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2024-06-23

二年级国学教学计划(精选8篇)

1.二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篇一

二年级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马秀英

一、指导思想: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增强学生民族自尊感和民族凝聚力。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过国学经典的内容,能背诵一些关于《三字经》《弟子规》的内容,但仅限于诵背,没有品尝,感悟的过程,本学期《国学启蒙》的学习就是要学生真正地去感悟。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二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内容涉及广泛,节选的都是接近学生生活,琅琅上口的经典诗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篇目涉及到《笠翁对韵》《小儿语》《治家格言》等,还有部分绕口令,格言警句等。

四、教学目标:

1、懂得做事说话要从容、镇静,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别人宽容。

2、爱惜粮食,珍惜生活所得。

3、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孝敬父母,凡事从小处做起。

4、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5、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学会做人。

五、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山海经》,《孔子》,《孟子》,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主要教学措施:

1、诵读、熟背、品尝、感悟。

2、进行朗读、背诵比赛。

3、结合生活实际,谈处理方法。

4、搜集优美词句。

2.二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篇二

关键词:识字教学,积极性,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小学二年级的识字任务较一年级更加繁重, 学生翻开课本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压力。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这一年的学习中实现必要的字词积累, 教师应该在日常识字教学中总结经验教训,创新教学方法,为识字教学增添动力。 要保证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多学字、乐学字、活用字,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识字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强化识字本领。 以下是我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初识生字,带着生字去识字

识字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大量的生字,我们并不提倡教师“ 填鸭式”地灌输字形、字音,而应该让学生自主预习,自觉探索,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生字, 然后带着生字的学习任务开展接下来的识字学习。 在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教师则负责引导学生,在自觉求证的过程中给予适当提示,让学生试着回忆以前的学习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应该怎么做,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认识这些生字。 同时,提倡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依靠自己和同学的力量,大胆联想,自主解决生字的难题。 在初识生字过程结束之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成果给出正确的读音,带领学生进行字词的学习。 问题激励学字方法带动下的识字学习,会比直接教授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二、巧设识字游戏,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

二年级的学生自制力还相对较差, 对于枯燥的识字学习过程会产生厌烦心理,在课堂上设置多样化的识字游戏,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快乐识字。 学生喜欢游戏,更喜欢和大家一起做游戏,那么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游戏这一形式,在游戏中添加识字教学的任务,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发现识字的乐趣。

寓教于乐的游戏形式有很多,将游戏引入课堂,将会给识字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猜字谜:教师通过展示相应的字谜, 让学生猜出谜底,得出正确答案,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会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答案,这就能调动班级整体的识字积极性。 教师还应该在游戏结束之后,对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奖励,鼓励学生多识字。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识字情境

多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为广大教师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同样在识字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动画、视频的展示,在图画、声音、色彩的多重冲击下,调动学生多感官共同参与,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轻松识字。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领略汉字构造的奥秘,通过图画— 象形字—汉字的形象转化,轻松识字,简化思维过程,加深识字记忆,在形象的认知过程中牢牢掌握识字技巧,并运用到今后的生字学习过程中。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方便了教师的识字教学过程,不仅给教师减轻了负担,而且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优化了识字课堂教学。

四、广泛实践,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

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处处有知识。 除了课堂识字学习之外, 教师可以设置丰富多彩的课外识字活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日常生活中用发现的眼睛去学习汉字,扎实识字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识字任务,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汉字,广告牌上、 商场里、超市中、公共设施等等诸多场所建筑上,都有汉字的影子, 学生在发现生字之后以多种形式记录下来, 回到家中自觉查阅字典,记录字音字形,再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比比谁认识的汉字多, 推举出识字小明星,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热情。 自主识字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自主探索加深学生的识字记忆,扩充学生的词汇阅读量,这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有帮助的。

3.二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篇三

捭阖有度,善始善终

原典

捭阖者,道之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译文

开放和封闭是世间万物运行规律的一种体现,也是我们进行游说活动的时候的一种形态。我们必须首先慎重地考察万物变化,才能够准确地分析和判断事情发展的吉凶,人们的命运都体现在这个规律之中。口是心灵的门窗,心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欲、思想和智谋都要由这个门窗出入。因此,我们只有用开放或者封闭的方法来把守这个关口,才可以控制事态的发展方向。所谓“捭之”,就是使之开放、发言、对外公开;所谓“阖之”,就是使之封闭、缄默、对外面隐匿起来。只有阴阳调和了,开放与封闭才能有节有度,也才能做到善始善终。所以说“开始”是属于“阳”的一类事物,它包括: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嗜好、财货、得意、情欲等,相对应的“终止”就是属于“阴”的一类事物,它包括:死亡、忧患、贫贱、羞辱、毁弃、损伤、失意、灾害、刑戮、诛罚等。 “新生派”是指那些遵循“阳道”的一派,对“新生派”我们就要以谈论“善”来开始游说;“没落派”是指那些遵循“阴道”的一派,他们以谈论“恶”来终止施展计谋。

