接。
(3)以国家的相关法律为基础,结合医院的自身实际,为内控制度的实施提供最大的方便。
2.加强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培养
电算化的普及,对相关人员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为了能更好的进行工作,应该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同时对于相关人员道德素质的培养也不能放松,切实提高人员的思想觉悟。定期进行测评,对于测评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能拥有过硬的能力素质。
3.加强财务系统与医院其他部门在网络方面的联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网络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普及,医院的各个部门基本上都应用了网络技术。医院是一个整体,医院在对财务部门实施内控管理的同时,应该考虑到网络存在时间的问题,财务系统应该与医院其他部门系统进行有效的衔接,实现财务工作与医院其他部门工作的一体化。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算化在医院财务工作方面的普及,对于财政工作有利也有弊。为了避免电算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应该加强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不能只普及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工作方式。每位财务工作人员都要明白,财务电算化和财务内控制度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两方面,同时也应该切实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为实现高效率、低风险的财政工作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胡晔.医院财务电算化与财务内控制度关系剖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24:142-143.
[2]刘敬.医院财务电算化与财务内控制度关系的分析[J].现代经济息,2014,16:231+233.
[3]孙孝钢.医院财务电算化与财务内控制度关系的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13,03:93-94.
[4]刘浩.医院财务电算化与财务内控制度关系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306.
9.工程财务内控制度 篇九
第一章 总 则
一、为了加强会计管理工作,规范基本建设财务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基本建设财务资金规定》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财务各岗位之间,既互相牵制又依法有序,既互相监督又互相促进,保持会计工作正常有序的完成。
三、会计人员之间必须团结互助,互敬互谅,保持高度的协作精神,及时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
第二章 会计机构设置
四、设立单独的财务部门,内设财务人员2名:会计1人,出纳员1人。
第三章 会计工作目标
五、主要负责审核财务票据,核算项目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对项目资金实行全程的监督和控制。
六、及时编报年度决算和竣工决算。
第四章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一)会计岗位职责
七、负责登记财务总账及各种明细账目。要求数字准确、书写整洁、登记及时、账面清楚。
八、负责编制年度决算、竣工决算和其他方面有关报表。
九、认真审核原始凭证,对违反规定或不合格的凭证应拒绝入账。要严格支出范围和标准,把支出控制在概算批复的规定之内。
十、认真审核工程价款结算、建设单位管理费的支付。
十一、上级财务机关检查工作时,要负责提供财务资料和反映情况财务情况。
十二、定期核对固定资产账目,作到账物相符。
十三、定期装订会计凭证、账簿、表册等,妥善保管和存档,并负责财务档案的管理。
十四、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措施,严格执行财务管理方面的安全制度,确保不出安全问题。
十五、严格遵守、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做好会计工作。
(二)出纳员岗位职责
十六、要认真审查各种报销或支出的原始凭证,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要拒绝办理报销手续。
十七、要根据原始凭证,记好现金和银行账。书写整洁、数字准确、日清月结。
十八、严格遵守现金管理制度,库存现金不得超过定额,不坐支,不挪用,不得用白条抵顶库存现金,保持现金实存与现金账面一致。、十九、负责支票签发,不得签发空头支票,按规定设立支票领用登记簿。
二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安全制度,认真管好现金、各种印章、空白支票。
二十一、及时与银行对账,作好银行对账调节表。
二十二、严格遵守、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财会制度,作好出纳工作。
第五章 财务管理
二十三、工程款结算部分资金市财政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由市财政根据建设管理单位提出的拨款申请直接拨付到施工单位。
二十四、预付工程款根据专用合同条款中预付款支付款项执行。
二十五、拨付工程进度款时,主要审核以下几方面:(1)是否有监理部门对拨款意见的签章。
(2)是否有甲方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对工程进度的确认。
(3)是否经项目法人的批准。
(4)是否有正规的票据。
(5)是否根据合同的规定扣留工程质量保证金。
工程建设管理处
10.财务内控工作总结 篇十
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 长岭县卫生局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工作总结
按照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及长岭县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方案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局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我局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进行了适当的评价。现将有关贯彻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准备工作
继三月中旬,县财政局组织召开全县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动员大会,对全县贯彻实施《内控规范》工作做动员部署后,我局制定了长岭县卫生局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方案,成立了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本局贯彻实施内控工作方案、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监督指导工作开展。
二、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目标和原则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1、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是由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全体职工实施的、旨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目标所制定的政策和程序。我局内部控制的目标是:
