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课文

2024-06-18

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课文(精选15篇)

1.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课文 篇一

语文课文《草原》的疑点解析

1、第一自然段中哪句最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心情?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

我们认为“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最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心情。因为作者第一次看到草原,处处感到新奇,对满眼翠绿感到惊讶,总想久久站在那里把草原景色看个够。为了抒发自己当时的感情,作者想低吟一首奇丽小诗来抒发。这里作者想低声吟诵,充分表现他当时愉快的心情。

2、作者快到目的地时又看到了哪些景象?

作者除看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美丽外,还远远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同时看到了牛羊马群。再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

3、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如:“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迂回,有点曲折,不是直线。用玻璃带来形容河,非常生动、形象。“河”后用的是感叹号,说明在草原上河的重要性,因为有了河,才能有人家,才会有牲口。再例如:“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小丘地势比较高,疾驰马群飞快跑过来容易发现。主人们穿着民族服装,骑在疾驰的马背上,衣襟、绸带迎风飘舞,远看确实如同一条彩虹。这样写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充分说明了主人的欢迎是多么隆重而热烈。

4、你能简要地说一说课文哪些内容能充分展现“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感人场面?

我认为下面几个场面最能展现蒙古族和汉族的深厚感情和不忍心分别的情景:第一,主人们来到几十里外隆重而热烈地欢迎远道的客人;第二,蒙古包外,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第三,蒙古包内主人热情款待:倒奶茶,摆奶豆腐,端上手抓羊肉,相互敬酒;第四,主客们竞相歌舞,特别是蒙古族小伙们套马、摔跤表演,姑娘们民族舞蹈。

5、课文哪些内容是静态描写,哪些内容是动态描写?

课文中作者看到草原秀丽景色是静态描写,主人远道欢迎客人,蒙古包内外的热情款待是动态描写。

2.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课文 篇二

关键词:锡林郭勒草原;旅游业;产业融合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草原,总面积达到202580平方公里,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传统的民俗文化吸引了大批游客。以2013年上半年为例,锡林郭勒草原接纳游客14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9亿元,其旅游收入占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的第4位。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锡林郭勒草原积极探索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对锡林郭勒草原旅游业融合模式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锡林郭勒草原旅游业融合的现状

1.1 产品融合的现状

锡林郭勒草原具有优美的草原生态风光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因此产生了诸如“恐龙墓地游”、“元上都遗址探秘”、“白音锡勒草原婚礼”等新型旅游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但仍然存在如下问题:第一,锡林郭勒草原旅游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天堂草原锡林郭勒·那达慕”为例,其没有在“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进行创新,并且在演艺产品创作、会展商务休闲等方面的开发不够,从而没有形成运行顺畅的旅游产业链;第二,锡林郭勒草原旅游产品融合方式比较单一,长期都是以民风民俗的娱乐演艺为开发重点(如“祭敖包”),这些旅游产品以相同形式出现在不同旅游景点,导致旅游景点吸引力的下降。

1.2 市场融合的现状

锡林郭勒草原旅游在市场融合方面比较滞后,草原旅游相关产业出现多头管理,忽视了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以草原旅游和影视传媒的市场融合为例,锡林郭勒草原目前已经成为很多影视产品的取景地,如《胡杨女人》、《走西口》等,但目前影视旅游资源仅仅作为旅游营销的一个手段,还没有构建专门的影视旅游接待基地和旅游线路,此外旅游过程中涉及影视传媒旅游的创意性不足,“实景演艺”档次不高且“舞台演出”失去独特性,导致游客视觉和听觉上的体验不够深入。

1.3 技术融合和企业融合的现状

一方面,国内知名的携程网、e龙网站上,与锡林郭勒草原旅游有关的酒店只有十余家,并且集中在锡林浩特市区,远离特色休闲度假区和旅游景区,这给散客旅游住宿造成了极大的不便。锡林郭勒草原目前既没有专门的旅游信息发布网站,也没有先进的网络营销手段(如网络旅游预订系统),这使得又可休闲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得不到满足。

另一方面,锡林郭勒草原旅游在企业融合方面更为落后,目前没有一家具备相应实力的企业关注旅游产业的发展,外来资本的注入更是屈指可数,这不利于解决锡林郭勒草原旅游产品落后、资金匮乏、资源开发过度和人才流失的问题。

2. 锡林郭勒草原旅游业融合模式的构建策略

笔者认为,锡林郭勒草原旅游业融合模式应该从文化、服务业等两方面考虑(见图1):

图1 锡林郭勒草原旅游业融合模式的构建

2.1 文化旅游融合模式的构建策略

第一,认真进行文化旅游资源的调研和评估。对于具有活力和一定受众基础的文化资源,锡林郭勒草原要在充分了解其现实开发情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作为核心旅游产品来进行重点开发;对于形存实亡或形实皆亡的文化资源,锡林郭勒草原要在现存原始资料及传统描述的基础上,适度融入现代文化理解来进行开发;对于珍稀濒危的文化资源(如苏木),锡林郭勒草原要以保护为主,不宜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第二,坚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锡林郭勒草原文化旅游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对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定期评估,对损害文化资源、破坏民族感情和损伤历史文化传统的文化资源开发项目进行调整及暂停开发。此外,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要坚持低碳化运营,制定可操作性的低碳化运营行业标准和优惠政策,切实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

第三,对草原文化内涵进行深挖,塑造独具特色的旅游精品。一方面,要通过旅游产业集团在人才、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来形成产业集聚,建立诸如北京798艺术区的草原文化艺术区,利用传统民俗工具和历史遗迹来转变锡林郭勒草原文化旅游的增长方式;另一方面,打造锡林郭勒草原文化创意旅游产品,通过发展博物馆、艺术展览馆、文化创意园、影视旅游基地等来深挖草原文化的内涵,给游客耳目一新的感觉。

2.2 旅游服务业融合模式的构建策略

首先,锡林郭勒草原要以商业中心区为基础,融合多种游乐休憩活动来构建商业休憩区。锡林郭勒草原商业休憩区要以目前主要商业区为中心,发展具有草原和民族特色的餐饮、娱乐、保健和康体活动,将独具特色的蒙古饮食习俗、民族文化等呈现给游客,并且不断扩大商业休憩区的经营范围和产业规模,拉近商业休憩区与旅游景区的空间距离,逐步吸引外来游客的进入。

其次,锡林郭勒草原要加强交通旅游、娱乐演艺和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缓解草原旅游供给和需求间的矛盾。锡林郭勒草原要积极推动旅游服务产业集团的发展,对已有的分散旅游服务企业进行整合,形成以草原为特色、以旅游休闲为核心的现代旅游服务业产业联盟。

3. 小结

锡林郭勒草原开展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是锡林郭勒草原提高旅游竞争力、吸引更多外来游客的必然要求,因此本文笔者从文化、服务业这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关于锡林郭勒草原旅游业融合模式构建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王丽芳,林刚.文化与旅游融合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的模式与案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2).

[2]曹正城.城步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刍议[J].文史博览,2013(9).