《姥姥语录》选读:天黑了(1)

姥姥说:“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

姥姥走的那年春节我还跟她说:“挺住啊老太太,使使劲,怎么着咱们也得混个百岁老人。”

姥姥说:“有些事能使使劲,有些事啊就使不上劲了,天黑了,谁也挡不住喽!”

“姥姥,你怕死吗?”

“是个人就没有不怕死的。”

“那你这一辈子说了多少回‘死了算了’?好像你不怕死,早就活够本儿了。”

“孩子你记住,人说话,一半儿是用嘴说,一半儿是用心说。用嘴说的话你倒着听就行了,用心说的话才是真的。”

“哈哈,老太太,那你这一辈子说了半辈子假话呀?”

“也不能这么说。你想啊,说话是不是给别人听的?哪有自己对自己说的?给别人听的话就得先替别人想,人家愿不愿意听,听了难不难受、高不高兴。这一来二去,你的话就变了一半儿了。你看见人家脸上有个黑点,你不用直说。人家自己的脸,不比你更清楚吗?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你要真想说,你就先说自己脸上也有个黑点,人家听了心里就好受些了。”

哦,凡事要替别人想。

“姥姥,你走了以后我想你怎么办?每年清明还得给你上坟吧?”

“不用,活着那些人就够你忙乎的了,人死了啥都没有了,别弄这些个没有用的摆设了,那都是弄给别人看的。我认识你这个人快五十年了,我最知道你了,不用上坟。”

姥姥走后我真的没敢去看她。

越不敢去心里越惦记。

去年夏天,儿子去姥姥家的水门口村过暑假,我派他代我去看看老奶奶。儿子回来说,老奶奶就躺在村口河边一个小山包的一堆土里。土堆前有块石头,上面写着姥爷和姥姥的名字:倪润太、刘鸿卿,土堆上面有些绿草,别的啥都没有了。儿子用手比划着土堆的大小,看着他那副天真的样儿,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怎么也挡不住。很久没有这样哭了,心疼姥姥如今的日子,孤单、清冷。

我也最知道姥姥了,她本质上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副柔弱的肩膀,一双三寸的小脚,热热闹闹忙忙乎乎地拉扯了一大群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走的时候是四世同堂。

这是姥姥想要的日子吗?是,其实也不是。

“姥姥,如果还有来世,你还会生那么多孩子吗?”

姥姥反问我:“你说呢?”

我不希望姥姥再那么辛苦了,“不生了”。

我也不生。如果还是做主持人、做演员这个工作,我就不要孩子也不要家。我盼着现场直播之前,先在一个安静的属于自己的花园房子里睡上一大觉,起来洗个澡、喝一杯咖啡,再清清爽爽地去化妆,精精神神地去演播厅,无牵无挂。晚上回来,舒舒服服地泡上一个玫瑰浴,点一支香烟,喝一杯红酒,翻一本闲书。哪像现在呀,给全家蒸上包子,熬上稀饭,抹把脸就提溜着裙子去直播了。不管多晚回家,一大家子人还等着你,温暖是温暖了,可累人、累心啊!我都佩服自己,那些年是怎么混下来的?

“人哪,就是穿着棉袄盼着裙子,穿着裙子又想着棉袄。要不是这些人在家等着你,你在电视上兴许就不会说人话了。”

明白姥姥的意思了吧?这是对我主持风格的高度评价:说人话。

“那你的意思,来世你还会选择当一个这么多孩子的母亲,当一个这么多孙子、外甥(山东等地称外孙、外孙女为外甥)的奶奶、姥姥?”