(1)合法性——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合法合规(2)安全性——资产安全
(3)可靠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4)效率性——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效果(5)风险防范——排除障碍实现单位发展战略
2、我局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因为,在内部控制程序的所有环节中,有一个环节没有发挥作用,所有起作用的环节,也会变得无用。
(2)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行业、规模、性质、所处地域、组织形式等不同,高风险领域不同。内部控制不能防范所有风险,但要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防范颠覆性风险。(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臵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内部控制的核心思想是权力平衡,制约对象是权力,权力分配合理,约束适当是内部控制的难点。内部控制过于复杂会影响效率,风险大的业务,首先是防范风险,其次才是兼顾运营效率。(4)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规模、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内部控制不能拷贝,也不能克隆。别人的成功经验,拿过来不一定能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不同阶段、外部环境的变化、战略目标的调整等,内部控制要随之变动。(5)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原则。成本小于效益,是任何理性的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循的法则。
3、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包括的要素:
(1)内部环境——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2)风险评估——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政策和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4)信息与沟通——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单位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5)内部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行政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水电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2.固定资产控制薄弱
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臵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如未按规定建立起定期财产盘点制度,购臵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登记入账,未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实物卡片,责任不明确等,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3.财务管理弱化
财务部门的工作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与业务控制脱节,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票据管理不到位。未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制度,出现延期上缴收入,挪用公款问题;对使用后票据未能及时办理交验、核销,容易导致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4.岗位设臵不够合理
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单位岗位安排不尽合理,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出现管理漏洞。5.预算控制比较薄弱
首先是没有预算或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其次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的主要原因 1.内部控制观念淡薄
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善和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但一些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内控意识不强,重发展、轻控制,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把内部控制看成仅是财务部门的事。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适用性较差;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对制度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3.信息与沟通衔接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后,由会计核算中心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由于会计主体单位与核算部门不一致,双方沟通衔接不够,极易形成账物分离的资产管理现状,造成核算中心管账不管物、核算单位管物不管账、账物不符的问题,影响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4.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内部控制工作的需要
管理人员竞争意识差,缺乏创新精神,业务素质难以满足实施内部控制和监督的要求。5.外部监督对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督检查不够
目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的财政、审计部门,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有效执行加以实质性检查。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完善失去外部推动力和约束机制。
五、我局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情况
(一)控制环境
任何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管理服务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在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内部控制五要素中,控制环境被放在了第一的位子上,它作为推动单位发展的动力,是所有其他内控组成部分的基础和核心。它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其好坏直接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实施的效果。
1、操守和价值观