3.《草原即景》课文内容 篇三

风呼啸起来,像千军万马奔腾而至。于是,穗头已经发黄的草上掀起一阵波浪,草梗闪出银白色的光亮。偶尔,天边也会出现一根细小的像桅杆似的东西,走近了才发现那原来是骑在马上的牧民手中的杆子,它是用来套马的。看到马背上牧民的雄姿,我心里油然生起敬幕之感。

塔木钦草原过去被称做“旱海”——几亿年以前,它也许就是地道的海。过去,这里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牧人、旅客都视之为畏途。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除了公路旁边偶尔出现的一座土丘,再也找不到任何其他可以做路标的东西了。那些土丘也许是为搭篝火而堆起的石头。从远处望去,黑黝黝的石堆时常会引起人们的错觉,以为公路旁边伺伏着什么野兽,而那些牛群、马群从远处望去,斑斑点点,又仿佛是一堆堆巨石。

也许因为这地方海拔接近1000米的缘故,天低得好像可以用手去摸,因而,人们对云彩的变幻也特别留心。在辽阔无边的蓝天上,云彩有时候团团飞卷着,像一簇狂舞着的雄狮,可是顷刻之间又会化成黑乌乌的一片煤层。这时候,汽车声嘶力竭地跟云彩赛起跑来。忽然,煤层上“吧嗒吧嗒”地掉下雨点。可是把脑袋从帆布里钻出来,朝四下里一望,乌云罩不到的地方却仍然是黄澄澄的一片阳光。骤雨还没住,太阳又嬉戏着,从云隙里投下一道亮光,就像悬在半空的一匹薄纱。

这时候,一个奇丽的景象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道完整的虹,衬着天空和草原,从地面拱了起来,好像一道彩色的巨门。我说“完整”,是因为我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虹的两端跟地面衔接的地方。

不一会儿,风把云彩吹散了,雨自然也就停了下来,云彩又驯顺地变成了白色,有的化成一棱棱,好像透视片上的肋骨,有的散成一座座岛屿,上面影影绰绰,似乎还辨得出一些苍松古柏,也有的被吹成细长条,好像半透明的银鱼,在蓝天里逍遥自在地飘浮。

4.一线教师《草原》课文赏析 篇四

——《草原》课文赏析郑玲莉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脉络清晰:作者按照进入草原之后的所见所闻的先后顺序,依次描述了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等场景。

妙用比喻:“用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比喻草原上的羊群;用“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来比喻小丘;用“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来比喻河;用“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比喻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族同胞。比喻恰当生动、色彩明丽,使景物如在眼前。

移情于物:“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看似写骏马和大牛,实际上是因自己被草原美景所陶醉而移情于物。

动静分明:天空明净高远、地上一碧千里的静态美表现了蒙古草原的地域辽阔;热情远迎、激情相见、盛情招待、联欢话别等热烈欢腾的场面描写表现了蒙族同胞的热情豪爽。

5.小学课文《草原》教学实录三 篇五

湖北武汉市崇仁路小学董琼

以下是相同的

老师:董老师看到大家很高兴,到,握手,老师说了几句话。

类。

老师:同学,今年夏天,老师去了一个美丽的地方,回到大家带来一些美丽的照片,想看看吗?

玩草原风光。

老师:这个地方是什么?

健康:草原。

老师:今天,我们和老师一起去老挝先生描述的草原。请阅读主题。

阅读主题。

老师:这个文本从两个方面来描述草原的美丽?

健康:通过写草原风光和草原风俗来描述。

老师书国王,人

老师:请阅读第一段的第一段,同时阅读感兴趣的句子的大纲。

教师巡逻,提示阅读同时签注。

老师:请学生自由阅读文本的第一个自然部分。读出你的感觉。认为好的句子读了几次。

以下是相同的 老师:好吧,谁能为大家阅读?

阅读生活。

老师:还有谁喜欢这个?

再次阅读你的生活。

老师:什么是一英里的图片?

健康:...老师:来吧,看看自己读这句话,看一下双英里的感觉。

学生阅读。

请请同学读。

老师:我觉得,你再读一遍。

学生阅读。

教师阅读,生活重读,全班阅读。

老师:(黑板)你知道什么是广the的意思

健康:...老师:不用担心回答,没有写好句子。

健康:羊群一段时间...大花。

健康:......Cuise流......老师:这个孩子是真棒,突然找到现场的焦点写钢笔,老师也喜欢这句话,欲望什么意思?想要流动会流,为什么说轻轻地进入云端呢?这不是矛盾吗?请谈谈。

老师:请为你说话。

健康:慢慢散布到周围

老师:什么是绿色渲染?

健康:...老师:你知道什么是颜色 ? 健康:绿色。

老师:你很准确,崔应该更明亮......绿色是丰富,绿色充满,绿色很重,这是Cuise流,请阅读这句话。想象一下什么样的图片?

健康答案。

学生阅读。

健康:草原和天空融合了草原明亮,充满活力。

老师:我想起一首诗,孤独的影子蓝色的天空做,只看到长江天空流。

阅读这些行...老师:你的阅读使老师感觉到草原。还有什么?

健康:我认为草原与波浪一样波动。

老师:是的,像一片绿海,你的演讲激励了我,我也想读。

(玩轻音乐,老师粉丝读)

老师:美容?谁想读?

阅读生活。

老师:每个人一起阅读。

学生阅读。

老师:我们必须这样阅读,不仅要阅读文本表面的意义,而且要理解心,感受体验,用想象力补充。

健康:我们在天空......老师:同学可以联系生活的场景去体验。今年夏天我去了草原,脚 刚刚踏进草原,覆盖着毛孔是开放的,老师虽然唱歌不好,但也不能帮助唱蓝天云浮.........老师:让我们读一下这首歌的故事。

学生阅读。

老师:(播放视频)...天空给草原鲜艳的色彩,小山给草原柔软的线条,牛羊是草原生活的活力,难怪老老老师写道(产生句子)

学生阅读:在这种状态......老师:你能用诗写这种情感吗?

精通写作。

健康:天灰,野辽阔,......那么美丽

老师:你是一个小诗人,很难去,会写得更好。

健康:......留下好的爱。

老师:爱这个词好多了!

健康:...老师:这个绿色的世界被染成绿色,这是一个双子和数千英里不是浩大的草原。

老师:学生,我们参观是陈巴尔虎旗,我们拿车......那是什么样的场景,听奔驰的草原上骑马,迎接客人。

老师:老挝先生是怎么描述的,自从阅读2-5自然节。同学,与你的阅读,以重现当时的场景。

学生阅读。

老师:老挝先生描述了什么样的场景?

健康:满足我们和现场一起。老师:这就是所谓的热情好客,你想说什么?

健康:应该是第一个欢迎,然后好客,然后不要这样做。

(黑板)

老师:现在看看现场。

学生阅读。

老师:飞得很好,从哪里去体验什么?

健康:马跑得快!

健康:蒙古人温暖。

老师:为什么是彩虹?