4.二年级国学经典教案(全) 篇四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②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呢?学生自由背,教师充分肯定。

②揭示课题: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二、共同学习《望天门山》 ①学生初读《望天门山》。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请教。

②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③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

④诵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最好。⑤练习背诵。

别董大

教学目标:

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

培养学生对祖国是个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教师:名曲《送别》

学生:预习,搜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和亲朋好友分别的事?谁想说给大家听。

那么你知道古人分别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么?我请大家搜集了一些送别古诗,你愿意给大家朗诵一下么?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送别诗,体会一下诗人的情感。指名读诗题,评价,谁读的最像和好友分别。齐读课题。释题

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呢?(介绍时代背景)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要求:读通读准 指名读,齐读。

自学古诗,想象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汇报

提出小组学习无法理解的疑问,一齐解决。交流自渎的初步理解。探究诗意,感悟诗境 理解文路:

哪句是写景的,哪句是作者的劝勉,指名读。学习写景的句子。

读诗句,看插图,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途中哪些地方与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不相符合,请大家修改这幅图。(天、雁、雪)

随机知道学生读好相关的语句。教师评:同学们修改的真不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如果你来到这样的情景中送别你的好友,你会不由得产生怎样的情感呢?(凄凉、悲苦)

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第1、2句。

是否这首诗就是带着这样悲情呢?往下看,谁来做高适,劝勉一下董大?(指名读)评读。

说说高适所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也能带着这样的情感来安慰一下董大么?用自己的话语说说。(补充介绍背景,其实年轻的高适正处于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境地,这一局不仅仅是对朋友的鼓励,其实也是一种自勉)虽然董大的才能暂时不被世人所喜欢,但有才华的人不愁找不到知己、伯乐。作者的劝勉充满了亲情,让我们一齐来读读这句。(板书:豪情满怀)练习背诵

绝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会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两个黄鹂鸣翠柳,远景-------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

远景-------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

近景-------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9、“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解诗题”--------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11、学生自由为作者加诗题。

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12、“悟诗情”-------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情况下,自然领悟到诗人是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春夜喜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逢安史之乱前的全盛时期,又经历了 唐皇朝衰落的开始。他饱经忧患的一生,是与这历史大转折时期的治乱盛衰紧密地联系 在一起的。他的诗歌真实、深刻地再现了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社会现实,有着丰富的社会政治内容和浓郁的时代气息,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的五言律诗《春夜喜雨》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它抒写了一场春雨激发出来的喜悦,寄托着杜甫希望普济天下的博大胸怀。

二、朗读: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掌握节奏。

节奏划分参考: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三、诗句分析

1. 《春夜喜雨》“喜”在哪里。

《春夜喜雨》这一诗题,感情色彩很浓,其中三个字表景物,一个字表感情。其中“喜”字是关键,直接表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之情。

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一联直接写了“春”、“雨”两个字。春雨好,好在下得及时。春天,是万物萌发生机的季节,需要雨水的滋润。正当这个时候,雨就来了,这不是“知时节”吗?面对着这场及时雨,诗人的心里欣喜极了。其中“好”、“乃”最能体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联直接写听觉。这场夜雨是随着风悄悄地来到人间的,它轻轻地不声不响地滋润着万物,“夜”、“润”最能 体现诗人的心里对它充满欣喜与敬佩的心情。

四、练习背诵

绝句(迟日江山丽)

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这首诗的内容,感受春天的美丽。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泥融飞燕子”。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春光美情境: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课件:几幅春天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形象感知美)。二.初读感知: 1.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绝句杜甫

2.介绍杜甫:你们了解杜甫吗?想知道更多吗?这里有,你们谁愿意到前面来点击小太阳,向大家介绍杜甫呀? 3.指读: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哇? 4.同桌互读:比比谁读得好。三.细读感悟诗意:

1.默读这首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打个小问号。

2.同桌交流:把读懂的跟小伙伴说说,听听对方的意见;没有读懂的也可以虚心向你的小伙伴请教;如果小伙伴也帮不了你,那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3.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

师:你都读懂了什么?请你跟大家谈谈(由学生决定顺序)。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学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吗?(江山:河流和大山,泛指祖国)(2)质疑:“迟日”指的是什么?(或学生问:我不懂“迟日”指什么?)引导学生探究:谁知道?那我们一起来问问小博士吧。(课件:小博士图。指导口语交际:我们应该怎么向小博士请教,小博士才愿意告诉我们呀?学生问小博士答:《诗经》中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

师:现在你们知道“迟日”指什么了吗?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3)观察

课件插图:这两句诗都描写了哪些景象呀?(太阳、大山、河流、花草、春风:你从哪看出风来了?)

师小结:温暖的太阳、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五颜六色的野花、绿油油的小草、柔柔的春风,多美呀!

师导:春风花草香,你能从画中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花草弯腰)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看画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

(4)课件欣赏:多美的春天呀!想不想亲眼去看看?(放课件:师叙述,温暖的太阳照着大地,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勤劳的小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美丽的小蝴蝶在花丛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祖国的山河多美丽呀!)

(5)指导朗读:面对这么美丽的景色,我禁不住要高声赞美春天了。范读请你也高声赞美吧!自由读、评读 师导:你们还读懂什么了?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学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吗?(2)“融”什么意思?