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是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到重要业务流程的设计和运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直接依赖于负责创建、管理和监控内部控制的人员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单位是否存在道德行为规范,以及这些规范如何在单位内部得到沟通和落实,决定了是否能产生诚信和道德的行为
(1).领导的操守和价值观具有杠杆作用
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主要取决于单位负责人。严格一致地保持诚信行为和道德标准,任何人不得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并传达给全体职工。(2).制定行为准则和其他原则
明确可以接受的商业行为,利益冲突的处理方式,员工行为的道德标准并确保这些准则和原则的有效执行。对员工精神规范、仪容仪表、工作纪律、待人接物、环境卫生以及组织管理及违反守则的处理办法等方面做出规定。
可通过标语、宣传册、培训等手段,推动内部员工对单位理念的理解和接受,使员工理解和把握单位文化和管理理念。(3).处罚规定
对于背离单位政策和程序,违反行为准则的行为,能够采取补救施。保证这些措施被单位员工所知悉。
(4).管理者对干涉正常程序或凌驾制度行为的态度 应一贯重视管理者对于干涉正常程序或越权行为的态度。(5).面临不现实的目标的压力
管理层在制定关键绩效指标时,要考虑适当,过高的不现实的目标会导致员工丧失积极性和舞弊。
2、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
单位管理者的观念、方式和风格,通常会从三个方面极大地影响控制环境:第一、管理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和控制风险的方法;第二、为实现预算和其他财务及经营目标,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第三、管理者对会计报表所持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动。(1)管理层的主导作用 管理层负责单位管理服务活动的运作以及管理策略和程序的制定、执行与监督。控制环境的每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受管理层采取的措施和作出决策的影响,在管理层以一个或少数几个人为主时,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尤为突出。(2)管理理念
管理层的理念包括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理念,即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以及对具体控制实施环境的重视程度。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将有助于控制的有效执行。本单位负责人如果不重视内部控制,甚至反对内部控制,那么该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纸上谈兵,就是一句空话。衡量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的重要标准,是管理层收到有关内部控制弱点及违规事件的报告时是否作出适当反应。管理层及时地下达纠弊措施,表明他们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也有利于加强本单位内部的控制意识。(3)管理层的经营风格
管理层的经营风格是指管理层所能接受的业务风险的性质。
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通常对企业有普遍深入的影响。这些影响是无形的,但可以找到一些积极和消极的标志。
3、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灵魂,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员工在从事工作与管理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重视文化建设在实现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健全保障机制,防止和避免形式主义。单位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自身特点,总结优良传统,挖掘文化底蕴,提炼核心价值,确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以自身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带动影响整体团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行政事业单位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忠于职守,勤勉尽责。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文化评估制度,分析总结文化在单位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不利于单位发展的文化因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单位文化评估,应当重点关注单位核心价值的员工认同感、品牌的社会认可度、参与各种文化的融合,以及员工对单位未来发展的信心。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管理服务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的应对策略。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结果是风险的基本构成要素,风险因素是风险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风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
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程序应该考虑相关风险的迹象,可能影响单位目标实现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并且这些程序应该分析风险,并且提供一个管理风险的基础
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受多种事件发生的概率所决定。因此,预测和防范有一定难度。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
1、风险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因而,风险控制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服务的。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管理和服务要实现的目标,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相关风险,分析原因。
为有效实施风险控制,我局组织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评估和应对工作。风险控制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2、风险承受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风险承受度是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完全规避各种风险是不可能的,这种认识不符合辩证思维。因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评价单位的风险承受能力,以确定当外部或内部因素变化带来风险时,哪些风险是可以承受的,哪些风险必须规避和防范。
风险承受能力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活动的性质、社会影响、权利责任、经济后果、客户评价等相关。工作性质特殊、社会影响大、经济后果严重的单位,风险承受能力小,反之,风险承受能力可能大一些。