健康:漂亮的衣服。

老师:像彩虹一样丰富多彩。

老师:看,蒙古人穿欢乐的服装欢迎遥远,想想如何老人,孩子,这是怎么样的邀请啊!如果你是客人,什么样的心情,读出来。

阅读这个句子来阅读这封信。

老师:我似乎看到马驰骋,快乐和快乐,显然 马在苍蝇,人在苍蝇,心在苍蝇,爱在飞。

老师:接下来,拿这个教训你喜欢你的句子的背。

6.穿越锡林郭勒 篇六

锡林郭勒盟简称锡盟,在很小的时候就从教科书上知道了这个名字,然而真正走进它却是若干年后的今天。

尚未出发前,还在呼和浩特开会期间,有关锡林郭勒的信息就已经陆陆续续地贯入了我的耳中。据说锡盟去年遭受了严重的沙尘暴袭击,天上刮着“白毛风”(意为搅着雪的风),白毛风一刮顿时昏天黑地,不少羊群和牧民就死在自家的蒙古包附近。但那时风雪交加,天昏地暗,难辨方向,他们楞是找不着自己的家。

听当地人说这里已经连续三年遭受旱灾,许多草地变成了荒漠,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大旱给这里的畜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

据说,七十年代被我们曾深深感动过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促使我决意赴锡林郭勒的主要原因是受《遥远的包尔草原》剧组朋友们的盛邀,同时我也想亲身去感受一下这片神奇的草原和在那里辛勤工作的电影艺术家们。

(一)

九月廿八日下午,我们从呼市邮政宾馆出发,搭乘锡盟邮局的“沙漠王子”上路了。

从呼市出发前,大雨如注,我们一行四人在大雨中告别了呼市,向锡林郭勒进发。在穿越大青山的进程中,雾越来越大,能见度很低,仅能看到车前方10米左右,两边车窗外雾气腾腾什么也看不见。我们的驾驶员小常师傅沉着驾驶,平稳行进。在崎岖的山间公路上行驶,且冒着倾盆大雨,能见度又低,我们都在捏着一把汗,好在我们的小常师傅驾技优秀,使我们有惊无险。

驶出大青山后,虽然雨还在下,但眼前却豁亮了许多,我们的视线不再被大雾所笼罩。公路两边稀疏的大树在雨中呈现出一派清新、亮丽的秋色,黄橙橙、绿莹莹,晶莹剔透,使人忍不住想下车在此驻足,只可惜雨下得太大。

行进了许久,我们发现雨渐渐地小了。蓦地发现前方的路面几乎是干的,哇!天晴了,我们顿时高兴起来。正在兴奋之际,不一会劈哩叭啦的雨声又肆虐地敲打着挡风玻璃。就这样我们一路上时而艳阳高照,时而瓢泼大雨。难怪出发前在呼市听一位乔大姐说当地老人们常讲内蒙这地方是“隔道不下雨”,意思就是隔着一条马路,马路两边的景象各不相同。

当车子驶出了武川县境后,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不时可以看见成百上千只的羊群,远处层恋起伏,近处草地,羊群、蒙古包。这里的公路笔直而平坦,就象歌里唱的那样“公路象飘带,伸向遥远的天边。”

下午六点多,我们到达了苏尼特右旗。旗邮政局的李局长、办公室主任、发行部主任等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一行在赛汉塔拉镇一家名曰“住住乐”的饭店就餐,席间盟邮局的郝局长和旗局的同志为大家演唱了悦耳动听的蒙古族歌曲——《蒙古人》,据说此曲是腾格尔的成名曲。

晚九点多,我们回招待所休息。当我出去买烟的时候,才突然感到这座塞上草原小城的夜竟是如此的冷清和孤寂,街面上稀疏地亮着几盏路灯,马路上偶尔有辆车子驶过,偶有三两行人走过。走出招待所,为买一盒烟,我居然在夜色中几乎跑了大半条街道,因为店铺早早地都关了门。这才令我想起这里已不是繁华的闹市,这是大草原上的一个小城,是在遥远的塞外,这里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

(二)

次日早七时左右,苏尼特右旗邮局的同志早早地为我们安排好了早餐。这里的人们早上大都习惯于喝奶茶,我们也入乡随俗,客随主便。于是奶茶、牛排、包子、油饼,挺丰盛的一顿早餐。

八点多,我们迎着金灿灿的阳光出发了。同行者中多了一位旗国税局的女同志和她的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她们母子也是搭顺车去锡市的。

车子驶出苏尼特右旗后的两三个小时,我们看到的是一片片沙漠。据同行者讲,近年来,这里沙化现象已很严重。在她们小时候,这里是大片大片的草原,水肥草美,还有野生的沙葱,很好吃。人也吃,羊也吃,现在已很少见了。过去草原还有蛇等其它动物,现在几乎什么都没有了。这里已大旱了三年,老人们讲“大旱不过三”,就看明年雨水如何了。但愿明年能风调雨顺,让草原变得更绿。

一路上,望不到尽头的沙漠,让人生出无限的感慨。祖祖辈辈牧民们就是靠草原生活,如今大片的草原变成了荒漠,草地面积越来越少,生态恶化,怎不令人心痛。偶尔看到一群羊在苦苦的觅食,我不禁想到,这些羊的祖先们曾经生活在水草丰盛的“草原时代”,而今到了它们这一代却只有这荒漠中找寻那星星点点的绿色。此情此状,令人感伤。

离开苏尼特右旗,汽车行驶大约三小时后到达苏尼特左旗。右旗简称东苏,左旗简称西苏,汽车在西苏加了油后我们又继续前行。这里缺水,而且水质不好,据那位国税局的同志讲,她们日常饮用水都是花钱买的纯净水,自来水只用于洗菜、洗衣。我们口渴的厉害,在加油站附近想买几瓶矿泉水都未能如愿。

大约11时左右我们到了阿巴嘎旗,简称阿旗,在这里才买上了几瓶矿泉水。下午1时左右,我们终于抵达了锡林郭勒盟的首府——锡林浩特市区。

(三)

到锡市后,摄制组的朋友派人把我们接到了距锡市城区100多公里的《遥远的包尔草原》外景地——原内蒙古建设兵团第31团团部所在地——一处地势平坦、开阔的草原。因今天正好是该片中的一场大戏——那达慕大会,于是我们便马不停蹄立即赶赴片场进行采访、拍照。

我们赶到片场时,正是艳阳高照,睛空万里、蓝天白云,拍摄工作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然而蓦地一阵乌云滚过,只听片场话筒传来声音:大家请注意,马上就要下大雨了,请尽快收拾工具,进蒙古包避雨。我们赶快钻入一蒙古包内,霎时,大雨倾盆而下。几分钟过后,雨过天晴,拍摄工作又照常进行。

在赶往片场的途中,接我们的当地司机朋友——锡盟体委的姚主任对我说,见剧组朋友前你需要做好思想准备,他们长期在草原拍片,已经人不象人鬼不象鬼了,你的朋友侯先生已是 “又疯又傻、又聋又哑。”当然这是玩笑语,但真正到片场后,我看到导演、摄影、美工、服化道、剧务等个个都象刚从山里出来的“土匪”似的。草原风大,女同志都用纱巾将脸罩着,只露两只眼睛。他们中有穿棉袄的,有穿大衣的。长期野外工作,风吹日晒,一个个跟非洲兄弟没什么两样。但片场那凝重的气氛,大家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被大家那种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从他们这种精神中我似乎看到了中国电影未来之希望,我们有大批这样敬业的艺术家们在辛勤地默默地耕耘着,我们有理由相信,国产电影的振兴将是指日可待了。

晚上朋友们请我在地道的蒙古餐厅吃民族风味的手扒肉等,坐在蒙古包里喝着纯正的奶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听着蒙古族朋友悠扬而感伤的草原民歌,真切地感受到了蒙古族真是一个热情豪爽、活泼开朗、勤劳勇敢的民族。