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玩、报告春天、啄春泥)师:也有的小燕子在衔融化的泥土筑巢呢。想看看吗?

(3)欣赏课件: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对美丽的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睡着了。(4)指导朗读:该怎么读哇?自己练练,可以加上动作。评读 4.把整首诗练习读读,试着背背,练好了,老师还给你配上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呢。

练好了,谁先来,要像古人吟诗那样抑扬顿挫(课件)?指读、背诵。5.改写:

杜甫用这首诗来赞美美丽的春天,你也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赞美诗中所描绘的这种美景吗?(自己说、指名说)

老师总结,课件出示:春天到了,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祖国的山河多么美丽啊!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一对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静地睡觉。(自由读指读)6.让我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诗吧。

7.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甜甜地睡着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书合上,千万不要打扰它,就让它在甜甜的梦中去感受美丽的春天吧。

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目标: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齐读课题,教师板演。写完之后,再来齐读。

二、学习古诗

第一步:初读

1、指名读古诗。

2、指导朗读,读古诗一定要读出它的韵味来,古诗是非常讲究格律的,你看第二行的蹊,和第四行的啼是非常押韵的,所以我们在初读时,要把古诗的那个韵味感读出来。

3、分两种情况作处理:

(1)指两名学生读,如果学生读的不太好,师进行范读,并提问:你和老师读的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呢?估计学生说:有语气,要停顿。师接着说:“对了,读古诗时,一定要有停顿,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2)当学生读得很好的时候,教师做及时的评价,如:你读得很准确,你读得很有古诗的味道,那么怎样才能像他们这样读出古诗的味道来呢?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第二步:理解读

(一)解决重点词语

1、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提出来。生自由提。

2、提问:这些问题,你们有什么解决的好方法?(估计:问老师,查字典,看注释等)。

3、看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是个简单的好办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试着学一学。

4、那好,我来检查一下你们刚才学习的效果。

多么美的春色图呀,繁花盛开,戏蝶起舞,娇莺歌唱,有声有色,有歌有舞,有鸟语有花香,这不仅仅是黄四娘家的春色图,更是一幅无边的春色图,让我们拿起书来,一起再去回味一下那美丽的春景吧!

5、齐读。

游子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诗意,能说诗句的意思,2、根据画面,发挥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感情朗诵,背诵古诗,感受伟大的母爱。

重点: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的意思。

难点:体会作者对母爱的颂扬,并结合生活实际谈母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妈妈是我们的整个世界,她为我们付出了许多爱,我们都在母爱中成长。

二、揭示课题,了解题意。

师过渡:母爱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飞出多高,母亲的目光都在我们的背后,我们永远是他们心中最牵挂的孩子。而那些离家远行的游子,更是怀着一份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唐朝有一位诗人,名叫孟郊,他也有一位关心他的母亲,他写下了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歌《游子吟》,今天老师和大家

一起学习这首古诗。

1、幻灯片出示古诗及插图,学生通过寻找资料,介绍孟郊的出生

朝代,生平。

2、解题:

(1)、“游子”是出门远游的人。“吟”是一种诗体的名称

(2)“游子吟”是什么意思?(出门远游的人吟咏。)

三、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诵读这首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得舒缓些,注意生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1、学生自主学习。

2、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质疑交流。)

“意恐”——心里担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阳光。

四、发挥想象,体悟诗境。

1、认真读古诗,诗中哪些句子是描写游子离家时母亲对儿子的关

爱?

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想象绘图一: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年迈体弱,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她仍然坚持一针一线地为儿子缝制衣服。

五、背诵古诗

江雪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

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朗读提示: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教后记:

寻隐者不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的诗人,有谁说说看我们学习过哪些唐代诗人的诗。(学生答)

2、你们说的都很好,今天我们在认识一位唐代诗人,他的名字叫贾岛。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寻的动画片)

3、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古诗,跟我齐读题目,寻隐者不遇,再读一遍(两遍)

二、学习古诗

1通过刚才那个短片,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这首古诗的意思,现在大家根据古诗上的拼音自己读三边,读好后坐正举手。

2、好,大家读好了是不是,现在跟着老是一起吧古诗读一遍,寻隐者不遇(学生)注意“隐”是前鼻音,“隐者“是隐居山林的人,有谁可以告诉我这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学生)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寻找一位隐居山林的人没有遇到。大家再把题目读一遍(生读)第一句:(读)“松下问童子”,“童”是一个生字,有谁能用这个字组一个词。(生)翻译:松树下询问一位童子。(齐读第一句)第二句:(读两遍)谁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翻译:我的师父上山采药去了。第三四句:(读)“此”是平舌音,注意,读。那你们说说“深”的反义词是什么?(浅)这两句的意思是,只知道师父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可是山高云深的我不知道他在那里。