单位规模比较大、资源实力强、法律法规惩罚力度小的行政事业单位,风险承受能力较大。反之,风险承受能力可能小一些。
风险承受能的评价取决于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与规避风险所发生的支出或成本相关,包括经济成本、社会成本、政治成本等
3、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发现风险和评估风险大小的程序。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程序应该考虑相关风险的迹象,包括管理层面和服务活动层面。风险识别和评估程序应该考虑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并且应该分析风险,提供篇二:公司内部控制工作总结(2)公司内部控制工作总结
2009年,公司按照工程公司(2009)109号关于印发《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操作细则》的统一部署,开始正式运行与国际接轨的内部控制体系。近三年来,本公司在内控体系的贯彻上,突出“执行”二字,重在“狠”、“严”上下功夫,不仅经受住了多轮次的上级单位的审计和测试的考验,有效地实现了防范风险的目的,而且推动了公司各项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促进了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内控执行,按程序办事的规矩日渐形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管理实质就是制度管理。本公司依据内控要求,结合自身管理存在着有章不循、执行力较差的现象,进行了对照检查,找出了差距和不足。为此,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内控体系执行有力。
加强培训,注重宣传,确保手册相关内容人人掌握。学习、掌握好内控手册的相关内容,是执行好这套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公司在内控手册发布后,结合各部门、各单位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于2009年6月全公司范围内举行了一次2009版《内部控制操作细则》的视频培训会议,使员工了解了2009版比2008版内控手册的新增内容。通过培训,各级管理人员理解和掌握了内部控制的管理方法和相关要求,全体员工明晰了职业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和公司发展目标,为内控体系的有效执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健全内控工作网络,确保组织机构落实。公司成立了内部控制办公室和内控制度检查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设兼职科级职6人和成员共12人,内控工作由项目管理转向日常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内控工作组织领导和机构落实。
狠抓落实,层层负责,确保流程控制实现硬着陆。为了使内部控制真正落到实处,公司将内控责任层层分解,狠抓执行。在领导责任上,内控工作是公司年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把手工程,各单位主要领导对内控工作的重视不要仅停留在口头上,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定期对内控的各流程进行前面或者有针对性测试检查,并有计划地对各项目部进行专项或内控流程的检查。并且指出哪个单位在内控上出现问题,追究哪个单位的领导责任。这样,公司上至总经理、主管领导,下至各部门、各单位领导都把内控执行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出现问题有人协调,有人负责。
在组织落实上,公司内控办公室组织编制了公司《某公司内控制度实施细则》,切实把内控体系的执行落到实处。内控检评组,对于内控执行、测试过程及时跟踪,及时反馈,严格履行督促、检查的职责,严把执行关,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解决,保证所有内控流程都有令必行,有据必依。
二、严考核硬兑现,确保控制到位,执行有力。
确保内控的有效执行,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是否重视,责任是否落实;二是监督是否到位、措施是否有力。通过上述措施,全公司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和员工的责任意识得到了明显提升。现在,每办一件事,上至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都要先判定是否符合规章制度、符合内控要求;每处理一项业务,都要确定是否有风险,如何控制风险,严格依照内控流程操作。公司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层层讲执行、事事讲程序的良好局面。
三、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四、加强控制环境建设,内控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文化一个新的组成部分
控制环境建设是内控体系的基础,是有效实现内部控制的保障,直接影响着公司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目前,公司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工作有目标,行动有准则、前行有动力的内控环境,尤其是公司各级主要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符合内控要求的事坚决不办;特殊事情处理,要作好纪要,保留证据,自觉按规章办事,依程序履行,领导的示范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公司内控文化的形成。篇三:内控工作总结报告 内控工作总结报告
按照工程局公司及公司领导的要求,公司目前正与深圳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内控专职人员进行对接,帮助指导和梳理公司各部门主要职责,人员职能量化,部门相关制度建设、各部门日常工作流程等工作任务。分析整理出公司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风险点,切实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和各部门人员内控风险防范意识,为公司的长足发展扎实基础。
一、内部工作进展情况 根据国家财政部、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评价指引》),以及中国证监会公告[2011]41 号对公司内控建设、实施和公司领导的相关要求,结合公司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公司于 2013 年 5 月 28 日召开了关于公司内控工作指导与培训启动会议,并制订了下一步工作方案。截至目前,公司开展的主要工作有:
(一)高度重视,成立内控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 为确保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组织、有计划、扎实有效 地进行,公司成立了内控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对内控实施工作的领导、组织与协调、分解工作任务和责任。成立内部控制规范项目工作组,牵头部门为公司投资开发部。
(二)制定公司内控实施实施方案第一步:访谈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及各部门主任;第二步:根据访谈内容搭建公司流程框架;第三步:指导各部门专员绘制流程图和编写流程说明;第四步:搭建公司内控风险矩阵;第五步:测试流程可行性。目前公司内控流程框架已搭建完毕,根据公司内控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安排,公司各个部门已开始进行流程图及流程描述的绘制和编写工作。