席间,在与朋友们聊天时我顺便问及这里的行政区划及建制名称,老姚讲了一个笑话:这里的盟就是地市级,旗就是县级,旗以下称苏木(即公社、乡级),苏木以下称嘎查(也就是村级)。说有一个牧区的嘎查长要去北京办事,临行前专门印制了些名片,上印内蒙古自治区某盟某旗某苏木某某嘎查长。到了北京想去中南海看看,递上名片,哨兵一看,不知道嘎查长究竟是多大的官,毕恭毕敬地行了个军礼予以放行,岂不知原是一“村级干部”。逗得大家多喝了一杯酒。

(四)

九月三十日,大场面已拍竣,片场还在继续补拍一些镜头,我分别约了该片的主要演员进行了访谈,下午老姚说带我们去看一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仅有的两处天然野生林之一。我欣然同意。

这片自然保护区离片场大约有二十公里,这里的地貌很类似丘陵地貌,不太高的石山绵延起伏,植被茂盛,有天然野生的云杉、杨树、白皮松等树种,虽然树干称不上伟岸,但却成片成林,时逢深秋,满目秋色,美不胜收,煞是壮观。我又一次被大自然的神奇所震慑,这真是造物主给茫茫大草原抛下的一颗美丽的珍珠。历经了一路的感伤后,在这里我的郁闷的心情仿佛得到了一丝肖稍的补偿。久久地,我们在这里驻足,这真是一处人间之仙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最宝贵的遗产,面对这样的美景,我们不能不从心底里发出一种声音:珍爱自然、珍爱地球吧!

7.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课文 篇七

1.读音七巧板(组词)

bēnpū()cáng()

奔铺藏

bèn()pù()zàng()

chéng()hǎo()sǎn()

盛好散

shèng()hào()sàn()

2.词语对对碰(连线)

黑黑的池塘静静地抚摸

满满的草地缓缓地升起

绿绿的脸庞轻轻地鞠躬

漂亮的姑娘深深地倾听

洁白的哈达远远地飞翔

强壮的身体高高地注视

轻松过关看一看你的高水平

3.音形对应

zàngzhēmùnèn

西()()住()羊()草

wǔzēnglóngjià

飞()()添()重庄()

4.众里挑一(选择正确的释义打“√”)

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新碧绿,平整地铺开着。

际:①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②里边;中间③时候

④正当(指时机)⑤彼此之间⑥遭遇

……为来自各地的客人们敬酒。

敬:①尊敬②恭敬③有礼貌地送上(饮食或物品)④姓

8月,这里要过隆重的丰收节。

隆:①盛大②兴盛③深厚,程度深④凸出⑤姓

5.比较发现

美丽、善良、珍贵、强壮、甜美、增添、碧绿

我发现这些词构词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形同义非(写出加点的词义)

①缓缓升起的丝丝轻烟遮住了星星点点的帐篷。

②小河的水闪闪发光,缓缓地向东流去。

③五千米高的地方,有一处缓缓的斜坡。

④绿色是大自然的生命……

⑤母亲不自然地笑了笑。

⑥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能力迁移,露一露你的真本领

7.精彩回放

课文是按______________的结构来写的,首尾照应突现了一个“情”字。课文中间部分扣住一个“美”字,写出了草原的________之美和之美。

8.阅读冲浪

(一)

绿色是大自然的生命,在这绿的.生命中点缀着一些星星般的五颜六色的花儿,像是许多花蝴蝶在草地上飞舞。远处,小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酥油茶、青稞酒和牛肉飘散着香味,为藏北草原增添了一种清新的气息。我心中不禁赞叹:美呀!实在令人兴奋。

①用“//”将这段话分为两层。

②最后一句中的“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段话中有两个比喻句,用__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_____,从“银色”、“闪闪发光”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

彩蝶纷飞百鸟唱,一湾碧水映晚霞。

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水清草美我爱它。

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毡包就像白莲花。

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美如画。

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①这首歌词描绘了草原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说说这首歌词与《藏北草原》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下列城市和它们的别称连线

泉城成都山城武汉

春城济南羊城重庆

江城昆明蓉城广州

8.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课文 篇八

锡林郭勒草原旅游开发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近年来,锡林郭勒草原旅游发展迅速,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要保护好草原旅游发展的基础--草原生态环境,使草原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相协调,就要结合锡林郭勒旅游发展的实际,坚持生态旅游的开发理念;在资源--市场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挖掘独特的蒙古族民族文化,打造草原旅游品牌;发挥政府在草原旅游开发中的主导作用;实现草原旅游资源开发市场化,经营管理体制创新;重视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与管理.

作 者:郝晓兰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学院,旅游管理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刊 名: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年,卷(期): “”(4) 分类号:F592.7 关键词:锡林郭勒   草原旅游   发展  

9.来自草原的天籁 篇九

回归,心灵之约

一张《蒙古天籁》CD的出现,是悄无声息的,尤其是一首《诺恩吉娅》,当马头琴带出一段缭绕的旋律时,令人有耳目一新,清爽无比之感。歌曲是采用叙事型的,讲述了一位叫诺恩吉娅的蒙古族姑娘,到了出嫁的年龄,以一匹马儿作为嫁妆嫁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

整张碟以民乐作基调,配乐很简单,歌手用特有的蒙古音域为主流,加上嘹亮的笛声,悠扬的马头琴,或以稚嫩的童声为和声伴奏,偶尔融进小羊的咩咩叫声。在这里,可以感觉到,人的声音与大自然合为一体,回归到一种质朴中。歌手在起伏的高音与低音间反复旋绕,用浑然天成的嗓音,使听者感受一同被释放。

蒙古音乐是一支音乐奇葩,这个马背上的民族由于居住地理位置上的原因,音域都比较高亢,然而又能在低声部自如控制,衬托高音区的音色放纵。《蒙古天籁》意取来自天上的声音,收录的都是目前广为传唱的蒙古族经曲歌曲,在很大程度上是重新挖掘。这里用两个字来形容最为恰当,那就是“回归”。音乐虽是现代曲式的制作,但保留了蒙古音乐豪迈与柔情并重的韵味。在歌里,不需要理性、不需要概念,看不到菩提树的虔诚,也没有野玫瑰的眩目,有的只是清淳、只有质真。

回归,是指心灵的回归。像一个游牧久远处的出行人,跋涉累了,行走倦了,就想回归家园,回归灵魂深处,回归初始状态中。人是一个堆积情感的物体,在繁忙的都市里,面对钢筋水泥的楼栋,失重的心态无可避免。夜深人静,斗转星移,会感觉空间越来越小,内心会越来越孤独,这就造成一种呐喊的心理。呐喊是要场所与条件的,但在城市的拘束中,不可能随意做到。而从这张碟中,可以感受到与歌手的共鸣。这种风格那么率真,虽然有现代成分的曲式综合,可它毕竟是本土性,根深蒂固的群族地域音乐,能够延伸出去,人们可以从中找到呐喊的自如感,释放掉堆积过多的杂质,回归到安静中。

每个民族的音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裂变后,都会回到原始点。这个原始点并不是指音乐本身,而是指音乐元素。曲子的创作手法可以革新、翻版,但内质的元素是不可替代的。例如那些宗教音乐,部落音乐,以及各种粗糙的原始音乐。民族音乐元素是深入骨髓的,凝聚力隐藏在不易察觉的潜意识中,它不需要过分传扬,在一定时候,就会出现。从生命降落到世间的那一刻,音乐元素就开始伴随一生。