3、大家齐声把这首古诗读一遍(生)

4、大家读的真好,有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3—4人)

5、他们读的好不好,大家把这首古诗再读一遍。(生)

6、读了这么多遍,有谁会背了吗?会背的的举手,好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背,左边的先背给右边的听,然后右边的再背给左边的听(自由背)

7、有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听。(指名背)

8、大家齐背(生)

9、古诗就学到这。大家把书韵流香拿出来,把古诗抄下来 教后记:

枫桥夜泊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揭题: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请学生自学课文。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理解课题。教师: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

5、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6、朗读训练

7、学习第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朗读训练

9、齐读全诗

四、总结全诗,体会感悟

五、指导写字

1、请学生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2、指导“愁”、“霜”的结构。

3、钢笔描红。

六、背诵课文。教后记:

《渔歌子》

教学目标:

1、认识“箬、笠、蓑”,会写“塞、鹭、笠”,正确读写“箬笠、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3、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会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体会作者蕴涵在词中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感知形象,释题入情。1.屏幕出示多幅图片,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用几句话来描写一下看到的景象。

2.这些画面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很有关系,出示《渔歌子》。

3.自由读词,指名读,教师范读(什么地方值得你借鉴?)。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字音方面重点指导“箬”;书写方面重点指导“箬”和“蓑”的写法;节奏方面重点指导“西塞山前/白鹭飞”的停顿。)

4.释题。你对“渔歌子”是怎么理解的?(词牌名,这首词内容刚好与词牌吻合,所以也可算是题目。)5.简介作者张志和。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根据你的直觉,你觉得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能不能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释疑。(重点指导“箬笠”、“蓑衣”、“肥”、“归”的意思)。交流读懂了多少。

4.你们读懂的是不是就是这样一幅画面?出示“垂钓图”。用自己的话描写这幅画并结合自己的想象,说给同桌听一听,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

(初春,远山蒙上了一层绿色,白鹭在西塞山前自由地翱翔,桃花盛开了,粉红色的花瓣漂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显得十分肥美。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停舟在春江之上,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钓着鱼。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5.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理解诗词的意思,我们不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要用自己的语言,还要加上自己的联想。让我们再回到词中,出示《渔歌子》,在这幅“垂钓图”中,如果仔细地去品读,还会发现里面的色彩非常丰富,轻轻地读读这首词,找一找有哪些色彩藏在里面?(显性的:白、青、绿;隐性的:西塞山青绿色、桃花粉红„„)背诵这首词。教后记:

塞下曲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由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

古诗在内容和情感上都有难点,教学时要抓住前后诗句的内在联系。应从理解内容入手,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怀,并指导朗读和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李广的诗篇《塞下曲》。诗中的李广是一位武艺高超,力大无比的将军。这首诗通过对飞将军李广高超武艺的描写,赞美了这支卫国部队,使人感觉到这支队伍有着充分的信心和力量击败敌人。

二、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注意停顿。)2.老师范读,学生再练习。3.指名读。

三、学习《塞下曲》。1.解题,介绍作者:

《塞下曲》:“塞”为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卢纶:曾经参过军,它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2.逐句讲解:学生讲解诗句的意思,老师纠正。

(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夜晚的森林里,光线暗淡,辨不清楚,一阵风吹过,草丛突然动起来,就以为有野兽在活动。那天夜里,飞将军李广听到草间有响声和动静,马上拉弓射箭。

(2)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李广在天刚亮的时候,去寻找他夜晚时射出去的箭,发现自己由于拉弓时用力过猛,箭射进了石头棱里。3.思考:《塞下曲》描写了怎样的一位将军?是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

练习朗读课文,背、默《塞下曲》。教后记:

望洞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师:你理解得真不错。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光/ 秋月/ 两相和,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教后记:

浪淘沙

教学目标:

1、认识1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挖掘积累:

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

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二、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1、出示诗句,让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

3、自由练读,把句子读通,读熟。

三、细读

1、引导学生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根据学生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教师应在充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教后记:

赋得古原草送别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有背诵古诗的兴趣。重难点分析: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很多古诗吧,现在就请大家来比一比,看水背的古诗最多,不能重复。

2、教师归纳:今天我们就再学习两首古诗。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yóng; ”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教后记:

池上

教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2.揭题 :《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3.学生齐读题目。4.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2)教师小结: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1、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2)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2、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借助多媒体,弄懂诗意。

(1)欣赏池塘美景,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2)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4、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4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教后记:

