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2024-08-05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8篇)

1.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篇一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程主张三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过程方法,这个三维目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为以下内容: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以“知识技能”教学为主线,“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则在“知识技能”教学的过程中浸透进行。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就看我们的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在“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浸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及以什么样的“过程与方法”进行教学。

以下我们以小学的一堂课“My Country”的主要教学过程为例,看看如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Step 1 Revision :Talk about your daily life

1、教师在屏幕上显示学生在谈论中可能谈及的事情或可能用到单词:

go shopping, go to school, play football, have lunch, go home, play games, go to bed, water flowers

2、Tell your daily life to your friends.(让学生自由寻找对象(朋友)进行对话)

3、Choose the phrases and report the message you have got.(参考屏幕上的词语 向老师和全班同学表达刚才在谈论中所获得的信息。)

例如:

Liyingchong goes to school at seven o’clock.Zhang hua plays football on Friday.…

凡愿意主动回答的学生,不管回答好坏,都能为小组争取到记1分,并在黑板上的小组记分表上登记。回答得好的学生,老师奖一小礼物,如一颗糖、一块曲奇;回答有错的学生,教师会进行“惩罚”:让他(她)做一个滑稽的动作或扮动物叫等等。

4、小结:答得最好的奖励什么呢?Now let’s see the present.屏幕上显示一幅漂亮的画面:You will be free to visit Japan for 10 days!

(学生笑,因为老师根本不可能送你“日本十天游”。)Step 2 Presentation

1、Read a rhyme.(歌谣)Four, three, one, O!Go!Go!Go!

One, two, three, four.Go to Singapore.Five, six, seven, eight.Fly to the U.S.A.Nine, ten, nine, ten.Travel to Japan.(在Read的同时,让学生跟随着节奏做出一些舒展的身体动作。)

2、Show a map of the world ,and teach the new words and the names of the countri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What country is it? It is …”

结合句子What country is it? It is …学习country, Japan, Australia, Britain, America/the USA, Canada, China等生词。

导入:Before you go to Japan,do you know where Japan is?Now please look the map.and show me where is Japan.过程:

1)让学生指出某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展示该国家的地图 2)跟读What country is it? It is Japan..3)开火车What country is it? It is Japan..4)Show the flag of Japan.6)齐读:What country is it? It is Japan..5)beside Japan which country do you want to go?(教下一个)

3.Play a guessing game.准备一个大“色子”,每一面都预先贴上一个国家的国旗,抛掷前,让学生猜猜:在上面的是哪一国家的国旗? 过程:

1)展示其中各面(国旗)问:What country is it? 答:It’s Britain.(Japan, Canda…)让学生说出“色子”上国旗所代表的国家名称;

2)Let’s see.I throw the box.What country is it?

让学生猜猜,抛出后,“色子”的上面是哪一国家的国旗。3)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个“色子”,一人做抛和问:What country is it?其他做猜测:It’s Britain.(Japan, Canda…)

4.Show the pictures of the athletes in the Olympic Games to teach the sentence patterns:

(借助奥林匹克运动会各国代表入场的画面,教学以下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I am from … / I come from…

Where are they from?

They are from… 1)屏幕展示图片(刘翔)及句子:Where is he from? 教师:Who is he?

学生:He is Liu Xiang.教师:Where is he from?

学生:He is from China.2)开火车:A:Where is he from? B:He is from China.3)教师带读:Where is he from? He is from China.4)继续展示布什、一只熊猫、两只袋鼠以及奥林匹克运动会入场队伍等图片,以同样方式学习以上句子。分析:

培养学习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在情感态度方面一个重要的目标,它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有没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否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标志。在这一环节里,教师主要利用了“图、音、体”三种元素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图形与文字——图

图文结合是增强感知效果的一种手段,也是增强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有关的图片、单词、句子制作成漂亮的画面,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呈现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学生的兴趣更浓厚,感知效果更理想。

2、歌曲与歌谣——音

音乐是最富感染力的一种媒体,它不但能陶冶人的情感,更能激发和推动人的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让学生唱(读)歌曲(歌谣),就是充分利用了音乐这一元素的表现。

3、游戏与活动——体

好动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一堂课当中,让学生静静地坐着不动肯定是枯燥乏味的。

Step 3 Practice

1.Show some photos of the Olympic Game in 2004 ,and sing a song. The Olympic Game in 2008 will be hold in Beijing.It’s our pride to hold the game in our country.Our people will try the best to prepare for it.And we will back up our athletes all the ways.2.Look at the pictures with famous buildings or sceneries etc.to guess the countries or the places.(看著名建筑或风景图片,包括白宫、大本钟、说出其所在国家或地区)

1)展示图片及句子:Where is it? It’s in____.(China,Canada , America…)

2)教师:Where is it? 3)学生:It’s in…

3.Listen to the broadcasting at the airport and do the exercises.(听力练习)

1)Broadcasting: Attention please!

the fly to Australia will take off at 10:20,passengers please check at number 3 boading gate.4、Sing a song:If you are happy

5.Find your friends and talk about your favourite places in the country.(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途径收集一些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的图片,现在他们就利用这些图片在小组中轮流介绍自己喜欢的地方)

分析:

在这一环节里,除了继续利用“图、音、体”三种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着重把教学目标放在了国家意识、文化意识以及说的培养上:

1、国家意识的培养

教师一开始就就展示一些2004雅典奥运会的一些图片,让学生唱一首《北京——奥林匹克》的歌,并讲了以下一番话:2008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这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我们将会尽力准备,并支持我们的运动员。这一过程不但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学习兴趣,同时也恰当地浸透了国家意识、爱国情感的培养。

2、文化意识的培养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世界意识的培养。在这一环节里,教师有意识地展示了各国的标志性建筑以及风景图片,让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就是一种文化意识的培养。(这是也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目标。)

3、听说能力的培养

“听”与“说”都是小学阶段在“知识技能”方面的主要目标。在“说”的培养方面,许多教师往往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复读”上,也就是紧紧围绕着本课所出现的主要句型进行操练,而不敢“越雷池一步”。缺乏情景性和自主性,这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说”。这一环节当中,教师安排了“talk about your favourite places”的情景对话,让学生把以前学过的句子也用上来,不但为学生提供了“说”有情景,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的空间,这就才是真正的“说”的训练。

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就是传统教育侧重于“知识技能”的学习,素质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除了知识技能以外,还非常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因此,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主要就看我们是否有意识地在“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浸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篇二

课题开展研究以来, 本年级老师们以课堂为主阵地, 扎扎实实开展了研究, 课堂中生成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

一年级上册《识字4》:这一课生字共有14个生字, 识字量较大。但这些生字当中, 有11个为动物名词专用字, 在其他场合较少出现。因此, 分析字形或记忆方法没多大必要, 教师试着运用了“整体识记法”进行识字指导。

【识字教学片断】

1.师: (卡片出示生字词) 这些生字词是我们刚才观察到动物的名字, 书上有一首儿歌也是写这些小动物, 请小朋友们一边朗读儿歌, 一边找出这些小动物的名字, 并用你喜欢的符号做出记号, 把你会认的动物名字读给小朋友听, 不会认的请你的小伙伴或小组长帮助。

2.师:刚才开展小组识字活动时, 小朋友讨论很激烈, 你认识了哪些动物的名字? (指名教读注拼音的词语。)

3.师:还有谁认识这些动物的名字? (再指名教读注拼音的词语。)

4.师:现在我们进行一场读书认字比赛, 比一比, 哪个小组读得最棒? (分小组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

5.师:每个小组都会认读这些小动物的名字, 哪个小组想开火车认读这些小动物的名字? (小组开火车读生字词)

6. (带“虫”字旁的生字整体出现) 你们要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小组讨论, 找一找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

7.学生观察黑板上所有生字的特点 (都是带虫字旁的生字) , 师引导认识形声字并记忆。

8.师:今天我们认识不少带有虫字旁的生字朋友, 你们在课外阅读时有没有认识带有虫字旁的生字朋友。 (小组讨论, 自由交流, 识字延展至课外。)

【学生学习活动的剖析】

该识字教学片断注意了以下几点:1.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儿歌。2.小组合作识字。3.课堂上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4.由课堂延伸至课外, 调动所有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