(三)组织公司内控专员进行培训
为提高各部门内控专员的内控专业知识公司于2013年6月3日组织各部门内控专员参加内控培训,培训主要由深圳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内控专职人员对各部门专员在内控流程图绘制、绘图软件运用、流程描述的编写方面进行了培训,并规定了本周的工作任务及完成上交时间。
(四)根据工作方案制定内部控制规范详细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和目标根据工作方案要求精心筹划,分阶段实施。本次内控体系建设共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 项目计划与启动。明确各部门内控专职负责人员,明确职责分工,由各部门专员主导负责绘制部门流程图和编写流程说明及风险矩阵。内控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内控工作按要求实施,并负责组织各部门专员参加内控知识培训。
第二阶段 内控流程梳理。通过对公司内部控制关键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了解公司管理现状,建立公司内部控制文档(流程图、流程描述、输出文档),识别关键业务控制,找出各个流程中的风险点,加强各风险点的管控。第三阶段 内部控制检测与评价。通过对标监管要求及企业管理实践,编制风险控制矩阵及自查表,评价公司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根据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评价结果编制内控缺陷汇总表。
目前,水电四局投资公司内控实施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二、下一步内控实施工作计划
第一、继续按照内部控制实施工作方案稳步推进,按计划目 标完成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整改与测评、项目总结与报告等各阶段内控实施工作任务,确保内控实施与评价工作平稳、有序、顺利进行,保证内控管理工作机制得以长效运行。
第二、深入贯彻实施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公司将制定完善的 公司相关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更有效的实现公司发展战略,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健全战略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等方面的管控措施,防范各类风险,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夯实公司发展基础,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第三、进一步加强全员学习、培训,共同参与。通过加强宣传、培训等方式,促进公司各部门、各级员工要深刻领悟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要求,更新管理理念、掌握内控方法,在全公司形成“人人学内控、人人讲内控、个个受约束”的良好气氛,促进公司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三、内部控制实施体会
根据上述工作,我们总结了一些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正确认识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重要意义,明确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实施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更有效的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实现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规范的内部控制实施既是政府强化市场监管的有效措施,更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全面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立健全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健全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合规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环境风险等方面的管控措施,防范和化解公司内、外部的各类风险,有利于维护社会公众合法权益。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是现代公司制度落实到位的重要标志,是加强公司管理,是公司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企业强化规范经营提升管理的需要,也是外部监管机构监督保障的需要。水电四局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严格执行加强内控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以规范管理、防范风险为目标,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入手,根据内部控制规范的相关要求,系统梳理公司已有的内部控制程序并加以完善,着力规范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制约,落实责任追究,形成公司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
(二)管理层高度重视、全员积极参与。公司成立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邀请深圳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内控专职人员对公司内控工作进行指导和培训,同时明确牵头部门,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形成了以公司高管决策、协调,各业务部门为制度建设主体,职能部门协调、组织的工作机制;内控规范实施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对内部控制设计、运行的监督检查,并跟踪改进情况,反馈相关信息;各部门、各建设部负责职责范围内相关业务风险管控流程的梳理,管理制度的完善、执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以及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等。
(三)广泛学习内部控制规范,积极开展业务培训,营造学内控,讲内控,守规章的氛围; 2013 年5月公司高管、职能部门、建设部及各业务部门的业务人员先后参加了公司召开的内控工作指导与培训专题会议,同时公司为各部门、各建设部配备了内部控制规范权威的学习资料,要求各部门组织员工学习。通过学习和培训,更新管理理念,培育内控文化,掌握内控方法,在部门内部营造良好的开展内控氛围。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探讨】推荐阅读:
机关事业单位内控制度10-15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12-21
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制度07-08
事业单位改革之探讨08-06
事业单位设立程序探讨10-22
事业单位财务优秀自查报告07-1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07-25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08-09
事业单位财务年终总结范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