天籁,梦的交流

关于人类社会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甚至更远的洪荒时期。那时人们对声音的认识是模糊性的,只能用高低、强弱来表达意思和感情。而雷电、狂风、野兽等不可抗拒的声音往往总让人惊恐与无助。后来,人们便用较为合理的解释来迎合这些自然的现象,认为它是天外神灵制造的声音,这种幻想虽很虚弱,却在——定程度上给了人安宁和稳定。

古埃及人把声音、音乐看作是“神的声音”,是“神在发出指示”。其中,大自然的声音(天籁)是天上的众神在一起发出的和声。所以,当时有感悟的人在创造—些音乐时,都是无比虔诚在向神靠近,接近神赐与的灵感。那时所创造的音乐都是赞美万物的歌,因为他们觉得,灵感与幻觉是神秘的,所创造的音乐,也是唯一可以作为和神交流梦想的。

后来,经过多个时代的演变,从宗教逐渐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古希腊、基督教、中世纪的罗马风格,各种教派意识逐渐奠定了人们对音乐的认识:真正的音乐是由人所创造的。歌颂式,祈祷式,唱诗式的出现,丰富了单调的自然之音。只是这些音乐还有与神交流的框架,特别是在和宗教密切相关的祈祷的场所,一定要有音乐。在婚宴上要有音乐,在葬礼上也有音乐,乃至在各种隆重场合上都有音乐。

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音乐成为人与人交流的手段应用着,当它仅限于此时,所谓的天籁,却已渐远了,只能向往。人类从胎生期就听着母体跳动的心律、肠鸣音、说话声及羊水的波动声,直到发育成长、出生。这是一个母体元素,脱离之后只是形式,不管受到什么外来因素的影响,人们的音乐与外民族如何对换并通,产生形形色色的风格,但人的潜意识中,最终都还要回到母体。这种母体的音乐元素就是天籁之音,梦想之音。

草原,美丽如画

莫尔根,《蒙古天籁》的演唱者,一位蒙古族的青年女歌唱家。生长在阿拉善草原,居住在蒙古包内。在蒙古语中,莫尔根是“聪明”的意思。童年时,莫尔根就喜欢不停地唱歌,跟在姥姥身后,伴随着两百多峰骆驼。她的音乐元素全部来源于草原,后来形成了流畅、细腻、奔放的演唱风格。草原的歌手很多,莫尔根能脱颖而出,在她自己觉得,是个性上的独特。莫尔根说:“姥姥非常爱自家的骆驼,从来不舍得卖掉,她枯干的身躯像胡杨柳一般,常常挺立在风口眺望远方的骆群。”这像一幅油画的场景,在感觉上的艺术化,对审美角度有了别样的理解,导致她的歌声更具悟性和良好的乐感。

分析音乐,解释音乐,再到处理音乐,这是不同歌手把握不一样的地方。莫尔根最有感悟的一次,是由于阿拉善自然环境的恶化,水源的干枯,姥姥的那些骆驼一峰接一峰死去,只剩下一片沙漠静静地留在那里。莫尔根从小就体会到一种生命的无奈,草原的美丽有时是接近苍凉的,这种美丽经过对痛苦的体验而提炼出来了。

《蒙古天籁》是一阵清爽的风,这张碟做得极干净、朴素,没有杂质,像一曲来自天边的天籁之声,没有浮躁,没有浮华,也没有痛苦与忧虑,沉静在这儿,不需要过多思索,只有情绪与梦想在被宽阔地舒缓。

如果单纯从市场畅销量来说,这张碟不能做到大牌的包装气势,唯从欣赏的角度出发,它是极具画面感的。在听觉上运用和谐的纯四、五度做上下的跨越舒展,优美绵延,令人有视觉般的联想效果。你可以感受到,大草原的浓郁的气息正在逼近,你可以体会到放牧高歌时的畅快淋漓。这给长期停留在城市里被匆忙困扰的人,带来精神上的放松。

阿拉善,一片神奇广袤的大草原,有驰骋的马群,欢腾的“那达慕”盛会。远远望去,它雄浑粗犷,接近戈壁和沙漠,好像会把生命吸干。草原的呼吸,天籁的宁静,沙漠的厚重,近乎严酷的地理自然,赋予这里每个人顽强的天性,从而更加真切地感受着生命里的音乐。莫尔根说:“我就像是一峰美丽的驼羔,在大千世界中奔跑着、寻觅着,睁大好奇的眼睛对这个世界聆听、观望、歌唱……”

由远至近的《蒙古天籁》,带着草原的泥土味道,像天边的一朵白云,很自然地形成、飘移着,进入人们的听觉当中,抚慰都市人于涸饥渴的心田。

10.锡林郭勒大草原 教学反思 篇十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

《锡林郭勒大草原》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广阔、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草原画卷。也许是因了对大草原那种自由情怀的向往,每当读到这篇文章时,总是被草原的美景深深吸引,那如何让那一群可爱的孩子也能产生这样的感受呢?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课文录音让孩子们听,在舒缓的朗读声中,孩子们听的很认真,还不时用笔画出优美的句子。听完之后,我问:“你对这篇课文有什么样初步的印象,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一双双小手齐刷刷的举起来,“美丽、广阔、欢腾、无边无际、满眼绿色、生机勃勃„„”,孩子们的回答让我很欣喜,看来他们是被文章的美景所感染了。随后我让同学们齐读课文,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看到了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他们读的是那么认真,那么动情。

在第二课时,我设置了两个学习目标,其中一个是“读第二自然段,我能找出课文是怎么描写草原是美丽的,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同学们分享交流”,孩子们读完学习目标,说出了自己从目标中得到的讯息,然后开始自学、互学。群学,我就进入各小组看他们的学习进展。讨论热烈的进展着,15分钟后,他们各自派代表上台展示学习成果。第一组上台的同学,分工很明确,有报幕的,有表演背诵的,我原以为他们只会拿着书上来读课文,没想到他们用流利的背诵完成了小组展示,真令人刮目相看;第二组、第三组上台,有的同学负责介绍描述草原美丽的三方面内容,有的则负责用绘画的形式展现野草、湖水、野花,看着他们那稚嫩的简笔画,阵阵暖流涌入心底,真的被这一群孩子们感动了„„他们自己学会了课文内容,还用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

用赏识的目光看孩子,他们其实可以做得更好!愿今后的课堂上常闪耀着孩子们的智慧之光。

晏莉

11.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 篇十一

草原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陌生的,教学时,我感到要让学生感悟草原之美是十分困难的,往往会出现教师反复引导,学生反应冷谈的冷清局面。为了让学生的心处于被激活的状态,课堂上我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一、在引导感知上下足工夫。

上课时,我先让学生在老师的配乐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像草原景象,再让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草原风光。这两次感知,一虚一实,前者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让学生通过倾听教师的诵读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产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的独特感觉;后者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图景,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象缺憾。这样虚实结合,两次感知,层次分明,帮助学生自己用心参与,逐步构建起草原的概念,因而感触是深刻的。