本节课中, 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的。因此, 在设计中教师不设定统一感知目标, 而是放手让学生划出生字词后, 自由交流, 你认识哪个生字词, 就读哪个生字词, 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认读生字。小组合作识记字形时, 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蚂、蝴、蜻、蜘、蚯”等字的特点, 在学生已有的“加一加、减一减”等识字方法的基础上, 引导运用形声字的方法整体识记, 学生掌握了方法之后, 再延伸至生活识字, 帮助认识更多的带虫字旁的形声字, 最终让孩子达到一种识字能力的形成。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成功与喜悦, 增强主动识字的兴趣。整节课通过“自由读—自主观察——方法引导——识字拓展——游戏赛读”, 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识字”这一活动中, 在这个识字活动中, 学生们始终在和动物交朋友的热情下识字, 精神饱满, 效果较好。

【巩固识字片断】

1. (出示没有标拼音的生字) 分男女同学认读生字。

2.打乱生字卡片顺序开火车认读。 (小组读、个人读)

3.让每个学生认读手中的词卡。 (不带拼音的词卡)

4.游戏识字:老师读字, 学生找字, 找到的迅速举起来, 比一比, 哪个小朋友找得快, 找得对。

5.两个小朋友合作识字:一个同学读字, 另一个找字。

6.各种游戏方法识记黑板上的形声字:“找朋友”、“小诗人擂台”游戏。

7.把字“送回家”, 并读一读。

(1) 认读写有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的词卡;

(2) 这些动物出来郊游时迷了路, 谁来把它们送回家;

(3) 指名把卡片贴在图上。

【学生学习活动的剖析】

识字巩固识字的这部分教学活动, 采用变换词序, 变换字序, 把词语送“回家”等游戏活动 (读字、找字) 来巩固识字。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分工, 配合和协调, 学会自主和合作。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主动识字, 发现识字的奥秘, 形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识字巩固这一环节中, 通过各种活动、游戏识字, 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 当学生开始疲劳时, 我们送词语“回家”的活动 (把迷路的动物送回家) , 让学生读一读, 认一认, 找一找词语, 重新找回识字的兴趣。最后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这样做, 尊重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记忆认知规律, 通过反复强调记忆, 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再一次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教师的反思】

首先, 本课时在识记生字这部分教学活动中, 主要以引导自主发现为主。识字的巩固这部分教学活动, 主要以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为主。课堂上采用个体、小组、集体交流等方式, 分步骤地层层引导, 有针对性地分组检查、落实识字的掌握情况。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 学生在识记本课生字词时不但记忆深刻, 也能逐渐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其次, 注重教给识字方法, 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注重教给识字方法, 力求识用结合”, 使之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本案例, 教师依据形声字的特点, 用“整体识记法“展开教学, 孩子们通过基本字和加偏旁后的新字的对比观察, 理解到了不同的偏旁的字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在听听、看看、说说、想想的学习体验中, 充分感受到了汉字的“妙”——这哪里是在学习生字, 简直就是在玩魔术。一个字摇身一变就是几个形状极其相似, 但意思又相差甚远的生字。这样的教学, 大大调动孩子们学习生字的兴趣, 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提高了识字兴趣。

3.小学英语教学问题分析 篇三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问题 分析 对策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通过对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具体的科研调查,最终了解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对策,来进一步加强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顺利实施。

一、调研分析

在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小学开设了英语课堂,在开设过程中由于开设的学校在逐渐的增多,并且开设的年级在逐渐的压低,这就为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做出了良好的准备工作。但是通过对小学英语教学进行基层了解,在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根据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进行了多次的座谈会讨论,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但是根据“小学英语教师优质课评选”以及“小学英语口语比赛”等调研活动的召开,从中发现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方式以及在教与学之间产生的矛盾,根据具体的课堂活动进行分析,最终了解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许多教学问题,这就直接的影响了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小学英语教学问题分析

由于教学问题的存在,直接的制约着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因此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便制定相应的对策,其中教学问题可以归纳为:

1、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技能问题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专业素质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整体质量,在教学中,小学教师,仅仅具备简单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一定的语法知识是不够的,在当今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缺乏教学技能,主要的表现在在课堂上组织不够合理,缺乏教学的条理性,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实时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语言呆板、没有逻辑性以及幽默感,在课堂教学中板书设计不够合理、教师的英语书写不规范,书写不工整,在教学技能中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掌握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中,及时教师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其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不达标,仍然影响了教学的质量。相应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科研方面存在着问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由于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的欠缺,在教育过程中没有一定的科研知识,教师不能及时的关注教学理念从中缺乏相应的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相应的外部机制,这就影响了学校的英语教学质量。

2、教师学法指导不到位

在新课改背景下,通过小学英语教学,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了有效的学习策略,同时使学生发展自身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对学生有效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但是在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过分的依赖教材和教参,在课堂活动中,仅仅根据教参进行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活动中不能符合教学的原则,不能保证学生的需求,从中限制了小学生英语教学的视野扩展,从而导致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缺乏教学弹性,以及学生的独立发展,这种教学方法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3、小学英语教师的负担过重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任教的班级过多,部分教师在英语课时中比较多,在教学中,英语教师除了英语教学外还包括其他的学科,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中,是十分艰难的,这就大大削减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4、学校领导缺乏重视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校领导不重视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缺乏指导,忽视了英语教学的发展,并且在正常的英语早读或者是晨读中,剥夺了学生的宝贵朗读实践,这种管理上的忽视,直接影响了学生在英语学科中的良性发展,长时间就会影响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三、小学英语教学问题的对策

1、重视对英语教师的教育以及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需要进一步提高英語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使教师具有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和自觉奉献精神,在教育期间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机制将教师的工作态度与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结合起来,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为了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不断的培训,增强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技能,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创办更丰富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技能,重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来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2、开展多形式的教学活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丰富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在讨论合作中加强小学英语学习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学习中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的意义。

3、学校领导加强的重视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需要领导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视,在教学活动中,制定相关的规定,来规范教师的教学态度,增强对英语教学的管理,在教学中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这样进一步促进小学英语教师对教学的不断提高,增强在教学活动中的认真负责态度,这样来保证教学的结果。

四、总结

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希望唤起学校领导以及其他部门对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重视,加大对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的重视程度,制定相关的政策以及措施,全面的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在教学活动中 注重对教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丰富英语教学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教学的质量,为发展小学英语教学做出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艳波,柴韵敏,万翠.让课堂充满阳光——小学英语教学激励性评价尝试[J].英语教师,2013(29).

[2]吕慧芳,张宏民,郝茹.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J].教育界,2012(15)/

[3]房洪然,苟小燕,李玲玲.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情景创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23).

[4]陈小凡.当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J]/新课程研究,2011(02).

4.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篇四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具的运用也要适度。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生动和丰富的教学效果,把课堂变成展览馆、动画观摩或音乐会,必然是舍本求末,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案例1]“Is it a/an...? Yes, it is./No, it isn’t.”教学设计片段

在学习Is it a/an...? Yes, it is./No, it isn’t.这个句式时,如果让学生拿着某种东西问Is it a/an...?就显得不真实,明知故问,而且简单的机械操练让学生更无兴趣可言。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在一个精美的礼物盒里有许多礼物,礼物盒打开,露出物品的一小部分让学生用Is it a /an...?来猜,如果学生猜对了,界面就会出现一个物品单词并显示这个物品,否则就会继续呈现物品的局部并请学生继续猜。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对单词的认读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句式,并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对不确定的东西可以用Is it a/an...?来问,用Yes, it is./No, it isn’t.来回答。可见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语言。

所以,在运用教学媒体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适时、适度。遵守少而精的原则,不搞花架子。

[案例2]“How many?”教学设计片段

在教学“How many … can you see? I can see ….”这样的内容时,教师通常会搜集一些同类物品或画有同类物品的图片辅助教学。但这样的情景对学生能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费时又费力,更缺少语言的“information gap(信息沟)”。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自制教具,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师准备一把剪刀和一叠纸,边剪边与学生交流:What am I doing? Oh, I’m cutting.What am I cutting? I am cutting some flowers.Guess.How many flowers?此时,教师再将一叠剪纸花散开在学生面前,并问:How many flowers?这种教具的选择和运用方式不仅突破了常规惯例,而且教师边制作边与学生交流所产生的互动将英语学习变得更轻松有趣。