忆江南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视、听、唱、动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学会背唱歌曲并初步学习轮唱、合唱歌曲。

2、引导学生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的创编活动,使每个同学都积极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

3、从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

三、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一字多音处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

2、学习用轮唱等方法来演唱歌曲。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图片,配放音乐《忆江南》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很美的风景图,请你欣赏后告诉我,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感觉怎样?那你觉得这些图描绘的是什么地方? 师:老师给你们看的是江南的六大古镇 周庄、乌镇、同里、南浔、角直、西塘。江南水乡就像一幅朦胧的水墨画,朴实恬静。小桥,流水,人家,流溢在水墨江南里。、教师配乐朗诵诗词《忆江南》

师:江南的水是清秀灵动的,江南的山是秀丽多姿的,古代的文人墨客都非常眷恋着江南,有一位唐代诗人白居易经担任苏杭州两地的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年回忆江南美景时欣然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忆江南》。

3、师生配乐朗诵诗词

师:俗话说,诗画一家。请同学们听朗诵,闭上眼睛在脑子里勾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好吗?(播放配乐词朗诵,想象江南风光。)师:这么美的词,想读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二、新授教学

1、教师示范表演唱(手拿道具)

师:这么美的诗用朗诵还不足以表达它的美的意境,老师想把它唱出来,请说出你的感觉。

2、师:请同学们再次欣赏歌曲并用“嗯”轻声哼唱歌曲。学唱第一段

3、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我的琴声试着唱唱歌曲,唱完后请说说最难的一句歌词。教师指导学生个别或集体唱一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比较自主、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同时解决本课难点。

5、学生唱第二段歌词。

三、表现歌曲

1、师:同学们,江南的景色是如此之美不如我们划着小船唱着忆江南去江南古镇游玩一番?

3、教师二度范唱,创新表现歌曲。

师:同学们创编的真好,老师把这首歌也变一变,唱一唱,请你听听里面有哪些不同的演唱形式?(轮唱 合唱)(1)学生学习轮唱歌曲。

5.五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篇五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教学计划了。怎样写教学计划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国学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国学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国学教材顺承五年级上册,主要以“道”学为中心,取材于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周及其后学者的著作集《庄子》,反映道家传统文化思想精髓。本册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逍遥游世”、“物我之际”、“生存困境”、“顺其自然”。每个单元都有四篇课文,每单元课文的选取均与单元主题密切联系,从各个方面阐释主题思想,反映出对自然的理解和向往自由的浪漫主义情调。

每一个主题单元都有单元导读,单元导读以较浅显的语言文字介绍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及单元主题思想,为学生学习课文做了概要性的提示和铺奠。

每一篇课文都由古文、译文、注释组成。古文主要节取《庄子》里的某个篇章或章节,译文以白话文的形式对古文进行了翻译,注释主要解析文章的来源及较难理解的词句。这样的组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诵及更好地理解。

课文后面又编排了“汉字家族”、“日积月累”、“追根朔源”、“古诗词撷英”、“查一查,读一读”等栏目,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增加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致和知识储备量。

二、教学目标

1、培养诵读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2、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认识国学经典的价值,提升文化素养。

3、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矫正日常行为。

4、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感悟道家思想。

5、在相关联的活动中体会中国汉字的音、形、义特点及其演变过程,同时接触名家诗词和古代故事,提升文化熏陶效果。

6、背诵《红梅》《至德之世》《锦瑟》《天籁》《咏风》《贻笑大方》《马诗》《庄子将死》古文诗词及相关名言警句。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形成学习国学的基本方法,熟读《国学》中编排的文章、初步感知其大意,感知道家思想内涵。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感悟道家思想内涵,同时把道家思想内化为自身思想,做到思成而行自然。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弟子规生活力行表》的评价,坚持每天早晨10分钟早诵,每天傍晚几分钟暮省,让学生读得多,思得深;

2、通过家长检查、同学互查、教师抽查来巩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记诵;

3、充分发挥班级宣传阵地的作用,把学生好的国学个人感悟作品进行张贴示范,带动更多的学生热爱国学;

4、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学教育”主题活动;

5、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读、背诵、书写、绘画比赛,营造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

6、营造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地地可学文的氛围,让孩子陶醉国学其中。同时尽量通过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

五、教学进度

略。

五年级国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经典诵读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与道德素质。

二、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

2、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难点: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诵读内容

主要诵记国学经典教材中的诗歌。

五、活动形式及方法:

1、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儿童会背诵。

2、要持之以恒,最好每天10分钟,分几个时段诵读。

3、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创造良好的诵读校园环境,让孩子陶醉国学其中。通过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