二、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感悟。

12.一个人的草原 篇十二

“我是谁”似乎很容易回答,但真的回答时,才知道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在草原生活的十年,以及后来更长的时间,一直没能把这个问题想明白。

“我在哪”倒不难回答。刚刚从数学系毕业的我,轻易地就计算出了我的坐标:北纬41.76度,东经116.15度。这是我在世界的位置,只属于我一个人的位置。在1:1000000的国土上,如果沿时光逆行,你或许可以搜索到那个叫“鱼儿山”的小镇,你将看到一片草原,以及那个在草原里踽踽独行的“大男孩儿”。

但很多事情是难以用数学计算清楚的。草原的阔大,以及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瘠,都让我迷惘。我承认那时候我有点儿矫情,“我是谁”的问题还没搞清,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从哪里来”或许还能勉强说说,比如我从一个小山村来,比如我从一所大专院校来。但谁能清楚自己“要到哪里去呢”?就像草原上根本没有路,但任你向哪儿走,都可抵达一个境地。要么就说“我从虚无中来,向虚无中去”?——这似乎不该是“八十年代新一辈”应有的境界。当一个人在现实中找不到出口的时候,他难免会向另一个维度寻找,于是,有人陷入哲学,有人皈依宗教。我找到的是诗歌和围棋。我没日没夜地读呀写呀,沉迷于艾略特的《荒原》不能自拔。而围棋盘原本就是一片巨大的荒原,生于太极的黑白两色棋子,演绎着宇宙的无穷奥妙。

爱心这个地方从行政区划上这里属于河北省,从地理位置上则处于内蒙古高原的南部边缘,俗称“坝上”。在我最失魂落魄的时候,这个小镇收留了我,让我拥有了一份平凡的工作,和一间遮风挡雪的小屋。这里是一家国营牧场的总部,也是方圆几十里的中心。小镇上各个职能部门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一座能容纳数百人的电影院。但小镇终归很小,在一望无际的草原里,它如同大海上的一叶扁舟,小得可以忽略不计。工作之余,我就去草原上漫无目的地游荡,走累了就随便躺在哪儿读一本什么书,读烦了就望着天空发呆。然后,起来继续游荡。

小镇因山而名。鱼儿山与小镇相距一公里,中间是被称为“北滩”的一片草原。山是一座“孤山”,在草原上横空出世,虽只有几十米高,却奇崛孤傲。一条小河从山脚缠绕而去。河很窄,一步即可跨过,但水很深,深不见底。小河叫“羊肠子河”,是滦河源头的一脉支流。羊肠子河深深嵌入草原,她是草原的母亲,也是草原的伤口。她柔肠曲径似行似止,终于还是在千回百转之后决然辞别,投入大海的怀抱。一条河流淌的过程就是不断壮大不断变化的过程,我曾在下游多次与滦河不期而遇,她多了若干丰满,也多了几许浑浊。

如果刚好雨过天晴,我会骑车来这里看落日。草原从脚底一直铺向天边,在雨水的衬托下,更像是浩瀚无垠的大海。夕阳返照出满天彩霞,晚霞又染红了“海水”,一时间海天一色,波澜不兴,一幅瑰丽的画卷,给草原上一切生灵以强烈的震撼。我的文字功力不足以描述这种震撼,只好篡改别人的诗句:“草原上的落日/悲壮得,就像/英雄的感叹”。登上山头时,笼罩草原的霞光已被暮色所取代,远处的村庄渐渐隐去,偌大的草原上,除了雕塑般的马群,就剩大片大片静静开放的野花。

我常常问自己:草原到底用什么征服了我,使我对他生死相依?是他的辽阔,他的壮美?还是他的蓝天白云,他的绿草繁花?抑或是他的羊群马队,他的劲舞烈酒?草原是美的,美得让人心醉。但仅有美丽还不足以征服我,草原毕竟是雄性的,美丽仅仅是他的外衣。就是说还应该有更深层的东西在冥冥中主宰着我的灵魂。

今天,当我置身于远离草原的江南,当我飘荡在水乡的柔情和都市的喧嚣里,当我在楼群的缝隙中迷失方向忘记归路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是荒凉和静默!是草原的荒凉和静默征服了我。

爱心那是怎样的荒凉怎样的静默呀!仿佛万年冰川之上,一个旷世豪杰倾诉着他所有的悔恨与怀念;仿佛宇宙的洪荒之初,弥漫着虚无与空寂,又孕育着无穷的时间和空间。

草原的“花季”很短,每年只有三四个月,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里,草原袒露的都是没有绿色、没有生机的荒凉。最是残月冷照的秋夜,山丘匍匐,寒蛩哑音,一如天幕地台的剧院里,激情谢幕,喧闹散场,遍地霜花闪动岁月亘古的疼痛。或者是雪野茫茫的冬晨,树不摇,鸟不飞,时间也被冻僵了,天地间只有一辆牛车在缓缓行进,只有车轮碾轧积雪的声音,吱吱呀呀,时断时续。从秋到冬,从冬到春,纵然风刀雪剑,草原始终静默着,充盈荒野的只是鞭子的呼啸,而不是草原的呻吟。草原因荒凉而博大,因静默而坚韧。荒凉是一种美,一种残缺的大美;静默是一种力量,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

草原对我的征服是不可抗拒的,他宿命般的设定了我的人生坐标。在生命的坐标系中,每个人都有他肉体的原点和精神的原点。肉体的原点无疑是故乡,精神的原点却各有不同,有时它与故乡重合,有时它在另一个地方。对我来说,精神的原点就是坝上的那片草原。故乡是我们出发的地方,是我们肉体的母亲;而草原则是我灵魂的起点和参照物,是我精神上的父亲。

十年的时间,即使不能重塑一个人,至少足以改变一个人。草原用他的荒寂昭示我,人之高贵不在于表象的华丽,而在于内心的宁静,在于对万物的敬畏。我习惯了为受伤的羔羊弯腰,习惯了在狂风暴雪中昂首。我原本是山村眼里流出的一滴清泪,却被草原酿成了一杯醇酒——我的外形依然是平静的水,而本质却是热烈的火。

草原远不止碧草蓝天那么简单,他的身上汇集了太多的作为父亲作为男人的质感:春天的柔情,夏天的奔放;秋天的冷静,冬天的刚烈。早晨的厚重,黄昏的深邃;白日的豪气,夜晚的坚忍。风的狂野,雨的含蓄;山的孤傲,水的柔软……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刻进我的骨头、融入我的血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优也好,劣也罢,这些生命的基因我必须接受,因为,谁都无权选择自己的父亲。

草原给予我无比宽广的空间。这是无关俗旨的空间,我看到的是神性的、圣洁的天空。十年里,我独自在草原走着,似乎从未停止,似乎我就那么一刻不停地走了十年,不论春夏秋冬,不管阴晴雨雪。这是心灵的独行,也是无奈的对抗。草原的旷阔让一切高大者变得渺小;而在心灵的独行中,一个渺小的人也会忽视自己的卑微。

爱心空中时有小鸟飞过,把好听的歌声种子一样撒在草原,长成这遍野的小花。鸟是介于人和神之间的一种精灵,或者说鸟是人和神之间的使者,它们向神明转达众生的苦难,又把上苍的悲悯布施给苍生。鸟是百灵鸟,坝上的百灵鸟很有名,它们的很多前辈都“移民”进了城市的笼子里。刚进城的百灵属于“野百灵”,需要经过反复调教,将它们的民间唱法改为美声唱法。它们则以失去率真和自由为代价,换来了锦衣玉食的生活。我知道进了城的百灵肯定会怀念草原,但不知它们是否还愿意回来。