[案例3]“Is it a/an...? Yes, it is./No, it isn’t.”教学设计片段

教具的运用也要适度。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生动和丰富的教学效果,把课堂变成展览馆、动画观摩或音乐会,必然是舍本求末,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学习Is it a/an...? Yes, it is./No, it isn’t.这个句式时,如果让学生拿着某种东西问Is it a/an...?就显得不真实,明知故问,而且简单的机械操练让学生更无兴趣可言。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在一个精美的礼物盒里有许多礼物,礼物盒打开,露出物品的一小部分让学生用Is it a /an...?来猜,如果学生猜对了,界面就会出现一个物品单词并显示这个物品,否则就会继续呈现物品的局部并请学生继续猜。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对单词的认读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句式,并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对不确定的东西可以用Is it a/an...?来问,用Yes, it is./No, it isn’t.来回答。可见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语言。

所以,在运用教学媒体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适时、适度。遵守少而精的原则,不搞花架子。

3.媒体的选择要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

我们在选择、设计媒体时,一定要根据媒体产生的功效与所付出的代价的比率大小来选择。能用一般的实物卡片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多媒体课件。小学英语教师的课业负担一般都比较重,因此,教学媒体的运用须讲求简便、易用。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旨在解决那些用传统教育媒体难以解决的问题,没有作用或作用不大绝不要用。

[案例4]“How many?”教学设计片段

在教学“How many … can you see? I can see ….”这样的内容时,教师通常会搜集一些同类物品或画有同类物品的图片辅助教学。但这样的情景对学生能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费时又费力,更缺少语言的“information gap(信息沟)”。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自制教具,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师准备一把剪刀和一叠纸,边剪边与学生交流:What am I doing? Oh, I’m cutting.What am I cutting? I am cutting some flowers.Guess.How many flowers?此时,教师再将一叠剪纸花散开在学生面前,并问:How many flowers? 这种教具的选择和运用方式不仅突破了常规惯例,而且教师边制作边与学生交流所产生的互动将英语学习变得更轻松有趣。

4.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特点组合教学,扬长避短,互为补充。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讲解、板书和直观教具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现代教育媒体与之结合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例如电视录像在表现活动的画面有独特的优势,但它呈显时间太短,学生的认知过程难以展开,但如果将它与投影教学或挂图教学相结合,则既能表现活动的画面,又能表现静止放大的图像,教学效果必然会更好。5.运用教学媒体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教师要不断增强意识,努力深入研究媒体的不同功能和特点,不断提高使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能力,这样才能发挥媒体优势,有效地促进教学 质量的提高。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4 I want to be an actor.教学案例 知识目标

(1)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以下词汇:(a)职业名词: actor, shop assistant, doctor, report, policeman, waiter, bank clerk, policewoman, nurse, coach.(b)地点名词:hospital, TV station, police station.(c)其它词汇:略

(2)语言结构: 通过各人物工作地点及职业标志物,掌握下列日常交际用语:(a)—What do you/they do? I’m an actor /We are / They are actors.—What do you / they want to be? I / They / We want to be a waiter.(b)—What does he/she do? He /she is an actor

—What does he/she want to be? He/She wants to be doctors.(C)—Where does he/she work? He/She works at a bank.2.能力目标

(1)能运用一般现在时各种形式,询问人物身份和职业梦想,还能陈述从事这一职业的原因。(2)能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此句型 3.学习策略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根据人物衣着、工作地点,确认人物职业 4.情感态度

通过本单元任务型活动,加深同学间互相了解,促进同学间友好相处,同时激发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从现在开始,抓紧每一天.No matter what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 you must do the job you are doing now well.5.文化意识

了解西方人择业观念:只选对的,不选薪水高的,先就业再择业.从而改变我国大学生“一次择业定终身”观念,缓解目前择业难状况.【教学方法】 1.教法分析

(1)创建真实(半真实)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学语言,在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后,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2)开展多种类型的任务活动,提供给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促使学生为完成任务和同学进行合作,为完成任务进行探究性学习。2.学法分析

根据初一学生对新职业的好奇心理,提供各种职业环境,让他们在半真实的环境中, 运用合作交流,互相探究,竟猜游戏等多种学习方法,促进同学间互相了解,为学生创建展示舞台,注重赏识教育和激励措施。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Section A 1a 1b 1c 2a 2b 2c 【教学准备】电子课件 【教学过程】 Step1 Pre-tasks 1.Warming-up: Appreciate an English song.2.Lead in: Let a student stand up and ask: Are you a teacher? “No, I am a student”.Am I a student? “No, you are a teacher”.Teacher says: “Yes, you are all students.I am a teacher”.This lesson we learn some new jobs.3.Show 8 pictures and learn these words: actor, shop assistant, doctor, report, policeman, waiter, bank clerk, and student.4.Do Section A 1a.Then check the answers.【课堂实录】通过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职业,自然导出新课.紧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CAI课件展示的不同职业人所处的不同工作环境或衣着,学习8个职业名词,然后做1a配对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学生眼,耳,脑并用,激发了学习潜能。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Step2 While—tasks 1.Replay the 8 pictures and learn the sentences: What does he/she do? He/She is a(an)….2.Let students practice these sentences in pairs.3.Task: Cut the class in four teams.In each team 8 students have something.It shows each one’s job.The other students make clear the 8 students’ jobs in their team.【课堂实录】通过该活动,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把所学的语言应用于交际,使他们感到学习语言,完成任务的成就感.通过观察4个小组32位同学所带的职业道具,又让学生们熟悉了生活中不同的职业,使用不同的工具,还为后面的新语言What do you want to be ? What does he /he want to be 作了铺垫.Step 3 While-tasks 1.Invite 8 students with the job things to the front, ask one girl in a police hat, ask her: Why do you take the police hat? let her answer in Chinese:我想成为一名女警察.2.Show these sentences: What does she want to be? She wants to be a policewoman.3.Teach the sentences, and explain “want to be”。

4.In the same way, point to the 7students and ask: What does he/she want to be? He/She wants to be a(an)… 5.Task1: listening, then do Section A 2a 6.Task2: listen again, then do Section A 2b.【课堂实录】通过8名学生的职业梦想,引入What does she want to be? She wants to be a policewoman合情合景.引入新语言真实.自然,学生展示了自己的理想,又满足了想学这一语言点的欲望,故在学习此句型时显得轻松自如,随后的2个任务对这一语言点又得到巩固。Step4 Pairwork 1.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the chart in 2b.2.Let some pairs to act it out in the front.Step 5 Play games 3.Ask students to write a short article about their future job.Who write well, who can let their dreams fly.4.Invite some students to read out their articles.5.Give the winners high point.Step6 Draw a conclusion Teacher says: I’m very glad to know all your dreams.No matter what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 you must do the job you are doing now well.Study hard, then you can make your dreams true.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比初一阶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渐渐形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他们学习英语方法由死记硬背转型向理解型并应用到交际上,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技能和策略,学会把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兴趣联系起来。通过任务型课堂活动和学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不再认为英语的课堂学习很枯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加强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 10,主要是围绕职业这一话题展开各种教学活动,本节课旨在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交流环境,通过听、说、读、写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并让学生能在做中学,通过课堂的各种实践活动准确地运用英语来表达。

三、教学目标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新知识的导入建立在已掌握的旧知识基础之上,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有助于他们理解能力的提高。他们所学的新知识需要借助原有的生活经验,才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四、教学设计思路

将课本的warming-up,pre-reading,reading,comprehending四个部分结合成一个课时。而课文中的warming-up,pre-reading部分内容较多,不适合作为该阅读课的导入部分,因此不采用编者的设计。让学生充分了解话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准备。本课的重点在于精读部分,设计由易到难地将任务分成若干部分,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材料。学生学完整课,必须学以致用。最后设计一个角色扮演环节,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从一个记者或被采访对象的角度看问题和做事,获得实际的体验,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习。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Step 1 Revision

Review the job words we’ve learned in the first period.By showing flash cards.Step 2 Lead---in

2c 询问同学Do you still remember Cheng Han?之后向大家展示幻灯片,并请两位同学进行问答:What’s Cheng Han going to be?Where is he going to move?