4、循序渐进——儿童自然成诵的速度会逐渐加快,因此要采用渐进的方式。

5、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诗文诵读活动的质量。

学生兴趣是确保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办诗文黑板报、诗文图展、诗文手抄报、诗文朗诵会等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6、利用夕会和路队时间进行古诗文诵读。

7、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背诵比赛,情境写诗比赛,诗配画、背诗大王评选等。营造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使该项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形式多样,既让全体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8、国学朗读比赛。

6.--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篇六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柞水县城区三小 沈清红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经典诵读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与道德素质。

二、教学目标 :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 小学国学经典四年级下册。

四、活动形式及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只要熟读成诵,了解内容大概即可,而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3)每日利用早读前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语文阅读课、课间背诵。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4)每日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诵读措施:

1、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诗文诵读活动的质量。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办诗文黑板报、诗文图展、诗文手抄报、诗文朗诵会等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7.二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篇七

一、创设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克服厌倦情绪的有效手段。实验初期, 低年级学生对经典诗文的诵读不是很感兴趣。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我们充分利用橱窗、专栏和黑板报办起了经典诵读墙报专刊。无论在校园还是进入教室, 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儒学氛围, 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一张张诗词小报、一幅幅诗配画手工作品, 展示了学生诵读经典的点滴收获。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受到感染和熏陶。

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 我们通过讲故事引路, 帮助学生对古诗文有较为浅显的了解。如诵读《三字经》前, 我先组织学生召开故事会, 将“孟母三迁”“窦父教子”“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运用图片及多媒体等故事讲给学生听。在诵读唐诗宋词时, 我将作者生平经历、写作背景及诗中所描绘的内容提炼成简单易懂的故事先向学生介绍。另外, 我还向学生宣传介绍了古人“头悬梁”“锥刺骨”刻苦勤学的感人故事, 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益处, 为他们树立榜样, 培养他们发奋读书的意志和毅力。

成就感可以提高其兴趣。阅读课上, 教师可引导学生展示各自的诵读成果, 如介绍所读经典篇目、展示摘抄的优美词句、背诵精彩片断, 交流读后感等。这样的活动深深地吸引了每个学生, 使得学生兴趣盎然, 激发了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潜在意识和能力。

二、科学引导

三岁到十三岁这一阶段的儿童, 正是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黄金阶段, 也是培养文化素养和高尚人格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指导学生诵读经典, 既顺应了儿童求知的天性, 也将为其一生的快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诵读经典, 让学生在有兴趣的基础上来背诵, 让学生在玩中学。这就要求我们会挤时间, 充分利用时间。每天早晨又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 教师可让学生利用晨读进行“经典诵读”。虽然每天只有短暂的一、二十分钟时间, 但长此以往, 学生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可以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

除晨读外, 我们还利用课前读、课后读、假期读等方式加强经典诵读复习。如让学生在晚上或周末, 在完成作业之余, 和家长一起诵读国学经典。这样做既能培养了亲子关系, 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和好处与家人分享 , 使家长在监督孩子的同时, 也受到了经典的熏陶, 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这样, 以一个学生带动了一个家庭, 让经典走进了家庭, 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诵读国学经典, 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而使得孩子与家长共同成长。而且, 语文学习不可能立竿见影, 只有日积月累, 才会厚积薄发。

三、建立制度

评价激励机制应立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激发其道德意识, 将人的发展为评价服务转化为评价为人的成长服务。在经典诵读活动中, 我们注重建立“星级”评价机制 , 坚持进行多元化非正式评价、广泛进行展示性评价。

我们建立了经典诗文诵读三个“一”制度。即有一个诵读合作伙伴, 互助互学, 相互监督、相互进步。有一个导读的机会, 即建立学生轮流导读的制度, 每天引读十到二十分钟。学生既可以引读课本内知识, 也可将一些外知识与同学分享, 并由读到讲, 以此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有一个坚持记录经典诗文诵读的习惯。于是, 我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由组长记录诵读情况, 每周总结反馈, 激励促使每个学生进步。除此以外, 我们还应建立学校、家庭、班级相结合的配合协同管理制度 , 建立监督员巡视制度, 建立经典诗文诵读记录卡制度, 以保证经典诵读制度化、经常化。