偶尔会与一条小路相遇。再小的路都会走得很远,都连着纷纭的红尘。有的人在路上徘徊一生,有的人走了就不再回来。

那时,去与留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一方面是城市的召唤和诱惑,一方面是对草原的眷恋;一方面是对人喧车嚣的抵触,一方面是对毡靴土炕的厌倦。曾经一度决定就在闲花野草间安置今生,但结果是,在离草原越来越远的同时,我走过的城市也越来越大。此刻,当我在键盘上拷打情感时,才发觉自己实在有些虚伪。我想到了那些成功逃出乡村挤进城市的诗人,他们在阳台上在报刊里,把城市骂得臭不可闻,把家乡赞美成人间天堂,并且哭天喊地的要回归家园,但几乎没有谁能割舍那红灯绿酒的牵绊。乡村更像是我们灵魂的栖息地,当我们在城市玩累了玩腻了时,我们会想念它,想念它的小桥流水,想念它的牧歌唱晚。但面对乡村的贫苦和寂寞,我们难免英雄气短,最多也就是为了休整而回去复习一下久违的乡土气息,或者干脆就在梦中完成。

虚伪归虚伪,我还是要说——假如人生是一部戏剧,我将毅然推翻前边不成功的彩排,把一部分情节彻底删除,把其余的重新安排;我宁愿回到草原去放牧自己的真性情,或者作草原上的一株马莲,固守着一角自由的舞台,绽放自己的素雅和宁馨,然后,悄然谢幕。但人生没有彩排,从出发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行驶在一条单行线上,规则与观众都不允许我们逆行。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非回答不可的话,似乎答案也只属于“现在进行时”:我是一只误打误撞跑进城里的野羊,我从草原来,我是草原的儿子,我的血管里流的是青草的汁液。这个城市和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他们之所以用金钱喂养我,不过是为了我身上还算珍贵的皮毛。他们也只能得到我的皮毛!

13.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设计 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在探究实践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段内容”的方法。

3、在品词、品句、品读中品悟语言的表达效果,探究领悟“总—分”的表达形式,并学习运用。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个美丽而欢腾的世界。教学难点 :在自主探究实践中,掌握“抓住重点句读懂段内容”的方法,探究领悟“总—分”的表达形式,并学习运用。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学习内容。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旅游,好吗?请看大屏幕:老师一边播放草原风光图,一边生动地描述画面内容……草原景色非常迷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神奇的草原画卷,让我们随着作者的介绍去欣赏锡林郭勒大草原那美丽的景色。齐读课题:锡林郭勒大草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投影出示生字词(复习巩固):广阔、美丽、光芒、山丹丹花、铃铛、不仅、百灵鸟、安闲、偶尔、牧民、骑马、挥舞。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开火车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正音,评价。

4、师:课文中有一个过渡段,老师读一遍,大家再读一遍,通过读这段话,就知道课文写了草原的什么?(美丽与欢腾。)(板书:美丽、广阔、欢腾的世界)

5、过渡:我们要想在课堂上感悟草原的美,就要认认真真地读书,品味文中的语言,你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大家:(边读边想象、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

6、用自己的方法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哪些地方具体写了锡林郭勒草原的美丽与欢腾。(二、四段)指名分别读二、四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我们先来学习第二段,感悟草原的美丽与广阔。

(一)品读探究,感悟野草美。

1、哪些句子是描写野草的?谁来读一读?(相机感悟句子)

2、在评价过程中,品析“满眼”“一直”,品读“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感悟野草的绿、多,以及草原的广阔。

3、品读“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草原上没有一处不覆盖着野草,体会草多。

4、创设情境,品析“没过”。(你是十来岁的孩子,如果让你站在草原上野草最深的地方,草会长到你的什么地方?草比你高还是比你矮?)体会野草多、高、趣。

5、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受(野草的多、高、趣)。[设计意图:1 “品词、品句、品读”是体现阅读教学工具性的有效方式,抓住词眼让学生比较、揣摩、体会,突现了“以读悟语+以读悟情=以读代讲”。2 在学生的学习汇报中,随机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的训练,突出了阅读教学“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的要求。](二)展开想象,感受湖水的神奇。

1、默读描写湖水的句子,质疑探究。(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不懂的吗?你想提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质疑,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下面的问题:A 为什么说水面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B “嵌着”是什么意思?

2、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展开想象,也可以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A 通过想象神话故事中的宝镜的样子、作用,体会草滩湖水的神奇、美丽。B 结合图片、生活体验探究感悟词语“嵌着”的意思。

[设计意图:用实物展示或课件演示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汉字就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每个字都像一首诗,像一幅画。] 神话般的宝镜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还映出了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按这样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_______,映出_________,映出______,还映出_________,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设计意图:用填空的方式将对文本的感悟和语言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起到了以说促悟的效果,体现了阅读教学积累运用、读写结合的要求。] 过渡: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不仅有茂密的青草,一洼洼清亮的湖水,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呢!

(三)以读代讲,感受野花多而美:

1、读句子,谈感受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感受到野花种类多、颜色鲜艳。)师:在青翠的草地上,点缀着婀娜多姿的野花,它们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美吗?那我们就美美地读读吧!

师:作者用他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一碧千里的(),然后描写了清亮的(),最后写了各种各样的(),写出了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四)练习背诵第二段,积累语言。

说说如何快速背诵第二自然段内容。指名分别来背(板书:野草、湖水、野花)(课件出示课文内容,会背的闭眼背,不会的照着读出来。)[设计意图:“感悟、积累、运用”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在课堂上加强背诵的训练,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之一,有了厚实的语言积累,才能解决怎样说写的问题。]

(五)探究发现文段的表达形式,掌握理解段落內容的方法,学习运用。

再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第二自然段是围绕第一自然段来写的,第一自然段是概括地写,第二自然段围绕第一自然段具体地写。)

(六)师揭示:阅读课文时,抓重点句就能理解段落的内容,这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现在阅读3、4自然段,看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写的?(1)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知道,第四自然段是写什么?(写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2)师总结:你们看,我们抓住了重点句子“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很快就理解了第四段写了什么,这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实践中发现文段的表达特点,掌握读懂段落内容的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七)自主探究,品读悟情,感受草原的“欢腾”

1、自由读,并小组交流:你从哪里体会“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并出示思考题(略)

2、师:是什么使得这片草原变成了欢腾的世界?就让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一起去大草原感受那里欢腾热闹的场面吧!教师引读课文第二部分,感悟草原的“欢腾”。(看录象)看过之后有什么想说的?

3、师:雄鹰飞翔,百灵歌唱,马驹撒欢儿,黄羊飞奔,多热闹的场景,把他读出来。矫健的雄鹰()地(),百灵鸟在()地()。成群的牛羊()地()。小马驹()地(),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牧民骑在()的(),()地(),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儿齐飞翔……”(课件出示原文填空并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师:这么多可爱的动物,在草原上嬉戏,牧民的歌声在草原上回荡。这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边听歌边想:小牧民为什么要放声歌唱?(爱草原)他歌唱草原的什么?