新知识的导入建立在已掌握的旧知识基础之上,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有助于他们理解能力的提高。他们所学的新知识需要借助原有的生活经验,才容易被理解和接受。Step 3 Pairwork

再向大家展示3张幻灯片,要求同学二人一组,仿造2c 编新对话。

Step 4 Presentation 教新单词 展示1张关于巴黎的幻灯片,让同学思考:这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借此教新单词:artist,exhibition 等。

Step 5 Reading 3a

展示1张女孩的照片在幻灯片上,告诉同学们:Her name is Tian Tian.She wrote a diary to tell us about her future.Let’s read it and underline the things that she is going to do.学生快速阅读之后并回答:What is she going to do?Where is she going to move?

此环节教之于阅读技巧:带着问题阅读,具有针对性,学生能抓住文章大意,也便于学生快速找到答案。

Step 6 Explain the language items.处理了上面的问题后,再对甜甜的日记中部分知识点给以解释,并展示在幻灯片上。

此环节属于精读,有助于学生详细理解全文句型结构等。Step 7 Pairwork 3b

先让两位学生阅读对话,其余学生听并回答What is she going to do? Where is she going to work? 再让学生据自己的理想完成表格,最后仿照3b进行分组活动。

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扮演主角。Step 8 Groupwork 4

展示一张2008奥运会会标在幻灯片上,询问学生:奥运会召开期间你打算做些什么?在学生思考好后让其进行分组讨论活动。

此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从而乐于开口说英语,提高学习效率。Step 9 Section A

已学完后来个语法梳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此环节既体现了学以致用,又体现了学科间的整合。Step 10 Homework

以 My dream job 为题写一篇作文,介绍自己未来理想的工作。

六、教学反思

1、本课的话题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选材多样有趣,运用了多媒体展示图片及有趣的视频,学生普遍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学要做好筛选工作,用最短的片段表达最多的内容。

2、在完成任务方面,学生对于读的任务较有信心,基本能读懂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并完成理解练习,但还不太善于在读后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而在实现任务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包括必要的简单示范,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5.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篇五

运输小学:方丽君 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赞赏鼓励的魅力

运输小学:张春丽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实施评价时,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强化阅读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逐步地实施师生之间互动评价,通过丰富的课堂阅读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关注自我,认识自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例: 我在上《生命 生命》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小朋友,现在请你们把第二段中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把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生 1 :我认为“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茁壮成长”这句话最令我感动!

师:为什么呢?

生 1 :我从“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可

以感受到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和顽强拼搏,所以我很感动!

生 2 :你说得真好,我同意你的意见,香瓜子在艰苦的环境下不屈不挠、茁壮成长,的确令我们感动。

生 3 :你们都说得有理,但我要给你们补充一点,“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这句话也将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和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哪谁能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呢?(一学生朗读)

生 1 :你读得真不错,我也想读一读。

师:你们俩读得真好,让老师感受到了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

生 2 :老师,他们读得语气很美,我仿佛看到了香瓜子在恶劣的环境下屈壮成长的画面,我想和他们比一比。

生 3 :你的朗读水平进步了许多,把句子中的几个重点词语读出不同语气了。

师:同学们不但读得好,而且评得也很到位,你们都很了不起!还有没有句子令你们感动呢?

生 4 :“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这句话也写得好。

师:你的眼力不错,我也认为这句话写得好。可好在哪里呢?

生 4 :我认为“即使”这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呀?说给大家听听。生 1 :我说不清楚,可我就是觉得“即使”用得好。

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即使”用得好,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大家想一想,“即使”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词?

生:即便、虽然、纵使、就算、哪怕 ``````

师:你们的小脑子好灵活呀,词语那么丰富!自己用心读一读,体会一下。你们还觉得写得好的有哪些词呢?

生:“仅仅”这个词也用得好!(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 分析与反思 ]

新课程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以更多的发展和表达的机会,教学要发扬民主,提倡“群言堂”,倡导多向信息交流。在《生命 生命》这一教学片段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展开了交互式的评价方法。教师给予学生鼓励的眼神,富有激励的话语,如“你读得真棒、你评得很到位、你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你的脑子好灵活,词语真丰富!”之类的话语,受到老师真诚的赞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空间更加广阔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随之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习的主人。

赞赏是一种由衷的真情的表扬。面对学生的精彩回答,教师应给予出自内心的赞赏,这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学生互评在这一片段中运用的非常频繁,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这种互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如在朗读时,学生能对同伴的朗读作一番点评:“你读得真不错,我也想读一读。你读得语气很美,我要和你比一比。你的朗读水平进步了许多。”在评价中学生学会了朗读,学会了竞争,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在整个教学片段中,我非常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的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并且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导语促生成

运输小学:李明娜

案例:教师布置一道思考题给学生:“‘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试想想,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学生的答案有“吹”“到”“来”“染”“过”„„教师让学生把这些字放到诗中读一读,和原文作比较,然后问他们哪个字用得好。有学生比较完后说自己的字比原文用得好。教师说:“你也变成个诗人了,不过还是‘绿’字用得好。”这样的评价是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的。

其实,教师在评价时可以加入这样的导语:“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这值得赞赏。请把你选择的字放到诗句中,读一读,想一想,再读原文,告诉大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去读,去比较,去感悟,去发现“绿”字的美妙,也体会自己选择的字的不同凡响,而不必一定非得要学生接受“绿”字就是唯一的好答案。笔者当时就在听课,问了坐在自己身边的学生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字用得好。他说:“‘染’字让我想到春天就像一个画家,她把小草染成绿油油的,而让花儿开得五彩缤纷。‘绿’字让我仿佛看到了漫山遍野的绿草,充满春的生机。我觉得自己用的字所描绘的世界很美。”你看,这学生说得多好,不值得肯定吗?

分析:在本案例中,教师没有将隐含教育价值的生成内容转换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说教师重知识目标的达成,轻过程体验与经验的积累,轻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培养,课堂中的生成与预设没有有机的融合,教师即时评价的语言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就不能达到及时回应、有效回应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疑问促生成

运输小学:包梅艳

【案例1】教学《小英雄雨来》,课堂气氛活跃。在谈到雨来的英勇顽强时,学生情绪都很激动。

这时,教师小结一下,引入下文:听到还乡河传来枪声,乡亲们都以为雨来被鬼子打死了,伤心地往河沿边跑。雨来真的死了吗?(有学生举手,教师以为他要回答问题,让他站起来。)

生:老师,我有一个地方不明白。(学生的说话让老师意外,但老师还是不假思索示意他说出来。)

生:老师,我在想,日本鬼子为什么不在屋子里就把雨来枪毙,而非把他拉到河沿上去呢?

师:你问得多有意思!给老师的感觉就好像眼前有一道光在闪过。同学们,老师现在请你们就这个问题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认为鬼子在多此一举,不过幸亏他们这样,要不然雨来就逃不掉了。

生:我觉得这是鬼子的阴谋,他们是想告诉村子里的人们,如果不跟他们合作,就是雨来这样的下场。

生:这叫杀一儆百。

生:这叫杀鸡儆猴。

生:还有一种可能,我认为鬼子是想引出李大叔。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鬼子根本就不想杀雨来,而只是想乘机引出李大叔。把李大叔抓住,才是鬼子的真正目的。如果李大叔知道雨来被抓之后要被枪毙,一定会奋不顾身跑出来救他。电视里的共产党员都是这样做的。

生:我觉得这是作者故意安排的。如果鬼子不把雨来拉到河沿上去枪毙,就不会有后来雨来死里逃生的事了,这样一来,文章开头写“雨来的游泳技术高”这一部分内容就是多余的了。

„„

有些教学资源确实来自学生的无心插柳,对于案例中的问题“日本鬼子为什么不在屋子里就把雨来枪毙,而非把他拉到河沿上去呢”,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可能未曾考虑过,一些教学参考书也不见得提到过。当学生答非所问时,教师惯有的反应是批评指责,或纠正错误,或立即制止。在案例4中,教师发现学生有疑问,这个“疑问”又含有鬼子的目的和作者的目的,大有文章可作,因此才顺其“疑问”拓展开去。学生根据文本由此及彼进行推理,层层递进,对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目的做了一个透彻的分析。这样的生成过程,应是学生学习的高一层境界。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错误促生成

运输小学:李媛媛

【案例】在“谈天说地”课上,话题围绕《西游记》展开,从“孙悟空大闹天宫”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得津津有味。后来,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谈谈对他(她)的看法。学生说到孙悟空,说到唐僧,说到猪八戒,也有的说到了白骨精。

生:我觉得,孙悟空不是个好徒弟,唐僧一批评他,他就生气,要用金箍棒打唐僧,后来还撇下唐僧不管,回花果山了。

师:可后来孙悟空回到唐僧身边了吗?