四、指导方法

我们指导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时应始终贯彻“只求熟读, 不求理解”“只奖励, 不苛求”“只表扬, 不批评”的态度, 创建一种良好的诵读氛围, 使每一个学生都沉浸在诵读的环境之中, 通过变换多种形式的诵读方法, 如轮读、小组读、拍手读、降音读、唱读等, 让学生喜欢上经典, 爱上诵读, 激发他们诵读的兴趣, 培养他们诵读的语感。这样, 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的过程中就把内容背诵下来了, 从而摆脱了教师那种强制性、命令式, 将诵读作为一门功课来进行的枯燥单调方式。另外,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循环联系, 反复诵读, 尽量消除学生那种“三分钟热度”的诵读现象。

书一旦吸引了孩子, 你会发现那种发自内心的喜爱, 是千言万语苦口婆心所难以达到的。如六一儿童节时, 学生在学校操场上现场表演了编排的《满江红》《三字经》等经典诵读篇目。很多学生说, 自从学习一些经典诗词, 懂得了很多道理, 爸爸妈妈、老师邻居们都说我长大了。经典诵读活动实施以来, 我校80%以上的学生均能做到对要求诵读的内容熟练背诵。这一活动同时也受到了社会以及家长广大好评。经典诵读实施一段时间后, 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都有了提升, 精神面貌也好了许多, 自身潜能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充分的利用, 同时培养了开朗、自信、乐观的性情品德。而且, 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 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 受到了教育和启迪。

五、以身作则, 润物无声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和学生一起谈古论今, 激扬文字, 教师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万万不行的。苏静老师凭着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喜爱带领她的一群“弟子”走进了古典诗词的王国, 引导学生与诗词亲密接触。我们也应该从基础做起, 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并抒写读书心得, 读书笔记。鼓励教师多读书, 可把读书作为对教师的一种奖励。其中, 《人一生要读的100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等经典书本已成为教师的案头常客。而且, 好书要共享。在课余之时, 我们不少教师经常在一起讨论最近所读的经典篇目, 并通过校园网和大家一起共享。这样, 我们就把读书当成休闲, 当成享受。而且, 师长和学生共读古文经典, 利在百代, 功在千秋。

以前许多家长苦于与孩子沟通的困难 , 孰料每天和孩子一起诵读古诗文, 便可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 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8.二年级语文《回声》教学设计 篇八

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整个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中应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由于孩子年龄小,经历少,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在课前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丰富学生的感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运用课件或多媒体等手段,揭开回声的奥秘。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

2、课前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回声。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找到了吗?谈谈自己的体会吧!(学生谈感受)(板题:回声)(联系课前实际,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表达愿望,自然引入课文学习。)

2、揭题激趣:(板书: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平时你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回声》,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

(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及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对话平台

一、自读

1、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及不懂的词句,并标记自然段的序号。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培养自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集体读,小组比赛读,个人展示读,老师在认为课文已经读好的基础上检查自然段的标记情况,并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自己说话,答案接近即可。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识字

1、字卡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呱 哩 圈 纹 碰返”。

先认,再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识字与读文联系起来,强调重点字音。如:呱:读什么?“呱呱呱”是谁的叫声?课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读句子、指导朗读);圈、纹:课文中“圈”和“纹”可以组成词语——一圈圈波纹。(出示)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一圈圈波纹是怎么样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出示课文插图。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又返回来。)

(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识字活动,避免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识用结合,提高了识字效率,训练了学生语言。)

2、组内识字巩固。组与组间的识字比赛。

3,说说自己识字的方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猜谜语等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8个字,组织学生观察,分类学习书写。

2、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指名说(洞、纹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写。生描红,临写。同桌评一评。

3、观察。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不同(口字的左右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写。生写。

4、范写“倒、游”提醒各部分应该写的瘦长,紧凑一些。提醒写字姿势。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抓住汉字的书写规律和特点,丰富识字写字经验,提高书写能力。)

四、朗读

1、分组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评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

2、指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一段,师生共同评议。

感悟

1、组织学生通过读文,回答自己课前的问题或是在读书中弄懂的问题。回答,读相应的课文。

2、启发思考: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把有关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的句子画来。仔细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习巩固字词。(1)认读字卡 (2)看老师的口形说字 (3)同桌指认

二、精读:(一)1: 听录音,注意那些欢快,奇怪,亲切的句子地语气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读好带有感情色彩的句子 3:激励学生小组合作读书 4: 思考:(1)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这是回声的?(2)妈妈是怎么做实验的?(3)从妈妈的话里你懂得了什么?

教师引导填空: 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 )一颗( ),( )河里,河水被激起( )波纹( ),又一圈圈的( )回来。

(抓住主要线索,突出重点部分,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填练习等活动,初步了解了回声现象,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水平)

(二)教师利用多媒体,进一步解释声波,加深学生对回声现象的理解

上一篇:手工折纸玫瑰花的步骤下一篇:小额贷款公司员工