4、师: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的? 过渡:美丽的草原广阔无边,热闹的草原生机勃勃,牧民用他们的歌声赞美草原。今天,我们也来学着赞美一下我们美丽的校园。

四、探索发现,学习表达: 1.仿说练习:我们的校园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1)说一个片断:校园是个美丽的地方。(2)说一个片断:校园是个欢腾的世界。(3)仿照课文,从两方面来说:校园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2.学生练说、展示、评价。

14.人教版五年级草原课文原文 篇十四

原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欲留,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旧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么,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坐蒙古包。

蒙古包外,很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而都不拘束。不到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带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地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15.草原的约定 篇十五

我和姐姐约定,有时间一定去内蒙,去她的家,看一看草原

一个意外的电话,将我少年时的记忆闸门瞬间打开。一个远嫁内蒙的发小,不知道费了多少的周折,将我的号码找到,然后迫不及待的打来电话,告诉我,这20年来,想了我多少次,梦了我多少回。我的眼角,在那一刻,渐渐的湿润了。有些惭愧,有些不安,这20年来,我只在回到家乡的时候才会想起她,只在曾经熟悉的地点才会忆起她,但是却从未曾打探过她的一丝消息。当年,那个梳着过膝长发的大眼睛蒙族姑娘,被我尘封在心底,一次都没有拿出来晾晒。那段朝夕相伴的岁月,就随着时间前行的车轮,一点一点的淡化了。我一直以为,她也如我一样,否则,这20年来,怎么会没有见过一次面?她远嫁了,故乡的月圆月缺,就与她没有了关系……

意外响起的电话,就像一声春雷,惊醒了沉睡的友谊。那过去的20年,就一下子拉近到了眼前。电话终于在30分钟后响起了忙音。兴奋的神经,支配着我,每天的这个时候,我已酣声渐起,可今日,眼前都是姐姐的大眼睛和长辫子,骑在枣红色的马背上,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放马驰骋,尽情放歌。我和姐姐约定,有时间一定去内蒙,去她的家,看一看草原。

草原的夜色,很美。洁净的天空,星星很亮

草原,我无比的向往着。在草原上骑马,是我的一个愿望。姐姐的家住在半山区,没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可是我依旧向往,于是和朋友有了一次内蒙之行。一路上同行的朋友和我一样,被眼前所看到的景象亢奋着神经。看,那边,山脚下,山羊在吃草!看,这边,弯弯的河水,牛群在喝水!快看,那座山上,一簇簇的绿色,是什么……蜿蜒的水泥路,车在缓缓的行驶。这一段路程,就成了初见内蒙的印象。石头垒的院墙,石头盖的房,石头铺成的路,还有一直没有看见的敖包,是不是也用石头垒成?带着许多疑问,还有许多惊奇,我们来到了内蒙,来到了姐姐家。

第一次见到姐夫,一个遭遇车祸后变成残疾人的内蒙汉子。用他那独具特色的汉话,向我们问好。和姐姐紧紧的拥抱之后,是相互间的嘘寒问暖。彻夜的长谈,才知道,这20年里,远嫁的她,遭受了多少磨难,承受了多少苦痛。斑驳的头发,布满沧桑的脸,不变的,唯有她那颗热爱生活的心。我不住的落泪,不住的为她的经历感慨。她说,老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贫穷富有,疾病健康,失去拥有,对于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只是有的时候把这些互为矛盾的东西,聚集在一个时期,所以才会看起来艰难。不过没关系,以后再经历的,就都是美好的了。我噙着泪水,品味着她的话,是的,以后就剩下美好了。

草原的夜色,很美。洁净的天空,星星很亮。没有纱窗的卧室里,有很多飞虫萦绕,却没有一只蚊子。一天的车旅颠簸,我困意渐浓,在内蒙的山脚下,在这个简陋的住所里,我沉入了梦乡。

内蒙,我们来了!草原,我们来了!

一觉醒来,已是清晨。叫醒酣睡的朋友,一起去爬山,去看山上那两座遥遥相望的敖包山。清晨的空气很新鲜,这让久居城市的我们顿感神清气爽。三个人说说笑笑,踩着阶梯,爬上了山顶。这座山并不高,加上修筑了阶梯,所以并未感觉到费力。走到敖包前,朋友很虔诚的向敖包行礼。我则绕着敖包走了一圈,想在那些飘动的红绸子里找到动人的爱情故事。朋友看着我,笑着说:你找到你想要的浪漫情节了吗?我点点头:我听到了,在那些红色的绸带里,那些男男女女至死不渝的爱情誓言。朋友默不作声,蹲在敖包旁边,仔细地听着。我转过身,面对着远处的山,大声的喊着:内蒙,我们来了!草原,我们来了!

姐姐知道我的愿望。于是她安排了一个时间,带着我们一起去了一个可以算作草原的地方。在那里,我体味到了草原的辽阔,看见了数不清的牛羊,还有放牧的牧民。牧羊犬在草原上尽情的嬉戏,牛羊在草原上悠闲的吃草。看着无数次幻想的镜头在眼前上演,那种想骑在马背上,在草原上行走的欲望又开始燃烧。姐姐找来一个牧民,和他用蒙语交谈后,牧民回家骑来了一匹黄色的马。我有些遗憾,我一直幻想的是骑在枣红色的马背上。眼前这匹马,不仅颜色我不喜欢,而且也不够高大。姐姐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这是一个上了年纪的牧民骑的马,性情温和,很适合你们没有骑马经验的人骑。有马总比没马好,心里不满意,但也算能实现一个愿望。朋友率先上了马背,牧民手握着缰绳,牵着马向草原深处走去。看着她们越走越远,我仰面躺在草地上,看蓝天白云,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等朋友回来。

不一会儿,朋友就骑着马回来了。我迫不及待的跑到马前,抬脚蹬上马镫,用力一跨,就端坐在马背上。牧民“哦哟”的一声,对我竖起大拇指。其实我也没想到自己一下子就上到马背上,一脸的骄傲。马开始稳步向前走,坐在马背上,再看广袤的草原,别有一番情趣和感受。走了一段路后,牧民将缰绳递给我,示意我自己骑马。我接过缰绳,随着马的节奏在颠着。一种飒爽英姿的自豪,瞬间在草原漫延。

我们约定,明年此时,再来内蒙,再在马背上,游一回魂牵梦系的草原

在内蒙的时间,过的很快。久居在两点一线的固定模式里,工作上的压力,让我无暇品尝生活的美好和惬意。这一次的内蒙之行,我们尽情的释放着情绪。这里没有喧嚣的集市叫卖,没有不绝于耳的汽车笛鸣,更没有没完没了的工作应酬、烦心琐事、勾心斗角。有的是大自然的和谐静谧,村民的淳朴热情,邻里之间的亲密相处。我爱上了这个地方,爱上了夜不闭户的简单,爱上了清新如洗的空气,爱上了星星说话的夜晚,还有那给人无限遐想的敖包……

我们约定,明年此时,再来内蒙,再看敖包,再在马背上,游一回魂牵梦系的草原!彼时,我将与我的爱人,骑着枣红色的大马,驰骋在草原上。那一个身着蒙古袍的女子,就是我!

(编辑 刘可)

上一篇:感想老师教师节作文下一篇:小学音乐鉴赏活动精选音乐鉴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