生:孙悟空后来不但回到唐僧身边,最终还帮助唐僧取得了真经。要是没有孙悟空,唐僧不能成功的。

师:有句话说得好啊,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

生:老师,我看白骨精也有值得赞赏的地方,她为了吃到唐僧,肯动脑筋,有恒心有毅力。(此言一出,有好多学生竟然都纷纷认同。)

师:老师想请问你,白骨精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

生:坏事。

师:白骨精坚持不懈地去做坏事,我们应该佩服她吗?

生:不应该。

【分析】“课堂教学活动首先应该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叶澜)教学,最重要的不是学生是否百分之百地学会了什么,而是学生是否以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参与课堂。课堂教学应成为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智慧碰撞的对话过程。在多元解读的语文课上,学生的多元反应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当学生的表达与一些固有观念发生矛盾的时候,教师就不应做放任自流的旁观者,或是毫无价值趋向的中立者,或是不分青红皂白一棒子打杀的独裁者。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贺知章是不良少年”的问题,对“白骨精也值得赞赏”的问题,教师有必要进行说服引导,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应该说,这样的教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的。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反复朗读的意义

运输小学:张春雨

“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细细品读、认真思考,我也深有同感。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栖息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谊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语文教学要让情感流淌,让课堂充溢浓浓的人文情怀。

下面是一位老师的教学几个片段,听后,我感受颇深。片段一: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并学了第一段,知道山水之美,眼见为实,现在请大家深入学习了解漓江水特点,作者怎样写出漓江水的特点的?

生:漓江的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师:看屏幕,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哪个特点,读给同桌听。生:我喜欢“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为什么喜欢?

生:这句用比喻手法,写出绿的特点。

师:你知道水绿得如何,并说说“翡翠、无暇”的意思,并指出水的特点。

师:想想,应怎样读呢? 生:应读得活泼、跳跃。

师:喜欢读这一句的同学把这一句读一读。(生读)师:喜欢水清的同学,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并读一读。生:漓江的水清得可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到底有多清呢?我们可以把一枚硬币放入水中,透过江水可以看见江底硬币上的字。那如何朗读呢?喜欢的同学读一读。

生:读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他们读得如何?(师指导,该句应读得平整,然后,全班读一遍)

师:老师也喜欢这一段,现在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师生接读)

师:这种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半句强调前半句。师:这是排比,作者本写水,为何要提到大海、西湖? 生:对比、比较

师:这有什么作用?(出示幻灯:波澜壮阔的大海、西湖的图片)[评析]:

老师在指导此段的阅读理解时,做得最好的是,读的辅导非常到位,读得细致,特别是读漓江水,做到读与理解相结合,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状态,让学生及时反馈评价,并且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意境,课外资料的补充对指导学生形象理解山水百态有很好作用,这能更好让学生在朗读时读出感情;教师富有激情的范读、领读很有感染力,对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学生朗读缺乏个性,写漓江水特点三个分句都是写漓江的美,对每一分句的前后半句之间的关系应加以点拨,使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就是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成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强语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这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建议:女生读第一分句;男生读第二分句;男女生齐读第三分句,逐渐加强语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片段二:

自由读第三段,交流朗读方法

师:大家自由读这一部分,要读出作者怎样写出山的特点。(先指名读)

师:读这一段,指出你喜欢哪些语句?小组交流这一段与前面的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有感情地朗读。(个别读、评读、诵读、挑战读)

师:(引读、配乐读。)交流一下对以上这一段话感受最深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生:这一段写得很好,如写山“各不相连、形态各异„„”说明山很多,形态多种多样。

生:“像骆驼,像巨象„„奇峰罗列”说明山是千姿百态,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

师:这也是说山很多,形态各异。你们还能想象出山像什么呢? 生:像宝塔;像大佛;像巨轮„„

师:(出示课件:flash诗配画一首)大家读这首诗,想想从这首诗中可以知道什么?

诗一首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山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如飞龙。有山如军舰,有山如水芙蓉 „„

生:(汇报)写了山有的各种各样形态。

师:(出示桂林山水图片)同学们边看图边想像桂林山水这美,并说说与文中所述之美有何异同?

[评析]:

这一片段的教学,老师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在读中体验,学习中以文本为载体指导修辞手法,提高习作能力,同时通过对比前后两段写法,先总结出学法,再放手让学生自学,这样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我想象,自我感悟,形成自己的见解,养成主动探索的精神。通过创设情境、图片展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便使学生极欲表现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从而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个性得以张扬,使学生享受到生活化的语文,给他们带来快乐。同时,本片段也重视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或模仿文中的句式、或自由表达,都为学生语言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实现了积累、理解、转化、应用的语言实践过程,为学生今后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片段三:

略读第四段

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播放多媒体(视频flash桂林山水音画)让学生说说与文中所述之美有何异同?再想想,山水相映有何之美?

(学生默读课文)

师: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水,令多少文人心驰神往。怪不得伟大的诗人贺敬之看到这奇妙的景色,由衷发出感慨,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能读出什么来?你还知道什么?

生:山水相映真是太美啦!师: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生:(回答略)师: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师:这堂课,我们一起荡舟漓江,欣赏了桂林的山水。让我们齐读课文,再次回味桂林的美景。(生读)

[评析]:

本段的教学,老师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抓信景物描写方法,同时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既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感受语言的美。然后体会作者的情感,再次领略桂林山水的奇丽,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领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课堂氛围,只有学生乐学,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综述:

《桂林山水》是一篇经典的写景佳作,本堂课老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来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首先潘老师用图片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结合看到的图片,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在品读、评读、诵读、挑战读、引读、配乐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从这节课可以欣慰地看到,潘老师个人素质很高,文学修养高,讲解富有文采、激情。本课教学意图清楚,引导学生品味,能激发学生对桂林山之美的喜爱的情感;其教学手段、方法选择恰当;教学思路清晰,不愧是一节成功的达标课。

这节课的教学也提示我们,“老课文”应如何“新教”?如何真的让学生学有所悟,情感有所熏陶?

刘小坤老师以专家的眼光高屋建瓴,精辟独到的分析见解启发我们:老课新教,如何处理呢?一是对教材的发掘,把握整体,执教者应体悟文本,应有激情。同时注意学段不同的教学要求,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不可只顾埋头走路,也不能只仰头望天空,既要仰头望天空,又要脚踏实地!”;二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一般不要从形式入手,而应该从内容中渗透。教师的语言表达形式不可直露。如写作方法渗透应在文本中体现,不可直接教之;三是,应让学生在体会的基础上悟其写作方法,如,潘老师补充把硬币丢进漓江,可以看见硬币上的文字,这就能更好帮助学生体会漓江水之清的特点。同时,在学生有所体会后可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这样就能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四是把握教材要到位,不要面面俱到。阅读理解如何落实到位,教学内容、方法要讲究细节。如抓住拔地而起、形态万千等关键词,抓住几个重点词句表达出了桂林山水很美意境,应侧重品味,应提议把这些词句背诵下来。

总之,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等结合起来,重点词句的理解、品味应做实、做到位。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情景式教学案例与分析

运输小学:刘卫东

我们永远在一起——《地震中的父与子》情景式教学案例与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应多注重创设一种恰当的情景,通过对情境的体验,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深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生动的故事,其中蕴涵着丰厚的人文资源。语文教学的任务显然不仅仅在于单纯地教会学生识字,认词,读文,分段或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故事背后所传承的人文精神。然而,由于小学生还缺乏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中若仅仅是通过课文分析或是以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式来将课本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告诉给学生的话, 学生得到的只是空洞的说教, 苍白无力, 即使在思想上能接受, 在行动中也是无所适从的。因此, 为了真正让语文教学传承人文之道, 针对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 结合现实,开展情景式教学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情境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多环节、多手段来创设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 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 教学情意场” , 使学生“ 触景生情” , 领会文章所表达的人文精神, 认同文章所传递的思想感情, 从而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以下就以这次5·12大地震中的许多鲜活的实例来讲述《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 阐释情景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教材梗概:

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 30多万人在不到几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混乱中, 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漂亮的三层教学楼, 已经变成一片废墟。但是万分悲痛的他想到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正是凭借这一坚定信念, 这位父亲孤身一人, 不顾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 经过38个小时的挖掘, 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14位同学。

情景教学案例:

片段一

结合实际, 营造情景气氛

(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 教师首先展示这次5·12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视频图片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用3一4分钟时间再次熟悉文本, 理清思路。然后进入教学主要环节之一,结合实际, 营造情景气氛。)师:同学们, 大家都知道,在5月12 号我们祖国的四川发生了8.0级的强烈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有许多的人不幸遇难,其中也有许多向我们这样正在教室上课的孩子,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向他们表示我们的哀悼!(班长:起立!全班默哀一分钟)以前我们上语文课, 老师都要提一些问题帮助你们学习, 今天, 我也要提问题, 但不多,就一个, 想知道这是个什么问题吗?老师暂时不告诉你们, 让你们来猜一猜。当然, 猜不是乱猜, 要有根据, 要有所准备, 怎么准备呢请听清楚第一, 认真读课文, 边读边想, 老师会抓住哪些词句来提问,会在哪里提问, 如果在这里提问, 我该怎么回答。第二, 根据自己习惯的方式, 读课文。你可以放声朗读, 你可以默读, 你也可以边划边读。第三, 读完后你还可以跟同桌互相交流, 听明白了就开始吧!(学生快速地读课文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的猜测, 谁先来?(请4一5位学生交流他们所猜出的问题, 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测, 教师予以鼓励。)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问题,说明大家刚才对文章的阅读很细致、很认真, 而且还很善于思考。老师也提出一个自认为价值较大的问题, 我是根据课文的最后一个小节提出的。

师生齐读:“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师:大家认为这位父亲了不起吗?(板书:了不起)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位父亲。大家都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 那些周围的人们, 那个孩子的父亲就更加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了。我们相信他们之间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 下面就请你们续写这篇课文。假如你是其他那14个孩子的家长中的一员, 此时你会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呢?把你们对这位父亲的敬佩之情融人在文字中。(学生快速地写着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已经写完的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你写的感言, 好吗?还没写完的同学也可以按自己的思路来交流你所设想的感言。(请2-3位学生交流自己所写的感言, 然后让他们找出自己用来表达对这位父亲敬佩之情的词语, 并板书。学生会使用“ 坚持不懈” 坚强“、” 坚守承诺“、” 永不放弃“ 等词语。

【分析】教学一开始, 以刚刚发生的5·12大地震导入,结合视频、图片,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思绪拉向了地震的惨烈现场。又在此情景下提出问题, 表面上看是让学生来猜测老师将会提出什么问题, 实质上是教师通过学生的猜测结果来更好地把握学情, 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把握程度, 以便于后续的教学环节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中, 布置学生写感言, 而且是要求以其他14位学生家长的” 身份“ 来写, 这种” 角色替代“ 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很快进人事件情景中去, 感悟情景中人物的真实感受, 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仅如此, 通过课堂交流学生所写的结局, 使这些发自内心的情景感受进一步在课堂上扩散, 直至形成弥漫于整个课堂的情景气氛。大家都沉浸孩子被救的喜悦中, 沉浸在对这位父亲的无限崇敬和无尽感激之中。

片段二:结合实际,讲述在这次5·12地震中的一个亲情故事

师:下面,我就讲述一个发生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的故事,地震发生后已经70多个小时了,当救援队员扒开废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母亲弓着身子,她的怀里抱着一个孩子,孩子嘴里含着母亲的乳头,没有受到一点伤害,安详的睡着了,而这位母亲,身上多处受伤,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后来,救援队员发现在这位母亲的身下有一个手机,她在最后的时间里,在手机上存了一条这样的短信,也是她留给孩子的最后一句话,短信是这样写的:”孩子,假如你还活着,请你记住,妈妈爱你。“后来,一位网友写了这样一首诗(展示幻灯片,请一位平时朗读好的女生诵读);

生(含泪读完):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孩子快 ……记住我们的约定

来生我们一起走

师:多么伟大的母爱,大家听了这首诗之后有什么感受,结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的父爱,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课下把你的内心感受写成一篇作文。(安排下课)

【分析】古人云” 文以载道。“这就表明语文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语言文字等外在形式的解读和把握上, 更应该揭示形式背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内容。但是, 小学生限于知识经验与实际能力, 对客观事物的体验是模糊的, 情感也不很丰富, 难以独立地把握文章所隐含的” 道“ , 而结合实际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它能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得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而且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教师有感情的讲解及朗读,把握语调的轻重变化, 语速的快慢变化, 停顿的长短变化, 语气的有缓有急、抑扬顿挫、有起有伏, 让学生充分想像课文中这位父亲及后来这位母亲在漫长的等待时间里所经受的磨练和煎熬, 形成对当时情景的体验, 进一步体味父爱及母爱的” 了不起"。使学生在学习中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深化。最后让学生带着感情,再从事一篇文章,对于他们来说,这篇文章正是他们感情的自然宣泄,自然就谈不上什么作文的负担。而这种带着感情的写作,往往又能写出生命中最美的诗篇。因为好的文章是高超的写作技巧与强大的思想感召力的完美融合体, 这就注定了情景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师生共同参与课程资源整合和利用

运输小学:李崇岩 《卖火柴的小女孩》案例片断:

师: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第二段描写幻景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些幻景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然后集体交流。

生1:我感受到这些幻景给人以美好的感觉,让人觉得好幸福。生2:我感受到幻景很温馨,像梦境一样。

师:是呀,多美的幻景啊!我看到许多同学读后都幸福地笑了。在这些幻景中,你对哪次幻景最感兴趣?请选择其中感兴趣的一次说一说。

学生自由找伙伴交流。然后大班交流。

生1:我最感兴趣的是描写烤鹅的幻景。因为烤鹅正冒着热气,真让人垂涎三尺。而且它还可填饱小女孩的肚子。

生2:我喜欢出现火炉的幻景,因为这是大年夜,小女孩想到了圣诞树,圣诞树是那么美丽。

生3:我最感兴趣的是奶奶出现的这段幻景,因为奶奶是那么慈爱,她可是唯一疼爱小女孩的人啊。

师:你们说得真好,老师已被深深感动了。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请大家再读有关的语句。读出“美好”的感受,你感兴趣的幻景部分可以多读几遍。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五次幻景,师个别点拨。

师:好,谁愿意先将你最感兴趣的那次幻景读给大家听听。生:我读烤鹅这次幻景„„

师:应该说你读得不错,如果几个关键词能再强调些的话,就更好了。比如“更奇妙的是”,应突出怎样的语气?

生:奇妙的、美好的、有趣的。师:对呀,谁再来读? 生:(读)

师:好极了,你看多么诱人呀!有感情朗读就应该抓关键词在语气上加以处理。

生:(按照老师的提示分别读其他几次幻景,读中师生共同评议)。生:(五次幻景读完后,一生提问):老师,我想提个问题,小女孩的眼前怎么会出现“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这些幻景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透过幻景思考产生的原因,同学们,这就是钻研,很多时候我们就应该多想想“为什么”。这位同学,你真行,对他这个问题,大家能回答吗?读后想一想。

生1: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小女孩是寒冷、饥饿、痛苦的,她想得到温暖和幸福,所以她会想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

生2:因为小女孩渴望得到温暖、幸福,还有快乐,而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能给她温暖、幸福、欢乐,所以她会产生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这些幻景。

师:讲得多好。是啊,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只有寒冷、饥饿,还有孤独,她渴望得到温暖、食物、欢乐、幸福,然而,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没有?结果怎样?作者又是怎样写的?读读描写小女孩的现实部分,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略)

生:(读小女孩现实部分,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案例反思:

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但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如果仅仅靠教师从课外书中来摄取,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陷入另一个误区。学生仍旧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而加强学生参与教材篇内的整合与开发,不失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求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6.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篇六

以美促教,回归生活全面发展学生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案例

株林镇东申希望小学

张莉 2016年5月29日

背景: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我们有些学生不能把数学与美联系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数学美育教学的欠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很多地方体现了数学的美,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获取知识,开发智力。认识平面图形这一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引出的数学内容,都是来自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物体,学生已有了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绘画图形,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直观地认识、辨认、区分这些图形的同时获得对简单图形的美的体验,并在合作交流中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主题:创设美的情景,学生在已有的生活感知中获取新知

本节课堂采取创设游戏情景教学法,利用音乐、美术多种美的元素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去思考、探索、接纳新知。

细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在找一找、拼一拼、画一画各种图形,直观而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与创新意识,以及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

4、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知体与面的关系,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找出平面图形的共性,区分不同的形状。[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上课一开始,播放优美、轻快的音乐)

师:小朋友们,今天早上的空气多新鲜呀。可爱的小鸡们也跟小朋友们一样早早地起床,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寻找食物,瞧!他们找得多高兴啊!(多媒体动态演示)你们看,这幅图漂亮吗?

生:漂亮。

师:漂亮在哪里呢?为什么觉得它漂亮啊? 生:因为它有很多种颜色:有绿色、红色„„ 生:因为它画了大树、房子、太阳„„ 生:它有很多种形状,有圆圈、有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很会欣赏画,老师也觉得漂亮,这些图画里头有我们的数学朋友,你们想知道它们的样子和名字吗?

生:想。

二、动手操作,诱导美。

师:其实,小朋友的手也可以创造出这些美的图形,先请大家从学具袋里任意拿出一个正方体,把它按在纸上沿着底面画一个图形,看看在你的笔下可以变什么样的图形?(边示范边说明)

(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们,现在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从长方体的底面画出来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师:哦!你知道它叫正方形,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样子的图形是正方形呢?

生:四四方方的。

师:没错,正方形是四四方方的,但是还有一点这个小朋友没有说,正方形的四条边也都相等。我们就把四四方方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我们就叫正方形。老师手上是正方形的照片,我们来认一认吧!

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师:大家再拿出任意一个长方体和圆柱,也沿着底面画画看。生:(第二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谁先来说圆柱底面画出了图形? 生:圆柱可以画出一个圆圈。师:圆柱画出了一个圆圈,你们同意吗?(同意)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不把这种图形叫做圆圈,我们有更好听的叫法,有谁知道吗?

生:圆形。

师:对了,像这样子很圆滑,没有角的图形我们叫它圆形,你们记住了吗?(全班齐读:圆形)那长方体又画出了什么图形呢?

生1:我画出了一个长长的,方方的图形。生2:我画出了正方形。

师:我们请这两位小朋友上来展示一下他们画出来的图形好吗?(好)你们看,他们画出的图形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长长方方的,一个是四四方方的。

师:为什么同样是长方体,他们画出的图形不一样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样的长方体画出来的好吗?(请学生把运用的长方体拿上讲台展示)哦,小朋友们都看一下,原来这个长方体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它的两头都是正方形的。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那另外这个我们把它取名叫“长方形”,这就是它的照片,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

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圆形和正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师:接下来轮到球了,它能画出什么图形呢,小朋友们想试试看吗?(想)(第三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画得时候,你们发现什么困难没有? 生:球很难画,我画不出来。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小朋友们用球来画图形很难画出来,所以现在暂时球没有办法画出什么样的图形,但是等到高年级的时候,相信有小朋友能想出好办法画出来。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生:(根据教师指定的名称找对应的图形)

师:小朋友们表现都很棒,用掌声给自己鼓鼓掌。(拿出三棱镜),沿着它的底面也可画出一个新的图形。(教师画)它就是你们熟悉的朋友——三角形。

师总结:我们今天认识了四个新朋友,他们是谁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这四个好朋友和我们昨天认识的立体图形不一样,他们住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都是平面的。

三、合作交流,寻找美。

师:认识了这四个朋友,它们还委托老师另外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要把这些智慧星送给认真动笔表现出色的孩子,你们商量商量要奖给谁?

生(兴奋地讨论着,给课堂气氛掀起一个高潮)

师:在大家的配合之下,老师的第一个任务已完成了,第二个任务就是帮它们找找生活中的朋友——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图形,把你想到的找到的先告诉你身边的同学。(教师巡视指导)

谁来帮老师来完成这个任务?

生:(争着抢着说,教师指导补充)课本的封面是长方形,饮料罐的上面和下面教师圆形、三角板的面是三角形,桌子的面是正方形„„

师:我们重新再来看这幅图。(电脑逐一显示各种图形,学生说它们各自的名称。)

四、游戏巩固,创造美。(1)找一找,练习一第3题。(2)拼一拼,练习五第4题。

(3)引导学生用这四种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或其他的,拼好的进行全班展示,并给矛奖励。

(4)画一画,用学过的这些图形设计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画得漂亮得,老师给他签名,并送给一朵小红花。

五、课堂小结,表达美。

师:今天,你觉得我们的课堂美吗?美在哪里? 生:美,因为我们可以拼很多画也可以画出很多画。

师:今天小朋友拼出的画,画出的画很漂亮,很有创意,回家的作业就把你们的作品带给爸爸妈妈看,说给他们听,美在哪里。

评价:

平面图形是三维领域的一个重要知识,也是学习立体图形的基础。它的知识理论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新颖,但学生的空间思维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基本建立,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传授新知。

在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音乐、美术等美的元素,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的理解不同的平面图形的特点,并且利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去巩固知识,以美育促进教学,相反地,又促进了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优点:

一、创设情境——以美激趣。

鲜艳美观的图案,简洁大方的板书,亲切生动的语言,活泼有趣的故事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妙方”,因此,本节课教学,我就创设了如下情境:以“阳光明媚的早晨”画面导入,通过学生边观察边欣赏,“说说漂亮在哪里”,把冷冰冰的知识与美结合起来,触动学生的心灵,接着让学生通过动手描一描,拼一拼,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来获得知识并从中受到美的陶冶。

二、回归生活——以美促智。

“平面图形”这部分知识源于现实生活,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感性积累。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了让学生合作、寻找交流生活中物体的图形这一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活积累,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积极评价——以美育德。

7.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篇七

一、抽测与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 口语抽测情况

为了能较准确地了解我区学生目前英语口语水平现状, 我们依据《英语课程标准》要求, 侧重从认读、视听、交际几个方面制定了口语测试评分标准, 并于2004年12月29日对全区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现状进行了抽测。抽查对象为我区四年级的部分学生, 范围涉及全区9所中心小学。抽考人数共405人, 总分10分。测试结果为:平均得分7.74分, 优秀率50.37%, 及格率95.6%。通过口语抽测发现以下几个现象:

现象一:学生缺乏交际策略, 师生交谈中学生表现不够大方, 缺乏自信。很多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 不能灵活运用。朗读比较单一, 同一学校学生基本都读同一篇对话或课文。

现象二:学生单词和句子认读不够好。在认读部分的测试中, 学生因不认识句子中的单词而错选的例子较多, 这是由于教师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单词认读这一关, 造成学生看到实物或图片不会说, 呈现单词时不会认读的现象。

(二) 听力抽测情况

2006年秋季, 我们依据《英语课程标准》和外研社《英语》教材, 着重考察了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抽查对象确定为我区三年级的部分学生, 范围涉及全区11所中心小学及2所私立小学。所给的听力材料情景丰富、真实, 均以社会和生活热点为背景, 要求学生完成听音排序、听音判断、听音连线等任务。抽考人数共1622人, 总分100分。其中学生平均得分79.8分;优秀率42.2%;及格率91.5%。通过听力抽测发现学生听力能力的发展较慢。问题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 听力测试是英语测试中难度系数较高的一个项目:

一方面因为它考查的是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另一方面它不像其他试题是呈现在试卷上的, 学生可以反复推敲。听力测试是边听边做, 播放的时间、次数有限, 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很短暂, 面对几个选项, 学生还需要有较好的时间分配的能力。

2. 语音教学有不规范的现象, 学生对单词、句型、对话等读音模糊, 很难辨别。

3. 在教学中, 教师对听力训练重视不够, 训练的时间和频率都不足。

4. 平时教学中听力训练的方法存在问题:

听力训练的节奏偏慢, 不注意训练学生对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 因此, 考试时学生普遍感到跟不上听力带的语速。

5. 平时的教学中缺乏听力训练的素材。

6.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还不够扎实。

在平时的教学中, 有些教师对必要的读写、背记的知识、对话等环节落实不到位, 学生的基础薄弱, 结合语境进行运用能力的训练远远不够。

7. 市区与郊区之间、校与校之间、生生之间的差距较大。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各个学校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一;2) 在英语教师的配备上存在问题:有的学校英语教师数量不足, 1名英语教师要教5、6个班, 或1名英语教师要备几个年级的教案, 教师辅导、补差工作难度大;3) 有些英语教师自身业务素质较低, 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学生的总体成绩不高, “学困生”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4) 个别学校英语教师孤军奋战, 更谈不上同年级教师的交流与探讨, 因为缺少英语专业的教师, 同伴互助基本没有, 校本教研开展难。

(三) 调研情况

通过不断深入一线课堂听课, 通过对基层学校的了解, 通过与师生的交流与对话以及多次组织召开的“新教材教学观摩研讨会”“新教材的使用座谈会”“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监控研讨会”“小学英语教师优质课评选”和“小学生英语口语比赛”等系列教研活动, 较尖锐地反映出传统教法和学法与新课标所要求的教法和学法之间的矛盾;小学英语教师普遍在语音语调、学法指导、课堂活动设计和小学英语教学理论等方面亟待提高。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 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

时下,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 仅仅具备简单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一定的语法知识积累是远远不够的,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当具备必要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 如, 怎样进行语音、词汇教学?怎样进行对话、阅读教学?如何给学生创设真实的语用环境?等等, 这是英语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也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教师对模块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深刻, 处理不到位。

3. 狭隘的教材处理观, 即通常所说的“教教材”。很多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全面了解不够, 统筹处理能力欠缺。

4. 英语学科的校本教研还比较薄弱。

由于学校英语教师人数较少, 同年级教师更少, 个别学校至今没有一名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 因此, 学校内部的集体备课常常是名不副实。教师缺乏对教材认真的分析和钻研, 重、难点掌握不够准确。很多学校因为缺少“领头雁”而不能很好的开展校内教学研讨活动。

5. 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粗放, 缺少含金量。

教师们都知道小学英语教学必须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要通过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 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存在如下问题:

1) 重形式、轻内容;重乐、轻教。从表面上看, 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 热热闹闹, 但是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缺乏条理性和层次性;过多强调活动形式的趣味性, 而忽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2)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教学观念中还存在着“教教材”的思想, 为了能让学生尽快掌握书本内容,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 时常是“两重一轻”, 即重模仿、重反复, 轻语用训练。

3) 在教学互动设计中, 重师生互动, 轻生生互动。

4) 目标达成意识 (实效意识) 不强。从表面上看, 课堂活动热热闹闹, 但实际收效并不理想。

二、存在问题分析与反思

分析抽测和调研情况, 我们觉得我区小学英语在教学、实践等环节还存在很大弊端, 求其根源,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师自身素质和教法薄弱

对照《课标》的要求, 小学英语教师除了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听、说、读、写、唱、游、演、画等方面的授课技能外, 也需要领会新课标的精神, 把新课标中各项要求落实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如要注重学生真实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等。而目前, 相当一部分教师还达不到这一要求。她们所采用的仍是“以课教课”传统授课方式, 教学的关注点主要还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由于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和支配, 导致课上教学过程干涩, 课堂操练机械单调, 作业布置死板, 评价手段单一低效, 教学效率低下。长此以往, 很多小学生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甚至产生不愿意学习英语的逆反心理。

(二) 学法指导不到位

《课标》要求通过英语教学,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同时发展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通过对学生有效的学法指导,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但如今很多教师还是过分依赖教材和教参:教材怎么写就怎么教;教材写多少就教多少;教参如何设计就如何遵循。这样进行教学不符合教学原则, 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尤其是“吃不饱”的学生, 限制了他们的视野扩展, 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缺乏弹性和创造性, 也无法发展教师的个性特长。

(三) 小学英语教师负担过重

很多小学英语教师任教班级过多, 部分英语教师课时过满 (一般在14~16节左右, 少数18节) , 还有一部分教师不是专职英语教师, 除教学英语学科外还兼任其他学科的教学或其他工作, 因此他们完成教学任务已经相当吃力, 根本无暇学习相关理论、钻研教材教法、辅导学困生等。

(四) 流动人口的增加导致外地农村生源比例加大, 直接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

这些外学地农村学生在语文、数学的学习上还算有一定基础, 但学习英语几乎是从零开始。一位高年级的小学英语教师诉苦说:“我教五年级, 这学期开学每个班一下增加了7、8名新生, 都是从外地来的, 从来没学过英语, 这可怎么办呢?”, 这种情况不仅在市区个别学校存在, 在郊区学校更为严重。

(五) 学校领导缺乏足够重视

有的学校领导不重视小学英语这门课程, 很少提及其相关事宜, 也不要求班主任的重视与配合。导致一部分班主任老师只顾语文、数学的教学, 忽视英语教学, 临近期末时甚至占用英语课时;还有一部分班主任老师剥夺了学生晨读英语的时间, 严重阻碍了英语学科的发展。

以上问题无论是缘于主观还是客观原因都值得我们去思考、研究, 寻找切实解决的方法。

三、今后对策

按照《课标》要求:小学英语教学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相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拓展视野,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 建议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 充分认识提高教师自身语言水平的重要性

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与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很多研究都表明, 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否成功, 教师的语言水平是最重要的因素。《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 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 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语言方面应该做到清晰、流畅、地道且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实际。

(二)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1. 要进一步学习《英语课程标准》, 转变教学观念, 努力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的各项要求。

2. 加强理论学习, 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挖掘和发挥教材、教辅用书等在教学中的潜力和作用。

3. 用英语进行教学, 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在教学

中创设更多符合英语国家文化生活的情景为学生提供感悟、理解、模仿和运用英语的机会。

4. 加强课内外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5. 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 特别需要关注弱势群体, 开展分层次教学, 使每位学生均有所得。

6. 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用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三)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开发英语教学资源, 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改进学生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兴趣

1. 充分利用音像和网络等资源, 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2.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3.合理开发和利用英语报刊、图书室多种资源, 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4.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和语言实践机会, 多角度增加学生的英语信息量, 激发兴趣, 培养语感, 强化运用。如举办朗读比赛、歌曲大赛、书写比赛、演讲比赛、开办英语广播、举办英语节 (日) 、建立英语角 (广场) 等, 搭建展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平台。

(四)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针对教材的容量大、内容丰富、课时不足的现状, 要摒弃“教教材”的思想, 树立“用教材去教”的观念。要认识到:教材是教学的工具和资源之一, 是教学内容的来源, 并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 是作为上课的一个参考, 不再是经典和考试的范本了, 它具有伸缩性。所以教师们不必教授教材的全部内容, 更不必要求学生百分之百地掌握。教师应该根据语言学习规律, 根据所在的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取舍,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前提是教师要明确这堂课的教学目标, 要抓住主要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四、结语

8.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取舍案例分析 篇八

【案例1】 我听过一堂《观察物体》的公开课,老师设计了一个新颖的活动形式——拍照,学生也十分喜欢。整堂课,老师拿着一个照相机,带领学生从教室的前面拍,后面拍,从动物玩具的前、后、左、右、上面拍,最后还搬出许多盆景让学生与盆景合影留念。在学生打着手势,喊着“茄子”的口令声中,大家开开心心地结束了一堂课。透过热热闹闹的表面现象,我们来看这节课的本质,活动中学生较多的是欣赏了各种各样的物体的照片,却很少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不同结果,更少体会不同结果与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不由得让人疑惑这是一堂数学课还是活动课?这堂课的数学味有多浓?这种活动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和突破,而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正确把握,忽视了对活动的体验和反思,反而导致教学活动华而不实、哗众取宠,这种无意义的、无价值的教学活动应该舍弃。

【案例2】 “谁来抱一抱”。“想感受一下1吨有多重吗?请两位大力士来抱一抱这袋沙子。”老师话音刚落,立即有两位胖墩墩的小男孩举起了小手。无论这两位大力士怎么使劲,沙袋都丝纹不动。老师又请了四位大力士上去,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抱不起来,只能把它竖起来。孩子们个个气喘吁吁:“怎么这么重啊”“是啊,猜猜看,这袋沙子有多重?”孩子们有的说2吨,有的说1吨……“其实这袋沙子才100千

克。多少袋沙子才是1吨?”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10袋沙子合起来就是1吨,1吨就是1000千克。

教師为了让学生能感受、理解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的1吨,教师设计了“抱一抱”的活动。

这种以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真实,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应该加以推广。

总之,数学活动要重体验,轻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 甘肃省会宁县会师镇

上一篇:以我的遇见为话题的记叙文下一篇:印度尼西亚民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